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制度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12 03:45: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薪酬管理制度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薪酬管理制度論文

篇(1)

一、薪酬相關概念解析

(一)薪酬結構

廣義的薪酬即報酬,是指企業員工因向企業提供了勞動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回報。報酬可分為內在報酬和外在報酬兩大部分。

內在報酬是員工由工作本身而獲得的滿足感,是精神形態的報酬。包括:參與決策權;自由分配工作時間與方式;較多的職權;較有興趣的工作;活動的多元化。

外在的報酬則以物質形態方式表示,包括直接的薪酬、間接薪酬及非財務性報酬。其中,直接薪酬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股票期權等;間接薪酬即各種福利;非財務性報酬是指與職務相關的一些特殊待遇,如私人秘書、動聽的頭銜、偏愛的辦公室裝潢、特定停車位、寬裕的午餐時間等。

狹義的薪酬,則指企業向員工支付的各種形式的現金和實物,是廣義薪酬中的外在報酬部分,也可稱為貨幣性報酬或經濟性報酬。

薪酬應該包括:基本薪資、獎勵薪資、附加薪資、福利。

基本薪資根據員工的工作熟練程度、復雜程度、責任大小、以及工作強度

為基準,按員工完成定額任務的實際勞動消耗而計付的薪資。它是員工薪資的主體部分和穩定部分。

獎勵薪資根據員工超額完成任務、以及優異的工作成績而支付的薪資。其作用在于鼓勵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或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所以又稱“效率薪資”或“刺激薪資”。

附加薪資為了補償和鼓勵員工從事特殊工作而支付的薪資。它有利于吸引員工從事某些對公司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的工作。

福利為了吸引員工到企業工作或維持企業骨干人員的穩定而支付的作為基本薪資的補充的若干項目,如失業金、養老金、午餐費、醫療費、退休金以及利潤分紅等。

(二)薪酬功能

一般來講支付給員工的薪酬具有以下三種基本功能:

1、維持功能。也可以稱為生存功能,即薪酬要能換得勞動者維持其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物質。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質。其基準是最低生活收入。

2、保障功能。保障功能指勞動者所獲得的薪酬收入除了必須滿足其本次的生存需要的花費之外,還要能提供保障勞動者為下一次的勞動提供所花費的“維護”成本的支出。

3、激勵功能。激勵功能是指勞動者提供了超過工作標準的勞動所獲得的補償收入。它是按“勞”分配的表現形式之一,多“勞”多得。這里的“勞不僅包括簡單意義上的體力勞動,也包括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技術創新勞動、管理創新勞動等。

二、保險營銷員的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保險行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險公司薪酬策略的缺失已經導致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系統性低,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

保險公司的營銷人員薪酬管理體系往往是通過多次的薪酬改革形成的。在改革過程中,不同時期會制定出不同的薪酬管理體系,這些體系多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如基本工資調高、增減福利項目等,并非全盤考慮,這就有可能忽略工資、獎金和福利等薪酬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同時由于不同時期薪酬管理體系的設計人員的差異性而導致設計不夠系統化,各種制度強調的導向分散或都強調同一導向,使各項制度的綜合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使保險公司不能取得長期的競爭力。如底薪+提成制,多數中國保險公司采用只此種分配制度。一般企業底薪200——600元,提成比例根據銷售額大小從1%——10%不等。另外,也有保險公司根據銷售指標的達成比率提取,提成收入占總收入的60%——80%。這樣使得營銷人員的才能不能完全的發揮出來,不利于保險公司銷售業績的提升。

(二)薪酬與經營戰略錯位

這方面的表現很多,如有的保險公司聲明它的戰略之一是成為市場上的領先者,但該保險公司卻將薪水標準定位于中檔水平,且獎金只授予做出出色業績的營銷人員。保險公司往往著重于獎勵短期經營業績,這易于導致營銷人員的短視行為,可能會放棄或忽視一些對于保險公司長遠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工作,如新市場的開拓。每個保險公司都希望利潤最大化,應該強調保險公司整體業績,團隊協作,但實際中卻往往過分強調營銷人員的個人業績考核與激勵,這必將會影響到營銷人員之間的協作精神,從而影響組織整體的運作能力,最終導致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鏈條的斷裂;而過分強調團體的利益,又會使營銷人員產生吃大鍋飯的思想。

(三)缺乏考核基礎,無法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薪酬的激勵力度取決于薪酬與績效的匹配程度以及營銷人員個人利益與保險公司利益的結合程度。目前我國大多數保險公司僅僅把薪酬作為員工收益的一種支付手段,并不重視薪酬的激勵功能,尤其是長期激勵作用。如平安歷來的銷售人員分配模式都是低底薪+中等水平的提成。銷售人員的收入多少僅只與銷售業績即保費收入有關,完全是數字說話。而是否配合公司的整體需要,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反饋等似乎一概與銷售人員無關,對于公司管理層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做好了是應份,做不好就扣罰,造成銷售人員與管理人員不免有些對抗情緒,不合作情緒。出于物質需求、出于經濟需求銷售人員也會盡力爭取更多的保費、更好的業績,但這在銷售人員看似乎只是個人的事,公司對己身只有束縛而缺乏指導、激勵。銷售人員對公司也漸趨漠不關心,使得保險公司失去活力而影響保險公司的發展。

(四)較注重物質報酬,不注重非物質報酬

薪酬系統作為保險公司激勵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還需要其他激勵制度來補充,特別是非物質報酬的激勵手段,如建立起包括保健計劃、非工作時間的給付,以及較寬裕的午餐時間、特定的停車位,還包括參與決策、承擔較大責任、個人成長的機會、活動的多元豐富化等等。目前很多保險公司尚未真正認識到非物質報酬的重要性,對非物質報酬的激勵手段也較為忽略,從而造成營銷員的浪費和保險公司的損失。

三、保險營銷員的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一)改革營銷員的福利制度

1、實行等級福利待遇

長期以來,福利平均主義盛行,福利與營銷員的業績沒有太大聯系,對營銷員起不到多少激勵作用。完善營銷員等級福利待遇制度,設立營銷員等級,從體制上杜絕福利平均主義的弊端,根據營銷員的等級不同分為不同的福利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員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

2、實行保險公司福利形式的多樣化

有的保險公司沒有考慮到營銷員的個性化需求,福利物品與營銷員的需要相脫節,力求用一種物品去滿足所有營銷員的需要,營銷員并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福利狀況。實行讓營銷員自由選擇他們所需要的福利,象自助餐一樣,因此這種福利形式稱為自助式福利。營銷員要什么,保險公司就發什么。如公司可以以福利包的形式,提供一攬子福利形式,不同層次的營銷員有不同的福利金額,營銷員在自身等級所確定的福利額度內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福利組成形式。

3、營銷員參與福利的設計

包廂公司讓營銷員參與到自身的福利設計中來,以通信福利為例,營銷員可以自由選擇領取通信津貼,自己解決通信問題;也可以不領取通信,使用公司的通信,一旦員工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對自己福利形式的發言權,則工作滿意度和對公司的忠誠度都會得到提升。(二)建立有效的保險營銷員經濟增加值激勵體系

經濟增加值(簡稱EVA)是從稅后凈營業利潤提取包括股權和債務的所有資金成本后的經濟利潤,是公司業績度量的指標,衡量了保險公司創造的股東財富的多少。基本計算公式是: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其中,資本成本=資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資本

資本代表著向投資者籌資或利用盈利留存對保險公司追加投資的總和。如果管理者能有效運用資產,那么獲取相同稅后凈營業利潤所需的資本將減少,而盈余現金就能回報給投資者用來投資其他保險公司。通過向管理者收取資本成本,可以鼓勵管理者高效利用資產,為股東和債權人負責。

EVA的獎金額度是通過公式每年重新計算的,根據EVA的計算公式,當EVA為零時,保險公司經營產生的效益剛好等于股東期望回報;當EVA大于零時,超出零的部分為營銷員為股東創造的超出預先期望的回報,保險公司可以將超額的EVA按預先設定的比例分配給營銷員作為獎金,則超額愈多,營銷員所獲得的獎金就愈多;營銷員的獎金完全來自于營銷員所創造的價值,對股東而言是沒有成本的。當EVA小于零,即保險公司由于歷史問題計算出來的EVA為負值時,由于營銷員的努力,使負值的絕對值變小,則營銷員也可以根據二者的差值獲得相應獎勵。

保險營銷員經濟增加值激勵體系建立的具體措施有:首先明確每個保險營銷員所要承擔的公司資本成本,只有當他們明確自己所負擔的資本成本時,才會知道自己所獲獎金的基數。其次,當EVA值大于零時,確定保險營銷員的獎金比例,營銷員的銷售額越大,獎金比例也越大。

EVA方案中,并不是所有的超額獎金都一次付給營銷員,EVA預設了獎金庫,用以保存部分超額獎金,只有在未來數年間EVA仍然維持原有水平時,這些獎金才付給營銷員,如果EVA下降了,滾入下一年度的獎金就會被取消,獎金庫使營銷員承擔獎金被取消的風險,能鼓勵他們做有利于保險公司長期發展的營銷策略,并謹慎地權衡收益與風險,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營銷員的短期行為,保證了業績的可持續性。

(三)健全保險公司內部管理制度

考核體系與保險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相當的關聯性,為營銷員的行為提供了指導和規范的一整套準則。建立有效的考核組織保障,建立考核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并加強考核主體和被考核者的培訓闡明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幫助營銷員提高個人技能、素質,從而改善營銷員個人和公司的整體績效,而不是為難誰,不是人為地制造麻煩,幫助被考核者的排斥心理,或者是對考核寄予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并把本期內的考核指標及其權重公布,明確公司經營目標在考核體系中的體現。

結束語

保險公司保營銷員工作具有時間隨意性和自由度大,工作場所流動,完全以市場為導向。保險公司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管理體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調動營銷員的積極性。這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法回避、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問題。保險公司只有改革現有的新酬管理體制,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最終實現保險公司最高利潤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冉斌.薪酬設計與管理[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97-103.

[2]蘇冬.保險經紀公司薪酬激勵機制建立初探[J].上海保險,2002(4).

[3]何燕珍.競爭力導向型企業薪酬水平政策探討[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8).

[4]彭璧玉.戰略薪酬模式的選擇[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6).

[5]陳思明.論現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點[J].同濟大學學報,2004(4).

[6]何燕珍.企業薪酬管理發展脈絡考察[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11).

[7]王凌云.論企業薪酬戰略與經營戰略的匹配[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11).

篇(2)

一、國企高管激勵約束機制是公司治理的關鍵

激勵與約束是企業所有者為取得收益最大化將企業委托給經營管理者后,為使經營者趨向符合所有者目標而采取的兩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措施。對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激勵約束,就是激勵約束主體根據國有企業的目標、國企高管需要及其變化趨勢,采取措施,滿足其合理合法的需要,并予以強化,限制其非正當性需要,以引導國有企業高管朝著所有者期望的目標努力。在實際工作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激勵或約束之間做好平衡。只有把二者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國企高管的積極性,并與所有者利益一致,實現企業有效經營和監管。

二、我國國企高管激勵與約束機制存在的缺陷

第一,國企高管由政府選拔和組織任命的弊端。國企經營者由政府官員選擇和組織任命,決定了經營者的選擇可能是無效或者低效的,政府官員有選擇經營者的控制權,但沒有相應的收益權,有權選擇高管人員卻不需為此承擔風險和責任,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發現和任命有能力的人當國企高管。同時,依據個人偏好和個人關系選拔經營者,導致一大批具有領導才能和企業家精神的潛在優秀企業高級管理者將被拒之門外。

第二,在職消費不規范,隱性收入不明確。國有企業改制后,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股東大會、監事會對董事長、總經理制衡機制不健全。而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時期,企業激勵機制不夠,約束機制更差。職務消費與自我消費界限不明,而隱性收入也因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大量存在,如自利交易、提拔職員所得好處等。由于經濟收入屬于個人隱私,監督亦有困難,有時很難確定國企高管們到底拿了多少酬薪。

第三,國企高管薪酬的制定存在弊端。國企高管的薪酬標準,絕大多數是企業自己定,主管機構審批,其中的決定性意見出自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現在,一般國企經營者薪酬制度的設定和執行往往是在國企高管的參與下進行的,缺乏制度的客觀性與公正性。而且由于企業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參與決策的其他人員,也都不是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參與制定薪酬制度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性。

第四,國企高管薪酬考核績效體系不健全,約束不力。我國國有企業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已經多年,真正通過績效考核達到預期目的的企業較少。績效管理重要目標在于發現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然而很多國企在這方面的工作開展較為薄弱,往往將考核置于表層,沒有將考核結果與被考核人員的職位變動緊密結合,而且與薪酬升降的關聯度較小。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價值也被貶低,薪酬激勵效果無法實現。

三、完善國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思考

第一,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功能,落實監事會職能。國企高管薪酬畸高,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有關。因此,國企法人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按照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應當在董事會下設薪酬與考核專門委員會,對薪酬制度設計與考核負責。對國企薪酬與考核委員會的人員結構界定,可以包括企業有關部門的專業人員、企業的員工代表、獨立董事、外部咨詢顧問等,但是不應包括管理層人員,獨立董事必須保持較大的比例。

第二,深化國企改革,發揮競爭機制在國企高管選聘中的作用,實現市場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國企高管市場化的薪酬要與市場化的經營者選拔任用機制相配套,市場競爭的歷練是優秀經營者產生和成長必不可少的途徑,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在國有經濟系統中發現和選拔合格經營者,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選聘原則,通過職工民主選舉和國資委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充分挖掘利用國有人才資源。推行社會招聘的選任方式,實現經營者的市場化自由流動,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適合于企業家成長、發展的環境。

第三,建立多元化薪酬制度設計和完善的業績考核體系。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基本工資、年度獎金、持有股權和股票期權等多種薪酬方式,有步驟地推進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科學業績考核體系,要明確界定高管經營業績考核內容,確定科學的評價指標及其體系,增加對國企高管工作業績方面的評價力度,將考核結果與薪酬緊密掛鉤,提高可信度,加強對國企高管的經常性考核監督,把政府監督考核與企業內部業績考核聯系起來。

第四,健全薪酬監管法規政策體系,要嚴格執行現行薪酬管理的各項政策法規規定,進一步做好國企高管薪酬管理工作。建立國企高管職業風險制度,強化國企高管責任意識,要讓高管真正走入市場,去承擔市場風險,并逐步形成國企高管是的市場聲譽。建立高管職業風險制度,讓國企高管真正承擔經營的責任、風險和損失,同時享受經營的收益。使國企高管更多的從國企的利益出發,認真經營企業。

從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的制衡機理來看,要想使企業高管人員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除了采取正向的激勵措施也要采取反向約束機制,這些都最終有待于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完善,高管激勵約束機制的有效實施,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運作,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化市場化,才能使高管薪酬日趨合理。當然這也需要國家干預措施及法律規制的輔助。

參考文獻:

[1]張玉清,李春玲.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版.

篇(3)

中圖分類號:D0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7-0-01

隨著國內企業逐步與國際化接軌,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家們越來越重視的一個問題。薪酬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內容,更是作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一個重要管理手段。企業薪酬的有效管理對于企業內部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員工的滿意度以及企業內部的管理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薪酬的設計不合理或者操作失誤,不僅會阻礙薪酬杠桿作用的發揮,嚴重者可造成企業人才的流失,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企業薪酬管理的本質及意義

薪酬是員工因向其所在單位提供勞動或勞務而獲得的單位提供的酬勞或答謝。其實質內容就是一種公平的交易或交換關系,是員工在向單位讓渡其勞動或勞務的使用權后獲得的報酬。在這個交換的關系中,單位承擔的是勞動或者勞務出賣者的角色,而薪酬就是勞動或者勞務以價格體現的一種形式。

合理的薪酬管理可以協助員工達成協調工作與生活的目的。企業給員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可以幫助員工合理的分配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有效的調節了工作和生活兩者之間的平衡。再者,合理的薪酬管理能有效的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企業提供給員工的福利通常是非現金的形式,這往往是提高員工生活質量的關鍵。

二、企業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薪酬分配的平均主義

現階段,很多企業在薪酬管理中存在很嚴重的平均主義。此種現象在國有企業中尤為突出。國有企業中雖然平均的工資水平普遍高于市場水平,但是這種工資差距是非常合理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要職位薪酬水平偏低;二是,高管薪酬與普通職工的收入差距較小。企業支付了較高的人力資源管理成本,但是員工的收入卻不是非常滿意,從而直接導致的現象就是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而關鍵職位上出現大量的人員流失的情況,這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績效考核體系不完善

很多企業中因為績效考核系統的不完善甚至落后導致激勵的功能不能良好的發揮。無論在考核內容還是考核的方法上都比較落后,績效考核并沒有明顯的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績效考核中暴露出的問題有:考核定位不明確、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等,諸如此類問題極大的挫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薪酬管理缺乏激勵性

企業內員工認為績效考核體系缺乏公允性,員工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未能將員工的自身價值完整體現出。雖然對崗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是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應從考核體系的不健全進行分析,通過激勵性的考核制度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按照行政級別劃分薪酬制度

目前,很多企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狀,那就是按照行政級別來定薪,職務、學歷以及工齡直接影響薪酬。在這種單一的薪酬體制下,員工若想獲得高報酬,只能靠熬級別來獲得。此種制度因為薪酬的分配沒有與員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對企業所做出的貢獻進行掛鉤,而且也忽略了崗位之間的差異,從而嚴重挫傷了一大部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制定薪酬管理對策

1.建立公平完善的薪酬績效考核體系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經營決策和經營環境的各種信息,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將員工個人的薪酬與其對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和貢獻直接掛鉤。企業通過對員工的績效進行考核,使員工的晉升、降級都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據,這樣員工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業績中,這樣才能較好的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

2.設計動態的薪酬制度,創新薪酬管理戰略

通過設計動態的薪酬體制,使薪酬體系更具有靈活性。動態薪酬設計體系主要包括:崗位、市場、業績與能力,除了崗位之外,其余三者都是可變的。這樣員工的薪酬可以隨著業績貢獻、能力發展以及市場份額等進行相應的變化,企業必須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對薪酬進行探討是這一設計的關鍵所在。由于外部產業環境和市場競爭變化越來越快,企業應及時關注所在行業的薪酬變化情況,以及人才市場上的競爭者采取的薪酬競爭策略,以利于本企業采取相應的薪酬應對策略,以增強薪酬的動態適應性。再者,員工的業績貢獻應該在績效工資或業績獎金中體現出而不是在薪酬的等級晉升中體現的,這種任職資格的認證制度的公開和公平的特征,決定了薪酬在晉升方面的公平性。

3.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和原則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和原則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的薪酬設計和正常首先應該與組織的戰略發展以及中長期經營目標相一致,組織的戰略發展決定了要引進優秀人才,開發人力資源,因此薪酬政策必須要符合這一個根本的要求。

4.設計人性化的福利政策

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眾多選擇的、靈活的福利制度,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限制的選擇一些福利項目。將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員工,會讓員工感覺到自己被企業尊重,從而激發出員工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潛能。從企業角度考慮,由于這種福利制度能提高員工的滿意度,也簡介的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人力資源薪酬管理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企業優化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激勵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吸引優秀人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企業進行長遠規劃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篇(4)

1引言

“知識型員工”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提出的,他賦予知識型員工的內涵是,掌握和運用符號與概念并利用知識與信息的群體。當時只限于運用在某個經理上,現今,這一概念也已推廣到大多數白領群體中。知識型員工與其他員工相比,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基礎,且綜合素質高,價值觀念較強,創新創造水平高,比較注重薪酬待遇。知識型員工是國有企業的核心力量、精神支柱、創新創造的源泉,因此,企業要想招攬大量的知識型人才,就需要制定一套合理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

2我國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

2.1國有企業的薪酬分配現狀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進行員工薪酬分配時,普遍使用的方式是按崗位分(即根據員工職務高低下發薪酬,越是高層,薪金越多)、按工作效果分(觀察員工的工作效果,予以不同的薪酬待遇)、按個人能力分、按市場價值分(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不同員工的應得薪酬)、按工作年限分(資歷較高的員工要比新進企業的員工占優勢)。上述各種薪酬管理制度各有所長,但都存有明顯的弊端,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待遇容易引發員工之間的矛盾,形成員工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不利于企業良好團體關系的建立,進而阻礙企業的整體進步。

2.2現存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的缺陷

自經濟實現全球化發展后,國有企業與個體經營企業,包括與外資企業等的競爭關系越來越激烈。很多競爭企業利用知識型人員,特別是專家級的知識型員工對工資待遇的看重心理,用高薪酬、高福利的手段誘惑國有企業的知識型員工,從而造成國有企業出現大量知識型人才不斷跳槽的現象,這非常不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就現存國有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分析,發現其存在的缺陷有:忽略了知識型員工的內心活動,沒有形成明顯的薪酬激勵制度。知識型員工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學習或深造,其專業知識、勞動價值與普通的體力勞動者存在明顯的差別,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種類過于單調,缺乏有效的激勵管理形式,因而對于員工來說沒有太大的誘惑力。這些缺陷都將會導致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資源的流失,并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1]。

3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的補充完善

國有企業的運轉離不開知識型員工的帶領和指導,知識型人才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必須建立起合理的員工薪酬管理制度,以避免知識型人才的流失。下面將對現有的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提出幾條補充完善建議。

3.1配合知識型員工的薪金要求,采取合理的激勵政策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應該能夠滿足知識型員工的薪金要求,基本達到其對薪金報酬的期望值,以符合知識型員工的自我價值估算標準,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當企業給予的薪金低于或與員工的預期值相差太大時,就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內部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另外,在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中還要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對有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其創新創造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員工對本企業的忠實程度,防止一些知識型員工因經不住其他企業的福利誘惑而跳槽,這也是國有企業吸引和留住知識型人才的重要策略。

3.2區分出明顯的薪金層次水平,構建合理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

國有企業的知識型員工作為一個整體,其團隊協作和互助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但對于員工的薪金待遇不能一視同仁,對于知識型員工可以根據其工作經驗、學歷水平、個人能力和工作績效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層次,且在不同層次水平的知識型員工之間要形成明顯的薪金層次區別,從而突出體現其不同的崗位價值、創造性等。這種薪酬管理方式公平合理,容易被員工所接受,而且,區別的薪酬待遇有助于調動知識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促使員工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個人能力,突顯其技術帶頭作用,進而使企業的知識型人力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3.3實行動態變化的員工薪酬管理制度,增加員工的新鮮感

企業一直踐行固有的傳統的員工薪酬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員工心理上的疲勞感。員工對企業的薪酬安排已經了如指掌,便逐漸對工作產生懈怠,從而造成企業員工整體出現敷衍塞責、應付了事的頹廢現象,這會制約企業經營水平的提高和發展規模的擴大。實行動態變化的員工薪酬管理制度,使企業各類型員工對公司的薪金、激勵制度等有所期待,這樣他們就會拼盡全力,埋頭苦干,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薪金水平。企業在恰當的時機,給員工來一個福利突襲,制造驚喜,可以增加員工的新鮮感,并且企業可以以此為誘導,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其全心全意為公司服務[2]。

3.4建立完整健全的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

眾所周知,國有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我們對于國有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視,盡量建立起完整健全的管理體系。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既能為企業贏得知識型人才資源,還有利于企業的資金管理,進而使國有企業有條不紊地運行。在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中,除了員工的基本工資外,增設適當的福利、一次性激勵金、股權分配等各項附加激勵措施,可以提高知識型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使其安于本崗位工作,全心全意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所長。

4國有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合理薪酬管理制度的實例列舉

下面以某一報社對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為例,具體分析說明合理的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該報社之前采用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修改的員工工資制度,但從長期執行該工資制度的效果來看,員工內部出現平分工資、沒有明顯的薪酬差別待遇的現象,這使員工處于滿足現狀,工作興致不高的狀態,進而制約報社的整體發展。因此,該報社決定對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進行一次改革修正,以充分發揮薪酬制度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報社采用基本薪酬+績效考察獎勵+福利津貼的基本薪酬模式。針對特別的人才類型,采取相應的薪金吸引策略,以便吸引大量外來人才,增強報社的人才實力;對報社內部員工工資進行適當調整,區分出工資差異,應貫徹執行公平、合理、高效的薪酬分配原則,賞罰分明,不歧視新員工,給每一位員工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機會;報社還應不斷挖掘新型人才,予以合適的獎賞;每間隔一定的周期,為員工提供出國深造、專業培訓、外出度假的優惠福利,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從而提高報社員工的忠誠度,形成報社人才的絕對優勢。自該報社對原有工資制度實行改革之后,報社的發展規模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合理的員工薪酬管理制度及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在一個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5結語

本文詳細研究了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的不足,依據專業的薪酬管理理論,闡述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完善措施,報社薪酬制度改革的實例也為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希望本文的探討研究可以幫助國有企業建立起合理健全的知識型員工薪酬管理制度,改善國有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薪酬待遇,為企業留住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在企業改革不斷深人的今天,我們仍可發現許多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并不徹底,其中人事勞動薪酬改革相對滯后是影響企業成功進行改革的瓶頸口而隨著環境、科技與知識的快速變化與發展,人作為知識、信息和智慧的載體,己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一個企業要在日益嚴峻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其關鍵在于人,而滿足員工需求、留住人才、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企業與員工生命共同體的有效途徑則是薪酬管理模式的選擇。筆者認為科學發展觀中“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解決企業薪酬管理存在的種種問題的可靠依據和落腳點。企業可運用科學發展觀對本企業的薪酬管理的現狀進行切實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出解決途徑。

一、當前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存在問題

1.工資體系不規范、不全面

工資是職工勞動報酬的基本形式,也是調動工作積極性的基本手段。同時,它又是每個組織各種關系中最敏感、最細致的因素,維系著每個職工和家庭。因此企業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工資體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當前我國企業的工資體系不規范、不全面,企業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員工的工資標準是約定俗成或由企業領導隨意確定,而且模糊不清;員工的各種工資性項目的核算缺乏明確的依據和科學的辦法;工資體系透明性差,企業薪酬制度及其管理過程沒有對內部員工公開。企業內部員工對制度公平性一般都高度敏感,而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方面,與員工利益最直接相關的、員工最能感受到公平與否的便是薪酬制度。公司應該從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設計符合這些人員特點的薪酬管理模式。并且要建立對職能部門定量化的考核體系,通過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培育和提升企業相關能力,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2.獎金分配制度不合理

目前,許多企業對員工采用的是低固定(工資)、高浮動(獎金)的薪酬模式,獎金是個人收人的主要來源,而獎金的發放依據則是個人完成的績效。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按勞分配”的思想,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激發部分人員積極性的效果。但由于工作崗位的不同,許多員工的價值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有些骨干人員的工作崗位績效低,工作量卻很高,這樣就造成一些員工的獎金分配與績效倒掛現象,從而造成員工的不滿,這種不滿情緒會嚴重影響工作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

3.高層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薪酬差距大

企業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與普通員工之間差距較大,而且這種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企業內部的待遇差距拉得過大之后,會引起其他員工的強烈不滿,引發新的矛盾。造成高管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薪酬待遇差距過大的原因有:(1)近幾年來,公司對高管人員實行年薪制,而對其他普通員工實行績效考核。企業為了激勵高管人員或留住高級管理人才,用年薪制這種高薪的形式應該是可以的,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偏離實際。(2)在制定有關考核辦法時一般都是高管人員參與,有的甚至直接負責,免不了為自身利益考慮偏多,其中又缺乏監督機制,從而造成高管人員薪酬待遇過高。

二、企業薪酬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1.企業自身科學發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因此,企業薪酬管理水平要得到相應提升是建立在企業自身得到科學發展的基礎之上的。企業是否得到科學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標志去衡量:(”企業通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在與其整個市場背景和發展環境建立和保持和諧關系的前提下,明顯地拉動、促進了企業的發展。(2)企業的發展對社會的穩定、對行業的貢獻、對用戶的服務,得到明顯的增強。在實現了這兩個標志的前提卜,企業的發展成果就會直接或間接地惠及本企業員工,企業員工的薪酬才能相應地得到增加。

2.建立以人為本、科學的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科學的薪酬管理制度,企業的管理者可以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去制定相關的制度。

以人為本的“人”,就是指人民群眾。在企業,就是指以普通員工為主體,包括最廣大的基層勞動者以及技術人員。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普通員工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在建立薪酬管理制度過程中充分體現和代表員工的利益,堅持發展為了員工、發展依靠員工、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不斷使員工得到更多的實惠,使全體員工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3.科學設計企業薪酬管理制度

(1)崗位分類管理。結合企業特點,并參考行業實務,根據崗位不同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薪酬激勵機制的設置。(2)薪酬水平外部競爭性。在企業整體效益增長的基礎上提高薪酬水平的外部競爭性,提高人員素質,加強行業競爭力。(3)職務級別向崗位級別的轉換。通過價值評估構建崗位級別體系,突出不同崗位之間責任與貢獻的差別,實現以崗定薪,合理拉開薪酬差距,實現真正的內部公平。(4)薪酬動態變化。根據員工技能和業績表現進行薪酬動態管理,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實現收人能高能低、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5)薪酬成本與企業效益同步變化。考慮到工資剛性,在薪酬設計上應將留有彈性空間,以行業水平為參考確定工資與獎金總額與利潤之間的比例關系,作為薪酬成本控制的依據,保證員工收人與企業業績變化的一致性。

三、薪酬管理分析以某國有商業銀行.A支行為例

(一)新薪酬管理制度及其實施效果

某國有商業銀行A支行是一家儲蓄余額達20億的省級支行,共有100多名員工。在2007年底,支行行長換屆,新行長上任后制定了明確的任務指標:儲蓄余額在2008年底達25億,不良貸款率由當時的54%下降到40,新增信用片2 000個。

為了充分調動每位員工的積極性,銀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薪酬管理制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實行年薪制,平時每月只發基本工資和午餐費共1 800元,剩下的獎金在2008年底一次性考核,并制定了相應考核標準;(2)針對不同崗位劃分崗位津貼,相應地提高了科技崗及稀缺性崗位的津貼;(3)增加了業務技能等級制度,平時組織各種技能考試和測試,并聘請專家打分評級,各個級別拿的獎金也不一樣;(4)增加了一些額外獎勵,如先進 工作者、零投訴、全勤等獎項;(5)根據綜合打分給予排名靠前者相應的升職和晉升工資,排名靠后者降職和下調工資圖。

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后,新行長對工作進行了細致地分工和部署,個人攬儲、公司業務、信用卡等,各項任務有條不紊地進展著,由于新行長身先 士卒,全行員工也都各盡所能。到2008年底,支行各項業務都上了新的臺階,儲蓄余額達26億,不良貸款率由54%降到32,信用卡新增2 300個,均超出預期指標。由于薪酬考核細則是新行長和人事科長少數人制定的,事先員工并不知情,所以等全行員工的各項得分明細和獎金數額公布時,引起了很多員工的不滿。

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獎金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部門考核所占比例高,個人考核所占比例低。如果B分理處完成了相應的指標,即使B分理處的C某完成的任務偏低,但C某拿的獎金并不低;但B分理處沒有完成相應的指標,即使B分理處的c某完成的任務很高,但c某拿的獎金卻很少;(2)儲蓄超額完成部分提成低,收回不良貸款提成高。如儲蓄超額完成1萬元提成to元,而收回不良貸款每1萬元提成l00元,這使得全行的攬儲冠軍D某超額完成1 000萬僅得到1萬元獎金,而公司業務科的E某因收回不良貸款1 000萬得到了10萬元的巨獎;(3)考評儲蓄任務時只記儲戶新增余額,儲戶原有余額不計人考核基數。如員工H某的叔叔2007年存人100萬到支行,2008年又存了20萬,考核任務只記完成了20萬,最終H某只得到200元獎金。(4)信用卡任務考核時只考核新增數量,而忽視信用卡消費積分,使得開辦了1個優質的信用卡刷卡大戶的員工得到的獎金不如開辦了2個基本不刷卡的信用卡客戶的員工多。

(二)可取與不足分析

1.可取之處

(1)堅持大力發展。新行長深知企業要發展前提就是自身的經濟要發展,員工的薪酬待遇要提高,就必須全面提高銀行的各項業務指標。事實證明,經過一年的業務發展,增強了全體員工的凝聚 力,服務水平、業務水平、社會評價和薪酬待遇都整體上了一個臺階。

(2)堅持以人為本。新行長的治行之道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念,對員工采用口頭激勵和薪酬獎勵的形式,特別是對科技崗位加薪的政策更是人性化薪酬管理的一種體現。當這些員工的價值得到體現,就能大大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從而帶動銀行自身發展.

(3)結合銀行本身的一些特性制定出比較適合自身發展的新的薪酬管理制度。這樣從根本上打破了原先大家工資待遇比較平均的狀況。在舊的體系下,支行的發展是靠天吃飯,業務多少靠外界因素支撐,而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挖掘人的內在因素,員工的各方面才能得到充分展現,收人也隨之得到提高。

2.不足之處

(1)缺乏公平性。新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盡量想做到公平,但由于一些事先未知的因素造成一些員工對獎金分配制度不滿。第一,攬儲與回收不良貸款之間的提成比例懸殊較大。因為公司業務科員工本身的工作就是放貸和收貸,在業務競賽中具有巨大優勢,從而在年終提成中高出其他員工,這樣的制度缺乏公平;第二,在考核集體和個人完成任務時所定的獎勵制度缺乏公平,容易造成支行內部的惡性競爭。員工把自己的優質客戶從不好的分理處向好的分理處轉移,從而導致支行內部混亂。第三,考評儲蓄任務時不計2008年之前的儲蓄余額的做法欠妥當。這樣容易造成員工自己的客戶將所有錢都取出,再存人支行其他分理處,造成儲蓄余額虛增的狀況。第四,考評信用卡任務時,不能圖方便統計只簡單看數量而不重質量,應該兩者兼顧,分別乘以一個系數,這樣的做法更能推動支行業務的發展。

篇(6)

薪酬制度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夠吸引、留住和激勵人才,使用不當則可能給企業帶來生存的危機。建立科學的、系統的薪酬管理系統,對于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得生存和竟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完善的企業薪酬制度,是當前企業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出現滑坡,員工失去下作熱情,人才外流.勞動爭議等問題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間題,解決好這些間題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課題。

1.薪酬管理含義及內容

企業的薪酬管理,就是企業管理者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傳統的薪酬管理僅具有物質報酬分配的性質,而對管理者的行為特征考慮較少。現代企業薪酬管理理念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薪酬管理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按照傳統的類別劃分,工資、獎金和福利等物質報酬屬于狄義的薪酬概念;而崗位的多樣化、從事挑戰性的下作、取得成就、得到認可、承擔責任、獲得新技能和事業發展的機會等則屬于廣義的薪酬概念。

企業薪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薪酬昔理的目標,企業薪酬政策和薪酬結構等。薪酬管理目標根據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確定,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建立穩定餓員工隊伍,吸引高素質的人才;二是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創造高績效;三是努力實現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發展目標的協調。企業薪酬政策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薪酬管理運行的目標、任務和手段的選擇和組合,是企業在員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針政策。而薪酬結構是企業員T之間的各種薪酬比例及其構成,主要包括;企業工資成本在不同員工之間的分配;職務和崗位工資率的確定;員工基本和浮動工資的比例及基本工資和獎勵工資的調整等。

2.企業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

薪酬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薪酬管理有助于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但是,一些國有企業的薪酬制度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其存在的問題卞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薪酬水平偏低

在市場經濟和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人才竟爭首先是薪酬的競爭。薪酬是對人才價值認定的表征,體現某個人的能力和貢獻并得到社會承認。而高付出低回報則抹殺人才價值.人才不可能聚集而只會流失。企業能否實現自己所期望的日標,主要取決于人才,人才的因素決定了企業在竟爭中的力量。企業如果是薪酬水平偏低,則必然是不可能引進或留住人才。

2.2薪酬制度不完善

現在許多企業的考核體系還不健全,即只有在基本薪酬方面建立了考核,而在輔助薪酬方面卻沒有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機制,而且既有考核也是偏資歷而輕能力的工作業績。其次考核過程和機構也沒有做到透明化.從而使得許多人員靠拉幫結派或者走關系上了較高的領導職務,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考核結構往往并沒有作為支付各種薪酬的有效參考依據。

2.3薪酬體系不健全

現有的薪酬體系主要是以崗位為基礎,沒有和能力及個人的業績連在一起,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人為了獲得相對較高的收人,注意力放在如何謀取更高的職務上,從而使自己的工作精力分散。努力程度的高低并不影響去獲取較高的崗位和應得利益,獎金在很大程度上與級別和基本工資掛鉤,而并沒有和員工在某一時段的工作表現相聯系。

2.4薪酬的激勵作用難以發揮

崗位不同、甚至勞動量相差懸殊,可勞動報酬卻相同或相差無幾。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現象仍然存在。現行的崗位工資標準起點低.而絕對差額小。崗位之間的差距小,使得責任大、貢獻大的關鍵崗位不能多得,不利于關鍵崗位人才的確定。顯然.在其崗位的勞動量、責任、創造價值的大小等是有差別的,勞動報酬一個樣就失去了崗位薪酬的激勵作用。

3.解決薪酬管理問題的對策

3.1 國家政府給予支持

解決企業薪酬偏低問題可采取兩方面措施:一是短期內由國家政府在薪酬成本、經營環境等方面進行支持;二是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為了避免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淘汰政府部分應在短期內給予薪酬成本和經營環境方面的支持。針對我國現階段閏有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薪酬水平低的狀況,政府可以分部門、分階段的給予企業短期資助,但同時應要求所有的國有企業實行中上層領導職務的竟聘上崗制度,因為政府給予薪酬支持必須要保證擔任重要職務的是一批德才兼備的人員。讓這些具備真才實學的人來運作企業,必然會使企業的效益有利于國有企業的市場制度,提高企業的總體效益,進而會使企業的薪酬水平有較為顯著的提高。

3.2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有利于企業各部門和崗位分清職責和權限,各種制度有章可循.獎懲分明,消除以個別領導好惡為準而發生不透明、不公平、引發員T不滿的弊端。制定公開透明的業績評價制度,工作評價要科學合理,由此建立起來的報酬制度才能公平合理.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薪酬的管理納人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3.3建立富有竟爭力的薪酬體系

薪酬直接影響到企業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只有具有競爭力的薪酬休系,企業才能吸引和留住發展所需要的各類優秀人才。薪酬體系是否合理,體現在招聘和聘任中更為突出。合理的薪酬才能占有人才和擺脫優秀人才“跳槽”而流失。企業要發展,就要建立一套適應當前人才市場競爭的薪酬體系。獎金不再以學歷、工齡等資歷為主要參考依據,而主要應根據承擔責任的大小、工作績效的表現來進行支付。在福利方面拉開檔次,可以實行以點數為標準的一攬子福利計劃,員工可以用其所獲點數來自由組合購買這些福利,從而真正的發揮出福利在激勵方面的作用。

篇(7)

現代人力資源理念與傳統觀念不同的是它認為人力是一種資本,人力資源及其創造力是價值創造的泉源。隨著人力資源在企業成長中的作用習益突出,是否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已成為企業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關鍵。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不僅涉及企業績效,而且與員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僅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員工努力實現企業目標,提高企業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質良好且具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然而我國薪酬管理面臨以下困境。

(一)薪酬管理制度不夠規范、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彈性

薪酬制度作為企業的一項基本制度,就像企業的一部法律,一旦制定就應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切實有效地加以執行。但我國企業薪酬制薪酬體系不完善,很多企業還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薪酬管理制度,員工的薪資標準約定俗成或由企業領導隨意確定,員工的各種薪資性項目的核算缺乏明確的依據和科學的方法,另外很多公司缺乏應有的福利。事實上一個好的薪酬結構體系將有效地保證企業發展中的動態合理性,并促進企業的競爭力與提升員工的成就感,能否在士氣上與員工的歸屬感上創造價值是一個好的薪酬體系的評價標準。

薪酬彈性主要指薪酬結構中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員工的薪資水平等級數量多少,在薪資體系中與員工績效掛鉤的項目多寡,其主要指標表現為員工之間的薪資差距大小。現代薪資制度趨向于將員工的收入與個人績效相結合,發揮薪資的激勵效用。而我國薪資主要體現了其保健作用,員工的工作干好干壞都一樣,員工之間的薪資差距不大,導致員工不關心工作績效,員工抱著做完份內的事情就了事的心態,工作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薪酬對內缺乏公平性,對外缺乏競爭力

我國人多數企業在薪資的分配主要以工齡、學歷、職稱、行政級別為依據,這種薪資分配形式忽視了對每個員工所做的差異性和員工對實現企業目標的貢獻。難以體現員工能力高低的區別,造成了對員工工作價值的否定,挫傷了優秀員工的積極性,從而造成企業對內缺乏公平感。

同時,由于我國企業受規模的限制,企業又難以承受過高的薪資成本,整體薪資水平缺乏市場競爭力,加之薪資政策的不合理,不能根據人才市場稀缺程度和員工對企業的貢獻來分配薪資成本,導致薪資對外缺乏競爭力,難以吸納和有效使用優秀人才。

(三)薪酬缺乏透明性

目前,我國大多企業采取薪酬的保密制度,這種保守的薪酬秘密的做法固然可以給管理者在薪酬管理過程中帶來較大的自由度,避免企業內部成員互相攀比、消除某種程度的不公平感和減少員工與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矛盾,但是這種保密的薪酬制度,不但直接割裂了薪酬與績效的聯系,弱化了薪酬的激勵作用;同時由于員工在能力方面,總是傾向于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在薪酬上,低估自己,高估他人的心態也造成了企業員工之間互相猜疑,對管理層失去信任后果。

(四)薪酬管理缺乏戰略導向性

薪酬管理作用于員工個人、工作團體和企業整體,創造出與企業戰略相適應的各種內外部氛圍,從而有效地推動企業戰略的實施。薪酬管理必須與企業發展戰略的方向、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相一致,體現和反映企業發展模式與趨勢。

因此薪酬管理,應該根據企業戰略來確定;薪酬體系,應根據不同企業發展階段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來及時調整和優化,才能為企業發展提戰略理性、前瞻性和靈活性的支撐。而我國企業對整個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戰略思考,不能將企業薪酬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未能發揮企業薪酬體系對與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杠桿作用。事實上,在我國許多企業對自己的發展戰略仍不夠明確,更談不上去思考以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去支撐企業發展戰略。

篇(8)

高等教育的有效實施能夠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先進的高等教育水平可以促進國家繁榮昌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關鍵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留住高校教師的關鍵是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在促進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高校角度來講,則可以留住教師,有利于高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增強教師的使命感;高校教師角度來講,合理的薪酬能夠滿足教師基本生活需要,能夠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增強教師工作自信心,同時增強教師職業認同感。本文分析高校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在分析薪酬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薪酬管理改革創新途徑。

1.薪酬理論

1.1需要層次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54年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研究的是如何最大限度滿足人們的行為需要。馬斯洛此項研究是在霍桑實驗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對員工行為的分析是從社會人的角度進行的。馬斯洛研究發現,不同階段的員工的工作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員工的需求呈現出階梯狀發展。如果員工的最低層次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如果員工的需求能夠持續得到滿足,員工就會非常滿意。1.2雙因素理論。赫茲伯格在雙因素理論中對個人與工作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對員工工作態度對工作效率的影響進行證明。赫茲伯格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工作以外的因素也會影響到員工工作滿意度,但是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最大的是工作本身。雙因素理論分別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兩個方面分析員工工作滿意度。從激勵因素來看,它可以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如果沒有執行激勵措施,員工就不會滿意,反之則會滿意,常見的激勵因素有對其工作的認可、工作成就感以及晉升機會等;從保健因素來看,它是影響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因素,恰當處理員工面臨的問題,其就會滿意,反之,則不滿意,常見的保健因素有同事關系、工資水平以及保障措施等。1.3期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Vroom(1964)認為員工對工作是否滿意取決于員工對工作的期望和實際狀況之間存在的差距。差距過大,員工就不會滿意,差距小或者是基本吻合,員工就會滿意。對此,企業應該通過調查了解員工的工作滿意情況,對于一些對工作期望較高的員工,要根據其實際的工作情況,最大限度予以滿足。本文對高校薪酬管理的分析也利用此理論,在此理論的指導下結合高校薪酬管理實際制定了具體的薪酬激勵方法,以便能夠最大限度滿足高校教師對薪酬的需求,提高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

2.高校薪酬管理發展現狀的評價

2.1薪酬管理理念不科學。研究得知,部分高校實施薪酬制度的過程中,行政命令色彩比較嚴重,沒有將學校目標、教師績效和收入報酬之間建立關聯作為重點考慮內容,反而強調教師要加強對三者之間關聯信息的理解,致使教師只知道自己的總工資,不知道自己的工資組成部分和計算方法。很多高校不公開自己的薪酬管理制度,這是一直以來高校存在的弊病,對于高校來講,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夠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高校形象的樹立提供保障。現實當中存在的問題是高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會列出一大堆要求,比如:學歷、教學經驗、等,但是對福利待遇方面避重就輕,不會作為重點問題考慮,應聘者則需要多方了解才能獲取相關信息,嚴重違反了應聘者的知情權,近些年來,在高校招聘和薪酬管理制度中,該弊端越發明顯。2.2教師福利計劃效果不明顯。相比國外成熟高校,我國部分高校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福利項目,雖然能夠滿足教師基本生活需求,但是現有福利項目還不能夠有效調動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原因在于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是長期、隱蔽的。高校雖然為教師提供了福利待遇,但是并沒有向教師宣傳福利的成本以及價值,以至于教師在享受福利的過程中不明白自己所得的重要性,學校提供這些福利所付出的努力。教師薪酬中重要的保障因素就是福利,如果福利不能夠達到教師的要求,則會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福利過量卻并不能激發教師工作潛力。2.3教師考核質量不高。高校考核教師的過程中兼顧到教師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策略和社會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然而最終的績效、津貼和職稱評定,卻要以最終發表的論文作為基礎,高校教師發表的論文數量越多,專著數量越多、主持的科研項目越多,越有利于職稱評定。量化考核指標雖然能夠確保教師的績效公平公正,但是在考核高校教師學術研究方面則不適用,尤其是在一些人文科學領域的研究則更不合適,如果硬是量化考核指標,那么將會使科學研究失去原本應有的意義。2.4人才引進與薪酬制度脫節。現在很多高校普遍引進人才,甚至于不惜高價聘請院士,提供高薪,并且為其申請項目基金和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比如安排子女入學和配偶工作、分配房子。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對待引進人才和現有人才差異如此明顯,這嚴重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對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老教師。此外,高校實行的少數人才高酬更是引起了高校現有教師的不滿,導致大量優秀教師流失。

3.薪酬管理改革的創新途徑

3.1合理調整薪酬結構。高校的薪酬制度應該發揮多種功能,比如:保障、激勵和調節等功能。現階段的高校教師迫切需求一些保障,因此,高校在滿足教師迫切需求的基礎上給予教師更多的優厚待遇,才能夠激發教師工作熱情,促使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和教學技能提高方面,從而幫助高校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們通常聽說高校教師工資很高,其實并非基本工資高,而是績效工資高,如果能夠適當提高高校教師基本工資,獲得的激勵效果可能會更好。相比我國,西方國家的高校教師工資結構一目了然,占比例最高的是基本工資和福利,高校教師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雖然績效工資很少,但是激勵效果卻非常明顯。有鑒于此,高校應該積極調整薪酬結構,適當提高高校教師基本工資和福利所占比例,消除高校教師一味追求績效的思維,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育人工作上。3.2完善福利計劃。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需求開始呈現出多樣化態勢,高校教師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高校應該盡可能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不斷完善福利制度。現階段,雖然很多高校也為教師提供了各種福利待遇,但是存在很大的校際差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更是千差萬別。高校應該認真實施福利計劃,能夠讓教師切實感受到學校對福利待遇的重視。由于教師需求多樣化,高校可以為高校教師制定可以自主選擇的福利機制,確保福利待遇不與教師的實際需求錯位,發揮福利待遇的留人作用。高校應該鼓勵教師積極選擇學校制定的福利套餐,使福利套餐能夠惠及每一位教師。3.3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高校對教師的評價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影響到教師的工資增長水平,因此,高校建立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應該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出發,比如設計的評價體系應該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消除重量輕質的弊病,在實際考核過程中不僅要考核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同時,還要考核教師的教學效果和質量。評價高校教師要多元化評價主體,綜合考慮,對教師的評價要將重點放在教師的努力和貢獻上,最終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成果。3.4完善薪酬制度建設。高校完善薪酬制度建設不僅有利于薪酬制度的完善,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具體做法如下:第一,高校應該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薪酬管理工作當中,讓教師感覺到參與學校薪酬管理工作就是在為自己解決薪酬問題,在參與過程中,教師應該廣泛吸取他人意見;第二,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薪酬服務,比如:學校制定的薪酬制度要適當向教師公開,供教師參考,方便教師提出合理化建議;第三,高校應該提高教師的主人翁意識,促使教師為高校樹立薪酬制度文化形象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薪酬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激發高校教師的工作熱情,可以幫助高校對外樹立良好形象。雖然,現階段很多高校已經在薪酬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比如提高了教師待遇和基本工資,但是在薪酬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薪酬管理制度還不能完全公開,這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薪酬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我國高校而言,應該積極借鑒國外高校先進的薪酬管理方法,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薪酬管理水平,才能夠促進我國高校健康穩定發展,有效激發高校教師工作潛力,促使教師為學校發展積極貢獻。

作者:雷雯 單位:西安財經學院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薪酬在我國通常被稱作工資,用以強調勞動力的價值。從工資制度的形式來看,我國目前的工資制度可以分為職務工資制、職能工資制和結構工資制三種。大多數企業采用結構工資制,其主要由基礎工資、工齡工資、技能工資、崗位工資及津貼、福利和獎金等項目組成。從企業向員工提供的報酬形式上來看,我國企業薪酬又可以分為物質薪酬(外在薪酬)和精神薪酬(內在薪酬),物質薪酬是以貨幣形式提供,而精神薪酬是以非貨幣形式來表現,主要包括精神滿足、獎勵和各種機會。目前,這兩方面的薪酬制度并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等于跋著腳走路,不利于企業業績的提升和企業文化建設。

現階段,薪酬制度滿意狀況在各類企業中的表現也不一樣。根據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資料顯示,集體企業的滿意度最高,員工對企業薪酬回答基本滿意、很滿意或非常滿意的比例為82.1%,高出總體水平9.4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私營企業的薪酬滿意度較低,它們回答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分別是28,9%,28.5%。外資、港澳臺資企業薪酬的滿意度與其他性質企業差別不明顯,回答基本滿意、很滿意或非常滿意的為73,9%,比總體水平僅高出1,3個百分點。對技術人員采取最多的薪酬形式是崗位工資(70%)、獎金(55.3%)、各種津貼(48%)和職務工資(44.7%),采取長期激勵和傭金的比例較低,分別為8%和巧5%。可見,我國薪酬制度設計仍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長期激勵機制,不利于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及企業與員工的融合度,制約了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薪酬制度,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企業團隊合作精神,使員工能夠自主地、不遺余力地為企業目標奮斗,提高企業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下吸引和留住一支高素質、具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最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研究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闖企業薪刻管理制度的缺陷介析

〔一)忽視薪酬體系中的“內在薪酬”。

常見的關于人的需要滿足與激勵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在人的諸多需求中,金錢只能滿足某些需求而不是全部需求,成就、權利或者自我實現屬于員工的精神需求,他們對激勵人的行為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卻不能通過物質刺激得到滿足。對此,現代薪酬管中注意將培養雇員的忠誠和賦權作為重要手段之一,讓員工感到自己是企業的擁有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去關心企業的效益與發展。許多新的薪酬管理方式的出現,如間接薪酬和非貨幣工資份額增加、工資等級寬波段化、工資度量中突出技能和業績貢獻,以及讓員工參與工作評估和定價過程,都是這種努力的結果。然而,在我國企業薪酬管理制度設計中,大多數企業忽略或未注意到內在薪酬的存在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內在薪酬是員工從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滿足,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不可小忽視。大多數企業內在薪酬較低,主要表現在:①員工的工作大都不具有挑戰性,公司中除了部分掌握核心技術的戰略員工外,其他員工一般從事較為機械性的工作,往往很乏味;②員工接受培訓的機會較少,公司在人力資本上的投人(主要是培訓等)很少,沒有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本投資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③員工發展的渠道不暢,導致有些員工對前途信心不足;④公司在尊重員工、服務員工上做得不夠,突出表現在企業對員工的日常生活、休假安排等方面考慮甚少。

由于上述原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性較差,缺乏責任感、成就感和歸屬感,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很難避免員工流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目標。

(二)對資本認識不足,未將薪酬管理提高到“人力資本運營”的戰略高度。

21世紀,知識已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動因,作為知識主體的人力資源其地位和作用已逐漸超過物質資源、金融資源而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但是,企業關注的主要對象往往是少數中高級管理者,而忽視了大多數員工。根據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發展報告結果顯示,我國多數企業人均月收入在800一1500元之間,所占比例為70.8%,這些低收入者連維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難,如何讓這些員工有心思關注企業發展?企業的經營績效也與其自身利益關聯度不大,他們只是被動地、機械地工作,使人力資源管理還處于低級化階段。

由于很多企業在薪酬管理方面沒有充分體現“優質優價”原則,導致高素質員工為了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不間斷地“跳槽”,從而制約了企業長遠發展,人力資本補償和激勵不足已成為企業用人失敗的普遍性問題。

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要求,企業應通過人力資本產權的個人自主性,來解決企業的激勵機制問題。企業應將員工作為企業的參與者和共同投資者,將薪酬管理納人人力資本運營的高度,問題將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就其人力資本產權收益來說,其包含了對企業的剩余索取權、職權和晉升權等。員工如果享有剩余索取權,就能更有效地激勵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警覺,使之盡可能地發現和創造企業的獲利機會,也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的監督成本,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對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可以通過年薪制和期權制兩種人力資本定價機制來體現。

真正意義上的年薪制是提高人力資本開發與使用的經濟效率有效的途徑,它使人力資本具有參與分配的特權,它能滿足人力資本的報酬要求,實行充分的激勵,這種年薪制與企業總體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人力資本股份期權制的特點是人力資本產權所有者按約定價格購進未來一定時期內公司股份的權利。如此一來,人力資本產權所有者就會想方設法使企業增值,增值越大,賺得越多,股份期權恰恰迎合了人的本性,它的回報是“無限額”的。你想要多大的回報,就要付出多大努力。期權制度不僅把人力資本產權所有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而且把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直接聯系在一起,這是面向未來、面向發展的人力資本定價和報酬制度,但我國只有極少數企業引人了這種管理制度。

(三)將企業薪酬視為純支出,薪酬與企業績效關聯度不強。

我國企業在薪酬管理的思想觀念中存在著一種錯誤傾向,認為增加廠房設備投資可以擴充企業實力,這些財富可以永久性的屬于企業所有者所有;而企業支付的薪酬是企業的純支出,沒有留在企業中,屬于企業資源的流失,減少了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企業在成本核算方面,總是千方百計地降低員工待遇條件,但對企業非人力資源的投資熱情很高;企業員工的薪酬標準也未隨著企業的業績變化而得到改善。這種短期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斷絕了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由于我國企業管理者缺乏對薪酬管理制度的正確認識,制定員工薪酬時注重絕對數而忽視相對數,導致企業利潤率不斷提高,而員工薪酬增長率卻相對下降,形成了員工與企業發展兩分離現象。這樣很容易形成企業所有者、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利益沖突和目標的不一致,企業很難進人良性發展軌道。當矛盾難以協調時,往往導致優秀員工的流失,職工隊伍的不穩定。一方面加大了企業培訓成本,另一方面新員工熟悉企業、掌握業務流程也需要一個磨合期,將對企業經營效益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并可能形成不良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對薪酬管理制度設計必須突出員工薪酬與企業績效的正相關關系。

(四)現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與技術導人不足。

傳統的企業薪酬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需要引人現代企業薪酬管理制度。然而,我國企業在現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上的把握不足,對現金計劃薪酬體系設計不完善,缺乏員工多通道生涯發展的薪酬規劃。主要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所有權、管理權與剩余索取權不明晰,委托—鏈條過長,企業薪酬管理制度多帶有行政化色彩,使企業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人現代薪酬管理制度難度較大;私有企業的家族式經營模式絕對控制著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家族企業本應從家族以外引進高管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使企業薪酬管理按照市場需求運作。國有企業難以割舍的與政府之間的“臍帶”關系,家族企業天然的封閉特性,使他們本能地反對現代企業薪酬管理制度。結果是企業員工薪酬缺乏激勵機制,企業員工缺乏對企業管理的參與性,對企業發展意識淡漠,導致企業凝聚力下降,企業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三、企業薪刻管理制度優化的路徑分析

(一)實行經營者年薪報酬制度。

經營者年薪制是指企業以年為度量單位確定經營者的報酬,并以其經營成果發放風險收人的工資制度。年薪制具體執行方案有多種多樣,一般的做法是將經營者的收入分為基本薪金和風險收入,基本薪金屬于固定收入,與企業經營業績沒有直接關系;而風險收人屬于非固定收入,可塑性較大,主要視企業經營業績情況而定,對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較強。這一方案的設計關鍵在于基本薪金與風險收人的比例,固定的基本薪金收人不宜過高,否則,年薪制對企業經營者失去約束力與激勵作用。風險收人與企業經營業績之間的換算系數設計也是一個難題,系數過高,增加了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影響了企業資金積累速度;系數過低,容易導致經營者通過其他非正當途徑謀求收入。企業如果加強監督力度,一方面增加了監督成本,另一方面經營者從任何一個途徑都得不到預期收人時,往往會另謀職業。無論哪種選擇對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風險收人系數的確定可以參照成功企業的做法,結合本企業發展戰略及收益比率,合理而又科學地制定風險收人系數。風險收人部分除了與當年企業經營績效掛鉤,也可以設計與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使企業經營者成為企業利益相關者和合伙人,關注企業經營狀況,為企業發展不遺余力地努力工作。

企業推行年薪制,強化了對經營者業績考核,調動了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了他們對企業盈虧的責任感,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貢獻得到肯定,增強了成就感,這又進一步激勵經營者對企業發展的責任感和努力工作,使其薪酬報酬與企業經營績效形成良性互動,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地增長。

(二)推行股票期權激勵機制。

股票期權是以合同方式授予持有人在預定時間內(有效期或行權期)按照約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的選擇權力。它的運作機制為:提供期權一經理人員努力工作,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一股價上揚一經理人員行權一從市價與行權價差價中獲利。這樣,經理人員的業績能夠通過股價充分反映出來,經理人員越努力,公司股價越高,經理人員能從股票期權中獲得更多的報酬。股票期權并不是股票,它有如下特征:股票期權是一種權力而非義務,股票期權只有在行權價低于行權時本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時才有意義。一般認為,經營者股票期權具有激勵、吸引和留住經營者三大功能。同時,推行企業員工持股計劃,使企業員工利益與企業經營業績的市場表現緊密聯系在一起,促使員工被動、機械地工作變為更加積極主動地關心企業發展,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與責任感。

我國企業推行經營者股票期權制,有利于減少企業成本,激勵經營者的努力程度與創造力。企業經營者只有不斷努力進取,不斷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使企業經營績效有良好表現,才能促使股票價格不斷上漲,他們所持有的股票價值才能得以實現。企業實行股票期權制度對企業而言,有利于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經營者不在為了短期利益采取損害企業長期發展做法,經營者只有在企業長期得到持續發展的情況下,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實現。因此,企業經營者關注的是企業長期利益的實現,使其個人利益與企業經營目標相一致。

(三)重視內在薪酬。

篇(10)

薪酬是集體對員工所做的貢獻,包括他們實現的績效,付出的努力、時間、經驗與創造所付給的回報或答謝。為了使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潛在能力得到最佳發揮,就必須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特點的薪酬管理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薪酬管理體制。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的薪酬制度和管理體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一、高校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于辦學經費的多元化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自主權的擴大,我國高校普遍實行國家工資和校內津貼相結合的分配制度。經研究發現,現行高校薪酬制度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工資總體水平偏低。有調查表明,我國高校中月收人低于2500元的教師占23.47%,中青年教師中月收人不超過4000元的約占65.20%。以上所指的收人是教師各項收人的總和,其中,固定的基本工資所占的比例不到一半。可以說,近年來,高校教師的薪酬雖然有了較大增長,但總體上仍然處于中等、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高校教師的收人水平都屬于中上等水平。一方面,教師的生活條件優裕、社會地位高,吸引著大批的人才進人教師隊伍,這不僅抬高了教師的進人門檻,同時也增加了教師間的競爭。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教師不受生活和市場的影響而專注于科研和教學。

2.分配平均主義傾向嚴重。高校收入分配的平均主義主要表現在職務相同的教師在國家工資和地方性津貼上的差距甚微;高校優秀人才的薪酬水平與社會平均薪酬水平差距較大。這就使得教師搞好科研和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激發,有悖于薪酬的激勵功能,直接影響了高校教師的整體質量,制約了高等教育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在校內津貼上,各個高校雖然順應新形勢紛紛開展分配制度改革,實行“任課教師課酬制”和“管理人員崗位津貼制”,但不同崗位津貼的差距不足以反映相應崗位的責任與義務,而課時津貼更難以拉開教師的薪酬,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教師的排課都是比較均衡的。另外,不同專業的教師也未能因各自專業的具體情況(市場的供求矛盾、市場價格等)而享受不同的待遇。處于相同崗位、有著不同工作質量的教師的薪酬差別也難以得到體現,或多或少存在“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近年來,高校雖然已加大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但是由于工資的剛性在高校十分突出,傳統的“均貧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仍根深蒂固,在新的平臺上又出現了平均主義的現象,不僅內部公平無法保證,而且外部公平考慮不夠。根據收人均等化理論,人們有一種向能夠獲得高收人的職業或地理位置流動的趨向。一旦以平均來犧牲公平,使教師潛在收益大于成本,就會出現教師大幅度流動的情況,從而喪失高校教師應有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3.重經濟性報酬輕非經濟性報酬。非經濟性報酬包括工作興趣、環境、挑戰性、人際關系等非貨幣形式的報酬,非經濟性報酬對高校教師的激勵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我國高校的薪酬體系中普遍存在經濟性報酬的比重太大,工資與獎金的高低成為衡量教師工作表現的一個直觀尺度。這無疑對高校人文管理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沖擊。部分教師感覺自己的人生價值并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與認可,便產生了“即便有再多的錢也不愿接受這份工作任務”的想法,所以我國的高校需要對教師付予更多的人性關懷,關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近況,及時肯定他們的價值,并給他們提供成長機會與自我實現的機會。因此要提高教師工作績效,除了加大報酬力度外,使教師體會到工作的價值才是其關鍵所在。

4.考核、晉升體系不健全。本世紀初,我國就呼吁高校實行崗位聘用制,與之相配套的薪酬制度為“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同時,校內津貼制度的分配主要依據是當前的崗位和業績。但在考核中過度注重數量,存在著脫離實際的問題。如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聘任上,所、所主持、參加的科研課題、所講課程數量占相當大的比重,常出現教師、科研人員和部分在管理崗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為論文和著作的數量而疲于應付。這對于高校教師的工作特點來說是個無謂的消耗。過度強調量化考核指標,導致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完成工作量上,可能付出科研、教學質量的代價。這對于高校工作來說,是個巨大的人力資本損失。

二、建立適合高校特點的薪酬管理制度

通過上面對現行高校教師薪酬制度的現狀、制約因素的深人剖析,發現現行薪酬管理制度的功能有待開發。我們本著努力構建內具公平性、外具競爭力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初衷,提出以下針對性的改革建議和措施:

1.建立國家宏觀調控、高校自主分配的薪酬制 度。薪酬制度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分配制度,更重要的是一種回報、認可機制。高等學校作為勞動人事關系 中的聘用方,應該是薪酬制度的主體之一。不同的高等學校應有權自主制定各自的薪酬制度,整合國家財政撥款的制度內工資和來自創收的制度外收人,根據不同的報酬要素,制定支持其戰略目標實現并與其內外部環境、發展階段、組織文化高度適應的薪酬制度。高等學校薪酬制度變革的成功與否,還取決于高等學校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成功與否。高等教育主管部門應重點關注、指導高等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建設;重點關注、指導高等學校人員配置模式的多樣化,如非升即走制度、終生教師制度、正式和非正式的聘任制度等;重點關注、指導高等學校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完善;重點關注、指導高等學校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薪酬戰略的制定;等等。因此,政府在教師薪酬體系的改革中應當轉變職能,從直接分配轉換到以宏觀調控為主,輔助高校薪酬制度的系統化、科學化的建設上來。各高校應當根據地方特點及學校特色,建立符合自身特點又具備支付能力的高校教師薪酬體系。 2.建立適合高校教師職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高校教師的薪資標準是由教師勞動復雜性高、教師人力資本投入價值大的特點決定的。高校教師作為職業化的教育工作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學生實施高等教育,系統地、大規模地提升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價值,高校教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提供的教育服務多大程度和多大規模上改進了教育對象的人力資本水平。所以教師薪酬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補償高校教師高強度、高復雜性的勞動投人。我國高校合并調整后,絕大部分學校有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等不同學科,不同學科在科研成果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薪酬制度必須承認學科之間內在的差異,在薪酬制度設計上,必須反映不同個人的勞動價值差異,這樣,才能發揮激勵的作用。所以要結合人才市場的價格水平以及其他行業的綜合情況,科學地設定薪酬標準。目前,許多高校在引進拔尖人才時,單獨制定優惠政策,如提供科研啟動費、安家費,安排辦公用房,配備工作助手,協助組建研究小組,協助解決家屬問題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薪酬制度對于高校發展起著驚人的推動作用。

3.改善薪酬結構,建立清晰化、簡單化的薪酬項目。國外高校的薪酬結構,項目非常精確和簡單。它們的高校教師薪酬結構雖然沒有那么多的項目,但是實際激勵效果要好于我國。隨著我國高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師的工資項目繁雜,有國家工資、校內津貼、職務補貼、房租補貼、住房補貼、附加津貼、書報費、洗理費、政府津貼、特聘教授津貼以及獎金酬金等等。且各部分比例失調,國家工資占教師工資收人的比例不斷降低,工資外收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此外,教師工資外收人比例逐漸增大,有的熱門學科教師工資外收人高于工資收入,由此導致他們對本職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喜歡兼職。因此,在深化高校教師工資制度改革過程中,要重點調整工資結構,使教師的收人工資化,即盡量減少工資項目,把各項津貼、補貼等項目納人工資,實行貨幣化分配。同時,要以崗位、績效、市場等因素調整工資結構。

4.建立經濟性報酬和非經濟性報酬并重的薪酬模式。直接的經濟性報酬能夠在中短期內激勵員工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我國高校長久以來的傳統意義上的薪酬就是“基本工資+獎金+福利”的直接經濟型薪酬模式,但隨著人力資源理論的發展,高校的薪酬體系也發展成為從人力資源投資和激勵角度出發的物質與精神激勵的總和。高校的精神激勵是一種讓教師終身受益的報酬形式,對許多教師而言,他的分量舉足輕重,決定了教師的流動問題。高校為教職工提供的內在非經濟性報酬主要體現在:為教師提供適合其能力的有興趣、有挑戰性的工作;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與設施;關心教師的生活質量,給予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對其工作給予口頭或書面的表揚等非貨幣獎勵;為職工提供培訓、晉升機會和提高其名望的機會;等等。實踐表明,內在的非經濟性報酬能對高校職工產生較強的激勵效應,因此高校應該把內在和外在薪酬結合起來,讓教職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并看到自己的發展前途,激發其努力工作的意志。

上一篇: 小班消防演練班級總結 下一篇: 讓我感動的一件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