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7 23:13: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人力實訓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崗位:咨詢員
2.人數:5名。
二、崗位職責
為公眾提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規政策咨詢、辦事指南、信息查詢等服務。
三、崗位要求
1.年齡35周歲以下(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專業不限;
3.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經歷;
4.具有寧波大市戶口,能聽、講寧波本地方言;
5.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團作合作精神。
四、工資待遇
1.按寧波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時間;享受帶薪年休假及國家法定節假日。
2.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及公積金。
3.錄用后,需進行5-6個月的培訓,培訓期間發放基本工資。
4.培訓期滿經考核合格,正式上崗后,工資待遇按本人實際出勤、工作績效、崗位系數及星級標準等掛鉤計發。
五、報名方式
1.報名辦法:采取網上報名方式。報考者先登錄中國寧波人才網(nbrc.com.cn),下載并填好報名表(見附件),并在規定的報名時間內將報名表和相關材料的掃描件發送至指定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件主題請標明“姓名+應聘崗位”。相關材料包含報名表、身份證、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彩照、戶口簿(集體戶口人員持集體戶口簿或戶證中心戶籍證明)、學歷及學位證書(海境外留學生憑國家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勞動(聘用)合同或養老保險交費憑據、單位出具的證明等相關工作經歷證明。
考生報名后應及時與招聘單位聯系人電話聯系,以驗證郵件材料是否收到及完好。
2.報名時間:2018年1月16日至2018年1月21日。
3.聯系方式:羅老師,87178681(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5:00)。
六、錄取方式
1.采取集中筆試、面試,擇優錄取。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 面試當天,招聘單位將對面試入圍人員進行資格復審。參加資格復審者須攜帶報名表、身份證、戶口本(集體戶口人員持集體戶口簿或戶證中心戶籍證明)、學歷學位證書(海境外留學生憑國家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勞動(聘用)合同或養老保險交費憑據、單位出具的工作經歷證明、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1張等相關證件的原件。
3.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合格后錄用。
一、關于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和技能培訓問題
建議:明確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準入條件,逐步提高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基礎素質;嚴格崗前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
二、關于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行業監管問題
建議:設立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管理機構負責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日常事務管理。醫院或者患者通過醫院聘用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由醫院設立;勞動中介公司派遣的,勞動中介公司由負責設立。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業務管理統一由醫院護理部負責,各護理單元護士長具體負責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的工作安排和質量監督管理。
三、關于非醫療專業護理人員服務收費問題
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實訓的教學目的是將培訓與開發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學生通過實訓,配合課程理論的課堂學習,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培訓方面的實戰能力,圓滿地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任務,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二、實訓教學環節設計
(一)學時安排
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實訓采用一周集中實訓的形式,主要通過28個學時的實訓掌握和鞏固已經講授過的內容,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實訓工作。
(二)教學大綱
通過對模擬培訓各環節實訓的操作,學生系統地掌握現代培訓的全過程,從而加強對所學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過程。實訓的內容涵蓋了培訓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從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概述到員工培訓與開發系統的構建,最后對實施培訓方案的效果進行評估。實訓從實際出發,以一個企業現實解決特定的培訓問題為范疇,將企業培訓過程與企業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從企業培訓的角度,將企業培訓與開發過程與外部市場的變化相配套,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對社會、企業的了解和認識,為學生進入社會后從事培訓及其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起先導作用。
共安排28個學時,其中一是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基本理論4學時,引導學生通過知網,萬方、維普等論文數據網站查閱相關的文獻;二是培訓需求分析6學時,幫助學生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建立公司結構圖和職位體系的構建,利用培訓需求的分析方法,明確為什么培訓、培訓什么及培訓誰;三是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10學時,本次實訓的重點,針對上一階段中的培訓需求分析,按照所學內容及企業實際進行培訓計劃設計。針對所培訓的類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擬定培訓計劃的設計形成可行性方案,實現培訓的目標,并實施培訓計劃;四是培訓效果評估,4個學時,對于效果好的繼續保持,對于效果不好的及時整改,實現培訓的目標;五是小組成果展示,4個學時,小組進行最后的整個實訓工作的成果展示,重點對設計部分的內容進行闡述,并且就展示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修改,完成實訓報告。
(三)實施步驟
1.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基本理論學習
通過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基本理論學習,目的是了解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相關理論知識。實訓材料儀器設備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相關書籍、相關論文數據庫等,實訓內容為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相關理論,如相關定義、需求、計劃、實施、效果評估等相關理論,實訓步驟是通過相關書籍和使用網上數據庫如知網、萬方、維普等收集相關資料,對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相關理論進行分類整理;整合制作成電子版。
2.培?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實訓目的是掌握培訓需求信息的搜集方法與培訓需求分析方法,實訓材料儀器設備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等。實訓內容為選取調研企業;并利用有效使用培訓需求信息搜集方法進行分析;制作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在案例選擇方面,小組成員對現有公司資源作為案例公司,對其培訓需求進行分析;網絡搜尋自己感興趣的企業,了解其背景資料,對其培訓需求進行的分析;根據本實訓中給出的案例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并形成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實訓步驟如下:一是選取企業,并對企業情況介紹;二是企業人力資源狀況,可繪制該公司的組織結構圖;三是對企業培訓需求進行分析;有效使用培訓需求信息搜集方法與培訓需求分析方法,確定培訓必要性及培訓內容的過程。四是制作企業培訓需求分析報告。五是企業培訓需求分析結果的應用,如果培訓需求的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就要對其進行調整,分析結果確認無誤后就可以運用到培訓設計當中。
3.培訓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培訓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實訓的目的是學會根據企業的培訓需求制訂企業培訓計劃;掌握培訓項目設計的內容、步驟與方法;使用實訓材料儀器設備:計算機和互聯網。
實訓內容包括第一,根據企業培訓需求分析報告,確定培訓的目標;根據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的目標,因為只有確定了目標,我們才知道方向,培訓才有意義。第二,確定培訓對象的需求;特別對工作族群、崗位分類,并為不同序列選取不同培訓重點。第三,確定培訓內容。第四,設計培訓方法組合。第五,制訂可行性培訓計劃并實施計劃。可根據掌握知識程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實訓步驟為一是找準培訓需求,二是落實培訓課程,三是培訓計劃的編寫,四是培訓的實施與管理。
4.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實訓目的是了解常見的幾種培訓效果評估模型,重點掌握柯克帕特里克四級評估模型;掌握培訓評估的流程和實施方法。實訓材料儀器設備使用計算機;互聯網。實訓內容包括:界定評估目的;制訂評估方案,分四層次進行評估,反應層評估、學習層評估、行為層評估、結果層評估;收集評估信息;分析培訓評估信息;撰寫評估報告;調整培訓項目。
實訓步驟是對該企業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對于效果好的,要繼續保持,對于效果不好的,要及時進行整改,以實現培訓的目標。有效的培訓評估應該包括以下八個主要環節界定評估:目的、明確評估標準、制訂評估方案、收集分析評估信息、培訓評估實施、撰寫評估報告、評估結果反饋、調整培訓項目。
5.實訓成果展示及實訓總結
實訓成果展示及實訓總結的目的是對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方案設計與培訓效果進行評估有整體的認識;通過講解,學生互相參閱,彌補自己小組的不足,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實訓材料儀器設備使用計算機、投影儀、活動桌椅。實訓內容包括實訓報告、小組實訓成果展示、實訓小結。
三、實訓總結與反思
(一)教學效果
1.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進一步深化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實踐各環節的學習與實際操作,學生對于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理論知識得到更深一步的理解,課程知識體系更加完整,使知識的學習不僅停留或局限在課堂之內,更運用于實踐之中,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和凝練,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較好地完成了對學生現代培訓專業技能的綜合檢驗。
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實訓課程的設計與應用,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在實踐中全面考核學習對課程理論及知識運用的過程,使其真實地了解自身在該課程學習中還存在哪些不足。
(二)改進與反思
1.實訓情景設計與外部市場的契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現今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市場變化瞬息萬變,實訓的目的就是緊跟時代的步伐,將課堂與社會、與外部市場進行接軌,實訓情景的設計要與時俱進,還要把握好課程與實訓的結合度,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對接要準確,不能過易或過難。
第二部分:標題:××專業××級頂崗實訓總結報告
要求:××專業××級為宋體三號字居中;頂崗實訓總結報告為黑體二號字加粗居中。
第三部分:正文:宋體四號字
一、實訓單位基本情況(200字以內)
二、實訓過程總結(800至1000字)
三、主要收獲(500字以內)實習
四、實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300字以內)
五、專業、班級
六、本人簽名
七、年月日
第四部分:實訓單位評價(單置一頁,格式見附件2):由實訓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服務部門主管做出實訓鑒定并蓋章。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61-0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對于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定位有這樣的表述:“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而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這是體現高職高專教學特點和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環節。
本文依據高職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人力資源課程改革,就如何體現高職培養目標和能力培養特點,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進行了闡述。
一、課程的性質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在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考核、薪酬和員工關系處理的方法和操作規程,明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專業架構和職業方向。它以管理學基礎、組織行為學的一般原理作為理論基礎,并與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政策法規、員工關系管理等課程密切相關。
二、課程改革設計的理念及培養目標
我們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在改革中提出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即“以知識應用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手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培養學生未來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讓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樂學、好學、善學、學出成效。”同時,通過廣泛的調研,確定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論和模塊工作,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結構框架,為人力資源資格考證和各模塊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具體能力包括:
1.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包括:組織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職務分析計劃的制定、分析職務的選擇、職務分析方法的確定、職務分析的步驟和時間的安排、職務分析調查的實施、職務說明書的撰寫,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
2.員工的招聘與配置,包括:招聘計劃的制定、招聘廣告的編寫、招聘渠道的選擇、招聘流程的制定、面試活動的組織和時間安排、工作申請表的設計和篩選、面試問題的設計、面試過程的實施、面試結果的評估、勞動合同的簽訂、入職手續的辦理。
3.績效考核,包括:績效考核內容的確定、績效考核方法的選擇、績效考核表格的設計、績效考評制度的制定。
4.培訓與開發,包括: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的日常管理、進行培訓工作的準備工作、培訓預算和核算。
5.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信息的采集、員工工資核算、處理常規情況下出現的問題。
6.掌握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和道德規范。
三、課程改革的總體設計思路
為達到培養目標,我們對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課程教學中我們的總體設計思路是:
打破以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項目進展引導知識擴展,按人力資源原理基礎知識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訓練―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訓練層層展開。教、學、做相結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組織實訓教學,將教學內容置于真實的職業崗位實踐情境中,進行工學結合、體驗式學習。如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模擬招聘、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內容設計、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薪酬管理方案設計和勞動合同管理等理論教學內容在模擬的企業背景下,通過教師邊講、學生邊看邊學邊練邊改來完成。課程內容突出對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
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具體項目要求,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完成給出的工作項目。校內實訓結合課堂內容,在掌握模塊基礎知識后,實訓項目任務書,學生課后制定項目工作任務安排計劃。一般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之間事先安排好各自分工,按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針對相應的具體任務,指導老師會在課上或課外進行一次專題輔導,并要求學生收集閱讀相關資料。在工作的過程中,各個小組和指導老師隨時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共同學習的方式找出解決的途徑,并把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方法記錄下來,形成大家共同學習知識庫。這個問題知識庫通過不斷的積累,最終形成龐大的問題中心和知識管理中心。然后,小組提交小組作業,交階段性分析報告,制作PPT在課堂進行匯報分析。
隨著課程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不僅能循序漸進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方法,而且能動手進行人力資源日常管理,能初步地制定人力資源管理不同模塊的管理方案和實施措施,并建立起一個完整、系統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概念。由于是以項目展開教學,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負責、嚴謹的工作作風,從而達到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
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工學結合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課程改革中設計了為期兩周的綜合實訓。在實訓環節中,學生分組在不同企業現場頂崗實訓,其目的是通過對招聘面試、培訓開發、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勞動爭議處理、員工關系管理等的實地實習,使學生真正了解各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相關制度、管理原則、操作流程,尤其要掌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通過實習,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知識、訓練職業技能,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把模塊的基礎要求和實際崗位的職責要求進行結合,把知識轉變成技能,把實務提升為實操。
四、教學模式改革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摒棄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依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薪酬、勞動關系管理等業務工作來設計課程的教學,包括現場教學、項目驅動教學、工作任務驅動教學、體驗式教學。
1.工學交替
“工學交替”教學模式能有效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工學交替”將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技能為主的生產現場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基本能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無縫”對接。
2.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在課程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入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任務,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索、互動協助,從學習中完成任務的實踐性學習過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分成實習小組進行分工協作,進行方案的設計、過程的組織、資料的查閱,最后共同完成工作報告。使學生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培養了實際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工作報告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查找資料,進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學生約5人一組分組協作進行。
3.現場教學
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提高教學效果。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在一些教學環節采取了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結合。
4.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程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課堂上教師給出的擴充性學習資料及學院圖書館資源進行資料查閱,使學生通過自己獲取信息,在探究性問題的過程實踐中,掌握活動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措施有:通過課程教學網站“在線測試”系統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使用“管理視野”系統提供管理資料,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使用“在線答疑”系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疑難問題。
四、考核方案改革設計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考核方式也應隨之發生改變。從考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到考核學生認識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不能以考不考來確定教學內容,以教師的思維來限定學生的思維。“高分低能”現象從某一側面反映了傳統考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筆者對專業課程教學結業考試進行了改革,重視課程過程性考核,重點強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讓考試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又能反映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考核標準主要有以下四個。
1.學習態度考核(15%),包括:上課出勤情況、學習活動參與情況、交作業情況、課堂違紀情況等。
2.學習方式考核(20%),包括:自主性學習和獨立學習能力、團隊學習和集體學習意識、網絡學習和轉移學習能力等。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教學理念
堅持以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培養為中心,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營造人力資源管理的職業情境,課堂與實訓一體化,實現課堂職業化。同時創造條件將課程融入企業,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崗位課堂化。構建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訓練并重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設計
本課程教學以人力資源管理助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文員等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在教學中工學交替,強調項目教學、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教學情境設計、自主學習、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及過程評價,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堅持把職業核心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
1.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需要,統籌考慮前后續課程的銜接,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助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文員崗位工作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能力、人力資源管理日常事務處理能力、專項職能管理能力來設計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
本課程采用項目化結構和工作任務結構構建課程內容體系,共有6個教學項目和6個實訓教學工作任務,其中理論課學時數48學時(包括現場實訓教學22學時);實踐教學:1周,26學時。 理論與實踐內容的比例為5:5。
2.教學過程設計
以真實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組織教學,以項目進展引導知識擴展,按人力資源原理基礎知識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訓練――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訓練層層展開。教、學、做相結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組織實訓教學,將教學內容置于真實的職業崗位實踐情境中,進行工學結合、體驗式學習。
(1)以人力資源各模塊管理制度的制定這一工作為課程主線,以真實的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為載體,以項目進展引導知識擴展,系統地介紹經典的各模塊工作的流程和工作要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互進行。如: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模擬招聘、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內容設計、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薪酬管理方案設計和勞動合同管理等理論教學內容。在模擬的企業背景下,通過教師邊講、學生邊看邊學邊練邊改來完成。
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具體項目要求,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完成給出的工作項目。
(2)以人力資源日常管理這一工作過程為實踐主體。1)在校內以人力資源協會和系部組織的各項技能大賽為平臺,模擬各項工作內容與工作流程,并請企業兼職教師來校進行操作訓練;2)到企業工作現場,進行頂崗實習。
三、教學模式設計
依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薪酬、勞動關系管理等業務工作來設計課程的教學,包括現場教學、項目驅動教學、工作任務驅動教學、體驗式教學,進行了相關考試改革,重視課程過程性考核,重點強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
1.工學交替
“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本課程一直在大膽嘗試,并進行了有效的運作。本課程中比較成功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案例有: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完勞動關系部分的相關知識后,專業為學生提供中國勞動爭議網這一企業平臺,分散性的派出學生進行企業現場的實訓,直接獲取企業勞動關系管理工作的第一手信息以及現場學習處理員工關系的相應技能等。
2.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在課程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協作學習,通過教師引入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任務,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索、互動協助,從學習中完成任務的實踐性學習過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分成實習小組進行分工協作進行方案的設計\過程的組織\資料的查閱,最后共同完成工作報告。使學生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培養了實際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工作報告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查找資料,進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在本課程教學模式設計中,采用了講授、互動、討論、項目教學、觀看視頻錄像、教學案例、摸擬實戰教學、課程大作業、實習參觀、網上互動交流與課后答疑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課程教學的生動性、師生的互動性,啟迪學生思維,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強化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紅梅.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實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0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是當前我國高職教育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加強實踐教學,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是一所2005年合并組建的學院,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又是2006年才正式開辦的新專業。兩年來,本專業圍繞“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也有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實踐教學,精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1.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逐步加強了“工學結合”的力度,增加了實訓、實習等多形式實踐性教學的內容,提高了實踐學時的比例,強化對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綜合操作技能、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最新修訂的200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時已達1187,占總學時的53.83%。
2.積極推行“2+1”教學模式。從2007級開始,本專業即推行了“2+1”教學模式,即前兩年安排課內的理論與實訓,第三年則全部安排校外的專業綜合實踐或頂崗實訓(如薪酬福利管理實訓、績效管理實訓、招聘與錄用實訓等),保證學生有半年以上時間到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使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為一體,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在教學安排上,打破了原有的學科體系,從第一學期開始便涉及了實踐教學內容。根據職業能力發展的要求,結合職業工作過程安排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的任務驅動、“看中學,做中學”的建構規律。
3.構建“課內實踐教學+校外綜合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這一體系,切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充分鍛煉并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課內理論部分的學習,安排課內實踐教學。按照實訓指導書的要求,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模擬角色演練、模擬實操以及校外實習單位的參觀考察,讓學生以管理者的身份獨立完成人事管理決策的全過程,學習、訓練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課內理論與實訓的基礎上,安排校外綜合實踐教學,全方位與實際工作接軌,通過頂崗實習等形式,結合實際工作崗位,切實、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崗位技能。
4.在培養方案中實施“雙證書”制度。明確了在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至少取得一種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如“人力資源管理員”或“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證)。將考證內容融入日常課程教學中,增強就業的綜合競爭力。
5.加強校內專業實訓室建設。為配合課內實踐教學的需要,隨著在校生規模的擴大和教學內容的深化,在原有共享實驗室的基礎上,建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專業實驗室。以小組討論式布局,有利于學生在對相關模塊的仿真實操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組內討論、交流和協作,并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增加趣味性和挑戰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隨著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深化,將進一步增加或更新系統的配置和功能。該實訓室在初始設計時即定位為多功能專業實訓室,還可為工商企業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的有關課程搭建平臺,提供服務。
二、加強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力度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教學”課程的學習效果
1.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年來,我們已經與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南方人才市場部、廣州市場、南方人才網、南方人才資源租賃中心、廣州仕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海珠區赤崗街道辦等15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建立了一種新的互動雙贏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我們將這些單位作為本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前往參加專項技能的實訓。另一方面,部分實習單位(如赤崗街道辦事處)也在學院掛牌,成立“培訓基地”。由學院委派一些專業教師為這些企事業單位進行員工培訓、講座,或提供咨詢服務、活動場地服務等等。又如“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每年要在學院舉辦2-3次大型公益性質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我們便積極、主動予以支持、配合,安排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前往協助布展、接待用人單位、發放招聘資料等相關工作。既讓學生服務了社會,又使他們從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社會活動能力、組織能力,提高了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錄用等職業技能,受到“指導中心”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2.積極探索工學交替、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提高“綜合實踐教學”課程的學習效果
具體做法是:
第一,建立實習指導體系,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即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指導教師相結合,前者主要負責理論指導,后者主要負責實踐指導。每門獨立實訓課程開始前,提前與實訓基地協商。在實訓指導書的基礎上,根據實習單位具體情況,由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確定各單位的實訓進度,并明確學生分組等各種事宜。
第二,學生實習前,召開實習動員會,主要介紹實習單位情況,說明學院實習的有關規定,詳細講解實綱、實習計劃、進度和實訓日志、總結報告要求,明確實習目的和步驟。
第三,實習伊始,由兼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之后再結合實習單位和崗位工作情況,對照實綱、進度表等要求安排實習任務,進行具體指導;校內指導教師則平均每周與學生交流2-3次,指導方式有電話、電子郵件、在實習基地面談等。學生在校內外教師的共同指導下,積極參與相關工作,注意將課內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與此同時,由校內外教師共同檢查、修改學生實習日記、總結報告,基本達到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這些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學生系統了解了企業的實際運作,增強了實踐技能,提高了實習質量。
第四,實習結束后,由校內外教師共同做好學生的實習考核及成績評定工作,確定等級。
第五,為總結經驗,發現不足,一般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同學協同進行準備,參加全班的實習交流會。通過“綜合實踐教學”這一實踐環節,既密切了校企關系,也加強了師生聯系。實習生積極配合企業工作,他們謙虛好學、任勞任怨的精神風貌和實際工作業績對企事業單位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此外,實習也為師生之間搭建了更多更好交流、溝通的平臺,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氣氛熱
烈,加強了互動,師生關系進一步融洽,為后續學習創造了良好的人際氛圍。
三、充分利用各種課外活動機會,增加專業知識提高實踐技能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其他機會來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實踐技能和水平。主要形式有:
1.精心挑選一些經營較好,人力資源管理有特色的企事業單位,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前往進行實地參觀考察,邀請成功企業家、人力資源主管或專家為學生開設講座或舉辦座談會,加強學生與專業人士的溝通與對話。專業人士新穎的思維方式和先進的理念使學生們開拓了視野,及時學習到實用、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思想和技能。
2.引導學生利用學生會、團委等組織形式,開展一些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知識競賽活動;在每學期的“科技節”大型活動上,安排專業教師進行輔導,組織學生利用招聘、培訓等技能為其他學生進行服務,如介紹招聘的工作流程、提示面試注意事項、進行心理測試等。同學們既鍛煉了自己的技能,又體驗到為他人服務的成就感,也提升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做了更好的鋪墊。
3.鼓勵、協助學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到一些企業人力資源人事部門或人才市場兼職,既學以致用,為用人單位服務,為社會服務服務,又增加專業技能的訓練,而且學生還能用自己勞動所獲的報酬來減輕家庭負擔,支持自己的學業。
四、多渠道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實踐教學實力
1.建立教師定期到企業參加實踐活動的良性機制。通過這一機制,使教師積累實際工作經歷,及時跟上社會發展前進的步伐,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如2008年8月,6名校內專業教師中已有5人利用暑假分別前往廣州市蕭崗實業有限公司、廣州市粵非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廣東飛馳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參加頂崗實踐,分別任總經理助理、人事主管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專員等職務,使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專任教師比例達到80%。
2.逐步提高教師隊伍的“雙師”比例,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支持教師參加相關技能培訓,獲取資格證書,提高“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另一方面,根據專業和課程建設的需要,聘請有一定教學經驗、責任心強的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任兼職教師,逐步推行課內教學的“雙師制”。如2006級的《績效管理》、《招聘與錄用》等課內教學課程,分別聘請了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國際人力資源師”(人力資源部部長助理)、廣州市高速公路總公司“企業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人力資源主管)等高技能教師擔任實踐部分的教學。為配合兼職教師搞好實踐教學,還為他們配了專門的助教,協助做好課程教學標準和教學進度表的制定、實訓準備、考核等輔教學工作。此外,充分考慮這些兼職教師的實際,實行“彈性教學制”,將上課時間安排在非正常上課時間(晚上或星期六、日),教學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在校內或生產(工作)現場進行。
五、有關思考
通過上述一些主要的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和嘗試,我們走出了一些新路子,也找到了一些新方法,教學質量確實有所提高。但是,在目前的教學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1.符合自己特色的高職高專教材或講義還比較缺乏,需有計劃、有步驟地與一些企業專家合作,開發《績效管理實訓》、《薪酬福利管理實訓》等教材;此外,部分課程的《實訓指導書》編寫還不夠齊全,而且與工科專業相比,其“工學結合”的特色更是不夠突出,需逐步予以強化。
首先,基于“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以學校超市中真實的工作任務來組織實訓教學,將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內容置于超市真實的職業崗位實踐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如超市人力資源計劃的制定、超市工作分析、超市人員招聘、超市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內容設計、超市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超市薪酬管理方案設計和超市勞動合同管理等理論教學內容在真實的超市企業背景下,通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做邊學來完成。課程內容突出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技能的訓練,理論知識切實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選取。
2.校企共育、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超市,增加學生接觸企業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到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同時,從企業聘請專業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工作任務的教學和輔導,并與兼職教師合作開發校企合作教材《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教材。
3.實施小班化分組教學
首先,將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以班為單位拆分為單獨的教學班。在學習過程中,再結合具體的人力資源管理項目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給出的工作項目。在各模塊的教學中,首先由指導教師下發實訓項目任務書,之后針對具體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塊任務,指導教師在課上進行一次相關模塊的專題輔導,然后小組成員安排小組內各自的分工,按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并完成各模塊的具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各個小組和指導老師要注意隨時收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之后通過共同學習、研究的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記錄下來,形成共同學習的知識庫。最后,各小組提交小組作業,上交階段性分析報告,制作PPT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演示。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自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開始招生以來,國內高校相繼開設該專業,培養層次也延伸到了專科。由于在該專業尤其是專科層次在國內發展歷史較短,專業建設還不夠成熟,實踐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亟待進一步完善。為此,本文將在分析實踐教學意義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探索如何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以校企合作為主導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意義
1、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技能型人才近年來,市場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需求逐漸增加,對于專科生而言,企業更加需求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心應轉變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身成為操作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由于我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歷史較短,相對科學和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而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力度,提升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人力資源相關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獲得專業技能,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迫切需求。另外,通過實踐教學,還可以積累對理論教學有價值的數據資料和案例資源,使理論教學更加豐富和生動。3、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教師來說,實踐教學迫使教師走出課堂,走進企業,了解實際工作中需要的專業技能和要求,這對于教師開拓專業視野、豐富實踐經驗和提高教學水平大有裨益。
二、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困境
1、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工作的保密性和稀缺性隨著國內企業主人力資源管理意識的提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成為了重要的決策支撐部門,掌握著企業的核心機密和員工的敏感信息,因此,很多企業一般很難輕易接受學生實習,即使接受,也只接受極少量的同學從事最基礎的工作,很多工作,如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基本不允許學生甚至教師介入,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在企業很難完全實現。2、校內實訓基地不健全為彌補校外實習不足,不少院校希望建立校內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通過專業教學軟件模擬真實工作場景,開展實踐教學。但由于辦學經費緊張,很多院校即使建立了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對軟件的投入遠遠不夠,導致軟件功能欠缺,不能真正的解決模擬教學存在的問題。3、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雖然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建設中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教學已經納入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實踐教學質量有一定提高,但是對實踐教學內容缺乏明確具體的要求,更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體系,實踐教學環節始終流于形式。4、缺乏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高職院校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的專職教師,另一類是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學校專職教師大部分是碩士或博士畢業后,從學校到學校,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只能利用理論知識和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還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完成實踐實訓任務。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多半因工作時間限制無法在正常教學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且教學方法和技巧有待改善和加強。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實踐教學的地位日漸突出,對兼具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三、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1、構建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根據學生技能掌握的客觀規律,圍繞準備階段、校內應用階段和企業實踐鍛煉階段三個階梯科學有序地進行構建。1)準備階段。該階段主要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市場需求調查、確定實踐教學目標和實踐教學課程。另外,向學生灌輸實踐教學理念和講解實踐教學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2)校內應用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室模擬實訓和校內學生管理實踐兩個內容。校內實訓室主要通過模擬軟件進行實訓。實訓軟件可大致分為企業認知、技能訓練和綜合模擬三個層次。企業認知指通過人力資源沙盤模擬軟件感知企業,了解企業組織架構、崗位設置、基本分工和運作原理。技能訓練指通過模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環境,按招聘、培訓、績效、薪酬、測評五個模塊分別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模擬指通過軟件模擬真實工作場景,開展人力資源綜合管理,分組對抗實戰,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實戰能力并使學生學會應用信息管理工具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校內學生管理實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技能不僅要求能夠應用于企事業單位,也能夠應用于學校管理和學生管理方面。因此,我們可以將專業技能訓練的一部分實踐環節放在學校的學生管理和社團管理工作上。一般高職院校都有學生會、學生自律委員會等機構,這些機構基本由學生自主管理,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另外,各校的學生社團組織也是名目繁多,這些組織每年都有招聘新成員、組織社團成員培訓、評選優秀成員、選拔新領導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因此,如果能夠將人力資源專業實踐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不僅能為本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還可以激發學生專業實踐的積極性,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3)企業實踐鍛煉階段。高職實踐教學最有效的途徑是通過學生在真實的企業工作情景下實現技能的應用與鞏固提高,而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構建“教學企業”模式無疑是保證實踐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教學企業”在我國的具體表現有三種形式:“校中廠”模式,以學校為主體構建的內置生產性實訓基地;“廠中校”模式,以企業為本位的內外置生產性實訓基地;“雙主體”模式,由校企雙主體共建共管的實訓實習基地或者是在政府主導下、校企緊密合作、通過第三方組織運作的實訓實習獨立實體。“教學企業”的主要內容包括:校企共建教師團隊、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等,最終實現教學活動與生產過程共融。與其它實踐教學模式相比,“教學企業”能夠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工作項目并按照企業標準來評價項目完成情況,更加符合實踐教學要求。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提高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高職院校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逐步推行“雙師制”教學,形成專兼結合的教師結構隊伍,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專職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建立教師定期下企業掛職鍛煉的良性機制,鼓勵教師帶著課題下企業,掌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以及崗位勝任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素質要求。二是支持教師參加一些由實踐專家授課的專項研討及培訓班,鼓勵青年教師擔任企業培訓講師,加強與企業人力資源部的交流與合作。三是聘請行業企業知名人士擔任專業帶頭人、引進有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擔任專業實踐課程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共同制定實踐教學目標和開發實訓教材。同時,在教學時間、場所等方面對企業兼職教師給與照顧,實行“彈性教學制”。3、構建分層實施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實踐教學考評體系是評價實踐教學質量成果,檢驗學生專業職業技能的基本途徑之一。建立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是加強宏觀管理,促進實踐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首先,圍繞教育目標設立考核指標體系。學生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應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按各教學模塊進行分解。考核指標體系主要從主要知識點、主要技能、職業素質培養、職業能力發展四個方面進一步分解。其次,做好實踐教學的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過程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在實訓實習過程中的態度、操作技能、嫻熟程度、職業素養,可采取操作考試、口試、筆試等多種形式。結果考核主要考核實訓項目的完成情況,可通過實踐報告、成果展示與答辯、第三方證明等形式。再次,引入社會考評機制。建立學內考核與校外實訓基地考核的雙重考核機制,學院聘請校外教師和專家組成校外考核委員會,對學院考核合格的學生進行隨機抽考,考核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檢測學院內部的考核質量。另外,引入國家技能鑒定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鼓勵學生參與國家技能鑒定并認可考試成績。同時,對于獲得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證書的同學給予額外獎勵。最后,建立實踐指導教師質量考評體系。由于實踐指導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把規范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納入考核范圍。對指導教師的考評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被指導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二是校內外指導教師互評,三是教學行政主管部門評價,對校內教師重點考核其企業鍛煉情況及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情況,而校外兼職教師則重點考核其教學規范情況和教學資料完備情況。考核結果每學期與本人見面,并納入人事考核之中,與教師聘用、晉級、外出培訓,評優評先結合,促進實踐指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從而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高技能人才,需要抓好實踐教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要改變以往“動手少、感觸少”的不足,任務還很艱巨,還需要專業教師的不斷努力探索,也離不開學院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俊娜.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1):57…-59
[2]…白迎超.…基于國家職業資格的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商業經濟,2013,(7):113…-114
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意見還指出,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以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把握“工學結合”的內涵,開展“工學結合”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當前高職高專院校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對“工學結合”模式的解讀
“工學結合”是在我國高職院校發展實踐與不斷學習探索的基礎上,總結出的關系我國高職教育未來能否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先進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工學結合”究竟如何結合和怎么結合,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環境和工作環境相結合。建立和企業生產相同或相似的教學環境,包括職業素質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2)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相結合。按照就業崗位確定培養目標。(3)教學內容和工作任務相結合。按照就業崗位群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核心工作知識和技能選定教學內容。(4)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相結合。圍繞工作過程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與實際工作相聯系。(5)教師隊伍與企業專家隊伍相結合。學校教師理論扎實、接受新技術快的特點和企業專家實踐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特點結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6)教育資源與企業經營相結合。學校應積極為企業開展人力資源培訓和技術開發,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使企業在“工學結合”得到切實的收益,從而提高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積極性,同時,通過為企業提供培訓和技術開發服務,可以加強教師對企業生產實際、新知識、新技術的跟蹤學習和掌握,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工學結合”的內涵就是基于生產的學習和基于學習的生產,不僅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更是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學科性教育的本質屬性,“工學結合”體現了一種開放式的教育思想,要求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材建設等各個方面和企業的需求保持一致,把企業需求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學校站在企業的角度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教學改革。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方式方法
近年來,經過一些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的努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從教材和教學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一些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一定數量的學生實習基地,也聘請了若干企業一線高級管理人員做兼職教師,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但是,日前,就我們對于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10所高職院校進行調研的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過程和效果不滿意。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表現在,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學目標還不夠貼合工作崗位需求,教學方法方式陳舊,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
1.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就業導向作用。轉變觀念是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課程改革的前提。在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基本形成了我國高職教育基本模式,即“理論+實踐”,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兩重性,突出了人才培養的應用性。但是,目前仍存在著質量不高、專業發展不均衡、尚不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在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等很多方面還沿用著學科式的教育模式,在教學組織和考核等方面還采用著傳統方式,教師及管理人員對職業教育的理解不夠,教學方法不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為此管理人員、教師等各方面的人員必須轉變觀念,認真學習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充分認識“工學結合”是創新高等職業教育模式的關鍵和切入點,真正把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貫徹到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中,貫徹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管理人員與專業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須從學生的能力培養著手,提高實踐教學學時數。近幾年盡管我國高職院校重視了實踐教學環節,據調查統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學時數比已有大幅提高,一些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學時數已超出了理論教學學時數,但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如在美國高等學校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為3∶1;在英國為2∶1;在德國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實驗、設計、實習等環節的課時約占教學計劃總時數的2/3;在法國,教師每講1節理論課都配有2至3節的實踐課。[1]盡管我國高職教育與國外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所不同,但是,國外在能力教育方面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國高職院校借鑒的。我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包括以能力訓練為主的課堂實訓課、到實訓基地頂崗實踐、畢業設計、實習等環節。其中,課堂實訓課的教學時數往往占有較低的比例,這需要盡快改革。
2.設置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堂實訓課教學內容。加里?德斯勒在他所著的《人力資源管理》一書中例舉了一家大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者在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所負的責任,具體分為十大方面[2]:(1)配置合適的人到適當的工作崗位上;(2)引導新雇員進入組織;(3)培訓新雇員適應新的工作崗位;(4)提高新雇員的工作績效;(5)爭取實現創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諧工作關系;(6)解釋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序;(7)控制勞動力成本;(8)開發每位雇員的工作技能;(9)創造并維持部門內雇員的士氣;(10)保持雇員的健康及以改善工作的物質環境。從我國人才市場需求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主要是負責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選拔、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訓開發、勞動關系協調等工作。判斷其是否合格的標準是:懂得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能夠完成人力資源崗位涉及的各項職能工作,能很好地與領導和員工進行溝通和協調,還能不斷開發人力資源并且創造價值。高職人才培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以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能力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從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類職員的工作能力需求來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員應該具備的五種能力有:具有較強的人際關系溝通協調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操作技能;具備必要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能力;具備較快熟悉和掌握有關政策法規的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人力資源規劃、人員招聘與配置、培訓開發與實施、績效考核與實施、薪酬福利、人事管理、職業生涯管理和員工關系管理模塊。因此,在設置實踐課教學內容時,首先以這模塊為理論基礎,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備的上述五種能力要求,設置實踐教學任務和相應的實踐教學課時。如圖1。
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上,要突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操作技能,還需要把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其他三種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
3.探索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不同教學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使用頻率和效果情況,課題組經過對108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調查,得到學習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運用頻率最多的還是案例分析法、討論法、參觀訪問法,71%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不夠豐富,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上還做得不夠精確,學習效果不明顯。
同時,我們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崗位能力訓練的九項內容,對42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就六種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討論法、行為塑造法、頭腦風暴法、參觀訪問法)在不同崗位能力訓練內容使用效果期望進行了調查。被調查對象分別在九項崗位能力訓練內容中選擇出最佳教學方法,如表1。從表中,可以歸納出,最為常用的是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在對應的崗位能力訓練中總有兩種使用效果相對期望較高的方法。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還是有較多的選擇期望,但是存在一些原因導致教師教學過程中沒有能夠運用期望的教學方法。因此,必須通過對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培訓、教師到企業鍛煉和熟悉專業崗位實際狀況、改善專業實踐教學環境等措施,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從而實現教師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4.創新實踐平臺,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途徑。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下,我國高職院校加強了與企業的合作,在實踐平臺建設方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建在企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另一種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可以讓學生真實感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運行方式,給學生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以提高其操作技能。但是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現實中并不希望有在讀學生到企業實習,一方面是影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擔心企業員工的信息外泄。經過與多所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交流發現,校外實訓基地還沒有真正找到令校企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方式,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沒有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受到硬件設備、場所、師資等條件的限制,目前,也沒有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建設措施,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劃出了專門的場所,配置了一些必要的辦公設備,但還沒有吸引到合作項目,使得實踐平臺建設成為學校一廂情愿的事。因此,應改革實踐平臺的管理模式:
(1)建好校外實訓基地,首要的是理順校企雙方的責任和利益。對于學校而言,重要的是通過到校外實訓基地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就是降低資本投入,減少管理成本。根據“互利互惠,雙方受益”的原則,學校可以“以培訓換實訓”,發揮學校多個專業教育資源優勢,為企業人才培養服務:一方面,把企業的員工引到學校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送學生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去跟班實訓鍛煉。企業提供實訓內容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不要拘泥于崗位實習,比如采用參觀考察、在基地聽講座與答疑、專家到學校作報告與答疑等其他形式。同時,學校要能為企業辦好實事,如,做好人才輸送工作、智力和信息支持工作、員工培訓和學歷教育、勞務幫助等工作。
(2)加強校內生產新實訓基地建設。通過與地方勞動力市場合作,在學校構建生產性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通過從企業引入人力資源外包項目做起,由教師做項目的負責人,讓學生參與到項目的管理和運營中來,從而把課程實踐教學帶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從實際工作中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這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項目管理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市場運作能力。
(3)建立崗位能力訓練教室,把教室劃分成理論教學區域和技能訓練區域,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應在相應的崗位能力訓練教室開展。崗位能力訓練教師配備必要的硬件和軟件,如電腦、網絡、傳真、打印等辦公設備及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同時,學校還要加強與企業合作,把企業的真實管理案例引入能力訓練教室。
5.提高雙師素質,豐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
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備較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專業實踐背景,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就是要有較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不僅能傳授夠用的理論知識,還要能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訓練。在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方面,國內一些高職院校已經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教師“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要求所有專業教師(特別是大學畢業后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就到學校工作的年輕教師)5年內要有2年到企業頂崗鍛煉,用以豐富專業教師的實踐經歷,使教師熟練掌握市場上本專業一線崗位任職需求,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還需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兼職教師隊伍,發揮兼職教師具有豐富的一線管理經驗的優勢,建設專業案例資源庫,滿足學生能力訓練的需要。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密切合作,學校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實踐教學組織較好,富有成果,績效突出的專業教師團隊給與獎勵。通過科學的引導,有效地激勵,推動專業實踐教材建設,專業實訓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