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0 21:17: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煙臺的海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通過自己教學實踐更能感受到信息資源在教育教學中彰顯的魅力。多媒體資源集聲、形,色于一體,教師要精選資源以適度、適時為依據,巧妙地把信息資源與語文課進行整合。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開拓視野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為語文課堂潤色。
1. 信息化資源與語文課的整合重在一個“巧”字
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媒體資源異常的豐富。網上的教學課件更是琳瑯滿目,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方便。教師若有所需,只需在百度中搜索,課件便可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如此的“拿來主義”為我們教師節省了備課時間,可真的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嗎?回答是“不能!”有例為證:記得教學《黃山奇松》一課時,課前臨時決定下載課件,但課后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1)課件與本來的教學設計思路差異較大,課堂銜接不連貫。(2)展示課件與對學生的引導結合不當。(3)學生上課看熱鬧,課后效果差。課后我反思,網絡上的媒體資源可以“拿來”,但要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巧妙整合。
1.1 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巧”在適度。
人常說“物極必反”。網絡資源包羅萬象,教師在搜集資源制作課件時真是望生成龍,總想把一切都給學生,可是課堂畢竟時間有限,我們教師應“忍痛割愛”結合實際,取其精華,最大限度發揮它的作用,為語文教學畫龍點睛。
1.2 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巧”在適時。
同一種資源用在不同的時段對學生的發展會起到不同的效果。記得我給兩屆學生同樣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時,多媒體資源用的都是一樣的視頻。在一屆學生的課堂教學中用視頻時,要求學生邊看邊聯想,把你想到的描述出來。結果學生浮想聯翩,聯想的內容異常豐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也有幫助,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另一屆學生教學本課時,把這段視頻用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拓展練習時,讓學生練習寫作時播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局限。同樣的多媒體資源,同樣的年級段,只是播放的時段不同,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大相徑庭。這樣的教學效果給了我一個啟示:教師不僅要精選信息化資源,還要巧妙地安排媒體資源使用的時段,讓語文教學更具有藝術性。
2. 利用信息化資源為語文課添光彩
信息化資源輔助教學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大變革,信息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也是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精選媒體資源,巧與語文課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資源優勢,讓多媒體資源為語文課畫龍點睛,為我們的語文課添光彩。
2.1 利用信息化資源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少年兒童正處于各方面成長的特殊階段,視覺、聽覺敏銳,注意的穩定性受時間的限制。信息化資源集聲、形、色于一體,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考慮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審美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在設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分析課文時,感覺讓學生通篇采用朗讀分析顯得枯燥無味,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在備課時我靈機一動搜集了視頻,孩子一定喜歡。在教學時發現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厭學情緒時,教師播放這段視頻。在課堂上視頻一播放,學生們立刻打起精神,真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看完視頻后學生興趣盎然、激情高漲。這時再給學生布置任務,他們更樂于接受。我心中暗自感嘆: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心理,利用多媒體資源發揮其優勢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的語文課堂就會“活”起來。
2.2 利用信息化資源創設情境。
人常說:“觸景生情”,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于大多數的農村孩子來說外出游山玩水是一種奢望,《煙臺的海》、《草原》此類文章的,學生只能從文字中體會景色的美,那只是一種抽象的美,很難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大自然的贊美只是作者情感的真實流露。既然網絡資源已普及到農村,多媒體設備全面到位,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穿越時空,去看看煙臺四季的海,去欣賞內蒙古大草原的迷人風光,給學生真正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搜集了草原視頻和表現草原美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通過聲音美、顏色美和景物美為學生創設情境。在教學時,我以導游的身份組織教學,學生成了內蒙古草原上的一個個游客,我們一會兒欣賞草原美景,一會兒欣賞老舍的《草原》美文,一會兒學生又是小導游介紹草原美景。整節課情境無處不在,學生在課堂上旅游,在快樂中學文,在游戲中鍛煉了能力。最后學生舍不得離開,對草原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2.3 利用信息化資源開拓視野。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系著的,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刺激。”然而,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由于手段單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較難培養穩定、持久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內驅力。實踐表明,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本中“靜止”的知識,教師必須著力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把“靜”的教材內容轉化為“動”的外部活動,如此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在學習能力不斷培養的過程中體驗求知的樂趣。例:一位老師教學《九寨溝》一文時,充分利用網絡向學生邊展示九寨溝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壯觀的瀑布等美麗迷人的景色,邊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滿激情、悠揚動聽的旋律聲中,結合具體課文內容,教師進行了生動的講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如此設計,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無需教師冗長的語言描述,學生便仿佛身臨九寨溝那美麗神奇的勝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傾倒。
二、鼓勵反復閱讀,體味文本內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內涵總能在不斷的閱讀中體現出來,而且通過廣泛的閱讀,學生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張慶老師說:“閱讀課就是讀書課。堵不住繁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只有做到反復閱讀、書聲瑯瑯,才能領略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變化的微妙;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和“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田園的溫馨。反之,則難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詩句之中蘊含的哲理。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之中,教師自始至終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生疑、釋疑,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進行積極的讀書活動,而不必進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解。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對學生閱讀的個別指導,這叫因材施教;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嘗試范讀,這叫示之以范。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樹立“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把朗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積極為學生創設充分朗讀的機會,從而深入地讀出文本的味,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精心教學設計,深化閱讀理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27-01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自己教學實踐更能感受到互聯網信息資源在教育教學中彰顯的魅力。互聯網資源集聲、形、色于一體,教師要精選資源以適度、適時為依據,巧妙地把互聯網信息資源與語文課 進行整合。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開拓視野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為小學語文課堂潤色。
1.互聯網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課的整合重在一個"巧"字
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媒體資源異常的豐富。網上的教學課件更是琳瑯滿目,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方便。教師若有所需,只需在百度中搜索,課件便可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如此的"拿來主義"為我們教師節省了備課時間,可真的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嗎?回答是"不能!"有例為證:記得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課前臨時決定下載課件,但課 后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1)課件與本來的教學設計思路差異較大,課堂銜接不連貫。(2)展示課件與對學生的引導 結合不當。(3)學生上課看熱鬧,課后效果差。課后我反思,網絡上的媒體資源可以"拿來",但要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巧妙整合。
1.1 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巧"在適度。人常說"物極必反"。網絡資源包羅萬象,教師在搜集資源制作課件時真是望生成龍,總想把一切都給學生,可是課堂 畢竟時間有限,我們教師應"忍痛割愛"結合實際,取其精華,最大限度發揮它的作用,為語文教學畫龍點睛。
1.2 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巧"在適時。同一種資源用在不同的時段對學生的發展會起到不同的效果。記得我給兩屆學生同樣教學《高原一株柳》時,多媒體資源用的都是一樣的視頻。在一屆學生的課堂教學中用視頻時,要求學生邊看邊聯想,把你想到的描述出來。結果學生浮想聯翩,聯想的內容異常豐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 作能力也有幫助,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另一屆學生教學本課時,把這段視頻用在 學習完課文之后拓展練習時,讓學生練習寫作時播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局限。同樣的多媒體資源,同樣的年級段, 只是播放的時段不同,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大相徑庭。這樣的教學效果給了我一個啟示:教師不僅要精選信息化資源,還要巧妙地安排媒體資源使用的時段,讓語文教學更具有藝術性。
2.利用互聯網信息化資源為語文課添光彩
互聯網信息化資源輔助教學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大變革,信息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也是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精選媒體資源,巧與語文課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資源優勢,讓多媒體資源為語小學文課畫龍點睛,為我們的語文課添光彩。
2.1 利用互聯網信息化資源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少年兒童正處于各方面成長的特殊階段,視覺、聽覺敏銳,注意的穩定性受 時間的限制。信息化資源集聲、形、色于一體,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考慮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審美 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在設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分析課文時,感覺讓學生通篇采 用朗讀分析顯得枯燥無味,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在備課時我靈機一動搜集了視頻,孩子一定喜歡。在教 學時發現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厭學情緒時,教師播放這段視頻。在課堂上視頻一播放,學生們立刻打起精神,真個 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看完視頻后學生興趣盎然、激情高漲。這時再給學生布置任務,他們更樂于接受。我心中暗自感 嘆: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心理,利用多媒體資源發揮其優勢作用,調動學生的 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的語文課堂就會"活"起來。
【教學內容】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休閑假日——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活動中,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結合具體情境,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兩步計算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分布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一般思路和解題策略。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課前播放鯨鯊館的美麗圖片。
2.評析:優美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鯨鯊館美景欣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視覺上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踏上了快樂的學習旅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鯨鯊館里的美麗景色。煙臺海昌鯨鯊館是煙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去煙臺海昌鯨鯊館游玩一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
評析:教師選擇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旅游導入新課,創設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身心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假如現在你是一名導游,要想帶領大家進入鯨鯊館,你的任務應該是干什么?
生:買票。
師:要想知道買多少張票,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真是一名優秀的小導游!(板書: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評析: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在旅游過程中親自當導游,進行角色體驗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引發了學生對實際數學問題的思考,從而提煉出數學問題。
(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圖上哪些數學信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
師: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能自己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嗎?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出算式。
(師巡視指導,然后實物投影展示兩位學生。)
師:請坐好,誰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分步計算):4×9=36(人)36+5=41(人)。
[板書:4×9=36(人)36+5=41(人)]
師:老師不明白,4×9求出來是什么呢?
生:這是4組的人數。
(板書:先求:4組有多少人?)
師:為什么再加5呢?
生:因為還有剩下的5人。
(板書: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說他說的怎么樣?
生:很詳細。
師:是啊,他講得很棒,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寫的。請你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綜合算式):算式是4×9+5=41(人)。
師:在這個算式中,你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4×9=36。
師:算出來是?
生:前4組有多少人。然后再用36+5=41(人)。
師:講得也很棒,掌聲也送給他!
評析:新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乘加混合運算是比較復雜的,教學中采用了畫圖這一最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就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了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從而輕松獲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并簡單表述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課件展示)老師用1個圓形表示1個人,9人一組就畫9個圓形,一共畫4組,還剩5人。
師:要求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得先算什么?
生:先算4組有多少人。
(課件圈出4行圓形)
師:列成算式是什么?
生:4×9=36(人)。
師:36是旅游團的總人數嗎?
生:不是。
師:所以我們要再算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師:得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游團的總人數。怎么列式?
生:36+5=41(人)。
師:把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就是4×9+5。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4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師:最后這種解決問題的題目,我們還要回答一下。(板書:答:旅游團一共有41人。)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善于思考。我們最后總結一下:要求旅游團的總人數,要先求4組的人數,再與剩下的5人合起來。
評析:鮮艷的圓形示意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動態的畫圖過程,使學生確信自己選擇的方法的正確性; 老師系統的講解,讓學生真正體驗了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包含哪種運算?
生:乘法和加法。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師: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是幾步運算?
生:兩步運算。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
棒,剛剛我們就用了乘加來分步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現在把你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同位說一下,說完坐好。接下來有沒有信心表現得更棒呢?
師:(課件)走進海昌鯨鯊館,我們來到了第二站:鯨鯊展示池。你又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左邊有9只護士鯊。
師:還有關于鯊魚的信息嗎?
生:右邊有3行檸檬鯊,每行有4只。
師: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左邊和右邊一共多少鯊魚?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生:檸檬鯊有多少只。
師:怎么列式?
生:4×3=12(只)。
師:再專業提供論文、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算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只鯊魚。
師:怎么列式?
生:12+9=21(只)。
師:真棒!根據左邊和右邊的鯊魚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檸檬鯊比護士鯊多幾只?
師:真像一個小數學家!(板書問題)
評析:此環節的設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對乘加運算進行及時鞏固,又能輕松、順利地過渡到乘減的學習。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直接列出算式。
(指生板演算式)
師:請你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生:3×4求的是右邊有多少只檸檬鯊,再減去9就是右邊比左邊多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得先算出右邊有幾只檸檬鯊,再減去左邊的9只護士鯊,就是右邊比左邊多3只。
師:做對的同學請舉手。同學們真棒,同位互相說一下解決問題的過程。
評析:有了乘加的學習基礎,在學習乘減時,大膽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輕松掌握了乘減的運算順序,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中又含有哪兩種運算呢?
生:乘法和減法。
師: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師: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是幾步運算?
生:兩步運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今天解決的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生:都是兩步計算。都是先算乘法。
生:有乘加的兩步計算,有乘減的兩步計算。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用乘加乘減來分步解決兩步計算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問題)
三、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海獅表演”。
(課件:鯨鯊館的表演廳里,有7只海獅在做套圈表演,其中6只,每只套8個圈,最后一只套了7個圈。海獅們一專業提供論文、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共套了幾個圈?)
師:同學們,接下來又有什么驚喜在等著我們呢?
生:海獅表演。
師:海獅也遇到了一個難題,它們遇到了什么難題?
生:我們一共套了幾個圈?
師:想不想幫幫海獅?
生:想。
師:在題目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幫助海獅解決問題。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6×8=48(個),48+7=55(個)。
師:6×8是什么意思?
生:前六個海獅每個海獅套了8個圈。
師:為什么加7呢?
生:最后一個海獅套了7個圈,所以加7。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6×8+7=55(個)。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7×8-1=55(個)。
師:這里是6個8,怎么成了7×8了呢?
生:我把最后一個海獅也看成套了8個圈,就是7×8,然后再把那1個減去,就是55個。
師:他這種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師:看,我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評析:喜歡表演是孩子們的天性。將數學知識寓于節目表演之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為枯燥的鞏固練習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課件出示“停車場”。
(小汽車有4排,每排8輛。我們停了12輛大汽車。小汽車比大汽車多幾輛?)
師:來到了停車場,我們的鯨鯊館之行也馬上要接近尾聲了,有沒有信心順利返回學校?
生:有。
師:仔細閱讀題目中的信息,并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解決問題。最先寫完并且做對的同學可以最先上車。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4×8=32(輛),32-12=20(輛)。
師:說一下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4×8表示有4排小汽車,每排8輛。再減去12表示小汽車比大汽車多20輛。
師:說得真棒!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
生:32-4×8=20(輛)。
師:真棒!做得很好。
師:做對的同學請坐到車上去,我們要返回校園了。
四、當堂小測
師:同學們,我們的鯨鯊館之行已經結束了,在這次旅途中還解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想問問大家你過得快樂嗎?有什么收獲呢?學到了什么?
生:……
師:看來大家收獲了很多,老師也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想解決數學問題,一定要用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數學信息。
五、當堂小測
師:最后老師還要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
生:有!
師: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老師還要獎勵哦。
六、總結課堂,提出希望
一、定準重難點――“咬定青山不放松”
確定好重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確定一堂課的重難點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要求;培養語文素養的要求,這是方向;教材的要求,這是依據;學生的需求,這是核心。
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教師要能準確把握小學語文學科、教材、教學的性質、規律、特點、重點、難點、要點等。特別是新教師一般在把握“雙基”(拼、點、字、詞、句、段、篇、修等基礎知識和識、書、讀、聽、說、寫等基本能力)上容易忽視,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備課和上課時要特別注意確定要教授和訓練的雙基內容,并一一落實,切忌浮在思想、情感、情節等的表面上。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確定教學重難點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如《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自讀感悟,體會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對即將小學畢業的學生來說較容易。對為什么以“理想的風箏”為題?理想的風箏與劉老師有什么聯系等等這些問題,學生理解有難度,需要老師合理利用資源,巧妙設計,層層深入,突破難點。針對這樣的學情分析,教學重點就確定為“通過典型事例,從細節中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二、找準切入點――“牽一發而動全身”
選好切入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之一。教師該做的如葉圣陶所言:“惟在啟發誘導”,用一兩個能牽動、覆蓋全文的線索或問題去引導學生解決一堂課的重點難點目標,每堂課學生獲益不求多只求好,長此以往,必能厚積薄發,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準以上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就會讓學生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為文本。
1.從題目切入。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鞋匠的兒子》,可以緊扣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同樣是寫人的文章,為什么不與《錢學森》《詹天佑》相同,以人名為題,卻以《鞋匠的兒子》為題?緊扣題目,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
2.從中心句切入。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如:《詹天佑》這篇課文,篇首“詹天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是中心句,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體現在哪兒?這就是教師組織學生研讀的主話題;課文是怎樣表現出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的,這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表現方法;《煙臺的海》采用變序教學,直奔結尾中心段――“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然后在欣賞四季的美景中層層感悟。將詩歌中“一詠三嘆”的表達方式運用于本課教學,從而突破難點,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中心。
3.從重點語段切入。重點語段大多是思想內容精深,表現手法高超,令人擊節贊嘆的語段。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可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精心設計,對教材進行一番大膽的“剪裁”。如教《錢學森》時,教者引導學生直奔重點語段――錢學森的語言,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賞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體味主人公身在異國心系祖國的愛國情懷。
4.從過渡段切入。有些課文結構嚴謹縝密,段落之間還巧妙地安排了過渡段,使文章前后內容緊密相連,又概括了主要內容,標明了關鍵之所在。教學時可以從過渡段切入,雙向擴展,讀懂文章。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有一個顯著過渡段。教學時,可從過渡段切入,分三步組織教學:①解題設疑,切入中間;②雙向推進,理解內容;③讀議首尾,明確中心。
5.從課文插圖切入。課文插圖所表現的大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斷,講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插圖切入,讓其進行形象思維,然后過渡到抽象的語言文字,這樣設計別具一格,更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可這樣引導思考:①課文插圖畫的是誰,誰能說一說畫面內容?②從這幅圖你看出了什么?這樣從畫面切入引導,學生很容易尋覓到“入迷――”迷戀――癡迷”這三個關鍵詞,這就抓住了學習的重點。
三、把準讀寫結合點――“要把金針度與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品味語言文字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欣賞,學習和領悟作者的寫法,遷移運用。
“要把金針度與人”,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習得自主作文的方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層次仿寫
語言學習研究表明,兒童語言學習的基本途徑之一是模仿,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的知識貧乏,經驗不足,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仿寫。
1.仿寫句子。
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不斷豐富、積累詞匯量及修辭手段。如教學《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對大自然進行了贊美,我讓學生仿照( )是( )的句式來贊美大自然,學生有樣子可模仿,靈感自然也來了“飄渺的云霧是她披著的輕紗,震耳的雷聲是她響亮的話語 ,廣闊的碧空是她和藹的臉龐,巍峨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清澈的湖水是她美麗的衣裳;淅瀝的雨水是她辛勤的汗水;清脆的鳥語是她美妙的歌聲……孔子論水一段也非常精彩,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法,也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水滋潤萬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 ;水遇到阻攔,或慢或轉,它好像懂得謙和禮讓;水滿則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樂……”
2.仿寫段落。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著積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教學《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學習了中心句后,我引導學生仿照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學習“圍繞中心句寫清楚一段話”;教學《早》時,我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按方位順序描寫的,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介紹自己的臥室。這樣的訓練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真正體現了有效仿寫。
3.仿寫思路。
課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運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抓住了這一寶貴的資源。如教學《草原》時,引導學生按照“景――人”的順序學習課文,課后則要求學生介紹家鄉蘇州,寫家鄉的風景美麗,人民勤勞樸實。
這樣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學習的遷移,培養讀寫的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徐彥芹,曹淵,魏紅娟.介孔分子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水處理技術,2010,36(2):9-14.
[3] Xi Y F,Ding Z,He H P,et al. Structure of Organoclays-an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Study [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4,277:116-120.
[4] 朱利中,陳寶梁.有機膨潤土極其在污染控制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5] 張軍,張居正,張平等.改性膨潤土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化學工程師,2004,2:44-46.
[6] 王有和,蓋仕輝,龐玉峰等.蒙脫土的有機化改性研究[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9,(4):20-24.
[7] 王錦成,楊科,鄭曉昱.蒙脫土的有機化改性及其結構與性能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7):11-14.
[8] 周艷,蔡長庚,鄭小瑰等.蒙脫土的有機改性概述[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3,21(6):927-930.
[9] Minisini B,Tsobnang F. Molecular Mechanics Studies of Specific Interactions in Organomodified Clay Nanocomposite [J].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5,36(4):531-534.
[10] 趙保林,那平,劉劍鋒.改性蒙脫土的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與工程,2006,23(5):453-457.
[11] N. YVlmaz,S. Yapar.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etradecyl- and Hexadecyl trimethylammonium Bentonites [J]. Applied Clay Science,2004:223-228.
[12] 高玉娟,閆平科,程亮.有機蒙脫土的制備與性能表征[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08,(5):34-36.
[13] 李繼森.有機改性蒙脫土的制備及吸附水中甲基橙的研究[D].煙臺大學,2007.
[14] Song K, San G. Characterization of Montmorillonite Surfaces after Modification by Organosilane [J]. Clays and clay miner.,2001,49(2):119-125.
[15] 于志綱,賈朝霞.蒙脫性的研究進展[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5,6(8):5-8.
[16] 陳海群,李英勇,朱俊武等.十二烷基磺酸鈉改性蒙脫土的制備與表征[J].無機化學學報,2004,20(3):251-255.
[17] 譚紹早,張葵花,李篤信等.季鹽改性蒙脫土的制備及性能[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7(2):280-285.
[18] Zhi L J,Han B, Zhao T,et al.Modification of Montmorillonite through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3,14(1):108-110.
[19] 蔡洪光,張春雨,邱光南等.聚丙烯/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J].塑料科技,2006,34(6):44-47.
[20] 向賢偉,薛瓊.有機蒙脫土的制備與表征[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22(1):13-16.
[21] 楊柳燕,周治,肖琳.HDTMA 改性蒙脫土對苯酚的吸附及機理研究[J].上海環境科學,2003,22(7):456-458.
[22] Zhu L Z,Chen B L . Sorption Behavior of p-nitrophenol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Anion-cation Organobentonite and Water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0,34 (14):2997-3002.
[23] Smith J A,Jaffe P R,Chiou C T. Effects of Ten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s on Tetrachloromethane Sorption to Clay from Water [J]. Environ. Sci. Technol.,1990,24:1167-1172.
[24] 朱利中,陳寶梁.膨潤土吸附材料在有機污染物控制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21(2/3):420-428.
[25] 陳寶梁,朱利中.陰-陽離子有機膨潤土吸附水中對硝基苯酚的性能及機理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2,29(3):317-323.
[26] 朱利中,楊坤,董舒.陽-非離子混合表面活性劑對沉積物吸附硝基苯的影響[J].環境科學,2004,25(3):164-167.
[27] 楊性坤,楊鑫,白玉萍.有機改性蒙脫土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2009,(5):4-7.
[28] 康春莉,唐曉劍,褚雪秋等.有機改性膨潤土對水中苯酚的吸附能力[J].2008,46(3):575-577.
[29] Anirudhan T S,Ramachandran M. Adsorptive Removal of Tanni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Cationic Surfactant-modified Bentonite Clay [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6,299:116-124.
[30] Witthuhn B,Klauth P,Klumpp E,et al. 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in thePresence ofOrganoclays. Appl Clay Sci.,2005,28:55-66.
[31] kcay M,Akcay G. The Removal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Organophilic Bentonite [J]. J Hazard Mater B,2004,113:189-193.
她非峭壁上的一棵松,她非林海中的一枝竹,她暗香疏影,凌寒綻放。縱使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她扎根基層,站在基層教育的第一線,如萬籟俱寂中的一抹亮色,點點爛漫,馥馥芬芳。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她就是----趙xx!
個人資料
旅游與環境學院 2012級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現已簽約至山東省青島市第39中學。
在校期間,曾榮獲第二屆全國高校地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第二屆西北地區高校師范生技能大賽二等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預賽三等獎、國家獎學金、明德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干部等獎項;主持并參與科研項目三項,公開四篇。
趙紹梅
一、準教師需要一份勇氣——敢于走出舒適區
不論當初是因為什么選擇了免費師范生,最終我們都將成為人民教師。三尺講臺能不能站得穩,考驗的是教學能力。那怎么樣能提升教學能力呢?我認為參加師范生技能比賽非常有效。
記得第一次接觸講課類比賽是在大二上學期,理科部學生會舉辦的七分鐘多媒體講課比賽,我興高采烈地報了名,結果在第一個PPT篩選環節就被out了。經歷這次打擊,我更加關注社團、學生會與講課比賽有關的一切活動,積極參加但每次只是獲個安慰獎。大二的寒假我又有幸作為志愿者觀摩了在我校舉辦的東芝杯技能大賽,選手們精彩的表現,讓我的內心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羨慕?惶恐?羞愧?,我與他們的實力是實在相差太遠,我問自已?你為什么做不到?不知道大家在看過高手之間決斗后有沒有這種感覺?
很多同學都戲稱我為學霸,我想,我在大家眼里所謂的學霸生涯就是從這開始的吧。經常穿梭于師大的各個教學樓,在沒人的空教室里練板書、練講課、手繪地圖,甚至每一次練課我都把自己要說的話一句一句提前寫好,在這段時光里,我享受自己的孤獨。大二下學期,在地理科學專業講課比賽中,我一遍又一遍,練到做夢都會下意識的課獲得第一名,增加了我的自信心,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大三,我一如既往的堅持著對自己教學能力的鍛煉,在學院組織的教學能力提升月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去年的五一假期,我得知自己進入了學院講課比賽的決賽,決定放棄假期,專心備戰。三天假期里,尋找材料、網購橡皮泥、折疊水果籃來自制教具,一遍遍地修改課件、教案、在文淵樓空教室練課,在圖書館,抱著一大摞地理教學雜志尋找創作靈感……直到現在,這些情景還歷歷在目。最終我精心設計的15分鐘的課獲得第一名,并有幸代表學院參加了學校第六屆免費師范生技能大賽和西北地區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均獲得二等獎的成績。也因此獲得了全國比賽的參賽資格。我沒有因此而驕傲,也不敢驕傲,我當時明白,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迎接接下來更難的挑戰!
全國高校地理師范生技能大賽不允許攜帶個人資料和電子設備,現場抽題,1小時的時間做PPT和教學設計,之后馬上進行展示。這樣嚴格的比賽規則,我不敢去想,特等獎于我而言,似乎也只是個夢。但為了在全國的賽場上有新突破,去年暑假,我選擇留在炎熱的西安專心備賽,從熟悉教材和課標的每一個小知識點入手,還找到優秀賽課視頻反復研究、改變自己不滿意的風格。比賽沖刺期,脆把樓道里的黑板拉進宿舍,有時晚上11點多回去后還會再練一會板書。這個比賽不僅戰線很長,而且過程十分煎熬,但慶幸的是堅持了下來。最后比賽結果出來,我的平均分高出了第二名6分,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全國特等獎,代表學校在教學年會上技能展示,也讓"陜西師范大學"在全國范圍內又一次被認可。比賽結束后,我又在指導老師和中地參主編的鼓勵下,將參加此次比賽的所見、所聞、所感付諸于文字,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
我也曾認為一節課練很多很多遍、把要講的內容一句一句寫出來是一種很笨的做法,但沒有哪一次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原本不擅長講課,但從班級賽、學院賽、學校賽再到地區賽、全國賽一路走下來,我比天生擅長講課的同學多付出了幾倍的努力。而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視野比原來更開闊了。比如,看到某些新聞或者現象,我會有意識地挖掘成教學資源;比如教育實習,我原本一心想回熟悉的家鄉,但歷經這些,我想出去看看,于是申請了學校東南沿海名校實習的機會,并有幸在著名的蘇州中學沐浴千年府學文化的熏陶。這些讓我感悟到,成長就是在一個個看似不舒服的經歷中悄然進行。同學們,不妨試著每天去挑戰一件令自己感到小焦慮的事情,進步往往就是孕育在克服這些焦慮的過程中。走出舒適圈、挑戰自己,某一天會發現這些事情已經不在話下。
二、準教師需要一份擔當——以知識求自信的堅持
雖然免費師范生找工作時享受著國家特別的照顧,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讓大把的時間浪費在迷茫中。因為當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們自身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家鄉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優劣。為了對自己未來的學生負責任,我選擇堅持學好專業知識,至今仍保留著高中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經常深夜上完自習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也堅持學以致用,在老師們的鼓勵下,主持或參與完成過國家級創新項目、勤助科研、暑期三下鄉調研等共5項。回想師大四年求學路,有很多令自己感動的堅持。曾經為了認識星空,幾次整夜守候在翠華山跟大神學習星空觀測;曾經奔波兩個校區聆聽院士講座、名師講堂,曾經追夢國家獎學金,靜心堅持于古樸典雅、恢弘大氣的圖書館。如今,留下一個個厚厚的筆記本見證著我四年博采眾長的點滴。在這個誘惑眾多的年代,雖然看到周圍情侶們悠閑甜蜜的生活我也困惑過,周圍也或許有對"學霸"忙忙碌碌不解和嘲諷的聲音,但如今,看到自己大三學年排名專業第一的成績,10多次的科研答辯幫助自己站在講臺更有底蘊和自信,甚至面對學科專家、賽課評委的提問能大方、自如、隨機應變。不由為這四年珍惜時間,堅持做自己點贊。
同學們,今天你學到了多少,儲備了多少,也就意味著你將來能夠貢獻多少、收獲多少。既然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為何不一心一意去經營?
三、準教師需要一點用心——處處留心皆學問
也許有同學在班級講課練習時會困惑"我講得課沒意思,大家都不愿意聽怎么辦?" 我是這樣處理的。作為地理人,受學院延軍平老師的啟發,從大二開始,我養成了搜集教學素材的習慣。去年年底在海大附中的崗前培訓匯報課上,我用自己搜集的5色土講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當我剛拿出這些土壤時,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他們特別驚奇,特別興奮地就問,"老師,土真的有這么多顏色啊!" "老師,這黑色的土是東北的嗎?"地理專業野外實習比較多,每一次外出,我都會有心地帶點素材。像在四川實習時我帶回了四川盆地特有的"紫色砂巖",在煙臺實習時,我收集了不同礫石海灘的上礫石,也有托朋友從西藏無人區帶回的"天然水晶"、陜北榆林的蘇鐵蘆木化石等。這些都將是吸引學生熱愛地理的法寶。我始終堅信,現在的用心都是將來呈現給學生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