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22:34: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價值投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問題的提出
公司投資決策分析的基本目標是設法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中正確選擇投資方向,以實現企業有限資源的最優配置。為此,企業需要對每一可能的投資項目作出合理評價,因而項目評估成為投資決策分析的主要內容。在現有的各類項目評估辦法中,DCF法應用的比較普遍。DCF(discounted-cash-flow)包括凈現值法(簡稱NPW法)和內部收益率法.其中又以DCF法最為常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的前提條件與現實情況差距過大,常常使其在評估真實的項目價值時遇到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大量的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是現實經濟的本質特征.無論是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如自然災害,還是來自人類的行為。如競爭對手的加入,都會加劇項目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造成項目現金流價值的隨機波動,增加投資分析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依然用事先預計的貼現率估算項目的凈現值,十之八九會超出投資人的預期。除了其假設條件不符合充滿著不確定因素的現實情況外。由于DCF完全不考慮投資人對不確定性所采取的能動性反映,就必然忽視了由此給項目價值帶來的變化。總之,傳統的DCF法實際上遺漏了隱含在項目之中。極大地影響著項目投資價值的某類重要因素,后面的分析表明,這一致命的遺漏很可能會在實際的投資決策中釀成大錯。以下我們將揭示這類重要因素。
二、靈活性價值的性質及來源
先看一個簡單常見的例子:假設一個項目的投資額為667萬元,一年后"該項目產生的現金流有兩種情況,180萬元或者60萬元,兩種情況的概率各為50%。項目壽命期是1年,無風險利率是8%經風險調整的貼現率為20%該項目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嗎?
根據NPV法,項目的現值是:V=E(C1)(1+K)=50%*(180+60)(1+20%)=100
項目的凈現值是:NPV=(E(C1)(1+K)-Ij=100-1100=-10%按照傳統NPV法的評判標準,凈現值為負數的項目是不應該被考慮的"所以結論是“不投資”。
但這種評價方法是錯誤的$因為它隱含地規定了投資人當前只有兩個選擇,投資或不投資實際上投資人至少還有第三個選擇等待一年,再決定是否投資等待,意味著暫停投資觀察市場狀況,等待環境好轉,再決定是否投資。企業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了項目當前的一個價值狀態在本例中當企業選擇投資,時對應的項目價值為-10+當企業選擇)不投資時對應的項目價值是0項目沒有投資。不發生損益,但當企業選擇。等待一年"再做決定時項目的價值為何?
一年以后,如市況好轉,即項目達到897萬元現金流量"則按原計劃投資;如市況惡化,即現金流量為60萬元,則放棄投資兩種情況必有其一,且出現的概率各為50%考慮上述因素后的凈現值應該調整為
NPV=50%*(180/(1+20%)-1100/(1+8%))=2408(萬元)>0
這是比較符合實際的項目價值。等待的選擇決定了現在項目的凈現值為正。結論是:如果等待一年再做投資與否的決定,則該項目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所以,本例中的最優選擇不是“不投資”,而是“等待”。它就是被傳統!"#法所遺漏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現實中投資人擁有的選擇權不僅僅限于“等待”。他還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擴大投資規模(當項目前景更加看好時)縮小投資規模(當項目前景看淡但還能勉強維持時)放棄投資(項目虧損時)轉移項目用途等等.我們把所有這些投資人根據環境變化采取的機動性措施給項目價值帶來的變化,叫做項目投資的“靈活性價值”。
靈活性價值來源于投資人面對不確定性擁有的“選擇權”其背后的思想是期權理論,所謂期權就是一份合約,該合約使一方。期權擁有者有權選擇是否將來按照事先商定的日期,期權有效期,和價格。執行價格,進行一項特定資產的交易,而不需承擔必須交易的義務,期權的另一方,期權出售者,只有交易義務,即當期權擁有者行使權利進行交易時"期權銷售者必須與之交易,期權擁有者具有是否交易的選擇權,但作為得到這一靈活性的代價是,他必須事先向期權銷售者支付一筆期權費以彌補后者承擔的額外風險。從期權的角度看,前面例子中的項目投資人相當于期權的擁有者,該期權賦予他有權在一段時間內按照期權的執行價格支付一筆貨幣,來交換一項未來價值隨機波動的資產。鑒于擁有期權給他帶來了靈活性價值,因此所謂“靈活性價值”本質上就是期權價值的派生物。用期權的思想分析投資,項目的價值至少包含以下兩部分:項目價值=凈現值+靈活性價值下面我們探討靈活性價值的估算。
三,靈活性價值的估算
由于靈活性價值由期權價值所決定,所以靈活性價值的估算問題轉化為相應期權的定價問題,期權分為金融期權,以標準化的、在金融市場公開交易的金融資產為期權合約的標的資產,和實物期權(以非標準化的,沒有公開交易市場的實物資產或項目作為期權合約的標的資產).金融期權的定價模型已經成熟,主要有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和二項式定價模型!根據金融期權定價理論,導出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B-S模型)和二項式定價模型的基礎是無套利定價原則。按照該原則,人們可以通過標的金融資產與無風險債券的組合,復制相對應的期權收益、風險特征。由于金融資產一般是上交易的有價證券,所以這一原則至少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對于實物期權來講,由于標的資產是一個投資項目,而項目本身一般不存在公開交易市場,因此就沒有套利問題,也就不存在復制問題,這一本質差別的存在,表明實物期權的定價比較復雜,金融期權的定價模型不能簡單地套用在實物期權的定價過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一是用尋找孿生證券的辦法,采用金融期權相似的原則,為實物期權類推定價,下面用二叉樹期權定價的方法估算前面例子中的期權價值。
假設我們在資本市場上已經找到一個孿生證券:股票S該股票當前市場價格是20元,預期一年后的價格有兩種可能,一是上漲到36元,二是下降到20元,即上漲因子u=1.8,下降因子是0.6并且上漲和下降的概率都是50%顯然,該股票的收益風險特征與例子中項目的價值特征完全相同,設:E=當前期權價值S=孿生股票價格V=項目的現金流貼現值V+=V上升后的價值(上升的概率是q);V-=V下降后的價值(下降的概率是1-q)由孿生股票的性質,股票價格S的變化同V相同,即或是以概率q變為S+或是以概率1-q變為S-此外,假設無風險利率是r期初投資是I。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根據上面的資料求出E,由于例中已找到孿生證券,所以期權二項式定價過程見圖1
根據金融期權一項式定價思路,我們做以下的投資組合:以S的價格購買N股李生股票,同時借入金額為B的無風險債券,組合的價值是NS-B;一年后,組合的價值或者以q的概率變成NS+-(l+r)B,或是以1-q的概率變成NS--(1+r)B;如果要求期權年后的價值與該組合的價值相同,即:
E+=NS+-(l+r)B,
E-=N-(l+r)B,
解該方程組可得出:
N=(E+-E-)/(S+S-),B=(NS-E-)/(1+r)
根據無套利定價原則,期權的當前價值應該等于投資組合的價值,于是:E=NS-B=[pE++(1-p)E-]/(1+r),其中p=[(1+r)S-S-]/(S+-S-).在我們的例子中,擁有該項目相當于擁有一個以項目現金流為標的資產,以投資額為執行價格,到期為一年的看漲期權V=100,V+=180,V-=60,再考慮到等待一年后投資的成本變成(1+r)I.所以,
E+=max[0,V+-(1+r)I]=max[0,180-(1-8%)*110]=612(1)
E-=max[0,V--(1+r)I]=max[0,60-(1+8%)*110]=0(2)
P=[(1+r)S-S-]/(S+-S-)=[(1+8%)*20-12]/(36-12)=0.4(3)
我們最后得到期權的價值:
E=[pE++(1-p)E-]/(1+r)=[0.4*61.2+0.6*0]/(1+8%)=2267(萬元)(4)
可以看出,這個結果同前面我們用經過修正的NPV法算出的項目價值2408萬元已經相當接近!這就說明,靈活性價值由期權的價值所決定"在很多情況下,它就是期權價值本身。
四、靈活性價值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投資活動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投資開支至少是部分不可逆,即沉沒成本不可能被收回,二是這些不可逆的投資活動可以被推遲,以便投資人在調撥資源之前,有等待關于價格#成本及其他市場條件的新信息的機會,前面的分析表明,推遲這種不可逆的投資的權利所帶來的靈活性價值,已經深深地影響到投資決策,特別是它使得簡單的DCF規則(當項目預期現金流的現值至少與其成本一樣大時才投資該項目)失效,簡單的DCF規則是錯誤的,因為它放棄了等待的靈活性價值,這就相當于增加了決策時的機會成本,而機會成本必須作為一部分包含在投資的總成本中。對此后面還要詳細說明。McdonaldandSiegel(1986)假設投資成本I是已知并且固定,但項目價值V服從幾何布朗運動,由于V的未來值不確定,現在僅投資有機會成本。因此,最優投資規則并不是簡單的DCF法規定的當V>I就投資,而是當V至少與超過I的某一臨界值V*一樣大時才投資。
不言而喻,靈活性價值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結合前面的例子,分三個層次加以討論。
1有助于正確認定項目的真實價值。
如果投資人認識到前面例子項目的真實價值是2267萬元而不是傳統NPV評估的-10萬元,那么他就可以圍繞著這個靈活性價值調整他的一系列的決策行為:假如他要轉讓項目,他的轉讓價不應低于項目的靈活性價值22.67萬元,假如原來的項目不允許延遲投資,他可以通過支付一筆費用獲得延遲投資一年的權利,他支付的費用最多不超過22.67萬元,假如他想從政府部門通過特別許可的方式爭取獨占這一項目的投資權,那么他為爭取該項目所花費的前期調查,搜尋和有關交易成本的費用總和,不應該超過項目的靈活性價值22.67元,等等。
2能夠發現項目的真實成本.
假如把上面例子中的數字稍作改動,把投資額改成90萬元,其余的數字不變,那么用傳統的DCF法算出的凈現值為10萬元>0似乎項目現在應該投資。但是,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該投資決策是錯誤的。因為根據E+=max[0,V+-(1+r)I]=max[0,180-(1+8%)*90]=82.8,E=[pE++(1+p)E-]/(1+r)=[0.4*82.8+0.6*0]/(1+8%)=30.67(萬元)>10(萬元)顯然,正確的決策依然是等待在稍加改動的這個例子中.放棄的靈活性價值30.67萬元可以看作是機會成本,項目立即投資的全部投資成本不是90萬元,而是90+30.67=120.67>100萬元。這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應該保持期權有生命力,而不是立即投資。
3形成新的投資規則和投資價值評估理念。
傳統的投資決策分析如DCF法把不確定性同風險甚至損失聯系在一起,并且企圖盡量回避,這種觀念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表現的尤其突出,當運用期權理論挖掘出項目中的靈活性價值以后,人們有可能改變對待風險的態度!不確定性越大,期權的價值也隨之上升,靈活性價值也就越大,通過適當的項目策劃,人們可以對不確定性進行交易,并把由此帶來的靈活性價值當作投資價值的組成部分。這就勢必改變決策分析中的“經濟方程式”,比如,在引入期權理論分析項目時,不能僅僅計算項目的凈現值,還應該計算隱含在項目中的各項靈活性價值。
參考文獻
1、Brown,J.SeeingDifferently:InsightsonInnovation.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s,1997
當前推動軍工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上升的因素
(一)國防費用的增加
1998以后我國國防費的絕對額處于明顯上升階段,國防費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但和發達國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國防費用從絕對數、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等角度看在世界上都處于較低的水平。2004年世界人均軍費為162美元,我國居民人均軍費僅為20美元;世界每平方公里陸地所占軍費為6946美元,而我國為2747美元。從絕對指標來看。2005年,中國軍費是302億美元,美國是4017億美元,英國是488億美元,日本是453億美元,法國是365億美元;中國軍費占GDP的比重是1.36%,而美國則是3.6%,英國是2.59%,法國是1.98%;中國軍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僅是7.43%,美國是17.8%,法國是11.4%,德國是9.25%。
2006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面對目前國際復雜的局面,政府需要提高國家的國防實力。為了增強國防實力,我國國防費用逐步提高,國防工業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我國國防支出的項目包括: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裝備費。2006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逐年增加的國防支出中一個重要用途是“加大武器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也就是裝備費的增加。裝備費的增加就意味著軍工企業訂單的增加。隨著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軍品生產任務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營業范圍內。上市軍工企業能夠分享到國防支出增加帶來的好處,為企業中長期業務和利潤穩步增長帶來了有力的保障。這將有利于提高企業投資價值。
(二)資本注入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引導下,軍工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種原因,軍工行業整體改革步伐緩慢,多數企業產權結構單一、機制不活、效益不高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這不僅嚴重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難以適應我國特色軍革的需要。許多公司是出于上市融資、國企脫困的目的而打包上市,核心軍工資產在上市部分之外,上市資產質量較差,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較低。
2007年6月國防科工委和國資委等部門下發了《關于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加上前期下發的《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大力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產業的指導意見》,這四大綱領性文件構成了“十一五”我國軍工體制改革的基石。使上市公司的資本注入成為可能。
2007年以來,先后有多家軍工上市公司了融資公告,或者用于收購公司大股東的資產,或者用于建設新的項目。融資次數和融資金額都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在資產注入的具體形式上,既有注入資產作為股改對價,如洪都航空、中國衛星,也有定向增發或自有資金收購大股東優質資產,如航天晨光、西飛國際、航天電器、力源液壓等;此外,還有借殼上市。在注入資產類別上,既有優質民品資產注入,也有優質軍品資產注入。在注入資產與產業鏈條的關系上,注入資產開始向總裝、重要的分系統方面延伸。
資本注入給軍工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打破行業、軍民及所有制界限,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科技和經濟力量進行國防建設,提升國防科技工業的整體能力和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寓軍于民新體制和競爭、評價、監督、激勵機制的建立。二是有利于軍工企業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增強軍工企業內在活力和自主發展能力,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三是有利于軍工企業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軍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民品業務需求的旺盛
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提出了關于我國基礎裝備的發展方向:“選擇一批對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建設有重要影響,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有積極帶動作用,能夠盡快擴大自主裝備市場占有率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作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實現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國防工業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對象。
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植產業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器制造、船舶制造、機床、電力設備、農業機械、紡織機械、重型機械、石油化工機械、重型卡車等。軍工上市公司業務涵蓋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機械等行業,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大背景下,軍工上市公司成為國家這一戰略的最大受益者。國防工業與基礎工業的互動機制將是我國未來幾年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手段。
軍工上市公司的民品業務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飛機計劃的確定、國際轉包業務的迅速發展、支線飛機需求旺盛等共同促進航空工業快速增長;船舶制造業持續景氣,世界造船中心來到中國,我國造船業爆發式增長態勢有望持續;國家大力發展核工業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核工業正在崛起;國家不斷加大對航天工業的投入,推動航天事業發展。
軍工上市公司的業務具有巨大的產業化空間。以衛星業務為例,2004年全球衛星工業總銷售收入為972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業的收入為102億美元(占衛星相關產業的10.5%),發射服務業的收入為28億美元,衛星地面設備制造業的收入為233億美元,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收入為609億美元(占衛星相關產業的62.7%)。
(四)軍工企業先進技術轉民用
國防軍工產品用途特殊,對產品的質量要求極高,同時由于國家對軍工投入的長期積累,軍工類上市公司擁有大量先進技術,研發能力強。其研發能力和生產技術既可以用于軍品,也可用于開發民品,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這些都是民用企業所不可比擬的。如果把軍用的技術民用化,不僅可以提高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還可以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增長點。“十一五”期間,軍工集團將把加快發展民品作為重大發展戰略,給予積極的扶持。這其中蘊涵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軍工上市公司個股投資建議
雖然軍工上市公司整體上有投資價值上升趨勢,但個股投資中要注意風險。
第一要注意上市公司在集團公司中的位置。在國有大型企業整合的大背景下,圍繞行業內的重點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是軍工集團公司的基本思路。例如中航一集團圍繞西飛國際進行民機資產的整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圍繞中國船舶進行民用船舶資產的整合;航天科技集團以中國衛星為平臺進行小衛星研發及衛星應用的資產整合等,這些處于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其投資價值是很明顯的。
第二要注意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階段和前景。就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各個行業發展的現狀來說,集裝箱、港口機械等領域發展已經相對成熟;造船、工程機械、重型卡車等行業發展處于加速階段;衛星導航、載人航天、數控機床等行業國內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大型飛機等領域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
第三要注意上市公司注入資產的品質。注入不良資產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起到負面效果;同時資產整合會增大各種費用開支,帶有不確定性,整合不好的話,就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那么,作為創業資本來講,它的投資既要體現公司的質量,但是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創業資本的價格還在于它培育公司的價值。那么在資本市場上,對公司價值面的分析和理性的價值評估,應該講是資本市場現在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那么對于一個公司的質量怎么看,可以講,從投資者和監管部門、資本市場來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投資者,包括風險投資者、投資家來看,他當然要看公司業務的進展和所處的階段,這個公司經營的概念,它的商業模式,資產的盈利性,公司的成長性和持續性,還有公司的管理層,還有公司其他的投資計劃和發展規劃,等等這些因素。但是,作為公司的質量來講,從培育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講,又要滿足資本市場對于公司質量的全方面的要求,除了剛才投資者所看重的這些質量的方面以外,所要關注的是公司的規范運作,或者叫合理性、規范性,這應該是公司質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我想公司質量和投資者追求的價值也應該是不矛盾的。
風險資本參與公司價值的培育,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參與公司IPO的改制重組和公司治理的改善重組,那么公司要進入資本市場,必須要公司化,進行公司化改造,基本上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為背景的或者是國有企業為背景的,都需要進行規范的改制重組,規范的改制重組是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實現它的價值的一個前提。我們發行上市所關注、所審核的,大部分是要求公司進行IPO的改制和重組,改制當然是建立起公司規范運作的這種機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那么重組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業務、資產、人員、機構、財務五個方面的一些有效的組合。那么改制重組,它要遵循的應該是這么一些目標,主要是公司要形成一個清晰的發展戰略目標和導向,積極的進行資源的合理的重組和配制。第二個原則,公司要通過改制重組起來起直接面向市場,自主經營、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的這么一個主體,公司還要建立公司治理的規范基礎,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運作,再一個公司要有效的避免同業競爭,盡量減少規范關聯交易,再有需要規范的就是突出主營業務,形成核心競爭力。
我想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在我們國家現在,不管是從監管當局來講,還是從市場投資的需要來看,都是現在我們整個市場的一個核心問題,公司治理大家都清楚,它反映了市場經濟最本質的內涵,是公司作為一種特殊的資合結構的一種運行和保障,也是包括各種監管在內的,工商、稅務等等監管為基礎,公司治理是市場文化的一種微觀反映,可以講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這種有限原則、有限的特征所引申出來的市場經濟的民主、協作、信用、自律、開放、法制精神等等這些內涵,而這些內涵可以講是公司長遠發展的基礎,也是整個資本市場健康運行、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現在的公司治理聯同投資者教育是現在證券監管當局抓的兩項主要的工作。
公司治理的內涵非常豐富,我想作為創業投資資本家來講,不管是來自境外的風險資本,還是境內的風險資本,我想維護公司的治理,促進公司治理的持續改善,這應該是風險資本參與公司價值創造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么企業的創業投資及其價值的實現,往往是離不開中介,特別是在公眾公司要進入資本市場,離不開中介,那么可以講,由創業資本與包括投資銀行、律師、注冊會計師、評估師等等中介機構,共同的來輔導、培育、促進公司改善治理結構這方面,它們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那么我想著重把我的講題引到下面一個部分,創業資本的價值實現,這個大家都清楚,我們特別關注的是資本市場,特別是在我們國家來講,主要是二板市場,聯系更緊密。可以講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了十年,我們現在正在推行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可以講,為我們創業資本價值的實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國家的證券市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資源配制、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舞臺。資本市場的發展無疑為創業資本與整個社會生產力,與我們的企業家,與高新技術、與具有創新的經營的理念、與整個生產力發展最先進的部分,可以說這種結合已經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市場的基礎。那么,我們國家資本市場的功能,現在不光是在資源配制的方面,可以講在整個資源的運作方面,正在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我們整個資本市場的運行,影響我們整個貨幣市場的運行,影響乃至我們的消費。因此,證券市場的發展,可以講現在已經處在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根據這樣的發展階段的需要,現在我們國家正在經歷著一場整個證券法人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革,這場改革,一方面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創業投資價值的實現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證券市場發展是在改革的過程中,是作為改革的產物發展起來的。但是,由于我們的環境和我們發展階段所限,我們過去的證券法人制度基本上還是一種政府推薦和行政審批這一套制度,我們希望這套制度在資源配制方面和選擇好企業方面發揮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它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并且市場上由于這樣的制度,積累了大量的風險。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必須對制度進行改革,那么我們現在報章、媒介上說的比較多的是核準制,核準制就是在明確標準和規則的基礎下,或者在游戲規則非常清晰的情況下,使參與市場的各個主體各自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各自做到敬業、專業,從而保證各個市場的創新和效率,同時分散風險,強化責任,這么一個制度的改革,它的本質就是走向規范,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剛才講了核準制各自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這么一套制度,具體講的話,我們提倡是在明確標準和規則的基礎下,或者在游戲規則非常清晰的情況下,使市場的主體做到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各擔風險,就是由企業的董事在市場、在證券市場、在監管部門都能夠各自做好自己事情,那么這樣就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這樣就監管明確,各有責任,那么核準制說到底是由過去行政本位的股票發行制度轉向以市場為本位的發行制度,剛才講了,它有利于明確責任,分散風險,同時增加整個市場的透明度,最終這個市場是能逐步實現進一步的市場化、規范化和國際化,那么這樣一個制度,我想它的特征是全面的市場化。
現在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這恐怕也是所有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風險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即怎么保障優秀企業優先進入資本市場,如何把一些虛假、由重大溢漏的企業拒絕在門外,同時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為了解決這樣三個問題,為此,現在的發行制度可以講打破了過去客觀上形成有利于國有企業融資和改制需求的一套制度,而體現了市場的公平,包括國有企業、私有企業、三資企業,都具有進入資本市場的資格,然后進行準備,可以進入現在的資本市場。在受理這些企業的發行申請的時候,我們建立了一個買方市場,或者是叫周轉通道的這么一個制度,也就是由市場主體,也就是由主承銷商和他進行配合,與進行工作的會計師、評估師、律師來對發行申請單位進行判斷,那么判斷之后讓這些優秀的企業進入審核,再進入發行市場。那么這樣的話,過去的審核制度就被廢除了。
這個制度有兩點重要的創新:第一,推薦人必須得要經過真正的勤廉盡責,真正的做了IPO的工作才能把這個企業推薦上來,具體講,主承銷商要對發行人進行輔導,要對發行人是不是具備發行條件,進行實質性的審核判斷,然后他們才能提出推薦,這樣就在市場、中介機構和發行人之間,實現了有效的制約;再把這個企業推薦上來。另外一個重要的創新方面,適應了我們現在證券市場一個特殊的矛盾,這個矛盾就是想要布票的發行人特別多,市場也特別旺,就是在供方和需方都比較旺盛、市場容量比較小的情況下,在發行中間來讓他們完成的過程。
關鍵詞:貨幣時間價值投資投資決策
Keywords:currency‘stimevalueinvestment
investment‘spolicy
我們知道貨幣時間價值在投資決策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有時甚至決定投資的成敗。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某人手中現在有100元錢,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將它存入銀行,還可以用它進行投資。假如此人選擇了存入銀行,當時銀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從銀行取出110元,與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錢,這10元錢是怎么多出來的呢?它又代表著什么呢?這就涉及到我們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貨幣時間價值與投資決策。
(一)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及其產生
筆者簡單的為貨幣時間價值給出一個初步的定義: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時間因素的作用而使現在的一筆資金高于將來某個時期的同等數量的資金的差額或者資金隨時間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資金的循環和周轉以及因此實現的貨幣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時間,每完成一次循環,貨幣就增加一定數額,周轉的次數越多,增值額也越大。因此,隨著時間的延續,貨幣總量在循環和周轉中按幾何級數增大,使得貨幣具有時間價值。
貨幣時間價值問題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問題,我們是花30萬買一幢現房值呢,還是花27萬買一年以后才能住進的期房值呢?我們若想買一輛汽車,是花20萬現金一次性購買值呢,還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也就是金融的兩大基本原理之一:貨幣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今天的一元錢比明天的一元錢值錢。
那么,貨幣時間價值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剛才那人將錢存入銀行,銀行為什么會多給10元錢,是不是對那人沒將錢拿去消費從而推遲消費的耐心的一種補償呢,在西方,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時間價值是對貨幣所有者推遲消費的耐心應給予的報酬,如果是這樣,我們大可以將錢放在家里不消費,等到以后在消費,這樣也是推遲消費,而且比存銀行更方便,因為錢在自己手上,想何時用就何時用,想怎樣用就怎樣用,這樣的貨幣會增值嗎?顯然不會。他們所得出的概念只是說明了一些現象,并沒有說明時間價值的本質。馬克思經濟學原理告訴了我們貨幣時間價值的產生實質。在馬克思經濟學原理中,馬克思并沒有用到“時間價值”這個概念,但正是他揭示了所謂“時間價值”就是剩余價值。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的變化形態是G-W-G.企業首先將一筆資金G投入生產,用于購買必要的生產資料、勞動力等必需的資源,生產出產品,然后將產品送到流通領域銷售出去,最終獲得一筆資金G.在生產過程中,企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并轉換成產品價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創造了補償其勞動消耗所必需的價值之外,還創造出了剩余價值,這部分價值使生產出的產品的價值(C+V+M)大于初投入的價值(C+V),因此,銷售產品所獲得的資金G大于投入資金G,即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保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有了一個增值,即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個增加的價值,這部分增加的價值是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即時間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它不可能由“時間”創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創造,只能由工人的勞動創造,如果沒有工人的勞動,就算有一大筆資金也不會產生時間價值。這也告訴我們,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沒有時間價值的,只有當作資本投入生產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為貨幣時間價值既然來源于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如果閑置不用,也就是企業未將資金投入生產,沒有必要的生產資源,工人怎么可能創造剩余價值,那又怎么可能產生時間價值呢?由此可見,多出的十元錢是由于銀行將其存款投入生產流通領域,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增值即貨幣時間價值,并不是對耐心的補償。
在理解貨幣時間價值時,我們要注意兩點:第一,貨幣時間價值是在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如果社會上存在風險和通貨膨脹,我們還需將它們考慮進去。第二,不同時點單位貨幣的價值不等,不同時點的貨幣收支需換算到相同的時點上,才能進行比較和有關計算[1].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不同時點的資金進行直接比較,而應將它們換算到同一時點后再進行比較。
(二)舉例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詹寧斯于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車事故中死亡,享年53歲。他的家屬另一輛車的駕駛員行為上疏忽,他們要求賠償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沒有發生,詹寧斯先生作為一家航空公司飛行員所能得到收入的現值。如果詹寧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資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飛行員的正常退休年齡是60歲,為準確計算詹寧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現值,我們需要將幾件事考慮在內:第一,在以后幾年內,詹寧斯的工資可能增加。第二,我們不能確信,如果事故沒有發生,詹寧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許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1993年底退休時,詹寧斯失去的收入的貼現值是:PV=WO+WO(1+g)(1-m1)/(1+R)+WO(1+g)(1-m2)/(1+R)+…WO(1+g)(1-mt)/(1+R).其中,WO是他1986年的工資,g是工資增長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資,WO(1+g)*(1+g)是他1988年的工資等),而m1,m2,…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7年,1988年…1993年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資料可以從相同年齡和種族的男性死亡保險表中得到。至于g,我們采用過去十年航空公司飛行員工資的平均增長率8%,對于利息率R,我們采用政府債券的利率,在1986年大約是9%,則詹寧斯先生失去的工資計算如下表:
年份WO(1+g)1-mt1/(1+R)WO(1+g)(1-mt)/(1+R)
1986850000.9911.00084235
1987918000.9900.91783339
1988991440.9890.84282561
19891070960.9880.77281671
19901156420.9870.70880810
19911248930.9860.65080043
19921348840.9850.59679185
19931456750.9840.54778408
合計---650252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到用現值計算的失去的工資為650252元美金,如果我們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不是計算收入的現值,而是直接計算失去的工資,則詹寧斯的家人所得到的賠償額是85000*7=595000元美金,遠遠小于650252元美金。
開頭曾提到的某人,如果現在決定投資油田,這時問題是他發現如果現在開發,馬上可獲利100萬元,如果5年后開發,由于原油價格上漲,可獲利160萬元,此人該選擇什么時候投資呢?有人主張在5年后投資,因為160萬元明顯大于100萬,有人主張應將貨幣時間價值考慮進去,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投資獲得100萬,這100萬又可以進行新的投資,當時社會平均獲利率是15%,那么5年后100萬可變成175萬(100*(1+15%)*(1+15%)*(1+15)*(1+15)*(1+15)=175),金額顯然大于160萬。這樣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后,此人賺的錢又多了,如果不考慮,此人的油田投資雖然不至于失敗,但肯定是不科學的。
(三)貨幣時間價值與企業的投資決策
企業是一個大型的家庭,時間價值又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任何企業都象家庭一樣在時空中經營、活動,排斥時間價值,企業的收支和盈虧就無從計量和評價,因此,在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我們也應適當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前面談到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不會產生時間價值的,同樣,一個企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肯定會賺得比原始投資額要多的資金,閑置的資金不會增值,而且還可能隨著通貨膨脹貶值,所以企業必須好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將資金投入進去,讓它進入生產流通活動中,發生增值[2].
企業的投資需要占用企業的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是否應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長時間,均是決策者需要運用科學方法確定的問題。因為,一項投資雖然有利益,但伴隨著它的還有風險,如果決策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災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自身經濟因素的影響,韓國一些大企業集團頻頻陷入危機,先后有起亞集團、韓寶集團等10家大企業集團因債臺高筑,資金周轉困難而宣告破產,其中一個重要的財務原因便是企業往往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便亂上投資項目,投資決策失誤較多[3].在我們國內,有很多企業正走著與韓國集團相同的路子,亂投資,瞎投資,造成公司壽命縮短的現象,我們有必要呼吁一下,投資決策要科學合理,要利用企業的每一分每一毫。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進行投資決策,貨幣時間價值如何對它產生影響。
企業投資的最主要動機是取得投資收益,投資決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選方案中,選擇投資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進行投資決策,一般有兩大類決策方法,一類是非貼現法,在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另一類是貼現法,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
回收期法和會計收益率法屬于非貼現法。回收期法是根據重新收回某項投資所需時間來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將計算出的回收期與預定回收期比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則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會計收益率法是將投資項目的會計收益率與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加以比較,進而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會計收益率大于資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會計收益率越大越好。貼現法包括現值法、凈現值法、獲利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四種方法。現值法是將項目投產到報廢的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算成的總現值與投資總額進行比較,若大于,可行,否則不可行,而且差額越大越好。凈現值法是現值法的變化形式,它直接根據凈現值的正、負來判斷(凈現值=總現值-投資總額),凈現值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獲利指數法則是根據獲利指數大小來進行判斷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法將內含報酬率與資本成本比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越大越好。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種方法進行決策。比如,有這樣一個案例,A,B,C三個方案,投入與收益如下表:
ABC
期間凈收益現金凈流量凈收益現金凈流量凈收益現金凈流量
0(20000)(9000)(12000)
1180011800(1800)12006004600
2324013240300060006004600
3300060006004600
合計504050404200420018001800
1.采用回收期法:Pa=1+(20000-11800)/13240=1.62
Pb=2+(9000-1200-6000)/6000=2.3
Pc=12000/4600=2.61
方案A的回收期最短,應選擇A方案。
2.采用會計收益率法:Ra=(1800+3240)/2*20000=12.6%
Rb=(-1800+3000+3000)/3*9000=15.6%
Rc=600/12000=5%
B方案的會計收益率最大,應選擇B方案。
3.采用現值法:假設資本成本是10%
PVa=11800/(1+10%)+13240/(1+10%)=21668.92
PVb=1200/(1+10%)+6000/(1+10%)+6000/(1+10%)=10557.12
PVc=4600*PVIFA=11439.74
A方案的現值最大,應選擇A方案。
4.采用凈現值法:NPVa=PVa-I=1668.92
NPVb=PVb-I=557.12
NPVc=PVc-I=1439.74
A方案的凈現值最大,應選擇A方案。
5.采用獲利指數法:PIa=21668.92/20000=1.08
PIb=10557.12/9000=1.17
PIc=11439.74/12000=0.95
B方案的獲利指數最大,應選擇B方案。
6.采用內含報酬率法:Ra=16.05%>10%方案可行。
采用上述6種方法,我們得到兩種結果,哪種結果更準確呢?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資回收速度,而且計算簡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資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嚴重的退縮不前。因為許多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的較大型投資項目,并非在開始幾年內就能帶來投資收益,其次,決策者以回收期作參數,往往會導致企業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導致放棄長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個缺陷是它忽視了時間價值,認為不同時點的資金價值相同,將不同時點的資金直接代入進行有關計算,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4].會計收益率法也比較通俗易懂,計算也不復雜,但它沒有采用現金流量觀,并與回收期法一樣,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把第一年的現金流量與最后一年的現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價值,其決策可能不正確。而貼現法下的各種方法則考慮了時間價值,將投資項目每年凈現金流量按資本成本(折現率)進行折現,使不同時點的資金具有可比性,較真實地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現金流入對投資盈利的不同作用。財務管理最基本的觀念就是貨幣時間價值,運用貨幣時間價值觀念要把項目未來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現值表示,如果收益現值大于成本現值則項目應予接受,反之則應拒絕。因此,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多采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的貼現法,以貼現法為主,以非貼現法為輔。
補充一點,由前例可以看出,現值法、凈現值法與獲利指數法的結果有時會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資額不同,投資收益的絕對與相對數之間有差異。在對幾個獨立紡按進行評價時,我們多采用獲利指數法,運用它對獨立方案的投資效率進行排序,彌補凈現值法不能在幾個獨立方案之間評價優劣的缺點,而在互斥方案的選擇中,則應以凈現值為準[5].
(四)案例
凱豐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機械產品研發與生產的企業集團。2000年3月,該集團擬擴展業務,欲投資6000萬元研制生產某種型號的機床。企業有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設立甲、乙、丙三個獨立核算的子公司,彼此間存在購銷關系。甲生產的產品可作為乙的原材料,而乙生產的產品全部提供給丙。經調查預算,甲提供的原材料市場價格每單位10000元(此處一單位指生產一件最終產成品所需原材料數額),乙以每件15000元提供給丙,丙以20000元價格向市場出售。預計甲為乙生產的每單位原材料會涉及850元進項稅額,并預計年銷售量為1000臺(以上價格均不含稅),那么,甲每年應納增值稅額為10000*1000*17%-850*1000=85000(元),乙每年應納增值稅額為15000*1000*17%-10000*1000*17%=85000(元),丙每年應納增值稅額為20000*1000*17%-15000*1000*17%=85000(元),由此,在第一套方案下,每年應納增值稅額是85000*3=2550000(元)。第二套方案,設立一綜合性公司,設甲、乙、丙三個部門,基于上述市場調查,可求出該企業大致每年應納增值稅額為20000*1000*17%-850*1000=2550000(元),其數額和上套方案一樣,看似效果一樣,其實不然,因為貨幣存在時間價值,所以,凱豐集團應選擇第二套方案。在第一套方案中,甲生產的原材料,在一定的時間內會出售給乙,這時要繳納一定數量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采取第二套方案,則這筆業務由企業甲部門轉向乙部門時,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當然這筆款盡管要繳,而且數額也不會變化,但是根據貨幣時間價值原理,今天的一元錢比明天的一元錢更值錢,所以這部分遲繳的稅款的價值小于早繳的稅款,而且推遲納稅時間,相對于資金較緊張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為說明這個問題,這里假定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每年繳納100元稅款,繳三年,年利率是10%,第二種是在第三年一次性繳納300元。按第一種,相當于第三年一次性繳納:100*(1+10%)+100*(1+10%)+100*(1+10%)=331(元),顯然比300元多。由此可得,當然是第三年一次性繳納好。同理,凱豐集團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后,當然會選擇第二套方案[6].
由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貨幣時間價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概念,不管是涉及到個人投資決策,還是涉及到企業的投資決策,都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要時刻謹記,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定要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重視貨幣時間價值,做科學的投資決策。對于個人投資來說,我們要掌握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方法,也就是將不同時點的資金換算到相同時點上的方法,搞清楚資金到底處在何時點上,在日常生活中多考慮時間價值的影響就差不多了。對我們企業來說,企業應有一批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還應有一批效率高,能力強的市場調查人員,收集決策所需的資料,以便決策人員進行周密的市場和全面的可行性論證,保證決策的安全性和科學性[7].企業應對投資權限加以控制,嚴格審批權限,要求職能部門按程序工作,在嚴密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進行嚴格審查,制約亂投資行為,提高投資可靠性,效益性。企業還必須建立相關制度保證其投資決策的貫徹實施,對投資進行規范管理。職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除此之外,企業還需在決策實施后,跟蹤實施結果,及時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新的決策[8].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不能只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還有項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這些都要有相應地考慮。
主要參考文獻:[1]任葆同。著力提高貨幣的時間價值[A]出版地:武漢市。出版者: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年2000年
[2].劉曙霞。試論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財會月刊(20)[A]出版地:武漢市。出版者:財會月刊雜志社。出版年2000年
[3]周繼民國防。財務管理學。[A]出版地:北京市。出版者: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年1999年
1我國旅游集團投資的現狀
隨著我國旅游業集團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經有不少的旅游集團為了不斷壯大其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從而實現資產的不斷增值,相繼采用縱向一體化戰略和多元化經營戰略,不斷的擴展自己的經營領域,選擇新的投資方向和新的投資機會。投資方式的多樣化、投資領域的多元化,也構成了中國旅游業新一輪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因。
從旅游集團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來分析我國旅游集團的投資行為,可以看出,我國旅游集團所進行的投資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業,是在原主業的基礎上,通過進行產品價值鏈的管理實行相關旅游產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資,如對會展,景觀房產,旅游景區投資。一些旅游集團還開始了對航空業的投資,如武漢的東星國際旅行社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隨著投資活動的日趨復雜,投資所存在的潛在風險也日益增多。為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就必須正確認識和分析投資風險,并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將通過研究投資風險的相關理論,結合我國旅游集團的實際,對加強旅游集團投資的風險價值管理進行初步探討。
2旅游投資的特點
由于旅游資源的公有性、壟斷性和非流通性;資源保護與旅游開發的矛盾性;旅游項目投資的區域依賴性;旅游項目投資的綜合復雜性;旅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使得旅游集團的旅游投資相區別于其他集團的投資項目具有很多獨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報期長。旅游投資的門檻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產業,進入性投資的加大,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及競爭環境的國際化,也使得旅游投資回收期延長。
(2)旅游產業鏈整合與多產業整合特征:旅游產業鏈的延伸,與城市景觀、房地產、小城鎮、休閑娛樂等等深度結合,產生了一個整體的、互動的結構——“泛旅游產業”。旅游投資,已脫離單一項目時代,投資商進行區域整體投資,力求整合旅游產業鏈,與相關產業相結合,尋求綜合收益的最大化。
3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
(1)重項目規劃和投資評價:對于投資方來說,旅游的投入是一個長線的過程,風險性主要在選項和規劃上。因此,旅游項目投資必須重視項目規劃,以明確的投資評價為前提,以有效的資本運營為保證,極其清晰的把握投資運作的思路。
(2)爭取區域政府的支持:提高產業的綠色GDP已經成為新時代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項目能夠提高地區的綠色GDP,調整城鄉產業結構,形成綠色產業鏈,旅游集團可以通過政績策劃,盡量爭取政府的有效支持,爭取的旅游項目開發的最大優惠條件(低價資產收購、稅費減免、申請扶持資金等)。
(3)開展有效的營銷活動:進行有效的營銷活動,提高項目在國際、全國、區域的定位和影響,為融資、招商、資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資:從滬深股市統計,我國國內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業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這說明我國的旅游企業的大多還是以資本自籌為主,沒能很好的利用資本市場。更好的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業融資的風險。旅游集團可以依托收購兼并、政府優惠等方法低價獲取大量資產產生資產大幅升值的市場評價,從而增長現金流量,實現大規模融資。
(5)多產業整合和跨行業投資:泛旅游業具有極大的區域聚集和經濟帶動作用,往往會帶動一個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形成游憩區、度假區、會展區、娛樂區、步行街區、購物游憩區、及旅游小城鎮等等,推動區域型旅游房地產和商業房地產發展。另外,為了分散投資風險,還可以適當的進行跨行業投資。以青旅控股為例,目前該公司的主營業務,除了組織、接待國內外人員的出、入境旅游以外,還出資3,000萬元控股了北京尚洋電子技術公司,整體收購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參與證券業,使公司旅游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同時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經營和金融風險,提高了資產收益率。
4從財務管理角度做好投資的風險管理
投資風險是指在投資活動中未來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出現差異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條件下和特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由于對未來的經濟活動的投資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客觀存在。但是,人們總是能夠通過對風險的管理從而降低投資的風險,實現投資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投資所具備的價值所在。在進行一項投資時,風險越大,其預期的收益或虧損也越大,投資如果產生虧損,將會使資本受侵蝕,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企業的倒閉。承擔這些風險是為了給集團盈利,問題的關鍵在于,進行投資的主體應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財務管理在投資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團內建立投資的風險管理指標體系
(1)建立風險度量模型和風險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團內各種投資及各種風險,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各種其他風險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資產或資產組合,對各類風險再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并加總,并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資產風險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資產組合的風險價值。
(2)確定公司各種旅游投資的風險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種影響因素而導致的市場風險,對某些風險高度集中的投資進行特別處理,將風險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圍內。
(3)建立旅游集團投資的約束-激勵機制,在各項投資中,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如果激勵機制僅僅與經理人管理資產的收益掛鉤,經理人則可能會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擔高風險。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時,考察經理人管理資產的風險度,限制和防止經理人的過度投機行為。
4.2進行投資風險的制度管理
對于旅游集團的投資風險的財務管理應該是一個系統,對于投資項目來說,它起始于項目的考察論證階段,結束于項目資本變現退出以后,貫穿于風險投資公司從資金——資本化——資金的長循環之中。
(1)投資前期財務評價。
旅游項目投資前的財務評價很重要,它關系到旅游投資項目的價值認定問題,沒有較大價值的項目是不值得投資的,但投資的價值點在何處,它是否真實可靠,這不能僅僅根據項目有沒有產品優勢,有沒有市場來定性判斷,還要做細致的經濟可行性及投資價值的評價。財務評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財務評價的經濟可行性是令人懷疑的。在投資決策程序中,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由財務部門參與并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對投資項目的投資前調查與了解是否充分,對其價值的判斷是否準確,定價是否合理,談判條件是否有利,直接決定了投資后管理的難度,也決定了將來獲利空間的大小,因此,投資前的盡職調查和各種評審就顯得非常重要。財務部門對可行性報告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項目的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2)投資企業動態財務管理。
對已投資項目的管理是投資實現增值的必然階段。可以從財務審核與監督的角度出發,專門設計財務管理方面的約定,包括由旅游集團委派財務經理的約定,指定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約定,上市的旅游集團還可以有對股東定期公布財務信息的約定等等。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從制度上保證了旅游集團對投資項目的管理權和監控權,從而更好地保證了投資的收益權。
4.3投資風險價值管理的過程
投資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有:(1)采用統一的風險識別語言,對投資風險進行界定與識別,建立集團層面的投資風險管理目標及建立完善的風險監督體系;(2)設計風險識別、度量、評估的統一方法;(3)評估投資風險;(4)制定投資風險管理戰略;(5)設計、實施風險管理能力。整合風險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團戰略政策、集團管理與投資風險管理過程、管理人員、管理報告、管理方法、風險數據等;不斷改進風險戰略、過程與度量方法;(6)匯總多種風險評估方式,與集團經營情況掛鉤,制定、調整集團層面投資風險管理戰略。
5把投資的風險管理從財務管理層面提升到整個集團管理層面
集團層面則意味著全局化、一體化的思想。只有擴大時空范圍對企業投資進行思考時,才能識別它對集團整體運作的影響。所以,從集團層面進行投資風險管理可以將企業的戰略、業務程序、企業資源同集團投資、集團整體目標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從而使風險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資風險管理的出發點是使整個集團的風險、收益、價值達到最優化,而不是某個職能部門或風險管理部門。集團層面的風險管理使投資風險管理與集團戰略、業務計劃得到有機結合,將投資風險管理提高到戰略層次,這種集團層面的投資風險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團項目投資過程得到控制的同時,風險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時提高了對風險的注意程度與敏感程度,使集團更為集中地監控風險;(2)在確切了解集團所處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判斷最佳的投資機會;(3)對投資風險有全盤的、集團層面的了解,有利于優化集團的風險結構,優化集團的資源配置;(4)設計集團范圍內的信息溝通,收集、綜合分析內外部數據的方式,為集團提供可靠、及時的投資風險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幫助集團業務部門實現業績目標,控制風險。(6)公集團不應該只是片面的強調短期的投資效益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響,發而應該從長遠出發,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長遠發展規劃的盈利性。
參考文獻
[1]顧華詳.建立中國旅游業風險投資機制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0,(3).
[2]李平.淺談企業投資風險及防范對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國旅游投資存在的誤區及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03,(10).
[4]李富紅.中國旅游開發投融資實踐及走向[J].渝州大學學報,2002,(12).
考慮到會計國際趨同的要求,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在38項新具體會計準則中有17項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同時結合我國的現實會計環境,在具體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增設了一些限定條件,保持了應有的謹慎。我國運用公允價值的具體會計準則較多,主要集中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債務重組、企業合并、金融工具等。下面就公允價值法對投資性房地產確認和計量等的影響作詳細闡述。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
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是:“在當前的非強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雙方自愿進行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金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定義與后者基本相同:“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而且,“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企業,不打算或不需要進行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在不利條件下仍進行交易。”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公允價值強調“公平”、“自愿”的交易價格,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來自于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是基于活躍市場的理性雙方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公平認定和計量,不是某個特定主體的估計;它的確定并不在于業務是否真正發生,而在于雙方一致性而形成的價值,是一種具有明顯可觀察性和決策相關性的會計信息。
二、《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具體規定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準則,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第三章“后續計量”中指出: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同時又指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而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同時,為了防止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其持有的房地產溢價在賬面上集中體現,導致賬面利潤大幅增加,新準則還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這基本排除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確認投資性房地產而產生巨額賬面利潤的可能性,充分體現了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應用的謹慎性。
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視為會計政策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三、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應按照投資性房地產類別和項目分別對“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
(一)企業外購、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其他支出)
貸:銀行存款(或在建工程)
(二)將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已計提的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借:營業外支出)
(三)將自用土地使用權或建筑物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累計攤銷(累計折舊)(已計提的累計攤銷或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已計提的減值準備)
貸: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借:營業外支出)
(四)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良或裝修
借: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五)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其賬面余額:(或者公允價值<其賬面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公允價值一其賬面余額)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六)將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時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賬面余額)
貸(或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七)出售投資性房地產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金額)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收益
同時,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貸(或借):投資收益。
四、公允價值計量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對相關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核算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但公司是否利用或怎樣利用這種模式仍需要深入研究。
(一)正式確立重估凈資產值法(NAV)作為房地產上市公司估值的中心地位
現行會計準則規定:只有企業在股權結構發生變化或者對外投資這兩種情況下,才允許使用重估凈資產值法作為記賬依據。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使得相關企業在更大的范圍內使用此法,提供的賬面價值更能真實地反映該企業資產的真實市場價格。隨著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增多,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及人民幣升值的狀況下,新會計準則的采用,必將引導市場更多地關注各項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真實價值,并使重估凈資產值法成為評估投資性房地產企業的主要標準之一。即使對以開發業務為主的房地產企業來說,新會計準則的實行也將導致投資者以更為穩健和客觀的估值標準來衡量公司的價值。
(二)提高公司對信息披露的真實反映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高速膨脹,企業若繼續按照歷史成本的原則來計量所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特別是土地使用權,這顯然會使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而且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里,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大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升值。公允價值模式的引入肯定將加大市場對一些原來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的公司價值的挖掘,使投資者對這類公司價值的認識更為全面。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的要求,企業若以公允價值的記賬模式取代傳統成本模式記賬的,應該屬于會計政策的變更。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使公司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同時也使投資者更全面充分地把握相關企業的真實信息。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記賬的當年,公司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即這些企業的上年度凈資產值將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相關公司的規模。(三)公司每年凈利潤的波動程度會增大
公允價值的變化將加大凈利潤的波動幅度。現行會計制度下,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物業都是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中,其市值變動并不計入當期損益,我們無法從相關的會計報表中尋找其變動的痕跡,也不利于反映企業房地產的構成情況及各類房地產對企業經營業績的貢獻。當前我國的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市場已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雖然并不排除部分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出現貶值的可能性,但更多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升值潛力較大且預計將會持續;按照新準則所要求的公允價值法來重新計量這些“名不副實”的投資性房產,企業每年的重估增值額應該會使當年的凈利潤預計得到持續的額外提升,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巨額利潤終將能夠在賬面得到充分體現,由此也大幅提高了每股的凈資產,降低了市盈率。但由于對凈利潤的影響比較多,相應波動程度也會增加,因此,如何評價這種由于增值帶來的利潤增加需要市場進一步達成新的均衡,而且,投資者也需要以更為穩健和客觀的估值標準來衡量此類房地產公司的真正價值。
(四)未來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認
公允價值模式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的特性,能夠較好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盡管公允價值的確認仍然是一個難點,很多人擔心在現階段的實務操作中公允價值容易導致利潤操縱,但是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發展,售房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相對于其他資產而言,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公允價值還是比較容易取得的。同時,新會計準則也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需要每年聘請獨立的評估師對其投資性房地產物業進行評估,并在年報中詳細披露房地產當期賬面價值的增減變動情況、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及其理由等;而且巨額利潤的出現意味著企業繳納的稅額也相應攀升,之前投資性房地產物業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折舊、攤銷的抵稅功能也沒有了。
【參考文獻】
[1]黃學敏.公允價值:理論內涵與準則運用[J].會計研究,2004,(6):36—37.
[2]孫景翠.淺析公允價值應用的現實合理性[J].商業研究,2005(14).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2)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3)已出租的建筑物。
(二)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的規定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無形資產是指納稅人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等。
(三)投資性房地產在企業所得稅上確認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在會計上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在企業所得稅上確認為無形資產,應按無形資產的相關規定進行稅務處理。
二、投資性房地產發生后續支出會計和企業所得稅處理比較
(一)投資性房地產后續支出新會計準則的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發生后續支出時,如果該支出將會引起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而且該支出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就應該將其資本化,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在發生的時候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的規定
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1)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2)經過修理后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2年以上;(3)經過修理后的固定資產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有關固定資產尚未提足折舊,可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如有關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可作為遞延費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間內平均攤銷。
(三)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規定的比較
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管理的建筑物發生的后續支出,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規都做出了規定,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資本化或費用化處理。但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管理的建筑物發生的后續支出,資本化處理和費用化處理的判斷標準,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的規定不同。
三、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會計處理和企業所得稅處理的比較及差異分析
(一)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在企業所得稅上不予確認
會計準則規定,對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投資性房地產,平時不計提折舊,也不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問的差額計人當期損益。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在企業所得稅上不予確認。
(二)采用成本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與企業所得稅處理部分一致
1.沒有減值跡象,采用成本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與企業所得稅處理基本一致
會計準則規定,在成本模式下,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和《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計提折舊或攤銷。如果沒有減值跡象,采用成本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與企業所得稅處理基本一致。
2.存在減值跡象,采用成本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與企業所得稅處理不一致
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進行處理。需要對其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并根據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其具體做法與固定資產準則和無形資產準則的規定一致。
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規定: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損失不允許扣除。
四、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會計處理和企業所得稅處理的比較及差異分析
(一)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一般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會計和稅務處理的比較
1.企業將原采用成本計量模式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沒有提取減值準備),轉換為一般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時,會計和企業所得稅對資產的計價基本一致。
2.企業將原采用成本計量模式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已提取減值準備),轉換為一般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時,會計和企業所得稅對資產的計價不一致。
3.企業將原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一般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時,會計和企業所得稅對資產的計價不一致。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轉換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時,應當以其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的賬面價值。(二)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會計和稅務處理的比較
1.會計準則規定
新會計準則規定,在自用房地產或存貨等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時,應根據轉換后的投資性房地產所采用的計量模式分別加以處理。在轉換后采用成本計量模式進行計量的,將轉換前資產的賬面價值直接作為轉換后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入賬價值。在轉換后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計量的,按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其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人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作為資本公積計入所有者權益。
2.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規定
企業所得稅相關法規規定,開發企業將開發產品轉作固定資產應視同銷售,于開發產品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時確認收入(或利潤)的實現。
3.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比較
當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發產品轉作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無論企業采取成本計量模式還是采取公允價值計量形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價,企業所得稅處理為:(1)當期確認視同銷售;(2)按開發產品公允價確認為企業所得稅固定資產的原始計價。
五、投資性房地產處置會計處理和企業所得稅處理的比較及差異分析
新會計準則規定,當投資性房地產被處置,或者永久性退出使用且預計不能從其處置中取得經濟利益時,應當終止確認該項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人當期損益。
企業所得稅法規對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確認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轉讓,按取得收入與計稅成本和相關稅費進行配比的差額確認損益,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在增加會計上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之初,應記錄企業所得稅確認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原始計稅成本;在投資性房地產持有期間,記錄企業所得稅前可以扣除的土地使用權的攤銷額和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同時記錄會計和稅收處理的差異。
參考文獻:
[1]《會計》.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稅法》.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公允價值強調“公平”、“自愿”的交易價格,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來自于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是基于活躍市場的理性雙方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公平認定和計量,不是某個特定主體的估計;它的確定并不在于業務是否真正發生,而在于雙方一致性而形成的價值,是一種具有明顯可觀察性和決策相關性的會計信息。
二、《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具體規定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準則,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第三章“后續計量”中指出: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同時又指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而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同時,為了防止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其持有的房地產溢價在賬面上集中體現,導致賬面利潤大幅增加,新準則還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這基本排除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確認投資性房地產而產生巨額賬面利潤的可能性,充分體現了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應用的謹慎性。
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視為會計政策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三、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應按照投資性房地產類別和項目分別對“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
(一)企業外購、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其他支出)
貸:銀行存款(或在建工程)
(二)將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已計提的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借:營業外支出)
(三)將自用土地使用權或建筑物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累計攤銷(累計折舊)(已計提的累計攤銷或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已計提的減值準備)
貸: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借:營業外支出)
(四)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良或裝修
借: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五)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其賬面余額:(或者公允價值<其賬面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公允價值一其賬面余額)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六)將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時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賬面余額)
貸(或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七)出售投資性房地產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金額)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賬面余額)
貸(或借):投資收益
同時,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貸(或借):投資收益。
四、公允價值計量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對相關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核算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但公司是否利用或怎樣利用這種模式仍需要深入研究。
(一)正式確立重估凈資產值法(NAV)作為房地產上市公司估值的中心地位
現行會計準則規定:只有企業在股權結構發生變化或者對外投資這兩種情況下,才允許使用重估凈資產值法作為記賬依據。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使得相關企業在更大的范圍內使用此法,提供的賬面價值更能真實地反映該企業資產的真實市場價格。隨著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增多,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及人民幣升值的狀況下,新會計準則的采用,必將引導市場更多地關注各項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真實價值,并使重估凈資產值法成為評估投資性房地產企業的主要標準之一。即使對以開發業務為主的房地產企業來說,新會計準則的實行也將導致投資者以更為穩健和客觀的估值標準來衡量公司的價值。
(二)提高公司對信息披露的真實反映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高速膨脹,企業若繼續按照歷史成本的原則來計量所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特別是土地使用權,這顯然會使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而且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里,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大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升值。公允價值模式的引入肯定將加大市場對一些原來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的公司價值的挖掘,使投資者對這類公司價值的認識更為全面。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的要求,企業若以公允價值的記賬模式取代傳統成本模式記賬的,應該屬于會計政策的變更。會計政策的變更能夠使公司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同時也使投資者更全面充分地把握相關企業的真實信息。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記賬的當年,公司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即這些企業的上年度凈資產值將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相關公司的規模。(三)公司每年凈利潤的波動程度會增大
公允價值的變化將加大凈利潤的波動幅度。現行會計制度下,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物業都是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中,其市值變動并不計入當期損益,我們無法從相關的會計報表中尋找其變動的痕跡,也不利于反映企業房地產的構成情況及各類房地產對企業經營業績的貢獻。當前我國的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市場已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雖然并不排除部分投資性房地產物業出現貶值的可能性,但更多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升值潛力較大且預計將會持續;按照新準則所要求的公允價值法來重新計量這些“名不副實”的投資性房產,企業每年的重估增值額應該會使當年的凈利潤預計得到持續的額外提升,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巨額利潤終將能夠在賬面得到充分體現,由此也大幅提高了每股的凈資產,降低了市盈率。但由于對凈利潤的影響比較多,相應波動程度也會增加,因此,如何評價這種由于增值帶來的利潤增加需要市場進一步達成新的均衡,而且,投資者也需要以更為穩健和客觀的估值標準來衡量此類房地產公司的真正價值。
(四)未來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認
公允價值模式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的特性,能夠較好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盡管公允價值的確認仍然是一個難點,很多人擔心在現階段的實務操作中公允價值容易導致利潤操縱,但是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發展,售房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相對于其他資產而言,投資性房地產物業的公允價值還是比較容易取得的。同時,新會計準則也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需要每年聘請獨立的評估師對其投資性房地產物業進行評估,并在年報中詳細披露房地產當期賬面價值的增減變動情況、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及其理由等;而且巨額利潤的出現意味著企業繳納的稅額也相應攀升,之前投資性房地產物業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折舊、攤銷的抵稅功能也沒有了。
【參考文獻】
[1]黃學敏.公允價值:理論內涵與準則運用[J].會計研究,2004,(6):36—37.
[2]孫景翠.淺析公允價值應用的現實合理性[J].商業研究,2005(14).
[3]季秀杰.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應用[J].商業經濟,2006,(6):47-49.
[4]張倩.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是亮點現代商業銀行[J].2006,(5):52-54.
內容回顧-一、
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涉及眾多的專利項目則更是具有誘人的投資前景和的投資潛力。專利企業具有典型的高、高風險、高回報特點【會計論文范文】。投資者確定技術研發項目的未來潛能和效益,使得投資決策
《怎樣寫價值漏損對推遲發明專利商業化投資的影響探討論文范文》由會計整理提供,轉載請保留地址: 繼續閱讀:怎樣寫反思制度設計 重塑健康市場
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新技術投資實踐中,不確定性確實是影響其投資決策的強度都會對投資產生一定的的激勵作用,甚 【論文格式范文】 至在不確定環境下,競爭強度會影響投資者投資的延遲作用。
當專利的使用權后,該公司就了投資開發的權力,專利的使用權具有一定的期限,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專利的開發有一定的可延期開發性質,性質構成了一種延期期權的特點【
鄧寧的投資發展階段論
投資發展階段理論是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發展中國家的運用和延伸,旨在從動態角度解釋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國際直接投資之間的關系。該理論認為,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傾向不僅取決于其O.I.L優勢(即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而且其凈對外直接投資是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函數。
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投資發展階段理論區分了五個經濟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400美元以下。處于這一階段的國家經濟發展落后,缺乏足夠的區位優勢及所有權優勢,只有少量的外來直接投資,完全沒有對外直接投資,其凈對外直接投資額等于零或是接近于零的負數。
第二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400-2000美元之間。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內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進,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對外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加大。外國對本國的投資量有所增加,本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出現,但投資水平仍然很低,凈對外直接投資仍呈負數增長。
第三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000-4750美元之間。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國內企業憑借自身的所有權優勢,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另一方面,國內技術力量的增強以及勞動力工資水平的提高,使該國的東道國區位優勢逐漸喪失。在這一階段上,外國對本國的直接投資仍大于本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但本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速度明顯快于吸收外資的速度,因此凈對外直接投資額不斷縮小。
第四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于5000美元。在此階段上凈對外直接投資額仍持續增長。本國企業的所有權不斷加強,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更加熟練運用區位優勢。
第五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進一步提高。其對外直接投資凈額仍然大于零但已呈下降趨勢。各國的投資地位趨于平等,這正是目前發達國家所處的階段。
根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目前正處于鄧寧所劃定的發展中的第二階段,中國的凈對外直接投資額呈明顯下降趨勢,此現象正和鄧寧的投資發展階段論的預測完全一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鄧寧的投資發展階段論的科學性。
威爾斯的小規模技術理論
1977年威爾斯發表了著作《第三世界跨國企業》,提出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小規模技術理論。
威爾斯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的相對比較優勢來自低生產成本和反映母國市場規模的特點。這種低生產成本是與其母國的制成品市場需求有限、規模很小緊密相關的。威爾斯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的相對比較優勢。
擁有為小市場提供服務的小規模生產技術。低收入國家制成品市場需求量有限,大規模生產技術無法從這種小市場需求中獲得規模效益,而這個市場空檔正好被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所利用,它們以此開發了滿足小市場需求的生產技術而獲得競爭優勢。
發展中國家在民族產品的海外生產上頗具優勢。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海外投資主要是為服務于海外某一種團體的需要而建立的。這些民族產品的生產利用母國的當地資源,在生產成本上占有優勢。
低價產品營銷戰略。物美價廉是發展中國家產品最大的特點。這一特點成為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力武器。發展中國家企業營銷費用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但適于中低收入水平的階層。
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理論
英國里丁大學著名專家坎特威爾(Cantwell)教授與他的弟子托蘭惕諾(Tolentino)共同對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考察,提出了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理論。
該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不斷提高可實現其產業結構的升級;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與他們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直接相關。即技術能力的存在和累計不僅是國內生產活動模式和增長的重要決定因素,同時也是國際生產活動的重要結果。因此得出結論:某一特定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化的,并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
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首先是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的縱向一體化生產活動,然后是以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為主的一體化生產活動。從海外經營的地理擴張看,發展中國家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離”的影響,首先是在周邊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充分利用種族聯系;隨著海外投資經驗的積累,種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從周邊國家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擴展直接投資;最后,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為獲取更先進的制造業技術開始向發達國家投資。
拉奧的技術地方化理論
1983年英國經濟學家拉奧出版了《新跨國公司:第三世界企業的發展》一書,提出了技術地方化理論。拉奧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的技術特征表現在規模小、使用標準技術和勞動密集型,這種技術的形成也包含著企業內在的創新活動。正是這些創新活動使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形成了、具有了和不斷發展著自己的“特有優勢”。
拉奧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特有優勢”的形成,是由四個條件促使和決定的:在發展中國家,技術知識的當地化是在不同發達國家的環境下進行的,這種新的環境往往與一國的要素價格及其質量相聯系;發展中國家生產的產品適合于他們自身的經濟和需求。換句話說,只要這些企業對進口的技術和產品進行一定改造,使他們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或鄰國市場需要的話,這種創新活動就會形成競爭優勢;發展中國家企業競爭優勢不僅來自于其生產過程與當地的供給條件和需求條件緊密結合,而且來自創新活動中所產生的技術在規模生產條件下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在產品特征上,發展中國家企業仍然能夠開發出與名牌產品不同的消費品,特別是國內市場較大、消費品的品位和購買能力有很大差別時,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仍有一定的競爭能力。
正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對成熟技術不是被動的模仿和復制,而是積極主動地改進、消化和吸收,從而形成了一種適應東道國環境的技術。因此這種技術的形成包含著企業內在的創新活動,而恰恰正是這種創新活動給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帶來了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對中國的意義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簡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外國直接投資已成為世界經濟波動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經濟變量。中國不僅要引進來,而且要走出去,應積極參與全球范圍內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由單純的資本輸入向資本輸出與輸入相平衡的戰略轉移。這是克服國內資源矛盾,打破貿易保護的現實需要,也是利用兩個資源、開拓兩個市場、學會兩種本領的客觀需要。
實際上,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條件已基本成熟。首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目前,國內家電、紡織、重化工和輕工等行業已普遍出現了生產能力過剩、產品積壓、技術設備閑置等問題,這些行業要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市場。通過對外投資,變商品輸出為資本輸出,在國外投資建廠,建立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網點,就可以帶動國產設備、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其次,“入世”在給中國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為“入世”后中國企業面臨的義務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國內,所獲得的權利和機遇則主要體現在國外,即體現在外國向中國的產品、服務和投資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和實行國民待遇方面。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權利和機遇,就要盡可能地向海外進軍。最后,從企業國際化道路的一般進程來說,首先是發展間接出口,如通過專業的外貿進出口公司進出口商品或服務,而后是直接出口,如企業內部設置專門機構或進出口部門來處理相應的業務,最終再發展到對外直接投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貿易方面獲得的巨大成就,為中國企業進一步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6年10月了《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國位列第17大對外投資國。截至2006年6月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達636.4億美元,累計成立境外投資企業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投資流向地亞洲,占有當年投資流量的54.6%。其次是非洲國家。投資行業主要流向采礦業、商務服務業、制造業及批發和零售業。中國對外投資的確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
有很大差距。在國際上,發達國家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比例一般是1:1.2到1:1.4之間;而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一般是在1:0.2到1:0.43之間。中國連這一水平都未達到,因此還遠不是一個對外投資大國。
(二)加強對外直接投資對中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