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08:46: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音樂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音樂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基礎教學課程的一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當前小學音樂課程已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掌握《音樂課程標準》的相關目標進行教學,從而創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
1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課程理念
1.1小學音樂教學的審美因素:小學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形成審美能力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進行小學音樂內容教學的依據,通過音樂教學,能夠將音樂教材中的審美觀念轉換為學生的思想。小學音樂教學的審美因素主要包含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以及立意美。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很多優秀曲目都是來源于生活,其中包含了很多美好的寓意,能夠向學生傳到音律美,同時培養學生的真善美。而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能夠充分表達自身的情感,抒發自己的內心,進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美好的種子。
1.2小學音樂教學的審美原則:小學的音樂教學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首先是體驗性原則,音樂教學不能單純地進行說理式的教育,而是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體驗和鑒賞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體驗音樂的教學過程;其次是情感性原則,音樂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客觀上就是一種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很多曲目中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情感,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陶冶情操,讓學生逐漸產生情感花火,打開學生的情感之窗。
2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
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能夠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新課程理念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意因素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比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于學生對生活更加積極、樂觀、向上。學生情感的培養不僅僅是學生自身內心的體驗和感受,更體現在學習興趣、愛好和激情上。同時也能客觀地反映學生正確地個人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和自然價值觀,這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課程目標的重要意義,就小學音樂教學的課程價值和性質來說,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以美育人和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在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感染、熏陶、凈化以及頓悟的作用,而不單單是音樂知識技能的養成。
3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音樂的教學過程有很多因素共同組成,比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等。同時按照音樂教學目標和理念進行的一種教學程序和活動。教學課堂的設計是教師通過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仔細的分析,在課堂中形成的一種秩序,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
3.1起始階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要充分做好課程導入,如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導入新課程等,這是一堂課程的開始階段。課程導入有多種方式,情境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等等。課堂起始階段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后面的教學產生影響。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應該設計一個合理的課程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音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加有效。
3.2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中是整個課程的核心和主要階段,整個課程都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展開。這個階段是音樂教學內容顯現和實現當堂課程教學目標的階段,所以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要活躍課堂氛圍,組織和開展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展開,是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過程。通過這個階段的教學,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教學的意義,并且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能產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使音樂知識得到深化,內心得到情感的沖擊。
3.3結束階段:結束階段通常是當堂音樂教學課堂的總結階段,是對整個課堂的的鞏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為“點睛之筆”,通過結束階段的整理,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整個音樂課堂的氛圍和寓意,使音樂情感在學生的心中得到升華,最大限度地保證音樂教學課堂的完整性。在結束階段,音樂教師會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點評和總結,有助于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不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體驗性,應該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闡述整個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學生的體會和感受,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或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之間共同總結,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涉及到的內內容進行相關探討,都會取得較為不錯的效果。
4結語
新課標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相關教師充分把握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合理地對音樂課堂進行設計,盡可能設計一個優秀的、高水平的教學課堂,進而全面促進學生的美育發展。
作者:杜祝霞 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白云學校
參考文獻:
[1]陳木鑫.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的四個要素[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3,(5)
要設計好一堂音樂課,必須在學習理解音樂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教材的特點結構、體系等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明確每一單元、每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提出解決難點的方法。此外,在具體分析某一課的時候,還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歌曲、樂曲
分析歌曲、樂曲的感情、音樂形象、風格特點、題材、體裁,編選練聲曲、練習曲,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
2識譜知識
設計好階段性的復結工作,分析識譜教學與唱歌教學、唱游教學的關系,設計好教學譜例和教學卡片。
3欣賞作品
反復聆聽熟悉作品,查閱有關資料和音符常識,音樂家介紹等內容,分析作品的感情、藝術形象、主題音樂、風格、特點、題材、體裁,編寫精彩的音樂小故事和解說詞。
二、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內容多了、深了,學習接受不了;內容少了、淺了,學生會感到不滿足。因此,確定教學內容,應從音樂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兩個方面來考慮。一般來說,小學音樂常采用以唱歌(唱游)為主,結合識譜、欣賞、器樂、創作活動等內容。一節課以2~3項內容為宜,最多不能超過4項,否則會造成教學層次不清楚,重點不突出等現象。教學目標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來設計。教師可通過課件,精唱、欣賞、討論、表演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提高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精選教學素材
在音樂教學工作中,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素材尤為重要。我們可將教科書中提供的教學曲目、音響音像資料、音樂知識技能、相關文件內容等,做詳細的收集、整理和補充工作,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篩選,即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材料可不用,甚至教科書中沒有的內容,由于教學的需要,也可以選來充實教學內容。因此,選擇教學素材的真正含義是精選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而不是一般性地選擇教學內容。
四、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正確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是音樂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它是音樂課設計時重點考慮的核心問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要使音樂課充滿生氣和歡樂。
(2)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此外要把創造法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始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維和創造性思維。
(3)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要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因為教師們的演唱、演奏,比起聽錄音、看錄像來更能打動學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4)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要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相適應。任何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都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在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時,應以教學目的為核心,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遵循音樂審美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在聽、動、演、創的過程中表達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知識與技能: 知道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感受鋼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樂曲《捉迷藏》歡快的情緒。
2、了解鋼琴的音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初聽樂曲《捉迷藏》
教師提問:你們聽一聽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
生回答
二、復聽樂曲
1、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聽出來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學生回答:鋼琴
2、復聽樂曲《捉迷藏》分段聆聽
第一樂段:
教師提問:這一樂段強弱變化是什么樣的?給你什么感覺?
生回答
再次聆聽第一樂段,請你們跟著音樂畫旋律線
生:畫旋律線
演唱主題旋律
第二樂段:
教師提問:第二樂段與第一樂段有什么不同?音樂是更快還是更舒展?
生回答
再次聆聽第二樂段并跟著譜子唱主題旋律
第三樂段:
教師提問:你們聽一聽這段旋律和哪段旋律相似?
生回答
三、完整聆聽
再次完整聆聽樂曲
教師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來實現,因此,教師專業素養、業務水平的高低,能夠直接決定新課標下小學生音樂學習知識量的多少。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教學相長,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音樂創新性。
二、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
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除了要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開展,還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把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能力水平、興趣高低等方面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從而因地制宜地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出發。興趣是做一切事情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著重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采用活潑有效的教學語言、教學模式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陶冶學生的情操
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陶冶學生的情操,使音樂藝術形式成為學生一生的基本素養。因此,在進行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時,要以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為方向,積極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及課堂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使音樂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新課程改革后的音樂教材,要求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學會演唱、演奏、舞蹈、欣賞等各方面的一些技能技巧;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靈活地進行音樂課的活動設計,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自由創造的舞臺。
一、音樂活動的設計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在音樂課的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審美教學效果。
設計以審美為目的的音樂活動,必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才能體驗和感受美。例如,在欣賞《吉喲》這一課時,筆者在教學中分別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節一,聽知了的叫聲。(教師設問:學生,這節課老師先讓大家聽一種聲音,它是天生的歌唱家,你們猜猜它是誰?)讓學生做到聽力集中。 環節二,了解知了。(教師介紹: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概括了蟬的一生:蟬沐風浴露,飲天地之靈氣,吸萬木之精華,蟄伏四年,換來的只是短短一個月生命的“春天”。蟬的畢生以全部的力量盡情歌唱。羽化時脫落下來的皮殼叫蟬蛻,是一種中藥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美麗的精靈。)教師通過播放知了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做到注意集中。環節三,聽賞與表演。(在學生喜歡上蟬的基礎上,播放樂曲,讓學生表演,觀察學生的表情,掌握學生對音樂投入的程度。)讓學生做到面部表情和肢體動起來。環節四,學唱歌曲。讓學生伴著音樂模仿知了的叫聲,最后進行二聲部的合唱練習,讓學生做到聲音亮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師生語言和情感交流,創設最佳的學習狀態,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審美的全過程。
二、音樂活動的設計要引導學生實踐和創新
新課程實施更重視學生的教學主導地位。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就能表現出來。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過程,讓學生體驗成功,養成敢于體驗、勇于創新的習慣,從而彰顯學生的個性和能力。
例如,在教學《賣報歌》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聽聶耳創作這首歌的故事,學生聽得非常認真,然后筆者扮成賣報人,邊唱邊做動作,聲情并茂的表演吸引了學生,學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首歌,最后請學生一起創編動作。班上有幾個學舞蹈的女孩表現積極,筆者趁機讓她們表演并鼓勵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編創活動進一步得到了擴展。這樣設計的音樂課既生動有趣,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音樂活動的設計要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必須將新課改理念作為指導,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所以,老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必須轉變思想,用新的辦法做好教學設計。
一、新課程音樂教學設計現狀分析
雖然,新課改的施行,對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進行了改變,但是其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老師進行研究和改進。
(一)新課程下,在進行音樂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重視學生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青少年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到這一點,如果老師不了解自己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生不夠關心,也不愿意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那么這個老師便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也必須做好學生的管理,而且,老師還應該注意課堂氛圍的活躍,把握好和學生交流的“度”,若是管理不夠到位,不但很難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實行新課改之后,音樂教學效果雖然得到了改善,但是上述問題依舊存在。
(二)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學會交流
對于教學而言,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若是不進行交流,那么教學是很難得到發展的,老師只有交流才能夠了解其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從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進。
1、老師必須學會和其他學科的老師進行交流
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學科的老師很容易和音樂老師產生一定的距離,對音樂也不夠重視。有些音樂老師認為自己比較特殊,和其他老師有明顯的區別,而不愿意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如此,音樂老師才應該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學習更多的教學和管理的經驗,這對音樂教學的進步也是有重要作用的,現在還有很多音樂老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2、和學生進行交流
老師想要保證教學效果,應該和學生進行一些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喜歡音樂老師,喜歡上音樂課。
3、和音樂老師進行交流
這個交流可以是和學校內部的其他音樂老師進行交流,也可以是和其他學校的音樂老師進行交流,音樂老師之間的共同話題是比較多的,多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能夠了解其他老師的一些新的和感受,這樣才能更好的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音樂新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改變教學模式,對音樂教學進行設計是符合新課改需要的,隨著改革的進行,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需要,為了保證教學的效果,老師必須轉變思想,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新課程標準》指出,進行音樂教學應該重視審美的作用,將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個理念也給音樂的改革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所以,我們在進行音樂改革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轉變理念更好的進行音樂的學習,幫助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三、課程理念下音樂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一)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將審美放在核心位置,提高學生的興趣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更好的體驗進去,來感受音樂的情和音樂的美。音樂本身是一種情感因素,其能夠更好的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在進行音樂教學和課堂設計的時候,老師應該努力的抓住情感這個因素,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美,并進行享受,這樣學生的興趣很容易便會被激發出來。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應該尊重學生的感受,多聽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的課程。所以,老師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將生活因素加入進去,比如說,講到山水的時候,老師可以將一些帶有鳥叫、流水聲的樂曲播放給學生聽,并聽取學生們的看法,這樣不但能夠更好的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將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激發出來。
(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老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應該注意給每個學生關懷和表現的機會,因為學生在獲得表揚和鼓勵的時候,學習會更加的認真。老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真正的認識到沒有個性音樂便很難得到發展,所以,老師設計的內容應該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感情的抒發是有利的,這樣能夠更好的將學生的個性解放出來,個性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
(三)重視實踐的作用,鼓勵學生進行音樂的創造
音樂本身的操作性和實踐性都特別的強,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開展一些演奏、演唱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一類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是非常有利的,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在進行教學實際的還是還應該重視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并對評價機制進行完善
進行音樂課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進行學科綜合,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將這一點重視起來,不斷的對音樂內容進行豐富,并給學生更多的音樂文化方面的體驗,在教學的時候重視這門科目的開放性,從而構建出一種開放活躍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學生進行表現。此外老師還應該對評價機制進行完善,最終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的積極主動,音樂課堂也會更加的活躍。
結語
老師在進行小學音樂設計的時候,必須將人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不斷的轉變自己以往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音樂教學才能夠將其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給國家培養更多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福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J].音樂時空,2011(11)
2、音樂鑒賞教學的特點與價值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化,音樂鑒賞已經成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精神現象。音樂鑒賞活動者滋潤著每一個人的精神活動。音樂鑒賞的特點就是指通過鑒賞活動可以使得人們的藝術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夠使得個人的藝術表現能力得到提高。在藝術熏陶過程中,要通過使用藝術化的手段來形成美感意識。
2.1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一個音樂作品,是作者多種情感的綜合表達,而不是簡單的旋律。聽者的樂感,對于其與音樂作品作者共鳴的創造與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進行音樂鑒賞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樂感。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樂感,從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與欣賞音樂作品的重要能力。樂感包括許多方面,節奏感、音色感、結構感等等。本文在鑒賞課設計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樂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以《拔根蘆柴花》為例進行具體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聽音樂《煙花三月》;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詩句填詞:故人西辭黃鶴樓,( )。再次,欣賞揚州風景。
最后,教師要簡要介紹:揚州八怪,風味小吃。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引導學生走入到音樂作品當中來。教師這種教學模式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學生由淺入深,對音樂的節奏型有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在鑒賞課的影響之下,提升樂感。
音樂鑒賞的教學任務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美感意識、創新性思維、愛國、健全的人格、啟發智力以及提高情商等,但是美感意識居于首要地位。在培養學生美感意識的過程中,第一,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音響的形式來對人格中的心理能量起作用。通過音響的張力可以使得學生的心理能量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學生的受阻的心理得以暢通。第二,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能夠使得學生的心情能夠放松下來,最終促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高。
視唱練耳訓練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重要手段。視唱練耳訓練主要是對學生的聽覺與視唱能力進行訓練。聽覺訓練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在小學之前有學過音樂的學生,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樂感。因此,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十分重要。視唱訓練與聽覺訓練是相互聯系與相互促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利用音樂鑒賞課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視唱練耳的訓練。教師可以利用情景的創設,吸引學生投入到視唱練耳訓練當中來。
2.2在提高學生藝術能力過程中,音樂鑒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
學生樂感的培養,需要音樂鑒賞課程的支持。樂感的培養,需要學生聆聽眾多樂曲,從中發現樂音的高低不同與長短區別,對樂音的強弱進行辨析,明確音樂的不同等等。只有這樣,在鑒賞課中樂曲的聆聽,可以促成學生建立明確的音樂形象,調動自己的各個感官對音樂進行感受與欣賞。聽覺是學生與音樂進行接觸的最好與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利用音樂鑒賞課教學,引導學生多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審美情趣,能夠辨別音樂的好與差。另外,教師更要引導學生進行模唱,使學生對原唱與自己的模唱進行分辨與評價,產生正確的視聽標準。
3、音樂鑒賞教學設計的內涵
3.1在音樂鑒賞過程中,藝術實踐是決定條件
通過長期生活以及藝術實踐的積淀下可以促使欣賞者的審美意識得以形成。一些受眾者在生活學習環境中受到審美理想以及文化環境的影響,這就使得他們的審美意識得以形成,并且這些受眾者成為審美的主體。欣賞著在藝術創造過程中以及分析作品過程中,豐富的生活積累以及情感積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音樂鑒賞過程中,要使得藝術實踐的要求符合相關的課程的要求,促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高。
3.2在音樂鑒賞過程中,藝術知覺是途徑
在音樂鑒賞過程中,藝術知覺主要是指受眾的理解與感知能力。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要把握音樂本身的內涵以及創作背景,并且要觀察創作者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當學生在把握到這種真情實感的時候,促使自身的審美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3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審美觀念是靈魂
自從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和以前相比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新的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音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小學并沒有把這一政策加以落實,因此小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上就要把上述問題進行全面的設計與改革。
一、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依據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關于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主要分為兩類,即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一)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
美國學者布魯姆將人類的目標依據分為三種,即認知,情感,動作。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理論依據就是參照人類目標分類理論所制定的。這三種教學目標有著不同的要求。另外心理學家馬克杰也針對人類目標理論將人類目標理論劃分為兩種,分別是測量行為目標和觀察行為目標。針對馬克杰所提出的理論,具有以下四個要素:1.行為主體。2.適當的情境與實現條件。3.目標標準。4.動詞的表述和應用。
(二)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的現實依據
小學音樂課程 的教學目標應該依照國家關于音樂課程的標準來進行設計。在規劃教學目標時,要在學生價值觀的認知,音樂教學方法與過程,學生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二、關于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與解析
(一)小學音樂教學過程和方式的目標設計與解析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音樂的美感,所以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對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內容進行分階段教學。音樂教師還要認識一點的是,小學生進行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對音樂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掌握, 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這也是音樂這門特殊學科的特點凸顯。
關于通過對教學過程中課堂方法和過程的改革可以讓小學生達到掌握音樂知識技能,個人情感充分展現的音樂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 針對課堂內容對課堂環境進行創設,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覺到音樂的美妙之處,認為學習音樂是一樁樂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音樂課堂情境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創設,不能照搬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小學音樂教學技能和知識點目標設計與解析
小學音樂要把知識點和技能要求體現于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點是依照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參考的。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教材中要求的重點內容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傳授。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技能。把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學生即興創作,欣賞音樂的能力加以培養。
(三)小學音樂教學價值觀與情感目標設計與解析
文章上文提到,人類心理活動可以通過外部表現的形式得以展現。同樣的,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關于知識的具體活動也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加以體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外部表現的形式是學生在課堂上對音樂的反應,這也對學生的音樂心理進行了充分的展現。在現如今的小學音樂教材中,關于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參考中都有一定的提示。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關于此目標的培養是站在音樂教師的角度進行闡述的,提示內容也存在著局限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上述教學目標進行有目的的編寫,做到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制定出來的音樂教學目標,才能對學生學習音樂有幫助。
三、影響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因素
(一)現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教材的選擇
音樂能力的培養的黃金年齡段就是學生接受初等教育的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總體來講有兩個特征,分別是:順序性和階段性。在關于小學音樂目標設計上應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征來進行選定,如果制定出了不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課堂計劃,那么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就很難實施。另外關于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選擇。在小學階段,學生共同的特點就是,愛玩,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心理活動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小學音樂教學有著多層次的特點,這正是符合了小學生心理成長規律。關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綜合目標實現,也是依靠教師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所達成的。基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學生內心活動,總結出規律,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目標。
(二)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特長
小學音樂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和設計者,教師在音樂課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小學音樂目標的設計中,音樂教師應結合自身特長,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樂意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教學環境,這樣做的目的不僅能夠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發揮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作用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教師要謹記一點,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是領導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只有做好了引導工作,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
四、結語
小學教師在制定音樂教學目標時,應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制定,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小學教師對其加以充分的利用,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隨著素質教育在中小學中的進一步推進,以及新課程改革在中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中小學音樂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家長和學生也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幾年,研究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優化設計受到了廣泛關注([1]-[4])。本文針對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集中存在的問題,借助目前流行的最優化理論展開分析,研究如何進行中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任何一個最優化問題均可一組基本參數(優化變量或決策變量)X的數值來描述,最優化問題的主要思路是在滿足給定的約束條件下,選取適當的基本參數(優化變量或決策變量),使問題的優化目標即目標函數達到最優值,這里我們可以用其數學模型來表示。
二、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在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選擇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學生音樂成績,學生綜合成績作為優化變量,記為x1,x2,x3,x4.令X=[x1,x2,x3,x4]。則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學生音樂成績都最高的問題,就轉化為了求優化目標即目標函數的最優值
其中g(X)表示中小學每學期的音樂課課時數,h(X)表示中小學學生每學期用在學習音樂上的時間。為了不影響學生其它課程的學習及綜合素質的發展,這里我們設置g(X)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為了使音樂教育成為教育方針政策鏈條不可或缺的最優的構成環節,既能對學生的情感素養有所提高,又能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中小學音樂老師要注意做到如下幾個環節:
(1)培養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首先老師要用心。用心觀察班里學生的情況,根據班里學生的情況制定教學方案,不能把上一屆的教學方案用于下一屆的學生。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構成,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制定一個符合中小學生胃口的教學方案。
(2)注意多使用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5-0219-01
現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要求也不斷提高,而音樂藝術形式種類的多樣化發展、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的廣泛應用等等,都對我們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探求適應時展,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教學過程是當代音樂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文獻綜述
文獻[1]從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進度、教學氣氛等各種因素上進行優化控制方面簡單淺顯地對音樂教學最優化作了探討。文獻[2]借鑒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如何實施音樂教學過程最優化方面,從任務規劃、優選方法手段、教學內容、課堂結構和教學節奏進行綱要性的論述。
二、研究方法
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最優化就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從實際條件出發,主要通過音樂教學目標最優化的確定、音樂教學內容最優化的安排、音樂教學策略最優化的選擇、音樂教學評價最優化的開展,來對教學系統中的各教學要素子系統進行優化配置和控制,為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制定的音樂教學實施方案的系統計劃過程。
三、對策設計
(一)目標的確立
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最優化時必須正確處理的首要問題。采用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的表述方式,強調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體驗或明確安排學生表現的機會,教學目標無需結果化或是難以結果化,所采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體驗性、過程性的。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在確定的音樂教學內容下,要對內容進行分析處理,以充分發揮內容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提高教學效率。
1、分析內容
第一,分析音樂作品的內容、表現手法與曲式結構。第二,分析相關的音樂家及作品創作背景。第三,關注音樂作品的創作價值和藝術特色。第四,注重對音樂作品的直接體驗與感受。
2、安排教法
在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規劃的同時,還要適當地考慮呈現教學內容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知識技能型的教學內容,宜采用講授法,人文內涵的教學內容,宜采用交流法、討論法等;另外,由于音樂的特殊性,更應注重對音樂作品的聆聽,以獲得本人直接的體驗。
3、結合現實
圍繞教學目標,把課內和課外聯系起來還可以結合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補充講解一些有關的、必要的新的音樂發展動態、新聞,音樂信息及鄉土音樂等,將音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
(三)策略選擇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1、體驗型
體驗型的教學方法,是以音樂感受為主,通過聆聽、體驗、理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鑒賞音樂的美,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理解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
2、實踐型
實踐型的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感受、體驗、理解、表現、創造、評價音樂藝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必要的音樂基本技能,進而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3、效果評價
音樂學科教學的內容除了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還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這就要求評價項目指標應注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