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02:15: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校經驗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高標準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近年來,*市教育局在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合理調整城鄉教育布局,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市政府出臺“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并投資3.2億元重點在每個鄉鎮建設1所高標準寄宿制小學,在縣城周邊或人口較多鄉鎮建成1所寄宿制初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標準寄宿制小學,6所農村寄宿制初中。新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使全市農村學校數由1776所減少到76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總數達到20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校生總數達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學生達到63936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學生占到農村學校在校生的?73.9?%。同時,全市為農村寄宿制學校統一配備了標準化宿舍、餐廳、暖氣、洗浴、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學校同等標準的圖書閱覽、教學實驗、文體電教、信息技術設備。*市農村寄宿制學校以政府高標準建設,學校實行保姆式服務、精細化管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年10月,省教育廳在*召開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現場會,推廣了*市的經驗和做法。?
二、擴大補助范圍,實施營養餐工程?
*市在認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為保證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政府生活補助,不因家庭貧困失學或影響身體健康,出臺了《關于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營養餐工程和給予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的通知》,決定將生活補助范圍擴大到全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擴大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范圍之后,資金缺口由市、縣按非貧困縣3:7,貧困縣7:3分擔。*年,全市還對69642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學生提供了生活補助,補助資金共計4573.7萬元,其中中央補助524.7萬元,省補助262萬元,市補助1146.2萬元,縣區分擔2640.5萬元。同時,針對寄宿制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較多,學生伙食標準普遍較低,不少學生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由市、縣兩級政府為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每天免費提供營養餐。具體辦法是:每天為寄宿學生免費提供一杯牛奶(不少于250克)或一顆雞蛋,預算資金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計算,資金來源由市縣兩級財政按3:7比例分擔,預算資金每年在春秋季開學后分兩次下撥各學校。*年市縣兩級財政分兩次撥專項款1542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482萬元,縣區財政配套1060萬元。
新課程的實施意味著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必須面臨一場艱難的變革和陣痛,而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想要變革,我們的理念要更新!課堂教學改革應該遵循三個宗旨:一是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思維發展的舊模式;二是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發展提供最大的空間;三是能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內容,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對于教師來說,改革就是探究從來沒有用過的新方法,去獲得從來沒有過的理想教學效果。
為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抓好備課組工作,深化課堂改革理念,充分做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宣傳和學習工作。
()我校下發了新的課程標準,做到各備課組人手一冊,要求每位老師都要仔細研讀,深入學習,真正掌握新課程標準對各學科提出的具體要求,寫出有自己獨特見解的體會文章在備課組活動時進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杜絕憑經驗教學現象,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教師,也必須嚴格遵照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組織教學,變“經驗型”教師為“研究性”教師。
()大部分學科教學重點、難點內容和教學測試內容都在教案中具體得到體現,已經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案一體化;各學科選派骨干教師輪流外出培訓和聽課,把專家學者的經驗帶回學校,在教研組、備課組活動時時開設公開課、示范課,與全組教師研討學習;加強各備課組與我省名校的交流,本學期,我校組織不少備課組我校赴我省一些省級、國家級示范高中聽課、評課,深刻地了解了兄弟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發展進程、思路與實踐情況。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對教研活動時間和備課組活動時間進行了對調,重點抓好備課組活動的質量:每周花節課時間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蹲點行政,深化備課組活動,即各備課組每周固定時間在各會議室開展備課組活動,各組提前確定主備課人,在備課活動時進行匯報和交流,同時,行政領導蹲點各備課組,聽取備課組活動情況,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同時,各備課組還確立了名課堂教學改革實驗人員,不定期向全校開設公開課,吸引全校教師參與聽課和評課,寫好評課稿。優化過程管理,進行教研組專項調研
學校為加強備課組的建設,在采用等級備課組考核評估的基礎上,加強了過程性管理。每學期在期中考試后都要利用一周的時間備課組進行專項調研,對備課組如何圍繞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展開的活動進行過程性調研。調研后召開備課組長會議,把各備課組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各備課組活動的特色等調研情況進行通報,使各個備課組在以后的活動中能借鑒其他備課組的經驗,克服存在的不足,提高備課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通過調研,各備課組能對前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出差距,從而明確后階段努力的方向。
其次,我校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要求,明確把“三主一目的”作為一堂好課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質疑為主軸、以效果為目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學生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表現是我校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內容:看學生在學習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擁有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評價學習的機會,是否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等;教師能否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組織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情感體念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風尚;學生是否通過探究問題獲取知識、學習有關技能和科學的研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興趣如何;是否會質疑,質疑的質量如何。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程度來體現的。我校開展聽課和評課時,注意觀察參與課堂的學生是否是大多數,提問是否涉及到學生的各個層面;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時間上是否有保證;看學生在參與教學中所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深層次的問題,是否以一種積極主動的能夠主動質疑的姿態參與。
()我們看教師,主要是看教師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教材、課程標準及學情是否研究透徹,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在教學中是否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啟發式及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根據學科的課程體系正確理解教材所表達的意圖,并結合所教學生的特點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有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內容體現科學性、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融合。教師必須根據課程的要求,為學生提供一的一定的學習環境,在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同時,注意適時贊賞各類學生,提供較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思考、質疑和發問。課堂教學的創新,離不開教師的創造,只要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愿意去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造,和學生一起去合作,變“辛苦型”教師為“研究型”教師,我們的課堂就可以長出靈動的翅膀!
不可忽視的是,我們在關注每一堂課的同時,還時刻注意到一堂課的外延,即一堂課結束結束之后,學生能否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學習熱情、興趣,提高自信心;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逐漸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逐步形成各種質疑的習慣和科學價值觀,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再次,強調教師個人發展,促進教師群體建設,從而加快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進程。
()以培養名師帶學科組建設,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目前,我校有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人。他們在各自的學科組內形成了一定的學科群體,起了很好的輻射帶動效應,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無形地使同學科的教師受益,促進了整體隊伍的提高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學校在此基礎上對備課組、教研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力爭在近期內多推出一批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名師”。使教研組內形成人人爭做“名師”的良好局面,整體推動教師素質的提高。
高中生處在生理日趨成熟,心理相對幼稚,人格個性和行為習慣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根據這一特點,我校首先確立了狠抓常規教育這一基礎目標,通過反復的規范訓練和行為實踐,使學生自覺用規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規范引導,重點培養良好的規范意識。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必須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他們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要求。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有我校特點,制定了《學生十大常規》,對學生在學校、家里、社會上的言行、儀表等做了明確的規范并加以落實。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規范達標活動,高一年級以“學規范、守規范”為主題,高二年級開展“溫習規范,找差距”活動,高三年級以養習慣,做示范為主網要內容,通過學生自評,班組互評,班主任總評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牢固樹立起良好的觀念。
2、對照落實,重點矯正學生不合規范的行為。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是使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矯正,因此我們始終把改正缺點作為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邊學規范邊自查互查缺點,以告別不文明行為和樹一個目標,改一個缺點活動為載體,成立互助小組,公布張貼要改正的缺點,半學期考核一次,并與期末思想品德和先進評比緊密掛鉤。通過一個個缺點的改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校園的總體文明不斷得到提高。
3、落實監督,加強課余時間管理。習慣是一種經歷較長時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狀態或趨勢。和成年人相比,中學生仍然存在著明顯的情感型傾向,缺乏堅強的意志。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加強了課余時間對學生的管理,監督組織成員以學生為主,分成學校和班級兩個級別,校內設立值周班文明監督崗對學校分區劃片管理,班內設立課余時間管理小組,加強班級自律,保證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更加規范、科學。
二、確立大德育教育理念,構建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系列
我校一千四百多名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德育教育管理中,我們發現他們在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方面顯現出來的許多不良傾向,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得不密切關注的難點問題。我們意識到獨生子女自小累積而成的自我、孤傲和任性等不良習慣,已影響到他們現在的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受恩者,很多學生接受著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祖國之恩和他人支助之恩但無知無覺,不少學生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受之無愧,極少數學生無視甚或漠視施恩者的恩惠。
在制訂2008年度工作計劃的時候,十分強調感恩教育。將工作目標定義為:堅持大德育教育思想理念,寓德育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以感恩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為抓手,抓過程注重落實,抓細節突出重點,抓習慣養成突出道德實踐,抓典型突出群體效應,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學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選擇良好的載體,開展健康向上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磐中德育特色的重要環節。2008學年我校精心策劃了學雷鋒活動月、愛國主義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動月和法制教育活動月,成功組織了感恩系列主題教育,教育學生感恩祖網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刊出感恩教育黑板報,引導學生給父母寫信,匯報學習生活,交流思想感情,奉上一顆感恩之心。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還在2008年9月和2009年5月分別在學生宿舍和教室組織了兩次緊急避險疏散演練,警報信號后,各班學生快速安全地撤離教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示范性群體建設,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榜樣的示范是引導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示范性群體的建設,為學生樹立起一個個學習的榜樣,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1、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道德風貌和行為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⑴引入競爭機制。在教師中開展十大實干家、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優秀先進工作者的評比,同時與階段工資、年終獎金緊密掛鉤,激發教師追趕先進的積極性,營造教師積極向上的氛圍。⑵規范教師行為。制定實施《磐安中學教職工職業道德規范》《教學過程管理規范》《磐安中學教職工文明守則》等規章條例,開展“我為學生做表率”文明辦公室評比和群體師德創優活動,使教師牢固樹立為人師表和愛崗敬業意識,做學生的表率。⑶建立反饋體系。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老師,我對你說”錄音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師師德考評,并作
為教師個人考評的重要參考指標,確保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⑷制定班主任形象要求。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廣泛針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班主任形象要求,以此做為班主任工作要求,保證班級工作有序高效地展開。
2、有效利用學生的榜樣作用。心理學認為,榜樣的空間距離以及身份地位與教育對象越接近教育效果就越明顯。我校學生在品德和個好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學生示范教育榜樣的層次性、多樣性,力求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⑴樹立學習的榜樣。學校開展了“十大身邊感動人物”評比,學期末評出各級文明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寢室長等;其中的優秀事例在《磐中學生報》廣播室、黑板報或宣傳窗上予以報道或展出。⑵重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實行優勝劣汰,建設一支穩固的學生示范隊伍,使不同類型學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標,明確努力方向。
3、充分發揮班集體的示范作用。針對我校99%的學生都是住校生的實際,我們對班級、寢室實行動態管理,每天開展四項競賽,每周評比優勝班級,每月評出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每學期給予表彰,并掛牌示范。開展美化寢室活動,培養文明細胞。開展了班級形象設計活動,形成班級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實行值周班制度,建設一支流動的文明風景線。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與集體的榮譽緊密結合,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的目的。
四、落實學生自主化管理,強化文明衛生意識
人的社會實踐對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根據山區衛生狀況普遍較差的實際,我校開展了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實踐,在發揮他們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認識。
1、參加勞動保潔,增強勞動觀念和衛生意識。我們對100多畝的校園實行衛生包干制,包干到班,落實到人。設立鳳凰山讀書林勞動基地和縣機械廠、線路板廠等勤工儉學基地,讓學生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2、參加監督管理,培養文明意識和自律意識。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而讓學生參與管理具有明顯的教育優勢。我們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目標,設立了三套值周制度。在全校實行值周班制度,由值周班負責全校學生的紀律、衛生、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各年級設立值周干部,監督本年級的紀律、衛生、安全等狀況及值周班質量;班級內設立值周班干部,負責對本班成員的全面監督管理;充分發揮校團委、學生會的作用,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兩周時間參與管理,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文明意識,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
3、參與社會服務,培養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先后開辟了螺山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龍山公園、根溪等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開辟了冷水鎮、方前鎮兩個學生干部鍛煉基地,開展為革命老同志服務活動,幫助孤寡病殘老人收割莊稼。深入市場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完善做好事制度,每班每周至少在校外做一次集體好事。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自覺樹立起為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責任感和立志成才的理想。
4、參加個性發展活動,培養發展意識和成才意識。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我校開設集郵、攝影、排球等二十幾門活動課、選修課,組建有校藝術團、校記者團、校文學社,創辦了《磐中學生報》、《海螺山》等校園文學社刊,成立各種興趣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發展,既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又有效地滲透了德育內容。學校團委學生會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以鍛煉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為主線,以社團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組織了學生籃球比賽、學生演講比賽、校園十佳小歌手評比、2009年元旦文藝晚會等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了主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五、構建三位一體網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貫性原則,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方向一致形成合力。為保障學生的品行按要求發展,學校必須取得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與大力支持,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1、搞好警校共建,加強法制道德教育。檢察院是執法機關,檢察官在學生心中代表著神圣的法律的尊嚴。因此,我校非常重視檢察院的力量,雙方確定了以法制道德教育為重點內容,以品行落后生為重點對象的共建活動。通過舉辦法制學習班,舉行法制教育報告會,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舉辦模擬法庭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監獄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差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形成了以課程教學為主要渠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緊密結合的法制道德教育網絡和體系。
高中生處在生理日趨成熟,心理相對幼稚,人格個性和行為習慣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根據這一特點,我校首先確立了狠抓常規教育這一基礎目標,通過反復的規范訓練和行為實踐,使學生自覺用規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規范引導,重點培養良好的規范意識。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必須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他們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要求。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有我校特點,制定了《學生十大常規》,對學生在學校、家里、社會上的言行、儀表等做了明確的規范并加以落實。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規范達標活動,高一年級以“學規范、守規范”為主題,高二年級開展“溫習規范,找差距”活動,高三年級以養習慣,做示范為主網要內容,通過學生自評,班組互評,班主任總評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牢固樹立起良好的觀念。
2、對照落實,重點矯正學生不合規范的行為。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是使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矯正,因此我們始終把改正缺點作為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邊學規范邊自查互查缺點,以告別不文明行為和樹一個目標,改一個缺點活動為載體,成立互助小組,公布張貼要改正的缺點,半學期考核一次,并與期末思想品德和先進評比緊密掛鉤。通過一個個缺點的改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校園的總體文明不斷得到提高。
3、落實監督,加強課余時間管理。習慣是一種經歷較長時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狀態或趨勢。和成年人相比,中學生仍然存在著明顯的情感型傾向,缺乏堅強的意志。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加強了課余時間對學生的管理,監督組織成員以學生為主,分成學校和班級兩個級別,校內設立值周班文明監督崗對學校分區劃片管理,班內設立課余時間管理小組,加強班級自律,保證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更加規范、科學。
二、確立大德育教育理念,構建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系列
我校一千四百多名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德育教育管理中,我們發現他們在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方面顯現出來的許多不良傾向,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得不密切關注的難點問題。我們意識到獨生子女自小累積而成的自我、孤傲和任性等不良習慣,已影響到他們現在的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受恩者,很多學生接受著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祖國之恩和他人支助之恩但無知無覺,不少學生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受之無愧,極少數學生無視甚或漠視施恩者的恩惠。
在制訂20__年度工作計劃的時候,十分強調感恩教育。將工作目標定義為:堅持大德育教育思想理念,寓德育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以感恩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為抓手,抓過程注重落實,抓細節突出重點,抓習慣養成突出道德實踐,抓典型突出群體效應,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學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選擇良好的載體,開展健康向上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磐中德育特色的重要環節。20__學年我校精心策劃了學雷鋒活動月、愛國主義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動月和法制教育活動月,成功組織了感恩系列主題教育,教育學生感恩祖網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刊出感恩教育黑板報,引導學生給父母寫信,匯報學習生活,交流思想感情,奉上一顆感恩之心。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還在20__年9月和20__年5月分別在學生宿舍和教室組織了兩次緊急避險疏散演練,警報信號后,各班學生快速安全地撤離教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示范性群體建設,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榜樣的示范是引導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示范性群體的建設,為學生樹立起一個個學習的榜樣,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1、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道德風貌和行為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⑴引入競爭機制。在教師中開展十大實干家、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優秀先進工作者的評比,同時與階段工資、年終獎金緊密掛鉤,激發教師追趕先進的積極性,營造教師積極向上的氛圍。⑵規范教師行為。制定實施《磐安中學教職工職業道德規范》《教學過程管理規范》《磐安中學教職工文明守則》等規章條例,開 展“我為學生做表率”文明辦公室評比和群體師德創優活動,使教師牢固樹立為人師表和愛崗敬業意識,做學生的表率。⑶建立反饋體系。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老師,我對你說”錄音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師師德考評,并作為教師個人考評的重要參考指標,確保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⑷制定班主任形象要求。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廣泛針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班主任形象要求,以此做為班主任工作要求,保證班級工作有序高效地展開。
2、有效利用學生的榜樣作用。心理學認為,榜樣的本文來源:文秘站 空間距離以及身份地位與教育對象越接近教育效果就越明顯。我校學生在品德和個好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學生示范教育榜樣的層次性、多樣性,力求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⑴樹立學習的榜樣。學校開展了“十大身邊感動人物”評比,學期末評出各級文明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寢室長等;其中的優秀事例在《磐中學生報》廣播室、黑板報或宣傳窗上予以報道或展出。⑵重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實行優勝劣汰,建設一支穩固的學生示范隊伍,使不同類型學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標,明確努力方向。
3、充分發揮班集體的示范作用。針對我校99%的學生都是住校生的實際,我們對班級、寢室實行動態管理,每天開展四項競賽,每周評比優勝班級,每月評出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每學期給予表彰,并掛牌示范。開展美化寢室活動,培養文明細胞。開展了班級形象設計活動,形成班級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實行值周班制度,建設一支流動的文明風景線。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與集體的榮譽緊密結合,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的目的。
四、落實學生自主化管理,強化文明衛生意識
人的社會實踐對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根據山區衛生狀況普遍較差的實際,我校開展了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實踐,在發揮他們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認識。
1、參加勞動保潔,增強勞動觀念和衛生意識。我們對100多畝的校園實行衛生包干制,包干到班,落實到人。設立鳳凰山讀書林勞動基地和縣機械廠、線路板廠等勤工儉學基地,讓學生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2、參加監督管理,培養文明意識和自律意識。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而讓學生參與管理具有明顯的教育優勢。我們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目標,設立了三套值周制度。在全校實行值周班制度,由值周班負責全校學生的紀律、衛生、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各年級設立值周干部,監督本年級的紀律、衛生、安全等狀況及值周班質量;班級內設立值周班干部,負責對本班成員的全面監督管理;充分發揮校團委、學生會的作用,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兩周時間參與管理,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文明意識,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
3、參與社會服務,培養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先后開辟了螺山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龍山公園、根溪等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開辟了冷水鎮、方前鎮兩個學生干部鍛煉基地,開展為革命老同志服務活動,幫助孤寡病殘老人收割莊稼。深入市場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完善做好事制度,每班每周至少在校外做一次集體好事。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自覺樹立起為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責任感和立志成才的理想。
4、參加個性發展活動,培養發展意識和成才意識。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我校開設集郵、攝影、排球等二十幾門活動課、選修課,組建有校藝術團、校記者團、校文學社,創辦了《磐中學生報》、《海螺山》等校園文學社刊,成立各種興趣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發展,既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又有效地滲透了德育內容。學校團委學生會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以鍛煉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為主線,以社團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組織了學生籃球比賽、學生演講比賽、校園十佳小歌手評比、20__年元旦文藝晚會等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了主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五、構建三位一體網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貫性原則,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方向一致形成合力。為保障學生的品行按要求發展,學校必須取得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與大力支持,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1、搞好警校共建,加強法制道德教育。檢察院是執法機關,檢察官在學生心中代表著神圣的法律的尊嚴。因此,我校非常重視檢察院的力量,雙方確定了以法制道德教育為重點內容,以品行落后生為重點對象的共建活動。通過舉辦法制學習班,舉行法制教育報告會,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舉辦模擬法庭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監獄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差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形成了以課程教學為主要渠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緊密結合的法制道德教育網絡和體系。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新模式的逐步實施,課堂中面臨的新問題也越來越清晰,使我們的課改思路也日趨明朗。本學期,我校結合中心校課改精神,把“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主要工作來抓,以教研為主導,以“說、講、評”活動和讀書活動的開展為途徑,全面推進課改進程,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質量。下面談談我校的具體做法,與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 從抓教研入手,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樹起航標
幾年來,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為全面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來抓,教研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教育理念的轉變。通過集中學習、集體研討、同級交流、匯報展示、經驗傳授、課例分析等形式,及時為老師指引教育教學方向,不斷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注入活力。
開學初,由學校教研組成員依據中心校教學工作計劃,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語數教研大課題,并圍繞大課題制定出詳細的小課題,每周一按計劃進行教研。各老師針對每周教研課題充分準備,在教研時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進行交流討論,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學期,我校以“如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教研主題,依據這一主題制定出了:如何激發小學生說的興趣、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怎樣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如何指導小學生有效閱讀、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課題。通過幾周的研討,各老師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己的主導作用,慢慢地放棄了以前以為講少了就是耽誤學生的陳舊觀念。
另外,教研為我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平臺。只要有機會,我校經常派老師外出聽課、學習,回來后利用教研時間進行匯報交流,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老師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們不是抱著游玩放松的心態,而是認真筆記,虛心學習,不斷把好思想、好經驗帶回來,在教研時與全體老師共同分享,也帶動著全校教師不斷進步,迅速成長。每個人外出學習,都會有很多感慨,很多收獲,很大變化。比如孫紅梅老師國培半年回來,她本人的內在素質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讀書的好經驗帶回來,在全校很快推廣開來,她引導孩子們在誦讀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創造。如今,他們班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自主閱讀、認真誦讀的好習慣,說的興趣高了,說的話題廣了,語言豐富了,內容充實了,整體素質提高了,她本人也從此養成了堅持每天閱讀、誦讀的好習慣,并帶動起好多年輕教師與書為伴,走進詩歌、走進童話、走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誦時間師生共同配樂誦讀已成為我校清晨一道靚麗的風景。還有英語老師高偉玲,從北京學習回來,把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的習慣傳播下來,在交流中,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英語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興校,的確如此。有了學校領導的大力督促和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我校的教研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今,教學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風氣,不論是辦公時間,還是課間休息,經常會看到同級幾個教師在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這些爭論,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
二、以“說、講、評”活動為途徑,使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錘煉。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育名師,名師創名校,每次“說講評”活動的開展對老師的成長都是一次促進。每一位名師就是在一次次講評活動中得到鍛煉,不斷成長,不斷成熟起來的。為了讓更多的老師成為名師,很快成長起來,我校每學期都要舉行兩次“說講評”活動,要求任課教師人人參與講評。在講評活動中,會發現別人在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也能從其他教師的點評中受到啟發,得到點撥,學到經驗。
新一輪“說講評”活動是新模式實施以來第五次講評活動,也是課堂教學新模式在我校教師課堂中日趨成熟的一次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們真的可以說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從說課中,聽出教師的設計理念變了,注重了讀、說的訓練;從聽課中看到同學們的學習方式變了,成了課堂的主人;從評課中,再也聽不到哪位教師會說:“誰的課講得真生動,把課文分析的真透徹”之類的評價,而是評價哪個班的學生說的好,提的問題精彩,教師引導到位。細細回憶一下,每位老師都有其獨特的一面,都有別人可學習、借鑒之處。走進二年級趙萍、李妮、張秦霞等老師的課堂,你會聽到細膩溫和的語言如潺潺溪水流進孩子們的心田,那一聲聲稚嫩而天真的話語中,充滿了好奇、欣喜與快樂,多么溫馨愉快的課堂呀!三四年級劉文良、姚麗、孫紅梅、張麗芳、盧秀珍等老師的課,又會把你帶入激烈的討論中,一個個尖銳的問題令人深思,一種種科學的推理令人欣喜,這樣的課堂活而不亂,這樣的課堂充滿活力。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語言嚴謹,邏輯性強,善于化難為易,深入淺出,是六年級陰玲娟、馮江懷等老師的教學風采。李娜老師一節別開生面的英語課,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帶到了,使人從中得到享受。
盡管還有個別老師沒有真正理解“引導者”的含義,整堂課完全帶領學生跟著自己的教學預設走,唯恐旁生枝節;盡管部分老師還缺乏教學機智,有些自主合作與探究活動還流于形式,效果還不太明顯,但他們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只是步子還沒有邁起來,相信通過這次講評活動,對他們會是一次幫助,一次鍛煉。
三、 把讀書活動開展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發展語言。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XXX小學食堂管理作如下交流發言:
一、基本情況
我校食堂本學期有1800多名師生就餐,現有粗加工間2間、精加工間2間、凈菜間2間、儲藏間1間,就餐間1200平方米,配備有管理人員辦公室、監控室、更衣室等,食堂管理人員2人,工作人員11人,食堂軟、硬件條件較好。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認識,健全機構,完善制度。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事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食堂管理機構網絡圖,工會主席全面負責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檢查工作,總務主任具體抓食品安全日常檢查監督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校長對食堂管理負全面管理責任,分管領導負主要管理責任,食堂管理員對食堂管理負有直接管理責任。三是建立健全《食堂原輔材料采購制度》、《食品進貨驗收制度》、《索證索票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食品留樣制度》等20項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職責,保證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責必究。
(二)完善設備,規范流程,全面提升。一是按照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設置操作間、粗加工間、精加工間、洗碗間、消毒間、更衣室、食品安全辦公室,配備標準的洗菜池、浸泡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整體布局科學合理,流程規范,功能齊全。二是在設備設施下功夫,本學期師生就餐人數增加了一千多人,學校投入近10萬元對就餐間改造,擴大就餐間面積、添置就餐桌、餐具;投入4萬多元購置兩個蒸飯箱、一個大型消毒柜、一臺大型灶具和多個儲物架,做到餐廚用具衛生、干凈。
學生從小養成一種好習慣將受益終生,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正是學生習慣教育需要取得的預期效果,最終達到習慣決定命運。從多年的學生習慣養成的德育工作探索和經驗中可知,總結如下幾方面:
一 緊密結合日常行為規范,用制度規范學生習慣,在集體中養成統一的好習慣。
農村學生陋習、舊習、惡習諸多,要想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要進行制度管理,從制度管理中規范學生的習慣,從習慣變成自然,實現“無為而治”。往往從集體統一習慣開始,從集體到個體,從大到小,從上而下,一般比較容易比較取得實效性和時效性。一個好的集體肯定有好習慣,這種好習慣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力量巨大而無形。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僅僅代表個人,更是影響到集體的榮譽,以強烈的集體主義來強化自己的行為習慣。做法有:
1、在管理上堅持用制度評估量化,形成對學生的管理習慣,促成學生的好習慣統一養成,是農村習慣教育的基石。一是對整體學生每日在校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用一個根本制度-《值日管理制度》來去進行評估量化,但每日突出一個環節來重點管理。比如今天檢查課堂違紀問題,明天抽查課間管理死角學生非正常不良集中問題;二是多年來定期實行重點管理區域常態化管理。比如:對學生的頭發、首飾、裝扮等儀容儀表每四周檢查一次。“禁止學生穿拖鞋進入教學區域,每2周突擊檢查一次。校園內禁止使用手機,專門買了探測儀,每4周突擊檢查一次,違者學校統一收繳保管,期末后家長陪同取回。晚上時常到圍墻下突擊檢查學生爬圍墻情況。等等。三是在課間、自習課、晚讀課等在學校沒有教師統一管理和組織的時段和區域,加強了對是否有良好的遵守校紀校規習慣監管和巡查,尤其是儀容儀表、穿拖鞋、使用手機、處理學生矛盾的良好習慣問題,在周一國旗下講話時進行了特殊主題的量化總結,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多正面牽引,把國旗下講話變成是學生習慣成長的指揮棒。
2、堅持每4周在制度量化下得出的各班評估成績進行“十佳文明班級”評比活動,促進班級在制度中、在原則中習慣成長,發揮班級的陣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很多學校往往會習慣用扣分制,而我們發現通過檢查一項工作后使用零扣分的班集體給予加獎分的辦法,效果較佳。我們也正在嘗試所有的項目往這方面去努力實現管理調整。
3、每一次頒獎時,對突出的班級為何取得如此好成績的好事例好現象好習慣堅持進行類總,進行全校通報,尤其是在這個群體中學生為取得班級優秀成績而付出努力的良好習慣表現,要加以充分肯定。讓學生養成一個強烈的意識: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決定了集體的榮譽。
二 用大愛來包容學生的個體習慣,為學生的個性習慣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
學生的有些習慣可能和大人的培養意圖、集體統一要求會有所偏離,甚至是格格不入。作為一個管理者的思想認識、是否用大愛來包容學生的個體習慣和用期望的目光關注其習慣發展很重要。不能盲目對待,單一處理,更不能以“另類”“異物”而一棍子打死。
1、從認識上做到牽引教師從一些科學家、成功人士、名人的成長“缺點”中入手,比如牛頓、華羅庚,善意看待學生的某些習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有針對性的正視學生的習慣,正確認識到“學生的習慣形成對過去而言不存在對與錯,不同的學生的成長歷程會存在不同的習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
2、從學生的個性習慣發展出發,開啟人生成才大門。我們經常在教育管理常態會上引用香港教育年會中的案例:“一學生長期關注螞蟻的習慣,時常遲到,甚至有時忘了作業。很多學校和很多老師眼中的差生,但是后來經過某教育工作者的個性習慣牽引:鼓勵他在完成學業的時候繼續深入關注螞蟻,安排專業老師專門輔導,甚至讓他在學生當中組成自己的研究團隊,最后變成是地區性的滅蟻專家,他的團隊成員很多成為和滅蟻相關聯的知識區域人才。”“一學生長期至關注科幻片,其它的一塌糊涂,經引導關注應急問題,并養成習慣,后來成為一個國家的應急專家。”作為個性習慣教育的啟迪,讓教師在學生的某些習慣中加以甄別,從學生的語言、讀寫、繪圖、組織能力等方向加以培養,加以開發,創造平臺,通過比賽、活動來給予肯定,并鼓勵他們尋找興趣愛好的人組成一個小集體,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給以幫帶扶。學生的成長往往從對某一問題的關注開始,引起興趣,堅持深入變成一種習慣,最后成功。這種個體的習慣教育發展成功,遠遠不如一個小集體或者是大集體的個性習慣的整體成長。我們遇到過這樣的案例:一學生經常賭博,而且會千術。為此也不知所措,后來我們改變策略,讓他經常在特定的場合給師生表演千術,引導他關注魔術表演和軍人的戰術偽裝,讓他以后變成在文藝節目上表演魔術,時常和他交流看法,后來他參軍,成為一個很優秀的偵察兵。
三 紀律教育手段,在習慣教育中可以形成更好的成效,用紀律強化學生的習慣。
壞習慣將貽害無窮,根據調查顯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從不良習慣開始的,而初中階段更是高發期。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把法制教育變成習慣教育的一種常態教育,通過一些舉措,如聘請法制副校長入校、開展法制專題教育、聯合政治思想課程教育、法制班會課、法制知識宣傳等,讓學生懂法知法學法用法守法,教育學生在犯罪案例的反面材料中警惕、警示,從法律中養成習慣。
2、建立紀律教育制度,嚴格履行紀律教育程序,建立紀律教育檔案,用紀律教育手段保證習慣教育。一是學生的問題教育中,形成了以“老師-班主任-年級組長-政教掛級領導-紀律處分”為主軸的紀律教育梯隊,讓學生有這樣的習慣:誰找我談話了,我自身的問題嚴重性到了哪個層次了,要學生自身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從而在潛意識上有所約束自身的行為習慣;二是對學生出現矛頭和不良習慣現象由紀律教育手段進行強化,強化習慣養成。建立了相關的專項違紀制度,堅持“從重、從嚴、從快”的專項違紀處理制度,變成學校管理的底線管理習慣。比如:在《出勤管理制度》中虛報住址、虛報家長聯系電話、無故曠課、冒充家長和老師簽批請假條;重大安全違紀;七大違紀,實行個人和班級評優獎優一票否決;不尊重老師和不服從管理;打群架、打架使用器械、引入社青介入處理學生矛盾;學生發生矛盾,不報告學校又自行處理且處理不好,引發更大矛盾的等等。
處理學生突發偶發事件中,我們必須記錄:什么矛盾?發生矛盾后怎樣做了?后果如何?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是否喜歡打游戲?事后我們發現學生有這樣的違紀習慣:常打游戲的,一般都常打架,有潛意識的暴力傾向,我們就針對游戲有哪些利弊開始教育。打架現象很多都是在小矛盾發生后,沒有處理好,導致更大的矛盾。我們就針對這一習慣進行學生如何處理矛盾進行專項教育,一路堅持下來,并列入專項違紀,學生一旦有了小矛盾,就有了如何處理的好習慣,效果很好。
對受過處分的學生安排跟蹤轉化工作,尤其是改過自新,采用跟蹤成長,使用統一做法“滿一個學期后,經過全體老師、全體學生、年級組長的認可后,撤銷處分”、每4周表彰一期“進步新星”等,使學生從心里陰影中解放出來,正視自我,看到進步的力量,養成改過從善,向上發展,追求進步的習慣。
在平時的不良習慣教育中很常采用反面材料,特別是因為打架造成的經濟責任和被判刑的案例。讓學生形成“一種因為自身的不良習慣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負擔相應的后果責任”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四 高尚師德成為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風向標。
為人師表,率先垂范的作用在習慣教育中作用巨大。為此,做到:
1、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嚴格按照“紫金縣教師隊伍管理規定”管理教師隊伍;
2、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和自身文化、專業素質;
3、加強教師常規工作檢查和推進工作;
4、教師不良教育教學習慣和學生的習慣教育定期不定期共同研討,經常在會上查擺問題,諸如“學生為什么講粗口?老師也一樣。”“為什么抽煙?老師上課也抽。”……讓老師深知自己的不良習慣會深深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取向,予以糾正,加以跟蹤,師生協同推進、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五 榜樣的力量是習慣教育的一種助推劑。
一是用教師的評優獎優來帶動。在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員、優秀科組和優秀科組長評選出來后,在全校進行張榜表彰,樹立典型,起到“以師帶生”。老師相約堅持每天下午去鍛煉身體,有時候叫上一些學生,學生產生了蝴蝶效應,很多小團體堅持鍛煉身體。今期計劃推出“最受歡迎的老師”和“最受老師喜愛的學生”同步評比活動,剛開始推動,預期效果都比較理想。
二是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團干”“十佳文明學生”等評比活動,進行張榜表彰、專題匯報會等形式擴大影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榜樣,使習慣教育變成學生內部的自發動力。
三是通過法制、制度、成長成才等德育知識競賽,在理論上提高學生的習慣文化,達到大眾統一提高和獲獎者進行表彰。
六 班會習慣教育,讓故事來說話。
近幾年來,我們嘗試通過個別班級組織班會讓學生通過自我準備參加故事會的素材、演講、討論、形成共識和共鳴,讓故事來說話,它所起到的作用比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更容易使學生受到熏陶與感染。
從《丟掉的點鐵成金石》“原來習慣這么重要”“必須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否則壞習慣可能會使我們把點鐵成金石扔進海里。”從學生的發言中看出他們懂得了:從小養成一種好習慣將受益終生;
《刷廁所的郵政大臣》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既驚愕又敬佩,紛紛表示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件事;
《一個簡單的甩手動作》“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只有堅持才會成功”這些看來比較深奧的道理是學生從故事中領悟到的。等等。在恰當的時間講恰當的故事,可以化呆板的機械式的說教為生動的無聲的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知識,豐富了情感,更受到了震撼心靈的教育。讓故事說話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失為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以它生動形象的特點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讓我切身感受到了故事在育人中的神奇魅力。同學們都在自覺堅持自己的好習慣。計劃在今后推廣在年級組組織年級會、全校統一組織德育習慣故事會或者比賽中來進行。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挖掘身邊素材,讓學生輕松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師充分挖掘了學生熟悉的物品作為學習的資源,例如:出示“恐龍、鯨魚、輪船、直升飛機”等大宗物品,讓學生感受到用原來的千克作單位太小了,必須要用一個大的計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噸”;再出示“雞蛋、奶牛、純凈水、綿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估算或計算,深刻理解1噸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組噸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馬路的承載量、起重機的額定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等,把數學活動和生活應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改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最佳切入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用。
㈡運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每一分鐘都在孕育著創造,都將可能誕生一種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創意,已由完全地預設不斷地走向動態生成,時時在彰顯著課改的多彩魅力,演繹著課改的新理念。而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們預設之中,有的在我們的意料之外。這就要求我教師要從關注預設的教案,走向關注學生、學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噸在生活中的運用時,教師出示了電梯的載重量1t,蓋住了可承載的人數,讓學生猜猜應該是多少人?學生的回答是:“二十幾”、“20”、“25”、“30”、“27”,教師面對出現偏離預設的生成,沒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拖回預設的軌道,而是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深入思考,這時第六個學生站起來說:“應該是13人,剛才他們說的是小孩,應該是大人。”教師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問“那小朋友應該是33人,那我們是不是該寫小朋友33人?”這時學生想象著33個小朋友進電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學醒悟:不行,雖然33人的重量沒超過1噸,但是33人電梯里面是裝不進去的。這時教師再請33人站起來,問道:“如果把這33人裝進電梯里,情況會怎樣?”學生看著這么多同學,一下子就明白了電梯里面為什么不寫小朋友33人了。教師放慢腳步,與孩子同行,善于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出發,從熟悉的地方顯出新的風景,創造出了精彩的瞬間。讓課堂教學在動態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氣,走向灑脫,走向睿智;學生在動態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發展,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心靈共舞的家園。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近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一描述,明確了小學數學的內涵,即數學是一種過程。數學的學習,應努力讓學生親歷這一完整的過程。
然而,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偏重于學生“眼看、心記、耳聽”的現象,孤立、機械地強化抽象概括,狹隘、生澀地解讀方法理論,忽視了小學生“操作中體驗、體驗中感悟、感悟中建構”的認知規律,使數學逐漸變成一門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以前在教學“噸的認識”時,我們一般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請學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著就得出1噸=1000千克,隨后的任務就是做很多的鞏固練習。從中顯現出來的教學方式為:單純觀察----機械記憶----克隆模仿,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
1噸是個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正確建立1噸的觀念?本課可謂獨具匠心。教師讓學生親歷完整的數學學習過程,觸摸數學鮮活生動的生命脈息,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得到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㈠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課堂中,通過學生的“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活動,1噸的大小在學生不知不覺的體驗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學生現有的數學經驗是學生學習認知的起點,也是探索、建構新知識的“支架”,噸的認識必須建立在對“1噸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噸;每個同學平均體重30千克,33個共重1噸;每頭奶牛重500千克,2頭奶牛重1噸;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等,共10組,有了這么多素材積累,學生在頭腦里建構了豐富、科學的1噸表象,為后面幾噸物體的重量打下了堅實的認知基礎。
2、 開放的活動,豐富表象
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估計、交流、想象等活動,經歷1噸大小建立的過程。課堂上,老師安排了3個層次的活動。⑴通過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體驗25千克的感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有感而發:“太重了”“特別重,實在搬不動”、“我覺得有點象運動會里的舉重”……豐富而又真實的感受,接著老師追問:剛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進而推出要40袋,教師再問:如果把這40袋大米轉到一個大袋子里,你可能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根據剛才搬25千克大米時的感受,想象著可能會有的感覺,自由地談論著:“重死了,根本搬不動”、“壓扁了”“還沒搬起來,渾身的力氣都沒了”、“我渾身都散架了”。,通過搬一搬、說一說、想一想等體驗活動,初步建立了“噸”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噸的大米對學生來說實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老師讓學生猜猜在坐的同學的體重有沒有1噸?多少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最后讓33個同學起立,讓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個同學的體重,這大約就是1噸的重量。⑶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老師首先出示一組圖片:
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交流匯報。然后教師又出示圖片:
由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學生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主動在頭腦中積極建構的過程。這里通過四個開放的活動,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已經形成了豐富的表象,進一步深化了對噸的認識。
3、變式練習,深化表象
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分化,這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三個層次的變式練習達到了這一目的。⑴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先由學生說說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見到過寫著幾噸幾噸的呢?再由教師從實際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這一重量單位的實際運用。由1噸轉向對幾噸的認識,深化了學生對噸的認識,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⑵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看似簡單,卻是對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整合,在讓學生回憶已經認識了哪幾個重量單位之后,再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它需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所出示的物體重量進行合理的估計,需要學生對所學重量單位有清晰的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⑶修改數學日記。日記一般是語文里的內容,而這里呈現的卻是數學日記,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記錄生活,讓學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記的內容設計也讓學生忍俊不禁,在會心的笑聲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克、千克、和噸”的認識。
㈡讓方法在體驗中生成
課堂上,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它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在體驗和創造中學會學習方法。
⑴知識引入----自由猜測,激活思維。在猜一猜在坐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有沒有1噸的游戲中,開始是學生是自由猜測,分為兩派:有1噸和沒有1噸。
⑵問題探究----驗證猜測,促進理解。在學生自由猜測后,教師以問題:“到底有沒有1噸呢?有沒有辦法?”引起學生再思考,這時有同學想到了算一算的辦法,假設每個同學的體重是50千克,50個同學的體重就用50*50=2500千克,就是二噸半,超過一噸了。
⑶實踐應用----延伸練習,啟迪思維。教師在肯定上一位同學推理方法的同時,對學生的估計作出了科學的引導,三年級同學的平均體重約是30千克,隨后再次讓學生猜測55個同學的體重會有1噸嗎?有了前一位同學的啟示,這里同學們很快地作出了判斷,超過了1噸,。這時教師再讓學生進行逼近估計:哪究竟要多少個同學的體重會有1噸呢?這時學生猜測的結果有37、38、39、40、45等等,到了這等火候,教師方才宣布正確結果,大約是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整個環節中從“知識引入----問題探究----實踐應用”,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充分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在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中,學生不僅再次感受了1噸的大小,而且也學會了探究問題的方法,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三、關注生命,傳承文化———讓數學課堂閃耀人文之光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教育應重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大力加強這種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培養,以使我們的學生形成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因此,祁老師以各種方式充分挖掘數學教育中的人文價值,加強學生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
㈠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人文學習氛圍。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涌動著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我們要用溫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潤物無聲。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導,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達到情感交融。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問的問題就是:“有沒有不同的想法?”“還有嗎?”“談談你的感受”;經常鼓勵學生的話就是“大膽估計,錯了也沒關系”。教師尊重學生個性,營造一種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圍,傾注教師的人文關懷,面隊學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確還是錯誤,教師都向學生投去贊許和親切的目光,正是教師寬容的接納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從而增強對學習的信心和自信。
大家好!
讓我來談習作教學,我覺得很沒底氣,因為我覺得自己離癡迷語文教學把職業當事業這一境界還很遠,也沒有做出什么有目共睹的成績,只能說把自己日常教學中的一些思考與實踐拿出來和大家交流,不正確有偏誤的地方還請各位行家里手多批評多指正。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內容的是《關于習作教學的“四菜一湯”》。
今天呈現的四菜一湯,是四個問題一個建議,這四個常見的問題來自我和同事們在教學間隙中的探討,來自家長的困惑。我想也表述了很多語文教師的思考。我對這四個問題的解決途徑將作一些闡述,希望能像一粒石子投入您的腦海激起智慧的浪花,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怎樣讓學生愛上習作?
經過一二年級的說話、寫話鋪墊,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正式踏上習作的臺階。這一坎,并不好邁步。基本上是孩子叫難家長叫苦老師煩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憎惡一切給自己帶來不愉快體驗的事物,心理年齡越不成熟表現越明顯(當然心理扭曲的受虐狂除外)。而對孩子來說,一般情況下,習作帶給他的大部分是不愉快體驗。我羅列一下,習作帶給學生的是以下幾種感受:1.威壓感------(老師提好多要求喔,開頭、結尾、內容寫通順、標點符號占格、不能寫錯別字。這么多要求肯定很難,我怎么能做到?)2.勞累感-------(又要想又要寫,寫好多,改了以后再抄,啊!我眼前全是小圈圈,暈啊!)3.挫敗感-------(我最怕老師讓我修改了,我不知道怎么修改。還有得個“優”怎么就那么難呢)。在孩子的認知里,習作是困難的,任務是繁重的,思維建構,文字表達不是件容易的事。數學搞懂了能得一百分,習作永遠不能獲得完美的評價,因為嚴格起來在幾十幾百字里找個標點錯誤書寫不規范的問題簡直太容易了,標準的投入大產出小。典型的賠本生意,所以孩子不喜歡寫作文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找到問題的癥結再來對癥下藥,讓我們的孩子愛上作文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一旦你讓孩子愛上作文,就等于讓他跨上了駿馬乘上了火箭,你往后揚揚鞭子點點火,他就能飛速前進,你就不用長期為此牙疼胃疼頭疼了。更何況,你想想法子能讓人家轉恨為愛那多有成就感呀!我提供三點想法:
一、游戲能通殺
二、贊賞要肉麻
三、應用無極限
先說游戲。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發現不喜歡游戲的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們都需要游戲,不過是游戲的層次不同而已。我上作文課,從來不說今天我們來講作文,而是早早的通知:“同學們,你們這么可愛,我決定每周五上午都上游戲活動課。”(形成心理期待)。教三年級的時候,一次習作訓練主題為“觀察”,我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小東西,提了一個要求--它的大小不能超過你的兩手合攏的范圍,能動的最好。話音未落,孩子們就陷入了熱烈的討論和猜想。(神秘感激發參與意識)我很好心的給了他們建議--“回家考考你爸媽,看他們覺得你帶什么最有創意,如果他們幫助了你,請獎勵給他們一個甜甜的吻。”(親子參與提升合格度安全感)最后說:“老師也會帶的喔”(榜樣作用和期待值提升)。周五的時候,教室里的氣氛是很詭異的,大家忍著笑,可是眼睛亮晶晶的。孩子們帶來的東西真多:有透明塑料小壺里裝著小金魚,有爬籠子的倉鼠,在瓶子里跳的螞蚱,有銅錢大的小烏龜,還有幾條可怕的菜青蟲,據說是他奶奶從菜葉子上揪下來的。當然也有不動的,有一個雞蛋大小褐色松果,有一個煮熟的咸鴨蛋,有小金錢橘、小番茄什么的。我們開始玩:“我是展示臺”的游戲。我掏出我的小蝸牛放到展示臺上,呆頭呆腦的小蝸牛頓時被放大,一舉一動都出現在顯示屏上,孩子們笑得前俯后仰。我開始當配音演員:“我是展示臺,現在在我身上爬來爬去的是蝸牛小朋友,它的頭上長著……”示范后,我問大家:“誰想上來玩?”面對躍躍欲試的孩子們,我說:“巴拉拉小魔仙,現在把我的眼睛變成顯微鏡,瞄準,先觀察后上臺。”孩子們眼睛死死的盯著自己帶來的小寶貝,翻來覆去看著。拿到展示臺,當烏龜在展示臺上爬來爬去就是不掉下去,當松果在屏幕上露出它美麗的紋路,當小金魚擺動著美麗的尾巴,孩子們感受到觀察的趣味和世界的奇妙,臺下的還要求補充。當想說的越來越多時,寫自然成為必然的表達。我們和孩子們玩制做表演道具,玩神秘魔袋我來摸。玩傳統的貼鼻子,玩水果比美大賽,玩模仿陷阱……可以說沒有不被游戲征服的孩子,沒有不因游戲而精彩的作文。
CAI 習作片段
1.丑丑的小綠龜(片段)
它長得真丑,背上的殼是綠色的,那種綠色很深,都快成黑色 的了。殼上有些橫七豎八的花紋,用手摸摸,一點也不光滑,像被誰砸破了又拼好的。它的肚皮發黃,上面還有小黑點,邊上都是黑色的。它不知道我們都在笑他,還伸出小腦袋,烏黑的尖腦袋上有兩顆芝麻大小的黑眼珠,這么小的眼睛,怎么看得請路呀!
2.……“老師嚴肅的對我說:‘小心點,有的魔袋會很可怕喔,希望你運氣好,不要選到恐怖魔袋。’同學們安靜下來看著我,可是他們的眼神好像能穿透我,我知道,他們既羨慕我能來摸一摸魔袋,又被老師說得忐忑不安。我鼓起勇氣,把手伸進這只布袋里,開始,我只用指尖朝前探,好像沒有什么可怕啊?哈哈,老師肯定是嚇我的,也許我摸到的是金錢袋。我鼓足勇氣向下一探,‘啊!’什么東西,軟軟的,涼涼的,似乎還在動,我尖叫起來……”
再談贊賞。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學習能力的提高來自一次次肯定和贊賞。特別是在習作教學中,在習作的起步階段我建議老師們認真讀課標,不要拔高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習作要像對待初生的嬰兒一樣贊美。剛生出的孩子一般都不漂亮,皺巴巴的像個紅皮猴子,可是父母覺得可愛,沒睜開的眼睛,濕乎乎的胎發哪一處都勝過了世界最美的風景。你的溫柔撫觸溫暖懷抱都是對生命和愛的贊美,周圍的親戚朋友無一不是笑著說著祝福的好話。生命是在贊美中成長的,習作是在贊美中進步的。對孩子學寫的習作,不要吝惜那些能讓人掉一地雞皮疙瘩的語言、動作、表情。
“這么精彩的一句話你是怎么想到的?太讓老師佩服了!厲害!”
“孩子們,都來欣賞一下他寫的作文題,太有創意了,跟作家的水平差不多。”
“他太機靈了,知道標點符號占一個能算一個字,這樣寫又特別美觀,這樣的好經驗要向大家推廣。”
“從課文中學到的新詞都會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啦?你怎么這么聰明呢?難怪小作文寫得好!”
“今天,我很激動,我很興奮,因為我在我們班發現了二十篇完美習作,我念念名字,你們趕快找他們要習作本欣賞一下,不要忘記了在他的本子上畫上一朵大紅花表達你的贊美。”
一、導得合理,學生愛學
導演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他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是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導演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教師就像導演一樣,首先課前要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然后就是在課堂上合理啟發,引導,發揮學生的才能,讓學生走進知識的超市愛學,自學。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曾說:"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傳授知識和技能,而要有"喚醒"學生的力量"。體育課堂是充滿激情的課堂,作為教師首先應用激情感染學生。我們可以在可得準備部分給孩子一些空間,學生自己做主,做一些他們喜歡的游戲,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被吸引進課堂,讓他們愛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高效課堂教學原則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質疑,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教他們知識。首先教師要解放思想,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嘗試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可以提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如"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你想怎么樣?""可以試試啊。""還能怎么做?"等等,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多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引導,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引導學生經過探究學習,得到更客觀,更準確的答案。正因為教師把時間交給了學生,所以才更要重視對學生中弱勢群體的引導,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個孩子是毫無才能的庸碌之輩。"引導,鼓勵這些孩子參與進來,讓他們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說不定他們會有"靈光閃現",教師還可以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水平,定制自己要完成的目標,這樣弱勢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感覺吃力,相反,他們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自信心增加了,更愿意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當學生達到了學習的目標,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反饋并進行拓展練習,讓興趣變成知識,讓知識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