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01 16:45: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篇(1)

關于教學起點,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學生的已知是影響學生學業狀態的重要因素。教學中要努力探明這一切,才能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教學。而學生預習之后,對教材課文的認知定然不會是一張白紙,學生的認知程度,應該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全新起點。

(1)加強預習反饋,提升教學針對性。預習不是走過場,檢查反饋更不能可有可無。試想,教師口頭一拋,學生費盡心思進行預習,而教師不作任何反饋信息的收集與整理。課堂教學依然我行我素,教學與預習完全脫鉤,其效益可想而知。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預習筆記的收閱與整理,通過對學生形成的預習價值的認知,及時調整教學預案,形成課堂教學的合力落實在學生的疑惑處、需要處,力求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收回預習卡后,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按照王二小、八路軍、鬼子以及鄉親們四種角色進行分類,并在課堂教學中的相應環節適時揭示,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加以解決。

教師通過布置任務、收集整合、適時解決,將學生真正疑惑需要教師幫助解決的問題融入進課堂教學之中,凸顯了預習之后的反饋,更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2)凸顯思維軌跡,辨析認知起點。小學生由于思維能力有限,自主解讀文本時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總是習慣性地運用以偏蓋全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從而使得教學陷入機械而生硬的尷尬格局中。因此,在進行預習反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預習成果,更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展現思維過程,從而便于教師辨析學生認知的起點究竟在哪里。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路歷程進行追問:“你為什么會這么想?”“你怎樣發現的?”通過學生的回答,促成師生對話,生生互動的精彩。

二、以結構調整為抓手,促進教學精彩生成

學生本身在生活經歷、認知能力就存在巨大差異,隨著預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對于文本的認知體驗也就更加大相徑庭。如果教師不能靈活面對學生的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而繼續以教案為本位,勢必形成課堂教學的固步自封。因此,課堂教學必須要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悅納不同層次的學生,促發整體的效益提升。

(1)反饋時機:由“聚焦型”向“輻射型”擴散。預習檢查反饋,很多教師常常在教學伊始集中進行,條分縷析,一板一眼,學生交流由于受到板塊設置和條框的限制,鮮有靈動的生成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要變集中型反饋為發散型反饋,將預習任務的檢查融合進課堂教學的環節之中。教學的推進過程就是學生的反饋過程,將學生的預習成果化為教學所用,呈現課堂的結構之美。

例如,《莫高窟》一文分別記敘了莫高窟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輝煌成就,在感知了彩塑、壁畫之后。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感受藏經洞所遭受的帝國主義侵略之后的滿目瘡痍,順勢檢查學生對這一部分的預習成果。很多學生紛紛出示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教師趁勢為教學所用,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資料與文本內容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2)課堂架構:由“串聯式”向“并聯式”嬗變。預習環節,喚醒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欲望,產生更為豐富的個性需求。原本以文本內容邏輯聯系的“串聯式教學路徑”已經不再適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相對獨立、學生自由空間更為廣闊的“并聯式教學板塊”。這些板塊內容承載豐富、認知彈性充足,促使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便于教師教學過程中靈活調整。

例如,在執教《三顧茅廬》一文時,教師就設置了四個教學板塊:自主閱讀,提取疑惑;整合疑惑,確立主題;再入課文,進行解惑;表演呈現,凸顯成果。

這種設計擯棄了傳統教學中一環緊套一環的設計模式,避免了因為一環而致使體系癱瘓的尷尬。在突出中心的同時給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預留了充足的提升空間,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三、以組織形式為突破,強化合作滿足訴求

自主學習固然非常重要,但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主體的知識獲取是在別人幫助之下,借助于意義建構形成的。因此,自主的基礎上要形成促成合作,強化學生預習之后的集中交流和評價,將預習引向建構主義方向。

(1)異質分組,開掘合作的內容資源。小組成員的搭配按照教師教學設計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現,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按照學生不同類型和層次,以互補為原則構建小組成員。預習之后,教師著重策略兩種層次的交流:首先,在預習之后個人在小組內交流匯報預習體悟成果;其次,引導學生進行體悟的整合處理,提煉契合中心的主要問題,融合品味詞語、內化語言、實踐運用等多重教學任務,將預習成果集中呈現。

(2)創設平臺,甄別展示的預習成果。①在成果展示中體驗成功愉悅。僅有布置,沒有展示,學生的預習動力就會受到打擊和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開辟讓學生展示交流預習成果的時空,通過積極愉悅的成功體驗,激發維持學生的預習熱情。學生在交流中,是匯報收獲也好,是提出疑問也罷,都是預習成果的積極體驗。教師應該根據匯報價值點的數量質量、表達流程程度、內容的層次與邏輯性對學生進行積極地評價反饋,讓他們能夠享受到自己因為在預習中獨立思考而形成的愉悅體驗。②在疑惑解釋中聚焦質疑意識。預習的價值不在于學生能夠讀懂多少,更在于學生能夠提出多少富含高質量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注重利用小組合力聚焦學生問題,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還說《歌唱二小放牛郎》,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王二小還在敵人手上,為什么八路軍就直接開槍呢?為什么不等王二小趁機離開后再開槍呢?”問題一經提出,課堂如同炸開了鍋。問題的引領,使得學生再次潛入文本,聚焦文本,學生的思維也逐漸向深度廣度探入,他們的思維之門也在通力合作中不斷漫溯。③在分層評價中喚醒預習動力。小組合作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對核心問題的聚力解決,還在于利用同伴之間的相互評價,不斷激勵每個層次的學生奮勇向前,不斷進步。優等生由于在小組合作中體現排頭兵的示范作用,角色的重要促使他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這本身就是一種無窮的評價力量;中等生和后進生,教師則要通過敏銳捕捉,借助他們閃耀出來的每一個亮光體現喚醒他們的自信,激活預習的動力。

篇(2)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又是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正如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所說:“音樂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爐,它能使人的精神迸發出火花。”音樂學科的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既能充實學生的文化生活,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于學生優秀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素質的培養。當前,正在大力開展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音樂作為一門富有情感的學科,教師應善于應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進行創新,講好每節音樂課,使學生在聲與情的藝術氛圍中受到美的陶冶和啟迪。在此,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談幾點體會。

一、巧設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人的心理內容不斷豐富,人的需要不斷發展,人的潛能不斷得到開發的重要條件。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以下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1.游戲導入法:用“開火車”接唱和“抓俘虜”聽音,導入聽辨節拍重音的節奏練習。

2.故事導入法: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音樂故事導入。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課時,我首先講述音樂家聶耳的小故事,引出《義勇軍進行曲》的產生及成為國歌的來歷,導入教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樣的導入,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鳴。

3.謎語導入法: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新課。如在教學《小燕子》一課時,我出示這樣的謎語:“一條飛魚空中飄,腦袋圓圓向上翹,翅膀彎彎尖又長,尾巴分開像剪刀。”學生聽后,爭先恐后地回答,當學生說了謎底后,教師再出示畫有小燕子的教學掛圖,看到漂亮的掛圖,學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的導入會使學生感到既新鮮又有趣。

4.復習導入法:通過復習已學過的與新課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導入新課。

5.簡介情況導入法:從作者或主要內容入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時,我從王二小的故事入手導入新課,使學生受到了感染,激情昂揚,抑制不住唱的沖動。

6.模仿導入法:老師念或拍擊一些節奏,讓學生模仿,然后予以分析更正,導入節奏訓練課。

二、抓好常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音樂教師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視自己的課程,明確音樂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置意圖、設計思路,領悟課程標準對教材的實施建議,并熟悉教材、認真備課,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找出教材中的重、難點及解決問題的關鍵。

另外,音樂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特長,用藝術的眼光和智慧對教案精心設計、科學安排,創設藝術性、創造性及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案,這樣付諸實施時方能緊扣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設計教學。

除了認真備課外,音樂教師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音樂器材的作用,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教學觀,面向全體學生,發揚教學民主,變“以教代學”為“以教導學、以練促學”。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提問是課堂上常用的師生互動的一種方式,但并不是任何提問都會收到預期的效果。我經常發現教師預設的問題,有時不僅要能有效地生成,反而使課堂陷入尷尬局面。提問是一種藝術,教學中提供給學生的問題應難易適中,從而使問題具有探討的價值。教師應將問題設計得像階梯一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步步地打開學生的思路,不斷啟迪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促進不同程度學生的思維自然地向縱深發展。

四、提倡賞識教育,營造和諧氛圍

賞識學生,給他們以鼓勵和信心,在教學中是最有效的“靈丹妙藥”,它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好的賞識方法就像劑,能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保證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

1.給學生期待的目光。每一次學生勇敢地起來回答問題,我都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目光中充滿鼓勵和期待,讓他們知道老師正在認真聆聽,老師相信他們一定能行;當學生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我就對認真聆聽的學生送上自己的微笑,及時傳達出教師對他的贊譽。雖然老師什么也沒有說,但卻與學生在心與心交流,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2.送學生夸獎的拇指。無論是在哪個教學環節,教師都不要吝嗇自己的大拇指,因為它應用起來非常方便。學生紀律表現好了、問題答對了、學習進步了,我都會及時地伸出大拇指夸獎他;不僅自己夸獎,還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夸,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給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做。

篇(3)

那么,如何讓語文課堂變得愉悅,而富有活力呢?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略做闡述:

一、課堂和協氛圍造出來。幾千年來,師道尊嚴,師者至上,拉開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禁錮了學生的思想,捆住了學生的手冊,使他們的表現亦步亦趨,畏首畏尾,不越雷池一步。在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老師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站到和學生平等的地方,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珍視學生每一次獨特的體驗。徹底給學生松綁,讓他們放開手腳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不必擔心老師的斥責,同學的嘲笑,因為已沒有了讓他們感到懼怕的惟一的、標準的答案。老師的口頭禪應該經常是“是不是可以這樣?”“可以嗎?”“同意嗎?”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學生覺得輕松、釋然。如在教學像《揠苗助長》《刻舟求見》這樣內容較為淺濕易懂的課文,可開展“我是小先生”的活動,即學生之間的互學互教互評。事實證明,在互學互教互評活動中,學生由消極被動、機械的聽眾轉變為積極、自主并富有創造性的參與者。這種形式,拉近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距離,教者潛心鉆研,聽者全神貫注。有時小先生一句幽默的話"沒辦法,他太急了,只好把好好的和苗拔高了.和苗不予理會,從此睡大覺了!"(《揠苗助長》)或是一個滑稽的小動作,會引來同學們一陣陣開心的笑聲:有時聽者一個“刁鉆”的問題"臨考時的加急復習,是否也是‘揠苗助長’?六歲就成為神童呢?”也會令教者措手不及,也正是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積極鍛煉,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的要求。

二、教師主導情感亮出來。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粋€心里裝著學生,而又能認真解讀文本的老師,一定會充滿激情的走進課堂,會始終和學生共享生活的快樂和幸福。試想,一個帶著某種非樂觀情緒的老師走進課堂,勢必會把滿腹牢騷傳給學生,把內心傷感留給學生,用偏激的言辭傷害學生,這將會導致怎樣的不良后果?

教師怎樣才能擁有激情呢?首先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充滿著執著的愛,對學生充滿著愛,對語文、對生活充滿著愛。只有對語文教育滿腔熱忱的愛,才能在語文教育教學的天地里要做出非凡的業績。其次,語文教師上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文本、熟悉教案,做文章作者的“知音”,成竹在胸,課堂教學中才能自信地用激情洋溢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音調、樂觀豁達的心胸去傳達內容,怎能不感染學生呢?如果課堂上總是一個語速,一個腔調,平鋪直敘的語言,又怎能喚醒學生情感呢?怎能做到有聲有色的教學呢?語文課上,讀《》,老師就是豪邁充滿樂觀主義的;講《》老師就是那無所謂懼,愛憎分明的愛國英雄;賞《再別康橋》,老師就是依戀康河,“甘心做一條水草”的徐志摩;析《匆匆》老師就成了那感嘆歲月蹉跎的朱自清。當教師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學生,學生哪有理由不喜歡語文,哪有理由不為學語文而感到快樂呢!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三、學生課堂主體動起來?!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主人”,所以學習語文的過程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堂上應當在平等對話的前提下,教師的激情引導,課堂教學才具有親和力,學生才能夠突破膽怯的心理關,大膽質疑教師巧設的錯誤障礙,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激情澎湃地暢所欲言。如《徐裴鴻勵志學畫》的教學中,當講到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徐裴鴻說的話時,我讓學生討論外國學生為什么說中國人不行?為國爭光,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情感感動了學生,他們心中涌起了為振新祖國而學習的志向,在隨后的教學中,師生在讀講和言語中表現出的盡是對徐裴鴻勵志學畫,為國爭光的敬佩和感動,師生情感與課文情感的交融進入了最佳境界。伴隨情的迸發,伴隨為振興祖國而學習的決心,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激發了出來,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生了。再如《稱象》的教學中,從課題入手,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學生提出:誰稱象?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為什么要稱象?怎樣稱象?稱象的結果怎樣?根據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鼓勵他們自己通過讀課文去解決問題,以此完成了課文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所謂“紅杏枝頭春意鬧”。

篇(4)

國外著名音樂教學法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入國內的,它們對于高師音樂教學技能培訓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與其歷史、國情、文化傳統、民族特性密切相關的,因此具有因時、因地、因人的特點。在教學中,師生常常以對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鈴木等教學法的概括和結論取代了他國的國情、文化傳統等第一手音樂教育歷史資料的展示,這種做法阻礙了學生了解國外音樂教學法的歷史成因和存在發展基礎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專注于背記成文的概念。由于省略了對音樂教育理念特性及價值實現的分析、論證過程,造成了學生僅僅注意音像課例中的方法與手段。或者說只注意到淺表的一招一式,未能把握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的精髓與實質,不能正確理解其內涵與真諦。雷默在“音樂教育的哲學”一書中談到:就拿音樂教育來說,在本領域的價值沒有得到從業人員的充分理解,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或許理解得更少時,就尤其需要這樣一種哲學,為重視音樂教育在事實上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基礎。[1]先生不但指出了我們以往那種重視機械記憶而輕視理解能力,重視學習結論而輕視學生獨立思考的傾向,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構建音樂教學哲學基礎,盡快完成向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轉變的指南。

一、重視學習過程需要注重學生的思維

重視國外著名音樂教學法的學習過程,并不是簡單地講教法、分析課例,而是要有很強的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性和思想性,充分體現其教育理念特性及價值在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雷默所說:正在探求的這個觀點,必須包含豐富的教育上的含義。采用一個對音樂和其它人文藝術的教學都沒有多少啟發的理論是沒有什么用處的,無論這個理論在其他方面有多強。[2]雷默的觀點如同鄭莉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文中所比喻的那樣:我們要想有效地學習借鑒柯達伊教育體系,充分發揮這一教育體系的巨大生命力,如果僅僅注意他的具體方法與手段,參考采用一些成功的課堂案例,而忽視對托起柯達伊教育體系的主要基石的了解,雖然能產生一定的短期效用,但終究不能把握其精髓與實質,不能理解其內涵與真諦。就如同赴寶山探寶卻空手而歸,只撿到一點皮毛零碎而已。[3]師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的親歷者和施實者,課堂充滿著師生互動。先生的比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在以往不重視學習過程的嚴重缺失,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性的發揮,對教學實效影響甚大。而大學生想知道“什么”,“為什么”的求知思維,正是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性發揮的基礎。因此,筆者的教學思路是:交出學習內容、分析論證。

1.交出學習內容。在校大學生不僅基本能自學教材和從網絡與圖書中收集補充材料,并能從中獲取理解有關的學習內容。所以,筆者設計了“自學目標”的環節。首先把學習內容交給學生,使其知道自己應該掌握的學習內容及知識點,師生共同有目地的進行學習與探討。如以《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為例:(1)產生的歷史成因及存在發展基礎;(2)教育理念的哲學性;(3)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透視;(4)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自學目標”不僅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朝著預定的學習目標前進。

2.分析論證。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應對學習內容做出應有的價值分析與思維點撥,以觀全貌看整體、觀點博又要精的分析論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育理念的精神內涵。如以,柯達伊教育體系為什么具有連續性、高效性,避免了重復浪費和混亂無序為切入口展開討論。自匈牙利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災區,文化教育水平很低??逻_伊總結了本民族音樂的規律、旋法結構,又以本民族風格創造了多聲部合唱,提出重新認識匈牙利音樂,轟動了歐洲樂壇為始,分析論證其民族性;柯達伊以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從小學到大學推行民歌教育,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分析論證其構建社會的合諧性;柯達伊強調音樂教育的最高理想是使音樂“屬于每一個人”。分析論證其教育理念的哲理性;柯達伊尤為重視無伴奏合唱訓練,讓學生從小養成“對位的耳朵”。在教學中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為節奏訓練的起點,并且節奏訓練往往結合旋律進行,以五聲音階為視唱教學的基礎,并在識譜教學中采用首調唱名法,為更好地掌握音準,采用了英國的柯爾文手勢,為鍛煉學生的節奏感以及大腦、身體的協調配合,采用了法國契夫的節奏時值讀法,給節奏配上象聲詞的音響,分析論證其教學法的普及性和科學性等。

自學目標的增設有利于激發學生求學求問的精神,而教師從學術性、啟發性和敏感性對教學內容的引領,使教材、教師、學生相互產生互動,克服了教學滿堂灌現象,同時也營造了科學研究的環境。

二、重視學習過程還要善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重視國外著名音樂教學法的學習過程在注意理論深度時,又絕不能空洞說教,而應借鑒其先進教學理念、方法融會貫通在豐富、生動、詳實的教學技能培訓過程去。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的思維過程去認識,發現掌握音樂教學技能的方法和規律。感知是指形象素材通過感官在意識中的直接反映,它是認識過程中最初步的心理現象,是進行思維的基礎,而觀察和體驗是學習過程中感知活動的重要手段。典型的音響資料及師生換位的模似教學,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習興趣及參與的意識。但是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觀察和體驗在思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不善于引導學生觀看課例,不善于激發“初為人師”對模擬教學的參與意識,初步“感知”、“意會”音樂教育理念的內涵,學生面對豐富的音像課例和模擬教學就會只湊趣看熱鬧,或只注意方法與手段模擬個皮毛。不能發現這是一個掌握音樂教育規律、學習教學技能的重要入口,造成了學習內容與觀看課例及模擬教學的脫節。因此,筆者的體會是:

1、凸現課例所隱含的鮮明意圖。教師設計的課件,要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對音像資料反復篩選,有所取舍,凸現其所隱含的鮮明意圖,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決不能以音像播放代替師生互動。如:在分析論證柯達伊教學法時,選取的是人音版二年級《不再麻煩好媽媽》的教學片斷,課前,學生在富有動感的《星恰恰》音樂聲中走進教室,站定后,教師啟發學生用心傾聽,在樂曲中的“× × × O”節奏處拍拍手,鍛煉學生的聽覺,引導學生關注音樂。隨之,配合歌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為媽媽做家務時的勞動情景,引用歌曲當中極具表現力的“X X | X X |X X|”節奏來表現勞動情景,培養其多感官的合作。然后鼓勵學生大膽表現,選擇拍手、文具盒、桌子等打擊樂器為勞動加油,進一步體驗節奏快慢,強弱所表現出的不同勞動場景和動作的輕重緩急。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其做出評析:柯達伊要求“兒童在歌唱時,將音樂游戲和動作等結合在一起,并注重發展兒童社會性能力”。該老師教學組織借鑒與創新了這一教學理念,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發現,參與體驗,聆聽感受,相互啟發。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有表現力的節奏感以及高度的集中、默契的配合能力等。

教師、學生、課例、教材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理解其教育理念來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產生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制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決定教學的成敗,成功的課堂教學必須用教育理念來支撐的哲理性。

2、追求教學實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教學技能是本課程教學實效追求的目標與生命,因此,密切關注畢業生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教學能力是我們要必須考慮的。多年來反饋的意見大致有兩點:(1)教學沒有特色,沒有跳出固有的套路;(2)適應教學條件的能力較差。由于學生教育實習的時數僅為6周,所以,我們不但加大了模擬教學的培訓力度,并針對以上反饋意見做出了相應的對策:①對模擬教師不求講的全,但求有特點;②在相互點評中,不求點評是否到位,但求人人積極思考;③要求設計的課件、簡易教具為教學內容服務實效性強。教學策略的改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借鑒達爾克羅茲教育理念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的過程。設計了《故事導入――引起興趣》。其教學目的是根據孩子們愛聽故事的天性,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化,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做到未有曲調先有情。于是“模擬教師”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配樂先講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不畏強敵,獻出小生命的悲壯故事。模擬教師繪聲繪色的敘述,使臺下的“模擬學生”也身臨其境地被感動,為新課的導入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后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有了情感處理的過程,學生用跟唱的方法再學習起來就容易了。教學環節設計巧妙,分流難度基本由淺入深,一氣呵成。“模擬教師”教的用心,師生點評積極認真。

師生換位模擬教學的過程,為每個學生掌握教學技能提供了擴展的空間。他們不但能設計、制作各有特色的課件,而且能因陋就簡制作簡易教具。如:用廢棄的礦泉水瓶裝入石子做為節奏教具;用吹碎紙氣量大小形象比喻音量;用廢棄硬紙制作音符型狀卡等等。同時實踐也證明了掌握教學技能的實效,如:在太原市2008年招聘中小學音樂教師激烈的競爭中,我系不少學生進入了重點中學任教并獲得了好評。

三、重視學習過程應該注重構架新的考試評價體系

重視國外著名音樂教學法的學習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所以不應把考試內容局限于課本教材中,評價項目、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把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聯系起來。例如:關于國外音樂教育的考試內容可以包括:反映學生質疑求真探究精神的各種小論文和讀后感,反映學生動手和動口能力編寫的教案、制作的課件、簡易教具、模擬講課等內容,這些都有別于那種憑記憶、主要是機械記憶的考試方式,而更強調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發現、創造的成分。強調將測試與獲得知識的過程相結合,不僅重視結果,而且注重求知的過程。只有實現評價體系的變化,高師音樂教學技能培訓的學習活動才會變得豐富多彩,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究為主,才會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學生邊測試邊提高,在考試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再教育,最終形成教學能力的發展。

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有助于學生努力深化對國外先進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的學習理解,使之與我國音樂教育實際相結合,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學實踐。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以“過程”為目標,努力地設計出最優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感知、發現、探究的思維活動緊密地與教學活動聯系在一起,求得最大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客服組長述職報告 下一篇: 服裝企劃方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在线免弗 | 亚洲欧洲日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