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8 22:15: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明確會議主題
今天會議的主題就是扎實推進創森工作,強化責任,強化目標,乘勢而上,達到三個促進: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武漢“兩型”社會建設;促進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二、進一步提高認識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兩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武漢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老百姓提高生活品質的需要;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突出實踐特色的重要內容。我們這座城市越來越需要這種國家級的大牌子、好牌子、金牌子。
三、充分肯定迎檢工作
6月份,國家林業局綜合考察組對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評估的結果非常振奮人心,這是各區、各部門、全市上下前一段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里充分肯定同志們的工作,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創森辦的同志們、向各區的負責同志、向各部門的同志為前一段為迎接國家林業局綜合考察組所做的工作表示深深的謝意。下一步,我們要做到思想不松、創建不停、力度不減、班子不散、氛圍不弱,保持連續性,再重視、再抓緊、再合力、再落實。
四、落實專家意見
要圍繞創建目標,查漏補缺、自我加壓,特別是根據專家組的意見,逐項整改落實,增加綠量、提升水平,要讓人民群眾更多的享受創建帶來的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更多的共創共享城市森林帶來的創建成果。希望各區、各部門回去后迅速制定計劃、落實整改,把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創建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五、抓緊啟動籌備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
要把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辦成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論壇。論壇的籌備方案還要全面的、逐項的細化。目前來看,方案還有一些漏洞,比如創森主題歌,現在就要發動、邀請有關藝術家創作,要形成氛圍,達到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效果,不僅僅只是演員和少數人會唱;另外,關于參觀考察線路的問題,要盡快預選幾個點,讓今天來參會的各位先了解掌握,從現在就開始不斷的呵護、培育、建設、完善。要想舉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論壇,就要充分的展示武漢的創建成果、展示武漢的綠化成果、展示武漢的生態文明成果、展示武漢的城市文明成果。不能總認為還有時間,能干大事的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方案從現在開始還要繼續細化。
2、地增一片綠 天多一分藍
3、全民共建森林城市 我知曉 我參與 我奉獻
4、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5、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和諧文明經開
6、森林城市 功在當代 城市森林 惠及萬世
7、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園你我共享
8、建設森林城市 減少溫室效應
9、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民共享綠色福利
10、全民共創森林城市 我知曉 我參與 我奉獻
11、森林城市全民參與 美好家園你我共建
12、創國家森林城市 建和諧美麗西安
1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掀起造林綠化新
14、播種一棵樹苗綠盈西安 創建森林城市你我同行
15、呵護一顆顆綠樹 奉獻一片片愛心
16、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森林美景
17、低碳出行 環保生活
18、人在林中 林在城中
19、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森林城市全市共建,美好家園你我共享
21、加強森林執法 保護綠化成果
22、加強生態保護 著眼長遠發展
23、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24、全民參與綠化造林 共創國家森林城市
25、愛森林 愛綠色 愛十堰
26、保護城市森林 維護生態安全
27、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設優美人居環境
28、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園你我共享
29、水韻林城 美麗西安
30、一草一木釋放綠色溫情 一舉一動展現古城文明
31、城市森林化 城鎮園林化 村莊林蔭化 渠路林帶化
3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營造綠色宜居家園
33、群策群力參與義烏創森,同心同德共建生態文明
34、尚青山綠水 享天然氧吧
35、全民參與綠化 共建森林城市
36、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設生態宜居西安
37、水韻林城 美麗西安
38、綠蔭下行走 綠地間徜徉
39、同創森林城市,共賞森林美景
40、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生態美麗十堰
41、創建森林城市 享受自然空調
4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營造綠色宜居家園
43、造綠 愛綠 護綠 是每一位市民的責任
44、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人人有責
45、全市動員,全民參與,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46、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共筑優美人居環境
47、發展現代林業 建設生態文明 促進科學發展
48、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49、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園你我共享
50、創森林城市 建溫馨家園
51、多造一片林 多沐一滴雨露
52、共沐藍天碧水 同享綠樹鮮花
5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設美麗宜居西安
54、手牽手共創國家森林城市,心連心打造綠色美麗義烏
55、植樹造林 治污減霾
56、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設優美人居環境
57、保護森林成果 就是保護我們的綠肺
58、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態宜居十堰
59、保護城市森林 維護生態安全
60、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十堰增綠,給車城添彩
61、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我們的未來
6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給子孫留下碧水藍天
63、手牽手共創森林城市,心連心打造魅力車城
64、美好家園人人創 綠色成果人人享
65、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生態美麗義烏
66、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67、城在綠中 水在城中 人在景中
一、健全組織機構,著力落實政策措施
為認真貫徹落實婺源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我鄉對接大局,成立了珍珠山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第一副組長,召開創森動員大會,下發了《珍珠山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實施步驟,將各項指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各項指標任務都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實處。鄉黨委擴大會議經常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行研究,主要領導深入林業一線,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盡職盡責,環環把關,確保了各項綠化工作落實到位。
在生態建設上,一方面,全面推進天然闊葉林長期禁伐,落實好天然林保護,逐年減少商品林采伐,持續鞏固珍珠山鄉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水生態文明鄉成果,強化綠色生態品牌優勢。另一方面,完善專職護林員和生態護林員績效管理機制,落實好山林責任區塊,切實做好林政管理工作。同時,全面實施農村面源污染防控、飲用水源頭區保護、農村清潔衛生等生態文明工程。截至目前,全鄉“創森”面積10213.6公頃,實施人工造林、人工幼林撫育、天然中幼林撫育、毛竹低改,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面積10公頃,綠化率30%;縣道以上公路林木綠化率100%。
二、對標工作要求,持續強化創森宣傳
(一)廣泛宣傳,全民動員。為營造“人人關心綠化、個個參與綠化”的濃厚氛圍,我鄉始終把綠化工作作為鄉容村貌的重要內容來抓,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一是抓住春、秋季綠化的有利時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采取政府組織、全民動員、廣泛參與的綠化工作思路,充分調動群眾主動參與綠化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了全民綠化意識。二是通過懸掛條幅、張貼標語、防火車巡邏播放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推動我鄉綠化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嚴格按照系統規劃,在植樹節組織鄉村干部義務植樹,鄉主要領導帶頭參與,掀起了全鄉綠化的。
(二)完善機制,明確責任。按照縣創森工作精神和安排,為確保高標準完成創森任務,我鄉進一步完善了兩項制度:一是實行綠化責任制,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機制,二是日常管護機制。為更好地管理好、養護好、建設好我鄉森林資源,我鄉建設了生態護林員隊伍,配齊了各類林業管護設備,嚴格按照森林管理的相關標準進行管護,切實做到建植和養管并重,使森林綠化建設達到了既定任務。
(三)強化監管,保障質量。嚴厲打擊違法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為創森工作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已建成林的撫育管理和在建林的養護管理制度,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確保生態建設成果。
三、鞏固生態文明,統籌特色小鎮建設
1.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圍內形成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且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標準并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授牌的城市。()
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3.城市森林是指在市域范圍內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及其周圍環境所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
4.我市創森四大體系有森林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和森林支撐保障體系。()
5.《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中,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區的城市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 ,且分布均勻,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區、縣森林覆蓋率應達35%以上。()
6.《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中,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要達80%以上。()
7.桉樹是xx的鄉土樹種。( )
8.城市森林網絡是指市域范圍內的城區和郊區各類森林斑塊,與道路、水系、農田等區域營建的森林生態廊道連接,形成片、帶、網結合的城市生態網絡系統。()
9.森林城市突出以高大喬木及灌木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主體。()
10.森林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礎設施。()
11.我市的市樹是榕樹。( )
12.我市的市花是杜鵑花。( )
13.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 )
14.森林城市可減少噪音,改善城市的氣候條件,減小熱島效應,提高空氣質量,提高人民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 )
15.我市的創森口號是“構筑xx屏障 建設生態xx”。 ()
16.我市現有森林面積占比重最大的植被類型是竹林。( )
17.xx市位于xx省南部,有著“等美譽。( )
18.xx是xx省區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 )
29.xx是我國重點集體林區之一。( )
20.xx是我國xx重要的生態屏障。( )
21.我市林業用地面積xx萬畝,占全省林地面積的xx%。()
22.我市森林覆蓋率xx%,名列全省第一。()
23.我市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市區是xx區。( )
24.我市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經營,年銷售收入最高的縣市區是xx區。( )
25.我市從事xx產業,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力的的縣市區是xx縣。( )
26.我市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x個。( )
27.我市有國家級森林公園x個。( )
28.我市有國家級濕地公園x個。( )
29.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
30.《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實施辦法》于1982年2月27日由國務院頒布實施。()
31.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32.1982年2月27日,國務院《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11歲至60歲,女11歲至55歲,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
33.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包括:森林、海洋、濕地三大生態系統。()
34.森林能釋放二氧化碳,增加空氣負離子。()
35.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36.森林能減少地下水儲量,清潔水源。()
37.森林能降粉塵,降低城市噪音。()
38.森林能消減病菌和有毒氣體。()
39.森林能提供休閑場地,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
40、樹木在其生長過程中能夠逐步吸收并儲存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具有固炭功能。()
41.森林覆蓋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積以及四旁樹木的覆蓋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比。( )
42.綠化覆蓋面積是指城市中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
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擁有的公園面積。()
44.林木綠化率是衡量一個行政區域林木綠化狀況的經濟技術指標,它是有林地面積、農田林網以及四旁林木覆蓋面積之和占土地總面積百分比。()
45. 樹冠覆蓋率是區域內樹冠面積之和與區域土地面積的百分比。()
46.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 )
47xx縣陽xx國家級森林公園(xx)位于xx省xx市xx縣南郊。( )
48.x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xxxx鄉境內。( )
49.xx國家濕地公園,位于xx中心城區內,總面積xx公頃,其中濕地面積788.2公頃。()
50.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
51. 6月17日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52.10月4日為“世界動物日”。( )
53. 12119是森林火災火警電話()
54.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 )
55.我省4月的第一周為“愛鳥周”。( )
56.發現有人在街上販賣野生動物要向當地林業部門舉報或直接報警。()
57.按森林起源劃分的類型有人工林、天然林。( )
58.人工林是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
59.天然林是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
60.四旁綠化是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 )
61.野生保護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62.野生保護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并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 )
63.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
64.自然保護小區是指對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環境、珍稀動物繁殖棲息地、珍稀植物生長繁衍地規劃面積在2000公頃以內,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
65.xx峰國家森林公園(古稱xx山),位于xx市xx縣城西北郊3公里處。( )
66.xx國家森林公園位于xx省xx縣。( )
67.xx國家森林公園于2006年12月由xx批準建立,位于xxxx區xx鎮。( )
68.xx省飛播造林主要樹種是xx。( )
69.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格局是一核兩廊、三屏三網、多星多點綠色城市組團。( )
70.xx大力推進木材儲備基地、優質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豐產竹林基地、林下種養基地、碳匯造林基地等6大綠色產業基地建設。()
71.xx是唐代歷史文化名城。( )
72.封山育林、森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能夠不斷提高森林質量,確保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 ()
73. 營建城市森林時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建設森林城市的樹種篩選應鄉土樹種為主,遵循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建設近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
74.《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一核兩廊、三屏三網、多星多點的總體布局一核是xx四位一體的大城區。( )
75. 《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兩廊”是指xx兩大河流廊道。( )
76.《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三屏”是指作為重要生態屏障的xx山脈、xx山脈、xx山脈。( )
77.《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三網”是指綠道林網、道路林網、水系林網。( )
78.《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多星”是指xx之外的十四個縣、市、區的城市森林建設。( )
79.《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多點”是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植物園、樹木園、林業科技生態文化示范園等斑塊狀綠地。( )
80.《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森林城鄉綠化工程包括:主城區建成區綠化、縣域建成區綠化、村鎮綠化、郊野公園建設,通過統籌城鄉綠化,建設城市森林。( )
81.《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生態廊道綠化工程包括:道路綠化、水系綠化、城市綠道網絡建設,通過修復和建設道路、河流綠色廊道,打造城區綠道網絡,優化廊道視覺景觀。( )
82.《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明確通過抽針補闊、采取撫育改造、補植改造、調整改造等綜合措施提高森林質量。( )
83.《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生態修復工程主要是對全市的礦山以及立地條件較差的宜林荒山等生態脆弱地實施高標準攻堅造林,局部區域實行封山育林。( )
84.《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林業資源保護工程主要是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的建設為載體,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
85.發展林業產業可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是“生態文明”的經濟推動力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物質基礎。()
86.《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木材戰略儲備工程主要包括:珍貴闊葉樹培育示范基地建設和大徑材培育示范基地建設。( )
87.《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林業惠民產業工程主要包括豐產毛竹林培育示范、優質高產油茶示范園建設、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和林下經濟。( )
88.《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花卉苗木基地建設主要是開展包括特色花卉培育、綠化苗木培育、花卉苗木集散中心、優良花卉苗木繁育研發交易中心、苗木交易市場等建設。( )
89. 林下經濟是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優越的森林環境,發展森林蔬菜、林下菌類、森林禽畜等林下種植、養殖業等。 ()
90. 《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明確,建設開發森林、濕地及文化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事業,是xx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
91.xx森林城市建設不僅要通過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還應該重視生態文化建設。( )
92. 森林文化建設工程主要內容包括生態文化載體建設、生態文化保護和生態文化傳播等。( )
93. xx是xx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
94. 《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組織群眾參加科普活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形成。( )
95.參加義務植樹是我國公民的法定義務。()
96.參加義務植樹能增強公民的綠化意識,保護和改善環境。()
97.《xx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明確,在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普查基礎上,要建立《xx市古樹名木管理系統》,進行建檔、編號、歸類、掛牌工作。( )
中圖分類號 S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130-02
隨著工業化大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一系列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凸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正面臨重大考驗。森林城市作為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模式之一,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成為當今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流[1]。森林城市是以城市為建設載體,以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構建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充分發揮森林功能為建設目,尋求城市建筑與植物種群之間的合理布局。我國從2004年開始啟動“國家森林城市”評定。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系統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標準,并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授牌的城市[2]。圍繞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山水銅都,建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銅陵,銅陵市提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戰略部署。
1 銅陵市林業資源概況及現狀
銅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周邊城市有合肥、池州、蕪湖、安慶,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銅陵在植被分區上屬皖南常綠闊葉林地帶的銅宣廣低山丘陵植被區,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樹純林,以松、杉、檫、泡桐、麻櫟、苦櫧、楓香、化香、楊樹、柳樹、刺槐、毛竹為主,灌木類為木、山楂、杜鵑等。近年來,銅陵市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現代林業示范市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積極實施森林增長工程,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加快發展油用牡丹等特色林業產業,造林綠化成效日益顯著;林業資源管理日趨規范,并且探索出了發展與保護并重,工程帶動與科教興林結合,改革創新與依法治林統一的科學發展之路。據2016年資源統計年報,全市林地面積達8.69萬hm2,其中有林地7.52萬hm2,活立木總蓄積達到417.5萬m3,森林覆蓋率25.32%,林木綠化率29.92%。
2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
建設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態系統工程建設不可或缺一部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是建設魅力山水銅都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銅陵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的示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區域內礦山植被的恢復,減少水土流失,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重建和強化,打造特色鮮明生態山水銅都,增強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的城市魅力,為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美麗新銅陵增添新動力[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美化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綠色森林和園林綠化綠地可吸碳釋氧,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對改善環境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也是碳匯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較少 相對于安徽省而言,銅陵市無論是森林資源總量還是人均有林地面積排名均不高,全市林地面積8.69萬hm2,僅占全省林地面積的2%,人均有林地面積僅0.05hm2,人均占有森林蓄積僅2.46m3,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森林覆蓋率等指標與國家森林城市的標準還有差距。
3.2 城市綠地總量不夠 近年來,銅陵市雖然先后實施了濱江生態公園、植物園秋色冬景園、銅都大道彩化、黑砂河岸線整治等一系列城市綠化彩化提升和園林景觀建設工程,但是依然存在綠地總量不足,空間布局層次簡單,綠地空間利用率不夠,未重視垂直綠化等問題。
4 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對策建議
按照《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是:至2017年6月,森林覆蓋率等40項指標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主要圍繞“一個規劃、三大工程、五項標準”開展。其中,“一個規劃”即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已全面完成。“三大工程”包括“森林三上”工程(上公路鐵路、上江河湖塘、上廢棄礦山);“四創”工程(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五進”工程(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公園游園、進學校醫院)。“五項標準”包括創新督查方案、考核辦法、宣傳方案、造林綠化技術規程、森林“五進”工作標準等。
4.1 注重基礎設施建設 廣義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以森林和濕地為主體的綠色空間建設,在《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基礎上,應當將綠地、濕地等基礎設施作為城市的骨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中。同時,還應加強城市低碳建設[4]。
4.2 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 國外一些城市如莫斯科、溫哥華等,從郊區到市區都掩映在森林中,綠色成為城市的基本色調,森林非常均勻地分布于市區的各個角落,城鄉之間為同一個森林環境,總體上形成森林圍城的效果。創建森林城市不僅要在營造林工程上大做文章,還要著力塑造美麗鄉村形象品牌,形成地域性的鄉村風貌,構建綠色鄉村體系。
4.3 要有合理的配置 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復雜性是其他生態系統無法比擬的,只有結構合理的城市森林體系,才能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銅陵市是生態資源貧乏并遭到嚴重破壞的工礦城市,森林城市建設應從長遠發展考慮,堅持適地適樹原則,以喬木為主,喬、灌、草、藤多層次立體化綠化,達到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整體效應,才能發揮良好的生態效益。
4.4 盡量凸顯近自然效果 鄉土樹種具有天然適應性,可以提高森林的穩定性,降低維護與管理費用,也不乏觀賞性。創建森林城市應盡量選用鄉土樹種,保護原生森林植被,注重利用鄉土樹種模仿天然森林群落,營造近自然林。在公園、廣場、綠道、游憩小品等的規劃設計上,采用近自然的手法,可達到鬧中取靜的效果。
4.5 重視營造生態文化 森林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從林業的角度,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簡單的營造林工作,而是通過對森林資源的提升和開發利用,形成豐富的生態文化。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應重點挖掘“鳳丹之源”、“泡桐之鄉”、“青銅故里”等文化特色。如銅陵國家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項目,在規劃布局上體現采礦歷史人文的特色;大銅官山森林公園建設偏向于以都市區森林公園體系建設為主導的森林生態文化工程,合理開發和利用區域內自然人文景觀、歷史遺址和動植物資源。同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還應注重開發林業游憩資源,滿足城鄉居民休閑健身需求。
5 結語
改善生態、改善民生是城市森林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丹桐故里,森林銅都”為基本理念,通過建設完備的生態體系、發達的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著力打造“城鄉一體、林城相擁、林水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親”的城鄉生態格局,建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銅陵和國家森林城市,使林業更好地服務于銅陵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進程,推進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東,呂璞,梁向軍,等.洛陽森林城市建設現狀及其發展思路[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3):96-98.
[2]李正詩,姚延.森林城市建設途徑與策略―以晉城市為例[J].林業工程,2014,30(4):178-181.
行進在綠樹紅花間,每個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區澎湃涌動起了一浪高比一浪的植樹綠化熱潮。
大手筆――勾勒“創森綠化藍圖”
作為以煤電能源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多年來元寶山區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對實現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沉重的壓力。
近年來,在構建生態和諧社會中,元寶山區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積極通過植樹造林、綠化滅荒、林權改革、礦山廢棄地治理等措施,努力改善生態環境,使全區生態植被呈現出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新景象。
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將元寶山區整體納入“創森”建設區,并將平莊和元寶山城區確定為“創森”建設核心區,這更加堅定了元寶人民造林綠化、改善環境的決心和信心。因為“創森”工程的實施,不僅能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而且也是加快城鄉一體化綠化步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更是一項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民心工程。
大行動――掀起“創森”綠化熱潮
建設生態美好家園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要從綠化山川大地做起。
2010年,是赤峰市“創森”的開局之年,也是元寶山區“創森”的啟動之年。為了將這項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區政府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按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評價指標要求,認真部署、扎實推進。區委、區政府對“創森”工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以區長張子明為組長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從林業、交通、規劃、城建等部門抽調骨干人員成立了“創森”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綜合協調、技術指導、任務分解、督導檢查和宣傳申報等日常工作。
大創建――打造綠色美好家園
在籌集資金、調集苗木難度大,春旱嚴重、水源缺乏的情況下,區各鎮、相關部門及單位積極落實各項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創森”工作,形成了分級管理、部門協調、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大創建”工作格局,掀起了“創建森林城市、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潮。
――區林業局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職能,為“創森”提供指導與服務。為圓滿完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任務,區林業局全力做好苗木供應工作。
――區水利局實施引水上山工程,為“創森”精品工程提供水源保障。平莊古山森林公園是該市確定的“創森”精品工程之一,然而這一地區地下水源已經枯竭,難以保證植樹造林的成活率。早在市區兩級作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決策部署前,區水利局就在向陽山周圍進行了水源尋找和調查論證工作,決定將公格營子煤礦的疏干水加以利用,并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實施引水上山工程。
――區建設局實施城區綠化工程,全力為廣大市民營造適宜人居環境。區建設局把綠化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配套部分,借“創森”之機提升綠化水平。按照國家森林城市評估標準,對平莊城區的主干道路、西城區市民廣場、區實驗中學、9年一貫制學校等地進行了高標準、高質量的綠化。
――區交通局實施道路綠化工程,扎實做好以赤元路為重點的公路兩側綠化工作。該局制定了區、鎮公路綠化計劃,購置優質樹苗,及時補栽綠化樹木,將個別路段因車輛肇事碰撞等原因造成重度傷殘的樹木,重新挖出補栽,并安排專人澆水保證成活率;組織力量整修公路綠化帶,將公路沿線兩側的綠化帶重新添土整平,清理雜物;積極與路政大隊聯系,收回被侵占的路產范圍內公路用地,及時補種花草,并采取措施加強保護;要求養路工全天上路,修剪公路兩側樹枝,確保行車視線清晰。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處切實把創森工作列為辦事處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首先成立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指揮、協調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其次召開辦事處和村全體人員參加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大會,明確創建工作目標,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分解創建工作任務,強化創建工作責任,同時與各村簽定創森工作目標責任書,收繳工作責任金,量化考核,嚴格獎懲;
三是召開班子會議,專題研究創森資金問題,將創森工作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強化資金保障。在宣傳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提高居民知曉率、參與率,營造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圓滿完成各項創建任務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旨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居民生產、生活、休閑提供綠色健康的居住空間。創森工作啟動以來,我處按照區創森辦的統一部署,根據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分節點完成各項創建任務。
一是完成城郊造林1002畝,種植各類樹木近50萬棵,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148.6%;
二是創建省級園林單位1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三是開展義務植樹活動5次,參與人數1523人次,綠化面積8700余平方米,完成目標任務的100%;期間對義務植樹的居民實施優惠政策,每購買1棵樹苗,辦事處貼補1元錢,僅此一項辦事處投入經費40余萬元,大大超出了創森財政預算;
四是完善創森工作臺帳,配齊辦公設備,今年配置買面包車1輛,電腦、攝像機、照相機各1臺,共投入經費6余萬元,并按照區創森辦的工作要求及時報送各類創建材料;
近年來,遵義悉心打造“綠色紅都”和“紅色綠都”兩張城市名片成效顯著。“讓城市走進森林,讓森林擁抱城市”已成為遵義城市森林建設的真實寫照。
披上綠色盛裝
遵義市副市長曾永濤告訴我們,既要發展,又要保護,這些年來,遵義一直把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如何把工業經濟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經過多年的發展,遵義這個有著厚重歷史的紅色之都不僅僅在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讓它煥發出了綠色的生機。
森林面積已達149.37萬公頃 , 森林總蓄積量5598.15萬立方米 ,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3%;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5%,綠地率達到3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5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3%。
這樣的一組數據也許更能直觀地反映出近幾年遵義在生態建設、城市綠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據遵義市林業園林綠化局局長向守都介紹,遵義還積極開展了建筑物、屋頂、墻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工作。初步形成了融山、水、林、園、城為一體 , 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目前,遵義共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 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5個以及16個森林公園( 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 ,省級5個,縣級5個) .
遵義城中有山,山中有綠,湘江、洛江穿城而過,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水森林城市特色,并且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堪稱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
經過多年的發展,遵義先后獲得了“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城鄉綠化一體化試點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連續四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曾永濤介紹說,近年來,遵義依托城市化發展戰略,堅持以大工程帶動城市森林建設 , 先后實施了城鄉綠化一體化試點工程、十萬畝風景林建設工程、遵義植物園建設工程、市民廣場、紀念廣場、市政府廣場、南嶺公園、三閣公園、湘江河治理,每個縣都建有一個以上森林公園,對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進行保護,讓水網融入林網,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相繼出臺了《遵義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遵義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 》等地方規章和鼓勵苗木花卉產業、扶持興林富民、探索生態補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時,還開展了城市樹木認養活動,教育部門組織中小學生開展保護環境、護綠植綠活動,培育學生從小愛綠、護綠,增強美化環境意識。婦聯、共青團組織開展“中華婦女林”、“青年林”、“世紀林”等建設活動,為加快城市森林建設 ,構建林城相擁的一流宜居生活環境起到了帶動作用。
的確,無論是走在遵義的街道還是他們的住宅小區里,映入眼簾的都是郁郁的綠意,讓人身心放松。
同行的負責人除了要給我這個北方人一一介紹植物的品種,還告訴我們:大綠量、高品位是美化小區的原則,小區綠化以植物造景為主,喬、灌、草、花合理搭配,適當點綴花架、亭廊、休閑花壇、雕塑等園林建筑小品。他們的新建小區綠地率平均在37.33%以上,單位附屬綠地面積279.3萬平方米。
他還告訴我們,在遵義的居住小區的建設要求很嚴格。“要把好綠化配套比例和質量關,認真執行先規劃設計、后建設施工,實行綜合配套驗收”。
規定也好、強制性的命令也罷,我們毫無疑問,但是對于是否能確保有效執行,我們有些許疑問。曾永濤告訴我們:“現在每搬遷一棵樹,要經過局黨組開會,要上報批準,不批準就不能動。而且搬遷后必須是移栽,不能砍掉。”。他告訴我們,遵義曾因為紅花崗區的一個開發商搞開發砍樹還被判了刑。
高位推動、執行有力、宣傳到位……多年的積淀和發展似乎預示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似乎是一種必然。
創森步驟
在遵義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在遵義上上下下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共識: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構建和諧社會、體現以人為本,全面推進遵義市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城市生態建設,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弘揚城市綠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構建和諧城市的重要載體。對提升遵義城市品位和形象,打造旅游城市,帶動城市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曾永濤告訴我們,遵義作為一個革命老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對全國范圍內的革命老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對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和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多年來在城市綠化方面的成績和成功的經驗不僅僅給遵義的創森之路做好了鋪墊,也讓遵義的綠色夢想漸行漸近。
近年來,遵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專題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認真分解落實各項工作。2007年3月,國家林業局公布新的《“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后 , 又認真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標準,落實各項工作。
“去年7月份,遵義被國家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之后,我們就在思考下一步的創建工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曾永濤說,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是和生態環保、生活質量、人居環境、城市面貌、文明水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決定之前做過了一些調研,市民非常高興,都認為這個事是一個民心工程。如果只有政府一相情愿地來做,不發動群眾,不形成部門、老百姓的共識是做不好的。”
適逢周末,在市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鳳凰山上,我們看到了一些來鍛煉、休閑的居民。一位剛從山上晨練下來的老大爺說;“我們遵義越來越美了,坐在家里就能聽見鳥聲,抬頭就能看見綠樹,環境好了,人的身體和心情都會跟著好起來。”
曾永濤坦言,遵義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一方面是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意義認識更為深刻,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城市森林城市創建的活動進行了一些了解、學習和考察基礎上的一種思路。
“8月22日,我們去貴陽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了調研考察工作,為籌辦遵義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基礎。”向守都說,“跟貴陽聯系的比較多,因為貴陽是貴州省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有好多寶貴的經驗值得借鑒。”
在采訪中,遵義市的領導都多次談到在創森過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點和特色。對此,他們認為遵義的創森重點在于除了硬件軟件要做到位,要完善,更要形成非常好的氛圍和強烈的意識。
思路確定了,創森的工作也就緊鑼密鼓地展開。
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在1號會議室召開第11次常務會暨第10次市長辦公會,研究《遵義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各縣、區(市)分管縣、區(市)長和有關單位參加,并通過了創建方案。
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在通過了創建方案后,遵義隨即就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成立了專門的創森辦公室,協調和指導全市的創森工作。
“目標、分解、任務這些工作我們都安排了。”曾永濤說,“在這個過程中,對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指標分解的任務來看,遵義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通過和貴陽市交流,我們感覺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有些指標已經達到了國家森林城市的要求。”
他也坦言,目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有的需要進一步完善、有的還需要鞏固提高、上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把工作方案制訂好,力爭通過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努力來把它完善好,來迎接國家森林城市評選團的檢查驗收。
從目前創森的進度來看,以遵義市創建辦、林業園林綠化局牽頭的,領導小組下屬的辦公室業務上都有很多,分下來就是城管、建設、環保等相關部門和各縣、區、市都按照自己所承擔的任務職責正在有序地向前推進著。
據向守都介紹,遵義會把舉辦花園小區的評選延續下去,讓市民、機關、學校等都參與進來,這樣才能達到對市民的引導作用。“搞這些活動讓大家知道這是好事,不是什么做面子的,做來好看的。”
在曾永濤看來,通過創森的一系列工作,來進一步提高機關、干部、職工、市民愛綠、護綠,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環境,以達到這個目的,強化這個意識。這個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這個手段,引導全社會形成這樣一種強烈的保護環境、保護生態、改善生態的意識,達到保護我們的家園,把我們的環境進一步保護下去的目的。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除了政府推動、高效執行、大力宣傳以外,最重要的莫過于資金投入。
實際上,遵義市每年僅在園林綠化、林業方面的投入就是幾千萬,加上中央和省里的補貼,已經過億。對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投入,曾永濤告訴我們,遵義已經有一個初步的預算,但是不是一次性的,畢竟生態建設是個長期的行為,遵義每年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他說,“我們在創建過程中肯定是要花大筆資金的。直接的工作經費,完善基礎設施、栽樹、修路,這是一個長期的行為,今年可能是一千萬,明年可能就是兩千萬。”
在遵義采訪期間,無論是市長還是市民,都對自己的城市創辦國家森林城市充滿著信心,支持這信心的是遵義近年來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上所作的努力。
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在萬眾期待關注中,東莞朝著建設“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新目標一路前行……
加快轉型升級
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順應新常態,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從源頭上防治污染,為創建生態市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創建生態市的重要內容;反過來亦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
以出口加工制造業為主的東莞,是廣東轉型升級的探路先鋒,是打贏轉型升級這場硬仗的主力軍。 2009年以來,東莞經濟增速連續4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2012年第一季度,東莞經濟增速在全省墊底,著實讓這個經濟總量全省排名第四的城市“吃驚”不小。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外界的質疑,東莞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動搖,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努力推動高水平的崛起,并將生態市建設作為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以“三重”建設為引領,大力培育發展低碳、環保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全市三分之二的來料加工企業實現形態轉變,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增至7家,超50億元企業增至33家。環保部門通過細化重點項目信息庫管理,積極推行“立項-建設-運營”模式,全過程提供環保咨詢和指導服務,全力保障這些省、市重大項目的建設。2014年全市164項省市重大項目、68項投改試點項目,分別完成環評審批144項和40項。
另一方面,發揮環保倒逼機制、提高產業準入門檻、淘汰污染產能、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構建高產高效與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體系。嚴格落實“三個不批”,即采用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技術和設備的項目不批;位于東江流域等敏感區域的重污染項目不批;已超出排污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不批。2009年以來,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較大沖擊,但東莞堅持不為追求速度而隨意上馬項目,共拒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產業政策的項目3802項,累計淘汰電鍍、漂染、洗水、印花、造紙、制革等污染企業646家。加快環保產業基地建設,引導電鍍、印染等重污染行業入園,大力推行集中供熱、供氣等集約資源利用方式,推動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的生態化建設和生態化改造。全市7個環保專業基地累計完成投資約24.05億元,占投資總額的67.63%。其中,麻涌、沙田、長安、虎門、常平、大朗基地已基本建成,具備接納企業搬遷入園條件,基地內企業總數達142家。
以水鄉特色經濟發展區為示范,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2014年10月3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廣東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東莞水鄉特色經濟發展區位于該市西北部,是東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經區域,包括10個鎮街和虎門港,總面積5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這里原是魚米之鄉,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在維護全市生態系統平衡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不但經濟滯后于其它地區,民生較為薄弱,而且污染嚴重,廢水、廢氣的排放量占全市的60%。針對水鄉地區的特點和現狀,東莞決定把整個片區作為示范和試點,積極探索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模式,著力把水鄉經濟區打造成為全市新的重要增長極,使水鄉地區不僅成為東莞的水鄉,而且成為珠三角的水鄉、廣東的水鄉乃至全國的水鄉。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實施重大招商項目統籌布局,嚴控土地無序開發利用。2014年環保部門一方面以監管執法為主、財政獎勵為輔的手段,在區域內開展“兩高一低”企業整治和退出的攻堅戰;另一方面對175項水鄉地區統籌建設項目提供環保咨詢服務,提前介入,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
凸顯山水特色
建設宜居宜業家園
大自然良好的饋贈,為東莞生態市創建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保護這里的青山綠水,建設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正是東莞生態市創建的最大目標和最大亮點。
走進東莞,那令人心曠神怡的翠綠總是隨處可見,一改不少外地人對這座“世界工廠”的印象。一個個綠化廣場宛如綠寶石鑲嵌在城鎮中央,一個個森林公園猶如綠色屏障保護著城市,再加上延綿東江邊的綠道串聯起城市的綠色紐帶,藍天白云下,“東莞綠”正成為這座城市最靚麗的色彩。
談及自己的城市,除了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本地人更津津樂道東莞的環境,這里有山有水有湖有海。便利的交通位置、良好的生態資源,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建設美好家園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以工業聞名的東莞,卻在廣東省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先后獲得2005年、2010、2011年度冠軍。東莞能蟬聯冠軍且三次奪冠,森林公園是張“王牌”: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為60195.1公頃,有林地面積58367.3公頃,森林覆蓋率37.1%。
在廣東民間,東莞森林公園遠近聞名,且森林公園全部免費開放。據各森林公園管理處統計,每逢節假日,森林公園除了迎來本地游客,還會迎來深圳、惠州、廣州、中山、佛山等地的游客。在東莞,選擇在周末一家人去森林公園登山健身、戶外休閑更是成為一種低碳的生活時尚。
東莞市提出了“2015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申請,并喊出了“建設生態之城、品質之城、幸福之城”的口號,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根據《東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20年,東莞全市將建成20個森林公園、20個濕地公園和200個森林家園,實現多數市民出行500米見休閑綠地的愿望。
不僅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地處嶺南水鄉、境內水網縱橫的東莞還要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2014年1月2日,東莞市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動員會議召開,東莞市長袁寶成在會上指出,東莞水道水系發達,水文章大有可做,東莞將為水資源注入水文化,努力讓東莞“顯山露水”,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東莞的鄉愁。
會議特別強調,要讓市民感受到水的變化。首先要嚴格控制污染增量,最起碼不要產生新的污染,同時污染存量逐漸整治消化,東莞的水文章才有得可做。建立“河長制”,由污染河流區域內各鎮街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加強對河涌整治的績效考核。“要加速治理水污染,關鍵要讓市民感受到水的改善,每年都有一點新變化。”
構建六大體系
統籌推進創建工作
2016年,東莞力爭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創建成為廣東省生態市;2017年,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要求,向環境保護部申報驗收。
2013年9月18日,東莞市委、市政府召開“東莞市創建國家生態市動員會議”,印發實施《東莞市創建國家生態市實施方案》,吹響創建國家生態市號角。
按照路線圖,至2016年,東莞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創建成為廣東省生態市;至2017年,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要求,向環境保護部申報驗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環的生態安全格局,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人居體系,培育具有東莞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為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礎。為實現創建生態市目標,東莞將著手構建六大體系,不斷鞏固已有成果,持續優化相應指標。
號角已經吹響,目標已經明確,2014年東莞以創建國家生態市為目標,推動全市環保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全市統籌,部門聯合,共同推進創建工作。2014年2月,市創建國家生態市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做好2014年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的通知》,確定2014年要重點推進119項工作任務并分解到各鎮區、各相關部門。這些工作任務同時被確定為東莞市委常委會2014年工作重點,作為東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動。
目前,遵義市森林面積已達149.37萬公頃,森林總蓄積量5598.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7.3%,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5%,綠地率達到3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5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3%。轄區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孕育了遵義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全市已記錄的高等植物有196科777屬200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9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37種,陸棲脊椎動物475種。這一組組數據向我們展示著遵義市城市森林建設豐富的資源和成績。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遵義市其他優勢也為城市森林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55.73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02.67億元,位居全省第二;縣域經濟實力也較為雄厚,14個縣、區(市)財政總收入全部突破1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300元,這些數據基本符合城市森林建設的經濟要求。
其次,有符合生態城市建設的綠地系統規劃。遵義市把城市綠地建設系統納入大中城市總體規劃中去,早在2001年已經編制了《遵義市綠地系統規劃》,確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凡在綠地系統規劃中確定的綠地不得建設與綠化無關的項目,以確保足夠的城市綠化用地。
2004年“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2005年“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城鄉綠化一體化試點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這些都為遵義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了建設經驗。
群眾的支持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堅強動力和可靠保證。他們通過設置大型公益宣傳牌,制作標語、廣告牌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遵義日報社、遵義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為創森專門開設專欄、專題,宣傳報道創建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和作法,使全市人民都能夠了解創森的重要性,使創建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目前已經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
同時,遵義市已基本完成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為林業發展建立起了“生態制度保護屏障”。在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中,遵義市努力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擴大自,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全市已將境內所有宜林的路溝、河渠、“四荒”地分別按照各自的權屬予以公開拍賣或承包,明晰林木產權,確立經營主體,做到林有名、樹有主,責權一致,利益共享。
全市動員,全力投入,全面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
2009年2月27日,遵義市市直機關25個單位800余人在遵義新蒲鎮參加了義務植樹,全市四大班子領導、市直各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植樹活動,掀起了創森的熱潮。這種做法遵義已經堅持了多年。
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遵義市的主要指標已全面達標,但遵義市各級領導深深明白創森不僅僅是獲得稱號,更重要的是過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為了全面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遵義市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動員,全力投入,依托遵義林業發展基礎,深挖區域森林生態和歷史文化底蘊,統一規劃,太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和林業產業建設工程。
首先是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近幾年,創森領導小組、市綠化委以“參與植綠護綠,爭創森林城市”為主題,精心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等系列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創森熱潮。全市各單位還分別組織綠色文明號單位代表、青年志愿者、婦女代表、中小學生參加了專題義務植樹活動,建立了中華婦女林、青年林、世紀林義務植樹基地。
其次,修編森林城市總體規劃。創森活動之初,遵義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修編領導小組,委托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編制。2009《遵義市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修編)》的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督促檢查為創森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后盾。2009年3月,遵義市創森辦對全市開展創森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督查,并下發了《創森工作督查通報》。同時,市政府辦公室還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相關工作的通知》。4月10日至17日,市創森辦主任向守都率隊深入到全市各區、縣,對創森工作開展調研和指導。通過加強督促檢查,部門間的協作配合明顯增強,各級各部門開展創森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以來,遵義市以日報、晚報、電視臺、電臺為平臺,進一步豐富創森專題網頁內容,組織開展了創森知識競賽,為創建森林城市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實事求是,走出創森特色路
在建設中,遵義市從其氣候地理特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承出發,提出了以紅色之都的綠色文明建設為主題,按照“城鄉一體,林水相依,生態和諧”的建設理念,以重點工程項目為載體,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保證,以機制創新為動力,采取各級政府分級領導、部門負責、全民參與的運行機制;突出建設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不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濃郁鮮明特色的本土化、個性化、獨特化的城市森林建設之路。
在建設中,遵義市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采取了“三促進”、“五必須”的做法。“三促進”:一是以生態工程建設為抓手,促進森林建設;二是以生態創建活動為載體,促進全市城鄉協調發展;三是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促進城市綠化快速發展。“五必須”:一是必須加強領導、各方協力;二是必須規劃先行、科學決策;三是必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四是必須依法行政,建管并重;五是必須廣泛宣傳、深入發動。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確定后,資金保障是基礎。遵義市在不斷增加
城市森林資金投入的同時,堅持以改革的思路、靈活的辦法和經營城市的理念,多渠道、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五年來,全市用于城市森林建設專項經費共投資6億元,投入綠化維護資金13473萬元,建設規模和投資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市政府還通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嚴格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對企事業單位建設用地實行使用權轉讓、拍賣等手段融資用于城市森林建設,積極鼓勵全社會投入資金,促進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社會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后,引導部分資金投入綠化配套建設,按照“誰建設、誰受益、誰留名”等方式,招商引資,彌補城市森林建設資金的不足。
遵義市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建立相應的檢查考核制度。同時,相繼出臺了加強森林保護、鼓勵花木產業、扶持興林富民、探索生態補償等一系列政策,健全了城鄉一體化、林業園林綠化融合的管理體制,加強了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建設,為森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和制度保證。
完整的林業技術服務機構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提供了穩定的大后方。遵義市現有地級林業科研所1所、地級林業技術推廣站1個、縣級林業技術推廣站14個、鄉鎮林業工作站227個。“十五”以來,市、縣兩級推廣部門先后承擔了部、省、市級林業推廣項目35項。同時,與各林業科研院所聯系緊密,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
遵義市設置了城市森林建設主管部門――遵義市林業園林綠化局,明確了管理職能,實行“林業與園林綠化合署辦公”的運作體制,為城市森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確定發展目標,遵義遠航
目前,遵義市的創森活動已經初見成效:速生豐產林及林業產品、花卉和林木種苗、高效經濟林及加工、旅游等產業得到鞏固、提升和發展,形成了產業集群,優化了林業產業結構,使遵義農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人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綠色經濟大幅增加,成為市、縣兩級財政收入的新增長點;同時,城市環保質量得到提高,提升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到2015年,遵義市將基本形成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將基本實現城區、遠郊協調配置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城區公園及園林綠化、河流、道路寬帶林網、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等相結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市的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地率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中心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基本實現“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通道林蔭化、鄉村林果化”的城鄉綠化一體化格局。
在未來,遵義市將從四方面著手,全面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
以先進的理念指導城市森林建設。遵義市在城市森林構建上將繼續貫徹“綠色、生態、健康、文化、親和、經濟”的理念,以森林生態功能為根本,內涵上充分體現“紅色之都的綠色文明”,堅持城鄉一體的發展統籌、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體系布局,將綠色文明貫穿到遵義市城市森林建設的各個環節,構筑多層次、多功能、多類型、結構完整、生態功能完備、景觀效果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
以科學的規劃引領城市森林建設。“森林進城、森林圍城”工程建設以保護與發展并重,造、育、封結合,管、防、治、補結合為指導方針,打造結構較完整、生態功能較完備、景觀效果良好的遵義市森林景觀體系。緊緊抓住林、水兩條主線,構建“一心多點、三位一體、三林共建、三層并舉、五色和諧”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將遵義建設成為具有西部山區和革命老區特色的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