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5 15:51: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術教學設計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190-01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盡量保證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教師才能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角度,不斷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
一、做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小學生正是具備豐富的想象力的年齡,同時在學習中不喜歡受到限制,注意力不夠集中。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美術基礎等條件,做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教師需要根據已有的教材,多方查閱資料,盡可能豐富的設計教學內容。同時,可以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并且可以針對教材中的教學案例、練習題目等作出調整,盡量將美術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能夠保證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更為科學的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例如在繪畫《繁忙的交通》時,教師可以不按照教材內容作出教學設計,完全可以設計成一節具有活有災省⑿枰學生親身感受才能繪畫的課程。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和父母一起去逛街,留心繁忙的街道上都有哪些事物,可以拍下照片帶到課堂上來互相傳閱。在繪畫之前,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哪條繁忙的交通上看到了哪些景象,哪些情節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教師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發,設計出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美術教學,會更加符合學生的繪畫水平和繪畫習慣,同時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能夠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每位小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美術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從而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設計之后,針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并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主要以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依據將學生分層,并針對各層級學生的情況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從而保證每一美術水平的學生都能有自己必須達成同時又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從整體上提升全班同學的美術素養。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學習《彩線貼畫》一課時,本節課主要需要學生了解彩紙彩線的拼貼方式,同時能夠動手自主創作出美術作品。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動手能力較強和動手能力較弱兩類。針對較弱的一類,需要學生掌握彩紙彩線貼畫的方法,能夠賞析教材中給出的案例,同時可以在同學或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一幅較為完整的彩線貼畫。而針對動手能力較強的一類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美術作品,并能夠自主完成彩線貼畫,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成品,同時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這樣兩類學生都能了解彩線貼畫的方法,并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動手能力的訓練,動手能力較強的一類學生還得到了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的訓練。這樣教師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目標,可以幫助小學生做好定位,能夠更加有計劃有目標的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
三、給出個性化的評價與總結
評價與總結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小學美術教學中同樣需要注意這一點,給出學生個性化的評價與總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位小學生均為不同的個體,在美術教學中會有不同的表現,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之前的美術水平和日常上課的狀態,對學生做出更加客觀的評價。教師在作出評價與總結之前需要認真觀察學生上課時的狀態,基本上把握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情況,并結合每節課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做出評價,并總結知識點,引導學生完善自我。教師可以針對每節課均有所提升的學生做出相對隆重的表揚,可以給出一定的物質獎勵,并讓全班同學向其學習,鼓勵學生保持良好的美術學習狀態,再一次進步。而針對一些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教師可以給與委婉的批評,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學生認識正確的美術學習方法和創作思路,不斷幫助學生提升自我。這樣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出個性化的評價與總結,能夠給每位學生的進步提供更有效的幫助,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做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給出個性化的評價與總結,從而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美術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口述、文字表達和評價環節
在調查中發現,美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沒有表達自己作品的機會,這樣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評價環節,以教師的總結代替評價過程,不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學生在自我評價和活動評價中得到提高。
2.教師缺少對整體教學進度的計劃安排和精心設計教學的過程
在對教師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夠,完全按照教材進行授課,沒有整體的設計和計劃,課程之間聯系得不緊密,缺乏對教學的精心設計過程。
3.學生作品中形象模仿過于嚴重,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
在教學中,知識和趣味是不相矛盾的,這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主要考慮的兩個方面,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但從學生的作品中發現,學生一般都是為了做作業而完成作品,作品中知識性強,趣味性就會缺少,沒有真正的快樂。
二、美術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探究
1.“追其根源”才能更好地發展美術課堂教學
在學校美術教育這個大環境中,除客觀現狀外,教師是能夠改進主觀問題的唯一實施者,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只依靠教師本人是不夠的,關鍵的問題是在對美術教師的培養過程中關注這些問題,這樣我們就應該高度重視美術教師培養的過程這個最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從根源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美術教學。
2.“轉變觀念”才能徹底地發展美術課堂教學
美術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培養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可以得到更直接的體現,而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要通過美術的語言,也就是美術的基本知識來實現,離開了藝術知識也就不是美術課堂的教學。美術知識自然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但在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中發現,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地強調美術知識和技能,尤其對技能方面的講授尤為偏愛,基本知識和技能只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媒介,我們對美術學科學習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完善其人格、豐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術知識和技能只是一種載體。
3.“打破模式”才能創新美術課堂教學
從對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中可明顯看出,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具有模式化,無論是繪畫教學、設計教學還是欣賞教學都按照原有的模式進行著,完全按照教科書的安排,沒有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喜好等角度去自行設計美術課堂教學、開發美術課程資源,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設計環節,從最基本的對教材的研究開始。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前,應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背景、組成要素等問題進行探討,有研究者認為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應該是從趣味性引導到審美性、從教育性延伸到人文性、從悟性到創造性、從情境性到聯想性;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依據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依據,以系統科學的方法、原理為依據,以學生的需要為設計依據;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要素包括美術教師、學生、教材及美術教學方法的運用等。那么,對于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來說,主要是在認清當代課堂教學設計背景、特點等大的因素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對教材的分析、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而進行的,那么這其中最基本的不可忽視的元素是一學生、教材、方法。
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要從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模式,轉移到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學生全面發展為主的新構架上來。讓學生在愉悅的享受中獲取知識,在生動的啟發中增長智慧,在巧妙的引導中發展能力,在和諧的交流中培養個性。
一、樹立現代教育教學觀念,把握最優化的美術課程設計
1.挖掘美術課程的新特點。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藝術學習領域中必修課程之一,新課程既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銜接,又具有自己的特點。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下列價值: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理解美術文化,形素養;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拓展發展空間,幫助規劃人生。正是人文精神得形式化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變得具有生命力,并與社會發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圍的關系,賦予美術本體最大的價值。
2.實踐美術課程的新目標。新課改后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自我主觀判斷意識,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報目標,就需要我們的美術教師有更高的綜合素養以及對課程的合理把握。所以,一堂優質的美術課,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的設計我們的教學過程。
3.把握最優化的美術課程教學設計。所謂美術課程教學設計,就是指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從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步驟、合理安排各種教學方法等,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訂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它是教師為了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而對教學內容及其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講解。現代教學論非常注重設計,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復合性的、流程復雜的動態過程,如果沒有預期的充分準備、嚴密構想和精心策劃,就會形成隨意性,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就不可能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每一堂課中去。教學設計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工藝,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學識水平、教學藝術、人格魅力等的綜合體現。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像工藝師設計精致的工藝品那樣,去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我們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和進步。
二、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么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的目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的要求我們:教育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1. 教學設計上的“加”法
美術課亦是一種文化,美術課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與創造性。美術課的教材內容的編寫非常精煉、概括,具有可塑性。在《有趣的哈哈鏡》教學中,課本教材非常簡練提供了數句的文字和幾張圖片。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需要有一定創意與發現,還需要借助網絡資源收集相關信息來充實、豐富教學內容。這就是教學設計上的“加”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理清思路,將教學過程初步設計成“用實物觀察引入哈哈鏡――美術課堂中的‘哈哈鏡’――怎樣制作――展示”四個環節。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能幫助學生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有序逐步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讓每個學生都充分體驗看到哈哈鏡變化后的奇特畫面所帶來的快樂感受。
根據上課的需要,我添加一個課前預習――快樂體驗環節: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用不銹鋼勺子當鏡子照照,觀察勺子中自己的樣子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添加課前預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玩的過程中體驗照哈哈鏡的快樂,感受其帶來的新奇感,同時也激發他們探索鏡子變形的緣由,從而將“哈哈鏡”這個知識點通過課外滲透到學生身上,以此體現出美g課的文化性。
2. 教學設計上的“減”法
上課前,我添加了課前體驗:照哈哈鏡。目的不僅是創設一個學生親身體驗并探索答案的情境,同時也是有目的地減少課堂中過多地解釋哈哈鏡成像原理,也為學生理解哈哈鏡原理之后的制作環節節約了時間。
在課堂中,我直接導入課題“哈哈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為什么哈哈鏡照出來的樣子會變形?”這時課前體驗和探索開始發揮作用了,學生很快地總結出:“我們把勺子當作哈哈鏡,勺子的表面是彎曲的,所以照出來的樣子會變形。”
在弄明白哈哈鏡的成像原理之后,我講道:“圣誕老人和小女孩,他們也想像小朋友一樣照照哈哈鏡。”從而巧妙地將課題過渡到折紙添畫的方法上。我以變魔術的方式展示學生喜歡的圣誕老人和小女孩的折紙添畫后,拋出問題:“這樣的畫有趣嗎?有趣在哪里?”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畫這樣的畫?”激發學生的求學欲望。
二、“加”與“減”靈活運用
在美術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之外,美術的創造性思維的啟發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創新型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發與訓練,有利于提高藝術創造能力。“一般說來,把教學分為基本型、智慧型和創新型對各學科的教學都是可行的,然而,除了滿足一般教學規律之外,不同學科有自身的教學特殊性,也就是說,產生教學三種不同形態所依托的基礎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學科的知識來源‘知識形態’知識結構不完全一樣,更深層次地看,不同學科所蘊涵的思想方法,文化元素也大相徑庭。”1美術學科尤為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創新型教學意義尤為明顯。
一、強調新穎實用的教學設計創新型教學
首先要對教學設計有新意,讓學生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受,這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開始,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刺激學生的創新細胞。一節、兩節課教學設計的創新不難,難在多節之后還有創新,這就要注意創新的實用性,不能為了教學不同而濫用了創新的手法。面具手工制作課的教學設計,通常程序可能是告訴學生所做面具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以后,教師示范,學生自己練習制作,最后講評。而具有創新特點的教學設計可能給學生多樣的面具參考與啟發,讓學生在選擇中感受到創新的樂趣。有一個老師的設計更加巧妙,在學生練習完成后,請大膽創新的學生帶上自己的面具進行表演,并且配有簡單的樂器,分為不同的角色,如此而來,這樣的教學設計新穎而且實用,學生對教學內容印象更加深刻,體會到創新帶來的成就感。
二、使用激發思考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是不變的,教學方法是不能不變的。優秀的教師除了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美術技能,還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在創新型教學中,要多使用激發思考的教學方法,這是實現學生美術創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教師參加的分組討論法就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方法,思考是激起創新火花的動力,很多有創新成果的人就是習慣思考的人。教師參與的討論法具備教師的引導條件,提高了討論的效率。教師在討論中可以適當的提問,問答的方法是古老而成功的教學法,“可以從孔子教導學生時算起,流傳至今的《論語》就是當時教學活動的生動記錄,弟子的疑問通過直接的提問,孔子總能給出富有哲理的回答。近兩千年來,被人們當作人生學習的必讀范本,其中的某些內容被當作成語放到日常生活中直接引用,被奉為‘東方的圣經’”。
三、重視創新能力的訓練重視
創新能力的訓練有直接的訓練,告訴學生幾種創新的方法,并且嘗試不同方法進行有目標的練習。也可以從學習方法上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建構主義學習方式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革命。其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發展的、內在建構的、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中介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學習者在人際互動中通過社會性的協商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各種書本以外的網絡教學資源是學生的重要知識來源。教師有選擇地為學生準備好學習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發揮創新導向,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多講藝術創新的實例
案例分析:
《提袋的設計》是五年級下冊“設計.應用”教學領域的一課。本科的教學目標分別是:1.知識與技能:知識:設計與生活的關系,手提袋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功能。技能:手提袋的結構設計與制作方法,并發揮想像力,設計制作出造型新穎美觀的手提袋。2.過程與方法: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折疊、粘貼、裁剪等方法表現自己的設計構思,體驗制作提袋的樂趣。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愉快的實踐過程中感受設計提袋的趣味性,在提高立體制作能力的同時關注生活中的設計,觀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折疊、粘貼、裁剪等方法制作提袋。難點:提袋開口的造型設計。材料準備:4k卡紙、手工彩紙、雙面膠、剪刀、打孔器、繩……
在講授新課環節,我給學生欣賞了不同樣子的袋子,以及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袋子。倡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來制作提袋,豐富了美術課堂資源。傳統的美術課堂只講高雅的純藝術,而貼近生活的美術課堂則是打破這層束縛,在原有的基礎上, 融入社會那些不斷創新的流行藝術、鄉土藝術。我們要適應新課程改革,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就應該更好地考慮貼近生活的美術課堂教學,讓流行藝術深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美術課堂教學面臨新的嘗試和探索,教師應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呢?我們有必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創新求變,豐富和完善我們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學反思的研究,開辟一條更有效的中學美術教學之路,從而進一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所謂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并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從而實現自己思想觀念和行為的鞏固完善及變革。對于“反思性教學”的涵義,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即通過反思“提出問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
二、教學反思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反思不僅是美術課堂教學實施后成敗的書面總結,更是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及時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迅速整合課堂教學信息反饋,適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的重要過程。
寫教學反思,可以完善教學設計,形成逆向思維習慣。原來的教案,多年來一直延續注重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忽略教學后的反思,我們應該把課后的教學反思納入教案之中,這樣才是一份完整的教案。因為有了寫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師通過逆向思考,每一堂課的質量都有改善,那么,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有相應的提高,教學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持久、及時地寫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學生、學校總結出來的,這樣有利于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克服自身的缺點,根據教學實際,做到真正意義上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怎樣寫美術教學反思
(一)從成功的教學中總結經驗
每位教師在課堂設計方面,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分析教材,把握教學內容,以恰當的方法和表現力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時時會有精彩成功之處,以獨到的見解、典型精彩的示范、富有啟發性的提問等等,這些點滴經驗的總結記錄,既可作為同類課的借鑒,也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并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引用和完善,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案例一:《不同的歌聲》——巧設教學導線,串聯教學內容
導語:(播放圖片和錄制好的導游廣播聲音。)各位團友,我們已經到達了第一站俄羅斯伏爾加河。伏爾加河位于俄羅斯西南部,全長3690公里,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在俄羅斯的國民經濟中,在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羅斯人將伏爾加河稱為“母親河”。)
師:關于伏爾加河,美術史上有一幅很出色的作品是《伏爾加河纖夫》(展示圖片),在音樂史上也有音樂家通過歌聲來表達情感,我們來聽一聽(播放《伏爾加河纖夫曲》)。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筆者結合了青少年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點,打破傳統的“講授法”,選擇了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環游世界”這一主題來串聯整個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對異國民族文化的熱愛。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筆者親自錄制了導游的廣播聲,作為教學內容的導語。這個導語與本課的主題非常貼切,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其次,教師熟悉的聲音從廣播里傳出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探究欲望。
(二)從教學失誤中尋找經驗教訓
在教學中即使是高水平的美術教師,也難免有疏漏或不足之處,更何況對大部分年輕的美術教師,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缺乏吸引力,難以引導學生進入佳境,老師講得多、學生互動少,語言表達的失誤,臨事處理不當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查找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取長補短加以改進,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更為科學合理。
案例二:《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 剪紙》——積極聽課,反思自我
真實教學情境:
這是一節初中的公開課,王老師從剪紙的特點入手,介紹了剪紙的流派、表現技法,然后講解了幾種剪紙的基本裝飾紋樣,最后讓學生動手完成一件美觀的團花剪紙作品。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爭相地舉手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筆者在坐席中發現一位女生,她把自己的作品剪斷了,正苦惱地舉手請教老師。其中有一位男生,他把自己剪斷的作品直接展示出來問老師“老師,為什么會剪斷了?”這兩位學生出現的情況正是剪紙教學中最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但是王老師過于關注教學效果的展示,沒有正面解決學生的疑問,只是拿了一張新的紅紙遞給學生。
王老師這一教學案例給了筆者很多啟發:在新課改的號召下,各院校紛紛組織教師開展“高效課堂”各類公開課,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現象。但是我們要警惕公開課的負效應,不要為了體現教學效果而忽視了教學的本質。韓愈《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幫助學生解決疑問是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如果筆者來上這節課,該怎么上?筆者會考慮自己“怎么教”,但更多會考慮學生“怎么學”,即怎么改變學習方式,把疑問權、選擇權、參與權還給學生,減少預設,設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感到這節課的話題跟自己有關,從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學有所得。比如,當遇到上述學生把作品剪斷的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這件失敗的作品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查找失敗的原因,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方法。這種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教師點撥、師生歸納的教學模式更適合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三)從學生學習行為中發現教學問題
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是跟著老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講課開始時,學生的興趣激增;中間有一段時間,學生的興趣保持較理想的狀態,隨后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教師可以嘗試跟隨學生這一注意力變化的曲線來設計教學的環節,以適應不同的教學內容。
案例三:《燈與光》——觀察學生學習行為,調整教學環節
真實教學情境:
這是一節初中的手工課,學習的內容是紙質燈飾的設計與制作,結合平面構成與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把課堂設計教學與生活實際運用有機結合起來。筆者的教學設計環節首先是通過各種漂亮的手工燈飾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講解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最后讓學生動手制作燈飾。筆者事先的預設是學生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制作當中的,但是卻出現了“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筆者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只是把玩著紙張,遲遲不愿動手制作,問及原因,都說“不會做”“太難了”。
課后筆者進行了深刻的教學反思:教學目標定得太高了嗎?這對學生來說真的是太難了嗎?其實不是。原來是教學導入不當導致的。看似漂亮的燈飾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恰恰相反,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導致后面的教學無法順利地開展。查明原因之后,筆者重新設計教學環節:1.在課堂上展示出一盞沒有燈罩的臺燈。2.學生利用各種工具、各種辦法為這盞臺燈制作一個漂亮的燈罩。3.教師點評學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見即講解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經過這一教學案例的研究,筆者得到了一些啟發: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的一生發展服務。
(四)從學生的創新思維中尋找教學思路
在美術教學中,教學內容重復出現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難免會出現思路封閉的現象。而學生勇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文本有獨特的理解,這正是教師所缺乏的,這些是源于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教師可以記錄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記錄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和記錄學生的問題、建議,通過這種方式來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
四、總結
總之,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于教學反思,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出發點,運用不同的反思途徑,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和分析,使教學進入更優化的狀態,從而改進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社會對美術教育的殷切期望。
【參考文獻】
[1]葉禹卿. 聽課評課與優秀案例解析[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主題確定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時想到安教授提出貫穿教學的3個問題:想讓學生學什么?怎么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此次模擬課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課的對象并非真實的學生,而是培訓班的老師們。老師們具有較強觀察能力及豐富的教學經驗,一絲的不連貫或者細節上的失誤都會被他們發覺。面對他們,要上完整而沒有破綻的一節課相當困難。對于教學對象來說,45分鐘內完成平時教學幾個課時的專業課項目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認為在內容上以小見大來闡述課堂上的教學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難易度?根據對專業的了解,先由我設計課堂教學,再與合作組員對照“SCL”模式一項項討論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教學對象在45分鐘內了解包裝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雞蛋包裝,共同檢驗包裝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二)課后反思及建議
英國教學法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鮮明特征,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對概念的質疑,刺激教學對象互動,鼓勵教學對象通過競爭與合作進行小組和獨立的學習。形式多樣的活動保障了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程度深,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于快樂的活動氛圍之中,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密切聯系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連貫性很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課件中倒計時的安插,讓教學對象把握了解游戲的時間性等等無疑豐富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真實課堂的實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若想要把教育教學搞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培訓班結束后,我思考著如何將模擬課堂真實呈現在現實教學中。這堂課要展示“教”與“學”的統一,同樣45分鐘一堂課的授課,不同的是此時的教學對象已轉換成中職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讓學生學什么?怎么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同樣是三個問題,對于成人與學生來說,兩者的教學設計呈現的應該有很多不同。
(一)設計思路。中職美術課堂如何體現當前信息化教學的特色,將英國教學法運用到美術學科中包裝設計課程的課堂上,利用最新教學資源,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掌握學習知識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范圍。
(二)學習需要的分析。本節課教學將創設環境引導學生定位目標,具體問題由團隊合作解決,提高學生動腦與動手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學對象是一些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初步了解包裝設計理念及手工制作能力的學生。
(三)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實用美術類專業教育部規劃教材《包裝設計與制作》(鄭軍主編)第一章“包裝設計的概要”中第四節“包裝的功能”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利用靈活多變教學方式,闡述包裝的功能。
(四)教學資源和技術分析。教學活動在教室進行,需要提供有教學的多媒體、投影機等。教室桌椅擺放為分組教學形式,排成8組,每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團隊。課前準備小組協作的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高二年級動漫班的學生,共有49人。該班同學年齡一般在十六七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而且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及電腦設計軟件應用的能力,同時對包裝設計課程有所了解。
(六)課堂特色。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內容、課堂流程預設上保持不變,與模擬課堂不同的是:
1.課堂時間的安排。45分鐘時間:組織教學及導入的知識點控制在10分鐘以內,手工實踐20分鐘,展示與評價、總結12分鐘,預留3分鐘為機動時間。
2.微課技術滲透課堂。10分鐘內把組織教學、整堂課的知識點說清楚,若用傳統講授方式時間是不夠的。經過考慮,決定把知識點制成微課,縮減教師教學中的時間。
3.圖片頭腦風暴。為了避免課堂出現學生在時間限制內完成包裝設計或是不會做、遇到困難就放棄的狀態,我決定在課件上出現思維引導的圖片,這樣做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更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變化。
4.小品變成FLASH動漫視頻。模擬課堂以小品形式開場讓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躍了課堂氣氛,缺點是表演時間較長。因此,這次重新設計將小品改成FLASH動漫視頻,用中職生熟悉的動漫形象“麥兜”來述說。通過課堂生動地引導學生去幫助好朋友“麥兜”,并知道該如何去做。
三、對比教學實驗得到的啟發
當我們認真用心去體會教學的點滴時,就會發現打開教育教學之門的鑰匙。每一次的實驗給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觸動,每一次的實驗都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思路。課堂如預料中順利進行。比對兩種課堂,同一項目,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這種教學方式的共性都是歡樂在進行時,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融洽及和睦。實驗總結具體如下:
(一)需要發揚的優點。從課堂時間結構的安排,可以發現知識傳授者角度的轉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以自主性獲得了知識。在當今信息時代師生之間知識傳遞是綜合信息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更多應該是促進者的角色,由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從學生作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已從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成人的理解在于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標,而學生的作品更多在于變化,與眾不同的展示。讓人很驚奇的是,成人常規思維下的創作,竟然不及個別學生的靈機一動。有一學生制作的包裝采用了力學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較好的包裝實用性。小組的協作、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形成了較好地學習氛圍,改變了以往課堂中重視教師“教”,而為更多地重視學生“學”,讓學生在“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 以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奠定可持續發展的素質基礎為教育宗旨:改變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傳統教學觀念,使學生通過美術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具有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全面發展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文化素養,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個性;使學生通過美術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以“創、玩、學”結合的體系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讓學生在有創新訓練,快樂游戲中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改變傳統注入式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夠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 改革對學生美術成績的評價:以往對學生美術成績的評價都是以一張畫的優劣來判斷,其實這種評價有很大的片面性,這種評價與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知識的多少不成正比,并且還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改革美術學科學生成績的綜合評價是美術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重要環節。
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評價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1) 美術課堂行為習慣的評價,其內容可包括學習用品的準備情況,課堂紀律、思考發言情況,作業態度和質量情況等;(2) 平時成績的評價,主要是對教材課業學習成績的評價;(3) 期末考核,此項考核靈活多變,形式多樣,可以根據校本教材考核為主,或地方教材考核為主,教師再根據平時成績和學生學習習慣進行綜合調整,使成績總體平衡,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但教學評價應具有彈性,有較大的寬容度,教學評價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避免評價只用一種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發展的傾向。
二、 教學設計要抓住教材、學生、教師,為學生創新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結合點,是促進課堂設計中所確認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認識能力,從而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一個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合理性的教學設計能更有效地控制教材、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1. 教材因素。對于教材的分析目的不應只是對教材本身的分析,而是要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分析;即如何使學生獲得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及能力的發展,促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來分析教材。此外,教材內容不局限于傳授繪畫的知識、技能和立體空間的表現形式,以使學生最大限度的開闊眼界,接受高層次的藝術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
2. 學生因素。學生是主體,是富于進取精神的知識探索者。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設計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充分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展藝術才能、提高藝術素質的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尊重學生的美感體驗與情感表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實現人生自我價值。教學設計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智力、能力、情感等個性因素。
3. 教師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地位,即一個“引路人”,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切實和學生交流思想、認識,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教師要避免將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思索與理解強加給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教學設計時要善于把握教材,明確每一個教學過程的目標是什么,師生雙邊活動怎樣安排,這些環節教師應胸有成竹,教學設計時都應安排妥當。
三、 教學方法要為學生創新學習提供條件
美術課應以開放性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學生在接觸自然、接觸社會中和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發現、認識和總結造型方法和規律,以及運用物質材料進行表達的能力。應注意使學生接受綜合教育、跨越不同學科,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取得理想的表現效果。教學過程與方法以啟發和誘導為原則。課堂氣氛應寬松、自由、生動、和諧。教學方法的設計著重應探索以下幾點:
1. 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思維發散。
學生的想象力本來就很豐富,只是長期被壓抑了,變得呆板,任由教師擺布。一有創新的靈感閃現,就被視為異端,一棍子打死。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引導思維的開拓發展。筆者從實踐中得出以下幾點培養創造思維是可行的:尋找美術教學中的創造點;提供激發創造靈感的美術教學素材;創設自由學習的空間,增強課堂的隨意性,降低對學習過程的要求。
關鍵詞:
微課;高校美術;教學效果
微課學習概念的提出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學生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教學,而成為隨時隨地發生的一種終身性學習行為。近年來,微課的興起和發展給高校美術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喜愛。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課提升教學效果,是擺在許多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微課概述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這一概念起源于美國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主要指在10分鐘內解決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其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短小,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教師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活動的全部過程。由于所占用的教學時間比較短,微課與傳統課堂形式相比,內容往往十分精煉,且教學內容針對性強,注重突出疑點難點,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高校美術教學。
(二)微課的特征
首先,微課的特征體現在“微”上,上課時間、內容和形式都體現出這一特點。時間上,與傳統的45分鐘課堂相比,微課在10~20分鐘之內講解知識點,授課內容“小而精”;表現形式上,微課主要通過多媒體終端設備來播放視頻和PPT資料,較微型。其次,微課具有情境性特點。微課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會依據課程主題進行視頻制作和PPT設計。例如,體育課教學一般會選擇體育館作為微課制作背景,醫學微課則會以醫院作為背景,美術微課教學則會選擇美術館或美術實訓基地作為背景等。由此可見,微課的情境性特征使其與普通課堂有很大差異。最后,微課對象較為廣泛,師生間的互動較多。微課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而存在發展,因此,其授課對象并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限制。只要打開多媒體終端設備、連接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和互動,學生提出評價意見,教師依據學生反饋進行總結,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后再開展教學,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設計原則
(一)新穎的選題
選題好壞是衡量微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新穎的選題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制作微課通常要選擇某個知識點作為選題,小而精的題目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能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因此,微課選題時,高校美術教師可以依據學科前沿知識,緊跟社會熱點問題,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熱點結合,最后篩選出具有可行性的實際選題。
(二)創新教學設計
要上好一堂課,教學設計是關鍵。教學設計要圍繞選題,突出重點,符合教學目標,注重實效,教學思路清晰明確,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要使微課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效果,必須創新教學設計,美術微課教學過程設計需要結合美術生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確保主線清晰,邏輯性強,并在充分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媒體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微課的趣味性特點,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美術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保證有效性,展現創造性
提高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就一定要保證微課使用的有效性,而微課有效性的標準是微課使用是否恰當、能否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實現教學的目標等。因此,只有保證高校美術微課使用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美術教學要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展現創造性。不論是微課視頻的制作設計,還是其他資源應用,只有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因此,創造性要求微課設計不僅要以情景再現課堂內容,還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地域特色進行創新性設計。
三、微課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效果的體現
(一)展示優秀美術教師的教學風采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優秀教師只能針對某個班的學生上課,其他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很難有機會分享這些優秀美術教師的教學過程。如今,優秀高校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優秀的微課作品共享給廣大學習者,通過他們給出的積極反饋和評價,鼓勵其他教師認真工作,也使其他學生受到熏陶。優秀教師本人也可以通過微課實現與他人的互動,發現自身不足與缺陷,經過認真分析思考后加以改進,最終促使自己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果。
(二)拓寬知識傳播范圍
微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微博、微信的出現,使人們更傾向于利用網絡和移動設備瀏覽新聞視頻等信息。在高校美術課堂教學中,借助微課這種網絡媒體形式進行授課成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之一。例如,以哈佛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為核心的網絡公開課程,受到全球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可見,微課依托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進行知識傳播,將課堂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擴大了知識傳播范圍,拓寬了知識傳播覆蓋面,使優秀的美術教學資源分享到全球各地,讓更多人受益。
(三)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和娛樂性
相對傳統課堂教學而言,微課是教師精心準備、制作的一種教學資源。微課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都是經過教師反復斟酌確定的,雖然授課時間較短,但前期備課時間較長,目標也更明確。很多優秀的微課作品有別于傳統課堂中枯燥乏味和純理論式的教學,更多是在講授基本知識點的前提下進行趣味性和娛樂性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事實表明,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所取得的美術教學效果更好。
(四)搭建高校美術教師交流平臺
微課是一個可以進行相互交流的平臺,所有的高校美術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其他教師的微課與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對比,通過給對方積極的反饋和評價發現自身不足。通過這樣的交流平臺進行相互討論,有助于高效解決教學難題,改進教學方法,不斷突破自身的教學瓶頸,從而提升高校美術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四、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深刻改變,教學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能夠實現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要通過微課提升教學效果,需要美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依據微課設計原則進行美術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微課這一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作者:黃小妹 單位: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劉平.“三提升”提升美術教學效果[J].知識窗:教師版,2015,(1):54-56.
[2]舒艷紅.高校美術微課發展的意義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2-64.
[3]陸正虹.關于提高高校美術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7,(3):41-43.
[4]吳嬋.關于微課對提升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技導刊,2013,(10):94-96.
[5]夏榮寧.如何讓高校美術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J].大眾文藝,2012,(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