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28 06:50: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貨運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貨運實訓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o develop effectively the usag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physical sand table and specify the course offer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eaching process, the author made reach on correlative contents of it. By teaching accumulation in practice and course experiment,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specification and the criterion of the contents, that is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of the class hour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physical sand table and its different contents in specified class hour. And the author also designed the different assessment methods to examinate how well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lass hour.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physical sand table; course offered; methods to examinate

國際貨運物理沙盤教學方法為天津濱海職業學院自主開發的一個實訓教學新方法,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們設立6-8人為一組的業務小組,每個小組模擬一家國際貨運公司來進行操作各自的國際貨運業務。學生們首先根據教師要求來自行設計案例,然后根據案例中涉及的內容來制作對應的國際貨運物理沙盤,并根據教師所講授的國際貨運業務操作要求和流程來模擬一票貨物的操作過程。每組學生因為設計的案例不盡相同,制作的案例也不太相同,但結合教師所傳授的國際貨運業務操作流程則大體相同,教師會根據每組同學設計的案例和完成的沙盤業務模擬情況進行輔導和糾正,幫助學生通過自主的組織和安排,通過制作好的國際貨運物理沙盤來實際操作完成對應的國際貨運業務的全過程。通過國際貨運物理沙盤的教學用具來有效使用可以彌補國際貨物運輸類課程中的實訓教學的缺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喜愛。

1國際貨運物理沙盤教學中存著課程安排設置與考核問題

自2010年使用起已經歷經2年了,但是在開始的使用初期,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了針對國際貨運物理沙盤的教學環節中普遍存在著課程安排和考核評價兩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學的開展。國際貨運物理沙盤作為實訓部分主要使用的教學用具,整個實訓教學都是圍繞著國際貨運物理沙盤來開展的,那么該部分的課程應該安排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哪一部分來開展?應該對此類的課程設置多少課時,設置的課時應該如何來分布?對于這種操作性的實訓練習課程,應該如何來進行考核呢?實訓的課程不同于傳統的理論課程可以通過理論客觀答卷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實訓課程需要我們開發與之相配套的新型實訓考核方式來完成對學生的考核。

通過我們這兩年中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的鉆研,不斷的改革對已經采用的國際貨運物理沙盤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規范和調整,尤其對國際貨運物理沙盤的使用中的課程安排和考核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和安排,力求在每次沙盤教學的使用過程中都有針對于此的合理考核與評價。

2國際貨運物理沙盤教學的課程設置

國際貨運物理沙盤部分的教學一般被認為是國際貨運實訓課程安排在國際貨運理論課程講授完畢之后展開,兩者不能隨意調換。理論課程是實訓課程的前驅課程,理論課程需要為實訓課程奠定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后才可以有效的開展實訓課程的教學。各學院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情況來各自設計理論教學部分的課程安排,在這里我們只提供一下實訓課程中使用物理沙盤而安排的課程設置情況。見表1。

篇(2)

1.當前高職在《國際貨運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實踐環節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國際貨運實務》

《國際貨運實務》教學目的是學習國際貨運的業務流程與操作,了解國際貨物的基本工作要求,了解訂艙、托運、報關、報檢、核對海運提單、制單和審單結匯的方法與要求。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實訓環節來加強訓練。但是,在不少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分開這些流程來進行實訓,導致跟實際的業務操作完全結合不起來,學生學起來事倍功半。

1.2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不合理

增加國際貨代課程實踐課時,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的參與。高職教師教學不能完全以教材上的知識為主體教學,要以參照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為出發點來進行實踐教學,還要對學生考核進行改革,不能僅僅以通過期末考試作為學生目標要注重學生平時課堂學生情況和實訓動手能力綜合的進行考評。

2.高職《國際貨運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

2.1以多種方法豐富課程實踐環節,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課程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多樣化的實踐讓學生認識到課程在外貿領域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在講授理論知識時穿插案例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貨運知識點的認識。具體做法是先講授理論知識點和重難點,然后提供案例,要求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案例,用案例印證理論,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產生感性認識,加深理解。筆者在進行理論教學時,通過案例——海運提單。通過本案分析讓學生掌握:第一,買方與議付行有責審查對方銀行與賣方的信用。第二,最好通過本地銀行辦理外貿結算,既可方便外貿操作,又可縮短停止議付操作時間。第三,L/C最好采用不可撤消方式。第四,買方應與轉售方先盡量溝通,停止議付,規避風險。第五,發貨前買方向賣方索要單證的傳真審核,提高賣方制作不清潔單證的難度。這樣的案例貫穿于整個《國際貨運》課程教學,經適當的引導和恰到好處的總結歸納,基本實現了由知識點引發案例又由案例回到知識點的教學目的。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掌握《國際貨運》基本知識及一般貨運業務的操作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業務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合理組織和安排課程教學內容

在國際貨運課程教學中,國際班輪貨運業務是最為復雜、最重要和最具典型的。教師在組織本章節教學時,以某外貿出口公司委托貨代公司辦理出口訂艙托運手續的流程進行設計,開展項目教學。教學內容要全面保證面面俱到,按照工作流程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訂艙、制作委托書、裝箱、報檢、報關、提單確認與修改、簽單、費用結算等項目環節,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具有很強的連貫性,基于一個業務流程,環環相扣,有利于學生對國際貨運流程中涉及各個環節的總體性認識和學習,也方便與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

3.總結

通過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踐要求貫穿整個教學,根據不同教學環節應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設置問題之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充分討論,并在討論中逐漸達成判決的初步共識,最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討論的初步結果提出進一步的質疑,尋找有關知識點深入剖析,做好講解和總結工作。鍛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工作思路與方法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鄒勇.國際貨運實務的教學方法改進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07,(3).

[2]張婕姝.“國際貨運業務”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

篇(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47-01

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是對高職院校國際貨運專業的課程體系按照國際貨運崗位要求進行的重新構建和整合,國際貨運是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專業方向之一,該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一般是先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國際貨運實務、報檢實務、報關實務、物流與倉儲實務,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訓知識學習,比如國際貨運實訓、進出口單證等,課程之間內容上多有交叉重合,整個學習完成后,崗位所需的知識雖然都學習完整了,但是缺乏一個能夠將他們相互之間鏈接整合的平臺,導致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茫然不知所措,沒有很好的職業銜接。

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基于工作崗位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面向貨代員、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等崗位進行課程設計。主要目的是通過整合之后的聯合課程群實現培養掌握國際貨運崗位實踐操作技能、相關專業英語溝通技能、應用技能等多元化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一、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的構建和整合思路

(一)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的構建內容

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以國際貨運崗位職能為聯合課程群的載體,將國際貨運實務、國際貨運英語、進出口單證實務三個單門課程有機的統一起來,國際貨運實務是以國際貨運崗位為標準進行課程設置的,課程內容依據貨代員的銷售崗、操作崗、制單崗、客服崗的職責要求為學習目標,展開實訓情景模擬訓練和任務驅動實訓。

國際貨運英語的內容是國際貨運人員從事職業崗位所必備的專業英語知識,同時國際貨運英語也是國家貨代員職業資格證統一考試的課程,進出口單證實務是國際貨運業務流程的單證繕制和流轉的重要課程,通過三門課程的綜合學習,學生獲得從事國際貨運崗位所必須的專業英語、單證繕制和實踐崗位操作技能,符合該職業崗位對學生職業性、外向性、實踐性能力的要求。

(二)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的整合思路

聯合課程群的整合思路是圍繞著國際貨運工作崗位進行,國際貨運崗位所包含的業務非常廣泛,基本涵蓋了國際貿易領域內的各個主要崗位,國際貨運從國際貿易合同簽訂準備及簽訂為起始,專業課程內容遍及國際貿易貨物進出口所需的租船訂艙,比如以最快最省的運輸方式,安排合適的貨物包裝,選擇貨物的運輸路線;為客戶辦理倉儲與分撥;選擇合適、可靠、效率高的承運人,并負責締結運輸合同;安排貨物的計重和計量;辦理貨物保險;辦理貨物的拼裝;裝運前或在目的地分撥貨物之前把貨物存倉;安排貨物到港口的運輸;辦理海關和有關單證的手續支付運費、關稅稅收;辦理外匯交易等。國際貨運所涉及的工作崗位包括運輸、報檢、報關、倉儲、采購、銷售等眾多的貿易類崗位。

聯合課程群綜合上述對于國際貨運崗位及崗位所需知識進行專業考慮,從工作過程入手進行課程及教學模式的設計,利用學院現有的國際貨運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國際貨運課程的實踐教學,選取聯合課程群中與國際貨運崗位相關的實踐內容作為三大專業教學模塊,分別是國際貨運的專業英語、實際操作技能、國際貨運崗位的單證操作為主干,形成一個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整體課程群建設思路,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總結和提升,更加有效地體現人才培養的目的和培養方案的目標,各門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實踐能力鍛煉目標、創新能力訓練目標都在課程群的整體思想下得到提升,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使人才培養的目標更加細化,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人才需求的趨勢相結合,并不斷創新,符合區域經濟和社會人才需求的新特點,尤其是與我國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思想和新形勢相結合。

二、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構建和整合的效果

國際貨運聯合課程群整合專業三門核心課程,在課程建設方面突出專業特色,以服務區域經濟外向型特征為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崗位為人才培養特征,專業符合度高,在教學中實行雙語教學和外教授課,其中雙語教學使用校企合作知名企業家參與編寫的教材,理論編排及選取案例緊密切合工作實際,依托眾多的校外實訓企業,有強大的企業專家授課團隊為學生講授專業知識,聯合課程群整合之后實行課證賽考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商務類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

通過聯合課程群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整合,學生更清晰的掌握了國際貨代的基本專業知識,學生對國際貨代基礎知識、理論知識理解深入,把握較好,并能用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學生使用業務模擬平臺,通過軟件操作和頂崗實習,實踐動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學生對貨代企業的涉外業務操作流程有了感性的認識,業務上手能力增強,培養的學生很受相關企業歡迎。

篇(4)

關鍵詞:報關;國際貨運;人才培訓

重視報關人才培養,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特別是非常重視專業技能單設實訓即畢業綜合實踐環節,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核心內容。通過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訓練,使學生具備相應的通用技能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等。

一、職業專業技能培訓

1、專業技能課程訓練

對一些實務性強的課程實行課程的課內實訓,即要求課程的教學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配套。目前大多數的職業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如:報關實務、單證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等都設置了相應的課內實訓。另外還有一些課程即將完成實訓的配套建設如:集裝箱運輸實務、國際多式聯運、國際貨運專業英語等。

2、專業技能單設實訓

應該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強化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讓學生了解報關和貨運企業運營的各個關鍵環節,工作流程,使其在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目前開出的專業技能單設實訓項目有:貨運操作實訓、報關實訓、報檢實訓、進出口模擬實訓。

二.加強社會實踐能力

1、假期社會實踐

學生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通過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使學生們的了解了社會、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思想覺悟。

2、畢業實習實踐

畢業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企業里進行的。學生們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實習。為將來真正參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獨自完成畢業論文

在收集資料和實踐的基礎上寫出畢業論文或總結并進行答辯。目的在于使學生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并能綜合起來實際應用,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獨立進行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三、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效

為適應報關與國際貨運課程教學的特點,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重視采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教學及專業教學軟件。至今為止,絕大部分的專業課程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并要求老師們在教學方法、考試方法方面改革傳統的手段,進行探索與革新。

1、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踐教學比例

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專業技能實訓、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其中課內實踐課主要是專業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又分為專業技能課程訓練和專業技能單設實訓。

2、以應用為目的,對基礎理論進行了處理。

高職教育中的理論基礎以夠用為度,所以人才培養方案在原有基礎上對部分理論課程進行了調整。如:把<<會計學原理>><<經濟應用數學>>由職業基礎課改為限定選修課。并對<<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的上課方式和授課內容進行了改革,使之更適合高職學生。

3、加強實踐教學

對一些實務性強的課程實行課程的課內實訓,即要求課程的教學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配套。目前大多數的職業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都設置了相應的課內實訓。另外還有一些課程即將完成實訓的配套建設。

4、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體現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目的。要求教師在在傳遞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

四、現代教學手段改革概況

在教學中,為了讓教學內容生動、活潑、信息量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效果,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積極進行現代教學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種體現代教學手段。

為了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端正學生學風,學校制訂了學生獎勵條件、獎學金評定辦法等,利用多種途徑激勵學生學習,建立優良的學風。

1、完善的學生激勵政策

每個學期開學時候,對上學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表現突出同學進行表彰,并且按時以獎學金的形式放發。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給予獎勵,以激勵全校學生努力學習,爭創先進。

為了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本專業用學分制的績點和平均學分績點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

2、學風建設卓有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進行全體動員,在各班級落實。通過不斷努力,學生精神風貌良好,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氛圍較為濃厚。

1、健全的學生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學風建設,學院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時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為學風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保證。學院相繼修改了《學生手冊》、《學生學籍管理制度》等。

2、發揮班主任、學生干部重要作用

強調班主任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班級學風建設與班主任工作考核掛鉤,為學風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努力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干部模范帶頭作用。

3、加強學生考勤制度

通過嚴格學生上課考勤制度與強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讓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廣大同學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加強新生學風建設引導,開展各種學風建設活動

對新進校的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參觀先進行業先進技術,舉行講座如現代物流知識講座,國際貨運行業知識講座,等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拓寬同學們的專業視野,增強同學們的專業興趣,推進學風建設。

篇(5)

    關鍵詞:報關;國際貨運;人才培訓 

    重視報關人才培養,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特別是非常重視專業技能單設實訓即畢業綜合實踐環節,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核心內容。通過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訓練,使學生具備相應的通用技能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等。 

    一、職業專業技能培訓 

    1、專業技能課程訓練 

    對一些實務性強的課程實行課程的課內實訓,即要求課程的教學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配套。目前大多數的職業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如:報關實務、單證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等都設置了相應的課內實訓。另外還有一些課程即將完成實訓的配套建設如:集裝箱運輸實務、國際多式聯運、國際貨運專業英語等。

    2、專業技能單設實訓 

    應該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強化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讓學生了解報關和貨運企業運營的各個關鍵環節,工作流程,使其在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目前開出的專業技能單設實訓項目有:貨運操作實訓、報關實訓、報檢實訓、進出口模擬實訓。 

    二.加強社會實踐能力 

    1、假期社會實踐 

    學生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通過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使學生們的了解了社會、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思想覺悟。 

    2、畢業實習實踐 

    畢業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企業里進行的。學生們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實習。為將來真正參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獨自完成畢業論文 

    在收集資料和實踐的基礎上寫出畢業論文或總結并進行答辯。目的在于使學生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并能綜合起來實際應用,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獨立進行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三、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效 

    為適應報關與國際貨運課程教學的特點,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重視采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教學及專業教學軟件。至今為止,絕大部分的專業課程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并要求老師們在教學方法、考試方法方面改革傳統的手段,進行探索與革新。 

    1、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改革, 加強實踐教學比例 

    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專業技能實訓、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其中課內實踐課主要是專業技能實訓。 專業技能實訓又分為專業技能課程訓練和專業技能單設實訓。  

    2、以應用為目的,對基礎理論進行了處理。 

    高職教育中的理論基礎以夠用為度,所以人才培養方案在原有基礎上對部分理論課程進行了調整。如:把<<會計學原理>><<經濟應用數學>>由職業基礎課改為限定選修課。并對<<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的上課方式和授課內容進行了改革,使之更適合高職學生。 

    3、加強實踐教學 

    對一些實務性強的課程實行課程的課內實訓,即要求課程的教學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配套。目前大多數的職業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都設置了相應的課內實訓。另外還有一些課程即將完成實訓的配套建設。 

    4、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體現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目的。要求教師在在傳遞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 四、 現代教學手段改革概況

    在教學中, 為了讓教學內容生動、活潑、信息量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效果,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積極進行現代教學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種體現代教學手段。

    為了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端正學生學風,學校制訂了學生獎勵條件、獎學金評定辦法等,利用多種途徑激勵學生學習,建立優良的學風。

    1、完善的學生激勵政策

    每個學期開學時候,對上學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表現突出同學進行表彰,并且按時以獎學金的形式放發。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給予獎勵,以激勵全校學生努力學習,爭創先進。

    為了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本專業用學分制的績點和平均學分績點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

    2、學風建設卓有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進行全體動員,在各班級落實。通過不斷努力,學生精神風貌良好,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氛圍較為濃厚。

    1、健全的學生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學風建設,學院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時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為學風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保證。學院相繼修改了《學生手冊》、《學生學籍管理制度》等。

    2、發揮班主任、學生干部重要作用

    強調班主任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班級學風建設與班主任工作考核掛鉤,為學風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努力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干部模范帶頭作用。

    3、加強學生考勤制度

    通過嚴格學生上課考勤制度與強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讓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廣大同學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加強新生學風建設引導,開展各種學風建設活動

    對新進校的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參觀先進行業先進技術,舉行講座如現代物流知識講座,國際貨運行業知識講座,等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拓寬同學們的專業視野,增強同學們的專業興趣,推進學風建設。

篇(6)

【項目來源】上海市民辦教育骨干教師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254-02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精神,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構建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鑒于此作為高職教師,應以職業特點、職業場景作為參照體系,對職業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梳理出“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工作流程為主線、以工作崗位為載體”的基本框架,并通過設計適合于教學的工作場景使其具體化,形成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分析工作過程,將工作任務細化。在高職教育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已成為廣泛共識,但是在市場上各種針對高職層次的教材往往是案例加分析類型的教材,根據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和行業專家對國際貨運行業所涵蓋的崗位進行的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實際崗位為學習項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思路來設計課程,編寫一本適合高職層次的國際貨運實訓教材成為廣大師生的共同要求。

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加快和世界經濟貿易往來的頻繁,國際貨運在高職教育經管學科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已成為各高職院校中經管類、物流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而在不到三十年的課程發展過程中,國際貨運更多的是強調基礎理論知識比較少的涉及實訓操作,學生雖然將理論知識強行記憶下來,但是到了實際環節就不知該從何人手。根據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和行業專家對國際貨運行業所涵蓋的崗位進行的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實際崗位為學習項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思路來設計課程因此編寫一本適合高職層次的國際貨運實訓教材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參閱目前市場上的眾多教材,發現大多數教材雖然在局部內容結構安排上有所揚棄,更突顯出實踐性,但體系上仍然是普通高校教材的翻版、濃縮,絕大部分的邏輯結構遵循“國際貨代基本知識――海運貨代――空運貨代――鐵路貨代――國際多式聯運――報檢報關”。這種邏輯結構屬于模塊化結構,雖然內容容易理解,但當事人身份相互套用,流程不清楚,而且在內容上與《運輸管理》、《國際貨運》等課程交叉重復,從而不利于實操型國際貨運人才的培養。專業教材過于理論化,對實踐環節涉及不多,且內容大多陳舊雷同。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讓學生體驗國際貨運業務流程的操作,學生對業務流程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很多用人單位也反應,學生缺乏基本的業務實操技能。

在實際教學中,完全參照這些教材,必然會存在太理論化或不實用的問題,且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內容辨識度不大。所以,就要求教師必須以國際貨運的職業活動、職業情景為參照系,對職業活動的行動領域(工作任務、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導出學習領域,并通過設計適合于教學的學習情景使其具體化,形成教材內容編寫出適合高職層次學生認知水平的實訓教材,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實用性,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材內容改革的有益探索,使《國際貨運》課程更具實踐性,并有效銜接國際貨運資格證書考試,真正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獲得一種技能,更希望能培養出國際貨運行業基層和業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同類院校教材使用現狀

通過對上海市近二十所同類院校的走訪和調查,在《國際貨運》課程教材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盡管出版社和編者各不相同,但是書本主要使用邏輯結構遵循“國際貨代基本知識――海運貨代――空運貨代――鐵路貨代――國際多式聯運――報檢報關”的模塊化理論體系,這類課本使用人數最多,應用最為廣泛。使用這類教材的主要缺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讓學生體驗國際貨運業務流程的操作,學生對業務流程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第二種主要教材更多的偏向案例教學,以一個個案例來講授國際貨運過程中的操作實例,但是這種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案例分析,再加以課程實訓,教學內容不能與實訓很好地吻合。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貨運業務操作過程的機會,對貨運業務的流程了解不深。加上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的現狀,畢業實習返校的同學也反映學到的知識和實踐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改革現狀,是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開放性地引入企業元素,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將企業工作流程、行業標準引入課程教學,在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企業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2)將貨代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過程作為組織教學內容的基礎,通過行動領域分析、學習領域分析和教學情境設計,構建教學內容中的單元和任務。

(3)以典型業務流程為項目載體重構和序化教學內容,而不是按照傳統的原理、實驗、實訓的內容進行教學。

(4)以啟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著力點。

在教材研究思路上,借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設計思路是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流程來設計具體教學內容。具體實施中,首先以分析崗位能力,以實際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分析工作過程,并將工作任務細化,然后選取、序化、符合課程內容,最后創建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四、本課題的主要創新點

《國際貨運》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貨代業務的操作與處理能力,培養國際貨運行業基層和業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國際貨運人才的培養目標總結如下:一德、二基、三能、四證。所謂“一德”即具有從事國際貨代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職業道德?!岸奔淳哂袕氖聡H貨運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基本應用技能?!叭堋奔淳邆鋺眯腿瞬潘璧膶I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八淖C”即具備國際貨代員、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崗位資格證書,也就是培養基本知識夠,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就業競爭力強,能直接從事國際貨代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作為一門實踐型的專業技能課程,單純“填鴨式”的課堂教學難以讓學生掌握操作方面的技能,僅能記住理論知識,難以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彌補“填鴨式”教學的不足,但要切實開展起來卻存在許多的制約因素。因此本課題的創新點是將國際貨運的業務流程與操作,國際貨物的基本工作要求,國際貨代業務中的具體內容都通過實訓環節來加強訓練。教材按照實際工作流程為導向進行編制,項目依據工作任務來設置,讓學生在學習具體業務的過程中還了解單證之間的關系,前后工作流程之間的關系。在教材體系設置上注重高層次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在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板塊的設置上注重與工作流程相一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模塊之前加入團隊合作完成的項目在培養職業能力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的養成。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據對近三屆本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及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國際貨運公司的報關員、報檢員、單證員等基層操作人員是高職學生就業的最初選擇,而貨物運輸的操作部門、銷售部門是國際貨運公司容易受到重視的部門,需求大量的人才,不言而喻,這兩個部門將成為從事貨運業人員的集中地。如何使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能迅速搶占一席之地,并且擁有繼續升遷的能力.這是在校學習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不僅能達到基層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還要讓學生同時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

因此在教材設計過程中工作崗位定位方面,除重點培養畢業頂崗實習的崗位,還要考慮預期的發展崗位,即學生畢業3―5年后升遷崗位,該課程重點培養業務員和該職位的上一層職位即操作主管,通過學習后達到的技能要求及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

問卷調查法

本次企業問卷共發放2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20份,主要調查對象為我校應屆畢業生工作和實習的單位,涉及員工數在100人以上的大型物流企業,也有員工數不足10人的小型貨代公司,通過問卷調查基本了解了目前貨代或者物流企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從近幾年招聘各類院校的學生水平來看,普遍專業知識不過硬。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與實際工作崗位任務有關,且泛而不精。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卻有一種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實際工作沒有幫助的感覺,真所謂“所學非所用,所用又未學”。另外,有15%的企業甚至認為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與實際工作崗位脫離過遠。還有企業認為學生職業道德和應變能力比較差,學校在課程設計時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及應變能力的訓練。

本次學生問卷共發放80份,有效回收問卷78份,主要調查對象為10、11、12級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物流管理和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專業畢業生,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相關專業同學在貨代公司調查顯示39.2%的學生從事操作員崗位,38.5%從事業務員崗位,19.2%的同學從事單證員,其它崗位的學生人數不多。從此數據來看,國際貨運公司崗位中,我校學生主要集中于操作員和攬貨業務員崗位,這也將是該門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從目前教學來看,課程內容主要側重于國際貨運操作類,對攬貨業務、營銷能力方面的教學比較欠缺。

國際貨代操作員,主要負責接受進出口貨物發貨人、收貨人的委托,為其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操作在國際貨代企業中承擔的角色最重要,需要非常熟悉貨代的全部流程以及報關流程,了解集裝箱箱型種類。國際貨代業務員,主要負責招攬貨源,是貨代企業不可缺少的核心崗位,一般分海運銷售和空運銷售。貨代業務員除具備一般銷售員的素質和銷售能力外,還要掌握國際貨代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法令,對船務公司的優勢航線、艙位、航期、中轉地、價格等有一定了解。國際貨代單證員,主要負責運單、保單以及一整套出口單證的繕制和流轉,熟悉各種國際結算方式,能讀懂信用證并根據信用證內容制作提單,審核來自客戶以及操作部門傳送過來的單證。這就要求教材編寫應該圍繞著這三類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及職責設計,直接針對這三種類型崗位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思路清晰。

六、結論

由于國際貨運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大批量接受學生實訓基本不現實,針對這一現狀國際貨運課程更應該偏重校內實訓,使得同學在學習課程的同時感受到工作的情景。國際貨運課程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中實訓教學環節設計和應用的重要性。國際貨運行業的每個崗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內容及要求。而每個崗位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業務流程就形成了整個貨運的作業流程。據此,在教學資源利用和教學模式設計的前提下, 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實訓教學法是可行的。具體來說,可以將國際海運中的集裝箱貨(整箱貨和拼箱貨)及非集裝箱貨的進口和出口業務流程、國際航空貨運中進口和出口業務流程、國際海運租船業務流程、國際多式聯運業務流程,等等。形成以某項國際貿易業務為導向的任務驅動。讓學生按照國際貿易和國際貨運的業務流程進行真實訓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M],2006,(16)

[2]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協作委員會.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與教學資源建設寫作組編.全國高職高專物流人才培養狀況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56

[3]揚延.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5)

[4]《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編寫組.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8(3)

[6]鄭克俊.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學情境設計[J],職教論壇,2009(5)

篇(7)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人們對進出口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這就催生了報關企業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壯大,也對報關從業者提出了較高要求?!渡唐窔w類基礎》課程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利用《進出口商品編碼查詢手冊》正確查找貨物對應商品編碼的技能。商品歸類是海關監管、海關征稅及海關統計的基礎,歸類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進出口貨物的通關與放行。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中開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有200多所,但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會開設《商品歸類基礎》課程,一方面是教學資源匱乏,另一方面是專業教師緊缺,尤其是內陸高校的綜合實訓條件更顯單薄。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筆者本著“以信息化教學為橋梁,師生互動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整合行業企業經常使用的信息化資源進行教學,為內陸相關院校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信息化教學方法。

二、《商品歸類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商品知識匱乏

《進出口商品編碼查詢手冊》共分為21類97章,囊括了進出口貿易中成千上萬的商品。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由于其本身知識面較窄,很難準確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進而無法找到正確的商品編碼。尤其是對于編碼手冊中的化工類、紡織類、機電類等商品,學生背景知識匱乏,往往不能準確理解待歸類商品的具體特征,這就給查找商品編碼操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面對實物商品時,學生的知識缺陷顯得更加明顯,往往無法準確識別商品,更不可能給出正確的商品編碼。這些問題都對學生參加報關水平測試和技能競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教師教學經驗不足

進出口商品歸類工作實操性極強,而大多數高等院校的任課教師都沒有在一線從事歸類工作的經驗,并且很多任課教師也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大多來自于如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等相近專業,任課教師在商品知識的儲備方面和歸類規則的運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就成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三)實訓條件有限,教學效果欠佳

根據實訓條件可以將開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院校分為兩類。一類是實訓條件較好的沿海院校,該類院校一般都設有商品歸類實訓室,提供實物商品供教學使用。但此類院校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實訓商品種類有限,像大多數機電類商品就很難見到,因此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另一類就是實訓條件較差的內陸院校,該類院校主要依靠PPT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雖然極少數學校購置了相關的歸類軟件,但學生無法切身體會到實物歸類的現場氣氛,學習興趣較低,遇到具體問題經常束手無策。

三、《商品歸類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

筆者在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商品歸類基礎》的課程教學中,以多媒體網絡教室為載體,利用“全關通”、“歸類通”和“2016年最新海關HS編碼查詢系統”等教學資源,配合多媒體課件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時布置與具體業務對接的實訓任務,要求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搜集資料,用PPT形式呈現任務完成情況,以達到鍛煉學生搜集資料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能夠熟練運用歸類方法進行商品歸類的目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模塊(以傘類商品歸類為例):

(一)教學導入

首先復習上節課即第12類第65章的相關內容,解答上節課程布置的作業。其次,要求學生利用“歸類通”網站,了解第66章在商品編碼查詢系統中所處位置及特點。再次,要求學生利用“全關通”網站,學習本章章注的相關規定,并向學生強調其中的重點與難點。最后指導學生利用“全關通”網站學習第66章的品目結構。

(二)案例教學

利用PPT課件講解具體的商品編碼案例(案例一般來源于報關水平測試真題),通過講解圖片信息、商品特性、歸類依據和商品編碼等案例要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歸類習慣。最后利用“2016年最新海關HS編碼查詢系統”查找與案例商品相關的申報實例,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對現實工作中面對的待歸類商品有更直觀的認識。

(三)任務訓練

要求每個學生完成一個限時PPT作業(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制作內容必須與本章商品相關),學生需要搜集相關圖片,介紹商品特性,寫出歸類依據,最終給出商品編碼,四個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和Office辦公軟件完成作業,按時提交。

(四)總結評價

針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點評,對于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和強調,并且要求部分學生現場給出自己的理由,通過互動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糾錯過程的印象。最后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分析,課后要求學生完成《商品歸類基礎實訓報告冊》,并對本堂課的實訓項目進行總結。

四、結束語

《商品歸類基礎》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實踐類課程,相關院校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筆者針對內陸院校的具體情況,以互聯網為載體,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準確的掌握歸類方法。對于內陸開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院校,使其能夠更有針對性的使用信息化資源進行教學,以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作者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C-0080-02

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廣西,使廣西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與發展的重要平臺。隨著“一樞紐兩大港三通道四輻射”的國際通道體系的戰略規劃推進,廣西國際貨運業快速發展。因此,各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均開設了國際貨運課程,旨在培養符合當前東盟商圈貿易服務的國際貨運人才。本文基于廣西國際商務技術學院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以學習領域課程模式為主導思想,對國際貨運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使該課程更具實踐性,培養國際貨運技術型人才。

一、高職國際貨運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軌

廣西作為東盟商圈的核心,國際貨運業務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經過對廣西各類從事國際貨運企業的調研統計,以下三類崗位企業人才需求居前三位:國際貨代操作員、國際貨代攬貨員、國際貨代單證員,這與本地大多數高職學院國際貨運人才培養方向出現偏差。本地高職學院國際貨運主要以培養報關、報檢員、保險員為主,就業單位仍然定位在各地市報關大廳、貨代中心。雖然這種培養方式在早幾年確實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也填補了當地報關人才的缺口,但該類崗位流動性較低,并已趨于飽和,而這個變化對于高職學院國際貨運人才培養是致命的,高職學院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建立起動態的調整機制,否則無法適應當前東盟戰略經濟的發展。

(二)教學模式陳舊,缺乏實踐教學

國際貨運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要求很高的課程,學生不僅要掌握國際貨運的基本知識,更要熟練國際貨運的相關業務操作流程,具備從事國際貨代業務員、攬貨員、單證員的崗位職業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缺乏配套的教學設施、實訓場地、一體化的教材,加上大部分任課老師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導致教學過程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這不但違背了當前職業教育的理念,同時也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勝任工作崗位。

(三)教學過程缺乏對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教育屬于職業教育,它強調的是崗位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水平和較強崗位工作能力的“專才”為培養目標。國際貨運課程的教學過程組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學生能力訓練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緊扣國際貨代攬貨員、操作員、單證員等崗位職業能力,以工作任務來驅動,以工作流程為主線,配合過程導向的行動教學、情景導向的行動教學、效果導向的行動教學來開展。而當前實際教學大多停留在傳統的理論知識講授上,脫離了實際崗位能力的對接,這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無法解決當地人才需求的困境。

二、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國際貨運課程改革思路

(一)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能力遞進”的教學模式

工作過程系統化是指根據國際貨運職業崗位,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通過對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等城市國際貨運公司的調研,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課程開發,參照國際貨代員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對調研后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論證、歸納和總結,從而確定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職業典型工作任務。依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并進行歸納,確定學習領域。按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領域之間工作過程的內在聯系,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教學模式。能力遞進是指以“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綜合能力”三層能力遞進為主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基礎上,加大實踐操作課程比重,突出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優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表1 國際貨代崗位能力分解表

序號 崗位名稱 典型工作任務 職業能力分析

知識 技能 素質

1 國際貨代攬貨員 市場開拓與維護;開發新客戶、維護老客戶;推廣公司業務;客戶跟蹤;回收貨款 熟練運用辦公軟件,熟練掌握市場營銷知識,熟悉各港口航線和船公司優勢 熟悉國際貨代業務流程,語言表達能力強,文字功底強 善于溝通,工作細心,有責任感,有上進心,反應靈敏,吃苦耐勞

序號 崗位名稱 典型工作任務 職業能力分析

知識 技能 素質

2 國際貨代操作員 訂倉;貨物報關;對提單;安排拖車 有一定的國際貿易知識,一定的英文書寫能力,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件,熟悉貨代操作 對船東、拖車、報關、報檢流程熟悉,會填制、審核相應的業務單證 有耐心,有責任感,良好的溝通能力

3 國際貨代單證員 制備報關文件;委托報關;準備清關文件;應付費用結算;貨物理賠 有一定的國際貿易知識,有一定的英文書寫能力,掌握國際商務單證的制作 會填制提單,熟悉各船公司的單證要求 工作細心,有耐心,有責任感,良好的溝通能力

(二)以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以完成某一典型工作任務為基本單位,以工作過程導向為教學出發點。根據調研情況匯總,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我們把該門課程分為五個學習子情境,每個學習情境按照項目化教學的方式的組織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的過程,這五個子學習情境如表2如示。

表2 學習情境設計

教學目標描述:通過學習,要求學生了解貨代公司內部設置、業務流程、崗位,學會如何尋找、開發、報價、維護客戶,掌握攬貨及相關技巧,了解業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及配合,掌握貨代合同的磋商和簽訂流程及其技巧,熟悉不同運輸方式進出口流程及其操作技巧,熟練不同運輸方式進出口單證及其操作技巧,了解國際貨運的風險及規避方法、索賠及操作,掌握結算及如何控制結算時的風險

學習情境 項目內容設計 教學方法 課時

國際貨運入職前的準備 任務一 貨代公司內外部環境認識

任務二 貨代公司的業務流程

任務三 貨代公司各崗位的職能及崗位要求 項目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16

國際貨運合同的準備 任務一 對全球著名承運人的認知

任務二 航線、港口、機場及主要內陸集運地認知

任務三 如何詢價及報價技巧 項目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14

國際貨運合同的磋商和訂立 任務一 攬貨的基礎知識

任務二 貨代合同的磋商和簽訂 項目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情境模擬 12

國際貨運合同的履行 任務一 國際海運進出口流程及單證

任務二 國際空運進出口流程及單證

任務三 國際陸運進出口流程及單證

任務四 國際多式聯運進出口流程及單證 項目教學

情景模擬 20

國際貨運風險防范及費用結算 任務一 國際貨運的風險類型

任務二 風險方法及索賠

任務三 應收應付費用結算 案例教學法

角色扮演 16

(三)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方法

國際貨運課程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實施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擬教學法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學生能力訓練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是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在解決職業實際問題時具有獨立地計劃、實施和評估的能力;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學習舞臺的導演。如在國際貨運業務綜合實訓中采用角色扮演、模擬教學法,教師和部分學生是外貿客戶、海關、檢驗檢疫、船代等機構部門的扮演者,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國際貨運公司開展業務經營活動。通過實訓,學生掌握主要業務流程、業務環節,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職業禮儀、職業能力、職業素養也能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評價模式改革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是“職業性”,主要針對行業和職業崗位群培養、訓練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了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高職院校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體包括學生、企業、學校。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

《國際貨運實務》作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物流管理、報關與國際貨代等專業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明確課程定位,加強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1.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

《國際貨運實務》課程主要培養具有較強職業能力、專業知識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國際貨運從業人員。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國際貨運的理論和實務知識,掌握國際貨運流程中的接單、訂艙等各種實際操作技能和科學的國際貨運經營管理方法,使其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2.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2.1課程設計的理念

《國際貨運實務》課程設計的理念是以地方經濟發展為依托,滿足港口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并以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培養大量具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和企業必需的合格的職業人。

為了做好課程建設工作,課程組教師應對本地周邊地區物流企業的就業崗位群工作范圍和職業技能要求進行調研,分析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制訂了專業教學計劃,并根據企業對人才需要的變化,調整計劃,構建以應用能力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使國際貨運實務等課程的教學與企業的業務發展同步。學院還應成立由行業專家和高校教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課程建設、教學計劃的制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指導意見。

2.2課程設計思路

2.2.1課程設計的職業性

為使高職學生畢業后能盡快承擔實際工作,教學內容必須與行業企業需求和崗位工作實際相一致。因此,本課程的設計以一個貨代企業的實際項目為載體,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把項目劃分為6種典型的工作任務,即海運出口、海運進口、空運出口、空運進口、多式聯運、倉儲,使本課程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實用性,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2.2.2課程設計的實踐性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始終以實踐教學作為本課程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教學過程采用“項目教學法”,其特點是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在每個項目教學中,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完成項目,使教學內容完全來自實踐,此外,每個任務環節中又均設有實訓環節,更突出了鮮明的實踐教學特色。學生完成課堂內教學之后,將到定點貨代企業進行一周的頂崗實習,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2.2.3課程設計的開放性

課程開放應先對貨代企業開放。教學模塊和項目需要和貨代企業一同設計、開發和實施,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滿足貨代企業的實際需要。事實上,開發和實施的項目既是企業支持學校的教學項目,也是學校支持企業的培訓項目,兩者應具有彼此的開放性。

同時,課程的各種教學資源通過網上課程對外開放,包括課程標準、課程教案、電子課件、案例分析、思考練習、項目任務與業務實訓、學生作品等都要通過課程網站對外,再配以網上答疑,學生就可以實現網上的自主學習。

3.課程改革的具體方法

3.1教學內容的選擇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1)國際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2)國際貨運行業典型的工作任務過程及相關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3)學院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相關的教學資源。

經過課程組的分析總結,得出國際貨運企業主要是下列8個典型的工作任務:國際貨運企業成立;對外貿易基礎知識認知;國際海運出口貨運;國際海運進口貨運;航空出口貨運;航空進口貨運;國際多式聯運與大陸橋運輸;國際貨物倉儲。

這8個項目的教學內容針對的是國際貨代企業或物流企業的國際貨代部門的貨代業務崗位要求,按照實際貨代員操作的業務模塊來組織教學,適用于培養國際貨運企業的貨代員。

另外,與貨代協會組織的國際貨代員的考證內容一致,以便國際貨代的教學與國際貨代員的考證培訓同步進行,所以教學內容針對和適應性強,適合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

3.2教學模式的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多年的教學改革經驗,本課程實行“一條主線,六部曲”教學模式,項目引入-任務引導-資訊檢索-任務實施-成果展示-檢查評估。

在“項目引入”環節,教師通過真實的應用場景明確項目完成的目標,從而引出任務;“任務引導”環節,教師展示要實現的功能并講授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并組織學生進行“資訊檢索”,這兩個環節,教師主要起到引導輔助作用,配以材料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將學生分成5-6人一組。各分組通過網絡、教學資源、討論獲取學習資源,完成任務目標并對工作任務進行記錄和歸檔;“成果展示”環節。由組內安排學生代表展示學習成果;在“檢查評估”環節,對所完成的任務進行組內評價、教師評價或學生互評,并通過教師的補充講授,總結和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3.3教學方法的運用

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必須體現出高職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特征,因此,課程教學積極起用項目教學法、學習情境法、分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并存,效果顯著。

3.3.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是組織者和協調者,學生是完成項目的主體,其目的是發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多式聯運業務流程操作,教師把學習任務作為一個項目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身份,為托運人設計多式聯運運輸方案,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分析,資料查找,寫出了方案,最后通過PPT形式展示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資助學習、獨立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

3.3.2學習情境法

本課程教學全部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校內實訓基地設有專業教室,例如:海運出口貨物交接,模擬貨代業務場景,并配有多媒體教學設施和貨代軟件。校外實訓基地則根據項目進行更換,組織安排學生到企業學習,并頂崗實習。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配合教學,使學生在真實的業務環境下,在完成真實的項目任務過程中,感受真實的工作情形。

3.3.3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法是以小組為單位(6―8人組成)實施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六個步驟,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明確,要求團隊協作完成,使學生“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如在海運、空運等項目中,教師可提供一個企業實際業務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分組討論,再按流程共同完成各環節業務操作,并提交操作結果,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習自主性增強、熱情高,也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但是,分組討論的座位安排不適合并列式,應把座位分成若干個小塊(小組),課桌合并成長條形,讓學生面對面進行課堂活動,這種排法有利于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性學習。

3.3.4案例教學法

教師對每個任務進行項目引導時,都是以一個背景案例來引入的,目的是為學生預先設置一個情景任務、設定崗位角色,以營造直觀形象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3.3.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把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完成業務流程操作。比如:在貨代公司招聘員工時,通過扮演應聘者和招聘者,來加強學生對貨代各個崗位的職責認知,另外,在海運進出口貨物交接的業務中,把學生分組,分別扮演船公司、貨代公司、碼頭堆場來進行集裝箱貨物的交接,交接完畢,要求其他小組對扮演者的行為進行評價,然后再由教師進行歸總點評。角色的扮演,幫助學生掌握貨物交接的流程,同時,對一些操作細節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篇(10)

(一)課程體系尚未脫離學科體系的窠臼

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學計劃中表現為:課程主要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技能課,在這些課程中,前三樣課程課時比例約為80%,該教學計劃容易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而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明確規定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課時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理論,實踐教學力度不夠

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教學仍未打破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理論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開設了實訓課程,卻因為缺少足夠的實訓設備和實訓時間,而無法達到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條件,使得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無法銜接。

(三)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企業兼職教師比例還不夠合理

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絕大多數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僅有少數教師有在鐵路一線工作過的經歷。而且由于規章、設備、技術的更新,理論知識與現場應用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就會存在現場崗位工作知識無法及時告知學生

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鐵路從業人員,由于工作時間與學校上課時間相沖突,從而無法來學校兼職。還有些鐵路單位,限制本單位職工去學校兼職上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對于有很強實踐能力和一線生產經驗的兼職教師的引進。

目前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從行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但兼職教師占“雙師型”教師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質量不高,偏理論輕實踐

當前高職教材的建設存在著許多問題,雖然近幾年出版了些適合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高職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數仍未跳出偏理論輕實踐的怪圈,對于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仍有

定難度。雖然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也有部分教師自編或合編教材,但連年的擴招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只能利用業余時間編寫教材,很少有時間深入企業,深入生產線,其編寫的教材也就很難走出重理論輕實踐的老路。

(五)實踐教學條件還不完善

隨著鐵路高速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有的實踐教學條件不能完全適應高速鐵路高技能運營人才的需要,需進一步改善。學校的實踐實訓設備不足,大多數的實踐實訓都是在校內的實訓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實訓基地,一般也以客運頂崗實習為主,對于其它的幾門專業核心課實踐機會較少。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鐵路行車所涉及的崗位,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生幾乎無法到鐵路現場進行頂崗實踐。

二、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循崗施教”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鐵道交通運營專業所涉及的行車、貨運、客運三大工種對應的三個崗位群,各崗位群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系。針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對應的崗位群能級關系的需求特點,在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推行“循崗施教”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滿足高速鐵路運營管理各崗位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謂“循崗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遵照職業生涯發展規律,按崗位能力需求實施教學并依次遞進,以滿足各崗位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循崗施教”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技能與素質如下表所示:

(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1 基本工作過程的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成立由專業帶頭人、企業實踐專家、骨干教師、專業建設專家組成的課程建設團隊。根據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驟開發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確定專業定位:專業建設團隊對鐵路運輸企業進行調研,以工作崗位為主線,了解企業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結合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情況,確定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定位。

分析工作任務:召開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把本專業所涉及的職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獨立的工作任務,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形成專家小組認可、層次分明的工作任務分析表。

歸納典型工作任務: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企業實踐專業根據鐵路行車組織、鐵路貨運組織、鐵路客運組織工作任務的共性,總結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

確定學習領域:通過召開教學研討會,組織專業教師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梳理、歸類、整合、提煉,將其轉化為鐵路行車組織、鐵路貨運組織、鐵路客運織等核心學習領域,并詳細描述每個學習領域的內容。

構建課程體系:根據認知規律和各崗位工作過程規律,針對本專業課程的工作任務,進行學習領域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與企業合作,將學習領域課程內容進一步細化,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項目,并按照分階段、分學時設計每個教學項目的教學內容。

2 改革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模塊的教學進程。課程模塊化是以課程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功能分析為基礎,充分考慮課程編排和課程實施的要求,將課程內容按照知識和能力要求,編排為合理的課程模塊。由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顧問委員會牽頭,通過集中討論,對本專業的任職崗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完成職業能力的歸納總結,按職業能力歸納總結內容開發相對獨立的課程模塊。其課程模塊包括基礎理論模塊、專門化模塊、行業技能模塊、素質模塊。課程模塊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規律,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推進。

3 積極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開發。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后,還沒有相應的教材與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校本教材的開發。高職教材開發通過分析鐵道運輸行業、職業或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過程與任務需要的知識、技能,按照行動導向,開發獨具特色的高職教材。

在教材開發過程中,應加大實習、實訓教材的開發力度。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開發建設專門的實訓課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課程的教材建設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

在教材開發中,應增加“雙師素質型”編者的比例,另一方面應采取邀請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審稿的措施,更好的體現教材的實用性、先進性和技術性。在確定‘雙師’型編者時,要特別挑選有定教學經驗、懂得教學規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編寫者。

(三)加強“雙師型”的教學團隊的建設

每年需選派本專業教師到鐵路運輸現場實踐鍛煉不少于2個月,熟練掌握鐵路行車、鐵路貨運、鐵路客運領域各工種的作業程序、作業組織方法、高速鐵路先進的運輸組織方法和新設備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應參加國內外教學技能培訓,使之成為“雙師型”的教學骨干。

從鐵路局、站段選聘些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具有教師基本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教學工作,以達到教師隊伍整體優化。并且從鐵路運輸一線引進高級技師充實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專任實訓教師隊伍,使學生校內實訓技能與鐵路現場需要技能更趨致。

兼職教師、引進的技師和學校原有的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帶動學校原有教師向“雙師型”轉化。

(四)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加大對列車調度指揮實訓室、接發列車實訓室、技術站工作組織實訓室、票務工作實訓室、車站客運服務實訓室、貨運實訓室的投入,盡可能構建真實或仿真的崗位情境。在該情境下,學生能夠進行崗位實際訓練或仿真訓練,有效地學習現場作業的實際知識與技能,培養綜合職業素質,以達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認定的標準。

此外,規范地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基地,也是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選擇若干個在鐵路運輸生產經營方面有代表性、有適當規模、生產技術先進、現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鐵路有關站段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如武昌車站,漢陽車站,武漢車站等。可以使學生到服務、管理第一線中去,在濃厚的職業氛圍與真實環境下,真刀真槍地進行職業規范化訓練,培養學生從事和勝任某一職業崗位(群)、解決生產實踐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一篇: 思政元素論文 下一篇: 臨時用地申請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日韩综合永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