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教學法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1-31 05:57: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音教學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語音教學法論文

篇(1)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一)在音樂基礎理論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是樂理和視唱基礎,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學前音樂教育并不注重這兩門科目的學習,甚至不開設這兩門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沒有樂理視唱知識,所以表現出對音樂沒有興趣。這兩門課程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識譜、讀譜、唱譜,讓學生產生音樂興趣,提高學前音樂教學質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對樂理視唱基礎的學習應用了格子節奏練習法,將不同音調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這種教學方式將死板學習變成了一種游戲,使課堂氣氛不再沉悶,有趣音樂教學內容,更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就學會了音樂知識。另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這種音樂方式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使抽象難懂的樂理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二)在歌唱教學中的應用

歌唱教學是學前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想要保障學前音樂教學有效性必須強化歌唱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學環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不再是教師領唱,而是轉變成了個體獨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樂教學模式。這不僅僅豐富了學前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歌唱形式,更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了學生音樂素養。目前學前音樂歌唱教學多以教師唱和集體唱為主。在集體唱中引入一些奧爾夫教學的系列曲目,能夠有效提高學前音樂教學質量,這些曲目不僅清新流程,且曲風優美婉轉,十分適合學前音樂教育。

(三)樂器教育中的應用

樂器教育是學前音樂教育的另一大重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互動和表演融合起來,構建了適合幼兒參與的音樂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小樂器的操作,讓孩子們感受不同的樂器節奏和風格,了解不同樂器的特點,例如碰鈴、角鐵、木魚等等。在樂器游戲中,通過讓不同樂器發聲,進而讓孩子對樂器產生好奇,便會自主去探索音樂規律。

篇(2)

二、鋼琴教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鋼琴教學與音樂教育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通常情況來看,鋼琴曲都是純粹性的曲子,沒有歌詞的摻入,幾乎每一首鋼琴曲都是一個優美的意境。鋼琴曲中優雅的曲調往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鋼琴與其他樂器存在顯著的差別,它不像吉他那樣奔放豪邁,也不像手風琴那樣節奏快,它時而給人以溫柔婉約的感受,時而又能給人以蕩氣回腸的感覺,鋼琴的諸多特性奠定了其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鋼琴的學習往往需要手腦并用,學生在敲擊黑白琴鍵時,腦海中也需要具備完整的旋律,在練習演奏的過程中,還應掌握曲調的音準以及演奏的速度,鋼琴的學習一定程度上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音樂能夠成為演奏者感情的承載者,通過鋼琴教學,老師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情感,同時,鋼琴的學習也能夠讓學生通過音樂形象創造一個優雅的藝術境界??傊?,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三、鋼琴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1.鋼琴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

聽覺是音樂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藝術,無論何種音樂都必須通過聽覺來感知,如若失去了聽覺,再美好的音樂也無任何意義。鋼琴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鋼琴教學能夠從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聽覺,鋼琴有固定的音高與音準,反映在聽覺上就具有了很鮮明的直觀性,對鍛煉學生的聽覺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需要我們明確的一點是,鋼琴演奏能影響學生的情緒,美妙的琴聲能夠促進學生荷爾蒙的分泌,從而影響大腦的聽覺能力。總之,鋼琴演奏對鍛煉學生的聽覺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對一些掌握不準音準的學生,可以通過練習鋼琴,找到提高音準的方法。

2.鋼琴教學能鍛煉學生的節奏感

節奏是鋼琴教學中的重要因素,且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一些音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而言,節奏是他們學習音樂的一個難點。事實證明,在黑板上畫出節奏符號讓學生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學習效率比較低。如若采用鋼琴練習節奏感,那么學生在感受節奏的過程中,慢慢會對歌曲的曲調有印象,當學生演唱時,節奏感自然而然會得到增強。鋼琴不同于其他樂器,它有著獨具特色的魅力,因此通過鋼琴練習節奏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而且能夠使學生掌握節奏感,事半功倍。

3.鋼琴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高校的鋼琴課中,音樂老師為了學生掌握鋼琴技巧,往往會在自己演奏之后,為學生提供練習演奏的機會,可以說老師的演奏與學生的練習演奏是鋼琴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學生鋼琴水平的重要手段。鋼琴是一門高雅的藝術,高校的鋼琴老師在示范時,往往會提前進行練習,不會隨意進行演奏,鋼琴老師優雅的氣質與高超的演奏技巧往往是吸引學生學習鋼琴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3)

音樂教學法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亦是學前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五大領域教學法之一,是培養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高素質、強實踐的重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理論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理論知識、正確的音樂教育觀點和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能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選擇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材料,并能夠設計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和組織音樂活動。在課程安排上應從第二學年上半學期開始實施,將原來的音樂教學法課程分為:基礎理論及課堂設計18個課時,教學內容的組織分析與教學方法20個課時,幼兒園見習、實習2周,教案撰寫和試講演練30個課時,做到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使課程教育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產生最優的效能。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與發展

1、師德與崗位責任的培養

(1)建設高素質“雙師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要求,培養教師首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自覺遵守《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

(2)培養教師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業教育觀。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發展為本。

(3)培養教師樹立優良學風、堅持終身學習。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4)培養教師為人師表,加強人格修養,廉潔從教、作風正派、嚴于律己、樂于奉獻。

2、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業務提高在不斷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更要不斷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克服技能單一的現象。

(1)在教育教學中開展“互幫互學”活動:“以老帶青”、“以優帶差”,“在學中提高、在做中提高”,不僅專業技能提高,更要在實踐中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進而啟發引導學生分享音樂,提高音樂鑒賞水平。

(2)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審美能力、審美修養。增強學生的向師性,進而使學生更加喜歡音樂教學法課程,并在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積淀美,對音樂產生更大的興趣。

(3)不斷提高教師音樂教學的業務能力。要重視以學生為主的音樂教學設計,能根據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特點與課題內容設計課型。防止填鴨式或單純模仿式教學模式,避免學生的參與、發現、表現、創造欲望受到抑制。

(4)教師還要注重學習,通過網絡,搜集有關幼兒音樂教學的各種資料,使成型的音樂資源、信息,能夠在合理采納的過程中予以儲存和運用。

(三)音樂教法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學模式就是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而采取的一定教學方法和形式。如美國人喬以斯和威爾在《教學模式》中指出:“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為適合所有的學習類型或學習風格而設計的?!币魳方虒W法就是教音樂和學音樂。教學時倡導體驗、摸索、探究、合作,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法的學習與實踐中來。

1、發展探究性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音樂教學法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認知目標:對歌唱、韻律活動、舞蹈、音樂欣賞、打擊樂等有關知識的掌握和認識能力的發展兩方面;情感態度目標:對音樂情感的體驗、音樂表達能力的發展和對有關音樂活動的興趣、愛好的發展;操作技能目標:運用身體動作對音樂認知的能力和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必須以促進幼兒心理整體協調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音樂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則涉及思想感情與道德品質的培養。

2、創新情景化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主要教學手段包括:

(1)創設幼兒園實際教學場景,形象逼真。能獲得與實體相似的形象,給學生以真實感。

(2)運用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直觀再現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方法,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把知、情、意、行融成一個整體。

(3)情境教學模式對“教”與“學”具有雙重促進作用。它拓展了教師音樂教學法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課堂效率。有利于掌握音樂教學的方法和原則,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實踐的能力。

(4)情境創設的多樣性、目標性。它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在課余活動中,還可以延伸到學生在幼兒園的實習生活中。情境媒介等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種因素相互作用,采取視聽結合的手段,以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是教師進行情境教學的先進手段。使音樂教學法教學從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全方面素質教育轉換,把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取得實效。

3、開展微型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微型課堂教學模式,創設模擬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微型課堂。通過師生角色的轉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創設微型課堂,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即“未來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結合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法課堂實際,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開展微型課堂的教學模式:

(1)講授類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幼兒音樂教學作用、任務、總目標、分目標等)。

(2)啟發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音樂學習的客觀規律,采用形象思維,以發散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討論類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唱歌、音樂欣賞、舞蹈、節奏活動等教學法的選材、組織教學、設計過程等共同研討,相互啟發。

(4)演示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幼兒園音樂活動實際教學實況、教學場景展示給學生看,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獲得感性知識。

(5)表演類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試講、演練的目的,可以分為教師的示范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4、借鑒優秀的音樂教學法積極借鑒西方優秀的音樂教學法,整合多種藝術形式。比如: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強調感受和表達,而非知識和技能;柯達依教學法倡導以歌唱為主;達爾克羅茲方法論主要包括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即興音樂活動及鈴木的早期音樂教學法等。讓學生在認識到: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歌、舞、樂三位一體,才是符合個體發展處于初始狀態的兒童的音樂學習的天性,它為兒童創造了獲得全面、豐富、綜合的審美體驗的機會。因此,在音樂教學法課堂上合理整合各種藝術形式,以發揮它們的綜合效應,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兒童觀、藝術教育觀以及掌握運用這些音樂教育的技能,為將來崗位上更好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必備的職業能力。

(四)積極推進音樂教法課程實踐

1、與幼兒園搭建“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合作平臺是推進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法課堂可行性、實踐性教學的重要途徑。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大學生的實踐課程。一是要積極構建和不斷完善音樂教學法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踐教學觀念;二是要豐富實習內容,拓寬實習功能,分散見習與集中見習相結合,不僅僅是教學觀摩、備課、上課、制作教具,更要組織幼兒音樂領域各個活動的實踐教學,例如:舞蹈、唱歌、音樂游戲、有組織的音樂活動等,既讓學生明確自己將來的工作職責和技能需求,更讓學生找到今后加倍努力的方向。

2、通過園本培訓使一線教師具備幼兒園音樂教育基本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思考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有助于教師將來既可以由淺入深地對教學實際進行分析,又可以以實戰帶理論,以實例說道理,挖掘教學的廣度、深度,革新教學理念,有利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

3、開展職前、職后技能培訓。邀請優秀畢業生返校談自己的就業經驗,讓學生早準備,實現角色轉換。另外聘請專家來校講學,使學生有初步的認識,以消除實習時的緊張、焦慮情緒,較快進入角色,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學校和幼兒園"無縫鏈接"。

篇(4)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8-0114-01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漢語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促進各國之間加強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國的各個不同民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字,所以這種差異性嚴重阻礙了我國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國自建國以來就大力推廣普通話和漢字教學,在學習語言和漢字時最先接觸到的就是漢語拼音。所以,學好漢語拼音對于更好地掌握漢語和漢字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小學的初級階段,小學生應當努力掌握漢語拼音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為漢字與漢語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也應當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一、漢語拼音教學的概況

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漢語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其難度可想而知。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學好它,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在社會生存以及別人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拼音作為學好漢語的基礎,做好拼音的教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做好了漢語的教學工作。

在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和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漢語拼音教學被賦予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改下的拼音教學注重的是從整體著手,并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多層次教學,而不在是先前傳統的、相互獨立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從國家新頒布的語文課程編寫標準還是已經通過相關部門審核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漢語拼音教學都不再是單一、獨立的教學,而是將拼音、語言交流、識字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這樣不僅有利于做好拼音教學工作,同時也有利于對學生識字、閱讀等方面的教學工作。

二、如何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通過開展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年齡原因,通常都比較好動、學習不認真,再加上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導致在漢語拼音教學過程中,進度緩慢不說,效果還不好。這就要求老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比如小學生好動,愛做游戲。老師就可以在游戲中,進行拼音教學。例如,可以組織學生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被抓住的同學要接受懲罰:背誦一段拼音字母表。如果合格則繼續回歸到“小雞”隊伍中去,如果不合格,則要當“老鷹”,繼續去抓別人,直到抓到其他不會的同學。這樣將拼音教學和游戲、活動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有利于老師做好小學生的拼音教學工作。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高科技設備逐漸被應用到教學中來。多媒體設備是集圖像、聲音、色彩、動態、文字等功能為一體的高科技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將所要學的拼音字母以圖像、聲音、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由于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這樣做不僅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三)建立學習小組,使同學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對小學生進行拼音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按組坐在一起,由老師出題,對他們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做下檢驗,比如“誰能完整地背誦一段韻母表”“誰認識這幾個字母”,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一些的獎勵,物質獎勵、精神獎勵都可以,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小組讓給予一定鼓勵,切忌不要批評和體罰學生。通過這種良性、健康的競爭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

(四)模擬場景,使學習過程更生動

大多數小學生由于沒有良好的習慣和對學校生活的不適應因此導致他們在學習拼音時沒有足夠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的童話故事來構建一些場景,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將漢語拼音比做一座城堡,將各種不同的拼音集合比做城堡中的不同主人翁。例如將Y比做媽媽,i比做女兒。但是ü沒有親人,于是Y就安慰他,幫他擦掉了眼淚以后就共同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的積極性也很容易地被調動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拼音學習效果。

漢語之于中國人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漢語不僅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漢語對于中國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還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好漢語可以說意義重大。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來說,教師應當在課前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促進小學生對漢語拼音的高效掌握和運用。

參考文獻

[1]鄭惟莉.淺談漢語拼音教學[J].廣西教育,2009(22).

篇(5)

一、前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之中,語言與文化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法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的表層,而是應與文化知識教育相結合,了解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的必要條件。因而,在法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對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點的講授,而忽視文化教學。

二、二外法語教學中文化引導的必要性與意義

文化知識是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約定俗成的。由于中西文化是在不同文化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所以人們的思想、信仰、習俗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二外法語教學中,由于法語學時有限,因此在文化教學方面存在顯而易見的問題。如:把學習語法和詞匯當作二外法語學習的全部;學習方法陳舊,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詞、句的理解上,而較少注意篇章所表達和體現的文化內涵。殊不知語言失誤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而文化的誤解往往會導致摩擦發生,甚至造成交際失敗。

在有文化隔膜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中式的禮貌熱情也會導致對方的反感。比如你邀請法國人外出用餐,點了一大桌子菜,這會讓習慣分餐并把盤中食物吃光的法國人手足無措。中國人在餐前通常會說一些客套話,比如“只是一頓簡單的便飯不成敬意”等,法國人不知道這只是中國人的客套話而已,可能還會真的以為對方不重視自己。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法國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尤其是女士,對自己的年齡守口如瓶。而中國人在交往中問年齡則是家常便飯。法國人在一般的交往中,很少透露自己的財產或收入情況。而中國人不管是否關系密切,都可以問人家每月掙多少錢,甚至問人家有無財產或積蓄。

由此可見,只傳授語言知識,而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作用,培養出來的學生盡管掌握了單詞和語法知識,但缺乏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對所學教材的全面了解,在法語教學中應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達到法語活學活用的目的,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文化修養。

三、二外法語教學中文化引導的內容及途徑

我們的學生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法國豐富的社會文化,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沉浸到法國文化中,使其最大限度地了解法國文化的內涵。可通過以下途徑適當地引入文化知識。

1.介紹中西文化差異

在教學中,教師應介紹文化背景,使學生了解法語國家的實際,學會在適當的場合運用適當的法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潛在反應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對法語所反映的文化內容的綜合性的理解能力。法國人思維的特點之一是習慣用他們最初見到某些事物和現象的國家、民族和地區或人物來代表這些事物或人物。如果他們說:“C’est du chinois”,“chinoiser les choses”,不能直譯為“這是漢語”和“把事情中國化”,而應譯為“這太難了”和“將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加拿大人把狗看作伙伴、朋友。熟語“Son chien est mort.”(直譯為:他的狗死了。),應理解為:他一點運氣都沒有。連寵物都死了,可見其交了厄運。再如:中文的“茶余飯后”,法語的表達是“entre le poire et le fromage”。這是由中法兩國不同的飲食文化決定的。中國人飯后品茶,而法國人飯后品嘗水果和奶酪。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梢妼W習一門語言必須了解其文化是何等的重要。

2.比較中西文化差異

培養和增強學生對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是法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就會造成只教授語音、語法規則、詞匯這些單純語言知識的局面,其結果是學生不能夠恰當、準確而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法語交際活動,甚至會犯文化差異所引起的錯誤。例如一名法國朋友對一位學生說:“Tu parles bien fran?ais.”這位學生回答:“Non,mon fran?ais est mauvais,je dois bien étudier le fran?ais.”盡管這位學生回答的句子語法正確,但不符合法國人的習慣,他只需說“merci”就行了。法國人“請、謝謝、對不起、你好”的使用頻率遠比中國人高,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熟人、朋友之間。中國人通常認為過于客套就意味著生疏,因此,關系越近,禮貌用語就用得越少。而法國人在電梯里、走廊內、甚至大街上,有時陌生人之間也會互致問候“Bonjour”(你好)。

3.重視當前社會文化因素對語言的影響

從語言自身的發展規律來講,它從來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變化的,一成不變、靜止的語言根本就不存在。例一,以前法國人形容一個人不能養活自己是這樣說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pain.”(他連塊面包都掙不上)。而現在卻是這樣說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bifteck.”(他連塊牛排都掙不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法國人掙錢能力的衡量標準也改變了。例二,以前法國人形容對事情一竅不通時,會說:“Tout cela est lu grecque pour moi.”(這對我來說像希臘文一樣)?,F在,他們會說:“Tout cela est lu chinois pour moi.”(這對我來說像中文一樣)。中國的改革開放及經濟的發展促使法國人把眼光從希臘延伸到中國了。

4.提高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時,他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成功的幾率就會很高。所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法語教學必須考慮的因素。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法語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將趣味性貫穿于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看一些原版電影,如:《天使愛美麗》引領我們穿行于現代巴黎的大街小巷:市區、郊外、酒吧、商店、地鐵站、游樂場,遇見各色人等,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一幅生動細膩的生活畫卷;《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法國50年代寄宿學校的生活。片中語言簡短清晰,音樂純凈,主人公的仁愛與寬容感人至深。通過欣賞電影,使學生拉近了理想情景與現實語言環境之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法語學習網站,如:省略、省略、radiofrance.fr等。網站上內容豐富,不僅有法語語法、法語練習、法語歌曲,還有法語學習方法,法國文化、風俗等,提供了不少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是對有限的教材內容的一個有利的補充。教師可以營造課堂文化氛圍,如:安排課堂討論,內容涉及法國享譽世界的飲食文化、香水文化、葡萄酒文化、巴黎咖啡館文化、生活文化等。此外,可以設計創造性練習,教師規定一定的交際場合,如問路、購物等,讓學生扮演角色,使他們開闊思路,發揮想象力,在把握語言的同時,對法國的社會文化有更切身的體會。

四、結語

總之,由于每一種語言都反映著產生它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語言都有其文化內涵和背景。所以在法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都要重視。文化的引導、文化意識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這樣可使學生提高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6)

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應明確:備課應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當然,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備課中占主導地位。但學生在備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課前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并進行聯想和想象進行創造性思維,為課堂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師生互相協商制定教學活動的組織原則,活動方式方法,評價機制等,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和諧的制度基礎;同時通過備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盡管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教材的系統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資料所不可比擬的。其次,教材是聯系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梁,是學習的引入、擴大、深化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全面正確深刻地把握好教材。創造性,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備學生:學生是藏語文學習班的主人,只有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吃透學生:學生的認知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總是用自己已有的想法、認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去接受教學中的新知識,理解教師的誘導。因此,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弄清該結構對學生理解新知識會造成什么樣的障礙與影響,對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學活動極為重要。 備學生,既要長期對學生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更要結合具體的課堂進行分析和預測。

1、學生與教材的關系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藍本,是學生積累、感悟、運用的基本的材料,也是激起學生創新靈感的起點。另外,我們也要高度重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運用的能動作用。學生與教材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課堂的順利進行。

首先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內容,學生是否熟悉,在學生的閱讀經歷和生活經歷中是否曾經遇到過,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寫作手法,謀篇布局等特點學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

最后考慮的是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掌握程度。參照教師對教材把握的三個層次,學生對教材的掌握也有三個層次:優秀學生可能達到創新層次,而后進生可能只達到基礎層次,甚至有些學生基礎層次都達不到,只理解個別的片斷.當然這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優秀生可能對某些基礎知識不理解,有些后進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創新思維,但不管哪個層次我們都必須分析其達到這個層次的原因和發展的可能性以及解決的方法途徑。

備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方法:藏語文教學目標應著眼于學生終生發展的需要,既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理解、運用,語文素養的培養,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可分為長期教學目標和短期教學目標。長期教學目標是通過一節節的短期教學目標實現的,而短期教學目標必須體現長期教學目標。

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的根據應該是長期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堅持四個“統一”:社會發展與學生發展相統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繼承與創新相統一,學生發展與教師發展相統一。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由教師和學生協商確定,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應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促進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善用引導啟發式教學。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知識基礎、認知結構等實際出發,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一種積極的雙向的教學方法。采取啟發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充分調動教學中各種因素發揮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過程取得最優化的效果。

“淺入深出”,恰當設計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因勢利導地啟發。 我們經常用到一個成語――深入淺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論的內容很深刻,措詞卻淺顯易懂。用淺顯的文字表達深刻的立意,這是表達上的成功。而在教學中,我認為應該提倡“淺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鬃拥摹皽毓识隆?,從已知導入未知,就是“淺入深出”。從淺顯而逐漸深奧,需要一個啟發的過程。啟發的關鍵就在于“淺入深出”地、恰當地設計問題,利用這些問題因勢利導地啟發學生。

搞好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引導學生的內在動力。中學閱讀教學就要注意從最新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情激情,溝通情感,即運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如情境、情趣、情態等作誘發物激起學生的情思,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或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去自覺主動地探求課文,使課文的情感因素與學生的生活感受相互溝通,撞擊出思維的火花?,F實生活中,學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父母或親人的愛,雖然學生家庭有貧富差別,家庭親人給予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或是貴重的服飾珍貴的書具,或是粗淡的飯食簡陋的衣物,甚至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話語,都體現著親人的愛,只是學生沒有感受到或者感受不深刻,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閱讀課文,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藏語版“背影”所體現的父愛。父親在家境窘迫、四處奔波的情況下執意要送兒子上學還不辭勞苦地為兒子買橘子。事實上,很多課文都可以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動探求。

巧用多媒體 啟發想象力: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虒W過程中,巧妙利用電教手段充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走進多彩的想象世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呢。――利用投影觀察圖畫,激發想象情緒然后通過投影,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畫面,看看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想想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象的翅膀一下子就展開了。――利用錄音進行示范朗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得到延伸常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聽厭了教師范讀這種方式,學生在聽的時候,注意力普遍不集中。一換用錄音范讀,伴隨著著名播音員的高水平朗讀,學生邊聽邊看課文,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力得到延伸。他們興趣高漲,積極思考,爭著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篇(7)

西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外發型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天津幼師、鄭州幼師、長沙幼師、遼寧幼師等內地省份的幼兒教師培養學校,為西藏的學前教育輸出了大量的師資,他們也已成當前西藏學前教育師資人才梯隊的骨干力量[1];二是內源型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即由西藏自治區管轄的學校培養出的學前教育師資,其中本科層次的招生是2007年由西藏民族學院開始的①,??茖哟蔚氖状握猩?009年由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完成,日喀則職業技術學校和山南職業技術學校是從2011年開始中專層次招生。隨著西藏自治區的民族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從頂層的規劃設計到校級的教學改革,西藏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工作也愈加精細化,而學前教育師資必備的音樂素養不僅成為師資培養中課程設置的重要環節,也成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授課教師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一、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教學現狀

西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步伐雖然明顯落后于全國水平,但其在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和傳承西藏民族文化之間,積極探索二者與西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平衡點。對于西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音樂課堂來講,如何將國內外音樂課程教學的先進方法和經驗進行引入內化,并對西藏本土化的音樂元素和資源進行整合挖掘,已經成為濃縮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現狀背后的重點和關鍵。簡言之,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教學現狀集中表現為對兼顧教育現代化與民族特色的發現、探究與反思。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課程設置中,每個學校的課程分類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都涵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個門類。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西藏大學將其歸類于專業方向課程,西藏民族大學將其歸類于專業必修課和專業任選課。相較而言,西藏民族大學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門類上較為豐富,比如聲樂基礎、鋼琴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幼兒舞蹈創編、藏族傳統文化、即興伴奏、幼兒園健身舞創編等。從中可以映射出,西藏高校學前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是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對西藏民族文化傳統的傳承性,但音樂課程設置的門類過于繁多,似有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之嫌疑,且對西藏本土文化的課程教學顯然較少。西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群體中,招生方式是非藝術生的考試背景,未經系統專業的聲樂訓練學習,學生的音樂功底差是普遍性問題[2]。然而在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民族成分中,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學生占據較大比例,源于西藏原生性的唱歌跳舞傳統,學生潛在擁有很強的節奏感和原生態的發聲技巧,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乏專業訓練的不足。但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未能充分發揮自身的音樂優勢,反而出現羞怯膽小、外在表現不足的問題。同時擔任音樂課的教師集中為聲樂專業出身,這與音樂課專業技術性強的特征密不可分,但其在學前教育專業知識上的缺乏就成了硬傷,即要重點攻克音樂課程教學與學前教育專業素養之間知識對接、能力遷移的難題。

二、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引入奧爾夫教學法的意義

奧爾夫教學法由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于20世紀20年代始創,80年代初由我國音樂理論家廖乃雄引入中國。奧爾夫教學法的靈魂是以原本性為核心,通過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的緊密結合,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育活動之中,重視挖掘學生自身的音樂潛質和文化積淀,注重激發學生的音樂體悟、情感表達和創作潛能。奧爾夫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和魅力,與達爾克羅茲、柯達伊教學法享有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的社會美譽和地位。西藏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引入奧爾夫教學法既符合當今世界音樂教育和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又順應了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改革要求。奧爾夫教學法對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效果提升有直接的推動作用,新教學理念的運用有助于整合現有的音樂課程教學資源、完善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使當前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目標更加明晰化,形成傳承西藏民族傳統和歷史資源的文化鏈條。同時奧爾夫教學法將音樂課程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予以淋漓盡致的體現,讓音樂教師更多關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狀況,包括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功底、外在表現和再轉化創作能力等,在啟發、鼓勵和引導的良性音樂課堂氛圍中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中引入奧爾夫教學法,除了可以提升音樂課效果和促進教學改革發展外,也有著更為深遠的多元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教學實施的層面上,顯性效果呈現為西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西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在教學實施效果的基礎上明確了西藏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教育新理念與新思維直接落腳到西藏一線的學前教育活動中,勢必會促進西藏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學前教育人才隊伍的壯大,進而保障西藏學前教育的現代化節奏與步伐。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與社會文化的互動環境中,奧爾夫教學法尊重本原性的顯著特色,可使西藏本土的民族文化資源得到有益的傳承保護和深度挖掘。

三、在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的建議

(一)奧爾夫教學法精髓的準確把握和恰當運用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準把握奧爾夫教學法的要義,是將其運用于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前提和關鍵。奧爾夫教學法屬于教育學與音樂學的交叉學科,這要求授課教師既要有演繹音樂藝術的能力,又要有傳遞音樂教學的技巧,也要認識到為學前教育事業培養人的教學目的,尤其要能夠對奧爾夫教學法的原本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征做到融會貫通,避免誤入徒有其表的冠名式音樂課程教學怪圈。這雖對音樂授課教師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但卻是保障西藏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質效的必然要求。

(二)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課堂引入

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引入奧爾夫教學法,直觀印證西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同時要注重對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因為“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教育的根基?!盵4]這也符合奧爾夫對音樂教育民族性的觀念闡釋。在挖掘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過程中,從頂層設計、政策指引到資源發現、共謀同致,都要充分調動政府、學校、家庭等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在將搜集的西藏本土文化元素整理加工后引入音樂課時,要密切關注學生在熟識度、親切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音樂體驗變化,要與學生情感共鳴。

(三)音樂課程理論實踐的兼顧并重和專業對接

在奧爾夫教學法運用于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理論目標與實踐目標開展音樂教學,切忌一味單純追求學生音樂素養能力的提升,也要重視向學生講解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體驗和教師啟發引導之下,完成對教學法的理解、認同、掌握及運用,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音樂能力。此項教學策略務必要貫穿于西藏高校學前教育音樂課的始終。另外要觀察和調整奧爾夫教學法與學前教育專業的適應性問題,在二者的匹配對接和環境平衡中,助力奧爾夫教學法在西藏一線學前教育中的推行適用,發揮教育生產力的持久功效。

參考文獻:

[1]嚴仲連,姚偉.西藏學前教育五十年[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2]趙曉偉.西藏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開設思考———以西藏大學為例[J].西藏教育,2018,(02).

篇(8)

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情感與認知相互影響,同時與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興趣、信念、內驅動力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學生的個性發展過程中,情感起著一種偵察機構的動力功能,監視著信息的流動,喚起主體對信息的追求。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更是貫徹情感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充滿積極情感的和諧的語文教學情感氛圍,師生雙方才能融洽,語文課堂教學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重視激感因素。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筆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是語文教育的客觀依據,其中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新課標下的現有的眾多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注重了文學藝術品質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更多地體現了時代精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悉心鉆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再通過創設情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學生。這樣,才有可能選擇適宜的教育教學方法,創設出一種極富陶冶力量的情境,通過引導和培育,潛移默化地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展示情感過程,保證教材內容的引人入勝。因此,我們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常常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輔以聲情并茂的朗讀、烘托渲染的背景穿插等手段,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達到文意的理解與情感體驗的統一。例如,在講授《歸去來兮辭》一文,教師可以采用朗讀引發先聲奪人,再補充人物介紹及背景材料,放圖片和錄像,讓學生增進了解,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講解《滕王閣序》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幅海天一色的壯麗秀美的風光圖景,并讓學生聽錄音,看課件,通過渲染氣氛,以強烈的感情引發學生的興致,自己疏通文章的內容。這樣在生動形象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既學到了相關知識,又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華。

二、充分調動教師自我的教學情感,以情帶情,激發學生的情感

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與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那么,他的教學一定是充滿激情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苯處煹那楦惺菍W生情感培育的催化劑,教師應該用他深刻的思想內容,豐富的情感世界,飛揚的激情,感染學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從而使枯燥的語文教學成為一次學生的情感體驗之旅.要做到這樣,首先,教師必須摯愛和尊重自己的學生。愛這種情感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學生最能敏感體會的,學生對老師也因此更尊敬,更喜愛,并且,還常常會因為愛老師而愛上老師所教的學科。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情感、沒有愛,也不會有教育。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語文老師付出赤誠的愛心,才能以情動情,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語文老師的愛,首先是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和教學工作。以充沛的精力、忘我的工作、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之中,才能使學生對老師及其事業產生敬佩之情進而喜歡上語文課。其次,教師應深入體驗教材蘊涵的情感。要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自己首先要被課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和打動。因此教師首要的是練好內功,不斷夯實思想內涵,提高文學藝術修養,豐富人生閱歷,深刻領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是,教師以愉快的心情,和藹的表情,親切的語言,充沛的情感,飛揚的激情,必能造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與情感激蕩的海洋里暢游,讓語文學習回歸到它應有的要義。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以真心熱愛學生,以真誠的自我對待學生,坦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愿意和老師保持心心相印的關系,向老師傳達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感受。師生這種真誠相待是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營造情感氛圍的基礎,從而能使學生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被欣賞,那么他們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上好語文課,也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忠告與批評,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活潑、生機盎然地開展,以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全方位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閱讀教學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是激發學生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在語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借助網絡下載軟件、網上查尋資料等與學生相互交流等方法來完成語文的自主性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地揚長避短,而不能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運用多媒體的情況而一味地配上多媒體課件。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選文,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學生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感,在情感的陶冶下,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此類選文就不宜用多媒體課件從頭到尾講解,而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品讀中領悟,在情感的浸潤下獲得新知和美的享受。而相反,有些知識的學習就必須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在科普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更生動,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采用討論式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討論式教學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情感。此外,啟發式、辯論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以及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寫小論文等有趣的教學方式,都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和培育學生情感世界,重視情感因素的激發和體驗,對于活躍語文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貫徹素質教育原則,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實效,回歸語文學習根本目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篇(9)

目的論(Skopoe Theory)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派學者Hans.J.Vermeer所提出的學派奠基理論。它的核心概念就在于利用翻譯方法及策略來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如果將翻譯作為一種轉換形式和人類行為,那么我們可以說任何一種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翻譯也必然是一種目的。在文學中,目的論遵循連貫、忠實和目標3項法則,它體現了譯者翻譯文章的文學目的和交際目的,這兩大目的也是譯者能夠做好翻譯工作的根本。

一、隱喻翻譯的目的和常見方法

1.目的。由于目的論認為任何一次翻譯行為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所以譯者在翻譯不同文學作品時應該考慮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例如在廣告文本與文學文本中,隱喻翻譯就存在差異。廣告文本的翻譯目的是使得譯文擁有促銷產品的功能,所以它的隱喻翻譯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目的語讀者進行消費,其中大多數語言都會保 留源語文化的傳統和表達習慣。而對文學文本來說,它更側重于對深層內涵的表達,例如修辭手段、情感流露等等,所以不同的文本所要表達的目的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2.常見的隱喻翻譯方法。就目前來看,目的隱喻的翻譯方法眾多,但是它們都不具備統一標準,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隱喻翻譯方法有以下4種。(1)直譯。直譯隱喻翻譯方法可以很好的保留原文的修辭結構、內容與本體喻體形象,它的目的語能夠讓讀者充分了解文本中所要表達的文化特色。特別是對英語文學作品而言,它的隱喻形象在某種層面上與漢語文本類似,所以文化差異較小,此時就可以采用直譯方法。直譯的優勢就在于極大限度的保留了文化元素,如果某些詞匯存在直譯以外的要素需要加以額外理解,還可以利用直譯配合注釋的翻譯方法來處理。(2)轉譯。轉譯即轉換喻體形象,同時保留原文文本中的修辭內容及結構。這種轉譯方式可以通過熟悉喻體形象來讓目的語讀者理解隱喻內容。考慮到隱喻與原語譯語文化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所以如果原語喻體和譯語喻體所表達的喻義不同,那么就可以采用轉譯來轉換喻體形象,實現最終的翻譯目的。(3)暗喻轉化。暗喻轉化相對于明喻,它通過轉換原文的修辭方式來保留本體喻體形象,迎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暗喻與明喻一樣,都是通過某一種事物或觀念來代替另一種事物或觀念。但是暗喻與明喻的區別就在于明喻更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更符合譯語的語言表達方式,二者之間可以實現相互轉換。(4)意譯。意譯的優勢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將文本隱喻翻譯中的內容傳遞給讀者。如果無法在原文文本中找到原語隱喻的實際意義、形象或者結構,譯者就可以改變隱喻翻譯手法而采用意譯。這種轉換是基于在某種情況下,喻義要確保轉譯目的而做出的決定。同時它也能保證文學作品的基本交際目的。

二、《英格蘭東部游記》中的隱喻翻譯

1.《英格蘭東部游記》中隱喻的特色分類。在這部作品中的隱喻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隱藏在隱喻背后的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二者思維概念相近,可以用隱喻手法來翻譯表達;第二類是隱喻背后的思維概念,在這一點上,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是存在較大隱喻差異的。

2.《英格蘭東部游記》的隱喻方法選擇。在英語與漢語中,有些隱喻背后的思維概念是幾乎相同的,所以我們說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存在概念相同或相近的情況,因此在《英格蘭東部游記》中的某些文本片段就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將原本的暗喻轉為明喻,同時也保留了文本的文化內涵,幫助讀者更好的了解英格蘭歷史。

舉例原文文本如下:

Orford was once a good town,but is decayed,and as it stands on the land side of the river the sea daily throws up more land to it,and falls off itself from it, as if it was resolved to disown the place,and that it should be a seaport no longer.

在上述文本片段中,像“stand”、“fall off”都屬于典型的動詞隱喻用法,而像“stand”就十分常見,這種隱喻分類被稱為“死喻”,可以直譯為“位于”?!癴all off”則比喻將大海沖擊海岸的動作來比喻人的動作。在這里,初譯就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將其翻譯為“驟然落下、退回大?!保瑥碾[喻翻譯角度來看對原文的改動很大,基本放棄了原文的修辭結構,不能稱之為最佳的翻譯方法。所以后來的修改稿中則直接采用了直譯,翻譯為“拋起泥沙、驟然落下”,這一翻譯就基本保留了原文文本的修辭方法,同時也能凸顯海浪沖擊海岸的逼真意境。

總結:從本文的簡析也可以看出,隱喻作為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它會隨著文化背景的變化而改變思維方式,呈現不同的文化內涵。基于目的論角度的游記文學隱喻翻譯為讀者呈現了更多的翻譯方式,也為譯者提供了指向目的的思路,就像本文所提到的《英格蘭東部游記》,它的翻譯就是以目的作為引導而靈活選擇正確的翻譯方法的。當隱喻背后的思維方式與原語文化、譯語文化相同或相近時,隱喻翻譯實現跨文化的難度也會隨之減小,這更有利于讀者理解異域文學文化,讀懂他國文學作品。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098-02

通過研究湖湘文化,我們不難看出其與民族音樂的密切關系,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及音樂影響力使其成為湖湘音樂表達的重要內容及載體。地方民族音樂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是當地人民喜愛并推崇的藝術展現形式,文化與音樂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成為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地方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展示方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當地的高校音樂教學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一、湖湘文學、民族音樂、協同地方高校音樂教學的背景研究

湖湘文學、湖湘音樂作為兩種不同的地域藝術呈現方式,在中華文學與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指導,做好民族音樂與湖湘文學的音樂課程教學融入具有現實必要性。我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明確指出四類協同創新模式之文化傳承創新的要求,具體闡述為:通過將地方民族音樂與當地文化融入到當地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切實提升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力與傳承優勢,從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傳統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藝術舞臺上的影響力。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開展音樂課程教學時忽略了當地文化與民族音樂的音樂教學影響力,特別是湖南地方高校將高校音樂教學與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割裂開來,忽視了其教學指導影響作用。對這一問題的改革,是我國各大地方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主趨勢。

二、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教學的意義分析

1.有利于提升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的精神品質與內涵。湖湘文化中最鮮明的一點就是“湖”與“湘”的解讀,“湖”從地理位置上解讀為洞庭湖,而“湘”則指湘江,因此從地理位置上,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的標簽印記,是特定歷史文化精髓的展現。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其涵蓋豐富的思想價值與深邃的精神內容,這正是高校音樂教學中所要求體現的教學精神品質。只有引導高校學生感受湖湘文化,品位湖湘文化,探尋湖湘文化,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當地的民族音樂內涵,才能在高校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做好對當地文化與音樂精髓的把握。湖湘文化不僅承擔著教育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更將地域文化與民族音樂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使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更深刻、更積極地參與到高校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在高校的音樂教學研究中鼓勵學生研究、傳播湖湘文化,積極拓展湖湘文化層面中的音樂內涵與價值,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啟迪、陶冶,從而樹立正確的音樂價值取向,指導后續的音樂專業學習,增強對音樂教育的親切情感。

2.有效豐富了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的藝術底蘊。湖湘文化作為歷史文化的產物,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深刻的關注研究價值,但是很多湖湘文化卻隱匿在民間,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探索。在這些湖湘文化中,我們也可以搜尋到音樂的影子,常見的花鼓戲、巴陵劇都是湖湘文化的內容,也是民族音樂的呈現,而這一切都為當地高校音樂教學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方向的指引下,我們不斷的去挖掘、搜尋,弘揚傳播當地的文化與音樂,做好高校音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不斷豐富與完善了湖南高校音樂教學的藝術底蘊。

3.有效推動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完善。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傳承與創新性,而這也恰好是湖南高校音樂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只有在不斷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育人”導向的功能發揮,只有做好文化與當地民族音樂向音樂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才能實現高校音樂教學理念的創新完善。一方面,湖湘文化與民族音樂為高校音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使高校音樂教學更加系統、豐富。另一方面,音樂教學為湖湘文化的傳播與當地民族音樂的弘揚提供了便利,使當地的文化精髓更多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不足剖析

基于目前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現狀來說,其不足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湖湘文化教育融入力度的不足。只有不斷強化湖湘文化、民族音樂中的音樂教學指導元素,才能真正實現三者的協同融合,建構起更加系統完善的教育融入機制。其二,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對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關注意識較低。大部分學生不了解湖湘文化,更不熟悉當地的民族音樂,湖湘地域特色在其專業音樂課程學習中處于缺失階段,使三者協同性差,學生對湖湘文化、民族音樂缺乏基本的關注研究意識。其三,湖湘文化、民族音樂與高校專業音樂教學存在結合上的錯位。高校作為文化交流碰撞的綜合體,應該為學生建構起開放性的知識交流平臺,湖湘文化與民族音樂作為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藝術形態,在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結合時卻發生了偏離與錯位,多數高校的專業音樂教學忽視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學指導作用,使其結合存在明顯錯位。

四、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教學的策略分析

1.加強對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的關注,凸顯其高校音樂課程應用作用。從我國湖南各大高校音樂教學現狀來看,音樂教學課程設置缺乏地方關注,往往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以西學為主,帶有全盤西化的明顯印記,使當地的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始終處于劣勢,本土音樂教學十分尷尬。要想打破現狀必須從轉變價值觀念入手,在當地文化的關注引導下積極推動湖湘文化、民族音樂的課程融入,打破原有的單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多元的課程教學建構中,通過系統化的建構讓學生在開展音樂學習時能抓住湖湘文化的歷史價值與審美意義,在文化與民族音樂的熏陶感染下茁壯健康成長。

2.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發揮湖湘文化的音樂教學指導。高校音樂教學的實施推廣必須與湖湘文化的傳播與民族音樂的發掘結合起來,而湖湘文化的傳播推廣與民族音樂的資源發掘要求高校必須做好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與推廣,在這方面,校園藝術社團是高校教學實踐活動組織的主力。目前,我國湖南大多數高校都建立起形式多樣的校園藝術社團,其借助文學藝術實踐搭建了文化音樂交流的共享平臺。藝術社團在校園文化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湖湘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民族音樂的素材支持下,逐漸形成了以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為主題的藝術類文化社團,使校園社團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實現了文化的傳播,也帶動了音樂的創新。在藝術社團的不斷努力下,完成了當地民族音樂素材的搜集與編寫演唱,而這些帶有湖湘文化特色并結合當地民族音樂優勢的民間歌曲,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當地文化,感受到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也使其成為當地文化高校音樂藝術展示的有效窗口,對當地的文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積極拓展湖湘文化的教育外延空間,實現湖湘文化與音樂教學同步。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實地采風等也是了解當地湖湘文化,豐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尋求教學靈感與突破的有效手段。這些都為學生了解湖湘文化,參與當地民族音樂表演拓展了外延空間,成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地采風使學生在實踐考察的基礎上,可以做好相關音樂素材的整理與編訂,使高校音樂專業教學課堂生動豐富起來。學生不僅僅能在課堂理論學習中感受音樂魅力,更能借助第二教學課堂實現課外拓展,這對于湖湘文化的傳播及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湖湘文化教育外延空間的合理拓展,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得到統一,實現了三者同步。

4.積極舉辦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引導學生參與講座做好音樂創新。湖湘文化的既定文化優勢及民族音樂的獨有歷史底蘊為主題講座的開展奠定了前期基礎。因此在湖南等地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文化講座的形式實現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及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協同。通過前期的主題選擇,講座的精心策劃,講座的合理安排與布局,講座的統籌協調,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學生在參與講座的同時感受到湖湘文化、民族音樂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密切關聯性,從而感同身受,受到啟發。通過定期舉辦該類型的講座,鼓勵音樂專業的學生就講座主題進行研究討論,積極探索音樂創新的有效方式與手段,實現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技能提升。

五、結束語

音樂作為常見的藝術展現形式,只有繼承文化精髓,不斷創新發展,才能實現價值,發揮魅力。伴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浪潮,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也備受關注,在學習西方音樂藝術理論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地域性及本土、本國文化音樂的關注。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往往與地域文化、民族音樂存在密切關聯,本文選取湖南地區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以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為研究方向,就其協同意義、協同現狀進行闡述,在此基礎上從理念關注、教學外延的拓展、實踐活動的開展、藝術講座的組織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協同方向與協同策略,為三者的協同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以期在新時期引導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現新的突破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周玉屏.湖湘音樂融入地方高校聲樂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4,(04):176+182.

上一篇: 企業持續發展論文 下一篇: 依法行政工作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页面 | 五月丁香视频国产精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香蕉久久精品精品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一级中文字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