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07:52: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品德課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四年級《我的家長在變化》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觀察我們家長在十年中變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在這些活動中,靈活地使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都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
二、小學品德生態課堂教學方案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要實現課堂教學生態化,就必須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實現學生之間的平等,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不同的學生,在基礎、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就導致學生在相同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接受知識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績不同。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努力實現學生個體的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多觀察學生,給予學生真切的關愛,不歧視差生,也不優待優生。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狀況,要盡量照顧每個層次的學生。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課后輔導,給予其安慰,消除他們的挫敗感,給予他們關愛,幫助其樹立信心,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鼓勵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總之,要實現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化,教師就要盡量重視學生的個體,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發展。
三、貼近學生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要實現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化,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蘇教版的小學品德教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在教材中兒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傳統的“小明”“小紅”,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更加真實。另外,教師應該多使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舉例,盡量拉近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教師還應該多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無疑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態化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實踐教學能夠保證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實踐教學也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性,使課堂始終維持活躍的氣氛,不僅能夠達到教學目標,還能夠極大地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五年級《到外面走一走》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外面世界的不同,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社會中的各種因素。
當前,在不少教師中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意識淡薄,課堂教學方法簡單,改進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課要做到一課一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所提出的不同層次要求,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為目的,系統地理解每冊、每單元、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做到每一節課都能有所收獲。根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大綱,以及當前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下教學基本內容:熱愛祖國教育、熱愛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愛人民愛勞動教育、愛學習愛科學教育、紀律與法制教育、道德規范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質教育。大綱對小學生愛勞動的教育目標已按年段明確規定:在低年級只要求學生知道從小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當好值日生,在家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課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級則要求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要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學會做飯菜》。高年級要求學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創造,勤勞守法、勞動致富光榮;損人利己、投機取巧可恥;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學習勞動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參加簡單的生產勞動,如《從小學創造》。如果教師把握不準各年段的教材,對小學生進行“愛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和層次就很可能提得過高或降低要求,達不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應通讀全套教材,明確大綱對各年級的教學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準目標,搞好教學。
廣泛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思想品德課教師如果憑書講書,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根據教學任務和教材特點及師生實際精心選擇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戲、小品表演、兒歌等形式,運用幻燈、掛圖、攝影、錄音、錄相等教學媒體。如教低年級《愛護花草樹木》一課時,先讓學生學兒歌,再讓學生看攝影。孩子們看到的是只有亭、橋和光禿禿的公園,然后教師用復片為公園種上花、草、樹,這樣整個公園變得有生氣了,以景激情,讓學生懂得愛護花草樹木、美化環境的道理。對中年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選擇攝影、歌曲、幻燈、錄相等手段。教學《林則徐》,先讓學生在看書、聽錄音后,帶著課后的問題看錄相《林則徐》片斷,學生從心中油然升起對林則徐這位杰出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級,事理型的課文增多了,可用攝影、錄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來辨明事理。如教學《祖國河山多壯麗》,讓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祖國名山和風景區,然后用幻燈片介紹泰山、華山、黃山、武夷山、喜馬拉雅山、長江、黃河、西雙版納、大興安嶺等,讓他們領會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發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為保護名山、建設風景區作貢獻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形”、“觀其聲”、“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緊貼學生生活,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課程。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激起學生發問,充分彰顯其個性。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善于激發學生提問有助于培植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將提問權還給學生,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發展水平,根據學生提出的生成性問題進行理性、靈活的處理,再生成新的教學起點和教學的最佳切入點。
如在講“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時,由于學生普遍感到政治生活離我們實際生活很遙遠,因此,我提示學生,青少年作為國家的小主人,不僅要關心國家大事,更要關注身邊的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積極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學校附近最近形成了‘馬路市場’,給我們的上學、人們的行走帶來了不便。這連政府、學校、老師都沒有做好的工作,我們作為學生,就更無權過問,也沒辦法去過問呀。”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贊同他的觀點。學生把生活中真切遇到的問題直接拋給了我,此時我如果加以回避仍按原先預設的教學思路講下去,就會使本來鮮活靈動的課堂變成一潭死水,教學也就成了空洞的說教。于是,我拋開原有教案,巧妙將這一生成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新起點,設計了以下問題:①學校、老師、學生有權過問嗎?為什么?②我們師生有辦法過問嗎?有哪些辦法?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順利地使學生掌握了我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主要內容和渠道等教學內容。隨即我又以此為切入點,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在過問這一問題時,還應注意些什么?”在教師的追問中,學生內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思維空間得以充分拓展,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課堂所達成的目標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二、打破常規,巧用逆向思維
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存在著一些頑固的思維定勢:教師按照教材來“定音”,學生跟著去“彈琴”,不得跑調。這種做法使學生失去了思維的主動性和自由度,失去了應有的開拓與創新意識,從而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課堂問題生成的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而建構主義者認為,事物的意義,并非獨立于我們而存在,而是源于我們的建構。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標準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撤銷掉禁錮學生的思維籬笆。教會學生摒棄習慣性思路,打破常規的束縛,學會運用逆向思維,從不同層面去尋求解答問題的新思路,促使課堂問題精彩生成。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入逆向思維,這是課堂出彩的一條重要捷徑。教師引導學生另辟蹊徑去思考、去討論,才能將學生的智慧火花引爆到一個嶄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有教師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請學生例舉走進低碳生活,做一個“低碳達人”的具體行動。學生的答案可謂“百花齊放”。在學生發言之際,教師察覺到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在實際生活中卻遠遠沒有做到。因此,他突破原定預設,順手從講臺旁拿出學生喝剩的半瓶礦泉水,機智地將問題拋給學生:“我們不能只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呀。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個人的私事,那么如何處理這喝剩的半瓶礦泉水,僅僅是我們個人的私事嗎?”本來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問題,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經過教師的精心捕捉,用“僅僅”提醒學生注意思考的方向,卻一下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通過教師的精心引領,學生們跳出了常規思維的束縛,運用逆向思維克服了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進而明白了這是我們個人的私事,但又不完全是個人私事的原因。接著教師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一個“特殊群體”,講了著名影星成龍的故事:成龍為了避免與別人的礦泉水瓶搞混,造成浪費,他總是在自己的瓶上簽上名字,直到喝完。請問像成龍這樣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節約嗎?并說明理由。教師通過成龍這一公眾人物的事跡再次引導學生由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求異辯證思維發展,促使學生突破常規,從新的角度去挖掘、去理解。這樣學生會越學越有靈氣,思想境界也能逐步得以升華,課堂問題的有效生成也會水到渠成。
三、練就“慧眼”,妙用學生錯誤
作為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作為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勤于開發利用,緊緊抓住其中的教學契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及時判斷其教學生成的價值,提煉出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并有效生成,否則活生生的具有靈性的課堂教學,就會變成教師對預設方案的生硬灌輸和空洞說教。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從某種程度上講,由于學生正處于知識、情感、價值觀的發展階段,因而他們的知識經驗積累就相對不足,對有些是非問題缺乏應有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使其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會出現認知和理解上的偏差。此時,教師面對學生在知識、方法、認識上出現的“錯誤”,既不能盲目引導,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偏離教學目標的達成,也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一棍子打死。而是在肯定學生質疑價值,保護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上,采用機智的方法,巧妙加以利用,對教學預設作即興的調整,鼓勵學生進一步思錯、辨錯,并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理論和思維方法來糾錯,從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標準,讓學生的認識思維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
如在教“學會合理消費”時,教材文本指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應該有適度的消費,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要節儉。”對此就有學生提出:“現在我們家庭生活已經富裕了,況且時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去消費,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嘗不可,干嗎還要提倡節儉,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面對學生進發出來的思維火花,我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錯誤資源”:學生的消費觀中恰恰忽視了“適度”和“節儉”兩個關鍵詞語。這表明學生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我靈機一動,抓住這一契機,靈活地調整了原來的教學思路,請學生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自身的實際生活水平,談談對適度和節儉消費的認識。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們在思維碰撞中紛紛發表自己鮮明的見解。正是課堂上發出的意外“聲音”,使這一“問胚”資源成為了本課中的亮點和精彩之筆。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充分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動靜相間,善用“布白”藝術
統觀思想品德教材,實踐性強是它的一大特點。不少課文內容都是取自現實社會,距離學生身邊很近的實 例,因而在教學中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或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課堂,進行現場教學;或組織學生擬定實踐 主題,引導身心參與。例如《要節約水電》一課,課文中主要介紹節約水電的事例,屬于榜樣教學。為了挖掘 課文的深層思想內涵,增強教育效果,我們結合本地實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學校附近的自來水廠和電站 參觀、訪問,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目睹自來水生產和發電的全過程,親身感受工人叔叔生產勞動的艱辛,再 回頭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易于增強教學效果。而在《做集體的小主人》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則參照課文的內容 ,引導學生以“慶五一,頌祖國”為主題,自行組織安排一次班級文娛活動,然后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對這一 活動進行總結,讓大家在實踐中體會怎樣做好“集體小主人”。這種教學方式,我們把它總結歸納為“開放式 ”。
二、“表演式”——增添興趣,直觀形象
思品課的內容,雖說都通俗易懂、具體、明了,但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好直觀的心理特點,若能按照 教材不同內容特征,輔以表演之類的形式,使教學更生動,形式更多樣,課堂氣氛更活潑,學生興趣更高,教 學自然也就更易見成效。例如:有一位二年級的思品教師在講授《集體力量大》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 “集體力量大”的內涵,她精心設計了一個小品:讓四個小學生搬一張桌子,先是四人朝四個方向用力,結果 搬不動。后來讓四人朝一個方向齊心協力,很快將桌子移動了。小品形式雖然簡單,但學生投入專注,興趣很 高。經過小品的直觀表現,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集體力量大,不等于人多力量大,發揮集體力量必須以團結 為前提。
三、“摸擬式”——生動活潑,加深理解
有些課文內容,靠單純講解說教,學生反應不很積極。教學效果就難免要打折扣。于是,我們在教學中又 嘗試了另一種教法——“模擬式”。用得好,既能變呆板為活潑,化枯燥為生動,同時也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 的理解。例如:我們在進行五年級《希望工程獻愛心》一課的教學時,剛好本縣有一個農村小學生因為得了白 血病需要巨額醫療費用,既面臨失學,更面臨著生命危險。于是,我們在授課時,以時事為背景,在課堂上模 擬了一次“獻愛心”活動,學生們配合默契,投入真誠,既體味了“獻愛心”的欣慰,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和 思想內涵的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采用“答記者問”、“新聞會”等模擬形式來活躍 課堂教學,也能收到較佳的教學效果。
四、“演講式”——鍛煉表達、提高覺悟
思品課的很多內容,不但需要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而且很需要學生的感情投入。只有真正牽動學生的心 靈,激發他們的真摯感情,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學才能事半功倍,效果立增。基于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 中,引入了另一種新形式——“演講式”。例如:我們在四年級《英勇不屈的好黨員》、《在烈士紀念碑前》 、《抗日英雄吉鴻昌》等課的教學時,進行了一次小型演講會。即課前讓學生(最初是挑選,后來是輪流)引 用課文(適當結合一些課外)的典型事例,寫成短小精悍的演講稿,每節課用25分鐘時間讓學生上臺演講,然 后教師歸納、總結、勉勵。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他們不但準備認真,而且感情投入,控訴敵人的暴行時 ,聲淚俱下;頌揚革命先輩的氣節和風范時,肅然起敬。這種演講式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進一 步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覺悟,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上述“四式”教學形式實際上是本地區目前正在實驗過程中的“活動式”教學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系列 應用。所謂“活動式”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課本的內容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 、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形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性、自主性、趣味性、創造性為重要特征的方法”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活動”,又不同于“活動課程”,是區別于兩者之外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其理論依據 ,一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自主參與理論”;二是“主體教育觀”;三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
“活動式”教學法的主要操作步驟有:1.尋找活動要素。2.設計活動形式(目前常見的形式有上面提到的 開放式、表演式、模擬式、演講式。其他諸如沙龍式、制作式、圖示音像式等,鑒于小學生年齡與心理特征, 不大常用,這里介紹從略)。3.擬定活動過程。
教學實踐證明:“活動式”教學法是一套能適應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的常規手段。它在整個中小學德 育教學體系中具有其它方法無法取代的作用和效果。單從它在思品課堂教學的應用來說,具有如下優越性: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從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者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課堂小組討論這一生成性教學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技能的實踐者,然而現在課堂討論很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討論的目的性不明確,隨意性大
“研學后教”課堂的一個環節合作探究,學生的討論是不可少的。但教師在設計研討問題時很多是為討論而討論,很多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往往是一些是非對錯的問題或書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問題沒有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缺乏深度。有些單純的知識、原理和認識方法,無需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材和獨立思考就能理解和掌握;有些問題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就能解決的,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2.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思想品德課小組討論現在往往是一兩個成績好的學生在討論,其他學生成了聽眾。或者只是一對一的談話,小組成員合作不主動,能力很難得到提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一部分學生成了局外人,甚至出現冷場。
3.小組討論過多過濫,走過場
課堂討論沒有時間的保證,一堂課組織多次小組討論,每次討論沒有充分展開,只考慮怎樣用學生的嘴來說出教師心中的答案,甚至情急之下直接幫助學生說出最后的答案就匆匆結束,達到課堂討論的目的。
4.教師定位不準確
在課堂討論中,老師宣布一個討論題,學生就進入討論的氛圍。很多老師似乎感覺下面的學生活動與自己無關了,要不在講臺上看熱鬧,要不隨便來回走動消磨時間,沒有詳細了解學生討論的情況,或必要時給予引導。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
1.論題設計要科學
(1)論題的設計必須要有研討的價值。例如,有老師在七年級《我能行》這節課時以項羽為背景材料,讓學生研討項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其實,學生通過自學“自信、自負、自卑”的概念一下子就可以判斷,這樣的問題就沒有研討的價值。一個好的論題應是明白易懂、表述清晰的,答案來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需要知識的深化和綜合,學生回答時需用自己的立場觀點解釋,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結合一些社會熱點、焦點來設計討論的問題。
(2)論題的選擇要引起學生興趣。教師要切實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必須設計好討論的主題與呈現方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時,我課前設計的一個調查讓學生了解我區每天生活垃圾的總量與現有的處理方式,課堂上讓學生先小組展示調查情況,然后讓學生探討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學生對調查的結果既吃驚又感興趣,這樣就讓學生認識到解決環境問題的迫切性,又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3)論題選擇要突出教學的主題。課堂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與教學的主要目標要求一致,為的是突破重點與難點。一切教學活動、教學方法都是為實現主題服務的,小組討論的方向也必須是圍繞主題。問題過于散漫,不集中,海闊天空,結果天馬行空,有的問題超越了課堂討論的目的,偏離了主題,該討論的問題流于表面,不該討論或不該在這節課上討論的問題倒討論得熱火朝天,實際是在浪費時間,這也是有些老師老感覺學生一討論課堂就不夠時間的主要原因。
2.學習小組劃分要科學
(1)小組的建立:教師在建立小組時要注意小組成員學習成績,男女搭配,組織紀律等。具有較大差異性的組成人員之間具有互補性,有助于在小組討論中發揮各自特長,但又要注意細致分工。如,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等,讓弱一點的學生分配一些簡單的工作,保證各成員有一定的任務。
(2)小組規模:我認為小組成員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不能過多,過多學生難以控制討論的秩序,也會因時間的局限而使一部分學生不能或不能充分參與討論;小組成員過少,不能體現成員的差異性,不能體現集思廣益的集體優勢,無益于獨立思考。
3.做好課堂調控是課堂討論有效的關鍵
(1)課堂討論不能次數太多。一堂課組織一次最多兩次就可以了,太多就得不到充分討論,往往討論尚未完成甚至還未充分展開就被教師中止,這將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討論問題能力的培養。
(2)教師要根據具體情境把握課堂討論的節奏,積極參與,適時介入,及時引導,做好討論的組織調控工作。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適當進行個別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或思維結果的雛形參與到小組討論中。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討論進程。還要對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做好應急處理,必要時可以臨時改變教學設計,轉而討論這些更有價值的問題。這當然需要老師勇于否定自己的氣量和善于發現學生思維閃光點的能力。
4.教師自身定位要準確
教師指導全班進行討論,不要充當局外人的角色,要做好指導示范工作。開始討論時,有些直接說出結果,教師就要適時引導,提出“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則……”等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對于不適當的回答不要馬上否定,而要進一步提問予以引導,要側重討論的過程,而不是討論的結果,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要總結歸納,在學生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作一個適當的總結,便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經過辨析比較,找出最佳答案;有些問題的答案呈多樣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講述思維的過程,還有些問題由于學生的理解角度不同,所持觀點不一致,教師要組織學生分析、明辨正確和錯誤,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廉光信.淺析課堂討論[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05(Z2).
[2]楊翠蓉,張振新.有效課堂討論的責任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4(19).
一、分組是關鍵
我分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如遇辯論賽等特殊情況也可隨時調整,把觀點一致的學生臨時分為一組。分組以每組6人為宜,每個成員依據興趣愛好等有不同任務,如資料搜集員、整理員、聯絡員、記錄員等。也可設一個小組長,一個記錄員。小組長協調本組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發動成員暢所欲言,組織解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員記錄好本組成員討論形成的意見。角色定期輪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這樣做讓學生認識到了各個角色的責任及存在的意義,體會到要想成功就得團結協作的道理。
二、小組操作是重點
(一)要注意學生在小組內的參與度。
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政治課堂的任務之一。新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改變了過去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編排風格,從實際事例入手,調動情感因素,內容引人入勝,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注意利用這些素材創設現實生活情景,啟發、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使課堂生活化,提高學生參與度。
(二)小組成員要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再合作。
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就直接進入小組討論,會使學生顯得不知所措。學生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前,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原有認知作為基礎,只有在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后再展開討論,才有可能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出現茅塞頓開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對立和正面交鋒,而在組員通過討論、協調,建設性解決了矛盾才是真正達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教師是小組合作的引導者與促進者。
小組合作前,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使他們有一種合作的欲望,并給予學生知識上的指導和學法上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階段,小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進行資料篩選、提取、策劃等分工合作工作,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選擇活動形式,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必要時可進行干預,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然后引導學生帶著他們調查到的資料、調查后形成的認識和感受,結合課本知識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思維和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四)教師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一些思維容量較小或者通過個體的獨立思考完全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思想品德課中類似的簡單問題是很多的,如:“學校為我們開設了哪些課?你喜歡上這些課嗎?”“你被別人打擾過嗎?當時是什么心情?”等等,這些問題都沒必要采取合作學習,用了反而畫蛇添足,收效甚微。對那些或思維容量大或程序較為復雜或有流水線作業性質或通過合作能互相提高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就必須得相互配合、依賴,相互啟發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并在合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與喜悅。
三、小組評價是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發展性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更應該與時俱進,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評價時,應把主要權力還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及其成員展示其成果,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地用贊賞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言,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
事實上,在思想品德課學習中,我們要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激勵性評價,以發揮學生自己多面的潛能,幫助學生擁有自信,從而提高學生能力。這個尺度的把握還需進一步探討。
“三育”是指感恩教育、養成教育、書香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三育”教育,達到使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終身完善”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學生追求終身完美的境界。“三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是基礎,養成教育是主體,書香教育是保證。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做怎樣的人;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書香教育提升學生對感恩、養成習慣的理解,提升精神境界,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終身完善的能力。感恩教育、養成教育、書香教育三者之間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1、感恩教育:
從認識規律出發,感恩教育的實施,從學生身邊最熟悉的人和事開始,從親情開始。從孩子們最熟悉的一草一木開始,從感興趣的事開始,以期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學校教育孩子從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自然開始,再過渡到感恩社會、感恩祖國。感恩教育的實施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不斷深化。具體做法是:
①把2006年9月1日的開學典禮作為感恩教育啟動儀式。
②開學后,每周老師為學生布置感恩作業,班主任檢查收集。
③利用節假日開展階段性感恩活動。
④收集學生感恩體會和家長的感恩教育文章。
⑤每年利用六一兒童節開展感恩教育展示活動。學校將每一學年來發生在校園里的感人事跡和感恩活動搬上舞臺,每次演出的時候,那真實的故事及感人的情節使在場的學生、家長、領導及來賓流下了熱淚。
⑥利用每屆學生畢業。在畢業典禮上進行感恩教育。回顧學生在校成長的過程,那動人的故事和經歷非常感人,使孩子們和老師深情擁抱,失聲痛哭。家長們緊緊握住校長的手,滿含熱淚地說“我從小學上到大學畢業,沒有一次是校長親自給我頒發畢業證書,但是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這對孩子的鼓勵和影響將是終生的啊!感謝校長,感謝第二學校對孩子的培養……。”
2、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它包括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體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
具體的做法是:
①從早上進校門問候開始,到課堂上對孩子們讀書、寫字姿勢作出規范要求。
②從一點一滴做起,促使學生養成好習慣。開展“每周進步一點點,一月進步一大步”活動。
③建立學生文明習慣進步成長袋,建立學生進步獎,實施過程評價。
④對孩子們思維習慣的培養,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班會活動。學校要求教師講課從思維分析著手,班會講問題從思維方式開始,培養孩子們科學的思維習慣,開發智力,提高情商。
⑤在課程評價中,特別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力爭使每堂課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
⑥政教處實施德育量化考核等。
3、書香教育:
一個人的閱讀經歷,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的成長過程。學校進行書香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提升學生的精神品味。
①給孩子們推薦優秀書籍目錄。
②建立課外讀書卡,動員家長配合。
③寫讀書筆記,在校內刊物上發表交流。
④開展班級內部讀書交流活動。
⑤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等,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促使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為了使辦學思想落到實處,保證孩子們從一點一滴做起,達到教育效果,學校提出了全面育人的15條基本要求:
學會做人,從感恩開始;學會學習,從聽講開始;
學會健體,從做操開始;學會審美,從穿著開始;
學會勞動,從掃地開始;學會交往,從微笑開始;
學會文明,從問候開始;學會高雅,從言行開始;
學會自律,從守紀開始;學會做事,從合作開始;
學會生存,從自立開始;學會堅強,從吃苦開始;
學會探究,從提問開始;學會進取,從讀書開始;
學會創新,從思考開始。
為了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貫徹、體現“全面育人”的思想,學校提出了全面育人的四條基本保證,即:“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自主發展的時間空間。”這四點基本涵蓋了學生發展的主要方面,成為推進全面育人辦學思想的有力保證。
(1)“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途徑。
高新第二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學生們僅僅會吹拉彈唱、蹦蹦跳跳、課外活動豐富起來就是實施了素質教育”。而是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渠道,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標準:
①傳授知識、突破重點、難點。
②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③教會方法,培養科學思維發展和學習能力。
④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⑤課堂高效、流暢、有趣并調動所有學生積極性。
此外,還提出了探究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分為四個階段:
①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引入課題,提出目標和問題,學生自學。
②共同探究階段:方法包括啟發引導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對抗辯論探究、競爭搶答探究。
③練習鞏固階段:練習鞏固的方法:模擬訓練、一題多解、多題一法、適度拓展。
④升華總結階段:學生自主總結、老師引導學生總結、老師升華總結。通過學習,每節課都能使學生的認知水平、思想感情升華到一定的程度。
(2)“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是全面育人的重要裁體。
①通過開展美術、書法、音樂、棋類、體育等活動,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陶冶學生情操”的要求。
②利用影視圖書館播放多種有教育意義的光碟和電影如:《暖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大愛無言》等,收看神七發射和太空漫步等科技系列影片。
③利用國內外時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迎奧運反”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5?12汶川大地震時進行的“救助災區奉獻愛心活動”等。
(3)“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是全面育人的必要延伸。
①組織學生定期到敬老院進行送快樂、送溫暖等活動,
服務于社會。
②學生走上街頭當小交警,宣傳交通法規。體驗社會角色。
③組織學生祭奠革命烈士,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④結合課堂學習,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及境內的文物古跡。
(4)“自主發展的時間空間”是全面育人的有力補充。
①課外讀書寫作活動。
②家庭英語綜合素質錄像展示活動等。
③假期社會實踐小組活動等。
建校至今,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狠抓常規教學工作。首先按照教育部頒布的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各門課程,課表編排合理、科學。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實驗、考試、考核及聽課、評課等方面,進行嚴格、規范的要求和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常規教學管理細則。定期檢查常規教學工作。深入落實各項教學常規管理,落實各項檢查制度。
加強對老師課堂教學的指導,積極有效地推進新課程改革,課堂上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時間操作。實驗課、綜合實踐課,均按要求足課時量開設,課堂教學中,教師均能按要求使用各類教具和多媒體設備,教學效果好。課堂整體氣氛民主、平等、和諧。嚴格執行學生在校作息時間標準,作業布置適量、合理。此外,學校加強同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教科所、雁塔區教研室的聯系,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聘請專家對學科教學進行指導,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確保了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加強教研工作力度。建校至今,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研為保障,狠抓常規教學工作。教務處堅持每月一次教學常規檢查活動,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考試,進行嚴格、規范的要求和檢查。每月常規考核結果和老師的績效工資掛鉤。
在2007年2月份。學校就與陜西師范大學基礎課程研究心聯合,舉行了校本教研活動啟動儀式,拉開了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序幕。
學校校本教研工作整體規劃分三個階段進行,活動的基本程序為:
專家調研――自我探究――同伴互助――專家指導――成果展示。
按照以上的程序,教師通過兩輪的訓練,經過專家手把手的點評、自我的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會有大大提高。
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在政教處的負責下,分別研究開發出了校本教材《安全教育讀本》、《健康教育讀本》、《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在教務處指導下,學校英語教研組開發出英語校本教材《AAEenglish》。
積極承擔國家級課題,并努力推進課題研究進程。學校先后承擔了中國青少年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之研究(培養學生真誠待人的實踐與研究)》。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重點課題《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實踐與研究》,承擔了《奇快作文》課題研究。
在教研室的領導下,組織建立了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小學)、理化生、政史地六大教研組,每組設教研組長,安排開展教研活動。教研、教改制度健全。堅持“立《本校搞教研》”的原則,圍繞素質教育分別開展了多種有效的教科研活動。每學期,組織開展好校級賽教活動和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展示活動。同時,積極參加雁塔區全過程教學評優活動。積極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及時總結工作成果。兩年來,共出版校刊《星星》三期。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兩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并在教育教學、各類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08年,學校首屆畢業班參加中考,上線率即達84.4%。
2008年,在雁塔區組織的“全過程教學評優”活動中,14名教師獲一等獎,16名教師獲二等獎;2008年陜西省薄弱學科研訓班活動中,吳瑩老師代表西安市向陜西省展示小學科學課教學;2007年黨金紅等四位老師應省教科所之邀到陜北志丹縣參加教學交流活動,幾位老師的示范課得到一致好評;惠院院、李云州、王振華、張玲霞等老師到外地學棱義務講課,受到當地教育界同仁的好評;秦菲老師代表雁塔區參加西安市首屆思品德課原生態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課獲得一致好評。教師發表并獲各級各類獎勵的論文共計35篇,其中獲國家級論文8篇,省級論文2篇,市級論文19篇,獲區級獎勵6篇。同時,該校教師勇于探索,開發校本教材,編寫北師大版《語文練習冊》、《書法藝術》、《讀書目錄推介》等校本教材,其中,《語文練習冊》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供全省各小學使用。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
.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
.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
.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
.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
.認真做好全省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
.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
.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
.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
.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
.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
.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
.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
.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
.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
.做好××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
.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
.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
.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
.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
.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
.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
.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
.召開全省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會,加強對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指導。
.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指導,建立高中課改實驗學校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
.進一步規范“三項教學評比(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制度,本年度開始,“三項教學評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費。
.提高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的質量和信譽,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協助做好“環宇建設”杯首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
.建設“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提供平臺。
.編輯印發期《浙江教學研究》雜志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年年鑒》。
.加強對教研室附屬小學和廳屬學校的業務指導。
.舉辦××年度浙江省優秀教研員評比。
三、提升三個水平
.提升教研活動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資源,重視教研活動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動組織水平,實現教研活動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利于發揮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受益面較大。其次要有社會效益,教研活動成果能成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支持和歡迎。最后,還要講經濟效益,用同樣多的錢做更多的事,以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樣的事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要從課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評價、指導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學現象和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現象觀察、找準關鍵、正確歸因、開展實驗、總結提升、資源整合等能力,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和幫助基層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進一步明晰內部各部門的職能,以及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勵教研員參與課程建設、著書立說、攻讀學位和出國考察。教研員要統一思想,認清使命,以學習完善自我,以有為爭取地位,以合作獲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響。
四、狠抓四個重點
.抓好高中課改。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不同,高中課改近似于一場“教育革命”,改革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還牽涉到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方式、乃至教學場地安排的變革。必須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廳完成改革實驗方案、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意見的制定任務,及時準確地為學校和教師答疑解惑,提前編好新課程學習資料和教學指導用書,同時通過網絡同步教學設計欄目,使全省高中教師能及時共享教學資源。
.抓好網絡教研。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是改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動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教學研究大眾化、民主化、精細化的高度看待網絡教研,努力實現常規教研和網絡教研一體化。爭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制定網站運作和管理規則以及教研員網絡教研工作評價指標,試驗各種網絡教研和培訓模式,尤其是發揮教研網絡在高中課改中的獨特作用,爭取使教研室網站進入全省教育網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導。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加強示范校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充分發揮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輻射功能。完善省級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評比細則,使之導向明確,操作方便。科學提煉各種學校教研模式和教學典型,編寫和出版《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向全省同類學校推廣。同時充分利用“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開展個性化教研提供技術支持和交流場所,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存方式。
.抓好教學評價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中考和會考的選拔功能不斷淡化,逐步成為衡量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和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改實驗區的中考已更名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要花力氣進行水平考試評價理論和操作技術的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試卷評價體系和信息利用機制。重視研究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嘗試評價區域性整體教學質量的動態變化。
五、實施五個策略
.活動統整。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許多問題不是單一學科所能回答和解決的。教研員應增強課程意識、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決策服務意識,用項目統整學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學科整合出現的活動,原則上不分學科單獨進行,如“攜手行動”、“同上一節課”、“新生代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活動。一年中,每個業務部(室)要有一項集體調研活動、一項多學科整合教研活動,出省考察原則上也要以部(室)為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學段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調研。
教研員要打消顧慮,積極參與統整教研活動。第一,統整活動有利于教研員參與熱點問題研究和重要教學決策,有利于改變學科教研隨意、分散的狀況,擴大學科教研的影響力,提升學科教研水平。第二,統整活動并不否認單科活動,不否認學科個性,只是改變某些學科教學游離于新課程整體之外的狀況,使學科教研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體現。第三,統整活動的主體仍是教研員,納入統整活動的學科教研,主持人不變,活動經費不變,活動程序不變,成果歸屬不變。
.分類管理。從本年度開始,教研活動分為兩大系列四個類別。一個系列是教研室主辦的活動,以“教研室文件”發文,規定參加人數和活動時間,參加對象原則上不能缺席,不收費。另一個系列是學科教學分會或其他學會主辦的活動,以“學會文件”發文,根據活動內容和目的自定人數和時間,自愿參加,可以收費。四類活動規定如下:
一類活動(全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綜合性教研工作會議、新課程學科培訓、大型總結和推廣會、現代遠程教育培訓會、教學用書編寫會、學業考試和會考命題會議、網絡建設會議、綜合性調研活動等。
二類活動(限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三項評比活動、學會換屆選舉年會、課題研討活動、小型學術研討會等。
三類活動(自收自支):以學會的名義舉辦,如,各類學科競賽和學生參加的評比活動、省教學分會常務理事會、全國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名師送教下鄉、承辦全國學科研究會年會等。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四類活動(可以創收):以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承辦全國學科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與其他單位和民間團體合辦的有創收意圖的活動。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成果物化。教研員要設法顯現教研活動的過程和價值,做到活動必有總結,研討必有紀要,調研必有報告,外出開會和考察必有書面匯報。承擔的研究課題,要扎扎實實組織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專著,爭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或在公開報刊、專業網站上發表,擴大成果的影響力。鼓勵教研員寫文章,出專著,到全國講學,上網絡交流。盡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為更多的教師和教研員所共享。
.規范運作。省、市、縣三級教研活動應有所側重。省教研室要盡量為市、縣教研室留出活動空間,為教研員的業務學習和調研留出時間。一年之內,除了整合活動外,單一學科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除了兩次學科培訓以外,要求大市學科教研員參加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原則上不單獨舉辦學科大市教研員會議和學科教學分會年會;除省教研室統一安排外,教研員出省參加全國會議不超過次。市一級教研活動希望省教研員參加的,應事先給省教研室發正式文件或邀請函,省教研室領導審批后,安排相關人員參加。
省教研室從本年度開始,教研經費采用項目預算制。每次活動必須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劃、有預算、有決算、有報道、有紀要(總結)、能上網。沒有做到前項,不能預支經費;沒有做到后項不能結賬報銷。
活動安排盡量避開教育行政部門活動和全省性統一考試的時間。三項評比、考試評價、課題管理和教學用書編寫等工作,請參照《××年三項教學評比的若干意見》、《××年度會考和中考的常規考務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統課題管理常規安排表》、《××年度各類教學用書的編寫、修訂和送審、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執行。
.上下聯動。各級教研室應根據《浙江省教研工作條例》的規定,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應,步調一致;緊跟形勢,盡力作為;服務基層,發展自身;隊伍精良,狀態積極;上下聯動,共擔風險。省教研員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員的積極性,盡量通過規范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們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動。教學專題研討會、教師發展論壇、高考改革研討會、農村課改研討會、教學調研診斷、名師巡回講學等。
.高信度的考試評價。高中會考、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高聲譽的教學評比。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教研系統課題研究成果獎、教學調研報告評比、教學論文評比、教學案例評比、課堂教學評比等。
.高規格的學科競賽。高中數學競賽、高中物理競賽、高中生物競賽、初中數學競賽、初中科學競賽、文學之星征文比賽等。
.高層次的教研報告。教學專題調研報告、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評估報告、高中會考信息分析報告、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新教材的分析評估報告、學科教學改革年度報告等。
.高質量的教學用書。教學研究論著、國家和地方課程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考試標準、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等。
.高水平的教學培訓。新課程學科培訓、校本教研培訓、教研員培訓、教學管理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以“全面規劃、穩步推進”為方針,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考察全國高中課改實驗省,深入實驗樣本學校調查研究,了解我省實施高中課改的優勢和困難,協助省教育廳制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具體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課程設置和管理指導意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等。
.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的教學指導。在對國家級實驗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總結實施課程改革的先進經驗和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抓好一批學校和教師典型,組織召開義務教育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
.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對地方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繼續完善修訂通用地方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教材。指導各實驗區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制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和管理細則。
.調查全省教學用書使用情況,制訂教學用書編寫、審定、出版、發行的指導性意見。
.加強課程改革的協調和宣傳。協助省課改辦召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會議。積極聯系宣傳部門及多種媒體,宣傳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
.認真做好全省個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業務指導。加強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以及對市地命題工作的指導,做好全省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質量分析;加強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繼續完善高中會考制度。加強考紀考風建設,規范會考管理,提高會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會考信息公布和運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普通高中教學的監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輪高中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評價方案。
.積極研究高考改革趨勢,協助做好我省高考試卷命題和閱卷的相關工作,研究與高中課改相配套的考試和評價改革。
.探索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辦法,和部分縣(市、區)合作進行試點。
.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園)本教研制度的內涵和實施策略,積極推進全省校(園)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評比標準,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
.進一步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繼續做好“浙江省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教學光盤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拍攝任務。
.研究高中學科建設,開展普通高中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
.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學研究的指導,建立民辦學校教學研究聯誼會制度。
.召開省、市教研室主任會議和教研室辦公室主任會議,研究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創新模式以及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的新思路。
.加強省際教研工作交流和協作,承辦華東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會議。
.以展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為重點,做好第三屆省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
.做好××年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和成果評比工作。
.協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級教師的評選工作。
.開展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總結典型經驗,推廣先進的德育模式。
(二)為教師教學服務
.做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學科的培訓工作。改進省級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
.啟動全省教研員培訓。制訂全省教研員培訓實施方案,分層分批培訓各級教研人員。
.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參與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全員培訓。
.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攜手行動”,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課程改革的引領和指導。
.加強教學用書的開發和管理。繼續組織編寫與新課程配套的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考試標準、地圖冊等,全面修訂已經出版的教學用書。
.召開全省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會,加強對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指導。
.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指導,建立高中課改實驗學校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
.進一步規范“三項教學評比(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制度,本年度開始,“三項教學評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費。
.提高各類學生學科競賽的質量和信譽,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協助做好“環宇建設”杯首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
.建設“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參與教研、共享資源提供平臺。
.編輯印發期《浙江教學研究》雜志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年年鑒》。
.加強對教研室附屬小學和廳屬學校的業務指導。
.舉辦××年度浙江省優秀教研員評比。
三、提升三個水平
.提升教研活動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資源,重視教研活動的前期策劃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動組織水平,實現教研活動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有利于發揮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受益面較大。其次要有社會效益,教研活動成果能成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受到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支持和歡迎。最后,還要講經濟效益,用同樣多的錢做更多的事,以同樣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樣的事卻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要從課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評價、指導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學現象和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現象觀察、找準關鍵、正確歸因、開展實驗、總結提升、資源整合等能力,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同時指導和幫助基層教師開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進一步明晰內部各部門的職能,以及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勵教研員參與課程建設、著書立說、攻讀學位和出國考察。教研員要統一思想,認清使命,以學習完善自我,以有為爭取地位,以合作獲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響。
四、狠抓四個重點
.抓好高中課改。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不同,高中課改近似于一場“教育革命”,改革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還牽涉到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方式、乃至教學場地安排的變革。必須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廳完成改革實驗方案、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導性意見的制定任務,及時準確地為學校和教師答疑解惑,提前編好新課程學習資料和教學指導用書,同時通過網絡同步教學設計欄目,使全省高中教師能及時共享教學資源。
.抓好網絡教研。以網絡為手段開展教研是改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動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教學研究大眾化、民主化、精細化的高度看待網絡教研,努力實現常規教研和網絡教研一體化。爭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學研究網”和“攜手博客網絡”,制定網站運作和管理規則以及教研員網絡教研工作評價指標,試驗各種網絡教研和培訓模式,尤其是發揮教研網絡在高中課改中的獨特作用,爭取使教研室網站進入全省教育網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導。總結省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的先進經驗,加強示范校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充分發揮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輻射功能。完善省級校(園)本教研示范校(園)評比細則,使之導向明確,操作方便。科學提煉各種學校教研模式和教學典型,編寫和出版《校本教研叢書第二輯》,向全省同類學校推廣。同時充分利用“攜手博客網絡”,為廣大教師開展個性化教研提供技術支持和交流場所,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存方式。
.抓好教學評價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眾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中考和會考的選拔功能不斷淡化,逐步成為衡量學生基礎學業水平和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改實驗區的中考已更名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要花力氣進行水平考試評價理論和操作技術的研究,逐步建立相應的試卷評價體系和信息利用機制。重視研究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嘗試評價區域性整體教學質量的動態變化。
五、實施五個策略
.活動統整。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許多問題不是單一學科所能回答和解決的。教研員應增強課程意識、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決策服務意識,用項目統整學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學科整合出現的活動,原則上不分學科單獨進行,如“攜手行動”、“同上一節課”、“新生代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活動。一年中,每個業務部(室)要有一項集體調研活動、一項多學科整合教研活動,出省考察原則上也要以部(室)為單位。鼓勵跨學科、跨學段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調研。
教研員要打消顧慮,積極參與統整教研活動。第一,統整活動有利于教研員參與熱點問題研究和重要教學決策,有利于改變學科教研隨意、分散的狀況,擴大學科教研的影響力,提升學科教研水平。第二,統整活動并不否認單科活動,不否認學科個性,只是改變某些學科教學游離于新課程整體之外的狀況,使學科教研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體現。第三,統整活動的主體仍是教研員,納入統整活動的學科教研,主持人不變,活動經費不變,活動程序不變,成果歸屬不變。
.分類管理。從本年度開始,教研活動分為兩大系列四個類別。一個系列是教研室主辦的活動,以“教研室文件”發文,規定參加人數和活動時間,參加對象原則上不能缺席,不收費。另一個系列是學科教學分會或其他學會主辦的活動,以“學會文件”發文,根據活動內容和目的自定人數和時間,自愿參加,可以收費。四類活動規定如下:
一類活動(全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綜合性教研工作會議、新課程學科培訓、大型總結和推廣會、現代遠 程教育培訓會、教學用書編寫會、學業考試和會考命題會議、網絡建設會議、綜合性調研活動等。
二類活動(限額撥款):以教研室的名義舉辦,如,三項評比活動、學會換屆選舉年會、課題研討活動、小型學術研討會等。
三類活動(自收自支):以學會的名義舉辦,如,各類學科競賽和學生參加的評比活動、省教學分會常務理事會、全國學科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名師送教下鄉、承辦全國學科研究會年會等。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四類活動(可以創收):以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科教學觀摩活動;承辦全國學科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與其他單位和民間團體合辦的有創收意圖的活動。可與特級教師協會、正源教育咨詢公司合辦。
.成果物化。教研員要設法顯現教研活動的過程和價值,做到活動必有總結,研討必有紀要,調研必有報告,外出開會和考察必有書面匯報。承擔的研究課題,要扎扎實實組織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專著,爭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或在公開報刊、專業網站上發表,擴大成果的影響力。鼓勵教研員寫文章,出專著,到全國講學,上網絡交流。盡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為更多的教師和教研員所共享。
.規范運作。省、市、縣三級教研活動應有所側重。省教研室要盡量為市、縣教研室留出活動空間,為教研員的業務學習和調研留出時間。一年之內,除了整合活動外,單一學科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除了兩次學科培訓以外,要求大市學科教研員參加的省級活動不超過次;原則上不單獨舉辦學科大市教研員會議和學科教學分會年會;除省教研室統一安排外,教研員出省參加全國會議不超過次。市一級教研活動希望省教研員參加的,應事先給省教研室發正式文件或邀請函,省教研室領導審批后,安排相關人員參加。
省教研室從本年度開始,教研經費采用項目預算制。每次活動必須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劃、有預算、有決算、有報道、有紀要(總結)、能上網。沒有做到前項,不能預支經費;沒有做到后項不能結賬報銷。
活動安排盡量避開教育行政部門活動和全省性統一考試的時間。三項評比、考試評價、課題管理和教學用書編寫等工作,請參照《××年三項教學評比的若干意見》、《××年度會考和中考的常規考務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統課題管理常規安排表》、《××年度各類教學用書的編寫、修訂和送審、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執行。
.上下聯動。各級教研室應根據《浙江省教研工作條例》的規定,明確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應,步調一致;緊跟形勢,盡力作為;服務基層,發展自身;隊伍精良,狀態積極;上下聯動,共擔風險。省教研員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教研員的積極性,盡量通過規范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們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動。教學專題研討會、教師發展論壇、高考改革研討會、農村課改研討會、教學調研診斷、名師巡回講學等。
.高信度的考試評價。高中會考、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高聲譽的教學評比。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教研系統課題研究成果獎、教學調研報告評比、教學論文評比、教學案例評比、課堂教學評比等。
.高規格的學科競賽。高中數學競賽、高中物理競賽、高中生物競賽、初中數學競賽、初中科學競賽、文學之星征文比賽等。
.高層次的教研報告。教學專題調研報告、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評估報告、高中會考信息分析報告、高考情況分析報告、新教材的分析評估報告、學科教學改革年度報告等。
.高質量的教學用書。教學研究論著、國家和地方課程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考試標準、作業本、暑假作業、復習用書等。
.高水平的教學培訓。新課程學科培訓、校本教研培訓、教研員培訓、教學管理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