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20:22: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物流管理課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國物流從業人員從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將其分為高、中、初三個層次。目前我國物流市場不健全,企業及個人對物流理解不準確,想要達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內是很難實現的。在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教育中,較多以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為主,老師進行填鴨式灌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企業渴求高級物流人才,而供給市場即學校,大多數提供數量眾多的初級物流人員或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產生了物流人才供需嚴重不對稱的現象。
1.2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培養脫節
在高職“電子商務物流”課程教學中,基本上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老師填鴨式教學,照本宣科,只重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束縛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性。這種被動學習,使學生很容易單從技術層面理解和學習電子商務物流課程,把它當作技術課程來學,而忽視了自身物流崗位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文/何雁2.3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實踐脫節目前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物流”課程的任課教師基本都來自電子商務專業,或者是物流管理專業甚至是財經專業,基于認識上的偏差,不少人簡單的認為,電子商務物流就是“物流+電子商務”,他們對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現代物流運作理解不透,在“電子商務物流”課程的教學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電子商務,沒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因此產生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實踐脫節。
2、電子商務物流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根據五年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江蘇省連云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稱連財校)物流管理專業為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就業性人才,物流管理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組成電子商務物流團隊,通過現場交流、問卷調查、參觀訪問、三種方式對連云港市的幾十家物流企業進行了調查,依據專業發展目標和調研結果,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明確了物流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了解了物流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以此來設計符合地方性應用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體系。
2.1課程體系設計依據
2.1.1羅伯特·M·戴爾蒙德提出的課程體系創建模型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構建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是最終能否實現教學目標的決定性因素。根據羅伯特·M·戴爾蒙德提出的課程體系創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設計順序:首先從學生、學科和社會三個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出發,分析課程體系的編制需求且說明培養目標和時間安排。然后對課程體系進行編制、實施和評價。最后通過反饋信息,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以實現教學目標。2.1.2按照培養目標設置崗位素質知識體系復合型人才指具有兩個以上(含兩個)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基本能力的人才。現代市場環境下,中小型物流企業雖需要物流管理專業方面高、精、尖專門人才,但他們更加歡迎既懂得經營管理、商務操作,又懂得運用網絡為現代物流服務的復合型人才。電子商務物流是個交叉性課程,涉及面廣,加之教材內容復雜,章節間系統、關聯性較不明顯,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困擾。而高職學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培養的目標是能滿足社會需要的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從事現代物流活動的復合型人才,這就已經明確告訴我們:教師應教什么和學生應學什么。針對現代物流企業電子商務的崗位素質需求確定連財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目標如下:(1)知識目標:理解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知識;掌握主要電子商務物流技術;掌握商品出貨和包裝的要求;掌握快遞收件、運輸、派件的相關知識;掌握逆向物流知識;掌握商品采購、入庫、保管、盤點、庫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對外銷售物流和貨運物流的知識;理解供應鏈構建原則、影響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和物流服務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2)能力目標: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現代物流技術;能夠選用合適的材料包裝快遞商品;能夠對快遞公司進行比較選擇,熟悉快遞公司的業務;能夠完成退換貨操作;能夠完成倉儲相關作業的操作;能夠給客戶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戶服務;能夠采取適當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3)素質目標:具有團隊合作能力,形成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
2.2電子商務物流課程體系的編制、實施和評價
綜上所述,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復合型人才,連財校電子商務物流課程是依據完成電子商務物流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的需要、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設置的。其總體設計思路(見表2)是,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又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項目設計以一般電子商務物流過程為線索來進行。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網絡平臺等多種途徑,采取理實一體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內容
頂崗實習通常是經學校相關部門批準的,能為學生提供與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習或者職業興趣相關的實踐工作經歷,培養職業精神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育實踐活動。目前,頂崗實習模式日趨多元化,根據時間來劃分,可分為工學交替、假期、周末頂崗實習三大類。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具體施教主體包括:專業教師、輔導員、管理部門和實習企業。內容主要涉及:使學生應用、推廣、加深所學專業知識,獲得聯系真實世界的經驗,加深對生產過程的理解;了解職場現狀,適應職業工作和職業生活,最終順利地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過渡;檢驗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興趣,驗證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工作資質,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匹配程度;了解自己專業學習適應性和專業認同感的程度;學習默會知識,逐漸形成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獲得具有職業發展潛力的工作機會;構建人際關系網絡,增加社會資本;提高就業技能和水平;學會使用相關工具;實現管理愿望等。邀請物流企業高管與學生進行交流,就物流企業現狀、物流崗位技能與素質、物流企業文化、物流業發展等進行討論。頂崗實習課程的學習是促使高職學生成功、成才、成長的最關鍵因素。頂崗實習課程的具體內容根據物流崗位來確定。采購管理崗位:能夠填寫采購與供應訂單;能夠制定采購與供應物流計劃;能夠實施采購與供應計劃;能夠對供應商進行公共關系管理等。運輸管理崗位:能夠運用科學方法選擇運輸路線和運輸工具;能夠組織貨物的裝卸搬運;能夠提出運費報價;能夠使用和維護運輸設施等。倉儲管理崗位:能夠編制倉庫貨物儲存計劃;能夠根據貨物特性對貨物保管進行指導;能夠指導倉儲設備、設施的合理使用;能夠執行庫存管理計劃;能夠提出庫存合理化建議;能夠分析庫存狀況等。配送管理崗位:能夠根據配送計劃選擇配送方式;能夠選擇配送工具;能夠根據計劃實施流通;能夠編制裝卸搬運作業計劃;能夠指導裝卸搬運設備、設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崗位:能夠對物流信息進行分類;能夠編制物流信息分析報告;能夠選擇物流軟件;能夠使用物流軟件進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實施
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實施由以下三個連續的階段構成:第一階段:學生認知性頂崗實習。時間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學生每五人一組,實習時間共計1周,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環境及專業技能崗位的技術要求、工具應用等,由師傅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從“學生”向“職業人”的角色轉換。學生與企業相應崗位的師傅配對,全程觀察師傅崗位工作任務執行過程,親身體驗職業生活,每一個崗位的體驗時間為1天。5個崗位進行輪換。第一階段頂崗實習時間共計5天。實習完成后,學生完成認知性頂崗實習報告。第二階段:專業課程頂崗實習。時間安排在相應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分為5人小組,實習時間為1周。學生輪崗參與物流作業,熟悉不同崗位職責、工作內容、技術要求以及設備使用與維護,固化職業思想,獨立完成物流崗位工作任務。根據企業需要,實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種實習時間安排,充分協調企業與學生實習之間的時間沖突。第三階段:就業性頂崗實習。時間安排在第6學期,學習以員工身份進行技能崗位的頂崗工作與學習,安排師傅指導,為期6個月。了解現代物流企業管理模式和崗位操作性標準,熟悉物流行業各項管理制度。頂崗實習課程實施的每個階段,在學校與企業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的基礎上,學校、企業、學生及家長等還必須簽訂頂崗實習四方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頂崗實習各階段任務能夠順利進行。頂崗實習課程管理方面,形成專業教師、輔導員、師傅共管的管理體制,并分別制定專業教師、輔導員、師傅管理職責。專業教師和師傅共同負責專業技能指導。輔導員負責日常生活管理。頂崗實習課程管理實行企業化,校外基地的指導教師制訂頂崗實習計劃,全面指導學生開展物流作業,對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和評價,并評選優秀實習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校外實訓基地人力資源部安排專人全面負責學生頂崗實習課程考核,并隨時與學校保持聯系,及時協商解決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另外,運用QQ群建設課程管理平臺,加強頂崗實習課程信息管理,實現學生、企業、學校和家長多方交流、互相監督。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實施過程,從校企共建協議到物流企業文化集訓,從物流作業操作流程系統講解與訓練到實習主管和師傅們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導,從嚴格的準員工管理(參與企業人員考核)到實習考核(經驗知識+技能)與激勵,最后經過雙向選擇正式簽訂勞動合同,在學校、企業、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實現教育與社會協調發展。當然,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課程的實施還存在很多問題。職業院校管理機制改革動力不足,現存的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物流企業需要,迫切需要學校體制機制創新。學校投入頂崗實習課程建設的經費不足,單純由企業承擔不可能支持頂崗實習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職責的缺位,也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頂崗實習課程普及化和多樣化發展。
1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生源特征和學生特點
近年來,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逐年銳減,招生越來越困難,生源質量也越來越差。報讀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包括普高生,中職生,學生總體學習成績偏差。隨著生源越來越緊缺,為了保證學校發展,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一再降低入學門檻,學生整體文化水平偏低,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不足,遲到、曠課頻繁,課堂上睡覺,玩手機,“抬頭率”不高。
2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特性直接影響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為培養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必須實行適合此類學生特性的教學模式。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適合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活動,必須采用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習興趣及學習的主動性。
2.1全程實習實踐
將實習實踐貫穿于物流管理專業的整個學習階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與理論課程相結合的實習實訓課程。大一進行參觀實習,比如參觀倉庫,配送中心,港口碼頭,物流園,國際物流裝備與技術展覽會等等,讓學生首先對物流有一定的基礎認識;大二開展與物流專業主干專業課程相適應的課程實訓和課程實習,比如運輸與配送管理課程配合企業物流沙盤實訓、企業物流管理課程組織學生到生產制造企業參觀生產流程等等;大三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企業頂崗實習,結合頂崗實習的工作經歷完成實習報告;最后針對具體企業存在的真實問題,撰寫完成畢業論文。
2.2建立校企共享型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的宗旨是培養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制定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指出,職業學校要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參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對學生畢業后的市場適應性,企業的人才儲備及教師知識背景的豐富,學院的持續發展等都有重大意義。目前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共建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模式),“訂單”合作模式,工學交替模式,教學見習模式,產學研模式等。但是大部分并沒有在人才培養方面,課程設置方面,實習實踐方面及產學研方面真正深入合作,主要實施的是訂單班和共建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模式),而且就這兩方面的合作也存在諸多現實的困難。一方面,在物流行業中,很少企業能同時接納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統一到企業集中實訓一周以上,企業滿足不了學校的實訓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家境普通比較富有,學生個性獨特鮮明,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很廣,每一屆學生畢業后很少會有十個以上的學生去同一家企業就業,校企合作的訂單班效果很難實現,學校滿足不了企業的人才需求。學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企業校企合作的目的則更多的是考慮利益,學校與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目標不一致,單純的訂單班和實訓基地模式實際上并不能持續。目前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條件投入嚴重不足,且實訓的設施設備陳舊,完全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隨著智慧物流時代的來臨,物流設備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大型的物流企業每年花費高達數億元的資金用于物流設備的更新換代升級,任何民辦高職院校都不可能憑自身能力與物流技術發展同步持續更新物流實訓室。建立校企共享型實訓基地將是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新模式。民辦高職院校可以同時引進多家企業,共同投資,建立校企共享性實訓基地。企業投資或者學校向企業租賃最新的物流設施設備,供學生實訓及培訓考證。學校和企業對物流專業實訓基地進行統籌安排,共同開展課程開發、實訓、培訓、考證、技能大賽、科研等業務,實訓基地還可以用于企業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或者持續學習培訓,甚至對社會開展培訓服務。同時,各企業可以開展企業內部認證培訓,將參與認證的學生培養成本企業的儲備人才,促進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入發展,促使共享實訓基地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共享資源,學校可以借助企業的資源派送教師下企業實踐,企業可以借助教師的專業知識進行研發創新,幫企業解決一些實際的科研難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對學校對企業都是雙贏的結果。
2.3物流技能競賽常規化
物流技能競賽,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物流技能競賽代表著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現實要求,通過物流技能競賽倒逼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及改革,并將技能競賽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主要形式。目前開展的物流技能大賽,有政府組織的,有行業協會組織的,還有企業組織的。政府跟行業協會組織的物流競賽,都需要先進行方案設計,再進行操作完成。民辦高職院校由于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設施設備投入少,致使比賽中使用的大部分設備都是教學中沒有使用過,甚至沒有見過的。這使得民辦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很難參與政府跟行業協會組織的物流競賽。企業組織的物流競賽大部分是線上比賽,或者線上線下相結合,主要是物流專業知識及綜合模擬經營,民辦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廣泛參與。但是,學校不認可這類比賽的成果。這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參加物流技能大賽。民辦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要真正在教學中融合物流技能競賽,首先可以舉行物流管理專業的校內賽,在專業現有的資源條件下,利用一些企業開放的物流技能競賽平臺,廣泛開展校內的物流技能競賽。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共享物流實訓室,根據現有的國家級技能大賽的賽項,配置物流實訓室的設施設備,將物流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結合當前開展的技能大賽項目進行項目化教學,逐步構建從課堂到校級競賽到市級競賽到省部級競賽到國家級競賽的技能競賽體系。再次,還可以組織結合合作企業真實運營情況的學生競賽,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促進課程教學的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各門物流專業課程也可以結合課程知識開展一些課堂競賽,增強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并能學以致用。
2.4融入游戲教學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乏味,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活潑好動,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掌握課程的理論知識。比如,在企業物流管理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做“漢堡游戲”,讓學生了解精益生產的相關知識點;“囚徒困境”游戲則讓學生理解了供應鏈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及暢順溝通的重要性。實踐證明,游戲教學使課堂變得輕松豐富,深受學生的喜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5畢業論文真題真做
很多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都要求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但是對于畢業論文的標準非常模糊,要求也很粗糙。有些院校把畢業論文安排在第五學期學生去頂崗實習之前完成,且只是作為一門課程作業來完成,對是否分析解決了實際問題并不考核,很多學生都是東拼西湊堆砌完成要求的字數,這樣的畢業論文毫無意義。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目的在于加強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也應該緊密聯系實際,真題真做。對于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一方面,物流教研室可以組織物流專業的老師下企業調研,根據企業的實際問題采集真實的研究題目,組織學生選題并完成論文。另一方面,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有安排至少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可以安排畢業論文與頂崗實習同期進行,學生可以在頂崗實習的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形成畢業論文的選題,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及工作環境分析問題,進而改進工作中的問題,完成畢業論文。同時,企業的指導老師參與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指導,確保畢業論文真正能聯系企業實際并服務于企業。
3結論
作為一門實用性操作性極強的學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必須與企業需求一致。但是,由于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資金等資源有限,使得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如何通過教學改革使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是每一位物流管理專業的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目前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呂貴鑫,馮卉苒.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468.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德州學院經管系的三個專業都開設物流管理專業課,從前四年的教學情況分析,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傳授知識的難度不易掌握。目前各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總共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專業學生為對象的教材,這類教材需要學生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和運籌學的基礎;二是以高職高專學生為對象的教材,這類教材的內容相對又太容易,沒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關知識。實踐證明,這兩種教材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都不合適。
2、學生的學習分析能力不強。隨著高考錄取率的不斷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在不斷增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大,相當一部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差,他們已經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且要不斷強化才能掌握,這與大學的教學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學直到畢業也沒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這是掌握知識的最大障礙。
3、教學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學院經管系還不能保證所有的課程都實現多媒體教學,且缺乏實踐教學條件,教學仍舊是教師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許多知識描述起來又比較抽象,尤其是企業物流,與人們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很多學生是聽課看書憑想象,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針對物流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州學院經管系積極探索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現有的教學和師資條件,選出一個條件合適的班級,大膽進行教學創新實驗。在教學內容上,首先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以前開設的理論基礎課,自編適合該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識的常識介紹,又有適當的管理方法的應用。配套有實踐教學計劃,在學校內部精品課程網站上,對這門課的教學目標、計劃、課件、習題和案例等有詳細的介紹,讓學生時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這門課的各項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傳授知識與實踐教學、研究性教學相結合,循序漸進,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具體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體教學。物流的各個環節,除了運輸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他環節消費者接觸不多,光靠書本上的介紹,學生們掌握起來是很抽象的,對于各種物流設備及作業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圖片和視頻介紹,立即就變得很具體。
2、采用實訓教學方法。物流這門課實踐性比較強,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會用,所以實訓課是必需的,這在倉儲管理這章的傳授中尤其重要。通過實際訓練,學生們對物流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步驟都能基本掌握,培養了實踐應用能力。
3、利用項目案例教學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幾章知識的綜合案例,利用項目管理方法,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具體做法是在學生們掌握的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能力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展示案例,讓他們自行分組準備分析資料、形成討論結果,再進行課堂討論或辯論,最后進行總結評價。
4、研究性教學方式的應用。在課程中部分章節內容還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學。教師可以把某章的教學任務分成若干個子任務單元,同學們自行組成研究小組,每個小組抽簽獲得一個子單元的學習任務,然后進行準備,通過各種方式向教師和其他同學講授本組的學習成果,最后再由老師串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行總結。
5、實地調研解決問題。實地調研的題目來自教師的科研項目或是典型的企業物流案例。調研解決問題的方案由易到難。通過方案的制作,學到許多書本中難以學到的知識,提高獨立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6、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和撰寫論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識,培養實踐能力,還要培養其創新能力,鼓勵同學們參加大學生的各種物流競賽。物流大賽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實際案例作為設計對象,通過大賽的方式,極大地激起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增強了其創新與實踐能力。
三、教學改革效果與推廣
經過一學期的實驗班的教學改革實踐,效果顯著,可以從期末考試及平時的競賽及論文成績對比看出來,如表1。(表1)可以看出來,實驗班在基本知識的掌握、實踐和創新能力都遠遠勝于其他五個普通班,新的教學改革初見成效,值得進一步推廣,這也需要學校和系里的配套設備和相應的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6-0145-04
一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全球一體化日益加強,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現數量不斷增多和層次不斷提高的特征,而與人才需求數量增加和層次提高的客觀狀況相比,我國現有物流人才的培養模式相對滯后,許多物流專業畢業生僅具備操作性崗位所需能力,高端物流管理知識缺乏,為此一些外資企業甚至需要將員工送到國外進行工作培訓以使其具備相應工作能力。高校物流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匹配使我們必須尋求一種更為科學可行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仿真是物流專業的核心技術,是一門綜合叉學科,它涵蓋了物流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等學科的內容。作為一門實踐技術課程,物流仿真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物流理念形成和運用能力培養。雖然物流仿真與物流管理存在差異,但在現代物流管理體系的建設中,管理和技術缺一不可,只有懂得仿真技術如何運用于物流管理活動,理解物流管理活動如何獲得仿真技術支持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動現代物流產業發展。
二 現有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意見反饋和老師教學感受來看,目前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不足:
1 教學內容系統性、整體性及專業性不強
物流管理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行業、多環節的復雜大系統,相應地物流管理課程也必然涵蓋多學科、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從內容的豐富性來看,現有物流管理教材和課程無疑正在逐步完善,所涉及內容攬括了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信息科學、工程技術、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等各個領域的知識,但是目前這些知識多以獨立知識點形式存在,不同領域之間內容交互融合不足,與物流管理實踐融會貫通不夠,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針對性不強。知識點廣泛但離散獨立存在的狀態將使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出現“全而泛”的趨勢,只能培養“通才”而不能造就“專才”和“精才”。由于同學對本學科知識缺乏深入了解和掌握,將使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從事物流信息管理工作時不如信息管理專業的同學精通,從事生產物流管理工作時不如生產運作管理專業同學適應的被動局面。
2 缺乏實踐和互動培養環節
當前絕大多數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仍以老師講授為主,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推廣,老師們嘗試結合圖片、案例、視頻等方式向同學講授相關知識。新教學方法解決了學生“百聞不如一見”的學習瓶頸,但仍不能達到“百見不如一試”的教學目的。同學們普遍反映,課堂上當欣賞著老師精心準備、制作精美的PPT和視頻材料,聆聽著各種觀點新穎、內涵豐富的物流理論時,他們瞬時感覺學習收獲頗豐,但往往課堂一結束,離開老師講授和多媒體配合,同學們卻很難描述具體學習內容,更罔論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物流實踐。同學們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欠缺,說明物流管理課堂實踐互動環節不可或缺。
3 教學考核方法需改進
物流管理是基礎性理論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倉儲、配送、裝卸搬運、庫存、信息技術、物流裝備等方面,由于所講授課程多以識記性理淪為主,如果老師僅以口頭講解和板書形式授課就必然顯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經過老師們的努力,圖片展示、案例教學、影像教學正不斷走進物流管理課堂,但總體上新教學方法的運用還相對缺乏,與課程相關的案例積累仍顯不足,需要更多引入有本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好地服務于物流管理實踐。另外目前物流管理相關課程的考核仍以閉卷考試為主,學生們長于死記硬背而疏于理解運用,所培養的學生考分雖高但能力仍顯不足。
三 基于仿真的高端物流人才培養可行性與必要性
針對前文所述現有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業內人士和本專業同學的建議,本文認為迫切需要將物流仿真實踐課程引入人才培養機制,以解決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和互動不足、教學內容系統性針對性不強、教學考核方法滯后等問題。
1 高等院校開展物流仿真實踐教學的可行性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物流實踐課程開展情況如何?200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專門對全國開設物流專業的高校進行了調查,其中關于實習實踐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95.7%的高校設立了專業實踐基地,其中55%的院校選擇物流企業作為實踐基地,另有34%的院校選擇制造企業,部分高校則擁有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等多個實踐基地。實驗室建設方面,我國60%的高校已經建立專業物流實驗室,其中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下的實驗室占46%,100萬元~300萬元的實驗室占40%,還有14%的高等院校物流實驗室投資金額在300萬元以上(參見圖1)。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高等院校已意識到實習實踐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認識到專業實驗室對物流人才的培養不可或缺,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硬件建設和軟件購買,從而為基于仿真技術的高層次物流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2 高端物流人才培養的重點領域
(1)物流需求分析與預測。很多物流設施,如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對其物流能力的需求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隨機服務系統,需求量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而提前對其進行準確的分析預測將十分困難,但是由于經由預測所確定的設施規模大小又直接影響設施建成后的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因此在對物流設施進行規劃之前,必須對經由該物流設施的貨物、路線以及外部經濟趨勢等因素進行系統分析預測,以確定設施的吞吐量和服務水平,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物流設施規劃和設計。因此物流需求分析與預測是高端物流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之一。
(2)物流系統設計與布局優化。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布局優化將對其未來運行產生重大影響。如倉儲系統的選址決策,就需要確定所要設置倉庫的數量、位置與容量,其設計和布局是在已知物流系統的相關參數和工藝流程情況下,為實現系統未來正常穩定運行而進行的整體優化過程。物流系統設計與布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影響因素既包括宏觀政治經濟、基礎設施與整體環境、競爭對手狀態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企業發展戰略、人力資本、現有網絡布局等內部因素,是目前物流管理領域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內容,而涵蓋如此眾多影響因素的物流系統優化設計必須借助先進的預測、規劃和仿真模擬技術才能實現。
(3)物流資源配置與協調。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和系統的復雜性,物流資源協調配置是該領域的重要課題。以庫存決策為例,最優的庫存資源配置策略必須考慮服務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的平衡,而這種平衡的實現又依賴于:1.合理的庫存層級劃分和庫存資源分配;2.反應靈敏的訂單處理和訂單管理系統;3.正確的庫存品種和數量決策;4.先進的物流信息傳遞和協調機制;5.強大可靠的物流運輸系統。這其中任何一個方面所涉及的知識均十分復雜,如庫存訂購決策需考慮產品需求的從屬性或獨立性,考慮拉式與推式運作模式對訂購決策的影響;而訂購模型的選擇又有定量訂購模型和定期訂購模型的區別,決策變量更是包括再訂貨點(Reorder Point)、補貨期(Replenishment Time)、提前期(Lead Time)、訂貨批量(Order Quantity)、安全庫存(safe Inventory)、最高庫存(Maximum Inventory)等多個指標變量。顯然,眾多的影響因素和決策指標使物流資源協調配置工作遠遠超出普通操作型物流人才的培養范疇。
3 仿真技術對培養高端物流人才的適用性
仿真技術對于培養解決物流規劃、物流決策與協調、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的高端物流人才具有理論和技術上的適用性。由于仿真技術能借助計算機對物流系統進行真實模擬,通過實驗得到各種動態活動及過程瞬間的仿效記錄,進而驗證物流項目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優化性,從而對物流管理決策起到切實可行的指導。
具體來說,仿真技術對于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提供學生以物流實踐機會。借助仿真軟件和設備對相應物流理論進行模擬,可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其次,仿真技術可以完整展現物流系統的全流程,并對各環節的運作過程和運作效率進行精確的定量分析,使學生形成全局、系統和精確的思考范式。再次,高端仿真軟件具有較強的交互性,有效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效率。另外,拓展了物流學習的領域。由于資金、場所或教學資源有限,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所限制,而建立虛擬仿真實驗室使航空運輸、跨國海運等領域的模擬教學均可在實驗室內進行,極大地拓展了物流學習的領域(如圖2、圖3所示)。最后基于仿真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經濟性,因為采用物流仿真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設備、人員、差旅等方面費用。
四 基于仿真的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機制
目前高等院校運用仿真技術進行高層次物流人才培養尚屬于探索階段,缺乏系統的培養思路。筆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積累了以下幾點具體培養機制,供老師們參考:
1 引導學生深入掌握專業基礎知識
物流仿真需要用到高等數學、概率論、統計學、計算機數據庫等基礎知識,同時還包括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運籌學、生產運營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知識,缺乏這些專業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學生進行仿真模擬時將由于缺乏理論支撐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仿真教學之前應通過合理的課程配置使學生系統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
2 選擇合適的物流仿真軟件
現在針對物流領域的仿真軟件正不斷出現和逐漸運用到物流管理實踐中來,可選擇的物流仿真軟件很多,如Flexism、Witness、RaLC、Automode、Arena等,它們各有特色,也各有優點與不足,譬如Flexism以其高度的開放性和柔韌性受到不同產業仿真模型定制者的偏好,而Witness則是平面離散系統生產仿真器,操作簡單,對電腦配置要求不高。在物流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特點、教學要求及實驗室條件選擇恰當的仿真軟件。
3 建立仿真數據庫和案例庫
案例教學是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也需要案例的支撐和數據的積累。借鑒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經驗,建立物流仿真數據庫和案例庫時要注意幾個方面:第一,廣泛積累案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擁有一個多達1300余案例的資料庫,教師可以隨時根據教學需要調為所用。第二,善于運用案例。哈佛案例來源于課堂,在課堂中經由師生交流得到升華,然后通過雜志和期刊論文傳播而超越了課堂。第三,善于導演案例。哈佛課堂是由學員主演老師導演的一場戲,教室不是法庭,教師也不是法官,不負責裁定學生答案的對錯,而是引導學員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用所學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
4 善于運用角色扮演
物流管理所涉及的功能領域非常多,以前臺管理工作為例,前臺業務系統可分為六大模塊:生產企業管理模塊、商場管理模塊、物流中心管理模塊、車隊管理模塊、出庫管理模塊、入庫管理模塊。各模塊的主要功能也各不相同,此時可以通過仿真過程中對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同學們更加具體地參與到物流管理實踐中去,為日后順利融入物流管理工作提供經驗。
五 教學實例――“啤酒游戲”
1 游戲介紹
在風靡全球的《第五項修煉》中,管理大師彼得?圣吉詳盡而生動地描述了著名的“啤酒游戲(Beer Game)”,這個由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于50年前創建并發展起來的庫存管理策略游戲直到今天仍被來自全球各地的商業精英們在MBA等課堂上不斷演練著。盡管參與者作為各個國家、各個行業的精英,有著產、配、銷等領域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杰出管理能力,但相同的危機還是在游戲中不斷重演:隨著運作過程的推進,無論是下游零售商、中游批發商還是上游制造商,起初總是缺貨,然后是貨物積壓,之后是更嚴重的缺貨,緊接著是更嚴重的積壓:整個物流系統,從下游的零售商到上游的制造商,庫存與缺貨幅度逐漸上漲,就像揮動的牛鞭,從手柄到鞭梢,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這一現象被人們稱為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2 不同模式的教學效果比較
一、前言
《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是應用性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核心課程。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服務于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理論與實務結合,以調研綜合技能培養為主線,其具體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在企業及物流企業工作中必備的物流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為目標。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實體物流業務管理內容,而且能夠了解信息層面上的物流管理特點。傳統的物流信息管理課程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介紹信息管理基礎理論、物流信息管理相關技術、物流信息系統應用及開發、物流信息安全等幾個知識模塊。實踐環節較少,只是在每個模塊最后以作業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缺點:第一、由于本課程的理論知識是跨學科的,以講解為主的理論知識學生容易忘記。第二、實踐環節較少直接導致學過的知識無法在實踐中迅速得以應用。
討論課(Seminar)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中常見的授課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師根據本專業前沿的或自己目前的研究課題制定課程的總體方向,教學內容與教師的研究方向緊密結合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通過討論課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師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根據課程需要講授與討論課總體方向相匹配的理論知識。理論講授突出必要二字,討論課中不必成體系的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原因有二:第一、討論課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認為理論知識有欠缺可以在課前或課后時間自己補充。第二、以德國為例,本科的討論課一般都設置在第6或第7學期。在一般情況下學生是在學完了大部分理論課程之后才進入討論課的學習。因此,在討論課中理論知識學習的必要性減低。再次,總體課程方向被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每名或每組學生負責一個單元,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期末要形成研究報告并進行答辯。從此處可以看出討論課是為學生最后的畢業設計及答辯做準備的,很多學生討論課的選題方向與最終畢業論文的方向是一致的。本課改是將討論課的課程模式引入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帶動學生由自主學習開始逐漸向科研創新過度。
二、課程設計的目標
引入討論課的教學模式對現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進行改造:提煉理論教授內容,變冗長的成體系的理論教學為精短的有針對性的理論教學模式;開發難易程度和工作量適中的單元模塊供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重視課堂上與學生的交互過程,提問捕捉學生思想的瞬間閃光;完成課程整體腳本設計工作。
三、重點與難點
第一,在提煉理論教授內容時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少了學生會對理論不理解,后續的討論就無從談起;內容過多耽誤時間,學生也會迷茫。
第二,選擇供學生用于討論的單元模塊時需要注意主題要有一定的先進性,單元之間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盡量做到均勻分配。也可以通過賦予難易權數的方式對最后的學生成績進行調整。
第三,課堂互動必須有目標指引,在課堂互動環節的關鍵問題是掌控節奏,防止互動偏離正確的討論方向。
第四,課程的整體腳本設計需要有時間刻度要求,腳本內容應該是嵌入式的,可以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
四、實施方法及方案
本課程以德國的討論課模式為主線,融入講座、論文、陳述展示等多種內容學習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來推動課程創新乃至思想創新的目的。
首先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分解為物流信息基礎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術、物流業務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等四個模塊,并以實際應用為核心對課程內容進行大膽取舍;其次根據四個課程模塊的特點分別設計互動主題和考核的方式及標準;最后以時間為刻度對模塊內容進行穿插連接,形成一體的授課腳本。
具體的授課計劃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基礎和信息安全模塊理論內容較多,主要以講座的授課形式為主,在講座之前安排學生一次課的時間相關學術檢索,其中一節課時間對學生進行學術檢索的必要培訓,一節課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解決若干與物流信息及安全相關的基本知識,檢索問題舉例如下:
(1)發現你身邊的物流信息有哪些?是以什么形態存在的?(本問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的物流信息的存在。)
(2)回憶一下你從小到大是怎么學習知識的?(本問題的目的在于導出符號、數據、信息、知識、智慧之間的關系。)
(3)列舉一個本世紀以來發生的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保證物流信息安全有必要嗎?(本問題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
檢索問題需要與時俱進,如授課前發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涌現或教師研究方向的改變都可以及時調整搜索主題。完成搜索后需要對搜索結果進行整理,做小組展示。
第二,物流信息技g模塊的講授方法與物流信息基礎和信息安全模塊相近似首先利用幾次課的時間由教師介紹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具體應用,讓學生有一整體概念。課后布置學生以某一物流信息技術在某個物流企業或物流環節的應用為方向進行收集資料,確定選題,最終形成課程論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選題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非常之必要,本人認為在大學教育中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是本課程的重要宗旨之一。
第三,根據現有的教學計劃物流信息管理開始在第5學期,學生已經完成大部分物流業務流程的學習,所以本模塊以學生講授為主的自學方式展開。
第四,物流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模塊是本課程的重點,學生在對一個現實物流業務流程深刻理解之后,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進行信息系統開發前的規劃與設計。通過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和數據庫的設計使學生將實體的思維模式轉化為信息的思維模式。該模塊主要以實踐為主,通過師生多次互動完成設計,設計結果還需進行展示。
五、必要的保障條件
第一,小班授課,以德國為例討論課的班型都非常小,控制在20人左右,超過20人討論的效果以及教師對課堂的掌控程度下降,影響教學質量,以至于討論課流于形式。我院的工學交替使小班授課成為可能。
第二,需要適于討論課的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室多是傳統教師,老師面對學生,學生彼此之間很難看到對方的臉。這種教室不適于討論課的展開。另外,教室應有無線網絡支持,使學生隨時能夠查找資料。我院正積極安排討論課教室的改造工作。
第三,參加討論課的學生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故建議在低年級開設與討論課相關的基礎課程,在高年級開設討論課,如物流管理專業在大三之前開設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VB和物流業務流程的課程為物流信息管理融入討論課模式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隨著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微觀物流管理層次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2001年教育部設置物流管理專業,開始培養物流高素質人才。鑒于物流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及物流人才的嚴重缺乏,經管類非物流管理專業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為了配合專業調整后的需求,紛紛開設了《物流管理》課程,目的是為了培養企業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業的管理人才。
經管類專業《物流管理》課程性質為專業通識課或公共選修課,其教學體系應區別于物流專業,要結合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及特色來完善課程體系,尤其要重點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如何緊跟市場發展,按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從而構建一個科學的《物流管理》課程教學體系。
2 現有的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物流管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程,選修課程有管理學、生產運作管理、運籌學、計算機信息處理等,該課程以提高物流系統效率為目標,對物流系統進行設計、組織及控制。經管類專業雖然開設了《物流管理》課程,但由于起步較晚,硬件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實踐型師資欠缺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本文由收集整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環節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課程沒有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切實提高學生管理技能的教學目的。
(1)教學內容方面
高校經管類專業《物流管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基本以介紹不同功能要素(運輸、倉儲、配送、裝卸與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及功能實施方法為主,該體系雖然促進了單項物流功能的深入學習,但忽略了各功能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導致學生對物流系統整體的運作缺乏認識。此外教學內容也沒有考慮到其所屬專業的特點以及該課程與整體專業體系的融合。
(2)教學方法方面
經管類專業的授課教師大多為非物流專業畢業且缺乏物流企業的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理論教學為主,且過多介紹理論,缺乏與實踐的相結合,從而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物流管理課程教學必須引入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分析、研討及討論,可以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案例的選取也很關鍵,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多為新聞報道、公司報告,且存在滯后、缺乏從專業的角度對物流過程進行審視,這導致案例教學流于形式,缺乏專業化分析。此外,案例教學基本是在各教學知識點中融入,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討論案例情節,忽略了包括物流綜合知識的案例的引入。
(3)實踐教學方面
物流學科在國內發展較晚,物流實踐教學仍然處于摸索中。經管類專業《物流管理》課程教學體系中,由于受教學硬件及師資力量的限制,理論課所占比重較大,實踐教學比重較小,例如內蒙古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及市場營銷專業,物流管理課程為56學時,但實踐教學環節僅10學時。此外,實踐教學環節單一,大多為上機實驗,學生被動按照軟件流程進行操作,缺乏企業環境的模擬,實踐教學遠遠未達到預期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3 基于專業特色構建教學體系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經管類專業的特點,內蒙古科技大學對《物流管理》教學體系進行如下改革:
(1)教學內容
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開設了物流管理課程,為了體現物流課程輔和服務性的特征,教學內容應與專業高度結合。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物流功能的學習作為學生的自學內容,課堂講授則側重于企業物流的相關知識,將物流功能的知識融于采購物流、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與廢棄物物流的講解中。高校人才培養要為區域經濟服務,因此教學內容特色要與地方經濟相結合。例如基于學生的就業情況及地區企業的特點,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內容主要側重于物流知識在鋼鐵企業、稀土企業的應用,重點突出生產物流知識,在授課過程中將生產物流與鋼材生產工藝、稀土萃取生產工藝相結合;而市場營銷專業則側重于有關采購物流、銷售物流知識在流通企業的應用,在授課過程中將包頭蘇寧、國美、包百、王府井等企業的采購物流、銷售物流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2)課程設計環節
物流課程設計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的中間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規劃能力。基于此目標,物流課程設計以物流系統分析設計為主要內容,包括選址分析、設施布局分析、運輸搬運系統分析以及綜合的物流系統分析設計與優化,課程設計時間為2周。在選址分析中,將營銷專業的學生分為4個小組,對包頭市永盛成連鎖超市的4個昆區店作為分析目標,進行位置、商圈、交通、競爭、商品線設計以及管理體系的調研和分析;將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分為2個小組,對包頭樂園及包頭體育館選址作為分析目標,進行自然條件、市場因素、社會因素、生態因素等方面的調研及分析。在設施布局分析中,選擇包頭鋼聯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寧作為分析目標。包鋼為大型工業企業,其廠區總平面布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組織學生從場地地形條件、工藝流程、各作業單位相關關系、外部運輸、供電、供水、供氣、排水等方面進行調研,研究其廠區總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對于蘇寧,則主要研究其賣場布局及商品陳列特點。在運輸搬運系統分析中,選擇北方重工的裝配車間作為分析目標,進行物料分類、集裝器具規劃、裝配場地零部件存放區規劃、車間平面布置等物流分析,該分析中因要處理的數據、表格相當多,因此必須與計算機相結合,教學過程中引進數據庫軟件,把物流分析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綜合物流系統分析中,選擇國美作為分析目標,對其選址、布本文由收集整理局、采購、倉儲、配送進行全面調研,了解其作為國內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在物流系統方面的成功之處。課程設計要求撰寫調研及分析報告,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物流課程設計環節增強了學生對物流系統的分析能力,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及就業都有較大幫助。
(3)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是實現《物流管理》理論教學與物流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方法要突出案例教學,并建立案例教學庫。案例選擇應避免案例的滯后性及非專業性,既考慮到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也要注重時代性和先進性,盡可能充分地表現物流學科與物流發展的水平與進展。物流管理為內蒙古科技大學重點建設課程,因此組織專業教師成立小組,建設案例庫。案例庫中的案例按照行業進行分類,根據不同行業的物流特點,對當地企業按行業進行調研并整理,具體包括鋼鐵物流、稀土物流、超市物流、食品物流、家電物流、醫藥物流等方面的經典案例,此外也搜集了物流方面成就非常突出的世界知名企業的物流實踐,如海爾的“三網一流”、沃爾瑪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等。案例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提前布置案例,各小組將分析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演示,其余小組及教師根據課件效果及內容分析的深度對該組進行打分,此分數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該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協作能力。案例教學使學生在實際案例的啟發中、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真正掌握并升華所學知識的目的。
內蒙古科技大學已建成校內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如教學大綱、教學錄像、案例庫、作業等上傳及進行在線考試;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問、討論、提交實驗報告等。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4)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基于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和教學需要,將實驗課時由原來的10學時增加到26課時,實驗課占總課時的三分之一多。
①校內建立物流實驗室
基于物流的核心流程,建立了物流實驗室,引進相關物流管理模擬軟件。物流軟件模擬,分為單項實驗與綜合性實驗。購進了浙江航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物流模擬軟件,該軟件是通過模擬一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體操作來實現物流的實驗教學。根據公司的各個部門的職能和重要性,軟件設定了4個公司內部的角色分別為:公司總經理,調度中心,倉庫中心和運輸中心。學生每4人組成一個小組,擔任公司的不同角色并進行工作輪換,來了解和熟悉軟件中實際的物流操作,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的物流知識進行規劃設計調整所在公司的各項資源,從而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教師可增設不同的班級,根據各個班級的不同需求開設不同的實驗,在實驗進行中調整整個實驗的各項市場的資源來增強學生操作的難度和競爭性。此外,還引進了中諾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核心流程模擬軟件,模擬物流業務流程涵蓋了7大行業:連鎖、醫藥、汽車、食品、冷鏈、電子、危險品,并可根據各行業業務運作模式的特點進行組合,形成可定制的業務流程。軟件包含模塊有:情景數據、客戶服務、采購管理、入庫管理、出庫管理、越庫發貨、庫存管理、配送運輸、報關報檢、單據查詢、供應商管理。該實驗為綜合性實驗,促進了學生對物流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管理和協調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兩個軟件都配有較詳細的實驗指導書,便于學生獨立完成模擬內容,教師僅在容易出錯的地方予以指導。教師可以針對軟件中的內容設計設計實驗考核,考核成績及實驗報告都作為物流課
程成績的一部分。
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校內實驗內容,如erp沙盤模擬、仿真模擬、報關及報檢、集裝箱碼頭及堆場管理、國際貨運等軟件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校外與企業共建實踐基地
與校外企業合作共同建設校外的實踐基地,是加強實踐教學的另一個重要舉措。為了提高學生與物流相關的實踐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校外物流實踐基地。通過組織學生到校外基地實習,使學生把書本知識與企業物流業務的實際相聯系,促進了學生對企業物流的了解,同時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機會。包頭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是內蒙古科技大學工商專業的工程教育基地和產學研合作企業,依托該基地,組織學生去選礦廠、煉鋼廠、無縫廠、薄板廠、軌梁廠進行實習,了解企業內部供應物流與生產物流過程管理情況。包頭三森家具城也是內蒙古科技大學營銷專業的實習基地,在該基地學生對裝卸搬運設備有了一定的認識,此外通過對銷售物流進行調查,學生對建材、家具企業的運作也有了較深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的能力。有的企業基地在學生實習結束時直接招聘了部分優秀學生,在經過一段在崗培訓委以一定的管理職務。
除了實踐基地,也可以結合當地特色組織學生到相應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及車站、倉庫等進行參觀,提高對物流的感性認識。如學校組織學生去包頭鋼材集貨中心、包頭貨運站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調研、參觀。
(5)學科競賽活動和職業技能考證培訓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學好這門課程,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現代物流業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同時能輻射相關專業課程內容的學習,如物流企業管理、配送中心設計與經營等課程,但是,長期以來,對于本門課程考試方法仍然沿襲傳統的方式:以期末考試一張考卷評定學生學習的優劣,不但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的全貌,而且嚴重影響學生課業學習的積極性和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高校教師有必要對供應鏈管理課程考試方法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一、考試方法改革的意義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懂理論又具有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考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1. 突出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踐中積極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現代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的考試制度,通過考試方式向多樣化轉變,考試內容向注重綜合能力考核轉變,成績評定向綜合性轉變,引導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 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考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3. 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
考試方法改革遵循高職教學規律,符合學校的實際,根據課程類型、性質和教學條件采取合適的考試方法,有利于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
4. 促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由于考試方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進高技能型實用人才知識應用能力與技能的發展和提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并在“課程考核綱要”的教學目標中有明確的要求。因此,教師為了實現技能和能力培養目標,必然要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促進考試由“知識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轉變。
二、供應鏈管理考試方法改革的模式
考試不是目的,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考試的作用一是全面、客觀和公正地評價學生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二是發揮考試的督導功能和教育教學等功能,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性質和高職教學的實際,課程考試方法可采用如下幾個模式。
1. 改理論考試為操作考試方式
過去供應鏈管理課程一般采用筆試,現針對具體的學習模塊改為操作考試,學生團隊通過合作完成計劃,最后進行答辯考核。如在講授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生產計劃與控制這一部分時,可將企業的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三個層次分配給三個學習小組進行實地操作,讓他們制定簡易企業計劃,并進行交叉測評,教師根據學生完成過程及結果評分,這種考試方式不但考察了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所授內容的理解。
2. 模擬情景考核與期終考核相結合
改變只采用平時到課和期末考試進行成績的評定的一貫做法,在此基礎上增加情景模擬考核模塊。具體可依據教學環節由教師設置模擬情景,情景模擬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活學活用能力。如在供應鏈庫存管理部分介紹完畢后,教師可以制訂情景模擬的題目有學生分組完成,考查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教師將授課班級分成A、B兩組,并相對而坐,圍成圓圈,教師再每10分鐘發放一個題目(也可以抽簽),第一節由A組制定庫存方案,B組分析評價方案;第二節兩組輪換角色。轉貼于 教師公布題目后,負責制定庫存方案的一組用搶答的方式確定制定方案者,經過5—10分鐘準備后提出一個簡要的庫存方案。庫存方案提出后,另一組成員對該庫存方案進行評論,指出其合理之處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一方本組人員可對庫存方案做進一步補充和解釋說明。每一個庫存方案的題目大約進行10分鐘,總共利用大約兩節課時間。
3. 閉卷考試改為開卷考試方式
針對供應連管理課程的特點,試卷內容可設定為理論聯系實際的開放性試題,這種考試方式考查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4. 平時到課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傳統的考試方法無法考查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特別是學生的職業能力,而采用口試考查法,就可以很直觀的考查到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程度。口試時,讓學生現場抽題,教師從表達、內容、時間掌握等方面評分。這種考試方式的改革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聯系非常緊密,有力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5. 采用課程論文方式
這種方式考查了學生利用Internet網、光盤檢索、處理資料以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調查、分析和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非常適宜階段性學習或整個課程學習結束后對于學生的考核。供應鏈管理課程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考核,不但鍛煉學生能力,又會養成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考試方法與內容的改革實踐,突出了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的考核,推動了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職業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和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使廣大學生受益,贏得了廣泛好評,特別是針對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考試方法的改革和實踐,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針對現有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的“專業發展的市場化導向不清晰,專業教師的企業化經驗不充足,多數學生的職業化能力不夠強”的問題,2014年以來,中國民航大學(以下簡稱“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作為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在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教學方法、教學團隊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展開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一、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
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目標,遵循“以需求為導向,適度超前”的發展原則,通過“完善課程體系、拓展實踐環節、創新教學方法、打造教學團隊、優化教學管理過程”等一系列綜合改革,開展專業建設的“五個一”工程,即鍛煉一支“精理論、通實踐”的教學隊伍,構建一套航空物流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和一套“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嘗試一系列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索一個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把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成為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條件優良、校企結合緊密、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的應用型專業。
二、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
1.重點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實行師資重點培養、外部引進與聘任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進一步完善校內專職教師到企業一線學習交流和頂崗掛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互動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全面開發航空物流特色的專業課程。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堅持“拓寬基礎、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辦出專業特色”的基本原則[1],從行業需求出發,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科學設置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以教材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為手段[2],全面開發航空物流特色的專業課程,推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在課程設置上,努力提高課程的“實踐性”,真實反映航空物流業務的“前沿性”,加強與企業實務的“聯系性”,有效提升實踐實務性課程的授課質量,突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組織全體專業教師參加的“說課”活動,每門課的課程組長分別就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教學方法手段、學情及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以及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準備改進的想法等六個方面進行全面闡述。3.完善“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以知識融合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線,整合校內外的教學資源,搭建“校內實驗+校外實習+實踐講座”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逐步形成點(實驗課)+線(綜合課程設計、課程實習)+面(綜合實訓、綜合實習)+體(畢業實踐、畢業設計、科技立項、物流大賽)相結合的“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4.加強實習考核考評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實習基地。與校企合作共建物流校外實習、實訓、研究基地,形成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2]。目前本專業已經同國貨航、中貨航以及國航航材、天津華宇物流四家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教學基地。積極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評體系,對實驗實習的各個環節實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證實驗實習達到預期效果。建立與物流管理企事業單位的長效合作機制,加強管理與監督,保障實踐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努力形成一套適應社會需求的較為完善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5.完善多層次的專業建設與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不斷完善“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課群負責人-課程負責人”的專業建設隊伍,每位教師加入到相關位置,制訂責任和激勵制度,提升管理水平,落實教學目標實施細節,推動專業建設扎實穩步發展。建立有效的教師評價與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精心教學、用心教學、教師育人,積極投入教學研究改革,不斷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完善教研活動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每年舉辦一屆“教學質量月”活動,規范教學行為,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每學期期中舉辦一次“教學研討”活動,每學期期末舉辦一次“教學總結”活動,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集體探討解決方案,形成教師人人參與教學科研的氛圍。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管理和監督檢查評價制度,形成規范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監管機制;逐步完善教學改革研究制度、實驗室管理與開放制度,本科生科學研究、社會實踐方面的獎勵制度,充分調動本科生科研興趣,著力培養本科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科研創新能力。
三、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成效總結
1.構建課程群,完成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與優化。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組織教師梳理現有課程,通過梳理現有課程之間的知識點聯系,對比培養方案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查找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最終從理論基礎、實踐應用、方法技能、行業特色四個方面形成五大課程群,分別是物流管理基礎課群、物流實務課群、物流設計與規劃課群、航空物流課群、航材管理課群,并由此開展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物流管理專業課群形成之后,全體專業教師以課群為單位,再次通過“說課”的形式,全面梳理了課群內所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進一步在避免知識重復中查找知識遺漏。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顯性成果主要有:一是,課程梳理中發現了有些課程知識介紹性強,管理能力培養弱,不能很好地支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明確圈定了這些課程存在的問題之后,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刪除知識陳舊或者重復較多的課程;三是,增補新課程;四是,根據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機整合部分課程的內容。2.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初見成效。專業綜合改革期間,全體專業教師積極開展了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目前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在案例教學法、專題研討法、項目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成組情景游戲教學法等做出了嘗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專業綜合改革立項之后,每位專業教師在原有學生考核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增加應用性和創新性內容的考核和成績比重,增加考核中設計性內容或題目的安排,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進一步豐富考核形式,根據專業課程實際情況,嘗試將案例演講、研究論文、規劃設計、調查報告、課程討論和實務操作等納入教學和考核體系。3.利用創新教育強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效果。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積極組織學生申報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物流競賽等,多途并舉,搭建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實踐和訓練的平臺。近年來,學生共獲得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8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5項,國家級物流競賽一等獎1項,展示了本專業大學生扎實的基本理論、過硬的基本技能及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4.專業綜合改革期間教研成果收獲顯著。中航大物流管理專業綜合改革期間,鼓勵和引導教師通過申報教育教研項目,建設精品課、優質課,發表高水平教研論文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學改革水平。專業綜合改革期間,物流管理系教師共獲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3項,其中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課題青年專項1項,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項;發表期刊教研論文13篇,內容包括課程設置、課程改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課程建設方面,校級精品課《民航貨物運輸》順利通過復評,《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獲評院級優質課程。教師競賽方面,先后7人次獲得各種獎項,包括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天津市二等獎;天津市第十二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文經組天津市三等獎等獎項。
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變革著物流的運作和管理模式。振興和發展現代物流,人才培養是關鍵,高校是培養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經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狀況
中國科學院《中國物流業發展回顧與2007年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物流教育與廣大物流企業的實際需要還存在較大差距,高級物流管理人員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物流人才供不應求。據統計,全國物流人才缺口達600萬人,其中最缺乏的高級物流人才,每年還在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長[1]。
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
課程理論性太強、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程序化、實踐教學環節先天不足的傳統課堂講授方式是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式,通過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采取理論灌輸式的授課,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校內、校外物流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方式的支撐,物流教學工具絕大多數都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單一、枯燥,最后通過筆試考核完成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和評價,缺乏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三、基于實踐的多樣化教學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中的運用
1.案例教學法
根據學期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師應提前收集好與專業課程內容相關的物流企業運作的視頻資料和實際案例。通過觀看視頻案例和與學生分享實際物流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加強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例如,講解倉儲運輸方案的選取時,可以通過列舉實際企業運作中多種不同運輸方式和途徑供學生選擇,對比并分析不同運輸組合所產生的運輸成本與差異,從而選取切合企業要求的最優運輸方案。針對物流配送地點的設置,可選取國內實際運作有差異的幾個企業案例由學生分組討論,說明不同設置模式的利弊,以此增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2.網絡資訊教學法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及時性、更新性和廣泛性,引導學生利用國內外專業物流網站(中國物流與采購網、倉儲社區等)來及時了解物流最新動態及前沿知識[2]。同時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有針對性的學習最新的物流理念、企業對物流管理的新認識與新應用,將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此外,還應定期開展師生間的物流網絡知識的交流與資訊互動,開拓學生視野和思維。
3.進行市場調研,模擬場景教學法
根據學期教學計劃與進度安排,將學生分為相對應的任務小組,采用模擬場景角色扮演,實踐物流企業的運作流程[3]。例如:將倉儲業務流程劃分為入庫作業、在庫存貨管理和出庫作業三個環節,又進一步將入庫作業環節分為進貨作業、商品的分類與編碼和商品驗收入庫三個任務部分,將在庫存貨管理環節細分為堆碼、盤點、養護、安全與質量管理五個任務部分,將出庫作業細分為出庫前準備、核對出庫憑證、備貨、理貨、復核、登帳和交接七個任務部分。通過模擬場景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了物流倉儲業務的實際操作、作業管理及方案設計的能力,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實戰能力。
4.實驗教學法
加強物流實驗室的建設,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實訓軟件平臺。此外,選拔優秀學生參加省級和國家級的物流沙盤模擬大賽和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大賽等。通過比賽,增加與兄弟院校的交流、信息共享,開拓實驗教學的社會空間領域。
5.請進來教學法
通過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物流管理人員開展專題講解,了解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和實際需求,便于學生明確奮斗方向和職業生涯規劃。
6.崗位實習教學法
結合目前高校教學安排,學生在校內學完相關理論知識后,會按照學校要求參加實習環節,進入校外實踐教學階段。為此高校可與運輸、倉儲配送、商貿流通和生產制造企業等建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通過此途徑,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也真正達到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目的。
7.創新考核教學法
根據課程任務與要求實行“平時成績(20%)+課業設計(20%)+實訓(30%)+考試(30%)”或“閉卷考試(60%)+論文(40%)”的創新考核方式。通過考核方式的完善,達到了鍛煉學生課下調研企業、查找、分析與整理資料的能力,也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的實踐掌握。
四、結束語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業務素養的同時,也要據實完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采取切合實際、靈活多樣的形式,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滿足物流業需求的實用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永平.現代物流業振興與物流人才培養――物流管理創新教學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09,(11):94
[2]駱達榮.關于高校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思考[J].考試周刊,2013,(4):168
[3]劉建朋.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咸寧學院學報,2012,(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