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8 05:46: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木工程實習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33-02
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與實踐探索,認真分析了近幾年土木工程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需求現狀,得出了土木工程類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兩個基本特征:
一是土木工程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是道路橋梁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及安裝、建設工程監理、房地產開發等施工企業生產一線的“員”,即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安全員、資料員、造價員、測量員、資料員等。二是施工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吃苦耐勞、有奉獻精神的,同時具有上崗職業能力的畢業生。即學生畢業就能直接工作。
針對上述兩個基本特征,我們經過多年的探索、改革與實踐,在原有“1.5+3個0.5”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高職土木工程類專業“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1 “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以校企合作機制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的“雙主體育人”平臺,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的始終,構建基于土木工程建設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融入土木工程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的職業道德標準及崗位工作標準的工學結合核心課程,結合東北寒區特點,采取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教學方式,校企共同培養滿足土木工程建設一線的工程技術與管理崗位扎實工作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第一階段(1+0.5學期,秋、冬、春季),在校內學習,進行基本素質學習領域課程和部分崗位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依托校內工程測量實訓室和引企入校的工程質量檢測站,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
第二階段(0.5學期,夏季),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工程測量等專業技能訓練,到土木工程施工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對就業崗位工作環境及要求的感性認識。
第三階段(1+0.5學期,秋、冬、春季),在校內學習,進行部分基本素質學習領域課程和崗位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依托校內道橋施工現場、建筑工程施工實訓工場、道橋工程管理實訓室、土木工程質量檢測站等實訓基地,以土木工程項目為載體,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施工、工程檢測等職業能力。
第四階段(0.5+0.5學期,夏、秋季),生產實習階段。校、企、學生三方簽訂生產實習協議,學生在企業施工現場進行工程測量、材料檢測、施工技術與管理等專業技能訓練,學習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企業選派工程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和日常管理,并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學校選派教師進行巡回檢查,對學生生產實習進行管理。通過生產實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第五階段(0.5學期,冬季),學生回校學習再提高,依托路橋工程管理等實訓室,建筑工程造價實訓室,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企業兼職教師授課為主,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工程造價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等綜合職業能力,并進行拓展課程的學習。學校將組織學生參加國家或省建設廳的職業資格考試。
第六階段(1學期,春、夏季),學生全部到道路與橋梁工程、建筑施工安裝、建設工程監理、房地產開發、給排水工程技術、供熱通風等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雙方簽訂學生頂崗實習協議。學生根據預就業崗位需求,選擇畢業設計內容,進行頂崗實戰,拓展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頂崗實習期間,以企業為主,校企共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學生制訂工作計劃,負責對學生的出勤、工作態度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學校老師分片巡回指導,解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遇到的問題。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將受到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熏陶,能更快地適應職場環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此階段學生基本實現預就業。
2 “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試點班進行實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看,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試點班級的路橋工程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路橋工程測量的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根據老師下發的任務單進行相應的資訊,同一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制定工作計劃,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決策,然后小組分工進行任務的實施,并進行檢查,任務完成后,進行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的工程測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團隊協作意識也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為學校測繪校園平面圖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積極報名參加,并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學院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是學生的責任心明顯增強。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試點班級的專業認識實習中,學生到施工現場感受到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責任重大,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回到學校學習時,責任心明顯增強,明確了學習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標,都能夠認真主動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
三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以往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被動學習,又因為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多學生是身在課堂心在外。試點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腦、眼、耳、手共用,教師由授課變為引導、答疑、解惑,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要靠自己資訊和團隊協作來完成,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給整個團隊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是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高。試點班的第一學期就安排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的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將企業中真實的工程案例帶入課堂,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學生進行建筑識圖技能訓練,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學生在“名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是“實戰演練”,因此,學生的建筑識圖職業能力明顯提高。
3 “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果
經過“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的才培養模式兩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一是構建了基于土木工程建設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和企業調研,確定了畢業生就業崗位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等“員”崗位群的工作任務,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職業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分析確定畢業生所從事崗位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要求,制訂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方案,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搜集反饋信息,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二是制定完善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工程應用數學、漢語言表達與溝通等3門基礎核心課程和路橋工程測量技術、寒區路橋工程施工技術、橋梁工程施工技術、路橋工程檢測技術、土建工程力學應用、橋梁結構設計、路橋工程造價、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建筑施工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檔案、建筑工程造價、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施工項目進度控制等26門土木工程類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對接企業技術標準和學生就業崗位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等“員”崗位資格標準。
三是專業課程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小組同學共同進行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等六個環節完成工作任務,教學模式對接學生的就業崗位工作模式,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四是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及施工一線技術骨干共同組成的特色教材編寫小組,結合企業的施工案例和“四新”(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成果,參照學生就業崗位具體工作操作規程,校企共同編寫、正式出版了10本核心課程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并編寫了10余本核心課程工學結合的校本教材。
在“卓越計劃”通用標準中,對本科層次工程師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包括“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方法和技術手段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與原有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比,“卓越工程師”計劃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據現有的本科教學模式,這些能力培養的唯一途徑在于實踐性教學,其實現的基本支撐是各類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畢業設計、創新項目和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等,實現的平臺是與土木工程專業領域相關的工程實踐。
二、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基地建設問題
實踐教學要以必備的硬件作為支撐,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必要前提,是實踐教學的保證。實踐基地應以校外為主,產學結合是開拓校外實踐基地的重要途徑。目前企業在安排學生實習實踐方面積極性并不很高,大多數企業都在安全方面存在顧慮,尤其是接納生產實習的施工企業,這是制約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瓶頸。有些企業就算接受了實習學生,在安排實習工作的時候,也是選擇一些相對安全的工作任務,學生實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尋求一個有效的產學合作模式,提高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企業和學校雙贏,是建設校外實踐基地的關鍵。
(二)實踐性教學體系的結構不夠完善
現有的實踐教學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人才培養方案、實習基地的計劃安排、考慮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情況,集中進行的為期4周的生產實習安排在大三暑假、第7學期開學伊始,但支撐生產實習的相關課程例如高層建筑結構、砌體結構等專業課程,同樣安排在第 7學期進行,因此存在著“先實習后上課”、基礎理論與專業實踐教學進度不匹配的問題。
(三)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模式有待加強和完整
目前的實踐教學管理較為松散,沒有建立規范的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或即使有辦法但沒有真正落實和執行,對實踐教學的要求遠沒有對理論教學要求的嚴格。極少有學生實踐課考核不及格,更不會因實踐課不合格而畢不了業。由于學生本身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又沒有必要的壓力,如果再加上缺乏監督管理,將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把實踐課當成一回事,實踐效果可想而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實踐效果得到加強的保證。
(四)工程實踐能力教學方法單一
在多年的本科教學中,土木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的問題一直存在。學生接受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主要是依靠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各類實習過程中的參觀講解、以及各類設計中指導教師的答疑解惑,學生自身參與的工程實踐內容僅限于測量實習和簡單工程材料實驗,缺乏“真刀實槍”開展工程實踐的培養環節,因此,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往往難以保證。
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建設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據國家“卓越計劃”的精神,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校參與卓越計劃,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養類型上各有側重。卓越計劃實施的層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以培養現場工程師、設計開發工程師和研究型工程師等多種類型的工程師后備人才為目標。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土木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主要實施對象為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以培養現場工程師(主要從事現場施工和管理)和設計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和結構設計)為主要目標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重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二)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設方案
1.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基于“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結合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要重點體現實踐教學環節。同時還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平臺,培養方案中應明確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打破原有大一、大二主要學習公共課,大三、大四主要學習專業課的模式,著力將課內實驗、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考慮與安排,壓縮課程理論課時,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實踐教學在大學四年中不斷線,貫穿于大學學習的全過程?;凇白吭焦こ處煛迸囵B計劃目標,構建了“三模塊、六環節、十六專項”的新土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詳見圖1所示。
2.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1)改善實踐教學硬件條件
①充分利用土木工程實踐訓練中心;②充分利用綠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③繼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增加校外實習基地的數量,完善校外實習基地的條件;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并結合學校自身情況來改善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實驗內容不能多是演示性、認識性實驗,而應該加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2)提升實踐教學軟實力――重點夯實中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內力
①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出發點,試行工程實踐能力的“工程導師制度”。為青年教師創造到設計院等實踐單位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各類注冊工程師考試;②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③將校外企業的工程師或行業資深土木工程師請進來,舉辦系列講座,定期與專業教師進行座談交流,取長補短;④定期下派,加強教師實踐能力鍛煉,提高教師在“教”與“用”方面的整體素質;⑤針對畢業設計等綜合性和實踐性突出的教學環節,組建一支由校內教師和校外土木工程師共同組成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實行“雙導師制”指導,既能發揮校內教師的理論教學指導水平,又能發揮校外工程師豐富的實踐能力的指導優勢。
3.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1)課程設計。采取項目教學的形式,將該門課程或多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一個明確的“工程項目”布置給學生,采取分組的形式,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明確項目任務――確定工作計劃――成員分工實施――檢查考核評估――總結評比歸檔”等五個階段,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查閱資料,組織實施,最終完成項目任務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現。對核心重點課程的課程設計,采取現場答辯考核等措施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程設計中去,切實提高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目標。
(2)生產實習。主要是安排學生進入一線施工工地,以工程師助理的身份參與工程建設。為了讓學生在生產實習中,能真正學到實踐知識,達到實踐鍛煉學習的目的,改革傳統的學校統一安排聯系實習的模式,目前采用學校統一安排和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兩種形式。學校統一安排的實習,一般一個工地安排的學生人數偏多,實習效果不理想;學生自主聯系工地實習,人數偏少,可以做到一個技術員指導1~2名學生,便于溝通和交流。
(3)畢業設計?!白吭接媱潯毕碌耐聊竟こ坍厴I設計應實行“雙導師制”,即學校和建筑企業均指定一名導師指導畢業設計,這樣,一方面,給教師提供與企業工程師交流的機會,便于教師了解行業最新的動態,尤其是青年教師;另一方面,企業工程師的工作和指導方式和學校老師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讓學生體驗實際工作的情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素質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4)創新實踐活動。通過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各類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建模模型大賽、各類主題的社團活動,營造濃厚的工程實踐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人文素質修養水平。重點通過結構設計大賽、建筑模型設計大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校級大學生SRP項目的形式進行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能力的培養。
2“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試點班進行實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看,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試點班級的路橋工程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路橋工程測量的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根據老師下發的任務單進行相應的資訊,同一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制定工作計劃,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決策,然后小組分工進行任務的實施,并進行檢查,任務完成后,進行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的工程測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團隊協作意識也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為學校測繪校園平面圖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積極報名參加,并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學院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是學生的責任心明顯增強。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試點班級的專業認識實習中,學生到施工現場感受到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責任重大,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回到學校學習時,責任心明顯增強,明確了學習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標,都能夠認真主動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
三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以往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被動學習,又因為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多學生是身在課堂心在外。試點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腦、眼、耳、手共用,教師由授課變為引導、答疑、解惑,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要靠自己資訊和團隊協作來完成,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給整個團隊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高。試點班的第一學期就安排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的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將企業中真實的工程案例帶入課堂,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學生進行建筑識圖技能訓練,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學生在“名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是“實戰演練”,因此,學生的建筑識圖職業能力明顯提高。
3“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果
經過“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人的才培養模式兩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是構建了基于土木工程建設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和企業調研,確定了畢業生就業崗位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等“員”崗位群的工作任務,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職業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分析確定畢業生所從事崗位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要求,制訂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方案,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搜集反饋信息,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二是制定完善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工程應用數學、漢語言表達與溝通等3門基礎核心課程和路橋工程測量技術、寒區路橋工程施工技術、橋梁工程施工技術、路橋工程檢測技術、土建工程力學應用、橋梁結構設計、路橋工程造價、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建筑施工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檔案、建筑工程造價、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施工項目進度控制等26門土木工程類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對接企業技術標準和學生就業崗位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等“員”崗位資格標準。
三是專業課程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小組同學共同進行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等六個環節完成工作任務,教學模式對接學生的就業崗位工作模式,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四是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及施工一線技術骨干共同組成的特色教材編寫小組,結合企業的施工案例和“四新”(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成果,參照學生就業崗位具體工作操作規程,校企共同編寫、正式出版了10本核心課程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并編寫了10余本核心課程工學結合的校本教材。五是以學生就業崗位施工員、技術員、質檢員等“員”崗位資格考核標準為依據制定課程考核標準,打破了原有結業性考核模式,課程考核標準對接學生就業崗位的職業資格考核標準,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進行過程考核,使學生熟練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職業資格考核通過率,學生畢業就能持證上崗。六是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2013年學生在中國建設學會主辦的全國高等院校廣聯達算量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在黑龍江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工程造價技能”賽項榮獲一等獎;學生參加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或省建設廳組織的施工員、技術員等“員”職業資格考試,全部通過,實現“雙證書”獲得率100%;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世界500強企業參加生產實習期間,由于表現超群被企業直接錄用。
中圖分類號:TU4;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1-0026-04
獨立學院是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出現的一種新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一般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有323所獨立學院,在校學生有260多萬[1]。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方面的雷同現象很嚴重[2],迫使各級政府和高校根據各地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獨立學院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獨立學院如何打造辦學特色,是新時期面臨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為獨立學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明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高等教育發展思路,堅定地走有特色、高水平、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3]。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秉持以宋代教育家胡瑗“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為校訓,圍繞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文章結合土木工程學院的發展實際,分析當前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對獨立學院土木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定位明確,堅持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設計目標
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 并在辦學規格、辦學層次、辦學類型、學校的個性和特色上出現了多樣化特征。獨立學院的發展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擔負著為地方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重任。立足地方、服務社會是獨立學院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獨立學院要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改革傳統的以學科型、研究型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以應用型、創新型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堅定不移地走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泰州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堅持培養具有寬厚學科基礎、較高職業素質、較強工程能力的“現場工程師”目標,以特色求生存求發展。緊緊圍繞工程教育這一核心,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獲得土木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土木工程設計、建設監理、工程項目管理和初步的項目規劃及研發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和道路、橋梁的設計、施工、管理、監理、造價、投資、開發、研究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從而成
為具有競爭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4]。為長三角地區培養“基礎好、上手快、能力強、留得住、有潛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是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通過不斷的教改研究與實踐,探索獨立學院土木工程類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逐步形成土木工程類專業獨立學院的特色。
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在合理確定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基礎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結構和策略體系。
(一)組織領導機制
學院、企業、集團成立產學研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產學研工作計劃,協調解決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問題,從組織上保障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施行。
(二)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加強專業指導
組建一支由行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使專業建設得到行業的認可和指導,并根據建設市場的發展及時調整專業布局和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應注重學生學科基礎理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貼近市場需求。
(三)改革課程體系,強化工程實踐能力
課程體系的設置在強調基礎理論和知識結構的同時,以面向工程為手段,以拓寬基礎、注重實踐、加強應用能力培養為目的,重新制定課程體系和培養計劃。精練課程教學內容,適當增減部分課程和學時,爭取40%以上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由具有注冊工程師資格的教師或特聘專家擔任。
加強教學改革和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中心內容,圍繞現場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將現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教學,參加了教育部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工程教育改革,將能力指標引入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執業資格考試科目內容,增加實踐類課程課時,指導學生參加造價員和質檢員等執業資格考試;在課程設計中引入實際工程,加強模擬訓練;在測量實習中引入測量工和放線工的技能考試;在制圖課程中引入CAD能力考核等。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獨立學院教學的質量工程能否真正收到明顯效果,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 實施“青培工程”,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充分利用母體學校和外聘教師的優質資源,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將專業核心課程分為若干課程群,在每個課程群中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年教師組成教學團隊,設立首席教師,由首席教師對年輕教師的教學活動予以指導。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層次講課競賽,以此鍛煉教師的能力并找出差距激發潛能。
2. 培養“雙師型”教師
根據雙向互動的原則,建設一支內外結合、專兼并存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針對大部分青年缺乏工程經驗的現狀,安排他們去設計院、施工一線或工程咨詢等企業實習,真刀真槍地參與工程項目,提高動手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行業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3. 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鼓勵教師參加科研和教改、承擔教改項目、編寫教材等。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專業帶頭人,使科研和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使專業主干課程的任課教師在職稱、年齡、學歷及知識結構上愈趨合理。每位教師要達到主講兩門以上課程的水平和能力。通過鼓勵教師參加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等各種教學改革研討會、安排教師外出學習進修、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講課競賽等措施,提高教師整體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4. 建立穩定的外聘兼職教師隊伍
聘請南京理工大學、泰州及周邊高校的教師與自有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有一套較完善的外聘教師聘用機制和管理制度。應根據實際需求,聘請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到校任教,承擔實踐性、工藝性強的課程,定期開設學科前沿方向講座[5]。
(五)構建與實施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實踐教學在本專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院啟動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工作,將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分解研究,對原有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統籌整合,建立由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和企業實訓基地組成的“三位一體”的實習實訓體系。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4個教學體系。這4個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既互相獨立又相互支撐,分不同學期階段,循序漸近地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6]。按培養目標和計劃精心組織各項實踐教學活動,形成頗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獨立實驗開課率達到100%。此外還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實踐教學內容,將科技制作或案例分析引入課堂教學,既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課程設計環節,嘗試將工程項目作為課題,從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到混凝土樓蓋課程設計進行實際工程設計模擬,將施工與造價課程設計進行整合等,使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形成一條主線將理論教學貫通,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六)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
跟蹤土木行業的發展,總結學科研究成果,及時將先進的成果引入教學,不斷拓展專業課教學內容,組織并推進課程群和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工作。以工程能力素質為主線,根據課程內容的學科相關性,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強化課程之間的聯系,優化內容,減少重復,提高教學效果。目前正在進行混凝土課程群和力學課程群,以及施工、造價課程群的建設改革。
在教材建設方面,積極組織教師編寫適合獨立學院學生使用的應用型本科教材,以夠用、實用、管用為原則,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深入淺出,加強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到目前為止學院正式出版教材7部,另外還自編講義和實踐指導書12冊。目前正在積極準備參加“十二五”規劃教材的編寫。
(七)拓寬辦學途徑,保證專業可持續發展
積極拓展產學研聯合辦學新途徑,探索產學研結合新思維,包括: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發揮獨立學院運行機制靈活的優勢,開展校企合作特色辦學;關注地方城市建設,服務好地方經濟建設;加強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密切聯系,達到校企雙贏、共贏的目的。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產學研聯合科研和人才培養及科技攻關等方面工作,聘請有學術成就、科研成果、產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研究、管理高級人才,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內引外聯,雙向進入,積極創新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模式,努力拓寬學校的發展空間,形成拓展創新機制。
三、土木工程專業知識結構構成
(一)理論知識
土木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知識結構,如表1所示。
(二)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領域本項包括: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論文)3項內容(表2)。
1. 實驗教學環節
實驗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包括建筑工程和交通工程) 和工程實驗4個層面內容,其中工程實驗以工程項目為背景,在企業工地進行(表3)。
2. 實習實踐環節
實習實踐的安排見表4 所示。其中,生產實習安排在大三結束的暑假進行,有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在企業完成。
3. 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學位論文)撰寫
課程設計共7周,分別在第五、六、七學期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畢業設計共14周,在第八學期進行(表5)。
四、結語
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與社會需求實際相吻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改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基礎較扎實、動手能力強,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現場工程師培養需要。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率高,2008、2009、2010屆本專業畢業生的年終就業率分別為100%、99%、100%,被評為“就業先進集體”。通過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就業情況進行雙向調研,反饋意見顯示,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95.2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達97.48%。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評價較高,認為他們具有人文素質高和業務素質強,適應工作較快等特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12-4-20)[2012-6-15]..
[3]張芹,孫冬梅.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53-56.
[4]冰.關于獨立學院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6.
[5]董黎.應用型專業學科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建筑學教育為例[J].高教探索,2007(1):96-97.
[6]羅三桂,張俊平,董黎,等.以專業教育評估為導向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8(5):37-40.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QI Gui-guo, LU Ke-yi
2“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
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試點班進行實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看,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試點班級的路橋工程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路橋工程測量的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根據老師下發的任務單進行相應的資訊,同一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制定工作計劃,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決策,然后小組分工進行任務的實施,并進行檢查,任務完成后,進行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的工程測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團隊協作意識也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為學校測繪校園平面圖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積極報名參加,并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學院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是學生的責任心明顯增強。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試點班級的專業認識實習中,學生到施工現場感受到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責任重大,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回到學校學習時,責任心明顯增強,明確了學習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標,都能夠認真主動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三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以往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被動學習,又因為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多學生是身在課堂心在外。試點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腦、眼、耳、手共用,教師由授課變為引導、答疑、解惑,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要靠自己資訊和團隊協作來完成,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給整個團隊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高。試點班的第一學期就安排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的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將企業中真實的工程案例帶入課堂,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學生進行建筑識圖技能訓練,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學生在“名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是“實戰演練”,因此,學生的建筑識圖職業能力明顯提高。
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要求本科畢業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近年來,我國建筑經濟發展較快,社會對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對其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是反映學生綜合運用大學四年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進行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如何抓好畢業設計這一實踐環節,提高畢業設計質量,應引起高校專業課教師的高度重視。為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更好地適應社會,各項教學改革均應考慮畢業設計的教學效果,并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使畢業設計環節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畢業設計的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教師自身創新能力有限,責任心不夠。教師課堂教學任務繁重,投入到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時間遠遠不夠,更無精力要求學生畢業設計創新。
二是畢業設計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畢業設計選題及內容單一,不靈活。
三是畢業設計模式僵化,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條件受限。僅局限于校內做畢業設計,反對校企結合的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拓展。
四是畢業設計過程檢查和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創新。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等環節只注重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畢業設計成績給定標準需要細化。
一、實施方案和實施方法
1.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責任感
高校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對創新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學校應積極支持并出臺鼓勵教師進行創新的政策,鼓勵專業課教師深入現場,解決社會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在教學和科研中提高創新能力,養成創新的良好教風,不斷積累開展創新教學工作的經驗。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教學改革及科學研究項目,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并帶動學生把畢業設計融入到科研項目中。畢業設計不像課堂教學,它可以巧妙加入個人對以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思路靈活,思維開闊,不斷創新才能帶動學生有更開闊的思路。另外,高校教師應把創新教育當作一種責任教育,充分認識到創新給學生帶來的效益。學校在安排教學任務時,盡量減輕有指導畢業設計教師的課堂工作量;或者課堂教學任務重的教師指導畢業設計學生數盡量控制在可指導的范圍內。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指導畢業設計并進行創新能力發揮。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抓好畢業設計選題工作,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作為大學教育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必須更好地體現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進行專業課教學計劃過程中,結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課程設計,一方面由各專業教師結合自己參加的科研課題,組織學生參加本專業的科研活動,進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在進行畢業設計之前,利用4周的畢業實習時間,由學生結合畢業實習基地,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專業方向對土木工程企業單位和設計院的新材料和新技術進行調研,學生自己選題后,由指導教師根據選題和研究的內容是否具有創新性而確定是否開題。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發揮創新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計劃的提前進行設計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途徑。為了使學生的專業課學習與畢業設計緊密結合,可以在專業課學習和畢業實習過程中就逐步引入畢業設計。例如,在第八學期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畢業設計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明確設計任務,查閱相應文獻資料,提前進入畢業設計工作狀態,學期末做出初步設計方案。提前進行畢業設計某種程度上變相延長了畢業設計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創新思考,為正式的畢業設計打下良好基礎,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有利于專業課學習質量的提高,也促進學生增加對畢業設計工作的投入。提前進入畢業設計也可以使學生與專業教師有較多的接觸機會,有更多的時間向教師請教設計方法和設計思路,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畢業設計選題是否合適,對畢業設計的質量、學生能力的發揮以及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響。總結起來,選題應符合以下要求:(1)選題要符合培養目標要求,覆蓋專業主干課程內容;(2)選題要聯系生產實際,或者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提高就業后的科研能力;(3)選題應新穎,不要局限于歷年的單一模式,可以擴展到本專業相近的專業題目,例如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概預算等,如果工作量不夠可以增加部分結構構件的計算作為補充。設計結束后學生創新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3.改革畢業設計模式,校企結合,設計與就業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創新條件
為了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建筑工程企業或者設計院相結合,采取統一安排、學生根據就業意向自主安排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使理論更好地聯系實際,另一方指導教師和學生可以學到一些課本上涉及不到的專業具體細節問題。結合現場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可以在建筑公司相關專業技術負責人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設計工作,不僅可以拓寬知識面,還可以解決具體的生產實際問題。但需要教師嚴格把關,要求學生定期匯報畢業設計的階段性成果,對這些學生的要求要比在校學生更高,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創造性。這可以改善學生在畢業設計中被動接受自己不感興趣的課題的現狀,從而最大限度開發了學生潛在創新能力。
同時,學校和學院應加快土木學院產、學、研結合步伐,鼓勵教師通過校友及有渠道的學生與大型建筑企業或者設計院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學院主動與這些單位磋商,達成聯合辦學,簽訂學生在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有關協議。這樣的改革措施可以為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方向提供依據,也可以縮短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
4.加強畢業設計過程檢查和成績考核體系的創新
畢業設計進行過程中,指導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組織管理是保障。畢業設計應是嚴格的、規范化的過程。
(1)教師編寫畢業設計指導書和任務書。任務書應明確設計題目范圍、設計內容、設計進度安排及對設計成果的要求等。指導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查閱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教師按設計進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式輔導。
(2)定期檢查。畢業設計開始一周后,要求每位學生寫好開題報告和設計計劃,并向指導教師匯報,教師要對設計方案、工作計劃、進度安排等進行全面指導,提出明確要求。校、院可以對開題的情況進行抽查。在畢業設計全過程中,指導教師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直接見面,應對本組學生每周進行一次工作進程和質量的抽查。每月進行一次階段檢查,提出指導意見。畢業設計的中期檢查對扎實開展畢業設計工作,減少“前松后緊”的現象,起到督促和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7-0036-02
長春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管文理藝多學科發展、主要培養基層一線應用型高級人才的本科大學。自2010年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來,學校結合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指導下制定了學校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5月申報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在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等5個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
一、指導思想
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按照“育人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著眼于培養基層一線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的目標,站在戰略高度和國際視角,小范圍、大幅度、多樣性地開展應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點工作,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強工程應用性教育與實際工程的適應性,努力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二、總體目標
1.基本思路
根據教育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精神,以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契機,以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提高學生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為著力點,以長春工程學院多年積淀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辦學特色與優勢以及行業和社會資源為基礎,以學校傳統、優勢、特色專業為依托,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應用能力和工程素質培養為主線,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總結CDIO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經驗,通過學校和行業企業的深層次合作,統籌規劃學校教育和企業學習所應達到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過程,培養造就一批安心基層有作為、發展提高有基礎、適應現場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
2.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工作能夠探索基層一線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規律;形成有效的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的基層一線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和學業考核模式;建立主動適應、自我約束的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管理機制;探索培養應用型卓越工程師的有效途徑;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為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經驗,形成長春工程學院應用型本科辦學的鮮明特色,顯著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在同類高校中起到示范輻射作用。
三、專業領域
1.專業領域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領域的確定是根據長春工程學院辦學定位、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面向以及辦學優勢與特色,結合學校傳統專業優勢,以長春工程學院特色專業為重點,結合校級試點專業,選擇基礎好、特色鮮明、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積累豐富,特別是有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良好基礎的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專業作為申報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這5個專業不僅是吉林省特色專業,而且在東北地區同類高校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同時,具有長期依托行業辦學的得天獨厚條件和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基礎,所選專業具有滿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2.生源與規模
實施“卓越計劃”的每個試點專業學生規模在40人左右,組成途徑主要是在招生時實行計劃單列,招生宣傳時明確試點教學組織要求與有關政策,錄取后直接組建試點班級;也可在大學一年級階段從非試點班級中符合條件的學生通過個人申請,單位批準轉入試點班級。對參加試點班級學習,確屬不適應者,或個人提出申請需要轉入非試點班學習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調整。
3.培養層次
培養層次主要面向本科層次學生。
四、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形式,著力提高“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師資隊伍的工程實踐能力,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實習鍛煉,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指導實踐環節。
1.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1)優先引進具有工程經歷的高水平人才,特別要加強從企業引進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學校工科專業師資隊伍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工程實踐能力和水平。
(2)制定教師到企業鍛煉計劃。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企業培訓和輪訓,保證實施“卓越計劃”的專業在4年內達到每屆學生有6門專業課由具備5年以上在企業工作的工程經歷教師主講。
(3)嚴格執行學校關于“工科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前應具備至少2年的工程經歷”的規定,制定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的經費和待遇等保證性政策,實施工程實踐培訓納入教師年終考核、職務聘任等環節的制度,調動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和頂崗工作,進行工程實踐鍛煉,自覺豐富工程經歷、提高工程能力的積極性。
(4)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科技合作,通過承擔和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與技術改造提高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豐富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
(5)實施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實現教師隊伍來源的多樣化,每年選拔和組織一批工程教育骨干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到國外相關高校考察和培訓,特別到我校與英國西蘇格蘭等開辦的國際合作工程教育的國外高等學校學習國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產學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模式。
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1)建立兼職教師的聘任制度。聘任企業高管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授和工程教育試點工作組成員。每個試點專業根據企業人員的專業背景、工作特長選擇不少于5人的企業教師,主要參與工程師培養目標、培養標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制定與修訂;企業指導教師承擔相關課程教學任務,并負責指導學生實習實踐、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
(2)邀請大型企業高管作為學校試點專業組織機構負責人和兼職教授。試點專業負責定期邀請相關兼職教師為學生開展企業管理、團隊精神、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講座(報告),每學期講座(報告)次數不少于3次。
(3)制定兼職教師的薪酬政策,保證與校內教師同酬,學校投入專項經費作為聘請兼職教授及學術交流活動經費。
五、人才培養模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本科人才培養(4年制)模式采用“3+1”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其中本科階段3年為校內培養,進行理論課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累計1年在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生產、設計、施工、運行等實踐,完成基于崗位的項目課程模塊、工程實踐以及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實踐技能、工程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部分專業課程在企業學習,聘請企業工程師現場講授,畢業設計結合生產實際進行。
六、國際化培養
學校以國際視角、戰略眼光思考和創新應用型本科教育。在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開展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兩個合作教育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與國外大學的合作,引進國外發達國家先進辦學經驗和優質教育資源,加快提高工程一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水平。緊緊圍繞學校辦學定位,深化國際合作教育項目的內涵建設,拓寬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國際視野,努力使“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人才培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七、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出發,構建達到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要求的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七個系統、八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捌邆€系統”即教學決策系統、教學指揮系統、教學信息采集與處理系統、教學質量評價與診斷系統、教學信息反饋與調控系統、教學質量保障系統、輿論宣傳系統。這七個系統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了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的閉環體系?!鞍宋灰惑w”即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將“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考核、教學總結和診斷評價、反饋調控”八個實施環節聯結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形成了教學過程全程監控,并通過及時調節形成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質量管理體系。
八、政策保障措施
1.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和保障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學校與相關企業聯合成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產學合作教育工作委員會,試點單位成立由企業參與的工作組,具體組織專業試點工作。
2.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撥專款給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必要的經費支持,主要用于工程教育改革項目、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企業培養方案實施、教師培訓和聘任、學生生均教學附加經費等開支。
3.學生待遇
學校將采取提高試點專業學生獎學金覆蓋面及貧困生助學貸款覆蓋面、優先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及創新活動計劃項目等措施吸引學生加入“卓越計劃”教學改革試點班。
4.教學管理
(1)制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班級學生學籍管理、成績考核等教學管理規章和辦法,構建校企共管的教學管理機制,明確試點工作目標,及時總結試點工作,推廣試點經驗。
(2)重視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加強對本科畢業設計的評價檢查。
(3)制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工作中期檢查和最終驗收標準,建立年度檢查、中期評價、結束驗收的實施質量保障機制。
(4)制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獎勵辦法,對中期評價、后期驗收取得成效的試點專業集體給予重點獎勵,形成有效的獎勵機制。
(5)制定配套的知識、能力、品德教育大綱和考核綱要,落實“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方案要求。
5.畢業標準
學生學業標準包括兩部分,既要達到試點專業全學程最低學業標準要求,又要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在企業學習的最低學業標準。學生在學有余力時可以選修本專業更多的選修課或其他專業的選修課程。學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修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全部課程,德、智、體合格,達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學分和在企業學習的最低學分要求,準予畢業,并發給畢業證書,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標準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6.學籍管理
學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班學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試點班級與普通班級之間采取動態管理方式,建立學生參加試點專業教育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不適于改革試點的學生可申請轉入普通班級繼續學習。
7.教師評聘與考核
改革教師評聘、考核和培訓制度。建立滿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的教師考核與評價標準,設立“工程型”教師稱號,給予相應的津貼補貼。建立試點專業教師年度考核和評職的優惠制度,確保和調動教師參與試點工作的積極性。
九、結語
(一)實習單位缺乏積極性,生產實習難以開展
市場經濟體制下,多數企業以創造最大產值,追求最大利潤為根本目標,大學生來單位實習并不能創造經濟價值,反而會給企業帶來生產上和管理上的諸多不便,特別是礦山機械生產實習,實習環境多為煤礦生產現場及煤機制造一線,危險因素較多,安全風險較高,極易危及學生人身安全,嚴重時還會影響整個礦井的正常生產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導致越來越多的廠礦企業不再愿意接收大學生來廠(礦)進行生產實習;即便同意安排學生實習,也缺乏積極性,多為應付搪塞,給實習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困難。
(二)實習模式不合理,影響實習效果
由于經費和實習條件的限制,礦山機械生產實習已經演變為走馬觀花式的參觀瀏覽,基本上“上午一車間,下午一車間,兩天一工廠”;而企業安排的工作人員也多為臨時指派,大部分時間只是充當“向導”;學生只是疲于奔波于各車間之間,對機械設備只能從外觀、功能上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并不能真正達到掌握設備原理、結構、設計理念等實習目的。整個實習過程在匆忙、無序中進行,缺乏必要工作計劃和時間安排,更談不上實習的合理性和系統性,嚴重影響了生產實習效果。
(三)生產實習缺乏知識準備,難以把握重點
在實習過程中知識準備的缺失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帶隊教師和企業指導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或對實習現場的設備、生產過程、工藝流程等沒有提前進行了解準備,以至于無法回答學生的提問,更談不上為學生現場剖析、講解;(2)學生沒有專業知識的預備,在實習過程中看到陌生的機械設備和生產現場,大部分同學都只是在“看熱鬧”,即使有少數同學會留心學習,但由于基本知識的缺失,也會讓他們無法準確把握實習的重點。
(四)教學與實習內容脫節
礦山機械生產實習中,教師和學生會遇到一種尷尬的局面,那就是“課本上講的東西現場找不到,現場用的設備課本上卻沒有講”。課堂教學與實習內容出現了嚴重的脫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課本知識的更新嚴重滯后于現場設備,比如現代化礦井主副提升機基本都已采用電機直聯主軸裝置的拖動方式,而課本上還停留在電機+齒輪減速器+主軸裝置的驅動模式;(2)礦山機械教學與現場聯系不夠密切,教學內容把握的重點與煤礦生產現場不符,例如教材上的關于礦井壓氣設備主要介紹活塞式壓氣機的原理及結構,而現代化礦井的新型壓氣機多采用離心式或螺桿式結構,已較少采用活塞式壓氣機。
二、生產實習的改革措施
鑒于目前礦山機械生產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革措施。
(一)明確各方權與責,建立新型實習關系
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嚴格遵守實習紀律,服從企業工作人員和帶隊教師的安排,最大程度地避免干擾實習單位的正常生產秩序;學校要加強與實習單位的溝通聯系,明確生產實習目的和責任,爭取實習單位的理解和支持;在履行必要的實習手續和支付應有的實習報酬的同時,還要給予實習單位招聘畢業生,職工培訓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優先權;企事業單位要具有社會責任感,理解生產實習環節的意義和必要性,積極為高校生產實習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為高等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建立一種學生、高校及企業之間三方和諧共贏的新型實習關系。
(二)改革實習模式,做好知識準備
鑒于礦山機械生產實習的單位多位于遠離城市的偏遠鄉村,宜采用蹲廠駐礦的實習模式,避免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每天需要奔波往返于校企之間,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時間,提高了實習效率,而且還能有效排除網絡、游戲、娛樂等外界干擾,使學生們能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實習任務。礦山機械生產實習的對象是煤礦機械裝備以及整個礦山生產系統,包含設備眾多,涉及知識面廣,涵蓋了機械工程、電氣自動化、采礦工程、通風與安全、土木工程、地質水文、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知識。這就要求指導教師、企業帶隊人員和學生等礦山機械生產實習的參與者都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準備。因此做好知識準備,是礦山機械生產實習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和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梢詮囊韵氯矫骈_展工作:(1)調整專業課程安排。除了要在實習之前需要完成《流體力學》、《機械設計》、《工程材料》等基礎課程之外,還要將《采掘機械》、《提升運輸機械》等礦山機械專業課程安排在生產實習同一學期(三年級第二學期),這樣可以利用專業課向學生傳授礦山機械專業知識,為學生打下必要的實習基礎,而后續專業課程也可以對生產實習內容進行復習和深入。此外,專業課程的教材也將是礦山機械生產實習不可或缺的優秀指導資料。(2)學校安排礦山機械相關專業教師帶隊,實習單位也應指派業務能力強,表述能力好、熟悉現場環境的工程技術人員協助指導;指導人員還要提前對實習內容進行了解,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3)學生也要根據不同實習場所做好預習工作。
(三)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現場教學
(1)生產實習要密切聯系現場實際,兼顧現有礦山裝備水平和先進科學技術,統籌規劃課堂教學和生產實習,及時對專業大綱、教材、實踐內容以及指導材料進行調整、更新,確保學生能夠緊跟礦山機械的發展步伐。(2)指導教師要結合后續專業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把握重點,開展現場教學。借助于現場設備實物,加深學生對礦山機械設備的理解。(3)開展現場互動交流,指導教師針對每天實習不同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問題去車間、下礦井尋找答案;學生遇到問題,由指導教師或企業工作人員進行解答,鼓勵學生去多看、多問、多想,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4)整個現場實習過程中,還要加強管理,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同時,還保證現場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進行科學考核,掌控實習質量
實習考核是保證生產實習質量的重要一環,要完善質量監控,嚴格考核程序,進行科學考核??己藘热莺w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的方方面面,包括乘車、出勤、住宿、參觀、學習等各個環節??己说姆绞桨?(1)考勤及實踐表現;(2)書面總結材料(作業、實習報告等)及質量評定;(3)個人匯報和答辯。為了保證礦山機械生產實習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學性,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考核力度,細化考核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實習考核工作由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單位的帶隊人員共同完成,并且允許學生對有異議的成績進行申訴,成績不合格者則需要進行重修。
[作者簡介]斯慶(1978- ),女,內蒙古巴盟人,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項目計量與計價。(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6-0161-02
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是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提高學生感性認識、鞏固和驗證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工程管理類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很強的“工程+管理”復合特點的、理論扎實和綜合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和建筑工程相關法律法規等基本知識。從全國各職業院校工程管理類專業建設及教學質量來看,目前均達不到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僅從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而言,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具備的工程施工能力、項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達不到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崗位知識、專業化與職業化要求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建議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以“校企合作、雙向互補、合作共贏、共同促進”為宗旨,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讓企業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專業實訓的實踐平臺、保證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性,學生在企業導師和專任教師的指導下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真正做到校企雙方的“雙贏”。
(二)創建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師資隊伍建設及提高教師團隊實踐教學能力是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適應社會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專業教學改革目標,以“高標準選拔、多渠道培養”為原則,培養素質優良、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第二,編制可行的課程實訓教學大綱和實習實訓指導書。在指導書中詳細列出實訓要求、實訓內容、專業基礎工作、工作深度、考核標準,將實訓的各項內容盡量量化,以便考核。第三,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實施校內外“雙導師”共管制,即采用校內“導師”在課堂教學和網上跟進指導、企業“導師”對學生崗上指導;學生向校內和企業“導師”匯報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訓成果,并提交實訓報告;專業及課程實訓結束時召開總結評價會,最后結合學生自己的評價、專任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評價,共同評定實踐成果,完成職業能力素質考核和實踐考核。第四,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建立實訓考勤、答辯、評價和匯報制度,通過實訓成果、實習日記、實訓總結、考勤情況、實習單位鑒定、答辯、上交收集的實訓現場資料和自評、互評結果綜合評定實訓成績。
(三)加大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力度,注重培養專業實踐能力
一方面,選取實踐教學內容應考慮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首先,精選實踐教學內容,使其與工程實踐內容相銜接;其次,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系統性,保證實訓內容相互之間的承前啟后、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最后,要求企業和學校的“雙導師”帶領學生真題真做,實現專業理論和實踐的緊密對接。
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今后的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加大校內工程管理信息化實訓室建設力度,讓學生體驗全方位、實戰式、全過程、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學習中積累工程管理經驗。
三、創建“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一)“四層深”綜合實踐能力訓練及實施
“四層深”是指:(1)專業基本素質和技能培養,如公共基礎素質課程、社團活動、專業講座等;(2)專業基礎技能培養,如課內實訓和課程設計等;(3)單項能力培養,如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等;(4)專題設計能力培養,如綜合訓練和頂崗實訓等。工程管理類學生應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要提高實踐能力首先要梯度地安排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各實踐環節;其次,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教授作專題講座、綜合案例講座;最后,大力提倡大學生課外社團等活動。
(二)“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
“五種類”是指工程管理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考慮工程、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和軟件應用等五類知識的綜合。實踐中注重優化課程內容和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搭接各課程、融匯單個課程內容、貫通系列課程、融合不同體系課程知識(見圖1)。通過設計單項能力訓練、能力合成訓練和綜合能力訓練等三個模塊的設計將以上五類知識融入實踐教學活動中。
“三步曲”是通過制定詳細的實訓教學大綱,完成從“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提高綜合技能”的任務,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見圖2)。第一步,綜合課程內容。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和實驗實訓教學實現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達到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第二步,融合不同課程內容。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成認識實訓、生產實訓、綜合性課程設計(如工程管理軟件、工程招投標、合同管理等課程)環節的實踐教學來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使不同課程內容得到融合和運用,達到綜合能力層次訓練。第三步,融合專業知識。在頂崗實訓、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中,通過由教師提供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設計和實訓題目,達到融合專業知識的目的。
四、“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實施
“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主要通過課內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訓、實驗實訓、生產實訓、頂崗實訓及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由簡入繁、逐步深入地實施。
(一)實訓教學的層次與內容
1.認識實訓。這是專業入門的引導,是學生首次親臨施工現場了解和感知工程的活動。認識實訓環節能夠增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直觀認識和感性了解、為后繼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生產實訓。這是在學習若干土木工程技術類和工程管理類等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基礎上的實訓活動,一般安排于第二學年。學生通過生產實訓教學過程,能夠參與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過程、造價管理過程和質量管理過程等工程實踐,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工程實踐中,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3.頂崗實訓。這是在專兼教師指導下,通過校企合作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行的。該實訓可利用企業人力資源、工程技術力量、機械設備及工作環境來完成專業實踐教學任務和工程實踐項目,通過此實訓也能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崗位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實驗教學內容
1.技術類實驗實訓。它涵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工程結構、房屋構造基礎理論和施工技術等課程對應的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等。技術類實驗實訓環節是根據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要求,依托校內外實驗、實訓室實操完成。學生通過該項實訓能夠直接得到實驗數據,與所學課程知識接軌,為后續課程和參與施工管理實踐奠定基礎。
2.管理類實驗實訓。它含編制工程進度計劃及進度控制、計算工程量、確定工程造價、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和施工方案、編制項目采購方案、進行項目評價、繪制工程CAD圖、編制招投標文件、評定項目標書等實訓內容。
3.綜合類實驗實訓。它含有工程項目管理模擬、沙盤實訓等,如工程項目組織、成本、質量、進度控制及招投標、合同管理等綜合訓練;在管理類實驗實訓教學的基礎上,整合單項能力訓練模塊,結合工程管理基礎理論、方法和手段實現合成訓練,提高學生對各課程知識的綜合認識。
(三)課外實踐內容
課外實踐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學生興趣和專業規劃理論,在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各個學期中安排的,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梢酝ㄟ^組織專題講座、參與工程實踐、完成專題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教學質量調研等)、參與技能競賽、在企業兼職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職業道德、領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該實踐活動通過撰寫專業論文、完成專題研究、編寫調查報告、創新工作計劃和完成總結報告等形式來完成。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專業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工程管理類專業“四層深、五種類、三步曲”實踐教學方案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表現。該方案能夠實現學生在知識理論體系上從點到面的突破、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升,也是培養單項能力到合成能力再到綜合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4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3?0054?04
針對當前工程人才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論文、輕設計等問題,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卓越計劃是為了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項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1]。目前我國有61所高校被批準為卓越計劃高校,其中部分高校開設了測繪工程專業(中南大學與黑龍江工程學院的測繪工程專業已被批準為“卓越計劃”的試點專業)[2]。測繪工程專業是地學領域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之一,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3],這使得當前測繪工程專業培養要求具有更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由于“3S”(GPS、RS、GIS)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和普及,使測繪工作從工具到理論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專業整合、測繪新技術的發展及測繪學科內涵的不斷擴展,使得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卓越計劃”正符合測繪工程專業教育與教學改革的方向?!白吭接媱潯睂嵤┑年P鍵之一是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方案,它是從專業培養角度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提出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方面的內容。本文針對信息化測繪系統下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分析制定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原則,具體研究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及校企聯合培養方案三個方面的內容,為制定和實施“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制定原則
“卓越計劃”培養方案的制定首先應對人才培養的層次定好位,然后根據專業特點,突出行業背景,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生產管理能力的培養。
1. 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
行業和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從工程師的類型來說,有服務型、生產型、設計型和研發型[4]。筆者認為卓越測繪工程人才的培養至少應該分兩個層次,即生產設計型和生產研發型。他們的區別只是側重點不同,前一層次應強調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后一層則應多一些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高校具有多種類型,主要可分為研究型和教學型兩大類。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層次有明顯的不同,本次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包含這兩大類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也應根據學校的類型在培養層次上定好位。同時,在制定培養方案或具體措施時,還要考慮同一學校中學生的個體差異。
2. 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
每個專業人才培養都應符合其專業的特點,制定培養方案時,必須根據專業特點設置課程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測繪工程專業的特點主要有:①實踐性強。從工程設計、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到測繪產品制作,都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主干課程都應安排較多的實驗課程以及相對應的實踐類課程,課程設置時,其占的總學時數應在30%以上。②專業涵蓋面寬。從內容上來說,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大地測量、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部分)和地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因此,制定方案時要融合四個舊專業的主要內容,并以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的內容為重點。從專業服務來說,測繪工程技術可以應用于廣泛的工作領域,如國土、礦業、城市規劃、工程建設、國防等,這就需要開設相關專業領域的課程,如土木工程概論、地質學基礎、城市規劃原理等課程。③依賴工具。測繪科學是隨著測繪工具發展而發展的,現代測繪基本上就是依托電子信息技術,包括體現測繪學科特色的“3S”技術。根據該特點,方案中應設置計算機技術與測繪專業結合緊密的課程,加強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
3. 行業背景不同
雖然許多高校都在向綜合性大學發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業特色。各高校在測繪工程專業上一般也結合其行業特色進行人才培養,如: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長安大學、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礦特色,同濟大學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鐵路特色,河海大學具有水利特色等。課程設置時應考慮增加一些與行業特色相關的專業基礎類課程,并在專業課程的課程內容中體現出行業特色?!白吭接媱潯睂⑿袠I企業的參與作為實施該計劃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案可以更充分地體現行業特色。
4. 注重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及管理能力的培養
從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講,“卓越計劃”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生產管理與企業經營能力及人文素養。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校以教師科研項目和科研實驗室向學生發為手段,聯通教學和科研,采用案例、啟迪、學科交叉、科研訓練、自主設計實驗等方式,打造學生創新能力鍛造平臺,并設置相應考核辦法以及必須達到的學分要求。在工程專業的教育過程中除了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哲學、經濟、法律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5],人文社科的知識素養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和創新思維,培養方案中應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我校結合“卓越計劃”的培養特點,在全校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從培養人才層次來說,“卓越計劃”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今后本行業領域的領軍人才,這就需要加強培養其領導管理能力,培養方案中除設置相應的管理類課程外,在課外研學中也應有所加強。
二、培養標準
培養標準是指學校層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計劃”的各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它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參與高校制定的本校實施“卓越計劃”的綱領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的基礎進行深化,強調實踐創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及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測繪工程專業總體應達到的標準是: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測繪工程理論知識、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技能、具備空間信息綜合處理能力、較強的測繪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測繪工程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學生可從事測繪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從事空間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評價、決策等測繪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擔企業管理、生產技術管理及企業市場經營等工作。能達到工程測量師技術能力要求時,可獲得工程測量員的技術資格,并具有在畢業4年后能獲得國家注冊測繪師的能力。對應國家標準又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擁有對職業、社會、環境的責任感。
第二,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所需的相應自然科學知識,具備扎實的測繪工程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①具備從事測繪工程學科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等。②掌握測繪工程技術所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實用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質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應用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實際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③掌握測繪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包括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體包括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編制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籍與房產測繪的理論與技術。
第三,具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工程創新意識,能從事測繪工程設計與施工工作。
第四,能參與測繪工程生產過程和工程項目管理與實施,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
第五,善于溝通,能適應環境,不斷學習,初步具有競爭和合作的能力。
三、課程體系與能力矩陣設計
培養標準細化后,就要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與“標準實現矩陣”,把相應的知識能力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環節。本方案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六類:
①基礎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C++)、測繪學概論、大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等。
②專業主干課程。包括測量學基礎、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控制測量學、攝影測量學、遙感原理與技術、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GPS測量與數據處理、測繪程序設計基礎、地圖學概論。
③“卓越計劃”人文與管理特色課程。包括人際傳播與溝通、文學與創意、經濟法、領導學、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企業管理、公共關系學。
④校企聯合培養專業課程。包括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測繪工程監理、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
⑤行業特色課程。包括地下工程測量、地質學基礎、土建工程概論。
⑥校企聯合實踐課程。包括測繪基本技能訓練、測量學實習(含設計)、控制測量生產實習(含設計)、工程測量實習、企業綜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其中,實踐類課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業進行。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也可以部分在企業進行或者由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專題講座。課程體系建立后,應對照培養標準中知識能力大綱所列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素,與用于實現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門具體課程和教學環節一一對應起來,即建立起 “標準實現矩陣”(見表1)。在此基礎上,擬定教學計劃和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大綱的制定應對照知識能力大綱中各要素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
四、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實踐是工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卓越計劃”創立了高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結合的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目的是通過此方式解決工程人才培養中校企脫節的問題。依據“卓越計劃”的要求,學生在4年的學習中,有一年時間是校企聯合培養。我校測繪工程專業卓越培養方案分時段先后進入優秀測繪企業完成36周的工程實踐,有5門課程校企聯合授課。通過具體工程實踐,參預測繪項目策劃、技術設計、實施、技術總結、成果檢查驗收,使學生掌握測繪工程項目生產與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業階段的培養計劃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基本要求及指導與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聯合培養的課程內容
主要包括:①測繪基本技能訓練3周。要求了解測繪基礎知識,掌握測繪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離、角度、高差測量以及方位角、坐標、高程確定的基本原理與方法。②測量學實習5周。掌握圖根控制測量、小地區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了解測繪成果檢查驗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測量實習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布設、觀測及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并對控制測量成果進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④工程測量實習3周。深入實踐,廣泛接觸各種工程項目,掌握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的技術與方法。⑤部分專業課程學習5周。主要包括測繪工程監理1周,企業實務1周,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1周,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2周。⑥企業綜合實習4周。到所在企業的總經辦、總工辦、生產部、綜合部、法律部、財務部、市場部、質檢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門,學習測繪企業經營管理方法、測繪項目生產、技術管理過程。⑦畢業設計17周。在優秀測繪企業,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測繪項目的技術設計、生產、檢查驗收和總結工作,其成果作為畢業設計提交學校。具體內容和計劃由學校和相應的大型測繪企業結合實際企業生產情況、崗位需求、學生特點綜合制定。
2.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體要求
①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應根據各階段實踐的主要內容和校企聯合培養計劃,制定自身學習、工作計劃。②掌握多種測繪儀器的操作及檢校技能,掌握常規測量技術及現代測繪技術。③參加測繪項目的生產與管理,理論聯系實際,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初步培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測繪工程專業素養。④了解測繪企業及測繪項目管理和經營體制。⑤做好企業學習日志、學結和實踐報告或論文。
3.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的指導和成績考核方式
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學生的學習由在校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聯合指導,并實行導師制。中南大學在實施“卓越計劃”時,要求全面實行雙導師制,即校內校外各有一位導師。校企聯合培養首先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由校企聯合制訂階段培養計劃和預期培養目標,學生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要隨時向企業指導教師匯報學習進展,在校指導教師也會定期前往企業對學生進行現場考核和指導,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學習任務。
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學生除了需要獲得上述課程的各科學習成績以外,還需要獲得企業綜合學習成績,該成績由三部分組成:①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等,該部分成績占校企聯合培養總成績的40%。②學生撰寫的畢業設計(論文),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40%。③學生的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校企聯合組成),該部分成績占企業學成績的20%。
五、結語
為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教育部與國家測繪局決定聯合實施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并成立了工作組和專家組。以推進測繪領域的卓越計劃的實施,協調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專業標準和實施方案,論證高校專業培養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由于“卓越計劃”剛開始實施,其標準體系和培養方案還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并探索完善之。
參考文獻:
[1] 張文生,宋克茹.“回歸工程”教育理念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實施測繪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N].中國測繪報,2011-0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