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開題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01-28 08:34: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研開題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研開題報告

篇(1)

1、開題報告基本內容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著重說明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目前的水平。本課題的目的、意義和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準備在哪些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課題的最終目標以及可能達到的水平。

(2)課題研究擬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論證完成課題的實驗條件,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4)論文工作和經費的估計。

(5)論文工作計劃(起止時間,分年度的具體實施內容)。

2、開題報告格式基本要求

(1)紙型:A4紙,單雙面打印均可;

(2)頁邊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頁眉:2.5cm,頁腳:2cm,左側裝訂;

(4)字體:開題報告正文全部宋體、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為0;

(6)字數:不少于5000字。

3、頁眉頁腳的編排

頁眉,宋體,五號,居中。填寫內容是“開題報告題目”。

頁腳,宋體,五號,居中,正文起始頁碼為1。

4、目錄的編排

標題“目錄”:黑體,居中,字號:小三;

目錄內容:宋體,小四號;點擊鼠標右鍵,選擇更新域自動生成目錄。

5、章節標題格式

(1)每章的章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1”,居左;或者手動設置成字體:黑體,居左,字號:小三,每章另起一頁。章序號為阿拉伯數字。在輸入章標題之后,按回車鍵,即可直接輸入每章正文。

(2)每節的節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2”,居左;或者手動設置成字體:黑體,居左,字號:四號。

(3)節中的一級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3”,居左;或者手動設置成字體:黑體,居左,字號:小四。

開題報告各級標題編號的示例如圖1.1所示。

圖1.1標題編號的示例

6、圖表、公式序號的編排

開題報告中的圖、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章編號。具體格式請參見碩(博)士學位論文模板。

7、參考文獻相關要求

標題“參考文獻”:黑體,居中,字號:小三;

參考文獻內容:宋體,字號:小四號;

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引用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數量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于10篇,并且包含一定數量的期刊。

參考文獻具體書寫格式參見學位論文模板。

8、裝訂順序

開題報告封面—開題報告目錄—開題報告正文—開題報告參考文獻—開題報告記錄—開題報告審查

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學位級別

學科專業

姓名

指導教師

入學年月

填表日期年月日

任務來源

校項目

編號

經費

課題名稱

論文題目

選題范圍

閱讀文獻

情況

國內文獻篇

開題日期

國外文獻篇

開題地點

內容提要:研究的目的、對經濟、社會及學術上的意義、國內外概況(文獻綜述、科研調研)、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實驗設備和條件、預期困難和對策、預期結果等(附報告全文)

起止日期

論文工作進度(主要內容、完成要求)

論文階段完成日期

文獻調研完成日期

論文實驗完成日期

撰寫論文完成日期

評議答辯完成日期

導師簽名:年月日

評主

議要

小成

組員

姓名

職稱

姓名

職稱

評議小組負責人簽名:年月日

教意

室見

主任簽名:年月日

院意

篇(2)

課題開題報告和申報方案相比,主要特點體現在“實”和“操作化”上,需要在深度、清晰度、具體化等方面做更多地準備。因此,開題論證報告一定要在可行性上下功夫,盡可能全面地分析問題。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價值、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標和主要研究內容、課題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預期成果、課題研究的成員分工及保障措施、主要參考文獻等。下面就對開題報告與課題設計方案中要求不同的部分加以說明(其余內容與課題申報方案內容基本相同)。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應準確地表現出研究的重點,簡約地表明研究的對象、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對課題名稱的要求是:一是要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二是要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要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范用語,不能用自創的詞語或一些縮略語;三是要簡潔,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需要注意的是,在開題報告中課題名稱要以申報批準立項課題名稱寫,對當時申報的課題有稍加改動,如填加一些限制詞語,使課題研究對象具體化,或是研究內容具體化,都可以作小的變動;但如果變動較大,改變了研究內容,那在寫開題報告時應將其具體闡明原因(新課題名稱是什么,原課題名稱是什么,修改的理由是什么),并隨后申請課題變更。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采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主要是涉及到的一些較為陌生的術語,或者某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的定義、涵義及來源;采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范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并分別給予概括;對研究范圍與內容的界定,主要是將原來過大的研究范圍適當縮小,對原來不明確的研究范圍進行界定。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科學的課題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核心概念的界定一般要選取課題名稱中的主要概念、關鍵詞或課題研究的核心進行界定。如《實施新課程背景下發展性評價的研究》的課題界定:

“實施新課程背景下”,即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要求和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進行廣泛性、大聲勢的新課程改革實驗,這樣一種宏觀情勢、現實環境之下。

“評價”,在內容上比較廣泛,除了對學生的評價之外,還包括對學校在內的教育環境的評價,對于教師的資格及能力的評價等等。” 本課題研究主要針對學生的評價,但也將涉及到教師評價、學校評價等。

“發展性評價”,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即試圖為了改變評價中存在的“強調甑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全面發展和個性差異;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評價方法單一”的狀況而進行的“評價改革”。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評價改革”包括“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中小學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的改革”等。本課題所要研究的“發展性評價”,主要在義務教育,尤其是初中階段,但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密切相關。“評價”中一個重要而普遍的形式是考試,又受到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主要概念的影響,所以研究中往往將“評價”與“考試”連在一起,稱“評價與考試”。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課題的理論依據主要是闡明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即支撐本項研究的一般方法論、具體學術領域及其學術成果。因為任何一項研究應該歸屬某一個或某幾個研究領域的科學體系之中,其中作為研究這個課題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理論體系就構成了支持這個需要研究的課題的理論依據。理論的選擇需要有啟發性并對課題研究具有支撐作用,在陳述課題的理論依據時,要具體說明這些理論如何與本課題聯系,在哪些方面支撐該課題的研究。具體要求為:1. 少而精;2. 針對“問題”;3. 有指導性;4. 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操作要點,便于教師理解和把握。

另外,研究依據通常包含政策依據和實踐依據等。“政策依據”就是用國家的某種法定條文證明課題研究的合理性和現實性,可以是國家現行的教育法規,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法》等;也可以是國家現行的教育政策。“實踐依據”就是某種實踐活動能證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在研究目標的基礎上,將研究思路具體化,即為了要達到研究目標,需要研究什么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并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目標與內容之間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就需要對研究內容進行合理分解,這樣有助于降低研究的難度,保證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下面舉例說明研究內容如何進行分解。如《家園共育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質量的研究》課題研究內容分解程序如下:

第一步:確定研究的問題。

該課題按照研究的進程,涉及早期閱讀現狀調查研究、創設閱讀環境和尋求閱讀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為此,研究者將課題需要研究的內容確定為:1. 幼兒園及家庭早期閱讀現狀的研究;2. 家園合作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境的研究;3. 家園合作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質量的有效方法與策略的研究。

第二步:將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排序。

按照研究進程,先進行現狀調研,然后進行創設環境和尋求方法的研究。

第三步:細化研究問題。

課題負責人將需要研究的內容細化為:

1. 幼兒園及家庭早期閱讀現狀的研究

課題組對幼兒園及幼兒家庭做如下調查:(1)幼兒園閱讀環境、閱讀條件及閱讀氛圍的調查;(2)教師、家長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及重視程度的調查;(3)教師、家長指導早期閱讀的方法及策略的調查;(4)教師、家長、幼兒閱讀現狀的調查;(5)家園在對幼兒早期閱讀教育中有無合作的調查。在這些調查基礎上分析出影響幼兒早期閱讀的因素,提出具體的家園共育、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質量的方法和策略。

2. 家園合作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境的研究

環境包括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課題組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家園進行早期閱讀環境創設:(1)家園如何為幼兒提供圖書及多元刺激的閱讀環境的研究;(2)創設良好的家園早期閱讀氛圍的研究;(3)如何實現家園圖書資源共享的研究。

3. 家園合作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質量的有效方法與策略的研究

幼兒的自我閱讀學習,以及教師、家長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多種方法和策略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教育,是提高幼兒閱讀質量的根本保證。對此,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1)幼兒自我閱讀學習方式的研究;(2)教師指導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方法與策略的研究;(3)家長指導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方法與策略的研究;(4)家園指導幼兒早期閱讀合作的方法與策略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上的安排。制定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研究。每個階段的起始時間、結束時間及研究內容要明確,每一階段的任務和實施過程必須安排清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針對研究周期比較長的課題,可以分年度(或分學期)制訂具體的研究計劃及研究目標,計劃要祥實、具體,并進一步細化,細化到某一個時間,開展什么樣的課題研討活動,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參與人員,誰來主持,誰來記錄等等,都要在計劃中列出來。即便有特殊原因,課題研討活動不能如期開展,也要另擇日期,完成計劃中的課題研究任務。

例如《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的研究》課題的實施步驟如下(節選部分):

……………

(二)實施階段:(2019年12月——2019年3月)

(1)第一階段:初步探索階段 ( 2019年12月——2019年5月)

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應用后,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其中,能否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以及對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初步考察,深入調查各科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進情況和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的嘗試情況。

研究措施:

①召開師生會議,了解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的促進情況,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情況;

②對實驗教師和全體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并認真分析總結;

③利用歌曲的感染力,引發學生的聯想,使學生進入創設的動態生成的情境,設身處地的去研究,去學習;

④利用小品和影片的觀后感,使學生加入到真實的活動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學習知識,互動的過程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

階段性成果:

①《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研究》初步探索階段實踐總結;

②師生調查問卷及分析總結課堂隨筆、個案分析、典型案例、手抄報、學生心理筆記;

(2)第二階段:深入研究階段 ( 2019年6月——2019年3月)

……………

(六)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其中研究報告和論文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科研成果最主要的兩種表現形式。研究課題不同,預期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

在開題報告中要明確表述課題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稱都是什么,由誰負責完成等。

以上是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和一般要求。研究工作開展后還可能出現原來沒有預想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教師在課題操作方案再設計時,需要將目前的課題操作和已有的實踐經驗聯系起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大膽創新,做到既切實有效,又留有余地,允許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調整。

二、開題論證的程序

(一)提交開題報告

課題立項后,課題主持人要盡快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的學習、研討和培訓。在課題組反復研討的基礎上,主持人進行系統整理,撰寫開題報告初稿。并將開題報告送交到科研管理部門和專家手中,以便他們有較充足的時間對此進行認真審閱。

(二)召開課題論證會議

開題論證會議由課題組與科研管理部門共同組織,參加者一般有課題組成員、指導專家和與課題研究有關人員。程序如下:首先由課題主持人介紹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因為報告已經事先送交專家,所以口頭匯報應盡可能簡略,重點是介紹研究思路和具體計劃,以及對報告中難以表述的問題進行補充性說明。開題論證會的核心是專家對課題研究計劃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進行評議和指導。論證會上,有關專家會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出質疑。專家可能會“毫不留情”地提出許多挑剔的批評意見,這些意見可以避免課題研究在初始階段就走彎路。除了聽取專家的意見外,也可將自己的不同觀點表達出來,與專家一起研討。這樣做可求得對研究問題的深刻理解。開題論證會上要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和課題組成員的建議,做好記錄,整理備案,并根據專家意見和課題組成員的建議修改開題論證報告。

篇(3)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于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于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并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臺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占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系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篇(4)

負責人 陳林志

學 科語文 學歷本科 職 稱:中學一級教師

年 齡43

參加工作時間 1991.7.1

QQ號80642646 郵箱806426462@qq.com

新浪博客網址

課 題

名 稱

農村初中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研究

小課題其他成員

姓 名

職 稱

工 作 單 位

陳林志

中學一級教師

漢濱區建民辦建民初中

汪曉菊

中學一級教師

漢濱區建民辦建民初中

陳博

中學一級教師

漢濱區建民辦建民初中

羅長安

中學一級教師

漢濱區建民辦建民初中

選題緣由

研究設想

一、研究目標

1、學習班主任專業化的理論內涵,探索班主任專業化的內容、要求、與意義,研討農村學校班主任專業化的途徑與方法;

2、立足本校,通過對班主任的評價研究和班集體的評價研究,梳理學校的現有規章制度,改進班主任和學生管理工作,摒棄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零打碎敲”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形成一整套科學有效地班主任選拔、培訓、評價、管理的體系;

3、通過課題研究,大面積提高本校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4、將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敘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層學校參與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達方式引入課題研究中,增強我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興趣,提高我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線教師,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實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5、通過課題研究,試圖將班主任專業化這一新事物引入我校并努力使之在農村初中學校產生良好的輻射作用。

二、研究專題:

1、班主任專業學習模式的探究

2、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的研究

3、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途徑與方法探究

4、班主任隊伍的管理與發展

三、研究內容:

A、文獻學習:

1、學習班主任專業化的概念與內涵。

2、班主任成長規律和因素。

B、自主發展研究:

1、班主任自我成長探究、責任、工作方法。

2、特殊學生的教育,班風的形成。

3、班級文化的建立。

C、培訓策略研究:

1、培訓策略研究。

2、班主任工作展示。

D、評價機制研究:

1、班主任任職條件研究。

2、班主任工作評價方法、班級評價。

3、班主任論壇。

E、管理策略研究:

1、班主任資格聘任標準。

2、班主任工作過程管理辦法。

3、班主任隊伍建設規劃。

F、成果對比分析:

1、班集體對比分析。

2、班主任對比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及工作安排

A、問卷調查法:

1、班主任工作心態、工作現狀調研

責任人:陳林志 汪曉菊陳博 羅長安

對象:本校2/3現任班級班主任

方法:問卷調查、座談會

工作呈現:調研報告

2、班主任專業水平調研

責任人:汪曉菊 陳博羅長安

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紹。

工作呈現:班主任工作經驗集,疑難問題匯總。

3、班集體現狀調研

責任人:陳林志 汪曉菊陳博

對象:中心學校班集體和九年制學校班集體

方法:現場查看、學生座談會

工作呈現:調研報告

時間:2013年3月

工作意義:

為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策略研究提供現實依據。使我們明確研究的重點,確保研究的實效性。

工作要求:

1、各調研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準備材料。

2、按規定時間完成調研任務。

3、及時擬寫調研報告。

4、收集過程資料。

(二)文獻法。

責任人:陳林志

學習內容:

1、班主任工作職責。

2、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優秀班主任事跡。

3、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理論。

4、班主任素質培養的途徑與策略。

人員:集中學習陳林志

自學;全體教師

學習呈現:學習心得匯集。匯總 陳林志

工作意義:

為課題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引領

工作要求:

1、集學:每周一次,每次1小時以上,每次確定學習主題、主學人、主講人,擬定三個月集學計劃。

2、自學:在集學的基礎進行,全體教師必須堅持自學,擬寫學習心得。

(三)行動研究法。

責任人:汪曉菊

1、班主任自主發展研究

人員 全體課題組成員

內 容(1) 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負責人、陳博 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主任安全教育方法集

內 容(2)評價激勵方法研究

負責人、汪曉菊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主任激勵策略案例集

內 容(3)家訪策略研究

負責人、陳林志陳博

工作呈現:班主任家訪心得集

內 容 (4) 小助手的培養

負責人、汪曉菊陳博

工作呈現:班主任小助手培養案例集

內 容 (5)學困生的轉化

負責人、陳博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主任學困生轉化策略集

內 容 (6) 特長生的培養

負責人、汪曉菊

工作呈現:班主任特長學生培養策略集

內 容 (7) 心里輔導

負責人、陳博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內 容 (8) 班級文化建設

負責人、陳博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級文化建設論文集

內 容 (9) 班級管理策略

負責人、陳博羅長安

工作呈現:班級管理建設論文集

內 容 (10) 留守兒童教育

負責人、汪曉菊 陳博

工作呈現:留守兒童關愛教育集

意義: 通過班級工作的行動研究,使班主任教師在實際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成長,了解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和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工作要求:

1、全體班主任教師和課題組老師必須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積極撰寫心得、案例和論文。

2、子課題負責人,要按時完成案例論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積極組織相關評選工作,選報優秀論文參加上級的評審工作。

(四)實驗法

1、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培訓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1、負責人:陳林志

2、方法:開展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進行比較、分析。

工作呈現:形成班主任培訓工作總結材料。

2、班主任任職條件研究

1、負責人:陳林志陳博

2、方法:根據班主任專業化發展要求及農村小學實際擬訂《建民辦中心校學校班主任任職條件》(試行草案),在實踐中研究。

3、工作呈現:形成《建民辦中心校班主任任職條件方案》

3、班主任評價機制研究

1、責任人:陳林志

2、內容: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評價內容、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方法、評價的作用。

3、工作呈現: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評價方案。

4、班主任隊伍管理研究。

1、責任人:陳博羅長安

2、內容:研究班主任聘任方法、過程管理以及班主任隊伍建設規劃。

3、工作呈現:制定班主任隊伍建設發展規劃。、

(四)、研究的意義

1、以此項課題研究,統攝我校的班主任工作,從“班主任專業化”新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效能、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

2、此項課題研究,將有可能為我校打造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班級管理與教育方面的專家型班主任隊伍。

3、本課題研究成果將有利于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條例》的順利對接

單位

審查

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縣(區)基礎

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市基礎教育

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

審查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篇(5)

【編者按】: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開題報告范文參考,以及開題報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開題報告寫作中的難題。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篇(6)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寫清本課題研究的長遠意義和現實意義以及該課題研究的迫切性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寫清本課題研究的有利條件有哪些:一是寫清背景條件;二是寫清基礎條件(從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套進行說明);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五、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問卷法、觀察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呈現形式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

2、公開發表

七、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1、準備階段:什么時間課題申報、收集資料、制訂課題研究計劃、學習相關。

2、實施階段:什么時間開題、執行計劃、開展研究、收集、整理課題各項活動的資料、及時提煉成研究成果、上報學校。

3、總結階段:什么時間總結各項研究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八、本課題組成員分工,即組織機構。

2、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例:

課題名稱:創新技工院校班級管理方法的研究

開題活動提示: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理清思路,確定研究重點和難點,進行研究任務分工。開題活動建議由市級或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同一批立項課題同時進行,并盡可能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加以指導。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應不少于2人)、參與人員等。

20xx年1月5日,學校數控部科研課題開題會隆重舉行。校級課題組成員出席了會議。

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對課題進行了評議,大家一致認為,本校3個省級課題分別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方面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針對性和創新性,利于解決目前學校的實際問題。3個課題研究方案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資料積累,對當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創新具有指導意義,研究成果有推廣價值。同時也對課題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給出了課題需要關注的問題,應更具體、更聚焦、更深入、更系統;應結合學校實際工作進行研究,在工作中研究,通過研究指導工作;應更具有輻射帶動作用,要影響帶動校級課題的研究,帶動學校工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與會課題組成員紛紛表示受到了啟發,明確了方向,達成了共識。課題組成員將進一步研討,優化課題方案。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頁)。

(一)題目:創新技工院校班級管理方法的研究

(二)內容

1、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結構形式及評價機制研究

(1)結構形式研究

“縱橫建制,職能并舉;雙線管理,網絡健全;團隊帶頭,組織引導;專項承包,責任具體;合作競爭,自我加壓;自我分析,追求卓越”為基本框架,學生全員、全程、全域參與的自主化管理。

(2)評價機制

①建立班級計劃制定、規定制定體系

②建立檢查監督體系

③建立反饋體系

2、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級的基本操作模式

⑴、“自主化班主任管理”基本操作模式

①校長:放班級管理權給班主任,總的目標上“管”,而對具體的管理方式則不“管”,改革現行教育實踐中對班主任的管理“統”的過死的機制。

②部主任:根據學校班級管理的一級目標,建立制定班級管理工作的二級目標體系;放權給班主任以各種方式、策略落實班級管理的目標。

(2)發展型班主任培養機制

①興趣調查:建立班主任的人選資源庫

②科學測評:確定班主任的人選資格

③上崗培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準

④制定目標:明確班主任的發展方向

篇(7)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們初步確定自己小組的專題,通過開題報告的方式,明確初定課題的背景、目的、價值,做好初步的責任分工和實施計劃等準備工作。并通過答辯環節來發現課題漏洞,對課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次報告,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越秀區外國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們團結協作的態度,培養學生們的集體觀念,激發學生們自信的表現欲望。

學習重點

讓學生們初步確定自己小組的專題,通過開題報告的方式,明確初定課題的背景、目的、價值,做好初步的責任分工和實施計劃等準備工作。并通過答辯環節來發現課題漏洞,對課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小組討論、制表、報告、答辯

準備工具:相機一部,每個小組一張報告表格、一張b5紙,每人一支簽字筆。

學習過程:

一.教師引導:(參考時間:3分鐘)

教師導入明確本次開題報告的具體要求

1.學生們按照小組就座,將之前已經填寫好的表格再次拿出來進行探討,盡量讓課題完善。

2.小組依次上臺進行匯報,每個小組的匯報時間為5分鐘,匯報的時候要求所有組員都要參與,匯報的時候可以適當用板書或者多媒體,匯報的時候注意儀容儀表,也盡量讓語言清晰,讓下面其他同學能夠聽清楚匯報內容。匯報的過程中,下面聽匯報的小組要做好要點記錄,對于一些疑點,可以在答辯環節進行提問。

3.匯報結束后,所有成員留在原地準備答辯,下面的任何一個小組的任何成員都可以問匯報小組問題,問題可以針對整個小組,也可以指定回答問題的人員。當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也可以提出來供匯報小組參考。

篇(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許多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復雜系統,勿庸置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多位目標、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生成……成為熱門詞語和熱門話題。我們的課堂日益呈現新變化、新氣象。然而,我們還是在許多的課例中發現,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許多課堂表面上熱鬧、生動,試圖體現新課改的種種新理念。但靜心反思時總覺得有許多缺憾。究其原因,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效率意識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也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目前,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們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課堂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效率低下,課內損失課外補,仍然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以上考慮,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實驗。

三、研究的目標、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概念、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關系和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方法。

2、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感知力,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

子課題設計:

1、學習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可行性。

2、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生成的有效性、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3、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保證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4、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包括板書設計、習慣養成、位置移動、引導點撥、課堂總結……

5、開展多元化的數學學習評價。

研究重點: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教學的觀念: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增強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2、研究過程

實驗時間為三年,主要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XX.2—XX.3)

認真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主體教育論》及有關信息、資料,吸取廣大教師的有關經驗和體會,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形成較為實用、科學的研究方案。

(2)實踐探究階段:(XX.3—XX.11)

依據研究方案,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理念、方法、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強日常溝通,不定期的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研討、分析實驗情況,完善方案。并將研究資料及時匯總使用,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交流推進。

(3)實驗的總結階段: (XX.11—XX.12)

①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

②整理實驗資料,總結出具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③舉行課題實驗的結題和鑒定活動。

3、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運用行動研究法來研究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學生對具體措施的反應,努力做到“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

(2)觀察法: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相關要素進行第一時間的記錄和描述。

(3)比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師,平行班對比等,分析相關要素的關系。

(4)調查法: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學后調查,把握當事者的感受和課堂教學實效獲取“定性”與“定量”的雙重資料。

(5)個案法: 對部分研究對象盡可能搜集更多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探討對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 部分教師理念異化為目標,在隱藏目標的泛化、擴大化與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熱鬧的“多言堂”、頻繁的合作與討論,使得不少課堂“形”聚“神” 卻散。

(3) 部分課堂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下降。

(4) 過度地依賴學具操作、數學知識泛生活化的現象,造成學生數學化思考缺乏,阻礙著課堂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課堂過分地強調了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腳的現象和被弱化的趨勢。

2、創新之處:

我們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與新課程密切接觸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題目變活了,錯誤變多了,分數變低了”。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我們從農村小學的視角出發思考著。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起來是很困難的。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和實踐體驗性,很多家庭作業形式也由原來的書面作業轉變成操作實踐性作業,有的則需要在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由于種種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難實施見效。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及硬件設施相對較差,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或實踐活動往往由于學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師或個別學生的演示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無法親歷實踐的過程,無法在操作中觀察、分析和體驗。動手能力弱在農村小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某些老師仍然迷信于題海戰術,高耗低效,讓學生練技巧出成績,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當作彰顯自己教學業績的籌碼。

六、預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完成時間 負責人

階段成果

總結出較系統的、可操作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切實提高我校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公開課 XX年5月

學生數學素養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由單向發展向綜合形延伸。 競賽、檢測 XX年9月

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業務水平得到提升,培養出區教學骨干2~3名。 證書 XX年6月

教科研理論成果突出,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10篇以上。 發表 XX年12月

最終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理論體系,在一定范圍內有較大影響。 論文集 XX年6月

培養出市、區教學骨干2~3名,區學科帶頭人1~2名。 證書 XX年6月

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居全區前列,在全區范圍內有一定知名度。 競賽、檢測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專業引領:

聘請教研室領導等作為本課題的顧問,定期來我校做專家講座,聽實驗教師的隨堂課,進行隨機檢測,與其他學習的班級做比較研究。

2、優質團隊:

由學校領導、教導主任、區骨干教師、區教壇新秀、優秀一線教師組成。

3、管理經驗:

我們提出“確立效率意識 ,促進師生發展;強化系統意識,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規范意識,保證研究質量”等課題開展組織策略。探索實踐課題實驗的激勵機制,可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

4、理論基礎:

篇(9)

大家好!很榮幸本次“西安市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小課題開題報告會”在我校舉行,能讓我近距離聆聽專 家老師對課題研究的專業解讀。更珍惜專家老師對自己所承擔課題進行面對面知道的機會。

本次,我所承擔的課題名稱是《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研究》。在九月份開題報告上傳的第三天,我便欣喜的看到我的指導老師楊老師對我的肯定與鼓勵,讓我對本次課題研究充滿信心。同時楊老師也指出了不足,如對幼兒的界定闡述不夠清楚,我也及時的做了調整,同時更明確了自己本次課題研究的目的,讓自己的研究有了更強的針對性。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觀察是幼兒認識自然和從社會中獲取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幼兒從出生,就積極地向周圍世界進行探索。《綱要》指出3歲兒童就對周圍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對周圍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向成人問這、問那;而有的則對眼前的變化“視而不見”,這讓孩子失去了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機會,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因此,觀察力的培養和發展對幼兒自主探索世界具有重大意義,是智慧開啟的重要能源。

研究意義:觀察能力是人們思維、想象、理解、表達等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也都離不開觀察,觀察對于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觀察并非隨意看看,是有目、有計劃的,旨在通過這樣一種智力活動去揭示觀察對象的內在規律。只有具備持續的觀察能力才能保證孩子對世界的高度敏感性,獲取豐富的感知材料,并對這些進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認識,由此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觀察力是人們在觀察實踐中或有關訓練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觀察能力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培養。

幼兒在進入大班這個年齡階段,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觀察力,但在這時期的觀察力具有如下特點:

1、觀察過于籠統:幼兒觀察事物,往往有兩種偏向;注意事物輪廓,忽視細節;或者注意某些細節,而忽視整個輪廓。

2、觀察不穩定:由于幼兒觀察缺乏目的性,觀察過程中受周圍情景的干擾大,加上注意不穩定,所以,他們的觀察活動往往不穩定。

3、觀察不深入:幼兒容易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比較膚淺、粗乏抽象概括思維能力的組織和指導,因而很難把觀察引向深入。

4、缺少觀察方法:幼兒喜歡觀察,但卻不知如何科學地觀察。

二、課題研究的主體內容

根據幼兒觀察的特點我們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促進其觀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1、掌握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規律,取得培養幼兒觀察能力的主動權。

2、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引導、啟發、鼓勵,創設良好的觀察環境以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3、教會幼兒的觀察方法。

4、通過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接觸各種事物,觀察各種現象,豐富其認知。

5、在幼兒園里形成良好的觀察氛圍。

計劃通過大約一年時間的實踐研究,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措施

第一階段:

2012年9月準備階段

今年9月份主要進行相關的調查和準備工作,設計好調查問卷并發放、回收、整理和匯總,解決教師在指導幼兒觀察時存在的問題、尋找大班幼兒感興趣的觀察對象、總結最適合大班幼兒的觀察方法、創造有利于培養幼兒觀察能力的環境和氛圍,最最后使之之量化成詳細的數據在文本中呈現 。

第二個階段:今年10月——2013年5月行動研究階段。運用教育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親身體驗法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日常生活中創造機會,培養幼兒勤于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創造有利的觀察氛圍,讓幼兒學會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細致的觀察事物的能力。隨時進行材料的收集,分析,并將行動前行動后進行及時對比分析,及時總結形成有利于知道我們以后工作的基本成型的文本材料。具體將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

a、 從“興趣”入手,引導幼兒樂于觀察

觀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兒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只有對某事某物產生濃厚興趣才會集中,即觀察往往受興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最好形式。

1、 捕捉孩子的興趣,引導觀察

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其實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只要我們觀察、傾聽就會發現。因此,我們要把握時機,正確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發現。

2、選擇適合的觀察對象,引導幼兒樂于觀察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我為幼兒多選擇色彩鮮艷、新奇、活動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觀察對象。幼兒對這些喜歡的東西常常沒有成人指導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觀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事實上,只有把各種感官都調動起來,才能更正確、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觀察某一事物。因此,我們要選擇適合幼兒的對象積極引導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全面觀察。

b、 教會幼兒觀察方法,培養幼兒善于觀察

有了觀察興趣,還必須在觀察方法上加以指導。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觀察,幼兒的觀察條理性差,如果孩子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而是東看看、西瞧瞧,就會把要觀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遺漏掉。不但達不到觀察目的,還會形成不良觀察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讓幼兒學會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細致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理論引領下我將嘗試以下幾種較適合幼兒的方法,讓幼兒將觀察運用于自主探索活動中。

(一) 順序法

順序法指以一定順序來進行觀察。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從上到下、從明顯特征到不明顯特征等等。

(二) 比較法

比較法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現象比較他們不同點和相同點,讓幼兒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思考,從而正確細致、完整認識事物。

(三)反復觀察法

對于某一動作可讓幼兒進行重復觀察,這種方法可以強化幼兒大腦皮層形成暫時性的聯系,并能使各個暫時性聯系之間相互貫通,逐步形成動作的連貫一致。反復觀察能形成幼兒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并掌握復雜的難度大的各個環節。

(四)重點觀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發展過程中,必定有一個環節是主要的。如蠶寶寶蛻變過程中的最主要的環節,這個環節是重點觀察的對象。這些訓練對培養孩子抓主要問題,抓中心環節,掌握大局都有好處。

(五)定位觀察法

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通過定位觀察來培養興趣,如引導幼兒讀書,教師可以給幼兒做示范,讓幼兒從正面反復觀察,還可以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種方法能引導孩子對讀書產生更大的興趣。在培養幼兒觀察方法的同時,還應引導幼兒在觀察中積極思維,把觀察過程和思維結合起來。

( 六) 追蹤觀察法

追蹤觀察法是指讓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變化和發展進行間斷性的、有系統的觀察,使幼兒了解其生長變化和發展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完整的認識。

c、 創造各種觀察機會,培養幼兒勤于觀察

觀察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積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創造機會,培養幼兒勤于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1、 開設各種觀察角

如:飼養角、種植角、閱讀角等讓幼兒的周圍始終存在觀察的內容。氛圍輕松自由,讓幼兒快樂的觀察。

2、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觀察時機

如:秋天樹葉的變化;燕子南飛;冬天的雪;夏天的雷、閃電等。讓幼兒學會留意和發現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 組織專門的外出觀察活動

就是讓幼兒走出校園,開闊視野,激發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積累生活經驗。

如:春季時組織幼兒春游,尋找春天,了解春天的變化;組織幼兒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

4、 在各種活動中有機滲透觀察

如:折紙活動中看圖折紙,教師為幼兒提供示范圖紙,讓幼兒結合折紙經驗,有順序的觀察思考,學習事物的折疊方法。這不僅豐富了折紙經驗,也發展了觀察的能力。

通過實踐與研究發,觀察力的培養除了發展智力外,更多的能力在觀察過程中或以觀察為基礎和發展的。

d、形成良好的觀察氛圍。

在物質方面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空間、材料;在精神上形成寬松民主的氛圍。

總之,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其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

第三階段: 2013年4月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學年結束時,認真回顧一下小課題研究之路,全面總結一年來課題實施過程之中的成功做法與不足之處,整理一年來的經驗材料與師幼的成果,認真完成課題的結題工作,認真撰寫相關的體會文章,并提交中心于上級教研部門審核,爭取讓這項研究結出碩果。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研究結束將形成教師反思、心得體會、隨筆、敘事、研究過程中的一些重要資料、總結等。

篇(10)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鐘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并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鑒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松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付諸實踐,總結經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并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二)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研究

通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考慮在以下五個維度上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1)教學目標;

(2)教學策略與方法;

(3)教師角色;

(4)學生角色;

(5)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預先想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正確處理《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與態度這三方面作出統一的考慮。作為化學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單元的總目標恰當地分解為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 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準》要求。

(2) 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學策略與方法

同樣的教學內容,經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達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體現。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鬧思考,動流等多種感官參與下,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所以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結果,而且要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教學策略因勢利導,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給予充分的指導。

3、教師角色

對教師角色這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思考,我們認為:教師在一節課中所承擔的某種角色往往決定這節課的成敗好壞。許多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種:

(1)教師是學生的親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幫助學生訪問和處理信息;

(2)教師扮演“總設計師”、“舞臺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登臺表演作準備。

(3)教師的“服務者”角色,所謂服務者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訪問信息的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等。我們通過對周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過分析,發現當前教師特別一些老教師在對教師角色這一問題沒有很好的把握,延續著以往教師作為課堂主宰,絕對權威的角色,課堂中教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聽。教師的這一角色使自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的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正確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4、學生角色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中的學生角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何種身份,以怎樣的形式來獲取知識的。根據對部分教師的了解,他們對學生在課堂中以怎樣的角色出現都有著較正確的認識,都認為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也就是說學生應把學習當作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動的加以學習的,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尋求者,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的需求和能力,他們有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老師認識歸認識,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搞請學生的角色,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一堂課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學效果,即“講求實效”。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2)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

(3)學生應答面廣、質量高。

(4)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課內練習正確率高。

(5)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構建化學課堂評價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礎工作之后,著重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時上課忘帶書,不認真聽講,討論時趁時講話,分析時不注意傾聽,作業經常忘做諸多現象,而教師方面則存在著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單一,缺乏情境化和規范性,根據以上情況初步制定了化學學科學生評價體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現基本已形成一個模式。

1、教師重新認識評價目的

不少教師認為評價目的無非是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級或選拔人才。這些認識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并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下的評價目的是什么?“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評價觀的精髓。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檢測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若沒有達到,具體的原因在哪里?有沒有加以調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見,評價起著診斷、反饋及促進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要全面認識評價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領會并在新課程理念下大膽創新,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屬于自己的課堂教學。

2、結果與過程并重。

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看課堂上學生學會了什么。而現在提出的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不要學習的結果。相反,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經歷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說,結果與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學生的情感的積極投入,沒有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有效參與,只專注結果,只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重走題海戰術之路;而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學生卻一無所獲的過程,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長此以往,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三維目標的落實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此,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是要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評價中不忘賞識每一個“主體”

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課堂上的提問、回答、評價,則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

可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回答,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予高度的贊賞,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需求。作為教師與家長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強調“多在學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4、評價不忘家校的溝通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家長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讓老師更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表現。

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并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讓家長記錄孩子回家化學學習的情況,做到化學教學向家庭與課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橋梁,讓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學習表現,能讓我們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們將家長評價可在“個體自評”的基礎上穿插于“小組互評”和“教師導評”的過程中,或在之后進行。家長在評價之后,可以寫簡要的評語,也可以寫意見或建議。“家長評價”主要側重于評價學生在家庭的表現,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增強了,體驗到點滴的成功感,而且還逐步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5、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我們盡量采用實物演示、動畫演示、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要求教師多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們多采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⑵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就必須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評價的方向,點撥他們評價的方法和要領,我們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①建立評價的常規

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評價常規有利于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參與評價的步驟。課堂評價常規包括“聽”、“想”、“評”、“聽”。“聽”是指聽清楚對方的發言,這是做好評價的前提。“想”是根據別人發言內容進行思考,組織好評價的語言。“評”也就是以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最后的“聽”是虛心地傾聽別人的反饋意見。課堂上建立了評價常規,學生評價的內容就更具體充實,更具有針對性。

②掌握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評價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師生評價等六種評價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方法上劃分,評價又可以分為以下的七項: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后,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并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6、評價中做到因人而異

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制約,其身體發育或個性發展都有差異。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的作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對那些制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的指導,并做出相應的縱向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1、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從學生方面分析。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人,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學習化學全過程的表現和成果,學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揚和鞭策。學生可以大膽地發表見解,創新精神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主、合作和課外探究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由于創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在學生開始能主動地收集、處理和信息資料,懂得自己做知識歸納小結,自己給自己評價,能主動參與合作和交流,也敢于上臺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評的創新人格,而且使教師懂得了應當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從學科學習入手,通過主課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學、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各方面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科學訓練。有教師總結說“生命在評價活動中豐富,課堂在評價活動中生動,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發展,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成長,課程在評價活動中回歸。”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

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能力、訓練、組織、倫理、自主、服務、成長的專業專業人員。教師是持續發展的主體——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都必須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并進。教師既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思考、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的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訓方式。

七、研究體會與思考

上一篇: 教師入職培訓研修總結 下一篇: 街道黨建工作要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R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理夜论片大全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喷水 | 亚洲真实迷奷系列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