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2 01:20: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術中班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船的基礎結構,學習使用實物聯想和替代的方法表現自己夢中遠航船的造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聽、看、說、想等多種學習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使用聯想和替代的方法設計遠航船;組織情景時使用添加小航員和航中景的方式豐富畫面,畫出一幅屬于自己的夢中遠航作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感受人類擁抱海洋的勇氣、豪情與胸懷,激發學生對前任的敬仰和對海洋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不同方式設計遠航船,以繪畫形式表現遠航船。
難點:能大膽奇特地想象和創造,并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出夢中遠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范作、課件、勾線筆、水彩筆、牛皮紙。
學生準備:勾線筆,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課題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播放海浪聲、海鷗聲、汽笛聲,教師營造情境。)學生回答
2.教師總結:在很久之前我們人類就已經駕駛著船只去探索未知的海洋了,(出示圖片)哥倫布新航線新航路開辟以后,使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我國歷史上也有一次規模龐大的航海活動,那就是鄭和下西洋。這支船隊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各國之間的友好來往。像這樣遠距離的航海活動就叫“遠航”。我們今天就來試著畫一畫屬于我們自己的夢中遠航。
揭題板書:《夢中的遠航》
二、初步探究,引發思考
1.師:同學們想要在大海上起航就需要航海工具(出示帆船圖片)既然是夢中的遠航,遠航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由我們想象創造,那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航海船變的有創意更奇特就像夢境里出現的那樣呢?板書:遠航船
2.播放視頻并提問:同學們視頻當中聰明的小企鵝想到了用什么做成船和好朋友再次相遇的呢?(學生回答)
3.出示香蕉、帆布鞋、蝴蝶、娃娃臉、西瓜圖案提問:誰能用這些實物發揮想象做成船呢?有什么好的想法?(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學生回答。
師總結:不僅可以替代船身,還可以替代船帆(板書:船身、船帆)
4.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夢中的遠航,我們的船只不僅可以駛向海洋,還可以駛向哪里呢?出示思維導圖:海洋、天空、宇宙、夢境、花海、南北極、美食天堂等。(板書:主題)
三、深度探究,進行表現
1.小練習:選擇你喜歡的主題,發揮想象設計一款造型奇特的夢中遠航船
2.展示評價及教師點評
3.師:遠航的過程中總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遇到不一樣的人物,還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呢,快來看看老師的船到了那里,遇到了誰?
4.出示不同造型的船,在船上分別添加人物、動物或者奇妙生物以及背景。板書:小航員
航中景
5.教師示范用畫一幅完整的夢中遠航圖。
四、領悟制作手法,構思創想
1.視頻形式出示優秀學生作品,學生欣賞,啟發自己的靈感。
五、學生創作
1.布置作業內容,提出作業要求(造型獨特,構思巧妙,構圖得當,色彩鮮明。)
六、展示評價
1.展示方式:收集作品,把作品貼于教師作品周圍,師生共同完成一幅遠航圖,向全體同學展示。
2.評價方式:學生自評,互評說說你最喜歡的作品。
3.教師補充評價(從造型、色彩的搭配方面)。
七、拓展延伸,感知升華
1.欣賞絲綢之路的視頻,增加民族自豪感。
2.教師總結。
【作業內容】
大膽想象,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夢”中遠航,注意構圖、色彩的搭配。
【板書設計】
知識點:
《夢中的遠航》
范畫及作業展示:
船身
船帆
遠航船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設計思路:本課作為一年級的一節欣賞課,通過欣賞一些簡單的象形字,使學生嘗試創作一些簡單圖案,體會到書法的美感,是本課設定的目標。為達成這兩個目標,我設計了摹寫和創作兩個環節。在摹寫環節,先通過欣賞,領略象形字的主要特點以及文字的演變,然后讓學生摹寫,體會書法的魅力。在創作環節,針對怎么抓住特點和什么樣的線條是簡單的線條這兩個難點展開教學,然后安排創作三個簡單的象形符號。在學情上,充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自控弱、注意時間短、創作思維匱乏的特點,在教學安排上注意講解和動手練習穿行;在難度上,把低難度作為課程首要要求;另外安排紀律鼓勵活動,保證課堂紀律。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欣賞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體驗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激發愛國熱情。
2、引導學生用圖畫形式表現一個字。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對象形文字的內容產生興趣,體驗書法的美感。
2、
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象形、簡化的造型方法。
3、
培養學生對想象、創新的熱情。
教學準備:
學生:回去搜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帶繪畫工具。
教師:光盤《文字國》、電腦多媒體設備、有關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圖片資料、示范操作的各種繪畫制作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來源:Zxxk.Com]
活動一:
展示中國古代大麥地巖畫,請學生猜猜這是什么意思。
1、大麥地巖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距今約10000年左右,大麥地巖畫通過抽象成象形、會意符號,可以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最終演變成為遠古原始符號,具備了原始文字的特征。[來源:學科網]
2、出示甲骨文圖片,找一找有你認識的嗎?教師放大出示“馬”,“車”等字。
這是我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看看,像不像更簡單的畫啊。[來源:學。科。網Z。X。X。K]
3、教師講解象形文字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學生將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創造、運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和表現欲望。[來源:學+科+網]
活動二:
1、教師出示圖片和甲骨文的對照,播放視頻《三十六個字》,向學生展示象形文字的產生。引導學生尋找象形文字是怎樣抓住實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細節的。
2、出示“采”字的圖畫圖片,請同學們猜個字。出示“采”字的甲骨文,使學生理解怎樣簡化形象。1、突出了主要特點。2、都是用了單線條。
3、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出示“采”字的動畫演變過程,是同學們了解“采”如何從甲骨文演變到現在的楷書字體的。
活動三:
學寫書上的象形文字。
教師出示寫作要求,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色彩來臨摹象形文字的演變。
活動四:
試著自己造一個象形文字。
1、教師出示“雨”和“飲”字的甲骨文,復習下怎么簡化形象的:a、突出了主要特點。b、都是用了單線條。
c、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2、教師出示“羊”和“虎”的圖片,問同學們這兩種動物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羊有彎彎的角,老虎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還有條紋和尾巴。
教師出示甲骨文,是學生進一步了解如何用簡單的單線條來表現主要特點。[來源:Z|xx|k.Com]
3、教師出示“目”、“牛”、“燕”三種圖片,請同學們試創作下這三個字的甲骨文。
活動五:
為貫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推進學校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藝術教育理念,提高藝術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科研人員和廣大藝術教師的管理、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切實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決定舉辦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
評選活動委托《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和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和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
現將《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要求認真做好組織工作,并通過開展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方案
2.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申報表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
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方案
一、評選內容
本次評選活動,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兩個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個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的事例,這一事例應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與情境性,對推進學校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和價值。選題可參考以下內容:
1.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強化學校藝術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實踐先進藝術教育理念的案例;
4.營造藝術教育環境的案例;
5.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的案例;
6.學生藝術學習個性化的案例;
7.開發和利用學校、社區、家庭和民族民間藝術課程資源的案例;
8.整合多門藝術學科教育的案例;
9.音樂、美術(藝術)學科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開展校本教研、提高藝術教師素質的案例;
11.藝術教育評價改革的案例;
12.開展藝術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開展綜合性藝術活動的案例。
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選題。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主要項目包括:課程名稱、使用的教材、適用年級、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過程和步驟的解析、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流程圖及點評等。
二、評選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現代藝術教育理念,展示學校藝術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反映學校藝術教育某一問題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個有價值的中心論題上,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和途徑。第二部分為分析解讀,對此案例作簡要評點分析,點出關鍵問題,進行理論闡述。
3.教學設計要以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為依據,立足于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教學設計的容量為1課時,字數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學設計均用A4紙打印,標題用小2號黑體字,內文用小3號宋體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認真填寫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申報表(見附件2),左上方加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公章。為保證評選的公正,請勿在正文部分出現地區、單位、作者姓名等內容。
三、申報方法
1.在學校藝術教育教科研人員、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廣大教師全面參與的基礎上,開展省級評選活動,評選出省級優秀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
2.在各地評選的基礎上,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原則上推薦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3篇;音樂、美術(藝術)教學設計各3篇,參加全國評選。
3.音樂、藝術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寄《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號,郵編:100036,收件人:宋瑾。美術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寄《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海路122號南京師范大學,郵編:210097,收件人:李靜。
4.報送截止日期為2006年10月1日(以郵戳為準)。
四、評選及獎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201-01
第一部分:說課
一、說幼兒
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興趣是幼兒美術學習最好的老師”。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感到的是一種享受,一種滿足,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但我們發現,幼兒在涂畫一段時間后,對繪畫活動的興趣越來越低,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潛質,但對于不同年齡及每個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狀況,他們的表現就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對于有效地調動幼兒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嘗試運用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和采取開展不同的美術活動形式,把美術活動放入幼兒自主體驗活動中,做到畫和玩相結合,激發幼兒的學習動使幼兒通過自身體驗,對美術活動的態度、興趣和繪畫水平等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說教材
土陶是人類最古老的用改變自然原料形狀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在世界各文明發祥地,都曾產生過陶器文化。地處大西北的新疆至今仍燒制土陶。考古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新疆地區就已出現了土彩陶器,在南北疆、東疆多處出土的古陶器豐富而瑰麗。 喀什土陶歷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了漢晉時已經發展到彩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在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家中土陶制作的各種生活器皿十分盛行。土陶器物有小到手掌把玩的鳥哨,大到半人高的儲物缸;有上了釉色的彩陶和直接燒制的素陶。土陶廉價,在新疆民間很普及,曾是家家必備的生活器具,目前在東疆和南疆地區,還有制作土陶作坊與出售土陶的店鋪。我們幼兒園在課題《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美術園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實施下,我特別選擇了欣賞土陶作品、設計土陶圖案等活動,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體驗土陶作品的古樸美,并在認識土陶的圖案的基礎上再大膽創作不同的圖案,線條,花紋分割裝飾土陶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說教法
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據具體的形象來培養 幼兒 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是靠幼兒對美術的興趣。幼兒美術教育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主要培養他們的悟性和興趣。而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所以 幼兒園 美術教育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以下幾種情境設計是非常有效的: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模擬情境,聯系實際生活,展示真實情境,聯系幼兒實際,展示故事情境,還有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這些都是中班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手段。
四、說學法
針對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我覺得可以給予一個新的定位――“趣字當頭”。也就是說一個活動要顯現出一個“趣”字,要讓孩子感覺有趣,他們就會投入到你組織的活動中,他們就會始終沉靜在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中。
第二部分:教案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維吾爾族土陶作品的基礎上,感受陶罐的圖案與美觀;2、逐步理解陶罐的裝飾步驟。學會用各種圖案、線條、花紋分割、裝飾陶罐;3、鼓勵幼兒設計不同形狀、款式的陶罐,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逐步理解陶罐的裝飾步驟
三、活動難點:能大膽設計不同的形狀的陶罐,同時能運用各種圖案、線條、花紋分割來裝飾陶罐
四、活動準備:
1、課件:土陶圖片;2、繪畫紙,白板筆,各種瓶子
五、開始部分
1、欣賞維吾爾族陶罐的的外形,討論其用途。
這是什么東西?它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這些陶罐好看么?它們那里好看?
2、介紹維吾爾族土陶的歷史:已有六千年的歷史了 ,是每家的必備品
六、進行部分
1、變魔術游戲,引導幼兒認識裝飾陶罐的步驟和方法
今天老師要來做魔術師了,這是我的魔術棒,看看我會變出什么?
“我變,我變,我變變!”出示圖一:“我變出了什么?”(陶罐)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陶罐?”
第二次變魔術(出示圖二):“又變出了什么?這個陶罐和第一個有什么不一樣?”(被劃分成若干塊了)
請幼兒來變第三次魔術,出示圖三:“這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不一樣?”(每一塊都裝飾過了)引導幼兒觀察陶罐的裝飾方法。
引導幼兒理解這三幅圖就是裝飾陶罐的三個步驟:先畫出陶罐的外形,再分割成若干塊,最后在分割好的塊里進行線條、花紋裝飾。
再請幼兒變魔術:“這個陶罐和前面一個有什么不同?”(陶罐的形狀不一樣,裝飾圖案也不一樣)“原來小朋友可以畫出自己喜歡的陶罐形狀。”
2、介紹繪畫材料:
一組用彩紙繪畫陶罐并裝飾
一組用畫好的陶罐模型進行裝飾
一組用瓶子進行裝飾
3、幼兒繪畫教師觀察指導。
小朋友們也來做魔術師,用你們手中的魔術筆,變出各種不同的美麗陶罐來,好嗎?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分割花瓶。
鼓勵幼兒想出各種線條和花紋進行裝飾。
通過研究方案的討論與學習、組織教師赴外地參觀學習、簡報學習、教科研知識講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觀摩等一系列活動,使教師們對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礎觀念有所了解,同時教學理念有所改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1.在教學觀念上,能逐漸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幼兒被動模仿為主動發現,讓幼兒用自己的各種感觀去感知客觀事物和現象,發現問題。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觀摩活動中,通過認真的聽課、評課活動,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觀的產生。比如說,認為在觀察活動中,不應對幼兒有太多了框定,而是應該讓他們自由、開放地進行觀察,這樣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與持久,觀察也會細致深入,語言也更完整流暢;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觀念的碰撞,有時新舊觀念的碰撞,有時是新的教學觀念
產生時所必然面臨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觀念實施教學時,碰到一些具體的例子該怎么做(例“蝸牛有沒有脖子”)。
2.環境設置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種植區比較豐富,并注重幼兒的參與性,而不僅僅是擺設。如早上讓小朋友一起給植物澆澆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討有關種植的問題(王利平)。
逐漸開始重視科學過程的記錄。如中四班的種子成長記錄,中一班的記錄“磁鐵的好朋友”(蔣芳英)等。
3.學科內容的選擇與教案的設計上面也體現了科技教育的傾向。很多老師在選擇內容時都比較重視科技內容的滲透。本周小班有一個音樂活動設計“小樂隊”,讓幼兒用筷子在各種不種材質的物體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種品牌的汽車”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選擇了一些標本,實物(這個學期里科學室發現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借助放大鏡等手段,以供科學的觀察。
另外,教師開始注重自身的積累與學習,平常有很多教師在翻閱一些關于科技教育的資料,尋找好的教材;積極參加科研的意識也大大增強。使幼兒對事物的探索興趣,以及語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對我園的教育聲譽也有比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問題和疑惑。
1.科學區的問題。由于沒有系統的計劃與設計,使得科學區的材料投放與活動組織缺乏系統性。也缺乏投放材料與幼兒年齡的相關性,顯得較為盲目。
2.由于沒有明確的規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1.科技教育環境的繼續創設。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塊內容。
首先要營造和諧、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精神環境是幼兒進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兒在和諧、寬松的環境氛圍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探索。因此,我們提倡為幼兒創設一個平等、民主的環境和教育氛圍。如:在活動中經常給予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等語言鼓勵;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兒表示極大的耐心,認真解答幼兒
的提問;在操作活動中,有的幼兒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壞”材料,教師反而給予支持和鼓勵,使幼兒產生自信、主動、積極的情緒。
物質環境包括:
(大環境的改造)
?墻面布置。體現墻面布置的科技性。“問題樹”。“今日氣象”。盡量少一些純裝飾性的墻面。
?科學角。內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與主題教學相結合?(黃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個教育主題下的一些活動開展情況的展現。
?走廊空間。“家鄉的變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進一步加強。
?問題談話。“叮當門開了”,“小問號時間”。
?看科技知識碟片(下學期能夠每周定下一至二個時間段放一些與科技相關的碟片)。
?隨機科技教育(散步時看看云,戶外游戲時感受夏天、觀察植物等)。
3.學科滲透方法形成規章。
規定每一個年段每一門學科在一個月內至少應有幾個科技滲透的內容。
?大班語言每月至少兩個活動是關于科技教育的內容或者有內容的滲透(可從教育內容上,教育組織形式上,能力培養上去體現)。中班語言每月一次。小班語言不作要求。
?大班計算也是每月三個活動體現了滲透。中、小班每月二個。
?大班美術每月三個。中班二個,小班一個。
?大班音樂每月二個。中、小班每月一個。
?大班、中班、小班體育每月一個。
(在實施中遇到問題可以進行調整。)
4.每一個教研組在一個學期內要進行一次科技滲透研討活動,教研組研討活動可結合科技主題進行。每學期一次科技觀摩匯報活動。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較大型的活動。比如說,科技成果匯報周。
6.做好教師科技教育的后備工作。(買一個碟機、閱覽室、資料提供等等。)
7.有關科技教育的家長工作全面鋪開。
8.繼續進行科技教育的理論學習。制作標本。善于收集。
1.在教學觀念上,能逐漸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幼兒被動模仿為主動發現,讓幼兒用自己的各種感觀去感知客觀事物和現象,發現問題。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觀摩活動中,通過認真的聽課、評課活動,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觀的產生。比如說,認為在觀察活動中,不應對幼兒有太多了框定,而是應該讓他們自由、開放地進行觀察,這樣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與持久,觀察也會細致深入,語言也更完整流暢;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觀念的碰撞,有時新舊觀念的碰撞,有時是新的教學觀念
產生時所必然面臨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觀念實施教學時,碰到一些具體的例子該怎么做(例“蝸牛有沒有脖子”)。
2.環境設置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種植區比較豐富,并注重幼兒的參與性,而不僅僅是擺設。如早上讓小朋友一起給植物澆澆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討有關種植的問題(王利平)。
逐漸開始重視科學過程的記錄。如中四班的種子成長記錄,中一班的記錄“磁鐵的好朋友”(蔣芳英)等。
3.學科內容的選擇與教案的設計上面也體現了科技教育的傾向。很多老師在選擇內容時都比較重視科技內容的滲透。本周小班有一個音樂活動設計“小樂隊”,讓幼兒用筷子在各種不種材質的物體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種品牌的汽車”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選擇了一些標本,實物(這個學期里科學室發現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借助放大鏡等手段,以供科學的觀察。
另外,教師開始注重自身的積累與學習,平常有很多教師在翻閱一些關于科技教育的資料,尋找好的教材;積極參加科研的意識也大大增強。使幼兒對事物的探索興趣,以及語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對我園的教育聲譽也有比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問題和疑惑。
1.科學區的問題。由于沒有系統的計劃與設計,使得科學區的材料投放與活動組織缺乏系統性。也缺乏投放材料與幼兒年齡的相關性,顯得較為盲目。
2.由于沒有明確的規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1.科技教育環境的繼續創設。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塊內容。
首先要營造和諧、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精神環境是幼兒進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兒在和諧、寬松的環境氛圍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探索。因此,我們提倡為幼兒創設一個平等、民主的環境和教育氛圍。如:在活動中經常給予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等語言鼓勵;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兒表示極大的耐心,認真解答幼兒
的提問;在操作活動中,有的幼兒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壞”材料,教師反而給予支持和鼓勵,使幼兒產生自信、主動、積極的情緒。
物質環境包括:
(大環境的改造)
?墻面布置。體現墻面布置的科技性。“問題樹”。“今日氣象”。盡量少一些純裝飾性的墻面。
?科學角。內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與主題教學相結合?(黃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個教育主題下的一些活動開展情況的展現。
?走廊空間。“家鄉的變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進一步加強。
?問題談話。“叮當門開了”,“小問號時間”。
?看科技知識碟片(下學期能夠每周定下一至二個時間段放一些與科技相關的碟片)。
?隨機科技教育(散步時看看云,戶外游戲時感受夏天、觀察植物等)。
3.學科滲透方法形成規章。
規定每一個年段每一門學科在一個月內至少應有幾個科技滲透的內容。
?大班語言每月至少兩個活動是關于科技教育的內容或者有內容的滲透(可從教育內容上,教育組織形式上,能力培養上去體現)。中班語言每月一次。小班語言不作要求。
?大班計算也是每月三個活動體現了滲透。中、小班每月二個。
?大班美術每月三個。中班二個,小班一個。
?大班音樂每月二個。中、小班每月一個。
?大班、中班、小班體育每月一個。
(在實施中遇到問題可以進行調整。)
4.每一個教研組在一個學期內要進行一次科技滲透研討活動,教研組研討活動可結合科技主題進行。每學期一次科技觀摩匯報活動。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較大型的活動。比如說,科技成果匯報周。
6.做好教師科技教育的后備工作。(買一個碟機、閱覽室、資料提供等等。)
7.有關科技教育的家長工作全面鋪開。
8.繼續進行科技教育的理論學習。制作標本。善于收集。
9.在專家指導下制訂好評價方案。
《滲透于各學科領域的幼兒科技啟蒙教育研究》孫水芹
《記錄在科學區活動中的作用研究》蔣芳英
《幼兒情緒調控教育研究》楊招娣
創造性繪畫活動所具有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有利于促使學生成為美好未來的開拓者。教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通過說說、畫畫等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在美術活動中開展具有創新繪畫形式的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激發創造欲望
1.以游戲激發創造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大多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美術活動。這樣,幼兒在創作時可以自由發揮,展現豐富的想象力,這是成功開展創新繪畫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幼兒可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創新活動,從而迸發出更多的能量和智慧。如,在玩“AB服裝廠”這個游戲時,幼兒運用各種繪畫工具,大膽創新,畫出了許多漂亮的衣服。當同伴提出設計建議時,他們商量后重新設計,進行改良。當新的成品衣服做好時,“顧客”滿意地“買”下衣服,這是對他們美術創新能力最好的肯定。在這樣的美術活動中,幼兒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創作,做中玩、玩中學,繪畫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感受到了美。
2.以多樣化的形式創新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在美術活動中注意力易轉移、以直接觀察為主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材料,通過不同的繪畫形式激發幼兒大膽創新,促進活動有效開展。如,在小班美術活動“手指點畫桃花”與“吹畫春梅”中,幼兒用手指蘸一蘸顏料,在畫好的樹枝上點一點,一朵朵美麗的桃花就出來了;用嘴吹顏料,顏料一下子散開來,變成了一根根枝條。這些不同繪畫形式的美術活動,能激發幼兒更積極地投入活動進行創造。
3.以生活激發創新
當幼兒有了一定的繪畫技能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把日常生活內容作為美術創作的創新來源,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畫下來,從而讓幼兒發現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幼兒學會欣賞與創造美。如,開展主題活動“動物王國”,幼兒對各種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一起收集資料、圖片,進行討論,并引導幼兒說一說:“你來介紹一下,你找的動物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樣子。”通過討論,幼兒對各種動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在畫自己喜歡的動物時,就能運用已有的記憶和想象,大膽運用各種線條表現自己所要表現的動物,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點撥想象思維
1.導入點撥
在美術活動中,適時地進行導入性點撥非常重要,它能更好地引導幼兒投入活動,這也是一次美術活動最佳的開始。因此,教師每次開展美術活動前都要精心設計教案,在活動中運用一定的點撥方式和手段,根據美術活動內容與幼兒的實際情況恰當地導入,這樣幼兒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好地投入活動。如,在大班美術活動“五彩鳥”中,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鳥的圖片,然后和幼兒講鳥的童話故事來點撥其想象,最后請幼兒說一說“這時鳥在干什么”,幼兒就能自由想象并說出自己的見解。
2.整體點撥
當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掌握了基本繪畫技能后,教師就可以對幼兒進行整體性點撥引導,此時應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在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長頸鹿”中,教師從故事入手,引導幼兒想象,然后請幼兒講講“這時長頸鹿在干什么”“它抬著頭在做什么”。從長頸鹿的不同動態進行整體引導,教師可以發現幼兒對于畫面布局的掌握,這樣也更利于幼兒有效地創造與學習。
3.重難點撥
每種繪畫材料都有不同之處,當確定了繪畫內容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個體差異,進行重難點的點撥,幫助幼兒把一些他們認為復雜的事情變得簡易,從而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在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長頸鹿”中,畫長頸鹿的不同動態對于幼兒來說是較難的。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把長頸鹿的動態表現出來,筆者制作了“會動的長頸鹿”玩具,幼兒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掌握了長頸鹿在活動時的身體動態變化,從而達到了重難點有效點撥的目的。
三、鼓勵自由表達
1.尊重接納
教師開展創新繪畫活動應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幻想畫“未來城市”活動中,有的幼兒在畫面中的各個星球之間架起了一座座天橋,使地球人能與外星人互相來往,幼兒的奇思妙想得到了教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幼兒在創作時就更加愿意進行創造。
2.鼓勵創作
鼓勵創作也是開展美術活動的一個有效方法,只要幼兒愿意畫,就可以讓他們畫出來,他們越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作品就越是與別人不同。如,教師讓幼兒畫各種各樣的樹時,有的幼兒畫的樹戴著一頂漂亮的帽子,有的樹穿著彩色的衣服,還有的樹像跳舞一樣扭動著樹干,這些都是幼兒對美的表現。在美術活動中,為了更多地激發幼兒繪畫的創新思維,教師會讓他們多討論,聽取別人的想法,然后引導幼兒邊畫邊想,把自己的構思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有效創新繪畫的目的。因此,在開展創新思維繪畫活動時,教師除了進行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外,還應捕捉幼兒的閃光點,賞識幼兒的進步,這樣才能使幼兒有效地開展美術活動,從而體驗到創作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劉秀銀,賈潔清,馮蕓.幼兒美術教育的創新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簡介:孟 昱(1986―),女,甘肅天水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
通過繪本教學可以增加幼兒對圖片、符號的敏感性;培養早期閱讀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助于促進幼兒的理解能力發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緒及其變化,等等。若將具體的繪本作為教學素材應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又可在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的指引下與幼兒園的總體性教育目標進行緊密融合。
一、《小藍和小黃》總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歐?李奧尼的《小藍和小黃》是很多幼兒園教師都很熟悉和喜愛的作品。它講述了小藍和小黃融合變成綠色后不被爸爸媽媽所接受,后來哭成眼淚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與其他的顏色伙伴互相拉手擁抱的溫馨小故事。全書用看似很隨意的幾個色塊,講述了一個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兒自由聯想的故事。一百個幼兒教師拿到這樣一個有趣的繪本可以設計出一百種特色的教案。筆者希望通過對這樣一部優秀的繪本作品價值的深入挖掘,對幼兒園教師設計和開展繪本教學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二、價值分析
以《小藍和小黃》這個繪本為中心,其教育價值的觸角可以延伸至語言、社會、藝術、科學等四個領域中。筆者在藝術領域中做了實踐嘗試,僅供參考借鑒。
1.社會領域
長期以來,幼兒園社會教育所獨有的滲透性和潛移默化性使得幼兒園教師在實施社會領域教育時一直很難有一個有形的抓手。因此,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中的地位有點像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被強調的很多,但實施的卻不多。
其實很多繪本都可以拿來為幼兒的社會性教育所用,尤其是這本《小藍和小黃》單從社會領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蘊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從故事內容看,涉及了小藍和小黃的融合和分離,以及伴隨此過程的情緒體驗和變化;在故事結尾處所體現的更大范圍的接納與認同,仔細分析,似乎還能夠挖掘出與幼兒自我意識、自我認同相聯系的社會領域教育價值。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若想要將落腳點放在社會領域,則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教學設計重點:
(1)幼兒自我意識教育。
幼兒的自我意識教育是指通過各種活動,增進幼兒對自己的了解與認識,促使其形成較為客觀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發展積極的自我體驗,培養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調控能力的過程。具體而言,自我意識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自我認識”上利用繪本本身的故事情節來做足文章,在繪本的第16頁,也就是只有一塊不規則的綠色,寫著“They are green”的那,這一塊綠色不單純只是一塊綠色,而是代表了小藍和小黃的結合。這時去問中班的幼兒:“小藍和小黃怎么都不見了,他們去哪了?”幼兒們會回答說:“他們在這個綠色里面呢!”可見他們能夠理解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知道外表顏色的更改并不意味著出現了除小藍和小黃以外的第三個人物。等到小藍和小黃的家長們都不認識自己的孩子時,對如何證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況下“我還是我”等一系列問題的追問,就可以幫助幼兒澄清“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從而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藍與小黃“情緒”發展的主線,著重引導幼兒識別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緒,與兒童常見的七大情緒:思念、生氣、害怕、難過、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對應,在挖掘每張畫面蘊涵的情緒中展開討論和教學,并最終形成一次以情緒體驗和感知為重點的教學活動。
(2)人際交往。
教師還可以運用這個繪本故事,向人際交往的方向來引導。人際交往是幼兒園社會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了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家庭成員及其他人之間的交往,是幼兒今后健康成長、與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技能。
2.藝術領域
對幼兒來說,好的繪本本身就會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和刺激,與此同時,優美連貫的線條、明快跳躍的色彩、富有節奏感和張力的構圖等都能夠增強他們的藝術感受力,教師也能夠很方便地運用繪本來發展和促進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可以說,繪本和幼兒的美術教育具有天然的聯系,繪本在幼兒美術、繪畫方面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小藍和小黃》故事的演繹本來就是基于兩個不同顏色疊加后產生一種新顏色的原理,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讓幼兒自由探索顏色疊加的活動上來,最后和幼兒們一起總結規律,幫助幼兒在今后的繪畫過程中更好地運用色彩。
但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教育包含了美術和音樂兩部分,繪本教學延伸至美術領域,如何與音樂產生自然的聯系似乎就沒那么順暢了。在這方面,筆者在《小藍和小黃》的繪本教學中嘗試加入了音樂的元素,探索了繪本教學的新形式(教案見下)。活動對象是北京市某幼兒園的中班幼兒,分別在三個班各實施了一次,這三個班的幼兒在活動前均未接觸過這個繪本內容。因此活動目標仍是以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為主,但其中又貫穿了主人公情緒變化這條主線。音樂在整個活動中的定位是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情緒,完整串聯整篇作品的輔手段,因而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次音樂活動。從實施效果上來看,在繪本教學中加入音樂,確實更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關于“情緒”的教育內容教師通常會想到采用表演、討論、圖示等形式來開展,調動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情來模擬再現各類情緒,并討論在各種情緒主導下的行為表現。筆者通過截取兩段情感反差較大的音樂片段,分別代表小藍和小黃開始時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團圓和中間爸爸媽媽不認得他們無家可歸時的情緒。在這種經過精心挑選的音樂的襯托下,人物隱藏起來的內心活動通過音樂的方式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幼兒在音樂的輔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兩個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
《小藍和小黃》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緒的變化。
(2)聽音樂,能在音樂中回憶故事情節,能把繪本中的不同畫面與不同情感的音樂旋律相對應。
(3)在音樂游戲中體驗同伴之間一起游戲、擁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繪本《小藍和小黃》PPT,音樂《歡樂的牧童》《瑤族舞曲》片段1、2。
(2)繪本PPT中第7、8、19、21、29頁,第23、24、25頁圖卡,磁扣,白板筆。
【活動過程】
1.導入
幼兒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環節
(1)播放繪本PPT,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初次感知繪本中的故事情節。
(2)回憶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出示代表性的圖卡為幼兒回憶故事做提示,以高興和難過兩種不同情緒為線索,按故事順序理解圖卡的畫面內容。
教師提問:
“它們是怎么發現能變色的秘密的?”
“在發現秘密之前它們和別的顏色的小朋友拉著手玩過嗎?”
“老師在剛才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時,有沒有人注意到有音樂響起?這幾段音樂是很不同的,分別是配合它們高興的玩和爸爸媽媽不認識它們,它們回不了家時播的,小朋友們能聽出來嗎?”
分別播放瑤族舞曲1和2,小朋友們自己想出能代表這兩段音樂的符號,分別對應標記在每張圖片的下方,借助音樂加深幼兒對繪本中小藍和小黃情緒的理解。
請個別幼兒上來在音樂的伴奏中發揮想象做動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節。
(3)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游戲。
“現在老師想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來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點難,老師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這個故事的情節特別像,大家就可以聽著音樂做表演了,我們先來一起聽一聽,看看表演的時候能不能用。”
對應白板上的圖卡及記號,對《歡樂的牧童》做標記(貼圖和手畫),一邊請配課教師一起用語言和動作演示。
全體幼兒分為男孩和女孩兩組,一組扮演小藍,一組扮演小黃,在教師的提示下跟著音樂進行繪本故事表演。
3.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區域活動時間在美工區試試別的顏色好朋友,看看它們擁抱后會變成什么。
這次嘗試為筆者及其觀摩的老師們打開了思路,將繪本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教育融合起來還有很多多樣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經過“變奏”手法處理后,分別代表小藍和小黃,經過“變奏”處理的音樂最好兼顧到黃藍兩色本身散發的明快和沉穩憂郁的氣息。教師可以考慮通過高低音區的音色對比,或者通過伴奏及和聲的不同來達到這樣的效果。再如還可以在幼兒已經熟悉了繪本故事內容的情況下,考慮加入一些打擊樂器,在圖譜上為小藍和小黃設計兩種不同的節奏型,在樂曲的最后形成二聲部合奏,用以表示顏色家族的成員在最后都開心地互相擁抱。將音樂通過多種形式融入和滲透進繪本后,不僅使音樂的形象變得不再是抽象和難以捉摸,而且還能給幼兒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語言領域
繪本的文學性特質規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為依托的,繪本教學也自然是以對繪本故事內容的講述和理解為出發點的。教師要在如何引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如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如何盡力自主理解故事內容等方面想出策略辦法。教師可以采取表演、提問、假設、討論,或借助多媒體手段等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盡情表達。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防止把繪本教學簡單地等同于講故事的傾向。
4.科W領域
“顏色變變變”這樣的科學活動早已是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一內容似乎被程式化、簡單化了,教師很難教出新意來。如果將繪本《小藍和小黃》的故事在一次科學主題的活動中講給幼兒聽,勢必會引起幼兒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投入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拿備課來說,表面看,誰寫的教案頁碼多,誰的工作量大。而事實上,教案水平參差不齊,不能一概而論。批改作業也一樣,工作量其實大不相同。
一味追求“平衡”,對于那些超工作量、壓力大的教師來說,實際上又是一種新的不公平。
實施績效工資改革,還須盡快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要真正體現教師的勞動成果,實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優干差不一樣。
干多干少是工作量的考核,這首先是崗位編制問題。有的學校超編,有的學校缺編,以學校為單位制定教職工的工作量標準是不合理,也不利于以后校際人員的流動。如有的學校語文老師上8節可算滿工作量,有的學校上10節還不滿量。有的學校美術老師上16節滿量,有的網學校上10節也就算滿量了。有的學校500學生圖書館有兩個人員,有的學校1500人也是兩個人。一個區域內沒有統一的崗位工作量滿量的標準,這對公平發放績效工資,體現多勞多得是個難題。
破解這個難題,定編定崗是關鍵。比如初中學校。班額標準為45—50人.每班平均教職工3.8人。在校學生2340人,班級應為52一46.8個。教職工總數為197.6—178人。
教師進修、產假、病假臨時聘請代課人員,可按教職工總人數5%核編,可增加10一9人。
教育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一定標準,編制可增加3—2人。
暫定編制采用下限標準:學校總人數應該是179+9+2=190人。
教師編制根據有關規定每班2.6人,47個班×2.6+9=131人。
職工編制根據有關規定每班1.2人,47個班×1、2+2=58人
職工編制中包括了管理崗位、職員崗位和工人崗位。
職工58人由兩部分組成:
①根據有關規定,專職職員、教輔人員、工勤人員占15%,179×15%=27人;
②兼職職員,教輔人員31人(58-27=31)。
學校有五類崗位:(1)教學崗位;(2)德育崗位;(3)管理崗位;(4)職員崗位;(5)工人崗位。有了確定的教職工人數,就可以明確五類崗位的人數比例。
五個崗位必須統一量化單位。根據學校工作特點,并便于統計,所有崗位以小時(一課時相當一小時)為基本單位,每月以周小時乘4(周)為統計段。五天工作制,每周40網小時為滿量標準。
(1)教學崗位
依據教師上課的課時,每課時包括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內容。因此,上課的課時大于量化單位小時,為統計方便,教師的政治、業務進修、教研、德育等每周10小時計,履行教學崗位職責以30周小時為滿量標準。
教師上課的課時乘以學科系數轉化為量化單位小時,各科學科系數為:
30小時÷學科滿量標準課時數=學科系數。
初中為例:以課程計劃規定課時為標準,每班每周34—35課時,編制為每班2.6個教師,學科滿量標準課時數的標準為:
語文:30÷10=3.00 數學:30÷10=3.00
、 外語:30÷12=2.5 物理:30÷12=2.5
化學:30÷12=2.5 生物:30÷16=1.88
政治:30÷14=2.14 歷史:30÷16=1.88
地理:30÷16=1.88 體育:30÷16=1.88
勞技:30÷16=1.88 音樂:30÷16=1.88
美術:30÷16=l.88
體育活動:兩次算一課時(到場組織)
廣播操:三次算一課時(到場組織檢查評比)
(2)德育崗位
教師的政治、業務進修、教研、德育等每周10小時計,政治、業務進修、教研每周每人4小時,每班2.6個教師每周用于班集體建設可有15—16個小時。其中班主任:每周12小時,其他任課教師每周3小時配合一個班的班集體建設。其他人員:每周3小時參加學校德育活動。
(3)管理崗位
中層以上干部根據兼課規定,每周30小時中行政工作量:校長22.5小時;副校長20小時;中層正職15小時;中層副職12小時;學科組長4小時;年級組長4小時;備課組長:每周3小時。兼課按教師的標準計量。
(4)職員、工人崗位
把學校以上三個崗位之外的所有工作,都以每周平均需要多少小時為計量單位列出,學校 所有教職工競爭上崗。教師轉崗后視職員工人同樣考核。
幼兒體育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它是以身體動作為主要內容,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幼兒體育課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大多數幼兒教師的體育理論知識薄弱,不懂得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體育活動的運動密度和運動負荷等,從而導致體育活動方法、手段、內容單一,不能遵循幼兒體育教學規律,不能很好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2、課時縮水,質量打折。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擔心上課過程中出現意外安全事故,不愿意上體育課,往往以健康知識內容學習為形式的室內體育課替代;即使組織了真正體育課,也難以做到按照目標指導幼兒開展活動。
3、體育課完全按照教材安排進行,教師缺乏對幼兒的觀察以及據此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的能力。諸如,小班教師在安排體育課時,完全按照《小班體育活動教案》等教學指導用書來操作,而忽視了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
4、對特殊需要的幼兒群體缺乏人文關懷。雖然肥胖癥幼兒、弱視、斜視幼兒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教師在組織體育課的時候,很少考慮到這部分幼兒的需要。例如,某教師組織了體育活動《鉆山洞》的公開課,以發展中班幼兒鉆、爬能力。該教師在地面上設置了兩組“山洞”,山洞的寬度和高度是依照幼兒體質發展在標準范圍內的數據來設計,活動進行過程中,體質發展正常的幼兒分兩組輕松的爬過、鉆過障礙,可是兩名超重幼兒卻犯了難,其中一名還卡在了由呼啦圈模擬的山洞里,引起了其他幼兒的嘲笑和觀摩教師們的竊竊私語。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1、教師要主動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借助開展課題、專家講座的機會多向專家學習,在設計活動方案和組織活動時能以正確、科學的理論為基礎,讓理論指導實踐,更好的把活動組織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契合幼兒特點。
2、教師們多向家長宣傳體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告知家長不能因噎廢食,獲取家長的理解。上體育課的時候,任課教師和配班教師要通力合作,首先配班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是幫上課教師擺放活動器械、維持活動秩序的簡單做法,也應當參與到活動設計中去,對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安排胸有成竹,在各環節的銜接和過渡階段要分工合作,特別是在分組游戲中,兩位教師各負責一組,可以有效地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
3、在借鑒他人教案的同時,要注意自我創新,從本地的特色出發,從本園特色出發,若是能夠從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出發去優化所借鑒的教案,則一定能夠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4、體育課的內容應該多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注意照顧特殊幼兒群體的需要。例如我園幼兒中有12%的被蘭州市體質監測中心認定為肥胖兒,肥胖兒所在班級教師在組織體育課的時候則積極向園保健室咨詢,盡量使肥胖兒也能參與其中,獲得相應的鍛煉。拿上述的案例來講,教師在組織鉆、爬活動時,應該設計不同高度、寬度的“山洞”讓幼兒們都能夠體驗到鉆爬的樂趣,最終達到發展幼兒鉆、爬能力的目標。
二、幼兒早操活動
幼兒早操活動是幼兒做操和開展晨間其他身體鍛煉活動的總和,內容豐富多樣。它是鍛煉幼兒身體、增強幼兒體質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全面增強幼兒運動系統和心肺器官的功能,發展幼兒動作的節奏、協調性、準確性和控制力,養成幼兒良好的身體姿態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堅持每天進行早操活動,可以養成幼兒積極參加身體鍛煉的良好習慣和態度。堅持冬季做操,不僅能培養幼兒持之以恒、不怕寒冷、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機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力,增強集體的抗寒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另外,做操作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還能培養幼兒良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幼兒早操活動目前存在的問題:
1、民辦園無場地,公辦園場地不足。由于社會力量辦園的專業性不足和資金投入的有限性導致大部分民辦園場地有限,根本無法提供幼兒做早操的場地。同時,由于社會力量辦園的水平參差不齊,人們爭先將孩子送入公辦園,導致公辦園幼兒數量激增,班額遠遠超過通常意義上小班20人,中班25人,大班30人的上限。幼兒園的室內、外場地的面積均按照生均數量來計算,而超出班額限制的這部分幼兒毫無疑問使所在園的生均占有活動場地面積大幅度縮水,早操活動也往往因為場地限制而被取消了。
2、早操活動形式單一,未能考慮到幼兒年齡特點。部分園所一直堅持開展早操活動,但是我看到的情況是:早操時間,全園幼兒聚集在平臺或空地上,做同一套廣播體操。3~6歲的幼兒身體狀況、動作發展的差異都很大,讓小班的幼兒與大班幼兒做同樣的體操,顯然是不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1、針對場地有限的問題,可以組織幼兒在室內做早操。對于幼兒數量超額的公辦園,則可以采用分年級出操的形式來利用已有場地,在時間上精心安排,滿足每個年級幼兒的身體鍛煉的需要。
2、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應該實行不同形式的廣播體操,小中大班在動作發展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各園可以根據動作發展水平編制出具有趣味性的早操,例如練習雙腳連續跳的小班“白兔操”,強化平衡能力的中班“獨木橋操”等。也可以按照季節變化來使早操更豐富:冬天寒冷,穿著厚重,可以設計“狗熊操”,夏天穿的輕薄,則可以安排“蝴蝶操”等。
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內容豐富,各類游戲、各類大中型器械練習聯系、各類小型多樣的體育游戲、基本體操等都可以作為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進行各種有效的身體鍛煉,并直接接受陽光和新鮮空氣等自然因素的刺激,這對幼兒骨骼的發展、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健康、體質的增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兒早操活動目前存在的問題:
1、活動計劃隨意,針對性弱,教師往往任由幼兒利用園內大型器械自由活動。
2、戶外體育活動時段常常被各種興趣班占據。許多園所為了吸引生源和創收,在園內舉辦了諸如美術、舞蹈、聲樂、輪滑、圍棋等各類興趣班,又把興趣班安排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這種情況下,戶外活動就成了第一個被擠占的對象。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