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7 15:38: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安全健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隨著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發出了公告(2001年第30號)即《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標準
在全國不斷地推行和實施,標志著我國在推行質量管理體系(QMS)、環境管理體系(EMS)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AS)方面進入一個新階段,為企業在入世后,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在推行、建立、認證和持續改進的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就減少QMS、EMS、OSHAS三大體系在建立和實施中的交叉、重疊、重復,人、財、物、時間的浪費,管理績效和效益不高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三大體系整合與一體化的背景和面臨的難點;提出了幾點建議并展望其發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與一體化的有利條件和時代背景
隨著2000年版ISO9000的宣貫,ISO14000系列標準的實施,OSHAS18000的試行[2],最近,國際勞工組織ILO/OSH2001的出臺,我國國家經貿委《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大大地推進了現代企業管理改革步伐,使三個體系標準更加科學、更加實用、更加完善。但在實踐中,從不同角度都發現了三者的個性和共性的差異和要素的交叉、重疊問題,使一些實踐者和管理專家、學者開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尋求設計一個新的構架?而在1999年筆者也有類似的萌想[3]。
至今,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是企、事業單位(組織)、咨詢及認證中介機構、相關方面、政府主管部門都積累了經驗,在某些領域取得共識,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場經濟主導和經貿活動發展的需要,促使三個體系的各方,加強彼此間的學習和研究,進行對照、對比,進行結合與交叉,通過咨詢和認證實踐,都不同程度表達了希望整合或一體化的意向,似乎說話的底氣更足,依據更多,條件更有利,時機也更成熟了。下面簡述QMS、EMS、OSHAS(OSHMS)三個管理體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體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礎。
(1)三體系寓于全面管理體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屬于全面管理一體化系統(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總目標、特點、共性都有其內在有機聯系和互補性,可以認為三個體系的整合與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是以Q、E、OSH為核心,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基礎,以國際管理性標準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協調一致的管理體系[4],也可以視為是系統(分系統)與總系統的關系。三個子管理體系是全面管理總體系的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體。
(2)三體系咨詢認證對象的需求
被咨詢、認證的單位(對象)為了建立QMS、EMS、OSHAS三個管理體系,要分別組織三個專業性管理隊伍,分別經歷3次大動蕩、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續改進、抽查、復審等,并非一勞永逸。當前,企業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時間和資金,投入市場的競爭和自身發展,若能幫助企業同步建立和實施三個管理體系或建立一個包含Q、E、OSH管理的綜合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是企、事業單位(對象或用人單位)舉雙手贊同的事情。
(3)咨詢認證中介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需求
無論是QMS、還是EMS或OSHAS的咨詢機構、認證中心,都在拼命的擴大現有的業務范圍,都千方百計的要同時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體系標準咨詢或認證的資格證書,這些中介咨詢或認證機構正在培養和選聘身具這三個體系認證資格的外審員或主任審核員。其目的是適應企業咨詢或認證市場的需求,這些中介組織開始聯合咨詢,實施聯合審核,在國內開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體系整合與一體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體系標準問世時間的差異,按各自的對象和目標,分別建立了各自的管理體系標準。通過實施和實踐,人們已發現,無論在咨詢以及認證過程中,有許多要素交叉、重疊,給組織(用人單位)帶來工作重復、資源浪費、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違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解決的有效辦法就是需要尋求一種綜合的方法,將三體系整合或綜合一體化。
(5)三套標準的兼容性為其整合與一體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個管理體系的內容(要素)多數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標準,在其附錄A中給出了ISO9001∶2000與ISO14001∶1996標準的各要素對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標準的前言里,強調與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與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的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的附錄A中,即GB/T28001與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間章條對應關系,以充分體現了三個標準體系的相容性,為職業安全健康、環境和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提供了內在聯系和應用的理論基礎。甚至在國際勞工組織(ILO)2001年頒布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導則》(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國家經貿委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的條款中,都充分的體現了三個標準體系的相容性。
(6)三套標準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為基礎,遵照PDCA循環原則,不斷提升和持續改進的管理思想;三者都運用了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標相似、總目標一致;三者都是為了滿足顧客或社會、員工和其他相關方的要求,推動現代化企業的發展和取得最佳績效。
(7)ISO14001與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經驗由于EMS與OSHAS的管理體系運作模式及標準條款名稱基本相對應,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體化天然良機,在國內外石油、天然氣行業,甚至海事領域的遠洋運輸管理中,都建立了環境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相融合的HSE管理體系,并取得了成功經驗。
(8)企業文化建設為三套體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礎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建設,無論是企業質量文化、企業環保文化、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及其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都為三套標準體系的整合或一體化提供了人文及社會環境和技術支持[4],關愛人的生命,保護人的生存、生產、生活的安全與健康,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推崇質量安全文化、環保文化、減災文化、安全文化,給三者標準體系的整合與一體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現代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精神、企業形象的重要體現。
(9)三體系的整合及一體化已成為國際發展趨勢先進工業國倡導Q、E、OSH的高品質經營理念和運作方式,一切以人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個體系標準的整合或一體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需求,獲得最佳經營績效的成功途徑。據報導,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及臺灣地區,在進行QMS、EMS、OSHAS三體系的整合及一體化嘗試,無疑,國內外成功的經驗預示著三體系整合與一體化將已成為國際化發展趨勢、成為國際管理及認證領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與一體化面臨的困難
由于三個標準體系出臺的時代背景不同,對象、目標、適用范圍差異較大,要進行整合或一體化,必須克服一些障礙,認真深思,系統策劃與設計,處理好交叉、融合、綜合各要素間的關系,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嚴肅認真、科學務實的思想
要組織人力深入研究三個體系的異同,聯合專業咨詢和認證機構共同策劃與設計,結合企業實際,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試點、實踐。處理好整合及一體化體系與QMS、EMS、OSHAS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與企業標準化管理的關系;處理好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推行整合與一體化的管理體系與理念,必須使全員理解、全員參與、全員支持,方能持續改進,成為永恒的動力。
(2)嚴防機械拼組和各自為政的湊合
要從建立現代企業管理,獲得最佳績效,推動企業發展,增強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為目標,從戰略上和戰術上深層考慮。要顧全大局,消除各為中心,著眼于世界,立足于發展,盡量減輕對企業帶來人、財、物、時間、資源浪費的負擔,科學地解決三體系間的接口問題,系統地建立新型的綜合管理體系。嚴防拼組與湊合,這樣做是適得其反,必須嚴禁發生。
(3)堅持戴明原理和三論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環原則、持續改進和不斷提升的目標是三體系整合與一體化的核心,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及其方法是實現整合及一體化基礎理論和運作方法,也是策劃、設計和制定綜合體系標準指南和規范的基本原則。
(4)持謹慎態度、要穩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單位,是否立即建立三體系的整合或一體化體系,應認真分析和考慮自己的條件和特點;未建立QMS、EMS、OSHAS的單位,要穩重行事,要認真咨詢和請教已建立三體系的單位及對三體系整合有成功經驗的國家認可的中介組織。當前出現的聯合審核行動僅是一種探索和嘗試,要建立和實施三體系整合或一體化的體系,真正做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國際間互認,還有很多需要創新并負出艱辛勞動的工作,正等待人們去開拓、探索和開發。謹慎與穩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關于三體系整合與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的建議
建立涵蓋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體化管理體系,開展一體化認證,是諸多企業(組織)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認證機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拓展、新選擇。無疑,它標志了當今國際現代管理及認證領域出現了新潮流、新需求。為促進國內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實施三體的整合與一體化管理體系,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三方攜手整合
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有計劃地組織國家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環境管理體系及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指導委員會,并分別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門、國內知名的認證機構、大中型企業(組織)的資深人員參加,申請在國家立項,分若干專題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與一體化管理標準。
(2)認真總結國內經驗
開設專題課題,吸收國內實施聯合審核、H.S.E(健康.安全.環境)認證、海事H.S.E.(健康.安全.環境)認證的整合經驗,經提升、優化,結合企業(組織)實際,為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提供科學依據和成功可行的經驗。
(3)跟蹤國際的整合與一體化動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為入世后,各國工農業產品能否真正進入世界貿易市場的瓶頸問題,也是企業能否有資格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活動的入場券,先進工業國早已按這三個標準在運作,例如:英國的BS5750(為ISO9000所引用),BS7750(為ISO14000所引用),BS8800(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國建立、實施,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較好標準,已為有關組織和國家原則上照搬或適當修改成自己的標準。更為關心的三個管理體系建立、整合及其一體化是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和地區的工農企業,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來提高自己的現代管理水平和國際經貿活動中的地位。據有關信息資料報道,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韓國及我國的香港地區、臺灣都在三體系的建立及其整合與一體化管理體系方面正在嘗試或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因此,跟蹤國際發展動向,與國際接軌,以及調整經貿對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掌握國際動態和最新信息是極為重要的自我保護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試點和推廣
三體系的整合及其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否達到科學、實用、提高管理績效的目標,要經過試點來考核,實踐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特別要抓認證機構的試點經驗,聯合審核經驗、整合試用的績效、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的經驗;綜合協同后,逐漸推廣、改進;最后為一體化管理體系標準提供最科學、最實用的依據。
(5)堅持自愿、推薦的原則
三套管理體系標準的推行和實施,均以自愿為前提,這種管理性、推薦性的標準,對幫助企業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須堅持企業自愿的原則。充分相信企業的自我意識和覺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經濟變化和需求,讓企業在其生存和發展中領悟,讓市場經濟規律去推動,讓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貿經濟活動促進,靠企業內外人員的支持,使企業自覺的認識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進一步的整合與一體化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必經之路,是企業全面管理的基礎。當然,人做出這種選擇與企業的經濟發展、企業文化建設、決策人的素養和水平緊密相關。一切不能勉強,順其自然,靠市場經濟運作,順昌逆亡。
當然,是否自愿、自覺推行和建立三個管理體系,涉及到企業文化氛圍和企業員工科技文化素質問題外,還有一個經濟基礎問題。聰明人一點自明,早投入早受益。雖面臨困難,但不能失去發展機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機,企業不積極、不主動改革,就很難掙脫經濟逆境給企業帶來危運。
5管理體系與企業文化建設
筆者認為,探索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策劃、設計及其建立和實施課題是具有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大事。企業的全面管理體系逐漸完善,而Q、E、OSH的管理體系是其中的核心問題。而以人為本的管理,以人為本,保護自然環境,關愛生命,珍惜人生的企業文化就包含了企業質量文化、企業環境文化、企業安全與減災文化[5]。企業的形象和企業的精神是建立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深層次的資源來源來自企業員工的科技文化素質及其相應的技能。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企業文化建設和人才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先進的管理體系一定是建立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因此,沒有現代科技文化的企業是沒有出路的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不斷提升員工的科技文化素質是企業興衰的根本。管理是調整人與物的關系,使企業安全、高效的運轉,創造最佳績效達到預期目標
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體系一體化的建立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一種經濟、簡便、有效運作的手段,綜合、科學、高效是其發展方向。企業文化建設的繁榮和全體員工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三個體系整合及一體化建立的人文條件和技術基礎。
6寄語與展望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前主席蒙爾曼先生和ISO14000標準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強調:“如果不是單純為了認證注冊,組織完全可以將ISO9001、ISO14001標準結合起來實施。這樣既可以減輕組織負擔,又可以統一考慮組織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同步建立及實施?!保?]實際上,OSHAS18001∶1999與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與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為三個體系的同步整合與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礎。
值得筆者可喜的是有幸親自參加了由《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雜志社、《中國ISO14000體系認證》雜志社及《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雜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長之家”聯合舉辦的《建立綜合管理體系,實施聯合審核》高級研討會,200余名專家、學者,三個體系的咨詢、認證機構人員、相關的大中企業代表,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從認真交流、熱烈討論的氣氛中,筆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期望:企業現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個體系的整合與一體化;認證及咨詢機構、中介組織受市場需求的吸引和沖擊,也急待尋求三個體系的整合與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法;更希望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及三個國家級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能關注、支持和引導這項具有全局性、決策性的管理體系的創新工作,同時要求其組織力量跟蹤、分析、研究國際整合與一體化的動向,為國際間互認創造條件。
筆者相信,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會出現“建立綜合管理體系、實行聯合審核”的浪潮,隨后就會出現值得推薦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三體系整合與一體化試點新模式,最后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或聯合Q、E、OSH三個國家級的管理體系指導委員會公布三個體系的綜合管理體系的指南和規范,并與國際接軌。這是企業管理現代化和管理體系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發展和時代新標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公告2001年第3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1.12.20.
2徐德蜀.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及其標準化.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9,9(增刊).
2強化對職業安全與健康監察的技術支撐和服務
為保證培養合格的監察員,美國聯邦職業安全與健康局專門設立培訓學院,為所有聯邦職業安全與健康監察員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任何人被選拔成為聯邦職業安全與健康監察員之前必須在培訓學院接受培訓并通過考試。為給監察員執法活動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局設立辛辛那提技術中心,專門為監察人員提供執法設備支持服務,設立鹽湖城技術中心為監察員提供現場風險評估與控制技術支持。
3監察員錄用條件嚴格
在美國,要成為一名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員必需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在現場從事實際工作5年以上,有豐富的礦山安全知識和經驗,個人品行信譽好。初選合格后,要在國家礦業安全與健康學院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還要再隨同有經驗的中高級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員實習工作1年,合格后方能正式獲得代表政府的初級安全監察員的任命。美國還將監察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專家級4個等級,級別越高要求越高。
4對交通、化工等重點領域建立獨立的事故調查機構
自1974年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從交通部脫離成為獨立的事故調查機構后,建立獨立的交通事故調查機構也成為其他國家普遍的做法。美國還把這種事故調查機制延伸到化工安全領域,成立了化工安全委員會。這些事故調查機構的主席都由議會任命,資金由國會直接撥款,不受政府及其安全與健康監察機構的影響。事故調查機構偏重于技術調查,發現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據此提出防范措施,并向相關各方包括政府監察機構提出建議,相關方必須對建議做出回應。
作為一名合格的養殖場管理者,必須要了解本公司/本場所飼養的家禽的健康狀況,也只有了解了家禽的健康狀況,才能為下一步的生產經營做出正確的決策。設立家禽的健康標準需要關注四方面內容:家禽外觀評價標準、家禽的運動指標、家禽的生產指標和實驗室檢測指標。前三項健康標準來源于養殖現場的觀察和數據統計,可以比較直觀的反應家禽的健康狀況。健康的家禽外觀標準,包含了家禽精神狀態、體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等內容;家禽的運動指標包含了家禽的動作姿勢、呼吸、吃料、喝水等內容;家禽的生產指標包含了死淘率、產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內容。不健康的家禽會在這些評價指標區別于健康的家禽,這種差別就會第一時間給養殖場管理者足夠的信息,幫助其了解家禽所處的健康狀態。
2家禽的健康評估體系
建立了健康標準,就可以根據健康標準設立一套可行的健康評估體系,利用評估體系作為工具,對飼養的家禽進行定期的健康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可把家禽分為健康、亞健康和發病三種狀態,不同的狀態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家禽健康評估需要注意三點:定期評估、全面評估和及時記錄分析。家禽在不同的周齡、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段都有特定的表現,健康評估體系要和這些特定表現相對應,評估結果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例如對呼吸道的評估就要夜晚熄燈后進行。3家禽健康檢測體系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標準,同時也有一些內在的健康標準。這些內在的健康標準,就需要我們借助化驗室檢測體系進行評估,主要包含免疫抗體水平的高低、區域內流行毒株抗體水平高低、家禽的帶菌或者帶毒情況、免疫抑制病等幾個方面評估,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對腸道微生物檢測、分離菌株耐藥性檢測、臟器的病理學變化等進行檢測分析,更加系統的、全面的了解家禽的健康狀況。
安全生產是一項極其廣泛復雜的工作。多年來積累沉淀的大量安全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全部解決,因此,可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高危態勢,仍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自覺把安全生產置于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思考和落實。社會在發展進步,隨著煤炭行業經濟基礎的不斷增強,礦工生活的逐漸富足,伴隨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逐步實現,煤炭行業和礦工群眾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客觀上對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在思想上跟上時展的要求,轉變觀念,開拓創新,統籌規劃,增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做到未雨綢繆,綜合解決安全生產問題。
安全與生產、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證更好地生產。生產中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的隱患,與自然界作斗爭,隨時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處處都要警惕、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業生產的前提,生產又是效益的保障。談到效益,我們總是想到利潤、成本、資金、節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來越多的現實已經向我們證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業和個人都將受到損失,效益又從何談起!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現場,現場重在落實,生產活動是一個變化的動態的過程,作為生產活動主體的各類人員,由于受各類環境因素和自身條件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有各類不安全行為的發生,這就要各級管理人員、尤其是現場的班組長、跟班隊長,多督促、多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認真落實好班組長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類檢查人員,要深入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辦公室聽匯報。同時,加大對各級管理人員的考核力度,一級管一級,下級對上級負責,層層落實好崗位職責,使現場控制在有序、平穩的狀態中。
現階段實現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
1、發揮好理念先導作用。
心態安全是安全生產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最能體現安全意識。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只有心態安全才會行為安全,才能保證安全制度落到實處。以安全價值觀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態安全文化建設的靈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為什么在一些單位“三違”現象屢禁不止?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觀念問題,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比如說,一些企業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誘發本單位職工拼設備、拼體力,違章冒險蠻干;又比如,上級組織安全大檢查是幫助下級查出隱患,預防事故,這本是好事,可下級往往百般應付,恐怕查出什么問題,查出問題便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來應是職工本能的內在需要,可現在卻變成了管理者強迫被管理者必須完成的一項硬性指標。如果上述錯誤觀念不破除,正確的安全理念不樹立,那么,安全生產的建設就永遠是一座空中樓閣。
2、發揮好宣傳教育作用
企業安全管理的落腳點在班組,防范事故工作的終端是每一位員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認真地確立起每一位員工的安全意識,使之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轉變,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方針,營造“人人關注安全”良好氛圍,必須拓寬宣傳教育形式,建立起整體性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環境。通過電視、報刊、板報、標語、讀本等媒體和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攻勢,做到寓教于樂,使安全生產意識深入人心,安全知識廣為傳播,潛移默化地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培養人的安全心態。
3、發揮好親情感染作用。
從理論上講,促使全員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傳教育。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適應了職工群眾對安全生產的內在需求,從主觀上講職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說我聽,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滿堂灌,就是家長式的訓斥。要解決安全問題入心入腦的問題,還應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親情教育法,如在會議室設立“全家福”牌板,把每個家庭對親人的安全企盼寫在照片的下面,時時提醒職工牢記親人的囑托;如為職工過生日,送警句,懇談會,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時機、潛移默化地向職工宣傳安全思想;再就是開展安全共保活動,基層單位定期向職工家屬發出安全承諾書,號召家屬發揮好安全第二道防線作用,真誠邀請家屬參加到安全共?;顒又衼?。
4、發揮好管理規范作用。
職工安全素質的高低與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聯系的。過去、理者抓“三違”更多依賴的是批評教育和經濟加處罰。不可否認,批評和罰款能使違章職工的思想受到觸動,但僅僅通過經濟手段控制“三違”現象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個別管理人員在執行制度過程中方法簡單粗暴,很容易使職工感情上受到傷害,進而對安全管理人員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使經濟處罰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為了增強管理效果,管理者應該在嚴格執行剛性制度的同時,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層單位會議室設置“不規范行為警示臺”,讓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者站到臺上,將違章經過及危害說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覺遵守 規章制度。企業管理人員要發揮示范作用,當生產條件達不到安全、危害員工健康時,不得盲目指揮、違章指揮。尤其當威脅到員工生命安全時,要把保障員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為員工創造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5、落實制度“嚴”字當頭。
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從我們每個人成長的艱難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難違;從失去親人悲痛的難忍性,可以看到交織之情亦難違;從黨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性,我們深知黨心民心更不可違。因此,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每一個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個企業搞好安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為基本出發點,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學校師生要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課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要告知學生如何在運動中保護自身安全,在發生危險的時候應如何應對。教育部門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需要體育老師和學生認真閱讀學習,只有教師和學生真正了解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標,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體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在學校里的安全意識。
(二)學校定期開展運動會和突發事件演練,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體育與健康課程屬于體育課的范疇,運動比賽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運動競賽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學校要定期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和突發事件演練,這類競賽和演練的種類很多,比如賽跑、籃球賽、拔河比賽、火災演練、地震演練等,在競賽和演練中學生增強了體質、鍛煉了意志,同時還學到了救險逃生的技能,強化了學生們的生命安全意識。
(三)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開發與應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里雖然規定了課程目標,但并不是強制性的規定,這說明該課程是目標導向,課程內容很廣泛,體育老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空間進行選擇,各學??梢砸虻刂埔说卦诟傎愐巹t、運動項目、器材、場地上進行適當的簡化,編寫適合本學校風格的教學課程,把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改編成機動靈活的教學內容。
(四)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
體育教師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設計者和操作者,體育教師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能否順利開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能夠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就目前情況來說,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操作內容和評價體系應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當中,這就需要外部和內部共同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就外部來說需要教育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定期開展體育教師的培訓活動,師范類體育院校應著重開展體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使體育教師在走向教育崗位之前就有這專業的技能來勝任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就內部來說,作為體育教師要經常與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溝通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經驗,多學習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圖書和影像資料,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只有從內外兩個方面提高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才能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礎。
(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全面開展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是很難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學校應與社會各部門取得聯系,如公安消防、衛生、交通、地震的相關部門,聘請這些部門內的專業人員來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輔導,幫助學校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的演習活動。如請消防人員給學生講解發生火災后的逃生辦法,請交警向學生講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及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還可以請地震監測站的人員向學生講解地震來臨前的征兆和發生地震時正確的做法等等,只有學校與社會實現真正的結合才能使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1)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學生的個人心理較為陰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壞處想,且生活及學習中也不善與人交往;某些學生性格孤僻且自閉,對待問題的心態較為消極,如此情況皆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2)家庭環境因素,即某些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長的學生心理負擔往往較重,因此不愿與人交往或不愿讓同學知曉自己的家庭狀況。
(3)學校環境因素。知識教育過程,學校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或在處理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件時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會激發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節筆者試圖從下列方面闡述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優化心理健康課程,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咨詢教師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乎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方務必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學生具有優異的專業成績,但心里不健康,則定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可見,學校方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優化,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咨詢教師,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條件。
2加強文化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由大學階段的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大學教育過程,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文化教育、個性培養及潛質開發。換而言之,我國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潛質的開發尚待加強,具體從下列方面進行把握:
(1).傳統的教育知識論僅把教育過程看作簡單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如此直接忽略對人的智慧的開發及人的道德的培養。此外,應試教育僅把學生看作知識容器及純粹客體,且獲取的目標結果具有某種狹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過程。
(2).教育是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功利化與工具化價值的實現過程,教育的重點應為適應性教育,但同時也要兼顧到超越性教育。
3重視生命與心靈的教育
即強化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質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當今社會環境充斥著更多的壓力及競爭,因此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兼顧到對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教育,由此讓當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及培養更強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摘要】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大窗防水、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更好地推動其健康發展,不僅是當代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應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實現。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結合具體措施特別注意加以解決。
【關鍵詞】 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 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部分架空一一在高層建筑底部保留更多的必要空間,同時將剩余部分通過結構手段高高抬起。紐約100William 街的一幢辦公綜合體,將低層部分局部架空,并開辟步行空間,同大廈內的零售商店與餐廳相聯系,經由自動扶梯可上達辦公樓、下抵地下商場,還可與未來的地下鐵路車站連接。3 室內空間的互化在基地緊張的情況下,能刺激公共活動的建筑底部零售商業常常因要留出室外、半室外空間而被犧牲掉;同時大量的室外公共空間難于管理,并易受惡劣氣候( 如嚴寒地區的冬季和亞熱帶地區的梅雨季節等) 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對公眾開放的室內步行通道、中庭等的開發,將城市公共空間引入建筑室內已成為一種趨勢。室內步行通道——在建筑的內部底層,可以結合功能布置開辟出步行通道,平時不予封閉,任由市民通過,成為聯系道路與道路、建筑與建筑的路徑。美國芝加哥的南韋克綜合大廈的兩個出入口分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大街上。它們之間通過建筑內部一條“L”形的公共直廊相聯系,將城市公共空間引入室內。同時在通道周圍布置各種商店和其他服務設施,為大廈底層的商業活動帶來了生氣。上述將建筑室內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互化的做法,在國內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增多,滿足了人們對于空間舒適度及品位要求的提高。特別在一些大型綜合體的實踐中,進行了將室內步行通道和中庭結合設置的嘗試。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大窗防水、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更好地推動其健康發展,不僅是當代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應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實現。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結合具體措施特別注意加以解決。
【文章來源】/article/35/6218.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汽車發展論文參考文獻:
[1]藍朝暉.中國汽車入世后得到跳躍式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N].北京商報,2006-12-12.
[2]跨國巨頭完成布陣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報,2003-04-21.
[3]中國汽車業應借鑒德國經驗[N].經濟參考報,2006-09-22.
[4]開啟農村汽車市場的大門[N].機電商報,2006-03-31.
[5]徐剛.中國汽車如何面對自主創新[N].中國經濟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路在何方?[N].中國工業報,2005-06-01
汽車發展論文參考文獻:
[1]汽車AMT控制系統及離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慶交通學院2004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汽車行業一體化(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研究吉林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4]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測量系統軟件開發吉林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5]合肥汽車客運總公司發展戰略研究合肥工業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汽車發展論文參考文獻:
[1]哈爾濱成功汽車維修有限公司發展戰略案例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汽車齒輪工藝的研究與應用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我國汽車企業品牌競爭力研究湖南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4]汽車造型中的張力和表現性研究湖南大學2007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一、征文比賽主題
本次征文的主題是“加強評價預警,維護公眾健康”。
二、參賽對象
藥械安全性監測管理部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藥械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等從事藥械安全性監測或研究的人員。
三、征文時間
征文截止至2011年11月底。
四、征文內容和要求
1.征文內容
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評價研究;藥械安全性監測信息分析評價的方法學研究;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預防和治療;國內外藥械安全性監測技術新進展;藥械安全性監測在臨床安全用藥用械的作用及其應用;典型案例及突發事件的分析評價及處置;藥械安全性監測工作思路、經驗和體會;其他與藥械安全性監測工作有關的內容。
2.征文要求
(1)參賽論文應為參賽者本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參賽者不得抄襲他人文章;
(2)已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或已投稿的論文不參與征文活動;
(3)研究性論文不超過6000字,經驗介紹、工作體會類論文不超過3000字;
(4)參賽論文要包括中文摘要(150字左右)、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聯系電話、電子郵箱、通訊地址、郵編、所在單位等)。
五、征文評比
本次征文比賽設立一、二、三等獎若干,對獲獎作者,將給予一定獎勵。
六、工作安排
(一)題目論文(設計)題目應簡短、明確,把畢業論文的內容、專業特點概括出來。題目主標題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可以設副標題。主標題用宋體三號字加粗;副標題用宋體小三號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關鍵詞(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論文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中文摘要”字樣為黑體四號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內容。關鍵詞是反映論文(設計)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可選3~5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摘要內容和關鍵詞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均為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但“關鍵詞”三個字字樣要加黑,其后要加冒號,左對齊。另起一頁打印英文摘要和關鍵詞,英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相符,一般以200個英文單詞左右為宜??找恍泻蟠蛴∮⑽臉祟},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號加黑“ABSTRACT”字樣,另起一行小四號打英文摘要。使用的英文應該準確、通順?!癒eyWords”加黑并加冒號,左對齊,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NewRoman字體。
(三)正文畢業論文正文中各級標題順序為:一、(一)、1、(1)、①。畢業設計可采用下列標題順序:1、1.1、1.1.1、①。一級標題即“一”用四號黑體打印,每一部分結束后另起一頁開始下一部分。正文內小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二級標題(一)用黑體小四號字。三級標題1后用點“.”,宋體小四號字加黑。四級標題(1),字體字號同正文,為宋體小四號字,行距為1.5倍。文中如有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插圖應標明圖序和圖題,序號和圖題之間空一格;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圖題一般居中位于圖的下方。文中如有表格,應結構簡潔,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序號和表題居中位于表格上方,兩者之間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果表格引用別處,要注明表格的出處和相關信息。文中一行不占頁,一字不占行。
(四)注釋畢業論文注釋統一采用頁下注的方式,在所需引用或注釋處用上標①、②、③……表示,注釋內容包括作者、出處、出版年份、頁碼等信息。注釋也可是解釋性語句。所有注釋采用小五號宋體。
(五)參考文獻按正文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在方括號中連續編號。文獻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時,只列舉前三位作者,中間以逗號隔開,其余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頁采用四號黑體打印“參考文獻”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號宋體打印參考文獻的內容。“參考文獻”字樣和內容均采取左對齊格式。每篇論文的參考文獻不得少于15條,要注重文獻的時效性和權威性。
(六)頁眉論文的頁眉內容為論文題目,宋體小五號字,居中。
(七)附錄(必要時可加,不必要時,無需附錄)對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畢業論文(設計)的附錄中。按照文中出現的順序依次列出附錄的內容。
(八)頁碼論文頁碼一律采用頁下居中形式。正文前的目錄和摘要部分單獨編排頁碼,頁碼采用羅馬文字“Ⅰ、Ⅱ、Ⅲ”等標示,正文獨立編排頁碼,用阿拉伯數字“1、2、3、4、5……”等標記。
(九)電子文檔要求畢業論文的電子文檔,學生應存成以學號和姓名為名字的.doc文件,如一個學生學號035272001叫王波的學生,其文件名為035272001王波.doc。
論文格式模板范文:民生科技與第六次科技革命
〔摘要〕近代以來,世界上大致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規律性機理:發生領域從單個學科走向學科群,科學技術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動力來源于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其影響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不斷發生轉移;其趨勢越來越走向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一體化。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是重要動力,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與產業的一體化將成為重要趨勢。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發展民生科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加強民生科技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等。
〔關鍵詞〕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機理,走向,重要維度,現實路徑關于科技革命,學界有三次說、四次說、五次說,比較能夠達到共識的是五次說?!暗谝淮问墙锢韺W誕生,第二次是蒸汽機和機械革命,第三次是電力和運輸革命,第四次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革命,第五次是電子和信息革命?!薄?〕2011年以來,《科學時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科學基金》《決策》等報刊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論文、調查報告和人物專訪。根據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機理以及專家學者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測,我認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懊裆萍贾干婕懊裆纳频目茖W技術,是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換和科技服務?!薄?〕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機理及其走向
前五次科技革命的發生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把握科技革命發生的規律有助于預測第六次科技革命。(一)科技革命發生的領域從單個學科走向學科群,科學技術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于16~17世紀,是以日心說、牛頓力學等為代表的近代物理學革命,促進近代化學、生物學、地學等科學的發展,科學逐步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第二次科技革命發生于18世紀中后期,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蒸汽機和機械革命,促進了當時英國冶金業、紡織業等產業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于19世紀中后期,是以發電機、內燃機、電訊技術等為代表的電力技術革命,促進了汽車、無線電、航空等行業的發展;第四次科技革命發生于20世紀上半葉,是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促進了天文學、地學等學科的發展。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征為主體科學技術在發生革命的過程中滲透或帶動了與其相關科學或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從綜合走向分化。第五次科技革命發生于20世紀中后期,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包括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在內的學科群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體學科為先導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學科群革命。從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軌跡看,科技革命不僅體現了從某學科革命走向學科群革命,而且體現了科學技術從綜合走向分化,再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
(二)科技革命發生的動力來源于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茖W革命主要來源于科學內部發展需要,技術革命更多來源于社會外部需求?!鞍l達國家的科技需求與科技革命的關系更緊密?!薄?〕蒸汽機和機械革命來源于英國解決棉紡織品質量低劣、競爭力低問題,因急需采用新技術提高競爭力的需求而產生;電力革命起源于歐洲,發生于美國,“原因在于當時美國人少地多,勞力不足,需要發展節約勞力的機械技術?!薄?〕第五次科技革命來源于解放腦力勞動和解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態、環境等危機的需求。美國在20世紀中后期具有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成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地。因此,科技革命是否發生需要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的推動。
(三)科技革命發生的影響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不斷發生轉移。一般來講,科學革命引起人類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變革,技術革命引起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兩次科學革命產生了機械唯物觀和辯證唯物觀;三次技術革命實現了生產方式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生活方式電氣化和信息化,使人類逐步從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科技革命促進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的轉移路線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發生的趨勢越來越走向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一體化。一方面,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發生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不斷走向一體化。第一次科學革命發生于16~17世紀,第一次技術革命發生于18世紀中后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學革命發生于20世紀上半葉,第二次技術革命發生于20世紀中后期,相隔僅幾十年。另一方面,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越來越走向一體化。第一次產業革命發生于1763~1870年,第一次技術與第一次產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第三次產業革命發生于1946~1970年,第三次技術革命與第三次產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所以,從發展趨勢看,總體上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走向一體化。
二、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
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時候發生?一些專家認為可能發生于2020~2050年。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約2020~2050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解決和滿足人類精神生活和生活質量需要的最新科技。”〔4〕他提出三個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發生周期約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從20世紀中后期到21世紀20~50年代近70年,此后將會發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學從1953年誕生到2020年近70年的積累,有從量變到質變的潛能;還有2020年有可能是經濟增長周期的一個拐點。中科院通過對300多名專家研究形成“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發展路線圖”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發生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通過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把握及綜合考慮專家學者的觀點,我認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具有相應的動力機制,并對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討論具有一定的“科學猜想”性質。
(一)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可能領域。從目前世界科技發展視角看,“許多科學家認為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許多國家對生命科學的投入比較大?!薄?〕生物學發展對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發展具有變革力。從我國科技發展情況看,2011年5月,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關于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與對策建議。從統計資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達到72%;部分院士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體部分應包括: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環境科學、防災減災科學等;有院士認為,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綠色能源問題?!薄?〕從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發展路線圖來看,圍繞民生的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等有望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維度。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以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生物學為先導,包括健康科技、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災減災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內的學科群革命。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可能領域。(二)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動力。從科學內部發展需要看,學術界多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發生在生命科學領域或者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領域?!薄?〕
從社會需求看,21世紀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把解決民生問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作為國家科技規劃的重要選擇。美國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作為重要維度之一;歐盟把“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資源的管理”作為四個主題計劃之一;日本把建設“人民安居樂業且生活質量高的國家”作為科技發展三個目標之一;我國《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把科技惠及民生作為本質要求,大力發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綠色城鎮關鍵技術等?!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與民眾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能源科技、環境科技、人口與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靶畔⒖萍肌⑸茖W、能源科技、納米技術和新材料科技,以及與公共衛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領域多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領域。而這些重點領域往往是多學科交叉的、有廣泛影響的領域。”〔6〕
所以,從科技發展內部發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環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將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領域。
(三)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領域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從觀念變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體現以人為本的和諧觀。18~20世紀科技發展的重點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紀的科技重點將是人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適應太空環境,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可持續性和適應宇航時代的需要”〔1〕,體現為以人為本,人類與環境、人類與社會、人類自身的和諧發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使人類生產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閑化和創新化,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轉移到何處?從目前國際發展趨向看,誰抓住機遇,搶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點,誰就有可能成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700~1950年期間中國從世界強國降為半殖民地國家,從發達國家降為欠發達國家?!薄?〕1950年以來,中國社會生產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不斷提升,1978年中國GDP總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11年躍升為第2位。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國再次面臨選擇,我們是從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機遇獲得巨大發展,還是付出高額代價,關鍵看我們的行動。我們只有主動解決民生問題,積極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創造新的輝煌。
(四)民生科技與產業的一體化將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趨勢。從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機理看,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是交替發生的,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實現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叉融合,并走各一體化。原因在于:其一,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再到產業化時間越來越短。電動機從發明到應用共用了65年,電話用了56年,真空管用了5年??茖W與技術、產業的融合趨勢,預示著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產業革命將走向一體化。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圍繞提高人類生活質量而展開,它從一開始就同社會需求緊密聯系,一旦有科學或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必然會很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總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一場圍繞解決人類自身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而引發的,以生物學為先導,包括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內的學科群革命,并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等變革。
三、發展民生科技,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現實路徑從科技革命發展歷程看,中國錯過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第五次科技革命收獲不是特別多。所以,對第六次科技革命倍受學界關注。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創新民生科技發展路徑。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萍加^是引領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指示燈。蒸汽機革命和電力革命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期間產生了以人類中心主義為特征的科技樂觀主義,科技發展以滿足人類需求為價值取向,不惜以生態和環境破壞為代價。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資源危機、人口過剩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科技悲觀主義越來越盛行,給世人以警示,喚醒了人們的憂患意識。20世紀70年代以來,環境保護運動不斷掀起。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進入21世紀,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應遵循的理念。首先,體現以人為本,即以解決民生問題為根本,以發展成果由民眾共享理念來發展科學技術;其次,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從世界范圍看,目前生態環境危機、能源危機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仍是未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進入21世紀,公共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大力發展公共安全科技,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也是未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民眾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實現人自身和諧發展也成為新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理念??傊?,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
(二)加強民生科技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發展需求的耦合。從科技發展的內部需要看,近年來生物學得到了我國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生物技術被列入國家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中也將生物學列入了重點支持領域。“2002-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間,我國發表的國際論文中有14個學科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進入世界前10位。其中,藥學與毒物學居世界第6位,生物與生物化學居世界第8位,微生物學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居世界第12位,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居世界第13位,臨床醫學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居世界第16位?!薄?〕這些學科多是與解決民眾健康等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生物學與醫學領域。
從民眾需求看,解決健康、安全、環保等民生問題成為民生科技發展的重要外部需求?!啊币詠硪越鉀Q民生問題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秶摇笆濉笨茖W和技術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對“十二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民生科技從資金、人才、管理、科普等方面進行規劃,體現了民生科技對解決民生問題的支撐功能。從目前看,科技發展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需求是一致的,都集中于解決民眾健康、安全、環保等民生問題相關的生物學、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二者的耦合有助于加快民生科技的轉化與應用。
(三)提高民生科技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使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走向一體化。我們應創造條件加快民生科技與其相關產業的融合。一方面,在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充分建立起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科研院所、大學與民眾參與五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性,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功能;另一方面,在產業上加快環保、健康、醫藥衛生、安全等民生科技產業的布局,為民生科技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人才、制度等保障。目前我國民生科技產業處于起步階段,資金、人才和制度等支撐都比較缺乏,民生科技學科建設比較滯后,這些嚴重影響了民生科技產業化水平;再者,提高民生科技對傳統農業、工業等改造力度,實現傳統產業健康化、安全化、生態化發展。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存在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安全系數低等問題,要實現傳統產業健康、安全和環保發展,必須加快民生科技對傳統產業的變革,實現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四)加快民生科技對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步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它將使人類從觀念上越來越重視健康、安全、環保,人類觀念的變革反過來會成為民生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民生科技的發展也會使人類生產方式更加注重健康、環保、安全,人類生活方式越來越走向人性化和休閑化。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往往反映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隨著民生科技發展的不斷深入,人類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越來越來越人性化,不斷走向健康、安全和環保,引領人類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總之,“科學革命是不同時展的產物?!薄?〕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維度,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加快解決健康、安全和環保等民生問題,大力發展健康、環保和安全等環保產業,實現人類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何傳啟.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國科學基金,2011(5).
〔2〕科技部《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意見》〔EB/OL〕.中國聚合物網,2011-07-21.
〔3〕張瑞民.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簡介及啟示〔J〕.社科縱橫,2004(5)
〔4〕金振蓉.我國面臨第六次科技革命戰略機遇〔N〕.光明日報,2011-08-06.
〔5〕葉青,何傳啟.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J〕.決策,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