教師專業技術職稱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07 20:09: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專業技術職稱

篇(1)

摘要:高職教育教師的任職資格要求是促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的制度保障,也是確立教師培養培訓目標及專業化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因此,應探討職稱制度在高職教師培養中的功能定位,剖析我國高職院校教師職稱制度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加強職稱政策頂層設計,按照教師任職資格要求制定高職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崗位并制定崗位職責,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引導教師自主發展,促進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專業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高職教師;職稱;雙師型;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4-0034-04

作者簡介:胡新崗(1974—),男,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組織人事處副處長,研究方向為高職人事師資管理。

基金項目:受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資助;第二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ZZZ24)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職稱評定、教師聘任等方面,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單獨制定適合“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評聘制度,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可見,“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而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對職業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甚至決定性的影響,明確的職業教育教師任職資格要求是制定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目標的依據,也是促進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綜觀十年來高職教師政策研究的成果,面向全國高屋建瓴地從職稱政策角度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因此,筆者擬著重分析職稱制度在我國高職教師培養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針對高職院校教師制定任職資格條件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職稱制度在高職教師培養中的功能定位

(一)導向功能

科學合理的職稱制度對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標桿和導向作用。例如,在制定任職資格條件時,假設將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為必備條件,那么,教師必然會嚴守職業道德,加強思想修養,提升政治素質;將學歷作為任職資格條件時,教師會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升學歷(學位);將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作為任職資格條件時,教師會積極申請承擔課務,學習先進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申報教改課題,撰寫教改論文,努力培養更多優質的學生;將校企合作水平、企業鍛煉時間和職業崗位能力等專業實踐活動作為任職資格條件時,教師會積極聯系企業和基層,進企業鍛煉,下基層實踐,圍繞生產搞科研、寫論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努力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等。

(二)分級功能

目前,我國的教師職稱制度包括4個層級(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在高校崗位設置實際管理中又細分為12個等級。這就意味著:一方面,每一個職級的職責、地位、角色、權利與待遇等各方面呈級差分布;另一方面,各個崗位對教師的學歷資歷、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專業實踐、社會服務等都做出了質和量的規定和要求。客觀上對教師的業績才干、科研水平、學術地位、服務能力給予了鑒定分級,并明確了教師在各崗位的職責,這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化差異,認可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態進程,為實行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奠定了制度基礎。同時,職稱制度的分級功能也為所有教師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得教師的努力能得到公平的認可和合理的回報,為教師積極工作和專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三)評價功能

教師職稱評審實際上是對教師任現職期間完成崗位職責情況、履職能力、學術技術水平等的綜合評價,對高職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而言,教師職稱制度是對教師履職績效的一種評估管理。教師任職條件是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的預期績效目標和要求,同行專家、職稱評審委員依照這一條件判斷教師在任現職期間的績效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從而可以從綜合能力、專業技術、科研學術等多方面對教師做出客觀、專業的綜合評價,確定教師能否順利晉升職稱,高職院校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這一評價,對教師職務做出續聘、緩聘、解聘的決定,這是對教師履職能力的行政評價。由于是以固定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教師職稱資格條件作為標尺,因此,這種評價具有發展性、層級性、權威性、公平性和可比較性。

(四)激勵功能

參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高職教師職稱晉升和職務聘用能為其帶來直接的工資、福利等物質利益,進而能夠滿足教師的心理、生理、安全需要,為教師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經濟保障,這是所有教師的基本需要,對年輕教師更為重要。職稱越高的教師,越比較容易實現自我的需要,如更容易得到專業同行的認可,更有機會獲得學術地位及社會榮譽,在行業的影響也會更大等等。另外,無論是在國家、省級政府或高職院校,職稱晉升制度都有嚴格的、制度化的、完整清晰的規定,對轄域內的所有同類教師都是統一適用的,因而具有公平公正性,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基本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行為結果的可預期性對廣大教師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晉升職稱也成為促使教師專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五)約束功能

教師職務任職資格標準實際上表明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高職院校對教師的教、學、研、產行為的績效預期和要求,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科研、服務等必須在此框架內進行,否則難以達到相應的預期結果。因此,職稱制度對教師的價值觀念、行為動機和行為方式具有明顯的約束作用。另外,我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對高職院校的崗位類別、崗位等級及崗位結構比例進行了明確規定。因此,教師職務評聘具有嚴格的指標限制,只有表現突出的教師才能獲得晉級和聘任,也才能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調動自身能動性,圍繞教師職務任職資格標準促進自我發展,實現自我超越。

二、我國高職院校教師職稱制度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分析

筆者根據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制定的情況,對我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現行省級高校職稱文件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截至2012年9月底,有3個省單獨制定了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將高職高專與成人高校放在一起獨立制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有5省1市;與本科高校在一起制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共有22個省(市、區),其中針對高職院校另發文作補充規定的有3個省,將高職院校作為其中一條單獨說明的有2個省,將高職高專與成人高校的共適條款作為一條單獨列出的有1個省,僅個別條款出現“高職院校”或“專科院校”字樣的有3個省,其他省份均未對本地區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資格條件作相應規定。這表明,許多省份對教育部關于制定符合地方實際且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高職教師職務評聘辦法的相關意見尚未引起重視,這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二)現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整體趨勢

對現行的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資格基本上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考量: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質;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新教師上崗前培訓;學歷或學位、任職年限;專業繼續教育;教學工作量;學生管理經歷及實績;專業實踐經歷;業績成果要求。具體加以比較可以發現,各省市區除對學歷、資歷和繼續教育有大致相同的一般要求外,對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主要呈“四重視、一完善”趨勢,即“重視高職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重視外語及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重視專業及企業實踐經歷;重視‘副教授、教授上講臺’及教學質量考核;完善了教學成果、育人成果與科研成果的等效評價”。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把遵守職業道德和誠實守信放在首位,高職教師職稱評聘嚴格執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同時,為滿足教師自身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將“具有較強實踐能力”作為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高職教師任職資格條件中的最大亮點則是對教學成果、育人成果與科研成果的等效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完善。這充分表明,高職專業教師僅靠專業學術論文就能評上職稱的時代已經結束,科研成果不再是高職教師晉升職稱的必備條件,而是更加重視教學成果、育人成果等業績。

(三)現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我國現有的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整體而言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利好的同時,筆者也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是對專業課、公共課及基礎課教師的要求差別不大,缺乏對學科差異的體現。對同級職稱申報者而言,統一的任職資格要求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實際上忽視了學科的差異。可見的差別表現在專業課教師專業實踐以赴企業鍛煉為主要形式,而公共課、基礎課教師以社會調查或指導學生社團及社會實踐為主要形式,在教育、教學、教研、科研業績成果方面則幾無差別。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是,對于以教學為主的教師而言,高學歷、高職稱教師主要集中于專業課教師,同時,專業課教師報項目、發論文(特別是核心論文)、出成果相對于公共課和基礎課教師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

二是對專任教師和兼任教師的要求無差異化體現。在現有教師任職資格條件中,一般僅對“雙肩挑”人員的課時要求規定為不少于專任教師的三分之一,其他條件都是相同的。而事實上,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從優秀的專任教師中選任的,他們不僅要承擔繁重的管理工作,還須承擔一定的課務,更要與專任教師一樣為自己的職稱晉升不懈努力。這樣的要求對于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的“專任教師”而言無疑是不公平的,許多兼任教師往往因為管理工作的原因而無法真正滿足規定的條件。

三、基于職稱視角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職稱政策頂層設計,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目標

由于職稱與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社會聲譽等諸方面息息相關,所以職稱制度被作為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制度而為所有教師關注。通過高職教師能不能達到晉升職稱的條件也可以判斷其專業化發展的程度。因此,各級教育、人事行政管理部門應著力加強職稱制度頂層設計,通過科學、明確的制度指導地方政府及高職院校,通過學習、培訓、考核、獎懲等日常手段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或專業達標,從而引導高職教師在專業知識、高職理念、學習態度、技術能力等方面自覺地長期穩定發展,逐步提高高職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有關高職教師任職資格條件、具有高職特色的高職教師資格認定、“雙師型”教師認定等的一般性指導意見。同時,省級政府及高職院校都應該按照教育部或本省的要求和規定,制定兼具科學性、發展性和針對性的高職教師任職資格條件,使教師明確專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促進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

(二)結合職稱政策設計教師培養方案,規范化開展教師的培養培訓

長期以來,對高職教師晉升職稱規定的申報、評審條件與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專業要求和考核指標是一致的,因此,無論省級教育、人事人才部門還是高職院校管理層,都應圍繞教師任職資格條件,在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學歷(學位)、教育教學、專業實踐、教研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將教師發展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針對處于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師,設計制定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師培養及培訓方案,科學規范、系統持續地開展教師的培養、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稱的順利晉升。

(三)科學設置教師崗位,合理設定崗位職責,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

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高職院校,其自身辦學特色與定位不同,應充分考慮行業與區域特點、專業建設與發展目標等因素,崗位向教師傾斜。考慮到高職教育承擔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多項職能,可根據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將教師分成教學型、科研型、社會服務型等多種類型,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在嚴格秉持人崗匹配原則的基礎上,教學管理部門也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個體化差異,科學合理地設置崗位,既要保證高職教師能夠在滿意的崗位上愉快地工作,又要鍛煉教師個人的綜合業務素質、發展其專業特長、實現其自我發展的需要。

(四)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促進教師層級遞進、階梯式發展

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涉及獎懲、職稱、職務等教師的利益點,所以教師很看重評價結果。高職管理層應樹立“評價是幫助教師發展的手段”的理念,認識到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而不是教師間利益的調控手段。因此,高職院校要認可教師的發展是動態的、階段性的和不斷提升的,要堅持以教師全面發展為目的,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核心,堅持尊重及支持教師個性化發展,充分認識不同職稱、教齡、學歷、經歷、能力、專業教師的發展差距和差異,科學構建教師專業化、發展性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評價工作的公平、公正,指導及幫助每一位高職教師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永葆專業活力,遞進式、階梯式不斷向前發展,實現以評價體系為導向促進高職教師成長和專業化發展的目的。

(五)幫助教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教師自主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是教師對自己職業發展各個方面的設想和總體規劃,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應可以引導教師自主發展。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教師應充分了解自身的個體特征,清醒分析自身優缺點,熟悉相關崗位的工作標準與要求,明確未來發展趨勢及方向,全面清晰、客觀深入地分析評價自我,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設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目標及實現途徑。高職院校應根據本省及本校教師職稱政策要求,幫助教師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自身實際進行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與管理,確立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路徑,結合學校的教師培養、培訓方案,實施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宮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教師政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1):26-32.

[2]葉芬梅.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功能探討:一個制度分析的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117-121.

[3]趙建梅.高職院校教師激勵問題與對策分析——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視角[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19(1):62-65.

篇(2)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57

Abstrac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the bridge, the teaching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post working ability,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curriculum design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repai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content, proces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a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desig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eaching.

Key words Officer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motor and control technology

0 引言

“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是士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電氣設備修理及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和必修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各類型直交流電機原理與控制、變壓器、微控電機原理與控制與直交流電機電力拖動基本原理等內容,除包括電機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涉及到實際電機拖動與控制問題。課程理論抽象、工程技術應用要求較高,而士官學員的特點是理論知識掌握不精、不深、不夠,而實際動手操作的意識和能力較強。為解決上述矛盾,教學組緊緊圍繞課程“專業基礎服務專業”的課程定位,以專業與學員任職崗位需要為牽引,對課程進行了全方位的課程設計,主要包括理念、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內容,使得教學設計理念和目標更加細致、完整、科學合理,通過內容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設計,完善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和評估機制,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教學和學員崗位任職能力的形成。

1 課程設計①的方法和原則

教學設計是教員根據教學層次或者對象對授課進行預先策劃與精心設計。教學設計的總體結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課程教學理念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構建教學內容、課程的組織實施設計、教學評估設計。

1.1 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指導和規范教員的教學行為。教員授課質量的好壞,教員的教學理念將對此產生直接影響。根據士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教學理念要以士官職業崗位活動導向、突出能力目標、基于項目或任務載體、加強能力實訓、以學員為主體、一體化教學等基本原則。

1.2 確定目標

基于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并細化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目標一般可分為總目標、分目標。總目標是對課程的方向性總體把握,分目標是對課程各個子部分的提出更為細致教學要求,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與價值觀等。課程目標設計與確定需要反復完善與修改,絕不能一成不變。

1.3 優化內容

教學內容是課程的實質部分。教學內容在設計時要重點考慮以下方面:(1)內容要符合學員的專業與崗位需要,對后續專業教學有支撐作用;(2)針對課程目標,構建優化教學內容;(3)內容應考慮專業的前瞻性;(4)內容應綜合考慮廣度、深度和難度的平衡。通過合理設計,優化內容,保證內容的基礎性和專業特色。

1.4 方案設計與組織實施

這是課程方案的形成和實施環節,設計時要重點考慮以下方面:(1)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2)選擇合理的教育方式與活動形式;(3)教學進程與課時分布。

1.5 課程評估

設計方案實施后,要及時對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實施等因素進行評價,及時掌握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與改進設計。

2 “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2.1 教學理念

根據士官學員特點、專業和崗位需求,構建應用性理論、驗證實驗與技能實訓的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強調“實用、適度”,重視應用性;加強教學互動,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加強實踐性教學,實現電機理論知識和應用、電機實際控制的有機結合,通過“教、學、做”教學過程,使學員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合理采用講授式教學、比較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采用多媒體、部組件、實物等手段,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實踐教學采用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個別指導等方式,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提高動手能力。建立過程性考核系統,調動學員在實踐訓練、師生互動、學員協作交流等方面的學習主動性。

2.2 教學實施

(1)教學中,教員要貫徹“以學為主”教學理念,實現由以教員為中心向以教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轉變。②(2)要求教員要積極提倡學員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與協作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要求教員突出“電機與控制技術”課程對電氣維修及相關專業學習的橋梁作用,正確處理基礎內容與實際裝備應用的關系,強調用電機拖動技術解決電機與控制技術問題的方法學習,調動學員探究性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力。(4)實驗教學教員要圍繞培養學員的知識理解、綜合應用、技能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目標,構建相對完整的實驗實訓內容。

設計了4個基礎實驗、4個實訓項目和多個開放性實訓項目等三個層次實驗項目。其中,基礎實驗緊密圍繞課程標準中知識點的要求,合理設計和組織了實驗內容,抓住了學員的興趣點,有效培養了學員主動學習和應用所學課程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個實訓項目,以修理車間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項目或者任務,例如修理車間的配電系統安裝調試、電機正反轉控制、電機順序起停控制、電機Y/起動控制、典型機床電氣控制設計等。通過實訓項目,可以有效加強學員對課程中電機拖動與控制方面的理論知識深入理解,增強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員的基本素質和崗位能力。開放性實訓項目打破課程體系的束縛,設計具有綜合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的項目任務,讓學員熟練掌握低壓電器等的使用方法和應用技能,同時也培養學員的工程實際動手能力,使理論知識具體化。

2.3 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按照專題的形式,從難到易,從理論到應用的過程逐步展開,同時結合各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增減。

(1)壓縮電機原理的內容。電氣設備修理相關專業學習電機原理的目的是為了應用,為學習特種電機使用和維修打好基礎。因此,對電機原理內容進行了較大的壓縮。一是著重講授電機的工作原理、主要的電磁關系、工作特性及交流異步電機的等效電路等,對各類電機的繞組及磁動勢部分只作簡要的介紹即可;二是對此部分的重難點進行重點講授,如直流電機的換向、交流異步和同步電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等。

(2)強化電機拖動內容的教學。“電機及拖動基礎”應著重掌握電機的機械特性、運行特性以及對拖動系統運行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將重點放在電機的機械特性、電機的起動、制動和調速過程中各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及動態特性的分析上。對當前應用較廣泛的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花較多的時間詳細分析,既分析不同頻率下電機的機械特性,又分析不同性質負載時電機的轉速、電動勢、電流、電磁轉矩等物理量的變化趨勢,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增加新型電機的教學內容。在新型車輛上特種電機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無刷硅整流發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為此,控制電機要的同時增加這部分內容,并合理安排教學時數,使教學更加適應新技術和新型車輛發展的要求。

2.4 教學方法設計

針對教學對象和課程本身特點,確立以理論講授式為主,同時采用比較式教學、演示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員系統掌握電機與控制技術的基本知識體系,形象化地理解抽象概念,使得理論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2.5 教學評估設計

評估設計采用了針對教員教和學員學的雙向考核的措施,全面監督和評估教員教和學員學兩個方面的教學效果。③

在評估教員教的環節中,設計了學院教學督導組聽查課、系教學督導組聽查課、教研室領導聽查課三級聽查課制度,同時課程結束后立即組織召開學員評教會,在課程教學全過程進行教員教學的綜合評價。學院教學督導組將聽查課的情況和指導意見及時反饋給教務科;系教學督導組將聽查課的情況和指導意見及時反饋給系、室;教研室領導把三級聽課情況及時通知教學組;在期末,教務科、教學組和學員代表聯合召開以“教學效果”評價為主題的經驗交流會,收集學員對任課教員的評價意見和建議。教學組根據教學評價信息,及時總結和交流教學實效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促進教學組教員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在評估學員學環節中,采用課堂提問、作業、實驗實訓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學員成績綜合評定辦法。該綜合評價方法,貫徹了過程性、形成性考核思想,激勵學員重視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的過程,調動學員在課堂討論、師生互動、協作交流、實踐訓練等方面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雙向考核措施和方法,全面監控和評估教員教和學員學兩個方面,促進提升了教員教學能力和學員學習能力,提高了授課質量。

3 結束語

教學組通過對課程設計的改革,在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中取得了實效。通過改革,使教學內容更加合理,體系更加完備,更加貼近專業,更好服務于專業教學;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有助于學員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通過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員更容易掌握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注釋

篇(3)

一、教學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學,成績突出。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己任,把成為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目標,孜孜追求。任現職以來,我要求自己不斷增強業務素養,深入鉆研教材,認真進行教學研究,堅持系統式、啟發性、研究性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堅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上,把學生的個性體驗貫穿于課堂教學實際。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興趣、特長和實際情況,其理解、分析、體驗、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實施上,不強求"齊頭并進",而是正視事實,追求"差異發展"。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突出落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都要設計學生參與的問題,來激發、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前三分鐘政治演講活動”,如“成語故事辨析”、“哲理詩賞析”、“時事評述”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在輕松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為適應新世紀的教學要求,近兩年積極投身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任現職期間,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績均排在年級前列,畢業會考成績均超過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過自治區平均水平,其中2000屆、2001屆參加畢業會考學生的會考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也超過自治區平均水平。1999-2000學年、2000-2001學年、2001-2002學年連續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績均獲得學校一等獎,上自治區大專線均保持在50%-60%之間,超過了自治區平均水平,在同類學校中成績突出;2001屆的劉洋和2005屆的馬林林兩位同學分別獲得了當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深入鉆研,大膽創新。任現職以來,我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把握政治學科最新的改革趨勢,理解國家基礎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積極參加科組、備課組活動,與同科組老師一起鉆研教材、教法與學法,共同開發教學研究專題。任現職7年來主要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專題有:“如何激活政治課堂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政治學習興趣”、“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與高三復習”;深入鉆研高考,高考的研究專題有:“政治常識歸類記憶法”、“哲理詩歸類教學”、“主要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常識專題訓練”、“生活中的哲學專題”、“如何看待評價國際關系專題”、“高考政治答題方法與技巧”、“高考考點研究”、“主觀性試題的審題技巧與方法”等。通過對這些專題的探討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006學年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3、重視實踐,總結提高。在大膽開展教學研究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我及時總結自己的得失,堅持撰寫教學教育論文。任教期間先后撰寫了《思想政治課的預習程式》、《政府工作報告原理淺析》、《理論聯系實際――思想政治課的永恒主題》、《淺論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前預習》、《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等論文。其中《思想政治課的預習程式》入選于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師論文集》(書號:ISBN7-80506-626-4/Z·95)一書中,并被評為優秀論文;《理論聯系實際――思想政治課的永恒主題》一文發表于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社會科學戰線》;《政府工作報告原理淺析》一文,在03年中國教育學會和《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舉辦的思想政治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淺論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前預習》被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評為2003年優秀論文二等獎;《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因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學研究與探索》(書號:ISBN7-5041-2190-8)一書中,屬國家級優秀論文。正因為勤于思考、總結,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教學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發展。我深深懂得適應時代的發展,努力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現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為此我努力學習電腦方面的有關知識,收集電腦課件素材,力求在課堂教學上有新的突破。經過努力,我在電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績。2000年12月參加了X林郭勒市計算機全員培訓并取得了初級資格,2006年通過了教師電腦高級考試;現在,可以熟練地運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應用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為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

[NextPage]5、扶持后輩,共同進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一級教師、教研組長,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我還十分重視教研組建設的問題,認真組織備課組活動,積極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工作。任現職期間,為了能讓青年教師盡快成為學校教學的主力,我主動承擔培訓青年教師的任務,在教學“結對子”、“一幫一”活動中,積極扶持青年教師成長,幾年來先后培養了我校李桂霞、王連蒂、白艷玲、丁旭濤等青年政治教師,為我校政治學科教學的健康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過程是創造性很強,又極富挑戰性的過程。只懂教書不會育人,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參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坦誠而不魯莽、關心而不驕縱、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學生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師長形象,使學生“敬而親之”。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連續多年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主任。“勤奮努力,奉獻愛心”是我當班主任的信條。擔任班主任期間,我能夠堅持正面教育,大膽從心理素質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觸發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言傳身教。在此期間,我幾乎每晚都下班輔導,與學生談心。對一些思想上不夠成熟、自律性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點的同學,我進行了細致的了解工作,從各方面關心他們,使學生覺得老師既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師長,又是一個可以與他們談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紹一些有針對性的書籍給他們看,教會他們如何交友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思維方法,鼓勵他們發揮特長,向他們分析知識素養與成才的關系,引導他們關心集體,確立他們在集體中的進步作用等等,仔細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我都一直奉行一個準則,就是在鼓勵優秀生的同時更多地偏愛后進生,給他們以各種捕捉成功與歡樂的機會。因此,在轉化差生、扭轉班級學風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德育工作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1998學年我所帶的高一(9)班是一個很特殊的班,這個班是我校轉制后招收擇校生較多的一個班,整體素質普遍較差,學風懶散、成績偏低、紀律渙散。接到這樣的班,我并沒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學生個性,發掘同學的優點,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狠抓學風班風,經過大家共同努力,這一班學生脫胎換骨,學風有了質的改變,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集體、市紅旗團支部。盡管基礎很差,但同學們學習都非常刻苦,在自治區會考中最終成為學校合格率達到100%的班集體之一,會考優秀率也超自治區平均水平。三年后,這一班的同學在2001年全國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區大專以上線有22人,成為全校上線率最高的班,為學校的騰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當好一名老師,僅僅靠“嘴”和“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這樣,我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歡樂。我還及時總結德育工作的經驗,撰寫了《別忘了寂寞的一群--談中等生的教育輔導》、《與后進生心連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介紹。在過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奮努力,不斷進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評為優秀。新晨

以上是我任現職以來在教學、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與成績,但還存在工作不大膽,教學工作深度不夠等不足的地方,那將是我今后要不斷完善的方向。晉升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1、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專題的研究,在教學中進行政治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爭取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鉆研現代教學理論,了解現代教學信息,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實施電腦多媒體教學,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爭當弄潮兒。

篇(4)

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價值觀是一個復合結構系統,具體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1.對特教工作的價值取向

特殊教育教師對其工作的價值取向表現為對特殊教育工作的認知和對自身與工作關系所持的價值判定,主要包括職業、事業和感召三種取向。[1]持職業取向的教師將特教工作作為一種在生活保障上優于其他工作的手段,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實現經濟回報和滿足生活需要;持事業取向的教師比較關注自己在教學環節中的進步和成就,并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可;持感召取向的人將特殊教育工作作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認為特殊教育工作具有充分的道德意義和社會價值,能夠使世界變得美好。

筆者采用“人與工作關系自陳問卷”對大連市特殊教育學校的95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24.2%的教師持職業取向;21.1%的教師持事業取向;35.8%的教師持感召取向。這些典型的工作取向表明,特殊教育教師在社會期待中受到無形的社會感召的影響,特教教師在奉獻愛的過程中體驗著特殊教育工作的價值,然而在現實的壓力下,也不乏有人將工作僅僅作為維持生活的手段。另外,有18.9%的教師在事業和感召兩種取向上出現交叉,其原因在于教師在衡量特教工作的價值時存在矛盾,如既在理智上認為特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又不免因現實壓力而希望跳出教學一線。

2.對工作本質特性的覺知

特殊教育工作要求教師對工作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特殊意義有充分的意識和覺知,積極肯定與接納教育對象。

特殊兒童作為生命的主體,其本身的存在具有至高無上的絕對價值和尊嚴。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挖掘兒童的潛能,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個體能夠展現自我,并成長為他們自己。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宏人性,而教師的責任就在于有意識地把特殊個體的教育潛能和生活質量提高到盡可能高的水平,使其人性得到完美的展現。因此,在面對殘障兒童時,教師就不應再質疑是否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教育,或是以此為借口放棄對他們開展應有的適當的教育。如果教師能將教學活動看成是可以豐富特殊兒童生命和生活的一種挑戰,那么在教育實踐中就不會出現應付教學任務的現象。

3.自我成長與專業發展需要

個體的行為動力源自于需要,同時又以滿足需要作為行為的目標。工作價值觀作為特教教師對其工作的評價系統,指向與工作有關的各種需要,并表現出相應的工作行為。[2]誠如一線教師所言,特殊教育工作的關鍵不只是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同時也是在提升自己,耕耘教師自我成長的園地。[3]除了內在的工作動力需求外,在日益變化的特殊教育形勢下,外在的環境要求也迫使特教教師在專業領域內不斷充實有關腦科學、康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使其專業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4.對特教工作的專業信念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認識到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當前有很多人甚至對特殊教育存有成見和歧視,這給特教工作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使特教教師比普教教師承受著更多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特殊教育是每個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必需品”,特教老師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機智去面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評價,而教師應對社會評價的專業信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工作價值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特殊教育有不同的詮釋和意義,特殊教育教師必須為自己尋找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而這個理由也只能在工作中才能找尋 到。[4]

二、工作價值觀與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工作價值觀作為指引教師思想及其工作行為的動力因素,以其各因素結構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各個方面的關系反映出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1.工作價值取向與專業動機

專業動機是教師進行專業活動的根本動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其中外部動機指向報酬與物質取向,內部動機則指向挑戰和快樂。[5]持職業取向的教師從事特教工作的出發點在于經濟報酬和生活需要,自我并沒有真正投入到工作中,與這一工作取向相關聯的顯然是外部動機;持事業取向的教師希望在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中發揮才能,這種心理屬于內在動機,而對工作提升抱有較高的期望心理則折射出其外部動機;持感召取向的教師以工作本身為目的,在工作中予以全身心的投入,并在工作中享受快樂,這種工作取向完全出自其內部動機。由此可見,盡管不同的工作取向具有不同的社會價值意義,但工作取向必然與一定的專業動機有關。

2.工作本質特性與專業素質

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職業心理素質,更應該體現在專業態度中,體現在教師對于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深刻理解、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上。[6]特殊教育工作的本質特性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包括基本素質和內在素質兩個方面。基本素質包括特殊教育專業理論和教學方法、特殊教育專業技能等;內在素質包括熱愛并愿意從事特殊教育的專業道德和精神,理解和尊重特殊兒童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信念、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品質、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等。因此,特殊教育教師必須不斷地充實特殊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提升特殊教育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提高與完善自身在各方面的成熟度,進而實現專業成長。

3.自我成長需要與專業成長

自我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需要是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特教教師不斷增強其專業成長的能動性,以確保自我成長與專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包括增強特殊教育信念,充實特殊教育知識技能,以及提升自我專業成長的需要和意識等。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有目的的、持續的、系統的過程,教師有意識地關注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需要,有助于自我反思的經常化和系統化,從而有助于堅定專業信念,發揮專業自我成長意識的獨特作用。

4.專業信念與專業忠誠

由于特殊教育教師比普通教育教師承受著更多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有些教師會受到社會負面評價的影響而動搖自己的專業信念,沒有勇氣在親朋好友面前承認自己工作的對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長此以往,這種心理會直接影響其對專業的忠誠。在此,專業忠誠并非指形式上的在職,而是指特教教師對所從事專業的內在堅信與不斷進取。教師只有將特殊兒童的每個單一事件逐漸內化為一種對生命的信仰、承諾與信守,才能無視于周遭的偏見。

三、提升工作價值觀、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

工作價值觀作為特教教師對特殊教育工作的信念和價值判斷,是一種直接影響行為的內在思想體系。因此,在提升他們的工作價值觀、實現其專業成長方面,特教教師自身的能動作用尤為根本。

1.加深職業認同

研究表明,教師的工作價值觀與其職業認同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7]而現實教教師對其工作所持的不完全接受的態度則是阻礙其提升工作價值觀的首要原因。因此,特殊教育教師首先必須加深對特殊教育工作的職業認同,充分肯定特殊教育工作在恢宏人性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意義。在動態發展的維度上,特殊教育教師應對所從事的工作予以持續的內心篤定和穩定的專業堅守,并在與工作的相互作用中不斷對特教工作的價值、工作信念以及行為能力進行整體協調、建構和深化。同時,特殊教育教師還必須對其作為特教工作者的角色產生積極的認知體驗和行為反應,進而不斷提升其工作價值觀,實現其專業成長。

2.內化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

特殊教育工作的本質特性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除了恪守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基本規范外,還必須葆有熱愛特殊教育事業、增強特殊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的特殊教育職業道德,并踐行尊重生命、尊重差異、恢宏人性的特殊教育專業精神。這些職業要求不應成為理論化的條例,而應作為特殊教育教師提升工作價值觀的重要起點。特殊教育教師既不能把教育對象當成手段將其物化,同樣也不能把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形式化,只有不斷體會其中的內涵,并在實際工作中及時反思,才能真正內化特殊教育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

3.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特殊教育教師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困難和所需處理的問題是普通教師難以想象的,通常意義上的“愛生”之情和奉獻精神對于特殊教育教師而言雖然必不可少,但卻遠遠不夠。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工作價值觀的提升和專業成長。特殊教育教師作為特殊教育工作中具有專業表現的活動主體,必須不斷充實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在特殊教育發展的新階段承擔新的角色,成為特殊教育的資源和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特教顧問。[8]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工作的復雜性,特教教師原有的基礎理論和知識結構常常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需要和不斷發展的教育理念,必須拓展復合型的知識結構,使專業知識呈現復合性、社會性、臨床性和創造性等特征,才能適應變化多樣的工作情境。[9]

當然,外部支持對于特殊教育教師堅定工作信念、提升對人性的認識,并將其轉化和升華為自我積極的工作人格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為教師的在職培訓創造條件,使特殊教育教師成長為現代特殊教育所需的“雙師型”教師。[10]同時,應建立積極的教師工作評價體系,使特殊教師從積極的評價與反饋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和成長,不斷增強他們對特殊教育工作的自信心。定期開展教師工作心得交流會,增強特教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專業精神,使教師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最終實現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教育研究的設計與評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410~421.

[2][6]胥興春.教師工作價值觀及其影響效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3]李寶珍.特教之美[Z].江津:江津市向陽兒童發展中心,1999:58.

[4]李寶珍.尋找工作生命力――課程的實施者與課程的對話[Z].江津:江津市向陽兒童發展中心,2003:37.

[5] Teresa M. Amabile, Karl G. Hill, Beth A. Hennessey, Elizabeth M. Tighe.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1994,(5).

[7]魏淑華.教師職業認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8] 特恩布爾等.今日學校中的特殊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1.

篇(5)

二、設置鑒定科目與技能實訓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學生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因此,設置鑒定科目和技能實訓時應以為培養學生提高綜合職業能力服務,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識、技能的運用與創新、專業知識、相關崗位法律法規運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與管理、關于計劃、時間、決定等管理、再學習能力等;社會能力涵蓋人際交流、法律意識、社會責任心、團隊協助、職業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內容。根據高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畢業后跟蹤調研結果,可以將其專業崗位群分為:(1)以個人素質和工作需要為依據,分為技術管理、經營管理、生產管理及工程組織等各種各樣技術管理人才;(2)從事地下鐵道橋隧、鐵路軌道施工的施工員、從事鐵路工務設備的維護工作養護員等現場施工與養護管理人才;(3)從事資料員、后勤技術員、設計員等從事小型工程項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據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各個崗位群需求的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將技能實訓和鑒定科目類型設置為:(1)綜合專業技能的實訓與鑒定。通常包括頂崗實習、綜合試驗強化訓練、畢業設計及畢業實習等內容;(2)基礎技能的實訓與鑒定。主要內容有基礎寫作技能、計算機基本技能及外語基本技能等;(3)單項專業技能的實訓與鑒定,一般有課程設計實訓、專業課實訓、課內實訓等。

三、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實訓方法

1.合理安排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驗實訓教學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應合理安排實驗實訓教學,重視實驗實訓課的教學質量。具體安排如下:(1)針對新生的教學安排。應設工程制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基礎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為今后學習專業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礎。并根據各門基礎課程的特點配套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可以配套辯論賽環節,提高學生的口才與應變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和道德觀;又如工程制圖可以設置CAD制圖實訓,計算機網絡基礎可以設置計算機操作實訓等。(2)對于大二學生,應側重安排本專業專業課程,并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穿插相應的實驗實訓課程,例如,在施工測量課程中穿插安排測量實習;在工程力學應用課程中穿插工程力學試驗環節;在地基基礎施工與檢測一課中安排土工試驗課程。以學年結束前3周為施工實習周,在現場技術人員的帶領下,由實習教師組織學生深入施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教學。

2.實現實驗實訓課與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有機結合

通過職業技能的培訓與鑒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高職院校不僅要抓緊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驗實訓課的教學環節,還應結合職業技能的培訓與鑒定,使其與相應課程的實驗實訓課程有機結合,這樣還有利于職業素質教育在日常教學環節中滲透,在課程考核和職業技能鑒定中落實。此外,還應多鼓勵學生參與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定期開展技能大賽,讓學生在大賽中提升自我,取長補短,培養團隊精神。

3.加強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實訓

篇(6)

高職教育是要培養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點與技能性特色,并為就業服務,同時又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屬性,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生學業的進一步發展服務。所以高職專業基礎課不同于其他專業基礎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有應用性、技能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目前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專業基礎課程仍是沿用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理論+實驗”的教學模式,典型的本科教學壓縮版。教師教學方式是灌輸式,這種教學方式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很不適用,因此產生了厭學、成績差、學生難以學以致用很多不好的現象,教學效果差等評價層出不窮。教師沒有掌握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學生入學時成績低,所以很多原理型的內容根本聽不懂。所以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即專業基礎課理論教學必須以專業課教學的需要為度,以相關崗位的就業需要為度,以高職學生學習和認知的能力為度。實踐教學以“會做、創造”為度。實踐教學應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訓練到綜合應用,強化訓練某一專業崗位的職業能力為度。下面以數字電子技術這門專業基礎課為例,介紹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四種形式。

一、采用板書+多媒體教學

專業基礎課程各種知識點的內容多、課時少,教師講授課程時既給學生講明白理論知識又想多開展一些實踐課程受到課時及學校實訓條件的限制,影響了教學效果。數字電子技術這門課程64課時,將全部內容講全講精學時遠遠不夠,因此,在講授課程內容上應減少或刪除電路原理及器件內部結構的分析過程,以實際應用為主,重點講授元器件或集成電路的作用、主要參數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工程應用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提升參與意識。

應用多媒體課件,是講授課程的一項現代化手段。數字電子技術這門課程將需要電路圖、表格、動作特性的動畫展現出來,使學生有感性上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在需要講解公式及計算時可以結合板書詳細講解。

二、模擬仿真教學

傳統的理論教學具有枯燥性、抽象性。尤其是數字電子技術這類專業基礎課,理論原理性的知識對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性。而高職院校實驗教學條件有限,約束著教師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目前市場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運用計算機模擬仿真教學慢慢發展起來了。它直觀又經濟,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創新性。在數字電子技術這門課程中EDA技術慢慢被引入進來。這些僅僅需要一臺計算機和一部EWB軟件就可以實現,不再受場地、學時和設備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利用EWB軟件對所講元器件或電路進行仿真和分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理論教學效果。學生也可在課余時間自己使用EWB軟件設計各種數字電路,開展研究性實訓,培養創新能力。

三、項目化教學

當前高職院校大部分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以項目化教學為導向,設計課程任務及內容,是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一種。在項目化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一個項目內容的組織及實施,最終拿出成品。一般教師提出任務要求,并規定一定的時間段讓學生去完成這項任務,并拿出最后的完整的作品或結果,教師進行評估和評價。它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及開放性,能鍛煉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接近于一項實際的工程任務,對以后的應用有鋪墊作用。根據高職專業的特點,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了9個項目,項目組成如下:

項目1:常用邏輯門功能測試

項目2:簡單組合邏輯電路設計(三臺水泵自動控制邏輯電路)

項目3: 復雜組合邏輯電路分析(表決器)

項目4:樓宇緊急呼叫系統(編/譯碼與數碼顯示)

項目5:觸摸報警器(555 定時器應用)

項目6:計件計數器(計數譯碼顯示)

項目7:簡易信號發生器(方波產生與移位寄存)

項目8:交通信號燈控制(編程器與可編程器件)

項目9:A/D、D/A 轉換

學生通過對以上項目的分析與訓練,學會使用常用的數字電路器件,并構建簡單的數字邏輯電路系統,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并使學生對本課程的目的、作用與任務,形成全面的認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理實一體化教學

將普通教室搬進實訓室,使其融為一體,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電子實訓室給學生準備一臺數字電子綜合實訓板,能讓學生邊學邊練邊做,既可以讓學生發揮主動性,也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邊動手練習,全方位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綜合工程上對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采取直觀的、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方法是可以靈活掌握的。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其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服務。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是廣大教師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就是將教學場所直接設在實訓室,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教學做三者的有機統一和高度融合,以實現推進深層次工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其主要內涵體現在“做中學”與“學中做”兩個層面。

2 數控專業“教學做”一體化的改革必要性

多年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習慣向學歷教育看齊,各類職業院校在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會出現了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不知道用在哪里,如何用;到了實踐的時候理論知識又忘記了,教學效果不佳。傳統的教育思路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要求。數控技術教學要培養和造就一批高質量、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人才,因此必須轉變傳統思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學做”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因而職業教育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3.1 課程體系的重構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要將要將原先陳舊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以更好地適應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課程體系改革首先是知識結構內容的改革,遵循理論課程體系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削枝強干,刪繁就簡,增加與專業能力培養密切相關且應用廣泛的課程。尤其是對數控機床、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數控機床調試與維修、Master Cam等專業核心課程應與專業緊密型合作企業進行深入討論,共同設計。同時為了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區域數控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變化,使培養的數控技術應用人才更加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我院每年進行專業調研,并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變化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使其較好地貼近了畢業生崗位的需求實際。

3.2 學習情境的設計

學習情境是教學過程方案的設計,要將學習領域轉換為學習情境,需要教師對學院條件、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我院數控專業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即每門課程擁有一名課程負責人和多名任課教師,他們成為該課程的教學團隊。一起承擔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和教學。比如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這門課程,課程負責人帶領團隊重點要解決三個環節的內容:(1)教:設計并制定 “教學做”一體化實施的教材、教具及課件等。(2)學:設計并制定與教材相配套的“教學做”一體化實習對象、設備、工具、材料等。能夠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借助這些載體讓師生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邊學邊練過程中學會專業技能。(3)做:聯系專業緊密型合作企業,制定要有適合“教學做”一體化實施的專業對口的實習產品,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這門課程設置的綜合零件即為緊密型合作企業的真實產品。通過真實產品的加工,來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用人單位的需求。

在教學做的過程中,要制定一套“教學做”一體化相適應的考核模式,在教學中實行過程化考核。期末考核可以是校內考核,也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勞動技能鑒定專家組考核,按比例計入綜合成績。如數控編程與加工技術要求通過數控車中級工考核,而“數控機床調試與維修”這門課要求通過加工中心裝調與維修中級工考核。

3.3 教學方法的改進

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要想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探索。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已經不適應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院數控專業進行課程責任人制度后,課程的教學歸課程團隊負責。在每周的交流學習時間里,團隊常常就某課程的教法學法進行討論,交流經驗,真正將現在常用的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討論法、演示法、發現法、實驗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恰如其分地應用于課程合適的部分,不生搬硬套、墨守成規,而是要因地制宜、隨機應變。

3.4 “雙師”隊伍的建設

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數控專業的教師則要求更高,由于數控機床有不同廠家的數控系統,即便同一廠家生產的系統,其版本不同編程加工、調試維修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而要求從事數控技術教學的專職教師,應該達到“雙師型”標準,在操作技術水平上,至少應該達到數控高級工技術等級或技師等級,至少能熟練操作兩種以上的數控機床。要達到這一目標,我院制定相應的師資培訓計劃和保障措施,保證數控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更新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4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院數控技術專業從2009年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師資建設等方面取的了長足進步。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更加理想,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顯著提高。學院為鼓勵和規范“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展,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詳細的教學管理制度、健全的教學考核制度、專業建設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等。

5 結束語

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進高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涉及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開發、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和管理等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在探索和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完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5-0037-04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發展趨勢。本研究所指的信息技術環境不是指單獨的多種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時空,而是以網絡教學平臺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由計算機網絡、經過加工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三個部分組成,其目的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高階思維。

一、BlackBoard網絡平臺

BlackBoard是一款網絡教學管理平臺,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該平臺目前已在國外中小學使用成熟,并且被我國部分高校率先采用,成為傳統課堂的有效補充形式,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于厭倦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中職學生來說,新穎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在職教領域,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的相關查詢發現,有關BlackBoard的職教教學文章還很少。同時,由于缺乏先進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指導,往往使得中職的課堂教學改革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現狀,本文初步論述了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中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期通過教學實踐進一步挖掘網絡學習平臺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的作用。

二、混合式學習

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人意識到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性。所謂混合式學習,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教與學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認知主體的主動性[1],實現不同學習資源、不同學習時空、不同學習方式、不同學習工具的混合[2]。國內外很多學者關注混合式學習,很多教師也已嘗試把混合式學習延伸到課程學習中,并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

中職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

(一)BlackBoard平臺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BlackBoard平臺能充分實現課外(課前、課后)網絡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前,教師可利用BlackBoard平臺將不同媒體形式的學習內容(文本、視頻、音頻、ppt)至平臺,學生可自主選擇喜歡的媒體形式預習;課后,學生可利用平臺撰寫學習日志、完善學案、在線測試以及異步交流;整個過程在老師的監控之下,并給予積極回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課中能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在中職校,目前的計算機網絡教室一般采取自主操作的形式,教師只能通過巡視發現部分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很難立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饋。BlackBoard平臺能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給予積極回應;同時,學生可自主查看作業和測驗的情況,進行實時反饋。再次,通過完善的同步、異步交流工具,實現充分互動,激發學習熱情。BlackBoard平臺提供了討論區、聊天、博客、日志、wiki、虛擬課堂等交互工具。課外,教師可選擇交互工具發起討論主題,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學生可利用博客、日志撰寫學習日志和心得,幫助其進一步反思和總結,有效延伸課堂;課中,利用聊天、討論區進行實時討論,所有學生都可參與,避免了一些學生不愿發言的弊端,充分激發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建構

根據混合式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以及BlackBoard平臺的技術支持,筆者初步創建了基于該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實時交互與及時反饋、課后總結一體的職教課堂新模式(如圖1)。

四、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

混合式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的一門公共必修基礎課,2009年新的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課程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強調學做結合。相對于傳統網絡平臺主要作為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而言,BlackBoard平臺支持下的學習不再是“記憶性教學”;而是倡導動手、對話、探究和互動的課堂教學。

(一)課前預習――基于平臺的自主預習為主

以“漢字錄入”教學內容為例,課前,教師利用平臺安排漢字錄入的文章;利用平臺的“通知”功能文章的錄入要求和測評標準,并利用通知功能提醒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錄入測試。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練習,并利用平臺的自動測評功能獲得及時反饋,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在“通知”欄對進步的同學給予肯定性評價。

(二)課中交互――以教師講授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重點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平臺的技術優勢,實現混合式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按照發現問題――確立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將教學過程分為如表1所示的幾個主要環節(以“使用Excel制作應聘簡歷”項目為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創設問題情境。

課程以筆者所在學校2015年3月份召開的現場招聘會為契機,帶領學生親臨招聘現場,進行模擬招聘,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拍攝相關企業招聘的視頻,并上傳到BlackBoard平臺,供學生進一步學習。

2.項目分析。

在項目分析階段,讓學生明確本項目應完成的基本任務樣張,樣張遵循學生最近發展區的規律,從易到難,任務的難度呈現遞增的趨勢。要求學生從簡單模仿到獨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到知識點創新應用,逐層提高,最終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3.項目實施。

在項目實施階段,將任務分解為前導項目(夢想起航)、基礎項目(夢與現實)、拓展項目(放飛夢想)和創新項目(超越夢想)四個項目,任務之間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規律。在前導項目中,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操作,完成基本的作業;在基礎項目中,要求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創建日常生活中的表格。由于任務的復雜性,要求學生按照需求分析、資料收集、小組討論、小組自評、作品分享的步驟完成整個作品的創作。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在作品點評的過程中采用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的方式評選出代表作品,并在全班分享該作品。在拓展項目中,創設如下情境:前來招聘的公司對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通過簡歷能多了解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越詳細越好),請同學們繼續制作簡歷的后續頁,充分展現自己,預祝大家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帶著這樣的情境,要求學生繼續完成簡歷后續頁的制作。在創新任務階段,創設了學生被財會公司錄用的情境,并作為員工被要求其制作公司的報表。具體的過程如下表1。

(三)評價反饋――以貫穿課內外的形成性評價為主

在網絡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極其重要。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的學習者,其建構的知識目標截然不同[3]。因此,筆者將基于網絡平臺的評價分為學習積極性、知識獲取、自我反思三個方面的評價。對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主要通過學生登錄平臺的次數、在討論版發言的數量和質量、瀏覽學習材料的次數等因素間接反映;對自我反思的評價主要通過撰寫心得、完成總結等文檔性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間接反映。評價量規如表2所示。

(四)課后總結――以基于平臺的反思為主

課后,學生利用BlackBoard平成學習心得,形成電子檔案袋;并利用交流工具進一步分享學習經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總結性評價。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利用平臺的技術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和評價;同時,利用平臺充分了解和督促學生更有效利用課余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然而,任何一個平臺都不是萬能的,作為一名普通的職業學校教師,更應該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從而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磊.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

[2]周紅春.基于BlackBoard學習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1(2).

[3]張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生英語形成性評價[J].黑龍江教育,2005(4).

Exploration on Secondary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BAO Ping-ping

篇(9)

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數學的實用性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抓住知識點,多舉實例,提高教學的效果,十分重要。數學教學還要從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出發,充分考慮技術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的需要,盡量體現數學的服務功能。

對于數學教學,應該注意在理論要求和習題難度方面要適當選擇。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問題的計算與證明上。我們需要改變數學僅存于“課堂”的現狀,而應增強學生利用數學服務專業課的觀念。

例如,在講授“函數極限的概念”時,避開它在單純的數學理論中的應用,而強調它的實用性。讓學生觀察思考在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有哪些地方存在“函數極限的概念”問題?機電班有學生積極回答,舉了一個鉗工銼圓的過程:先銼出一個近似于圓的多邊形,再用細銼繼續銼,工件隨著多邊形邊數的增加,越來越近似于圓。若用S表示圓的面積,當邊數無限增多時,多邊形的面積Sn無限趨于圓的面積S(SnS)。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極限過程。還有個學生舉了車床車削工件的例子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二、加強學生學習專業數學課的興趣

學生學習目的要明確,目的是根基,興趣是源泉,毅力是保證。學習的目標越清晰,學習的動力就越足,興趣就越大,就越容易產生效果。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的傳授都要讓學生明確它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活中的應用,要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通過選擇典型實例揭示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在工程機械中,許多機構的工作原理、運動規律和構件之間的關系是用三角關系來確定的,比如,機械傳動中的曲柄搖桿機構,求搖桿擺動的最大角度,需要利用三角的計算來解決。再如,車工利用三爪卡盤車削偏心零件時,需在其中任意一爪夾頭上墊一定厚度的墊塊,若偏心零件直徑為D,偏心距為e,那么墊塊厚度H的計算要應用平面三角的知識,還要根據加工方法、機床、夾具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正確找出計算圖,得到正確答案。如此做法,可以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專業課與數學課的密切關系。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數學的興趣。

三、數學教師應經常與專業課教師交流

鑒于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職校數學教師主動學習有關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并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很好的結合與穿插,是教好專業數學課的必要條件。從宏觀的角度看,根據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整體要求,數學教師單獨懂得數學是不夠的。故數學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學習有關的專業課知識,以滿足技校學生知識結構的需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了解數學知識在專業課中的應用背景,使數學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

實踐表明數學教師欲獲得有關專業課的基本知識,除了直接看專業教材外,深入到專業課堂,和學生一道聽專業教師講課,是費時少、見效快的一條捷徑。數學上遇到專業上的知識或專業上遇到數學上的知識,老師們都可以共同商討,輔導學生的專業自習,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

四、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

數學教學中要理論密切聯系專業實際,作為數學教師,要利用時間,盡量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看到自己所學專業數學知識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利用學生們實習的機會,帶著這樣的目的,尋找問題,發現問題,遇到實際問題師生共同探討,現場計算。例如:機電班的學生實習期間,遇到了錐形工件的加工,已知工件的兩頭直徑分別為D,d,長度為L,要加工錐形時,必須把車床刀架上的小滑板按工件的斜角α要求轉動一個相應角度,使車刀的運動軌跡與所要加工的圓錐素線平行。那么斜角α的求法就是一個數學問題。

解法一:根據微分應用求近似值的方法來求斜角(高職學生)

篇(10)

1. 引言

高職教育(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VC)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有所差異,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級的職業技術人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征,決定了實踐教學(Practice Teaching, PT)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但是,在實際的職業教育課程中,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卻讓人擔憂,很多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思路差異較大。所以,高職教育過程中,如何真正的實現實踐教學,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標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學的關鍵問題。本文主要以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通過總結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ET)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通過實踐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改革兩個方面分析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2.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中對于理論教學極為重視,將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附屬部分,實踐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驗證理論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理論內容,提高高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直觀認識,并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應用的能力。另外,在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學生一般是依據教師課堂講述的操作步驟或者實踐指導書給出的標準流程進行實踐操作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這樣以來,就導致了在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和系統性缺失。

2.2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管理不嚴,教學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高職教育中,由于很多歷史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了實踐教學管理不嚴,教學效果考核流于形式。在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實踐教學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不科學,對于實踐教學的效果考察的力度較低。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考核方式和考核力度低于理論教學,一般只要學生參加了實踐學習,按照教師的講解或者實驗指導書的規定完成了實踐報告,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另外,實踐教學的考核體系中的剛性要求缺失,降低了高職學生參加實踐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進而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

3.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要發揮教學的主觀能動性。一般而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要將“教”與“學”雙向互動,要重點突出這兩方面的主體作用。

另外,由于建筑設備工程技術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中很多課程有一定的交叉,這就要求我們要突破專業的界限,實踐教學要求要進行“多學科”和“多專業”的融合。然而,多學科和多專業的交叉融合,需要結合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重授課制度,結合實際的工程操作技術,淡化專業學科之間的界限。

4.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分析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主要可以分為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以及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兩個主要部分,因此本部分分別對于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及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分析闡述。

4.1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分析。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是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現,對于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本質上是對于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中,首先要制定可以增加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方案,優化實踐教學課程,提高實踐教學的實際學時,推動高職教育培養方案向提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方向進行改革。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中,要體現本專業的專業特色。就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而言,該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一般適宜的職業主要有操作員、設計員、技術員以及安裝專業的造價員,因此,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要圍繞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進行設置,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4.2 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的分析。

傳統的高職教學在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中,主要是采用的“師徒制度”,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現代先進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應該對于傳統的“師徒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各種新型教學方法,提高具有啟發性教學方法在專業教育中的應用力度。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強化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構建,將一些專業性較強以及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例如《通風空調工程》課程)有機的結合實訓基地的教學,。

5. 結束語

高職教學中的實踐教學是職業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高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可以保障和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解決理論教學中對于抽象知識的直觀認識,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守督. 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筑設備工程》課程教學的探討[J]. 科技致富向導, 2012, (24):95-95.

[2] 趙瑩瑩, 趙文濤.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J]. 價值工程, 2012, 31(10):252-252.

上一篇: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下一篇: 家電營銷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一级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 亚洲最大AV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