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至的古詩句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25 08:47: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描寫冬至的古詩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描寫冬至的古詩句

篇(1)

如此美的古詩詞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內容和作者情感更顯雍容典雅、意蘊豐厚。

古詩詞在散文中的串燒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教學中,教師不妨先把古詩詞提取出來,利用學生喜歡的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朗誦感知,討論鑒賞,教師則適度點其精妙,借以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和閱讀鑒賞能力。教學現代文時,適當一些古詩詞,能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補充要精當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導入新課時設置,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學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時,可以補充蔣捷的《聽雨》拓展閱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由少年、壯年再到晚年,以聽雨為線,寥寥幾筆寫出了對人生、歲月不尋常的觀感。還可借助歌曲來營造氛圍,如聽《明月幾時有》感受蘇軾被貶后憂傷和曠達心緒的交織,聽《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理解李煜亡國后難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現手法和古詩詞表現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舉古詩例句來學習和理解。韓少功《我心歸去》中第五段寫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點沒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燈霧里,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象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著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讓人心生感動。這里,“想象”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功不可沒。這和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詩人從家人著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燈前說著遠行人。這一拓展比較,可獲得舉一反三之效,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課下作業設置可以再來個聯結拓展:請找出并賞析杜甫《月夜》中運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想象妻子的思親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發得一覽無余,愈加深刻。

篇(2)

一、整體感知,讀懂古詩詞

1.讀懂詩題,明白意旨

一首詩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題目。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人們常說,標題是文章的窗戶和眼睛。標題常常能透露出作者的觀點或感情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是古典詩詞鑒賞的開端。題目內容呈現出不同的類型。寫人的,如高適的《別董大》;表地點的,如劉禹錫的《石頭城》;表時間的,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表事件的,如陸游的《書憤》。從詩題就可以看出詩歌的內容。

2.知人論世,讀懂詩歌

我們在鑒賞古典詩歌時,要讀懂作品,既要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和為人、思想、風格。還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比如,我們在讀杜甫《蜀相》時,除了對作品中諸葛亮的生平和功績有所理解,還要對杜甫一生遭際、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寫這首詩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明白這首詠懷詩借歌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抒發詩人功業未就的感慨。

3.學會詩詞翻譯,讀懂古詩詞

要讀懂古詩詞,要學會詩詞譯文,古詩詞翻譯注重意譯,而不講“字實”,即將古詩詞的意象、意境、主旨等基本內涵譯到就行了,再譯文過程中,盡量多使用詩中原有的詞語,將修飾“意象”的定語多保留,另外還要根據句子常式句的成分規則,對省略句、倒裝句、句子詞語錯位現象要學會處理,譯文時既要忠于原詩,又要用聯想和想象使詩詞圖景畫面生活化。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中,邯鄲驛定逢冬至,定語“邯鄲”,保留,“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詞語錯位,應為“想得夜深家中(人)坐)。譯文到位才能鑒賞到位。

二、分析意象,體會意境,把握感情主旨

詩歌是形象和抒情性的統一。詩歌中的感情是通過詩歌中描寫的形象表達出來的。所以,在理解詩歌時必須先從鑒賞詩歌形象入手,進而把握詩歌傳遞出來的感情。詩歌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根據現實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景。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詩人塑造的客觀形象,也可以是詩人自己。因此,只有真正地了解詩歌中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鑒賞詩歌思想感情。作為考生要積累一定量的意象。下面,筆者就把一些常見意象歸類,供復習備考之用:1.送別類意象。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如楊柳、長亭、南浦、酒等。2.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月亮、鴻雁、莼羹鱸膾、雙鯉、佳節、搗衣等。3.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有仇,或悲傷心情,或渲染悲涼、凄涼氣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鳥、斜陽等。4.抒懷類意象,或表達不屈不撓,堅強堅貞,或顯示高潔的品質,如、梅花、松、柏、竹、疏離、冰雪、草木等。5.愛情類意象,表達愛戀、愛情、相思之情,如紅豆、蓮、連理枝、燕、孔雀等。6.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如投筆、長城、樓蘭、請纓、羌笛等。7.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闊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如五柳、東籬、三徑等。

意境可稱為境界,是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的重要范疇之一。它是詩歌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意境是由意象組成的,意象是詩歌藝術最小的意義單位,而意境則是詩歌整體的藝術境界,能把握一首詩的意境,則能把握一首詩的思想感情。怎樣鑒賞詩歌意境呢?首先熟悉掌握詩歌意境的基本特征:(1)表現特征:情景交融 (2)結構特征:虛實相生,分造境和寫境兩種。(3)審美特征:韻味無窮。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其次,掌握意境的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3)掌握常見意境詞:(1)表現宏闊:蒼涼、蒼莽、遼闊、壯闊、壯麗、雄渾、高遠、深遠等。(2)表現細膩:纏綿、幽靜、幽美、寧謐、明凈、婉轉等。(3)表現繁復:熱烈、高亢、繁華、喧鬧等。(4)表現冷淡:暗淡、渺茫、寥落、蕭條等。

篇(3)

一、古典詩詞中的虛實手法與繪畫中的空白藝術相通

空白手法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山人畫的魚,齊白石畫的蝦,紙上別無他物,但我們卻能感到滿眼碧波,畫面雖空靈卻有韻味。我國的古典詩詞中也有這種現象,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實寫作者和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容省去了,隱者是什么樣子也沒有介紹,但我們可以通過想象來補充。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也可以稱之為詩歌中的空白藝術。

二、虛實與烘托

詩人在刻畫人物或描寫景物時,當難以正面表達或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之美時,常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引發讀者想象,從而引起審美的體驗。如《陌上桑》,詩人通過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失常反應(實)的描寫來烘托羅敷的美貌無比(虛)。又如《琵琶行》,詩人三次寫江中的月亮來烘托人物的感情。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這與中國繪畫中的渲染烘托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這兩種虛實手法與繪畫、戲曲等藝術形式中的虛實手法是相通的,但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虛和實的關系還有特殊的表現形式。

三、虛實與情景關系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字面上是寫景,但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

四、虛實與比喻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詩人用這種方法對具體景物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一比喻,把多而不絕的“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形象地表達出來。又如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柳,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種用比喻來抒情的寫法,從虛實的角度看,是化虛為實,以實寫虛。

以上四種類型虛實結合的現象實際上與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藝術手法相通,因而難以有相對統一的答案,所以命題人不會屬意。值得重視的是以下幾種情況。

五、當前之景為實,已逝之景為虛

作者把已逝之景寫入詩詞中,大多是通過與當前的實景構成某種關系來表達內心的情懷。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極寫往昔的繁華生活,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濃重的悲哀。這種通過寫已逝之景、虛實結合來表達感情的詩不少,特別是借古諷今的懷古詩大多運用這種寫法。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李白《越中覽古》、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通過今昔對比,表達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六、當前之景為實,設想未來之景為虛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境,詩人把它與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以虛襯實,來抒發心中的情懷。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曉風拂弱柳,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詞人設想的這種凄清的景象,為面前與戀人分別的場景平添了一層惜別感傷之情。這類詩常見的還有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等。

七、從己方的角度寫為實,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于后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鄙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而且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常見的運用“對寫法”的詩詞還有高適的《除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歐陽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腸,盈盈粉淚》。這樣虛實結合,溝通了雙方的情感,所以,有思念有愁苦有斷腸之痛,也有溫馨和慰藉。

篇(4)

例1:2011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問題(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此詩抒寫的是杜甫在某一春日傍晚興起的對李白的懷想之情。前四句熱情贊美李白之詩,后四句抒發懷念李白之情。頸聯前句寫詩人對著春樹想念李白,屬于眼前實景,后句想象李白此時此刻也一定因想念自己而望西北,屬于虛寫,虛實結合,但兩句表達的都是詩人一方對李白的想念之情。這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法,就是“對寫法”。這種手法,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充分表現出詩人強烈濃郁的思念之情,極富情味;另一方面,在藝術上又可體現出詩意含蓄,詩句新穎之美。

例2:2010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問題(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這首詩的一、二句敘事寫景暗含惜別之情,三、四句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表現對方因思友而產生的愁緒又深又濃。這當然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但詩人不寫自身而寫對方,這就既開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詩作含蓄曲折,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例3:2005全國卷第 12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懷人之情的詩作。全詩四句,一二句寫詩人自己,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思念牽掛著千里之外的自己。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對面落筆,主客移位,含蓄深沉,不難看出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

二、“對寫法”闡釋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對寫法”有人又稱為“主客移位”、“落筆對面”等。就是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作者不直接或不僅僅直接抒發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是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落筆對面”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對寫法”的實質在于一實一虛,大力聯想和想象,以虛襯實。它是古典詩歌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三、“對寫法”在詩中的運用

“對寫法”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這是一首懷念親人、懷念家鄉的詩,但詩中沒有直接描寫詩人如何懷念親人、懷念家鄉,而是從對方寫起,通過想象詩人到了不同的地方,都似乎聽到親人對自己的囑托和呼喚,把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詩經》中運用這種寫法的還有兩首,一是《周南?卷耳》,一是《豳風?東山》。

南朝時徐陵《關山月》:“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這首詩描寫了出征軍人在一個十五月圓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但作者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卻從對方寫起,寫妻子因思念自己而無法入眠,這樣就將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到了唐代,運用“對寫法”的懷人之作更為多見,在此多舉幾例。比較典型的有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兒,詩人卻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既以妻子望月的神態和姿勢襯托她對丈夫的思念,又通過對妻子的心理展示,細膩地傳達離情別意。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后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圣矣”。

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后兩句本是詩人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卻說故鄉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因詩人運用了“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委婉含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無那金閨萬里愁”這一句不寫自己正思念金閨中人,而想象此時閨人正在萬里之外念及自己。自己之愁已經不堪,而閨中之愁,更將奈何?!這一曲筆使得感情倍深一層。誠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詩法易簡錄》)

四、“對寫法”在詞中的運用

南唐詞人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這首詞敘離別相思之情。詞中“想君思我錦衾寒”一句,代對方想到自己,透過一層,曲而能達,句法亦新。

宋代詞人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該詞抒寫的是羈旅行役中懷鄉思親的愁情。下片妙處在于既寫了自己“登高臨遠”、“歸思難收”,更有摹擬“對想”。由于思歸心切,因而聯想到故鄉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樣的盼望自己回家。詞人生動地創造了這樣一個妻子形象:經常地在妝樓上癡癡地望著遠處的歸帆,幾次三番誤認為這些船上就載著她的從遠方歸來的丈夫。本是詞人自家登樓,極目天際,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本是自己倚闌凝愁,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曲折而空靈,情至而感深。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作者既實寫了行者即游子在早春時離家遠去,因春色無限而生離愁,又虛擬了居者即思婦在閨中憑欄遠眺、思念行者之情境。抒發了旅人濃重的離愁別恨。從抒情而言,這也是透過一層,落筆對面的手法,把游子與思婦的閨怨別情相溝通,使抒情更為深摯。

五、“對寫法”在曲中的運用

篇(5)

依 筆者之見,鑒賞評價古詩的思想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

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其生平際遇是息息相關的,作品也大都會烙上詩人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基礎的印記。因此,古詩閱讀鑒賞要盡可能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諸如身世、經歷等,從而設身處地地揣摩詩人的心境,以其人觀其詩,這樣才能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例1. 江蘇鹽城中學2004年高考模擬試題

清平樂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讀ruó,“揉搓”之意。

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詞句說明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

我們學過李清照的詞,對李清照的生平應該有個大致的了解。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悠閑生活,后期詞融入家國之恨與身世之感,情調感傷,風格頓變。明乎此,就可以明白,本詞是其晚年之作,詞人采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早年因生活的歡樂閑適而陶醉于賞梅(常插梅花醉),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賞梅時傷心流淚(贏得滿衣清淚),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而沒有心思賞梅(故應難看梅花)。這三個不同階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和飄零淪落、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

二、把握詩人的思想傾向

詩是生命的宣泄,是詩者生命體驗的高度概括。要鑒賞詩歌,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詩人的思想傾向和人生追求。譬如,杜甫的一生雖多窮厄,卻一直以天下為念,大濟蒼生的理想不斷從其筆端噴薄而出,其詩浸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類的博大。但是在王維的作品里,我們卻看不到這些,有的是“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這種心態、這種處世之道是由王維的佛家思想決定的。

例2. 2006年高考試題 (遼寧卷)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

請結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

此題雖說考查的是表達技巧,但是同樣涉及詩人的思想傾向。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茍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征。如“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聯系蘇軾豁達的秉性和價值觀的追求,我們不難發現,“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對比;再聯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不能用作者的生活經歷、生活背景和藝術風格機械地分析作品,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三、知曉詩人的創作風格

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不盡相同,因而在創作中就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創作風格,既是作家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詩人的審美理想與追求的體現。古典詩詞的思想內容經常與作品本身的風格流派有關,體味和把握這些風格,是理解和鑒賞詩歌的又一個突破口。

一般考試出題選取的詩詞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比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王維的詩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詩平易通俗等等。2005年高考試題(二)更是直接以白居易的詩風來設題: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我們知道,白居易的詩風平白清新,雅俗共賞。本詩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詩的語言樸實無華(或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其他如陶淵明、孟浩然、高適、杜牧、李商隱、陸游等重要詩人,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作研究性的總結概括。我們對詩歌風格作出比較準確的歸屬,才能對其進行較為正確的鑒賞。

例3. 2004年高考語文試題(江蘇卷)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邊塞詩派是我國詩歌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派別,其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等眾多作家。他們的詩歌反映邊塞戰爭生活的艱苦和軍旅生活的種種體驗,以及征人、思婦的離愁別緒,抒發為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和不滿現實的情緒,描寫邊塞風光、異域風情。詩歌的格調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常用的物象有羌管、琵琶、胡馬、長城、明月、楊柳、雄關等。有了以上知識的儲備,我們再來關照此詩,不難發現本詩中的“馬”、“刀”與軍旅有關,“關”、“黑山”與邊塞有關。掌握了這些知識,做這道題也就不難了。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特別指出的是,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趨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例如,蘇軾這位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悼亡詞《江城子》,整篇體現了凄涼婉約的基調。反過來,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漁家傲》又展現出雄奇豪放。

四、聯系創作的時代背景

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常常與詩人創作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鑒賞時,首先要聯系相關的寫作背景,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少了一份豪邁之氣、雄偉之魄,多了一份悲涼之氣、家國之愁。通過背景去讀詩解義,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例4. 2005年高考試卷(山東卷)

江陰浮遠堂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此題雖說考查的是表達技巧,但是解答必須結合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南宋時期,山河淪陷、百姓涂炭,朝廷腐敗、奸臣橫行,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的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另辟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心理。

五、重視詩歌提示性的信息

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詩人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有時擬題者為降低理解的難度,會提供一些相關資料。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或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或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以2005年高考題為例,福建卷:“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天津卷:“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廣東卷:“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上述三例均是對詩作創作背景作出的簡略注解,結合這些注解自然有助于讀懂作品,進而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例5.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

貧 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韜玉,應進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來田薦其為工部侍郎。

本詩題為“貧女”,寫的僅僅是一個貧女嗎?請結合全詩及注釋分析一下詩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寫作方法。(不少于80字)

篇(6)

1.把握情感類別

羈旅詩抒發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等。

③抒發獨居他鄉,不為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等。

④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等。

2.挖掘關鍵字詞

羈旅詩中有一些關鍵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這是鑒賞的切入點。如晏幾道的《鷓鴣天》,詞中的“不如歸”就是理解“詞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如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標題中的“懷歸”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有時特殊的節日也是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常常引發旅人的思鄉懷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和元代詞人魏初的《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都寫于特殊的節日。

3.留心四種意象

羈旅詩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意象有:“望月懷遠”,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鴻雁傳書”,如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折柳送別”,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杜鵑啼血”,如晏幾道的《鷓鴣天》等。這些意象都具有獨特的抒感的作用。

4.注意兩種手法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還有兩種特殊的表現手法:

①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用春光融融來反襯客居思歸的情感。

②側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如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閱讀訓練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請分析詩人當時的心境。

2.詩評家認為這首詩妙在后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簡要分析。

3.《全唐詩》錄入此詩時,“落”寫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字好,還是“在”字好?

閱讀訓練二

長安秋望

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首聯中“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2.試分析頷聯這兩句詩的妙處。

3.頸聯“紫菊”“紅蓮”對表現詩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聯抒寫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閱讀訓練三

南鄉子

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什么?

2.這首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請簡述這樣寫的作用。

3.“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閱讀訓練四

蟾宮曲?九日[注]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九日,農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望遠的習俗。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是元曲作家張可久寫的一首被后人稱為“清而且麗”的散曲。你認為這首元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請簡要分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渲染怎樣的氣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的描寫是否與主題有關?

閱讀訓練五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特別推崇首聯的“偏驚物候新”一句。詩人所“驚”的是什么?“驚”字與全詩有什么關系?

2.詩歌抒發了什么感情?詩人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訓練六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詩中的字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心驚”中“客”指登臨之人。

B.“三邊曙色動危旌”一句中,“危”是“頹危、將傾”的意思。

C.“沙場烽火連胡月”一句中,“烽火”一詞表明戰事是由外敵入侵而引起的。

D.“投筆吏”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請長纓”則是用終軍請纓的典故。

2.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登臨燕臺遙望薊門,以“心驚”感受引出下文對戰場的刻畫。

B.“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用夸張的修辭方法來渲染了戰斗場面的宏偉背景。

C.“海畔云山”描寫出薊門地勢的險峻,“擁”字則烘托出薊門的堅如磐石。

D.全詩著力運筆勾勒出山川形勝,極言河山之壯美,并欲以此激發人們的抗敵熱情。

3.結合全詩,從寫景抒情的角度談一談“望”字在全詩的地位和作用。

閱讀訓練七

訴衷情

晏幾道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寫景極有特色,請簡要分析。

2.簡要分析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八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面對詩句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運用對偶、互文的修辭方法,寫旅途所見大江兩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間已有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之感,與尾聯之“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B.頷聯同樣是寫兩岸景色,其中“兩岸闊”與“潮平”,“一帆懸”與“風正”均有因果關系。“風正”是風大的意思。

C.頸聯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聯寫泊舟后的思鄉感受,與首聯呼應。

2.“潮平兩岸闊”中“闊”這個字表現出了怎樣的一幅情景?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話膾炙人口,請簡要分析。

閱讀訓練九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詞人描繪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兩句,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古詩閱讀之羈旅詩》

閱讀訓練一:

1.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頗為凄涼。

2.后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問句來表達,這樣便飽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3.“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閱讀訓練二:

1.詩中“凄清”二字既屬客觀,也屬主觀,秋意的清冷,襯托出心境的凄涼,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2.“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耳聞目見動靜結合,獨具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為之做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選景典型,韻味清遠。

3.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移情于物,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使人不禁生發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采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4.尾聯表現了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

閱讀訓練三:

1.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或離恨)。

2.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

3.潮退了,天色晚了,思鄉而不得歸,更突出強調了思鄉之情。

閱讀訓練四:

1.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來看,本文的主題應為重陽佳節,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揭示主題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主題的表達。

3.“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實中人老發白的凄涼,告誡游子不再留念他鄉,而要“倦思”故鄉。

閱讀訓練五:

1.讓詩人“驚”的是春來江南萬象更新的景色。“驚”字是全詩的詩眼,不僅領起中間四句所寫春景,還從眼前景帶出故園思,景色越美越動歸心,著落在“聞歌古調”而“沾襟”上,使全詩充滿了宦游人懷鄉之情。

2.歸思(思念家鄉的感情)。頷聯、頸聯借景抒情,尾聯直抒胸臆。

閱讀訓練六:

1.B(危,高聳)

2.D(不是“極言河山之壯美,并欲以此激發人們的抗敵熱情”,而是借對壯闊戰斗場景的描繪表達自己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3.“望”在全詩領起所見:寒光、積雪、曙色、危旌、烽火等物象,渲染了戰斗景象氣勢之盛;全詩行文,由望中所見,生望中所感(“心驚”之感受,“論功”之壯志),情景交融,使詩人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業的抒發水到渠成。

閱讀訓練七:

1.先寫花點明時令,遠景近景結合,寫樹上紅葉、鴻雁碧天充分體現季節特征。描寫樹葉夾雜的疏黃,濃淡相宜,格調優美,而且注意了動靜結合,如流水、碧天、遠村、紅樹。

2.詞人登高望遠,面對自己仕途生涯的不如意,感嘆前路茫茫,難以把握。

閱讀訓練八:

1.B(“兩岸景色”應為“江上景色”,“風正”是風從正面吹來)

2.“闊”既寫出了長江水波激蕩,江面廣闊浩渺,又寫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3.詩人用“生”“入”二字,將景物擬人化,使之富有生機,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閱讀訓練九:

篇(7)

《唐詩宋詞選修》的編排旨在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詩人、詞人及其代表作品的學習和鑒賞,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從而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和精神上的陶冶,在學習技巧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通過的對作品的賞析,領悟作品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從而獲得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拓展視野和空間。為了契合新課標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選修教材的范本作用,我努力嘗試把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通過選修教材重新編排,給學生一把金鑰匙,讓他們提高詩詞閱讀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著頭腦。”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選修課教材重組,是不是應該突破教材的現有模式,從而多關照一點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學習的例子,從而達到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另外,根據教材編寫的目標原則,即根據教學對象的需求,如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學習目的、現有基礎等,充分考慮學情,通過重新編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符合教材編寫的趣味性原則。

還有,在重新編排教材時,如果我們考慮到作為學習者的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即學生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都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的需求。我們就應該讓學生不斷形成概念體系,就能把原本難以操控的詩歌教學變得有條理性和目的性。這樣一來,學生在感受詩歌的魅力的同時,更能學有所得,目標清晰,學習的指向性也就更明確了。

我想以懷遠詩為例,談談《唐詩宋詞選修》教學中合理編排教材,構建高效課堂的想法。

《考試說明》要求我們要能閱讀淺易的古詩文,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是我國古代詩詞曲中的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思鄉懷遠詩包括:羈旅愁思、思念親友、征人思鄉、閨中懷人。在《唐詩宋詞選讀》選修課本中也選取了好幾首這樣的詩歌,我們可以把這類詩歌整合在一起,作為統一板塊讓學生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習懷遠詩的相關知識,還要學習賞析這個類型的詩歌的過程與方法,找出解答這類詩歌的方法。《望月懷遠》《送魏萬之京》《與諸子登峴山》《旅夜書懷》《九月齊山登高》都是這類詩,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在一個版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教材文本作為范本,進行類的拓展,讓學生感受一類詩歌,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學習同類型的詩歌,很容易找到內容上的共性,能很快克服詩歌鑒賞中普遍存在的畏難情緒,立刻參與到主動學習中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老師就能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另外,學生在學習《望月懷遠》詩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到“月”這個意象,以及由月引發的思親、思鄉之愁。之前的教材詩句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均有這個意象。為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對過去詩句的回憶中體悟月這個意象表達的思鄉懷人的情感。

體悟“月”形象后,我們可以引發學生思考一類意象。鴻雁、杜鵑、楊柳等都是思鄉詩中常見意象。

鴻雁:候鳥,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之愁。“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秋風、秋霜、衰草:引發行人孤獨、凄涼、惆悵之情。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口角鮮紅,故有“杜娟啼血”之說。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楊柳(或《折楊柳》曲):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而《折楊柳》曲,聽后會激蕩起蘊藏心中的鄉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沙鷗: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如杜甫《旅夜書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驛亭: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其他如暝色、日暮、黃昏、落日、夕陽、暮靄、煙波、寒山、宿鳥等。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羈旅愁思也會驀然而生。

在邊關將士思鄉詩中,孤城、塞鴻、胡笳、羌笛等意象常與月亮、黃昏結合在一起,通過視聽雙重感受抒寫幽怨鄉愁,意境雄渾深遠,情感深沉含蓄。

而這類詩歌的情感也是固定的,①羈旅愁思: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②思念親友: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 ③幽怨憤慨:抒發漂泊、貶謫他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幽怨憤慨之情。④征人思鄉:抒發征人思鄉,厭惡戰爭之情。

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參與,思考,歸納。進而很自然地學會學習《旅夜書懷》等這一類的其他詩歌,并且學會分別把詩中的意象和詩歌的情感進行相應的歸類。

回顧我們的高考試題,命題一般從分析思想情感、分析手法、品析煉字中考察思鄉懷遠詩,比如今年的安徽卷的兩首詩:

《秋齋獨宿》

唐 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

金 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1.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4分)

這兩首詩,從內容上,我們可以初步判定為思鄉懷遠詩,月的意象,人的孤獨,鳥受驚時候的一聲叫,我們可以感受到孤獨之情。但是對月的描寫是不一樣的,“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寫出了環境的凄冷。所以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而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

這樣,通過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體悟與具體的手法和對字的品味,可以讓學生體味到同一情感中的細微差別。

再如:2005年全國卷2《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羈旅在外的人思念家人,是想象著家人在思念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為此,通過意象營造出意境,表現出情感,我們可以總結出該類題目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有時候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

上一篇: 小學遠程教育工作總結 下一篇: 釣魚協會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久久亚洲精品频在久久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