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5 03:32: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發展心理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發展心理學論文

篇(1)

馮特的學生鐵欽納創立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該學派的基本觀點是認為人類的所有知識來源于感覺印象,而感覺所提供是一些簡單的觀念或元素。這是一種元素主義的學派觀點,使心理學更加科學化的同時,也成了其他學派爭相反對的目標。

機能主義學派是第一個與構造主義學派相對立的學派,以意識為研究對象,大力提倡意識流的學說,強調動物與人之間的連續性,并對動物進行了大量研究。該學派的基本觀點強調意識具有適應性。

1913年華生發表《在一個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學派誕生,將機能主義心理學推向了極端。行為主義學派反對構造主義學派,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行為。

作為反對構造主義學派的另一個學派是格式塔學派,該學派反對元素主義的見解,主張整體觀,以直接經驗和行為作為該學派的研究對象,主要采用整體的觀察法、實驗現象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精神分析學派的產生無疑讓心理學的研究焦點從意識層面的研究轉入潛意識層面,掀起了另一個研究熱潮。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異常的人和他們的潛意識,主要采用自由聯想法、釋夢、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方法。主張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他的潛意識決定的,這與傳統心理學對于是否以意識為研究對象的爭論形成鮮明的對照。

受生物進化論的影響,皮亞杰對兒童心理學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獨創的見解。皮亞杰提出“建構觀”,認為應該研究兒童的動作,并一再強調建構是通過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皮亞杰也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作了重要的區分。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認知心理學派模擬計算機,以人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為研究對象。該學派主張認為人的信息加工是在已有認知結構中的信息選擇、接受、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強調研究的整體性和內部心理機制。

人本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斯洛主張把個體內在的意識體驗或經驗作為心理學的首要研究對象,認為人性本是善良的,人是有尊嚴的人,是有價值的人,是有自我實現的需要的人,主張要以人為中心進行研究和討論。

二、心理學的分裂

(一)從學科的意義談心理學的分裂

在英文中是用discipline表示“學科”的,這個單詞還有紀律、規范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個學科要稱之為“學科”,就需要有它的規范和標準。這點在庫恩的學說中也得到體現,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范式的概念,范式指的是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而在現存的各個心理學派別中,每個學派都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所持的基本觀點。每個學派雖然看似都在深入地研究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規律,但是實際上都只是在孤立地前行,這種深入更多的是對自己學派的深入,對自己的學派的發揚。所以心理學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分裂的。

比如早期的行為主義學派,他們的研究對象是行為,完全排除對意識的研究。到了20世紀早期,新行為主義者在堅持可觀察實證的基礎上,提出實證不僅可以采用直接實證的方法,還可以采用間接實證的方法。這對行為主義學派來說是一個方法論上的新突破,使新行為主義者可以開始探究關于人體內部的因素。但是無論行為主義怎樣改進自己的理論,他的理論基礎都從未動搖過,也從未真正承認過其他的學派。

(二)企圖融合心理學各個學派的一些人的嘗試和局限

1909年,美國心理學會邀請弗洛伊德和榮格等人參加克拉克大學校慶,并做專題報告,使得精神分析和機能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融合;1929年苛勒出版《格式塔心理學》,使得格式塔心理學家與行為主義者取得一定程度的溝通……雖然這些人試圖融合心理學各個學派,但是由于他們吸收其他學派的思想非常有限,所以對于整個心理學的融合來說,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對于融合心理學做出更多貢獻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們從心理學兩種基本范式的對立——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的對立出發,倡導以整體論為基礎,堅持經驗(或心理)是主觀的東西與客觀行為的共同體,明確提出融合兩種心理學范式的構想。這種企圖融合心理學的思想雖然實質上只是實證主義與現象學的折中,但為后人提供了一個從整合兩種范式來整合心理學的思路。

三、心理學的發展趨勢——進化心理學

(一)進化心理學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的進化心理學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進化心理學派主要以人的心理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認為人的心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適應裝置,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在于發現、理解和詳盡描繪人類心理。

進化心理學似乎是為整合心理學各個學派而生的,該學派的學者認為心理是由大量特殊的、解決某種適應性問題的心理機制構成的,不同的適應問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這個觀點是針對主流的心理學觀點提出的,主流的心理學觀點認為心理機制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領域以本質上相同的方式產生作用。進化心理學的這個觀點似乎在表明每個學派都有自己正確的一面,人的心理現象是可以通過各個方式去解釋的,只是這些解釋的方式都是以生物進化學說為基礎的,也就是無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研究人的行為而衍生的各個觀點,還是精神分析因研究無意識而發展出的一系列理論等都是在經過了自然選擇的人類所表現出來的現象為基礎的,而經過了自然選擇的人類所表現出來的現象都是由大量特殊的、解決某種適應性問題的心理機制作用而成的。

進化心理學同時注意到了心理學理論的兩種傾向——實證主義和現象學。實證主義強調心理學對象的可被觀察性,所得出的理論觀點都必須從經驗觀察中提煉和抽取。而現象學則主張將直接經驗作為心理學的對象,強調對人及其獨特性研究,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作為研究的重點。這兩種心理學的視角的差異隨著他們各自的發展而日趨顯著。進化心理學正是看到了這種差異對于現存心理學的威脅,提出人類有一個普遍的內在本性,即進化而成的心理機制,希望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統合實證主義和現象學。眾所周知,新進化主義心理學是以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原則為基礎的,認知心理學將人比作計算機,更傾向于一種實證的方法,而新進化論認為人的心理是由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大量的功能專門化的信息加工機制所組成,而不是所有的心理過程都是按照同樣的信息加工原則進行反映的。從新進化論的這個觀點看出,該觀點在實證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心理活動的能動作用,是一種后經驗主義的心理學觀點,使得心理學的兩種理論傾向趨于統一。

(二)心理學的新發展趨勢

從進化心理學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學的一個整體的發展趨勢——心理學的融合。庫恩在他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中也提到這種趨勢,即庫恩提出“范式”說,所謂的范式,就是一種“理論框架”或“認識模型”,規定了在某一領域中應當研究些什么問題,采用些什么方法。范式使得心理學的研究更為規范化,更為一致。

但是庫恩的范式說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他的學說更多的是建立在相對主義的基礎之上,很容易使人們陷入唯心主義的漩渦。

四、對心理學發展史的展望

從學科的角度來說,心理學正面臨四分五裂的狀態,如果沒有一個更好的,或者更能融合心理學的理論范式的出現,各個學派仍然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的話,那么心理學的發展只能算是一種涉獵廣,但不深刻的心理學。很多思想敏銳的心理學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美國學者斯塔茲便提出要在實證主義的基礎上統一心理學。他認為心理學的統一需要有統一的哲學,而這個統一的哲學就是統一的實證主義。我國學者車文博先生、葛魯嘉先生和葉浩生先生也曾撰文探討過心理學的整合(統一)問題,在整合心理學問題上都認為心理學的整合應該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之上。這些都是在心理學發展棱角分明時期的一種融合的姿態,似乎是在研究一種溶化劑,使得心理學各個學派的對立不要太尖銳,能夠更為相互接受。

從心理學史的角度來看,心理學的各個學派的誕生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而當今的歷史似乎正在無聲的宣布心理學需要走向一種更為復雜的融合。筆者認為,雖然心理學目前的分裂狀態仍然難以消解,但是能看到這種融合的趨勢似乎是心理學從分裂走向融合的一種新氣象。如果各個學派的支持者都能夠以一種更兼容的方式去承認其他的學派,那么心理學的統一將成為可能。

篇(2)

二、與心理學的區別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中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心理學研究的是心理問題,在各種情況下擁有不同情感的心理變化,而教育心理學則是主要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變化,教育心理學更具有針對性,由此也很明顯的看出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的區別。教育心理學的面向對象是將要從事于教育工作方面的人,他們可以指導教師實踐,向教師傳授相關的心理知識,但是并不深入到學生中進行教學講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具有抽象性。學校的心理學是針對學生們的心理問題來進行的臨床實踐,具有很強的應用特點,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揣摩學生和老師的心理還要對家長的心理進行研究,家長是學生們接觸最多的對象,家長的心理也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校的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更方便解決問題,實踐要比理論更能證明學術的存在。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具體區別可以說是一個研究的是心理問題心理情況而另一個則是主演針對學校的教育,此外,教育心理學更突出的針對學生或者老師的心理有偏激的人,或者說是針對思維不是很正確的老師和成績比較不理想的學生。研究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學校更好的開展教育活動,幫助老師獲得較高的教學水評,幫助學生拿到更好的成績。此外,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存在著一種臨床模式,這種模式包括以下幾點:(1)心理問題與教育間存在著一種聯系模式,聯系著兩者之間的發展,這個聯系很好地解釋教育和心理的問題。(2)在實際實踐中,要融合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更會得到顯著地實踐效果。(3)專業知識解決教育心理問題,使心理不是很正常的學生得到幫助。如我們所見,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和醫院的臨床醫生看起來是一個性質,只不過一個是對病人身體上的治愈,一個是對病人心靈上的治愈。

三、教育心理學發展前景

教育心理學在過去有幾百年的發展史,目前正在快速發展期間,除了學習心理等傳統領域的關注,也提出了以下新的發展趨勢。

(1)轉變教學觀念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首先要對教與學有本質上的理解,教學觀念的改變或許是目前對教學最有力的改變,目前的教學觀念太過陳舊,只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有些死板的老師甚至上課都沒有與學生的互動,知識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演著獨角戲,在經濟科技都迅速發展的時代,教學觀念要變得活躍一些,學生或許更適合做課堂的主角,老師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和才力。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認識了身為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因為重視實踐教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問題變得旺盛的生命力。

(2)有關教育的社會心理

教育心理學除了研究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外,其他一切關于教育的社會因素都在研究范圍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也會受到老師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并不簡簡單單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社會的原因也是在教給孩子為人處世,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情境也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

篇(3)

【關鍵詞】行為主義心理學旅游企業管理

行為主義,或稱行為論和行為學派,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1913年所創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特征就是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其理論的廣泛應用性。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教育、心理治療等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尚無系統研究。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人的行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見的物理、化學刺激)和無形刺激(內在的如思維、情感、欲望等)后的反應結果。多個刺激的反應表現為人的行為特征改變。

2.強化是行為得以保持的關鍵。強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預期反應出現后,立即給予其獎勵或滿足其需要的行為。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之分。前者是指與反應相依隨的刺激能增強該反應的現象,后者指與反應相依隨的刺激從情境中排除時,可增強該反應。

3.觀察學習。人類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形式獲取信息,通過自我調節及觀察他人所表現的行為和結果,不必親身體驗就能學到復雜的行為反應。

4.相互決定論。人的行為是環境的產物。行為、環境、個人內在因素三者相互影響、交互決定,構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

二、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1.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企業員工培訓中的應用

培訓之前,主管先要掌握員工行為的實際水平擬定培訓將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通過演講、講解、演示等方法,使員工自身行為的變化表現為預期結果。如果員工表現出目標行為,主管可根據強化論及時給予強化,使員工的目標行為得到鞏固。比如導游培訓,可以專門組織導游技能大賽,讓導游通過模擬現場景點講解,展示才能,從而全面了解導游們的素質特點,以便進行針對培訓。獲獎者必然會受到積極的強化。

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技能落后是員工必須面對的難題。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可以按照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聯想學習和行為塑造原理進行。根據認知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舒適的工作環境可以刺激員工產生良好的工作情緒,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激發員工追求卓越的斗志反之亦反。另外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上,主管和員工個人應明確職業生涯每個階段的具體職業目標,以及實現該目標的具體條件和要求。拿酒店業來舉例,酒店不僅應讓員工有充電的機會,并且有持續的充電機會,為每一個有需要的員工建立培訓檔案,與員工一起進行職業規劃,將員工的發展與酒店的發展聯系起來。同時倡導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讓員工感覺到這個酒店的氛圍可以讓他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充實自己的經驗。

2.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企業員工薪酬發放中的應用。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薪酬是員工行為的重要強化物之一。員工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追求物質報酬,但物質報酬是員工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的基礎條件因為員工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發展。有些公司的薪酬計劃看上去很華麗即注重未來的薪金報酬和獎勵的增長幅度,但與員工實際需要相差太遠不能產生強化效果。公司薪酬方案如果與員工績效掛鉤則薪酬底線應該明確獎勵標準和尺度應該科學合理且得到員工認同。例如酒店業,薪酬支付的時間也是有技巧的,支付的時間不同,產生激勵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員工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員工年齡的增長,經濟狀況的改變和酒店經營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到薪酬的支付效果。例如,對年輕的員工必須即時支付,無論是發獎金還是給予休假,給予獎勵或表揚都必須即時。另外當員工情緒低落時,也應該采取即時的薪酬支付,而情緒高漲時則可采取延遲支付,這樣有利于保持員工穩定情緒。

3.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景區規劃上的應用

華生認為除極少數的簡單反射外,一切復雜行為都取決于環境影響,而這種影響是通過條件反射實現的。針對旅游業,一個景區如果要吸引游客前來,其環境是否讓游客舒適滿意就成了必要條件。如果游客來到一個景區,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有悖于自己認知、有違于內心預先期待的刺激,那必然產生抵觸情緒,且會延續很久。所以景區規劃要做到以人為本,不能盲目開發旅游資源,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便利,給游客以舒服安全便利的環境。

4.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反饋上的應用

行為主義者在研究方法上擯棄內省,主張采用客觀觀察法、條件反射法、口頭報告法和測驗法。客觀觀察法,包括借助儀器和不借助儀器的觀察;條件反射法,凡在不能使用語言的情況下,條件作用法都可以起作用;口頭報告法,人類是一種經常用語言做出反應的動物,人類有時唯一可觀察到的反應就是語言。華生承認口頭報告法不是徹底客觀的,而是在當前科技條件下不得已采用的權宜之計;測驗法,華生強調指出,考慮到語言方面的障礙,需要重視那些不一定要用語言的行為測驗。旅行社一般都會安排旅游反饋,多數是讓游客填寫旅行社服務質量意見反饋單。而這種方法,即使能反應出一些問題,也是不全面不及時的。如果旅行社想要更好,不妨安排一些面對面交談,即口頭報告法,游客如果融入采訪環境,或者旅行中確實碰到一些問題,相信可以看到很多靠筆寫無法看出的問題。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出游的動機、方法、感受,都是旅游企業如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區等迫切需要尋求的答案。旅游企業期望被游客在心里選擇,期望游客選擇自己的服務產品,從而獲得經濟利益。而心理學正是研究人類心里活動規律的學科。這樣,旅游學與心理學找到了契合點。上述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旅游企業管理中的四點應用如果可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必然對旅游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篇(4)

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最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專制型和放任型的管理方式都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當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表現在思維活躍,上進心強,自我意識特別突出,另一方面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差,這又使他們的心理脆弱,依賴性特別嚴重。由于上述各種心理因素的相互矛盾,他們既反感專制型的管理方法,也不喜歡放任型的教育形式,他們渴望民主型的學校教育。民主的管理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滿足其自我表現的欲望。還能夠使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幫助。這樣,他們的心理就會長期處于一種積極,歡暢,平和的狀態之中,會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并形成各種正常的心理機制。如果實施專制的教育方式,就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或導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因而,實施素質教育,采取民主的教育管理機制,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

.積極的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待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使他們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少的研究也表明,教師的期待影響他們對待學生的方式,不同的對待方式又影響學生的學習及心理健康。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的期待是積極的,即使他不用語言明確的表達出來,學生也會不知不覺的感受到這種積極的期待信息,心理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從而能健康地發展。反過來,如果教師對某一個學生采取消極的期待和失望的態度,即使他不明確的表達出來,這位學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這種信息,從而產生消極悲觀的,灰心失望的心理狀態,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可見,積極的期待效應不僅僅是教師的一種工作方法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一個教師用什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去教育和影響他的學生的問題。

.適度的學習壓力

篇(5)

心理語言學自20世紀70年代末介紹到中國后,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發展三個主要階段。我國心理語言學學科建設分為理淪建設和實際具體研究兩個方面。下文將分三個階段分別研究分析。

一、我國心理語言建設理論研究分析

l-吸收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最早在公開刊物上正式向國內學界介紹囤外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是桂詩春教授。他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心理語言學專著《心理語言學》,全面闡述了這門新興~-:N-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

2.起步階段(8o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囤內學者們開始展開自己的基礎理論研究,并不斷將取得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現實教學實踐中。在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國內學究成果的有桂詩春的《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心理》,《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彭聆齡教授主編的《心理語言學》,朱曼殊教授主編的《心理語言學》和常寶儒教授的《漢語語言心理學》。這幾部著作都概括了世界心理語言學的理論成果,有的是以中國人學習外語的實驗材料,有的是以漢語語言事實來豐富心理語言學的內容,表現出中國心理語言學家對本門學科諸問題的系統的理論見解。

3.發展階段(90年代中期至今)。學者們結合了中國本土的特點,基礎性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加強。

一是心理詞匯的研究。研究者們試圖發現二語學習者的母語詞匯和二語詞匯是如何儲存的,又是如何從大腦中提取的。董燕萍對中國學生的二語詞匯進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結論,對于翻譯對等詞所共有的概念元素來說,概念表征在大腦中足共享的,但一語詞名和共享概念的聯系要強于二語詞名和共享概念的聯系;xt,于翻譯對等詞所不共有的概念元素來說,這種不共有的差異一;h-面表現出一種被“調和”的趨勢,另一面.TK表現出一種“獨立”的趨勢。該研究提出了“二語詞匯雙語心理詞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對稱模型”。董燕萍、桂詩春對雙語心理詞庫的七個表征模型進行了對t:Ic~)-*r.g-,發現其中存在四對沖突:(1)雙語概念存儲共享與存儲獨立;(2)概念調節與詞匯連接;(3)局部式表征與分布式表征;(4)單編碼系統與x2z.編碼系統,并進一步說明了“共享(分布式)非對稱模型”的合理性。董燕萍、周彩慶則通過實驗證明,對于中高水平的外語學習者來說,集中接觸高頻熟詞的多個義項及其搭配知識,能夠很快提高受試的理解性詞匯知識,而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義項進行組織整理,則能提高受試的產出性詞匯知識。張淑靜重點探討了二語心理詞匯和母語心理詞匯的差異,發現二語涮匯和母語詞匯存在系統性差異,導致這些差異的既有語言因素,也有非語言因素。張淑靜還采用聯想實驗的方法,通過比較母語者與二語者的反應類型,探討了二語心理詞匯的性質,發現對于相當一部分詞而言,二語學習者還沒有建立起語義聯系,語音聯系在二語心理詞匯中起主導作用。趙翠蓮的研究通過四個實驗證明了多義詞心理表征的發展模式。

二是句子的研究。李志雪簡要介紹了句子理解中的幾個主要的心理語言學模型及其理論基礎。董燕萍、梁君英考察了動詞和淪元構式在二語句子意義理解中的作用,發現受試的分類隨語言水平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傾向。鄧玉梅總結了近lO年來西方心理語言學關于篇章與句-T-加工兩大領域的研究成果,多仁簡要分折了一B1’-H學研究trl出現的新動向和解決心語學核C.-問題的可能途徑。

三足篇章的研究。索玉柱研究r中囤大學生在英漢語篇解中的邏輯推理特征。他發現,從英漢語的差異方面和英漢語的共性來看,邏輯推理的處理時間也存在著明顯的比較類型。索玉柱在研究了中圍學生的邏輯推理后發現,中國學生在閱瀆英漢語篇時進行連接推理;在理解篇章的過程類型語句(typesofprocess)時,中國學生對漢語的敏感程度明顯要高于x,J-英語的敏感程度。而楊炳鈞則綜述了語篇理解的主要理論(命題理論、式理淪、容量理論),指出了這些理論存在的不足。李紹山在對文本易讀性的研究中發現,關鍵問題是如何對文本的易讀性進行科學準確的測量,這對閱讀理論和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3Z.。他認為,影響易讀性的因素很多,除文本因素外,也不能忽略讀者和環境這兩個因索。而井世潔、李西君則指出,語篇主Pdi的建構是語篇理解的主要目的,它通過主題推理加工來實現。主題推理存在自動)m2r2~策略性加212兩種方式,主題推理加工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展完善。

二、我國心理語言eleeleN-建設具體應用研究分析

1.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此之前,國內心理語言學界幾乎沒有實證性研究,而在第二階段的研究仍然以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為主,包括了一些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桂詩春研究了心理詞匯問題,他通過視覺詞匯辨i.k實驗證明,英語學習者的英漢語共享統一的心理詞匯,激活擴散可以在兩種語言中交叉進行。桂詩春和李崴在另一項研究中進一步考察了中國學生詞匯檢索的語音編碼問題,結果表明,中國學生在詞匯檢索中遵循多數實驗所揭示的規律,英語字母或漢字的回述率較高一些;對中國學生而言,兩種語言的詞匯檢索是不同的。桂詩春和李崴還研究了句子的短時記憶功能和特性。他們的實驗表明,漢語句子加漢語詞表的回述率與外國學者在用英語的受試中所獲得的數據大致相同。李紹山使用快速系列視覺顯示和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探討了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的主要因素,發現命題和熟悉程度是影響閱讀的最重要變量,難度和頻率的重要性次之;包括命題和難度在一起的語言變量在閱讀中所起的作用大于背景知識所起的作用。李崴利用PDP模型中的交互激活和競爭對記憶的提取和概括進行了模擬,初見成效。

2.發展階段。運用心理語言學理論探討外語教學問題的研究層出不窮,涵蓋了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外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聽力、口語以及閱讀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賈冠杰簡要介紹了心理語言學的主要理論,并討淪了這些理論對外語教學的指導作用。而很多學者研究了閱讀的心理過程及影響心理過程的因素。嚴慧仙也以心理語言學模式為出發點,探討了閱讀技能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_解決這問題的辦法。榮卉討論_『學生在『蒯談中趔到的障礙及眼動與閱讀障礙之間的關系。蔡旭東提出,心理語言學有關閱瀆過程的心理分析及視覺信息與非視覺信息卡lI關理淪對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具有指導意義。

三、國內心理語言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在研究廣度上存在失衡現象。心理語言學涉及語言理解、語言產生和語言習得三個方面,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理解方面(閱讀理解和聽力理解),而對語言產生(=f5面的和口頭的)和語言習得的研究很少。

2.研究深度不夠。雖然學者們進行了不少基礎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理論模型,但這些模型往往是借鑒西方學者的模型,或對原有模型稍做修改,原創性還不夠。:

篇(6)

《田忌賽馬》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常齊國的大軍事家孫臏觀看了這次賽馬,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用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課文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這是對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進行培養,對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啟蒙的很好的教材。教學本課,我根據"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合理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觀察、思維機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質疑問難是鍛煉思維,發展思維,培養自學能力,進而達到自能讀書的一種有效手段。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路,學之端。"質疑問難是學生思維活躍的體現。所以,教學時我總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質疑問難。例如:導學第二段后,讓學生質疑。學生經過思考便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提的問題比較泛,顯得不著邊際,不是教材的重點和內容。我就引導他們圍繞課文重點進行提問,學會提出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有的學生問道:"孫臏為什么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有探討價值,我便認真地組織學生討論。又如學習全文以后,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不斷地提高質疑問難的質量,使他們在發言、討論中開發智力,培養積極思維,逐步學會自己研討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創造表達、交流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討論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活躍思維,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多處使用。例如解決課后第2題:讀讀下面的句子,再說說這三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1)齊威王每個等到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2)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3)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這三個句子體現了孫臏的分析問題的思路。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三句話的聯系,教師可啟發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如果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得很多,調換一下出場順序后,情況會怎樣?再讓學生討論三句話之間的聯系,學生及時交換看法,相互啟發,便很快地說出:孫臏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同時發現"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這樣的發現,孫臏才作出了調換馬的出場順序便可以轉敗為勝的準確判斷。學生在討論中解決了問題,又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

三、創設動手操作機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動手操作不僅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而且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的手、眼、腦等到協同作用,同步發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田忌賽馬》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兩次賽馬的出場順序,了解現場賽馬情況。我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時,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齊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級的"馬"。在導學第一段和第三段時,再讓學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馬"的對陣情況,然后又叫幾個學生到黑板前面邊演示邊講解。這樣學生在動手的同時輕松有趣地明白了兩次比賽馬的出場順序,體會到孫臏的足智多謀。

四、指導比較分析,啟發求異思維。科學史上的許多發明創造,常常是從求異開始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導學《田忌賽馬》第四段時,為了幫助學生懂得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教師先指導學生對兩次賽馬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第一次田忌齊威王第二次田忌齊威王

(斗力)(敗)上-上(勝)(斗智)(敗)下-上(勝)

(敗)中-中(勝)(勝)上-中(敗)

(敗)下-下(勝)(勝)中-下(敗)

學生經過比較分析,便很快地說出田忌轉敗為勝是因為在孫臏的指導下,改變了馬的出場順序,終于以勝兩場輸一場的戰績獲勝。教師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拓寬訓練,啟發他們思考:除了這種出順序田忌能取勝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取得勝利?讓學生試著排其它順序。學生很快地排出另兩種對陣方法:

田忌齊威王田忌齊威王

(敗)上--上(勝)(敗)中--上(勝)

(敗)下--中(勝)(勝)上--中(敗)

(勝)中--下(敗)(敗)下--下(勝)

篇(7)

項目簡介: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課題(編號:C-593)。

摘要:針對我國現代醫學信息技術起步較晚,其倫理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的現況,文章分析現代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研究的意義,厘清現代醫學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和發展脈絡,初步提出現代醫學信息技術倫理問題破解方向。

關鍵詞:現代醫學信息技術;發展;倫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R-0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7—0147—02

一、現代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研究的意義

(一)對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的研究可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將醫學倫理學理論的研究內容延伸、拓展。醫學倫理學是醫學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其目的主要是將倫理學的相關理論研究運用到醫學領域中,以指導醫療系統的道德建設。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的研究將可以促使醫學倫理學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即針對信息技術應用中的醫學道德現象、道德關系、道德問題等進行分析,賦之以時代新氣息,用新的視角來詮釋醫學信息化道德倫理理論體系,并更加廣泛、深刻地剖析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為將來的醫學理論研究提供依據。

(二)醫學信息技術應用中倫理問題的研究在拓展醫學倫理學研究范圍的同時,還可應用醫學倫理學的原則,制定該技術的倫理規范。這對醫療界形成良好的行醫風尚以及醫療工作者正確倫理觀的樹立有著積極規范作用。要使醫療工作者在日常的學習與工作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除了其人員本身所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外,良好的制度規范是其職業道德形成的先決條件。統一規范的制度與行為準則,可以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與行為的導向,使其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醫學信息技術應用中倫理問題的研究能有效改善不良的醫患關系,強化醫生與病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度,增強社會大眾對醫學界的了解與認可。自古以來,醫務人員就肩負著救死扶傷、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使命。醫德不僅關系著醫務工作者本身的職業操守,更關乎著患者的切身利益。醫德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在新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又被賦予了新的涵義,這需要醫務工作者在不斷學習與完善提升自我醫學倫理知識過程中,加強患者及社會大眾對醫務工作者的認可與信任。

(四)醫學信息技術應用中倫理問題的研究還可以為醫務工作者提供相關的監督管理依據,相關衛生管理部門可據此制定出科學的監督管理政策。任何的倫理道德都需要規章制度的監督和約束,任何的規章制度都需要有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醫學信息技術應用中的倫理問題研究綜合客觀因素及實際情況,通過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制定出針對性的規章制度與行為規范,從而完善鞏固醫療衛生系統中的倫理體系。

二、現代醫學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一)國外醫學信息技術應用發展歷程。2007年,歐盟開發出一整套新型醫療衛生信息系統,該系統的優越性在于可精確檢測疾病暴況和其他事故的潛在威脅,從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相比傳統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功能來說,“新系統能夠長期自動搜集和篩選1000多個新聞網站和120個公共健康網站上32種語言的信息,不僅大大拓寬了信息搜集的范圍,其綜合、整理信息的效率也有所提高。”2008年6月,日本政府了《經濟財政改革基本方針2008》,正式提出該年度創立“尖端醫療開發特區”規劃,此法規支持IPS細胞應用、再生醫療、創新型醫療儀器與藥品的開發,標志著日本“尖端醫療開發特區”工程的正式啟動。2009年9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7870億美元資金“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其中,190億美元投資于醫療信息技術領域,用于使醫院的醫療信息計算機化。以此為發端,美政府開始推出一種新型的以網絡為基礎的放射學信息系統(RIS),以加入各種現有信息為基礎,醫院在隨時隨地獲取病人信息報告的同時,安全性也大幅提高。2010年,英國的國民衛生服務體系搭建N3網絡,解決了醫學資料傳輸的寬帶限制,讓電子病歷可以在不同的醫院之間相互轉移,完成圖像資料的動態傳輸,“并可以通過對全國的網絡收集匯總的群體數據進行理解和數據挖掘,得出很多對公共衛生有幫助的信息。”N3網絡覆蓋英國的整個醫療網絡,為構建全國性區域醫療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目前,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逐步加強遠程醫療網絡系統建設,通過采用通訊網絡來交換醫療資訊,為臨床護理提供援助。借移動WiMAX網絡,了解患者信息,使其跨域就醫。醫生也可以通過WiMAX網絡快速獲取患者的病史,危急時還可通過視頻指示他人對患者進行急救,同時,遠程門診掛號對于有效防治病情、提高就醫效率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醫學信息技術應用發展歷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及系統建設發展歷程不長,主要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當時的計算機信息設備相對落后,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醫療的方式局限太多。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 我國的醫學信息技術應用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對藥品采購進行集中招標,此舉大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自此我國醫學信息技術應用進程開始加快。截至21世紀,我國一些國家級、省級醫院開始將信息技術普遍應用于醫療領域,但其應用重點多以財務核算為主,真正用到醫療技術方面的信息技術還是跟不上醫療發展的需求。當然,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醫學發展帶來空前機遇的同時也使我國的醫學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2003年初,隨著我國廣東省首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發生,非典開始向我國各個省市地區蔓延。在這場災難的面前,中央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醫療中,并加大了對醫療的投入與醫療信息技術應用的支持。自抗擊非典取得勝利以來,“各級政府投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醫療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發展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2006年4月,我國醫藥信息學會在北京舉辦了“2006環太平洋醫藥衛生信息化峰會”。會議指出,我國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已有了明顯進步,電子病歷、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信息技術已基本普及到醫學實踐領域中,其技術也在不斷地革新。會議還針對當時的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建設對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將醫學信息技術應用作為規范醫學界科學管理與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展望我國未來醫學發展的前景。2009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 其總體目標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

三、現代醫學信息化倫理問題的破解方向

第一,醫學院校或醫療機構應不斷加強對醫學生或醫護人員信息技術的使用的培訓工作,積極引導和規范醫療行業有關人員科學地運用現代醫學信息技術,從而不斷培養從業人員正確的道德倫理觀。第二,不斷增強醫護人員的媒介素養,醫學信息技術運用的各個環節需要醫護人員對其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具備分辨、獲取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以避免因誤差和信息分辨不清、技術使用不當而產生相關倫理問題。第三,不斷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在應用前、應用中以及應用之后監督到位,以規避醫學信息技術應用倫理問題的產生。第四,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確保出現倫理問題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而不斷規范醫護人員對醫學信息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俞夢孫.關于我國醫學信息技術的發展[J].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08(02).

[2]樊浩.倫理精神的價值生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篇(8)

《發展心理學》課程研究個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這門課程是心理學二級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或從事其他專業學習的基礎,如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等。《發展心理學》課程體系的改革,有助于培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高素質的研究性人才,有利于該學科方向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在心理學中是一門具有較長歷史的分支,科學兒童心理學(早期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誕生于19世紀后葉,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眾多理論與研究成果。隨著描述性研究成果的越來越豐富,目前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對重要的心理發展過程、發展原因及內在機制的考察。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不斷地改進,研究手段也日益多樣化,例如,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有機結合,跨學科多層面研究與跨文化研究的廣泛開展,縱向追蹤研究的不斷深入等等,不斷地豐富與加深我們對個體心理發展的認識。總之,發展心理學這門分支學科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眾多的理論以及極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如何選擇《發展心理學》課程的主題,如何把理論與豐富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如何把經典的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與現代的研究熱點結合起來,如何通過實踐讓學生加深對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認識并提高相關的研究能力等問題將是《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我們期望通過《發展心理學》課程改革,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與個體發展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最近發展趨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研究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目標,我們對發展心理學課程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促進學生提升研究能力

我們選取了有效的課程體系,增加了文獻閱讀,加強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從而訓練學生的基礎研究能力。

首先,我們進行了課程體系的評估與改革,《發展心理學》課程體系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按年齡階段描述各年齡階段個體各種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二是按心理活動的發展(如感知覺、記憶、思維的發展變化等)以主題形式展開。兩種課程體系方式各有利弊,我們對此各進行了兩年的授課嘗試,即前兩年進行以心理活動發展主題為體系的授課方式,后兩年采用以年齡發展為體系的方式開展課程,每一年授課結束后,請教師和學生評價這類課程體系對于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及研究能力提升是否有幫助,最后,我們發現,以年齡發展體系按照課程的進度開展,在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內容按照相同的方式展開,并且每講到下一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會總結前面年齡段該內容的發展特點,這樣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掌握該課程更有效。

其次,加強了發展心理學的文獻閱讀,將最新的發展心理學進展的內容加入教學拓展中。教師在每章授課開始之前,布置該章需要中英文文獻閱讀的主題,請學生在該章結束之前完成1~2篇文獻提要,這一訓練幫助學生提早開始進行文獻閱讀訓練,這是研究能力的基礎。

第三,教學中加強了發展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林崇德(2009)提出中國的發展心理學必須面向中國的社會現實需求,面向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加強應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應用。我們從兩個角度在這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一方面,是理論知識與自身實踐應用結合,如在講授發展心理學理論這章時,要求學生選取童年印象深刻故事通過精神分析理論進行自我剖析,或者選取一首最喜歡的歌曲,用社會文化歷史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成長;在講授幼兒期心理發展時,要求學生回憶童年曾經經歷過的游戲,反思這些游戲給個人帶來影響,等等;另一方面,是運用所學知識對熱點話題進行分析,如嬰兒顏色知覺發展的敏感期會影響其發生對眼和斜眼等不良視力現象的發生,如何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消除幼兒園教師的虐童對幼兒心理發展產生的影響,等等;這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式,一方面提升了課程的有趣性,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發展心理學知識的掌握。

二、基于研究實踐的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完善

發展心理學實驗是心理學學科基礎實踐課程之一。借鑒桑標(2011)對心理系本科生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成果,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給予學生進行研究實踐的機會,通過展示或激勵,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我們期望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有重復經典研究,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獨立完成一項研究的機會,通過答辯或優先開始進行畢業設計等方式激勵學生投入實驗的熱情。

我們開設的實驗內容以年齡為主線,兼顧研究方法多樣化訓練,分為四個必做的實驗主題:

(一)觀察技能訓練,主要以幼兒同伴沖突的真實研究錄像為實驗材料,訓練學生掌握觀察法這一基本的發展實驗方法,要求學生實踐觀察編碼,觀察記錄和對觀察數據的分析,并完成研究報告;此外,由于觀察設備的電子化,而市場上缺乏簡易方便的適合兒童觀察記錄設備,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觀察儀器安裝操作技能訓練,學生能夠快速簡單的安裝兒童觀察記錄設備。

(二)幼兒對因果關系和可逆關系推理的發展,以驗證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兒童進行的守恒實驗,了解兒童是否真正掌握了守恒,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皮亞杰的理論,鍛煉學生的幼兒實驗技能,掌握訪談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技能。

(三)小學生同伴關系特點的發展,以小學生為實驗對象,通過群體問卷的方式,調查三到五年級小學生的同伴關系發展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小學生階段的社會化發展,以及鍛煉學生對小學生的實驗技能,掌握調查法,以及問卷處理和分析的方法,同時學生須針對所得調查結果中不良同伴地位兒童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干預方案。

(四)大學生心理特點的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自選與大學生心理發展有關的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自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匯報研究結果,這訓練了學生獨立完成一項研究的能力。

所有的發展心理學實驗均要求學生最后提供一份APA格式的研究報告,最后一次獨立研究,要求學生進行論文答辯,得到優秀的同學可以以此作為畢業設計題目,優先進行畢業設計,或者教師幫助學生一起。

三、考試內容和方式改革以及試題庫的建設

考試內容與方式的改革主要體現在:(1)考試內容不僅包含一些重要的理論知識,更多的將側重于這些理論知識的運用上,以盡量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模式;(2)試卷的題型將多樣化,涉及填空、選擇、簡單問題解決以及對理論或研究問題的論述等方面;(3)除了試卷形式的考試外,實驗報告與研究綜述、課堂討論與結果呈現等將成為考試內容的組成部分。

通過多年的逐漸積累,我們已經形成電子化《發展心理學》試題庫,其題型將涉及填空、選擇、簡單問題解決以及理論或研究問題的論述四個方面,該題庫將在項目完成后的幾年逐漸完善,最后形成可以隨機產生的試題庫。

四、教學手段的改進

教學手段的改革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90后的學生喜歡直觀的視頻資料,我們通過剪輯或拍攝的方法,制作了一些心理發展的影像資料;優化了教學課件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有利于系統的邏輯的簡縮式的構建知識框架;建立了與學生交流的網絡平臺,通過QQ群和論壇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課程的相關溝通和互動,促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林崇德,辛自強.發展心理學的現實轉向[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0,(01):1-8.

[3]桑標,周永迪,吳慶麟.心理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新舉措——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2):52-56.

篇(9)

兒童發展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有規范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質上就是一套規范體系,說白了,就是一套游戲規則。沒有這套規范體系,科學就不成其為科學。科學實驗是科學認識的基礎,沒有科學實驗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實驗研究確實為兒童發展心理學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眾多的理論,從而也為學前教育提供了依據。近年來,發展心理學家對傳統的研究方法作了創造性的改進,使研究對象有所擴大,研究內容有所拓展,從而對早期教育產生了更加豐富的實用價值。最典型的是發展心理學家一改以語言反應為指標的傳統,采用注視時間、生理反應指標等研究方法,把實驗研究從幼兒推伸到早期嬰兒身上,擴大了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使我們對嬰兒甚至新生兒的心理能力有所認識。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就沒有“托幼一體化”的教育主張。

此外,精巧的實驗研究也為傳統的發展心理學理論注入活力。如新皮亞杰學派用實驗法補充了皮亞杰臨床法的簡略,使理論體系的實驗支柱更加可靠。為了克服認知心理學面臨的理論和技術的挑戰,有些認知心理學家甚至主張把認知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相結合,以便形成一種新的學科分支,達到相互扶持、共生共榮的目的。

實驗法對心理學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我們知道,任何理論都力圖對可能世界作出結構描述,理論作為描述真實世界的結構,需要經受指稱性的檢驗。這種檢驗只能通過實驗來完成。每一個實驗結果所得到的特稱判斷,為理論提供事實,提供補充,提供確證。科學實驗融合了理性思維與感性認識的特點。它既是衡量已有知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又是產生新理論的基礎。從一般意義上講,理論必須服從實驗,無論是背景理論還是待驗理論,概莫能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果的積累,實驗研究的規范性漸漸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一個實驗研究都只能孤立地、靜止地、人為地進行,因而它的適用范圍是狹小的,研究對象是有限的,數據資料是零散的,反映水平是膚淺的,與真實的人的心理相去甚遠。尤其可悲的是實驗研究越豐富,人的整體被分割得越細小越零散,我們就越不明白人的心理是什么。也就是說,實驗性越強,反映性就越差。而反映性越差,價值性就越低,興趣性更是蕩然無存。問題更嚴重的是實驗法從方法論上支持了原子說、機械論和還原論,在認識論水平上造成眾多的負面影響。于是,不少人對實驗法產生懷疑。人們開始以更開放的心態對待研究方法,最典型的是把質的研究引入心理學。在學前教育中,不少研究者還大量使用個案法、行動研究法等。我們知道,質和量是一對哲學范疇,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在研究中,純粹的定性與定量方法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哪一種研究方法,都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都必須有事實與邏輯這兩條腿。質的研究和量的研究都應該是有事實根據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都應該是實證的。這是科學研究的客觀性的要求。“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科學的價值目標或價值標準都不能離開客觀性這個最根本的價值標準,而且必須以客觀性或客觀性程度(廣度和深度)為準繩。”〔1〕

有人認為,教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不可能甚至不應該進行量化的研究。其實,量的研究的精髓就是研究者對被試施加影響,尋求影響與變化之間的關系。教育本身不就是這么一種過程嗎?

如果我們把自己找不到變量、提不出假設歸罪于實證研究,難道不感到有失公允嗎?我注意到一些科研論文缺乏科研的規范,研究無假設,卻美其名曰“白描”;取樣范圍狹小,數據不充分,就冠以“質的研究”;論文無結構,卻號稱后現代;甚至有些博士學位論文寫成讀書筆記,有文采的更是寫成“博士散文”。這樣的論文并沒有為學科提供新知識,對學前教育也沒有提供新指導,它的學術價值就很有限。我們應該樹立科研的規范意識,在科學哲學層面上充分認識科研規范的意義。有些學者近來熱衷于現象的解釋,按自己的臆想來解釋兒童的行為。這對理解兒童和認識兒童毫無價值。據說解釋學的理論根據是后現代主義,其實這是對后現代主義隨心所欲的曲解。這種解釋既缺乏科學精神又缺乏負責態度,此風一旦在學前教育界蔓延開來,是多么可怕!

我們知道,對現行科學體系,包括研究方法的抨擊,是后現代主義在科學領域中的一大目標。后現代主義否認傳統科學方法論所設定的目標,認為這個目標是無法實現的。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普適的思想和中性的規則,科學方法論總是與某種理論相關的。客觀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后現代主義的心理學家們竭力主張將傳統的注重歸納推理和實驗研究的方法轉向注重語義分析和協商對話,終結實證的主導地位,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使心理學研究向價值負荷和人性復歸而努力,促進心理學理論向多元的、去中心的、有情感的、重意向的、重社會關系的、本土的方向前進。①所有這些觀點無疑是革命性的。它充滿著反傳統、反權威、反主流、反因果決定、反科學主義的豪情。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后現代主義的心理學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法論的問題,我們只能承認它是理念上的一大進步。但沉浸于后現代主義的相對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對科學發展和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對幼兒教育的發展是有害的。

后現代主義的解構主義應該是對結構主義局限性的解構,而不是對結構的摧毀。對科研局限性的克服,是要在更大范圍的研究中堅持客觀性原則和靈活運用客觀性方法,而不是要放棄客觀性原則。科學研究是人的認識活動,它確實離不開人的主觀世界。但人類對客觀存在的認識只能是主觀與客觀的永無休止的磨合,而不是退縮到主觀世界中去探究客觀存在。簡單地去主觀臆斷,熱衷于把一些對個別現象的解釋歸之于一個新的形而上學動因,且這個動因并不能給出更一般的解釋,這不是科學解釋,而是偽解釋,因為它缺乏可檢驗性。在科學上,原則上的可檢驗性是科學得以成立的必要條件。認識世界是人類本身的需要。這個需要可以通過科學、藝術、宗教等方式來滿足。用規范來認識世界就是科學,用體驗來反映世界就是藝術,用信仰來規范行為則是宗教。無論是量的研究還是質的研究,都應該是有事實的,是可證實的。或者說,應該是經驗的,而不是體驗的甚至是信仰的。把科研活動退化為充滿個人體驗的精神遨游和完全封閉的自我表現,是科研的藩籬,于理論、于實踐斷無益處。套用一句流行用語:發展是硬道理,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時至今日,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實驗法與其他方法的綜合運用,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主流的方法依然是實驗法。即便是研究兒童對他人的意圖、信念和動機之類的內部心理過程理解的心理理論,也離不開實驗法。

就實證研究本身而言,它也在不斷改進之中。例如,人們開始從傳統的研究思路中跳出來,不再熱衷于把研究結果推廣到更廣的領域,而是更加注意單一的法則,更加注意生態、社會環境、人際交往對發展的效應。同時,研究內容也從外部行為推進到內心世界,研究兒童的心理理論。所有這些進步都體現了人類為追求認識的客觀性作出的不懈努力。

我想,對于我國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現狀而言,問題不在于實驗太多了,實證過頭了(實際是此類研究還遠遠不夠),而是在于我們的研究者重科學事實的收集和規律的發現,輕理論的構建,缺乏理論建設的功夫,沒有將研究成果及時歸納成相應的理論體系。殊不知,科學理論比科學規律具有更強大的解釋功能、預測功能和生題功能。在我們的心理學領域中,理論研究和理論建設確實太薄弱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比如,述而不作的文化傳統,理性思維規則不清,理論興趣不足,批判性疲軟,創造性缺乏,等等。這種現象在早期教育范圍內也普遍存在。在早期教育中,尤其是在幼兒園教育中存在著強烈的跟風現象,表現為蝴蝶效應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理論分析和懷疑精神。其實,理論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總是在特定的理論指導下提出研究假設,總是在理論指導下對觀察材料或實驗數據進行分類和評價,總是在用研究成果對理論進行補充或修正,因此提出一個微型理論是完全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吉布森夫婦的知覺學習理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與其他心理學大師及其理論相比,吉布森理論不是那種氣貫長虹的駭世之作。她的研究領域就限定在知覺學習和發展中,在這個領域中,她唯一的研究原則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有分類的實驗為理論添磚加瓦。雖然她還沒有做到讓自己的理論預見從所有的實驗中得到證實,也沒有使自己的理論對知覺這一心理現象作出總體的說明,但她在這一領域中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功不可沒。她對事業的堅定、專注,務實、勤奮、充滿智慧又不失幽默的精神,給每一個從事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工作的人留下了富有啟迪的影響。平心而論,吉布森的知覺學習理論盡管在知覺發展研究領域中是眾所周知的,但并不支配著這一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取向。在我們看來,這正是她的可貴之處。科學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沖破舊體系、舊思路的過程。一個對某一領域有影響但并不壟斷的理論,才是推動這一領域發展的內在力量。吉布森及她的同事們的基本課題是年幼嬰兒能發現什么和注意什么,用實證科學的態度精心地收集兒童知覺發展的資料,這對于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和教育實踐是極其重要的。她的理論不僅使我們充分地認識兒童知覺發展的規律, 也促使我們認真地思考在學前兒童教育與特殊兒童教育中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發揮兒童的主體活動功能,切實提高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的質量。”〔2〕相比之下,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而要做到這一點又是完全可能的。朱智賢先生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提出的新需要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是兒童心理發展動力的假設,就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理論。有理論的實驗和有實驗的理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

篇(10)

在教學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應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由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教學環境,這包括教學心理和計算機教學環境的營造,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創設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使之與創新能力培養相適應,計算機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它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將計算機巧妙地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各學科教學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合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力,學校要采取措施構建創新的教育環境。如在校內組織網頁制作比賽,對學生的創新成就進行獎勵,并將優秀作品在網絡上交流。這不僅為學生提供自主性、首創性和個性化表現的機會,還可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崇尚創新、尊重創新人才的氛圍。

三、激發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計算機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

1、目標激學:目標是一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遠景目標與近景目標相結合的方法:遠景,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近景,上課伊始,展示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2、競賽激學:爭強好勝,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于漢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測試軟件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挑戰的精神。

(二)、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重組教材激發興趣。

學生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學生這一階段的年齡心

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不僅符合兒童現階段的認知結構,以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接受老師賦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用畫圖、“掃雷”、“紙牌”、“連連看”等益智教學游戲,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雙向控制系統,將高年級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小電影、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問這問那,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 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講解變的形象有趣。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通過復制、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春游》、《未來世界》、《我們的校園》、《美麗的家園》等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余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愿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己的畫取名或將自己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終于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己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2、針對學情化繁為簡。

    給四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成新穎的課件,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一課時,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先讀一些少年電腦報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們,再講計算機的神奇功能,吸引學生。接下來就開始講計算機的組成了。首先提問:人是怎樣處理問題的?然后在黑板上寫“2 + 3 =?”這道題,你是通過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讀“2加3等于幾?”,你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告訴學生:1.通過自己的耳朵、眼睛將信息輸入給大腦;2.通過自己記憶的知識,經過大腦運算;3.通過手寫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樣計算機也是這樣工作的。這時馬上有學生舉手問計算機的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訴學生:計算機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用鍵盤和鼠標把信息輸到計算機內,這兩個部件就是我們說的耳朵和眼睛。大腦就是記憶運算部件,也就是我們看見的那個形狀象箱子一樣的東西,它叫主機。最后的運算結果就通過顯示器(形狀象電視機)和打印機顯示出來,這就是電腦的手和口。經過這么一講,學生明白了,計算機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中文名字叫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形象的類比,把復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都學會了。

    3、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給五年級上《瀏覽我的電腦》一課時,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于畫各種各樣有趣的圖形。在上課前,我首先用教學光盤將我的電腦中抽象的內容形象地表現出來。上課時通過雙向控制系統在計算機上進行演示。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觀察“我的電腦”中的內容,我又讓學生看著屏幕上的演示,反復練習,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礙,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有了這種新理念、新意識,學生們平時就主動積累了大量的操作題。

    4、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

上一篇: 護士特殊護理服務 下一篇: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人妖一区二区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