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7:32: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綠色施工匯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1.綠色建筑及可持續指標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對綠色建筑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本文認為,該定義尚有不足之處。《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對節約資源的定義“最大限度”很難確切理解,什么樣的節約程度稱為最大限度?舉例說明,一個沒有安裝任何電氣或者其他用能設備的建筑,能否稱為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首先應當滿足人們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需求。本文認為“可持續”一詞,更能體現綠色,低碳,生態,環保的定義。
可持續發展概念(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最先在1987年發表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關于人類未來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 在報告中,可持續發展被定義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害未來時代人類的需求的一種發展方式。可持續發展又有兩個重要的概念:(1)“需要”的概念,特別是世界各國貧窮者的需要應當被考慮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2)限制的思想由技術的狀態和社會組織在環境的滿足現在和將來的能力上影響。該報告首次清晰的全面的開放的定義了可持續的概念。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發表了經過討論認可的在全球范圍幾乎達成共識的可持續指標(SI)。圖1中舉例說明了一些典型的廣義可持續指標,可以看到可持續指標不光有氣候,節能,環保等常規的環境概念,更有生物多樣性,貧窮,醫療獲得等社會概念。經過對其中和建筑生活有關的指標,可得到粗略的可持續建筑指標系統,該系統提供了提取可持續建筑指標的一種有效途徑。
圖1可持續指標SI系統
2.可持續認證系統與LEED認證體系
隨著可持續建筑的發展,人們經歷了單純的以節能為目的的節能建筑轉向了追求多個可持續指標,提高人們對建筑的不同體驗,并減少各類資源使用的全面可持續建筑發展的目標上來。系統的對可持續指標(Sustainable Indicator)的界定和目標進行歸納和量化評估成為了重要的工作內容。該內容主要由各國的綠色建筑協會(Green Building Council)完成。在我國可以接觸到的有實際案例的,有好幾種,本文主要介紹LEED認證體系。
LEED的全稱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能源和環境設計先鋒。該認證體系由美國綠色建筑協會(USGBC)發起并完善。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是被譽為LEED之父的羅伯特·瓦松(Robert K. Watson)創建。1998年8月份,LEED v1.0正式問世,標志著第一個系統的分類定義建筑物的可持續指標及其評價目標的認證體系產生,從而令可持續建筑有了系統的,可比較的評價度量工具。
LEED認證體系到2012年已發展為涵蓋所有房屋開發和建筑過程,成為美國綠色建筑分級認證最具公信力的標準。
3.基于LEED體系的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組織體系構建
項目團隊的組織形式。LEED體系為代表的可持續建筑相比傳統建筑增加了各類復雜的可持續指標SI,這些可持續指標大部分都是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因此有必要調整組織結構為適合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形式。
對于可持續建筑的項目管理,傳統的項目管理組織形式需要改良。傳統的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如圖2。
圖2傳統的項目管理組織形式
以LEED體系為代表的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在項目管理的任務上和傳統項目不同,主要有三點:
1)管理的目標不同。傳統的項目管理有工期、費用、質量和安全等控制目標。可持續建設項目的項目管理目標增加了可持續指標集合(Set of Sustainable Indicators)這一新的目標集合增加了項目管理的復雜程度。
2)管理的周期不同。傳統的項目管理側重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設計和施工階段。而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是一種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不光關注設計和施工,還包括運營階段的調試和持續改進。這一點也由于上述項目管理目標的區別。可持續指標如節能等的管理周期跨度遠遠大傳統項目管理的工期范圍,在費用上也擴展為全生命周期的費用管理。
圖3傳統的項目管理的階段分工
3)管理的業務流程不同。傳統項目管理分階段分專業分步驟按部就班的進行管理,而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則在任務上高度集成,在傳統項目中后期出現的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往往在策劃階段就要介入項目,因為影響可持續指標的因素必須在前期完成策劃和設計,各專業需要高度協同,以配合跨專業、跨階段的可持續指標實現。
根據圖2和圖3,傳統項目管理方法對可持續項目管理產生諸多問題。由于組織的分散,不同組織在項目管理階段會產生3個以上的信息移交界面,每個界面都意味著潛在的信息丟失。可持續項目由于加入了許多的可持續指標作為目標,這些可持續指標并非設計、施工單位的常規任務范圍,因此很容易在信息轉移過程中被忽略或扭曲。值得注意的是,圖2中在項目策劃階段和項目運營階段,雖然都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但實際上這些任務是由建設單位內部不同的單位負責,例如資產投資管理部(Asse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工程管理部(Project Management)和設施管理部(Facility Management)負責,當設施管理部獲得項目最后的建造信息時,由于項目信息在界面中的遺失以及項目發生的不可避免的變更,其信息甚至不能和最初的項目策劃階段比較。由于不同的目標,周期和業務流程,應當對項目管理的組織和職能做一些調整。
傳統管理模式中,業主方(運營方)管理組織設計往往以項目建設為導向,導致在項目決策和實施階段不可能系統性地對運營目標進行分析,往往造成建設目標和運營目標的相互脫節,不可避免地發生兩者之間的矛盾;運營方及委托的物業管理咨詢單位往往在動用準備階段甚至項目竣工后才介入項目,其服務是被動性的,不利于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目標的實現,為此,何清華等提出的LCIM項目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1]或許是項目組織的改進方向。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解決了項目管理短期目標和建筑運營長期可持續目標的平衡。
圖4 可持續項目的LCIM管理組織
圖5 LCIM管理組織
經過改進,該項目的各階段管理結構如圖3-3所示。建設單位LCIM管理團隊的構成見圖5。表1說明了各個角色的權利與任務。在這種新的模式下,有如下優點:
(1)設計,施工等不同的承包商之間不再移交信息產生信息傳遞界面,作為服務供應商只對項LCIM目管理團隊負責,減少了信息的丟失和不同階段的沖突。
(2)LCIM管理團隊不僅僅著眼于短期的工程項目目標,更著眼于長期的運營目標,團隊不再只著眼于項目完工,從而增加破壞長期目標的風險。以長期目標為導向的可持續建筑指標得以在良好的決策環境下實現。
(3)業主項目經理和各專業工程師在同一個團隊對整個項目管理流程負責,對設計和施工有總體的規劃和把握,減少了由于項目不同階段產生的設計和施工中的沖突。
(4)可持續目標項目經理的設立,讓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指標有了全程管理的中心,避免了以往由工程項目經理兼管的弱勢地位,讓顧問公司有了完美的溝通平臺,在顧問公司這樣的外部資源轉化為了LCIM管理團隊內部的溝通點。
(5)SC項目管理決策委員會的出現也確保了整個決策體系著眼于長期的全生命周期利益,避免了傳統工程項目的短視。
表1 LCIM形式下各角色的權利和任務
角色 工作說明
項目決策委員會
Steering Committee 項目團隊的最高權利機關,由集團領導,項目管理部領導和工廠領導,投資決策領導等組成。一般僅負責重大項決策。
業主方工程部項目經理
EPM 向項目管理委員會SC匯報,負責項目常規目標即工期、費用和質量的整體控制等任務。
業主方可持續項目經理
SPM 向項目管理委員會SC匯報,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目標管理的核心,全面協調各方面資源,關注可持續指標的實現、調試和運營階段的糾正。直接管理可持續顧問公司,對顧問公司提出的意見協調集團其他資源論證和達成。間接管理業主方工程師團隊和設施管理部團隊。
業主方設施管理部經理
FM 向項目管理委員會SC匯報,負責辦公室運營階段的管理工作。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提出在項目運營階段的需求,配合工程項目經理和可持續項目經理從運營角度提出建議和要求。是實現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目標的重要角色。
業主方項目工程師PE 向工程項目經理直接匯報,管理整個項目全過程的設計和施工及運營維護的技術信息,是項目技術信息儲存的核心。項目工程師包括土建,暖通,給排水和造價等專業工程師。
設備和維護工程師FE 向設施管理部經理直接匯報,從工廠運營角度對設計和施工信息進行監督,及時反饋。
可持續顧問公司SC 對可持續指標SI的實現提出建議和方案,并且提供顧問支持。
施工總承包單位 GC 在工程項目經理和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施工
設計總承包單位 DC 在工程項目經理和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
4.結論
LEED認證項目管理出現了很多標簽建筑, 很多通過LEED認證的項目節能性能甚至還不如一般的傳統建筑,或者很多建筑由于申請綠色認證抬高了不少成本,并造成項目管理流程和組織的困擾,影響了正常的建設項目管理進程。平均來說,LEED認證的建筑從每平米能耗指標來說大約比傳統副本節能18-39%,但是,28~35%的LEED認證建筑比傳統副本能耗更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可持續建筑的項目管理方法,確保項目管理團隊著眼于全壽命周期管理目標的實現,確保LEED等可持續認證體系所設定的可持續目標的真正達成。本文通過LEED體系在實際項目中應用的分析和研究,不但為基于LEED認證體系的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提供經驗,更可以令其他類型的可持續建筑項目管理借鑒,加快可持續認證建筑項目的理論和實踐發展,加速可持續建筑項目的實施,讓可持續認證項目不僅僅停留在設計認證階段,實現真正的可持續運營,推動全國綠色建筑項目管理實踐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清華, 陳發標. 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2001, 23(4).
[2] DiSano J.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J].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ThirdEdition,New York, 2007:11-14
[3] 施騫. 工程項目可持續建設與管理[M].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
2、 認真學習和掌握所在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方面的安全知識,自覺遵守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聽從安全管理人員的指導。
3、 自覺遵守國家、行業、地方、單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定。
4、 愛護公物,以身作則,做防火、防盜、防事故的模范,離開工地主動接受有關人員對行李包裹的檢查。
廣大青年職工要有清醒的認識,杜絕驕傲自滿、松懈麻痹的思想,堅決不作不懂安全知識的糊涂人;只知蠻干的魯莽人;圖省事怕麻煩的懶惰人;滿不在乎的麻痹人;馬虎大意的粗心人。
5、 嚴禁在施工區吸煙,不隨地大小便,嚴禁酒后作業。不打架斗毆,不聚眾鬧事,不參加社會上的各種非法組織、非法活動,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
嚴格執行作業許可證管理規定,進行用火、進設備、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破土作業時,按規定、按程序辦理作業許可證,不準無證作業。
3) 高空作業。操作人員應穿膠底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扣好保險鉤,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高空作業時,不準往上或向下亂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雨天及五級以上大風禁止室外高空作業,如搭、拆腳手架,上樹作業等。
6、 工作中不穿拖鞋、不赤腳、光背,說話和氣不粗野,自覺佩帶好個人勞動保護用品,不違章作業。
7、 不隨意拆改,挪動施工現場各部位的防護設施,個人不私自亂動工地任何物品。
8、 接受公司管理人員的各級入場安全知識教育和考核,認真學習安全生產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業務技能。
9、 積極參加“安全月”和“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踴躍參加創建“綠色施工文明安全工地”和“樣板工地”,確保實現安全無事故目標。。
10、特殊工種要持證上崗,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服從指揮,堅守崗位;不隨便開動他人使用操作的機械、電氣設備;不違反勞動紀律和違章作業。
認真學習和掌握所在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方面的安全知識,自覺遵守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聽從安全管理人員的指導。
11、非專業修理工、電工不隨意動用各種機械及電器設備,造成損壞的應加陪賠償。
12、隨時檢查各種崗位的環境和使用的工具、材料、電氣、機械設備,做好文明施工和各種機具的維護保養工作,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或上報。積極參加“安全月”和“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踴躍參加創建“綠色施工文明安全工地”和“樣板工地”,確保實現安全無事故目標。
13、炊事員做到生熟分開,不買、不做腐爛、變質食品,防火、防食物中毒,確保就餐人員不發生食物中毒。
14、發現有不安全隱患和違章作業,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并有權越級報告和制止,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15、妥善保管自己的財物,床上鋪下整齊有序,保持個人和宿舍衛生。
16、發生工傷事故及時搶救傷者,并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
承諾期內,若違反上述承諾內容,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接受從嚴處罰,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按下例條款規定接受處罰:
)生產部門在編制生產:計劃、進行生產調度時,貫徹生產必須安全的原則,充分考慮生產上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將安全列為生產、調度例會的重要內容。下達生產計劃,要滿足應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
本保證書一式兩份,項目部、個人各一份,簽字之日起生效。
在“安全月”期間,我同大伙一道認真學習上級精神,認真貫徹廠、車間下達的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嚴格按照“十個一”要求進行工作,認真學習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杜絕了事故的發生,工作期間,經常針對電氣設備和水泵進行檢查,查出隱患及時匯報,及時維修,6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巡視中發現泵房溫度較高,并有較大雜音,經仔細觀察,查出是風機電機燒壞,不能運轉,若不及時排除,會使電機溫度升高,引起事故,因此,我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得到及時的維修,杜絕了一起事故的發生。
(一)我局采取了從網上和書面,到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及時認真地轉發了省建設廳、市建設局及各單位有關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方面的文件。嚴格執行《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管理暫行辦法》及有關文件的相關要求。
(二)為更深入普及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科學知識,增強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意識,我局組織全縣建筑各企業、各工地管理人員參加市局組織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培訓,培訓中認真聽取和觀看老師對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的規范的闡述和新材料、新工藝的演示,使建筑從業人員、施工管理人員,更多的了解和學習到了建筑節能施工、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的知識。
二、加強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把關,規范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秩序
(一)嚴把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設計關。嚴格執行《省民用建筑節能和推進綠色建筑發展辦法》文件的指示精神,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須經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凡達不到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對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設計單位編制的設計文案應當包括綠色建筑設計專項說明,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中也要對項目是否符合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審查。
(二)嚴把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材料關。嚴格執行《關于實行建筑節能材料備案登記制度的通知》,監督過程中為進一步強化建筑節能監管,按照《建筑節能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的要求,對在建工程項目進行了嚴格的督察,對每一項隱蔽工程,均嚴格按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檢查,嚴把節能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質量關,合格后方可允許其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對執行綠色建筑要求的項目,要嚴格按照《省綠色建筑標準》進行檢查。
城鎮化是刺激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然而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遵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戰略。“低碳建筑,綠色施工”的環保理念必須貫穿于我們建設城鎮的始終,必須推進倡導應用綠色建造技術。通過科學管理,優化設計、施工,推廣“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技術,支撐綠色建筑的發展。
一、 “綠色化”的概念
談及綠色建筑,筆者深覺責任重大。筆者認為,低碳建筑即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這是一個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體系。要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建筑體系建設,就要從關注單體建筑節能向關注整個城鎮建筑節能轉變,從關注建設施工階段節能向兩端延伸,即涵蓋土地獲取、規劃、設計、施工、建筑運行階段的
節能直到建筑報廢階段的節能。
二、 城鎮建筑施工綠色管理
1. 管理體系
建筑綠色施工涉及到設計院、建設方、施工單位、監理結構等單位的統籌管理,是一個以建設方帶頭建立的同一管理體系,而施工單位是整個管理體系的核心。要落實綠色施工的實施,施工單位必須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管理團隊,每個成員的職責劃分必須明確且要落實到位。
(1)項目經理
項目經理是實施綠色施工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著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與目標實現,其必須聯合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構思出綠色施工的具體制度框架與實施辦法概要,且要指定綠色施工的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
(2)項目副經理
項目副經理的職責是聯合項目經理,以項目經理制定的綠色施工組織為向導,負責綠色施工現場實施的總體管理。
(3)項目技術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負責綠色施工技術策劃與方案編制、措施制定,并要擔負起現場監督的重大職責。
(4)各作業帶班班長
班長負責現場進行綠色施工相關措施的貫徹與實施。
(5)材料員
材料員負責施工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具體措施的貫徹與實施。
(6)施工員
施工員負責節能與能源利用措施、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及施工現場和周圍環境保護措施的貫徹與實施。
2. 現場制度
(1)開工前,召集全員進行崗前綠色施工學習培訓,明確綠色施工現場管理制度。進行徹底的綠色施工技術措施交底,使綠色施工概念深入人心。
(2)項目部必須及時進行綠色施工周例會,對施工實際概況進行匯報統計,對于不合理及不規范的施工行為進行改正。
(3)每月進行一次綠色施工會議,對現場及生活區的用水量、用電量進行公示,對于不符合綠色施工制度,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相關人員及班組進行處罰。生活區如出現用電量、用水量超標的,其費用平攤到戶內每人。
(4)工程完工后,按照綠色施工制度對于現場管理和施工進行評審,找出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對有關人員進行獎勵或者懲罰,總結提高綠色施工管理水平。
三、 城鎮建筑綠色施工技術措施
1. 環境保護
(1)揚塵控制
1)施工現場內場以及施工道路需要用混凝土鋪筑,防止灰塵散揚。
2)回填土、沙子等進場使用時,用密目網覆蓋。控制一次進廠量,最好分次進入,減少散發表面積。用完后,應該及時清理場地。
3)在現場可設置密閉式垃圾處理站。對垃圾按毒性進行分類存放,并及時運至有垃圾消納資質的垃圾場進行處理。
4)切割木材的鋸末用下設置擋板的方式在內部沉淀回收。鉆孔樁所用漿水應該在泥漿池內進行沉淀,循環利用。廢漿水應該進行處理后,再進行適時地排放。
5)直徑較大的鋼筋盡量采用螺紋機械連接,大口徑管道一般采用溝槽連接,避免因焊接產生的廢氣污染環境。
6)在高溫干燥天氣施工時,派專人及時灑水,避免灰塵污染。
7)結構施工時,模板內產生的廢渣等物采用型號較大的吸塵器處理,避免灰塵擴散污染環境及影響混凝土成型質量。
8)施工現場用地周圍借住大型廣告牌或者波形薄鐵皮進行圍欄,既可以避免灰塵擴散,又能降低噪音。
9)保證現場各種運輸材料的大型車表面清潔,運輸狀況良好,避免產生廢棄物或者產生大量的廢棄污染環境。做到機械設備的環保,及時清理現場弄臟的車輛,防止車輛出行影響城鎮環境。
(2)噪音控制
1)施工所用機械盡量采用性能完善運行狀況良好的設備,需要時,盡量購置新型低噪音環保設備,例如塔吊、鋼筋加工機械。
2)混凝土泵送、鋼筋加工最好建立專門的隔音棚,在隔音棚內進行作業,避免擾民。
3)混凝土澆筑最好選擇在白天進行,選擇新型低噪音振搗設備。
(3)光污染控制
1)電弧焊接,采用廢舊模板制作擋板維護。
2)施工用燈的燈光盡量朝向現場內部,隨著工程的進度,朝向外部的燈光及時調整過來。避免強光射向城鎮外部,影響居民生活。
(4)污水控制
1)施工現場內的雨水,經過沉淀池再排入城鎮排水管道,減少沉淀物的數量。
2)基坑抽水或者清洗車輛、設備等的早水經過沉淀處理再后,可作為現場灑水、混凝土養護等處。其余檢測合格后,可排入城鎮管道。
2. 土壤保護
(1)隔油池、排水溝及沉淀池等須定期清理。
(2)廢舊有毒有害物質(電池、油漆、涂料等)須經專門處置單位處理,切記不要作為垃圾輕易處理,避免污染土壤。
(3)在有可能漏油的機械下方設置托盤基油,最后交專門單位處理。
此外,建筑垃圾須經分類處理。對于無毒不可再利用垃圾可以集中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可以經處理后再使用。對于有毒有害物質,須嚴謹處理,單一回收經由專門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
3.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1)材料運輸裝卸料的方法要得當,切記不要猛裝猛卸,損壞材料。現場卸材要講究就近原則,避免二次搬運。
(2)材料利用需要講求合理原則,避免浪費。各類材料需要進行自檢合格后才可利用,不要利用不合格產品。模板用材需要節約自然資源,盡量利用竹膠板等。有毒有害物質盡量避免使用(粘結劑、低劣涂料等)
(3)現場生活用房盡量采用周轉式活動板房,可重復利用,避免材料的浪費。
4. 生活節水、節能、節地
(1)制定相應的用電、用水限量及相應的獎懲制度。通過培訓學習,讓現場工作人員具有自覺地節水節能意識。
(2)施工、生活、養護等用水應該設置一個多元式動態系統,達到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3)項目部平面布置需合理,盡量利用空間,避免占地過多。材料分批進場,減少堆放占用面積。
(4)施工設備盡量采用節能高效新型設備,避免采用即將報廢既耗能又產生大量廢氣的設備。連接工藝盡量采用機械式,避免無謂浪費電能。
四、 結語
本文只是對于城鎮化建筑綠色施工管理與技術措施的一些片面建議,只是對于城鎮建筑施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初步探索。只有進一步研究科學化的綠色管理體系,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城鎮建設才能達到真正的綠色環保施工,我們才能昂首闊步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綠色環保施工方案[S].
[2]劉曉寧.建筑工程項目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2.
本刊訊7月20日,《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技術細則》(送審稿)(以下簡稱《細則》)專家審查會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基建與裝備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有關領導和來自設計院、科研院所、高校、醫院的專家及業內知名媒體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
《細則》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批準列入部節能省地型建筑專項工作的項目,并委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牽頭,會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清華大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9家單位共同組織編寫。《細則》是在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框架下,為貫徹落實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及要求,積極探索我國綠色醫院建設及發展模式,引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醫院建設領域的推廣與實行,有效促進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目標與要求的綠色醫院建設為目標而組織編寫的。《細則》包括9章,即總則、術語、基本規定、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其中,第4章至第9章每類指標均分為控制項、一般項與優選項。綠色醫院建筑應滿足所有控制項的要求,根據滿足一般項和優選項的項數,劃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共三個星級。評價分為規劃設計和運行管理兩個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在施工圖完成后評價,運行管理階段的評價在運行一年并達到設計規模后進行。
會議組成了以袁鑌教授為主任委員,汪維教授級高工、方天培研究員為副主任委員以及來自綠色建筑、醫院建設方面權威專家組成的《細則》審查委員會。審查委員會在審閱《細則》的基礎上,聽取了編制組的匯報,經過認真細致地分析和討論,一致認為《細則》內容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送審資料齊全,總體思路合理,層次清楚,技術內容實用;根據醫院建筑的特點,使醫院建筑在滿足建筑功能需求和節能要求的同時,突出了醫院建筑的特性和人文關懷;總結和借鑒了國內外綠色醫院建筑評價經驗,為綠色醫院建筑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系統規范的指導,為綠色醫院建筑的評定提供明確的技術依據。審查專家建議《細則》進行修改和完善后,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衛生部,批復后盡快實施。
強化安全責任落地,繼續完善以責任管理為核心的農電安全管控體系,將安全責任落實到基層班組,落實到全省4300余名農電班組長身上,夯實安全管理基礎,確保農電安全長治久安。開展規范農電工管理試點工作。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關于組建供電服務公司的總體部署,擬首先在3個縣公司開展規范農電工管理試點工作。以“提高能力、提高責任心、提高待遇、轉變管理機制”為目標,在加強對農村供電所核心業務全面管控的基礎上,完善對供電服務公司的監督制約機制。尊重供電服務公司在農電工隊伍管理上的市場主體地位,通過供電服務公司加強對農電工的管理考核,建立薪酬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降低農電用工總量。探討為農電工建立住房公積金的可行性,提高農電工的勞保費用、培訓費、交通及通信補貼等,不斷提高農電工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待遇水平,穩定農電工隊伍。提升基礎管理水平。以“抓基層、抓基礎、抓基本功”為導向,在全省969個供電所全面開展基礎管理建設工作,完善供電所基本功能,規范業務管理,健全基礎資料臺賬管理。繼續開展“農村配網基礎管理規范年”活動和農網“中壓線路零跳閘、公變零燒毀”活動,杜絕“以搶代維”現象,穩步提升農網運行維護水平。
二、建設一個統一的湖北農網積極推進理順農電管理關系工作。
加強與省委省政府、國家電網公司的匯報,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相關市縣政府的溝通,利用多方資源,積極推進理順農電管理關系工作,力爭在2013年完成省內最后4個非直供直管縣的上劃工作,真正形成統一的湖北農網。審慎處理農林場供區上劃問題。針對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提出的解決農林場供區上劃的問題,堅持“結合實際、審慎處理”的基本方針,加強對國家電網公司的匯報,根據總部的統一要求,再確定方案。
三、建設一個管理規范的湖北農網深化對標排序應用。
深化對縣公司對標排序評價結果的應用,加強對縣公司經營指標的分析工作,每季度召開一次分析會,“解剖麻雀”,強化縣公司的安全生產意識、經營質效意識、優質服務意識、企業穩定意識,激勵各縣公司全方位抓安全生產、抓經營、抓服務、抓穩定,不斷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切實加強對新上劃企業的管理。加強對新上劃企業的業務指導,加快公司各種管理手段、方法、理念在新上劃企業的深度延伸。采取人才對口幫扶政策,省公司人資部、農電部牽頭,各專業部門分工負責,從其他市、縣公司抽調業務骨干到新上劃企業實崗掛職,手把手對新上劃企業的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培訓,盡快實現“政策對接、管理接軌、文化融入”的目標。進一步規范農電管理模式。“三集五大”體系實施后,對農電管理模式調整較大。2013年上半年進一步厘清各級農電管理部門的業務界面、工作職責、管理流程,做好110kV輸變電設備管理職責移交工作。理順農電綜合管理與專業分工管理的關系,建立健全各級農電工作內部協調、督促、考核機制,加強對農電重大問題的協調與溝通,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防止出現管理重疊或管理真空。
四、建設一個服務優質的湖北農網完善農網應急項目“綠色通道”。
湖北農網自然災害頻發,每年的救災保電任務相當繁重,在ERP系統對工程項目管控進一步加強的情況下,為確保災區供電和供電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農網應急項目“綠色通道”,加強與發策、財務、物資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提高應急項目的及時性、準確性。鞏固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成果。鞏固近幾年來開展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工作成果,完善電壓監測手段,建立實時監測、電壓普查、用戶反映三位一體的農村低電壓信息收集體系,及時掌握低電壓的基本情況。堅持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并重的原則,所有“存量”問題,必須在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或低電壓專項改造項目中予以安排解決;對于“增量”問題,通過應急項目“綠色通道”予以解決,嚴防再次出現大面積農村低電壓問題。
More on the project to create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uban
Zhang Chang-hong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eighth Construction Xi'an Shanxi 710068)
【Abstract】Currently, gree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has quietly into the meaning of Luban engineering; under sub-contracting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l also enables the project to create Luban added new ideas. How to proce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reated Luban engineer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struction units to create a project engineering role in Luban, proposed a "five in one" work together to build the idea of the total package units creat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emphasis discusses the "five in one" all partie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to create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oints.
【Key words】One of five;Organization;Management;Process control
創建魯班獎工程,是施工企業多年以來不斷追求的最高工程質量管理目標。有關創建魯班獎工程的論文也層出不窮,大都從自身管理的不同角度論述了創建魯班獎工程的作法和體會。隨著全社會對節能環保要求的提升,綠色建筑、綠色施工已悄然融入了魯班獎工程的內涵;總承包下專業分包的施工管理模式也使創建魯班獎工程增添了新的思路。新形勢下如何繼續開展創建魯班獎工程,我們還得再論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組織與管理。
1. 新形勢下創建魯班獎工程,應樹立“五位一體”共同創建的理念
工程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總承包單位和專業分包單位通常是影響魯班獎工程的五個方面,過去說創建魯班獎工程必須目標明確,現在應確切的說就是這五個單位都要目標明確,統一思想、各負其責、共同形成創建魯班獎工程的合力。
1.1 建設單位應發揮好在創建魯班獎工程中的保障協調作用。
(1)使工程建設手續齊全合法,工程建設環節合規。一是要及時辦理工程建設的相關手續,證件齊全合法。二是在工程發包環節遵守招投標規定,并盡量不肢解工程,便于總包單位統一管理。三是在工程竣工前后及時對相關分項工程進行檢測驗收,按期完成竣工備案。
(2)選好設計單位,使工程設計先進合理,功能齊全,節能環保,活動省部級以上獎項,達到魯班獎工程對設計的基本要求。
(3)保證工程建設所需資金,理解優質優價的市場規律,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4)發揮建設單位雇主的作用,樹立總承包單位在創建魯班獎工程中的主導地位,協調好設計、監理、總包及專業分包單位相互協作的工作關系,使各相關單位形成目標明確,認識不統一,服從大局的創優工作局面。
1.2 設計單位應確保工程設計優良,積極配合施工單位及時完善和細化施工圖紙。
(1)組織設計理念新,工作能力強的設計人員,精心進行施工圖設計,避免出現國家明令淘汰的材料和產品,避免出現重大的設計變更。
(2)積極采用四新技術,優先選用綠色節能產品,使工程設計具有先進性,必要時組織專家對圖紙進行審查論證。
(3)積極參加省部級以上優先設計評選,確保設計獲獎。
(4)經常性深入施工現場,及時解決施工中發現的問題。
1.3 監理單位應在創建魯班獎工程中發揮好監管和指導作用。
(1)安排創優經驗豐富的總監和業務能力強的各專業工程師進行監理,并制定創建魯班獎工程監理計劃。
(2)加強對各個專業施工項目的創優協調指導,控制好各專業施工單位的技術資料,使各參建方技術資料與施工同步并具有可追溯性。
(3)加強材料、設備和分部分項工程的檢驗、檢測和驗收工作,確保過程控制,實現一次成優。
1.4 總承包單位應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達到高等級標準,并充分發揮好引領與控制作用。
(1)組建一個優秀的項目管理團隊,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管理機構。
(2)圍繞創建魯班獎工程目標,把握好專業分包和勞務作業隊伍的選用關,確保參建單位和人員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較高的操作技能。
(3)當好創建魯班獎工程的主角,調動一切力量和各種資源,協調好各方利益和關系,以人為本開展好各項工作。
(4)認真做好申報魯班獎工程的各項工作。
1.5 專業分包單位應認真履行創建魯班獎工程的職責,確保分包工程質量優良。
(1)在創建魯班獎工程總策劃要求下,做好本專業工程創優策劃。
(2)選好現場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做到嚴格管理和精細施工。
(3)把好材料設備采購驗收關,按規范收集匯編工程技術資料。
(4)服從總包單位統一管理,自覺接受監理工程師監管。
2. 總承包單位依然是創建魯班獎工程的主角,始終堅持抓好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組織與管理工作
2.1 及時與建設單位就創優工作進行充分溝通并達成共識,做好對相關單位的組織與管理策劃。
2.1.1 和建設單位溝通的主要內容。
(1)創建魯班獎工程,建設單位是受益單位。一是建成了一個安全舒適、功能齊全、美觀耐用工程。二是體現了參建人員的工作業績。三是對城市建設作出了一份貢獻。
(2)創建魯班獎工程應注重材料和設備的優良性。優質環保的材料和先進良好的設備是魯班獎工程安全舒適、功能齊全、美觀耐用的基本保障。避免低價劣質材料、淘汰產品和落后設備用于工程。
(3)創建魯班獎工程應重視統一管理。盡量不指定分包工程,把工程各分部分項工作全部納入總包單位創優管理之中。
(4)創建魯班獎工程應有合理的工期和良好的資金保證。少壓縮工期,給創建魯班獎工程留有精細施工的必要時間;按時支付工程付款,保證物資供應順暢,施工人員安心工作。
(5)要樹立總包單位在創建魯班獎工程中的領導地位,嚴格要求各相關方遵守總承包單位的合理安排,形成總承包單位統籌安排,建設單位統一指揮的管理環境。
2.1.2 做好對相關單位的組織與管理策劃,依靠建設單位統一管理。
2.1.2.1 對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而言:
(1)組織工作的主要內容在于如何使各單位統一思想,如何調動各單位創優積極性,如何使各單位人員滿足創優要求,為創建魯班獎工程形成一個良好的綜合管理保障體系。
(2)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在于制定各單位實施創建魯班獎工作計劃及措施,如何檢查考核各單位工作進展和實施效果,實現穩步推進創建魯班獎工程計劃。
2.1.2.2 對于總承包和專業分包單位而言:
(1)組織工作的內容包括總承包單位如何括組建高效精干的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如何選用優秀的勞務作業隊伍、如何選用技術過硬服從總承包單位管理的專業分包單位、如何選用材料設備供應商、如何統一各參建單位創優思想,為創建魯班獎工程形成一個總承包單位領導下的和諧統一的施工管理綜合體系。
(2)管理工作的內容包括質量計劃、創優策劃、專項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策劃、節能環保綠色施工策劃、新技術應用及技術創新策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項工作始終保持在受控狀態,做到緊張有序、忙而不亂、科學管理。
2.2 以策劃文件為創優工作指南,鍥而不舍的做好各方面工作。
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組織與管理策劃,是理論指導性文件,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會遇到諸如參建單位相互配合、施工環境、建設資金、創優成本等很多現實的具體問題。此時,總承包單位決不能灰心喪氣,失去信心。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堅持執行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組織與管理策劃,在保持創優思路和方向不隨意改變的前提下,著眼大局、抓大放小,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同時,充分發揮建設單位的協調優勢,爭取建設單位支持,聯手穩妥地解決有關具體問題。
2.3 切實做好施工過程控制,確保分部分項工程質量一次成優。
創建魯班獎工程,必須切實做好施工過程控制。施工過程不能局限于施工工藝過程,應從影響施工質量的“人員、機械、材料、方法、環境”五個方面的各個過程做好控制。
(1)人員,是指直接參與工程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和操作者。對人的過程控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并落實工作責任,用制度約束和激勵人的行為。二是要加強學習和培訓,使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時滿足創優要求。三是要加強監督檢查和驗收工作,控制不良行為和不合格產品發生。
(2)機械,是指用于施工的機械設備和儀器。一是應優先選用高效低耗、性能先進、精度高的機械設備和儀器。二是要安全正確的使用儀器設備,確保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如,測量放線,用全站儀比經緯儀快捷精準;鋼筋加工,用數控設備比傳統的切斷機、彎曲機制作的鋼筋質量效果好;裝飾裝修施工,用高轉速水刀切割塊材比手提切割機裁切的邊口平整光滑。
(3)材料,是指用于工程的材料、半成品和構配件。對材料的過程控制,包括提取材料計劃,擇優選用供應商、合理組織供貨、現場驗收、送檢試驗等項內容。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確保滿足工程創優需求。
(4)方法,是指施工管理、現場操作和質量控制的做法,包括管理制度,工藝標準,操作要點,技術交底,檢查檢測手段等內容。不同內容的方法有不同的過程,其過程控制依然重要。如,管理方法不僅要有管理制度,還要考慮制度具有良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了制度還要認真落實,這就是形成好的管理方法的過程。現場操作也是如此,不但要有工藝標準,還要明確操作要點,并且還要做好技術交底。無論哪個過程存在不足或失誤,都會影響該項工作的質量或效果。
(5)環境,是指工程創優的環境。包括施工環境和人文環境。施工環境包括施工場地、操作空間、腳手架、照明、氣候等等。人文環境包括管理理念、創優氛圍、價值取向等等。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就應重視其中每個環節,通過過程控制實現良好的創優環境。
2.4 加強對專業分包單位的組織與管理。
專業分包單位,其施工質量對創建魯班獎工程有較大影響,也難以統一管理,創優工程必須加強對專業分包單位的組織與管理。
(1)從選用好專業分包單位著手,一是優先選用管理水平高、創優業績突出且滿足資質要求的專業分包單位,避免人情關系因素影響選擇專業分包單位。二是專業分包單位的招標文件要明確創建魯班獎工程的質量目標和服從總包管理的要求。三是認真審核專業分包單位投標承諾及技術標的創優措施。
(2)簽訂好總分包施工合同。把創建魯班獎工程的總體策劃分解到專業分包單位的合同之中,明確專業分包單位創優管理流程,處罰辦法等約束條款,為實施對專業分包單位的質量創優管理打好基礎。
(3)把專業分包單位的質量創優、施工進度等項工作納入總包的統籌管理之中。認真審核專業分包單位的創優策劃,必要時請本專業專家進行論證。專業分包單位必須接受總包單位的創優管理制度。
2.5 積極開展綠色施工,努力創建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創建魯班獎工程項目,應積極開展綠色施工,承擔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開展綠色施工,要從施工前期策劃到整個施工過程全面實施,按照“四節一環保”要求,統籌規劃、科學管理,改革傳統施工工藝、改變傳統的管理思路,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爭創省部級以上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2.6 大力推廣“四新”技術應用,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以及科技創新是創建魯班獎工程的重要環節。在魯班獎工程評價中,特別強調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工作,要求應用建筑業推廣的十項新技術不少于六項。在工程創優策劃時必須有新技術推廣應用和創新的內容;在工程施工中積極開展四新技術推廣應用;在科技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并及時申報科技成果,具備條件的還應積極申報國家專利。
2.7 加大對創優工程的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工程的社會知名度。
0引言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變換電壓、接受和分配電能、控制電力的流向和調整電壓的電力設施,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相當重要。為了適應新時期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電網公司提出了變電站建設工作的“兩型一化”、“ 兩型三新”標準。2009年 1月,我省首個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化”的 “兩型一化”設計建設的 110千伏變電站投入使用。整座變電站布置緊湊合理,設計建設中摒棄了一些重復、冗余以及老化的工藝,達到了節約土地、實用、環保、降低材料消耗的目的。所以筆者根據多年實際工程經驗,對目前我國變電站建設施工中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1“兩型一化”和“兩型三新”
電網公司提出的,建設“兩型一化”變電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標準化建設,提高變電站建設效益和效率的有效途徑。“資源節約”就是要在變電站建設、運行全過程實現節地、節材、節水、節能,從設備選型、平面布置、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綠化等方面制定具體的節約資源措施;環境友好僦是要求變電站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協調,積極應用新技術、優化設計,使變電站滿足各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業化”就是要明確變電站工業性設施的定位,以簡潔實用為原則,控制建筑面積和裝飾標準。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牲會方面,借鑒現有經驗,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優化通道,落“三沿”發展思路,有效減少土地占用,便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規劃綜合利用。二是統一策劃,優化美化站區出線。落實優化、美化、簡化的要求,對變電站出線走廊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采用同塔多回路出線,為變電站出口線路取直線路走向創造條件,美化變電站周邊環境,達到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的目標,實現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三是技術革新,又好又快建設強網。
2 變電站建設施工
2.1 站區道路施工技術
道路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道路工程建設階段性強,工期緊,周期短,而且點多面廣,質量要求高,受自然環境和施工環境影響大。
首先平整道路土方(1)用經緯儀由控制網點引測至工作面確定道路平面位置,用水平儀由高程控制網引測高程至作業面確定道路土方平整高程,并復核。(2)土方開挖前,摸清地下管線等障礙物。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清除不會造成不利影響的障礙物,當障礙物涉及的問題較為復雜或無法處理時,施工員及時向監理單位、設計院和建設單位匯報情況,各方經協調后解決問題、施工員做好書面記錄。
2.2 擋土墻施工技術
變電站擋土墻施工質量好壞關系到所區主控樓、主變基礎以及構支架等基礎的安全,所以提高擋土墻施工工藝及質量尤為重要。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提高擋土墻自身強度的措施如下:應選用 MU30 以上的耐風化亂毛石,石材長與厚分別不小于 30era和 20em,并敲掉尖銳凸出部。不允許采用扁片 、細長條或圓球形的石料。旌工前應嚴格把關,把不合格,特別是風化石剔除。擋土墻第一皮處、轉角處、交接處、洞口處等均應用尺寸較大的毛石砌筑,以上各處先砌,再向中間砌筑。砌石應放置平穩,大面朝下,砌第一皮石塊時應座砂漿。
宜分皮臥砌,分層錯縫疊砌,并內外搭接。不允許出現水平通縫,不允許內外側立石塊,中間填心的砌法。砌筑時應采用鋪漿法,砂漿要飽滿。施工時,經常出現為圖方便或偷工減料,砌了 6~7 皮才開始鋪漿,造成砂漿不飽滿,應嚴格禁止。砂漿應嚴格按配合比攪拌,保證具有足夠的和易性 石料大小應搭配,較大空隙處應先填塞砂漿,再用碎石嵌實,外露表面要平齊。每砌3~4皮為 1個分層高度,每分層應找平 1 次, 2 個分層錯縫不能小于80mm。墻址臺階轉折處,不得做成豎直通縫。高擋土墻必須設置拉結石,并均勻分布,相互錯開,應設置一塊且同皮內的間距不宜大于 2m 當擋土墻壁厚大于40cm時,可用兩塊拉結石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 15cm。在轉角或兩墻交接處應用較大和比較規格的整塊毛石相互搭接,必要時應設置拉結筋。
3 建設綠色變電站
開發土地,就不可避免地傷害植被,甚至林木,使得本來就很珍稀的綠色地帶進一步縮小。作為電力建設者的職責,不單是按照ISO 標準的要求,高質量地滿足社會對電力增長的需求,而且有責任,在規劃、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貫徹 ISO14000 精神,以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策略為基礎,還社會以綠色,這就是建設“綠色變電站” 概念的出發點。
3.1 大量使用節能材料
我國首座 “綠色”變電站-丹陽齊梁 l10千伏變電站,該變電站的墻體、屋面全面采用了新型建材-蒸壓加汽混凝土板,所以這個綜合生產室不僅隔音效果好,而且也保暖保濕綜合生產室房間窗戶極小,這種設計將窗墻比壓縮了四分之三,節能效率可以提高 50%在衛生間的下面,專門設計了一個過濾裝置,變電站里所有的雨水、廢水都將集中排入到這里,經過過濾處理后,可以達到普通水的標準、主變壓器被高高的隔音防火墻和綜合生產室的墻體緊緊 “包圍”,這大大減少了變電站運行時的噪聲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3.2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變電站會位于城區內較為繁華的地帶,甚至有的就在商業中心的核心地帶。如已建成投運的上海的l10 千伏淮海路變電站。該變電站建筑面積2379平方米,建筑物高度 l2 7米。建設淮海路變電站時,南京供電公司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因素,采用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小型化全戶內變電站布置模式,出線也采用全地下電纜出線方式,并對整個建筑采用了多項防噪處理,大大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該變電站被專家稱為“綠色變電站” 而隨著城市電網的不斷發展,綠色環保型變電站將成為綠色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4結束語
引言
本文以廣州某一期工程為例。該項目是廣州市第一個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項目,目前智慧工地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而監理人員對智慧云平臺的使用也逐漸熟練并掌握。本子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云平臺提升監理工作成效。
1工程概況
某項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積為33.15萬m2,總建筑面積50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40.33萬m2,地下建筑面積約9.67萬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層(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為1層。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室、實驗室實習場所、師生活動用房、學生宿舍、食堂、教工單身宿舍、后勤及輔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設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廣場、綠化、綜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設施。該項目運用多種高精尖技術手段,打造成為智慧工地,監理部將應用這些技術手段、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提升項目管理效率、為提高監理管控質量進行研究。
2智慧云平臺系統
本項目利用智慧云平臺系統,實現人、材、機、法、環五大工程管理要素,真正達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2.1全景監控系統
通過智慧云平臺進行全方位布點,對建筑工地各出入口、加工場、在施建筑、辦公生活區、通道、倉庫、停車場、圍墻等建設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對現場進行全景監控,通過對現場的多方位實時監控、歷史回放、遠程訪問,足不出戶,輕松解決施工場地人多不易管理的問題,施工現場的安全與進度得到了保障。
2.2質量、安全管理系統
質量安全管理具體包括現場巡查記錄,整改通知,整改處理以及復核確認等。通過統計分析,對各類質量問題按項目、工序、分包單位以及問題類別進行跟蹤分析。現場監理人員發現質量問題后可直接通過智慧云平臺手機端操作,發起問題整改通知,再由施工單位責任人進行整改,最后由監理人員進行驗收閉合該問題,形成一個閉合的流程。任何人員可以在網頁端查看該問題并可打印整改通知單。云平臺還可以通過連接可移動式攝像頭,安裝至現場需監理旁站的部位。監理人員可通過觀看云平臺監控系統進行多部位、全方面的旁站管理。有效地減輕監理人員旁站壓力,降低旁站工作量,更可以減少項目公司對旁站人員投入成本。
2.3進度管理系統
通過監控實時記錄每天施工進度,與實際模型進度進行虛擬對比,并自動形成進度周報。對施工關鍵節點預警,并對施工即將進行和即將完成的節點進行提醒。將工期與工程實物、資源配置等統一起來,為安排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實現高效工程活動。
2.4工程資料管理系統
通過將圖檔資料電子化并預先錄入,實現資料共享,監理人員可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輕松查看圖紙、BIM模型、傳閱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無紙化辦公。
2.5物料管理系統
追蹤物料進場、堆放、送檢、使用狀態,實時匯總主要材料當月的收料情況和發料情況。通過材料進場稱重系統和后期將會加入軟件的材料計數系統,避免因誤報、虛報導致材料成本虛高的現象。
2.6綠色施工管理系統
通過感應器對工地現場的溫度、濕度、PM2.5、PM10、風力、風向、噪音、污水等環境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實時同步上云平臺。按照各環境要素超標要進行報警。統計空氣質量、噪音、污水排放月度、年度達標情況。對工地總用水量、用電量進行實時監測,統計每月用水、用電量。根據監測數據超限值預警。
3智慧云平臺監理應用
3.1利用智慧云平臺實現公司的四控三管一協調工作
3.1.1質量控制應用云平臺進行可視化質量管理、銷項清單管理,使工程質量信息能夠快速傳達至各級工程管理人員。記錄各個工序驗收情況,能高效的反饋現場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實行過程可追溯管理。通過質量問題歸類統計,使得現場質量管理有明確的方向性。
3.1.2進度控制通過工作計劃及進度輸入、多方共享,隨時隨地查看,便于統一工作目標和協同工作,減少層層匯報、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直觀反映各工區進度滯后情況,以便現場有爭對性的開展進度管理工作,提高進度管理工作成效,避免了繁瑣的進度分析工作。
3.1.3投資控制通過云平臺輔助造價管理,變更事項及證明材料及時整理記錄,便于工程結算推進。
3.1.4變更控制通過云平臺登記變更事項,與圖紙電子化進行核對,方便監理人員實時掌握圖紙變更事宜,加強現場聯動。
3.1.5合同管理通過云平臺登記各參建單位合同臺賬,協助業主掌控總包、分包、第三方服務單位的合同履行情況及工程款支付情況。
3.1.6安全管理通過將特種作業人員證件信息、起重設備檢測維護信息錄入云平臺,加強人員和設備管理,證件到期或者檢測失效前提前預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遺漏或者繁瑣的對比工作。
3.1.7文檔管理通過云平臺資源存儲,進一步落實無紙化辦公,并且在現場隨時可以查閱規范、圖紙、方案,支持現場高標準管理工作。
3.1.8組織協調通過云平臺各參數核對出現的預警項,及時組織總承包單位進行銷項管理。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事項及時向業主單位匯報并協同解決。真正地提高監理組織協調管理效率。
3.2利用智慧云平臺實現公司工程項目管理
本公司工程項目管理主要以標準化管理、科學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知識化管理、成效化管理四個方面為主。本項目在該方面取得優異成績,被公司評為“工程管理窗口項目”。
4智慧云平臺項目管理應用改進方向
4.1現場信號微弱,數據傳輸影響云平臺使用效率
現國家大力發展5G,相信將來云平臺與5G物聯網相結合,必然會大大提高工地云平臺使用效率,加強智能化工地管理成效。
4.2現場動態較大,需要較多技術人才進行云平臺實時更新,增加日常工作量
各參建單位應投入人員組建一個云平臺管理小組,專門進行日常運維工作。同時公司應招聘相關技術人才對云平臺的使用提供技術支持和建議。
4.3人員管理思想守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中圖分類號:TV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提出,人類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LEED被認為是其中最完善、最具影響力的評估標準,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使用。目前,LEED在我國建筑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必須結合我國建筑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利用LEED評價體系,從中尋找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發展之路。
1.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建設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缺乏實踐經驗,許多相關的技術研究領域還是空白,相關評價體系的擬定基本都借鑒國外經驗。例如,2001年9月底建設部科技委員會公布的我國生態住宅技術標準《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其指標體系主要參考了LEED綠色建筑評價體系2.0版本,同時也融合我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設技術要點》等法規的有關內容;2003年8月由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聯合推出《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則參考了日本的CASBEE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現今,中國建筑領域通行的是2006年6月1日由建設部和科技部發起施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我國第一部從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壽命周期出發,多目標、多層次,對綠色建筑進行綜合性評價的推薦性國家標準。評價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6類指標組成。
2.綠色施工管理具體措施
綠色施工是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實施綠色施工,應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2.1.1指派專人協調、處理和監督與LEED相關的施工事項。該人員須經過LEED認證顧問單位的培訓、指導、監督及管理,對LEED中所負責部分的相關得分點有基本了解。并清楚自己所負責部分在整個LEED評估中的作用及影響,同時應開展培訓課程,向與自己相關工作人員講解LEED知識,協助整個LEED項目推進,并將培訓內容進行記錄。
2.1.2根據綠色建筑及LEED認證培訓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和實施規范細則,確定具體的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嚴格按顧問單位的要求開展工作,定期向業主或其全權代表匯報工作進展和質量情況,同時提交相應的中文及英文版本的文件和資料以供審查。
2.1.3對于施工過程中的粉塵控制、土壤侵蝕及沉積控制、噪音控制、化學品和污染源控制、施工廢棄物的收集處理等方案,實行動態監管和全過程的跟蹤,同時做好各個環節中的資料收集、表格報告撰寫工作,確保資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就綠色建筑顧問單位下達的任務行動清單,及時有效的完成任務并遞達認證所需材料。
2.1.4建立并維護綠色建筑施工階段檔案。收集、整理工程竣工相關文件,填寫相關表格和資料。配備熟悉綠色建筑及英語書寫、英語口語熟練的工作人員,按綠色建筑顧問單位的要求翻譯并提交相關文件及資料。
3.LEED的啟示
3.1LEED成功的經驗
LEED評價體系目前在國際上公認度很高,其獲得成功的原因可總結如下:
3.1.1精確定量分析。LEED的評價并不簡單地停留在定性階段,對于各項指標,可進行精確定量分析和考核。這就使得該評價系統在執行過程中會有一個統一的客觀尺度,也使得評價過程趨于可控化,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更具可實踐性。
3.1.2極高的開放性。LEED在其開發運營中存在開放性。LEED評估的所有程序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LEED評估項的得分點所引用的標準采用清單的形式,簡單明確,后期評價過程也保證透明公開,甚至在一些項目中公開招募專家進行評估。USGBC作為開發者和獨立的第三方,要求所評估的項目組中至少有一位主要參與人員通過LEED專業認證考試,為LEED帶來極大可信度和權威性。
3.1.3以市場為導向。LEED的開發以市場為導向,不僅僅關注于建筑綠色性能評價和環境保護,同時也關注于改變資本市場的評估方法,讓開發商、業主和綠色建筑相關產業都能從中獲益,讓LEED認證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如在開發商這個環節上,LEED認證并不一定會帶來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也會控制在一定的額度內。同時LEED會通過房產估值這個環節,將通過LEED認證的建筑的價值給予更高的價值評估,促使開發商積極地獲得認證。
3.1.4貫徹始終。LEED關注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對節能和環境的影響,包括從建筑設計到竣工全過程對其進行綠色評價;要求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建筑的環保節能性能;在施工階段,LEED會對施工人員進行綠色設計培訓,且派遣監督員現場指導;LEED評價中同時關注建筑將來運營階段能否為業主提供健康、優質的活動空間,建筑拆除后對環境影響是否降至最低。
3.1.5持續更新。如前文所述,LEED誕生至今,已發展為多個版本,且其子版本還在不斷發展壯大之中。LEED持久的生命力正是來源于其不斷地更新發展,以適應建筑領域的不斷前進。
3.2LEED與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比較
LEED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卻很快,但其中一些評分細則卻明顯不符合我國國情。中國綠色建筑領域目前最關心的是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性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正是根據這一要求制訂。對比LEED,可發現雖然兩者都關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評價,都采用評分制的標準等等,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鑒于國情,兩者有很多不同之處:
3.2.1LEED的局限性。LEED的一些評價項并不適用于中國國情。比如,LEED在“可持續性場地”中強調最大化空地,以維護場地及其周邊生態環境。這在寸土如金的中國實際上很難做到,而且也與中國“四節一環保”中的節地理念背道而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則關注于人均居住用地、綠化率的提高,日照時間的延長,這種做法無疑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
3.2.2定量分析。我國進行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所需的數據較為缺乏。例如,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材料加工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室內裝修時造成的空氣污染物含量,如果采用LEED標準,許多評價難以進行定量分析。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于較為成熟,且易于獲得數據的評價項,列出包涵具體數值的評價標準;對缺乏相關基礎數據,尚無條件進行定量化分析的評價指標,暫不納入或提出定性要求。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和研究的發展,再逐漸完善評價標準中的相關細節,具有較大的機動靈活性。
4.結語
任何綠色建筑政策必須建立于科學量化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之上,才能得到順利發展。這正是LEED在全球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所在。LEED帶給中國綠色建筑領域的,不僅僅是先進的評價體系和綠色技術,其成功的經驗和啟示對于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發展也是不無裨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LEED想在中國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的考慮中國國情和本土化。這也正是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發展中值得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