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20:2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考語文復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795(2013)05-0041-0005
中國改革開放所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全球化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給高校外語專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跨文化能力是進行富有成效的國際交往不可缺少的關鍵素質。面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能力的這一新要求,在兼顧外語學科自身特殊性的前提下,高校外語專業應拓展其專業建設視角,加強對外語目的國社會和文化的深度了解,推進高校外語專業文化轉型和復合型化,使我國高校外語專業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對外語人才能力的新需求。
此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也使高校外語專業面臨轉型挑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新華社,2010:7)。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下,高校外語專業也應進行相應的信息化轉型,促進外語教育信息化建設。
1 高校外語專業文化轉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
為使高校外語專業適應時代對外語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我們須對目前的外語教學模式和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強化外語教學作為文化教學和跨文化教學的學科意識,引進文化和跨文化外語教學新視角,重視外語目的國社會文化知識的傳授,促進高校外語專業的文化轉向。在實施外語專業文化轉向時,不是要放棄原有的、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而是在此基礎上拓展新的視角,使高校外語專業和教學更加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
基于這一認知,我們應對現有的外語專業教學內容、專業設置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轉型。文化性和跨文化性應成為文化轉型的兩個內容層面。
1.1 文化轉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互相兼容,語言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外語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外語是語言學習者開啟目的國文化的鑰匙,也是了解外國文化的媒介。作為語言教學,外語教學在很多方面同時也是文化教學。基于這一外語和外語教學的認知,外語專業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語言教學層面,而應增加語言目的國文化知識的傳授,使外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目的國語言的同時,也了解目的國文化、人們的文化習性和行為方式。在語言內容選擇方面,在外語教學中可以兼顧反映語言目的國文化價值和行為要求的語言內容層面,如成語、諺語和文化語言表達方式等。在這方面,除語言性外,在教學中引進文化內容,使外語教材內容盡可能兼顧文化性,增加文化背景知識。在傳授外語知識時,結合教材題材和課文內容,向學生提供相應的目的國文化背景知識和國情專題,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經濟制度、教育制度、日常文化等(楊盈、莊恩平,2007:13-21,2008:16-21),使外語教材不僅是語言教學內容的載體,也是文化教學內容的載體。
為使外語專業人才更加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應進一步拓展外語人才的知識層面。在這方面,除語言性知識外,外語專業學生還需要國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層面知識。語言性知識指扎實的語言基本實踐能力和語言使用表達能力,構成四個知識層面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是國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知識層面。國情性知識是人們理解語言目的國當代社會現實的重要前提;文化性知識是理解語言目的國文化的重要背景知識;跨文化性知識是進行文化間交流的重要前提。語言性、國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構成新形勢下外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
1.2 跨文化性轉向
綜觀近年來我國高校外語專業的新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在學界備受關注。這方面的研究(馮源源,2005;張紅玲,2007,2012;高寶虹,2001;李平,2010等)主要涉及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以及網絡跨文化外語教學。“將跨文化教育融入外語教學不僅能使外語學習本身更有意義、更加有趣,而且能促進外語教學社會人文目標的實現,使外語學習者成為既掌握外語交際能力,又具有跨文化意識、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張紅玲,2012:4)。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4)先后將“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看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列入教學目標之中:“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除英語外,教育部外語教育指導委員會也要求其他外語專業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如2006年通過的《高等學校德語專業德語本科教學大綱(新版)》要求德語教學重視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育部外語專業教學大綱對外語專業跨文化能力培養的要求下,雖然跨文化意識逐漸融入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受到外語專業的重視,但因各外語專業教學大綱沒有提出具體的建議和要求等諸種原因,迄今為止外語專業跨文化能力培養模式創新和外語教學跨文化轉向緩慢,一些外語專業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很多方面依然滯后,這方面提出的模式創新依然不能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對外語專業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為之,高校外語專業應更加重視外語專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就外語專業特性而言,跨文化性是外語學習和外語教學特有的認知特點。從跨文化詮釋學視角看(王志強,2008:47-80),這種認知方式具有互動性,即借助于目的國文化了解本我文化,或借助于本我文化了解目的國文化。在這種互動認知關系中提高針對A和B文化的文化敏銳性和文化互動理解。在外語教學中,中國學生借助語言目的國文化反觀本我文化,敏銳中國文化意識,感知和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外語專業學生有著本我文化認知特殊性,將這一文化認知特殊性納入外語專業教學中,可促進外語專業學生的文化互動認知,提高其跨文化能力。
基于外語教學這一文化反觀認知特點,在以語言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可引進基于互動文化認知的跨文化外語教學法,使單一的目的國語言教學模式成為具有互動認知性的外語教學模式。如在外語教學中通過對比方式和文化反觀提問方式,讓學生在了解目的國文化時也了解本我文化,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獲得雙重文化認知,敏銳本我文化意識和他我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王志強,2006:64-70)。
除語言教學外,外語專業跨文化轉向也涉及文學教學。基于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的要求,外語專業文學教學也應由文本語言性轉向文本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在這一情況下,跨文化文學教學要更加兼顧中國學生對外國文學特有的詮釋方式和文學理解視角,促進外國文學教學雙向和互動理解方式(王志強,2006:64-70)。除文本性外,外國文學教學可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視角,從作品自身和特有的語言目的國社會現實和相應的歷史背景角度去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文化背景和深層次內容,使文學作品成為了解目的國文化、社會和人的思想重要媒介和窗口。基于外國文學教學這一跨文化性認知特點,因自身的文化屬性和由此奠定的中國文化視角,學生在解讀目的國文學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從本我文化視角解讀語言目的國文學,在這一文學詮釋過程中形成中國學生特有的外國文學認知方式。但是,在現有的外國文學教學過程中,人們更多地按照目的國文學研究者的評論和詮釋方向,教授和詮釋特定外國文學作品。在這一認知習慣下,中國學生的本我文化認知方式常被忽視。為此,中國外語專業文學教學和研究應拓展跨文化視角,允許從本我視角教授和詮釋特定外國文學作品,并通過外國文學反思本我文化,敏銳中國文化意識,這將使中國外語專業文學研究由單行道變成雙通道,即:通過文學這一媒介反思本我文化,界定本我文化視角。這種基于跨文化互動認知的外國文學理解方式和教授方式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外國文學的傳統教授方式。這種開放式的文學解讀和文學教學方式也是對傳統方式和傳統視角的拓展和補充。
1.3 高校外語專業文化、跨文化轉向對教師的新要求
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文化和跨文化轉向也對教師提出了教學能力拓展的新要求。為之,外語教師要不斷更新已有知識,加強繼續學習,在原有語言文學知識基礎上拓展文化知識和跨文化知識。在這方面,教師授課不能只是傳統知識的重復,而應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教學在于創新研究,在這一外語教學新型理念下,外語教學現代化方可實現。外語專業內現代化轉型也要求我們在以語言和文學為主的基礎上拓展專業研究視野,增加文化性和跨文化性研究視角,建立文化和跨文化學術研究平臺,貫徹“教學促進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高校辦學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外語教學和專業模式更加適應時展的新要求。2高校外語專業復合型化:跨專業性和跨學科性
如果說,外語專業文化和跨文化轉向是涉及外語專業內的視角拓展,那么,高校外語專業復合型化轉向則涉及外語專業和非外語專業層面。在這方面,外語專業與非外語專業學科交叉融合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以語言為主的單一性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要。高校外語專業應由純語言文學單一學科性向復合型轉向(戴煒棟,1999;胡文仲、孫有中,2006;羅世平,2000),推進外語專業與非外語專業(如外交、經貿、法律、新聞等)的文理學科交叉融合。在這方面,跨專業性、跨學科性被看作是高校外語專業復合型化的主要特征。
一些高校的外語專業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其復合型化轉型,但在教學模式和專業轉向方面更多局限于英語專業。一些外語院校相繼推出了“專業+外語”或“外語+專業”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由此開始的外語專業復合型化的發展更多局限于經濟、貿易、工商管理、法律、新聞傳播和國際政治等學科。在這方面,外語院校建立的非外語專業和學科雖然有其特有的專業特色和外語優勢,在這些學科內較大力度地增加外語教學和外語課程,但復合型專業在外語選項上具有單一性,外語以英語為主,較少涉及其他語種。外語專業內沒有進行專業復合型化的轉向,許多外語專業依然沿用以語言文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和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
為使外語專業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適應當前社會對特殊高端外語人才的需要,以語言文學為主的外語專業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應進一步進行復合型化轉向,使外語專業學生不僅擁有扎實的外語知識和外語能力,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外語專業復合型化轉向要兼顧國家和地方對不同外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以此決定其專業復合型化的方向和專業選項,如德語專業可以選擇以經濟和旅游專業為主的復合型專業,通過德語專業和旅游專業的結合,建立德語文化旅游翻譯專業,它旨在培養中國涉外旅游市場所需的,擁有扎實的德語功底、并掌握中國旅游資源知識的德語旅游翻譯專業人才。
此外,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方面也應推出有利于外語專業復合型化的相應措施:實施外語專業和非外語類專業的學位互認制度、校內學分互認,開設開放式課程,引進跨院系和跨學科、跨專業課程選修機制,推出“專業+外語”雙學位、“雙外語+專業”、“專業+外語1+外語2”等人才培養方式。
3 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轉型
除了上述文化轉型和復合型化外,高校外語專業也應推進其信息化轉型,使之更加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推進外語教育信息化建設。
3.1 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轉型的時代要求
“在信息技術運用越來越普遍的今天,以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術對中國外語教學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胡加圣,2011)。”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有力推進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這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必要保障,對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了戰略部署(新華社,2010:7)。“現代教育技術所帶來的方法手段的變化將成為外語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張正勇,2010:145)。面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外語專業也應作出相應的信息化轉型。
3.2 關于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轉型的幾點建議
3.2.1 創建信息化學習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營造真實的外語學習環境是信息化時代下外語學習的新要求。在這方面,外語教學應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建信息化的外語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在真實的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外語。如,通過建設同聲傳譯教學實驗室,創建將口譯、外語聽、說技能培養融為一體的外語學習環境,促進口譯教學的專業化、技能化、實戰化。
3.2.2 建設信息化學習資源
在創建信息化外語學習環境的基礎上,應大力建設信息化的外語學習資源,包括:加強優質外語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外語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外語學習課程等,如,通過建設數字教學音像資源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衛星電視資源以及音視頻外語教學素材等教育電子資源進行網絡化存儲和一體化整合,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外語學習資源,實現資源最大化共享。在這方面,通過信息化媒介和平臺,推出傳授外語語言性、國情性、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層面知識的新型學習方式。
3.2.3 促進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整合
外語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整合的水平。因此,外語教師應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等信息化學習資源和手段開展外語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整合。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增強對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應用能力。
3.2.4 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平臺建設思路
為推進外語專業信息化轉型,高校應從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四個層面建設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以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朝著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教育部,2007)。
如圖1所示,高校外語專業信息化平臺建設思路主要涉及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四個層面:一是在學校層面,主要為外語教學信息化提供資源、技術和環境支撐。學校可使用WebCT、Blackboard、Moodle等較為成熟的網絡教學平臺工具建設網絡外語學習平臺,同時,通過建設數字教學資源庫、語音實驗室等,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二是在教師層面,通過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整合,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材、備課方式等的信息化,以進一步提高外語教學質量。三是在學生層面,著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培養學生信息化的學習方式。四是在社會層面,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在外語教育方面的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建設外語類的開放課程、外語教育資源庫等,搭建外語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進一步提高外語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
長期以來,高三傳統復習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試題訓練,反觀復習效果,其實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點復習而輕視回歸教材
進入高三,不少語文教師一味埋頭于考點復習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顧。殊不知高中語文教材,不論是必修文本,還是選修文本,它們都承載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學科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而全國新課標卷,則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輪語文復習應兩手抓,既抓考點復習,又抓教材復習。研讀考綱,把握考試的內容與結構,回歸教材,落實課程標準的“四基”。
2.注重教師講析而輕視學生主體活動
高三語文課堂,學生依然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體。縱觀我們不少的語文課堂,教師仍津津樂道于講析,甚至一講到底,全然忽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與活動。記得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說過:“能夠影響一個人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已的發現并轉化為已有的知識”。高三語文復習課堂,應該構建共生課堂,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知識點的歸納與整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互生”的學習體驗活動中認知、發現、感悟,進而獲得成功的愉悅感。
3.注重語言運用與閱讀訓練而輕視作文的有序訓練
全國語文新課標卷命題,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應用能力,而表達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別為第16、17、18題)。語文重基礎,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輪復習中在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作文的復習與訓練尤為重要。作文的復習不可隨意打亂仗,應合理安排,有序進行。一輪復習與訓練的重點可設置審題與立意、文體與結構、語言出采與素材積累,最好每周安排一節作文課。設計好作文復習與訓練的作文學案,結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題型加以導練,用高考考場滿分卷加以示例,讓學生有具體真切感受。學生有借鑒,有模仿,有啟迪,使學生樹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題訓練而輕視對考題的研究
高三一輪復習中,不少教師往往不加選擇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試題訓練,而試題的陳舊、重復,甚至與高考考題相差甚遠,他們視而不見,不“運用腦髓,自已來拿”,讓學生“囫圇吞棗”,其結果,復習效果與考試成績也就不盡如人意了。
有責任、有經驗的高明教師,進入高三復習時,他們往往對當年高考各套語文試題(2016年共八套,全國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題的省市五套)詳加研究,尋找高考命題的特點、趨勢,剖析高考考題考查的內容、能力及題型特點,讓自已的引導與復習能真正“瞄準高考”。
高三語文教師,進入復習階段,應該加強對近三年高考試題的研究,同時還要研究《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如高考常考點“成語使用”,2016年全國卷(I)命題題型略有變化(變式),變為多則成語分組考查,增加了難度。再如常考考點“語言連貫”:就單選題而言,全國新課標卷主要有兩種題型,一種是“銜接式排序題”(2015年以前),難度教大,一種是“語句復位題”(2015年),難度降低;就填空題而言,全國新課標卷主要題型是補寫語句,補寫三句話,每句12至15字不等,連續五年考耍幾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師多研究高考真題,復習時成竹在胸,學生的訓練就不會出現盲目性、隨意性。精選準練,復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二、復習策略
進入高三復習備考,切不可天馬行空,毫無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賴單一的“復習資料”,思想懶惰僵化。高三復習備考應該是動態的、立體的,因時而變,因事而化,要不斷創新復習方法。
1.制定詳實計劃
進入高三復習備考,可謂千頭萬緒,似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那么多的語文知識,那多的考點要求,加上十幾本高中教材,如何展開復習呢?這時一定要忙而不亂,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詳實的復習計劃。
首先是教材復習計劃。教材文本如何復習,復習哪些內容,重點是什么,采用何種復習方法,如何落實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語文素養要求等等,縝密思考,統籌落實。
其次是《考綱》的考點復習計劃。制定考點復習計劃要特別關注哪些是全國新課標卷考查的重點考點,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頻考點。計劃既要全面覆蓋,又要突出重點考點、高頻考點,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學生自習復習計劃。不少高三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也缺乏語文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學生的自習,特別是早自習,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我復習有序進行。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好早自習復習計劃,正告學生:或教材復習,或語文知識復習,或考點知識復習,或朗讀、背誦文段。學生每天有具體任務,又有章可循,日積月累,自我復習定會收到效果。
總之,復習計劃不可單一,要全面,要有層次、階段性,做到合理、科學、有效。
2.構建知識網絡
高中語文知識按考綱要求,大致可概括為語音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詞句及語段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古代詩歌知識系統、文言文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和寫作知識系統等。因此在語文第一輪復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歸納整理各系統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復習的知識點與所屬的知識系統橫向聯系,再將語文的各個大系統知識縱向聯系起來。如此縱橫交錯,不斷積累完善,便能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從而提升能力,學生答題便能更好地尋找解題的依據。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養學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拋開教材搞題海戰術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國新課標頒布的《考試說明》在“考試內容與要求”中明確規定:“必修課程中語文1至5五個模塊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對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均有難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學之本,也是復習之據,教材復習的重點應該是詞語知識及積累,相關語文常識與文體知識,文言文與古代詩歌,規定背誦的段落、篇章,以及優秀篇章的結構思路、表現手法等。此外,也可將課文的內容作為寫作素材。如莊子、陶淵明、蘇軾、桑地亞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讓我們產生對生命價值的看法,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如果能夠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實作文的內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
4.突出能力培養
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的命題特別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強化語文素養的考查。高考命題給我們啟示是:緊靠一味大量的試題訓練是不行的,語文教學也應“不忘初心”,必須回歸多讀、多寫的正途,必須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當作核心教學任務。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比如論述類文章閱讀,學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師要指導學生怎么讀:第一步,全神貫注,快速閱讀,第二步細讀勾劃,劃出關鍵(劃觀點句、中心句、總起句、總結句;重要概念詞、時間詞,限制詞、指代詞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學生閱讀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會提逐漸提升,也為學生答題提供了尋找解題的依據。
培養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首先要對語言材料整體把握,然后在信息區間分層探尋勾取,運用同類合并、異類并列的方法進行歸納。信息篩選與整合,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古詩閱讀與鑒賞的能力、作文審題立意與快速構思的能力。
5.重視學生積累
積累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法。第一輪復習中學生的積累尤為重要,有了平時的“厚積”,才有高考的“薄發”。
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尤其是成語。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以組考查成語,擴大了考查的范圍,這就要求考生必須掌握豐富的成語語料。教師可指導學生課外搜集成語,分類整理,積累成冊,并能有意識地在作文中運用,增加作文語言的文采和意蘊。
指導學生積累相關文言知識。文言知識包括文言虛詞、實詞、文言句式、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等,讓學生分類整理。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57-01
一、藝考生的語文復習策略――以語文素質的培養為抓手
談藝考生高考語文復習,就不能不談到藝考生的語文素質。因為語文素質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整個語文復習過程中最可依靠的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即使藝考生的高考語文總復習,也應該從語文素質的培養入手,循序漸進的培養藝考生的語文素質。急功近利,考什么教什么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而語文素質的提高,只能憑借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優化,通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品質,潛移默化,逐步養成。
二、藝考生高考語文總復習的要求
藝考生高考語文總復習的要求主要有對語文知識的了解、理解、掌握三個方面,對于藝考生而言復習的重點是要求“理解”的知識點。
高考時,藝考生要重點把握住基礎題,沖一沖中等題,提高題可以直接放棄。通常選擇題的前5題、填空題的前3題、解答題的前2題都是基礎題,能把握住這10道題就相當于已拿到了60分左右。在平時做練習卷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要求,尤其是在對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時間把控上不能超過70分鐘,選擇題和填空題分數共有70分,我們說占整張試卷的“半壁江山”,相對解答題而言,這兩大題型又比較容易拿分,因此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分數很重要。
三、立足大局,明確高考語文復習的思路
語文學科,是一個科學的體系,高考語文的復習,首先要注意整體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必須從大局著眼,確立一個整體復習思路,作為藝考生高考語文總復習的指導性原則。
四、關于語文總復習的整體思路
1.樹立教學相長的思想
這個思想就是立足于課堂,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每個老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共同參與,靠教師授課的優化行為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主動地、相互探索又相互配合的學習氛圍。
2.確立合理量化是復習目標
首先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結合歷年藝考生的高考情況,學期伊始,就確定一個教學目標。這個目標又分為短期的和長期的兩種。比如,三個月內,通過對高考考察的各個知識點的梳理,初步達到一個什么目標,取得什么樣的分數。這個目標是量化的,每個老師,每個學生,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或超過這個目標。目標的確定,實際上也就確定了一個方向,樹立了一個信念。
3.確定總復習的范疇
語文復習,雖然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但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確定一個復習范圍。當然這個復習范圍不是一個框子,而是一個具體的內容范疇。字音、字形、常見的易考的共有多少個;常見的近義詞、常見的成語有哪些;這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范圍。范圍確定的準則,必須保證符合藝考生高考命題大綱。在這個基礎上,延伸擴展,做到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
4.制定詳盡的復習計劃
藝考生高考總復習的計劃,應該是一個詳細的周密的真正具有指導性的計劃。實踐上包括了復習的全過程,對每一個時間段的教學內容、選用的試題、完成的時間、考試的安排,都有明確的規定。具體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節自習。這樣就能使我們的語文復習完全按照事先預想的程序有條不紊的運行,避免了語文復習的盲目性。
5.創設輕松和諧的復習氛圍
高考語文復習的最可貴的氛圍就是和諧。老師之間的默契、師生之間的和諧。師生之間互相切磋,尤其是老師,在工作上應該做到不端架子,要為教學出金點子。對藝考生來說,打總體仗是最重要的,在高考語文復習上,要特別注意老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這種默契是一種動力。和諧才能出成績。
五、做到三個服從
在整個語文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教師服從學生,教案服從課堂,節奏服從效果的“三服從”原則。“三服從”原則,也是從實效出發的原則,堅持這個原則,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有利于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強化復習的實效。
六、講求四個貫穿
在整個語文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把教師的創新意識、學生的獨立意識、類型規律的探索和方法技巧的認同,貫穿于每一個知識點的復習過程中。講授知識、講解習題、講評試卷,都必須堅持教師的創新引導,強化有效教學的作用,堅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幫助同學分析掌握規律,總結同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我們認為,只傳授知識的教師,只能是一部活的字典或者是活的百科全書。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貫穿四個基本點,才是幫助學生尋找真理的上帝。
七、化整為零,細微處下功夫
有了一個可行的整體思路,僅僅是語文復習的一個總體的設想。在具體的語文復習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一種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復習流程。
八、專題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
在第二階段的復習中,我們主張專題和綜合的滾動式復習。把綜合訓練和專題訓練交替進行,知識點專題訓練的效果在綜合訓練中得到體現和驗證。綜合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或漏洞又在專題訓練中得到補充和整改。滾動推進,收到很好的效果。
九、著力突出得分點
高考考查的內容中,有的層級較高,比如鑒賞,有的層級較低,比如識記。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我認為,較高層級的訓練,學生不易掌握,花費時間多,收效甚微。所以,對這一部分內容可以采取強化式的訓練模式。而對識記等諸如名句名篇、字形、成語等,則應該加大氣度。強化式提高。本著志在必得的原則,著力突出這個得分點。這樣做,對整體上提高成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這個原則,向基礎等級要分數,強化常規性的作文訓練,強化規范訓練,而決不讓學生著眼于發展等級,建造空中樓閣。
1.引言
新課改后,高考語文試卷從總體上說仍舊是考查基礎知識。對于高考之前的語文復習,師生之間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有效引導”中使學生達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語文雖是主修科目,但與數、英、理化科目相比,卻被“棄”為邊緣學科。因此,對于畢業班級的語文教師來說,如何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在復習中得到提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語文復習的有效性為研究課題,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進行闡述。
2.教師是語文復習的“指揮棒”
備考階段,由于科目眾多,大多數學生往往會處于盲目復習階段。為了使學生在備考語文的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教師要在最開始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概的復習思路。
2.1把握考點
教師必須對最近五年之內的《語文考試大綱》進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礎上才能對授課內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語文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閱讀。針對高考語文試卷的閱讀安排可分為現代文閱讀和古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又可分為對文章客觀內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觀內容的基礎之上對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閱讀板塊則是文言文閱讀和古詩閱讀。(2)語言基礎知識。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詞語的讀音、漢字使用的規范、成語使用、語句銜接、仿寫、病句改寫等。(3)作文。包括各類體裁的寫作。
針對《教學大綱》做出的大體分類下還可做更系統的劃分。例如,在古詩閱讀理解中,可按古詩的題材分為邊塞詩、怨婦詩、宮廷詩、山水田園詩,等等。每一類詩所使用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又可做更詳細的區分。為使學生的語文復習能夠卓有成效,教師要在學生進入高三之前就對這些考點內容的分類、把握做足充分準備,并對照當年考試大綱對之前所做準備進行修正。把握教學內容、掌握考試重點,教師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復習思路引導
高三語文備考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夯實基礎,第二階段是鞏固,而第三階段則是在鞏固基礎上的提高。
2.2.1夯實基礎階段
這一階段是對語文課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復習。高考考的是基礎知識,知識來源于課本,教師需要使學生對其有明確認識,目的是使學生在題海戰術中回歸根本。這一階段教師應重點督促學生將課本中要求背誦的部分做到熟練背誦和默寫。教師可利用早輔或晚輔的時間對背誦和默寫的效果進行檢查。除背誦、默寫外教師也要根據考試內容做針對性訓練,比如對字詞讀音、字詞使用是否規范的訓練等,可從課本中選取。這種方式也可促使學生重視課本。這一階段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自己教師的角色嚴格敦促和檢查,同時也要適當引導。
2.2.2鞏固基礎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鞏固前一階段的復習成效的。如果說前一階段的基礎是通過大量練習夯實的話,這一階段教師則主要通過選取典型易錯試題做針對性考查,并對考查內容做精細講解。例如,對于選擇病句的試題,教師應該對該種題型進行分類講解,使學生對每一類病句為什么錯、錯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認識。
2.2.3提高階段
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各個省市的高考真題試卷對學生進行測試。真題是用來備考的最好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對考試的難度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也要對真題試卷做詳細講解。一個有經驗的高中語文教師能從試題出發了解出題者的出題目的,并在講解試卷時結合《考試大綱》為學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個階段,是筆者在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總結。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三個階段不是孤立、無聯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階段在突出復習重點傾向時,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復習中平衡掌握知識。
2.3提高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
高三總復習是一項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訓練,要使學生對語文復習保持旺盛精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例如,每節課開始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講一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歷史事件。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又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學生是語文復習的“行軍者”
每一個進入備考階段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在內心產生一種焦慮,筆者認為化解這種焦慮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習。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對每一考點心中有數,這種來自知識的焦慮就會減少。在備考階段中,教師是復習的指揮棒,在課堂中要按照教師的引領,在課下要按教師的要求做相應練習。筆者認為,學生在跟隨教師步伐的同時要有自己的一套復習方案,這套方案應與自己老師的復習策略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1第一階段
這一階段同為夯實基礎階段。由于每個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在達到教師要求的基礎上,重點補足自己認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學生把課文中要求背誦的部分早已背過,而在字詞讀音上還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誦上分配較少一點時間,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練習。
3.2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要做到抓好重點,要根據《考試大綱》的考查范圍與要求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復習內容進行衡量。除此之外,還要有計劃性,對所復習內容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適合自己的短期復習計劃。
3.3第三階段
在前兩個階段的的基礎上,筆者建議:(1)在這一階段學生自己要對《考試大綱》進行研讀,同時要做到不丟棄課本。(2)時常回顧總結。學生要為自己準備一本回顧總結的筆記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進行回顧總結,目的是檢測復習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時做模擬題。此時做題時要有選擇性,不能盲目使用題海戰術。
4.結語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的經驗總結,要使語文復習備考達到師生要求,提高復習的有效性,教師與學生必須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語文學習需要大量的閱讀和長時間的學習累積。根據我國新教育改革對高中語文的要求,完成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改進科學教學的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手段運用到高中語文總復習中,向全體師生進行推廣,從基礎上解除高中語文總復習留下的弊病,在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同時,提高師生的語文素養,為教師以后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打下基礎。
一、主觀上的復習
經歷過高考的人與正在備戰高考的學生都知道,高三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高三復習任務來說,這是一項非常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師認真負責,對學生來說更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面對高三壓抑的學習氛圍,一些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無法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另外,由于個別語文教師對復習內容的忽視,造成學生不認真對待復習課,是導致復習失敗的主要原因。這種主觀上對待高中語文總復習的態度是十分不正確的,高中語文總復習并非是簡單的學習過程的“查漏補缺”,而是通過系統化的復習,對所學知識從宏觀到微觀的總復習。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的是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尤其是面臨高考的高三階段,科學合理的總復習能夠讓學生更系統化地接受知識,避免了知識點混淆的弊端,同時讓學生對知識點薄弱的地方進行再次復習,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面臨高考的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二、復習手法的改革創新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對高中語文總復習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對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了改革,不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的主要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擺脫傳統教育對其思想的約束,使學生打開思路,創新思維,更好地與新時代相結合。例如傳統的詩歌復習中,教師主要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詩歌內容,而不是理解詩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學生對詩歌的復習產生惰性和抵觸情緒。新的教育方法要求學生了解詩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學生對詩歌感興趣,甚至可以自己創作簡單的詩歌題材,這樣不但使學生適應了高考中對詩歌鑒賞的變化(為了防止押題、猜題現象的出現,高考中盡量減小對名家詩篇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修養,達到了雙贏。
三、制訂復習計劃
高三學習任務是繁重的,高中語文的總復習是復雜和繁瑣的,極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混淆,我們必須對復習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制訂清晰的學習計劃與目標,避免盲目復習。
(一)加強基礎知識復習
高中語文復習中充斥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使學生“眼花繚亂”,找不到學習目標。高中語文復習首先要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只有根基扎得牢,才能保證學習暢通,奠定解答難題的基礎。
(二)總結分類復習
由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差異不同,復習題難易造成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復習題目簡單又易使學生忽視,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復習指導工作,把語文復習的內容進行總結歸類,按實際情況復習。
四、抓住重點
對高中語文復習不能是概括而論的,也要抓住其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特別復習,可以根據高考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對高考語文中較難的題型做重點復習分析,加深對題型的練習與理解,使學生在主觀意識上減少對難點題型的抵觸與懼怕,強化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解答效果。
五、文言文的復習方法
無論是什么樣的復習方式都要學生掌握對題型的解答方法,對于文言文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文章的理解。
(二)能夠按照題目要求理解答題思路,并快速找出答案。
(三)進行總體概括,檢查全題。
六、結語
高中語文總復習是一項繁瑣而又復雜的學習工作,需要師生共同重視。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型社會的需要而被淘汰,新興的教學理論需要師生共同學習。高中語文復習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死記硬背學習內容,而是需要調動學生更主動地積極參加。只有這樣,在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大力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語文的總復習計劃。以上對高中語文總復習的技巧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希望對廣大師生提出可行建議。
參考文獻:
[1]杜明明.口語教學中運用自由討論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
下面是我對高考語文試卷講評的一些想法以及做法。
一.考試后及時總結、反思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1.學生完成一份語文試卷經歷了從識記理解到鑒賞評價表達的復雜的思維過程,他們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效如何是非常關注的,但是常聽到有些老師抱怨自己的學生只重分數不重反思太過功利,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是試卷講評和結果反饋的相對滯后。有的老師由于改卷的難度大或者備課任務繁重而把試卷發放和講評安排在考試過后一個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時學生解題時產生的思維火花早已消失殆盡,能夠刺激學生的也就只剩下分數了。
因此,應及時將考試的結果和答案反饋給學生。
2.做好每次考試的分數統計工作,是上好語文講評課的前提條件。
為了追蹤學生掌握每個知識點的進展情況,作一份詳細的得分統計表是有必要的。
統計表可按照試卷結構來進行設計,分為語音、字形、近義詞、語病、修辭、文言文、科技文、翻譯、詩歌、默寫、文學作品、作文等各項。每次考試過后由學生自己將得分情況分項填好。教師再加以整理統計出各項的平均分及得分率,并掌握最高分、最低分以及進步情況。
這樣做如果形成了習慣的話工作量并不會很大,卻對于講評課確定難點重點以及學生了解自己知識點掌握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突出重點難點,高考復習階段的講評課不能面面俱到。
1.指導學生在公布答案之前做好試卷分析,答錯的題目進行更正,答對的題目也應理清解題的思路。一般來說,語音、字形、默寫等識記類的題目由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答案比老師在課堂上花幾分鐘匆匆帶過的效果好的多。
每次講評安排幾道題目由學生來介紹解題思路,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講評更貼近學生的心理。
2.每次試卷講評都應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答題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兩個重點,采用專題式的講評模式,宜精講不宜多講。
我校的第四次月考正處于會考前夕,即高考第一輪復習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的復習目的是使學生對高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這些問題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是針對于會考的考試,所以命題難度是比較低的。從分數統計以及學生們反映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知識點的得分情況都比較理想。發給學生詳細的答案解說之后我只安排了十五分鐘時間給幾位答題情況比較好的學生為同學們介紹自己科技文段、翻譯以及仿寫的解題思路。剩下的半個小時就重點分析詩歌鑒賞題。
例題如下:
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詩人登樓為何會流淚?這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頷聯與頸聯各描寫了怎樣的意境?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這道題的分值為四分,而平均分只有2.2分,錯誤的主要類型有兩種:一是對詩歌的主旨分析錯誤,認為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的是懷才不遇的苦悶;二是知道詩歌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感,卻不能正確表述頷聯、頸聯是如何與這主旨聯系起來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把這次講評課的重點定為:詩歌鑒賞應“知人論世”,對有代表性的詩人應掌握其整體風格特點。
三、試卷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師一言堂。
考前,復習時間不長,但在語文學科上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語文成績的提升也大有可能,所以我們不能認為考前的復習對語文成績的提升沒有作用。我們都知道,只要態度端正,方法恰當,任何一位同學都有可能成為考場上的“黑馬”,關鍵看大家會不會渴望這樣并認真去做。語文的提高,有時需要點語感,而語感這東西,說來也怪,你長期不接觸語言材料,那么你將會有很強烈的陌生感,語感也就自然而然地遠了;而你如果每天花點時間看些文字方面的東西,語感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地強化。但在平時的學習中,有的同學輕視語文,所以即使在老師的安排下,花了很多時間,成績卻得不到提高;相反,有的同學很重視語文的學習,并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語文成績可以提升,所以即使花的時間不多,成績卻能上去。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態度決定一切。簡而言之,態度要正,心態要好,信心要足。
二、圈定復習內容
考前時間短,復習自然不能漫撒大網,講求面面俱到。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復習之前要圈定復習的內容和范圍,分析考綱與考題了解要考什么。因為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是考什么就復習什么,時間緊迫,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明確考綱的變化,明確往年考試的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具體來說,不重要的不必糾纏;必考題、常考題中那些自己易誤的、掌握不牢的要著重復習;考試的難點,要不厭其煩地弄通弄透,努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總之,要明確考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三、掌握復習方法
(一)檢測法
結合高考的考點進行知識梳理,對自己進行深度剖析。分析自己,就是查缺補漏,針對考點,明確哪些是自己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不太會的。一一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制定最后一輪的考前復習計劃了。如18個常考的虛詞,我們可以用筆記本把18個虛詞的用法寫出來,已經會的就算通過,不會的就要加強記憶。這樣就可以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鞏固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識上,也就提高了復習效率。運用檢測法時可以在早上回憶,睡覺前回憶,還可以在自己的筆記本中歸納梳理。
(二)回歸法
1.回歸教材。以江西卷為例,江西卷的命題思想就有“回歸教材”一說,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重要知識,注重對所學的重要知識進行能力的遷移和拓展,那么我們復習時就要注重回歸教材。教材內容較為龐雜,應該怎么下手呢?我認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1)以單元為單位,分類突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學會整合,比如詩歌單元、古文單元、小說單元(必修1第一單元和必修5第一單元)、散文單元(必修1寫人記事散文、必修2寫景狀物散文、必修4第三單元雜文議論類散文)、戲劇單元(必修4)、隨筆評論單元、應用類文體單元(必修1新聞、必修2演講詞、必修3科普說明文、必修5自然科學小論文),其中詩歌單元、古文單元、小說單元和散文單元是重中之重。(2)以知識點為序列,依次過點,比如①復習字詞句知識。②通過對不同文體單元的復習,了解各類文體的重要知識,并習得該類文章的閱讀方法和作答方法,比如古文單元重視字詞句知識,小說單元注重三要素和主題。(3)用好“單元提示”和“研討與練習”,按“單元提示”復習其中的重要知識和方法,按“研討與練習”進行思考或適當表達訓練,因為“研討與練習”中的題規范嚴謹,且多是高考題的母題。
2.回歸錯題本。主要是利用好零散瑣碎的時間,識記,理解,并分析錯因,進而能正確運用。
3.回歸高考真題。主要是要對近三―五年的江西高考語文真題了然于胸,熟悉各類題的思考方法和答題模式,了解其中的命題規律和答題規范。
(三)歸納法
高考題型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些種類,題不在做得多,而是要對題型進行歸納。歸納題型就要回歸到自己做過的試題,領悟試題解析的方法,總結文章閱讀的技巧、作答的思路和寫作思維等。尤其是主觀題,如詩歌鑒賞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形象、語言、手法、情感四大類,從思維角度歸納就是“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又如小說題,主要圍繞小說三要素和主題來考查,另外兼顧語言和手法。那么就可結合各類題型進行思路、方法的歸納,這樣遇到相應的題型,就可采用自己歸納的思路與方法去思考和作答了。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91-01
高三總復習是迎接高考的重要準備階段,作為教師除了制訂合理的復習計劃外,更重要的是調動起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從而制定適宜自己的復習策略。
一、實施此策略的背景
學生高三語文知識學習結束后,對所應掌握知識點已經較為清晰,對高考語文考試范圍和復習步驟已基本掌握,但對部分知識點的理解和答題策略與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練。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時間緊、節奏快的高中學習生活使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題海戰術的機械重復訓練讓學生不堪重負,一些學生在語文復習時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科學設計教學方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有效的心理干預,讓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要指導學生客觀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要因為復習初期遇到的一些難點而退縮,要清楚這是一個不斷熟練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夯實知識基礎并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對復習有了這樣的認識后就能在心理上有所準備,減少焦慮和慌亂。
二、實施此方法的具體意圖
促使學生在心態轉換的情形下,學習態度上從被動完成復習內容,轉變為主動思考積極駕馭。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重新審視、及時調整復習進度和方法,從而使復習效果大大提高。
三、實施具體步驟
首先,將復綱交給學生,復習內容要細致完備,復習進度層次清晰,使學生對復習全過程有一個整體印象和大概把握。將復習進度細化,復習內容層次分割清楚,對每個單元都設定具體的復習目標和達標測試辦法。把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復習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復習任務具體化。每個組員又具體負責復習單元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在這個步驟中,要突出主干,構建統一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
其次,讓每組學生對本組任務做好細致全面的思考和準備,在利用好平時上課筆記的基礎上,廣泛搜集復習資料,并且確定好需要重點講解和訓練的知識點。
再次,組內組題,每個同學就自己組內負責復習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自己的答題經驗,選擇有價值的復習題。先由組內同學一起做本組的復習題,尋找發現復習重點,從而達到復習本組知識點的目的。
最后,合理分配講課任務,安排好上課時間,指導學生以復習方案為藍本,自主準備講課教案。再根據總體復習規劃安排每組的講課課時和講課內容,然后按時間安排上課。
講課前教師檢查學生講課教案,并予以指導改正。在這個環節中應注意鼓勵學生根據歷年來各地高考命題的規律特點進行學習模仿,鼓勵學生揣摩新題型,再認真觀察答題過程中自己的創新思路,但要特別注意問題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更要注意配備參考答案的規范性,不能出現爭議,而且最重要是突出知識點的訓練意D。在此環節,還要求學生要注意科學安排時間,提高復習課效率。學生講課與教師講課穿插搭配,在每次學生講完一堂復習課后,都由教師發現其中的問題,給予指正補充,讓學生反芻自己講解的知識,深化復習。每次學生講完課,由學生所在組的同學組內評析,再由其他組的同學予以評分。講課同學再將自己的心得、同組同學的評議和其他同學的評分結合起來作出總結,進行經驗累積,給后面講課的同學作參考,尤其在考試得分層面幫大家積累經驗。
高考語文復習不僅要求教師既要做到埋頭拉車,更要能夠抬頭看路。不但要把握考綱和考題的信息向導,更要做好周密的計劃。正如每次戰役前,都要有軍事部署一樣,對于教學工作也同樣做到有準備,有安排,有計劃。周密的計劃可以使教師避免出現“水多泡倒墻”和“水過地皮濕”兩種極端的復習,做好查缺補漏,適時發現問題,集中攻克難點和重點,該重錘敲打的就重錘敲打,該放過的就大膽舍棄。周密的復習計劃,為教師有效地調控復習內容,打造好“精”“實”“全”扎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提供了時間保障。
二、課堂優質,復習高效
構建自主合作高效的語文課堂,實現課堂效益最大化。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實現課堂的最大收益,才會有課堂效率。而打造高效課堂的第一要素是學案扎實有效。怎樣落實好集體備課制度,怎樣明確分工,精誠合作,怎樣確定復習的重難點,突破點,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達到學習目標,這些都要有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從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出發,整合眾多資料的精華,匯聚整個備課組的集體智慧,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少的練習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案扎實有效了,就讓課堂回歸了語文的本色,“鉛華去盡見清純”。教師實實在在地教,學生扎扎實實地學,課堂上學生思維積極活躍,學生與學生能夠主動交流、合作,師生關系和諧,教與學交流有效,達到課堂效益最大化。
三、開發教材,創造使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教師卻擁有一座教材金庫——教材為教師提供了藍本,開發好課本資源,創造性的使用,就會為教師搭建已知到未知的橋梁。與高考鏈接,以課本為基礎,再從課本中走出來。課內得法,課外受益,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所以要重視基礎梳理,細節把握。將學案的知識拓展與高考緊密的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
對于高考試題的示范作用,要深思熟慮,深思熟慮試題的使用方式,對于提供的方法,教師要考慮怎樣點撥和引導。通過訓練,針對得分要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缺點和失誤。再針對重點、難點進行訓練,明明白白地做對,清清楚楚錯的原因。從失誤中汲取教訓,深刻反思,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做好統計,有效講評
“語文學習是沒有捷徑的,但考試有捷徑”。每一次綜合測試都可以為教師的語文復習提供許多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教師必須利用好這一資源,對學生的語文復習情況作出科學細致的分析,以便于及時地調整復習的思路和安排,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運用統計學策略,準備好這一系列數據,就能有效解決講評課無重點、無難點、無突破、無目的“大水漫灌式”的語文教學。從不同班級來看,教師要統計自己所教不同班級成績的差異,尤其是薄弱環節;從自己與不同教師所教班級成績的差距上,統計自己所教班級的不足;同一個班級哪些知識點是薄弱的,同一個學生不同的考試中暴露了哪些共同的弱點。再分析這些失分點是屬于技巧性失誤還是基礎漏洞造成的。這些都是教師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根據。
講評課要打造成精品課,實現講評的有效性,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反思。知識內化成能力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積淀,而知識的積淀在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確和成熟的看法。日本近代兩名著名的劍客宮本和柳生的對話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高考題的考查往往是由舊到新,從已知到未知的遷移。還可對原題進行變式訓練,拓展遷移,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學生推斷能力是今后在文言文中重點培養的能力。讓學生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進行歸納總結,由感性的知識到理性規律歸納,是一種質的飛躍,這是提升能力的關鍵。所以課堂最后五分鐘,一定要留給學生,讓其整理、頓悟。
五、化整為零,抓好落實
一切為了高考,這是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拓展辦學層次,探索實施中高職銜接舉辦對口升學班的根本目標。筆者帶了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對口升學班,并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在對近三年對口升學、普通高考《考綱》和高考試卷的分析中了解到高考的材料在書外,知識點、考點在教材,重在考察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分析、歸納、鑒賞、綜合運用的能力。考什么已經了然于胸,方向明確,在組織學生的語文復習備戰高考的過程中,主要把握好六個階段組織復習工作。
1. 研究分析,確立總復習階段,提高高考針對性,準備時間為一個月
1.1 重新審視學生。經過兩年的職業高中學習之后重新審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把握學生的變化,為高考前復習提供指導復習計劃的依據;重新審視學生成績,通過中考文化課成績與高中文化課成績的變化曲線的比較,通過在高中階段每一次考試文化課、專業課成績的起伏軌跡,找準學生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分析運用、寫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據學生智力發展空間,提出分層次學生各階段復習達到的基本要求。
1.2 整合職業學校語文科的知識系統,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由于職業學校的教材版本不同,編寫意圖不同,教材的知識系統構建難以統一,不像普高教材一樣知識體系完整統一,銜接完整。因此筆者利用空余時間對所教的語文教材進行知識點梳理,建立字詞句、編章結構、應用文與作文為序的復習體系,這樣條理清晰,知識點不遺漏。
1.3 研讀考綱,做到復習目的明確。通過對近幾年對口升學語文《考綱》學習、試題的分析,掌握基本的考點,包括常考點、易考點、必考點。同時分析考點出現的題型可能。在制定復習計劃時注意落實到具體的復習歸納、聯系之中。
2. 回歸課本,以鞏固基礎知識為重點是總復習的第二階段
盡管高考語文試題不會出現教材、練習卷的原題,選材均來自教材外,教材仍是語文復習最現成、最重要的資料。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是可以從課本的復習中獲得的。語文基礎模塊、拓展模塊的4本書是第一輪復習的重要復習材料,用時大約3個月。建立復習內容的知識板塊,復習內容以高考《考綱》、試題銜接,涉及字音、字形、字義、實詞虛詞、病句、修辭、句式、單復句、文學常識、文章結構、主旨和表達方式等。復習方式為讀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對課文,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詩文,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盡量多誦讀,多默寫、多感悟,以便把握規范的字音、詞句和語法,領會文章的立意選材和謀篇布局的技法。背誦課文(段落)要求過背誦關、默寫關。講授中根據復習篇目的教學重點突出其知識點,讓學生多思考領會。我在復習別提醒學生注意當前復習內容在試卷中所占的分值,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學生根據自身原有知識基礎、學習過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點的分值大小來確定自己的主攻復習對象,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起不隨便丟分、防止過失性失分的意識,重視自己薄弱環節的鞏固和提高。在這一階段中,我還根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適當增補了字詞句的補充練習等資料,提供給學生平時識記,鞏固基礎。通過2——3次的測試評析之后視學生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3. 專題復習為難點,查漏補缺是總復習第三階段
語文知識專題復習安排在第二階段,為時大約2個月。各專題的復習時間是依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在分析了學生的月考情況后,我查找出學生各知識點存在的問題,知識點混淆,知識系統不清或沒有建立。因此將第一階段準備的知識按照《考綱》歸納成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按照系統進行復習。復習時不是簡單歸納成知識系統的“炒陳飯”,而是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建立知識系統,查漏補缺,把有限的課時用在這一方面,讓學生多見、多訓練。待一個專題過關之后在接著下一個專題,這樣開始很慢,后來速度加快,效果不減,學生掌握程度高。如“仿寫句式”,學生能仿寫,但立意、文采欠佳。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先列舉了幾例高考試題中的仿寫句式試題,讓學生觀察與思考,評析高考參考答案,旨在考察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將句式、修辭、連貫和表現手法及寫作等考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綜合性”試題的代表,須予以高度重視。然后,師生共同探討,歸納出使仿寫高分句式的方法:一是注意要仿寫句子形式上的特點,包括句子的語氣、基本結構、各分句之間的關系、肯定句還是否定句(或多重否定)、關聯詞語,語體、修辭方法以及表現手法。二是注意要仿寫句子內容上的特點,分清是議論性句子的仿寫還是描寫性句子的仿寫。明確議論性句子的仿寫要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把握材料的共性,注重內容的合理性。描寫性句子的仿寫注意語言、意境、情感的協調一致,語言表達與修辭的結合,注意內容的合理性。學生了解了仿寫句式的一般方法后,我再組織他們進行仿寫練習,并及時評議。總結仿寫句式的注意事項:要正確理解試題中的顯性和隱性的要求,看清句式的特點和句子間的關系,所寫句子要和提供的語言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意義整體。最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復習“仿寫句式”專題花了幾個課時,效果不錯,學生的畏難情緒被克服了,完成本考點試題的方法也大體明了了,仿寫的句式大都像模像樣。
4. 強化作文訓練是第四階段的復習中要彌補的平時學生語文基礎差,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差,寫出的作文大多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語言冗雜:記敘文缺乏必要的描寫、修辭,不生動形象;議論文沒有應有的論據,缺乏說服力;應用文格式不規范、找不到錯誤的地方也就無從修改,過失性失分多。面對學生這種讀書少、知識面窄、作文素材積累貧乏作文占分值大的問題,筆者從新生進校就開始,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在晚上讀報時間的前時段都讓學生先說話或誦讀書報,每天晚上兩位學生,按學號輪流,人人參與。學生所講讀內容不限。利用班費購買名家名著、雜志報刊等建立語言角,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積累寫作中生活素材;重視平時練習:日記、周記、片段練習、小作文不停地寫,互相評閱討論修改。在總復習階段主要進行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寫作修改的技巧指導、訓練,將月考中的高分文章在班上展示,讓學生知道的高分在那些點,這樣才能得高分。總復習時間用20天,按照體裁格式、練習要領進行復習,強調結構完整,書寫規范、清晰。
5. 綜合測試,適應性考試為第五階段。時間在2周之內
在前面四個階段完成之后,對學生進行一次規范的綜合性、適應性考試,目的在于診斷學生通過系統復習之后掌握知識點、考點的情況和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存在的知識復習盲區,通過同學科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提出下一階段補救措施;同時按照高考考試的要求,從安檢、熟悉考場、了解考場指令、考試作答要求、考風考紀教育等流程進行熟悉,以“把考試當做高考,把高考當做考試”作為學生心理疏導的釋放壓力要求。通過適應性考試很好地幫助學生適應考試、適應考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