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14:04: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教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的發展除了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外,還與國民經濟、人類生活及社會的進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面向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學正在幫助人類更好地解決能源、農業、衣著、環保、醫療、交通等生產和生活的重大問題。這種發展趨勢決定了化學在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學與材料科學、能源、環保科學、生命科學、農業生產等的聯系。所以化學教育要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就應該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把這些新的知識引進教材,納入教學體系。
材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新材料的發明和利用與技術進步的關系非常重大。如果沒有半導體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沒有現代化的高溫、高強度結構材料就沒有今天的宇航工業,沒有低損耗的光導纖維就沒有當前正在快速發展的光通訊……凡此種種說明新材料是新興技術的基礎,是高新技術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學、選學、閱讀或資料的形式編入了這方面的有關知識。如在“硅”(第二冊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向我們展示了高溫結構陶瓷、半導體陶瓷、光導纖維等材料的性能和它們在現代原子能工業、半導體工業、激光、電子、航天等科技領域里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以及今后的研制方向。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金屬材料已從傳統的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及合金材料發展為包括稀土金屬、貯氫金屬、金屬結構材料等在內的金屬材料體系。為使中師生了解這一發展,教材在“幾種重要的金屬”(第二冊第九章)中編入了“新型的金屬材料”作為選學內容。原有教材對有機高分子材料的介紹只限于傳統的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三大類,而事實上高分子材料種類的增多和產量的增長遠遠超過無機材料。所以對新型的有機高分子材料進行適當介紹,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冊第十二章中選編了光敏性、導電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為體現化學學科特點,對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的敘述主要突出了與化學的關系,如用感光樹脂印刷制版來實現印刷工業的完全自動化,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發展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常規能源已無法滿足需要,人類面臨的迫切問題是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提高常規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積極探索和開發新型能源。在開發新能源的過程中,化學學科發揮了巨大的優勢。教材在“烴”(第二冊第十章)中編入了“新能源的開發和展望”簡要介紹了太陽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氫能等幾種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識及其發展情況。配合“原電池及其應用”教材在閱讀中介紹了幾種新型化學電池的構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長,生產不斷發展、人類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的過程中,環境保護已成為當前和未來一項全球性的重大課題,保護和改善生產與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化學與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在大多數情況下,環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學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介紹中有機地滲透了有關環境知識。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層的作用、臭氧層減少和惡化對人類、對環境的危害等內容;結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質,教材敘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為大氣的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節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廢”對大氣、土壤、水域的污染方式,對生態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環境保護”(第一冊第四章)一節中,教材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環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堿污染、食品污染、固體廢物、放射性、噪聲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學生了解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保護和環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此外,教材還充分挖掘當今科學前沿新研究項目所包含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使中師生逐步學會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學的新發現。如教材在敘述碳的同素異形體時引進了C[,60],教材還在選學中編入了化學元素與人體的關系、8千萬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氣成份與現代空氣成分的區別等知識,以期使中師化學教材更具時代感。
二、適應培養現代人才注意學科間的聯系滲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個相互聯系著的整體,我們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如能源、材料、生態環境等很難把它們絕對歸屬于某一學科領域,因為它們都是綜合性問題。各傳統的分科課程,長期以來已形成了體系的完整性和邏輯的嚴密性,有它們不少的優點。但由于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橫向聯系故不易使學生從知識整體與聯系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而易與現實脫節,不利于學生把學習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
為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敘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環境等知識時,注意了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在介紹半導體陶瓷、光導纖維、超導材料的性能和應用時結合了一些物理學知識,在彩色攝影中用到了加色法成色原理和減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體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壓電效應等;在敘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及三大營養物質時聯系了有關生物學知識。
中師化學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識結構的相對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還注意了與初中化學和小學自然的縱向聯系。如初中化學是中師化學教學的基礎,小學自然中的很多知識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初中化學的內容。但僅靠初中化學的學習,學生將來難以勝任小學自然的教學,特別困難的是不能獨立完成有關實驗的教學任務。所以教材通過有關實驗習題和選做實驗與初中化學合理銜接。在系統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某些章節中,通過選學、閱讀、資料以及討論題對小學自然的有關教學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使中師化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適應小學自然教學改革的需要。
三、著眼提高全面素質落實各項能力訓練
中師化學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考慮適應學生未來職業的需要和培養高層次小學教師的需要,為了體現師范教育的這一特點,新教材具體確定了以下能力訓練的要點。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細致、正確的觀察可以使學生獲得完整、全面的感性知識,它是記憶、表達的基礎和前提。
中師化學教材注意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使學生養成樂于觀察、自覺觀察的習慣。如教材的序言從一開始就教育學生把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需要結合起來,要研究小學生可能提出哪些與化學有關的問題?要重視激發小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在全書中,配合教學內容的一些演示實驗不少饒有趣味,如“焰色反應”、“蔗糖碳化”、“彩色噴泉”、“點火成蛇”、“火箭”等這對于深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材共安排了87個演示實驗,25個學生實驗,18個課外實驗與制作。在這些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適用于引導學生熟悉觀察的原則、掌握觀察的方法。如對于氣體的制取實驗,教材注意了教會學生觀察的順序;對于某些比較復雜的有機反應實驗,教材指出了觀察的重點;對于諸如“鈉和水反應”,“氨氣易溶于水的反應”等實驗,教材要求學生全面觀察現象;對于濃、硫酸與銅的反應,濃、稀硝酸與銅的反應等實驗,教材引導學生對現象進行對比觀察。
教材還通過習題要求學生對周圍生活和自然現象進行廣泛的觀察,如要求學生課后觀察家庭中養金魚的水是如何進行簡易處理的?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有哪些腐蝕現象及常用于鋼鐵制品的防腐蝕方法。
在觀察知識條目中出現了“空白”,這些“空白”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后歸納填寫的。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智力活動的核心,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開拓學生的思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中師化學教材中包含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豐富內容和我國化學化工的偉大成就,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獻身精神,培養他們在頑強、自覺的學習中形成積極思維的意識。
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中,中師化學教材保持了相對完整、獨立的知識結構體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安排上,保持了適當的知識面,側重于介紹各族中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突出了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平衡、電離、氧化還原等基礎理論對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理解物質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的關系,從周期律的角度介紹相關的物質的共性及其變化規律。對某一具體物質,教材是以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為重點,以此帶動物質的制取、用途等知識的介紹。這樣學生可以從各種元素,各族元素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教材適時介紹了化學理論和概念的發展改革,以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它們的正確性和絕對意義的內涵的同時,認識到化學理論和概念的發展及其相對意義,進而誘發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如在原子結構中,教材簡介了從湯姆遜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玻爾的舊量子化原子結構模型電子云模型的發展這一系列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
教材還在每章小結中引導學生對一章的知識聯線成網歸納知識鏈,通過精編與各類知識聯系較密切的習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根據大綱規定,中師生不僅要會作實驗還要求會自制簡易教具和利用代用品,會指導小學生開展科技活動,這就必須要求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材是從以下幾方面落實到實處的:
一是增加動手實驗的機會。化學實驗和制作具有很強的技能性,沒有反復多次,認認真真的嚴格訓練是難以達到要求的。所以教材在確定必修課教學內容時,充分注意了實驗的比例。如講授課時與演示實驗個數之比為3∶1.84,大于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的3∶1.02;學生分組實驗的課時占總課時的19.2%,大于原中師化學教材中的17.9%,更大于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的12.5%。
二是確保實驗內容的多樣性。僅以學生實驗為例,教材中安排了基本操作訓練;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驗證性實驗;與小學自然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驗習題;體現實驗教學靈活性的選做實驗;旨在進一步培養動手能力,鼓勵課外研究和提高的課外實驗與制作。
三是強調實驗和制作設計的應用性。教材中的實驗內容具有明顯的應用性,特別是在小學自然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的應用(如粗鹽的提純、空氣成分的測定、氧氣的制取和性質,自制蒸餾水,自制教具),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配制消毒液,自制甜酒釀、化學刻字、自制雪花膏等)。
為了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綱強調了實驗考查的必要性,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實驗習題可供教師在實驗考查時選用。
4.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任務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口語素質是現代化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合格教師能力結構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大量事實說明,在掌握了一定的學科知識,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的條件下,教育、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是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為此提高和培養師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中師各科教學的共同任務。
教材上、下冊設置了多處討論、資料、選學等欄目,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練習、組織討論、講述化學史料等方式和途徑培養、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文盲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自學能力的人。由于學習時間有限,學習門類偏多,所以中師生在校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可以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學習提高,以便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
由于“一綱多本”體制的實施,作為教師使用哪種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綱,嚴格按新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將課時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為什么”這些方面。
二、不能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新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提出了4種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層次及其比重(用知識要點數表示)分別為:常識性介紹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對不同內容所規定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是師生教與學中在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為了從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當然,對學有余力的優生,從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出發,提高一點要求是允許的,但必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
三、不得以新增知識內容為借口,任意加大課時量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教學往往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豐富、精美的插圖更增添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當學生領到新教材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教師在第一節化學課上就要緊緊把握這一教學的好對機,結合緒言中的內容,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例如,教師可問學生:教材封面底紋是什么“花紋”?當學生還在搖頭、疑惑時,教師指出,這些“花紋”實際上是構成物質的、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的圖象。學生頓時興致勃勃、神情專注。進而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畫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鋼鐵生產,節日中五彩繽紛的氣球、焰火,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桂林溶洞。這些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這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加濃厚。接著指導學生看彩圖中“具有絕熱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氣的高分子薄膜制的烏籠”兩圖,讓學生在驚訝中認識到化學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教師要注意創造這種想問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學生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
此外,各章節的實驗儀器裝置圖、各種示意圖、物質用途圖、古今科技成就圖等插圖都具有濃郁的趣味性,教師要重視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穩定興趣,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運用插圖,加強實驗教學
新教材中有關實驗內容的插圖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學儀器圖、基本操作示意圖、實驗裝置圖、操作過程示意圖等,它們有的是平面圖----前視剖面圖,線條簡單,示意明確;有的是立體圖----斜俯視實物圖,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說明一些復雜儀器的構造和實驗操作的注意點。總之,它們直觀、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好資料。
化學儀器圖表示出各種儀器的形狀、構造、特點。新教材第195-196頁表格中10種化學儀器的圖形加深了學生對實物認識產生的表象。另外13種常見化學儀器的示意圖,也使學生對儀器有了初步的認識。
新教材中出現得最多的是實驗裝置圖。一幅清晰完整的實驗裝置圖,能夠用來表明該化學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藥品、化學原理和實驗順序,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對于確保化學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并獲得良好的效果,關系重大,而且對幫助學生學習、記錄、復習有關實驗內容和實驗技能,以及培養學生設計化學實驗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動的化學實驗裝置圖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頁圖1-11白磷的燃燒,圖中兩處白磷、一處紅磷明顯不同的位置,加上適當的示意,使學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從第197頁圖2中學生學到了如何往試管里送入固體粉末的方法。第140頁圖7-3過濾裝置圖為學生學習過濾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圖,示意清楚,學生不但可以從中掌握實驗所需的儀器、藥品、反應條件、裝置注意點,而且對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也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實驗中品紅的擴散、木炭在氧氣里燃燒、配制氯化鈉溶液等實驗操作過程的圖示大大加強了教材的可讀性,減少了文字量,這是新教材化學實驗插圖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頁圖29配制氯化鈉溶液的圖例,將取氯化鈉、天平稱量氯化鈉、氯化鈉倒入燒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燒杯、攪拌溶解等操作分別作圖示說明,直觀性強。這樣,操作的連續過程用圖示形式表明,使學生在教師示范后,依據教材的圖示就可以進行操作練習。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教材中的實驗儀器圖進行識圖、辨圖、改圖、說圖、選圖、釋圖、連圖、繪圖等類型的練習,從而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實驗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插圖,促進學生對化學概念等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新教材的插圖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質的用途,有的生動地表示物質的組成、構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內涵,有的簡明地反映某一變化的過程,富有直觀性、趣味性和指導性,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啟發和點撥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圖象,是科學家用最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現了物質內部結構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對分子、原子的真實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更加深了學生對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新教材對物質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圖示法,這是一個新突破,既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又減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學,頗受歡迎。例如,氧氣、氫氣的用途既可使學生結合生活、生產的實際獲得感性認識,又可啟發學生展望發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圖示使學生不僅了解了金剛石的性質和用途,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氣成分示意圖簡單明了,水在人體中的存在示意圖生動形象,濃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圖對比性強,木材結構示意圖變小為大,氯化鈉的形成示意圖化抽象為具體。一幅幅插圖無不內容豐富、形式活潑,使學生在愉悅中掌握化學知識。
四、運用插圖,重視科學態度的培養
新教材配合化學科學發展的歷史,刊印了拉瓦錫、道爾頓。侯德榜三位科學家的肖像。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選學內容,并用生動、富有鼓動性的語言介紹科學家嚴謹治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從道爾頓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論的產生過程,認識到任何科學原理的建立都要經過對大量客觀事物觀察分析,以及對相關資料,數據的歸納整理,經過科學推斷提出假設,再經過證實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具體運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引導學生不僅要了解原子-分子論的發展史,?而且還要逐步學會這樣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200多年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可以幫助我們領會拉瓦錫當時的實驗思路。拉瓦錫不怕失敗,致力于科學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對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作用。
五、運用插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化學教材中生本教學理念的知識分析
生本教學就是通過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的發展,學習是學生發展的最有效、最捷徑的途徑,學校教學通過各學科的特點實現學生的協調發展。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科的教學不只注重對于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更可能地實現學生德智體美的共同發展。如第十一單元的課題2,本節知識主要是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不僅幫助學生將所學有關碳酸鹽、磷酸鹽、鉀鹽知識聯系到生活中進行理解和學習,還設計了關于肥料鑒別的探究活動,通過學生動手進行知識的學習,探究活動的實施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學習了關于肥料對環境的污染,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
通過醫化知識這一載體,把化學中蘊涵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不失時機地與臨床相結合,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分析、綜合、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醫化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傳授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導學生以科學思維來理解醫化,應用醫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醫化是一門實驗性科學,一切理論來源于實踐。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簡單的敘述性內容留給學生自學,而盡量加強引用一些著名科學家突破某些重大問題的思路和實驗,啟發學生,培養他們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同位素時,比較詳盡地介紹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理論的正確性的實驗,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講解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思維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克服了死記硬背的壞習慣。講酸堿理論時,從酸堿電離理論到酸堿質子理論、酸堿電子理論等發展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進步往往需要克服一些誤區,在學習和工作中不能迷信書本上的教條,要敢與在實踐中質疑經典理論、突破常規,啟發學生遇到問題要善于開動腦筋,有所發現、創新。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古人云:“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身受用”。對此,每一個教師都負有重要的責任。
3加強醫化教材建設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備課、教學的依據,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當前國內醫學專科院校的醫化教材普遍存在兩個不足:
3.1純化學味太濃,醫學特征不明顯
要解決淡化化學學科意識,增強醫學特征這一問題,就要求教材編者,首先要具備深厚的化學理論知識和技能,以保障教材中化學概念、原理的正確性;其次還要具備較系統的生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知識和相關的專業課常識;同時還有把二者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目前教材編寫者出現的共性問題,即簡單沿用理工科化學教材的編寫模式,導致教材內容與醫學脫節嚴重。
3.2沒有適應不同教學對象要求的深度和廣度不同的教材
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由于招生打破了常規,幾乎沒有化學及生物學常識的文科生占總生源的50%左右,但教材卻沒有隨生源的變化而變化,還仍是以高中理科生為基礎而編寫,給教與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出于對學生(因材施教)、學校(保證教學質量,良性發展)、社會(輸送合格的醫學人才,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三方面的負責,必須對醫化教材分層次編寫。
我在調查中發現,高一新生的心理特點:一是新生有較長的心理恢復期.初三后期對多數學生來說的確是一種煎熬.堆積如山的習題,接連不斷的考試復習,還有老師的訓導,家長的壓力,使得許多學生對學習有厭倦情緒,覺得身心都很累.經過一個假期的放松,雖然身體恢復了正常,而心理的疲憊感仍然存在,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心理恢復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也與老師的引導和對學生施加的刺激量有關.如果老師引導得法,在教學中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則恢復期就會短一些.大多數學生恢復期在一兩個月,少數學生持續數月甚至1年.在恢復期,學生的明顯表現是學習缺乏熱情,主動性差.其二是新生有一段時間的興奮期.高一學生進校后有強烈的新鮮感,因為新事物的刺激最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所以高一新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和興趣都集中在熟悉環境、建立同學關系上,而不是集中在學習上.這種現象持續約1個月左右,期間學生的明顯特征是情緒異常興奮,不能完全靜下心學習.三是多數學生對自己能力估計過高和對高中物理的難度估計不足.因為初中物理要求較低,因而許多“玩耍型”學生利用“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法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這種心理暗示的結果造成這部分學生自信過頭,誤認為用不著下苦功夫也可以搞好學習.也有的學生認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樣,只要上課聽懂了,公式記住了,考試就不怕了.高一新生這種錯誤認識,也是妨礙他們學好物理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把幾何光學一章置于靜力學之前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幾何光學的內容有較多的實驗,和生活又聯系緊密,內容本身趣味性較強,所以極易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渡過心理恢復期;另外,幾何光學大部內容在初中已有基礎,知識跳躍性不大,縱然學生在“異常興奮”和“過分自信”的心態下學習,也不會欠很多帳,即使欠點帳,因其單獨成章,以后也好補.如果從高一開始就學抽象而且是力學基礎的靜力學,學生在這種心態下不僅學不好,更為以后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1問題的提出
我國學校體育由于受到軍事體育競技體育的影響,學校的體育工作出現了飛速發展,但是,也出現一些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學生的體質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肥胖人群不斷增加;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殺與犯罪的學生時有發生;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關系緊張,交往能力差;許多學生直到大學畢業也未能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體育教材內容過于競技化,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學校體育教學偏重于競技運動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忽視了體育的娛樂性、趣味性。新課標的提出為我們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為本”,體育教學的不僅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通過體育運動得到快樂,同時體育運動生活化。新課標鼓勵開發校本課程,但是,缺乏理論支撐,表述比較籠統,許多學校仍然照搬體育競技項目,缺乏對競技體育項目的加工與改造,表現在教學內容高、難、繁、雜,學生難于掌握,得不到快樂體驗,學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學生對體育運動望而卻步,對運動素材技術性的改造,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得到快樂,并且生活中可以成為休閑娛樂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健康參與、娛樂和運動,同時,新的運動素材技術性轉變為新的體育教學內容將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2概念界定
“運動素材教材化”:所謂“運動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現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學方法、原理,將那些屬于體育運動范疇的運動項目,經過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服務于學校體育教育目的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到加工競技運動素材最后形成教學內容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叫做“運動素材教材化”。
“運動素材”是可被選擇的一切身體活動內容,具體來說有現代競技運動項目和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包含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與“域外”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每個運動素材中都有人類創造的痕跡,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勞動人們傾注的文化因素。
3競技運動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對競技運動的表現形式存在不同的觀點:
(1)認為是奧運會的體育項目都稱為競技運動,而其他的運動項目劃歸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這其中包含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域外”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
(2)認為具有統一的規范的賽制的體育項目都稱為競技運動,而其他的劃歸為非競技項目。
由此可見,盡管競技運動的概念與表現形式在表述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內容來講,基本上是一致的,這主要表現在:①競技運動是以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為核心目標的;②完成這一目標的途徑是訓練和比賽;③運動個體充分發揮其生理性能力(體格體能、運動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標的基礎;④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即是運動個體經由持續不斷的訓練,最終在比賽中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的過程;⑤競技運動的技術是高、難、美、新、雜,最人限度地挖掘內在體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潛力。
當前,基礎教育的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競技項目為主,即使是武術這一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打上了競技武術的烙印。競技運動是人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內在體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潛力,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運動項目。競技運動的技術是高、難、美、新、雜。對于在新課程標準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對競技項目素材的轉變的視角與方法,未能從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出發,機械地搞“一刀切”,表現在:運動技術的高難度與學生學習掌握之間存在著根本的矛盾,競技運動的技術高、新、繁、雜、難的技術在體育教學中常常認為是最先進的技術,必須傳授給學生,但是那種高技術恰恰是少數人的“專利”違背了選取運動素材應遵循個體差異和個體需要的原則。在基礎教育當中學生抱著大籃球投籃,有的學生連籃板都碰不到,試想學生如何能夠通過體育運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快樂,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體育成為小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須對競技體育運動素材進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蘇聯、美國等國家興起小排球、小籃球、小足球運動,學校體育部門對正規的排球、籃球、足球等競技體育運動的器材、場地進行改革,很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目前,日本學校體育教學中,對正規的競技項目進行改造,使之進一步適合青少年健身運動的需要,這是在青少年中開展競技項目的廠泛措施,被改造的競技項目可稱作為亞競技運動。亞競技運動包括牛正規和非正規兩個層次,半正規是修改正式的規則,而非正規是自己制定規則。因此,亞競技運動項目并沒有改變通過競爭決定勝負的競技特征。日本的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競技運動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選取教學內容,將復雜的正規競技項目的動作,技術,戰術體系和規則分解化,向趣味化、娛樂化、游戲化方面發展,在傳授運動技能的同時向同學講授體育運動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得到快樂,愉悅身心。這樣學生才能熱愛體育,使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實現體育生活化。
4民族體育項目運動素材技術性轉變體育教學內容的思路簡述
民族體育項目在競技性、觀賞性、價值、娛樂性上與競技體育項目相媲美。做為中華民族體育項目具有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揚民族精神、健身、養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體育項目多、游戲化、娛樂休閑性、民族性、有的還有宗教色彩。
民族體育項目運動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氣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風箏、打陀螺、賽威呼、跳板、頂罐走、摔跤、打嘎兒等。
“域外”民族體育項目,英國的龍保齡球、法國的叭幢球、蘇格蘭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網球、棒球等。
民族體育項目運動素材技術性轉變的需要根據學校條件(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民族體育的知識技能等),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體育運動基礎與經驗等),教師(能力、教學經驗、技能)。
(1)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選擇。
(2)技術含量與學生的具體情況協調一致,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3)選取原則和引進條件全部滿足。
(4)技術上簡約化、競賽上規范化、運動強度和密度的縮減化。
改革開放以后,西畫體系的水彩藝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我們的水彩隊伍空前壯大,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有了相當的影響,以至上世紀末的第九屆美展第一次將水彩作為一種畫種與國、油、版、雕一樣單列展出,登上大雅之堂。近幾年來,中國水彩沿著良好的態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國內舉辦了多次有影響的展覽,他們得到了全國美術界、文化界的關注。但我們還應實事求是地看到,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水彩藝術還遠未達到理想的境界,它的分量還不夠,對觀眾的號召力也不夠,在人們的觀念中還不能與其它畫種并列,依然難以擺脫附屬的小畫種地位。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水彩藝術在前兩年火熱的藝術市場中并未像其他畫種那樣成為寵兒。在國內外的國油版雕其它藝術領域,當代性問題已成為熱門話題。遺憾的是,水彩藝術自身對當代沒有更多的反思與探索,很難看到有人在認認真真做當代藝術這一塊,歷屆畫展中當代性題材的作品幾乎沒有,沒有觸及當代藝術的本質問題。
水彩藝術的當代性不足必然引發對培養準藝術家的美術學院的教育體制和水彩畫教學進行反思。目前一些本科院校的水彩畫專業學生的創作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水彩畫創作“中國性”不夠,在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的精華過于表面、膚淺,中國傳統筆墨還未在水彩藝術中進行有效的滲透,有中國文化精神的水彩太少。其二,題材單一,水彩藝術創作一直徘徊在風景靜物題材方面,人物水彩創作過于滯后,水彩藝術中那種干預社會,觸及社會問題的重大題材、歷史題材、風俗題材等太少,水彩藝術作品中缺乏那些包含當代人視覺感受和精神反應的作品,缺少對社會深層次的關注。缺失對現實的人文關懷。其三,重視技術,忽視意識。大部分創作者仍然沉浸于對某些最基本的技術問題的摸索和訓練之中,滿足一般性的寫生、小風景的反復摹寫,是藝術長期陷于俗套之中。水彩藝術當中,傳統寫實的作品過多,磨照片的作品比比皆是,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藝術觀念方面有創新的作品太少,對藝術語言和藝術樣式的實驗性、探索性不夠。水彩藝術創作除要有深刻而真實的個性體驗外,還要具備獨特的藝術語言。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作者能通過某種過人的敏感捕捉到個人與時代、傳統與變化、主體言說和個性表達之間的微妙的關系,從而使自己的藝術創作站在為時代精神代言、為群體生存代言的高度,僅僅把水彩藝術作為個人樣式的創造,在今天已失去意義,等等。我認為水彩畫教學該從下面幾點做出反省,更新觀念。
一、強化水彩藝術的中國性
水彩藝術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以往我們有盲目地隨著西方潮流走的跡象,沒有把水彩藝術的創新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沒有形成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繪畫藝術。中國水彩的當代性轉型,要反對文化后殖民主義,割裂自己文化藝術傳統的歷史,無視地域性、無視自己的文化。我們提倡中國水彩的當代性轉型要具有“中國性”,要具有國族精神,制造自己本土的當代性,不盲目跟風,從文化的根性入手,真正反映中國文化個性,具有中國藝術精神。中國水彩藝術家必須深刻理解中國藝術傳統,認識整個中國藝術發展的格局,還要研究世界各民族藝術的現狀與趨勢,而不能僅限于研究水彩畫本身。中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繪畫傳統,其中意象論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中心范疇,也是中國美學最具有世界貢獻的一個突出典范,中國水彩應該體現中國文化藝術精神、體現中國人的藝術審美價值,吸取其精華。
二、拓展水彩藝術的創作題材
現代主義非常關注畫面形式問題,極度張揚個性,很少注重畫面的精神內涵,步入當代藝術語境中,“畫什么”與“怎么畫”同樣很重要。中國水彩長時間徘徊在風景靜物題材,很少觸及重大題材,水彩畫業內對當下發生的事情不夠敏銳,對時代精神的認識和把握能力差,缺少一個大畫種應有的人文關懷。任何藝術形式應該都是時代文精神、時代審美的一面鏡子,水彩畫家應該積極了解自己的時代,感知、了解表現當代事物,從人的當下狀態的體驗與把握入手,關注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兼顧藝術的“個性”與“時代性”。對藝術而言,問題意識是當代性的核心,水彩畫家還需樹立問題意識,當代是一個充滿問題的時代,生態問題、人權問題、底層問題、女性主義問題和多元文化問題等這些在當代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中國都有十分突出而又獨特的反應。任何學術命題都需要意義,基于文化層面的當代藝術,其意義建構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必須關注當下;必須是針對當下的反思與批判應該;具有一定的藝術智性。當代水彩藝術的意義應該來自對當代一些問題的反應、反思與反省而不是回避,對問題的體驗集結著水彩藝術家藝術良知和批評責任。
三、水彩藝術寫生創作化
為了訓練學生的造型基本功,我們常常把寫生當成手段。它不失為一種好手段,可是水彩畫寫生教學現狀卻非常令人擔憂。很多學生“為寫生而寫生”、“為技法而技法”,只把寫生當練習,把寫生當成訓練基本功的一種手段,割裂了寫生與創作之間的關系,認為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去著手搞創作。這樣往往導致學生在搞畢業創作時茫然失措。水彩畫教學中出現的這種寫生練習、技法材料訓練與畢業創作這種先修與后續后續課程脫節。4年本科學習下來學生創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弊端使我們不得不更新水彩畫教學的觀念與思考水彩畫教學程序方面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水彩藝術寫生要創作化,把對景寫生改為對景創作,要“為創作而寫生”、“寫生即創作”、“為創作表現而技法材料”,而不是“從寫生到創作”,要拉近寫生與創作的距離。當然,以這種觀念實施教學,并不是揚此抑彼去忽視基本功的訓練走向另一個極端——學生創作能力后勁不足,而是培養學生自覺把創作的因素和手段融入寫生訓練,在寫生的基礎上做更概括更深入的藝術創作,以創作帶動基本功訓練,使學生在創作中發覺基本功的不足,然后針對性地、目的性地加以增強。寫生之前就要做好創作構思,以創作的高要求去寫生,即“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為此,對于美術學水彩方向的課程,我們可以把水彩藝術創作放第一位,“從創作到技法”,強調創造意識貫穿水彩畫教學始終。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核心內容,力求課程之初就得通過較為系統的水彩畫歷史、水彩畫鑒賞方面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眼界,明確水彩藝術創作的當代性要求,水彩技法材料實驗練習、不同題材的速寫、寫生練習都得圍繞創作高要求而開展。先談創作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技法材料訓練與實驗,而后者都是圍繞為創作表現而服務的,即階段目標必須為終極目標服務,基本功訓練、技法材料實驗與探索必須指向創作。
四、加強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
粗線條地看,20世紀以前西方水彩畫家看世界的方式都是物我對立模式,畫面都是尊重客觀,畫面物盡其形、其色、其態、其情,旨在栩栩如生地模擬客觀世界,20世紀以后西方水彩畫家看世界的方式逐漸向物我相融式轉變,畫面更多關注直覺,心靈的獨特體驗,音樂的律動,純粹的形式本身,質地的感染力,等等。水彩藝術西學東漸后,國內對西畫體系的水彩的教學,長期以來,沿用物我對立式,側重表現客觀對象。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強調表現主觀,美國的大學非常重視短期作業,重視性情自然流露,注重訓練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他們的學生沒有我們學生寫實基本功扎實,但他們思維活躍,手法多樣,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創造力。現在大多數院校的水彩畫教學主干課程多是以題材命名課程內容,如《水彩靜物》、《水彩風景》、《水彩人物》等。學生依賴客觀對象即“畫什么”太多,這樣很容易造成作畫客觀描摹而不主動主觀、全班畫兩組靜物風格雷同、學老師卻太像老師千人一面等不良現象。其一,遵循多元化原則,重視主觀表現,張揚個性,避免趨同而力求多樣,關注“畫什么”的同時更為關注“怎么畫”。如本課程強調技法材料實驗、色彩整合練習(圖底關系不變,更換物象色彩或提調和降調,目的都是建立和諧的色彩關系和使色彩表達某種情感)等在培養學生在水彩畫寫生與創作中變得主觀主動方面發揮的作用;其二,加強意象、抽象風格的水彩畫教學。水彩藝術技術性太強,尤其寫實水彩更為艱難(如寫實人物水彩)。傳統本科水彩畫教學以寫實水彩畫教學為主,這樣其一,教學沒有遵循藝術創作多樣化原則,在具象寫實風格水彩方面耗時太多,學生無暇進行本課程針對不同學情加強意象抽象等方面的訓練。其二,沒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學情是多樣和多變的,本課程一方面從具象到意向再到抽象,加強意象抽象等方面的訓練。另一方面針對視覺型、觸覺型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視覺型的進行偏向具象方向的訓練,觸覺型的進行偏向抽象象方向的訓練。第三,根據學生基礎不同進行具象、意象、抽象方面的訓練。
五、大力提倡新媒介的實驗、新技法的探索
項目課程的教學組織過程中各項目的工作任務均以認知相應的實訓場地作為起始,培養學生營造規范、整潔的工作環境和科學的工作素養。繼而學習相應的測試儀器并完成儀器操作技能的訓練,同時理論實踐相融解決工作任務的問題、難題,然后擬定實驗實施方案,完成測試工作。第一次課的教學首先向同學們介紹建材化學分析項目課程性質、定位標準,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入手,讓學生了解與本課程相關的工作崗位及工學結合的課程特色。從知識能力、職業素養多方面讓學生認識課程的設計和培養目標。了解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知曉課程的過程考核方式。然后讓學生們例舉出質量優劣的建材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國外罕見的特大建筑事故。如:巴黎的夏爾─戴高樂飛機場倒塌事故,是因為部分水泥質量低劣,拱頂穿孔造成混凝土質量逐漸退化所致。還要向同學展望建材的發展前景,如:奇特功能水泥、透明水泥及其功能的研發等。拉近學生與該課程的距離。另外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到施工工地實驗室,參觀建材檢測工作崗位化驗人員的工作過程(如:路面建材實驗室中化驗員如何對路基材料石灰石的化學分析等)。通過范例,讓學生了解與本課程相關的工作崗位,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充滿著信心,開始建材化學分析課程的學習。課后,讓學生寫出對第一次課的感想,寫出自己存在的疑惑。教師通過第一次課后的作業批改,了解學生的心態,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與學。基本技能的教與學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養,是建材化學分析實踐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根據本課程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使學生會操作常規分析儀器、設備,學會化學成分檢測方法,必須完成若干個學習型工作任務(見表1中項目一、項目二)。學習型工作任務教學做的教與學過程:第一步,借助多媒體演講儀器及操作技能、檢測原理;第二步,教師邊講邊演示給學生,同時設計問題與學生互動;第三步,指導學生教學練做完成學習型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團隊的合作,增強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例如:檢測水泥化學成分Cl-含量的教學做,必須先教會學生掌握沉淀滴定方法和操作技能,再教會學生配制、標定標準溶液以及檢測Cl-的方法原理及要點。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要求自行選用或設計檢測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務。3.3建材化學組分檢測的教學做在課程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設計若干個綜合任務(如表2中項目三)。例如高效減水劑中甲醛含量的測定,即混凝土外加劑原材料的檢驗的教學做:在教與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互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學生運用口頭、書面、討論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積極活躍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放棄錯誤觀點,接受科學合理的解釋。
構建網絡平臺輔助教學
作者:周春瓊 馬豫峰 游文瑋 唐中坤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
案例教學
我們曾經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入物理化學史、介紹相關學科發展前沿、強化與藥學融合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2],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建議把這些趣味性、創新性和啟發性、科技前沿性的優秀案例,編寫到物理化學教材中,讓學生在預習和自學的過程中就能興趣勃發。比如在講解膠體分散系統中的泡沫部分時,可以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為什么喝酒的人認為啤酒產生的泡沫越多,啤酒的質量就越好,甚至有人稱泡沫是啤酒之花,是啤酒的皇冠,有無道理[1]?這樣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必然讓求知欲強的學生去探尋其中的奧妙。在講解相平衡章節中的二組分固液平衡系統時,教材編寫中也應該增加一個經典的案例———藥物制劑中的固體分散技術,要列舉的例子隨手拈來,如氯霉素和尿素共熔物(氯霉素76%、尿素24%),具有較均勻的微細分散結構,其溶出速度比純氯霉素大30%;灰黃霉素和酒石酸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純灰黃霉素大270%;10%磺胺噻唑溶于90%尿素中形成的飽和固態溶液,其溶出速度比磺胺噻唑增大700倍以上等。藥物的溶出速度提高30%、270%,增大700倍,這些數據對于制藥公司的研發人員來說非常重要。從這些例子可深刻地啟發藥學專業學生,科技創新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而在于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和學以致用。如今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還想繼續讀研,從事科研工作,因此在物理化學教材編寫中增加具有科技前沿性的教學案例也很有必要。比如在講完化學熱力學部分之后或者在化學平衡章節末引入等溫滴定量熱法(ITC)的案例。它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在線和無損傷研究生化熱力學和生化動力學的重要方法,方法簡單、靈敏、快捷,特別適用于研究藥物與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相關熱力學過程,可測定出反應的結合常數、結合位點數等參數及反應的焓變、吉布斯能的變化和熵變等熱力學函數[3]。通過這樣一個科技前沿案例,將藥學生引入一個精彩的科學殿堂。
注重專業特色
一定要突出藥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特色,應當從內容、例題、習題及案例的選編上得以體現。從藥學專業特色來看,教材編寫中重點介紹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以及由這些內容延伸和應用形成的分支內容,如電化學、表面化學、膠體化學等,而介紹物質性質與其結構之間關系問題的結構化學和量子化學兩大內容,由于與藥學專業聯系相對不緊密,且難度較大,大多針對藥學專業的物理化學教材均未將其編寫進來。例題和習題對學生來說,是最能反映所學知識點是否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例證,如果所舉的例題及給學生安排的習題,都是藥學專業課老師提過的一些問題或藥學生在專業領域內了解到的一些問題,那學生一定會對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上多下工夫。比如化學平衡章節可以編入很多與藥學相關的例題和習題,在講解溶液反應的平衡常數(Kaθ)的計算及由吉布斯能的變化值(ΔrGmθ)的計算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時,教材編寫時可列舉三磷酸腺苷(ATP)在細胞內水解為二磷酸腺苷(ADP)和無機磷酸鹽(Pi)的Kaθ和相關的ATP濃度下的ΔrGmθ的計算;在編寫該章由已知反應的ΔrGmθ計算未知反應的平衡常數時,可列舉氨基酸在氧化酶作用下進行轉化的例子,如L-丙氨酸在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下轉化為丙酮酸根;在編寫將該章反應的耦合部分內容時,可編寫的例題更多,如葡萄糖在ATP的水解反應驅動下可自發轉化為6-磷酸葡萄糖,生物體內許多由單一酶催化的反應如活細胞中的谷氨酸鹽在ATP的催化下進行谷酰胺生物合成反應等;課后習題的編寫也要盡可能選擇與藥學專業相關的題目,如氨基轉移酶催化谷氨酸鹽和丙酮酸鹽、磷酸甘油酸移位酶催化反應等[1]。最后對于編入教材中的案例,原則上也一定要與藥學專業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每章可根據基本知識點設置多個案例,以信息式、啟發式、提問式的方法進行教材編寫,從而向學生展開相關內容在藥學及相關領域的生活、生產及科研應用。如很多物理化學教材在編寫電化學章節的生物電化學部分時,都提到生物電化學傳感器。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生物電化學傳感器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遺傳工程、食品工業、生物武器和軍事醫學等領域,是比較前沿的科學研究,值得藥學生特別關注[4]。總之,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年代,要使藥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學好物理化學課程,既要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理論和知識點,又要培養他們將物理化學知識點合理應用到藥學生產和科研中,還要讓他們從物理化學課程學習的窗口瞭望藥學及相關專業研究領域的前沿科技動態。對物理化學教師來說,需要不斷精編物理化學教材和教學,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