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調研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17 19:38: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研調研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研調研報告

篇(1)

預算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和發揮各個部門、職工個人在實現預算管理目標、合理組織預算收入及嚴格控制費用支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強調人人都是預算編制的參與者,人人都是預算目標執行的實現者,即要求單位全員參與、全員監督、全員考核。因此,預算管理體系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預算的決策層——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是預算管理的最高決策和管理機構,委員會主任由單位最高領導者擔任,成員由單位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審議批準有關預算管理目標和規章制度;審議單位年度預算方案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審議批準年度重大預算調整方案;審議年度預算執行結果分析報告;審議批準預算考評獎懲方案。

(二)預算管理職能部門——預算管理辦公室。作為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預算管理辦公室具體承擔單位預算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與協調。預算管理辦公室一般設在單位財務部門,由具有預算管理職能的綜合計劃部門、財務部門相關人員組成,直接對預算管理委員會報告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單位預算編制總目標及預算管理規章制度;根據年度任務與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預算目標和預算編制綱要;組織和指導單位的預算編制工作,負責審核、匯總、報批及批復單位年度預算等工作;負責單位預算執行調整的受理、匯總、報批及批復工作;負責單位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與分析工作;負責單位預算執行的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單位年度預算總目標實現;負責向預算管理委員會匯報有關預算管理工作。

(三)預算的責任部門——單位內各基層部門。單位內各基層部門作為預算的具體實施部門,其主要職能是將預算指標具體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實現預算管理和其他基礎管理的有機結合,并提供預算管理所需要的所有實際信息反饋,為預算管理委員會對預算的編制、預算考核等提供基礎數據。

二、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的編制

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預算的編制要綜合考慮單位預算年度的各項經費收支情況,按照大收大支原則,編制反映單位預算年度總體經濟運行情況的收支預算。在預算收入不能全部滿足預算支出的情況下,單位要統籌考慮承擔的各項任務和管理職能,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對支出項目進行排隊,確定年度預算優先安排和重點保障的內容。

(一)收入預算。收入預算首先要注意的是國家指令性任務下撥經費預算的編制,必須以單位預算年度指令性科研生產任務計劃為依據,參照上年度指令性任務與下撥經費配比情況,測算出預算年度指令性任務所需經費;對于爭取非指令性任務經費預算的編制,要根據單位綜合計劃部門編制的項目建議計劃,以任務情況為基礎,參考市場同行業價格水平,測算出項目經費需求。

(二)支出預算。支出預算應注意預算支出口徑應涵蓋為完成課題(項目)任務所發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包括直接費用和分攤計入的各項間接費用。

1、直接費用預算直接費用是指根據承擔的課題(項目)任務所必須發生的,能夠直接進入到課題(項目)成本的必要支出。課題(項目)的直接費用項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員費用、其他直接支出等。這部分預算是由多個職能部門根據承擔課題(項目)任務情況來協調制定的。如:器材科制定直接材料預算、人事處制定直接人員費用預算、綜合計劃處制定其他直接支出等,最后財務處將以上預算進行匯總,分別制定出每個課題(項目)的直接費用。

2、間接費用預算。間接費用預算是指測算為維持單位基本運行和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必須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到課題(項目)任務中的各項間接費用,其中包括管理費用、研制費用等。這部分費用預算主要由財務處和機關各相關管理部門協調制定。財務處以前兩年的實際支出為基礎,與各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充分考察預算年度各種費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按照變化情況對前兩年經費支出進行調整,在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預算年度物價漲幅情況。各管理部門可控費用由部門主管人員負責監控,從而保證費用使用的合理性,并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對測算后的間接費用,按照工時比例法、直接工資比例法、直接費用比例法等一定分攤方法在單位承擔的各項課題(項目)中進行分攤。分攤計入的間接費用與課題(項目)直接計入的各項直接費用,構成了課題(項目)的全成本預算。匯總單位承擔的各個課題(項目)費用后,就形成了單位年度支出的總預算。

三、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的執行

預算一經審批下達,即具有指令性,各預算責任部門必須認真執行。合理有效的預算管理制度,是硬化預算執行的保障。通過預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預算執行者明確權利、義務以及必須履行的程序,這樣就可以從制度層面減少執行者制造虛假信息或“突擊花錢”的情況。另外,由于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大部分工作都屬于研究性質,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調整顯得尤為重要。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預算調整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由于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如:由于協作單位的約束等,需要重新制定課題(項目)的實施方案;二是由于內部因素的改變,如:研究結果或實驗結果的改變等,需要重新制定課題(項目)的實施方案。以上兩種情況都會使原有預算產生較大偏差,必須在執行過程中進行預算調整。預算調整必須經申請、審議、批準三個主要環節。首先,應由預算執行部門提出調整申請,說明調整理由和初步方案;然后,由預算管理辦公室對調整事項進行審議并通過后,上報預算管理委員會;最后再由預算管理委員會提出同意或不同意調整預算的書面意見。

四、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考評與激勵

“考核與獎懲是預算管理的生命線”,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獎罰分明的獎懲,才能確保預算管理落到實處。因此,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在建立內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盡可能把部門的主要預算考核指標一起納入,以便使預算考核與部門業績考核有機結合。

篇(2)

近三年來,我校堅持“以人為本、助人成功”的辦學理念,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支撐,在項目的爭資立項、成果轉化、整章建制、規范學術活動、加強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項目的申報和立項數量穩步增長

三年來,我校共獲得各類項目立項311項,其中縱向科研項目233項(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5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民委項目2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5項,中央其他部委24項,省級項目33項,廳級項目50項),橫向項目48項。這比以往都有較大的增長。

(二)科研經費有了一定的突破

三年來,我校共獲得各類項目經費1498.066萬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1031.8萬元,橫向項目經費466.666萬元。同時,學校經費投入不斷加大,特別是學校對項目1:1配套,更是省內其他高校所少見。

(三)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年來,我校共發表科研論文3060篇,其中CSSCII和CSCDA共計權威期刊論文338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出版著作(含教材)322部,其中專著133部,編著94部,教材90部;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90項;其中學校編輯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出版計劃,實現了我國珍貴歷史文獻的回歸與面世,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敦煌學與藏學研究的又一個里程碑。

(四)科研平臺建設初具規模

三年來,我校形成了由非實體研究機構、獨立研究機構和研究基地組成的科研平臺體系。截止目前,有1個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中央統戰部研究基地,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獨立建制的研究機構,1個省級工程中心,11個院所合一的研究機構。

(五)科研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一是在科研管理建設等方面,2006年共出臺各類科研管理文件14項,使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自主研發科研管理三級系統,使我校在科研管理邁向科技化更進了一步。這套科研管理三級系統在省內院校處在前例。

(六)產學研一體化有了進一步的推進

學校每兩年召開校地校企工作會議,并已形成一項制度。在科研轉化上,開發的動物血清、氧化淀粉系列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我校建筑節能建材方面專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市場前景廣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次調研各教學單位針對科研工作提出了許多問題,同時我們與其他兄弟院校對照,歸納如下:

1、一是領軍人物和科技創新拔尖人才還不多,缺乏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學術團隊整體實力不強;

2、缺乏有穩定的研究方向,科研人員各自為陣,成果關聯性較差,特別是對服務民族地區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3、科研方法、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的培訓做得不夠,部分教師對科研工作存在畏難心理;

4、對科研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相當部分教職員工對學校科研的形勢及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認識,有的甚至將教學與科研對立起來;

5、國家級科研項目少,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少;

6、項目中后期管理滯后,項目結項率低;

7、科研質量還不高,權威期刊論文少,權威期刊論文在整個學術論文中所占比例偏低;

8、成果獲獎少,特別是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少;

9、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率偏低,科技創新尤其是應用科技研發服務與重大需求對接不夠,產學研緊密結合不夠;

10、科研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橫向經費管理過嚴、過細不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科研機構、科研團隊缺乏有效管理。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推動科研管理創新,以科研管理創新促進科研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思路:

(一)堅持以人為本,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1、著力加強科研隊伍建設

一是要樹立“用好現有人才,穩住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未來人才,凝聚社會各屆人才”為原則,激發廣大師生員工的科研工作的熱情、想象力、創造力。

二是著力加強科研團隊、學術帶頭人、科技創新拔尖人才隊伍建設。要出臺科研團隊管理辦法,從制度上給予保障。

三是高度重視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隊伍建設,繼續扶持我校中青年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力培養科技創新新生力量。

2、著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文化環境

一是加強以“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博采眾長、合作競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注重積累、勇于跨越,求是求新、力戒浮躁”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對于現行的科研評價體系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

二是切實加強科研道德建設。要嚴格貫徹《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精神。要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遵守行為準則,恪守科研道德。堅決反對和糾正弄虛作假、剽竊侵權、學術霸權、功利浮躁等學術不正之風。

3.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校科技管理隊伍

要切實加強學校科技管理人員的培訓,使科技管理人員熟悉教育、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等方面知識;努力培養科技管理人員把握全局、開拓創新精神的力;要提高科技管理人員熱心服務的水平。

(二)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抓好體制機制創新

1、加快推進科研分級管理體制,激發基層學術單位的活力

要明確學校與二級單位在科研管理上的權責劃分。科研處要側重于全局性的科研管理制度建設與科研發展規劃制定及對二級學院的科研工作的業務指導、督促與考核工作。具體事務性工作應由二級學院承擔。對此,通過一定的措施,激發基層學術單位的活力,

2、強化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立項

一是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爭取力度。要爭取多渠道、采取多措施以提高科研項目申報的成功率;要在申報領域有所突破;要在經費有所突破;力爭今年經費達到800萬元。

二是大力加強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前培育,提高爭取和承接國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力。緊密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863”計劃及我省重大基礎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目標,積極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預研項目。要做好目前我校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強對科研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教職員工對科研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認識。今年準備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項目申報有關問題進行輔導。同時加大對科研干事和主管科研的領導進行培訓力度。同時,在2010年1月召開科研表彰總結大會,并對申報有關的國家級課題進行動員、部署,下達申報任務。

3、加大對項目的中期檢查和結項、鑒定的力度

要進一步提高我校在研科研項目的結項率。去年我校的結項率為63.7%,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下一年度項目申報和立項。對此,要通過加強管理、狠抓落實,提高項目的結項率。要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辦法,要從經費上強化項目的中后期管理。

4、積極申請和爭取組織好學校科研成果獎勵

針對成果獲獎少,應加強外聯工作,保持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信息暢通;力爭在申請和爭取組織好學校科研成果獎勵方面有突破。要通過一定激勵措施調動教師申報成果的積極性。

5、加強科研工作平臺建設

一是加強學校研究機構建設,要根據科研及學科建設需要,多設立一些非實體研究機構。如盡快制定制定科研機構管理辦法。

二是切實加強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建設。第一,進一步做好委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學校現有4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第二,積極組織建設校級重點實驗室和做好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工作;第三,配合省委統戰部,做好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的日常工作,為我校的學科建設提供支持;第四,做好甘肅省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族大學藏藥研發中心和蘭州高新區*民族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公共實驗平臺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第五,重點要做好蘭州粘合劑工程中心申報等前期準備工作。

三是掛靠我校的各學會、研究會等,要策劃組織好科研活動,發揮學會、研究會等的優勢,在學校科研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6、加強校地校企合作、進一步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工作

一是促進學校積極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今年9月份要召開我校校地校企合作會議,進一步推動我校校地校企合作。同時,要建立與市、縣政府、行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全面的科技合作的長效機制。

二是促進專家教授積極與企業家合作,主動融入以企業為主體、以應用研發為重點的技術創新活動。

三是做好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要鼓勵與地方和企業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和各類特色產業園區,合作承擔完成科技研發、技術改造、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項目,形成“產研分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今年要做好*民族大學節能建材示范園工作。

7、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一是通過制定《*民族大學科研機構管理辦法》、《*民族大學科研團隊管理辦法》《*民族大學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法》等三項制度,進一步創新我校科研機構平臺建設、學科團隊建設、國際合作項目管理。

二是要通過完善《*民族大學科研項目學校配套經費管理辦法》《*民族大學中青年科研基金項目及經費管理辦法》《*民族大學學術研究成果出版基金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促進經費、校級中青年項目、學術資著等工作科學管理,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人員做科研的積極性。

(三)堅持統籌兼顧,抓好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

1、抓好教學與科研的統籌

第一,將科研成果向課堂、向教學內容、向實驗手段轉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二,實施研究生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的制度;第三,努力促進本科生教學參與科技研發或成果轉化工作。

2、抓好傳統優勢學科與其他應用學科的統籌

在優勢學科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積極扶持其他應用學科研究,注重應用技術創新。特別是要做好優勢學科和其他應用學科結合,要在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上發揮優勢。

3、抓好數量與質量的統籌

篇(3)

1.“推廣”和“應用”概念模糊。將“推廣”和“應用”混為一談,認為召開了成果交流會就叫開展了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其實“推廣”只是前提,“應用”才是歸屬。“推廣”是應用的條件,“應用”是“推廣”的落實,是“推廣”的結果,是“推廣”的深化。召開了成果交流會僅僅是開展了成果推廣工作,至于推廣的效果如何,還得看應用的情況,所以一定程度上,開展成果應用工作難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廣,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應用。

2.推廣和應用情況形成強烈反差。開展了稅收科研成果推廣工作的稅務機關占**%,而多數稅務機關在成果的涉及領域應用面僅占**-**%,應用效果好的全區僅有*%。這說明多數稅務機關僅僅是組織了交流學習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學習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廣,應用效果差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應用的反思分析

綜合問卷反饋的信息,有以下六條:

1.政策上對稅收學術研究成果鼓勵不夠,導致稅務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因為沒有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獎勵政策,推不推廣一個樣,推廣效果好不好一個樣,稅務機關自然缺少積極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種規范,更是一種導向,它引領著我們的工作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稅務機關積極性不高,從另一種角度看,正是對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政策的召喚。稅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廣,應用效果不好,這一條是至關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導、監督、檢查、考核機制。

我區稅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廣應用卻是薄弱環節,這跟缺少指導、監督、檢查、考核機制不無關系。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課題研究,卻忽略了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遭到閑置,得不到繼承,后來的研究者又重復前者的老路,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這樣不斷地重復研究,前進的步伐自然不會加快。稅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規范和導向,更需要過程性的指導和督評,這是工作落實的保障。

3.稅收機關觀念轉變不到位,自發參與度不高。

認為課題研究已經是額外的負擔了,還加上成果推廣應用,稅收機關就更沒有多少時間開展本職工作了。

這種觀點把稅收科研與科研成果應用對立起來,把稅收科研成果推廣視為占用時間,干擾工作的因素。其實,從新的科研觀來看,推廣稅收科研,在這樣的過程中稅務工作質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說推廣稅收科研成果是對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廣運用中效果不明顯,稅務機關體會不到推廣應用帶來的好處。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我覺得最不可忽視的一條便是———所謂的“科研成果”不具備推廣的價值

①科研成果的價值追問

我們就來反彈琵琶,從科研成果的應用難去反觀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去追問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

有一個案例:某稅務機關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先進單位,可科研室主任調離以后,該稅務機關科研工作急劇滑坡,滑到了零,一個課題也沒有。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A該稅務機關以前的稅收科研不是群體科研,而是個體科研;B該稅務機關的課題研究不是根植于實踐,而是脫離實踐,不是“做課題”,而是“寫課題”。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研究必然會造就一批研究型稅務人員,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斷層現象。

有的課題研究是脫離稅收實踐需求和稅務人員能力實際的“找課題”,在課題的“標新立異”、“人無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課題”成為“寫課題”,總結經驗“筆下生花”,有的干脆請高手包裝研究成果。這種不是在實踐中生成的課題斷然不能保證課題研究的“生態化”,實踐改進的有效性,這種課題所謂的成果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憑空寫出來的,必然是推而不廣,無法應用,要么操作性不強,要么效果不佳。不是從實踐中來,必然無法到實踐中去。這樣帶來的結果是稅務機關敬畏、疏遠甚至厭惡稅收科研。

這樣我們必然要追問稅收科研的價值取向,是解決稅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過強的功利目的,造成稅收科研價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結果,不考慮過程,至于后續的推廣應用,更不在關注之列。而稅收科研價值取向的迷失,又導致科研成果缺少應用的價值。

②成果形態的誤區分析

多年以來,稅收科研的成果形態以研究報告、論文論著居多。這是因為在研究過程中重實證、重思辨而輕人文、輕多元造成的。從研究報告的結構、闡述的內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結構性的“理論闡述”,或者是抽象、晦澀,或者是沒有個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繹,或者是文獻資料的摘抄或轉摘,如果擠去這些嚴肅、嚴謹、刻板的理論“水分”,余下的屬于個人參與研究的描述實踐的鮮活的話語就少得可憐。這樣的成果讓稅務機關怎樣去應用?稅務人員還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去尋找這個抽象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自然導致成果應用的效果甚微,稅務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5.部分稅務人員已經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進行成果推廣運用時效果不理想。

這部分稅務人員一般是年齡比較大、工齡比較長的人員。這要分兩種情況:一是主觀上不愿意接受新經驗、新成果,認為自己工齡長,經驗豐富。閉關自守,樂于重復自己的過去。殊不知工齡長不等于經驗豐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過程中形成的所謂“經驗”不叫經驗,不過是經歷而已,是低層次的循環往復,原地踏步。當然,不可否認,這當中也有堪稱為“經驗”的東西,但這也不能成為拒絕接受新經驗、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觀上愿意接受新東西,但礙于年齡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來很困難,甚至效果適得其反。

6.沒有結合自身情況推廣應用。

不切實際地機械模仿,自然不會有好的效果。實踐提示我們,任何經驗不可復制,不同地區,不同校園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體,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課題,其研究策略決不會相同。因此,對于別人的研究成果,必須進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有效性策略構建,應基于兩個基本原則,即“適應性”和“生成性”。“適應”自身的實踐改進與發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廣應用也是創造性勞動,也是研究活動,研究的過程是動態發展的,必然面臨諸多可變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斷分析,不斷思考,不斷調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學預設,又要隨機生存,才能達到真正的應用效果。

三、相關問題的應對策略

1.立足實際,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在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我區已經出臺《**區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獎勵辦法》,區稅務工作評估已經將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列入評估內容,并且對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有專門的過程督評指標。對該項工作,區****還將給予稅務部門以技術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務。

2.轉變觀念,樹立“問題即課題”的科研理念。

讓稅務科研根植于實踐的土壤,讓科研成果具有鮮活的生命,讓稅務人員們便于應用,樂于借鑒,使稅務人員們工作著,也學習著,思索著,研究著,收獲著,快樂著,共享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能有全新的意義。

基于問題解決的稅務科研不追求尋找規律,用以推而廣之,而主張研究過程中的自我批判、學習、修正、補充、換位、分享、提升。而這個過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稅務人員樂于學習,便于學習,并且學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準位置,反對兩種不良傾向。

篇(4)

為切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我縣小學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根據縣教研室工作計劃精神,從3月16日~6月15日,對全縣小學進行重點調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學開展進課堂聽課、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調研,掌握全縣小學課堂教學現狀,查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先后對八個鄉鎮和縣城的13所小學進行聽課指導。通過深入農村小學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多少年來,教師用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引領小學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教師的確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村小聽課中,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臺吉鎮中心校于艷華老師上二年級《方向與路線》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生活的情境。把書中辨認方向的情景改為校園內部情景,出示圖后問:學生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園花壇)以校園花壇為中心學習辨認八個方向。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看到校園內的照片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為有效學好八個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重視有效操作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實踐操作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想象、模擬、設計、思考等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內容。如,臺吉鎮中心校呂彩華老師上三年級《分一分》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試一試、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動來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讓每個學生經歷過程和體驗成功,不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體驗成功快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活動方式,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來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動。因此,要讓學生用探索的學習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課程標準中,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臺吉鎮中心校劉興閣,教學有風格,在上五年級《合格率》這節課,緊扣自編的一首兒歌“要求合格率,其實很簡單,分母是總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結果是一個百分率。”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根據次兒歌自主探究出勤率、發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體驗快樂,獲得知識。

四、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到村小聽課,聽的都是常規課。但教師都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如臺吉鎮中心校劉劉雪梅老師,在上一年級《認識人民幣》這節課,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購物操作,體會應付的錢、付出的錢、與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系。很有效果,做到了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雖然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教學策略僵化,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的心是真誠的,這一輩子哪都不想去,就想為村小奉獻一輩子。然而,這一輩子哪都沒去過,出外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教研員的到來使他們興奮不少,在純真中感受真和善,體味苦與甜。可以說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出現了不少制約課堂實效性和影響教學質量的新問題、新困惑。實事求是地講存在問題也不少:

1、有些課堂教學內容被機械的情境所套住,牽強附會地聯系生活實際,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2、教師鉆研教材不夠,想法太隨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3、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溝通,沒有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過于追求手段現代化,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制作課件,可結果并不有效

5、課堂練習設計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單一。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預設過度,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看教學有條理,實質上這是傳統以師為中心,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應變能力,教學語言不夠準確,缺乏幽默詼諧,規范、精練的語言。

8、從課堂教學上看出教師平時不愛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識。

篇(5)

2、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練習形式多樣,有卡片、填空、開火車、學生自己出題等形式。

3、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形成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與合作、參與課堂、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課堂自主學習生生互動、互幫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

4、學生評教機制及時、到位。星級評價。

5、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

在課堂上,學生看到更多的是教師親切的教態,聽到更多的是有趣、生動、貼近學生的語言。師生間輕松和諧、平等互愛的關系,打消了學生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材的使用

在課堂上能對現行教材創造性的處理。

建議:

1、備課做的不夠鉆研、挖掘力度不夠。

2、5分鐘利用:時間不要過長,否則影響新授課的教學。

3、星級評價的兌現問題;

篇(6)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典型生態植煙新區特色優質煙”開發必要性

(一)用科學發展觀引領煙草農業發展的必要性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不僅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它還是中國化理論發展的最新創新成果,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強調第一要義是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作為湖南省山地特色優質煙葉風格明顯并有著悠久種煙歷史的重點煙葉產區,**市當前的煙葉生產水平與現代煙草農業還十分遙遠,依舊是以“小農生產、分散種植、粗放經營、人畜作業”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煙葉生產方式,煙葉種植規模上不去,煙農種植效益上不來,煙葉生產難以穩定。如何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以科學發展觀引領指導煙草農業,努力推動山地煙區傳統煙葉生產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提升煙葉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真正實現煙葉生產減工降本和煙農增收,以促進**市煙葉生產又好又快、可持續穩定發展迫在眉睫。

(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搞好我市特色優質煙開發的必要性

**典型生態植煙新區特色優質煙開發是有效解決**農業資源與發展的矛盾,保持**煙區、煙葉的可持續發展,提升煙葉在**行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提高煙葉原料在行業品牌發展中的保障能力的戰略工程,是我市行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是實現我市煙草系統不斷持續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特色優質煙開發是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機遇。通過特色煙葉開發,必將進一步優化全市產業結構、培育支柱產業、增強經濟實力,在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之際,共克時艱,促進我市科學發展。

二是特色優質煙開發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引領我市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肩負社會責任,為構建“和諧煙草”、“責任煙草”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特色優質煙開發是培養新型農民、提高勞動者素質,并實現降工減本的重要渠道。通過發展特色煙葉開發,對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是特色優質煙開發是促進政收入穩定增長,實現我市“科學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發展特色煙葉,是全面實現市委提出的“科學跨越發展”的基礎,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

五是特色優質煙開發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特色煙葉開發就業容量大,能提供就業崗位多,隨著煙葉生產的發展,將為全市擴大就業提供條件。

二、我市特色優質煙開況

**市是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優質煙葉生產基地之一,烤煙常年種植面積在7萬畝左右,年產煙葉曾達到28萬擔,因煙葉質量上乘。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更好地適應行業大品牌、大企業、大市場發展戰略和中式卷煙對特色優質煙葉原料的需求,**市煙草公司圍繞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出的“兩個10多個”戰略構想和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按照工業主導、產區主體、科技主力的原則,搭建產學研企四位一體參與的**特色優質煙葉發展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山地煙配伍性強的特色,著手進行**典型生態植煙新區特色優質煙開發項目和各項研究開發工作,并充分利用該項目的開發與研究對典型生態植煙新區煙葉生產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重點骨干卷煙品牌煙葉原料的定向供應和保障能力,促進**優質煙葉和依靠**特色優質煙葉發展的重點骨干品牌持續穩定發展。

三、制約**市特色優質煙開發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投入不夠,標準化、專業化生產程度低

**市地處邊陲山區,煙葉生產基礎條件十分薄弱,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形成了肩挑、背馱、牛耕的小農生產方式,部分地區煙農運輸肥料等物資甚至需要經過車拉、船轉、馬馱三種運輸方式才能運到家。

受山區特有條件的限制,缺水是**市煙葉生產面臨的另一難題。大多煙區缺乏水利排灌條件,旱不能灌,澇不能排,一些地方連人畜飲水都存在困難,育苗用水和大田移栽“定根水”更是沒有保障,嚴重影響煙葉的生長發育和產質量,雨季到來時,山洪暴發,常造成煙田漬水影響根系發育,導致病害的流行暴發。

雖然,**市各大煙區居民的生活和煙葉生產條件因此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與部分兄弟市州相比,**們煙基建設的力度和煙葉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市零星分散、煙葉種植集中度低的種植局面依然沒有改變,這種“靠天種植”的落后狀況和較強的勞動強度,依然制約著煙葉經濟效益的提高,導致煙農種煙信心不足,煙葉生產的標準化、專業化難以落實,嚴重地影響了煙葉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成為制約**市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2、規模化煙葉生產難以成規模。

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就業渠道和增收渠道多元化,煙區部分農業勞動力不斷外出務工經商造成煙葉種植群體逐年下降已經形成一種趨勢。同時,由于**市旅游經濟活躍,縣域經濟快速復蘇,部分農業勞動力分流從事其他行業導致縣與縣、鄉與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對于煙葉生產而言,直接影響的就是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土地有拋荒但沒人種煙,反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種煙的人多而土地少,難以實行適度規模保證效益,制約煙葉生產“有地沒人種,想種又沒地”的新型矛盾逐漸凸顯。

3、煙農隊伍不穩定,生產技術水平低。

作為煙葉生產的主體,煙農從事煙葉生產的主要動力,就是因為雖然煙葉生產環節多、技術繁復,用工量較大,但煙葉種植收入較其他某些傳統農作物高一些。

盡管近幾年通過大力推行先進適用技術,科學進行生產管理,烤煙用工數量有所減少,但相比其他農作物,烤煙生產投入高,用工較多,勞動強度大的問題依然沒有改變;若當年煙葉生產受自然條件、生產環節控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煙農煙葉產、質量下降,更是無法達到農戶預期經濟收入,甚至不能收回投入,煙農積極性就會大幅受挫。

目前,隨著農村經濟增收渠道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提高糧食種植補貼,蔬菜、糧食、牲豬等價格的上漲,使得煙葉種植收益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不復存在,農民種煙積極性普遍不高。也成為目前嚴重制約**市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4、煙葉一線隊伍參差不齊。

由于用人導向、激勵機制不夠科學和完善,致使充實到基層、熟悉煙葉生產的正式員工很少,從事煙葉生產技術指導的基本上都是外聘人員。而這些外聘人員中除極少數是大中院校招聘進來的外,絕大部分是從煙區“高素質”、具有一定煙葉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煙農隊伍或村干部中“選撥”出來的,導致從煙隊伍參差不齊,綜合素質不高,且年齡結構偏大。正因為外聘人員人數過大,公司支付其年收入偏低(大約在2萬元左右),致使煙葉生產基礎不牢,煙葉技術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盡人意,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實現煙葉生產持續、健康、科學發展,已逐步成為新形勢下制約我市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煙農種植煙葉風險系數較大。

干旱、洪澇和冰雹等自然災害的頻頻發生也是影響我市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雖然,在煙葉遭受毀滅性自然災害后,經上報、核損后,煙農能從煙草部門領取到600-700元/畝的補償,但與煙農的期望收入相差甚遠,煙農對此心有余悸,煙葉生產仍具有一定的風險系數。受山地煙區條件限制,信息較為閉塞,科技力量不足,山地煙生產應對措施研究尚欠缺,適合山地煙區煙葉生產特點、較為成熟的工作措施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制約山地煙生產發展的一些難題仍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綜上所述,我市雖具有得天獨厚的煙葉生產自然條件,但因種種原因制約了我市煙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建議及對策思考

對照科學發展觀找目標、找方向、找出路,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工作思路:加強基礎建設,調整產區布局,優化從煙隊伍,適度規模發展,推進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努力實現“打造品牌、提質增效、減工降本、煙農增收”。

1、調整優化煙葉生產布局,適度規模發展,推進山區現代煙草農業。

現代煙草農業的明顯特征是“一基四化”,即基礎設施完善,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而發展現代煙草農業,“規模化”是首當其沖的,只有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基礎設施才容易完善,集約化經營才有條件、專業化分工才有基礎、信息化管理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所以,推進山地煙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按照“統一規劃、科學布局、體現先進性、適度集中”的原則,調整優化煙葉生產布局,將煙田集中到素質高、能力強的煙農手中,實現“小集中、大連片”,積極探索山區條件下的規模化種植模式,減小煙田的分散程度,提高煙葉種植集中度,將煙葉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優勢地位重新樹立起來,以奪回被其他經濟作物占有的適宜產區,適度規模發展,穩定煙葉生產發展格局。

2、加大煙葉生產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煙葉生產硬件基礎。

我們務必結合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要求和我市實際,搶抓政策機遇,以適宜產區、種煙大鄉大鎮和大村為主要目標,突出抓好基層煙草站(點)規劃建設,努力改善一線員工工作和生活條件,認真制定好煙站、基本煙田、煙水工程、煙區道路、密集烤房、農機等建設規劃,有效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扶貧、通村公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煙基建設等項目的資金,加快煙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搞好煙站、煙水、煙路、煙房及其他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綜合配套水平和綜合服務功能,改善煙區煙葉生產條件,進一步夯實煙葉生產基礎,為推進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打好硬件基礎。

3、加大科技創投入,突出山地特色優質煙葉特色,切實做優做強煙葉品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推動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實現煙草產業的現代化,就必須加大煙草科技的研究開發力度,為我市山地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由于去年全國煙葉超收,今年煙葉種植面積呈擴大趨勢,預計今年煙葉市場將可能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煙葉質量的優劣將是能否占據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今后的煙葉工作中,把“主攻質量、改善結構、突出特色”作為中心環節來抓,圍繞“突出煙葉風格特色,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推進科技興煙戰略,加強科技創新,注重保持我市山地特色煙葉風格,努力打造**山地特色優質煙葉品牌顯得更加重要。一是要集中科研力量搞好全國七個科研項目之一的典型生態植煙新區特色優質煙開發項目,力爭在培育風格特色上取得實效。二是要圍繞改善我市煙葉等級結構不合理和煙堿含量偏高兩大瓶頸問題,以推行煙葉生產標準化體系為契機,針對煙葉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相應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適合我市煙葉生產需要的生產技術方案,并全面推廣應用品種篩選、集約化漂浮育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養分管理、水分調控、成熟采摘、密集化烘烤以及土壤改良等關鍵環節適用技術,力爭在提升煙葉質量上取得成效。

4、改變煙葉生產經營,改進煙葉生產組織管理。

規模化生產是機械化作業的基礎,是實現傳統煙草農業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的前提,而引導土地有效流轉,創建適合山區特點的煙葉生產組織形式是實現山區煙葉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措施和有效途徑。當前,山區土地使用權分散,“自家人種自家地”的小農意識強,“有田沒人種,想種又沒田”的矛盾嚴重阻礙了土地的有效流轉,不利于煙葉大規模的連片種植、農業機械化的和先進技術的推廣使用。在優化產區布局、擴大種植規模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在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化土地流轉,把分散經營的耕地集中起來,并充分利用政府和煙草部門對農業機械的扶持政策,積極引進適合山區特定生產作業條件的農用機械,成立專業化的服務隊伍,提高煙葉生產各個環節的機械化作業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煙葉生產的勞動用工,將煙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復雜的生產工序中解放出來,實現煙葉生產集約規模種植和專業化經營,既符合中央提出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要求,又能突破單家獨戶經營的局限,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剝離勞動密集、勞動強度大的生產環節,實行集約規模化種植和機械化作業,進行專業化生產,有效地解決政府“統”不了、煙草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干”不了的難題,實現輕松種煙,達到煙葉生產減工、降本、增效的目的,對發展現代煙草農業,促進我市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煙葉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市正在積極探索試點的新農村互助合作和“專帶散”煙葉生產組織形式受到了廣大煙農的擁護和廣泛參與,現已初現成效,可望為我市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積累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

篇(7)

通過調研活動,一方面了解到廣大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是衷心擁護的,也在努力學習力求深刻掌握、認真實踐,從而形成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查找出不少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還需要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引向深入。

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問題

1、圍繞網絡建設如何抓好發展,如何抓住各級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高度重視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機遇,抓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作的落實,大力推動網絡建設。

2、認識片面。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認識不全面。片面地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發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同樣重要性。

3、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歷史地位理解不深。

(二)能力問題

1、理論方面:相當一部分干部的理論修養、文化、科技知識不適應科學發展要求;

2、思維能力方面:習慣性的思維影響很嚴重,上級叫干啥就干啥,叫咋干就咋干,存在著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跟著隊伍走等思想。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缺乏創新、爭強好勝意識。

3、技能和技術水平方面:專業技術人員雖具備一定專業技能,但在科研、解決復雜技術問題、開發應用新技術、新知識等方面,能力還不強。

(三)思路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制定年初工作計劃或幾年發展規劃,都要符合實際,符合發展規律。目標、任務、措施要具體,而且計劃、規劃制定了就要嚴格落實,要進行責任追究。現有各種計劃、規劃隨意調整,執行不執行、落實不落實也無人問津,難以適應當前發展形勢。

(四)環境問題

當前經濟形式嚴峻,發展環境也不夠輕松,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發展。地面衛星鍋、小耳朵鍋已搶占市場,不利于有線電視的發展;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大部分人不容易接受等問題。

(五)機制體制問題

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各事業單位責權利不統一,不到位。缺少自主權,缺乏活力。

2、統的過死,缺少靈活性。各事業單位情況不同,但管理模式一樣,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3、分配大鍋飯問題。分配機制不靈活,缺少激勵機制。各事業單位干好干壞一個樣、事業單位內部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是影響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六)管理問題

1、圍繞機關建設如何抓好規范做好調研。如何深化、細化機關的規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切實維護干部職工的合法權益,讓廣大干部職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敬業精神方面。干部職工還存在著滿足心理、安于現狀、敬業精神不強、思想不解放等問題。

二、把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引向深入的對策建議

(一)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理論素養

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在于黨員干部,干部的理論修養、工作作風、個人能力都決定了科學發展觀的落實。要通過建設學習型機關,切實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二)豐富學習內容,形成理論系統。

篇(8)

擬選劃的青島文昌魚珍稀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于膠州灣口外,竹岔島東北,大橋島以東海域,距青島市區以南五公里,南部緊鄰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心區位于南沙一帶(東經120°20′15″-120°24′49″;北緯35°57′57″-36°00′18″)。該海域周邊有進出膠州灣的主要航道和錨地,并臨近我市城區和港口區,地理位置較為重要。

二、自然環境狀況

(一)海底地貌

擬選海域位于魯東隆起區東南的沿海地帶,是靈山島坳陷與膠萊坳陷的結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該處砂體是塊古沉積體。根據柱狀取樣,鉆孔和淺地層剖面資料,除北部邊緣溝底部有基巖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積物覆蓋。基底為燕山期花崗巖。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巖脈。該區自中生代末期花崗巖侵入之后,處于穩定狀態,長期受風化侵蝕。從第四紀晚期更新世開始,有陸相沖洪積沉積,該時期沉積了大量由花崗巖等風化形成的以長石石英為主的砂、礫沉積,這是該區砂礦形成的主要時期。沖洪積沉積之后,發育了湖泊和沼澤,該時期沉積物巖性復雜,以粘土,粘土質細砂為主。這兩個成礦時期形成M2礦層(陸相砂)的主礦體。進入全新世海水開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為主的海陸過渡沉積,該時期是M1礦層(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時期。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積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為中心的潮流沙脊。

砂體周圍的海底地貌比較復雜。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都很發育。具有代表性的侵蝕地貌是三條侵蝕深槽。(1)由膠州灣口向東偏南方向延伸(中央水道灣外部分),長20km,寬2~3.5km,水深在20m以上,最大水深45m;(2)竹岔島東西兩側侵蝕深槽,槽底有鈣質或鐵質膠結物團塊粉沙質粘土和粘土質粉沙覆蓋,水深均在20m以上。其西支一竹岔水道,流速較大,槽底基巖。東支流速較小,槽底有鈣質鐵質膠結團塊和貝殼的砂一粉砂一粘土和黃色亞粘土覆蓋;(3)由赤島以東海域向西南方向延伸,經小麥島前延伸到浮山灣、燕兒島外的深槽。東西向長8km,南北寬最大2.2km,平均1km左右。一般水深22—23m。最大水深為24.5m。底部較平坦,由鈣、鐵質膠結團塊及貝殼的砂一粉砂一粘土覆蓋。沖刷溝槽構成了青島沿岸天然的黃金水道。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該區潮流沖刷深槽的兩側,是堆積地貌代表地形。該區沙脊主要有三條,順潮流方向,呈長條狀,規模大小不一。沉積物以中粗砂為主,分選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動過程中產生分流或水流擴散流速減小情況下形成的堆積體。受潮流控制并與原始地形有關。其中最大的是南沙,東西長5km,南北寬0.6km。東端潛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層厚度約8m,是本區主要的黃沙礦體。另一條是北沙,是中央水道與赤島一小麥島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間的沙脊。該沙脊斷斷續續地分布,東西長約6km,南北寬約0.2~0.5km,有分選很好的沙質沉積。第三條沙脊為大竹沙脊,斷斷續續出現在竹岔水道兩側,由礫砂和中砂組成,分選好。以上三條沙脊都是與潮流方向一致的長條狀沙體,沙脊最高處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間隔,呈放射狀排列在膠州灣口外,每一條沙脊又由許多呈雁行狀排列的砂體組成。沙脊上沉積分選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魚的棲息之地。這些沙體構成了青島沿岸天然的黃金鏈。以上是該區顯著的海底現象。其他的還有沖刷洼地和水下淺灘、水下堆積平原、水下沙壩等。

(二)海底底質

本區海底底質類型比較復雜,有現代海洋沉積物,也有被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前的陸相沉積,還有晚更新世海侵初期形成的準殘留沉積(殘留砂)。其海底地貌也比較復雜,海底出露的有基巖或基巖風化殼、晚更新世的黃色粘土、殘留砂以及現代沉積的海相層。沉積物類型可劃分為13種。

本區海底沉積物分布受海底地形和水動力條件的影響基本分布規律如下:

1、三條水道區:強流區(最大可能流速為150~160cm/s)的中央水道、竹岔水道為基巖區,其為礫石粗砂帶;赤島、小麥島和燕兒島一線南部水道亦為強流沖刷區,沖刷程度稍差一些,有黃色亞粘土,經過改造后形成砂一粉砂一粘土。

2、三條潮流沙脊區:其上沉積的為中砂一中粗砂,分選性好(沙脊的西端好于東端)。其中中砂含量占絕對優勢。底質以南沙為中心呈半圓形分布,中心部位為粗砂,在潮流長期作用下,砂粒度粗,分選好,含粘粒很低,粗砂之外依次為中砂、細砂、粉砂和淤泥。由于膠州灣口附近潮流流速大,靠灣口近的區域沉積物較粗,遠的則較細,形成半環狀分布格局。

3、三條水道、三條沙脊之外分布的主要是粉砂質砂、砂質粉砂和砂一粉砂一粘土。其中粉砂質砂和砂質粉砂主要分布在青島近海,而砂一粉砂一粘土主要分布在薛家島海西半島近海和青島外海。兩者來源不同,海西半島外的砂一粉砂一粘土(不合或含很少貝殼和團塊)來自膠州灣。青島外海的(含較多貝殼和團塊)則來自東北向西南向的山東半島沿岸流和殘余沉積物。

4、本區最細的海底沉積物(中值粒徑為5—7Φ)為粉砂質粘土和粘土質粉砂。主要分布在灣口潮流通道的東部和南部,說明這里是灣內向外輸送物質的主要沉積區。

5、近岸帶沉積物分布主要受波浪控制,中值粒徑等值線基本上平行于海岸沿等深線分布。

6、外海的殘余和殘留沉積物的分布區,由于泥沙來源不足,未被現代沉積物覆蓋。由岸向海擴散的泥沙只影響到赤島和竹岔島附近。

(三)水文環境

1、潮汐

本海區平均海面2.42m,最高5.36m,平均高3.80m,最低低潮高-0.70m,平均低潮高l.02m,最大潮差4.75m,平均潮差2.78m,平均間隙4小時40分,平均漲潮歷時5小時39分,平均落潮歷時6小時46分。為正規半日潮。

2、海流

流向:總體漲潮流向為偏西向,落潮流向為偏東向。

流速:該海區內潮波屬于前進波的性質。海流最大流速出現在高、低潮面前約l.5小時;最小流速出現在半潮面前約l.5小時,這一時刻為轉流時刻。潮位由低潮面上升到面再回落到低潮面,完成一個漲落過程,流速發生了由大到小再到大再到小,最后達到最大的變化。

3、海浪

波形:本海區以風浪為主,多年平均風浪頻率為98%,累年各月風浪頻率基本相同,年變幅僅為2%。累年平均涌浪頻率為69%,各月平均涌浪頻率差別較大,年變幅為36%。

波向:海區各方向均有風浪出現,但多集中在E—SW向和WNW—NNW向。累年以NW向風浪最多,頻率為10%。海區涌浪大部分出現在E—SW向,并集中在ESE—SSE方向。其中SE向涌浪最多,年頻率為26%。

波高:海區累年平均波高為0.7m,累年平均波高0.1m,平均波高年變化趨勢是:上半年逐漸增大,7月份達到0.9m,下半年逐漸減小12月和1月最小,均為0.5m。就季節變化而言,夏季波高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潮流:海區內的潮流主要受南黃海海州灣外M2分潮無潮點左旋潮波的影響,潮流類型判斷數都小于或等于0.5,其潮流類型屬于正規半日潮流。該海區的潮流完全受海州灣外為中心左旋潮波的控制,潮流為逆時針旋轉。該海區的海流流速和潮流流速都比較大,為強海流區。

余流:海區內大潮期間余流強,最大流速達到267cm/s,小潮期間的余流弱,最大流速只有7.0cm/s。小潮期間表層呈現出左旋環流的形態。

(四)氣象

1、氣溫

該區屬北溫帶海洋性氣候,1960—1987年的資料統計結果表明:多年平均氣溫為12.5℃,年平均最高氣溫15.8℃,年平均最低氣溫9.8℃。最熱月出現在8月份,月平均氣溫25.5℃,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8.6℃,月平均最低氣溫23.3℃;最冷月出現在1月,月平均氣溫-0.2℃,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0℃,月平均最低氣溫-3.3℃。

2、風況

海區春夏兩季以ENE—ESE向風為主,其中夏季偏東風最盛,僅E向風的頻率達20%。秋冬兩季以NW-N向風為主,冬季NW向風尤其多,頻率達24%。海區累年平均風速為5.0m/s,累年月平均風速11月份最大,為6.1m/s,6月份最小為3.9m/s。累年平均風力大雨等于8級大風日數為51.7天。

3、降水

海區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為732.3mm(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為23.8mm(1981年)。多中各月最多降水日數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日最大降水量182mm(1970年9月3日)。

4、霧

本區海霧頻繁,夏季是海霧盛行季節,以東南風產生的霧最多。霧多發生在4—7月,4個月約占年平均值的80%,尤以6、7兩月最多。霧的持續時間最長可達9天(1997年5月)。

本區的霧一般在傍晚發生,入夜濃度逐漸增加,至次日晨最濃,到中午消失,風大時消失更快。

5、冰凍

砂礦區處于膠州灣口外,冰凍情況不同于膠州灣。受海流等的影響一般不結冰,特別是近幾年來,氣候有逐漸變暖趨勢,灣內很少結冰,礦區更無結冰可能。

6、相對濕度

砂礦區為明顯的海洋性氣候,氣候濕潤、溫和,雨量較多,四季分明,具有春遲、夏涼、秋爽、冬長的氣候特征。

7、災害性天氣

影響該海區的災害性天氣有寒潮、風暴潮和臺風,出現這種過程若恰遇天文大潮,則海面升高,并且伴隨有狂風巨浪,造成沿岸道路破壞,碼頭被毀,船只沉沒,房屋倒塌,良田、果園、養殖場被淹沒,同時破壞海上構筑物,造成人員傷亡等嚴重后果。近幾十年來影響本海區的災害性天氣較少。

(五)水環境

該海域鹽度變化范圍為:31.25~32.01,平均值為:31.77,分布趨勢為自岸邊向遠岸逐漸增高,由東向西逐漸升高。

該海域海水pH變化范圍為:8.15~8.21,平均值為8.20,屬正常范圍,pH在調查海域的東北角形成一低值區,其余海域呈由南向北逐漸升高的趨勢。

該海域水交換能力強,水化學環境各項指標均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其中磷酸鹽、Pb和Hg含量符合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二類),其余指標均達到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一類)。

三、自然資源狀況

膠州灣外擬選保護區海域不僅是多種魚蝦類的產卵、索餌、肥育場和魚類洄游通道,同時也是國家二級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文昌魚的棲息地,其漁業地位十分重要和敏感。

(一)浮游生物

2001年5月下旬在膠州灣外擬選保護區海域的調查中,共檢出浮游植物10屬17種,其中硅藻8屬15種,占88.2%;甲藻2屬2種,占11.8%。浮游植物數量的變化范圍為1439.9~2218.15×103cell/m3,平均數量為1742.70×103cell/m3,浮游植物數量平面分布呈由西南向東逐漸降低的趨勢,近岸海域略高于離岸海域。密聯角毛藻屬適溫范圍很廣種類,5月下旬在該海區形成優勢種,其數量變動范圍為1186.42~1681.64×103cell/m3,占浮游植物總量的75.8~82.3%,其數量決定浮游植物的數量其平面分布與浮游植物的分布趨勢完全相同。由于該海區浮游植物優勢種明顯,占比例較大,因此多樣性指數較低,單純度較高。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和群落結構指數顯示出該海域浮游植物的種類數較多,數量較為豐富。是魚蝦類較為適宜的產卵場和索餌場。

(二)魚卵、仔稚魚

5月是多種魚類的產卵期。經調查,該海域獲得魚卵的有7個種類,隸屬于4個目7個科。魚卵的種類組成均為浮性卵,其數量基本呈北高南低趨勢,并以鳀魚卵的數量最多。從浮性魚卵的種類組成和數量可看出,膠州灣外海海砂開采水域是多種經濟魚類重要的產卵場。

但2001年5月上旬的調查中未采到仔、稚魚。5月份下旬調查時,正值大部分經濟魚類的產卵、育幼時期,因此捕獲的各種魚類種群結構中,幼魚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體重很小。

(三)漁業資源

魚類是海洋經濟動物資源的主體,在海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并在資源更新中可持續提供為人類直接利用的高蛋白食品。中科院劉瑞玉院士(1992年)在《膠州灣生態學和生物資源》一書中指出,膠州灣及鄰近海域棲息的魚類約有100多種,其中暖溫性種占61%,暖水性種占23%,冷溫性種占17%,優勢種有斑鰶、梭魚、青鱗魚和牙鲆,其它優勢種有赤鼻棱鳀、中頜棱鳀、細條天竺魚、鳀、長蛇鯔、黃鯽、帶魚、焦氏舌鰨、白姑魚、長綿鳚、黃姑魚、短吻舌鰨、油魣、綠鰭馬面魨、鱸、銀鯧、木葉鰈、皮氏叫姑魚等,23種魚構成漁獲尾數的96%。盡管近10年來漁業資源的數量、優勢種構成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其種類組成應該說相對較穩定的。

每年從5月開始有多種魚類先后進入膠州灣及沿岸海域產卵、索餌、育肥。5月和6月產卵繁殖的魚種分別達到26種和36種,為該海域魚類產卵盛期。另外,8月份水溫高時,分布于南方的暖水種通過灣口進入膠州灣;10月份水溫下降后,暖水種又開始離開。所以,膠州灣口外水域不僅是多種魚類的產卵和索餌、育幼場所,還是暖水種魚類的洄游通道。

對該海域漁業資源的綜合調查中,共捕獲魚類29種,分別屬于27個科,29個屬。評估計算結果表明,底拖網浮拖捕獲魚類的資源量中以中上層魚類為主,總資源量為317577Kg,其中玉筋魚占第一位資源量為306503Kg,單位小時網獲量為1930Kg,占總漁獲量的94.3%;方氏云鳚居第二位為6554Kg,藍點馬鮫居第三位為1153Kg,青鱗魚居第四位為1088Kg。其它種類的資源量均在400Kg以下。底拖網捕獲魚類的資源量中以底層魚為主,但資源量很低,總資源量僅為808Kg。調查捕獲的無脊椎動物共15種,優勢種為口蝦咕,單位小時網獲量為11.6Kg,占總漁獲量的27.3%;其次為雙斑鱘,單位小時網獲量為5.5Kg,占總漁獲量的15.2%;長蛸居第三位,單位小時網獲量為4.6Kg,占總漁獲量的9.9%。無脊椎動物動物的總資源量為4033Kg。說明該海區是許多經濟魚類的產卵、育幼場所。

由于不同季節水溫變化,在魚類組成特征上會有明顯的差異,亦會導致各個月份魚類資源量的變化。隨著春季水溫逐步上升,許多魚類開始陸續進入調查海域產卵繁殖,資源量明顯上升,5月份形成了春季漁汛期,7月資源量達到最高峰。

(四)文昌魚資源

文昌魚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動物之一,我國國家二級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俗稱蛞蝓魚,隸屬脊索動物門,頭索綱,文昌魚目,文昌魚科。文昌魚喜棲于水清、流緩、疏松的沙質海底,常倒臥潛居于海底,前端露出沙面,進行濾食。文昌魚棲息海區的水深為8~15米,鹽度為21~31.6,不能忍受鹽度低于15的海水。該動物是研究動物進化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學單位的重要實驗材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文昌魚主要分布于廈門劉五店沿海水域。曾經因在該水域形成文昌魚漁場,而聞名全球,但70年代以來,已形不成漁業,年產量僅數十公斤,資源已處于瀕危狀態。資源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建筑和圍墾所造成的漁場環境惡化,使原來的沙質海底覆蓋了淤泥,致使文昌魚大量死亡和遷移。

青島市沿海也有文昌魚分布。由于青島近岸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海砂資源,加之膠州灣外前海海域水交換能力強,水文條件穩定,屬一類水質,底質大部分為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中粗砂質,該海砂砂體是一萬年前形成的古沙丘,基礎餌料豐富,砂粒適中,極利于青島文昌魚的生長繁殖。中心區南沙為青島中央水道與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積物以分選很好的中粗沙為主,屬文昌魚最佳棲息環境。

1999年9月,青島海洋大學在該區域調查得知,該區文昌魚密度變化范圍為1~30尾/m2;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0年1月調查結果顯示,該區域文昌魚棲息密度變化范圍為7~27尾/m2;另據農業部黃渤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2001年6月15日用老牛網拖網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海域東部區域文昌魚分布較多,并以南沙水域為高密度分布區。在擬建保護區海域的8個調查站中,采捕到文昌魚的站有4個,占50%。文昌魚平均棲息密度為1.35尾/m2。(詳見下表)

綜上所述,該區域文昌魚分布較密集,是青島文昌魚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

表膠州灣外擬建保護區海域文昌魚資源數量分布

站位

漁獲量

尾數/10m

體長分布范圍

mm

平均密度

尾數/m2

2

---

---

3

---

---

4

5

30~41

0.5

5

---

---

6

20

28~41

2.0

7

19

28~43

1.9

8

10

26~42

1.0

10

(注:本資料為2001年6月15日調查結果)

四、我國保護區建設發展狀況

1、我國自然保護區現狀

中國海域縱跨3個溫度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具有海岸灘涂生態系統和河口、濕地、海島、紅樹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種生態系統。中國海洋生物物種、生態類型和群落結構表現為豐富的多樣性特性。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己愈來愈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加強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防止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海洋和海岸保護區通過控制干擾和物理破壞活動,有助于維持生態系的生產力,保護重要的生態過程。海洋保護區的主要作用是保護遺傳資源。為了海洋物種和生態系得以維持延續,必須既保護生態過程,又保護遺傳種質資源。

1988年7月,中國確立了綜合管理與分類型管理相結合的新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規定“林業部、農業部、地礦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負責管理各有關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1月份,國務院又確定了國家海洋局選劃和管理海洋自然保護區的職責。1989年初,沿海地方海洋管理部門及有關單位,在國家海洋局統一組織下,進行調研、選點和建區論證工作,選劃了昌黎黃金海岸、山口紅樹林生態、大洲島海洋生態、三亞珊瑚礁、南麂列島等五處海洋自然保護區,1990年9月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1991年1O月國務院又批準了天津古海岸與濕地、福建晉江深滬灣古森林兩個海洋自然保護區。在這期間,一批地方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相繼由地方海洋管理部門完成規劃并經國家海洋局和地方政府批準建立。

2、青島市自然保護區概況

青島市作為我國東部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海洋科研教學基地,是我國唯一的“海洋科技城”。近年來,青島市圍繞創建“海洋科技產業城”的總體目標,立足于發展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大力實施依法管海、科技興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了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1年,青島市國內生產總值達1316億元,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308.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0.3%。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1.1%。

但是,隨著青島市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海洋開發活動的增加,我市近岸海域環境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海洋生態環境受到威脅,局部海域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尤其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已迫在眉睫。

為切實保護我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2001年3月7日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青島市級靈山島海珍品種質保護區,保護區包括靈山島本島及小牙島外緣海域,總面積32.832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是沿岸海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保護區的建立保證了靈山島海珍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對青島市持續、健康地發展海水養殖苗種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001年12月2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青島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約O.17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是島嶼及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它將有利于青島市國家級生態系統示范區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更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海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但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國家級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五、建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文昌魚是暖水性潮下帶名貴珍稀小型頭索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研究動物進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青島近岸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海砂資源,其中,前海海砂砂體是一萬年前形成的古沙丘,該區域水質良好、砂體有機質含量高,砂粒適中,極利于青島文昌魚的生長繁殖。但由于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在該海域從事偷采海砂等違法活動,嚴重破壞了文昌魚的棲息環境,對文昌魚資源造成毀滅性損害。為此,需盡快建立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管理,遏制破壞行為。

建立青島文昌魚珍稀動物省級自然保護區既能夠保護文昌魚的棲息環境,保護我市珍貴的海砂資源,防止海岸帶的侵蝕,為我市海洋經濟的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空間;又可以強化污染源管理,進一步促進我市海洋環境保護建設,加速我市生態城市建設步伐,為2008年奧帆賽的順利舉辦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提升青島城市的整體形象。

2、可行性

擬選劃的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位于膠州灣口外,竹岔島東北,大橋島以東海域,距青島市區以南五公里,南部緊鄰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該海域水交換能力強,水質優良,水文條件穩定,底質大部分為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中粗砂質,基礎餌料豐富,底質環境優越,適宜于文昌魚的棲息繁殖,同時也是多種漁業資源的產卵場和繁殖場所,中心區南沙為青島中央水道與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積物以分選很好的中粗沙為主,屬文昌魚最佳棲息環境,從保護該擬選區域的文昌魚及其他多種漁業資源的棲息環境和該區域地質環境,防止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角度出發,具有建立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的有利條件,而且建區的條件也較為成熟,建立保護區是可行的。

六、現有基礎與保障條件

我市的海洋執法隊伍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海上監管能力,具備了建立保護區的管理基礎;同時,該海域距離青島距離較近,可以進行陸上巡回監管,有利于減少保護區建設上的投入,便于管理工作的開展。

另外,我市已經選劃建立了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靈山島海珍品種質保護區,在保護區的選劃和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今后自然保護區的選劃和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2000年起,我局對擬選劃海域進行了一系列的基礎調查工作,對該海域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狀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為保護區的選劃建設工作提供了較詳實的基礎資料。

七、擬選保護區范圍及保護對象

擬選劃的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位于膠州灣口外,竹岔島東北,大橋島以東海域,距青島市區以南五公里,南部緊鄰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心區位于南沙一帶(東經120°20′15″-120°24′49″;北緯35°57′57″-36°00′18″),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海域。

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為文昌魚及其生存環境,以及該海域的漁業資源和其他不可恢復的自然資源,使該海域及臨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系統保持天然狀態。

八、保護區管理設想

文昌魚屬底棲物種,只要禁止在該區域及臨近海域進行底拖網作業和采挖海砂等破壞行為,即可達到保護文昌魚和漁業資源的目的。因此,該保護區的管理可依靠我市漁政和海監隊伍,對其實施巡視管理,而不必再行建立管理機構。

保護區管理的指導思想是:合理規劃、強化保護、科學管理。做到:物種保護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保護區管理和漁政管理相結合,巡視管理與科研監測相結合。根據海域的生態特點和保護需要,制定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的保護計劃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深入開展科學研究與公眾保護意識教育工作,切實保護該區域的文昌魚及其他多種漁業資源的棲息環境和地質環境,防止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九、建區進度安排

1、市政府同意建區意見后,立即組織專家對海域及周邊海域進行實地探測和專項調查(包括水環境、底質環境、水文環境、生物環境和地質地貌等調查),經分析對比后,確定保護區具置、范圍及保護對象,劃分核心區、實驗區和緩沖區。

2、編寫“建區論證報告”,繪制相關圖件準備擬建保護區的照片、圖件、錄像帶等資料。

3、組織各相關部門專家,對“建區論證報告”進行評審。

以上工作將在2個月內完成。

4、依據“建區論證報告”和專家評審意見,向市政府上報建立文昌魚珍稀動物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請示報告,市政府同意建區后即可建立保護區。

篇(9)

一、園區建設初顯規模、高效農業正在顯示

我縣有“江蘇省徐州外向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省級園區),“徐州久久農業科技示范園”、

“棠張位河設施蔬菜示范園”、

“棠張200畝高效設施蔬菜示范園”、“鄭集苗灣設施蔬菜示范園”、“漢王西沿蔬菜示范園”、

“漢王鎮西沿村建設千畝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園”、“**臺上草莓示范園”、“大彭鎮侯樓村大棚葡萄、櫻桃采摘園”、“劉集鎮棉布村8000多畝的時鮮果菜園”、

“張集300畝雙孢菇示范園”、“維維產業園休閑農業區”等,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二、存在問題

(一)、園區規模小、結構不合理。

如:2006年我縣蔬菜種植面積10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面積30萬畝,占蔬菜種植面積的30%,而園區設施菜僅占10%左右,日光溫室僅占總設施面積的10%。造成我縣蔬菜抗風險能力顯著低,農民種蔬菜增收潛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產業化水平低,帶動能力不強。

1、產業化基礎不牢,基地規模小,生產水平低是制約園區發展的基礎問題。如:園區內田間基礎設施水平不完善,溝、渠、橋、涵、路不配套,灌排能力不強,每年都因風雨災害給設施農業生產帶來不小的損失。

2、龍頭企業競爭力較弱。**作為全省較大的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采后的商品化處理和加工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加工品出口市場單一,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形成集團優勢。

3、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盡管目前已經發展近50個蔬菜產地市場,但是規模小、檔次低、輻射帶動能力弱,現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較低。蔬菜營銷組織和經紀人缺乏有效的統一組織。

(三)、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弱,活力不足。

通過調查我縣園區蔬菜小型簡易設施比重較2000年前下降約20%以上,設施結構趨于合理、設施內的溫、光、水、氣等環境得以進一步優化,形成了日光溫室、大棚、中小棚等不同設施類型的配套栽培體系。日光溫室越冬以及日光溫室、大中小棚春提前、秋延后、夏季遮陽網越夏栽培等四種主要茬口基本確立。栽培品種也由過去單一的葉菜類、茄果類、瓜類發展為現在的茄果類、瓜類、葉菜類、根菜類、甘藍類、食用菌類、水生菜類、多年生蔬菜類等十二大類200多個品種。但設施蔬菜專用品種的引進、試驗、篩選、推廣相對薄弱。而弱光、耐低溫、耐濕、耐病、耐熱良好的適于設施栽培的專用品種更新周期長;設施農業無公害栽培、綠色食品栽培、有機農產品栽培技術等推廣應用步伐緩慢;設施農業栽培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力較弱,如一些制約設施蔬菜生產的技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站;大棚、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缺乏量化指標,科技含量不足。

(四)、服務體系不健全,工作不到位。

我縣盡管進行了鎮級農服體系的一系列改革,但因管理體制不順,條塊分割,有部分人員脫離了農技推廣崗位轉為它業。另據統計,現有的鎮級70名左右農技術人員中,蔬菜技術人員全縣僅有5人,與我縣迅速發展的園區建設極不相適應。

總之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建設數量偏少、水平有限、檔次低、科技含量小,帶動能力還沒有明顯顯現出來。

三、建設農業開發園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為發展園區建設,我縣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進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如:2005年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落戶鄭集鎮,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當年就有5家蔬菜加工企業進駐園區。帶動周邊農民種植蔬菜4000多畝。相繼建立起了以代樓、苗灣、肖樓、石樓、鄭集等村的高效設施蔬菜種植區,形成了“一園、二線、三片”的新格局。此外,該鎮以設施菜、創匯菜為原料的生產加工項目近兩年也開始提檔升級,繼港資企業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入駐后,又引進徐州華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徐州瑞杰食品有限公司、徐州潤禾種苗中心等10家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訂單制,即:先與農戶簽訂“定品種、定時間、定面積、定規格、定品質、定收購”合同,并先期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技術等,收獲后再付款。成品蔬菜遠銷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不僅解決

了園區及周邊菜農的銷售問題,且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園區的建設提高了土地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現在園區已帶動周邊縣、鎮發展出口蔬菜基地5萬多畝。

在房村鎮高效農業示范項目基地,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發展黃冠梨項目,引進優質新品種王秋、秋明、若光3個,在核心示范區高接換種10畝;采用渠慎春教授的“Y”形整形修剪技術,使得樹冠形成快和早期豐產。同時給果園管理及機械化操作帶來方便;采用綠色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提高了果品的質量;推廣采用壓力管道噴藥、灌溉和液體施肥技術,解決了果園噴藥中用工量大,施肥利用率低的問題;房村鎮與市土肥站合作對項目區土壤營養成分進行測定。根據土壤營養狀況,進行科學配方施肥,提高了土地的投入、產出率,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經濟,實現了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并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現在,房村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已經形成了以采摘、認養、垂釣、觀光旅游于一體的新的發展模式。

四、積極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統籌規劃建好農業綜合開發園區

(一)、項目整合、資金統用

我縣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以主導產業、優勢區域和重點項目帶動為平臺,將每年縣級財政和爭取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用于農業方面的投資進一步向高科技示范園區聚集,同時吸取社會資金對園區建設的投入。建立“一資帶三資”機制帶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資參與園區建設;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信貸資本為依托,集體、企業、農民收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強對高效農業產業開發的金融信貸服務,按照“政府扶持,企業運作,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高效農業產業化建設貸款擔保機制,拓寬投入渠道;農業三項更新工程和高效設施農業建設資金用于加強優良新品種引進與示范推廣、標準化配套種養技術集成和無公害農業投入品研制與產業化開發,提高農業新技術轉化率與到位率;農產品質量建設經費用于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高優勢產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產品認定、認證和品牌建設;農業資源開發資金用于加強高效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優質化、規模化農業生產園區基地和農產品出口園區基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向園區傾斜,重點加強園區基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攻關經費以培育科技主導型區域性支柱產業為重點,針對高效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關鍵技術需求,重點抓好產前、產中、產后關鍵技術研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加強高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園區的技術改造,提高高效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發展壯大企業規模,增強龍頭企業及園區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外向型農業資金重點扶持外向型農產品生產園區基地建設。

(二)、選好地址定好點、規劃布局高標準

我縣積極加快板塊園區基地鏈接。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幾鎮一業,規模連片,跨區域發展”的思路,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有規模、有特色的原則,采取龍頭企業帶動、庭園大戶帶動、合作組織帶動等多種措施,突出主導產業,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把已建的特色板塊園區串起來、連成片,把小基地示范園拼接成大板塊示范園。同時采取“縣抓示范帶、鎮抓示范方、村抓示范大戶”的典型示范方法,狠抓了52個高效農業科技示范點建設:并重點培育了“棠張鎮位河村標準日光溫室蔬菜示范點”、“鄭集鎮苗灣村標準日光溫室蔬菜示范點”、“張集鎮李村棚室雙胞蘑菇栽培示范點”、“三堡鎮久久示范園和臺上村設施草莓示范點”、“精藝成養殖加工示范區”等等。重點建設標準節能日光溫室,突出推廣應用專用和特色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使我縣的園區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

五、強化管理機制、突破創新體制

(一)、實施農產品綠色品牌戰略

圍繞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以重點培植優質農產品品牌為契機,開展爭創農產品綠色品牌和無公害生產示范園區基地活動,加快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進程,推進農產品有標生產、有標流通、有標上市,進爾把我縣示范園區的生態優勢迅速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

(二)、實施發展開放型農業戰略

借助外力,吸引“三外”客商投資我縣農業開發,啟動內力,引導社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領域;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

(三)、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園區帶動戰略

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辦法,重點扶優、扶強、扶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示范園區。依托區域主導產業做強一批,借助外商外資發展一批,鼓勵工商企業舉辦一批,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嫁接一批;完善有關政策法規,引導農民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搞好我縣的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建設,為農民提供看得見、學得到的現代農業樣板

(四)、發揮資源優勢、搞好規劃布局

1、在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扶持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園區的建設。積極擴大伊莊鎮優質玫瑰花栽植示范基地,擴大栽植優質玫瑰苗木,經濟林果及觀賞苗木面積。目前該項目已與當地呂梁山、圣人窩、倪園水庫等自然人文景點連成一體,成為徐州東部重要的旅游觀光區。

2、棠張、張集、鄭集、黃集等鄉鎮建設并重點發展高科技開發園區。如:張集、棠張、黃集鎮的李村、躍進、魏河、運城等行政村均有設施蔬菜種植習慣和技術,年產時鮮蔬菜數億公

斤。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的“維農”牌、“瑯溪”牌、“雪蓮”牌等各類瓜菜。

3、今后以發展:進一步擴大設施蔬菜并重點解決設施種植用水,發展節水灌溉,疏通溝、渠、路,完善溝渠配套體系。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作物產品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業綜合開發生產能力,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壯大合作園區經濟,促進農業高速、高質、可持續發展。

六、建議和意見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在農業開發園區建設上應堅持:

(一)將建設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中去,加強對開發園區建設的領導,建立健全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機制,完善實施機構的建設以及加強生態建設任務的干部目標責任和政績考核制度建設。

(二)政策支持甚有必要,國家和地方對農業生產及農業科研、農業投資在稅收、金融、技術引進、設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首先應兌現;縣級投資環境改善、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給予重點支持、優先發展;要支持建立農業綜合商業社等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優先在建立農業產品生產風險基金、農業保險制度、農業科研基金等方面探索;應該享有農業科技引進、先進農業設施引進、農業國際交流活動的開展和國內外高層次農業高新技術人才引進等方面政策的優惠。

(三)要依托大專院校以及科研單位,加強農業科研交流、農業開發與市場銷售、產品展示方面的聯系和合作;加強與農業科研單位聯系與合作,聘請這些單位專家組成專家顧問組,大力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技術加強自身的科研隊伍、專業人才建設,在完善地區現有的農業研究單位基礎上,引進人才和科研設備,加強本地技術骨干隊伍的培養,逐步建立一支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隊伍。

(四)必須建立一系列的經濟保障措施。一是爭取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對建設的資金支持,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制定有利于生態環境發展的經濟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和民眾投資于建設。三要側重于投入生態農業的示范、適合實際、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確保投入的回報率。

(五)必須建立和完善服務于現代化農業的優質服務體系。應健全建設項目,引進配套服務;建立農藥、肥料、油料等供應服務和農業機械的供應維修服務;建立金融、保險的服務,建立市場、科技信息服務;建立氣象、地質等服務體系,努力把其建設為高標準的現代化農業開發園區。

(六)堅持政策導向與市場取向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導向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正確處理好設施農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

篇(10)

一 基本情況

全縣60余所小學,只有30余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師學歷水平不足,專職教師少,崗位技能情況參差不齊。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有待提高。但在教師們的不斷進取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績。

二、成績與進步

1、 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教育教學觀念有了根本轉變。

在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組織、引導下,廣大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中。如參加各種形式的新課程培訓,參加各種有新課程改革內容的教研活動。

一部分教師工作態度認真,有耐心,受到學生喜愛,能充分利用教學圖片,錄音機、錄像等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多樣化,能創設情景開展英語交際對話,小組交流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明顯。

2、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教師角色發生明顯的變化。教師不再以知識傳授者自居,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滔滔不絕地講課的少了,引導學生探究、發現、交流的多了。教師不是只關注教學任務,開始關注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的課堂調控方式更藝術化。老師們在實踐中創造了很多較藝術化的調控方式、手段。課堂上民主、和諧的氣氛濃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高了,參與性、探索性強了。

課堂上,學生已形成一定的合作學習習慣。部分教師也開始從合作學習 =小組討論的誤區走出來,注意到:形式多樣有師生之間、小組之間、全班討論等多種形式;有效合作討論的問題有挑戰性、有思考價值,通過交流產生思維碰撞;恰當指導老師參與小組討論,適時予以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多了,單純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況有所改變。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敢于質疑,敢于發表不同見解。

3、 多數學校能根據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

有三分之二的學校能根據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將英語課程都排進了課程表,并根據實際情況努力開全課程,開足課時,保證課程方案基本落實。

有的鄉鎮英語教師實行走教的方式,使英語教師既專業又專職,優化了師資配置,保證了課程的正常開設。不少學校為了保證地方課程正常開設,采用相關學科教師兼職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還有一些學校能結合本校傳統和所在地域特點積極探索校本課程的開發,并開展一些有一定特色的、富有教育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

4、 積極開展教研和科研活動。

為加強課改實驗年級的教研,各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教研科研活動,制度健全,記錄詳實,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如集體備課的研究、發表教研論文、優質課評選獲獎等。

加強課后反思、階段小結。不少學校要求教師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記下教學的成功之處、失敗之筆或對教材的看法,記下學生的精彩發言、典型事例等,為進一步探討、改進教學,為課改工作的深入開展積累第一手資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對于深化教學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各校在課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學校的面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三、主要問題

1.師資有較大缺口

師資力量缺乏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大軟肋。平均一名英語教師要帶四至五個班級的課程,有的甚至更多,而英語教師大部分不是專業出身,專業知識缺乏,對教材生疏,用漢語組織教學,英語發音不準,口語較差,知識性錯誤比較突出,單詞拼寫錯誤,書寫不規范等,重傳授語法知識,輕交際能力培養,不能很好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體現不出小學英語教學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特點,忽視了兒童心理生理發展特點,沒有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對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沒有在快樂的氣氛中說、唱、演、玩、輕松地學習,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不起來,教學中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不出來。學生語言實踐的密度遠遠不夠。

2.學歷達標率低

絕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是以前的別的學科教師,有初高中的英語底子而改行的,普遍存在基礎差,底子薄,在語音、語調、教學設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難于勝任英語課的教學。

3.課時開設不足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指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短課時、高頻率的原則,學校可通過長短課結合,課內外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要保證每周至少四次教學活動,學校可根據具體條件,靈活安排。開設英語課程的小學,從三年級起,語文課減少一課時,其余英語教學活動時間,在地方課時中解決。

4.教研活動難以正常開展

現有教師普遍感覺教學工作負擔重,壓力大,疲于備課上課。教師們很難有充分的時間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同時由于專職英語教師少,缺乏教學研究的氛圍,正常教研活動不能開展,加上學校現在經費緊張和,教師出外學習的機會少得可憐,教學觀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時更新,教學只能停留在低層次水平上。

5 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不足。

小學英語主要以形象化的教學來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大部分的英語課堂只是一本教本,幾支粉筆,僅此而已,只靠著教師的一張嘴對學英語來講是太困難了。

在小學這一塊,究其實還是以語數為主。學生心理上不存在英語這一區域,英語的好與壞是次要的,只是副科,學校、家長關心的也只是語、數成績,學校為英語購置的教學資源少的可憐,有的甚至連教師用書、錄音機、錄音帶都沒有,至于家長也極少問起過,更別說給孩子創造條件了,甚至連督促孩子讀外語都很難做到,家長不重視,孩子更無所謂了,老師干著急是沒用的。

6 評價體系未形成

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尚未形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師沒有相關的考評規定,學校領導對英語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語文數學搞好就行,英語課只要開了就行了,開好開壞無所謂,這種思想在相當多的領導心中根深蒂固。

英語教師課多(且用嗓量大)、頭多、地位低,待遇差。教師普遍感覺自己工作沒有成就感,積極性受到影響。盡管目前小學英語師資短缺,可仍然有一部分教英語的教師寧愿去教語文、數學這些主科而不愿意教英語這門副課中的副課。

四 建議:?

?1.保證小學英語的教學時間。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英語開設的重要意義,加強教學管理,首先從開設課時上予以保證。要求學校開足課時,增加教學活動時間,從而減少學生的遺忘,為完成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提供必要的保障。小學3-4年級開3節英語,5-6年級開4節英語。

同時,給小學英語教師確定合理的工作量,每位英語教師以任教4-5個班級為正常工作量,每周工作量不超過15節,不能因師資緊張而隨意增加教師的工作量,確保任課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備課,鉆研教材,自我提高。

2.更新觀念,重視小學英語教學。

學校領導要重視英語教學,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構建積極有效的評價體系,客觀全面地評價考核小學英語教師,注重教學過程和工作態度,淡化考試成績,提高英語教師的課時津貼,優先選派英語教師外出學習,選拔英語教師擔任學校中層或校級干部,提高英語教師在學校的地位。

3.調考英語

老師們都有一種心理,考試的科目認認真真的教,不考的科目則馬馬虎虎,有的甚至連教材都不上完,建議明年把小學英語納入調考科目,更進一步強調小學英語的重要性,鞏固小學英語的地位。讓上上下下都重視英語。

4.保持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師資力量的相對穩定和提高

5 切實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

1)目前我縣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為非專業英語教師,,師資力量十分薄弱,要改變目前我縣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教師隊伍的培訓與提高刻不容緩。

2)關注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a 要求教師注重情感教學,激發學習欲望

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喜歡一位英語教師,也往往會喜歡他/她的英語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傳授的英語知識。

所以激發和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長期興趣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對你這位英語教師感興趣。那么,怎樣的教師才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師呢?在此借鑒一些測試題以供教師們自我評價:

1)你每次進課堂都面帶笑容嗎?

2)你經常在課堂上使用鼓勵學生的話語嗎?

3)你覺得你的語音、語調標準嗎?學生很喜歡聽你的聲音嗎?

4)你每次進課堂都注意自己的儀表嗎?

5)你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嗎?學生覺得你永遠有用不完的好方法嗎?

6)你覺得你自己是一個風趣、幽默的人嗎?

其次從自身做起,以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基本功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認可,帶動學生共同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教師儀態的端莊大方、態度的和藹可親、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副微笑的面孔,經常在課外與學生交談,深入了解學生,并了解你,這些都能夠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真正把你當成知心朋友,愿意同你相處,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產生共鳴,增加學習興趣。

另外,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提倡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學說英語時,他們在口語表達中難免會出現某些錯誤,教師要學會容忍這些細節錯誤,不要有錯必糾,以免學生怕說英語。的確,老師的每一句表揚和鼓勵都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信心和勇氣,反之,老師的挖苦和諷刺必然會使學生喪失信心。

b 要求教師注重情境教學,營造學習氛圍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我們都知道,兒童在呀呀學語時并沒有刻意去記憶、背熟,只是因為處在一個人人說母語的成長環境中,隨著條件的成熟,不知不覺他就能脫口說出很多話來。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只能局限于僅有的課堂空間,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營造一種濃厚的語言氛圍。對此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實現:

(1)運用各種教具,激發學習欲望

演示生動、形象的圖片或實物,能縮短知識與生活的距離。例1 教學Whos he/she?時出示彩色照片,讓學生分別說出他們是誰,然后按性別將圖片分成兩類,再來讓學生感知兩個問句的不同用法,同時學會回答。例2 教學What is it?時,提前讓學生把自家的交通類小玩具帶進課堂,如自行車、公共汽車,玩具飛機等,舉行一個小型展覽會,由學生既當參觀者,又當講解員。

(2)運用簡筆畫,激起學習興趣

簡筆畫的特點是形象、直觀、生動、活潑,能夠把機械乏味的練習變成有實在意義的訓練,同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中有一句俗語: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簡筆畫的運用通常可以分為兩種方式:①師畫生說或師說生畫;②生畫生說或生說生畫。后者更值得大力提倡,因為它非常有益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3)運用多媒體,激活學生思維

利用錄音機的錄音、放音功能,用聲音為學生創設情景。例如:學習動物名稱時,可以把各種動物的聲音錄下來,在上課時放給學生聽,并讓他們猜一猜:這是哪一種動物的聲音?你知道這種動物用英語怎么說嗎?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下自然愿意學,喜歡學。另外,在課前或課間還可以利用錄音機播放一些英語歌曲來營造學習氣氛。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全方位最佳情景,達到音像、動靜結合的效果。

c 注重口語教學,培養交際能力

(1)運用身體語言,激發學生表達欲望

教師運用體態語言(手勢、動作、表情)營造輕松、充滿洋味的課堂氛圍。例如:對初學者下指令時,可用手勢比劃,幫助學生理解,輕松接受英語課堂用語。如:Listen to me carefully!可先指指耳朵,指指自己,再指指心,學生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運用TPR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刺激學生學習熱情。例1:在學習借物用語時,可讓兩個學生表演啞劇,其他學生猜測其內容,給他們配音。例2:課前課中運用Do it,如:jump,run,來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

(2)充分運用英語名、英文歌、兒歌、繞口令、順口溜、謎語等,給予小學生語言感染機會。給每個學生起個英語名,不僅會給他們帶來無限樂趣,而且便于渲染學習氛圍。教師最好自己也有個英文名字,要求學生直呼其名,充分體現西方國家的文化習慣,且融洽了師生間的平等關系。歌曲最能打動學生心弦。

一堂好的英語課應該是這樣的:首先以歌聲拉開序幕,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其次用歌聲穿插于學習中,利用它調節情趣、集中注意力,最后在歌聲中宣布下課,使學生放松心情、消除疲勞。另外,有些歌曲如ABC song,The family song等等,與學生所學知識密切相關,學起來既能活躍氣氛,又能鞏固知識。英語順口溜、兒歌、繞口令等。這些形式的運用能使學生在興趣引導下,加強無意識記,提高記憶效果。如在教學職業名稱時,可自編以下兒歌:worker worker是工人,worker上班在工廠;teacher teacher是教師,teacher幫我們學知識

(3)開展各種活動,鼓勵學生交際

上一篇: 安監局辦公室工作總結 下一篇: 主要工作匯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高清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