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8:14: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鐵路信息化工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今中國鐵路建設管理全面推行以“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信息化”為支撐手段的標準化管理,對信息化提出了“以現代網絡、通信、電子設備等信息技術手段為載體,有效監控和管理項目建設過程”的要求,根據此項要求,工程項目施工圖也應實行信息化管理。
一、傳統的施工圖管理
傳統的施工圖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個流程包括從業主(建設管理單位)接收圖紙、圖紙整理入庫、發放、借閱以及圖紙回收等工作都是通過人工操作來完成的。這種管理圖紙的方法有以下幾個缺點:一是人工記錄量大,同一份圖紙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復記錄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尋,特別對于較大項目,圖紙多,需要時憑記憶查找,尋找困難且工作量大;三是圖紙信息傳遞不暢、不及時,圖紙的詳細信息往往只有資料員清楚,相關領導和需要的人員對圖紙的信息只能靠資料員通知才能獲取,通知的及時性和全面性直接影響到施工組織安排,甚至會影響到工程施工的順利建設。
二、圖紙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圖紙信息化管理是鐵路建設標準化管理的要求鐵路建設行業正在全面強制性推行標準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個標準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支撐手段,如果仍用傳統的人工圖紙管理模式,難以實現對圖紙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不符合鐵路行業標準化建設要求。2.圖紙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的廣泛程度決定了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水平,對圖紙實現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設單位和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體現。3.圖紙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圖紙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圖是工程建設最為重要的依據,施工圖資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響著工程施工效率,現在工程項目建設工期日趨緊張,要求工程施工各級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以及作業人員都能夠及時獲取施工圖信息,這就必然要求施工圖實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圖信息化管理的實現途徑
1.使用條形碼技術為每一份圖紙定制“身份證”,以便實現快速查找和追溯。2.圖紙數據庫與OA(辦公軟件)系統關聯,實現圖紙到達和圖紙流轉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層次需用者及時獲取信息。3.使用OA系統連接手機客戶端,實現手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對經常性使用的圖紙進行現場查閱。
四、施工圖信息化管理的具體方案
(一)建立施工圖信息管理系統1.建立施工圖組織管理系統完善組織管理系統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礎。根據鐵路工程建設的特點,應建立建設單位、標段指揮部、施工項目部三級施工圖管理機構,配足施工圖管理人員2.建立信息傳輸網絡傳輸網絡要能保證信息的安全、暢通。在建設單位設置OA系統,標段指揮部和項目部設用戶終端(電腦),在作業層(隊)設移動用戶終端,其網絡圖如下:3.確定系統管理模塊根據鐵路工程建設,開發施工圖信息化管理軟件,建立圖紙倉儲管理模塊、圖紙使用管理模塊、條形碼管理模塊、圖紙管理模塊、圖紙檔案管理模塊,如下圖示:(二)制定施工圖管理辦法建設單位根據鐵路總公司有關規定、建設項目特點,制定施工圖管理辦法,對施工圖的設計、審核、發放借用、銷毀等作出詳細要求,明確管理機構的設置和職責,明確考核獎懲辦法。施工、監理等單位要根據建設單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圖管理實施細則。(三)對施工圖進行分類根據建設項目情況,一般可按照鐵路工程預算章節進行分類。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軌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場設備及建筑物、大臨和過渡工程等,在每一個大類下還可以再劃分一些小類,比如對路基工程還可以劃分為地基處理、路基附屬、路基擋墻、綠化工程等,總之,以便于查詢為原則,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細。(四)給施工圖標定“身份”1、條形碼作為數據載體,能起到物品識別、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據鐵路工程施工圖數量較大、信息準確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點,施工圖條形碼宜選用CODE二維碼制作條形碼,如下圖所示:2、由建設單位資料員在接受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后,在每一份圖紙上貼上一個50×25mm的條形碼,從而,該條形碼就作為圖紙的“身份證”,直至該圖紙的“壽命”終結。3、掃碼搶與電腦無線連接,通過掃碼搶掃描條形碼,在電腦上即可顯示某一圖紙的一切信息,使閱讀者一目了然。同時,利用條形碼可大大減少同一信息的反復錄入,節省了資料管理人員的操作時間,提高了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五)施工圖“入庫”暨到圖信息由建設單位資料管理人員對所接收的由設計單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圖,按照既定的分類規則,將有關信息錄入到“圖紙使用管理模塊”中,并在OA系統上,信息應包括到圖日期、供圖單位、圖名、圖號、份數、圖紙分類。使用OA系統的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人員都可以同時得到施工圖到圖的信息,便于及時進行施工組織安排。施工圖信息完成登記后,即分類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將存放位置錄入倉儲管理模塊中,完成施工圖“入庫”工作。(六)施工圖審核由建設單位資料管理人員對“入庫”的施工圖通過OA系統向專業工程師發出要求審核圖紙的請求,專業工程師按照施工圖管理方法的要求對施工圖進行審核后,登陸OA系統“圖紙使用管理模塊”填寫審核意見,提交部門負責人,由部們負責人確認后,返回給資料管理人員,由資料管理人員向施工,監理等有關單位發圖通知。(七)施工圖領取和現場發放施工、監理等單位接到發圖通知后,到建設單位登錄到“圖紙使用管理模塊”中,辦理領用手續。然后,施工、監理單位根據本單位制定的施工圖管理實施細則完成向項目部、作業隊的圖紙發放,發放的信息要及時錄入“圖紙使用管理模塊”中,使建設單位能夠掌握施工圖發放和使用情況。(八)圖紙的快速檢索傳統的圖紙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圖時,往往需要資料管理員翻閱圖紙登記臺帳,逐項逐條查找,費時費力,而在圖紙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只需要輸入已知的幾個關鍵字符便可實現瞬間查找到它的位置,狀態及其它的相關信息,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現場施工圖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現場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圖必然會遭到風吹、灰塵侵擾,甚至會遭受雨水、濕氣的侵蝕,往往施工圖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會變得字跡模糊,甚至破損不堪,因此,對于經常反復使用的標準圖、參考圖、通用圖、定型圖、構件圖等,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設計單位提供的電子圖轉換成不可更改模式的電子圖,二是利用掃描儀掃描圖紙,將其轉化電子圖紙。電子圖錄入“圖紙管理模塊”中,作業人員使用手機利用無線傳輸在工地現場隨時隨地可以查看施工圖,避免圖紙破損、減少了作業人員攜帶圖紙的麻煩,同時手機用戶可按照需求無限擴展,克服了使用圖紙人員的局限性。
信息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社會前進的主要方向,已變成促進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巨大動力,同時是每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策略。信息化在鐵道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鐵路領域發展的重要策略與現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鐵路作為政府重要的建設項目,投人的資金多、技術要求高、質量監管嚴格,在其項目建造過程中運用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優化管理過程,提升高速鐵路建造品質。
2.離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資源共享性。構建一個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統,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個機構、各個管理人員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資源輸人到信息系統中,便于各方了解項目有關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質量。讓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準確、深人掌握工程建設情況。利用共享的信息平臺為有效的建設項目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信息。
(2)部門溝通及時性。溝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間傳輸與交流信息的過程,對于工程獲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視的。對于大規模工程,通常牽涉到諸多部門與諸多人員,工程開工時,需要項目經理及大批的設計人員,管理機構和項目負責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臺和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各個機構均應當配備專門的溝通專員,另外應考慮平臺出現問題無法交流時,運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讓人員在配置和各專業間的條件提交更簡便,責任更清晰,讓工程科學、穩定實施。
(3)管理模式及業務流程的優化。信息化工程不單單是過程的自動化,其還包括管理形式和業務過程的整合。信息化構建是一種管理的革新,因為其牽涉到公司的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設過程中,應當選取水平較髙的項目負責人和成員,此對信息平臺的構建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2提升高速鐵路項目管理能力的本質要求
髙速鐵路工程建設品質要求嚴格、技術繁雜、建造時間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鐵路建設獲得成功的保障。現代化項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將信息的搜集與處置當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務,將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觀經驗判定轉變成依托信息合理決策。因為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文件存儲、報告打印、圖形操作頁面、互聯網通訊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們實施工程管理的質效。讓信息化變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電腦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已經從最初的文字處理,上升到了3個不同的層級,分別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揮、戰略支撐。
2.3建設數字鐵路的根基
數字鐵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臺、虛擬化、物聯網、信息集成等技術為依托,探究我國鐵道基礎設施、移動設備和鐵道環境的信息化,達成鐵道服務資源與運輸資源的全方位管控與直接顯示的鐵路信息平臺。數字鐵路具有數字化、自動化、虛擬化、可視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是一個巨大、繁雜的大工程,是對鐵道信息化的進一步拓展。鐵路信息基礎架構應當在鐵道建造期間便初步建設,這是由于全部的鐵路基礎設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間逐步累積構成的。假如未曾在鐵道建造階段注重基礎設施的材料的搜集、歸納與架構化,構成完善的鐵道信息基礎架構,構建數字鐵路也就無從談起了。
3.離速鐵路倌息化對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對企業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業業務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運用先進措施達成人才、資本、材料、信息資源的集中謀劃、調配與協調,讓計算機技術和管理業務過程有效融合,讓信息平臺變成工程信息溝通的介體,進而增快工程管理平臺中信息反應速度與平臺的反應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對于建設公司來說,有重大價值。據統計,在國外建筑業企業中凡運用項目管理平臺的公司,施工進度提高50%,施工質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設計費用和人力費用卻分別減少15%-30%和5%-20%。
(2)實現合理高效的監督,加強企業決策力度。對于建設公司來說,信息技術可以對公司工程施工的各個時期加以有效監督,不管是工程的進度、協議踐行的程度,還是工程中人力、機械、材料的運用費用,均能夠依托計算機技術力卩以即時監督。
(3)打破地區限制,達成了跨區域管理。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協助公司解決此種跨部門、跨地區合作、交流等難題。特別是自從中鐵建設集團實行地區管理以后,我們更需要此種迅速、即時、髙效的信息互享與交流平臺,全方位滿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減少公司的跨地區管理費用。對于工程涉及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我們來說,運用工程管理平臺和財務管理平臺等應用程序更有助于達成全球業務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對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1)順應施工工程管理對信息量的要求,達成信息的高效整合與運用長時間的粗放型管理,導致建設公司對搜集、歸納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憑借經驗進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隨著公司建筑工程數量及規模的不斷增加,施工信息也會越來越多,如果還是沿用傳統的信息統計模式,不僅降低了信息傳輸的效率,還增加了傳輸的流程,且在傳輸過程中極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況出現。使用計算機技術不僅能將工作量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還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時還能對信息予以進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構建合理有效的預算計劃體系,對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臺不但能夠構建全方位預算體系,減短預算時間,另外依托有效的項目成本控制,做到質量有根據、耗費有定額、管理有規范。
(3)形成資本流、物流、數據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運用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對企業施工過程中每個環節予以及時處理,且在公司內部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網絡平臺,從而有效實現公司“四流合一”(資本流、物流、數據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體的運行效率。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
3.3在企業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義
在高速鐵路施工單位實施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從企業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起到巨大影響。通過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能夠實現對企業財務、材料采購、具體施工以及勞資等內容的整合、提煉和升華,并有效形成總部、子公司、項目部三級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0 引言
隨著我國鐵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鐵路工務工程面臨的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鐵路工務工程是保證鐵路安全運輸、延長鐵路相關設備壽命的基礎。我國鐵路運輸速度的加快,鐵路運行密度的增加導致鐵路故障的發生率增加,而這些故障往往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依靠傳統的工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鐵路工務工程的需要,同時傳統的鐵路工務工程管理常常會因為巨大的維修工作量而導致一些潛在的故障被忽視,結果影響鐵路運輸的安全,因此加強鐵路工務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基于鐵路工務工程對鐵路運輸、鐵路設備以及鐵路管理的重要性,研究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是鐵路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鐵路工務科學管理、現代化管理的內在本質。
1.1 必要性 隨著我國鐵路系統改制的完成,我國鐵路技術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高鐵技術的發展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國鐵路運輸速度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而且鐵路運行周期更加緊密,這樣一來就會給鐵路工務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因為鐵路運輸速度的提升、運行周期的縮短,導致工務人員的檢修、維修工作量會增加,工作難度也會提升。基于國內外工務管理的經驗教訓可知:傳統的鐵路工務管理制度與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鐵路技術發展的需要。為此鐵路工務工程管理機構以及人員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方法與手段,借助先進的管理設備以及工具,實現工務信息的統一管理,工務信息的科學分析與傳遞。而所有的信息統一管理與分析就需要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因此在鐵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研究鐵路工務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對實現鐵路工務信息共享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1.2 現實意義 鐵路工務工程是鐵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工務工作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其既要負責鐵路沿線設備的安全、鐵路基礎設施的檢測,還要負責鐵路安全隱含的維修與上報。鐵路工務直接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輸,如果在鐵路工務中出現了檢修不及時的現象,就會導致鐵路在運行的時候發生安全事故。同時鐵路工務所消耗的費用要占到整個鐵路運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鐵路維修則幾乎占到整個鐵路工務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為提高鐵路運輸安全,延長鐵路設備使用壽命,需要對鐵路工務工程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借助先進的管理技術,實現鐵路工務的信息化管理。鐵路信息化管理可以對鐵路工務設備的性能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判斷,以及對鐵路的維修與保養等進行科學的預測與規劃,保證鐵路工務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避免出現資源浪費,降低鐵路建設與運營成本,實現鐵路的安全運輸、提高其經濟效益。
2 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應用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鐵路工務工程應用計算機管理的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主要表現在:原鐵道部電子中心開發的鐵路工務管理信息系統,其包含了鐵道工務部門的主要業務,其主要采用 Mapstreme作為GIS作為平臺,其已經在我國很多鐵路線路中得到應用;北京鐵路局采用的“北京鐵路局工務地理信息查詢系統”其主要由工務設備地理信息、工務防洪地理信息查詢以及工務綜合信息查詢系統構成。其主要利用Geo Graphics Gis軟件和DB2大型數據庫對鐵路的地形、切面、配線圖等病害進行查詢、分析、管理等;上海鐵路局利用的“滬寧鐵路工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搜索鐵路地形以及圖像的功能,實現對鐵路分段信息的查詢,以及播放相關鐵路活動圖像的功能。
但是我國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①工務人員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識。鐵路工務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必須要求鐵路管理人員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意識,但是目前我國鐵路工務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意識還不高,雖然鐵路工務工程實現了信息的自動化處理,計算機技術在工務工程中應用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大,但是管理者還是缺乏信息共享意識,他們對工務工程的信息系統建設主要集中在獨立的信息處理系統,而沒有將這些單獨的信息系統進行統一的信息整合,實現工務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目前我國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以GIS為基礎,其對工務設備的技術狀態能夠準確的反映出來,但是其只能反映靜態的技術,而不能提供具有動態化、主觀性的數據情況,比如在發生山體滑坡或者地震等地質災害時,不能將直觀的相關數據反饋出來,不利于鐵路便利快捷的維修。
③對于大型機械設備的作業質量沒有辦法進行有效辨別。由于鐵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鐵路建設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型機械設備的應用率也越來越普遍,但是目前的工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大型機械設備作業的質量不能進行有效地辨別,結果導致大型機械設備做出的結果不能對其質量進行評價,結果導致因為大型設備而進行質量檢測所造成的隱患遺漏,信息系統不能辨別。
3 鐵路工務工程信息化系統關鍵技術
對于目前我國鐵路工程建設來說,建設規模龐大,對物資采購的要求逐漸提升,而且在采購過程中,由于品種繁多,專用物資和通用物資區別不明顯,物資管理工作跨度也表較大,這對于傳統物資管理來說,已經不適應現在鐵路大規模發展的實際要求。為此,加強工程建設物資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鐵路建設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1傳統鐵路工程建設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計劃分析不明確
在傳統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中,計劃分析工作常常受到很多限制。由于在鐵路施工過程中,工程過于復雜,且經常出現計劃變更情況,使得物資管理工作缺少數據支撐,這對物資管理計劃產生很大影響,往往在工作中會出現被動情況,更無法對實際施工中物資使用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1]。
1.2沒有有效的管理流程
在傳統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中,人為影響因素很大,一般在管理中,也只是依靠管理人員實際工作經驗來維持相關工作的進行,并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采購計劃以及結算工作等容易與相關管理程序脫節,最終對工程整體建設造成影響,還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
1.3無法對價格和數量進行有效控制
在物資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物資數量和種類較多,在鐵路工程線路的分布也不均勻,使得在物資在價格和數量的控制工作中沒有規律可循,而且對于鐵路施工現場來說,經常位于偏僻之地,相關設備使用受到了嚴重制約,導致了各個工區中的物資管理難以實現綜合統一,這對于物資成本的計算以及物資數量統計都造成影響。
2促使建立物資管理信息化的現實因素
2.1發展大環境
在鐵路物資管理系統中,經過相關工作人員的長期努力和實踐,最終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物資管理信息化系統,使得我國在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這也為工程施工前的物質準備以及物質運輸和保存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但在實際發展中,這種物資管理信息化依然顯得遲緩,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統一,這與鐵路工程發展的整體環境不符。因此,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發展,一定會促使鐵路物資管理系統信息化的發展,這對我國提升經濟水平就具有重要意義[2]。
2.2鐵路工程物資管理現狀
通過對目前我國鐵路項目物資管理現狀的實際調研,各個單位在物資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通過電話和傳真,有的通過電子郵件,還有的單位建立的局域網。這些管理方式的應用,來實現對物資數據的實時掌控,確保數據匯總和財務數目總計。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物資數量龐大,而且相互之間不具有緊密聯系,需要人工將各個管理點進行串聯,使得工作繁雜,對工作人員的耐心和負責程度都是極大的考驗,在這種管理現狀的促使之下,使得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信息化顯得極為重要[3]。
2.3鐵路工程物資管理特點
在實際鐵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參與其中的單位數量較多,工程分布很廣,而且很多建設環境地處山區,環境十分復雜,所涉及到的物質供應商也遍布全國各地。如果不能實現物資信息化管理,會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對信息動態掌握情況較差,也不能是實現各部門資源共享。所以說,對物資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對鐵路工程建設具有較強意義。
3如何實現鐵路工程項目物資管理信息化
3.1相關管理機制的建立
想要實現鐵路工程項目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就必須一信息化為主要載體來實現對物資管理體系的統一。首先,要對物資采購信息進行統一規劃,并在其中制定有關分級管理制度,通過這種方式讓所有相關部門實現物資信息資源共享。另外,還要針將物資管理標準進行統一完善,像招標管理、材料供應運生產過程管理以及合同內容管理等,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采取互相評價機制,讓雙方積極參與到評價當中,發現彼此存在的不足,并在接下來工作過程中進行積極改進,保證評價結果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從而實現資源共享[4]。
3.2信息化基礎設施以及專業團隊的建設
在物資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相關網絡建設,提升相應網絡的覆蓋面,避免因為地區偏遠而出現的網絡不能普及現象;其次,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掃描裝置,將相關數據和圖紙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網絡技術加工處理,在網絡中形成相關信息文獻,并通過數據庫的建立來實現信息統一管理,便于后續物質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實施。在專業團隊建設中,首先要保證人員具備較強專業素質,還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員工個人特點不同,采取不同培訓措施;其次,邀請商家或者技術專家,在實際操作中為員工們講解專業知識和具體造作流程,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實現知識學習,這對鐵路工程物資信息化管理的實施可以起到推動作用[5]。
4鐵路工程建設物資管理信息化的實踐與應用
對于鐵路工程建設中的物資管理信息化實踐應用來說,實現了整個物資管理中的計劃、供應、驗收和結算的數據處理,同時將物資管理工作的整體功能進行嗎擴展,并運用到了工程中其它管理工作中,讓所有相關信息實現了共享,確保出線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避免對整體工程造成巨大影響。
4.1在事務處理模塊中的實踐應用
物資管理事物的處理,主要分為待辦事宜、進行中的事宜和已處理的事宜這三個類型,由于由于物質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按照工作的具體分類,來進行相關事宜的具體處理工作,保證工作快速有效,并實現了物資管理工作的持續有效進行下去。
4.2在文件管理模塊中的實踐應用
通過物資管理信息化,實現了各級部門中的有關物質管理信息進行集中收集,并利用網絡系統將其納入本地管理模塊,有益于后續管理工作的進行和信息共享。隨著物資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這種管理類型已經根據實際作用進行了合理劃分,目前,主要分為國家法律法規、鐵路局文件和建設指揮部三種[6]。
4.3在物資管理模塊中的實踐應用
根據鐵路建設過程中物資管理特點,相關人員將物資管理分為甲供物資管理和其它物資管理兩大部分。通過信息化系統的作用,實現了對很多操作的限制,避免對整個物資管理理產生影響。比如物資供應數量不可以超過合同中規定的總數量等,通過在物資管理模塊中應用信息細化管理技術,可以實現對物資數量的有效管理,確保工程不造成物資浪費,并保證鐵路建設工作的合理化進行。
4.4在統計管理模塊中的實踐應用
通過物資管理信息化作用,讓物資統計具有了精確查詢功能,這其中可以分為物資分類信息查詢和招標信息統計查詢。對于物資分類信息查詢來說,將相關物資信息錄入到數據庫后,通過信息化作用,實現了相關數據的自動計算和統計,并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求,進行相應統計數據查詢,從而方便物資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招標信息統計查詢,是將所有招標物資信息進行總結和歸納,為后期物資整體統計提供臺賬資料。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來說,不僅能提高鐵路工程單位的管理水平,還能夠讓物資管理工作在整體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延伸,來促進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我國目前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來說,在技術上并不成熟,需要在發展中得到進一步實踐和完善。為此,我國鐵路建設在未來發展中,應該明確發展導向,以完善物資管理信息化假設為主體目標,從而實現鐵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崢.鐵路工程建設甲供物資管理信息化[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6,(1):36-37.
[2]喻銳.鐵路土建工程項目全面物資管理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7,(3):182+206.
[3]馬榮田,仇鵬.哈大鐵路客運專線聯合體監理模式研究[J].鐵道建筑,2013,(12):138-140.
[4]宋宗友.現代物流在鐵路供電大修、更改工程建設物資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3):46-47.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的發展速度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推進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國家及行業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各個企業在相關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尤其是隨著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國民經濟的同時也給信息化時代下的銷售模式帶來極大的轉變。但反觀我國各鐵路工程企業發展情況參差不齊,大多不容樂觀。信息化管理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信息化管理人員配置不理想,硬件設施及技術水平較低,管理制度不嚴謹不規范,外部物資供方不配合,信息化投資不足等問題,都是影響信息化平臺物資管理發展的問題。要實現鐵路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對整個鐵路系統的物資信息進行編碼,然后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下建立數據庫將需要進行管理的物資信息整理并存檔,還要結合倉儲以及財務進行統一管理。只有將所有的相關信息整合統一起來,才能夠實現物資信息的有效分配以及存檔。
二、傳統鐵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合理的規劃傳統的鐵路工程物資管理模式不夠嚴謹,沒有確切的規劃和分工,這就導致一些物資管理工作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使得人為影響因素很大,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依據工作經驗維持相關工作,缺乏一套有效嚴謹的管理流程。并且由于鐵路工程中的復雜情況經常出現計劃變更,就導致很多無法預料的問題出現,對于需要的物資得不到及時的補充,管理者又缺少相關數據支持,就會造成一些物資缺乏、重復提料、庫存較高等現象,也會影響到項目的施工生產。2.物資價格和數目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整個鐵路工程建設所涉及的物資數量和種類繁多,加上在鐵路建設路線的分布也不均勻,所以從物資的價格和數目的管控角度來看,就缺少相關的參考依據,無法提前準確預估進行置備,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現象。除此之外,鐵路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偏遠地段或者山區,物資的準備比較困難,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一旦施工過程中出現物資短缺,加上物資儲備不足,各個施工區域可能就面臨工程停工的風險,這一系列問題就會給物資置備經費和后期的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3.鐵路工程物資管理模式復雜近幾年來我國正在逐漸擴大鐵路工程的建設規模,工程也涉及全國各地多個地方,由于鐵路工程建設施工作業面多,主要分布在鐵路沿線戰線較長,有很大一部分鐵路工程分布在偏遠地區,工程作業環境復雜,這就給主要分布在城市地段的供貨企業帶來很大的不便,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物資管理模式,則會讓施工效率大打折扣,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資管理的有效性。缺乏信息化的物資管理模式就沒有辦法實現各項物資的實時信息監管,信息得不到共享,不利于鐵路工程的高效開展及成本考核。4.專業人員稀缺,物資管理經驗不足傳統的鐵路工程物資管理專業,本身就缺少大批的專業人才,部分的管理人員還存在對物資的監管不到位,基本素養不扎實等情況,從而導致了在管理上存在諸多漏洞。因此在鐵路工程物資信息化管理建設中也存在同樣問題,無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監管,同樣也是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其暴露的就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人才不足。
三、建設鐵路工程物資管理信息化的具體措施
1.完善管理體制鐵路工程建設物資管理信息化平臺要想實現高效運轉,就必須以物資管理信息化平臺為載體,建立健全的統一的物資管理體系。將鐵路工程物資采購信息進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以實現資源共享,數據經驗積累及分析。在信息化體系架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所需的物資采購做好初步的規劃,工程部根據設計提報需求計劃,物資部根據需求計劃提報采購計劃,還要制定相應的分級管理模式來管理物資,確保鐵路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能夠及時的收到物資補給;其次是要制定出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整個物資的管理工作都要嚴格的按照條例里的規范來執行。管理條例里面要包括合同管理和采購管理等多方面的規定,還要讓供需雙方都能夠參與到物資管理中來,以實現物資采購全壽命周期的管控,保證信息的及時有效、公開透明。避免不必要的沖突的產生。2.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廣泛的應用信息化手段,減輕工作強度避免重復勞動,使數據信息更加準確,數據傳遞更加高效。例如現場驗收盡可能在手機端完成,每件物資進場加上唯一二維碼,進出庫物資通過掃碼,實時明白庫存的情況,提高庫存追蹤效率,實現庫房收發料管理-移動端辦理。通過庫存數據自動實時更新,海量的現場數據一次錄入,避免傳統模式的人工重復錄入數據,保證庫存準確,減輕了工作的強度。通過庫存報表,可以實現商品的全周期跟蹤,了解當前商品的總數量,存放在哪些庫位,各有多少,避免了二次購買、找不到貨的情況。通過設置庫存上下限、庫齡預警,確保采購合理,呆滯料大幅減少,從而達到提升庫存周轉率的良好效果。在現有的手機APP云建造/微信/釘釘等企業應用中就包括移動審批,移動分析,如材料收發存、結算支付,以及具體的入庫材料明細,供應商價格等等功能。而針對供應商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合格供應商評價體系與供應商數據庫,要求所有采購從合格供應商中選擇;同時建立并共享供應商不良行為,避免采購風險。信息化技術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信息共享協同作業,簡化了作業流程。全程PDA掃碼作業,實現無紙化管理;PDA自動采集并更新數據,無需人工采集和錄入,大大減輕員工作業量和出錯率;系統自動記錄每位員工的工作情況,實現計件工資管理,從而提升員工的積極性。3.建設專業的團隊對于鐵路工程物資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離不開一支具備綜合素質高且管理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團隊,還要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對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強化培訓,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外派學習的機會,還要針對不同的管理人員的個人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措施;其次,要安排一些老技術人員和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到現場進行示范和指導,邀請商家或技術專家在實際操作中為員工講解專業知識和具體操作流程,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實現知識的學習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鐵路工程建設物資信息化管理的實踐應用
1 概述
鐵路建設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是線路的高平順性和高穩定性,從而決定了線下工程沉降觀測工作的重要性。根據以往經驗,沉降觀測管理的發展方向在于防止人為因素對稻菡媸敵緣母稍ぃ建立及時的數據信息反饋機制,方便和簡化管理者掌握結構物沉降數值,確定沉降觀測的重點,為控制線下工程質量提供依據。
沉降觀測信息化系統(以下簡稱系統)采用.NET開發平臺和基于互聯網的B/S(瀏覽器/服務器)與C/S(客戶機/服務器)相結合的技術構架,具有數據回歸分析與預測功能。根據不同監測項目,內嵌不同的監測公式,包括單曲線回歸和雙曲線回歸。采用規范統一的報表生成技術、可復用軟件構建技術、java技術、XML集成技術、協同技術、silverlight技術、WPF技術、工作流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是集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數據采集、分析、超限提示和遠程監控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數據采集、平差、自動上傳,自動計算分析、自動反饋和超限提示,終結內業資料人工處理模式。
在觀測數據成果評估使用方面,評估單位可自系統選擇下載成果數據或原始數據開展評估工作,通過對系統數據的擬合分析,預評估測點或斷面的沉降曲線圖,直觀準確掌握結構物后續沉降變化。
2 目標
系統突破傳統管理模式,建立由數據采集端、遠程數據處理服器端和客戶端三個軟件模塊共同組成的、B/S與C/S架構混合應用于工程管理的線下工程沉降觀測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沉降觀測數據自動采集傳輸、自動處理、自動反饋和超限提示,觀測數據及處理結果遠程實時查詢、溯源管理。
3 系統思路
系統集數據采集及分析處理、遠程監控于一體,由數據采集端軟件、服務器端軟件平臺、客戶端數據處理(PC機和手機)軟件三部分組成,包括現場數據采集端、遠程服務器端和客戶端。
4 系統特點
系統最大程度地解決了路基、橋梁、隧道等構建物沉降觀測數據采集、處理、反饋、超限提示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問題,實現了數據傳輸、處理、反饋及超限提示自動化。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網絡技術的運用,滿足管理者對沉降觀測實施過程及超限處理的適時管理需求。
4.1 避免人工干預,保證數據真實
傳統管理模式中,沉降觀測數據采集通過水準儀獲取,臨時存儲于儀器,或手工記錄以保存數據,再通過手工導入或錄入平差軟件等可用于數據處理的軟件中進行人工數據處理分析,數據處理全程處于人工干預狀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來源不明的自動編寫虛假沉降觀測數據軟件,導致數據真實性難以保證。
系統分級建立工程基礎信息,內嵌不同監測項目的監測電子記錄薄和計算公式,自動計算變化值、累計值,生成數據變化趨勢圖,通過內嵌的預警策略,及時自動超限提示,可做進一步回歸分析及研究。數據的唯一入口來自手機采集端加密數據庫,數據庫中的原始數據來自水準儀測量,無法進行人工錄入和修改操作。
系統的技術創新性集中表現在:實現了通過電子水準儀和藍牙傳輸功能直接獲取觀測數據,自動平差處理后及時上傳,并通過信息化系統自動處理數據、反饋處理結果,自動超限提示。數據采集模塊及處理模塊規避人為干預,保證數據真實。
4.2 實現沉降觀測標準化、信息化
傳統管理模式在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信息反饋過程中,由于受觀測水平、觀測方法、觀測行為等諸多因素影響,數據成果反饋不及時,不利于工程質量管理。
系統支持萊卡、天寶等多種型號規格的電子水準儀,利用外接藍牙與專用手機配對,即可下載獲取服務器工程基礎資料。現場完成數據采集后,經過自動平差,可立即驗證觀測數據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是否需要重測。觀測完成后,將對應觀測樁的觀測成果數據直接通過手機網絡自動傳輸至服務器,客戶端通過訪問服務器進行數據查詢和下載工作。
系統實現了網頁、手機版本(安卓平臺)的軟件開發,使管理者可適時查詢觀測數據和處理結果,開展專業管理。
系統監測成果(數據及數據趨勢圖)支持不同的格式輸出,便于用戶存儲、打印及共享。按工程項目管理需求輸出日報、周報、月報。設置用戶訪問權限,滿足觀測人員和管理者工作需求。建立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數據庫,為同類工程提供數據支撐。具備超限提示手機短信推送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及時掌握線下工程變形異常情況,制定工程措施加以控制。
系統的運用使沉降觀測方法、觀測行為和數據處理反饋更為規范和標準,實現了沉降觀測管理工作自動化、信息化。
4.3 提高沉降觀測工作效率
傳統管理模式在完成數據采集后,人工導入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和反饋,工作效率低下。
系統可實現數據采集完成即可獲得成果數據,具有逐個測點校驗功能,自動平差,適時查詢測量成果是否滿足要求。自動分析處理數據,自動打印紙質報表,降低內業處理時間,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應用成本低廉
系統可與主流電子水準儀通訊,主要通訊設備采用普通安卓系統手機,利用現有設備即可完成,不需要重新投入設備,應用成本低廉。
4.5 實現評估工作透明化
評估單位從系統服務器直接下載成果數據(可下載成果數據、也可下載滿足平差條件的原始數據)進行評估工作,實現了評估工作透明化。
5 系統組成與運行
5.1 基礎技術條件
網絡支持(含有線、無線公共網絡);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包括服務器、客戶端PC機、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平板、E人E本等);服務器端操作系統為Win2003以上版本;客戶端PC機操作系統為32位及64位Windows版本;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為Andriod4.0以上;服務器端數據處理應用程序、PC機和手機客戶端數據處理應用程序和便攜設備端(如手機)數據采集應用程序。
5.2 配套設備
(1)系統運行服務器及網絡
單獨配置主流服務器1臺(獨立運行),專人管理與維護; 軟、硬件防火墻; 網絡帶寬10~20M(獨享,遠端支持internet或VPN連接);
(2)管理終端設備
智能手機、E人E本等(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統,4.0 以上屏顯); PC機及網絡(滿足網頁登錄查詢功能,基本配置CPU(Intel 1.8GHz以上,內存2GB及以上,硬盤160GB以上,操作系統WindowsXP或Win7版本,瀏覽器IE8以上版本。網絡2M以上獨享帶寬)。
(3)觀測儀器及配套設備
用于觀測的電子水準儀及配套數據線;一對一專用便攜采集端設備(手機及SIM卡):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統,4.0家隕掀料裕開通2G、3G或4G,具備WIFI功能。
(4)內業數據處理PC機及網絡
CPU(Intel 1.8GHz以上),內存2GB及以上,瀏覽器IE8以上版本,網絡2M以上獨享帶寬。
5.3 系統流程(如圖2)
(1)設置工程基礎信息
通過PC機客戶端添加測段,設置測段示意圖,添加觀測樁,設置觀測樁示意圖等工程基礎信息。(如圖3、圖4)
(2)上鞴こ袒礎信息
通過PC機客戶端將設置完成的工程基礎信息上傳至服務器平臺。(如圖5)
(3)下載工程基礎信息
現場數據采集前,利用手機等便攜式通訊設備自服務器平臺下載擬測段的工程基礎信息,作好數據采集準備。(如圖6)
(4)采集觀測數據
觀測人員使用預裝采集軟件的便攜設備(手機)控制測試電子水準儀進行數據采集,讀取觀測數據,自動完成平差計算,成果數據暫存于便攜設備,并經便攜設備在網絡條件下上傳至服務器平臺。
完成本測段數據采集,經便攜設備端(手機)自動計算后,便攜設備端(手機)將生成原始數據和平差結果。其中,原始數據同時支持其他軟件進行單獨平差,支持共享平差結果和原始數據。
(5) 上傳觀測數據
通過手機將成果數據和原始數據上傳至服務器平臺。(如圖11)
(6)數據管理與運用
管理者和評估單位可通過手機客戶端登陸查詢數據、超限提示等信息。也可通過PC機網頁或客戶端軟件登陸查詢觀測數據、超限提示等信息,利用系統數據處理成果開展沉降評估工作。
實現便攜設備端(手機)數據成果查詢、超限查詢、超限統計等功能,使管理者適時了解工程情況。
實現PC機通過網頁或客戶端軟件登陸查詢標段線路走向、測段布設圖、橫縱斷面圖及各種超限情況的處理,使數據、信息查詢更直觀,更形象。
(7)數據內業處理
通過PC端軟件下載數據成果,開展評估工作,形成評估報告。系統支持根據評估工作需求定制輸出其他格式成果資料。
6 系統運用實例
本文以新建寶蘭客專線下工程為例,通過系統的運用,及時沉降超限提示,適時掌握線下工程變形情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實例一:寶蘭客專IDK740+145~IDK742+881段路基沉降處理。
該段路基自2014年4月23日開始沉降觀測,共計22個測點發生累計沉降值超限,其中路基5個測點發生累計沉降值超限,涵洞17個測點發生累計沉降值超限,如表1:
依據系統數據及超限提示,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分析原因,結論:該段路基屬正常沉降,下沉趨于收斂,但仍繼續發展。措施:延長堆載預壓期和沉降觀測期。如圖22:
實例二:寶蘭客專上莊隧道沉降處理。
該隧道自2014年11月30日起開始沉降觀測,通過系統運用,發現仰供沉降變化異常,下沉(上浮)不穩定。其中,系統累計變化量>5mm超限提示點見表2:
依據系統數據及超限提示,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分析原因,結論:
(1)依據每期測量數據顯示:在仰供混凝土施做后,前期呈現上浮現象。襯砌混凝土施做完成后,呈現下沉現象。
(2)上莊隧道為泥巖、沙層,富含水,泥巖極具膨脹性。因各階段施工荷載變化,造成仰供下沉或上浮,穩定性差。如圖23:
措施:
(1)由設計院委托地質勘察院,與施工單位測量組進行1次/1周的平行觀測,每周(月)對沉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比較。
(2)設計院現場埋設應力監測設備,對圍巖沉降變形進行監測,實時獲取相關數據。
(3)設計院依據沉降觀測數據及應力監測數據,設置專項處理方案指導后續施工。
7 結束語
通過沉降觀測信息化系統的運用,更直觀準確地反映結構物真實的沉降值,為后續的無砟軌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在系統運用過程中,應考慮配套管理辦法的合理使用,促使管理者充分利用系統成果數據和超限提示,分析沉降異常原因,制定工程處理措施及時消除工程質量隱患,發揮好系統對工程質量管理的預控作用。
參考文獻
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在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成了必然的趨勢。高速鐵路作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之一,其資金投入數額高、技術需求高、品質監管嚴格,經過對運用信息化加以管控能夠優化管理過程,提升管理能力。信息化在鐵路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鐵路領域發展的重點策略與現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鐵路作為政府重要的建設項目,投入的資金多、技術要求高、質量監管嚴格,在其項目建造過程中運用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優化管理過程,提升高速鐵路建造品質。下面將進一步突出說明信息化在高速鐵路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高速鐵路信息化的簡介
信息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社會前進的主要方向,已變成促進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巨大動力,同時是每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策略。信息化在鐵道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鐵路領域發展的重要策略與現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鐵路作為政府重要的建設項目,投入的資金多、技術要求高、質量監管嚴格,在其項目建造過程中運用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優化管理過程,提升高速鐵路建造品質。
2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資源共享性。構建一個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統,介入在建工程管理的各個機構、各個管理人員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資源輸入到信息系統中,便于各方了解項目有關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質量。讓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準確、深入掌握工程建設情況。利用共享的信息平臺為有效的建設項目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信息。
(2)部門溝通及時性。溝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間傳輸與交流信息的過程,對于工程獲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視的。對于大規模工程,通常牽涉到諸多部門與諸多人員,工程開工時,需要項目經理及大批的設計人員,管理機構和項目負責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臺和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各個機構均應當配備專門的溝通專員,另外應考慮平臺出現問題無法交流時,運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讓人員在配置和各專業間的條件提交更簡便,責任更清晰,讓工程科學、穩定實施。
(3)管理模式及業務流程的優化。信息化工程不單單是過程的自動化,其還包括管理形式和業務過程的整合。信息化構建是一種管理的革新,因為其牽涉到公司的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設過程中,應當選取水平較高的項目負責人和成員,此對信息平臺的構建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2提升高速鐵路項目管理能力的本質要求
高速鐵路工程建設品質要求嚴格、技術繁雜、建造時間短,工程管理是高速鐵路建設獲得成功的保障。現代化項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將信息的搜集與處置當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務,將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觀經驗判定轉變成依托信息合理決策。因為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文件存儲、報告打印、圖形操作頁面、互聯網通訊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們實施工程管理的質效。讓信息化變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電腦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已經從最初的文字處理,上升到了3個不同的層級,分別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揮、戰略支撐。
2.3建設數字鐵路的根基
數字鐵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臺、虛擬化、物聯網、信息集成等技術為依托,探究我國鐵道基礎設施、移動設備和鐵道環境的信息化,達成鐵道服務資源與運輸資源的全方位管控與直接顯示的鐵路信息平臺。數字鐵路具有數字化、自動化、虛擬化、可視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是一個巨大、繁雜的大工程,是對鐵道信息化的進一步拓展。鐵路信息基礎架構應當在鐵道建造期間便初步建設,這是由于全部的鐵路基礎設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間逐步累積構成的。假如未曾在鐵道建造階段注重基礎設施的材料的搜集、歸納與架構化,構成完善的鐵道信息基礎架構,構建數字鐵路也就無從談起了。
3高速鐵路信息化對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對企業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業業務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運用先進措施達成人才、資本、材料、信息資源的集中謀劃、調配與協調,讓計算機技術和管理業務過程有效融合,讓信息平臺變成工程信息溝通的介體,進而增快工程管理平臺中信息反應速度與平臺的反應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對于建設公司來說,有重大價值。據統計,在國外建筑業企業中凡運用項目管理平臺的公司,施工進度提高50%,施工質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設計費用和人力費用卻分別減少15%-30%和5%-20%。
(2)實現合理高效的監督,加強企業決策力度。對于建設公司來說,信息技術可以對公司工程施工的各個時期加以有效監督,不管是工程的進度、協議踐行的程度,還是工程中人力、機械、材料的運用費用,均能夠依托計算機技術加以即時監督。
(3)打破地區限制,達成了跨區域管理。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協助公司解決此種跨部門、跨地區合作、交流等難題。特別是自從中鐵建設集團實行地區管理以后,我們更需要此種迅速、即時、高效的信息互享與交流平臺,全方位滿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減少公司的跨地區管理費用。對于工程涉及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我們來說,運用工程管理平臺和財務管理平臺等應用程序更有助于達成全球業務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對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1)順應施工工程管理對信息量的要求,達成信息的高效整合與運用長時間的粗放型管理,導致建設公司對搜集、歸納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憑借經驗進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隨著公司建筑工程數量及規模的不斷增加,施工信息也會越來越多,如果還是沿用傳統的信息統計模式,不僅降低了信息傳輸的效率,還增加了傳輸的流程,且在傳輸過程中極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況出現。使用計算機技術不僅能將工作量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還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時還能對信息予以進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構建合理有效的預算計劃體系,對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臺不但能夠構建全方位預算體系,減短預算時間,另外依托有效的項目成本控制,做到質量有根據、耗費有定額、管理有規范。
(3)形成資本流、物流、數據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運用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對企業施工過程中每個環節予以及時處理,且在公司內部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網絡平臺,從而有效實現公司“四流合一”(資本流、物流、數據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體的運行效率。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
3.3在企業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義在高速鐵路施工單位實施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從企業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起到巨大影響。通過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能夠實現對企業財務、材料采購、具體施工以及勞資等內容的整合、提煉和升華,并有效形成總部、子公司、項目部三級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相信隨著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日臻完善它對工程項目管理的推動作用會越來越明顯,因為信息化管理在其自身系統的建立與框架基礎上本身就有其科學性、及時性、系統性、聯動性等各方面優勢。也能促進鐵路系統更好地發展,更充分地發揮鐵路事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鐵路工程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己成為必然的選擇。使行業、企業、建設項目都能在信息化管理中受益。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的高速鐵路信息化管理建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開展。要緊緊圍繞著當前高速鐵路信息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著我國鐵路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并結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鐵路系統的需要,來逐步完善高速鐵路工程項目信息化的建設工作。使之能在以后的工程項目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淺談信息化在高鐵項目建設管理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23).
鐵路運輸企業要依靠改善管理來挖掘潛力、增強活力,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以搞好標準化管理為前提和基礎。搞好標準化工作,是全面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搞好標準化工作,鐵路運輸企業才能實現合理配置和利用企業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實現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新投入的情況下,使企業得到較快發展。鐵路運輸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各項運輸生產活動都以為旅客和貨主提高優質服務為根本。標準化工作則涵蓋了運營組織管理、設備設施管理、服務提供管理等方面。推動標準化工作,必然能使企業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增強客戶的滿意度,吸引客戶,增加運輸收入,從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1.2標準化有利于促進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完善信息系統、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信息化所帶來的信息控制技術革命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鐵路運輸企業通過對標準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依據標準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能使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崗位實現技術進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應用電子客票系統、多樣的移動支付手段等,為鐵路運輸企業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1.3標準化是維護職業健康的重要措施
職工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我國《勞動法》第6章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鐵路運輸企業通過制定并執行職業健康標準,完善職業健康標準體系,能極大地促進職工身體健康,減少職業危害,維護職工權益,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秩序,降低鐵路企業經營風險。
1.4標準化有利于鐵路運輸企業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運營成本
鐵路運輸企業是24h不間斷運行的復雜、龐大的體系,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支出,是目前增強鐵路企業盈利能力、提高企業利潤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能源標準體系,制定能源標準,科學地確定各種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額,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減少水、電、油、煤等能源的消耗,可以充分發揮鐵路運輸成本優勢,突出綠色鐵路,不斷增強鐵路與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
2鐵路運輸企業標準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鐵路運營管理的標準化對象重視程度不夠
鐵路運輸企業是鐵路行業最終端產品的提供者,其高效運行離不開鐵路裝備制造、鐵路工程建設等系統的發展與支持。在鐵路體制改革前,鐵路運輸企業存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針對性不強問題,鐵道行業標準的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鐵路裝備制造、鐵路工程建設上,而對鐵路運輸企業運營管理系統大量標準化對象未能有效實施標準化管理。鐵路局建立的技術標準體系在運輸一線應用程度不高,其中存在大量基層站段不直接使用的冗余標準,給站段標準化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2標準化管理工作體系不完善、標準化部門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
鐵路局、站段兩級標準化管理工作體系不健全,有的鐵路局標準化管理工作職責放在直屬單位,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有的鐵路局雖然把標準化工作職責落實在路局管理部門,但標準化工作未能建立起良好的運行機制,有的鐵路局技術標準、管理標準、作業標準由不同部門負責,標準化管理沒有得到有效強化;有些站段標準化工作職責不清,標準化管理人員更換頻繁,對標準化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路局對站段也缺乏必要的指導。
2.3標準化培訓工作不到位、標準化意識不強
對標準化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沒有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路情、局情的深刻變化做出相應調整,標準化人員業務素質良莠不齊。部分管理人員對標準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一些單位或部門甚至被弱化。標準化人員對標準化理論的掌握匱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憑經驗開展工作,對各級標準掌握不清楚。有些部門沒有形成依據標準管理的科學理念,有的存在以文件、電報代替標準指導現場的情況。
2.4標準體系不完善、規劃和計劃缺乏前瞻性
企業標準體系覆蓋不全,該建不建,該廢不廢,企業標準制修訂不及時,標準得不到持續的改進及完善。一些企業標準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運輸管理和生產需要,產生了大量“休眠標準”,嚴重影響了企業標準的嚴肅性、權威性。標準計劃和工作規劃不能與企業發展同步進行,缺少前瞻性。在應制定企業標準的領域還存在大量空白。長期以來,鐵路運輸企業把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點集中在技術標準領域,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的建設,普遍存在重視標準制定數量,輕視標準體系科學規劃的標準化管理思路,對某項工作只著眼于解決有沒有標準的問題,車、機、工、電、輛更是各自考慮本系統的問題,標準體系的整體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對標準體系缺乏有效的持續改進,標準體系的建設缺乏科學性,企業管理者沒有從標準體系建設、應用、改進中嘗到甜頭,積極性不高。
2.5標準實施的監督評價環節薄弱
在鐵路運輸生產實際工作中,有的標準宣貫不及時,生產現場和具體操作人員不了解標準的要求,在執行標準上打折扣。鐵路局及站段有關部門對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結果缺乏有效評價,目前對監督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予以行政或經濟獎懲,缺乏對標準執行情況進行有效評價,更談不上合理利用評價結果。
3鐵路運輸企業加強標準化工作的幾點對策
3.1不斷完善企業標準體系、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GB/T15496—2003《企業標準體系要求》對標準化系統管理有這樣的描述:“企業為實現確定的目標,將生產(服務)、經營、管理全過程需要實施的標準,運用系統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將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標準化要素加以識別,制定標準,建立標準體系并進行系統管理,有利于發揮標準化的系統效應,有助于企業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在企業標準體系的建立上,鐵路運輸企業要按照“管理規范化,作業標準化”的總體思路和鐵路科技發展、新技術應用、高鐵建設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統籌規劃企業標準體系。企業標準體系是企業這棵大樹的樹干,而各類標準就是樹干上的片片樹葉,枝繁葉茂才是棵健康之樹。要想開展好企業標準化工作,也需要科學的標準體系、門類齊全的各項標準。因此鐵路運輸企業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標準化工作計劃,把企業標準制修訂關注重點放到運輸系統的作業標準、管理標準,以及與設備采購、驗收、交付、安裝等相關的技術標準上,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確立標準項目,逐步填補企業標準空白,彌補管理上的漏洞。在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功能,按期跟蹤、督促計劃完成情況。認真履行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廣泛征求標準制修訂意見。對關鍵崗位的作業標準,應組織多部門共同審查,始終堅持把標準質量放到第一位,堅持科學立標,打好“作業標準化”工作的基礎。
3.2完善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積極組織標準化活動
建立健全企業標準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機制,落實標準化工作職責,做到標準檔案齊全、完備,執行的標準現行有效。各級管理部門都應制定相應的《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標準化工作考核辦法》,將標準化工作納入經濟責任制中進行考核。要切實發揮鐵路局標準化管理部門、機關業務部門、站段、車間對標準化工作的推動作用,從不同層面落實標準化工作職責。要利用多種形式組織新標準的宣貫活動,積極開展學標、對標、達標活動,使各級標準能夠有效地落到實處,得到有效應用。要積極營造標準化工作氛圍,大張旗鼓地推進標準化管理工作。
3.3建立標準信息系統、提高標準管理水平
要加強標準信息化工作,積極構建立體化、網絡化的標準應用信息系統平臺,積極開發、應用“鐵路局標準信息系統”。通過對標準的信息化管理,各級標準可通過網絡,適時地按標準體系范圍直接傳遞到作業層,充分發揮各級標準的應用實效。信息系統的投入使用能夠更好地滿足各單位、各系統對標準的運用需要,實現路局、站段、車間標準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作業層對各級標準的執行能力。
3.4加強標準化監督檢查、積極開展標準化教育培訓
鐵路局及站段標準化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監督檢查,總結推廣優秀單位標準化工作的先進經驗,不斷強化標準化意識,使廣大干部職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標準化工作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將標準化工作融入企業管理活動中,以推動標準化工作為載體,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標準化工作機制。要積極組織各單位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富有成效的標準化教育培訓活動,將標準化教育作為干部業務學習、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的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抓緊抓實,讓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學標準、用標準的意義,在企業形成人人學習標準,人人執行標準的良好氛圍。
3.5推進作業標準化
對崗位的作業要求應側重于作業質量的要求,包括作業程序、完成數量、完成時間等,能夠定量要求的盡可能量化。凡能規定定額的崗位均應制定定額,包括時間消耗定額、物資消耗定額等。對特殊工序過程的崗位,如焊接工、探傷工、鍋爐工等的作業要求,應執行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標準。對每個崗位作業順序應列出作業細節,明確輸入、轉換的各環節和輸出的內容,其中包括物資、人員、信息和環境等方面應具備的條件,并與其他作業接口相互協調。推進作業標準化,應本著易于理解和便于執行的原則,動態完善各崗位“一圖一卡一書”,分專業完善各工種作業標準,科學立標,形成體系。常態化開展學標、對標、達標活動,定期評比驗收,實現動態達標。根據鐵路運輸企業的生產特點,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重點突出基礎建設、素質提升、現場控制等關鍵點,著眼建立長效機制。
近兩年鐵路建設處于跨越式發展狀態,而進入2008年,受到國家應對金融危機政策的推動,更是呈現十分活躍的狀態。2008年一大批鐵路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全年新開工項目80多個。而鐵路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以及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等大量上馬的項目,也大幅帶動了信息化的投入。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調查,2008年鐵路行業延續了近2~3年來 IT投入快速增長的局面,與2007年相比繼續保持了加速度的增長。
在2008年鐵路的信息化建設中,一方面主要信息化運營系統基本已進入到平穩運行階段,對IT硬件設備的需求較為平穩,轉而加大了對軟件升級改造和服務的投入; 另一方面,鐵路近幾年的基礎建設呈跨越式發展,鐵路新干線、客運專線、高速鐵路、客運車站等建設大量出現,也帶動了很多IT新項目的建設以及IT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因此硬件的投資保持了很高的增長勢頭。
2008年鐵路行業IT投資結構中,硬件投資占IT投資的55.8%; 軟件投資占IT投資的25.4%; 服務投資占IT投資的18.8%。
2009年是深入推進鐵路建設、完成鐵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伴隨著新線建設的大規模進行,相關的信息系統建設也將全面鋪開。
1.大力推進交通建設。按照4D級機場標準,完成銅仁鳳凰機場改擴建,開通銅仁至國內重要省會城市航班;啟動建設石阡、思南、梵凈山通用航空支線機場。建成長昆客運專線銅仁段,盡快開工建設銅仁至玉屏鐵路、渝懷鐵路二線銅仁段,加快推進遵義至銅仁至吉首鐵路、昭通至黔江鐵路銅仁段、都勻至凱里至黔江鐵路、重慶經萬盛至柳州鐵路銅仁段等鐵路的規劃建設,到2015年,鐵路運營里程達到300公里以上。到2020年,構建起銅仁至黔中經濟區、珠三角、成渝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3小時陜速鐵路經濟圈,力爭實現縣縣通鐵路。
加快推進杭瑞高速銅仁段、銅大高速、思劍高速、松桃至銅仁高速、酉陽至沿河至德江高速、江口至石阡高速、德江至務川高速、印江至秀山高速、銅仁環城高速、銅仁至懷化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00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00公里以上,形成銅仁至懷化、凱里、黔江、吉首2小時高速公路圈,銅仁至貴陽、長沙、重慶4小時高速公路圈。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村油路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內河航運建設,烏江干流達到內河航道4級標準。
2.大力推進水利建設。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設為突破口,重點建設16座中型水庫、16座小(一)型水庫、6個骨干引水工程、2個骨干提水工程,到2015年,新增年供水量5.2億立方米,新增水庫庫容2.65億立方米。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以及銅東、烏中灌區續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推進小水窖、小塘壩、小堰閘、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加強重點城鎮防洪工程建設,完善防汛抗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統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加強巖溶地下水和地下暗河開發利用,建設一批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應急能力。到2020年,從根本上解決全市工程性缺水問題,全市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
3.大力推進電力建設。緊緊圍繞“兩帶兩圈”產業布局,加快骨干輸變電工程建設,建設500千伏銅仁與遵義互聯電網,每個縣域建設1座220千伏變電站,新建、擴建及增容110千伏變電站46座、35千伏變電站24座,到2015年,以500千伏為主、220千伏環網為骨架、110千伏網架為脈絡的供電網絡得到完善和鞏固,徹底解決骨干網架薄弱的問題,城鄉電網得到全面升級,實現全覆蓋,供電可靠性、安全性和抗災能力得到增強,基本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對電力供應的需求。到2020年,根據全市產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地方電網,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4.大力推進信息網絡建設。積極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融合發展,提高電話、互聯網普及率,加快城市光纖寬帶接入,實現行政村基本通寬帶,基本掃除自然村寨通訊盲區。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推進數字化城市和信息資源整合,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施電子政務提升工程和“三農”信息服務工程。強化信息網絡安全與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郵政普遍服務體系建設。政府信息化建設,政府上網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率達到100%。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