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5 01:20: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微課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微課程

篇(1)

其次,微課程具有技術屬性。微課程是信息科技發展的產物,其課程內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其實施活動離不開信息科技創造的條件。微課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學視頻(俗稱“微課”)支持自主學習。

采用“微課”支持微課程實施,其靈感來源于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汗倡導的“用視頻再造教育”。薩爾曼·汗的這一創意隨著“翻轉課堂”在全世界迅速傳播,并導致2012年全球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爆發的壯景。

采用“微課”是因為視頻最便于人性化學習。學習者可以隨時暫停播放,陷于思考,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時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數遍,直到達成學習目標為止。

最早產生的微課程,其支持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都采用視頻格式。不過,隨著實踐深入開展,人們發現“微課”并不能支持所有課程的自主學習。于是采用以“微課”為主要形式、以其他資源為后援的混合式技術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因此,為了突出變革,我們可以把“微課”作為微課程的主要技術屬性,但不應該把它絕對化,而應遵循優化教學目標實現的原則與方法,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采用最適當的技術形式。

再者,微課程具有時代特征。所謂時代特征,指的是當代IT科技表現出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三大顯著特征。薩爾曼·汗依托云計算、大數據,把知識學習前移到課外,把內化知識挪后到課堂,開創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的“翻轉課堂”實驗,被比爾·蓋茨稱為“預見了教育的未來”。假如不把微課程納入“云教育”范疇,那么,作為其技術屬性的“微課”充其量只能扮演“課件”的角色。而十三年教育信息化發展恰恰證明:單純的“課件”無論有多精美,都不可能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也正是由于“云時代”的支持,把知識學習前移到課外,才使教師得以在課堂上給予需要幫助的學生以面對面的個性化指導。

基于微課程屬性,江蘇省昆山市朝陽小學、培本實驗小學的教師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微課”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單”給出的學習任務,使自主學習成為高效學習策略,不僅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內化知識,而且幫助學生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篇(2)

從教30年來,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豐富的經歷和多年的積淀讓他對教育改革有了非常深入的體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研究體系:

追問細節,提出三小研究:基于“小現象”,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故事”。

回歸簡單,首創“微課程”、“AB案”、“微信”,讓研究變得簡單。

主張快樂,實踐“快樂”與“體驗”“嵌入”,形成一種新的研究文化。

架構系統,系統的建構、系統彼此嵌入,通過系統讓發展更平穩與持久。

說起“微課程”,先從我的一段經歷講起。

2001年,我所在的海勃灣區成為內蒙古首批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當時大家的熱情很高,各種培訓也多,但課堂改革并不順利。新課程的理念大家都認可,就是苦于不知怎么操作,特別是具體的細節,如“小組合作占時間”“學生不會互相幫助”“作業質量不如意”——于是,我們開始了“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研究,簡稱“三小”研究。

2005年,我的工作開始發生變化,先去北京中關村四小,后以自由學者的身份調回鄂爾多斯東勝區教研中心。這時各種實驗基地多了起來,跟著我們做研究的人也多了起來,這時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傳播——怎么將我們的研究成果傳遞給大家?

2006年開始,我們開始建設QQ網絡論壇、博客……但感覺遠遠不夠,一方面,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整段的學習時間越來越少,大家急切地呼喚一種簡單便捷、有趣高效的成果載體;另一方面,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為新的學習方式創造著新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微課程”應運而生了,我理解的它是介于文本和電影之間的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是一種在線教學視頻文件。長度在5分鐘左右,由文字、音樂、畫面三部分組成,沒有解說。文字在300字左右,簡潔明了,通俗易懂,音樂根據內容,以輕音樂為主,畫面干凈簡潔。學習時,大家在優美的輕音樂中,靜靜地閱讀文字,欣賞畫面,引發思考。

微課程的傳播方式多樣,除了電腦、手機等多媒體學習,還可穿播于學校例會、研討會其間,簡單易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時間,實現“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歷一次思考”。

微課程內容——關注細節、深度思考、開拓視野

我們現在說的微課程在教育領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指向教育教學,一類指向學校發展。不論哪一類,內容上都是直指具體問題,引發大家的深入思考,幫助大家開拓視野。

1.教育教學類微課程

這是微課程的主要部分,主要幫助教師發現真問題,推薦真策略,研究真故事。

(1)追問細節——小現象發現真問題

微課程《一張照片》講了一個習以為常的現象:教師提出問題,有人舉手,有人沒舉,一般我們感覺舉手的就是會了。如果反問:“真是這樣嗎?”就會發現情況遠沒有這么簡單:“舉手”除了可能會了,還有下面可能:“以為會了,但事實上不會”、“本來不會,為了某種功利”、“不確定會不會,只是看到人家舉,我也舉了”。同樣,沒有舉手的除了“真不會”,還有“不確定是不是正確”、“擔心說錯、擔心同學笑話或教師批評”、“不想回答”多種可能。

教育就這么復雜,這樣的剖析會給教師新的思考。不論什么改革,都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尋常中發現不尋常——有問題不一定有研究,只有追問到真問題,研究才算得上真正開始。視角的背后就是對教育的理解深度,換句話,小現象微課程將理論化為問題——理論找到了落腳點。

(2)推薦策略——小策略解決大問題

這是最受歡迎的微課程,直接告訴大家教學策略。例如,有打造書香校園的,《書香班級五招》:書香大擂臺、書香接力賽、書香海報展、書香小劇院、書香陷阱;基于作業管理的,《假期作業十招》,介紹了十種假期作業:親情家譜、親情短信、成長的足跡、春節策劃、生活連環畫、聽奶奶講那過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長檔案等;基于班級管理的,《開學五招》:班級開學典禮、開學相片(檔案留痕)、開學禮物(共設藍圖)、自我名片(個性展現)、提醒欄(監督共進)……

策略微課程有新意,讓教師在靜心思考時又感覺似曾相識。只有基于已有,才能高于已有,提升教師熟悉的策略,才能真正達到改革教育教學的目的。

(3)開發小故事——還原真實情境

“問題”微課程直接追問真問題,“策略”微課程指向問題解決,而“小故事”微課程則是將上面的“問題”與“策略”進行整合,還原真實的教育情境。

《人人都是好班長》是一個班級管理的小故事,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得到機會,班主任設置了班長、課代表、電腦管理員等16個職位,讓學生競選,結果班長有9人競爭,可衛生員等沒人選,原來學生缺少崗位意識。后來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集體”與“崗位”的關系,同時增加“第二、第三選項”,新班委終于產生了。但新班委剛上任問題就來了:武力管理、臟話訓斥,教師開始思考孩子們當班委的目的,組織大家討論“責任”與“義務”,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研究規則制定,思考“老班委”作用的發揮……

一個學期下來,班委在成長,老師也在發生著靜悄悄的變化。

微課程從教師的現實問題開始,從大家的習以為常入手,尋找新角度、新方法,而其背后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開始——微課程將這種理念不知不覺地浸于故事中,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潤物無聲。

簡單的故事、復雜的故事,與小現象、小策略整合,再加上“微課程”這種獨特的呈現形式,為教師的學習開拓了一個新的角度。

2.學校發展微課程

微課程還能從校本教研質量提升、研究工具開發、學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幫助學校發展。微課程的內容從教師與學校最基本的需要開始,通過可視化處理,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來自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中儲糧希望小學的飛老師這樣評價微課程:傳統的學習方式,地點、時間固定,人要正襟危坐,聽上幾個小時的報告或者看一個上午的資料,非常疲勞,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微課程則帶來完全不同的學習感覺:它調動人們所有感官參與學習,視覺、聽覺、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實用、高效。隨時隨地播放,遇到問題馬上就可以找到相關解決問題方法的微課程。時間上隨時隨地,方便靈活;內容上針對性強,富有啟發;形式上生動活潑,極富吸引力。

微課程學習與使用——簡單、多元

來自專家和老師們智慧的“微課程”,因其短小精干、貼近教師、視角獨特、深受歡迎。教師們在接受的過程中,也正在創造著許多獨特的使用方式。

1.快餐式學習

利用各種會前五分鐘,播放一集微課程,啟發大家的思考。這是一種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因其簡單,也沒有硬性的任務要求,深受教師們的歡迎。

例如,內蒙古東勝第八小學利用例會前的幾分鐘播放微課程,下表是其9月的目錄。

也有學校開始“每周一課”——基于網絡,每周給大家推薦一節微課程,供教師們自主學習,如山東省淄博市第七小學上學期推薦的微課程:《悟本的孩子》、《一封求助信》、《漂流日記》、《教研五招》、《真問題與假問題》、《心情管理員》、《募捐誠信》等。

2.深度研究

教師們在自主學習微課程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基于微課程的主題教研活動,下面是山東臨沂實驗小學基于微課程的教研活動策劃:

活動主題:學生的情緒管理

學習素材:微課程《心情管理員》

活動流程:

A.提出問題:學生情緒管理中,有什么問題?

B.播放微課程。

C.思考與討論:①微課程中的情緒管理方式與我們常用的有什么不同?②如果我們要做,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怎么應對?

D.總結梳理(略)。

E.拓展閱讀《學習是什么?》

一次教研,引發了學校班級文化的深度變革,徐紅云老師這樣說到:“看《心情管理員》以前我關注孩子學到的知識有多少,現在開始關注孩子的心情。這半年下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了許多,每個孩子不管能力大小,都很有信心,也學會處理不愉快的情緒,關心其他同學了。”

目前,微學習網基本成型,我們正在基于此建設“微學習生態系統”,集學習培訓、研討活動、交流互動于一體,讓教師是學習者,也是創造者,爭取用一種新的成長系統與教師一起成長。

微課程制作—起點低、易操作

有了多元、簡單、關注細節、貼近教學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從容制作微課程了。微課程成型要經歷兩大步:素材的選擇與加工、PPT制作與可視化處理,而其中最關鍵的便是素材的選擇與再加工。

1.素材的選擇與加工

微課程素材的來源一類是自己的,還有一類是其他人的。下面主要講前者。

(1)“策略”微課程

基于具體操作的推薦策略微課程,分“單一策略”與“組合策略”兩類。

單一策略微課程:基于一個策略,進行詳細的介紹,如“四色筆”“思維導圖”等。這類策略有新意,操作相對有難度,所以介紹比較詳細。

單一策略微課程基本結構:引入—如何使用—注意事項。

組合策略微課程:基于某一主題的若干策略或方法,形成策略包(方法包),它操作相對比較簡單。例如,《趣味假期作業》介紹了“親情家譜、親情短信、成長的足跡、春節策劃、生活連環畫、聽奶奶講那過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長檔案”等一組八個策略。

此類微課程基本結構:總體引入—逐一介紹—策略總結。

策略微課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有兩類:

策略表述過于含混,理念與策略混淆。以調動興趣為例,“調動興趣”就不如“游戲調動”,而“游戲調動”不如“解手鏈”“捉手指”“對口令”等具體形式。

策略創新不足,大家比較熟悉,缺少創意。比如,獎勵學生的“小紅花”或“加分”策略就不如“免寫作業”“與好友坐一天”“20清零”等策略。

(2)“小現象”微課程

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家校合作……都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本類微課程便是基于具體的小現象,深度剖析,進而引起反思。微課程《不的思考》講了一個很少研究的細節:教師常常要求學生上課“不要說話”、“不要做小動作”,如果只講“不……”,而沒有講應該怎么做,學生記住的往往是“不”字后面的內容,而忽略“不”本身。

小現象微課程基本結構:情境引入—過程與細節的深度剖析—改進建議。

小現象微課程常見的問題:

選材過于大而多,不具代表性。理想的做法是從一張照片、一件小事、一封信、一段對話等事件入手,以小見大……

剖析膚淺,看不到背后的問題,要通過追問等方式,從習以為常中尋找并發現價值。

(3)“小故事”微課程

將教師實踐經歷的故事,開發為微課程。小故事微課程分單一情節與復雜情節兩類,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過程,“單一情節微課程”只講一個獨立的故事,沒有波折,而“復雜情節微課程”則一波三折。

“單一故事微課程”的結構比較簡單,介紹清楚這件事的過程便可。例如,《蛋寶寶》(福建廈門思明區蓮花小學設計)講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題活動,讓孩子拿一個雞蛋,將它當成自己的孩子,當一天蛋媽媽或蛋爸爸,保護它一天,使其不被摔壞。

“復雜情節微課程”因情節復雜,更接近教育現實,很受大家的歡迎。

小故事微課程目前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故事理想化、簡單化,談一次話或鼓勵一次就可以轉變一個學生,缺少過程,缺少對內涵的發掘。

套話多,背景多,真正改革的過程反而少,重點不突出。

(4)過程的價值

一節好的微課程,要有素材的尋找、加工、提升、實踐、反思等諸多過程。這個暑假,我收到了寧夏石嘴山紅果子小學孫學梅校長的一集微課程《樂寫日記小策略》,中間介紹了七個策略:“師生一起寫、學生自由寫、及時批閱、佳作美讀、恰當評價、張貼展覽、精粹匯編”。這些策略都比較淺,怎么引導教師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于是我們開始了研究。

第一步:分類。分類之后便于系統梳理:

寫作方式:師生一起寫、學生自由寫。

分享方式:佳作美讀、張貼展覽、精粹匯編。

評價方式:恰當評價、及時批閱。

第二步:追問并研究策略。這些策略看了都比較淺,怎么才能深入一層?用了“追問”這個策略。以第一類“寫作方式”為例,孫老師提出“師生一起寫、學生自由寫”,但寫什么?于是形成下面的策略:

繪圖日記:卡通畫趣事畫,繪系列編情節。

火星文日記:圖形文字,興趣日記。

幻想日記:天馬行空暢想,寫系列編小說。

接力日記:小組循環寫,懸念接力答。

趣事系列:尋找趣事,匯編成冊。

從“師生一起寫”到“繪圖日記、火星文日記、幻想日記、接力日記、趣事系列”更具體、更容易操作。研究就是這樣,追問一層,研究也便深入一層。

接下來,分享方式由“佳作美讀、張貼展覽、精粹匯編”追問為“故事會、挑戰墻、日記伙伴、欣賞卡、日記書”;評價方式也出現五種方式:問候式評語:“小明你好……”討論式評語:“如果……你看是不是這樣?”趣味式評語:“呵呵,我們的小作家……”繪圖式評語:“給你一棵小草,呵呵,表揚一下。”提問式評語:“他們當時說了什么?”

微課程開發的過程其實也是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掌握了策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2.PPT制作與可視化處理

當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來便要開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個關鍵的問題:①語言:簡潔、富有吸引力;②音樂:多以輕音樂為主,平和、唯美;③畫面:簡單清晰;④播放時間,根據閱讀對象的水平,設計播放時間。下面是微課程的一組基本要求:

(1)字號

基本字號:40±6:用于正文基本敘述。

突出字號:需要重點強調的字或句,可大也可小。如果同頁出現大小不同的字,反差控制在±20以內,如小的40,則最大字號不得超出60,防止反差過大。

(2)字體

醒目,字體粗,看得清,鼓勵使用方正綜藝體、黑體、方正超粗黑簡體等。

(3)每頁字數與自動播放速度(見下頁表)

(4)模板與背景

基本板:純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

特殊時:紅色、黃色等可用,但不做主體色。

(5)圖畫與布局

篇(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3-0253-01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W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1 微課開發手段

微課開發要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主要的微課開發手段有:錄制屏幕、實拍視頻、二維動畫、三維動畫、靜態HTML頁面等。在具體的微課開發過程中,大多數微課都使用這五種手段中的一種或多種。

2 微課設計

微課設計通常是選取教學環節中某一知識點、技能點、專題、實訓活動作為選題,針對教學中的常見、典型、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容進行設計,微課類型可以是講授類、解題類、答疑類、實訓實驗類、活動類。

微課選題要盡量“小而精”,微課內容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同時具備獨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夠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鼓勵的作品。

通常來講,微課設計一般可以歸納總結為三步:知識萃取、教學設計、媒體設計。

知識萃取階段的關鍵任務是提取微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而且盡量采用可視化、圖形化的方式展示微課內容。此階段的關鍵任務是設計一個簡明扼要、體現微課內容的微課標題。在微課標題的設計方面,需要避免這樣的兩個問題:一是微課標題太大,無法從標題獲知微課內容;二是將系列課程標題融入到微課標題中。

教學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教學目標、授課方式及撰寫腳本。教學設計應該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特色,包括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總結等方面內容。微課設計中教學目的要明確,教學思路要清晰,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方案的設計應該圍繞選題設計,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嚴謹充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反映社會和專業發展等信息內容;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主線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簡單易懂,注重突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及學做一體的有機結合。

媒體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的選擇及微課的包裝設計,同時注重多種媒體手段的運用與知識點的銜接。

3 微課程的開發流程

微課程的開發一般需要經歷選題、設計、確定開發路線、開發、檢測這樣幾個階段。

選題是微課制作最關鍵的一環,其主要任務是選擇知識點和微課程標題。微課選題角度要精練,教學內容要明晰,關鍵點要突出,內容可以是知識講解、教材解讀、題型精講等。

微課設計階段主要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根據腳本撰寫模板撰寫腳本,不同的開發路線,腳本撰寫的方法也不一樣。

確定開發路線主要是根據要制作的微課程內容選擇某一種或幾種開發手段,如錄屏、實拍視頻、二維動畫、三維動畫、HTML頁面等。

微課開發階段主要是素材的開發和各種資源的整合階段,如教學實施與拍攝(或錄制)、動畫制作等。在微課程形成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需要不斷與技術人員協商修改。

微課檢測階段主要是制訂檢測標準與檢測表。對效果不理想的微課查找原因,尋求解決對策,改進微課設計。

4 微課程設計總結

與傳統的教育資源相比,微課程具有主題突出、資源多樣、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眾多優點。微課程的應用,極大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生僅需短暫的學習時間即可完成每個微學習過程,而且知識更易于消化吸收、深入理解及掌握。

在微課設計中,微課程選題要緊貼教育教學實際,做到主題立意鮮明,內容健康富有時代性。微課內容展現形式要豐富,而且微課程開發時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正確選擇使用各種富媒體,輔助教學。微課程選擇的知識點不要太長,時長以5-10分鐘為宜,微課視頻圖像要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課型都適合微課程,也不是所有的教學環節都需要用微課程。每個學科要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構建微課程,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篇(4)

中職階段是學生接觸和學習新事物的關鍵階段,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實施,新時期的教學發展對中職負責德育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當前德育工作開展的局限性等削弱了德育對于學生的感召力,這也是當前中職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微課程、微視頻的定義及特點分析

在新時期的教學發展中,所謂微課程就是指在教學中以特定目標為導向,聯合運用新時期的動畫、視頻等數字技術進行的教學活動,使得教學過程短小而有吸引力,綜合來看,其有指向明確、內容較少、相對完整、資源容量較小和時間較短等特點。在當前的教學發展中,作為一種獨立、集中主題的微型學習資源和教學方式,其呈現形式主要是多媒體的微內容,抑或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

微視頻包括電影、紀錄片、教師的教學視頻片段等,一個由若干個微課題、微視頻、學習素材等組成的微課程,在新時期的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微課程、微課題、微視頻在中職德育中運用的優勢及作用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微博、微視頻等微產品,其中的微視頻內容多樣,形態各異,短則30秒,長則幾十分鐘不等,涵蓋了視頻剪輯、紀錄短片及小電影等主要形式及內容,具備了“短、快、精”的特點,這也使得其在出現的時候就進入了教育者的視野,也促使微課程的開展具備現實的可操作性,新穎、豐富且可原創,在德育中的應用更是如此。

1.制作及傳播更為新穎,易于學生接受

在中職生教學中的德育開展,以往大多以說教教育為主,對學生要求高大全,向其灌輸真善美的理念和思想,這樣顯然存在效果方面的蒼白無力,而新時期我們則將做合格公民作為教育的基本點,與此同時,需要對德育的方式進行創新,此時,科學技術的日趨成熟,讓微課程、微課題及微視頻有了用武之地,將觀察到的“微現象”制作成“微課題”,繼而深入細節對其進行觀察,發現“微問題”并開發出“微產品”,最終以微課程表現出來,也就是實現了“微體驗”,這種教育的開展形式較為新穎和個性化,有利于學生接受,有利于助推“微德育”教育的更高效開展。

其中的德育視頻以發生在身邊的實事出發,更真實,更貼近生活,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信度高,此外,對于某一德育方面的問題借助小故事來展現,對以往的說教方式進行了淡化,從而在其中隱含有的教育理論,這種恰似細雨般的教育“潤物無聲”,易于接受。微視頻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時空,對多層次的德育內容進行展示,勢必需要多方協作去制作視頻,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參與性。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

翻轉課程是對傳統課程結構的調整,其特征在于借助微課程及微視頻等主要平臺和方式,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結合學生的進展及情況,德育教師可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和問題,進行一些教學問題的設計,在德育中可利用問題探討和展示答辯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綜合來看,此教育方式是對傳統課堂關系的改革,一改往日教師主導課堂的現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解決的是學生的難點,實現了對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在德育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真正地獲得了對話、演講及辯論等能力的培養,使其綜合素養及能力得到提高。

使用翻轉課堂進行德育的好處是學生的學習是智能控制的,能在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調整,電腦的自助閱卷和統計功能則可以降低教師改作業的難度,此外,微課程中的微視頻可暫停和重復播放,學生可結合自己的掌握情況選擇重復觀看學習等,有利于其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為達到最終的德育目標,系統可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方面的訓練,微課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其更高效地進行相關方面的學習。

3.學生可以自制微視頻進行話題討論

在中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各班的班會往往會成為德育的主陣地。了更有效地實施德育,可結合學期及班級進行德育模塊的制定,在每個月分解基本道德、社會公德等德育內容,專題班會往往是教師開展德育的主要形式,因為中職生大多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有參與的熱情和無盡的想象力,對此,微課程及微視頻的引入,學生可借助制作微視頻的形式將自己身邊的事情進行演繹,并在德育開展過程的展示環節進行播放,使得話題的嚴肅性和播放的質量都得到保證,達到了討論分析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中職德育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可利用微課題、微視頻和微課程來實施教學,其優勢作用較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并最終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在我國,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基于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率先提出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胡鐵生,2011)。

但目前關于微課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闡釋其理念與應用前景,故需要對實踐中的微課程設計模式進行深入的審視與總結,本文對多種設計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微課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尋求啟示。

一、微課程的設計及教學應用模型

1.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在內容選擇上應主題鮮明,不追求內容的系統化覆蓋,而是依據“微目標”的標準和最小粒度原則,選擇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識點材料。每一組塊的微視頻都能夠獨立承擔單一、完整的知識內容,這些知識點能夠、但不必需與其相鄰近的知識點松散組合。在內容分割上,盡量將課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識點,或者提供給學習者一個單一而且有實際意義的主題,以便學習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具體實踐上可以采用微內容結構腳本進行知識點的切割處理:將傳統教學中一個整體的教學內容分割成“主題――話題――學習對象”三個部分,其中,一個學習對象承載著一個單獨的知識點。

2.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因為微課程視頻的持續時間更短,所以要求教師合理把握教學內容導入的節奏,拍攝時宜多采用教師以及黑板(投影屏幕)的中近景景別;字幕的強調和提示功能非常重要;鏡頭調度做到意有所指而不是做毫無意義的推拉變化等。對傾向于視聽演示性的微課程來說,在實踐中常采用“屏幕錄制軟件(如 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組合。

3.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課程的設計、制作以及的過程中,應始終重視用戶體驗,把學習者需要放在首位。讓短短幾分鐘的微課程帶有藝術氣質的美感或閃現智慧火花的幽默;讓微課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夠設計得更為巧妙深刻;能夠科學合理地實現最小粒度原則控制學習任務負載;能夠更好地實現聲畫匹配、噪音控制、鏡頭轉接以及流暢播放等。

二、基于微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

在相關研究中,微課程大都貼上“教師”的標簽,意味著微課程的制作一般都由教師來完成。 鑒于微課程制作具有可選的方法多、 操作簡單的有利條件,該模式嘗試以學生自制微課程為切入點。

1.課前學習,建構新知。(1)搭建微課程開放交流平臺。該平臺將實現以下基本功能:信息與資源共享;互動與答疑;練習與測試;學習跟蹤。(2)自主學習新知識。在學習過程中, 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各抒己見;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初評自己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及時提出碰到的疑問和難題,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以進行回復、評論,“提問――回復”形成N對N的輻射性深度參與方式,互動解惑,完成自己對研究主題的意義建構。

2.課堂內化,探究知識。(1)組織多元課堂活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獲取是學習者經過自我協商和相互協商發展知識, 達到意義的最終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學生開展協作探究學習。(2)促進整體式協作探究。學生將個人或小組的各類成果制作成微課程的形式到平臺上與大家分享交流,實現知識的輸出。教師應及時記錄學習情況,充分挖掘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潛在創意,做好建設性指導與評價。

3.課后復習,鞏固已知。利用平臺上用于評價的資源自我評估, 判斷自己是否成功掌握了知識,達到學習目標。根據歸納與探討,現有以下觀點:

首先,應注重與現實課堂的整合。微課程應當扎根于現實課堂,作為核心教學資源的微視頻在課堂中可以承擔不同的角色: 課程引入、核心概念講述、探究過程的演示、課后的練習等; 在與課堂整合層面,需要注重教學設計。其次,微課程不僅僅是微視頻的呈現,而是一門完整的課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 因此教學支持服務應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學習資源動態生成,師生相互建構學習內容。片段化的微課程需要系統性,需要多種類型的資源以一定的結構進行組合并形成有意義的關聯:這種關聯不是線性的,而是發散性的網狀結構;不是靜止不變,而是在動態前進的一門微課程的設計雛形出來之后, 需要經過教師同行、學生進行評判、實踐, 并在交流中不斷對微課程這個產品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篇(6)

當今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術和網絡學習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領域的巨大變化.這種靈活互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內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需求信息容量相對短小的學習資源,這必然引發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微課程在時間、內容和表現方式上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移動學習的需求,為老師提供了大量的課程資源,是促進學科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研究微課程在學科中的應用將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1.微課程概述

微課程的雛形最早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Leroy A.McGrew 教授 1993 年所提出的 60 秒課程(60second Course).在知識結構上每一個60秒課程都是完整、獨立、短小和內容高度提煉的.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提出了“MicroLecture”的概念,首創了“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在國內,首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的胡鐵生,他認為“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浙江傳媒學院鄭小軍則認為“微課程是為翻轉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新型提供支持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網絡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課程教材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華東師范大學的劉名卓則認為“微課程是一種適應現代快節奏,適合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等而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精細化設計的講座,長度不長于10 分鐘,內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課程形態”;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認為“微課程是時間應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眾多專家學者對微課程的定義雖各不相同,但是大致特點都很類似.

在這里筆者認為,微課程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信息技術”作為載體.微課程需要軟硬件的條件支撐,當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多媒體的傳播形式作為微課程的主要媒介,通過微視頻呈現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其中包括腳本設計、音頻、文本、圖片等等;

(2) “微”作為核心.“微時間”,相對傳統的40或45分鐘一堂課,它強調以5~10 分鐘為宜,“微內容”,將復雜的知識點分解為相對獨立又能成體系的知識碎片,主題突出,內容鮮明,更適合教師的教學需要.

(3)“針對性強,可達成學習者的發展和個性化學習需要”.微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資源,學生能依據自身學習的條件和需要,理解核心概念和突破難點,是實現學習者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學習的需要.

(4) “生命力”表現在靈活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上,可運用于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情境模式,充分挖掘課外資源,使學習的廣度進一步延伸.

2.微課程設計思路和原則

從傳統的教學設計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微課程的開發流程主要包括選題、設計、腳本編寫、教學準備、錄制視頻、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傳到網絡或平臺等步驟.設計過程中不論形式和方法如何,關鍵要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遵循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精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由于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是為了教學和更好的教學,而不是去驗證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能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要確保微課程能滿足學習者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微課程的設計使用是多媒體技術,在綜合利用一些動畫、表格、音視頻等方式表達教學內容時,要突顯微課程的“短、小、精”的特點,便于多樣化傳播(網絡視頻、電腦、手機、微信等),最大化地體現微課程的優勢.

3.微課程教學的實際應用

佛山教育局推出的“微課”模式,將原本45分鐘的公開課,濃縮成5至8分鐘,砍去不必要的前奏后奏,僅保留課堂難點熱點精華部分,通過播放的控制解決重難點問題,短短1個月時間內,點擊率就已突破5萬人次,在整個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筆者選擇中學數學《求二次函數的值域》設計微課程,在學情分析和教學重難點分析的基礎上,從知識體系中篩選出核心的知識點構建微課程內容.中學數學《求二次函數》課程,旨在引導獨立觀察分析圖形,探索出求二次函數值域的關鍵是求出函數頂點的坐標,那么如何求頂點坐標?這就必須要使學生認識到頂點坐標呈現的方式,即圖形、公式和定義表達式,然后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對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二次函數是函數的重要內容,而求二次函數的值域一直也是函數常考和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如何使學生盡快掌握常見求二次函數的方法和技巧顯得尤為重要,有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畏學”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的產生,有人從“數學知識內容的不同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角度,認為“對于同一內容,不同的呈現方式對學生的幫助存在差異”.并提出“將相對復雜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并采用總結性文字”呈現出簡潔明了的規律,比如知道了一般的解題思路和步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也有人從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角度分析,認為部分教師缺乏對教材知識的多層次的展現,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科知識和概念講解,而忽視教學價值較大的數學方法.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學習習慣存在不同,而本節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求也較高;另一方面是多數學生不能夠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把初中的知識及時轉化為學習本節內容的一個關鍵切入點;再者在目前應試的重壓下,不少教師對本節的知識的作用缺乏深刻認識,僅局限在會做一些簡單題的層面,沒有很好的從知識對后期學習的關聯性進行深入剖析.從內容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和學生認知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將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更直觀具體的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觀念,在整個過程中,運用“微課程”無疑成為一種很好的途徑和方式.

處在當下的信息化時代,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學習資源,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借鑒,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的一個助推劑.本文從微課程的概念入手,剖析其內涵和特點,提出了一些微課程設計的思路和原則,圍繞學科教學設計微課程.對更好地開發和應用的微課程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案,希望能夠促進微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的新局面,使微課程教育深入滲透到一線.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 61一 65.

[2]金陵.課堂是這樣“翻轉”起來的[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 ( 8 ) : 29.

篇(7)

關鍵詞 微課程;初中英語;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9-0040-03

1 前言

2014年,淄博市英語學業水平考試增加了15分的口語考試,筆試成績變為105分,這讓當時一些教畢業班的教師措手不及。筆者當時也是這部分教師中的一員,有些教師埋怨道:“有些孩子在學習英語初期,已經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況且平時只注重片面的教學成績,注重學生的筆頭訓練,到初四了怎么能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口語考試呢?”當時的第一次口語考試,留給很多教師的是無奈和嘆息聲,也就是從那時起,筆者開始反思學習興趣對學生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只有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他們的學習動機才會更強,課堂才有可能重新充滿活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微課程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以簡短高效的優勢已悄然進入各個學科的課堂中。微課程的應用為新課程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它一方面激發了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那么,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微課程呢?下面結合近幾年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微課程的體會,筆者談一談微課程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 微課程應用策略

微課當頭,利于自主預習 與其他科目比起來,英語的預習對有些學生來說可能不知所措,這些學生可能會覺著連讀都不會,怎么預習?微課程的出現解決了這部分學生的困難。

在教學每篇文章之前,都會錄制相關的微課程,讓學生在家通過微課程對發音進行糾正并且模仿,并對文章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文章找出相關答案,對一些重難點的地方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家搜集相關資料查找答案。在學生有效預習后,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先以小組為單位,對預習成果進行小組討論與探討,最后由各小組進行展示,教師進行點撥。基于微課程的有效預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逐步體驗到預習成果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增大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微課精彩,利于新課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在整節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非母語的第二語言英語的教學來說,別致新穎的導入能在課堂的第一時間活躍學生思維,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以最輕松自然的狀態進入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在以教學內容為根基的前提下制作形式多樣的微課程,可以是優美的歌聲,可以是扣人心弦的故事,亦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場景或材料。在初中教學課堂中,微視頻是英語教學的最好資源,通過微視頻教學資源,可以促進學生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1]。

如在教學“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以平時學生常見的天氣為素材,配以不同的音樂背景,有陽光明媚的晴天,有電閃雷鳴、烏云密布的陰天,有嘩啦啦的下雨天,有狂風大作的刮風天,有漫天飛舞的下雪天,當學生看到不同的天氣并配以不同的聲音時,他們仿佛身臨其境于不同的天氣,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中得知,微課給了他們不小的震撼,從而順利進入新課程的學習中去。

微課身臨其境,利于情境設計 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教學,很多時候離不開人與人之間彼此的情感交流,而交流就需要一定的情境。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有不少教師片面追求教學成績,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仍然采用“滿堂灌、英譯漢”,使學生一開始就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另一方面,處于中學時代的學生活潑好動,課堂上表現積極,對英語學習有激情,但注意力時間短。因此,為學生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變枯燥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英語交際能力。當然,情境創設的方法很多,如通過做游戲、會話導入等創設各種真實的情境,但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微課程以簡短、身臨其境的優勢,可以把英語課文中枯燥的知識點以聲音、圖像、動畫等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2]。

在教授魯教版英語“This is my sister”,利用照片介紹自家人后,學習了句型“Who is he/she? This is...

That is...”,此時教師提出:“有一名外國朋友Jim想認識大家,他也很想把他的家人介紹給你們,你們想認識Jim的家人嗎?”學生本以為是一句過渡語或是照片形式觀看,但教師播放通過澳大利亞朋友錄制的他的朋友Jim在真實地介紹他的家人的微視頻時,學生連連發出驚訝聲,但很快就投入狀態,認真地觀看和傾聽。在看完之后,當學生利用全家福照片介紹自己家人時,每一個學生都敢于去介紹,樂于去介紹。這次的微課程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聽力能力,創設了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改變了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啞巴英語”的狀況,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微課針對性強,利于重難點突破 《論語?述而篇》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覺得一位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關鍵在于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這是值得今天的教師在教學中去思考和借鑒的。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對重難點進行微課程錄制,每個重難點進行有效突破。如在學習make的用法時,知識點比較分散,在所有用法學習完成后,對其進行總結。在總結時先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小組對make的用法進行總結并舉例;在每個小組展示之后,一起觀看微課程,進行知識補充或總結。這樣做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記憶深刻,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微課歸納,利于語法分析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語法雖說有所淡化,但它在英語學習中尤其是高中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前教學語法時,教師只是單純地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講解,雖說每節課都要寫好幾黑板,但學生還是聽得云里霧里,尤其是各種時態都講完了之后,更是一頭霧水,每次上語法課都感到枯燥無味。微課程的出現給語法課堂帶來福音。在初四復習時,教研組的幾位教師進行了分工,每個人對初中階段的幾種語法點進行歸類總結,制成微課程。在微課程中,有對知識的講解,也有對學生邊聽邊思考的問題提問,這樣有效幫助學生對各種語法知識點進行梳理,避免了枯燥的課堂。

如在講解被動語態時,錄制了相關的微課程,在微課程中對被動語態和主動語態進行了區別,以及兩者之間如何進行相互轉化,又配以相關習題,這樣學生對被動語態就理解得比較透徹,做題準確率也大大提高了。

微課隨時隨地,利于課后復習 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生經常會遇到自己聽得一知半解的知識點,在做家庭作業時,以往部分底子弱的學生總是說不會,所以留空白很多。長此以往,成績弱的學生留的空白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即便是向家長反映,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約,家長更多的也是無奈。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更多的學生可以借助微課程隨時隨地和知識點相互獨立的優勢參與微課程學習,為自己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自主查看微課程,在查看時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暫停播放或重筒シ牛從而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在課堂上因少數學生不會而進行反復講解的局面,大大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微課的運用確保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充分地理解,對課上不懂的知識及時地進行彌補。通過觀看微課程,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也得到了家長朋友們的普遍認可。

3 微課程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微課程的出現為課堂增添了新的元素,但在制作和應用微課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實踐經歷,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1)微課程的設計要與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緊密結合,不要虛假的完美。與傳統課堂相比,微課程以可視化、動態化、趣味性的特點,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作為設計者,教師一定要牢記自己設計微課程的初衷是利用微課程更好地輔助于課堂教學,而不是僅僅將內容轉移到形式上,偏離教學目標,追求虛假的完美;要謹記使用微課程的用戶是學生,在設計內容上要從當前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出發,設計符合學情的內容,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播放完畢后,可根據播放內容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提高微課程的實效性。

2)微課程的設計要短小精悍、重難點突出。在整堂課中,微課程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在播放時間上一定要控制在10分鐘之內,不能因為微課程的播放而打破整體課堂的設計流程;在知識講解方面,最好深入、透徹地講一個知識點,在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可用顏色線標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注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提示;在每次知識點講解結束后,一定做一個簡短總結,與學生一起梳理思路,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不會讓學生覺得疲倦。

4 結語

總之,微課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由教師為主體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思考的機會,大大擴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它以簡短精悍、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隨時隨地的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與信息時代同步,做到與時俱進,讓微課程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篇(8)

隨著當前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各種學習方式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各類學習者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對講授者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思維與教研理念,沖擊原有的、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授課人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學習者而言,微課能滿足學習者對不同學科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強化鞏固知識又能查缺補漏,是傳統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和拓展。

一、微課的課程建設

微課一般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冗雜的教學目標與固定的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但一個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需要全面性。

(一)微課制作的基本理念

微課的制作要秉持內容短小精悍、主題明確、引人入勝等基本理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

1.時間較短:微課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

2.內容較少: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或是反映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內容更加精簡。

3.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個事。

4.趣味創作:微課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一定是授課人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二)微課內容設計

微課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微”上,這就決定了微課內容不能是長篇大論來實現,因此,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是決定該微課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首先,微課中教學資料的選擇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習者學會某項技能或掌握某項知識,特別是實際操作技能,在選材上應選擇一些非常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觀的、簡潔的方式讓學習者理解微課內容。

其次,微課內容要簡明、突出重點,緊抓學習者思維。微課的開篇要在短時間內吸引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微課的銜接要連貫、緊湊。微課各部分銜接對于知識過渡起到^大的引導作用,各部分之間要有確切的邏輯關系,思維跨度不應太大,可以采用一些重復的圖片或文字來表明其中的過渡關系,從而使學習者較為輕松地接受學習內容。

第四,微課結束前,要歸納總結知識要點,也可設計簡短的問題來回顧內容。只有這樣,可以讓學習者自行驗證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內容,并利用一些相關例題來檢驗學習效果。

二、微課的課程優化

每一個微課制作完成后,都應該對本課程做一次或多次優化。課件初始制作很多時候都是按照制作者或講授人的邏輯思維安排,但能不能吸引學習者,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就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檢驗。

(一)課程體驗

1.學習者學習體驗

學習者對微課的評價是檢驗微課程成果的重要標準。在做好微課后,應該組織部分學習者進行學習體驗,認真了解使用者對微課的評價。不論正面還是反面的意見和建議,都是對微課成果的一種檢驗,只有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實現對微課課程的優化工作。

2.講授人親身體驗

講授人應該在課程制作后親身體驗,從中查找制作過程的不足。講授人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有自己的教學目的,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感覺出是否達到自身想要表達的東西。

3.同行業人員使用體驗

邀請同行業人員對本微課程進行學習體驗,在溝通過程中總結微課程制作的不足,以促進課程優化的進程。

4.加強與學習者的同步異步溝通

微課程不僅僅是微視頻的呈現,而是一門完整的課程,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所以教學溝通平臺應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溝通平臺承擔著線上輔導的職能,提供足夠的學習支架與學習路徑,避免學習內容過于零散造成學習者迷失;同時要增強講授人和學習者之間的在線同步、異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讓學習無處不在,使得學習統一、連續。

(二)課程優化過程

一門微課程的設計出來之后,需要經過其他同行、學習者進行評判、實踐,并在交流中不斷對微課程進行完善,并且與其他微課程資源建立網絡,并隨著教學需求與環境發展不斷發展與充實這個網絡結構,這樣的學習資源以及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生機。微課教學反饋包括學習者的學習分析與授課人的教學反思。

總之,微課程的構建不能簡單的一次成型,需要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體驗,提出自身感受和意見,促進微課程進一步的完善,切實做到淺顯易懂。同時,微課堂還可以與傳統課堂、翻轉課堂等其他教學、學習方式相結合,做到相互補充的效果。

篇(9)

微博是一個以140字文字更新信息并能實現即時分享的社交平臺,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最新動態和思想,其特點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便捷性。在微博上可瀏覽和自身興趣相符的信息內容,或作為信息者到微博供他人瀏覽,信息快速,傳播速度快,只要有網路的地方就能即時更新自己的內容。②原創性。在微博客上140字限制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也因為這一特點導致爆發性生產出大量原創內容,標志著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③草根性。目前互聯網瀏覽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及桌面等多個平臺都廣泛分布微博客,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無法脫離用戶體驗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同時微博宣傳的影響力與內容質量高度有關,用戶所信息越有吸引力和價值,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數,進而提升自身影響力。

2. 微博在英語讀寫教學訓練中的應用

在英語讀寫訓練教學中引入微博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寫作教學從微博開始并從微博結束,同樣學生的寫作練習開始和結束也是借助微博。本文以作文題目“The effect of something upon our society”設計以下教學:

2.1設計理念

英語讀寫教學目的在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教學環境中不斷反思、學習、實踐,進而掌握寫作技巧和實現自主寫作。而在網路環境下的英語讀寫教學其核心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溝通交流,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是教師,他需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出來,最終實現讀寫訓練目的。

2.2學習者特征分析

中學階段學生生理發展已經接近成熟,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明確,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就是通過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考入好大學。此外,學生在中學階段都積累了有關英語語法、詞匯、句法的基礎,雖然能寫出簡單的句子,但和英語讀寫的要求還有很遠的差距。

2.3教學目標

首先知識與能力目標,根據題目要求選取文章主要內容并通過微博、網絡等查閱和搜集相關寫作材料;或根據文章格式及體裁用正確的英語語法和語句闡述態度和觀點。其次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小組討論整理和分析素材,掌握有關寫作的影響因素,通過小組微群討論體驗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修改同伴寫作內容。

2.4 教學策略

利用微博構建的英語寫作課外訓練教學模式主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微博平臺及網絡等教育資源。整個教學過程將體裁寫作法和過程寫作法相結合培養學生對硬度讀寫的自主性、情境性和協作性,同時解決傳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升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其中教學組織形式是以微博為基礎的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嶄新的微博軟件除了為寫作學習提供了新模式,更為學生的英語讀寫學習增添了樂趣。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要及時通過微博有針對性評閱學生文章,而學生則主要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師生雙方相互評閱,進一步體現寫作自主性。

2.5教學過程

教師要在教學開始前在微博上英語讀寫訓練主題,創設學習情境時利用豐富的超鏈接資源和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學生通過個人微博收到讀寫教學信息并根據實際情況搜集和整合寫作資源與主題。其次學生在各自小組中開展討論,用微博讀寫學習中用到的句子和詞匯,教師登錄班級微博查看并給予學生反饋和有針對性的評價。之后學生根據自己列的寫作提綱組織文章,遇到寫作難題或問題時要及時向教師求助,每位學生都要將自己的英語讀寫內容以段落形成到和個人微博中接受大家的點評和錯誤糾正,學生在修改后再次上傳,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寫作內容和形式不斷完善,從修改中獲取提升自身實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以微博為教學平臺的英語讀寫訓練能幫助教師調整自身教學體系,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寫作學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本文中所構建的教學模式是根據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理論,強調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學習反饋,充分幫助學習理解和練習英語詞匯、句子、語境和語法,實現英語讀寫教學的良性循環。

篇(10)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微課程定義及必要性

我國最早從事微課程研究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5~8分鐘的微視頻,以此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五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五部分既可以根據實際應用,任意組合成完整的課堂,也可以單個分拆出來使用,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它們以一定結構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①而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家厚教授將 “微課程”定義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②

綜上所述,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集教學前端分析、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支持服務以及評價與反饋為一體的,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育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教育信息十年化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③隨著顛倒的課堂(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課程作為顛倒的課堂的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要載體,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同時,人們開始反思過去教育部和各級教育機構花費巨大人力物力開發的“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的不足,微課程在全國各地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2 微課程視頻應用現狀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與內容分析可知,目前人們對于微視頻在教學領域中的研究很少,國內近幾年才有相關的研究文獻,而且研究內容多集中在對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特點分析和資源設計、微視頻的制作和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模型設計及其效果分析等方面。其中文獻中記載的課程微視頻的制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采用視頻錄播軟件對教學內容的知識單元進行重新錄制和編輯;另一種是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將原有的視頻資源一個或若干個整體文件切割為多個視頻片段文件,再按照設計好的教學知識單元,把視頻片段和其它教學資源的微型學習串聯起來,形成連貫有序的課程知識體系。第一種制作方法其優點在于能夠根據微視頻的特點在內容上做靈活的處理和提煉,但需重新學習制作軟件的使用,而每堂課的內容都得做成若干個微視頻的話,教師的投入太大,造成以前已經錄制的課堂優質教學視頻資源的閑置;第二種方法雖可避免原有優質資源的浪費,但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去熟悉視頻編輯軟件的使用,且切割成的視頻片段對原有的視頻畫質、音質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某些視頻處理工具在切割時間定位上也會有一定的誤差。同時如果多個教學方案要使用同一視頻媒體,或同一教學方案要使用多個不同的視頻媒體,則要進行多種方案的分割與串接,則會造成視頻內容的冗余。④

3 微課程視頻設計策略

3.1 資源設計的前瞻性分析

對于有具體教學目的的微課程學習視頻資源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教學系統設計。教學系統設計中包括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內容分析及設備分析。微課程的學習資源的開發,重點還是在于對不同的學習者能夠提供滿足其學習需求的個性化教學服務,從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程學習的優勢。微課程的學習資源開發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引導,從而分析出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和學習需要,確定具體的資源內容,并依據移動設備確定資源的呈現方式。

3.2 重視視頻資源的豐富性

因每個課外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都不盡相同,僅此在設計微課程學習視頻資源時,要考慮視頻資源的豐富性,既要有整體性、系統性的視頻資源,同時還要設計包含針對性和凝練型的知識點視頻資源,做到兼容并蓄。因此,在微型學習資源建設時,既要注意資源的整體性,又要以系統化的觀點統籌。⑤

3.3 視頻資源呈現的多樣化

微課程是現代教育價值觀與現代教育技術共同發展而形成的新型教學形式,因此它具有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為發揮出微課程時代性的技術優勢,使學習視頻資源適合不同需求的學習者,學習資源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目前微型學習資源的類型有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在資源的設計和開發中,因重視多種資源類型的配合,以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

3.4 教學視頻資源的開放共創性

微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開放的學習資源系統,在這個開放的學習資源系統中,每位學習者都可以與外界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形成一個開放共創、共生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的開放性越高,資源的更新速度越快,學生利用資源的效率也會越高。

3.5 必要的練習、評價及反饋系統

在課外,往往因為沒有練習、評價和反饋,學習者不能了解自身的習得程度,同時也影響了下一段學習的展開。因此,在微課程的視頻資源設計中,可以針對上一段的視頻學習知識提供課后練習,并將學習者的習得程度進行范圍劃分,讓學習者對自身掌握知識的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以方便查漏補缺,并促進下一段學習的進行。

3.6 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學習中,必須要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開放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更加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創設出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情境。在視頻設計中,要注意創設直觀的、知識性的、協作式及創造性的情境。

4 結語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流價值觀,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微課程的出現和發展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將成為個人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具有深遠的發展潛力。

注釋

① 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訴.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

②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

上一篇: 醫生入黨思想匯報 下一篇: 培訓申請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天堂网 | 午夜精品第一区偷拍盗摄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