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08:44: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邊城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出合乎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課標、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的過程。只有刻苦鉆研、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認真探究所帶學科的知識系統和結構,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業水平及其認知規律,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因此。認真編寫好教案,對于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二、如何編寫教案
1.編寫教案的依據。教案編寫要以教育目的、新課改的目的為依據。
2.編寫教案的原則。要遵循“突出學科重點、創新教學方法、注意交叉融合、密切結合、培養綜合能力”的原則。
具體可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內容的針對性。每一門學科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都有一定的主題、目的。備課的內容必須針對主題而不能游離于主題之外。好的講課往往不局限于課本內容,而充滿了再創造的結晶,但舉一反三是為了觸類旁通,絕不能離題。
(2)思維的發散性。好的講課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發散性。最基本的做法是圍繞所授課內容,查找相關的書本或文章,用快速瀏覽的方法閱讀。
(3)過程的提煉性。學生的學習目標,除了知識的拓寬加深以外,初級班是以聽懂學會為主,中級班在聽懂、學會之余還要學會思考,高級班的學生更要學會研討。這三種要求,不論哪一種都不是照本宣科所能滿足的。
(4)語言的邏輯性。在教案中要考慮好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在此基礎上組織好語言表達。
(5)表達的藝術性。表達的藝術性體現在通俗、生動、形象、直觀上。這不單是指語言的表達,還包括板書表達、形體動作的表達等。
三、動手編寫教案
1.教案編寫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具有彈性。因此,應以是否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編寫教案的主線。教師備課,熟悉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和示范者。
2.教案編寫以“三維目標”為內涵。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目標包括:(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部分。教案要體現四個滲透:學科滲透、過程滲透、方法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滲透,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
教案和一般的文章不同,它是教師備課的結晶,上課的備忘錄。編寫教案是教學規范化的要求,也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及教材的規定,對講授的每節課或專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步驟,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都要有一個通盤的考慮。通過筆者多年來的成人輔導教學實踐。深深感到教案的寫法要因人、因課而異。不論詳略長短,教案一定要便利教學。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切實了解成人學員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精心編寫好教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作一粗淺探討,以便和同行們商榷。
一、認真備課
備課要有創造性。在備課前做到“一學、二聽、三看、四訪、五保證”,即認真學習教材,教學大綱,輔導刊物和參考資料,聽教學音像,看主講教師視聽課,進行家訪、村訪,保證輔導時數。并集主講教師講課,學員反饋和當地生產實際三位于一體,寫出構思新穎,設計精巧,知識系統,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生動活潑的教案。對輔導課選用什么教學場所,應用哪些教學媒體,采取何種教學方法等應有自己的創造和特色。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努力鉆研教材。
鉆研教材是備課的中心環節,是編寫教案的基礎性工作。一般可分為三步。第一、要反復閱讀教材,逐步熟悉教材,體會教材,找出疑難問題;第二、解決疑難問題。教材是輔導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講的課程要求學員懂,必須自己先懂,要求學員會,必須自己先會,還要比學員知道的更多更廣,認識的更深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因此,必須借助工具書和有關參考資料,把閱讀中發現的疑難問題一一查明,徹底搞懂弄清楚;第三、掌握課文的內容要點是什么,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等等。一定要反復思考,反復揣摩,記得滾瓜爛熟,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
2.切實了解學員情況。
備課前了解學員的情況,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一條寶貴經驗。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學員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使學員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提高一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員什么,怎樣教,都要以學員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果教師教的是學員經過努力可以接受,并樂于接受的,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會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毫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根本不考慮學員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另外,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顯著的區別之一是它的職業性,它的教學對象是從事社會勞動的成年人。因此,課堂要有社會性。成人教育要直接有效地為社會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這就要求在教學上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樣,課堂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到田間,工廠、實驗或實習基地,讓學員在各項科技服務活動中開展學用結合,做到學用共長。因而,教師一方面要了解學員的水平,理解能力和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了解學員的生產和工作情況,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
3.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于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沒有符合成人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則不可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成人教學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輔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實習法、參觀法、討論法、作業法、復習法、練習法、自學指導法等等。教學方法沒有刻板的模式。一般說來,各教學方法是綜合使用的,相互滲透的。選擇哪些方法和手段最為合適恰當,主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程性質以及教師的特點等情況來確定。另外,在教學形式上也可以靈活多樣,有的可以用掛圖、標本、模型、實物、有的可以聽錄音、看錄像、幻燈或現場參觀等等。
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還應注意兩點:一要符合學員的認識規律;二要符合所教課程的基本原則。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員,還要備教學方法。備課好了,也就具備了寫好教案的條件。
二、精心編寫教案
教案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和步驟。
1.教學目的是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和學員的實際情況而確定的,它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而教學過程則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具體步驟。教學目的一般要考慮三個方面內容:一是思想教育;二是基礎知識教育;三是培養提高學員的能力。
2.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教學目的而必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如學習遺傳學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生物遺傳,變異的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創造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新類型,為人類生產生活服務。根據此目的,必須重點講解和分析遺傳學的三大基本規律(分離、獨立分配、連鎖遺傳規律),數量性狀遺傳規律,變異規律及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和遺傳工程等內容。
3.教學難點是學員經過自學而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教學重點的確定要受教學目的的制約,只要重點抓準了,教學時就能精確地處理教材,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難點的確立,也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不考慮:一是教師備課的難點往往也是學員的難點;二是安排有指導的課前預習,通過預習發現學員的難點;三是借鑒過去的經驗,突破難點。在編寫教案時抓準難點,在教學時又能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員解決難點,就能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具體步驟。教學難點的落實,難點的解決,都要反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
三、教案的語言和形式
這節課的重點是對自信的理解;難點是自卑、自負是自信的誤區。把握重難點,我這樣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部分:故事導入,利用學生希望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的樸素愿望引入了2005年安徽省理科狀元海志友的故事。為了使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體系更為緊密,我用了一個案例來貫穿整個課堂,但這個案例是經過我精心挑選的案例。具體來說,就是用“控制變量法”串聯案例,通過改變條件出現自己想要的結果。這節課的這個案例,我將之分為了以下幾集:
第一集:高三上學期一次數學模擬考試結束了。海志友考得很差,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
第二集:這次考試失敗了,海志友問自己:難道我真的不行嗎?自己是不是和大學無緣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
第三集:為了激勵自己,他在一張很大的白紙上開始寫下:“我能行!”
1.學好語文――我能行;
2.寫好英語作文――我能行;
3.幫助同學――我能行;
4.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我能行;
5.幫媽媽做家務――我能行;
……
海志友發現自己能行。他告訴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他不斷努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進步,他充滿信心地參加了2005年全國高考……結果他的數學成績是140分,高考總分708分。他不但成了班里、年級的第一名,而且成為安徽省理科“狀元”。他創造了一個――“奇跡”!
通過這三集故事,引導出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含義。
第四集:海志友在大學……
第二部分:講解海志友在大學的故事之后,趁熱打鐵,重點講解了“自卑”和“自信”的含義。
海志友在大學的故事包括兩個層面:
其一:剛上大學的那會兒感覺自己特別厲害,看不起同學,看不起老師,陷入了“自負”的誤區;
其二:在參加一次系學生會主席競選失敗后,又很難過,陷入了“自卑”的境地。
在這兩個層面的故事之后,我重點引導學生對自卑和自負進行理解,并下了定義。
第三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各編一個小品。
小品內容:數學考試后,自卑的曉峰;自信的小佳和自負的曉輝都得了滿分,這三個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表演者進行現場表演,其他同學根據表演角色的反應來猜測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很好的現場表演。
課堂結束,我帶領學生高呼:“我能行!”內化為學生的信仰。
課例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框《同學.朋友》
經過了一個暑假,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思考,結合本課的實際,在備課時我就給了自己課程結構要出新的任務。這節課從整個課堂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熱身活動。通過含有大量學生日常生活照片的電子相冊導入――放松情緒,引入課題。這個熱身活動是由兩部分組成。首先,利用自己在校園里抓拍的一些學生生活的照片,配上語言制成了反映學生日常真實生活的電子相冊;其次,在引入課題以后,采用了娛樂現場的方式測試了學生的人際關系現狀,并要求學生填寫了書本上的“人際關系樹輪圖”。兩個活動開展以后,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既活潑又輕快,師生雙方很快進入了課堂的狀態。
正是在這種狀態的鋪陳下,我又主導了學生開展了第二部分的活動。
第二部分:我喜愛的同學――從中總結開放自我的意義和受歡迎人的共同特征。這一部分,我在學生回答自己所喜愛同學并給出理由的過程中進行了認真的板書;在分析板書的過程中首先總結出了開放自我的意義,然后帶領學生回歸課本,識記了受歡迎人的共同特征:品德+能力。
在這一部分中,我告訴自己的是:既要讓學生敞開心扉說真話,又要回歸課本,用理性知識來“慣性”自己的思維認知。
第三部分:朋友交往案例探討――如何交往。在這里我主要采用了“控制變量法”串聯案例的辦法,在穿插解釋“小金”和“小寧”故事的過程中解釋了交友的四個原則。串聯的這個案例分為四步:
第1步:小金和小寧是同班同學。小金的成績特別好,小寧的成績特別差;小金雖然球技很差卻夢想成為球星,小寧則是學校公認的最厲害的足球高手!小金一心想和小寧成為朋友,但小金的媽媽卻說:小寧的成績那么差,你怎能跟他做朋友?
這個案例讓學生討論“成績相差很大能否成為朋友”。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朋友難免有缺點,真正的朋友應當互相幫助,這樣才能提高,追求雙贏或者多贏。這其實就是交友的第一個原則了。
第2步:班級出關于“教師節”的板報,最終采納了小寧的意見,小金很難過。小金想:我對你那么好,你卻不支持我的想法!還讓全班同學公然反對我!我真不想跟你玩了!
案例到了這一步,學生在討論小金的看法之后,其實就自我的總結出了交友的第二個原則:包容彼此,多溝通,求大同存小異。
第3步:沖動的小寧在家中和爸爸發生口角,甚為生氣。放學以后,小寧拉著小金,對小金說:“我爸爸欺人太甚,是兄弟夠哥們兒的,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回家把那“老東西”打一頓!”小金很納悶……
案例到這一步,是讓學生在討論小金的行為選擇時的正反誤區。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懂得了朋友不等于哥們兒義氣;朋友也不等于零距離。
第4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因爸爸工作,小金隨爸爸來到了南國城市――廣州上學。
在新班級中,即使面對新同學,小金仍然很想念曾經的好朋友:小寧。
案例到了這一步,通過討論“轉了學的小金,應該怎么做?”學生明白了:要交新朋友;還要珍惜老朋友。這其實又是交友的第四個原則。
四步案例全部呈現結束以后,我又用一張幻燈片展示了與人交往的四原則:
1.互相體諒,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求大同存小異,和朋友加強溝通;
3.和朋友相處,不以犧牲原則為代價;
4.廣交朋友,善交諍友,不交損友。
再次帶領學生回歸課本。
第四部分:同學們交往過程中的困境――學以致用。
這一部分,結合“小班”的實際,我讓全班同學把自己和同學交往時的困境寫在紙條上(強調了必須真實),在收集好這些真實的案例以后,我采用了讓學生抽取的方法。用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始終牽著學生的注意力。
在討論自己和同學交往的問題時,學生一次次深化了對交友四原則的理解程度。
第五部分:結束語――師生共同總結升華。最后,我又帶領學生回顧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朋友對自己的幫助,人類歷史上朋友的交往文明,在傳遞這份人類文明火炬的過程中,我采用了美文朗誦的方式,配合著深情的音樂和優美的電子相冊,我在最后高呼:
“無論我們的朋友是默默無聞,還是名滿天下,普天之下的、過去的、曾經的、將來以后的所有朋友,理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懷和幫助!”升華了主題,呼出了口號,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得,力圖使學生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教學反思】
通過這兩節課以后,我自己經過了認真的反思:
我的自我感受是:兩節課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入“控制變量法”,實施案例教學法的有效課堂,利用這種串聯案例的方法,兩節課都是有效、高效和熱鬧的。但第一節課通過“控制變量法”精講知識以后,只停留在書本的基礎上,是案例教學法對“教材體系”的重現;而第二節課,我在講完串聯的案例以后,又設置了讓學生回歸生活實際的第四部分,這部分的設置讓自己的課堂脫離了案例教學法本身造成的“教材體系”的束縛,回歸現實從而實現了從“教材體系”到“教學體系”的轉變。
這給我自身的啟發是:
首先,借班上課要熱身。這是我第一個重要的感悟。這兩節課雖然在同一個學校上的,但是,第一節課是在自己班上上的,而第二節課我是在校內借班上的。在一個自己不熟悉,也不熟悉自己的班級里開課,如果要讓師生都在短時間之內進入狀態,熱身是必要的。這種熱身最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且一定要來源于一種能引起學生歡快的共鳴。
其次,要用“控制變量法”串聯案例,案例結尾要生成口號。所謂“控制變量法”,其實是物理實驗所用的方法,即保持一個或多個量不變,調整另一個或多個量改變,來探究這些量之間的關系。而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利用“控制變量法”精選案例,實質上就是通過改變案例的條件,使主人公陷入不同的身份沖突、矛盾沖突或體驗沖突,讓學生在討論這種沖突的過程中催化出自己想要講解的知識點。
把物理學中的“控制變量法”引入思想品德教學,具有非常好的意義。首先,用這種方法改編過后的案例,比較簡潔而且整齊劃一,利于學生的識記。其次,這樣的案例,往往抓住了事物動態發展的邏輯,利于學生把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最后,這樣的案例,其實是一種發展的案例、動態的案例,利于發展學生的“聯系的思維”“發展的思維”和“辯證的思維”。
但這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精細化的“管理條件”,否則,會呆板不靈活,甚至產生誤區。從本質上來說,我認為:如果只采用課例一的方法來上課,雖然效果也還好,還是只停留在書本的層面,說到底:案例反映的還僅僅只是教材的體系。
這種教材體系一般比較松散,因此,最后還要生成一句口號,讓學生從總體上給予把握。
那么,教材的體系如何向教學的體系轉變呢?結合課堂實際,我認為:案例不但要用“控制變量法”串聯精選,而且還要關注孩子真實的內心,在課堂中力圖去解決學生真實的生活沖突。這個任務我在第二節課《同學?朋友》中試圖去完成,結合班級的實際,我采用的方法是讓每個學生都敞開心靈說真話,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所出現的沖突,既鞏固課堂的知識點,又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自己生活中真實的困境。
這也是這兩節課給我的最大啟示: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心靈,要追求真善美;關注學生生活,要追求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要用真實的學生問題來彌補“控制變量法”的不真實。
(一)換一種眼光以求真。真正的課堂,它是從生活開始的,而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生活中的瑣碎。因此,真正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回歸現實生活的,說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在師生雙方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氛圍中去共同探討生活中的真知灼見、抒真情。我們站在課堂中的教師,應當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放低姿態關注自身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多說話,說心里話、說真話、說實話。
真正的課堂,它是從生活開始的。而生活,就是從細微之處感悟:感,是感動;悟,是思考。好的教育,就是促使學生從怦然心動到若有所思。
(二)換一種態度以求善。教師做好這個“善”,首先態度要“善”。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善的力量和魅力。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善”的眼光去看待實際中的生活。真實的生活是多樣的,是酸甜苦辣兼具的,是真善美丑惡并存的。當有學生還原不善的生活的真實后,我們應引導學生用“善”的眼光看待,在學生內心深處植入“善”的種子。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i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operation, deeply analyzes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irst, the analysis of urban traffic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blems; Then, from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urrent transformer installed and voltage transformer installed three puts forward the city traffic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urban traffic;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交通變電設備安裝存在的問題
(1)各類電氣問題
城市交通變電設備在安裝的時候應該明確變電設備電氣的要求,假如不能充分地了解變電設備的電氣要求,進行盲目地安裝,將導致變電設備在運行時發生安全事故。例如:隔離開關時動觸頭和靜觸頭的接觸壓力和接觸面積不足或者操作不符合規范,將引起接觸面的電熱氧化,從而提高接觸電阻,使觸頭灼傷,進而發生安全事故;一些斷路器的觸指和觸頭沒有進行正確地裝配,插入行程、接觸壓力、同期性、分合閘速度沒有達到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使觸頭過熱以及熄弧的時間加長,從而使絕緣介質產生分解,使壓力迅速提高驟增,引發斷路器爆炸事故。此類故障的案例非常多,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
(2)電流互感器安裝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電纜終端頭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以后,電纜金屬屏蔽接地線是否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的問題。在安裝的過程中,一些電纜終端頭(電纜接地點)處于零序電流互感器上端,一些電纜終端頭處于零序電流互感器下端,這樣電纜金屬屏蔽接地線是否需要再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需要進行選擇。在實際安裝中發現有些電纜金屬屏蔽接地線該穿零序電流互感器時未穿,一些不該穿零序電流互感器的反而穿了,從而導致事故接地零序保護無法正確操作。其次,在安裝過程中電纜外徑比較大,安裝好電纜終端頭以后,零序電流互感器無法套進去,從而錯誤地把零序電流互感器接口拆下來,然后將電纜套進去,然而接口卻沒有恢復或者接口恢復不嚴,進而造成零序電流互感器磁路無法閉合,這樣就不能正常的工作,從而不能起到保護作用。最后,電纜金屬屏蔽接地線接地不穩定,一些安裝人員接地線沒有壓接銅接頭,接地線沒有接在開關柜內的接地銅排上,只是任意地搭接在開關柜體螺栓上;接地線應該穿零序電流互感器時沒有作對地絕緣,從而引起電纜外殼的接地電流在穿過以及穿回零序電流互感器時不一樣而導致零序電流互感器形成感應,導致零序電流互感器保護動作不穩定。
(3)電壓互感器安裝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電壓互感器的接線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接錯和二次側繞組也沒有接地的問題,從而導致操作人員在接觸測量儀表和繼電器時發生觸電事故。其次,由于電壓互感器內阻抗很小,若二次回路短路時,會出現很大的電流,將損壞二次設備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電壓互感器二次側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2 城市交通變電設備安裝措施
針對城市交通變電設備安裝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的防范措施:
(1)電氣設備安裝措施
(a)在電氣設備安裝以前首先應該做好附屬設施檢查工作:主要檢驗變電設備的基礎、管道等附屬設施的安裝位置,依據安裝圖紙的相關要求進行測量,從而能夠確保安裝誤差處于工程允許的界限內。變電設備和控制箱應該完全依據安裝圖紙進行施工,對于一些可更換的部件應該保證其機械精度處于允許的誤差范圍以內。對光、電纜敷設管道進行檢查,應該確保敷設管道內處于暢通狀態、管道內部應該保持清潔并且沒有砂石、管口不能有毛刺,從而能夠避免對變電設備的損傷。變電設備基礎的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裝置應該確保完好,接地線應該依據相關的技術要求連接。
(b)電纜敷設是變電設備安裝的重點和難點。在電纜敷設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應該對現場的電纜進行檢查,電纜的外觀不能存在明顯的缺陷,檢查電纜的型號和規格,并且利用兆歐表對電纜進行絕緣檢測。應該有效地利用電纜溝的立體結構,依據電壓等級和保護屏區域分配電纜支架來確定電纜的敷設順序。仔細地檢查每根電纜的長度、直徑、位置、走向及在屏、端子箱內的位置。在保證合理走向基礎上,同一層面盡量地連續施放相同型號、相同規格或外徑基本相同的電纜。制作出不同電纜溝、電纜支架以及電纜溝交匯口和電纜豎井等處電纜敷設斷面圖。對電纜敷設路徑進行反復地檢查,從而能夠保證電纜溝內的電纜可以整齊地排列,防止交叉敷設,尤其在電纜溝交叉處和電纜井處。事先做好電纜標示掛牌。敷設電纜時應該安排相關技術人員在電纜溝的交叉處、轉彎處及主控樓首層電纜豎井處進行指導,并要求電纜敷設的起點、進入配電室入口處、電纜豎井處、終點處安排專人懸掛電纜標示牌。
(c)變電設備安裝:變電設備在設備箱或機柜內的安裝必須留有一定的間距,從而能夠使變電設備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散熱。變電設備在機柜和控制臺上安裝時必須依據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從而能夠確保變電設備安裝的可靠穩定,并且美觀整齊,變電設備在機柜內的接線應該根據強電、弱電分別分類綁扎。在機柜內大約隔20-30厘米將線纜捆扎一次,同時將線纜固定機柜線槽中,強電和弱電線盡可能不要交叉;在強電和弱電線平行的情況下,應該保持間距超過10毫米。對于特殊線纜的連接插件,例如,插拔式電纜頭等,應該選擇專用工具來進行安裝,應該防止出現虛焊、虛接、虛壓等缺陷。強電和弱電線纜應該敷設在不同的線槽內,為了防止電磁的干擾,在需要的情況可以鋪設若干個弱線槽。
(2)電流互感器安裝措施
首先,依據零序電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零序電流互感器檢測的是A、B、C三相有接地故障時的容性電流,所以,僅僅允許三相線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當電纜終端頭電纜接地點處于零序電流互感器上部時,電纜外殼的接地電流已經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零序互感器已經形成了感應,因此需要把接地線返回,并且穿過零序互感器,相應的在零序互感器中由于穿過一去一回的一對數值相同、反向流動的電流,因此在零序互感器中將形成感應。當電纜終端頭電纜接地點處于零序電流互感器下部時,電纜外殼的接地電流還沒有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因此對零序電流互感器沒有形成影響,所以,電纜接地線必須直接接地,從而能夠使事故接地時零序保護能夠正常實現。
其次,在安裝電流互感器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具有較大內徑的零序電流互感器,或者終端頭應該在電纜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以后再做,從而能夠防止當電纜終端頭做好后不能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另外特別注意,在安裝過程中,如果拆動了零序電流互感器,當施工結束后應該將零序電流互感器恢復到最初的狀態。
然后,應該選擇銅絞線或者鍍錫銅編織線作為接地線,并且保證其對地絕緣,接地線的橫截面的面積應該大于等于25m2,接地端應該壓接銅電纜頭,并且將其平穩地連在接地銅排上。
最后,當電流互感器安裝結束以后,應該檢查零序電流互感器的二次線圈有沒有處于斷路狀態,電流互感器的一端有沒有接地,同時應該進行電流互感器的極性和變比的測試試驗,結合測試結果對零序保護系統進行調整,從而能夠確保變電設備的穩定運行。
(3)電壓互感器安裝措施
本課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信息編程加工的一般過程和程序代碼,感受利用計算機編制程序解決問題的魅力。教材沒有詳細介紹編程加工的關鍵步驟――算法,但這部分內容是程序的核心,所以引入算法的定義及簡單算法的設計內容,對于學生了解編程加工的各個環節更有幫助。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研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日趨嚴密,對編程涉及的一些數理邏輯基礎知識有一定了解。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動手能力較強,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較活躍。但由于很少有學生接觸過程序設計,再加上內容本身相對枯燥,因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消除他們對程序設計的陌生感和畏難情緒,調動起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不可能只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將編程掌握得很充分,但讓他們在體驗中理解編程加工的主要過程,了解其內在機制,并通過解決事先設計的問題產生成功的體驗,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編程加工的概念,體驗信息編程加工的主要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算法,初步學習簡單算法的設計;理解并能夠用VB語言實現算法,嘗試簡單代碼的書寫。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問題,了解編程加工的一般過程;通過用多種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算法設計的魅力,了解算法是編程的核心;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編程中簡單算法設計、實現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消除對程序設計的神秘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態度;逐步養成嚴謹、科學的程序設計思維,初步培養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意識;通過自主探究,培養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人與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簡單算法的設計;嘗試程序設計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解決步驟;讓學生理解算法,用VB語言書寫簡單代碼。
教學環境與教學方法
本節課安排在計算機教室,采用講解演示法、任務驅動法、游戲教學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國際象棋與麥子”的故事:相傳古印度宰相達依爾,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有一次,國王因為他的貢獻要獎勵他,問他想要什么。達依爾說:“請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上1粒麥子,在第2個格子里放上2粒麥子,在第3個格子里放上4粒麥子,在第4個格子里放上8粒麥子,依次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子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子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請給我足夠的糧食來實現上述要求。”你認為國王有能力滿足達依爾的上述要求嗎?
師: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你能夠計算出棋盤按照達依爾的要求放滿后一共有多少粒麥子嗎?
學生討論,并運用口算、筆算,甚至利用計算器計算。
師:這些人工的計算手段效率低下,老師編寫了一個簡單的小軟件,大家使用看看!
學生使用小軟件,點擊計算按鈕,窗體上打印出計算結果:總計需要麥粒1.84467440737096E+19粒。
師:事實上,按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填到第36個方格的時候,地球上的糧食就已經告罄了。這位宰相真是聰明,我們可以想象他計算這個結果肯定花了很多工夫,而同學們利用小軟件很快就算出了結果。由此,請同學們分析人和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區別。
請學生填寫學習任務書中的表格:
師:如何編寫程序,幫助我們利用計算機更好地解決問題呢?
展示課題:信息的編程加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計算效率的對比,讓學生對編程有個直觀認識。
活動1:體驗編程加工信息的整個過程
師:編程加工,就是利用某種計算機語言,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描述,再通過調試和修改,得到可實現加工目標的程序,最終解決問題。
展示問題:利用VB編寫程序,交換兩個變量中的數據。
師:下面,我就帶領大家通過這個經典問題,了解信息編程加工的一般步驟。
(1)分析、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
師:有個農夫要把一筐白菜、一只羊和一匹狼運過河。可他的船很小,每次只能運一樣東西。當他運白菜的時候,狼會把羊吃掉;而運狼的時候,羊又會把白菜吃掉!他該怎樣搬運呢?看誰完成的最快、最好!
學生體驗“農夫過河”小游戲,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在計算機世界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叫做算法。算法不僅指計算的方法,還包含從何處著手、解題步驟以及結果處理等全過程。算法設計是整個編程的核心。那么,如何交換兩個變量中的數據呢?請同學們思考一個生活中的例子:A瓶中裝有酒精,B瓶中裝有醋,現在我們要將兩個瓶子中的液體交換,怎樣交換?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師:答案很顯然,我們要借助于一個空瓶子C,首先將A瓶中的酒精倒入空瓶C中;再將B瓶中的醋倒入A瓶中;最后將C瓶中的酒精倒入B瓶中。
師:同學們能不能將這個問題的解法遷移到兩數交換上來呢?
學生討論,回答。
師: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語言、偽代碼、流程圖等多種不同的方法來描述。
學生嘗試利用所學知識,畫出算法的流程圖(結合“文本信息的結構化”相關內容)。
師:有了算法之后,接下來就是利用編程軟件實現算法了。
教師為學生準備已經設計好界面的半成品源文件,并簡要介紹其軟件窗口界面的各元素。
學生打開“交換兩數.frm”,補充代碼完成程序。VB語法提示:參考學習任務書(賦值語句)。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定義變量(不要修改此區域代碼)
Dim a As Integer'將變量a定義為整型,用來存放待交換的第一個數
Dim b As Integer '將變量b定義為整型,用來存放待交換的第二個數
Dim c As Integer '將變量c定義為整型,用來存放臨時數值
'將文本框中的值賦給變量a和b(不要修改此區域代碼)
a = Val(Text1.Text)
b = Val(Text2.Text)
'程序部分,請在以下區域填寫代碼
'將變量a和b的值賦給文本框(不要修改此區域代碼)
Text1.Text = a
Text2.Text = b
End Sub
師:剛編寫完的程序不一定正確,必須在計算機上實際運行,排除程序中的錯誤,測試其能否達到預期結果,編程本身其實就是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2)分析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易錯點。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賦值語句“=”與代數表達式“=”的區別,例:a = 3;b = 1;a = a + 3;a = a + b。
(3)小結。
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編程解決交換兩數這一經典問題,步步分解,讓學生體驗信息編程加工的整個過程。
活動2:算法再思考,體驗算法設計的魅力
師: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不使用中間變量,如何交換兩個變量中的數據?
學生探究討論,得出結論。
方法A: 方法B:
a = a + b a = a - b
b = a - b b = a + b
a = a - b a = b - a
設計意圖:通過一題多解,學生自主思考,體會算法設計的巧妙,加深對算法這一編程核心的理解。
活動3:自我挑戰
由學生編程計算出棋盤按照達依爾的要求放滿后,一共有多少粒麥子(任務提示:可參考知識鏈接中的循環結構相關知識點)。
(1)算法描述(完善流程圖)。
(2)完善代碼。(打開“麥子問題.vbp”)
Dim s As Double'棋盤上麥子的總數為S
Dim n As Integer'棋盤的格數為n
'程序部分,請在以下區域填寫代碼。
Print "麥子的總數是"; ; "粒"
真有意思。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么趣事發生。
二、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來,小腰板挺直了,聽范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
2、聽讀課文。(誰找到這個答案了?小手舉起來)
3、師:真棒,來!開啟你的火眼金睛,我們進入游戲天地,找出相同的小動物。你們太厲害了!那我們不要停,繼續!繼續!第一個游戲,用你的火眼金睛找找你覺得很有趣的句子,再畫下來。?孩子們,請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是介紹“我”變成?樹的過程,在這句話里,你認為哪個詞很有趣呢?
(是啊,“癢癢的”??和“冒”把我變成樹的感覺寫活了)
4、第二個游戲來了:嘿,小家伙們!想知道“我”的樹上長什么嗎?
睜大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把覺得很有意思的句子,畫下來嗎?請與同位互相讀第5、6自然段,一人讀一個自然段,好嗎?
①交流有意思的描寫:真有意思,樹上長了鳥窩。一起說說有哪些形狀?(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②現在老師上面有一棵大樹,你能幫它變滿鳥窩嗎?誰來??孩子們,“我”變的樹上僅僅是這些嗎?你從哪里知道?(……省略號)那你想想還會有什么形狀呢????你們太聰明了!???③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你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呢????④出示句子練習:
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
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我變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樹:______……?5、師:這么漂亮的樹都住了誰呀?
①你們敢跟孫大圣玩游戲嗎?你們有我孫大圣的眼睛厲害嗎?課文里面有許多有意思的地方,你們能找出來嗎?
我們現在來分組讀讀第七、八自然段。
②現在小兔子迫不及待想要跳進來了,誰來?……
(“我”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小朋友。除了小動物,還有誰住進“我”的“鳥窩”?)
6、孩子們,累了嗎?還有信心挑戰小矮人嗎?媽媽來了,“我”的心情如何?你能找出描寫“我”心情的句子嗎?
嗵嗵是描寫什么的詞語?(聲音)文中還有一個類似的詞語(丁零丁零)
“嗵嗵”說明了“我”見到媽媽后,感覺怎樣?(擔心媽媽會發現)有點高興,有些失望,真矛盾!什么是失望?(自己的希望不能實現而覺得不開心)“我”高興的是什么?失望的又是什么?(高興的是媽媽不知道我變成了樹。失望的是媽媽竟然認不出我。)?8、練習朗讀(讀出我心情的變化)
學習對象分析
筆者參加了第四屆全國初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活動,上課的學生是常德外國語學校的學生,他們信息技術素養較好,并對電子游戲非常感興趣,但在游戲開發和編程方面幾乎沒什么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積木塊、觸發器等模塊的功能;掌握模塊的組合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設計中順序結構、分支結構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依托慕課網站以闖關游戲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設計游戲規則制作游戲,體驗程序設計和游戲開發的過程。學習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程序設計思想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程序設計樂趣,激發探索精神,拓寬國際視野。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模塊化的思維方式和模塊之間的組合方法。
難點:分支結構的理解。
設計思路
游戲貫穿整節課,以游戲激發學生興趣,將關注點從玩游戲轉移到制作游戲,學習制作游戲的過程是在類似玩游戲的關卡模式下完成的。依托幕課網站進行游戲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輕松愉快的程序設計的探索和實踐,體驗程序思想及慕課的開放、共享精神。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打開瀏覽器,學生發現了首頁中的游戲。教師給1分鐘時間讓學生玩Flappy Bird游戲。
師:大家喜歡玩游戲嗎?是否夢想過自己設計游戲?
學生體驗游戲,回答提問。
師:馬云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節課我們不僅要玩游戲,還要一邊玩一邊制作一款屬于自己的游戲,實現我們制作游戲的夢想。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并將興趣從玩游戲轉移到制作游戲。
2.初識慕課
師:不會編程,如何制作游戲?過去這也許真的不可能,但現在我們有了互聯網,有了慕課,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教師展示PPT,并介紹“編程一小時”活動)“編程一小時”(The Hour of Code)是由發起的一項全球性活動,它希望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夠接受計算機教育。此項活動得到了奧巴馬、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人士的鼎力支持,從2013年至今,來自全球180多個國家、數以千萬計的學習者參加了此項活動。學習這門課程無需編程經驗,它不會讓你面對枯燥的代碼,相反它所提供的都是好玩的游戲,通過游戲來學習編程(如圖1)。
教師通過視頻演示編程一小時慕課網站登錄過程(如下頁圖2):
①打開瀏覽器,點擊活動小組空間。②選取自己的姓名和對應的密碼圖片。③點擊登錄。④切換語言。
學生找到與自己姓名對應的密碼圖片,登錄慕課網站。
設計意圖:用姓名和密碼圖片區分學習者,便于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進度。
3.引導探究
教師介紹制作游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概念。
①積木塊。積木塊能夠獨立完成一項基本的功能,如拍翅膀、播放拍翅膀的聲音等。積木塊上還有接口可以將多個塊連接在一起完成更復雜的功能。
②觸發器。工作區是擺放積木塊的舞臺,工作區中還有一些綠色的積木塊,它們是觸發器,當觸發器的條件滿足時會執行觸發器下面的積木塊。
師:像下面這樣,當我們單擊鼠標時小鳥就會拍翅膀了。好了,在左側的游戲區試試吧,我們的目標是讓小鳥飛到靶心(如圖3)。
教師演示前三關的過關過程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余關卡的玩法。
學生了解積木塊、工作區、觸發器等專有名詞的含義,明確游戲的過關規則,跟隨通關提示獨立完成游戲關卡1~8。
設計意圖:將程序設計中的專業術語以積木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化難為易,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在主動探究中不僅玩了游戲、學習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而且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4.解析提升
借助慕課工具展示學生完成進度(如圖4左),教師發現問題:有些學生在第八關和第九關遇到了困難。教師通過解析兩位學生的程序設計,找到編程中存在的問題。
師:程序運行有兩種結構,一種是按照次序先后運行的,稱之為順序結構;另一種是滿足條件時運行的,稱之為分支結構(如圖4右)。
請同學們檢查,看看模塊是否擺放在了合適的觸發器下,模塊的上下順序是否正確。
學生體驗總結,查找問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編程體驗的基礎上,建構程序思維。
5.創作分享
教師通過慕課工具展示學生完成進度。
師:第十關沒有固定的通關要求,可以設計游戲規則,創建屬于自己的游戲。你可以將這個鏈接復制粘貼到老師自制的“創作分享平臺”上,邀請其他同學一起來玩你制作的游戲,并且還可以相互點贊(如上頁圖5)。
學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游戲,嘗試玩別人制作的游戲。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激勵創作。體驗獲得學習成就與分享的快樂。
6.展示評價
教師在創作分享平臺上,按照點贊數量的排名展示學生制作的游戲,并給予評價。
教師展示通過所有關卡后,獲得的學習證書。教師展示或打印這些證書(如圖6)。
學生對獲贊最多的游戲進行評價,查看自己獲得的證書。
設計意圖:運用證書激勵后續學習,運用評價促進多元發展。
7.總結拓展
師:電子游戲和編程看似復雜,但只要我們懂得分析,找到其基本規律,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模塊化,就可以各個擊破,最終完成復雜的程序設計。你只需要記住活動小組的URL,就可以在課下繼續學習慕課網站中的其他課程。
設計意圖:總結提升,突出慕課思想,鼓勵繼續學習。
教學反思
在尋找教案之前,必須對教師自身素質進行分析,揚長避短。如口語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強的可選擇上語言課,繪畫能力強的可上美術課,表現力較強、唱歌比較好的就選擇上音樂課或舞蹈課,而針對表現能力不是很強,但語言簡潔,邏輯思維強的就選擇上科學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優秀教案的領域范圍,有目的地尋找,不至于漫無目的,浪費時間與精力。
活動領域確定后,必須明確此領域的要求,如科學領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3~6歲兒童發展指南》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帶著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尋找相關優秀教案,我曾在《山東教育?幼教園地》上看到一則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將幼兒生活中較常見的幾種材料:紙板、易拉罐、鉛筆、紙筒芯等作為教具,引導幼兒主動嘗試用不同材料巧妙頂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教師與幼兒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穩穩頂住紙板的秘密。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親歷了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有助于培養積極探究的態度,養成積極探究的習慣。
二、調整優秀教案
雖然現成的優秀教案上已標明施教對象,但不同地區的孩子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異,且許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異,此時必須根據本園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優秀教案進行適度的調整。當我選中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后,先進行預操作:準備一些材料和鉛筆、易拉罐、紙筒芯、圓形紙板,不作任何提醒與練習,讓大班孩子試著用這些材料頂起圓形紙板,結果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能成功頂起圓形紙板。很顯然,在大班上這節課的活動設計沒有挑戰性。用同樣的方法在中班做試驗,40名幼兒中有14名幼兒輕易地把紙板頂起來了。于是根據預操作的結果,我決定將它由大班科學活動改成中班科學活動。在預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較薄的紙板容易變形,影響操作效果,在準備材料時要盡量選擇硬實、不易變形的紙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擾因素。預操作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教育對象、活動材料、活動目標等,以便活動能夠科學地順利地進行。
《山東教育?幼教園地》上一則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1.欣賞: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播放獲獎雜技表演、幼兒用身體部位頂住紙板的游戲現場)。
2.嘗試:發現頂紙板的最佳位置(幼兒用紙筒芯自由嘗試頂紙板、發現成功的秘密、幼兒合作找并畫出中心點)。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頂起紙板的難易程度(猜想并記錄、嘗試并記錄、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4.討論:找出有利于頂紙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
以上活動設計是適合大班幼兒的,程序比較復雜,而我的施教對象為中班幼兒,就不能照搬硬套,讓幼兒合作找中心點對大班幼兒來說并不難,而中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并不強。找、畫中心點有一定的難度,我就進行修改,幼兒操作結束后請兩個幼兒示范穩穩頂起圓形紙板,教師幫著畫中心點,然后請幼兒觀察教師做的記號,發現能穩穩頂住紙板的位置,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只有頂住圓形紙板的中心點,才能穩穩地頂起紙板。于是我對活動過程進行適度調整:
1.欣賞: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鉛筆、紙筒芯、易拉罐)頂圓形紙板并討論: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頂起紙板(紙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難頂起紙板(鉛筆)?
3.二次探索:探索用鉛筆成功頂起紙板的秘密――頂住中心位置(幼兒嘗試頂紙板、請成功幼兒表演、老師畫出中心點、幼兒觀察中心點發現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
三、打磨出優質課
優秀教案只是上好課的前提,還有諸多因素影響著一節活動課最終的效果,如教師的組織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預知的經驗、教具的準備等。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打磨出一堂優質課,還需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調整、優化。經過以上環節,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了如下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優化,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反響不錯。
一個好的實例,不但是一個好的例子,更是一個具有啟發性的例子。通過實例,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聯想,那么我們的實例設計便是成功的。倘若學生學完之后,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如何將其運用到實際當中,那么這樣的實例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說,則是乏力無效的。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好的教學實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學需要出發,從教師的意愿出發。在設計案例時,應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了解存在的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才能設計出一個切合實際的教學案例來。
上午第三節課,我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開始unit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教學。按照最初的教學設計,我首先由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到what’s your favorite food/person/subject以課前問答的形式導入新課。也許是剛結束大課間的緣故,學生和我都有點疲憊,課堂氣氛并不活躍,甚至有些沉悶。突然,門被打開了,“報告!”兩個學生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口。此時已是上課后7、8分鐘了。很顯然,他們遲到了。
一見到他們倆汗涔涔的樣子,我就知道這倆學生肯定是打球去了。我心中的怒火“噌”得一下子沖了上來,正要發怒訓斥。教室里一片寂靜,門口的兩個學生也正緊張地等待著我的懲罰。可是,我又轉念一想,何不充分利用眼前最生動的情景來進行我們這節課的課堂教學呢?于是,我笑著把他們請進了教室,指著他們身后掩藏起來的籃球問:“What’s that?”他們一楞,不過還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到:“It’s a basketball。”我接著問:“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他們見我沒有指責他們的意思,就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略帶忐忑不安的神情回答說:“Yes,I do.”我接著又問:“Can you play basketball well?”這回孩子見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們,似乎我也比較感興趣,他們就放開膽子,大聲回答到:“Yes, I can.”我給了他們一個很大的肯定:“You are cool! But we can’t play basketball in English class. So please don’t be late for our class next time,OK?By the way,who is your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Why?”
顯而易見,學生上課遲到是不對的,本應該批評。但是換種方式表達,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也許更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兩個孩子在受了鼓舞之后很得意,滔滔不絕地跟我聊了起來。教室里的學生看見我的情緒不僅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反而變得更活躍,進而大受感染,一個個都開始興奮起來,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從favorite player 到favorite teacher,再從favorite sport到 favorite subject,而且把原因講得很生動,充分落實了本節課的另外一個重、難點知識――fun、interesting、boring、difficult、relaxing、exciting 等形容詞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