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激勵語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16 09:22: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每日激勵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1)追光型:云野有圓頂的圖。

雨林在開始地方跳下去的那邊。

霞谷溜冰場。

墓土被漩渦丟下去第一張圖。

禁閣一樓那邊。

(2)回憶型,任務對應的動作就是要找的先祖。

(3)特殊型:面對冥龍 被紅光鎖定就行。

解救鯤 雨林最后有張三塔的圖,那邊有兩處,一處在亭子底下,一處在右邊(隱藏圖出來下邊)。

燒十株黑暗植物。

像云野的大鯤圖以及雨林,墓土都有黑暗植物,燒就行,會自動顯示完成。

點燃20根蠟燭。

收集30點燭光(同上)。

掀翻五只螃蟹。

雨林,以及墓土會有螃蟹,掀翻即可(不會掀翻見第八個問題)。

(4)多人型:四人牽手(需要朋友完成)。

雙人門。

云野大鯤圖那邊,禁閣一樓右邊等要兩人開的門都可以。

對陌生人鞠躬:面對朋友(或小黑激陌生人)點動作就行。

對朋友揮手:面對朋友點動作就行。

傳遞能量(一般拉朋友進一張圖就可以完成)。

擊掌(如果有擁抱也一樣)點朋友,右邊跳出界面,點擊掌。

篇(2)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014-02

引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即是加快煤炭技術創新。強調圍繞煤炭資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術、煤礦高效集約化生產配套技術、煤礦重大安全隱患防治技術、煤炭潔凈加工轉化與利用技術、礦區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技術等加強科技攻關。

當前,對于煤炭企業而言,科技創新是事關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企業必須把該項工作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著眼于突破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運用TRIZ理論,加強煤炭企業科技發展的縱深度,大大加快其創造發明的進程,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公關和技術儲備,增強科技對企業經濟實力增長的帶動力。煤炭企業技術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囊括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涉及面廣,環節多且復雜,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因此,要保證技術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健全技術創新組織,以保證其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因而,對煤炭企業技術創新配套組織模式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TRIZ是解決工程領域技術難題的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理論。但不能直接用于企業組織創新,其主要原因是結構失效。企業組織創新主要基于事實和實例,因而TRIZ的應用受到局限。根據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本體論思想,企業組織的復雜問題可以轉化為結構化問題。因此,在哲學與科學方法論層而上,工程領域創新與企業組織創新具有較好的相似性,并均以哲學思想、科學方法論為基礎,認知發展與創造性思維是實現發明創造與創新的主要手段。目前企業組織創新多局限于理論層而的研究探討,缺乏可操作性。通過解析TRIZ的過程與框架,來構建企業組織創基本框架與思想,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可行的。

一、TRIZ理論簡介及評價

TRIZ是俄文“創新問題解決理論”的詞頭縮寫,是指導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科學。它起源于前蘇聯,流行并發展于歐美,被西方國家譽為“神奇的點金術”;它使得創新走上了方法學的道路,克服了傳統創新方法隨機性、無序性等缺點,使創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試錯和靈光一現式的偶然;它可以幫助設計人員在方案設計階段快速地產生具有創造性的概念方案,大大加快創造發明的進程,并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其兩大革命性的成果包括:(1)總結出了技術系統的進化趨勢。技術系統的進化和發展并不是隨機的,而是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規律。(2)提供了一系列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流程、方法和原理。

具體而言,TRIZ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創新設計問題解決工具: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物一場分析法,發明問題標準解法,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技術矛盾解決矩陣,40個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物理學、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知識庫等。這些工具為創新理論軟件化提供了基礎。從而為TRIZ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條件。實踐證明,應用TRIZ理論與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專利數量并提高專利質量,提高60%―70%的新產品開發效率,縮短50%的產品上市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美國的創造學大師喬治?普林斯曾經評價過TRIZ理論,他說沒有見過任何另外的發明理論和方法能像TPdZ這樣給人們提供這么豐富多彩的既實用又充滿想象力的思考工具,TRIZ不愧是一件瑰寶。TRIZ理論推廣專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盧志揚教授認為,研究推廣創新方法的最終目標是改善人們的思維方式,現有TRIZ工具的傳播和應用都是為了進一步改善人們的創新思維。TRIZ理論指導人們進行發明創新,是協助人們解決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體系,這種理論大大強化了人類自身的能力,直接將人的思路引向問題的核心部分。

二、煤炭企業內部組織創新動力

2000年以來,原中央屬煤炭企業按照國家發展大公司、大集團的要求,制定了發展規劃,進行快速發展壯大,實現了產業結構多元化。同時,國家對煤炭企業提出了分離企業辦社會和輔業改制等。原有的組織結構已經影響到煤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組織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

1、環境因素分析。權變理論認為,組織是對外部環境連續的適應過程。一個組織結構受到環境的影響原因就在于環境的不確定性。一些組織面臨相對穩定和簡單的環境,另一些組織面臨動態和復雜的環境。因為不確定性威脅著組織的生存,組織結構的調適就是減少環境不確定的一種措施。

從國際環境來看,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使我國煤炭企業面臨著在組織結構上的新一輪調整。從國內環境看,煤炭行業“十二五”規劃將煤炭兼并重組作為重要內容?!笆濉逼陂g,國家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兼并重組將煤炭企業由當前的11000家減少到4000家,銳減7000家。這預示著國內煤炭行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煤炭行業由極度分散正在走向集中。至2020年,國內煤炭行業亦將形成大集團競爭格局,從而以強大的實力贏得在全球煤炭市場的優勢地位。

2、發展戰略分析。企業創新行為最原始的動力是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企業自身生存與成長的動力是企業組織創新的根本動力。企業一個復雜的人造系統,維持自身生存和實現自身成長是企業的本能,來自企業生存與成長的動力是企業組織創新的根本動力。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隨著素質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必然突破原有的組織形態,在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組織行為規則和組織流程方面有所創新,為下一步的成長奠定基礎。

根據煤炭工業發展戰略要求,現行煤炭企業組織模式很難適應當前發展。中國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迅速,中國煤炭工業的集團化布局正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快速形成。一方面全國各大煤炭企業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實行以煤為主、多業并舉的發展戰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難以實施綜合經營戰略;另一方面現行煤炭企業組織模式造成的分散投入,使企業難以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因此,同繞企業發展戰略進行組織創新,才能在組織上保證煤炭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

3、規模分析。近年來,我國煤炭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01年以來,煤炭主業的規模增長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神華集團、大同煤礦集團、山東兗礦集團、河南平煤集團、河南永城煤電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西陽煤集團、山西潞安集團等企業年煤炭產量都達到了

300萬噸以上,神華達到了2億噸以上、大同集團達到了1億噸以上。同時,其非煤產業,如電力、焦化、建材、機電修造、服務貿易等多種產業也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的已達到了企業的半壁江山。由于規模的擴大,也使得企業原有的人員和管理體制無法對各個單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生產技術指導,許多帶有行業特點的重大事項,集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決策。

4、技術分析。我國煤炭企業近年來大力推進生產自動化、大功率化和信息化,許多新技術的應用,使國有煤炭企業的井下煤炭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同時,對煤炭工人技能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使得傳統的靠人工到現場操作的方法獲得了革命性的變革。在其他非煤產業,技術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自動化程度提高、集約化程度提高,對員工技術的要求更新換代,很難由一個單一的以煤炭管理為主的技術部門對企業進行管理,這使得原有組織結構難以適應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行業技術的特殊性和競爭的加劇,各產業的相關技術不斷變化,也要求企業進行組織創新。

三、TRIZ促進煤炭企業組織創新的一般原理

應用TRIZ理論解決企業組織創新實際問題時,完全挪用工程領域的理論框架并不可取,解題工具僅僅利用40個創新原理和沖突矩陣使用面太窄。其一是TRIZ的很多原理不適用于企業組織,其二是企業組織的問題要比工程領域的創新求解復雜得多。

TRIZ給出了實現創新遵從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創新始于識別有害沖突;在創新解決方案中,解決所識別的沖突并不破壞沖突結構;源于理想和功能之間矛盾的工程技術領域的沖突是有限的;由技術發展歷史來獲取沖突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其局限性且只適用少數幾類。

根據工程領域TRIZ與企業組織創新問題求解原理在科學方法層面上的一致性和煤炭企業組織問題的特點,通過下列步驟來完成企業組織系統化創新問題的求解方法的構建,見圖1:

1、分析并充分理解TRIZ思維方法、工作原理和相關技術。根據TRIZ的思想和基本哲理,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深入分析TRIZ研究的原理、流程和方法,結合煤炭企業生產管理領域創新的特點,構建面向煤炭組織創新領域的TRIZ理論體系。針對煤炭生產經營管理的特點,在39個通用工程參數的基礎上進行增減,確定生產經營管理參數,進而構建一個新的生產經營管理沖突矩陣,并且修改40個創新原理,作為改善的策略。充分運用物質一場模型功能描述的特點和76個標準解。拓寬解題工具。

2、從本體論的角度識別TRIZ理論的構成要素。本體論是對概念化的精確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質。一般情況下,創新基于兩個條件:一是某一特定領域或目標的信息與知識;二是創新的技術、方法與過程。從本體論的角度,創新問題求解可以看作是系統矛盾沖突問題的解決,并表現為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樣對應地確定企業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的矛盾及其與信息和知識的結構對應關系。

3、根據對偶原理提供組織創新新視角?;诳茖W方法論,并根據對偶原理,參照TRIZ理論框架和實現技術,建立企業組織創新問題求解的原理。根據戈登提出的對偶法: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創新過程。二是學習過程。創新過程產生于變熟悉為新奇的過程,即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創新是將信息針對創新問題沖突重新安排。在抽象的哲學和方法論層次,非工程技術領域創新原理與TRIZ原理具有相似性。

4、為組織問題尋找等價的方法體系。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很多TRIZ工具并不適應于非工程領域創新,需要在本體變換的基礎上針對非工程領域創新進行修正。通過采用本體論和系統理論來描述和表征組織創新理論框架,構建組織創新理論與實現技術框架。具體實現方法是根據對偶原理尋找企業組織創新方法體系。

5、用組織領域實例進行確證。根據非工程領域創新理論框架和基本思想,需要用組織創新領域的具體資料進行修改和驗證,并且具體化地深入分析,這就需要根據事實進行確證,通過相關領域專家的工作對其有效性進行論證。由于組織創新問題的復雜性,問題的求解大多是依賴于已有經驗的相似性對比。已有經驗、實際案例、相關領域的問題求解的啟發機制等都在非工程領域問題求解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6、計算機輔助創新(CAI)。現代的CAI技術是“創新理論+創新技術+IT技術”的結晶,使TRIZ理論不再只是專家們才能使用的創新工具,降低TRIZ理論門檻的同時,也加速了TRIZ理論的傳播應用?;谏鲜鰟撔略砜梢詫崿F企業組織輔助創新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適應于企業組織創新的軟件系統,可通過本體轉換完成創新問題的表述、創新求解、創新知識管理和知識本體間的映射和轉化。系統涉及到的企業組織創新原理,來自對于非工程領域創新原理的研究成果以及企業理論和企業組織創新理論,其中大量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實踐來自于主流的企業組織管理學著作。效應知識取自與企業組織密切相關的制度、結構、戰略等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尤其是非線性科學和復雜系統理論在管理科學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結語

根據工程領域創新原理可以看出,實現創新需要遵從創新思維規律以及大量的知識和結構化的創新方法的支撐。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工程領域創新問題求解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將工程領域創新理論TRIZ引入企業組織創新是可行的并且是可操作的,是解決企業組織創新基本技術框架和基本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因此,基于工程領域創新理論應用于組織創新問題的基本技術框架和思想,針對煤炭企業組織創新一般原理進行研究,對煤炭企業技術創新配套組織創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運用TRIZ理論提升大型煤炭企業技術創新效能及相關組織模式研究》(編號11542216)]

參考文獻:

1.Altshuller G.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Gordon and Breach,NY.1982.

2.何川,張鵬,陳利瓊.TRIZ在概念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3,35(5):19―23.

3.根里奇?阿奇舒勒.哇,發明家誕生了[M].范怡紅、黃玉霖譯.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書評.

4.億維訊.美國南加州大學盧志揚教授來訪,談TRIZ理論發展[EB/OL].2008-09-11,省略.cn/TRIZ Show.

篇(3)

傳統的聽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用品就是錄音機和一本教材、一支粉筆,學生們的聽力練多都來自于教師,無法真正達到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興起,多媒體技術被運用到教學當中,所謂的多媒體技術指的是利用計算機軟件系統,制作出生動化形象、圖文并茂的動態形式,能夠給學生視覺和聽覺刺激,幫助設置日語學習氣氛,提升學生們的日語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夠利用多種交互的教學手段來為課堂提供雙向交流,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在提倡使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一、高校日語聽力教學現存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

據調查顯示,很多教師在課堂中過于重視教學質量,忽視了學生們學習技能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了主要位置,忽略了學生們的主體思維,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而教學方法略微陳舊,學生們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師都是在填鴨式教學。同時受到了應試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中過于強調了理論教學,傳統的日語聽力教學課堂中的模式就是:教師放錄音、學生做練習、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對照課文講解這幾個方面,課堂中教學模式略微單一,只限于一問一答的形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提其學生們的日語學習興趣。

(二)聽力教學比較匱乏,內容缺少針對性

目前專門針對高校日語聽力內容的阿膠才不多,大部分高校日語聽力的教材都跟日語學習教材相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夠逐漸發現其中的問題,很多低年級的學習教材中由于本身就是書面教材,所以教材本身就有了聽力選項的內容,因此學生們在聽力練習過程中已經看到了聽力選項,因此學生們只要看教材就能夠得出答案,忽略了聽力的最終目的。很多低年級學生對于日本文化了解不深,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日語學習提不起興趣。

(三)聽力課堂缺乏課后訓練

語言類學科強調的就是聽、說、讀、寫、譯,其中的聽占據了首要的位置,聽力是衡量一個人語言類知識掌握和實踐的重要過程。目前雖然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了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并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日語聽力教學,但是教學模式并沒有創新,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中講,學生在課堂聽,最后在一起學習教材內容學生們得不到充分的聽力練習,教學中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通過猜測來學習影響了學習質量。據調查顯示,雖然很多學生通過了國際日本語能力考試,但是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分數都丟失在了聽力部分,可見我國聽力訓練缺乏帶來的弊端。

(四)啞巴式教學

傳統的日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聽和說是一體的概念,實際上聽和說的學習是分不開的,說日語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聽日語的能力,而聽日語同樣影響了說的能力,因此昕和說的學習都不能夠忽視。但是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提問時大部分是使用中文,只有在講解例題過程中才使用日語進行教學,雖然更容易讓學生們理解了日語,但是卻影響了學生們聽力的練習,變成了啞巴式教學,學生們無法利用日語來進行流暢的額交流和溝通,這并不能夠達到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給予多媒體技術的日語聽力教學原則

(一)教師的角色定位

多媒體教學環境中的日語聽力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教師在傳統的日語聽力教學中占據了主導位置,課堂小學使用強硬灌輸形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們的語言聽力能力都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得到強化,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形成了啞巴式聽力練習模式,在學習中失去了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人認清自身的課堂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課堂中屬于引導者和組織人員,要充分的利用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來幫助學生建立起情境、協作的學習環境,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多媒體資源和聽力教學有機結合

日語聽力學習的資料非常關鍵,需要教師具備多樣化的日語學習資料,才能夠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和不同技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目前為我國的日語聽力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聽力材料。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建設真是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鞲狗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在學習中建立網絡公眾平臺,讓學生自主進行自我語言學習測驗。教師可以把日與資料例如說NHK、TBS新聞等日語新聞和資料內容傳輸給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學習資料,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原汁原味的日語知識。教師還可以創建日語學習網站,針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來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樣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聽力教學的有機解決,能夠幫助學生自覺形成自我監控和組織的學習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策略,根本自身情況來調整自身學習方向。

三、加強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日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利用多媒體環境開展日語聽力教學,是在課堂中以學生為重心,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聽力教學跟書面教學不同,學生們的反應速度有快有慢,因此教師需要在聽力時間上給學生保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確保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和理解聽力知識。教師要重視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日語、提升日語聽力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靈活性,把學生來當成教學主體,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有院突極性,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利用豐富的多媒體網絡資源

語言類學習情景模式建設非常重要,在日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建立教學情境模式,要求學生要在情景模式中使用日語進行對話,這樣通過模擬場景中的對話來提升學生們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購買是和情景模式教學的日語聽力教材來使用,例如說《初、中級日語聽力教程》這本教材中就附有光盤,能夠幫助教師利用多媒體課堂來實現情景模式創設,這一本聽力教材中的聽力訓練部分有對錯判斷、填空題還有短文聽力等形式,其中內容圖文并茂,針對性比較強,能夠幫助鍛煉學生們的日語聽說能力。模擬場景聽力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掌握日語聽力要領,提升聽力能力。目前例如說《東京印象》、《日本語教育映畫》等教學資料中都配備有光盤提供了豐富的日語語言學習資料,能夠幫助提升日語學習中需要的各種信息,多媒體資料還能夠配以正確的日語發音,比起死記硬背的純文字聽力材料來說,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夠幫助提升學生們的聽力學習興趣。

除了課外的教學資源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課堂內容涉及,例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比方日本電視臺新聞,例如說東京電視直播、富士電視臺等日本國家主流電視節目,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日語學習情境,體驗到真正的流暢日語發音,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模擬日語交際形式,鍛煉聽日語和說日語的能力。

(三)教師和學生開展互動學習模式

篇(4)

美日兩國出于國家利益的需要,非常重視對公民意識的教育。本文將以戰后美國歷史課程標準和日本的歷史教育改革為例來看兩國歷史學科中的公民教育。

一、美國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

歷史學科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學科,是美國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習歷史有益于提高公民的素質,有益于發展美國民主社會,有益于促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并保持美國式生活方式。

以美國1994年頒布的《國家歷史課程標準》為例,標準規定,歷史教育在公民教育上的重要意義。歷史知識是政治智慧的重要條件,“沒有歷史,一個社會就不會對自己的歷史起點、它的核心價值觀、以及過去的決定對當前的影響有一個共同的記憶;沒有歷史,就不能對社會中政治的、社會的或道德的問題進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沒有歷史知識和以歷史知識為基礎的探究,人們就不可能成為見多識廣、有鑒別能力的公民,而這對于民主管理進程的實際參與和使全體公民實現國家的民主思想是必不可少的?!睔v史知識也是一個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沒有歷史知識你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閱歷深,分辨是非能力非常強的公民,你也不能對一些社會上的問題做理性的分析及判斷。

《標準》規定了有關“公民教育即培養學生具備公平公正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正確的決定,有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力,能夠做到、寬容的心態對待周邊的人和事、秉持公平正義。美國歷史教育為公民教育方面奠定堅實的內容基礎,歷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多元文化價值觀、承擔世界責任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學會體諒,反思自己。因此,歷史學習不僅能夠增長學生的知識、加速學生的社會化發展,而且能夠通過歷史學習潛移默化向學生灌輸美國民主傳統的重要價值觀”。從此項標準中,我們可以看出,歷史教育不僅教授學生各種史實知識,還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并且使學生情感價值升華,這樣學生能很快適應社會生活。歷史學科在充實公民知識、培養公民品格、形成公民技能等方面的起著巨大的作用。

二、日本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

戰后初期,日本中小學教育中歷史學科是包含在社科中,小學社會科中的歷史課基本沒有日本本國的歷史教育課,到初中主打還是學習社會科,到了高中,高二、高三才會通過選修接觸到歷史教學。高中歷史選修的目的是豐富學生的社會經歷,了解社會生活社會的不同層次,培養學生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價值觀。日本歷史教育自二戰后經歷七次較大的改革,可以說每次改革都直接影響到學生公民教育的培養,也正因為這每次的改革讓學校教育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公民素養的培養。

第六次歷史教育改革中將高中歷史從社會科分出來單獨成一門學科。此次改革,主要通過歷史教育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尊重國家文化遺產的意識;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生活等并具有國際協作精神;高中的“日本史”對公民素質的培養主要是以廣闊的視野來分析日本歷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培養歷史分析能力,把握現代日本形成的歷史過程和本國文化的特色,提高作為一個國民的自覺性。“世界史”是培養國際社會中的日本人的素質。以第七次歷史教育改革中的課程變化為例來分析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的相互促進與相互滲透。1998 年的《學習指導要領》中對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都有相應的規定。在小學一到二年級,包含著歷史學科的社會科的課時減少,但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六年級,社會科的課時比重是逐漸遞增的。初中的改革內容與小學基本一致,就是各學科的課時時間都有所減少,但是歷史學科的比重,在整個社會科中還有所增加,并且要求歷史課程在日本的初中社會科中既有獨立的結構體系,又與其他的社會學科有著一定的聯系。高中歷史完全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這一時期,受整體教育“國際化”的影響,歷史教育突出對“國際化”素質要求,重視對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適應國際社會的自覺性和基本素質的目標等。歷史教育突出對公民道德、愛國主義的情感、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美日兩國的歷史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對比

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或歷史教育改革的出發點相同。歷史教育在兩國中小學學校教育的地位有所提高,對合格公民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落在歷史教育上。通過歷史課學生了解本國和世界,了解本國文化的特色和各民族的文化、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成為合格的國家公民。歷史教育憑借它在培養公民素養方面獨有的特點,越來越被重視。美日兩國的歷史教育都存在著問題。在美國學校教育中,也會出現忽視歷史教學中的公民教育;而日本,歷史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包含在社科課程中,并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沒有專門的文件頒布歷史課程標準,歷史學科沒有真正意義上獨立。

四、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借鑒意義

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歷史教學中運用三維課程目標即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三個過程緊密聯系。美日兩國特別重視運用恰當的方法對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我國歷史學科要想真正通過教學使學生情感上得到升華,使學生成為“綜合型”的合格學生,這樣能更好的完成歷史學科的公民教育功能。在教育方式上,要拋棄歷史課完全是老師講授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接受歷史實物的機會,實物配上教師教授,不僅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能使學生對歷史和現實產生思考,還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民間走訪者和一些民間歷史記錄保護者,通過接觸這些人,不僅教師能關注到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教學資源,學生還能獲得課本以外更豐富的歷史知識,激起學生保護歷史遺產,保護環境,愛國意識。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完善歷史教學,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感受歷史的魅力,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護意識,思考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觀與理想,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歷史教育的任務―公民教育。

參考文獻:

篇(5)

一、案例展示

這一屆學生都是1997年前后出生的中學生,他們最典型的社會環境是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圍?,F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絡的迅速發展使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90后的生活。隨著信息技術與電子產品的普及,班上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有QQ號碼,經常上網聊天玩游戲的也不在少數。但仍有學生存有僥幸心理,忍不住把手機帶到了學校。我以往都是只要發現學生拿出手機,就當場沒收,然后由家長來取。

周四下午學生有一節自習課,我和平時一樣到教室看看,走到門口,我掃視了一下全班學生,大家都在認真學習,只有小王一直低頭在看什么,我慢慢走過去,這時她聽到動靜,馬上抬起頭,迅速地把手里的東西放進桌洞。我走到她面前,她也看了我一眼,臉上明顯泛紅,趕緊又低下了頭。其實,我能猜到她剛才是在玩手機,因為她在放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了明顯的亮光。我沒有說話,只是輕輕伸出手去,誰知她的反應相當激烈:“你憑什么收我手機,國家規定你沒有沒收他人財物的權利!”我心里的火一下升騰起來,我倒有些緊張了,如果小王就是不肯交,那我這個班主任該怎樣下臺呢?我還是平靜地和她說:“老師沒有說沒收,只是暫時保管!”她回我一句:“你剛才又沒有跟我說暫時保管!”我安撫她:“行,但你先把手機交上來,我代為保管,我答應給你申辯的機會,下課后找我?!笨辞闆r不對,我主動做出了撤退。小王雖然還是不情愿,卻也不好再爭辯,把手機交到了我手上。

一下課,她立即尾隨我到了辦公室,想要回手機。理由還是咬住她沒“玩”手機,她在查資料。我做出由我替她關機保管一周之“處罰”,然后要求她再寫一個《沒有手機的日子》的隨筆,雖然她一臉不樂意,但還是答應了。周四如約把手機還給她。周五一份隨筆放在我的辦公桌上:

……

周一開學的時候,已經有點習慣不用手機,上課也不再一直摸手機盼著幾點下課。慢慢開始認真聽課,發現認真聽課就會感覺一節課的時間特別短:數學老師講三四道題就下課了,英語講半篇文章時間也就過去了,語文才把詩講一半就下課了。認真聽課就發現上課的時間特別短暫。

周二已經很習慣沒有手機的日子了,雖然有點想念有手機的日子,不過沒有手機過得也很充實。不用手機查答案問“度娘”,問老師也是一樣的。

周三對手機已經比較無感,倒是早晨看同學們踢毽子更有興致,迫不及待地期待大課間活動。

……

總之,沒有手機的一周感覺整個人充實多了,上課也開始認真聽課了,反而拿到手機的時候不知該用手機干什么了,拿上還有點怪怪的感覺,感覺不是自己的東西一樣。

……

周五的班會上,征得小王同意,我在班會上給全部學生讀了她的隨筆,隨機趁熱打鐵召開《手機的利與弊》的辯論會。理越辯越明,學生達成共識:手機可幫助我們獲取更多資訊,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一些便利,但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能過分依賴手機。大家都支持班上的規定,不把手機帶到學校。住校生為方便聯系家長即使帶了手機,在上課期間也要關機,不能拿出來,回到宿舍再開機,班上的手機潮終于得到了徹底的平息。

二、處理方法反思

1.面對學生玩手機,我第一反應是非語言的暗示,盡量減少影響的范圍。

2.在沒收的時候,沒有采取過激的言語刺激,以“暫時保管”替代“上交”。

篇(6)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拆方;缺血再灌注;氧化指標;心肌酶

本研究旨在觀察補陽還五湯及拆方對MIRI家兔氧化指標、心肌酶的影響,探討該方對MIRI的保護機制及其配伍規律,從而為臨床用藥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藥物與試劑

補陽還五湯:以《醫林改錯》原方所載的藥味和配方比例,按每錢以3g換算:生黃芪120g,當歸6g,赤芍4.5g,地龍、桃仁、紅花、川芎各3g,60kg人臨床1日劑量。浸泡,煎煮,濃縮成160%的液體。補氣液:黃芪120g。浸泡、煎煮,濃縮成120%的液體。活血通絡液,即補陽還五湯去黃芪。浸泡、煎煮,稀釋成30%的液體。以上藥物均購自滄州市同仁堂藥店。MDA、SOD、LDH、CK試劑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制品研究所。

李淑貞,等: 補陽還五湯及拆方預處理對MIRI家兔氧化指標及心肌酶的影響

1.2 實驗動物

健康新西蘭大白兔40只,雌雄兼用,體重2~2.5kg,河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合格證號:809093。

1.3 實驗方法

(1)分組與給藥:40只家兔,自由飲水進食,飼養于18℃~22℃明暗各12h的清潔級動物實驗室內,喂養一周后,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假手術組、模型組、補陽還五湯組、補氣組、活血通絡組。實驗開始每天行相應藥物灌胃:補陽還五湯組:16g/(kg·d);補氣組:12g/(kg·d);活血通絡組:3g/(kg·d);模型對照組及假手術組分別給予等量生理鹽水灌胃。各組1次/d灌胃,每次用藥體積均按10ml/kg計算,連續7d。(2)模型制備:參照張氏方法[1]復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末次灌胃1h后,經外耳緣靜脈注射25%烏拉坦(4ml/kg)麻醉動物,仰臥位固定在兔臺上,沿兔的胸部正中線切開皮膚,鈍性分離后緊靠胸骨左緣剪斷2~4肋軟骨,用小開胸器撐開胸腔切口,一方面加壓止血,一方面打開手術視野,可見搏動的心臟,剪開心包,用止血鉗將左心耳提起,用持針器將小彎針在冠狀動脈前降支(LAD)根部(離冠狀動脈起始約3~5mm)穿一絲線,深度約2mm,盡量減少對心肌的創傷,穩定15min,放置醫用硅膠管(直徑2mm)后一起結扎。持續40min后放松結扎線,恢復灌流。結扎后供血區心肌局部青紫,心電圖ST段上抬,提示缺血模型復制成功;40min后放松結扎線局部心肌反應性充血,ST段下移,表明再灌注模型復制成功。假手術組胸部切開,僅在冠狀動脈下方穿線,而不進行結扎,其他操作同模型對照組。(3)檢測指標及方法:a心電圖(ECG)的描記,將針型電極插入兔四肢,全實驗過程連續觀察Ⅱ導聯心電圖的變化。b生化指標測定實驗結束后由頸總動脈抽取血液4ml,4℃、3000r/min離心10min,提取上清液。用SOD試劑盒、CK試劑盒、MDA試劑盒和LDH試劑盒,分別測定血清中相應酶的活性或含量。步驟完全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測定,SOD含量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q檢驗。全部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ECG的變化

假手術組ECG在整個實驗階段較平穩,模型組當結扎冠狀動脈時可見ST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弓背上抬,T波高尖,呈急性心肌缺血圖形,再灌注即刻ST段抬高較缺血更明顯,部分出現室性早搏。而各治療組在結扎冠狀動脈即刻、10min時ECG的變化與模型組無明顯差異,但隨結扎時間延長及血供的恢復,上抬的ST段明顯下降,尤以補陽還五湯組最為顯著。

2.2 對心肌缺血再灌注兔CK和LDH活性的影響

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家兔結扎冠狀動脈40min及再灌注90min后血清CK、LDH含量明顯升高(P<0.01);經藥物預處理后,各治療組血清CK、LDH含量明顯下降,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與補陽還五湯組比較,補氣組、活血通絡組血清CK、LDH含量明顯上升(P<0.05),活血通絡組上升幅度最大,但補氣組、活血通絡組之間比較血清CK、LDH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表1 各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K和LDH活性的測定結果(略)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補陽還五湯比較,P<0.05

表2 各組兔血清MDA含量、SOD活性測定結果(略)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P<0.05;與補陽還五湯比較,P<0.05

2.3 對心肌缺血再灌注兔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的影響

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家兔結扎冠狀動脈40min及再灌注90min后血清MDA含量明顯升高,SOD活性明顯降低(P<0.01);經藥物預處理后,各治療組血清MDA含量明顯下降,SOD活性明顯升高,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與補陽還五湯組比較,補氣組、活血通絡組血清MDA含量明顯上升,SOD活性明顯降低(P<0.05),活血通絡組尤其顯著,但補氣組、活血通絡組之間比較血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本實驗結果顯示,補陽還五湯及拆方均能使缺血再灌注損傷兔的血清CK、LDH、MDA含量明顯低于模型組,血清SOD的活性顯著高于模型組(P<0.01),且補陽還五湯總方組療效優于其拆方補氣組和活血通絡組(P<0.05),但補氣組、活血通絡組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實驗表明,補陽還五湯及拆方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對抗脂質過氧化反應來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且總方的作用明顯優于單純益氣和活血的方法,正應方劑學“整體取性原理”[2],即“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中藥和方劑的特性,是分別在藥和方的整體水平取定的。各單味藥的藥性,只存在于藥的整體水平;方的功效,存在于方的整體水平,不能歸結為方內各藥的功效或方內各藥的功效的累加。這為今后從整體上進行研究中藥方劑的配伍規律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篇(7)

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后的5年震蕩,世界經濟及國際金融格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復蘇、美國財政懸崖、歐洲債務危機以及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等問題成為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國曾經為減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增長的沖擊,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大量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都不可能長期脫離本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資金供需的實際水平。因此,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在貨幣供應量的約束下具有明顯的不可持續性。隨著各國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的退出將使本國及世界各國在危機后的某段時間上產生貨幣短缺“真空”現象。由于存在匯率聯動效應和貨幣乘數作用,無論各國對財政刺激或貨幣寬松政策采取漸近式或激進式退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貨幣短缺的“真空”。美國財政懸崖、歐洲債務危機、日本經濟停滯以及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并加速瓦解傳統國際貨幣體系,新的國際金融秩序將在世界金融踳駁中逐步清晰。

一、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展的歷史比較

隨著中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和綜合國力不斷提高,2010年中國以58790億美元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超越了日本54740億美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標志著中國在國際經濟地位中發生了歷史性飛躍。〖BP(〗然而,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相稱,“經濟大國,貨幣小國”1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特別是在“后危機”時代世界金融動蕩不定和新的國際金融秩序有待確立的情況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迫在眉睫,也倍受世界各國關注?!糂P)〗

1.“國際貨幣”的界定及其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被大多數學者視為非專業性或不確定性概念,主要原因是人們認為國際貨幣應該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各個國家共同認可的在國際間流通并執行國際貿易支付、國際貨幣儲備和國際商品度量的一種貨幣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上并沒有出現過此類單一的貨幣形式,包括黃金實物貨幣在內?!糂P(〗更多地是把國際間主要流通的并被大多數國家認可的在一定國際貨幣制度的安排下存在的一系列貨幣群定義為國際貨幣體系。然而,縱觀世界貨幣發展史不難發現,不同時期、不同國際貨幣制度下在不同國際貨幣組合群中都存在著一個以信用為基礎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貨幣充當“國際貨幣”?!糂P)〗

2. 國際貨幣的歷史發展與確立

十七世紀末期(1870~1915年),荷蘭設立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國際貿易擴張在阿姆斯特丹構建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使“荷蘭盾”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金本位制下的“影子國際貨幣”;十九世紀初期(1915~1945年),英國利用戰爭融資和股權購買東印度公司,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并在倫敦建立了第二個國際金融中心,英鎊成為這一時期金匯兌本位制下的“國際貨幣”;十九世紀中期(1945~1973年)美國憑借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家綜合實力領導44個國家參與并通過布雷頓森林金融會議決議案,構建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聚合世界資本使華爾街成為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即“國際貨幣”地位;十九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危機、“美元荒”現象和牙買加協定(1975年)一系列金融動蕩事件開啟了以浮動匯率為標志的 “后美元時代”。美元與黃金的脫鉤,完成了以美國信用為基礎的脫變,美元向“國際貨幣”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歐盟),日元、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擴大,國際貨幣體系呈現出多元化和區域化發展的趨勢。但是,美國憑借其全球軍事戰略、石油戰略、黃金儲備戰略和國家綜合實力,美元繼續獨占“國際貨幣”的地位。可見,“國際貨幣”是一個國家憑借其在國際中的經濟實力強制推行,帶有背景并被多數國家認可的某個國家信用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動態組合中占據主導地位?!皣H貨幣”在一定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執行國際支付、國際儲備和國際清算的貨幣功能,是貨幣國際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而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展是國際貨幣內在矛盾和匯率矛盾的具體表現。

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基礎及其形成條件

縱觀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貨幣的國際化發展歷程,美元在國際化方面主要通過國際貨幣的匯率制度安排使其與黃金掛鉤,憑借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實力迫使其它國家與黃金脫鉤并與美元掛勾從而使美元成為唯一的國際計價單位和與黃金相同的國際儲備貨幣。1973年國際結算實行浮動匯率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基本崩潰,美元仍然以其存量優勢和國際政治經濟實力繼續充當著國際貨幣。歐元國際化主要通過兩個發展階段,一是歐元國際化的統一資本市場,即歐元首先作為歐元區國家間的轉賬貨幣進行流通,并由歐元區國家主導實行統一的國際離岸結算和資本證券市場標價。二是進入21世紀后歐元迅速取代了歐盟區原12種貨幣,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盟區域內唯一合法貨幣,至此歐盟依靠貨幣聯邦制的強制力在10年內完成了歐元的國際化。歐盟的歐元國際化發展啟示是:“讓渡貨幣形成區域共同體單一貨幣必須以共同的政治、經濟利益為基礎,以相近的文化為紐帶,區域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具有較大的影響”。 日元國際化則是通過外匯、貿易、經常項目、資本流動等一系列自由化實現的。日元國際化的歷程表明,依托國家綜合國力和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梢姡嗣駧艊H化發展同樣需要特定的環境和條件:

1. 在當前信用貨幣制度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需要國家信譽為基礎和貨幣價值相對持續穩定。我國從1994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分別升值30.5%和39.3%。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5.9%,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5.7%,在BIS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居第一。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態勢,但人民幣價值基本相對穩定,同國民經濟增長(GDP)基本相適應,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 國民經濟和綜合實力持續發展,國際地位不斷上升是人民幣國際化物質基礎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9.8%左右,商品進出口額大幅度增長,至2009年7月累計順差額達到1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名列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中國海外投資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由單一貿易逐步向多樣化發展,海外總資產達2萬億人民幣。中國外匯資產的迅速增加和對外貿易和長期國際收支順差不僅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信譽,而且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3. 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不可缺少的條件。中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從現實角度看是通過兩步市場化來完成的,第一步是人民幣國際經濟常項目的可自由兌換,第二步是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和中國正式接受IMF協定第8條第2、3、4條款的致涵信,標志著中國人民幣已經完成了第一步自由兌換的過程。

4. 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健全的金融體系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安全保障。隨著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金融體系和金融法律法規不斷健全。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金融主體構建完成。逐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幾個方面 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二是金融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如中國相繼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商業銀行法》,為金融機構運作提供了可靠的行為規范和法律保障;三是金融業務不斷豐富和市場化發展。如國家外匯的間接管理、銀行間外匯市場、實現經常項目的人民幣可兌換,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等主要外幣的即期交易、人民幣遠期外匯買賣等業務的開拓和發展,表明中國人民幣正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三、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實現路徑探索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民幣初步具備了國際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傳統的國際貨幣體系產生了歷史性的沖擊,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日漸成熟。

1.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實現路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挑戰。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不僅要借鑒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展的歷史經驗,遵循國際貨幣發展的歷史規律,同時還要結合當代國際環境的現實和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進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創新之路。

(1)構建國際金融中心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展史與現狀說明,一個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崛起,能夠推動該國或本地區的經濟、金融、政治和貿易的快速發展,并對國際資本流動和金融產業形成聚積效應,從而形成金融產業發展的增長極?!糂P(〗從經濟發展理論來講,金融增長極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金融產業發展來說將產生推動力作用,并通過資本聚積和輻射促進和帶動一個國有的金融產業和資本市場發展,從而推動該國貨幣國際化的發展。從荷蘭的鹿特丹到英國倫敦、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紐約、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到日本的東京金融中心的發展史都說明了這點。因此,構建中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糂P)〗

(2)擴大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業務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立足之本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和中國貿易的繁榮,近些年來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高速增長,從2013年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已經占到了全球國際貿易總額的8%左右,雖然比起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額點全球貿易的80%以上微不足到,但中國這一數字的增長速度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經過幾年的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試點,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已經擴大至全國,至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已與韓國、馬來西亞等15個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1.3萬億左右的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結算功能拓展了發展空間。

(3)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實施的前提條件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2》新聞會上指出:“一個是人民幣穩定,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對于維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非常重要,我想最近這一段時間人民幣總體來說是非常穩定的,因為人民幣處在一個緩慢升值的態勢。第二個是流動性,一個貨幣要國際化,你要確保這個貨幣能夠很方便流進和流出,確保它的流動性非常充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當前,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業務不斷擴大,2011年銀行累計辦理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ODI)結算額為201.5億元,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結算907.2億元。截至2011年底,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的境外機構已達51家。2011年12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開始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的不斷擴大為國際市場對中國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2.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突破口探索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實現人民幣跨境流通并逐步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個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三大國際貨幣的歷史比較,特別是歐元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應該以區域化為突破口。主要由以下因素決定:

(1) 傳統國際貨幣體系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排斥,特別是美元霸權為維護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經濟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圍堵。世界國際貨幣體系雖然呈現出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但它是一個慢長而曲折的過程。因此,國際貨幣體系環境和國際政治形勢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是一個從局部到全局的過程。

(2) 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需要從區域化開始。中國地處亞太,周邊有中國-日本-韓國經濟區、中國-東盟經濟區、中-俄-烏經濟區、中國-巴-印經濟等,中國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擴張,逐步實現人民幣區域化發展是中國突破傳統國際貨幣體系的最小阻力路徑,符合中國國際環境的現實狀況。

(3) 國際貨幣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人民幣國際化從區域化開始。這是因為世界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具有普遍性。中國人民幣區域化發展首先從具有優勢,條件較好并且能夠以點帶的區域優先發展是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內在機制的客觀要求。

綜上所述,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優先從條件完善,潛力較好的經濟區域實施,其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比較理想的首選區域,并通過不斷擴大的人民幣國際結算并向區域化、國際化發展符合中國所處國際環境的實際狀況。

目前,人民幣區域化發展還存在一些障礙性因素不容忽視,首先是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在世界價值體系中的兼容問題;二是區域性政治和矛盾障礙問題;三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有待實現問題;四是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問題等,這些問題在人民幣區域化發展的道路中需要戰略措施來完成。(作者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社科基金項目“人民幣國際化與區域化(中國-東盟)前景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3KYA010)研究成果之一。

篇(8)

文章編號:1003-4625(2010)06-0085-04 中圖分類號:F821.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篇(9)

中圖分類號:G40-05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000-03

“福利國家”一詞最早是作為“權力國家”的取代概念由威廉?坦普爾(William Temple)提出來的,后來英國社會學家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在1942年向英國政府提交的《社會保險及有關服務》的報告中正式采用了這一說法。在現代社會,福利國家成為全民福利、收入均等化的象征,是國家在現金津貼、健康保健、教育、食物與住房以及其他福利設施四個領域活動的縮略語[1]。

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福利實行的是一種混合模式,既有全民性的、低水平的制度保障,又有針對農村貧困地區的具體補救措施?!秶医逃聵I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也確立了“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國家財政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義務教育,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的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補救模式在農村義務教育福利中仍將長期發揮作用。

一、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農村義務教育福利概況

1.美國的農村義務教育福利措施

美國是當今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也是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始于19世紀的平民教育運動。在該運動的推動下,1852年馬薩諸塞州率先在全美頒布了第一個強迫義務教育令。直至1919年,以亞拉巴馬州最后頒布義務教育法為標志,美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才具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二戰結束后,美國推行了長達12年的義務教育。在實行強迫義務教育法令之前,美國早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免費的原則,確保義務教育具有可行性,這也是美國義務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征 [2]245。

城鄉一體化的財政管理體制是美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特征。在美國,無論學校處于城市還是農村,都必須按照學區的劃分對其進行統一的管理。但就教育投入模式來說,二戰后逐漸由分散型向相對集中型轉化,建立了公立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由聯邦、州、學區三級分擔的體制,其中州和學區成為教育經費的主要提供者。以1997~1998年度為例,三級政府對公立中小學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分別為6.8%、48.4%和44.8%[3]。這一體制的建立體現了美國的教育資源配置主要面對的是學區差距,而非城鄉差距。對此,聯邦政府主要采用專項撥款的方式,引導教育資源在各學區之間的均衡分配,通常財力較差的州或學區能夠得到較多的聯邦補助撥款。另外,州政府也采用基本資助撥款的方式彌補學區的教育需求與教育財政投入之間的差額。各級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撥款補助都是依照相應的法律與管理職能執行的,聯邦和州政府對學區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是一種規范的財政支出,而非一次性支出或某個時段的支出,從而有效地縮小了學區之間存在的教育經費差距,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

美國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將普通教育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緊密結合在一起。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史密斯—休斯法》,該法規定聯邦政府應資助各州普通中學發展農業課程,具體要求是對農村在校學生和校外青年進行職業技術教育。此后,美國公立中小學成為長期實施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要機構之一,“向成人提供教育服務是公立中小學向公眾提供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服務項目”。在比較偏僻的農村還設有流動圖書館,用汽車把圖書送到居民住宅附近,以及提供校車接送學生等,這些都是其普遍采取的農村教育福利措施。1971年,聯邦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職業前途教育”,規定在各級普通教育中分階段加以實施。一至六年級為“職業了解階段”,七至十年級為“職業探索階段”,十一、十二兩個年級為“職業選擇階段”。美國還在農村普通中學開設了拖拉機與農業機械操作、農業綜合企業業務、農業專題等選修科目,多達77個門類,共101個學分,滿足了學生各種不同的需要。美國農村義務教育的實用性和靈活性,能夠充分適應農村經濟結構的復雜性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過渡奠定了基礎[4]。

篇(10)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XX年12月X日,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每天問一問自己。

我們每天問一問自己,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這四句話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問》。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們每天問一問自己,在健康、學習、工作、道德四個方面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壞對我們的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說:“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上一篇: 數據加密技術論文 下一篇: 新年企劃方案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大道在线播放欧美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免a费看大片中文4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在线免费激情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