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1 11:00: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被曝光,食品安全狀況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抗生素濫用到瘦肉精問題,即使政府和企業從未停止過他們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問題卻似乎從未消失。現有的政府監督體制暴露出極大弊端的同時也在打擊消費者對市場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高度重視,主動承擔應盡的責任。
關鍵詞:食品安全 健康 政府監督 責任
二、分析討論
1.對食品安全事件的關注度
此次調查中,對食品安全事件關注度的調查分為兩個方面: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關常識的了解和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關注。
重大食品安全新聞方面,聽聞過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雙匯質量門事件等的人都達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聞如河南南陽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這說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傳播面廣、社會影響大,在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各種媒體工具盛行的當今時代,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廠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夠得到及時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者的消費知情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擴大。
相關常識方面,45%以上的受訪者缺乏相關的食品安全常識,且食品安全意識較為淡薄。為此,我們做了進一步的個案調查了解,發現造成接受調查的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常識意識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下,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往往只圖便宜,對食品安全沒有過多的考慮,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在購買便宜食品、特價食品、無質量保證食品時,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大家都在買,并且別人過去多年吃這些便宜食品也沒有吃出什么問題,現在再吃也不會有什么問題。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為問題食品提供了銷路,其次,很多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識,難以辨別食品的質量是否安全。
為了使消費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識和健康飲食常識,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除了加大宣傳食品安全方面教育的力度,更加應該加強經濟建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2.對食品法規的了解度
調查數據表明,對09年我國頒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達38%。新法的實施,離不開政府的宣傳監管,企業的強化責任,而且貫徹食品安全法,也是全體公民的義務。
調查結果顯示,食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非常薄弱,政府對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深度還應加強。特別是雨城區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行業數量多、規模小,有些設備簡陋,有些布局不合理,家庭小作坊式和流動攤販占多數,這對食品安全監管造成一定難度。政府可以通過開展食品安全法宣傳月活動、設立宣傳點、發放宣傳資料、出動宣傳車、通過電視媒體進行系列報道解讀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會公眾食品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和參與食品安全活動的積極性、自覺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及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訪者從未遇到過食品安全問題的只有3%,偶爾遇到的高達83%,經常遇到的占8%,未覺察到是否遇到過的約有6%。這些問題中過期食品或包裝不合格的食品占55%,三無產品、注水肉病害肉、有毒物超標食品分別為40%、30%和33.3%,還有其他食品安全問題1.33%。
為尋找原因,我們調查了這些消費者的購買食品的習慣,喜歡到當地大型的正規超市及商店購買的為35%,到餐廳的18%,流動攤位的為13%,學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占34%。結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場或超市購物,大多數人還是遇到過各類食品安全事件。
在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被調查者中與商家廠商協商要求退款或賠償的有36.7%;向消協或媒體投訴的有23.3%;通過法律部門解決的有11.7%;自認倒霉,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勸親友不再購買產品的占36.7%。
對于發生安全事故的產品,以后認為食品不可靠,堅決不買的有33.3%;認為如果提高生產質量,會考慮購買的有56.7%;認為目前沒有其他商品代替,會照常購買的有10%。
4.對食品安全形勢的看法
該部分內容包括公眾對中國近年來的食品安全環境的評價及打分、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更相信哪個方面的聲音的解說、對國內與國外食品的信賴度的比較。
在要求給當前的食品安全環境打分時,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絕大多數人打了60到79分,占總數的65%。
在調查中認為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年年差不多的人為45%,相信在逐漸好轉的有16.7%,相反,認為逐漸變差的卻有31.7%,不關心不清楚的也有6.6%。
以上數據表明人們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環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較擔憂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安全事故接連不斷發生,也與有關部門在處理這些事故后沒做到更加嚴密的防范工作有關,比如三鹿事件發生后,還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場,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眾在接觸到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對政府的信心將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對現在的食品安全環境抱以信心。
另外,相比起我國的食品,人們是否更信賴外國食品,有30%的人選擇更信賴外國食品,也有28.3%人堅定支持國內食品,另有41.7%的人覺得國內國外都存在食品問題,無所謂更信賴哪一方。
就某些方面來說,例如,我國的乳制品和其他食品行業的檢測標準,確實存在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標準不同、部分指標低于其他國家的情況,還有我國允許的“農殘”量要比美國和歐盟高出數倍等等。當然,這其中也與國人盲目崇外有一定的關系,一昧的追求奢侈高消費,認為外國貨就是安全,也更有面子。作為政府,有責任協調好標準與利益之間的關系,建立起政府監管部門、第三方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良好聯動機制,針對我國食品標準體系存在的種種不足,進行清理,健全和提高我國的食品標準。而且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更大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時應由國家層面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參加,過程要公開透明,不能“內外有別”,應向國際標準看齊,在可能的情況下從嚴,這既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負責,也是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分工的需要。
5.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
以上選項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識在逐漸加強,開始對國家有關食品法律法規熱切關注,自我保護意識也在逐步加強;現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導致去到菜市場看到各類食物也不知哪些是健康安全的而無從下手購買,如果能通過各種方法渠道給居民灌輸相關安全知識,讓居民掌握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這樣不僅能保障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和生命健康還能打擊不法商販的囂張氣焰,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經營市場;就大眾人民能了解到的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形勢,一般是通過各類媒體的報道而掌握的,總體情況不敢說概括全面,難免會為達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雜亂不統一,就難以正確看清真實全貌,向群眾宣傳當前的形勢,免去各類猜測,有助穩定社會氛圍,安定民心,不給虛假商販可乘之機,哄騙不知情的消費者,擾亂信用市場秩序。
長島縣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海島縣,全縣由32個島嶼組成,其中有居民島10個。常住人口4.4萬人,非農業人口1.6萬人,農業人口2.8萬人。
2 調查目的
了解長島縣農村食品安全現狀,發現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監管建議,為進一步做好全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3 調查對象與內容
3.1 調查對象 長島縣常住人口,包括本地戶籍人口和在長島居住6個月以上的外來人口;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由被調查者現場自主填寫統一的調查問卷。
3.2 調查內容 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和需求。
4 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4.1 年齡組成分析
年齡在18歲以下的占11%,在19歲―30歲之間的占30%,在31歲―40歲之間的占32%,在41歲―50歲之間的占18%, 在51歲―60歲的占7%,在61歲以上的占2%。
4.2 食品關注分析
對于食品各個方面關注度由高至低分別為食品的價格,食品的色澤、味道,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食品的營養成分和配方,廠家信息,其它。
4.3 食品安全隱患分析
認為食品安全最大的隱患在種植養殖環節的占13%,在生產加工環節的占42%,在批發零售環節的占28%,在餐飲消費環節的占17%。
4.4 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
擔心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病死牲畜肉,非食用油(如地溝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食品過期變質,食物中毒,蔬菜中農藥高殘留,食品中違規使用添加劑 (如防腐劑、色素),虛假或錯誤標注,其它。
4.5 外來人口對海產食品的認識
在被調查者中,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占總人數的13%。其中,對海產食品的有關衛生常識非常了解的占0%,了解一部分的占23.1%,了解一點的占61.5%,一點不了解的占15.4%。
4.6 對食品安全監管措施的需求
按照監管措施的有效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對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企業嚴加懲罰;加強宣傳,讓消費者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識;行政主管部門加大監督力度,曝光典型案件。
5 農村食品安全現狀及產生原因
5.1 由于耕地和水源的問題,長島的糧食、蔬菜、水果等不能做到自給自供自足,主要來源靠商販從島外運輸進來。經歷環節較多,儲存周期太長,無法保證食品質量,由此導致食源性疾患等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5.2 同樣的原因,群眾生活所需的豬、牛、羊等肉類食品基本上是靠商販從島外運輸。有部分是把活的家畜家禽運輸進來,一邊圈養一邊分批屠宰上市;有部分是將家畜家禽在島外屠宰好后,將肉及肉制品運輸進來。圈養屠宰的地方衛生條件較差以及在養殖過程中濫用畜藥、激素的現象導致肉類食品安全難以保證。
5.3 食品進貨把關不嚴、配貨渠道不清晰,采購、銷售紀錄不完善、食品陳列和儲藏條件達不到要求、農村群眾不重視索證索票等等因素,導致群眾買到過期食品或不合格食品,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難以招回和追溯源頭。
5.4 外來人口對海產食品的衛生常識缺乏了解,比如不知道河豚魚是有劇毒的魚種,某些魚類貝類加工不當也可引起中毒,吃海虹喝啤酒會導致拉肚子等等,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
5.5 相關部門對農村群眾的宣傳和引導不能完全到位,導致農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不高,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相對匱乏,往往不重視或并不知道如何保證安全食品。比如大部分農村群眾喜歡食用自己家腌制的咸魚和蝦醬,而這類食品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長期食用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5.6 農村的小餐館、建筑工地食堂等經營面積不足,設施設備簡陋,從業人員未經體檢和培訓即上崗,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嚴格,很難達到衛生許可要求;學校周邊飲食攤點,市場的小吃攤等沒有固定的經營門店,衛生主管部門無法核發“衛生許可證”,工商部門也就無法核發“工商營業執照”,低標準經營、無照無證經營的現象仍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安全隱患。
6 防范措施和監管建議
6.1 針對長島縣耕地面積極少的情況,政府要重視起來,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積,分配好耕地的使用,規劃出一定的耕地面積用于種植蔬菜,優化種植品種,多種植一些產量高、營養豐富、易于保存的蔬菜品種,保證島上居民在因天氣原因無法運進時還能吃到部分新鮮的時令蔬菜。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
一、調查原因
如果你從中小學門前經過,你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學后,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或者周邊的小攤點沖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艷、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或者買了一些“吸足”了灰塵的“串”食品,它們到底是什么?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于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校以及周邊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20xx年8月
四、調查方法
第一種是網絡調查(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
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到公園、社區、文化宮、圖書館等地方進行隨機調查。
第三種是利用學校召集日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于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60名同學。情況如下:40名同學經常吃,18名同學曾經吃過,2名從沒吃過或很少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著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復利用,鍋里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過于鮮艷,明顯是色素超標;薯片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衛生……
帶著調查的結果,回來后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衛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饑餓難忍。
2、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艷、“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于是就來購買。
4、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里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 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于紙上,貼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 學校應當加強伙食管理,讓同學們中午能夠真正吃飽、吃好。
6、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
一、前言
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食品安全”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詞匯,是人們談論的重點話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學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也直接關系到高校和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課題小組展開了這一次關于校園食品安全的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讓一些潛在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暴露出來,也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課題的展開
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實地考察、訪談法為輔。我們對學校的一些飲食場所進行了實地考察,來了解那些廣大師生常去的主要餐飲場所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體措施以及他們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態度,并希望借助我們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使他們了解到目前師生們對他們的舉措提出的建議和看法,并且在未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此外,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同學們對我校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另外為了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采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觀察法主要是我們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進行一個情況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絡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三、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調查問卷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健全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四川大學軟件學院xx級3班的活動小組針對目前校園食品安全現狀及學生的消費特點,制作了關于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調查表,于10月底11月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問卷84份。
根據問卷表所反映的內容,有以下一些情況:
1、有74.6%的學生一般選擇在食堂就餐,22%的學生在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就餐。對學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總體評價滿意的學生占53.2%,不滿意的占30.7%。覺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覺得食堂的就餐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滿意的占72.9%,不滿意的占10.3%;覺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鮮的占65.5%, 不新鮮的占30.2%。
2、認為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衛生狀況一般的學生占58.7%,認為較差占27.2%。認為學校周邊有存在不衛生的餐飲攤點的學生占89.8%。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未關注小攤點是否有衛生許可證,看到哪兒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許 多學生同時還反映學校周邊攤點存在碗筷較油膩、不衛生、好像沒有消毒等現象;蔬菜沒洗干凈、有黃葉;工作人員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飾等情況也比較多;基本衛生設施不夠完善、操作不規范、管理不到位、飯菜質量不高。
3、對于購買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數同學會到比較正規的商店購買,并注意商品的價格、生產日期、廠名、保質期等事項。也有少數學生并不重視商品質量,走到哪里買到哪里圖個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著相對比較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所銷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較好的保障,成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首選場所。所以在大超市購物相對比較放心,大部分學生會注意保質期和不去購買“三無”食品,但有部分學生人不知道“三無”是哪三無;對散裝食品的質量問題還是比較疏忽,大多數學生不會注意,說明學生對散裝或裸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好在國家已經對散裝或裸裝食品采取措施,這樣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采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大多數學生很少關注到食品衛生方面的新聞報道,說明輿論的宣傳力度不夠。畢竟廣播電視和家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還是主要手段,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足以說明有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大,消費維權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實地調查總結:
1、 調查時間:xx年1月4日
2、 調查地點:拉面館、超市
3、調查內容:調查餐館的食材是否新鮮,飯菜制作過程是否衛生,同學對餐館飯菜及就餐環境是否滿意,調查周圍私營餐館的衛生許可證和超市銷售食品的安全安與衛生。
4、總體情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學校食品安全問題是過關的。
1、食堂篇
一餐食材都是新鮮的,制作環境相對衛生,碗筷都經過消毒處理。就餐時間會有工作人員及時清理餐桌上的剩飯,保持清潔
蘭州拉面館規模較小,人手不及一餐,所以難免清理餐桌不及時,但總體不錯。
2、商業街篇
私營餐館均有衛生許可證。
在超市抽查的食品均未過期。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1、食堂工作人員不戴口罩,這樣不衛生。
2、超市會賣一些制作及其不衛生的廉價麻辣垃圾食品。
3、同學對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不夠高。
四、 針對調查結果的建議
1、 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加強對食品衛生安全重視。進一步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的意識,切實樹立“學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商業街各個小店采用顧客投票的方式,對店內蔬菜、肉類,以及制作過程衛生與否進行投票。這樣,可以讓顧客有選擇的余地,同時還可以讓小店提高自身的衛生水平。
3、在安全監管體系,工商、衛生等部門努力之下,學校也要對校園內及周邊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攤點進行定期的衛生監查,以保證學生使用安全衛生的食品。
4、可在校內設立由學生組成的衛生檢查“小部門”,分級分部門明確劃分職責。對校園內及周邊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攤點展開
5、學生會可以在青春廣場舉行展板,加強學生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食品衛生知識、維權法律等知識的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提高維權能力,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利益。
6、學生們若在校內外發現不衛生的食品,可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若物品發現價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費者權益協會舉報。
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3
一、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市60名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
20××年11月15日
三、調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學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調查。一種是網絡調查(在爸爸的幫助下,制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群發動調查);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進繡山公園進行隨機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3人,占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占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占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占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占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占總人數的18.33%;五、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占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數據可以看出我市小學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并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里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數在小店里購買一些屬于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說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衛生的,這可以說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小學生并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里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于紙上,貼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為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對市區衛生狀況的客觀評價,改善XX區人居環境,全面提高創衛水平。根據創衛工作要求,XX區統計局于近期2017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組織開展了2017年城區衛生狀況群眾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5.22%的被訪者對我區開展的創衛工作表示滿意,另外4.78%的被訪者表示基本滿意,希望市區的環境衛生狀況能有更大的提升。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的組織實施
關于城市衛生狀況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關于城市衛生狀況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
為確保調查質量,區統計局按照抽樣調查的相關要求制定了《XX區2017年城市衛生狀況群眾滿意度調查工作方案》。調查對象為城區10個樣本社區(村)年齡在16周歲以上人口,樣本量核定為500戶。
本次調查全部采用問卷形式,以調查員入戶、入單位、入賓館組織填寫問卷調查為主,輔以少量的隨機攔截式現場發放問卷調查。要求由調查對象直接填寫調查問卷后,再由調查員收回,對不便填寫的調查對象可采用調查員訪問記錄的辦法進行。
調查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市民對創衛的了解、支持情況,市民對城區環境、公共場所衛生、交通管理、食品衛生、城市綠化、除四害效果等各方面情況評價,市民對當前創衛工作的總體評價,市民對當前創衛的意見或建議等,共四大項,19小項。
二、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市民群眾對我區開展的創衛工作總體評價較高,95.22%的受訪群眾對我區的創衛工作表示滿意,市民對創衛活動知曉度也很高,所有受訪者都表示知道我們的創衛工作或對創衛工作有所了解,對創衛工作亦非常支持,支持率為94.4%。但群眾對我市設立的衛生問題投訴熱線知曉率偏低,有26%的受訪對象表示不知道政府的衛生投訴熱線,有關部門在這方面應加大宣傳,讓更多的群眾能參與到我們的創衛工作中來。
從分項來看,市民對市區各方面環境衛生狀況評價較高(滿意或較滿意)的為:健康教育宣傳(96.8%),飲水衛生(95.8%),城市三化(95.6%)。市民對市容環境、除四害效果、公廁衛生、城郊衛生、市場衛生的總體評價也有了很大提升,滿意率分別為:93.82%、93.63%、93.63%、91.83%、90.84%。受訪者對交通狀況、餐飲衛生和內河衛生狀況滿意程度相對較低,排在最后三位,滿意率分別為:84.26%、85.46%、86.45%。市民希望政府能加強河道治理、交通秩序與車輛停放治理與餐飲店衛生監督、管理,營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市民在日常休閑、飲食與通勤方面能有更加優越的體驗。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建議:
1、加強老大難問題的解決力度。內河整治與交通問題是市民關心的重點與難點。有關部門應加強執行力度,實行長期有效的整治。
2011年,上海市共報告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8起,中毒人數201人(無死亡),食物中毒發生率為0.87/10萬,控制在較低水平(見圖7)。
從中毒肇事單位分析,8起食物中毒的肇事單位均為餐飲服務單位,其中公共餐飲單位5家,學校食堂1家,盒飯生產單位1家,另有1起為無證餐飲單位。
從中毒致病因素分析,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以細菌性為主,3起未查明病原物質,1起為亞硝酸鹽引起的化學性食物中毒,其余4起均為致病菌引起(副溶血性弧菌3起,蠟樣芽胞桿菌1起)。
從中毒發生原因分析,除3起未查明原因外,其余5起都是不規范操作等人為主觀因素造成的,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熟食加工儲存不當、從業人員帶菌操作各1起。
市民對食品安全現狀評價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關于《上海市市民食品安全意識調查報告(2011年度)》顯示的情況看:
市民食品安全知曉率穩步提高
調查反映,2011年,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曉度總體得分80.7分,同比提高1.1分,比2006年提高4.5分(見圖8)。
預期未來食品安全形勢趨好
調查問及“今后一段時期,上海市食品安全水平將會怎樣變化時”,市民選擇“明顯提高”的比例占19.3%,選擇“有所提高”的比例占63.4%,兩者合計達82.7%,比上年高12.8%,表明市民對上海市未來的食品安全環境的信心正在回升。
市民遇到及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
調查反映,市民認為最常遇到的問題依次為:“虛假或夸大宣傳”(占46.7%)、“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占43.3%)和“食品在保質期內變質”(占38.3%);市民認為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前三位分別是:“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占47.7%)、“地溝油”(占20.1%)和“出售病死牲畜肉”(占10.7%)。
市民創建食品安全環境意愿高
調查反映,上海市民愿意主動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比例超過85%,其中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的占91.8%。
食品安全風險及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總體思路
目前,上海市食品安全存在風險的主要問題是:1.上海市食品供應自給率較低,食品安全監管的任務十分艱巨;2.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薄弱;3.農藥殘留量超標及食品非法添加的風險依然存在;4.大型婚宴及農村自辦酒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物中毒風險;5.網絡食品消費及保健食品市場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
記得上大學時有一位教授說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例:他的兩個法學博士同學移民去了加拿大,一個在超市從事搬運工工作,另外一個在幼兒園當老師。同學們非常不解,便問:為什么不在中國要移民加拿大呢?教授回答:他那同學說得是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想想看,中國的食品有幾樣是安全的?看看我們現在吃的豬肉,食品添加劑太多,三個來月就能長到兩百多斤,吃排骨現在連骨頭都不用吐了。前不久媒體不還說咱們國家60%的豬肉都添加了瘦肉精嗎?……
是啊,吃肉都不用吐骨頭了,原本一兩年生長期的豬現在也就兩三個月就能長到兩百多斤,這又是何其的夸張。筆者也是一個地地道道從農村出來的,記得當年家里養豬時能養到兩百斤至少也得養上一年半之久,而如今,筆者雖然生活在大都市,吃的東西卻遠不如八九十年代。這不是人們生活水平的倒退又是什么呢?
記得上小學時,課文里面就有一則“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然而孩子們是代代學,而一旦長大后卻為了各自的私利,重復著“拔苗助長”,而且越發的不可收拾,在坑害別人的同時,卻也在坑害著自己及家人。因為食品安全不僅關乎著個類食品、個類人群,而是關乎著各類食品及全民安全,這是關乎全體國人生命及健康的大事。
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直接關系者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到社會生產力的損失,嚴重的影響到社會的安寧和穩定。為了能夠給公眾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空間,我們廣大衛生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對待,毫不放松。
一、準備工作
(一)人員組成。我們要根據事故情況成立調查組,通過運用食品安全、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和實驗檢測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讓調查組人員的組成能夠更趨于合理化。
(二)物資儲備。食物中毒現場調查常備用品見下表:
參考資料各種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食品衛生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有關專業技術參考資料等。
(三)事故舉報案件的接收。辦公室人員接到食品安全事故舉報案件后,1.填寫《食物中毒報告登記表》,對通過對案情的詳細登記,為我們下一步的醫學診斷做出準備,并積累好材料。2.通知報告人保護現場,留存病人糞便和嘔吐物及可疑智能高度食物以備取樣送檢。3.將食物中毒報告情況立即向主管領導匯報。
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一)診斷核實。我們通過醫生的醫學手段檢查,對現有的問題進行核實,同時解決掉可能發生的問題,確保流行病不會發生。
(二)病例訪談。在經過了前期的診斷之后,我們對首末病例進行了跟蹤和訪談,以確保其臨床表現能夠正常記錄,并對其發病情況進行詳細跟蹤,以保證今后類似的問題的預防。
(三)確定病例。我們在制定病例的時候,務必要提高其可操作性,讓病例的可參考性更強,這樣將更有利于我們材料的積累,其內容為:1.日期;2.地區;3.人群;4.癥狀和體征;5.臨床輔助檢查陽性結果;6.特異性藥物治療有效;7.病因檢測結果。
(四)病例檢索。調查工作人員應該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進行病例檢索,并用一覽表記錄病例發病時間、臨床表現等信息。
(五)個案調查。包括病人和同餐進食而未發病的人員都要進行調查,調查應提前設《食品安全事故個案調查表》或現場根據中毒性質(聚餐引起、學校食堂發生、社區發生)制定調查表。100人以下全部調查,100以上可隨機抽樣調查。我們工作的重點為:1.人員詳細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住址、聯系方式等;2.發病時間、癥狀、體征、用藥情況;3.由于食物中毒必須以吃了致病食物為前提,所以調查應以進食史為突破點,調查患者中毒前72小時的進食情況,將72小時的進食食譜全部列出,一般以發病前24小時為重點。詢問時應耐心、細致,對病人進食食物名稱、進食時間、地點,發病時間等應填寫清楚,最后讓被詢問人簽字。
三、食品衛生學調查
(一)訪談相關人員。1.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詢問本次活動是否在你單位就餐;就餐人員、時間、桌次;所有食物、酒水是否由你單位提供;原料何人采購,是否索證,何人加工;發病情況如何,現在采取了何種措施;收費情況。2.廚師及其他知情人員:詢問廚師自身健康狀況(上感、皮膚病、外傷、痢疾、傷寒等);食品的原料來源;加工存放空間及安全情況與衛生狀況,加工前食品樣本;烹炒方法及過程;加工后食品的安全性及備餐時間、條件;所用餐飲具消毒情況如何等。3.事主:詢問本次集中就餐基本情況,包括活動名稱、經過,就餐時間、人數,發病情況(人數、癥狀、救治情況以及發展趨勢等)。
(二)有關資料查閱與分析。在加工過程中,對可疑食品進行進貨、存儲、烹飪、備餐的全方位檢查,以保證其在食品安全方面能夠讓消費者放心。
(三)現場勘查。包括原料的包裝、儲存情況;加工場所內外環境,衛生設施及運轉情況;餐飲具消毒情況;生熟食品容器混用情況;成品的儲存、備餐情況等。
(四)樣品的采集。我們在進行樣品采集過程中,要做到如下幾點,總的原則是:務必做到準確、精細且具有代表性。
1.有剩余食物:對剩余食物進行密閉無菌封存,同時進行檢測前的安全采集。2.無剩余食物:通過對器皿的專業檢查采集,把滅菌水采集到試管內,進行封存。3.鍋、桶、盆、砧板、抹布、刀等樣品的采取,可以用專業的采集棉進行采集封存。4.罐頭等某些定型包裝食品,可直接檢罐頭或空定型包裝。5.患者嘔吐物、糞便、洗胃液、咽喉涂抹樣品。嘔吐物可注入滅菌容器內,避免混入雜物;排泄物(糞便)放入便盒,避免干燥,要及時送檢;式子中毒病人進行式子采樣,采樣式子置于滅菌鹽水內。
四、資料的整理分析
根據前期的檢索、采樣,對材料進行分類處理,同時按照專業的方法對所積累資料及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綜上所述,在食品安全調查階段,我們要善于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證據采集,以保證為我們在后期的分析中能夠提供有效的案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還給公眾一個健康的安全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凈.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若干問題研究[J].法學雜志,2010,(11).
[2]薄守省.論食品安全事故中的賠償責任人[J].政法論叢,2010,(02).
中圖分類號:F203.9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產品經營模式的變化,農產品已經成為超市和大賣場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各年《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消費者在大賣場和超市兩個主要的渠道中,選購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大約70%的生鮮食品。同時,消費者一直都認為超市是最安全的購買場所,2009年通過對5,000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對超市的放心度、滿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費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問題太多,令人失望”。超市農產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
一、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構成
根據對北京市超市的走訪調查,一般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分為供應鏈的選擇、采購環節的控制、加工、配送環節的控制、內部控制幾個環節。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選擇。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是以供應鏈模式的選擇為開端的。為提高進入超市的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超市目前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借助一套考核標準體系和程序來對不同農產品供應商的質量保障水平進行評價。
以家樂福超市為例,在選擇供應商時,家樂福設有三道關卡:“證照檢查”、“現場審核”和“產品檢測”。在雙方談判之前,供應商必須提供其有效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組織機構代碼證。所有的供應商都必須提供合格證件后才能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談判環節。家樂福在中國始終堅持供應商審核制度,在正式合作前都需要接受家樂福的第二方審核,由家樂福區域食品安全經理和相關產品的采購負責人共同完成審核。通過第二方審核的供應商還將面臨家樂福邀請的專業第三方審核公司的審核。進入家樂福之前,供應商的產品還將接受抽樣驗貨,家樂福分布于全國的10個專業實驗室將對產品做出科學的檢測,檢驗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雙方的合作。
(二)采購環節的質量控制。采購環節決定著超市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收、驗貨環節的嚴格把關更是成為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核心。各超市在收貨環節都有一整套的流程,一般包括收驗貨程序、收貨標準,包括衛生質量要求、分類分級要求、修剪要求、包裝要求、保存要求,另外還包括不同種類的農產品的具體驗貨要求。
家樂福向中國區的供貨商采購農產品時,也嚴格遵守了其全球統一的農產品采購標準和程序要求:一是定期調研,研究競爭對手所售農產品的價格與質量,以作為采購談判的依據;二是收貨檢驗。根據家樂福嚴格的驗收貨制度,農產品在進入超市前就要接受全面的質量檢驗,并必須符合其統一的農產品收貨標準。
(三)加工配送環節的質量控制。在農產品物流中,配送環節是保證農產品安全的關鍵一環,連鎖超市銷售的食品中,生鮮農產品是最復雜和最容易在物流過程中引起質量問題的產品。
家樂福超市要求對于采購的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必須遵照相關規章和流程在規定的期限內配送到超市的各個門店中,生鮮農產品還應迅速送入冷凍、冷藏庫內保存。由于家樂福沒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對于冷凍冷藏農產品等高危食品,只能走供應商渠道。為保障供貨不出問題,家樂福除了做好冷凍農產品的門店快速接收外,還會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其中心溫度,對達不到溫度要求的產品,家樂福將拒收,并作為不良信息進行記錄,反饋給供應商。對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機構的供應商,家樂福也有相關的嚴格要求和進行相應的檢測,并把檢測結果反饋給供應商,從而為供應商選擇第三方物流機構提供參考。此外,每隔兩個月,家樂福中國區總部會派出專門的質檢人員,對全國各分店包括采購環節在內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進行全面檢查并評分。
(四)內部控制。農產品配送到門店,在出售前有一定的儲存時間,需要嚴格的內部控制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包括內部質量檢測和庫存控制。
1、內部質量控制。這一過程由6個環節組成:收貨區質量控制(溫度、新鮮度、產品證件)、冷鏈(溫度控制)、清潔和消毒(專業清潔和消毒設備產品)、個人衛生(清潔的制服、干凈的手、口罩和手套、健康證),標識(供應商信息、保存條件、保質期)、產品保質期(定期檢查、及時將過期產品下架)。家樂福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在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方面做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時,家樂福還通過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加強農產品安全的監控和抽查。外部第三方公司會以“神秘顧客”等身份到各家店鋪監測農產品安全,定期反饋給家樂福進行修正。
2、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庫存控制和缺貨管理均是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兩個環節的目標是保證超市的一次訂貨量、訂貨頻率適當,以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并減少在超市的損耗。為實現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的目標,家樂福的做法是要求配送中心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結合歷史銷售量,確定不同類別農產品的庫存量。其中,肉類食品的庫存量控制在能保證l~2天的銷售量之內;水果為保證2天;蔬菜保證l天;魚科則要求做到無庫存,即當天賣不出去的就必須扔掉。對于各個門店,則要求依據電腦反映的銷量來定貨,盡可能做到零庫存;對門店當天沒有銷售完的生鮮農產品,只有達到家樂福存貨標準的才可以在第二天繼續銷售,否則必須當天扔掉。
二、目前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監控薄弱。2009年的超市食品安全調查顯示,可能給超市食品帶來危害的各項因素中,供應商和產品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食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添加劑超標等,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供應鏈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如上提到的農藥超標、食品添加劑超標的農副產品和生鮮食品,之所以會流入超市,實質上是對供應商的監控不力。有的超市為了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壓低供貨商的進價,而忽視對供貨商所提供食品的質量控制和安全檢測,從而導致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而對于農超對接,大規模企業能夠從源頭進行監控,但是很多中小超市企業沒有足夠資金,也沒有相應的人員配備,根本無法實現對小規模農戶生產過程的監控,也很難控制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二)超市聯營和租賃經營的農產品質量管理存在明顯漏洞。加盟店對農產品安全監管的力度不夠。按照慣例,加盟店30%的貨物由超市配送中心統一配送,另外70%可以自行采購。對于自購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甚至可以說基本處下失控狀態。聯營和租賃部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對于這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也有待加強管理。其中,超市對承租者的貨物銷售一般會進行統一結算,但對其進貨渠道卻不可能進行有效控制。失去了對進貨渠道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對農產品質量的控制權,從而難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三)冷鏈體系不完整。目前在我國,完整獨立的農產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調查顯示,29.67%的超市擁有自己的冷藏車,36.26%的超市是由供貨商自己的冷藏車為超市配送生鮮食品,而13.19%的超市由生鮮供貨商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而5.395%的超市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農產品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
三、完善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思路
(一)強化供應鏈管理。在現階段,超市要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必須強化供應鏈管理思想,構建符合現代物流思想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農戶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個體商販又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體,以點多面廣、分散經營為特征的小農戶生產、小商販經營,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制度和激勵機制,就難以滿足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因而要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來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近幾年江蘇蘇果、福建永輝等超市農產品經營的成功經驗證明,“超市+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超市+專業合作組織+農戶”、“超市+行業協會+生產基地+農戶”等供應鏈模式,可以實現生產、流通、零售環節的有效連接,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可以使生產者、經營者等供應鏈主體的行為符合超市要求,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利用契約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
(二)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根據農產品種類不同,可將其分為儲存型、中轉型、直送型和加工型四種商品類型。針對不同的商品類型、不同的加工工藝和保存要求,對農產品的安全檢測流程不同。(圖1)
(三)構建生鮮農產品流通冷凍、冷藏保鮮鏈。超市要提高生鮮農產品經營的競爭力,必須著力建設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保鮮供應鏈,使易腐、生鮮農產品從產地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即從田頭到餐桌各個環節都處于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自然屬性不受損害,減少損耗,防止流通過程中變質和被污染。(圖2)
生鮮農產品冷藏鏈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凍運輸和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在相關設備的支持下構成了生鮮農產品的安全保障體系。冷鏈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超市企業很難完成,需要物流企業支持和政府的補貼。
總之,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協力。農產品質量控制是關聯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問題,涉及眾多行業、主體和區域,并受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生態環境等,以及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消費觀念等條件制約,因此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R].2009.
烙印理由:光明乳業的“6連錯”再一次打擊了消費者本已脆弱的信心。不知何時起,中國乳業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似乎已成為國民心中沉重的話題。我們疾呼:乳品企業的自律和相關部門的監管缺一不可。光明乳業凸顯的問題足也可說明其在內部管理上存在不小的紕漏和欠規范。作為知名企業,應起到典范帶頭作用,將產品質量看作企業生存的根本;將誠實守信作為企業立身和發展的基石,過度依賴國家監管,并不是正常的發展軌道。另一方面,乳業問題頻現也透射出企業違法代價低,且尚未健全的法治體系沒能使市場監管體系產生應有的效應。2013年到了,國民期盼2013年中國乳業能夠在新的一年中“風平浪靜”。
事件二:酒鬼酒中的塑化劑含量超標高達260%,這是21世紀網將酒鬼酒送第三方檢測得出的答案。2012年11月21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質檢總局報告,經湖南省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進行檢測,截止目前檢驗結果,其中DBP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按照0.3mg/kg的標準計算,超標2.47倍。2012年11月22日,酒鬼酒發表致歉聲明。隨后白酒行業瞬間燃起塑化劑風波,就連“國酒”茅臺也沒有幸免。
中國酒類協會發表聲明稱,“白酒產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劑成分,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但其同時表示,我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此外,中國酒類協會也表示白酒中的塑化劑絕非人為添加,而是源自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
據悉,2012年11月26日起酒鬼酒公司所有生產線將全面停產,待更換設備后再恢復生產,停產之后,灌裝機中的小塑料導管將更換成不銹鋼材質的,目前這一材質的導管已在定制當中,未來塑料瓶塞也有可能換成軟木塞。
烙印理由:經過多方查證,目前已證實白酒中塑化劑成分確實來自于生產過程中產品輸送管道及包裝容器中塑化劑成分析出所致,并非臺灣塑化劑事件中的人為添加。這似乎給了民眾一絲心里安慰,但同時這次食品安全事故也反映出我國食品標準不夠完善,現行所有食品國家標準,包括白酒國家標準,對塑化劑指標沒有硬性規定,因此在國家監督抽查、企業自檢自查中,都沒有將塑化劑納入常規檢測范圍。該事件可謂食品安全保衛戰上的一個里程碑,將大家之前忽略的食品生產過程中包裝容器的使用問題提上了“案頭”。
事件三:2012年11月底,山西粟海集團被爆出養殖的一只雞從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是用飼料和藥物喂養的。由于養殖密度大,空氣不流通,為了減少雞的正常死亡,一些養殖場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除了該停藥不停藥,甚至還會給雞喂食一些農業部明令禁用的獸藥。人類長期食用含有激素的肉制食品,即使含量甚微,但由于其作用極強,亦會明顯影響機體的激素平衡,而且有致癌危險,可造成幼兒發育異常。
烙印理由:人們對“速成雞”問題的認識也經歷了媒體曝光、專家辟謠、公眾反譏、認識深入幾個過程。此次曝光事件正推動著我國的肉雞行業向著更加嚴格安全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實公眾對大型肉食雞的質量質疑早已不是這一兩年的事了。有關肉食雞抗生素超標、激素超標的說法早在社會上傳播已久,可以說,這次曝光速成雞是對長期以來肉食雞安全問題的發酵和激化。一方面,該事件也引起了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的反思,白羽肉雞在中國發展已達30年,為何其用藥方式和屠宰環節一經報道還會立即帶給行業災難性的打擊?直面一系列問題,這次的“速成雞”事件有望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新起點。另一方面,這種“速成”心態,反映在養殖行業是大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抗生素,甚至違禁藥物,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反映在整個社會,人類可能忽視了質量、健康和長遠持續的發展,破壞了自然規律,最終傷害的可能是人類自身。
事件四: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經報道后相關部門對5月1日后新上市的4374批次膠囊劑藥品實行鉻限量批批檢驗,檢驗結果全部合格。4月30日前生產的膠囊劑藥品,鉻含量超標的不合格產品669批次,占5.8%。存在鉻超標藥品問題的生產企業254家,占全部膠囊劑藥品生產企業的12.7%,各地已立案調查膠囊劑藥品生產企業236家,停產整頓42家,查封生產線84條;吊銷藥用膠囊生產許可證7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明膠和膠囊生產企業13家。在案件查處中還發現,有的企業未經許可非法生產銷售藥用明膠和膠囊,有關部門已采取果斷措施依法懲處。
烙印理由:本應包裝藥物、用于治病的藥用膠囊,竟由工業明膠制成,涉嫌鉻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問題膠囊”事件暴露出的是一個長長的黑色鏈條,制售“問題膠囊”者、采購“問題膠囊”者,事實上,部分藥用膠囊生產商對工業明膠鉻超標的事實心知肚明,但在利益驅使下卻鋌而走險。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凸顯了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的重要性。企業誠信、行業自律,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事件五:可口可樂公司承認旗下產品“果粒橙”,含有美國禁用農藥多菌靈,但表示農藥含量極低,并沒有超出安全標準。對于兩大巨頭被查處果汁含有農藥的消息,大部分網友表示難以接受。續百事純果樂橙汁爆出含有禁用農藥多菌靈后,百事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同樣驗出未符合規格的殺蟲劑。目前,可口可樂公司承認旗下產品“果粒橙”,含有美國禁用農藥多菌靈,但表示農藥含量極低,并沒有超出安全標準。
烙印理由:可口可樂旗下飲料產品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前兩年其旗下的零度可樂爆出含汞的成分,一時間零度可口可樂滯銷,可口可樂公司對此使出全身解數又是檢測又是證明,好在此后并未因任何零度可口可樂的汞中毒而引發案例,兩年來風平浪靜。時隔兩年之久,可口可樂不僅被爆出含毒超標成分,而且還導致一人死亡,雖然應急措施快且好,但仍然為未能撫平消費者的憂心忡忡。2012年飲料大亨再度被曝旗下飲品安全隱患,可口可樂的食品安全問題仿佛一直被重視一直又被忽視,很多專家認為食品安全的問題多系人為,但人為的力量從何而來?難道相關監管部門就可以以此脫責?
事件六:綠色和平組織于4月11日《2012年茶葉農藥調查報告》,其報告內容涉及多家國內知名茶企,隨后國產茶葉“農藥殘留”問題引起各方關注。另悉,歐盟已于2011年10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茶葉采取新的進境檢驗措施,而日本也隨之提高對中國進口茶葉部分農殘限量標準。這對福建、浙江等省的茶葉出口造成較大壓力。2012年2月和3月,中國福建和紹興口岸出口的茶葉相繼因農殘超標被歐盟通報。
烙印理由:這已不是中國茶葉第一次因為農殘問題遭遇有關國際組織質疑,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目前中國茶企執行的是《國家茶葉衛生標準》,根據現行標準,硫丹、滅多威等違禁農藥成分是被允許限量存在的。新規(1586號公告)雖然禁止使用硫丹、滅多威,但舊規(《國家茶葉衛生標準》)卻沒有配套修訂,執行的還是禁用前的規定,這就給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了漏洞。茶葉以及其他食品安全標準的建立,本就應該更多站在消費者立場,而不是生產者立場,這樣才能保證其安全。以茶葉生產國而制定寬松的標準實際上損害的只是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按照歐盟等國家地區的標準,這些低標準的茶葉或許根本就出口不了,低標準茶葉主要還是被國內市場消費。事實上,盡管歐盟茶葉標準很苛刻,但是,我國仍然有大量的茶葉出口,而中國制造的很多產品也都是符合很多國家的標準,這說明,我們并非不能生產高標準的茶葉。關鍵還是在民眾食品安全需求日益強烈的情況下,茶葉等商品的生產標準還應該逐步提高。
事件七:媒體報道的一些加工點用豬血冒充鴨血豆腐,并流入老字號北京稻香村部分門店一事,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回應并致歉稱,對此事負有管理責任,是問題門店擅自超范圍經營,相關門店負責人已被停職檢查。北京市第五肉聯廠也在通報中表示,“這一曝光事件使我們在震驚中反思,對企業敲了警鐘,我們將從中吸取教訓”,并立即終止與承包商的協議。
烙印理由:假鴨血雖然曾被曝光多次,可以說已經并不稀奇了,但是此次假鴨血事件的當事企業是稻香村和北京第五肉聯廠這兩家老品牌,不禁讓消費者大跌眼鏡。知名品牌出現質量問題遭遇信譽危機在近幾年頻頻出現,不論是“三聚氰胺”、“瘦肉精”還是“皮革奶”,均與知名企業掛鉤,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品牌信譽和良好口碑被瞬間打破,有消費者稱,連稻香村這樣的中華老字號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還能相信誰?通過該事件,人們看到了兩家企業食品安全管控的漏洞,這種安全漏洞的存在,對于這兩個品牌的信譽,有很大的殺傷力,如果不迅速糾正,有一天品牌被毀也不是不可能。
事件八:國際食品包裝協會2012年《中國紙質餐飲具質量情況追蹤調查報告》及《一次性塑料餐飲具質量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生產日期為2012年8月以后的碗裝方便面抽查中,統一、康師傅、今麥郎等方便面包裝(外層內層)使用的是非食品級用紙,不符合《紙碗》國家標準中“紙碗不應使用回收原材料”的要求。
烙印理由:事件出來后康師傅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檢測結果,即含有熒光性物質,僅僅是不直接接觸食品的外包裝。而康師傅的內側包裝并沒有問題,檢測外包裝含有熒光性物質是沒有意義的。由于方便面碗結構的特殊性,生產企業一般將其分為兩層,即內層紙碗和外層碗貼。由于生產和包裝過程的差異性,有些面碗企業生產出的成品,僅為內層紙碗,該紙碗符合國家標準,但紙碗的外層碗貼是否符合標準尚不明確。這也許是導致現在方便面碗市場混亂現狀的原因。同為紙質餐飲具,同樣會直接接觸人嘴的《紙杯》、《紙碗》國家標準對印刷的要求卻不盡相同,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對標準進行完善。這也印證了,食品安全無小事,應從一切相關細節抓起。
事件九:一則美國試驗項目讓湖南兒童食用轉基因大米的消息,引發風波。美國某研究機構稱在湖南某小學選取了72名6到8歲的健康兒童,讓其中的24名兒童在21天的時間里每日進食60克用轉基因技術制作的黃金大米。對于兒童們是否食用過黃金大米,相關部門還在調查,尚未有結論。調查發現,相關部門在湖南衡陽進行過一個課題試驗,該試驗進行現場又合并進行了美國塔夫茨大學的一個試驗項目,正是后者涉嫌使用了黃金大米。
烙印理由:吃下去的東西“無害”,不代表做出來的事“無錯”。“黃金大米”事件包裹著太多的隱晦信息,傷害了人們的情感倫理,也嚴重違背了科研的學術道德。
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關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議從未間斷。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和擔憂,主要集中在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和它是否會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破壞。我國食品安全專家葉永茂曾提出過自己的觀點:“轉基因食品在理論上至少存在5大潛在危險:產生毒素,引起人類致癌致畸或基因突變,導致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引起食物營養結構失衡,使人體產生抗藥性,使自然和生態環境失衡,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因此抵制轉基因食品上市。”要想更有效地保障轉基因食品安全,最根本的還是呼喚《轉基因食品安全法》的出臺。當然,這部法案的出臺還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循序漸進,并非一蹴而就,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事件十:2012年8月,有消費者在深圳家樂福公司中,購買了芒果酥、沙琪瑪、落花生酥心糖這3款徐福記食品。隨后,這位消費者發現,這些食品中,都含有國家明令規定不允許添加的“某種抗氧化劑”。于是,這位消費者向深圳福田法院家樂福、徐福記兩家公司,宣稱“家樂福銷售不合格產品,構成欺詐”,同時徐福記生產不合格食品。
早餐廣場是杭州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也是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項成果。
繼2008年、2009年先后開展生產領域、加工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專項評議后,2010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又對流通消費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項評議,實現了食品安全工作“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督。
明察暗訪 多方征求市民意見
立體調研 力求了解真實情況
說起2010年的流通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工作評議,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次專項評議在總結前兩年專項評議經驗的基礎上,特意增加了暗訪環節,希望能夠掌握杭州小餐飲店、小食雜店、農貿市場的真實情況。
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高校和生產型企業集聚的地方,也是杭州流動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食品安全監管難度相對較大。正因如此,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調查組便將暗訪重點選在了下沙。
2010年3月初春的一個夜晚,調查組兵分兩路,頂著尚有些料峭的春寒,走進了下沙燈光點點的夜市。
在浙江理工大學生活區門口,有個已有一定規模的夜排檔,調查組碰到了幾位正在買夜宵的男生。
“同學,你們經常來這里吃嗎?”調查人員試探著問道。一位男生微笑著點點頭。
“那你覺得在這兒吃東西,衛不衛生?”
男生嘿嘿笑道:“比以前好多了,現在都用一次性碗筷,東西都是現做的,原料也都挺新鮮,還是蠻干凈、規范的。”
“這附近,現在有沒有路邊攤了?”
“很少了,已經不大看得到了。”
在商業街的“和氏豆漿大王”,大師傅們正在廚房里忙碌著。調查組發現這家小店的衛生狀況挺不錯,還有專人負責餐具消毒。在店堂的墻上,整齊地掛著各類證照,“食品衛生監督信息公示欄”里還貼了一張圓圓的“笑臉”。服務員說,這是衛生監督部門檢查后貼的,衛生狀況好、顧客滿意度高的貼“笑臉”,反之就貼“哭臉”。
據了解,這種貼“笑臉”、“哭臉”的做法,目前已在全市小餐飲店中推行。食品安全狀況簡簡單單地化成了一個符號,也成了顧客選擇消費場所時的一種明確導向。
暗訪中,調查組也發現個別小餐館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證照也不齊全。在高沙社區農居點的一家小餐館里,調查組找不到任何證照,一走進廚房,只見墻上地上油污不堪,配菜桌上、水池里杯盤狼藉,垃圾桶、泔水桶滿得直往外溢,一旁還堆放著一大堆碗筷……
隨后,調查組又走訪了幾家農貿市場。在高沙農貿市場,調查人員了解到,這里配有專門的檢測人員,每天對每個攤位10個批次的樣品進行農藥殘留、吊白塊等方面的檢測,并把檢測結果公示在門口的電子屏上。
不過,除了這些規范的農貿市場,杭州仍有大量無證無照無監管的馬路菜場、臨時集市。在余杭區良渚鎮杜甫村靠近104國道的一塊空地上,調查組就發現了一個規模較大的露天農貿市場。用幾塊水泥板做的攤位上,聚集了五六十個攤販,蔬菜、肉類、鹵味、小吃一應俱全。可是,這里的東西不僅進貨渠道不明,而且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與此同時,也有熱心市民通過電話、傳真、信函、電子郵件等形式,向調查組提供了市區內大量馬路菜場、無證攤販的資料。
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努力,調查組通過暗訪、實地視察、聽取部門匯報、網上征求市民意見等形式,充分掌握了流通消費領域的食品安全狀況,并形成了一份《關于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費領域)工作的調查報告》,提交專項工作評議會審議。
評議各抒己見
現場“會診開方”
2010年4月22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費領域)工作評議會,所有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分市人大代表參與了評議,市政府分管領導和工商、衛生、環保、規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聽取了杭州市副市長沈堅代表市政府所作的關于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流通消費領域)情況的匯報和市人大常委會調查組的調查報告,還觀看了暗訪專題短片。
分組審議時,針對流通消費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會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個個直抒胸臆。
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多個部門,人稱“八頂大蓋帽”,結果造成了各部門職責不清、多頭管理等問題。市人大代表孫彰道說:“目前,食品安全監管存在政府相關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問題,建議政府部門積極探索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形成以一個部門監管為主,其他相關部門主動配合的監管模式。”市人大代表管慶偉認為:“分段監管造成了不同環節之間形成管理盲區,如鹵味攤點、前店后廠等都存在監管主體不明的問題。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加快食品安全配套法規的立法進度,以此來解決監管主體不明、部門間相互扯皮推諉等問題。”
如何解決群眾消費需求和對無證無照攤販規范管理的矛盾,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來自江干區的市人大代表步漢英說:“錢江新城很漂亮,但要吃根油條卻要跑到幾公里以外去買,配套服務設施的不健全,給無證無照小攤販提供了商機。建議規劃部門在規劃新建小區時,充分考慮小餐飲等一些配套設施的規劃。”市人大代表張少燕在前期充分調研后發現,許多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辨別食品安全與否的能力和知識相對缺乏,有時為圖方便、圖便宜,在明知對方無證或衛生不過關的情況下,仍經常到小菜店、小排檔、小作坊等地消費。為此,她建議,一定要增強市民食品安全意識,倡導自覺選擇規范、安全的商家、市場及餐飲店消費的意識,自覺購買通過質量認證或安全檢測的安全食品,著力營造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
關于如何加強對無證經營戶的規范監管等問題,代表們也積極獻計獻策。市人大代表楊滌提出:“要健全區、鎮(街道)、村(社區)食品安全監管三級網絡,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確保食品安全無縫監管。”李國平代表認為,對于無證無照經營戶,政府部門要“開前門、堵后門”,加強對他們的幫扶引導,主動協調辦理各類證照,指導完善經營場所設施,規范食品經營秩序。
…………
會上,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真聽取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們的意見建議,并不時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沈堅副市長在隨后的發言中,誠懇表態:“我們一定以這次市人大常委會評議為契機,認真研究和積極落實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鞏固已有成績,抓好問題整改,不斷加強流通消費領域食品安全監管。”
會后,市人大常委會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們的真知灼見,以“審議意見書”的形式交給了市政府。
擬立法監管食品安全
人大監督仍在進行中
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連續3年的持續監督下,杭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積極落實人大常委會意見建議,圍繞食品安全工作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2008年底正式啟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以來,杭州市相繼啟動了從豬肉、蔬菜到水果、水產和茶葉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了具有“杭州模式”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體系。2009年全市全年沒有發生一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009年、2010年,杭州市政府連續兩年將市民早餐廣場建設列入政府實事工程,目前主城區已建成74個便民早餐廣場。
201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已在杭州范圍內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對市民需求量最大的生鮮和冷藏肉、生食蔬菜、涼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進行定期抽樣檢測,并根據監測結果提出食品安全警示。
截至2010年9月底,杭州市衛生部門2010年檢查小餐飲單位36299家次,規范率達98.44%;98%以上小食雜店食品安全制度和責任承諾上墻。與此同時,杭州市質監部門全面阻擊地溝油回流餐桌,共檢查了6840家次餐飲單位,抽樣檢測了251批次食用油,未發現有餐飲單位使用“地溝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