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9 17:14: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專業化建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學計劃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占用一個學期,達大學教育階段的八分之一。這一教學環節能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使用各種工具書、應用計算機、外文翻譯、工程設計與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調研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同時通過畢業答辯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材料組織能力、講演與口頭表達能力、反應敏捷能力。東北電力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教師經過多年的教研總結出:這些培養目標僅靠在校園里苦讀書本、紙上談兵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要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加學生就業的機會,只有到社會實踐中去,走學科交叉、產學研合作辦學之路。
一、改革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模式進行個性化培養
將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分為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型、簽約就業型和自主創業型三類。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指導教師有針對性開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并結合自己的畢業去向選擇合適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新穎創新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由專業教師把關審題;也可支持學生到就業單位或實習實訓基地做畢業設計(論文),可使學生受到正規的科技開發訓練,熟悉未來工作單位的環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學生向工程技術人員的角色轉換;支持學生參與大學生"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自主開放型"實驗項目的研究,參加大學生節能減排等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為日后的就業、創業和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支持考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提前進入研究生課題的研究。這些措施能極大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對增強我校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建立和完善獨具特色的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聯合指導企業基地
積極探索與企業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共建研究等產、學、研合作模式,企業借學校人力資源進行研發工作,學校利用企業條件培養人才,互利互惠,建設一批工程實踐基地,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學生作為生力軍,直接參與工藝設計、產品研制、科技開發工作,鍛煉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形成了特色。我校地處各大類企業門類齊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有優越的校企聯合優勢和校企合作傳統,同時,各企業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很多是我專業的畢業生,因此可依托本地建立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聯合指導企業基地,在培養一批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同時,也解決了教學設施和工程訓練場地不足及到企業實習只能以參觀形式進行的困難,為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和保障。
3.建立和完善實效顯著的校內工程訓練基地
利用校內資源條件,發揮學科優勢,依托我院學生科技園、應用化學特色專業、省水處理實驗中心組建了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校內工程訓練基地,為畢業設計(論文)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對校內指導教師進行工程實際能力再培訓,增強題目的工程實用性
近幾年,我專業引進了一批青年教師,他們的學歷高、綜合素質高,但沒有工廠企業工作的經歷,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因此,每年安排青年教師在學生到單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也下到企業鍛煉,親身體驗工程實際和生產管理運行過程,積累工程經驗,既可提高他們的理論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同時,也能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水平。
5.建立可操作性強的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
針對不同方式的畢業設計(論文)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要求及聯合指導協議書等教學文件,以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有序進行。為考核學生的培養效果,制定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提出了評價的操作及過程控制方法。在畢業設計(論文)中實行10~15%的末位復審制,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論文)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是教師的一種自覺需求,教師既可以尋找科研立項課題,也可為企事業單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學習生產新技術,反過來又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最終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更加廣闊的空間,有利于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
這種模式也是學生渴望的,學以致用,用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一方面考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提前進入研究生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我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申請校級、市級、省級乃至全國的自主創新科研項目,參加大學生節能減排等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委托的課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真題真做感興趣,更易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培養合作和團隊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同時,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及時與優秀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人才流失,增加了引進人才的可靠性,節省了培訓費用。
通過這種模式的實踐有效地緩解了我們專業實驗資源不足的問題,充分利用企業或科研院所的實驗設備作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實驗的有益補充,能有效地緩解學校因擴招而造成的資源緊缺的狀況,提高了企業與科研院所實驗設備的使用價值。
三、結束語
這種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有利于造就優秀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可全面提高我專業的教學質量,是我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綜合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冀滿祥.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控制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142-143.
從2010年開始學校教導處就開始積極推進這項工作,通過四個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一個平臺”、提高“兩種能力”、“三個發展歷程”、“四條有效途徑”。
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網絡,以教導處為龍頭,以教研組為依托,以骨干教師為引領,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全面鋪開,實現互動雙贏的專業發展模式。分學科組織教師在學校會議室進行個人發展規劃宣講,每位教師對自己的優、劣勢作了客觀分析,明確規劃了三年發展目標。學校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沃土。學校的傳統和工作氛圍,領導的管理水平,學校的制度建設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學校努力營造寬松、開放的成長氛圍。
一、搭建“一個平臺”
結合校本實際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一個平臺”。學校內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舉辦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舉行校本課程會;邀請藁城市教科所的教研員指導課堂教學;開展教師讀書節活動;新課程教學設計比賽;新課程說課比賽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加強校本教研,形成學校常規。學校開展多種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聽課、課后評議等教研活動,形成教師合作互動、經驗分享的格局,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成長的目的。派教師出去聽、評課、研討等,派部分學科教師到名校、強校學習,廣開渠道,八方吸納,有利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按照新課程課改要求,積極倡導教師做“研究者”,積極承擔課題,學會教育科研,成為學科知識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以教研組為載體,縱向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各學科組都有自己的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深受學生的好評。重視整合團體智慧,促進教師發展。實踐證明,發揮團隊優勢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捷徑。堅持以教研組為核心,加強了集體備課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團體智慧作用于課堂教學。
二、提高“兩種能力”
關注教師“兩種能力”的培養,幫助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1、以培養教師的良好讀書習慣來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種行為養成一種習慣,一種習慣養成一種能力。當今社會,“學習”已經成為工作生活的通行證,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參與社會激烈的競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我校把教師讀書列入教師發展的常規要求之中,要求教師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或教學論文,并從中挑選一些論文上送市級教育教學論文評比,凡獲獎者都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這樣,教師在讀書活動中,感受到精神的充實,品味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以幫助教師自我認識來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教師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長處、不足,只有認識到新形勢下新的要求,才能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只有方向正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快速而高效。提倡同伴互助、提倡教師間的相互聽課,由此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教師間的相互聽課,以往較多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聽課任務。為了促進這種學習形式更有效的進行,我們將相互聽課的視點放在發現優點和缺點及課后的交流討論上。聽課要強化學習意識和幫助意識,提倡研究式聽課。我們在聽課時要帶著問題進課堂:哪一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哪一點是授課老師最迫切需要改進的?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我們會很容易發現課堂的亮點和弱點,課后交流討論就有針對性。展示亮點是肯定,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展示弱點是為了幫助授課老師改進提高。我們反對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對評課的“好好主義”、“空對空”,力求聽課收到實效。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的批評能力和提高自我認識。
三、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歷程”。
1、第一個歷程:站穩講臺上學生滿意的課。
2、第二個歷程: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能自如開展對話教學;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實際知識,能將教學過程案例化;能以問題貫穿課堂;善于引發學生興趣;善于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等等。
3.第三個歷程: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
科研型教師的特點是: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善于審視身邊的一切;善于內省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懷疑、不盲信權威;勇于改變自己、開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專注解決問題的思考,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
四、開拓“四條有效途徑”,引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條有效途徑是專業引領、自我反思、團隊互助、校本教研。為避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偏離方向和陷入盲目狀態,學校實行專業引領,主要是通過學校自身骨干教師引領、市局教研專家引領,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正確引導。多次組織學校教師去聽專家的講座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層面上對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引領。以教研組為團隊,通過團隊互助,使教師真正感受到學校是教師成長發展的樂園,開展集體備課和課例研究,討論教材處理,重難點把握,課時劃分,學案編制,共同開發、利用、共享教學資源,交流經驗,促進教研組老師團結與發展,共謀學科組教學質量的最大提高。教師隊伍的成長,制度建設是關鍵。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要求。如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制定、青年教師的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組織評價、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組織等,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學校科學的制度管理下分階段、有序地推進。加強校本教研常規檢查。實行教研考勤,教導處進行檢查登記。規范教學研究內容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法;使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提高的方法;如何構建適合本校實際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年來,我校認真落實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精神,積極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按照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方案,有組織、有計劃、科學有序地開展工作,加強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推動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全面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績。2013年西關中學又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從教師個人評價、教研組評價、教研室評價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教師成長記錄袋中教學資料積累量、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教科研論文、課題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經過嚴格細致考核,有30名教師表現突出,學校決定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
總結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突出的特點:
1、文科教師在專業成長上表現出有專業理想、專業發展的主動性比較強,自我發展意識強,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14名是文科教師。
2、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共同特點是:能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7人自主開發過校本課程,主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
3、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還表現在勇于挑戰自我,歷練自己,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在發展突出的前20名教師中有15人參加過比賽,有5名教師在全市教師素質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4、在專業化發展上表現突出的教師還表現在學習的主動性很強,他們達成規劃目標的可行性策略是閱讀、研究、反思、寫作,做學習型教師,積極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學科素養,積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料庫,教師成長記錄袋中資源豐富、教學反思多且深刻,撰寫發表的教學論文多。
三年來,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上也存在一些現象:
2.美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的發展與評介
3.陜西省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
4.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5.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6.特殊教育教師職業認同與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研究
7.國外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及其對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啟示
8.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
9.特殊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10.論特殊教育從人文關懷到行動支持走向
11.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其啟示
12.從政策解讀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的建構
13.特殊教育最佳實踐方式及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14.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徑——實施背景、內涵與積極作用的探析
15.我國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研究可視化分析
16.特殊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研究
17.信息化視角下的特殊教育發展對策探究
18.寧夏特殊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19.中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狀況及地區比較——基于2001-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相關數據
20.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壓力、應對方式及職業倦怠
21.論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22.論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23.中美特殊教育教師政策比較研究
24.新疆特殊教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25.醫教結合:現階段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對路莎一文的商榷
26.國內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素質研究現狀與趨勢
27.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財政:歷史、現狀及未來
28.“復合型”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基于復合型的內涵分析
29.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30.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的現狀與發展
31.西方特殊教育研究進展述評
32.美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發展現狀及啟示
33.特殊教育應是國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優先保障的領域
34.我國特殊教育教師職后培訓模式新探
35.中國殘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轉型——福利政策體系化與福利提供優質化
36.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家庭沖突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情緒智力的調節作用
37.特殊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的比較研究
38.新疆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39.醫教結合:特殊教育中似熱實冷話題之冷思考
40.積極心理學視角的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動策略研究
41.醫教結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徑——理論依據、相關概念的探析
42.特殊教育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研究
43.美國特殊教育師資問題及對我國的啟示
44.普通幼兒園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在園生存現狀
45.中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
46.吉林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現狀與對策
47.多元文化視野下少數民族特殊教育發展的思考
48.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現狀調查研究
49.我國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現狀述評
50.特殊教育學科體系探析
51.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實訓師資隊伍建設探析
52.提高特殊教育發展水平的政策建議
53.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隊伍結構及需求情況調查
54.從師范教育到教師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的范式轉變
55.上海市學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調查研究
56.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問題研究
57.特殊教育設施布局需求分析與發展規劃研究——以北京市為例
58.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標準及發展模式的研究述評
59.浙江省學前特殊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60.韓國特殊教育現狀的研究
61.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特殊教育的政策與實踐走向
62.特殊教育立法問題研究——人文關懷的視角
63.多學科合作是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兼論“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發展政策
64.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研究
65.美國特殊教育教師任職標準的演變和特點分析
66.中國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與前沿主題——基于近十年《中國特殊教育》刊載文獻可視化分析
67.臺灣地區特殊教育及對大陸特殊教育發展的啟示
68.中國特殊教育的投入與產出:基于面板數據的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
69.山東省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70.澳大利亞特殊教育師資與中國特殊教育師資的比較研究
71.改革開放30年北京市特殊教育發展及現狀研究
72.美國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視性評估原則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73.關于特殊教育教師流失問題的思考
74.美國特殊教育就業轉銜服務解讀及啟示
75.隔離與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變遷與分析
76.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發展的現狀與職業倦怠的關系
77.臺灣地區特殊教育法律的特點及啟示
78.試論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中的幾個爭議問題
79.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80.美國特殊教育立法中的家長參與
81.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82.特殊教育的循證實踐取向
83.我國特殊教育法律體系的現狀與發展
84.特殊教育學校經費投入與支出狀況分析及政策建議
85.國內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述評
86.新疆特殊教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87.關于四川、重慶等地特殊教育師資現狀的調查
88.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
89.我國特殊教育發展轉向及其改革邏輯與重點領域
90.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研究的熱點領域與知識基礎——基于CSSCI學術期刊1998-2013年文獻的計量分析
91.社會支持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枯竭與職業承諾之間的調節作用
92.韓國特殊教育法的演變及特殊教育發展歷程
9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學校職能的轉變
94.質的研究范式與特殊教育研究:基于方法論的反思與倡議
95.美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解讀及啟示——基于美國學科教師專業標準
96.改革開放30年中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及政策建議
97.教育技術學范疇下特殊教育資源建設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十分重視各殘疾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學校的興建。我校是一所新建的縣級特殊教育學校,國家中央資金投入了530萬,基礎設施能較好地滿足當前的辦學條件。然而,新建的特殊教育學校目前發展最大的瓶頸是我們教師團隊建設的問題。
一、新建的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存在的普遍情況
1. 特教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
一方面招不到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師。特殊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特教教師不是任何具備了某學歷的人就可從事的,它有其特殊的專業能力要求。我國特殊教育事業起步較晚,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機構也相對滯后,相比于普通院校,特教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教師專業水平不夠強。另一方面,普教教師勝任特教工作。因招不到專業教師,特教師資隊伍中就吸納了一些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教人員來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他們的特教知識相對缺乏。由此可見,特教教師的整體專業素養比較薄弱,專業水平不高。
2. 特教教師的專業意識不強
在殘疾學生的家長心目中,把孩子送過來,就是想讓他們學點文化知識,將來能自食其力,不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相對而言,在特殊教育學校里,無升學考試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特教教師不僅沒有培育“優秀人才”的榮譽感,連“桃李滿天下”的精神享受都無法實現。沒有職業成就感就導致了有些特教教師覺得特殊教育生活沒有生趣,教學沒有激情,他們只求完成教學內容,不管教學效果。對特殊教育沒有高要求,對特殊教育專業發展沒有動力。特教教師的專業意識不強,就談不上專業化發展。
3. 縣級特教教師繼續教育相對滯后,培訓較少
縣級管理階層對特殊教育有“陌生感”,更談不上縣級培訓。而且每縣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們的交流圈子小,還被看成另類。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也極少。特教教師培訓的機會少,導致有些教師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們的專業發展。
二、對新建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踐探索
新建的特殊教育學校要發展,特教教師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特教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特教質量的基本保證,更是特教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和特教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促進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我校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一個重要課題。作為一所新建的特殊教育學校,我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作了以下一些實踐探索。
(一)積極創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俗話說:“環境塑造人”。教師綜合素質的形成和專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因為教師個體素質模式的建構和塑造,有賴于與之相關的各種教育環境的引導、開發和優化選擇。良好的環境能使人產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環境能使人產生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特別是我們特教教師更需要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專業發展。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社會更多理解、接受、關心特教教師職業。這需要與有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積極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以促進社會形成崇尚、關心、支持特殊教育甚至敬畏特殊教育的良好社會風氣。其次,提高特教教師的待遇,保障其享有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貫徹落實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最后,我校提出了以“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為追求目標,構建好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特教精神、校訓校規上墻宣傳,深入人心。教師素養、專業精神要在教師辦公室、會議室顯眼處彰顯。教師的專業發展,源于教師對自我職業發展的認識、對專業工作的熱愛和對專業發展的期待與渴望。在“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的環境里,教師的專業生活更具有主動性,更有利于教師實現自身的內在超越,形成特教精神,促進專業發展。
(二)營造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校內氛圍
1. 重建學校管理體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航標,在制度建設上要遵循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學會科學地規劃,有步驟地實施。實際上,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是教師的自主發展,所以提高教師在發展過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們自我反思與提高是制度建設的最終目標。我們可以通過制度建設一步一步地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應該進行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規范的建設。如把教師行為規范細化,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師工作手冊》《教學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制度》等。其次是通過制度建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這些制度要求立足于本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發展要求。如建立《教學設計的要求》《校本教研的要求》《常規課堂教學的規定》等。最后是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的升華。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獎勵制度的建立來達到目的,如建立《教育科研獎勵制度》,一年整理、集結出版學校教師的專業論文,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激勵教師的專業發展。
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好的學校需要好的團隊。特教教師首先要求有熱愛特教事業的理念。只有“愛”你的事業、你的學生,做到敬業奉獻,才能堅持不斷鉆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要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除本學科專業知識外,教師還必須學習教育科學及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廣泛涉獵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內容。只有教師具備了豐富且淵博的知識基礎,才能使自己在課堂上縱橫展開,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充滿活力。特教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敬業,敬業就意味著必須投入比別人更多的精力、時間和情感,甚至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和利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具有奉獻精神。我校為此提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制肯鉆研、特別善協作”的“四特精神”。
3. 狠抓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推進教師專業化建設
俗話說得好,有壓力就有動力。新建特教學校每位教師都是學校建設的主人,工作中給每位教師提出相應的任務,使他們把壓力轉為動力,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如:①開展好“三課”(備好課、常聽課、上示范課)常規活動。②多媒體教學技術設計基本功。③教育理論學習筆記。④抓好手工制作等競賽活動。⑤每堂課寫好教學反思,每期寫好教學論文。抓實教師的基本功,可大力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加強教研管理,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自覺性
我校給教師一個教研大平臺,學校目前是大班額(18名智障生)教學,學校鼓勵教師自主研課,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并在每周五下午定時定人定內容進行研討。采用集體備課,主題教學與個別化教學研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鼓勵教師從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等有效途徑中,務實求發展。加強教研管理,樹立“教研為先導”的意識,創造濃郁的教研氛圍,鼓勵教師做實踐的思考者,以研究出效益。激勵教師探索教改途徑,總結教學經驗,及時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讓教師們不斷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四)為老師們提供學習機會,加強教師專業化培養
要推進特教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還應該為特教教師爭取各種學習培訓機會,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有進步,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立足和發展。學校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派教師到外面進行學習和培訓。現在學校已把教師培養培訓作為一項給老師們的福利,大力鼓勵老師們參加各類培訓,學校全給予報銷費用。此外,加強同行特教學校校際交流,每期組織教師到省市縣各級外校參觀學習,讓教師們在參觀學習中放寬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確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標。
完善教師教育的制度,應該重新審視界定教師資格條件,加重教學實踐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對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定期進行考核,打破終身制。對教師的工作認定獎勵是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強大動力。應該對教師進行不斷的考核和評定,劃分出不同的等級,按不同的角色職能、勝任工作能力等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并分別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訓要求,給予不同的專業職稱和不同級別的待遇。
2、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
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進程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會提高教師整體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會形成一種社會競爭力,促使其他職業的優秀人才向教師這個職業進行轉移。提高教師行業的待遇,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化,使教師行業成為吸引人的一種高尚的專業。
3、建立激勵教師繼續教育的新機制
激勵的核心是滿足人的不同需要,這是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必須考慮教師的不同需要,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使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要做到:(l)重視學歷提高教育。(2)建立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專項基金,用于進修學習、學術交流,從事教改實驗、承擔科研項⑧默思sIs目等。(3)在教育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重獎,賦予相應的榮譽稱號,如:名教師、首席教師等。(4)建立并完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評價制度,并與教師的職評、聘任、工資晉升與先進評比等掛鉤。
4、制定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
評價是一種激勵,它能開發人的潛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創造性和進取性。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不斷促進教師積極進取的激勵性評價,其目的是培養敬業精神,激發工作熱情,啟發教師專業自主和專業自由的樂趣,發展性教師評價是注重教師積極參與的自主性評價。尊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自,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平等對話,形成合作互動關系;對教師的工作和潛能給予充分肯定。因此,注重教師內部動機來評價和激勵教師的教學行為,構建全員參與,共同進步的教師評價模式S審視和展望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21世紀對人才的創新要求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就對培養人才的教師的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培養“探究型”的學生;只有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在教師未來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教師培養將把職前與在職、普通師范與職業師范、定向型與非定向型師范統合在教師教育的概念中,它將具有以下基本走勢。師專業化將是教師技術特征和地位特征的體現,也是教育行業吸引力產生的內在條件。教師專業化實際上是提高從事教育行業的職業門檻,它必然從某種意義上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和社會地位,也必將提高教師和教育行業的地位。從社會各大行業的地位狀況來看,凡是教育層次比較高的行業,都已經獲得或將會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正如馬丁.特羅格所指出的:大學生從事某項工作能夠提高這項工作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應用技巧和發揮創造性的機會。同時,最終提高了這一行業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教師教育將成為被廣泛理解的提高考專業化的制度。正如布魯貝克所言:實際上歷史上不斷重演的,只是并不完全原樣地重演而已。這種重演在教育問題的處理上是特別常見的,只因時間和空間而有所不同罷了。而我國早在1920年就出現過師范大學是否獨立設置的論爭,到20世紀末的師范教育升格和向非定向型師范的急劇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歷史的重演。用“教師教育”的理念取代“師范教育”的觀念。傳統的,’9幣范教育”觀念的局限性在于片面強調教師的定向和計劃培養,缺乏開放與競爭;過分突出教師的職前培養,忽視教師的職后培育和終身教育。在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在知識經濟日益逼近的今天,傳統的師范教育觀念己經總體上落后于時代,教師培養模式必須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師范教育必須吸取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終身教育理念等新的教師教育觀念。因此,必須實現由“師范教育”到“教師教育”的觀念更新。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認為,教師作為一個教學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專業人員的發展歷程。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成熟只是相對的,而發展是絕對的。教師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專業人員,要經歷一系列不同專業發展階段,其專業發展的內涵也是多層面、多領域的。
參考文獻
[1]饒見維.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2]王承緒,朱勃,顧明遠,比較教育【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陳琴,龐麗娟,許曉輝.論教師專業【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11).
[4]GibsonWD.SoeialPerspeetivesonEdueation[M〕.NewYork:JohnWiley
[5]史寧中,柳海民.教師職業專業化:21世紀高師教育持續發展的生命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9).
[6]袁銳愕.教師專業化與高素質教師:經驗、理論與改革實踐【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9]舊〕永井圣二.教師專業職論再考【J〕.教育社會學研究,1988(54).
[10]陳永明.現代教師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0).
[11]1奧田真丈.現代學校教育大事典〔Ml.日本:行政出版公司,1993.
[12]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編,鐘啟泉譯.現代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13]鐘啟泉.教師“專業化”:涵意與課題[J].教育參考,1999,(4).
[14]舊〕佐藤學.教師:兩難問題[M].日本:世織書房,1997,66一67,68一69.
[15]舊]淺沼茂.21世紀的教師形象[J].教育展望,2000,(l、2).
[16]舊]j混坂修.當今所示的教師形象、所期待的柳幣形象〔J].學校經營,2001,(6).
[17]刀程曉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J〕.《光明日報》,2008年01月23日.
[18]盧真金.論骨干教師培訓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模式〔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6):47“51.
[19〕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J].教育研究,2000.
[2]李天鷹.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性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9).
[21]安保先.談教師進修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交流材料,2001.
[22]任學兵.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4)
[23]廖霆.教師繼續教育保障制度的構建【J〕.教育評論,2004,(6).
[24]程紅兵,劉民鋼.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應以內涵為本【J〕.中國教育報,2008年2月18日第5版。
[25]馬立主主編,楊曉青,邵寶樣副主編.全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預測與對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6]吳衛東.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7]余文森,連榕等編著.教師專業發展[M1.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8]王承緒,朱勃,顧明遠.比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9]楊小峻.尋求新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J〕.教育與現代化,2006,(4).
[30]彭擁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背景、問題與展望【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教師培訓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提高教師培訓工作針對性、實效性,我們在問卷調查、座談調研的基礎上,確立了2011年教師培訓總體思路,即以教師教育均衡化、專業化發展為導向,以中小學骨干校長、骨干教師2個高級研修為載體,著力推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在培訓形式上采取不同方式,骨干校長高級研修采取專題講座與專家引領、名著導讀與問題研究、個案分析與專題研討、名校考察與現場體驗的“四個相結合”,做到校長與專家互動、業務培訓與問題研究并重,全面提升校長科學管理學校的能力和水平;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將實行“菜單式”培訓方式,采取課堂示范、現場點評、專家講座相結合,輔之以課題研究,幫助教師解決課題教學實際問題,引領教師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和課題研究成果,盡快成長為省、市名師。
二、優化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加速器”
認真組織各類培訓。選派研修員、優秀教師參加出國(境)、國家、省、市級骨干培訓,組織縣內特級教師、后備特級教師等五類骨干,為全縣中小學教師上觀摩課、研究課,或送教、送課,或開講座、作輔導等,進一步促進五類骨干教師專業成長。
扎實開展課題研究。今年是“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報起始之年,要引導教師圍繞國家、省、市課題研究指南,從問題出發,貼近教學,積極開展研究課題申報工作,力爭申報省、市級課題20項。同時,認真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教學設計評比等,促進教師自覺反思、不斷提高。
精心打造百節優課。在研修員的配合、指導下,全縣中小學每門學科均打造100節左右的優質課。縣教師研修中心將投入20萬元采購一套攝像編設備,將攝制的優質課視頻投放在《洪澤教師研修網》上,供全縣教師學習、觀摩。
積極組建研修工作室。鼓勵研修員、骨干教師在《洪澤教師研修網》上建立研究工作室,或開設博客,進行問題探討、學術交流。全年我們將分學科組織1―2次學術沙龍,展示成果,推動發展。
三、科學管理,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航向標”
以賽促學。開展全縣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組織所有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考試,實行以校為主、分片過關、統一測試,力爭用2―3年時間,使全縣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舉辦教干、教師“聽、說、評、上”系列競賽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
以研促教。扎實開展校本研究,制訂校本研修工作意見,掀起新一輪全縣中小學校本教研的熱潮,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快速轉變。開展教師教學“六認真”研究,研修員定期赴學校開展聽課、評課、檢查、指導系列活動,健全教師教學“六認真”管理長效機制。
以導促管。按照省“五嚴”規定,采取定期檢測、隨機抽測等方式,廣泛開展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視導、教學質量調研測試,重點監控學生作業負擔,認真查找薄弱環節,及時通報存在問題,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以用促提。今后,凡是教師課堂評優、論文評比、課題研究、質量檢測結果等,全部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并與職稱評聘、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掛鉤,努力形成鮮明的結果運用導向。
四、傾情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催化劑”
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并逐漸被認識和受到重視。在我國,心理輔導是一門新興的事業,在大陸,心理輔導事業僅有20年左右的歷史;而首先開展的臺灣地區,也僅45年左右。各地發展速度有所不同,專業化程度亦有深淺之分。雖然國內心理輔導方面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對于心理輔導教師的研究很少,經過搜索文獻筆者將以往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分幾個維度來進行闡述。
1.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的研究
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并不是將一個、兩個教師培養成才就終止了,而是要凸顯出整支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這里的素質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泛,可以說是技能,也可以說是職業理念,更可以說是有關心理教師各方面的問題。因此,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的研究為其更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高亞兵提到了師資隊伍的建設中調查了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的情況,結果表明:一是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短缺;二是少數從業人員未進行職前培訓,大部分進行過短期培訓;三是僅有6.8%的學校領導重視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張頡就心理教師的職業怠倦問題進行了調查并分析其在個人因素和職業因素變量上的差異,結果表明,心理教師已經出現職業倦怠,有部分心理教師在不同的維度上表現出較明顯的倦怠感;彭鏵采用了文獻法與調查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及其調適的策略。得出結論:教師心理問題表現為教師職業、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社會適應四種問題。由此進行了原因分析及調適對策的提出。
綜上所述,我國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已經由理論上升到了實踐調查研究,不再局限于理論的推敲與揣摩,雖說有所提高,但我國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現狀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心理輔導教師隊伍中專職教師少,兼職教師不夠專業;二是心理輔導教師與學生比例失衡;三是心理輔導教師不同程度下出現職業怠倦問題;三是心理輔導教師自身存在心理問題。為了進一步走好心理輔導道路,我們必須解決當前心理輔導教師的個人問題以及做好心理輔導教師的分配,努力做到師生比例平衡的狀態。
2.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問題,是建設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的核心問題,只有把握好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業化的發展方向,才能開展有價值的輔導工作。因此,對于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的研究也是建設其的有效方法。
李士江指出:“高水平心理輔導師資是中小學心理輔導工作健康發展的前提,對中小學心理輔導師資專業化發展對策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應從相關人員的培養上促進中小學心理輔導專業化發展。”吳瑋提到了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邁向專業化發展趨勢,提出了優化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對策,即首先要明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其次是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制度,例如資格認證制度、教研制度、督導制度、培養和培訓制度、評價制度 。胡艷一文就當前中小學專職心理輔導教師面臨的困境給予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首先是從教師個人的角度提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身專業存在的問題,更新自己輔導理念;其次從專業扶持的角度,互相交流、觀摩、教研的過程都是提升自我的好辦法;最后是從體制管理層面,應該設立監督體制、建立和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技術職稱系列評定標準和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我國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借鑒了外國經驗,已從最初的迷茫階段逐步走上正軌。從以往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水平雖不及國外心理輔導教師水平高,但提升的幅度較大。當前我國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呈現先出以下特點:一是我國開始注重心理輔導教師R禱的培養,注重心理輔導教師理念的提升;二是心理輔導教師要求資格認證;三是通過心理輔導評估體系加強教師的專業性;四是實施督導制度;五是心理輔導教師培訓計劃更加系統性。雖然我國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提升了許多,但仍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心理輔導教師心理輔導理念不夠堅固,培訓少,心理輔導技能也不夠完善,督導制度沒有有效實施,等等。俗話說“好的將帥才能帶領出好的士兵”,專業性的輔導教師才能發揮出最有效的技能來輔導學生。
3.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職業心理問題的研究
因為心理輔導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職業心理問題的探究是必然的。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而心理輔導教師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與職業行為素質不高現象并存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于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職業心理問題的研究也是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有效的途徑。
王文增在其論文中調查了81名小學教師,使用實驗的方法在小學教師職業壓力、職業怠倦和心理健康關系的基礎上,探討了壓力干預訓練對緩解小學教師職業壓力、職業倦怠以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從而得出了三者的關系。
在上海、天津等地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使用量表的方法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測。有的研究結論卻是相反的,如賈林祥、宋廣文的調查認為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國內普通人群高。
綜上所述,盡管在教師心理研究報告中顯示的數據不等,但從當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是心理問題障礙高發的人群。我國應該呼吁更多的相關人員以及教師本人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心理輔導教師這一具有特殊性工作性質的人員,應時刻調節好自身的問題,及時糾正以至于更好地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
4.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角色定位的研究
目前國內中小學心理教師普遍存在著角色模糊狀態,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心理輔導教師對于角色定位的準確性是其進行有效輔導的前提。
王宏方通過自己的方法即對心理教師的專業身份進行了區分,主要針對對象是普通教師、德育教師和心理學者與心理教師。洪永勝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了教師角色意識和職責定位的影響。他認為心理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找準角色定位,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服務者。黃玲在其論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身份認同感的研究》對教師身份認同感作了深入研究,為后來的研究提供了理論研究基礎。 徐琳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角色缺位”和“角色越位”兩種偏失現象的現狀分析入手,表達了他對心理教師在學校中的定位見解。
綜上所述,我國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角色定位的研究大多都是教師對自身身份的模糊性以及無法定位的問題。前人的研究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經驗,但心理輔導教師隊伍角色定位上仍存在弊端,主要呈現以下問題:一是心理輔導教師職業角色偏頗;二是心理輔導教師角色意識輕化;三是心理輔導教師“角色缺位”和“角色越位”;四是心理輔導教師身份認同感的困惑。雖然我國關于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有限,但很多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本文的有效寫作提供了大量的文獻依據與事實依據。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國內已有的研究對我國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如下的經驗和借鑒價值:國內學者對小學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做出了較為全面的論述。這些研究對我國進一步研究小學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很大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價值,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借鑒價值。
國內已有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經驗與啟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在研究視角上,大多停留在心理學視角,很少與教育學視角、哲學視角、社會學視角穿插,研究視角顯得過于單一。因此不能很好地去論證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內部影響因素。
2.在研究材料上,已有研究多局限在理論研究,實踐層面的研究涉及的較少,并且已有的研究不螄富,只是籠統地提出解決對策,應該提出小學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內部影響因素中最實際、最貼近現實的對策來解決現有問題。
3.在研究方法上,研究方法過于單一,可以采用訪談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法相結合的形式,使得研究結果更為全面。
4.在研究對象上,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初中、高中、大學階段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宏觀上的影響因素,對小學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內部影響因素現狀的研究少之又少。
1996年4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設置和試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議題, 同時強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教育碩士與現行的教育學碩士在學位上處于同一層次,但規格不同,各有側重。該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要掌握某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要懂得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具有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1]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加強基礎教育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業務水平較高的基礎教育骨干教師。但是,2005年我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數10036萬人,而參加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習的人數,1997年不足200人,到2001年才突破5000人,達到6262人;再到2004年(2005年入學)方突破萬人大關,達到10422人,2005、2006年穩定在1.1萬余人;截止到2007年3月,累計錄取約6萬人。到2006年,獲得教育碩士學位人數僅約2.5萬人。由此可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的發展規模與我國教師隊伍規模是遠遠不成比例的,即人們對教育碩士在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的作用方面認識還有待于提高。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 1994年我國實施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的獨特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推進教師工作的專業化和發展的專業化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一、教師工作專業化
1、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體現教師學科專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教育碩士作為一種專業學位,它對于促進和提高教師的質量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運行和發展合乎教育的規律。教育碩士作為中小學教師高層次在職教育的最佳形式,為教師提高學科專業水平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通過進行教育碩士的學習,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已成為基礎教育教師及管理人員擔任較高職務的資格條件之一,也是教師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報考資格及招生對象上看,教育碩士招生條件規定了報考者要具有學士學位,三年以上第一線教學經歷;若不具有學士學位者,除滿足前者條件外,還需要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中學一級或相當職稱,由此,保證了生源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且招生對象僅限于中小學、幼兒園和其他中等學校的文化專業課任課教師或管理人員,以及教育研究部門或政府機關中具有教師職務的教研員或管理人員。這樣,就保證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教師專門性。
從考試形式和招生錄取上看,考試科目為政治理論、英語、教育學、心理學、專業課,其中,英語、教育學、心理學全國聯考,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專業課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考試與全國聯考同時進行。這樣就保證了考試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正性。錄取時,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分數線和招生名額,并結合考生的報考條件、工作業績等全面考察,擇優錄取,特別是根據考生的工作業績,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在錄取時的重要性。
從學習過程和學位論文上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以課程學習為主,教學安排上既有培養規格的統一要求,又針對不同學科人員的特點,根據不同專業及方向,分類指導,在加強理論課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選題需聯系實際,結合教師的本職工作,對不同的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決辦法,對論文的評價著重于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相關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主要以課程學習為主,培養目標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工作能力,能從事較高水平中學相關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培養規格為有志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文化和專業基礎好,具有較高的教育學和教學論素養,在相關學科教學方面視野開闊、現代意識強,具有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能力,且能比較熟練的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因此,在相關專業及方向的課程設置上,均滿足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這樣的培養要求將會有力的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
3、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要求,在加強理論課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要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著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相關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教師來說,就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育人的能力。因此,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要求學員必須開展研究性的實踐工作,在實踐結束時,需要提交教案及相關的教學評價。論文的選題也必須以實際教學中重點的實際問題為主,其學位論文的評審必須有一位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具有相當職稱的教師參加。通過加強對學員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會大大提高學員的教學和育人能力。
二、教師發展專業化
l、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是教師學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
世界各國如今都普遍延長了職前教師教育的時間。小學教師已普遍要求在完成l2年左右的基礎教育后再接受4年職前教育達到大學本科層次,畢業論文中學教師一般還要多讀l一2年,達到研究生學歷。隨著教師要應對的挑戰越來越多,今后延長學制、提高學歷要求的傾向可能更甚。例如在美國,聯邦沒有要求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但有一些州要求教師在上崗后一段時間內必須獲得碩士學位,大多數是教育碩士而不是所教學科的碩士;日本1949年《教育職員資格法》規定,中小學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一級資格證是以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學士學位作為基本資格,二級資格證是以短期大學取得準學士學位作為基本資格。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必須有二級以上許可證,高中教師要必須有一級許可證。早在1988年日本文部省對《教育職員資格法》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增設以“碩士”學位為基本資格的專修資格證,這樣就逐步把教師的學歷水平提高到大學本科以上。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04年的統計數據,日本高中教師中取得碩士學位的有l1%。
目前,我國現行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合格學歷(分別為中師、大專、大學本科)已達到較高水平,根據教育部(200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止2005年,我國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合格水平分別達到98.62%、95.22%、83.46%。其中專科以上小學教師現在達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35.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2%,這種狀況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為此,
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是教師培訓的重要渠道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開始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培訓中小學教師,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脫產進修、業余函授、合格證達標、自學考試、短期培訓等形式培訓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改革開放初期教師緊缺、素質不高的狀況。但是,培訓的目標主要還是彌補教師學歷不足的問題,使學歷不合格的教師達到合格水平,也就是學歷的補償問題。雖然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嘗試以提高教師能力為取向的教師培訓模式,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的觀念與方式脫節,忽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背景等。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較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它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是提高教師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對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根據中小學課程設置情況及管理工作需要,設置了教育管理、學科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教育、科學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個專業,學科教學(語文、數學)等l7個專業方向。作為一種新型的學位教育,教育碩士學位是一種具有教師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它在學位設置的依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與規格、培養的途徑和方式方面與教育學碩士學位有明顯的不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為基礎教育戰線教育工作者獲取研究生學位開辟了一條有效渠道,正如教育界的專家所指出的,“這在我國教育史上還是第一次”,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教師專業化豐富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學內容
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共同組成了教師的專業素質的基本內涵。其中,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化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具體表現,是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專業精神是教師專業化的動力。這三個方面在教師專業素質結構中是缺一不可的有機統一體。[5 ]
l、專業知識是指教師應具備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本體性知識。以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為主的條件性知識。以及在教育教學活動及過程中生成的實踐性知識。三類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體現出教師的從教能力。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在教師教育期間的課程設置一直圍繞核心專業學科開展,因而教師的知識結構比例失調,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盡管我們不能僅僅憑借知識來評判教師專業的發展程度,但其專業能力必然受制于他們所具有的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基礎,并且教師教育的課程開發、培訓方案開發等都與之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知識基礎欠缺是當前教師專業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這些現象促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在課程設置時,特地將《教育學原理》、《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課程來開設,同時開設與各自學科緊密結合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
2、專業能力是指作為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特殊能力。
國內外關于教師素質的研究表明,教師專業能力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或者說,教師專業能力與其工作效果有較高的正相關。在諸多的教師專業能力中,職稱論文 困擾和制約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師職業的研究性質密切關聯。具有研究的意識與需要、知識與能力是所有專業人員的共同特征。“教師即研究者”幾乎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義語,已經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的一個重要觀念。而是否具有較強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為區分一個教師是專業教師還是非專業教師的根本標志。因此,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明確提出要培養教師具有“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的能力”,并通過實踐和學位論文培養教師的意識和能力。
3、專業精神是保證。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教師
專業精神是教師做好本質工作的重要保證,它是教師教育人格和倫理的組成。其內涵包括:“認識教師從事的是關系到社會發展和民族國家未來,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每個家庭的希望與幸福的重要的事業,形成對事業的責任感、崇高感;具有以敬業和為人類及其文明發展奉獻自己為特征的專業精神。”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其出發點就是培養“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目的是加強基礎教育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業務水平較高的基礎教育骨干教師”。所有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人員必須服務于基礎教育戰線。
四、教師專業化有利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
跨入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使中小學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進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時期都關鍵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干的教書匠而成為專業的教育家。我國2l世紀的教師教育,需要以教師專業化為改革取向,以培養適應2l世紀教育教學需要的專門人才,滿足我國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在社會、政府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同時,教師主體本身更應堅定專業信念,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服務品質,以贏得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信賴與認同。所有這些需求與期望,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無論是生源條件、政策引導、社會需求等均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以廣闊的發展空問。因此,教師的專業化進程有利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教師的發展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是社會發展、職業分化的自然結果和必然要求。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師培養方式,為教師的專業化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前進。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學位辦[1996125號)[Z].1996—06—10.
[2]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Z].2007—06-08.
[3]曾天山.專家學者:我國教師專業化有了啥?還缺啥?[N].中國教育{艮,2007—04—28(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2-0021-03
一、課題研究背景
職業學校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核心和主力軍,是一所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關鍵性資源。職業教育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早,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斷膨脹,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和特色與社會的實際需求有較大的距離。其中,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水平不能適應不斷提高的人才培養要求,這是問題產生的關鍵。從現狀來看,盡管各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中投入了較大的關注和努力,但受制于各種客觀條件和因素,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仍不能讓人滿意。理論指導不到位、管理模式滯后、隊伍發展規劃不科學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如何結合學校新一輪轉型發展的目標,探索建設具有特色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在深入掌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訴求、建議的基礎上,和諧推動職業教育水平更上一個臺階,是我們當前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為此,本課題組在我校及周邊重點職校中進行了廣泛而形式多樣的調查,以期在數據的基礎上分析獲得合理的結論,推動課題的研究。
二、問卷調查情況及數據分析
為了獲取真實有效的一手數據,深入了解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本課題組通過多次討論精心擬定了《“促進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與機制研究”課題一線教師調研問卷》,以我校為主、周邊多所省四星級以上職業學校為輔,開展了針對一線專任專業教師的問卷調查,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共發放調研問卷160份,回收156份,回收率97.5%,采集的數據科學合理,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有效依據。調查問卷的內容由四部分組成,具體內容與調研結果如下:
1. 教師基本情況。該部分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對象選擇教師職業的初衷、教齡、職稱、課題和教材情況、任教課程類別、企業工作經歷、教學榮譽等教師個人基本情況,具體數據如表1和表2。
本次調研的對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數據顯示教齡為5~10年的教師占調查總數的33%,初、中級職稱人數占總數的65%,他們是學校當前承擔教學任務的專任教師的主力軍,調研得出的數據對于掌握當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有著重要的意義。
調研對象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度較高,有60%的教師表示熱愛本職業,另有百分之38%的教師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認同,顯示出這是一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隊伍。其中,獲得各級各類教學榮譽稱號的教師占總數的31.2%,師資隊伍的整體實力較強,有較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他們能積極參與教科研,取得了初步的成績,被調研的156名教師人均4.8篇,人均主參編教材0.58本;近7成教師主持或參與了各級各類課題的研究工作。由于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需要,現代職業教育對于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學校和教師本身都意識到了鍛煉雙師能力、打造雙師型隊伍的重要性,此次調查發現,有8%的教師擁有企業工作經歷,另有46%的教師擁有雙師資格。
2. 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認識與規劃。該部分內容共包含六條,主要調查教師對學生狀況的認知、選擇的教育教學態度和專業發展目標。具體數據如表3、表4。
調查數據顯示,80%的教師普遍認為職業學校學生教學難度較大,僅有2%的教師認為沒法教,表明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職業學校學生現狀不理想,但有意愿通過思考和努力去嘗試改善。另一組數據可以作為佐證,71.6%的教師選擇用認真努力的態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體現了教學隊伍積極樂觀的心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制約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是“學習態度”,而一直被渲染夸大的“理解能力差”僅列所有要素的最后一位。
被調研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充分的思考,77%的教師表示規劃過自己的職業目標,其中45%的教師期望成為合格教師,25%的教師期望成為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另有30%的教師期望成為教學名師,這些數據表明相當部分教師對自己的生涯規劃目標制定不合理,過高或過低都會制約個人的發展;超過51%的教師認為需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熟練駕馭課堂,而在個人最需提高方面的調研中,科研能力成為了絕大部分教師的選擇,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的意識在教師腦中開始生根發芽。
3. 專業化發展的現狀。該部分內容共七條,主要調查教師當前的專業化發展現狀,包括對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對教學的反思、論文和教學競賽、技能競賽情況等。具體數據如表5、表6。
調研顯示,大多數教師能主動學習教育理論和方法,經常學習的比例達到73%;同時,有90%的教師表示會對教學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疑惑進行認真反思,但形成相應教學論文的比例卻不高,選擇偶爾寫一點和評職稱時才寫的教師比例達48%。
同時,82%的教師有參與教學研究的主觀愿望,但不知道如何進行的教師也占了相當的比例;有45%的教師參與過市級以上的教學競賽,而僅有30%的教師參加過市級以上的技能大賽;近七成的教師表示偶爾會閱讀職業教育理論與雜志,而表示每月會閱讀的教師不足27%。這樣的數據充分表明,教師有意愿進行專業化發展,但是對于專業化發展的方法和途徑不甚了了,師資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并不樂觀。
4.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期望。這一部分主要調研教師對專業化發展途徑的認識,以及對外界環境和平臺的需求。具體數據如表7、表8。
調研數據顯示,44%的教師認為教學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自身努力,學校重視、教學競賽和老教師指導也不可忽視;而教師認為提高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依次是企業實踐、參與企業研發、參加技能競賽和到企業掛職鍛煉,值得注意的是,衡量雙師能力關鍵因素的技能證書則排到了最末,顯示了教師不盲目追求高等級證書而務實追求鍛煉機會的理性思考。被調研教師認為,制約其專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校內外提供的環境,持此觀點的人數比例達69.8%,與之相應的是,教師最希望學校提供的平臺是學習進修的機會和建立成長激勵機制,這兩項的選擇率達72%。
5. 總體分析。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們調查的多所重點中職校中,教師對專業化發展的概念有一定認識,可以積極接受,并希望有形式豐富、效果明顯的專業發展機會。與此同時,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和學校的體制平臺也存在明顯的不足:①職稱結構不合理。師資隊伍以初中級職稱人數為主,高級職稱明顯不足;②教師雖然有從事專業化發展的熱情,但是缺乏如何進行有效專業化發展的指導;③教學競賽、技能競賽、各級各類進修和培訓的參與度偏低;④學校的相關激勵機制和成長平臺建設不夠;⑤部分教師的職業定位不科學不切實際;⑥教師的教科研素質和水平偏弱等。
三、針對調研結果的思考
通過本次調研,課題組對本市幾所省四星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為進一步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水平,提升職業教育的規格和質量,以下方面值得嘗試和改革。
1. 從教師主體角度出發。教師首先應正確認識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和意義,科學合理地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專業化發展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切實可行;其次,作為專業化發展的主體,教師不能一味消極等待上級的指示和安排,應積極主動探尋適合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多樣化渠道;再次,加強教育教學和專業化發展理論知識的學習,在積極思考和總結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成果的積累,認真參與課題研究、論文撰寫、教學和技能競賽等活動,在不斷積累中實現專業化發展的跨越。
2. 從學校管理角度出發。
(1)關注職業學校教師生涯規劃的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是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并選擇符合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 教師的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作為教師從事教師職業的整個過程,具體包括: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師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及環境條件的考慮。隨著社會產業結構轉型和生源質量的瞬息萬變,職業學校教師教學任務不穩定,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教師知識儲備更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承受的職業壓力也隨之增強,加之學校環境相對單一狹小,教師極易產生職業疲倦,從而影響主動進行專業化發展的意愿。因此,關注和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勢在必行,對于減輕教師職業壓力,削除教師職業倦怠,指明前進方向,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2)重構具有激勵作用的教師評價機制。一個好的評價機制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主動、全面、充分的發展,學校應在堅持“激勵與鞭策統一、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統一、量化統計與人性關懷統一”的原則下,科學設計教師評價機制,營造團結向上、和諧共進的工作氛圍,建立教師主動參與的同時有一定競爭壓力的專業化發展環境,為教師的職業發展制造良好的土壤。
(3)打造教師成長的平臺與空間。調研數據顯示,教師對于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接受各級各類培訓及下企業鍛煉的需求較大。學校要在了解教師專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師資培養計劃和目標,拓寬對口培訓單位的層面,加大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力度;同時,學校要積極為教師提供鍛煉的崗位和提升的空間,通過各級各類教學和技能競賽,讓真正在專業化發展上取得成績的人站到前臺,起到榜樣和引領的作用;再次,學校可以聘請校內外職教專家組成專門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指導機構,定期對教師進行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對專業化發展的水平進行科學的評估,制定專業化發展的方針政策,讓教師行進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
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問題是關乎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命題,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周邊學校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看到了希望,也認識到了不足,以后將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扎實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教師的選拔、培養和評價上不斷開拓創新,努力打造一支專業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蘇寶莉(1963- ),女,河南滎陽人,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軟件技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和軟件工程。(江蘇 常州 21316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職院校為例”(項目編號:2012SJB880009,項目主持人:蘇寶莉)和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職教育園區)院校科研基金重點項目“高職與本科‘3+2’分段式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項目編號:K2012212,項目主持人:蘇寶莉)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18-0077-02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成長、發展的立交橋,加快建設適應終身學習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必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與教學質量,以便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高職院校女教師作為教師群體的半壁江山,她們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素質及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對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和研究,能夠凸顯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通過對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素質構成和特點以及專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采取的策略和具體措施,幫助高職女教師提升專業能力,實現專業發展,從而達到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一、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及專業素質構成
1.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王鑒、徐立波等人把國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歸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及“兩者兼而有之”三類;把國內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歸納為“教師職業作為專業其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教師由非專業向專業的發展過程”。梁欽水認為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注意角度選擇、層面選擇及衡量標準。立足于社會需求,以獲得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效果為目標,規劃教師專業化發展。
筆者贊同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是指教師在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是運用專業知識,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的過程,也是從專業新手到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越來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高職教師專業素質構成及高職女教師素質構成特點。高職教師專業素質構成及高職女教師素質構成特點如表所示。
二、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女教師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幾乎占到半壁江山。她們以自己細膩的情感、出色的感覺語言能力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在教學改革方面做得風生水起,在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教學成果等質量工程建設中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而相對于教學工作,目前女教師的科研工作則遜色很多。以作者所在學校2011年的論文、專利及課題數據為例。全院306篇,女教師為第一作者的只有47篇,占到總數的15%;全院獲得專利29項,女教師4項,占到總數的13%;院級科技類課題15項,女教師主持2項,占總數的13%;院級社科類課題36項,女教師主持10項,占總數的27%;全院獲得省市區社科類立項課題37項,女教師主持7項,占總數的18%;橫向課題43項,女教師主持8項,占總數的18%。所占比例之低與女教師數量占全院教職工總數的半壁江山的現狀有十分巨大的差距。而且這種女教師科研能力的差距并不是個別院校獨有,在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年齡段的增加,男女教師之間在科研成就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三、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1.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提高高職女教師教學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才能發現自己教學和教科研工作中的不足,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有沒有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分專業新手與研究型教師的標志。
高職女教師要不斷強化自我反思、不斷更新觀念,突破自己原有自我認知中的一些偏差,堅定信念,樹立自己對教學與科研的興趣與信心,正確處理教學和科研的關系。科研是生產、傳授知識的源,而教學則是流;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則是教學的深入和提高。通過專業建設、教學實踐、課題研究、企業實踐、社會服務等途徑,提高高職女教師的學術水平、雙師素質、提升教學開發能力、教科研能力、應用技術開發能力。
2.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間發生的、以專業發展為指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的,旨在實現教師持續主動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進步的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聽課、評課、教學檢查、教學能力測試等都是開展同伴互助的很好形式。教師與同事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賴的關系,共同規劃教學活動、互相提供反饋意見和分享經驗。事實表明,擁有“同伴互助者”的教師比那些獨自工作的教師更容易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來自同伴的評價更有助于教師改善自我的教學行為。
3.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專家引領。教師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可以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目前各個學校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都會邀請許多專家來校進行工作指導和經驗交流,高職女教師一定要抓住這些開闊視野的機會,多學習,多與專家探討;同時,在推進國家骨干院校建設過程中,有眾多的師資外出培訓項目,高職女教師也應該排除家務的干擾,爭取機會,參加培訓,接受專家的指導。
4.高職女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環境支持。第一,社會支持。首先,消除男女教師在退休年齡上的政策歧視,平等對待女教師的發展要求,在包括項目評審、科技資源與崗位等方面的科技政策與制度設計上給予女教師充分的重視與平等的機會。其次,設立女教師培訓基金和科學研究基金,建立女教師協會,鼓勵和支持女教師成長成才。再次,呼吁社會公眾對女教師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女教師更加自信、自強和自立。最后,構建和完善女教師的社會支持體系,使女教師有充分的閑暇學習進修,潛心研究。第二,學校支持。建立女教師專項培養計劃,通過國內外培訓、下企業鍛煉、社會服務等措施,培養女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執教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和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建立女教師專項科研基金,加強對女教師的科研能力的培養,激發科研興趣,增強科研意識。第三,家庭支持。家庭應該為女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她們能夠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家庭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家庭成員有力的支持對女性的教學與科研將產生重要而又特殊的影響。另一個方面,如果沒有家人的幫助,家庭重任對于所有的女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家庭成員應該分擔家庭責任,為高職女教師提供精神支持和幫助。
四、提升高職女教師專業能力的措施
1.培養問題意識。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選準問題是研究質量的前提。可以圍繞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如招生體制、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入手,立足實際,提出真問題,研究真問題,為真正解決問題建言獻策,為高職教育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2.培養方法意識。方法創新是學術創新的先導,是研究質量的保障。研究方法創新主要表現為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經驗研究和實驗研究相結合、教育研究和社會研究相結合。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廣泛運用網絡、數據庫、模型、實驗等新研究技術。可以采用大題小做、小題大做、老題新做、正題反做、多題聯做和新題“炒”做等方法。
3.培養質量意識。論文、研究報告要做到論點新穎,概念準確;論證嚴密,思想深刻;論據全面,結論可靠;方法科學,行文流暢。
4.培養能力意識。女教師要勇于實踐,提升能力。以教學改革為平臺,以課題研究和技術服務為切入點,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解決企業技術上的難題,進而順利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豐富教學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方丙.高職院校中年女教師面臨的心理壓力與自我調適[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7).
[2]梁捷,李海秀.女高科技人才為何鳳毛麟角[N].光明日報,2010-05-14.
[3]梁欽水.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8).
[4]孟慶玲,付麗麗.性別視角下高校女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
[5]強曉華.高職院校女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0(8).
[6]宋媛.提升高校女教師科研素質和能力 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5).
[7]王玨.高職院校女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