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5 03:18: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院檢驗科實習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的實習生活是難忘的。它讓我經歷了酸甜苦辣,體驗了真正的痛苦和快樂,它是付出就會收獲的真實寫照。讓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讓我真真正正的邁向了成熟的軌道。
最讓我感到難忘的是實習的最初階段,因為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對醫學檢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礎,從而對醫院、對外面世界充滿了憧憬和向往,期待著能夠展翅飛翔。我相信自己,可以漸漸的邁向成功。
新的環境,新的起點,新的考驗,情不自禁的緊張和害怕。但還是在檢驗科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門診化驗室實習,看著老師們的操作是那么熟練,敏捷與輕松,我相信自己也能行,因為在學校的時候練習過多次。在老師的要求下,我試著操作了一下最基本的末梢采血,結果不近人意。我安慰自己錯誤是常有的,因而心安理得。然而數天以來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末梢采血總是因為膽怯,采淺了而導致要給別人多采一針,采血量也不準確,在報告結果方面也總是與老師們存在差異等等。自以為是的我把一切想的太簡單,醫院的實際工作與學校的實驗無法相比,這里的一切都需要絕對的嚴謹認真。多次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將我的自信徹底挫敗,心力交瘁,沒有人體會到我當時的感受,無助和失望…漸漸的讓我想到了放棄。是的!我之所以這么想,不僅是因為實習,更因為社會中人才競爭的激烈!對于現在中專的我,我沒有任何信心,要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實屬不易,需要優越的能力和人際關系!
突然想到老師一直對我的信賴,親人們的支持與期待,即使一直痛罵自己,還是于事無補。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無法推卸。我不能繼續編寫借口來蒙蔽他人,更無法欺騙自己。不得不重新抬起頭繼續努力奮斗。為了讓自己有所進展,我將采血針帶回家模擬練習操作要領,動作要快要準,力量都集中在手腕上,還經常打電話給我的同學和老師們請教和經驗交流,他們的鼓勵和安慰,指導漸漸的讓我恢復了以往的信心,實習老師也借了相關的書籍給我。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星期以來的努力,終于得到了老師們的信任。一直壓抑的心情終于釋放。
付出總會有收獲,在以后的實習里,我更加努力。不將私人的情緒帶到工作當中,以嚴謹的態度迎接實習的每一天。盡管學途不是一帆風順,但每一次的教訓都讓我更上一層樓。在實習的空余時間,我會經常看一些相關檢驗儀器的資料等等。我希望未來也將會有屬于自己的那一片藍天!
研究生指導教師不同于本科教學老師,他們與學生近乎于一對一的關系,因此導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直接影響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是時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緩的任務。但隨著研究生教育的擴招,導師隊伍相對不足,某些高校不得不放低標準,擴充研究生導師隊伍,于是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導師素質良莠不齊、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導師自律性管理模式也顯現弊端。因此完善評估體系,構建醫科院校研究生導師學科管理平臺,是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提高導師隊伍水平,保障醫學研究生的質量,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的必要條件。
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一是在評定導師資格時,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二是在導師考核評估時,亦應有其相應的評估體系。下面分述如下:
一、提高導師增列標準,完善導師遴選評估體系
研究生導師增列標準的高低是研究生導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關鍵和根本點。目前,隨著研究生的急劇擴招,各大院校亦推出為數不少的新上專業,呈現出生多師少的局面,醫科院校更是如此。為了解決矛盾,在導師的遴選上不得不放寬條件,致使大量“不合格”的導師進入導師隊伍,為研究生教育埋下了隱患。因此提高導師增列標準,完善導師遴選評估體系,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條件之一。
在導師遴選實行過程中應引入競爭機制,適當的限定增列導師的比例無疑會增強導師的競爭意識。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等原則下,建立科學的導師遴選準入制度,制定基本的準入條件,比如除學歷、職稱等硬指標外,還可將近五年的科研經費、科研成果和在研項目等列入遴選評估體系。例如國內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SCI雜志論著及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究經費在30萬元以上科研課題為研究生導師增列的必備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導師隊伍的整體學術水平。另外,由于醫科院校的特殊性,在遴選臨床專業學位導師時,還應考慮指導教師的臨床技能、職業素養和臨床帶教水平等工作情況。總之,在研究生導師的增列過程中,使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科技、臨床工作者走上研究生導師的工作崗位,以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
二、建立聘后評估體系,構建研究生導師管理平臺
建立聘后考核評估體系,廢除導師終身制。對研究生導師實行“能進能出”的動態調整機制和彈性化管理模式。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制定科學、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醫科院校的導師考核評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導師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業績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只有具有這樣能力的教師才能稱為“師”。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是構成傳道、授業能力的因素之一。而學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學術業績來進行量化,如科研成果情況,具體表現為論文、專著、教材、專利等的質量和數量,導師的科研成果越多,級別越高,提示導師學術水平越高。除了以科研成果來評價學術業績外,導師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情況(包括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國內外進修及講學、合作研究等)及導師的學術影響力,即其學術兼職情況也應列入評估體系。
(二)導師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
科研項目與經費是導師進行科學研究的具體體現,也是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能力的根本保障。科研項目,特別是國家級、省部級以及企業的重大橫向科研項目應在評估體系中占較大的比重。因為這些項目要求跟蹤學科發展前沿、解決學科研究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反應了導師的科研現狀。另外,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嚴謹性及充足科研經費的科研項目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在課題的完成過程,可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及學術能力,實現科研的人才培養功能。醫學研究屬于自然科學,科學的設想往往需要用實驗的方法去驗證,沒有科研項目、沒有實驗經費,研究工作自然無從可談,至于學生培養更是成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因此對于沒有研究項目及科研經費的導師應督促其積極申請,在規定年限內若沒有科研項目及相應的科研經費,可以考慮取消導師資格,當其獲得科研項目后再次申請。
(三)導師的臨床帶教工作
醫學院校的研究生,特別是臨床專業的研究生,除了科研工作外,還需掌握相應的臨床技能,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臨床思維能力,因此,作為臨床專業的研究生導師,除了對學生的科研進行指導外,還承擔著臨床帶教的責任。導師醫德的高低、醫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輸出人才的質量及“未來醫生”的合格率。鑒于醫學的特殊性,這一點應將其加入評估體系。
(四)導師指導學生的投入
師的含義就是“為人之師”,即教書育人。一個導師,他的學術水平再高,如果沒有把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研究生培養之中,也不能稱其為“導師”。有報道稱,隨著大量的擴招,有的導師帶著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以致出現學生一年也見不上導師幾面,學生畢業時,導師連學生的名也不知道的尷尬局面。因此在評估體系中,除限制導師招生數量之外,還應量化導師對學生指導的投入,并建立與研究生學業成績的形成性評估相對應的量化考核體系,該體系的量化指標可以通過導師指導學生時間的長短、精力投入的多少來計算。包括導師對學生的學習進程與研究提供的幫助;例如幫助研究生選擇并制定合理的、可行的、能勝任的研究主題和研究課題;指導研究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從事科研,安排文獻閱讀,直至完成畢業論文答辯。
(五)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和水平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如是否國優、省優、校優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導師的帶教水平。考核指標除畢業論文本身的質量外,還應包括及獲獎情況等。為防止和獲獎滯后的影響,可以吸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結題評審的經驗,在研究生畢業兩年后綜合評估畢業論文質量。
研究生培養是一個系統而繁雜的工程,導師管理平臺的構建將對這個工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保證研究生導師隊伍考核評估的可操作性,導師的考核評估應將過程性考核和聘期屆滿評估相結合,考核時還應將量化考核指標與定性考核指標相結合,前者包括導師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所指導研究生的科研業績、臨床技能、綜合素質等;定性指標包括導師培養研究生的精力投入、教學情況、治學態度、師德師風、醫德醫風等。考核評估指標設計應力求合理、簡潔和方便,力求既能真實反映導師的指導水平,又能提高導師申請科研項目、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形成人才培養與科研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 王潔,孫久厚.高等學校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
[2] 熊新,周翼英,羅天有.引入競爭和淘汰機制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J].重慶醫學,2007(36).
《呂氏春秋》有言:“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任何團體的存在和運行都需必要的規范和準則予以支撐和保障。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特點在于年齡差距較大、職業規劃多樣、價值取向多元、自主思考和創新較多等,多重因素導致研究生在課堂紀律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有必要不斷加強對研究生課堂紀律問題的研究。
一、紀律是各種組織團體有序運行的必要保障
(一)紀律的內涵、特征界定
對于紀律的研究和論述古已有之。在中國,“紀律”一詞最早是分開來使用的。首先來說“紀”,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也提到:“別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為紀”。這里的紀可以理解為理清頭緒、整理之意,進而引申為指引、規范人們的行為。其次來說“律”,最初的“律”是指音律。到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的解釋為:“律,均布也”。這里的“律”就演化為整齊劃一的意思,進而引申為法規等。“紀律”一次合并使用始于春秋戰國時代,后人又不斷對其進行解釋和補充。
在西方,“紀律一詞源于拉丁語‘discipeina’,意為訓練和教育,也有規則、規范、戒律、懲戒等引申義”。 1
綜合中西方學者對于紀律的論述,我們認為所謂紀律就是,“一定的社會組織為了保持組織鞏固、維護內部秩序、實現組織目標、完成工作任務,而制定的要求組織成員共同遵守并且由組織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2
作為一種約束性的行為規則,紀律具有以下幾項特征:
1.紀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紀律作為一定組織的行為規則,它是為了保障組織任務和使命的順利完成而制定的,它要求組織成員必須嚴格遵守,違反紀律必定會有相應的懲罰。
2.紀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由于各個組織服務對象、工作內容、目標設定及所處外部環境的差異,導致組織在事關本組織的紀律設定方面存在差異。
3.紀律具有動態性的特點。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會隨著工作的進度及外部環境的改變而發生改變,組織的成員也會有更新和替換,因此,紀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二)紀律的作用概述
紀律作為一定社會組織的行為規范,它對于組織內部的運轉以及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紀律能夠約束組織成員的行為,確保組織內部的協調性。社會組織都有不同的個體組成,紀律能夠將組織成員集結在組織目標實現的框架中,以統一的尺度來規范成員行為,減少特殊性,保證成員的行動協調一致。
2.紀律能夠激發組織成員的潛力,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紀律中包含的促進和激勵成員完成組織任務和目標的內容。其中的激勵性因素有助于激發組織成員的潛力和積極性,順利完成組織的既定任務。
3.能夠促成組織目標的實現,這是基于前兩點而言。組織成員協調一致的行動和無縫配合,組織任務和目標的順利完成和實現,都是組織能夠正常運轉并不斷延續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4.能夠使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取得協調。一方面,組織內部紀律能夠培養組織成員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進而為組織成員在組織以外的活動提供范例。另一方面,各個組織都能依照一定的紀律運行,進而能帶動全社會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
二、網絡時代研究生課堂教育需要紀律的規范和約束
當前的信息傳播充分借助網絡平臺。進入新世紀,互聯網在我國興起并逐步普及。互聯網成為人們相互之間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互聯網的普遍使用和不斷擴展使各個領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概括而言,互聯網在傳播信息方面的特點包括:開放性、即時性和交互性。
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和知識,表達情感和提出訴求成為年輕人群體的新常態。對于當前以年輕人為主的研究生群體來講,傳統的課堂教育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通過對S校研究生院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當前的研究生課堂紀律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研究生主觀曠課現象頻發
公共學位課為大班授課形式,由于人數較多,專業較多,老師點名需求時間長,且有部分學生在老師點名之后離開,因此存在一定曠課逃課現象。專業學位課為分專業小班授課模式,人數較少,每次上課情況都有專人負責登記和監督。相較于公共學位課而言,專業學位課曠課逃課現象較少。
(二)研究生客觀曠課現象頻發
一是由于授課教師由于自身原因未能準時授課。
二是教師調課通知未能及時通知到每位研究生。
三是教室授課器材故障且維修不及時。
四是學校活動影響正常的課堂紀律。
(三)研究生"隱形逃課"現象突出
“隱性逃課”,它是指學生雖然準時上課,但思想不專注,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等、嚴重影響了研究生教育質量。主要表現為研究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看與課堂無關的書籍、完成其它個人事情等行為。
(四)研究生消極應對學期考核
一是在文獻閱讀考核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的普及,文獻資料和書籍信息易于從網絡獲得,導致部分研究生未能真正對文獻書籍進行梳理,采取網絡查閱撰寫等方式消極應對文獻考核。
二是期末論文撰寫和期末考試過程中,由于考查課要求不夠嚴格,通過互聯網極易獲取相關文獻,有些同學甚至可以直接摘抄和復制論文。必修課在期末一般采取現場考試的方式,考試題目比較簡答,一般會告知考試范圍,許多學生“臨時抱佛腳”,也基本都能通過,學生對課堂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三、當前研究生課堂紀律存在問題是多重因素導致的
通過對S校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的問卷調查及個體訪談得到的資料顯示,造成當前課堂紀律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而言:
(一)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獲取的方式,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進入網絡時代,由于互聯網所包羅的知識和信息及其豐富,獲取也十分便捷,對于知識的壟斷已無法實現。獲取知識的“金字塔”結構被打破,互聯網世界結構日趨扁平化。一方面,同學們可以利用上課之前的時間上網瀏覽有關課程主題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即使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接收到,也可以利用課后時上網搜索資料,加以補充,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期待降低,對待課堂教學的熱情也減少。
(二)管理制度執行力度的不夠徹底,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一是管理人員查課難以取得持續的作用。
二是部分任課老師對于相關制度執行不力,這主要是對教師的管理和考核不細致。
三是學生對于相關制度的遵守不嚴格,這主要是對于管理制度的不熟悉和不重視。
(三)課堂組織方式單一與不合實際,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一是教師單向度講授,學生單純接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學生有精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影響課堂紀律。
二是學生負責講解,教師只作點評。由于學生的專業基礎不同,對于已經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學,課堂的吸引力降低,課堂紀律難以保障。
(四)學生自身觀念和態度的多樣化,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一是讀研并非自身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對課堂持無所謂的態度。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同學是在父母的要求和壓力下來讀研。有些同學是由于工作及晉升的需要來讀研,對課堂缺乏興趣,逃課成為常有之事。
二是對研究生學習有興趣,但是認為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社會實踐。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同學認為,只有多參加課題調研、社會實踐才能獲得更實際、更新穎的知識。因此,將大部分的經歷投入實踐活動,選擇性逃課現象增多。
(五)教師隊伍教學及科研層次不齊,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一是任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時間分配和協調方面的不足。通過走訪發現,各個專業同學都有因任課教師要外出調研或參加會議而調課或間斷停課的經歷,長期不規律地上課導致學生對于課程的重視程度和期望值降低。
二是年輕教師在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方面的不足。通過走訪發現,同學們對于年輕教師的教學態度及溝通能力認可度較高,但是對年輕教師的講課方式、教學質量、創新能力的評價參差不齊。
(六)課程設計缺乏創新不合實際,影響研究生課堂紀律的遵守
一是課程設計中理論學習與實務學習的比例不協調。枯燥的理論講解令人乏味,而學生感興趣的實務性的、前沿性的方法和案例的講解較少。
二是課程設計中存在比較滯后、不合實際的因素。各研究所在“跨界學習”方面的嘗試不多,課程設計基本只涉及本專業,無法引起對于本專業知識比較熟悉的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課程考核方式簡單化,影響研究生對于課堂紀律的遵守
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同學認為當前的課程考核方式比較簡單,即使不按時上課也無妨,課程考核的虛化導致課堂紀律不佳。
(八)研究生的婚姻狀況、工作狀況等也影響到課堂紀律的遵守
部分已婚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受家庭、孩子的影響較大,容易出現遲到、早退和精力不集中的現象。部分全職工作的學生,由于工作單位請假難、工作任務繁重等原因,易發生課堂講解準備不充分、選擇性逃課等現象。
四、研究生課堂紀律的規范需要內外聯動、多管齊下
在網絡時代下,研究生課堂紀律的提高和改善不僅依賴于研究生、教師、學校和社會的協同合作和動態結合,更依賴于教育思維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進步。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教育理念的轉化和更新
1、治理理念的貫徹和運用
網絡時代的研究生課堂紀律問題的解決必須將治理理念運用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課堂紀律管理相結合。
要摒棄傳統方式,通過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主體間的協調和配合進而達到共治的目的,使紀律模式從他律逐漸向自律轉變,形成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必須樹立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協商意識,形成政府、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協商共治的動態平衡關系。
2、他律向自律的轉換
應轉變思維,摒棄傳統的自上而下、外在強迫式的他律觀念,要以新穎的信息和實用的知識,以及多樣的課堂組織方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研究生建立起獨立、理性的自律精神。
(二)網絡時代研究生的角色轉換及定位
1、研究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首先,學校應開展學風建設活動,增強學生對校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
其次,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和文化,還應當幫助學生培養對課堂和學習的興趣,改變部分學生厭倦課堂、懈怠學習的態度。
再次,發揮榜樣同學的帶頭作用,開展學生間的合作式學習模式,經常開展經驗交流會、讀書會、興趣討論等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
2、提高信息搜集的能力,拓寬知識獲取的渠道,建立多元化學習的新模式
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便捷快速的優勢。學校和老師應當鼓勵研究生借助網絡開拓學術視野、訓練學術思維,并通過改善院網、數據庫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教師在這方面應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利用網絡豐富自己的學識和知識素養,并將好的信息獲取渠道傳遞給學生。
(三)學校管理制度的創新和改善
1、創新培養模式,改善教學質量
可以在傳統的課程授課模式基礎上建立各領域研究中心,例如輿論監測與分析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等,將研究生按照興趣分類編入各研究中心,協助中心老師參與各種學術活動,也逐步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使命感和熱情,起到提高課堂授課質量、改善紀律散漫現狀的作用。
2、靈活落實紀律管理制度,培養濃厚的學術氛圍
現有的紀律管理條例仍然應當執行和落實,但也要酌情考慮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理性的進行管理。改善課堂質量、課程設置和課程時間安排,切實考慮研究生群體實際情況
首先,大部分研究生已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因而對授課老師有較高的要求。應該提高部分教師授課質量。學校應建立教師考評和培訓機制,提升教師授課質量。
其次,在課程設置之前,要適當聽取和采納學生的意見,平衡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以及教師的特長和時間。盡量減免老舊的、空洞的課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再次,課程時間安排應考慮到研究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學校課程時間安排可以適當集中,為學生提供方便,也避免出勤率低的問題。
(四)教師的角色轉變和素養提升
1、教師應成為學生成長道路的指導者
在網絡時代,作為教師,首先應當跟上時代步伐,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能契合網絡時代的要求,不斷豐富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術素養;其次,教師對于學生的自我成長和建構應當扮演起指導者的角色,應當尊重和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汲取知識,并與學生形成協商互動、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合作式學習模式。
2、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
學校應發揮青年教師的獨特優勢,不斷挖掘青年教師的潛力,并定期培訓青年教師的授課能力。鼓勵青年教師與學生合作開展課題等學術活動,使青年教師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相互進步,共同促進。
2科學的崗前培訓是基礎
2.1自信心培訓
在剛進入門診常規室實習時,很多實習生面對臨床和患者的咨詢或質問時,不知所措,一臉茫然,緊張和膽怯的心情暴露無遺,這將會直接導致患者對實習生的抵制和嚴重不信任,為醫療安全埋下隱患。所以,樹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礙,勇敢地站在患者面前不卑不亢地面對他們是實現良好溝通的第一步。而樹立這種自信心需要帶教老師的幫助:首先,要給予實習生足夠的尊重,不能當著患者和醫護人員面指責實習生的錯誤,不能把他們當成“累贅”或當“小工”一樣隨意使喚。第二,做好學生的“保鏢”和“后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當他們不小心犯了錯誤,還有老師能夠補救,讓他們勇敢地邁出溝通的第一步。第三,讓實習生樹立“視患者如親人”的理念,當患者來到門診時,盡量用通俗和藹的語言進行交流,取得患者配合,雖然目前醫患關系前所未有的緊張,但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如果你真誠對待他,他會對你的小小失誤最大可能地包容和理解。
2.2基礎知識培訓
實習生的基礎知識越扎實,就越能為患者分析病情和檢驗結果,患者對其信任程度就越高,實習生就會越自信,溝通的障礙就越小,因此,扎實的掌握檢驗及臨床相關的基礎知識是實現自信溝通的基礎。實習生應認真閱讀檢驗科各種項目的標準操作程序、檢驗科《標本采集手冊》、行業權威參考書的書籍,還應注意臨床專業知識的學習,最大程度滿足患者咨詢需要。遇到疑難問題時,多查閱資料,多請教老師,切忌不懂裝懂,給患者以誤導延誤病情。
2.3門診檢驗流程培訓
在門診常規室,患者咨詢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下一步該干啥?”作為帶教老師,必須在實習培訓中詳細地向學生介紹門診流程,掌握工作流程是給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具體來說,要熟悉醫院就診流程、各個科室位置設置、檢驗科檢測項目設置、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門診抽血流程、不合格標本的清退流程等。帶教老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講解各個流程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合理的實習安排是關鍵
一般情況下,實習生在檢驗科門診常規室的時間僅有8周,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既掌握專業知識,又了解溝通技巧呢?合理的實習崗位安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大部分醫院的門診常規室分為三部分:采血室、血常規化驗室、體液化驗室。在這三大部門中,采血室是業務最繁瑣、涉及專業知識最多、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部門,對溝通要求最高,而另兩個部門相對簡單。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學生門診常規室實習的8周內,前四周首先在常規室和體液室實習,在這里最主要是與醫護人員接觸,即使出了錯誤,彌補的空間較大,經過前四周適應,實習生有了一定的溝通技巧和知識儲備,最后四周再進入采血室實習,這樣的實習安排有利于循序漸進的適應工作,減少恐懼帶來的溝通不暢。
4專職帶教
以往的帶教模式都是帶教老師不固定導致學生沒有歸屬感,老師沒有責任感,可選擇對教學有經驗、有熱情、溝通能力強的老師專職帶教,這既能增強老師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又易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便于指導工作順利開展,可大大提高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帶教方式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因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對學生的教育也應該是“個性化”的,應根據其實際情況予以適當的鼓勵批評或引導,使他們逐漸樹立自信,敢于和善于與臨床和患者交流。
(2)發揮主觀能動性:
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教師在進行必要的示范后應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讓他們帶著“愛護心、同情心、忍耐心”真誠地與醫患溝通。只有在不斷地摸索實踐中才能逐漸掌握語言運用技巧,提高醫學溝通能力,建立和諧關系。但在此過程中,帶教老師應“放手不放眼”,既要敢于放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不能撒手不管,要隨時對他們的不足進行指導或引導,充當監督指導的角色。
1.1法律法規:根據臨床檢驗崗位的需求,組織學習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實習生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使實習生明確導致醫療糾紛的危險性。
1.2生物安全:檢驗科經常接觸受檢者的血液、體液、針頭等,故實習生在科室輪轉前,由科室帶教老師進行入科教育,教導實習生做好自身防護,防止被污染、扎傷以及學習發生意外后的緊急處理程序。
1.3溝通技能:隨著檢驗醫學的發展,檢測方法的改進,檢測項目的增多,檢驗與臨床的溝通顯得極為迫切和必要。在實習生進入科室之前有必要進行一定的溝通技能培訓,包括檢驗前受檢者的準備溝通、檢驗后結果發放的溝通、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標本接收、拒收及檢驗結果解釋等的溝通。
1.4服務禮儀:在實習生進入科室前進行相應的服務禮儀培訓,以確保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溫馨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1.5醫院及科室介紹:在進入實習崗位前集中組織實習生參觀醫院環境、醫院各部門布局與設施、學習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進入科室前學習科室的規章制度、檢驗人員職責、上下班制度等。
2實習內容
2.1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能力的培養:實習生進科后每月組織2次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利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與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相關的案例隨時進行講解教育。
2.2實踐能力培養
2.1.1質量管理:質量是檢驗科的各項工作的關鍵。為保證檢驗質量,必須對檢驗全過程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包括檢驗前的質量控制、檢驗中的質量控制和檢驗后質量控制。
2.1.2自動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檢驗科的各種檢驗項目大部分已實行自動化、機器化,這就要求實習生具備相應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本科室要求實習生全過程參與儀器操作、保養、維護及結果解釋和發放。由高級職稱和資深的中級職稱帶教老師每周二下午組織一次相關的授課,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室內質量控制操作、試劑操作說明、儀器工作原理、相關生物安全、異常結果的分析與處理等。并要求每位實習生認真閱讀相關的SOP文件。授課過程中帶教老師與實習生進行充分互動。
2.1.3手工項目:手工操作方法與儀器操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操作步驟相對復雜,整個操作過程中質量控制不易掌控,易導致結果偏差大;同時對檢驗者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根據這一情況本科室要求實習生加強基本功練習,由專業組長組織人員每周四下午選定一個手工操作項目進行詳細講解,包括標本采集要求、操作細節、操作注意事項、結果判斷及解釋、異常結果的處理分析等。
2.1.4顯微鏡檢查:顯微鏡檢查是比較傳統的檢查,雖然使用的設備比較單一,但是對檢驗者的要求卻很高。尤其是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檢驗,要求檢驗者具備一定的細胞形態學基礎。這就對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點本科室選出科室主任擔當重任,每周五下午組織一次觀摩學習,對本周內出現的血涂片及骨髓涂片進行講解。
3制定考核方案
3.1出科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和理論考試):由專業組長組織出科考試的出題、考試及成績的批閱。考試內容與本專業組內容相關的醫德醫風、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本專業儀器相關的理論知識、室內質量控制操作、試劑操作說明、儀器工作原理、相關生物安全、異常結果分析與處理等。此考試實習生可集體討論、查閱資料等,重在幫助實習生強化記憶本專業組相關理論和實踐操作內容。
1.2溝通能力欠缺在實習中,很多學生比較在乎教師對自己的印象,老是擔心自己的操作不過關被帶教教師責罵,因此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有些學生由于自己的操作不夠熟練,擔心患者指責,因此不敢與患者交流,也有些學生認為檢驗科與患者接觸少,沒必要交流;有些學生擔心自己是中專生,學歷低,而其他實習生有本科生、大專生,怕他們看不起自己,因此沒有主動與其他院校的學生進行交流;有些學生整天埋頭干自己的事,很少與教師、同學交流。以上這些現象導致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越來越弱。
1.3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不強檢驗科不僅有患者的血、尿、便、痰等分泌物,還有化學、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險品等,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與其頻繁接觸,可能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3]。有的實習生認為檢驗人員與患者接觸較少,職業防護與臨床醫生關系密切,與檢驗人員關系不大;有的實習生不穿工作服,操作過程中不戴手套、口罩等。自身安全防范意識薄弱不僅不利于檢驗質量的提高,也會危害實習生的身心健康。
2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2.1進行教學改革,將實驗教學與臨床接軌教師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對檢驗專業的核心課程充分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為宗旨,緊扣檢驗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理論,結合醫學檢驗臨床實際工作,為學生以后到醫院進行臨床實習打好基礎、做好鋪墊。同時,實驗考核應以臨床工作中常用的項目作為考核項目,將臨床操作標準作為考核標準。
2.2崗前培訓,明確實習目的實習前,學校應將實習手冊發放給學生,帶領學生認真學習手冊內容,召開動員會,對學生進行全面培訓,講解實習中應注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臨床實習雖然換了學習環境(從學校到醫院),但不能放松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學習,并且要通過自學、參加醫院的業務學習等方式更新醫學檢驗知識。同時,在今后的實習中要努力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工作態度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應急處理能力,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明確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2.3嚴格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要建立健全臨床實習管理部門,對實習生的教育教學實行統一管理,經常派專職人員到實習點巡回檢查。醫院應對實習生進行短期培訓,包括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嚴格的考勤和請假制度,加強醫技實踐、醫德醫風教育等。對違反醫院制度的實習生給予嚴肅處理,使實習生對自己有所約束,確保實習任務的完成。家長應配合學校和醫院對學生進行督促,了解學生是否按時上下班及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與學校聯系,以便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管理。
2.4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檢驗科是醫院防止交叉感染的重點科室之一,因此,在實習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應組織實習生對醫院檢驗科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等進行系統學習。在實際工作中用規范的制度進行管理,帶教教師要對實習生強調操作時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另外,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各種器具及時消毒、清洗,對各種廢棄標本分類處理,遇到操作臺、工作服或體表污染的情況,應立即消毒處理,并視污染程度向帶教教師報告。
2儀器設備自動化導致實習內容減少
當前,實驗室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全自動生化儀、血細胞分析儀、化學發光儀等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承擔了檢驗科的大部分日常工作,從而使實習內容減少、技術趨向簡單化。例如全自動生化儀與化學發光儀雖然實驗原理不同,但操作的步驟方法大致相同,實習生在單調重復的操作中可能會產生檢驗工作簡單、容易的錯誤想法。針對這種情況,帶教老師應該改變教學重點、豐富教學內容,在實習生能夠熟練操作儀器后,轉為指導學生進行儀器的設置維護工作。當前,室內質量控制已經成為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帶教老師還應該帶領學生熟悉質量控制程序,掌握Levey-Jennings質控圖、即刻法質控圖及Westgard多規則質量控制方法等,為以后的質量控制工作打好基礎。帶教老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編寫SOP文件,制作簡單的教學PPT,使實習內容多元化。
3檢驗與臨床疏離對實習生帶教的影響
衛生部人事司2001年正式設立檢驗醫師崗位,可參與臨床診療工作[4]。至今十余年過去了,檢驗醫師在大部分三級醫院并沒有發揮預期的作用,他們很少參與查房、會診等臨床醫療活動,檢驗科與臨床科室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情況也不容樂觀。2004年姜梅杰等[5]提出的醫學院校檢驗醫學專業設置進一步規范化,重點培養檢驗醫師系列人才的設想依然任重道遠。在這種背景下,實習生對檢驗工作的理解偏向簡單與狹隘,例如,對檢驗結果的解釋僅限于是否處于正常范圍,沒有結合臨床綜合判斷的意識。在實習生管理工作中,帶教老師除了指導學生操作實踐,還應該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臨床狀況對實驗報告進行解讀,讓實習生樹立檢驗必須結合臨床的正確理念。
4工作任務與帶教任務的沖突
目前中國醫療資源不足、醫護人員工作繁忙,工作任務的繁重易使帶教老師對實習生的管理產生不放手或過度放手的傾向。例如,免疫熒光技術等手工項目,操作繁瑣,易出現人為誤差,帶教老師需付出極大的精力指導和監督才能使學生順利完成實驗,為了保證報告的按時發出,部分帶教老師會減少教學內容,只讓學生了解、觀看實驗而不放手學生進行實踐;對于一些操作判定比較簡單的實驗技術,如膠體金免疫技術,有些帶教老師又會忽略監督指導,放手實習生獨立完成而不加審核,這些都是錯誤的。不放手會使實習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無所得;過度放手則可能讓帶教老師失去糾正錯誤的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5忽視對實習生思想與情商的培養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
檢驗科的現代化設備越來越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要求定期在科內講課,安排資深的中級職稱及高級職稱的實際操作專業人員主講,向學生及科內人員講解相關專業知識,使實習生了解儀器的原理、方法、性能、樣本操作流程,質量控制措施,操作注意事項,儀器保養等方面內容,同時要求實習生必須認真閱讀儀器說明書及各專業實驗室的作業指導書,質量手冊等,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親自實踐操作儀器,理論和操作儀器學習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
三、加強實習過程的考核是提高實習質量的保證
由教學秘書在實習前制定實習考核計劃并嚴格執行,各專業組組長負責實習生出科前的實習表現鑒定及考核評分工作,專業組長按照學生實習目標出題對其進行理論考核和相關的實踐操作考核,詳細記錄考核結果并作為學生實習的重要內容記錄在學生實習檔案中,給實習生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有利于學生緊張起來、重視實習這個重要環節。考核辦法中也要充分體現綜合素質培養的內涵,包括服務態度、勞動規律、團結協作、專業知識。
關鍵詞: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實習生;就業需求
檢驗科是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承擔著化驗分析的重要任務。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除了理論教學外,實習是他們練習實驗操作、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最重要的機會和環節。教育部對醫學檢驗專業的改革以及新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培養要求。因此,在實習階段培養學生的檢驗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應用型醫學檢驗本科畢業生是擺在高校面前刻不容緩的任務。了解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的特點,掌握他們對就業的需求,剖析他們在實習期間的心理特點,能夠對接下來的臨床實習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了加強對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的了解,掌握他們的就業意向,熟悉他們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地指導醫學檢驗專業的實習教學和人才培養。現對某醫學院醫學檢驗學系2013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介紹如下。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13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
1.2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設計《醫學檢驗實習學生綜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等;
(2)綜合問題:包括選擇專業的原因、知識掌握程度、實習具體情況、實習滿意度等;
(3)就業問題:包括專業前景了解、就業形勢了解、考研相關問題、自我工作能力分析等;
(4)心理問題:包括心理壓力分析、自信心評價、醫患關系感受等。現場集中向2013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當場填寫當場回收。采用匿名填寫的方式以保證調查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2013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共計97人,隨機集合了80人,發放《醫學檢驗實習學生綜合調查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獲得的調查數據用Excel軟件錄入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百分率進行統計性描述。
2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80名學生學制均為4年,有29名女生,47名男生,4人未填寫性別。年齡在20~25歲之間,其中88.8%在22~24歲之間。實習時間均為一年(大四)。
2.1對專業及實習的感受
醫學檢驗是一門臨床學科,但又不同于其他臨床學科,它對從業者的實驗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直接接觸病人的機會相對較少。了解學生選擇醫學檢驗專業的原因,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就業具有指導意義。對于為何選擇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原因比較多,有家庭(53.8%)、機遇(21.2%)、職業優勢(31.2%),也有不少學生是出自對醫學檢驗專業的熱愛(26.2%)。同時,87.5%的學生認為盡管當前有不少困難,但不后悔選擇醫學檢驗專業。這說明在入學前,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并不非常明確,但是專業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通過4年的學習,畢業時大部分學生還是認可本專業的。實習階段對于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至關重要,在這一階段他們才能真正接觸臨床標本、病人和檢驗儀器,融入醫院大環境。因此,有必要詳細了解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狀況。本次調查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實習生對實習的滿意程度,實習生對實習醫院總體上是滿意的。實習生均表示滿意之處在于帶教教師比較負責、水平較高、實踐機會多,但也對醫院教學科的管理、考研脫產時間安排、工作量過大有些意見。僅有2名(2.5%)實習生對實習醫院的實習管理方面存在不滿意現象,原因是這些實習生所在醫院對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重視不夠,更重視臨床專業實習生。對醫院實習時間安排不滿意的實習生,有些認為在臨床實習時間過長,有些則認為在檢驗科實習時間過長,可能與不同醫院的安排不同有關。分別有27.5%和35.0%的實習生認為在微生物檢驗科室和臨床檢驗科室學習到的知識最多,這可能與這兩個科室的標本接收量和知識特殊性有關。而對于學校的實習時間安排,如脫產時間等,75.0%的實習生對實習時間安排很滿意和比較滿意,有異議的實習生主要認為實習時間安排與考研和招聘有沖突。本次還調查了實習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2可以看出,大多數實習生對帶教教師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教學方面,除帶教教師帶教之外,學術講座也是實習生拓展知識的重要環節。43.8%的實習生覺得所在實習醫院經常舉辦各類講座,其余的實習生覺得醫院在這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在生活方面,62.5%的實習生對實習醫院的生活安排比較滿意,但也有35.0%的實習生認為安排得一般,主要表現在食宿條件較差等方面。因此,學校應加強與實習醫院的溝通和交流,盡量為實習生提供較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同時在今后選擇實習醫院時也要從這些方面多加考慮。實習效果的好壞不僅與實習醫院和學校有關,更取決于實習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本項調查中,對于在校期間所學知識,沒有實習生認為可以完全滿足實習工作需要,但有58.8%的實習生認為基本夠,覺得不夠的實習生主要是認為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方面有所欠缺。77.5%的實習生認為臨床知識及操作是在實習期間最需要學習的內容,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實習生認為醫患溝通技巧和學科前沿知識非常重要。這與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科特點有關。在這方面,學校應結合實習的實際情況加以改善,進行教學改革,特別是要提高實習生的實踐動手能力[1]。總體上來看,65.0%的實習生認為實習雖然累,但是能學到很多知識,26.3%的實習生應對實習工作較為從容,20.0%的實習生覺得實習很快樂,過得較充實。這說明大部分實習生對實習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
2.2考研與就業
大四實習生即將畢業,面臨著就業的巨大壓力,考研還是就業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在一年的實習期間,他們會花大部分精力來準備考研或應聘。因此,很有必要對該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導實習生就業擇業,提高本專業的考研率和就業率,幫助實習生順利完成學業,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在本次調查中,僅有3.7%的實習生在入學前詳細了解了醫學檢驗專業的就業前景,大部分實習生(63.8%)只是基本了解,更有32.5%的實習生并不很清楚,這說明實習生的就業意識不強。醫學檢驗專業是一個相對容易就業的專業,本次調查了多項與本專業就業相關的問題,僅有3.8%的實習生認為醫學檢驗專業招生過多,7.5%的實習生認為需要關注醫學檢驗專業的就業政策,77.5%的實習生認為本專業畢業生基本都能找到工作,16.3%的實習生表示就業形勢使自己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并非常緊張,75.0%的實習生并不會因為實習情況不理想而考慮轉行,大部分實習生(76.3%)還是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這說明本專業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競爭的壓力不是非常大,找到一份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這與實際情況吻合。本專業的就業率基本能達到100%。盡管如此,大部分實習生(68.8%)認為就業的困難在于好醫院對學位要求高,本科畢業生已難以進入。實現高就業率,幫助實習生更快更好地獲取就業相關知識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調查中,網絡和新聞媒體(57.5%)、各類招聘和雙選活動(55.0%)是大部分實習生就業信息的主要來源渠道,而學校給他們的就業信息卻不是很多(13.8%),這可能與實習生均在校外實習,與學校聯系不多有關。學校應多關注就業方面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就業信息平臺,為實習生的就業提供有力的保障。幾乎所有的實習生(97.5%)表示在自己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時,希望得到學校的幫助。實習生均表示,希望學校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和幫助,如就業指導、咨詢服務以及相關材料。考研是除了就業之外本科生畢業的另一大出路。本次調查顯示,58.8%的實習生首選醫院就業,只有12.5%的實習生選擇考研。同時57.5%的實習生可以接受的工資水平是當地中等水平,68.8%的實習生要求工作單位離家比較近。這些均表明本專業實習生的短期就業需求較大,與本專業實習生家庭情況普遍比較差有關。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很多學生選擇醫學檢驗專業就是看中了它的高就業率。實習、就業和考研是實習生大四生活的主要內容,但這三者歷來就存在著很現實的沖突。對于是否需要認真實習,近一半的實習生(48.8%)表示實習后工作能力比實習前有了較大提高,83.8%的實習生認為通過實習自己的能力已能基本滿足當前的工作需要。這表明實習對于實習生的能力培養非常重要。但是,50%左右的實習生還是認為實習會影響到考研或就業。如何更好地使實習發揮它的學習和鍛煉作用,同時解決它與就業或考研的沖突,這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難題。
2.3心理健康
解決實習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實習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與實習經歷、就業和考研有關。醫患關系是當前從醫者所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在本項調查中,大部分實習生(92.5%)表示病人并不會歧視實習生,這可能與本專業實習生直接接觸病人的機會較臨床醫生少有關。但71.3%的實習生表示病人的態度會給自己造成一定心理壓力,這說明當前的醫患關系對于各類從醫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接受調查的實習生中,大部分(83.8%)表示實習期間面臨的考研和就業問題對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并且影響到了日常生活。但85.0%的實習生表示自己有信心處理好實習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些數據顯示本專業實習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但也有實習生表示自己因實習、考研和就業問題感覺精神抑郁,學校應加強對這部分實習生的關注,以防止危險事件的發生。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實習生對實習期間學校和實習醫院各方面的滿意度非常高,存在欠缺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習生在實習前階段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不足。對此學校應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實踐能力訓練,提高教學質量,從人才培養質量抓起,優化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色。學校應在專業課學習前首先開展臨床技能課程和見習教學,增強學生對專業技術工作的感性認識,了解臨床工作環境及流程,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這樣在實習時就能不吃力、不費勁,有興趣、有成就感,增強實習期間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并對就業有更深刻的思考和了解,不至于在實習期間因為自身知識水平的問題造成工作過于緊張、就業與考研時間不足。第二,實習條件有待改善。學校應進一步與實習醫院溝通,改善實習生生活、學習條件。近年來,高校擴招帶來的實習生激增除給高校帶來了新的挑戰之外,也給實習醫院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實習醫院除了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更多的帶教師資,在硬件方面更需加大投入。但受各種原因影響,不可能將所有的實習生都安排在條件好的醫院,而實習醫院條件差會影響到實習質量,增加實習生的管理難度,對學校造成負面影響,更有可能影響到實習生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強與實習醫院的溝通,改善實習生學習、生活條件,或者將條件更好的醫院作為實習醫院是高校實習生管理部門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對實習生就業和考研狀況的分析我們發現,實習生對這些方面的認識比較到位,但是他們也非常希望學校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就業與教研方面的信息和服務。同時,從本項調查來看,實習生因就業和考研而造成的心理壓力雖然并不嚴重,但仍需要學校給予一定的重視,完善就業指導平臺,更好地服務實習生就業,做好畢業生的心理疏導。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困擾很多高校的一個難題,即使是就業率高的專業,為使學生盡可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學校也應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就業指導服務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因此,學校應當建立就業指導平臺,引導學生從入學開始就主動關注自己的職業能力培養,關注本行業的就業前景,并為學生與就業單位提供便利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在保證就業率的同時,還要開展考研咨詢與輔導服務,保證實習質量。雖然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就業率比較高,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壓力的進一步增大,高學歷人才數量不斷增加,本科畢業生已逐漸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尤其是高水平醫院對高精尖人才的要求更使學生想進一步進行深造,考研便是除了就業外很多學生的選擇。而現階段,實習、就業和考研之間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導致學生自身競爭力下降,實習質量滑坡。因此,學校很有必要對此開展專門的研究和論證,盡量為學生的實習、考研與就業進行合理化安排,幫助學生盡早選擇畢業后的方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指導。綜上所述,學校在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指導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學生管理部門到院系都應加強管理,建立實習就業指導平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完成他們的實習任務,提高就業競爭力。
臨床實習對于檢驗專業醫學生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反復的檢驗實踐中轉化為臨床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在這個階段,除了強調實驗室基本操作,增強實習生的動手能力之外,還應該有效利用醫院的學習環境,注重培養實習生與臨床溝通的能力。
1 目前檢驗與臨床溝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檢驗人員與臨床醫護人員溝通不夠
人們之間的交往實際是溝通的過程。工作中似乎每個人對溝通都熟悉而有經驗,但事實并非如此。如當醫生懷疑某個檢驗結果時,往往向檢驗人員咨詢,如果檢驗工作人員說“儀器正常,測定多少,就報告多少,結果經復查沒有錯”,那么有時情況會很糟糕,往往引發醫生與檢驗人員的對立。檢驗人員應該以專業的方式分析、處理醫生反映的檢驗質量問題,給予合理、滿意的答復。現在許多實驗室的檢驗人員滿足于在報告單上注明“結果已經復查”或“該檢驗結果僅對該樣本負責”的字樣,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其實出現明顯異常的檢查結果時,應該主動與醫生溝通,明確并排除采集標本或患者用藥等因素所致的誤差,才能有利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1]。
臨床標本采集、送檢和用藥等是否規范也是影響檢驗結果是否準確的重要因素。如護士取血時用小號頭皮針易造成溶血,或者為了省事直接從靜脈輸液管中抽血或在患者輸液近端同側靜脈取血,加上抗凝劑類型選擇錯誤及抗凝比例不當等情況,均可導致許多檢驗項目結果誤差。只有加強檢驗人員與護士的溝通,尤其是加強與實習護士及新畢業護士的溝通,指導護士正確采集并提供合格的標本,才能為獲得正確檢驗結果提供重要保證。
1.2 檢驗新項目、新方法向臨床宣傳不夠
目前還有部分醫生不了解檢驗醫學的進展,甚至申請不合理的檢驗項目,不知道有效利用檢驗新技術、新項目,習慣于舊檢驗項目。例如,出血時間測定已停止使用,第6版《診斷學》教材還給出它的參考值;纖維蛋白原測定羅列了不明確的快速測定法,不實用的半定量法、免疫擴散法等[2]。還比如,第6版《兒科學》中血尿的診斷,主張用血液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平均體積來鑒別腎性與非腎性血尿,操作方便,結果可靠[3]。實際上,目前尚無實驗室可靠、易行的測定血尿的方法,也不能使用血液分析儀測定血尿。因此,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及時向醫生介紹最新檢驗項目及方法,是提高檢驗質量的重要一環。
2 加強檢驗實習生與臨床溝通能力的必要性
2.1 與臨床溝通是檢驗醫學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著名的《福崗宣言》早就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schwarz在《開展臨床與實驗室對話》一文中也專門針對實驗室醫學工作者指出:“一個實驗室醫學工作者沒有與臨床溝通和對話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強調實驗室管理的要素是溝通,溝通是實驗室醫學工作者生存的要素。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對檢驗科的管理要求:患者、醫師、護理人員對檢驗部門服務滿意大于90%,而良好的溝通是和諧、服務滿意的基礎[4]。這些都要求把溝通能力尤其是與臨床溝通的能力培養作為檢驗醫學職業教育的一部分。
檢驗科實習生作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實驗室醫學工作者,一方面應該強化規范化操作及全面質量控制;另一方面,還必須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通過各種方式認真聽取臨床對檢驗工作的意見及要求。針對主要意見如檢驗結果與患者臨床表現不符、檢驗結果可信度、急診檢驗報告及時性等,運用所學知識作出科學的解釋。通過良好的溝通,一方面會加深實習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符合臨床對合格實驗室醫學工作者的要求。
2.2 與臨床溝通是檢驗醫學自身發展的要求
循證醫學是指診治疾病應該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任何決策需要建立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之上。這種科學證據也應該是當前最佳的證據。而最佳證據的獲得首先要求臨床、檢驗等有良好的溝通,確保用專業方式和合作精神來處理問題和彼此間的意見,尋求彼此尊重、理解,達成共識。例如,出血時間測定在多年的應用過程中發現既不能反映血管損傷,也不能證明血小板減少,因此應該停止使用,選擇其他敏感的指標,目前基本上已經被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替代。只有改變脫離臨床現狀,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才能發現、回答臨床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并完善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和正確選擇檢驗項目。
此外當檢驗結果與臨床實際不符時,不少醫生不了解檢驗方法的局限性,常常懷疑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這無形之中增加了醫患糾紛的風險。例如,某醫生曾接診一位轉氨酶增高的患者,由于檢驗科檢測該患者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均陰性,該醫生當著患者家屬的面指責檢驗科的檢驗結果不可靠。最后經過另一醫生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是患者服用某藥物引起的轉氨酶增高。其實在患者血液中病毒含量很低的情況下,肝炎病毒相關指標的檢測,有時陽性,有時陰性,同時也不排除由實驗方法導致的假陽性和假陰性。這時,醫生對檢驗結果的解釋至關重要,解釋不當,會引致患者投訴等,如果醫生與檢驗人員及時溝通,一般都能做出正確解釋,就可以避免發生醫患糾紛。
3 檢驗實習生與臨床溝通能力的教學
3.1 貫徹檢驗與臨床溝通的育人理念
檢驗醫學應該改變以前不重視檢驗與臨床溝通的教學狀況,加強在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臨床醫學概要等基礎課程中開展檢驗與臨床溝通的教學,增設人際溝通課程,以“案例教學法”“帶著問題學”的形式進行大班課教學。
臨床檢驗教師應該把臨床檢驗的最新發展動態介紹給實習學生,介紹檢驗科與臨床、患者之間可能發生的常見矛盾及處理方式。學校定期安排專業基礎課教師去檢驗科上班,加強與檢驗科的溝通。專業基礎課教師在課堂上將臨床檢驗一線的知識與信息反饋給學生,為學生實習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