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2 04:21: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外活動小組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做學習報告
對于初中英語課堂來說,報告主要可以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單人進行的報告,另外一種是兩個或兩個人以上的小組合作形式。在學習完教材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話題和目標語言給學生布置做一個報告的任務。如要求學生了解并掌握世界上野生動物的類型及特點,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任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了解了這些動物類型嗎?即哺乳動物(mammals)、爬行動物(reptiles)、昆蟲(insects)、鳥類(birds)及魚類(fish)。你能夠舉例說明各類動物的特點嗎?
這個任務可以由單人完成,讓學生自主選擇一類動物做一個報告,在課堂上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同樣,也可以小組合作,即將班級分成若干四人小組,每個人負責一方面的內容,比如一人負責介紹名稱及特點,一人介紹主要有那些常見的動物,一人負責介紹這些動物有那些生活習性如食物等,一人負責介紹這些動物的居住國家等。以報告形式拓展對學生來說不但鞏固復習了課本知識,同時增強了概括、總結歸納能力。用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對學生的一個挑戰。
二、開展對話交流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際。現代英語教材的編排大多側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很多的英語語言知識在對話中呈現出來。除了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可模仿的對話范例之外,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篇章內容重新組織,讓學生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出來,即生動活潑,又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三、排練情景短劇
英語短劇以其形式活潑有趣、參與性高、語言操練切實有效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青睞。英語課堂上利用英語短劇進行拓展,不但能夠有效的檢測學生對于目標語言的掌握效果,而且可以大大地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同時又能夠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英語教材中可供拓展為短劇的材料很多,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設計角色,進行角色扮演。
四、組織討論、辯論
《標準》對各級英語語言學習目標以學生“能做什么(can do)的形式具體描述該級別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操作性要求。學生的產出成果要在實踐中檢驗。教師為學生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討論、辯論機會將大大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大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復習鞏固知識的同時來積累經驗。
辯論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是一個能輕易完成的任務,《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初中7-9年級完成語言目標3-5級,但對于外國語學校的學生來說,語言目標應該達到6-7級,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活動,能夠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和積累的信息來表達看法,能澄清意思,表達個人的見解和想象。
五、加強寫作練習
寫是運用書面語表達思想,輸出信息的能力,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寫作拓展也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目標語言的必要手段。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對于寫作的要求也勢必要降低。為了培養學生規范的書面表達用語及模仿策略,筆者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仿寫。
六、開展課外活動
從哲學觀點看,這是遵循了人類的認識規律,物理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產實際,是人類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所獲得大量經驗總結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學生從小課堂學習理論知識。再回到社會這個大課堂加以實踐,才能將知識學活、用活。從進行教育學觀點看,課堂教學有它的局限性,按同一進度進行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存在優等生“咆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開展課外活動,就可以彌補。從心理學觀點看,開展課外活動,符合青少年好動求新的心理特點,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再從近年來開展改革實驗學校的經驗看,堅持課堂內外結合,確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一、大力改革課堂教學
改革課堂教學,必須堅決廢止“注入式”,實行“啟發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教師的講解應當少而精,應當“點拔”,為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而創造條件。也就是說讓學生當“演員”而老師當“導演”。
二、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我校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進行課外小制作,做家庭小實驗,搞物理魔術表演,組織和指導學生辦物理墻報,舉辦物理講座和物理競賽,搞社會調查。組織參加發電廠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培養學生能力,還使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時,同樣需要人們創造性的勞動,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必將使我們的教學列加緊密地聯系社會,取得課堂上難以取得的效果。
三、實現課堂內外優化結合
1、優化結合的條件。
從內在條件講,首先徹底轉變教育思想,堅決抵制乍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這是我們教改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體會,如在教學中,對大綱中所規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識性”等不同層次的要求,并不視為多考與少考,重點考與非重點考,考與不考依據而組織教學,即對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做法,理智地予以摒棄。
從外在條件講,爭取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是搞好教改的一個重要條件。由于物理教改符合學生的需要,因此,它得到同學們熱誠歡迎和積極配合。我校領導從各方面給物理教改以幫助和支持。比如:我校領導為學生參觀訪問聯系單位,課余提供實驗室及其儀器,并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處處為物理教改開綠燈,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2、優化結合的途徑。
如何實現課堂和課外活動的優化結合?第一教師要把課外活動內容納入課程教學計劃。第二課堂和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貫通。比如:根據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進行課外小制作,或自制儀器進行性實驗,或搞社會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讓學生編寫物理小論文或寫調查報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理論下指導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再上升到理論高度。既鍛煉了穩中有降方面能力,又鞏固了所學知識。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樣一句話“我聽說了,但很快又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做到了,也就理解了。”
四、書本知識與實驗操作的結合
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而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非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課時數只有75課時,但安排的學生實驗卻有20個,演示實驗有130個,并且絕大多數都是研究性實驗,基本形成以實驗為中心的課堂體系。可見,他們的學生在實驗方面得到訓練和能力培養比我國的學生多得多,他們學生的實驗心理素質比我國中學生強。因此,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為了研究好這些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學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并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努力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同時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新成就。
例如:用激發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發光二極管演示電磁感應中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等。在實驗教學中,可在規定的實驗中,適當增加相關演示項目,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可在兩只乒乓球間夾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于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于斥力。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多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調查研究。全體教師共同制定問卷調查內容,對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研究農村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共調查學生890名,回收有效卷875份(其中男生453名,女生404名),有效率為96.2%。
2.通過邏輯分析、經驗總結等方法,收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根據各方面實際情況制定解決對策。
3.按照制定的對策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逐步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計劃。
二、調查結果與原因分析
1.調查結果
⑴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喜歡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32.7%,無所謂的40.1%,不喜歡的27.2%;喜歡有計劃、有目的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8.2%,無所謂的27.6%,不喜歡的64.2%。調查結果表明:農村中學生對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不足,絕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參加“陽光體育”運動,且是無計劃、無目的地參加。
⑵學生每天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時間:30min以下的73.0%(男生66.5%,女生80.4%);30min―59min的23.8%(男生29.8%,女生17.1%);60min以上的3.2%(男生3.7%,女生2.5%)。調查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時間太少,能保證每天參加1小時運動的學生僅占被調查人數的3.2%,特別是有80.4%的女生每天參加運動的時間不超過30min。
⑶學生課外活動時間的支配:調查顯示,在課外活動時間農村中學生極少參加體育鍛煉,只有7.7%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有37.6%的學生把課外活動時間用在學習上,更有54.7%的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處理其它生活事務。
2.原因分析
⑴“陽光體育”運動與文化課學習的關系。由調查得知,有59.8%的學生認為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對學習有影響,只有7.6%的學生認為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和文化課學習相互促進。這說明農村中學生對參加體育運動的認識錯位,擔心影響學習,導致其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興趣下降,運動的時間逐漸減少。
⑵學校缺乏組織、引導。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絕大多數學校領導和教師都不愿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上花費太多時間,許多學校都不開足體育課,想組織、引導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更是不可能的事。有的學校時間表上雖然安排有課間操、課外活動等,但大都是為了應付檢查,或由學生自己活動、自己支配,導致學生在運動時間做作業、處理其它事情。
⑶學校缺乏場地器材。要保證學生參加1小時以上的“陽光體育”活動,學校必須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和運動器材。而現階段農村中學的體育設施幾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學校雖然添置了部分體育器材,但是往往也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能真正用在課堂和“陽光體育”運動中的是少之又少。
為密切配合學校工作計劃的開展,在校黨委的領導和校團委的指導下,以培養良好的學風、校風為重點,以提高廣大同學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本著"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堅持走群眾路線,為學校和同學服務。結合學生會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學期的學生會年度工作計劃如下:
一、 思想政治工作計劃
(1) 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育和引導, 逐步提高同學們的政治覺悟。
1、 組織廣大同學理論聯系實際,認真學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2、 大力宣傳和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思想,號召同學們積極投身于西部大開發。
(2) 以開展各類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思想素質教育, 促進校風的建設
1、 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
2、 通過開展公益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 學生會工作計劃
1、 強在校學生會各部、各系學生會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學生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學生會干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3、 做好"優秀學生會干部"、"優秀學生會工作者"等稱號的評定,表彰工作;
4、 堅持走"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同學,了解同學的動態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建立學生會的網站,做好維護工作,加大學生會的透明度,讓學生會更貼近同學們的生活,也讓同學們更便于了解學生會,充分發揮學生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5、 組織好校(系)的 紀律和宿舍的檢查小組,加大檢查力度,幫助和引導同學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 搞好第二課堂,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1、 組織同學開展各類體育健身活動, 拓展自身的綜合素質;
2、 開展以科技為主的小型多樣的競賽和講座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3、 及時做好各系英語四、六級和其他學科活動的經驗總結和推廣;
4、 總結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多因素、多側面、多層次的工作,其評估內容繁雜,標準難以統一,我們大致可將其分為基本素質、工作職責和工作績效三個方面。
1 輔導員素質評估
1.1 高尚的思想品德
輔導員是學生的教育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必須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評估輔導員的思想品德,一要看他是否有強烈的事業心,是否有忠于教育事業、獻身教育、甘做人梯的精神;二要看他是否有高度的責任感、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三要看他是否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團結同志,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人師表。
1.2 堅定的教育信念
輔導員肩負著百年樹人的艱難重任,必須具有堅定的教育信念。評估輔導員教育信念,一要看他是否確信教育的力量,確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優點和才干,通過教育可以把每個學生,包括后進生都教育好;二要看他是否像嚴父慈母,對每個學生都愛之、親之、育之,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三要看他是否在工作中不畏艱難曲折,細致耐心的工作,通過頑強的工作,轉化后進生的典型。
1.3 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輔導員所面對的是一個“小社會”、“小群體”,要培育和駕馭這個“小群體”朝著社會所要求的方向發展就要求輔導員必須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評估管理能力,要看他是否善于組建一套健全的班級組織機構,選拔和培養一支機構合理、各有所長、并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干部隊伍,成為班級的核心力量;二是看他是否善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統、合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三是看他是否善于根據班級情況,圍繞教育目標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富有吸引力的系列教育活動;四是看他能否具有根據情況變化迅速做出決定、采取措施、進行調控,能令行禁止、堅定地引導學生前進的能力。
1.4 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敏銳的觀察力給人提出最正確、豐富的信息思維和語言,是實現信息的正確加工和信息最佳輸出的工具。因此,觀察力與表達能力是輔導員必備的素質之一,評估這兩種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能“明察秋毫、高瞻遠矚”,觀察到全班的情緒、動態及每個學生的言行表現,據以判斷其內心活動,及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二是要看他說服教育學生時,語言是否明確、中肯、簡練、規范,表達是否形象、生動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1.5 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輔導員接觸的人物眾多、性格各異,因此,他必須具有較強的交往能力。評估這種能力,一是要看他是否與各種性格類型的科任老師融洽相處,協調班級內部的教育力量;二是要能否經常與家長、社會有關人士聯系和協作,協調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力量;三要看他是否能正確處理班級偶發事件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四是看他是否善于扮演各類角色,是否使自己對每一個學生都富有吸引力,成為班級的核心與旗幟,樂觀、開朗、豁達,有自制力、顧全大局、富有正義感與同情心、思維敏捷等心理品質對評估交往能力有重要參考價值。
1.6 興趣廣泛、多才多藝
學生多種興趣與才能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輔導員的直接指導與示范,年級愈低,這一特點愈明顯。評估輔導員的興趣與才能,一要看他是否一專多能,既是本學科的專家,又是其他學科知識的熱烈追求者、探索者;二看他是否對文娛、體育、創造發明、科普制造等各方面都具有濃厚的興趣,有一定的知識能力;三要看他是否性格開朗,能與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各種課余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
2 輔導員職責評估
2.1 了解和研究學生
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搞好輔導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評估輔導員是否能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學生和班集體,一要看他對每個學生的思想、性格、學習、身體、經歷和家庭情況、社會生活環境是否了解清楚;二要看他對班集體的思想、信念、輿論、士氣、紀律、榮譽感、凝聚力和班級的傳統作風是否有清楚了解;三是要看他對班級中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和各群體之間的關系,班級中先進、中間、落后學生的分布情況和他們之間的關系,干部隊伍的積極性、能力、作風、威信和相互關系是否了如指掌。 轉貼于
2.2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培養班集體是輔導員的中心工作。評估班集體的工作,一是看是否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及時提出為集體所接受、具有鼓動的力量、能推動班級不斷前進的奮斗目標;二是能否挑選和培養具有威信、能起模范作用、工作積極主動、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機構合理的班級干部隊伍;三是能否建立、健全學習小組、體育鍛煉小組、寢室及其他各種課外活動小組,配備好有一定能力和積極性的小組長、課代表等基層干部;四是能否培養正確、有效的班級輿論,形成團結、勤奮、求實、向上的優良班風;五是能否有計劃地開展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各樣、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
2.3 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個別教育是培養集體的必要條件。評估個別教育,一是看能否做好優秀的個別工作,樹立典型,并不斷鞏固和擴大先進面,成為全班學習的榜樣,推動班級前進的力量;二是能否做好后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班里是否有后進生轉化的典型事例,并不斷鞏固已經轉化了的后進生,縮小后進面;三是能否做好偶發事件的處理,對鬧課堂、爭吵、斗毆、錢物失竊、損壞公物、不尊敬教師等偶發事件,能否及時、正確處理。
2.4 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工作
輔導員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它許多工作常體現于日常管理之中,年級愈低愈顯突出。評估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能否嚴格執行學校與班級各項規章制度,使全班各項工作具有條理性、規范性、堅持始終;二是能否與班干部、全班同學保持經常、密切的聯系,隨時掌握班級動態,定期召開班干部會和班會,及時總結情況,恰當指出優缺點,鼓舞士氣,指引努力方向;三是看班上的每件事是否都有人管理,日常教學與生活中某些環節脫節時,是否有人及時反映、解決;四是看是否每周有小結,每月有班干部會和班會,期中期末各有一次全面總結,小結和總結都應該具體、有針對性、有表揚和批評,帶傾向性的問題應恰如其分的分析。
2.5 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級工作是系統工程,要綜合治理,協調者就是輔導員。評估輔導員工作的協調性,一要看經常性協調:即迅速、準確地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各方面的意見、要求和辦法,實現信息順利交流;二要看定期協調,是否做到了幫助各方面統一思想、端正態度、改進方法、合理安排、妥善處理各種矛盾、而不損害任何一方面的積極性。
2.6 評定學生各項獎助學金、各項競賽和優秀班、團干部
評估輔導員對評定學生獎助學金及評優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看給學生的評定是否客觀、公正、全面又有重點,能體現學生的個體特征和發展趨勢,為學生所能接受并受到教育,評估行為是否簡單、明白,學生能夠看懂,不致產生歧義和誤解;二是看評定各類獎項是否有充分的群眾基礎,評定準確,評定過程和評定結果具有教育意義。
3 輔導員績效評估
輔導員素質如何,工作優劣,最終表現在績效上,所以,它是整個評估的落腳點。它可分為工作成績和威信,班級工作經驗總結與科研成果幾方面。
3.1 工作成績
班風班紀包括出勤率、衛生等,具體內容如下:①出勤率:上課及其他集體活動中遲到、早退、曠課、請假等情況。②違紀率:上課、早晚自習、教室、考試的紀律情況及校內外一切活動中的違紀事件。③評優、評獎情況:班、團優秀干部、各類競賽中的單項獎、集體獎的人數、次數、獎勵級別。
3.2 學生成績
①各科學業的平均成績,優秀率、及格率、提高率。②課外活動,如公益勞動、校外競賽等活動形式、種類、參加人數、活動次數、取得的成績等。
3.3 班主任威信
威信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有威信的教師受到學生敬服,威信也是輔導員工作績效的集中表現,要認真加以評估。評估輔導員的威信,首先要考慮其威信類型。威信有工作型、品德型、感情型、學術型和性格型等類型。威信類型不同對班級工作影響也不同,在評估時應區別對待。從班級工作角度加以考慮,評估時應:一看學生是否最信服,最愿意接近他,最聽從他的教育;二看學校領導是否信任他,對他的班級工作最放心、放手;三看任課教師是否最愿意與之合作,并對他的班級工作感到滿意。 轉貼于
3.4 經驗總結與科研成果
輔導員本人的成績應:一看經驗總結方面的文章篇數,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篇數;二看輔導員工作方面的論文篇數、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篇數;三看個人評優、評獎次數、名次及規格。根據上述輔導員工作評估內容,可確定下列較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
評估輔導員工作實際上是一個積極引導和激勵全體輔導員把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的過程。通過評估,我們可以發現輔導員工作的優缺點,幫助有獨創精神、工作卓有成效的輔導員總結經驗,加以推廣。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輔導員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輔導員工作評估也是整個學校評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搞好這一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雨.加強高校政治輔導員的隊伍建設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03).
[2]金吉山,陳建龍.高校輔導員角色試析[J].中國西部科技,2006,(05).
首先,高師院校辦學指導思想存在偏差,重“學術性”、輕“師范性”的傾向較嚴重。這種傾向突出地反映在高師課程設置上。在高師課程計劃里,學科專業課占總課時的2/3,體現師范教育特色的化學專業課(指教育學、心理學、化學教學論、教育實習)所占比例則少得可憐,一般在1/3左右。可見高師院校更為注重學術性課程,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著忽視、削弱師范性課程的狀況。
其次,化學專業課程任課教師素質不全面,尤其缺乏中學化學教育實踐經驗及指導師范生進行從師技能訓練的能力。現行高師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最大的弊病就是缺少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執教技能訓練課程。現在高師許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較差,使師范生難以從其教學中得到良好職業技能的示范與熏陶,更得不到實際有力的訓練指導。這個問題應引起師范院校的高度重視。長期以來,在化學專業課程教學及理論研究上,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講解、輕實驗技能訓練,重化學基本原理研究、輕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及課堂教學技巧、方法研究的現象。
第三,高師化學學生的從師技能與現在學生群體不相適應。由于高師院校進行教育實習的時間有限,師范生根本沒有太多的機會去了解現在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思想狀況,導致他們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很難與學生溝通,特別在進行化學實驗環節的教學時造成很大的困擾,教學過程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使得化學專業師范生缺少教學的自信。
由以上分析可知,造成高師化學專業學生的從師技能差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教育實踐實習的經驗與教學方法的訓練。
二 提高高師化學專業學生從師技能的措施
對高師在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趨于規范化,這樣高師院校的畢業生從師技能就會有很大提高,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也會應對自如。本文將就以下幾個方面對師范生從師技能的提高進行探討。
第一,加強職業規劃教育。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職業生涯的規劃對大學生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為此高等師范院校必須培養學生學會規劃自己未來所要從事的教師職業,并且時刻關注當前的就業形勢。制定大學四年的行動計劃,選擇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徑也不盡相同,要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講應如下:
大學一年級為試探期: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化學教師行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大學二年級為定向期: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了解相關的應有活動,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
大學三年級為沖刺期:因為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搜集招聘單位信息并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
大學四年級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國的出國,不能再猶豫不決,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工作申請及成功就業上。
第二,構建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就化學學科來說各高校開設的專業課與初高中的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知識的同時可以和師范生一起探討研究知識間的連接點,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又了解到知識之間逐漸深化的過程,在思想上就會對某一知識點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我們以后的教學工作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著重學生對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二是優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途徑,每位教師上課時必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增加專門的技能訓練課,完善高師院校化學專業課程體系。
第三,注意教師基本功訓練。高師化學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包括講普通話和規范的化學用語、書寫規范化學符號和化學實驗簡圖、化學實驗演示技能、化學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五部分。因此我們必須從這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訓練,這部分是提高高師化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各高師院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
第四,構建全程式實踐模式。一般來說各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時間是大四的上學期,對于第一次進入學校實習的學生來說既新鮮又恐懼,因為他們對于學校的教學環節、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大學一年級時,師范院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學校進行教育學習,學生不參與講課,只是老師講課,學習他們好的教學方法和備課方法,并了解現在學生的思想動態。實習結束后,由學生自己對實習工作做總結,老師對學生的實習情況作總結并安排下一階段的實習計劃。
大學二年級時,在老師指導下結合現行的教育改革制度,著重督促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相關知識,并結合現行的初高中教材做一下分析,為大三大四的教育實習奠定基礎。
大學三年級時,師范生在教育實習時,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在指導老師帶領下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并做相關的題,加深對初高中化學知識的理解及深化,后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教學設計技能的訓練、使用教學媒體技能的訓練、寫教案。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學設計技能的訓練措施。一是結合化學教材教法進行訓練,把制定教學目標、分析和處理教材、制定教學策略、作業的類型和設計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選擇中學化學某節教材的教學內容訓練學生制訂教學目標、分析處理教材和編寫教案,并分組討論相互交流。三是設計和批改作業的訓練,可選擇中學化學教材的某節內容,讓學生設計練習題,通過討論和研究建立小題庫。
另一方面是使用教學媒體技能訓練的措施。一是成立教學媒體技能指導中心,安排教師著重指導訓練,學生在此可看到有關資料,并得到個別指導。二是在教學內容上加些教學軟件的編制,加大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分量。三是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化學課件的制作。
大學四年級時的教育實習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是對前兩個階段教育實習的總結和檢測,要進行課堂教學技能及其培訓、組織和指導化學課外活動技能的訓練。一是課堂教學技能的培訓。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導入技能、板書板畫技能、演示技能、講解提問技能、反饋和強化技能、組織教學技能、變化技能、結束技能、教學技能綜合訓練。學生根據指導教師的計劃逐步進行各方面的訓練。二是組織和指導化學課外活動技能的訓練。化學課外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學科課外活動,由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從而得到訓練。開展形式有:學科小組、專題報告、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展覽、教具制作等,訓練活動也可結合教育實習進行。
從師技能培養方法的幾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在師資市場化的競爭激流中根深足穩,以新的人才培養機制迎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挑戰。更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要有創造性的教師。
參 考 文 獻
[1]李克東.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
學出版社,1994.
[2]井維華.突出師范教育特色培養合格師資[J].濟寧師范
專科學校學報,2002(4).
[3]張慶秀,何文茜.教師的教學技能在創設教學情境中的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不僅要對學業進行指導,更要對“道”進行宣揚,讓學生具有更高的道德情操,將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文化傳統等軟實力傳承下去。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處于對學生道德教育的起點,因此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這方面的經驗總結出來,以供大家參考,期待對大家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需要教師本身帶著感情進行教學活動,形成道德教育的強大氛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參與者,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是一張白紙,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在教學語文課時,教師要帶著濃厚的感情,并盡量自然流露,以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感情,從而引起自己的同情心,培養出屬于自己的感情觀。比如,在教學關于祖國方面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專門聆聽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教學關于親情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和父母和諧相處的,以自己為例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愛護,將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滲入語文教學之中。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道德教育情境
目前的多媒體教學技術讓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刺激,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課程中的感情因素。比如,在教學關于大自然的內容時,可以事先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春夏秋冬的視頻資料,動物們打鬧嬉戲的場景等資料,讓學生對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有直觀和趣味性的感受,從而對大自然更加喜愛。
三、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情感類活動
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認詞造句,而是綜合著感情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等更加高端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引導和組織課外活動,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情培養。比如,舉辦作文比賽、語文學習園地、語文興趣小組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語文表達能力和水平,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各類感情。學生不僅記得牢,對教學內容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也會相當到位。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社會思潮是多元化的,小學生雖然小但是接觸到非常多的思想,因此要摒棄說教,不能為了灌輸感情而直接說教。只有將感情和諧有機地融合到教育中,才能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師的思想灌輸。
總之,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要多留心、細心,在教學中結合學生需要、教學實際,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最終一定能夠培養出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最貼近的學科,生活中許多現象都涉及物理知識,比如我們每天早晨都要洗臉照鏡子,就可以聯想到光的傳播有幾種方式、分別在哪些條件下應用?夏天游泳之后上岸為什么覺得涼快?冬天濕衣服怎樣才能干得更快?類似的生活現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平時如果能夠仔細觀察這些重復發生的現象,認真思考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試著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日積月累,物理這門課程的知識就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鍛煉了分析問題,還增長了透過現象看實質的本領。
二、課堂上多舉生活實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對課本知識精講之后,發動學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然后請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找到好的辦法來解決。比如,學到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提問如何測量學校中操場的周長,怎樣測地圖上兩地間的鐵路線長等;學到壓強的時候思考如何解救被困在冰面的小孩,兒時玩的能飛升的玩具是運用了什么原理等;學了電學之后思考怎樣來判斷電器的連接方式,如何檢測電路中出現的故障,簡單的排除方法,以及如何安全用電等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探討和鍛煉之后,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乃至生活自理能力等。
三、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習慣,激發科技創新的興趣
平時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督促、指導學生進行課后的小實驗、小制作等。針對每章課后的小實驗,要求學生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設計好之后,互相配合動手做實驗,實驗過程中小組應明確分工,通力合作,把各個小組的實驗情況做好記錄,然后探討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如何改進實驗方法等。通過實驗操作,既增強了團體意識,又體會了親自動手搞創作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知識、追求精神營養、提升創新性的意識,為將來搞發明創造奠定基礎。
四、貫徹落實思想道德教育,為提高全民素質做出不懈的努力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7-0320-006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我們應在生活中開展教育,圍繞生活這一中心來組織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提高課堂實效性。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生活實踐來調整課堂,跳出傳統以課堂、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真實體驗及所要學習的相關內容來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將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所要學習的內容密切關聯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在認知結構中快速納入新的知識,做到“知情意行”。
一、豐富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拓寬生活化課堂平臺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加以豐富,并延伸至課外,即將課內思想品德教學“搬”至課外教學模式下,將其融入生活,進而熏陶并影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首先,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跳出課堂范疇,融入學校集體活動中去,幫助學生在活動中體悟、感受思想品德。一般來說,小學生都喜愛集體活動,教師可通過活動來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通過多姿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辨別力,使之能夠清晰認識美與丑、對與錯、善與惡,進而產生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彼此感情、友誼,提高集體榮譽感和集體協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多姿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一課時,筆者特地與授課班班主任交流溝通,組織學生參與了大掃除活動,然后通過班會評選并表揚優秀勞動小組以及優秀勞動人員,并組織學生討論各位同學在大掃除活動中的各種表現,以學生反饋結果進行評比。又如在學年級下冊《鮮艷的紅領巾》及《紅領巾胸前飄》時,教師可組織少先隊活動來教育學生:通過“征集金點子”的方法來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更好地開展中隊活動;通過舉手表決以及集體討論方式選擇活動方式。然后,結合學生建議來組織當小交警、幫老年公寓的爺爺奶奶打掃衛生等少先隊活動。教師應對少先隊活動的平臺加以充分利用,并在結束后開展活動經驗總結和交流,以確保真正落實體驗式教育。
二、營造生活化課堂情境,創新品德與生活教學手段
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單純依賴品德與生活教師口傳心授遠遠不夠,教師還應營造出生活化課堂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他們體驗并品味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并從生活實踐切入教學,實現思品教育的內化。以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我的一家人》教學為例,筆者要求學生回家后利用手機或者照相機來錄播一家人的日常點滴,并將其制作為短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父親》及《相親相愛一家人》等歌曲播放給同學們看,同時讓他們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和同學談論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趣事,或者讓學生與家人玩親子游戲,做日常雜務等,也可組織學生參與“說說心里話”這一課堂活動,將學生的心聲錄制下來,放學回家以后交給父母觀看。這樣利用多種養成性課堂活動來增進家庭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就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家庭給予的幸福和溫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此外,品德與生活教師還應對教學手段加以更新,拋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采取啟發、誘導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說,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來引導學生,激發其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生活化的思想道德課中,并產生深層次的感悟與思考。同時,課堂教學應由單向式教育轉向互動式教育,將“教師――學生”這一傳統交流模式轉變為“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學生――教師”的多元化課堂交流模式。教師也要由以往的訓導者、長者以及說教者轉變為啟發者、引導者,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展示內在思想感情以及行為的交流平臺。
三、革新教學評價方式,實現生活實踐與品德課的有效融合
品德與生活教師應積極革新教學評價標準,對以往目標型評價體系與方法加以變革,既要重視學生參與思想道品課的積極性與知識接受情況,又要對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的表現予以關注。教師應重視與家長及班主任的溝通,彼此做好立體式溝通協調工作,認真評估家庭活動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觀察學校生活中學生的表現,分析不同學生思想品德表現所存在的差異性,縱向對比學生的變化,合理評價學生的表現,并組織學生參與互評,樹立榜樣和典型,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謂“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教師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多表揚學生,滿足學生自我實現以及被尊重的需求,使他們在情感上傾向于教師教誨,并能將思想品德課知識融入到生活實踐中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綜上所述,品德與生活教學必須做到“回歸生活”,這不僅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和主體性思想的要求,同時也是課內外結合、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必然選擇。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師在生活化課堂中應選擇與學生生活邏輯相符的生活實踐,從學生心理與生理發展規律著眼,促進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生活化,實現開放式教學的目的,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品德與生活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打好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6-0257-03
近年,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已經逐漸成為共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包括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也包括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職業態度等“隱性職業素養”的養成。職業技能訓練可以為學生奠定走入社會和職場的基礎,而“隱性職業素養”的養成卻可以為學生鋪展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但是,在培養高職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方面,各種手段方法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在各種“隱性職業素養”養成教育中,很多教育理念及方法大都借鑒了本科院校通識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國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及經驗總結,缺乏對我國高職教育和高職學生的針對性。本文將基于對“課內課外、統籌培養”理念的理解,談談如何構筑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四大培養平臺,積極探索一條新的、適合我國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目的。
一、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素質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按照該模型的理論,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水上的冰山代表學生的形象、資質、知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方面,屬于“顯性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和專業考試通過情況來證明,但是這部分非常少,只有整座冰山的1/8,而另外7/8則隱藏在水下,它代表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是看不見的“隱性職業素養”①。因為這些“隱性職業素養”看不見,既不容易通過簡單、外在的鑒定方法鑒定,也很難通過書本教學來培養,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其實我們可以想想,現在很多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并不樂觀,行為不文明、公德意識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弱、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人際關系緊張、抗挫折能力差等現象的存在都顯示出我們在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缺憾。無論水上的冰山能折射出多么璀璨的光華,但是沒有水下支撐的根基,整座冰山的消融和沉沒是遲早的事,所以“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在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對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應該打好冰山的根基,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增強其社會競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課內課外、統籌培養”理念的涵義
高職學生的理論功底相對薄弱,對書本式的灌輸教育接受程度差,他們在社會的競爭力體現在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操作能力,所以反而活躍性好、個性突出,對實踐性活動表現出較強的興趣和積極的參與性,因此對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應遵循“課內課外、統籌培養”的理念。該理念有兩層涵義:
1.從學校內部整體教育的角度來講,“課內”是指以“第一課堂”,即正常的課堂內教學為主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課外”是指通過“第二課堂”,即課外活動對學生的政治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職業素質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課內課外”兩個課堂教育不能脫節,不能為了形式而隨意選擇活動開展“第二課堂”,而是要“統籌培養”,即兩個課堂的教學和活動是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的,課內教育是內涵、課外活動是拓展。
2.從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角度來講,“課內”是指學校教育,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優勢積極開展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教育,“課外”是指企業,利用校企合作單位的真實職場氛圍、實際工作內容開展活動,鍛煉學生進入社會、參與工作的綜合技能和素質。校內校外活動統籌設計,校企共同參與,為學生籌劃一個畢業走向社會的過渡期,使學生校內模擬、校外實踐,提前感知職場氛圍,提前進入職業角色。
三、基于“課內課外、統籌培養”理念的高職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措施
組建學生活動團體,校企聯合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借鑒優秀企業文化,培育具有職業特點的文化氛圍,強化學生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職業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借助四大平臺,把“課內課外、統籌培養”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
1.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將校企合作企業引進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學生就業后,不僅要能工作,還要會工作,做到“能”,只需要掌握工作流程和要點、會操作工作設備、會利用工作工具即可,但做到“會”,則還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比如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而這些恰恰是學生“隱性職業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在進行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專業可以和合作企業一起組織策劃一系列校企共同參與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企業職場體驗”(學生分小組到企業參觀交流,獲得對企業的直接認知)、“你是師傅我是徒”(由企業員工設計一個小任務,將如何完成任務告訴學生,學生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評選最佳師傅和最佳徒弟)、“今天我是職業人”(企業為學生提供職業裝和職業任務,并根據學生一天的表現評選最佳職業人)等等。這類活動基本上均可在校企合作單位現場開展,通過這些活動能夠加強學生對未來工作單位的工作氛圍和工作內容的認識,掌握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幫助學生消除對工作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激發學生工作的熱情和期待,有利于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時間,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構建學生自主性活動團體平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提高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現今的大學生思想活躍,不缺創意,缺的是讓他們發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在培養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組建學生自主性活動團體,為學生創造一個發現自我、發揮自我、完善自我的平臺。該活動團體主要由學生自己打理,策劃并實施各類“第二課堂”活動,通過活動探索與宣傳積極向上的人文文化,培養和突出誠信協作、務實創新的參與精神,鍛煉和塑造科學合理的學習、生活及工作習慣與能力,將專業所學和個人愛好、實踐活動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文素質氛圍。
3.構建專業特色系列活動平臺。學校組織的很多文體活動、學習活動均帶有普適性,如果針對性的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系列活動,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和專業工作相關的“隱性職業素養”將是一個“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每個專業特點不同,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創設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品牌系列活動。比如組織專業技能系列競賽,在競賽中即要求學生完成職業工作任務,又需要學生展示自己的職業形象、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策劃能力、應急反應能力等。這樣的系列活動將專業知識和“隱性職業素養”培養內容結合在一起,實現專業能力與“隱性職業素養”共同提高的目的。
4.構建學生互助平臺。在開展各項學生活動時,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有時會發現參與活動的總是相對固定的一批人,而總有一些人對任何活動都沒有熱情,為了幫助和鼓勵這些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可以成立學生互助平臺,即學生之間組成活動小組,讓活躍的學生主動去聯系不太活躍的學生,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帶動性。在互助小組成立之后,可以設計很多必須小組一起參與才能完成的活動任務,如果有一個組員不能主動參與、積極完成,這個小組的活動任務就會失敗。通過這樣的活動模式,讓每一位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小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的行為關系到整個團隊的成敗,逐漸的每一位學生都會把自己融入到集體氛圍中,不再孤立和消極。這種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活動的參與能力和集體的榮譽感,也可有效防止學生就業后難于融入團隊的現象出現。
四、高職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啟示
1.確定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方案首先要從企業、教師、學生三個層面了解其素質現狀。不同專業的學生雖然在基本職業素養要求方面具有共性,但不同專業的特點還是會導致學生職業素養的一些特性或側重點,因此高職院校各專業在確定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方案前,應從企業、教師、學生三個主體進行廣泛的調研,切實了解企業需要具備什么素質的人才、學生希望通過培養具備什么素質、老師認為通過什么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具備必需的綜合素質。確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和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2.要把“課內課外、統籌培養”教育理念融入到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塑造完整的學生個體。正如前面所說,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養成不僅需要通過課內教育,還需要利用各類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并且課內課外不可脫節。因此可以利用課內教學向學生傳輸“隱性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同時利用課外各類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漸使自己完善各項素質,塑造完整的學生個體。
3.通過“第二課堂”課外系列活動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破傳統的課堂單一教育模式。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第二課堂”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第二課堂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外為學生安排各項文體娛樂、興趣小組、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悟、在體悟中成長。
注釋:
①參考百度百科:“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Z].(教高[1998]2號).
[2]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教職成〔2011〕9號).
[3]MBA智庫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