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類專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9 06:10: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類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類專業

篇(1)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178-02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理財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理財的普及讓那些既懂一定投資理財基礎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成為社會急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正好滿足這一社會需求。但從近幾年用人單位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意見反饋來看,突出問題就是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偏低、動手能力偏差,難以適應投資理財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理財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方面。因此,構建和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與理財教育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也是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缺陷

1.實踐教學內容分散,沒有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金融企業招聘員工趨于理性,逐步改變了過去一味追求高學歷的做法,更看重員工的實踐能力、發展潛力、品行素質、個人形象、交際能力、本地資源等。這正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吻合,擴大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金融企業的就業空間,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金融企業所要求的各項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這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類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實踐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落后,難以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理財職業資格,能在金融企業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或基層從事技術應用工作的高等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灌輸”意識,只注重了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受損,既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又影響到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來說,許多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突出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如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理財、個人理財、保險實務、外匯交易、期貨投資等。

3.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數量和功能還不能夠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一直在嘗試著進行改革,加大了實訓主導型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力度,但仍然沒有完全脫離開本科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育基本上仍然沿用著“電腦+軟件”模擬炒作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不夠深度融合,缺乏全真化教學和實訓,無法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內在要求;實景模擬、實景操作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投資理財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差距,存在重復建設、低層次建設的情況,基本上沿循著本科院校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缺乏突破,高職特色不突出。

4.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育的需要。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應用型本科教育要想辦出質量,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結構。近些年,應用型本科教育迅速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教師實踐能力普遍不強。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教師中,大多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大學畢業后直接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任教的教師占有較大比例,具有S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嚴重缺乏。

三、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對策

1.加大金融機構“訂單式”人才培養力度,實行校企共同育人。金融類專業應根據金融機構需求,與金融機構簽訂學生就業訂單,根據企業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師資、實驗實訓、頂崗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課程,實現校企共同育人。“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好處是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最后一個學期因尋找工作而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2.以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為特色,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而實踐教學是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關鍵。為保證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設置三種實踐課程,分三步開展實踐教學,使專業教學與就業崗位實際逐步接近。首先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所謂一體化課程是指學習內容與工作要求一體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一體化、教室學習與實訓基地實訓一體化的課程。這類課程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性工作任務作引領,以移植的金融機構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模擬投資與理財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校內實訓基地作為教學場地,是教學練相結合的仿真實踐教學。通過模擬訓練,學生能夠具備完成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崗位工作任務的基本能力。

3.以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為主線,對專業課程進行“課證融合”教學內容改革。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進行工作項目分析,將金融機構的業務劃分為臨柜交易、服務營銷、業務管理三個工作項目,然后對每一個工作項目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在對工作項目進行任務分析的基礎上,對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解。根據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內容安排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保險業協會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

4.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教師的角色正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使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正成為導演、操作示范者、教學工作任務推進者和組織者。課程改革對“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業務操作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一般采取兩個辦法來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從招聘和培養兩個途徑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是從金融機構引進業務骨干充實教師隊伍;二是將專業教師派往金融機構掛職鍛煉。以“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聘請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進行專業課程、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與指導工作,要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領銜,行業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比不低于1:1,高素質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同時,選派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和雙師素質教師,通過訪學、培訓,參加學術研討會等途徑,加大培養力度,全面提高金融類專業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水珠.新建本科院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探討――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3):55-59.

[2]惠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12):104-105.

篇(2)

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教育最基本的目標。高職學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研究型教育,高職學生在社會的競爭力應體現在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操作能力,強化學生職業能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實用技能、鍛煉工作技巧、勝任實操崗位,實現就業后直接上崗。“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1.高職金融類專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些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發展迅速,很多金融機構急需大量基層金融專業人才,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高職金融類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強。根據2013年麥可思調研報告研究,在就業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類是金融職業,其中包括銀行、基金、證券、期貨和理財方向,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類也是金融行業,其中主要是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①因此可見金融類專業發展現狀良好,前景廣闊。

但是不可否認,現今高職金融類專業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學習目標模糊、積極性有待提高。雖然各高職院校均會對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學情認知等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模糊,專業定位不準確,對于選擇就讀金融類專業應該學什么及將來可以干什么認識不到位。例如有些學生單純認為學金融就是學炒股、而對炒股沒興趣的學生就認為自己選錯了專業,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學習目標的缺失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和接受知識,不明白學習內容有什么用,只是為了考試合格順利畢業而學,也不會積極主動的去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等畢業后進入企業,發現工作上手慢、技能不嫻熟、缺乏競爭力,才發覺浪費了在學校的寶貴時間。

其次,學生就業崗位普遍層次較低,專業技術含量不高。在長期對金融類企業用人情況的調研和就業工作研究中,我們發現雖然金融企業的平均待遇較高、工作條件較好,但是針對高職學生的崗位卻普遍層次較低,專業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以客戶開發為主,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則并不多。客戶開發工作并不具有典型的金融特色,很多專業畢業生都可進入,因此對于金融類畢業生來說,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如何提高金融類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使其能夠勝任專業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工作或進入金融企業之后能快速的實現職級提升就成為了高職金融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再次,學生校內技能訓練和實際就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專業技能,均會開設校內實訓課程,但是實訓課程對學生的訓練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實訓課程都是為學生設計好內容和情景,靈活性不夠,而真實的工作中環境變化多樣、任何特殊情況均有可能出現,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要求更高,這些不可能通過課堂實訓完全替代。

2.“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在高職金融類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即將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技能對應設計相應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同時鍛煉學生工作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

2.1全面鍛煉學生專業實操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

“以賽促學”活動讓學生圍繞金融專業技能水平展開競爭,可以激發學生苦練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因為在比賽活動中,很多環節會涉及到讓學生個人或學生團隊自己設計、籌劃及實施,因此還可以起到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的作用,在比賽活動實施中,一些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的設置還可以考驗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2.2“以賽促學”可以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作用

舉辦學生技能比賽,可以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激勵機制。以賽促學要求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要能夠使學生付諸于實踐,這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實現“以賽促教”;同時展開學生技能比賽需要健全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因此還有利于促進校內外實訓條件的建設和完善,有利于實現“以賽促建”。

2.3增強學校、學生和金融機構聯系,實現校企雙贏

“以賽促學”活動可以利用比賽為契機,吸引金融企業參與學校育人活動,校企共同配合設計對學生工作技能有幫助的競賽內容,甚至可以將比賽場地安排在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熟悉金融企業工作環境、獲得了解工作狀況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可以使金融企業通過比賽了解學生個人情況,增加發掘可造之材的渠道,實現校企雙贏。

3.“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在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3.1內容設計原則

高職金融類專業舉辦“以賽促學”活動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鍛煉金融職業技能,使學生能更順利的適應金融崗位及工作,因此在設計比賽內容時應該注意和金融職業工作任務掛鉤,使學生在比賽中的技能操作和實際工作技能盡可能的一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賽促學”的目的。

3.2組織評價原則

高職金融類專業舉辦“以賽促學”活動應該邀請金融機構共同建立組織評價體系,將金融機構的組織規則和評價體系融入到比賽活動過程中,用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和衡量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職場的氛圍,提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從中感受到一個職業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3.3指導實施原則

課堂教學和比賽內容畢竟有一定差異,因此在比賽前和比賽中應該安排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或專項輔導,在指導教師組成中,應該聘請部分金融企業技術員工參與指導,他們可以將企業的實用技能、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通過比賽掌握更多的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3.4流程安排原則

“以賽促學”活動應該當作一種常規活動,形成一定的普及度。因此活動流程應該健全完善。首先是要進行廣泛的宣傳,將活動的主旨、內容、要求等情況以各種方式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詳細了解比賽情況,做到有備而來;其次是周全安排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報名環節、指導環節、賽前準備環節等,考慮到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好應對措施;再次是比賽過程的實施和評價環節,要挑選理論扎實、專業技能嫻熟的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作為評委,做到評價公平合理,評委點評具有針對性;最后是賽后激勵環節,大賽結束應及時的向學生反饋比賽結果,并召開頒獎表彰大會,肯定學生的付出,激勵其他學生今后參賽的積極性。

4.“以賽促學”教學模式運用的啟示

4.1校企合作共辦比賽

在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進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實現校企資源互補,達到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共贏,已經成為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企業參與育人過程,也是企業選拔優秀人才、儲備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因為觀念、經濟發展和當前職業教育體制所限,導致大多數企業參與教學觀念不強,特別是金融機構監管比一般企業更加嚴格,因此進行校企合作教學難度較大,企業參與專業建設、接納學生實習等的熱情不高,相比而言,校企合作共同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則更容易被企業接受,企業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沒有強制的責任和負擔,同時增進了校企間的接觸,密切了校企間的關系。

4.2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應該和課內實訓有本質的區別,不僅僅要讓學生鍛煉專業技能,更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可以采取只提供比賽的大致范圍和內容,而如何展現自己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則由學生自己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并且使學生通過參與比賽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技能、素質的缺陷,為今后更好的學習和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3)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行業也隨之迅猛崛起,其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及要求也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金融類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業走向主要為銀行、基金、證券、理財等專業,那么如何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專業性人才是目前高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目前高職院校在金融類學生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方案與現實需求不契合

金融市場的金融動向瞬息萬變,每一個階段所流行的金融理念不盡相同,針對于金融專業,調研市場需求是編制培養方案的基礎,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及限制,多數的高職院校不能夠深入一些金融企業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只是采取閉門造車的方式,通過對金融市場淺顯的進行分析,以及從互聯網上搜集的信息進行教學方案的編制。由于一手資料的極度匱乏,所以很難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

(二)教學課程的設置無法滿足金融市場的需求

隨著金融行業的高速發展,金融行業對相關從業人員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多數高職院校未對相關課程進行調整或是調整的力度不夠。大多數學校上課的時候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課的課時遠超過實踐課的課時,專業課程設置單一,忽略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理論,導致學生掌握知識靠死記硬背,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缺乏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經驗證明,具有創新能力、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更能夠符合社會的要求。但目前,金融類高職學校的考核內容多數仍然停留在條框教學上,考試要求閉卷考試,將考試內容圈在基本概念上,不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這種陳舊的考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金融行業對學生的要求,學校必須除舊陳新,建立新型的考核方式,既能夠考核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又能夠符合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

(四)學生的實踐能力差

大多數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都是在學校全職任教的,他們沒有符合金融市場的金融思想,高校中又缺少從金融行業中聘請的專業人員任教,教師在上課期間,仍舊采用舊式的教學方法,將知識以“滿堂灌”的方式全部灌入給學生,學生接受知識的方法停留在筆記抄寫,死記硬背階段,沒有實踐機會讓他們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也沒有實際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導致其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不能夠快速從容的應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

金融類職業學校的教學宗旨是能夠培養出金融一線的工作人員,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由于缺少實踐資金和缺少實踐職位,導致高校的實踐條件不好,實踐機會少。即使有的學生進入一些企業實習,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的限制,也無法接觸到金融行業的核心,沒有實際的實踐經驗對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是沒有優勢的。

二、針對就業導向下高職金融專業教育改革的建議

(一)確定改革思路和改革目標

從金融專業的現狀定位,根據深入實際的市場調研,確定教學目標,做出有方向,有目標的教學改革,樹立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目標,盡量使改革后的教學方向符合市場的實際要求,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二)制定完善的教學體制,調整課程設置以滿足市場需求

金融專業應該緊隨市場發展,盡量深入金融市場,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從市場的真實需求出發,建立完善的教學體制。

金融類高職院校還要設置一些適時的教學內容,強調金融市場的變動。在課程的課時安排上也要把握好金融市場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整改教學內容,以前沿的金融實情為主,定義以理性概念為輔,以實際應用性內容為主,以死板內容為輔,以應用實踐課為主,以理論課為輔,設置高效性課程。

在上課的過程中,將要注重金融專業與其他專業的融合,比如:金融學與數學、金融學與法學、金融學與計算機專業等,將金融專業與這些學術更好的結合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方便。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該提供更多到相關金融企業進行參觀、實習的機會,通過對該專業進行實訓,模擬操作,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三)創立新的考核機制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以及實際的應用能力,學校應該建立新的考核機制。新的考核機制應該建立一個新的平臺: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這就要求學校在平時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考核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建立討論小組進行討論,通過觀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判斷力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法如何來評判學生的成績;也可以以社會調研的方式,最終通過調研報告進行成績評定,或者還可以通過實踐結果來判定考核成績。

(四)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

要想提高對金融市場的適應力,加強專業技能,最有效的途徑還是經過實踐,在實際的應用中總結經驗。首先,學校應該保證實踐資金的充足;其次,金融類高職院校還要尋找到足夠的實踐基地,保證每一位畢業生都能夠得到畢業實踐的機會。

三、總結

這是一個金融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各金融類高職院校應該努力追趕金融行業的腳步,加緊與金融行業的聯系,根據金融市場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方向和目標,爭取培養出符合金融市場及時需要的人才,能夠在日后的金融工作中表現的游刃有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25-02

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把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頂崗實習和培養人才模式。”這就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就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只有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才能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當前金融業的發展變化形勢,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教學目標與行業要求零距離,職業教育才能真正地服務于經濟的發展。

一、 金融業的發展向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業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國金融、保險、證券業尤其是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快速發展,金融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對實用型技能人才需求量的迅速增加,給高職金融類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加入WTO后,金融行業規則和標準國際化,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經營內容上發展為銀行、證券、保險等為一體的多種理財金融服務。行業間的競爭加劇。這些新的變化特點,要求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其技能性,能適應金融行業的發展新要求。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該緊貼金融行業的企業實際要求,使學生技能的培養符合職業標準。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和學校形成有機的結合,實現學校、企業共贏,高職院校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中壯大自己。

二、高職院校目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學校、企業和學生對校企合作的認識不到位

大多數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只是簡單地與企業簽訂了學生的就業實習協議,學生實習或畢業實習,采取自愿,學校只是介紹其進入企業,協議的主要內容也主要強調學生的安全責任,操作方法簡單。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就是簡單的把學生放到企業去,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壓力與動力不足,校企合作在操作中仍停留在“以工代學”或“以學代工”的階段,典型的是“見識式”的實訓教學與“放羊式”的頂崗實習。

(二)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長期的合作運行機制

許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和企業雙方沒有形成內在的聯動機制,校企合作行為短期化。通過我院近幾年金融專業和銀行、證券公司組織的頂崗實習可以看出,學校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學環節,而企業也是取其所需,廉價使用勞動力,學生缺乏積極能動性。學校和金融行業的企業合作只是基于各自的目的和利益而尋求合作。由于利益取向的差異和短期行為的存在,校企雙方難以自覺地建立起一個可持續、具有良性循環的長期合作機制,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淺層次合作上。

(三)校企合作中,學生的頂崗實習操作簡單,對企業不能形成有效的生產力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去企業從事實際工作,是校企合作中一項主要內容,它要求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獨當一面。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整個教育內容和教學環節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相結合,整個金融課程的教學過程就是課堂加實驗室。課程設置與企業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職業標準脫節,因此,金融專業的學生去銀行或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頂崗實習,只能從事簡單的邊沿工作,名為頂崗實習,實際上只是在工作崗位上幫忙而已,對企業來說不能形成有效的生產力。學校為了完成教學環節,將頂崗實習轉化為簡單勞動,不但不能達到學校設計的教學目的,還會使學生對實習失去興趣,實習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相背離。因此,這樣的“校企合作”是不可能持續長久的。

(四)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

由于我國當前并沒有出臺專門的關于校企合作的法規、政策和法律條例,致使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在校企合作管理中形成學校和企業兩張皮。雖然學校派有駐企帶隊老師,但大多數帶隊老師都是臨時調用的,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對金融企業的工作流程、工作特點、企業文化了解很少,很難較快地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員工角色。另外,由于金融行業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帶隊老師也難隨時隨地對學生的工作進行全程指導。而企業也對于涉及商業秘密的核心工作不讓學生過多接觸,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也只是一些簡單的常規性工作,實習效果不佳。

(五)企業對工學結合的積極性不高

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從近幾年我們與西部證券、農業銀行、、長安銀行等金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實際來看,由于大多學生不具備真正進行頂崗實習的能力,開始只能進行一些較低層次的跟崗實習。學生的不規范操作還會影響正常的業務活動,增加這些企業的成本開支,短期內的“無效益”,極大的影響了這些企業的合作積極性,要求企業給予學生合理報酬更是難上加難。另外,企業出于安全與法律原因,也不愿為學生的工學結合與頂崗實習承擔潛在的風險,校企合作就難以形成穩定和長效的機制。

三、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新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就是根據金融行業的發展變化準確定位人才的培養目標,改制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過程重組,改變人才質量考核體系和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緊跟金融行業發展的需求,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應緊跟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金融行業發展變化的新特點定位培養目標,著力培養金融、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第一線的職業性較強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立足金融行業的業務發展需求,將原來以學科為組織方式的課程體系,改革為以職業能力要求為組織方式的課程體系,變學科導向為市場導向。根據金融行業對實用性人才的要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金融專業學生培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考核目標,雙方共同研討、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二)根據金融行業類型,確定專業發展方向,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金融行業主要有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學校應根據自己辦學條件,師資力量來確定金融專業的發展方向,再根據專業方向來確定課程體系,課程的設置應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專業課程體系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環節,要充分調研金融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開發以能力為模塊的課程體系,突出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銀行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就要圍繞資產管理、信貸管理、外匯交易、資產評估、理財分析、信用調查等業務的變化來設置課程體系;證券專業方向的課程要圍繞產權交易、證券分析、股票期貨操盤手、基金銷售、風險分析與管理等業務的要求設置課程體系;保險專業方向的課程要圍繞保險、保險產品銷售、客戶開發與管理、市場分析等業務設置課程體系。

(三)根據金融企業的業務流程組織教育過程

教學過程的實施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落實。在校企合作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的組織實施應當結合企業的業務流程,整個教學過程要符合金融企業的工作情景,使教學目標與崗位要求相一致,教學內容與業務內容相一致,教學環境與工作場景相一致,要使培養的人才具有適應金融企業崗位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拓展的能力。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加強實踐教學,重視人才培養的綜合性訓練。

(四)推行“雙證”考核制度,建立多元智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在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根據培養目標層次將社會考證和學生的學業水平考核有機的結合起來,考核內容注重崗位標準。按照多元智能理論,職業院校對學生的評價應當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智能狀況選擇相適應的評價形式,也就是多元的評價體系,即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實踐和綜合素質做出客觀的評價,實施以學生個體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教育在每個人身上得到成功,取得最佳效果,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五)校企師資合作,推進校企合作培養人才質量

師資合作是實施校企合作的關鍵,加強校企之間的師資合作,促進教學-科研-開發一體化,合理開發校企雙方的人力資源,達到學校、企業和個人共同發展。(1)建立專業教師培訓制度,支持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到金融企業進行工作實踐,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環節教學能力。(2)完善教師聘用制度,建立公平教師考核機制,從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引進一批高素質的一線技術人才擔任教學實踐老師。(3)鼓勵教師參與金融企業經營管理和金融產品的研發,提高和豐富專業教師的研發水平。

參考文獻:

篇(5)

早在1993年,成都市就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三中心、兩樞紐”城市,即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排名西部第一。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成都市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008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在成都形成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門類齊全、功能完善、金融業發達程度高的金融集聚區,并把成都建設成為金融的“三中心”,即區域金融機構聚集中心、區域金融市場中心和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1]成都以創造良好的金融“三中心”建設環境為發展目標,迎來了地方金融機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構想2012年的成都,繁華的街頭金融大廈林立,50家銀行、60家保險機構與同樣數量的證券機構和上市公司總部聚集而來,40家金融后臺總部連通著全國甚至海外,30萬名金融專業人才穿梭其中為我們提供服務。這將是一個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也是一個具備較強競爭力、輻射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屆時,我市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將達1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7%;到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將達1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9%,金融業將成為成都市重要的支柱產業。

一、金融中心建設使成都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將直接影響就業崗位群和崗位知識、技能要求的相應變化。

成都產業結構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助推下,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時期,各行業將迎來有利的發展機遇。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眾多外商來蓉投資,中小企業規模不斷拓展,各行業市場將更加繁榮,這必然為成都市的就業市場格局帶來新一輪的變化。新崗位群的增設、崗位要求的調整和升級,將成為成都就業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就業崗位的新變化成為了地方性高職學院進行實用性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重要導向。根據成都產業結構變化的新趨勢,大部分就業崗位將集中在服務業。

1.地方性金融體系的完善,新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構建,提供更多農業服務類就業崗位。

地方金融體系的完善,成都農村金融服務業的提升,將帶來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增加和相應崗位群的新設。新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構建,特別是網上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搭建,進出口貿易機會的增多,將拓寬農副產品的流通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方面,社會的發展對農民的知識性、技能性的要求提高,農民迫切需要掌握網上農副產品流通與進出口貿易的新方式和新技巧,促使其成為適應社會變化的新型農民。另一方面,流通渠道的升級也必然增加網上農副產品交易運作與管理的相關崗位,以及農副產品外貿交易的相關崗位。

2.完善金融體系,繁榮第三產業,新增大量金融服務機構和崗位,提出金融服務類崗位新要求。

第三產業作為成都市居于主導地位的產業,發展十分迅速。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將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快成都第三產業的發展。信息服務業、物流業、商務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先導產業的加快發展,金融業、旅游業、商貿業、房地產業等支柱產業的做大做強,教育培訓業、體育產業和醫療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積極培育,將提供大量的新增行業機構和就業崗位。而金融“三中心”的逐步建設和完善除了將提供大量金融就業崗位外,對金融類就業崗位也提出了更規范的新要求。

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崗位群相應變化的今天,各個省內高職院校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找準自我定位,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打造相應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崗位需求,對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配套改革。

二、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建設將促使經管類相關課程內容作相應調整。

對經管類專業來講,著力打造社會服務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培養的重心之一。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中,發展以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為代表的金融信息服務產業不僅將提供就業平臺,而且將成為帶動樞紐,更是成都金融中心這一城市品牌的又一集中體現。[7]因此,我們應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契合點,就此入手進行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據了解,成都市已敲定在高新區建設占地規模約200萬平方米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將是集銀行、保險、證券“三位一體”的后臺服務中心,同時輔之以建設區域性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交易所。該中心將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的全國性電話中心,各大金融企業的電子銀行中心,各大銀行的單證業務處理中心、資金清算中心,等等。該中心將重點引進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建立數據中心、呼叫中心、災備中心、銀行卡中心、培訓服務中心等“全覆蓋”的服務體系,預計2―3年內,將建成一個投資超過1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的中國西部最大的金融后臺服務產業園。[8]

由此可見,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建立對成都市金融服務工作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平臺保證,其所需的金融服務型人才,特別是相應崗位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對人才需求的及時性也提出了要求。因此,經管類的相關專業需及時按照該后臺服務中心的人才需求方向和崗位要求進行針對性調整。

根據教學及師資條件,教學改革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經管類部分課程可適當調整課程內容重心,針對性地修改或增加技能項目,建設相應的實驗環境,提升學生的技能培訓實用性。

1.針對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的全國性電話中心建設,特別是呼叫中心的建立,對相應課程的技能項目進行改革。

在金融后臺服務中心所包括的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的全國性電話中心,各大金融企業的電子銀行中心,各大銀行的單證業務處理中心、資金清算中心中,就我院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實施的可能性和操作性最強的是呼叫中心。而且,隨著金融中心建設對成都市金融體系改革的逐漸深入,金融行業的逐漸規范和完善,呼叫中心的專業化需求會越來越大。不管是電話中心的建設還是電子銀行中心的建設,不管是金融服務機構還是企事業單位,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呼叫中心在服務工作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因此,對學生進行呼叫中心的技能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認為,從教學改革實施的角度講,可在相應課程中適當增加呼叫中心的專項技能訓練或實習練習,并在操作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行業規范性指導和要求。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呼叫中心對崗位的專業化需求跟現有的呼叫中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學生的技能培訓上,應著重對其崗位的操作規范性要求更高,如與客戶的溝通能力,對信息的洞察和捕獲能力,信息的傳達能力、速記能力,等等,都要進行專業化要求,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化應用水平。

2.針對各大金融企業電子銀行中心的建設,對相應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推進金融電子化的發展進程,各大金融企業也將加快金融電子化改革。因此,電子銀行中心的建設便成為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建設的項目之一。未來各金融機構將充分運用電子銀行作為交易支付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易的運作效率。這也意味著各高職院校應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著力加強金融電子化人才的培養。

3.針對銀行業中業務組合模式的逐漸變革,建立相應的模擬實驗室將是未來發展的必然。

“越來越強大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將推動整個銀行業中業務組合模式的變革”。目前,國內銀行業務絕大部分在營業網點進行,“排隊難”問題自然難以避免。而隨著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建立,查詢、掛失等后端業務就可以轉移到后臺中心辦理,減輕營業網點柜臺壓力。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建立后,銀行柜臺辦理的業務目前主要剩下了前端(收款、遞款等銀行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和中端(銀行工作人員通過電腦輸入存取款等業務信息、打印單據等),而隨著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完善,今后中端業務也可以逐步轉移到后臺辦理,銀行柜臺人員不需要再通過電腦輸入業務信息,這樣客戶等待的時間又將縮短一大半。

專設柜面結算實驗室,在第一階段建設中可根據銀行業目前的業務組合模式進行設置。由于將來的銀行柜臺業務主要是客戶的接觸性業務和存取款等業務信息的電腦操作、打印單據等,因此,柜面結算實驗室在第二階段的完善建設中可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客戶接觸性業務、業務信息的電腦輸入和單據打印等崗位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專業化素質。

三、西南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網絡平臺建設將促使經管類相關課程內容作相應調整。

為了給金融市場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成都市將搭建四個平臺:構建方便快捷的支付結算體系;建成區域票據交易中心;申請設立股份報價轉讓系統和柜臺交易試點,構建地方交易平臺;籌建菜籽油、玉米和生豬等農副產品現(期)貨交易市場。而沙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將成為西南最大農副產品貿易平臺亮相成都沙西線。

規劃占地約1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億元,可容納商家2000余戶的成都市沙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于2009年9月在成都沙西線投入使用。與傳統農貿市場不同的是,沙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采用電子網上交易,即將每個商家的產品通過電子平臺對外,買家和賣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9]對此,經管類專業的相關課程也應進行針對性調整。

我認為,可在《電子商務》課程的內容上,應適當增加有關農副產品網上批發交易的案例和內容,并在電子商務實驗或實訓中,適當增加相關農副產品作為學生交易的模擬對象,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接觸到農產品網上批發的操作流程,提高其人才的實用性。另外,在《網絡營銷》課程的內容上,可適當增加有關農產品交易商網絡營銷的案例和技巧,使其掌握農產品交易商網上信息、宣傳推廣等方面的專項技能。

成都市作為西部金融中心將成為西部金融聚集地、金融人才高地。而地方性高職院校作為地方人才培養的搖籃應緊抓機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發揮自我特色,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為背景,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指導,加快培養金融服務型專業人才、操作型人才,為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成農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動態[J].2008,(7)(總10).

[2]優化產業結構 促進成都工業發展[J].成都日報,四川新聞網,2008,(11).

[3]湖北省統計局.湖北經濟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研究[EB/OL].中國統計信息網,2006,(06).

[4]李杰,吳永輝.成都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剖析[M].成都城鄉統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文集),2007,(09).

[5]陳文通.什么是新型工業化道路[J].人民日報,2003,(01),第九版.

[6]成農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動態[J].2008,(08).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貨幣、信用、銀行等金融因素對經濟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強,它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也隨之顯現。在實體經濟中,在企事業單位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管理者在自身經濟體從添置設備、購置土地房屋、到并購和產業整合都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現代化的融資手段。作為一門經濟學課程,管理類專業的金融學課程如何突出“管理”的特點,適應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需要任課教師不斷思考和反復探索的問題。因此,在金融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考慮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金融學的特殊性,在分析受眾特點的基礎上因材施教。

一、管理類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特點

1.人才培養的特殊性。管理學專業與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因此在金融學課程教學方法上也應有所不同。對金融學專業而言,專業培養方向是要培養具有比較寬厚扎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有一定的從事金融實務工作的能力的人才, 而管理學位方向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企事業單位工作,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就金融學課程而言,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一定金融學知識和分析能力的管理學人才,是管理類專業金融學教學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正是基于這種培養目標的不同,管理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考角度同金融學專業學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金融學教學中需要首先研究學生具體情況,從學生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

2.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基于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在金融學教學中要從管理類學生的主要研究對象出發進行教學活動。跟金融學專業學生同時從宏觀和微觀視野去研究金融學不同,以企業(包括銀行等金融企業)為主的微觀經濟行為主體是管理類專業學生研究的主要對象。所以,在教學方面,金融學教學應該將企業設定為研究主體,從“公司金融”層面上去考察研究企業在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融資行為和理財活動;即便是在研究宏觀金融的過程中,也要著重從企業這種微觀主體的角度去探討宏觀金融與企業的關系及對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要著重從微觀經濟行為主體層面上培養學生對現今金融問題的理解和對未來金融趨勢的把握。

3.課程體系中的特殊性。從學科層面上劃分,管理類專業屬于管理學學科,而金融學類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對于不同學科而言,在學習相同課程上,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側重點都應有所不同。由于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主要集中于管理類專業范圍,《金融學》課程在其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例較少,限制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范圍,給課程教學的完整性和體系性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課程設置上,《金融學》作為一門對于多數管理類專業而言,金融學課程安排一般僅限一個學期,往往設置在第四或者第五學期,課時量一般為36學時或54 學時。同時,金融學作為包含銀行、證券、信托、租賃、保險業范疇的綜合學科,理論體系較為龐大,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在有限的課時中很難以對整個金融學體系內容進行完整講授,更難以加入較多的實踐教學,因此,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和課時進行較好的設計。

二、管理類專業金融學教學改革探索

1.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鑒于管理類專業金融學學習的特殊性,簡單的照本宣科不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保持完整的、基礎的理論教學;另一方面還要兼顧一定的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師應根據管理類學生人才培養和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以學生為主體,選擇適合管理類專業學生的金融學教材,精心編排教學內容。

首先,選擇適合管理類專業學生的金融學教材非常重要。在選取金融學教學教材時,國內多數院校會選擇金融專業經典教材,如黃達主編的《貨幣銀行學》(2003年改版后更名為《金融學》),而國內眾多其他院校編撰的教材基本沿襲此教材體系《非金融專業本科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這些教材的基本特點是著重于宏觀金融,而較少關注微觀金融,這就和管理類專業學生更多的從微觀金融的視野出發去考慮金融問題的角度不同,教材不具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事實上,國內缺少金融學特色教材,無法滿足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需求,迫切需要進行特色教材的編撰。并且,一些學校在選擇教材時盲目選擇金融專業經典教材,沒有考慮到金融專業和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金融學專業學生在學習完金融學基礎課程后,還要進一步學習金融專業不同分支課程,對所學基礎進行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非金融專業學生學習金融學只能是普及式教學,需要在一門課程中提綱挈領的建立一種大致的金融體系,基本認識和了解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能夠運用所學分析社會上的金融現象,為日后進一步深入和學習做鋪墊。另外,目前大多數金融學教材內容較為陳舊,無法反映社會中日新月異的金融實踐,容易使學生因教學內容與現實脫鉤而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教材選擇時,要選取那些通俗易懂、體系性強、容易聯系專業特點進行延伸的教材。

在教材的輔助下,教師能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也至關重要。金融學課程涉及面廣,它涉及所有的金融基礎知識,是學習金融領域其他內容,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等的入門鑰匙。對于管理類等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基本、完整的理論講授仍然應該占教學的主體部分,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簡。比如,金融學課程開設之前,管理類學已經開設過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課程,對于金融學和這些課程中的重復部分,例如貨幣的產生和發展、貨幣的職能,通脹理論等重復部分,可以只進行復習式的講解。對于較深奧內容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比如,對于金融學中包含的資產定價理論,金融創新理論等只進行簡單的講解,對這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指導和交流。金融學中的教學內容主要在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部分,主要包括證券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和商業銀行主要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學課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部分,而一些金融現象往往表現在金融學微觀部分,這也是管理類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接觸最多的部分。參照美國商學院在金融學教育上的特點,就是從微觀金融的視野出發,更加注重應用性。根據管理類學生的定位,在內容上需要更多的側重于金融學課程內容緊密相連的微觀經濟部分。如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中使用的金融工具:各種支票、匯票、本票、存單等;個人和企業的信用的重要性;企業如何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如何通過融資性租賃購買設備;民間借貸等內容,更加能夠因材施教,也更能體現出這門課程應用型的特點。

2.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

(1)將金融學基本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金融學有知識點多、時效性強、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等特點,這種應用性強的課程不宜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1969 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的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它以問題為引導,以學生案例討論與實踐為主體,改變了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單向教學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金融學的理論體系龐大,基本術語和基本概念較難理解,而現有的教材往往較為陳舊,難以完全反應各種實際問題,如果教師單純的、呆板的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對課程難以消化,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過程中能夠用通俗、平易的語言講述知識點,還要能夠恰當引入經濟生活中的相關案例讓學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量和分析能力,在有限的課時量中案例的選擇尤為重要。如果案例選擇不恰當,學生就難以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來具體分析案例,會影響教學效果。對案例教學法而言,恰當的金融案例對金融學教學至關重要,一般要求是一些比較典型、啟發、創新的金融案例。所以,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大小案例結合,并注意與社會輿論的金融問題熱點結合,拓展學生金融知識視野,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經濟社會中的重要的大型案例可以聯接學生所學的很多知識點,如通過介紹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不但可以介紹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通過其發生機制引發學生對所學的混業經營與分業經營、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自由放任與政府干預等知識點的復習和分析。課堂中穿插大量的典型小的案例講述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比如在對民間信用形式進行介紹時,教師可以通過簡要介紹在國內金融領域影響較大的民間借貸案件,如“孫大午事件”來引發學生對“金融排斥”和民間借貸存在合理性的思考,同時選取一些民間融資籌資者攜款潛逃的實例,引發學生對民間信用存在的必要性和風險性特點的理解,進而引發學生對政府層面應該如何去調控民間借貸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實物和播放圖片、視頻等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金融工具的學習中,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銀行匯票、支票、本票等憑證,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填制憑證,知道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分別是哪方,應該在何時付款,如何進行銀行貼現;在講述股票和債券時向學生展示股票開戶憑證和實物式、憑證式等債券憑證;在講解貨幣形式時,向學生展示不同階段的不同貨幣形式,從貝殼、石頭到紙幣,以及現代社會不同國家的貨幣面額的大小差別,以及不同國家選取的貨幣幣材,甚至幣材為塑料的信用貨幣,通過了解不同國家的貨幣形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在講述信用時,可以通過播放經濟生活中常常發生的行騙案例“旁氏騙局”等視頻,讓學生了解騙局發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進而引發學生對信用問題的思考。

在課堂中進行金融學基本概念講解時引入相關案例,引導學生用理論來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金融問題,既可以提高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鍛煉學生主動的學習、思考問題,也激勵學生對解決方案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分析與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課下教師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書籍和資料等方式分析問題,又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圍繞教學內容引申介紹金融學領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如“金融脫媒”、“金融排斥”、“民間借貸”、“利率市場化”、“股票融資方式”、“企業債券”、“匯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等,在課下以小組的形式將學生分組,每組5-7 人,讓學生選取教師引申內容進行課后小組成員進行查閱資料、討論、分析和總結,最終由小組成員陳述相關知識, 提出需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小組對該問題的看法和創新,并請其他小組成員對該小組的陳述作提問,這樣通過互教互助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創新教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利用知識,提出問題,以靈活創新的思維活動與實踐方法嘗試探索、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隨著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金融發展日新月異,金融學理論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和不斷學習金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起金融學動態學習的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在經濟領域中,金融學貼近時事,是一個較新的學科,并且是動態發展的學科,在它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造就了金融領域的很多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按照書本教材去講解,很可能會向學生傳輸陳舊和淘汰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時刻關注金融領域中的發展變化,要實時更新固有知識體系。比如,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們如何對銀行業進行金融監管;目前我國進行的利率市場化進行到哪個階段等。同時,教師要向學生注入動態學習的思想,鼓勵學生分析學科前沿問題,將正在進行的金融事件與所學內容結合與學生一起探討,啟迪學生在學習金融的過程中,以及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關注新聞時事,運用金融學課程所學分析社會中現象,從而使學生們具備經濟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做到學有所用。

介紹金融發展變革的實際情況并引導學生分析金融未來發展趨勢,需要教師在了解和分析金融領域存在的現實問題的基礎上進行,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自身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實踐能力。是否擁有真正具備理論結合實際能力的教師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管理型高校應注重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邀請專業金融從業人員來指導教學環節是再好不過的,因為金融從業人員一般都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不論是對各種業務的流程,還是對金融產品都非常熟悉,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鮮活的知識,真正培養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迎春.淺談金融學專業學生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建設[J].財經科學,2002(S1).

[2]唐安寶,劉傳哲.基于創新視角的管理類專業《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2).

[3]梁柯.淺談非金融學專業金融學踐教學改革[J].企業導報,2012(1).

[4]唐安寶.管理類專業《金融學》課程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1).

篇(7)

【基金項目】本論文得到“浙江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金融工程教改研究項目”(項目編號:e11150)、“浙江理工大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改革項目——金融計算創新性設計實驗項目”、“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培育項目——風險投資與風險管理雙語示范課程”項目支持。

【作者簡介】徐少君(1979—)女,浙江寧波人,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從事金融學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

郭 晶(1974—)女,內蒙古人,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碩士,從事金融學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

隨著金融全球化與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金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層次、應用型優秀金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突出,這對我國傳統的金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理工類高校,其最大的優勢在于理工學科的深厚沉淀和學生具備相對良好的數理基礎,因此在學生的培養上應突出這一“理工”特色,圍繞著“數理化、微觀化、信息化”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我國習慣采用的寬口徑金融的概貌、把握寬口徑金融學的大體內容”這一普遍要求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鼓勵發揮理工類高校的優勢,注重微觀化與應用性,特色發展。

1.以“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分析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全面進行開放式教學改革

理工類高校對金融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首先就應該強調專業通才教育,強化專業理論基礎和其他通識性知識的學習,從而使金融學本科學生能夠在金融機構或非金融部門中勝任相關專門工作,也能夠為有志于進一步學習深造奠定寬厚的基礎。由此,理工科類高校的金融學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首先應該重點關注對金融及相關領域的原理性知識與專業技能進行系統訓練,注重寬口徑、厚基礎的通才式培養,課程體系上也要注重學習掌握基本經濟金融理論及其應用,要求掌握現代金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管理技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外語和數學等現代金融活動所必須的工具。當然,作為理工類高校,實踐操作、定量分析是其鮮明的特色,因此,對于金融學本科學生的培養,理應注重學生對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強化定量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與分析能力的培養。

為此,“灌輸式”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金融發展的形勢需要。面向知識經濟、市場經濟的金融教學要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內容上需要打破課程間的界限,進行以學科為基礎的整體化的能力培養,通過開放式的教學平臺、教學基地、教學實驗,實現培養目標。

2.定位于“商學院模式”,突出微觀金融的教學

國外金融學專業的定位包括“經濟學院模式”和“商學院模式”,前者注重學生對客觀規律的認識能力和對宏觀問題的把握能力的培養,注重系統的理論訓練和扎實理論功底的培養;而后者注重學生的競爭能力和未來的就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對微觀金融業務的熟練掌握和實踐技能的提高。盡管各有優劣,但從國外一流大學來看,“商學院模式”在規模和影響上似乎更勝一籌,這一點也的確值得注意。

我國傳統的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體系往往以宏觀金融課程為主體,偏重于宏觀金融分析、偏重于理論方面的經濟學和金融方面的分析,更類似于“經濟學院模式”。然而,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性學科,金融學的學科定位一定要立足于社會需求和時代特征。隨著現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以及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現代金融人才的培養,更符合“商學院模式”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是符合理工類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辦學特色,即: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強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有效的溝通能力,做到文理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

為此,順應金融理論發展的微觀化趨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突出強調對學生微觀金融領域的能力培養。一方面,通過課程體系的“微觀化”設計,實現對金融新形勢、新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教學方式與手段的革新,通過實驗教學、開放式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課外培訓等多種形式,實現對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3.注重微觀化、學科交叉與實用性,實現課程設置的改革

A.注重微觀化

這里的“微觀化”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根據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趨勢,增加資本市場理論方面的課程。從以銀行為絕對核心的傳統金融體系,轉化為銀行和資本市場并重的現代金融體系,是任何一國金融體系都要經歷的轉變階段。因此,對于理工類高校,尤其需要在金融課程設計上加大資本市場理論方面的課程。例如,在資本市場基礎理論方面,應增加投資銀行學、投資學、有效市場理論、行為金融學、金融經濟學等課程;在資本市場應用理論方面,應增加金融工程學、家庭理財學、公司理財學、衍生金融工具等課程。

二是金融專業課程要微觀化。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深入,金融運行效率越來越取決于微觀主體的行為,金融學研究也呈現一種微觀化的傾向。因此,理工類高校應首先順應金融理論研究的微觀化趨勢,首先實現金融專業課程的微觀化,如可增設網絡金融、金融信息學、金融數據庫、金融會計學等課程。通過專業課程微觀化,真正從金融機構微觀主體的實際需要出發來傳授相關知識,培養符合實際需要的金融人才。

B.注重學科交叉

目前,國內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上主要還存在著“注重銀行理論、忽視資本市場理論,注重宏觀金融理論、忽視微觀金融理論”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強調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對理工類高校而言,發揮自身的優勢交叉學科尤需注重以下學科的交叉:

一是金融與數學的結合。隨著微觀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學的興起,金融業務更多地涉及微觀主體的理財活動、資產選擇活動等,這些微觀金融活動通常是以一些數理模型為基礎進行的。理解和運用這些數理模型需要較高深的數理知識,這也正好凸顯出理工類高校的優勢。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也要反映這一要求,一方面必須在已有的一般高等數學課程上增加如計量經濟學、運籌學、博弈論、隨機過程、泛函分析等課程,增加數學類權重;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金融數學化發展的成果,開設金融工程學、金融隨機過程、金融時間序列分析等金融課程。

篇(8)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228-02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而金融又是經濟的核心,因此,規范金融活動與金融關系的金融法就成為法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高校對法學專業和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金融法課程。筆者長期在商學院從事金融法教學工作,考慮到金融法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案例教學法,并對財經類專a業金融法課程案例教學的功能、案例教學的基本原則與具體實施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

一、財經類專業金融法課程案例教學的功能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金融法教學方法主要體現為一種單向的純理論灌輸型的方法。教師自始至終滔滔不絕,臺下學生則是知識灌輸的對象。此種教學方法忽視了金融法的應用性,片面強調了理論知識的識記,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和法律條文而展開,因此課堂氣氛往往沉悶,學生也往往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案例教學法則能夠給學生提供一種真實的法律環境,學生可以就與案例有關的實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改“沉悶”的“一言堂”為“活躍”的“多言堂”。并且選用適宜的、典型的金融法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可以使相關的理論問題得到形象化闡釋,學生所學習的不再是抽象的法律條文,而是具體的法律知識,學生學起來也就不再感覺乏味了,因此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理論灌輸型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嚴重脫離實際,學生陷入“課上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忘筆記”的怪圈,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和提高。而案例教學法反對教師一味的理論灌輸,反對法律條文的死記硬背,多方面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因此,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法律條文的深刻理解和具體認知,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同時,通過案例教學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二、財經類專業金融法課程案例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立足于我國國情

案例教學最早源于美國,但筆者認為,我們在進行金融法案例教學時,首先一定要明確立足于我國國情這一基本原則,而不能照搬美國的判例教學法。原因在于:

1.我們的法律制度不同于美國

眾所周知,在英美法系國家,法律淵源主要表現為判例法,法官裁決案件主要是以先前的司法判例為基礎,即所謂“遵守先例”原則,判例在美國的法律制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只有案例,沒有判例”,法律淵源主要表現為成文法。和判例法相比,成文法高度概括、抽象,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更加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案例的引入就是一個好的方法。引入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文法規則,而不是從案例中制造法律。從邏輯上看,我們的案例教學是一個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過程,而美國的判例教學則是從“個別”到“一般”的總結歸納的過程,因此,我們不能照搬美國的判例教學法。

2.我們的教學對象不同于美國

美國的法學教育是高層次的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生進入法學院的時候,大都已經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有的甚至還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們或者是在某一領域已經有所成就,或者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而我國高校的本科學生都是高中畢業生,不論是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還是思維表達能力都比較有限,因此,那種教師上課不講概念、原理,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地組織、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提出問題和學生共同討論的美國式判例教學法不適合我國實際,我們的案例教學只是起輔助作用而不能像美國那樣起主導作用。

(二)立足于學生專業

不同于法學專業的學生,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一方面缺乏系統的法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其培養目標也不是法官或律師。因此,我們在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進行金融法課程的案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一是在案例的選取上要盡量選擇一些金融大案要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金融法的重要性及學習金融法的必要性;二是分析案例時,應從守法者而不是執法者的角度出發,重點是理解和運用現有法律規則,而對于現有法律的不足與完善問題則不必像法學專業的學生那樣深入探究。

三、財經類專業金融法課程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案例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的課前案例準備

教師的課前案例準備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成敗,因而必須對其高度重視。具體來說,在進行案例教學前,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精選案例。案例教學顯然離不開案例,實踐中的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適合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案例選擇方面下功夫。精選案例是成功進行案例教學的第一步。選擇教學案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新穎性。即盡可能選擇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筆者講解證券法時,選取了近兩年發生的“杭蕭鋼構”案和唐建“老鼠倉”案,學生對這些案件本來就有所耳聞,有話要說,課堂討論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很高。第二,針對性。案例教學當然離不開案例,但并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積、濫用案例于事無補。因此,選擇案例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即教師要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和教學對象,精心選擇案例,所選用的案例應與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相關。與教學內容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的案例即使社會影響很大,也不宜選用。例如,教師不能為了吸引學生眼球而在金融法課堂上大講達能與娃哈哈的商標之爭,因為教學行為要服從教學目的,這是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第三,適當性。即所選案例要難易適中。案例太難,脫離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能力實際,就會讓學生無所適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打擊其學習積極性;反之,案例太簡單,答案一望而知,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實踐中的金融法大案要案往往比較復雜,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分析起來往往難度較大。對此,筆者認為,可對現實案例進行適當的取舍和改編,使之能夠符合學生能力范圍。

(2)分析案例。在將案例交給學生之前,教師自己必須先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提出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也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并進行總結。試想一下,如果教師自己都沒有吃透案例,那又怎么能夠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呢?

(3)制作案例課件。在課堂案例教學中,如果僅是單純地依靠教師口述有關案件事實,則既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又顯得不夠直觀生動,而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克服這一不足。通過多媒體課件或錄像等視聽資料的運用,能夠將案例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有效地增加課堂信息含量,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制作案例課件應成為課前案例準備的一項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想方設法搜集有關法律視聽資料,如電視臺有關法制欄目所播放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學的生動性和實踐性。

2.學生的課前準備

案例教學改變了過去那種以教師單純灌輸理論為主的傳統,更多地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因此,學生的課前準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可以把要討論的案例先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熟悉案情,并查閱相關資料和法律、法規條文,對案例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有備而來,才能有效地參與到案例教學中去。如果學生課前不作相應的準備,課上不能與教師互動,那么課堂案例討論就仍然只能是教師唱“獨腳戲”,案例教學就會流于形式。

(二)課堂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在師生雙方都進行了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就可以具體實施課堂案例教學了。筆者認為,這里需要特別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

1.精心組織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旨在明晰案件事實、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法律依據。作為課堂討論的組織者,教師要注意:(1)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成為案例討論課的主角。即使認為學生的觀點不正確,也不必在討論階段急于反駁。(2)時刻注意引導學生的方法和技巧,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以避免約束學生的思維空間。(3)要保證課堂討論的秩序和效率,使討論能夠緊緊圍繞主題,不要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浪費時間。(4)傾聽學生發言,當討論陷入僵局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避免出現“冷場”的情況。

2.認真進行總結評論

課堂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進行總結。一是要總結案例涉及的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要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恰當與否、解決問題的方法得當與否、表達清晰完整與否等。通過總結,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從中取得經驗,逐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影.經濟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反思[J].經濟研究導刊,2008,(3).

篇(9)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ake the major of finance & insurance as an example

Hou Yi, Wang Jianli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to talk about how to develop the system basing on the study of the finance & insurance’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system bases on foundational theory teaching, depends on inside—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class rooms and expands outside—college practice bases.

Key words: economics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inance & insuranc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相對于理論教學體系而言,更注重高職教學的實踐性。實踐教學體系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目標、內容、管理和條件支撐體系構成的整體;狹義的實踐教學體系則特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它是在教學計劃中體現的、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合理的教學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建立起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內容體系。本文探討的經管類實踐教學體系以狹義概念為主,兼論廣義概念。

1 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

明確高職經管類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是構建經管類實踐教學體系的前提。

1.1 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的基石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實用型、技術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構建適用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學校與企業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實踐教學,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提升離不開實踐教學,高職學生雙證書的取得離不開實踐教學,構建此教學體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才實踐技能的培養受到重視,同時也提高了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在此契機下,高職院校只有通過不斷改革、發展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跟上社會需求,進一步與企業融合、共同發展,最終滿足社會需求,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1.2 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決定著高職經管類專業特色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特征是由其學科的性質決定的,經管類學科既具有自然科學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會科學特征,因此經管類專業教學具有雙重性,而這種雙重性必須通過實踐教學才能體現出來,在不偏廢理論教學的同時,合理地開展實踐教學可以加強經管類特色專業的建設,突出經管類專業教學的雙重性。

1.3 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在實踐教學中,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行動中樹立學習的信心。

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樂學”“學會”和“會學”不同層次的目標。“樂學”即對學習感興趣,實踐教學強調學生行動與思維的參與,與理論教學相比更能使學生投入其中;通過動手、實踐和體驗,各類復雜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即“學會”;同時觸類旁通的學習方法也在實踐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會學”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我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

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年來實踐教學對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其在高職經管類專業的教學中所占比重已經超過35%。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正朝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突出實踐教學的教學體系發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理論界對我國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機制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管類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甚至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

對我校經管類專業來說,明晰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迫在眉睫。因為學校目前對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特殊性挖掘得還不是很深入;貼近社會需求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到位;對經管類各專業之間建立聯系、形成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探討得不夠;對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可操作評價分析不多。這些問題和不足集中體現在:

(1)經管類專業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程度不高,依然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開展得比較被動,實踐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緊湊,教學效果不突出,缺乏完整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實踐教學重計劃而輕具體措施。雖然在教學計劃中有明確的實踐教學內容,但在實際組織過程中卻未能全面實施。

篇(10)

1.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基礎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

基礎英語教學已然成為當今高校教育體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礎課,由于基礎英語的全國四、六級統考是目前所有大學課程中唯一一門全國統考課程,并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社會和用人單位已經根深蒂固得將其作為衡量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尺度,大多數高校也將其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使得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學生都將精力傾注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上。再者,對于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而言,無論在考研、考博還是各類出國考試中,基礎英語課的地位都不容小覷。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和考核標準決定了基礎英語的地位。基礎英語課重視訓練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不可否認,經過基礎英語的學習,學生將會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無疑會讓學生在金融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專業英語實際上是基礎英語在專業學科中的延生,沒有專業英語的應用,基礎英語也僅僅只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習。所以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相互關聯,相輔相成。

2.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金融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用母語學好金融專業課是每個學生的本職工作。金融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學生不僅熟練掌握英語,還要懂得英語在專業課中的應用。學習好金融專業英語幫助學生高效閱讀國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類前沿知識,培養學生對金融專業的興趣,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3.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之間的關系

金融類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同時用英語和中文講授金融專業知識,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是教學工具,但并不是教學目的。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案中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專業英語詞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強調專業英語詞匯,而著重在于訓練學生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學習金融雙語課之前,專業英語課的設立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金融專業英語中熟練掌握英語專業詞匯,才有可能在金融雙語課中取得好成績。

二、金融類專業英語的課程特點

金融類專業英語作為一門課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難點,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語基礎課,一味的強調聽、說、讀、寫的純語言訓練。也不同于金融專業課,僅用母語去學習專業。專業英語在其語言結構和表達方法上有自己的獨特性。

1.專業性強金融類

專業英語涉及到的內容廣泛,專業性強,它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英文課程,課程假定學習者已經熟練掌握了金融學科的各個知識點。在學習者對于母語類專業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教授學習者用第二語言重新學習專業知識。這樣一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或者對于本來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的學生來說,學習專業英語的難度增大。

2.與全球經濟金融聯系緊密

學生學習金融類專業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時事經濟金融動態,因此,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老師不僅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會使用專業英語,能夠閱讀英文專業文獻和熟練英文專業寫作。

三、關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金融類專業英語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在升學、擇業、就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決定了學生在金融專業方面以后的發展前景和專業高度。然而,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教學制度問題,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校、老師、學生的重視程度,專業英語教材的匱乏,教學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當,是造成教學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針對這幾個主要問題,筆者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金融類專業英語師資投入的金融類專業

英語教學對于老師素質要求極高,要求老師既要懂金融專業,又要熟練掌握英語。高校可以考慮多引進專業型復合教師人才,壯大學校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鼓勵學校現有的專業課老師深造英語課程,采取獎勵制度,提高教師個人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投入。例如,學校可以把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的課時量提高到1.5個工作量。

2.金融類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教材

是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由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尚屬于探索階段,優良的國內專業教材尚較為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廣大高校可以大膽啟用國外原版教材、刊物、報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學習西方人的語言。由于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生大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課和英語的基礎,所以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實際應用問題。

上一篇: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下一篇: 思想品德教師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 我不卡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