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礎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31 02:38: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法律基礎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法律基礎論文

篇(1)

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教學時,大部分學生還是可以理解并掌握80%左右的知識,剩下的20%左右的知識,每個學生所不理解的內容各不相同,那么這個時候,微課程的出現就有效的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制作微課程,把課堂上所涉及的知識點,一一做成微課程,發給學生或者直接放在學校的公共課堂網站上,這樣更方便大家來學習,在學習后,有也可以設計一些評價內容,測試一下學生是否對微課程感興趣以及微課程的有效性。微課程關于法律基礎中的應用需注意要在5至8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講述一個教學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是供學生自主學習時,必須要教師講述才能理解的內容,是學習的重點、或者難點、易錯點;語言簡潔,通俗易懂;追求“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的境界,可最大限度地方便學習者利用零時間學習。

2.微課程在法律基礎課中的有效利用

首先,微課程支持課堂教學。用于課堂教學時,要與傳統法律基礎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微課要重點解決使用傳統教學方法費時費力或無法展示的教學內容。其次,與顛倒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交互式網絡學習平臺,支持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相關法律基礎課的知識。最后,評價微課的有效性原則。

二、分析微課程在“法律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用及展望

法律課引入微課程,不僅僅讓學生的學習有效提高,也讓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微課程不僅適用于學生,同樣對教師也一樣適用。這樣在以后的教師培訓中,我們可以考慮微課來培訓教師等等。

1.對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提高作用。

1.1學生利用微課程在課上或者課下,能夠為自己的法學課充電。

1.2微課程的介入也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的力量。

1.3實現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法學知識,并且更好的記住這些簡短的零散小知識。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2.1微課是一種載體,記錄了優秀教師們的經驗和方法,許多開發好的微課直接可以供一線教師學習,因為直接解決身邊的小問題,老師們也十分關心,樂于去看去學。

2.2微課是一種研究方式,引導普通老師們開展適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轉變教育教學科研的模式與觀念。

2.3制作微課就是一個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發現身邊小問題—想辦法—解決—梳理—制成微課。

2.4做微課,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能夠不斷地成長。

3.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作用。

3.1過去沒有好的樣本研修方式,在微課學習中,還要學到微研究、微策略、微講座等一系列的好的校本研修方式。

3.2由于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開發微策略、微課,一段時間后,全校、全縣會積累許多好的微策略、微課,成為自己的培訓特色和培訓資源。

篇(2)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從“人”的角度來說,首先,部分高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環節不重視,認為“基礎”課的課堂教學已經足夠了,雖然絕大部分高校按照教育部的人才培養要求制定了實踐教學計劃,但由于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使得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其次,教師對實踐教學不重視。“基礎”課是全校各專業都要開設的一門公共政治課,只由“基礎”課老師組織協調遠遠不夠,還需要其他專業老師共同參與配合,可是很多老師都采取應付的態度,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最后,學生對實踐教學不重視。由于高校與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夠,學生也很難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他們往往只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

2、實踐教學從“財”的角度來說,學校經費保障不足。大部分學校沒有“基礎”課實踐教學專項經費,籌資渠道不暢通、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是當前各高校遇到的主要問題。要開展好實踐教學,教師的學習、培訓、實踐基地的建設、社會考察和調研、志愿者服務等都需要學校的資金作為支持,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實踐教學寸步難行,甚至部分高校連最基本的路費、食宿費等相關經費都無法保障。

3、實踐教學從“物”的角度來說,教學基地有限。實踐基地是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重要橋梁,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的教育形式,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目前,高校實踐教學基地數量少,另外實踐基地實用性和應用性差,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遠遠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4、實踐教學從評價角度來說,評價體系不健全??茖W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強化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當前許多高校的評價體系不健全,教師在評價時主觀隨意性較大,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不能給予公平公正的結果,無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基本途徑

1、加大學校的重視程度。要求與大學生實踐相關的各部門都要積極配合,最好由校領導牽頭組建一個專門的實踐教學單位,明確職能及管理細則,制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另外學校還要提供經費支持,這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條件。學校應將實踐教學經費納入到每年教學經費預算中,同時要注意??顚S?,不得挪用于其他用途,加強監督,使得實踐資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2、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一方面,實踐教學要求教師既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又要了解學生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樣才能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理論教學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這樣才能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展開。最后,充實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基礎”課教師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要協調校內各部門的力量,整合好實踐教學人力資源,分工協作、共同努力。

篇(3)

二、法律教育部分對基礎課教師挑戰的對策

探究在思政課教學團隊中,由于年齡、職稱和專業的組成科學、全面和合理的需要,相當部分教師不具備法學專業背景,然而本門課并未要求必須具備法學專業背景,且不影響實際教學,如前文所述,《基礎》課的法律教育部分強調的是思想性的教育,教師只需花功夫研習法律部分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理念即可應對教學需要。研習法律部分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理念須始終圍繞著培養大學生的良好法律意識這一主線開展,更側重于培養大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增強大學生法制觀念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研習可分為自主學習和其他系統培訓,這里主要探討系統培訓的路徑。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除了要透徹地分析教材中的規定的重點內容,還要基于學生實際以及學生需要和關注的法律問題進行講授。除了教材已規定的選取學生關注度高的法律知識進行講解,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問題;根據不同專業學生關注不同領域的法律知識進行差別講授,如財經系的大學生更關注經濟領域的法律知識,而食品系學生則更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規范。這樣結合大學生實際,結合生活,有所取舍,有所側重,既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又能解決法律部分意識和理念方面的教育的需求。在講授相關專業側重的基礎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可附帶理念和精神的教育。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教育很重要的是通過消極案例中得出積極的引導,從而樹立對法治道路的信心。通過對比事例誘導沖突,然后把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引出正面教育。法律部分教學的基本特點是,教師授課過程中每個法往往只能簡單帶過,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反而弱化了法律部分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從民法、刑法、訴訟法等角度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同時多運用一些“情法沖突”、“情理沖突”的典型案例如長沙的哥撞死劫匪案、南京彭宇事件等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分別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作價值判斷,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同時法學專業的教師要注意把握理論講授的度,并且緊密結合高職高專的培養要求,開辟出特色的教學模式及內容。我院也對此有針對我院情況的思考,以下是我院的情況:

1.教學現狀。我院的法治教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法制意識教育,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缺乏法律情感和法律行為習慣的養成,法治教育效果不明顯。教育形式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后的認知和行為的培養。學生對校園部分法治教育活動了解和參加得較少,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仍需提高層次和水平。

2.教學優勢。目前,已經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精品課程較為成熟,同時已開設法律相關的網絡公選課,有固定的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實踐教育常規活動,成立法律服務隊并進行規模的校內法律宣傳活動,已有按照院辦宣傳科的文件精神開展活動,已開展校園法制節目的拍攝錄制嘗試,這些活動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和成效,同時通過這些嘗試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和局限,以便后續的提升和改進,尤其是通過活動建立法治教育的系統的構建和運行的研究。

3.教學前景。形成地市級的普法品牌活動,提高學生作為完整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綜合職業素養,為法治校園自下而上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三、與上述基本狀況對應的對策思考

1.課程教學改革。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授內容和方式的改革,確保培養學生基本意識的主渠道。契合法治教育目的的課程設置上,較為適宜的開設法治教育“活動課程”(《高職學生實用法律知識介紹與體驗》)以及其他法律文化和精神類課程,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普及模式,即圍繞學生實際參與的社會生活來組織課程內容,同時滲透精神和理念層面的教育。

2.社團服務建設。從內容和形式上設計開展既符合學生需求,又與中央精神和主題契合的活動,深化理論學宣講團(含法律服務隊)的建設,提高社團成員的基本素質和服務水平,開展常規模擬法庭活動和主題宣講活動,錄制校園法制節目“不二法門”視頻和音頻,自行組織(校內和社區)或參與校團委組織的外出法律服務活動,拓展提升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就近的工業園區以及其他聯系的服務點,根據職業院校的特點和特色,以工業園為重點對象進行量身訂造的宣傳和服務設計)。

篇(4)

二、基于區域特色發展的協同合作應用

科技大學致力于服務地方區域發展,是校企協同創造,產業機構和教育結構同步演進的發展模式。對此,基礎課要深入企事業單位調研,與當地的區域發展特點相結合,形成學校、企業、地方協同推進的改革合力。第一,開展與企業專項科研合作?;A課科研方向要緊密聯系企業技術發展與變革,服務于實踐教學和學生未來職業需要,同時學??稍O立科研轉換機構,使教師教學成果向企業市場需求轉化,以實現科研效果的針對性。第二,構建與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模式。針對封閉式的課堂教學形式,基礎課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密切合作,探索開放式教學模式,實現職業和學生的直接對接,企業和學校的聯合培養??梢云刚埰髽I的相關專家定期給學生做講座,實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案例講授,激發學生對角色轉變過程中所應該具有的道德素質和法律常識的重視;可以設立校內外聯合培養基地,基礎課的老師可帶領學生到合作的基地中進行參觀、調研、實習,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到走入工作領域不僅僅需要專業的技術才能,更關鍵的是要具備職業道德和職業法律規范等等,達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篇(5)

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一般多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這種教學方式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結果是課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少了思考,也沒有興趣思考,更別說創造性思維的激發了。而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有利于增強課程的說服力。該課程在大學生素質培養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斷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社會,才能最終達到教育目標。

(二)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能動作用

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曾指出,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力,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話:“理想的教育其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于教學生學。”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啟發式教學始終把學生作為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適時地采用多種引導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學生通過思考、反省、評價掌握了知識,并提高學習能力和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及發展。可以說啟發式教學強調師生的互動與雙向交流,既強調教師的“啟發”、“點撥”、“誘導”,又注重學生的“憤悱”理性自覺,“反求諸己”“內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推動教學相長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學過程的雙向性,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互動性。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了合作關系,和學生一起思考、分析、討論問題,在相互配合中進行良性互動。同時,啟發式教學還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思考,推動了雙方的學術研究。德國教育學家洪堡也曾說過:“大學教授的責任并不是‘教’,學生的職責也不是‘學’,而是從事研究,教師應誘導學生研究的興趣,進一步指導學生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進行學術探究,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很活躍的,一旦被激發出來,結果是難以預料的。當學生不斷的提出一些新問題后,可以促進師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帶動教師做更廣、更深的研究,從而形成教學與科研、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

二、啟發式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運用實施

啟發式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并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還需要一定的實施條件。啟發式教學不是說幾個案例就可以了,啟發式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總結探索。這里,介紹幾種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學習。

(一)設疑啟發向學生提問

然后引發他們思考,是很多教師慣用的啟發方式。教師適時地向學生提出一些難度適中、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進行思考,最終找到問題的結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師提問沒有精心準備,隨意性很大,深淺過渡,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運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認真準備,給學生一些富有挑戰性的能激發他們思考的問題,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大學生誠信的問題時,筆者問了這么幾個問題,考試作弊是不誠信的表現嗎?有多少人從來沒有作弊過的?除了考試作弊,大學生在校園中還有哪些不誠信的行為表現?善意的謊言你能接受嗎?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對大學生誠信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同時引出大學生誠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話題。

(二)討論啟發討論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的特點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進行討論前,教師要精心制定討論的話題,題目給大家后,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以免學生的思路偏離了軌道。例如,筆者在講大學生就業擇業的問題時,并沒有直接照搬書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討論這么幾個話題:你認為咱們醫學生的就業情況如何?影響醫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醫學生要想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醫學生創業,有哪些方向可以選擇?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后,充分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了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所在,并明確了自己的生涯規劃。在比如講授公民道德時,組織學生討論大學校園里不文明現象及如何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樣完善自己。

(三)案例啟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理論性比較強

為了讓學生更輕松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可以通過案例進行啟發。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向學生呈現精選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研究,從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時,筆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案例,效果較好:清華大學高材生考過600分也不易,可一個每天三頓為清華學子切菜賣飯的農民工,頭回上場就爆出冷門———北京日報報道,清華園里人才濟濟,但學生食堂的師傅張立勇,也為許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說是件新鮮事了。他的艱辛,他的刻苦,他的頑強,讓清華學子動容。水木清華BBS上,頭一回為一個農民工的堅韌好學掀起波瀾。張立勇,做農民工10年,如今即將拿到北大國際貿易專業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張立勇為什么高中讀完后不直接考大學?(2)他為何選擇去清華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為什么還要繼續學習,并且挑戰國內知名高校?學生對這樣的事跡顯得很有興趣,他們都踴躍參與討論,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還講到聽過他的演講,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動。

篇(6)

商標是一種有形的標記,經注冊之后標識于商品之上。商標是商品生產者出售商品、提供服務的質量保證,更是體現企業商譽、企業文化的無形資產。而商標權則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是指注冊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享有的排他性支配權,在權利內容上商標注冊人不僅有權排除他人對其商標使用的干涉,而且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權利,還有權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或依法轉讓其注冊商標權。

(二)商標權的保護對象

商標權侵犯的客體是什么,即商標權的保護對象是什么?筆者認為,商標權的保護對象是一個復雜的客體,從形式上來看,就是商標所有人對商標的專有權,從實質上來看,則是隱藏在商標背后的企業的商譽。正如“商譽乃商標之靈魂,而商標則為商譽之外在軀殼。”美國著名的商標法學者麥卡錫也曾經指出,“商標是一類非常奇特的財產,因為它不能與其所昭示的產品或服務的商譽相分離而單獨存在”,因此侵犯商標權最根本的是侵犯了商標所有人的商譽。

二、我國商標權刑事法律制度的現狀

商標侵權行為本屬于民事侵權行為,但當商標侵權行為達到一定程度,則不能僅僅依靠民事途徑予以救濟,而應當給予刑事法律保護,以維護商標所有人的權益。

(一)我國商標權刑事法律保護制度的規定

2013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進行了修正,在第六十七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關于侵犯注冊商標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章節中,在第二百一十三條、第二百十四條、第二百十五條分別規定了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和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這三種侵犯商標權,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構成。以上四個法律條文,是我國對商標權侵權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我國對于商標權侵權行為的刑事法律保護也僅限于以上四個條文。

(二)我國商標權刑事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1.我國刑法對于商標所有人權益的保護范圍過窄,無法與商標法銜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對商標權刑事法律保護制度存在脫節現象,兩法之間無法銜接,刑法對于商標權的保護范圍過窄。《商標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經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按照商標法對注冊商標的注釋,我們不僅要對商品商標進行保護,同樣也要對服務商標、集體商標、證明商標予以保護,但在我國的《刑法》條文中,卻將注冊服務商標、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排除在刑法保護的范圍之外。

2.我國刑法對于商標權保護的立案標準單一

縱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于商標權保護的所有法律條文,我們不難發現,條文中以銷售金額作為追究商標侵權人刑事責任的標準。在前文中,我們也已經討論過,商標權保護的是什么,它保護的是商標所有權人的專有權及商標所有人的商譽,我們除了將商標侵權人的銷售金額作為追訴標準之外,同樣要將商標所有人因侵權人侵犯其商標專有權而遭受的損失來作為追究商標侵權人刑事責任的標準,而這一損失,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也有商譽上的損失。商標所有人的商品、服務在商標侵權人侵犯其商標所有權后,銷售業績的降低,市場占有率的下降等都可以作為立案標準。

三、對我國商標權刑事法律保護制度完善的建議

(一)拓寬商標權的保護范圍

前文我們也提到了,我國刑事立法對于商標侵權人的追訴范圍過窄,沒有與商標法相銜接,導致侵犯注冊服務商標、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的行為無法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因此,在刑事立法中要拓寬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將注冊服務商標、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納入刑法保護的范圍。

(二)將對商標所有人商譽的保護納入刑法的保護范圍

追究商標侵權人刑事責任時不能僅僅以侵權人的銷售金額作為標準,要綜合考慮被侵權人的損失,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被侵權人的無形損失。同時還要注意,對商標所有人某一注冊商標的侵權,不僅是對侵權的這一注冊商標的侵害,還是對商標所有人其他注冊商標的侵害,消費者連帶對商標所有人其他商品都產生了質疑,那對于商標所有人怎樣的保護才是最妥當的,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篇(7)

第一,建立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在這個教學模式下,重在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完美的人格,讓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都有正確的認識。

第二,建立兒女思想教育模式。在這個教學模式下,重在培養學生有孝心、有事業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尊重體貼父母,在工作中有拼搏進取精神。

第三,建立公民思想教育模式。在這個教學模式下,重在培養學生了解法律知識,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制定的各項規章和制度,做一個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公民。

二、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性知識較多,教學結構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是客觀問題,盡管有許多教師想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也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但是,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內容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它具體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對理論知識進行加工,從而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生動、有趣。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教學中講解校內公德問題實例。學生往往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件最感興趣,如果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一點,可以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可以把校內有代表性的學生事跡做成課件進行教學,讓學生們被榜樣的事跡和精神所感染,從而激發了學生向榜樣學習的決心,提高自身的素質。還有,教師也可以把校園內亂丟垃圾、破壞公物等不良問題進行拍照做成課件,讓學生觀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這樣也會給學生敲響警鐘,提醒學生要愛護校內公物、保護校園環境。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第二,教學中講解社會焦點問題實例。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小學就已經開設的教學課程,其教學內容中的實例都是陳舊的,這給學生的感覺是他們學習的還是老思想、探討的還是老話題,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教學中引入社會的焦點問題,給學生帶來的感覺是眼前一亮,從內心深處就有了想繼續聽下去的想法。例如:教師在講解社會公德這節課時,把“中國式過馬路”作為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這種行為的不當之處,還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樣不僅傳授了學生正確的思想,也讓教師和學生產生了教學互動,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氣氛。

第三,教學中講解社會實件案件。社會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教育學生的最好資源,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講解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在學習中會端正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件進行教學,像復旦大學生投毒案、南航金城學院學生殺人事件,郭力維校內殺人案件等,教師通過介紹和分析這些案件來教育學生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內容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安排教學內容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和理念,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有意義。但是,當前的教學方法落后是普遍情況,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還是采用說教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師一味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根本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立體化教學方法可以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在教學活動中,立體化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熱情高漲了,他們在讀、講、論、寫中領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對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修養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讓學生多講。在課堂上,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以校內一些事件為話題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通過學生自己說、自己講,往往印象會更深刻,內心感觸會更多。

第二,讓學生多讀。俗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笨梢?,學生多讀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課本內容,往往感觸會越來越深,更能領悟文章的寓意。還有,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又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另一途徑。

第三,讓學生多論。辯論無疑是判斷對錯的最好方法,所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通過辯論對問題認識的會更加深刻,有利于自身道德素質的提高。

篇(8)

三、提高基礎課課內實踐教學效果的途徑

篇(9)

1.1加強師德建設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的思想品行及人格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身上有所發現。”首先,“基礎”課教師要加強學習,敢于創新。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途徑是加強自身的學習。自覺行動的前提是正確的理性認識,教師師德的建設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逼渲械摹皩W、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其次,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樹立科學的育人觀,通過教育、宣傳、討論等多種形式,弘揚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道德風尚,激發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再次,教師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注意總結經驗。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苯處熤挥性趯嵺`中才能認清是非曲直、善惡美丑,才能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最后,要建立由愛崗敬業、政治素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內容組成的師德評價體系,以使師德建設目標和師德建設內容更為具體化,形成師德目標的導向機制。

1.2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基礎”課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不斷掌握學科發展的新知識、新動態、新成果,優化知識結構,拓寬教學思路。一堂好的“基礎”課的標準應該是教育內容思想性強、理論聯系實踐、內容鮮活、入腦入心,所以教師還要深入實踐,摸清學生的思想脈絡及走向,使“基礎”課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以提高課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3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隨著信息傳媒的發展,各種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通過圖文、聲像等直接生動的方式快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高校已經成為西方勢力與我國激烈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高校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信息的沖擊和震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基礎課教師要深入分析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針對新變化、新挑戰,不斷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在較深的層次上破解學生思想中的困惑問題,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提出的挑戰。

2以學生為本

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要提高“基礎”課的教學質量,任課教師要在課前、課中以及“授后服務”各環節做到系統規劃,精心設計。

2.1課前教師要積極做好準備課前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掌握教材的內在邏輯,了解授課對象的情況,以便于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同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再開發”,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堅持學習,掌握當下的時政信息,了解最新的關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2.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好“精彩第一課”以精彩第一節課為起點對理想、人生觀、愛國、道德、法制觀等每一專題的內容都要精確把握,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環節,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如講授人生觀部分,教師布置學生完成以反映人生態度、價值觀為內容的角色扮演活動,一組學生反映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一組學生反映錯誤的人生觀,通過表演、討論,表達關于人生觀的認知,在角色扮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理論講解,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能力和創造力。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土壤中,才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成長的需要,激勵學生自身成長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2.3強化課程“授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標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授課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和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而是需要通過延長教學環節,借助課程后續服務才能更好地提高“基礎”課教學質量,實現課程的育人目標。具體做法是:第一,堅持教學反思,“基礎”課“授后服務”應以教學反思為起點,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感悟,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及學生的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等因素,教師通過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形成新的后續育人方案。第二,進行課外活動的定位指導,“基礎”課教師要參與指導學生課后的實踐活動,將課外實踐指導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及時解決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例如,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為學生進行思想導航;指導學生課外讀書活動,倡導學生終生與有意義的書籍為伴;通過積極向上的學生社團活動,傳遞先進思想及社會正能量;通過考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這些實踐活動將對青年學生產生長期的、綜合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取得較好的育人效果。

3創新教學方法

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教學法屬于社會歷史范疇,它會隨著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教育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和調整。努力探索適合“基礎”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對于實現“基礎”課教學目標,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1多種教學方法的并用與結合教師要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的學習氛圍,就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有機的結合。特別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基礎”課教師更應該大膽嘗試,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要積極嘗試案例討論教學、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參觀、調研、實踐匯報等多種教學形式的取舍與融合,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如案例教學,特別是為學生所熟知的、貼近學生的案例更具有生動性和啟發性,對學生會產生直接有效的觸動,教學中運用典型案例,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有效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是設計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鑒于法律部分的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可以通過設計消費爭議、勞動合同糾紛、違反職業規范、法庭訴訟等場景,由學生扮演相關的角色,教師通過模擬場景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法律的權威,增強法律意識。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可以同時結合運用,用角色扮演使案例得以具體呈現。

3.2突出實踐教學法的應用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學生真懂、真信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參觀、調研教學法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真實地將所學理論融入實際生活,在了解現實的同時進行自我教育。如在學習“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可先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開展社會調查,將學生分成小組,利用節假日深入企業、社區,完成調研任務。實踐活動結束后,召開實踐教學匯報會,讓同學們通過小品、詩歌以及PPT圖文并茂的演講等多種方式呈現自己的參觀、調研體會,并撰寫分析報告。實踐證明,突出實踐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課程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篇(10)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的、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意識形態基本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門課程是把原“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兩部分內容整合為一門新的課程。因此,如何處理好這兩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如何把握好思想理論教育的知識性與意識形態性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系問題,是值得執教者關注與探討的問題。

1把握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關系

1.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聯系

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內涵和實質來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都受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制約,同時又反映和作用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它們都是在指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它們都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調節人與人之問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它們都是為了確認和維護對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有利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務;它們的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也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社會主義法律貫穿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精神,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培養人們遵守道德規范的責任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是健全法制、厲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規時,必然要考慮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現狀和內容,把某些道德規范轉變成法律規范。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進人們自覺遵紀守法,促進整個社會法制建設水平的提高。

1.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區別

思想道德與法律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或人民)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發展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而道德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的,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人們內心信念來調節控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非強制性社會規范的總和。從社會主義法律表現形式上看,法律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國家認可的習慣;而道德則是一種意識形態、觀念的東西,存在于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之中。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內在結構關系法律調節的層面來看,思想道德主要涉及個體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法律主要涉及人們行為層面的問題。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調節方式來看,思想道德修養主要依據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個體內在的信念起作用,是一種“軟調控”;法律是通過強制性的外在控制發生作用,是一種“硬控制”。從思想道德與法律作用的范圍來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圍更為廣泛,相對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圍較為具體,十分明確。從思想道德與法律調節控制的結果來看,思想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與高尚;而法律則著重要求人們外部行為及其后果。因此,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兩者存在著明顯的界線,具有不同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不能相互混淆。

2把握好思想理論教育的知識性與意識形態性的關系

2.1思想理論教育始于知識而不囿于知識

當前,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傾向是突出思想理論教育的“知識性”,而忽視了思想理論教育的“意識形態性”,從而淡化了思想理論課程的意識形態功能。誠然,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經由知識教育,知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與中小學強調養成教育不同,在高等教育中應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高校思想理論教育要進行相應的思想理論的宣講,解決思想理論認識問題,培養大學生理論意識的自覺性。同時,大學生處于思想意識逐漸成熟階段,他們一般具有自己的審視行事標準。因此,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要重視思想理論知識的學習。然而,思想理論教育始于知識卻不囿于知識。思想理論教育課不是單純的知識課,它是具有價值傾向的思想理論課。思想理論教育課程設置的目的,并不在于引導教育對象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發展知識,它需要通過教育對象個體對相應知識的掌握而生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堅定的信心和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實踐證明,淡化思想理論教育的意識形態性就會弱化思想理論教育的功能和任務。…可見,思想理論教育必須堅持思想政治理論的意識形態性質。

2.2思想理論知識教育的目的與意識形態教育目標的同一性

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從更根本的意義上說,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意識形態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新世紀,我國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有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而且要具有獻身于祖國和人民,獻身于所從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素質,是保民族之本,揚民族之威的有力保障,而高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是其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可見,高校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知識性教育的目的與意識形態教育目標是一致的。

2.3思想理論知識的教學與意識形態教育的辯證統一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開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對高層次人才素質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在堅持思想理論教育的知識性與意識形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時,應注意兩種傾向:一是一講學科建設,就把它朝哲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學科上靠,把思想理論教育課程當作一般的哲學、經濟學、歷史學等知識課程;二是一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性,就把它等同于傳達黨的現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同于“政治德育”。由于視角不同,高校德育確實存在不同的研究模式。有人強調學科德育,從純粹理論的角度建設德育,突出了德育的學術色彩;有人主張生活德育,努力體現一種與生活本身一致的道德教育的特色;有人強調心理學德育,從價值中立和無批評原則對德育的借鑒出發,使德育詮釋在心理學的模式之中;也有人從文化德育的角度,從古今中外歷史與現實中的文化和道德的關系中詮釋德育,政治德育則由于凸現德育的政治功能成為特定年代的標志。高校德育教育模式作為學術問題,各種研究實驗和設計都應當鼓勵,但是德育教育教學的意識形態性不能由于不同德育模式的存在被消解,不應當回避價值觀問題,不能淡化各種意識形態的分歧。在中國高等教育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將來勢必會在國家重要的崗位上擔當責任,或者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者、管理者、建設者和勞動者。探討思想理論課程的知識性與意識形態性的統一是理論學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這一學科主要研究整體性、中國化、黨的指導思想和意識形態、社會主義現實問題和大學生理想的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等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而所有這些問題的研究,既是全面加強課程、教材和隊伍建設的學理支撐,又是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手段必須圍繞的根本。不加強學科建設,只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性質出發來強調它的重要性,也不可能提升它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其師資隊伍也難以得到穩定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借助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又要潛心于自己的學科建設,開拓學科的研究空間。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要兼顧黨的意識形態的需要和大學生成才需求,尋找兩者的結合點,以育人為本,貼近學生;要兼顧理論性和生活性,既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理論課的屬性,又貼近生活,以此選擇教學內容和構建教學體系。

3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實踐教學

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和實踐性。其教學目標不僅要解決學生對社會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規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問題,而且要解決信不信、行不行的問題。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完全依靠理論教學是難以奏效的。因為大學生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經過道德法律意識和行為等要素反復內化和外化的運行、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實踐教學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取得這類課程的實效性,必須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實驗。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和有關知識點,通過開展學生親身參與、體驗的實踐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它包括課堂的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和有關德育活動等。

3.1實踐教學的功能和作用

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質形成與發展施加影響,使其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的內在心理要素發生變化,通過內化和外化的動態過程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該課程的實效性。大學生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經過道德法律意識與行為實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反復內化和外化的運行、發展過程。受教育者主體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形成與發展的內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體的體現社會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會輿論,加上學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體知、情、信、意等內在心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心理機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會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體所接受和認同,并通過實踐體驗和感悟內化為其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即精神力量。外化過程是指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將受教育者主體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轉化為行為實踐,相對穩定地調節主體外顯的行為。這一過程是道德法律意識和行為等要素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量變到質變,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的動態過程。受教育者主體的道德法律行為作用于外部環境,往往會產生某種社會評價,即人們在實施道德法律行為的過程中依據社會道德法律的準則和基本要求,對其行為實踐所作的價值判斷。其功能是以善惡和法律規定為標準,形成道德和法律行為選擇的正確價值觀。其實質是對受教育者主體道德和法律行為的動機、效果和價值的判斷,是人們道德和法律行為選擇和堅持正確行為習慣的外在力量。

3.2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

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兩個飛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激勵、促進受教育者主體的社會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內化和外化兩大飛躍。受教育者主體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形成發展的內在心理要素,包括認知、情感、信念、意志等,屬于意識或精神的范疇,在它沒有客觀化、外在化時,還不能構成完整意義的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形成發展是內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勵要素的統一,是觀念、意識和行為實踐的統一。它需要經過兩個飛躍:一是受教育者主體通過學習和實踐體驗,將外在的社會道德法律原則、規范、基本要求等內化為道德和法律意識,從而實現從社會的外在力量到受教育者主體的內在力量,即精神力量的飛躍;二是實現從受教育者主體的內在力量到客觀化、外在化的行為實踐的飛躍。實現這兩個飛躍離不開人們的行為實踐。受教育者主體只有通過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形成與發展的內化和外化的整合才能實現上述兩個飛躍,從而形成其道德和法律行為的相x,-t穩定的特質和傾向。

上述兩個飛躍并不是一次實踐教學或理論教學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反復多次,分層次、分階段的實施才能夠實現。其中,認同、信奉是重要的層次與階段。

上一篇: 疾病證明書 下一篇: 數字電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