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社會發展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17 05:20: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與社會發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與社會發展論文

篇(1)

    二、加強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

    (一)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在以“創新和服務”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來自全球的140多位校長普遍認為:教師是創新型大學的基礎。加強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研究生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導師首先需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在人才培養中真正發揮“導”的作用,這就要求研究生導師自覺提高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只有導師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廣闊的學術視角,能夠站在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發展的前沿,關注社會發展對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在科研工作的過程中創新性思維,激發學生科研的興趣,營造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據有關統計,諾貝爾獎顯示出明顯的“集中性”特征,全世界約4%的科研機構占了22%的諾貝爾獎的獲獎份額。如德國馬普學會有17個獲獎者,英國貝爾實驗室有11個獲獎者,日本東京大學有10位獲獎者,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有7位獲獎者。另一方面,諾貝爾獎獲得者具有“傳承性”。如1909年德國的奧斯特瓦爾德,他的學生能斯脫,能斯脫的學生米里肯,米里肯的學生安德森,安德森的學生格拉塞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獲得的集中性和傳承性說明,科研的創新一方面需要一種好的氛圍,另一方面導師處于科學前沿至關重要。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顯示,研究生在國際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前三位期刊上發表的優秀論文,60%以上出自同一科研團隊。這些數據表明,導師能夠把握學術前沿,并能及時將學生們帶入前沿,在學科前沿從事自己的科學研究,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前提。若研究生導師自身道德修養、探索創新能力、對專業知識的精通和把握難以發揮楷模和導向作用,則培養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就是一句空話。

    (二)打造針對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專業特點的研究生立體化創新性培養平臺,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

    為研究生學術工作搭建交流的立體化平臺,開拓研究視野,是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化學工程泰山學者實驗室針對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研究生的專業特點,為研究生學術交流搭建了包括研究生學術報告輪講平臺、國內外學術會議平臺、校企合作工程化實施平臺在內的立體化平臺,積極拓展教育研究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研究生學術報告輪講平臺包括研究生每月一次的學術專題匯報,報告內容可以是自己的科研內容,也可以是對當今世界最新的研究進展的追蹤;一年一度的齊魯研究生學術論壇-化學與化工技術發展分論壇則是整個齊魯大地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生的華山論劍;每月一期的研究生論壇則是邀請外校、外國的教師以及學術名流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鼓勵研究生參加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各種國際或國內的學會和年會;根據項目合作與人才培養需要,直接從具有科研創新實力和先進生產能力企業聘請高級研究人員任教,把最先進的應用技術傳授給學生,并不定期地帶學生走進大型化工企業學習,強化工程能力的培養。上述立體化研究生創新平臺建設,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把握各自領域和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拓寬研究生的研究視野,挖掘研究生的學習潛力和研究能力,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學術平臺保障。

    (三)結合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發展正確選題,是培養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篇(2)

【摘要】培養信息化理念當今社會正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培養信息化理念 當今社會正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 跟上時代的步伐 實施信息化教學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3 培養信息化理念當今社會正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3.1 內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3.2 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論、采訪、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單位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3.3 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化工廠的工人、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一個綜合性多角度課題,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目前教學中面臨的一個現實。4.1 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的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的對象。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學習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導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學思路,縮小當前學習內容和學生頭腦中認知結構的差距,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知識的同化,進而構建起系統的知識體系。4.2 創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情景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習不發生于單純的吸收,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以積極心態調動原有知識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或順應新知識的積極建構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創設和模擬化學實踐情景,增強事物的直觀化和形象化。4.3 切實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選擇與生活、生產和社會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此外,還應盡可能地把教師實驗變為學生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著解決問題。4.4 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研究一些實驗性課題,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化學問題,開闊知識面,增加一些生活閱歷。總之,任何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能不斷完善,也只有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有所創新與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一個綜合性多角度課題,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與積累,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培養措施,培養出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文章來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3)

高中化學教材較好地反映了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和教育性,其中有顯現的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內容,也有許多內容隱含在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內部。因而,我們需要充分挖掘高中化學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要盡可能地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藝術、審美教育,注意教給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精神的方法。與此同時,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要讓學生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教育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意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有機地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到堅定的科學信仰,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嚴謹、嚴肅的科學態度和作風。這對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人文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

教師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走向社會,接觸大自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現人文素質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自然整合。例如在介紹水資源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環境調查、水樣分析、參觀自來水廠等社會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收集環保小資料、討論并撰寫小論文,閱讀有關環保書籍資料,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把學到的課本知識和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污染問題,并激發他們保護水資源的熱情與信心。

篇(4)

一、化學史在化學教科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史就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反映,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對大自然化學知識的歷史論述,是化學家不斷探索、創新的歷史,也是科學思想取得勝利的歷史。化學史教育是指在化學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穿插化學史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1904年,法國著名的科學家郎之萬(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學教學中運用歷史的方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結合化學史教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民族自尊心;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簡而言之,化學史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能起到知識教育、創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質教育功能。所以,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情況

我國20多年來人教版的初中化學教科書中都滲透了化學史教育的內容,而且化學史內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的滲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逐年增多。對比幾種教科書,不難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內容的章節所占比例逐年遞增,1978年版的教科書中化學史才占5%,而2001年版新課程標準教科書中化學史則占到50%。90年代以來,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要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強調加強素質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教科書中化學史內容滲透逐年增多,說明初中化學教科書正努力反映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化學史在教科書中占到比較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說明化學課程在提供給學生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學知識,這些知識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以適應21世紀公民科學素養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所涉及的面越來越寬。1978年版的教科書只是略介紹化學的發展,隨后幾種版本的教科書,除化學史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發明、重要的實驗方法外,也介紹了一些著名的化學家及其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化學史的滲透雖有了較大進步,但這些化學史料只是緊扣所學內容,沒有進行擴展,這樣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窄。而2001年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增加了化學與社會、技術、生活相聯系的學習內容,既介紹了早期化學史實,又涉及到了19世紀的經典化學和20世紀的現代化學,化學史內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學家及科學實驗、材料、能源、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國情知識等諸多方面,化學史得到進一步的滲透。透過化學史實,學生可以了解到科學技術發生的重大變化和飛速發展,同時能讓學生知道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夠讓教師在授課時,注意學科間知識的綜合,從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材料、能源、健康、環境等方面的關系,逐步使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提高科學素養。 轉貼于  3.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對比幾種教科書,90年代前的教科書,多是以文字敘述化學史,形式單一,90年代后的教科書中介紹化學史時,在原來基礎了增加了一些插圖,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有一定變化。而2001年新課程標準教科書,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圖文并茂,通過真實的圖片、鮮艷的色彩、具體的數據、重要的史實,再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于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

三、化學史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化學已發展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做出積極的貢獻。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初中化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趣味化和過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學教科書的編排時應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可通過滲透化學史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了解化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可以使化學教學不只局限于現成知識的靜態結論,還可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不只局限于書本知識,還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精神。隨著化學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化學教科書會不斷改變,不斷進步,化學史的滲透也會不斷增加,化學史教育也將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在化學教育中重視化學史教育將成為化學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篇(5)

人文精神是哲學體系中的一種重要精神,它既代表了人類追求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也體現了維護和關切理想的人格。因此,倡導人文精神不僅順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潮流,而且對高等化學實驗教育的改革也有積極作用。表現在:

(一)人文精神有助于培養高校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的人文素養。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化學實驗綜合技能培養和訓練的同時,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化學人才的要求。但目前實驗教學的模式仍然沿襲了傳統的注入式模式,每個學生實驗的相關信息如實驗目的、原理、儀器、藥品、步驟,甚至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都在教材中詳細地列出來了,學生只需機械重復,“照單抓藥”,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目前的高校化學實驗教材設計使得學生在實驗中的主動參與度不夠,對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綜合設計體現不夠,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難以體現化學這門學科和其他學科相互交叉的特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限。如果在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學習精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教學中,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效果應該優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良好的人文修養可使高校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經常進行兩種思維方式的交差、互補訓練,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

(二)在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可以培育大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鍛煉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學會如何做人,為其在社會上立足,為社會做貢獻打下堅實的精神基礎。作為今后國家建設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怎么談得上對國家、對民族有感情、有責任心呢?又將如何為國家、為民族服務和獻身呢?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楊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畢業生在論文答辯前,必須能背誦《論語》和《老子》,否則就不能參加博士論文答辯。

(三)人文精神能為高校化學實驗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高校化學實驗教學本身并不包含價值判斷,因此需要人文精神為其導航,明確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和價值取向。高校的化學實驗教學不能只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還應在實驗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只注重化學實驗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人文精神運用到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手把手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將是大有裨益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人文精神貫穿于化學實驗教學中,能有效保證化學實驗教學工作和諧、有序、健康地進行。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構建現代化化學實驗教學創新平臺體系勢在必行。創新平臺的創立應著重以訓練基本實驗操作能力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在傳授學生實驗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科學思維,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因此,我們要結合化學實驗教學實際,整合與優化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專業實驗課程體系,使化學實驗教學進一步規范化、系列化、規模化,不斷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學科門類相互融合程度加大,因此,在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需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科技人才,不但具有嫻熟的實驗技能,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應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展對化學人才的要求,高校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已在悄然進行。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將化學理論運用于化學實驗、加深對化學理論感性認識的好辦法,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高校化學教師應精心設計實驗教學的過程,將人文精神滲透其中,通過多種渠道、多個環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積極觀察多變的化學現象,主動分析和探究化學問題,并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學生自主設計和完成實驗內容,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在高校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如下幾方面滲透人文精神:

(一)恰當地運用教具、實驗、模型、化學常識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針對教材中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特點,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方法、手段,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篇(6)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4)01-19-1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提交的最后一門作業,是為檢驗學生大學期間學習知識的回顧和總結,以及進一步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設置的。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提交的最后一門作業,是為檢驗學生大學期間學習知識的回顧和總結,以及進一步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設置的。畢業論文的題目可以是指導老師提供,也可以自主命題。一個好的選題會使論文有生機,才會有好的內容;若選題不好論文就難以寫好。很多綜合性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多數是教師的科研課題,有鮮明的創新性和綜合性;但對地方性院校,特別是新升本科院校,由于信息不暢、資源匱乏、前沿信息少、基礎薄弱,教師科研能力差,科研課題很少,每到學生畢業論文開題時,學生發愁,老師苦惱,而且教育部要求必須有50%的研究型課題,這就給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師帶來了選題困難。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資源,提高學生論文質量水平是普遍關注的問題。我系教師團隊十分注重學生的論文工作,多年來對選題的重點及具體做法也有一些探討與實踐,現把我系從07年第一屆畢業生至今的一些論文選題工作,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1 從專業知識尋找論文課題

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做好畢業論文的前提,論文的選題同樣要圍繞著“鞏固專業知識能力”的這個中心。化工行業中的很多前沿性研究是需要建立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的。將專業知識與當前科技發展相聯系,不但可鞏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也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培養學生系統知識的連貫性是大有裨益的。

2 從生活實際中尋找論文課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衣食住行到“神七”升天無不和化學相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但要立足于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關注生活,注重培養從生活實際中尋找論文課題的敏銳能力。如日常生活中食品防腐劑苯甲酸的制備、檢測課題;生活用水硬度的測定方法與改進方法研究;以及生物質新能源、太陽板電池的研發技術進展等。

3 從科研項目中尋找論文課題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將自己的科研方向、體會、感受和興趣,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跟蹤教師的科研方向[1]。如教師正在從事水處理方面的研究,上課時有意識地把自己的一些科研感受和體會傳達給學生、安排或講解相關科研實驗、給學生布置一些綜述類小論文,使學生盡早地樹立科研、論文寫作意識,給學生盡早地提供科研的機會。到了畢業論文選題時,由于有了前期的相關研究背景或相關實驗經驗積累,教師、學生都“心中有數”,從而可較快地進入論文選題階段,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查閱文獻動手實踐與創新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4 從與企業結合的角度尋找論文課題

地方性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其師資力量、設備條件、經費支持、生源質量均弱于重點大學;但地方院校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主線,堅持和體現地方特色,發揮因地域、文化所決定的優勢,是其他大學不可比擬的[2]。利用此優勢,地方性院校教師可積極與相關企業建立溝通平臺、聯合開發科研項目,項目中的相關內容可作為學生論文課題。如我系與本地區化工行業建立的聯合研究項目,既提高了學校整體的科研能力,又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為學生論文的選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5 從興趣出發選擇論文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論文的選題中,也可探索開設設計性和創新性綜合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和設計有實際意義的課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不但保證了論文的質量,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鞏固學生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性教學手段,也是高校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常規性的內容[3]。

參考文獻:

[1]江臘生.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跟蹤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18-20.

[2]鐘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化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7,2:82-84.

篇(7)

信息化發展六大趨勢

秦海分析了在十二五期間國際、國內的信息化發展趨勢。他指出,基于世界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目前信息化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整個社會的轉型發展,包括信息通信技術的開發應用、網絡普及、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人的素質等已經進入了一個自覺適應的正常化階段;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信息化發展趨勢則具體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向寬帶、泛在和融合的方向演進,對產業業態、商業模式和組織形態等的影響將越發顯著;二是工業化與信息化將走向深度融合;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將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發展;四是信息安全問題將日益重要;五是互聯網應用日益普及仍將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六是諸多國家面向信息化發展提出了新的國家戰略和發展規劃,面向未來的戰略制高點爭奪將越演越烈。

我們要把握這個趨勢,首先要對這種趨勢有比較客觀和務實的認識。其次,要有一套科學的規劃,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群體,乃至一個國家,科學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

兩只眼睛看信息化

篇(8)

(The University Of Taizhou,ZheJiang Taizhou 318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fluen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local government reliance on local universities increas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disadvantag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Promote;Countermeasure

0 前言

高校是??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產業升級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未來發展方向必須有助于促進高校重要職責的完成,促進未來高校的發展能夠適應社會進步特別是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日前,科技和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發顯著,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高校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 地方高校作為國家高校的一部分,應刻不容緩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調整高校學科和科研布局,多方共建產學研公共技術創新平臺,積極開展全面的產學研合作,為地方經濟貢獻力量。

1 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1.1 地理位置

地方城市在地理位置上遠離省會城市或中心城市,而高校一般都集中分布在省會城市或中心城市;其次,地方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差,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稀缺行業的專家學者上就較為困難。再者,地方高校地處本地區之內,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比較近,交通便利,方便聯絡;能及時、快遞地給予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咨詢、方案以及解決實時問題。

1.2 自身綜合實力

隨著地方高校自身師資、科研、教學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地方高校在地方創新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的影響和作用逐漸增強,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的依賴程度日漸增大,從而逐步加大了對地方高校發展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地方高校在人才引進、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就有了更大的發展,進而促進了產學研活動的開展,加強了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合作,為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3 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上地方高校也非常具有優勢。地方高校的主要生源是來自本地,這就決定了地方高校在通過培養人才服務地方時,其培養目標更具針對性,而大多數學生畢業后也會選擇留在當地就業,分布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里,這又為地方高校日后在本地區內開展政策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社會實踐與服務工作提供了便利。

2 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足

2.1 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企業之間溝通不通暢

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間,由于其工作性質和工作方式不同,且缺少有效地交流平臺,導致了他們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溝通和信息傳達也不通暢,進而致使彼此之間缺乏了解和信任。從客觀上,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文件中,針對地方高校的扶持政策比較少;從主觀上,地方高校對于政府的相關政策,也是知之甚少,很少主動去學習理解的;因此,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并沒有對地方高校起到引導和扶持的作用。

另外,地方高校與地方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也不通暢。通暢的信息溝通是地方企業之間開展有效合作的前提條件,兩者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及時或者不對等,就很難能達成合作。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地方高校和地方企業之間都沒有建立正規的信息溝通渠道,一般通過個人關系與企業接觸的較多,這樣就很難從學校層面與企業進行溝通、洽談,這對兩者之間開展合作產生不利的影響。

2.2 地方高校對科技創新認識不到位,意識薄弱

現有的科技管理體制和職稱評價體系,使得高校的科研人員“重成果、輕轉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科研人員在開展科學研究過程中,只注重基礎研究,獲得項目、發表科研論文、評職稱,卻輕視了研究成果的后續轉化問題。科學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比如提出科學問題、研究問題、、申請專利,更要理論聯系實際,把研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運用到實踐中,以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最終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員對科技創新的意識薄弱,從而對地方經濟社會需求缺乏了解,科研成果偏離社會需求,難以轉化和應用。

2.3 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成果轉化不足

一直以來,地方高校都長期致力于基礎研究,且缺乏科研成果轉化的專門機構,這就導致了地方高校在科技創新過程中與社會需求不匹配,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科研成果很難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也就難以轉化為實際產品。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閣,在如今大力提倡科技創新的時代,無法轉化的科研成果就失去了其現實價值,從而導致了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局面。雖然目前我國SCI(科學引文索引)和EI(工程索引)數據庫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非常大,達到世界前列,但科技成果轉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卻相差甚遠。

2.4 地方高校現有的科技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長期以來,高校科技管理大多是“重管理、輕服務”“重成果、輕轉化”的狀況,這樣的管理理念直接影響了地方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限,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科技論文、專利)數量也相對較少,這就形成了科研管理權力過度集中的情況。學校科研管理部門通過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對二級學院管理,管理層面大、頭緒多,往往無法做到較好的統一規劃;且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機動性,也阻礙了學科的交叉和融合。

由于目前高校科技管理?w制和機制是對科研人員作出評價,而不是科學技術本身,地方高校的科技評價機制不夠完善。一是,缺乏分類評價,使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去衡量不同的科技成果,使得科技成果無法得到客觀真實的評價。二是,導向不合理,只注重數量,而輕視質量,注重形式,而輕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不良風氣。三是,缺少長效機制,現在的科技評價大多只關注眼前利益,忽視了科學研究的持續性和長遠效益,從而影響了地方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3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分析

3.1 搭建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有效的交流平臺

地方高校應與政府、企業達成共識,共同強化為地方社會服務的觀念,地方政府要為地方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搭建溝通橋梁,組織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保障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信息流通和傳遞的通暢;在交流平臺上,公開并宣傳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的同時,收集企業發展需求信息,加強與地方科技管理部門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跨學科、跨專業的學術交流,邀請地方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參與,不僅給不同學科背景的科研人員創造一個思想碰撞、發現問題、共同探討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還加強了地方高校和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了解。

3.2 確立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的發展思路

地方高校必須立足地方,以地方社會需要為導向,根據地方經濟、產業和技術結構的特點及特殊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化學科建設,對接地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人才;以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主要方向,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逐步確立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的發展思路。

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離不開教學內容的創新,而科學研究中獲得的成果和想法,又是教學內容創新的來源;因此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與教學創新是互相依賴和互相促進的。地方高校要全面審視現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要開展專業人才調研,深入地方,深入企業,優化調整創新性人才培養方案。將現有的資源整合,形成高水平的專業的團隊,把科研、教學融入社會服務。

3.3 積極推進產學研,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

地方高校必須緊密對接地方主導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加強特色學科、重點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提升科技攻關能力和技術研發水平。地方高校必須積極主動參與市場競爭,及時了解地方經濟社會需要和科技動態,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積極投入到地方經濟建設中去。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地緣優勢,主動選擇地方產業、行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研究,切實解決共性問題的技術難題,加強應用性科技成果的市場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篇(9)

一、營造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掌握的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能激發其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如爆炸實驗、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到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二、積極鼓勵、培養學生的敢于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恩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兩種形式:1.讓學生帶著問題學一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尋找答案;或者,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驗室,走向資料室,通過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2.學生自學教材,提出問題,由老師解答,兩者互補。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歸納、綜合、篩選出帶有共性、富有創新價值的問題進行探討、回答,給出最佳答案,并注重啟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化學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化學教學中,注重對教材的社會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更有助于創新教育。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發明,其中有兩項就是化學方面的成就,火藥和造紙術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隨著社會的化學化和化學的社會化。現代化學正影響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生存環境和社會文化,可以說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化學和化學知識,在化學教學中可結合化學知識向學生進一步理解化學知識在社會和生活中的應用,樹立社會責任感與必務的自覺性,增強環保意識。造福后代子孫。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077-02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過該計劃,將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門工科專業,屬于工程教育范疇,肩負著為食品企業培養食品工程師的重任,是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專業之一[1]。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過程中,許多高校以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目標,對高校工程教育過程中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認知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完善,本文圍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參照工程教育認證中對課程體系的要求,針對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以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課程體系改革帶動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現狀

2013年6月19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該協議的預備會員。《華盛頓協議》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國際互認協議,旨在通過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和工程教育標準的互認實現工程學位互認,為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奠定基礎。目前該協議組織共有15個正式成員、7個預備成員,我國是第21個成員。該協議要求各正式成員采用實質等效的工程專業認證標準、政策和程序,這對促進我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提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提升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已經有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昌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和鄭州輕工業學院10所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認證,其中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已經完成第二輪認證[3],大連工業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4所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參加2014年度專業認證。因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和導向性作用。

二、工程教育認證中對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的要求

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規定,對工科人才在課程體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4]:

(一)課程體系方面

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自然科學類課程包括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基礎課程應包括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等。

1.工程基礎類課程。各校可自行設置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工程制圖基礎知識,食品機械工程基礎知識、食品加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等。

2.專業基礎類課程。可自行設置專業基礎類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加工與貯藏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變化、微生物變化、物性變化、組織變化;食品各種危害因素及其檢測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等;食品原料與成品中各種成分的化學性質、營養特性、生理功能、體內代謝機制。

3.專業類課程。可自行設置專業類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加工工藝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生產車間與工廠設計、食品產品開發、食品管理、食品法規、食品貿易、食品流通、營養與健康、加工與環境等。

(二)實踐環節方面

必須包含的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知實習或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

(三)畢業設計(論文)方面

畢業設計或論文的工作量應在12周以上;畢業設計應有反映工業化生產規模與水平的食品工廠、設備、工藝設計圖紙;以產品開發為主的畢業設計,應達到工業化生產要求;畢業論文應以解決工業化生產問題需求為目的。

畢業設計內容應包括:資料搜集,技術方案選擇,工藝計算,典型設備的選型和計算,工程圖紙繪制,設計說明書,結題答辯等。畢業論文內容應包括:資料搜集,實驗方案制定,實驗數據采集和處理,論文撰寫,結題答辯等。

三、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相關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不足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工科專業,因此要求學生掌握食品科學及食品工程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5],但是很多學校存在重工藝、輕工程,重論文、輕設計,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表現在工程制圖、金工實踐、工程設計方面的課程和實踐環節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動手能力。

(二)專業課教師自身工程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隊伍普遍存在高學歷卻無工程背景,既有工程背景,學術水平又高的教師嚴重缺乏。很多學校新進教師多為博士畢業,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缺乏工程實踐能力,特別是缺少食品企業生產技術、工程及工廠設計的實際經驗,有的甚至無工程專業教育背景[6]。由于頂層設計的問題,近幾年高校注重SCI論文的發表,將教師的職稱、評優、考核等與掛鉤,重科研,輕教學,青年教師更愿意扎根實驗室,而不愿意到企業一線指導。甚至有些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這些都嚴重影響工程教學質量。

(三)考核體系不健全,難以體現學生工程教育水平

高校大部分課程的成績均以期末考試為主,實踐環節特別是工程相關實踐在學生綜合考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學生的課程實踐、畢業實踐在考核中的比例較低,造成教師和學生對實踐環節不重視。

四、以課程體系改革帶動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加大工程類相關課程設置

在現有專業課程體系中,保留《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設計基礎》、《食品機械與設備》、《電工與電子技術》等課程,新增工程類課程如《工程制圖》、《機械工程基礎》、《計算機繪圖》、《C語言程序設計》、《化工儀表與自動化》、《食品工程高新技術》等課程。在實踐課程方面,刪除課程論文類實踐如《食品工藝學》課程論文,新增《機械工程基礎》課程設計,工程訓練(金工實習)、《食品新產品開發設計》、《食品工廠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等工程類相關的實踐環節。

(二)加強青年教師專業實踐鍛煉,聘請企業專家進校講課

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現今所招聘青年教師學歷高,實踐經驗較為匱乏的問題,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將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鍛煉與職稱考核、評優等掛鉤,要求申報高一級職稱晉升的青年教師,至少有半年企業或生產基地實踐的經歷。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專家進校,除為本科生授課外,實施“雙師制”,請企業專家擔任本科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鼓勵學生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三)提高畢業設計(論文)學時,加強課程考核的過程管理

將原先畢業設計(論文)的學時從4.0學時提高到6.0學時,周數從8周提高到12周。針對之前畢業學生主要以畢業論文為主,規定每位教師所帶的學生中必須有50%以上做畢業設計。鼓勵專任教師參加課程考試改革,將課程考核從過去的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變,加大平時作業、課堂練習、課堂小測、實踐等環節在總成績中的比例,最后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所占的比例不超過50%。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加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減輕學生期末壓力,避免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做法。

五、結語

課程體系改革僅僅是人才培養環節中的一項,要提高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工程素質和實踐技能,還需要其他多個方面的持續改進,比如師資隊伍建設、畢業條件、支持建設、培養目標等方面。今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力爭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具備工程領域專業素質,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屠康,馬龍.美國和德國食品科學與工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及啟示[J].中國農業教育,2013,(3):49-52,65.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質量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3]任海偉,陳曉前,張軼,等.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糧油加工,2014,(8):71-77.

上一篇: 心理學認識自我論文 下一篇: 院感篩查培訓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思思九九热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