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15:57: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餐飲業市場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經營業態多樣化,品種豐富多彩:綜合性高中檔酒店、飯店、專業飯店、酒樓,以及大眾快餐、自助餐、休閑餐、沙龍餐飲、娛樂餐飲、美食街、美食城、特色餐飲、地方小吃店,甚至莊戶飯店等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經營格局。
過去,餐飲業經營是以地方菜和少數份額的北方菜為主,現在是魯菜、川菜、京菜、滬菜、粵菜、東北菜等應有盡有;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等外國餐飲,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青睞,形成了花樣繁多、豐富多彩,南北菜系大合唱、中西餐飲大交流的局面。
2、餐飲企業經濟成分和網點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酒店餐飲市場發展的需要,行業的經濟成分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國有經濟為主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社會上各種經濟成分的酒店餐飲企業,諸如多種形式的股份制、私有制酒店、飯店迅速發展。據調查,現有的全部餐飲業網點中,非公有經濟性質的企業都占80%以上,但在餐飲大店中國有經濟仍占較高的比重。
酒店餐飲業的網點結構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過去是以中、小規模為主,大規模、高檔次的酒店很少。現在是新建、擴建的大型、豪華、多功能、高檔次和具有品牌特色的飯店、酒店不斷增加;各種方便大眾消費、具有經營特色的小餐館、小吃店更是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與此相反,中等規模、檔次的餐飲企業發展緩慢,有的甚至逐步減少。
3、市場競爭激烈,酒店餐飲企業盈利能力減弱:該行業已成為市場化程度極高的行業,競爭激烈,優勝劣汰,重新洗牌的程度加大。競爭促進了餐飲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多數酒店餐飲企業盈利水平偏低。從調查情況來看,淡旺季節明顯,甚至在某些時候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部分酒店的客房入住率不足30%,加劇了市場的競爭,企業的盈利能力減弱。
二、餐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行業自律和行業協調服務:沒有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特別是一些私營小企業缺乏誠信,違規違法經營的現象時有發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影響了行業形象。
2、經營觀念轉變慢,研發創新不夠:隨著餐飲業發展,大部分酒店、飯店整體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當數量的酒店、飯店在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管理技術等方面還沒有擺脫傳統的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落后,科學技術應用程度不高,軟硬件不配套,經營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還比較低。
三、本單位在行業中所處地位及現狀:
1、經營方式的轉型困難:由于本處的背景,我們不能向其他同行那樣承攬多種商業性活動,導致許多慕名而來的商戶轉投他家,從而造成了本處在經營形式上的縛手縛腳。但同時,該背景也給我們帶來了較大的行業影響力,應該更好的利用這種影響力來拉攏客戶。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淘點點APP變身為口碑外賣,同時,支付寶和手機淘寶兩大阿里系APP在首頁也推出了口碑外賣的入口。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O2O本地生活服務品牌,口碑網最近異動頻繁:先是,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宣布聯合出資60億元打造新口碑網;接下來是,阿里巴巴二號人物、集團董事會副主席蔡崇信親自坐鎮口碑網董事長之位,進行督戰。在此之前,蔡崇信并未在公司擔任具體業務線的負責人。不惜砸錢、砸人,可見阿里巴巴對于口碑網在生活服務O2O領域的戰略地位的重視。
阿里巴巴“送”外賣的背后,包括百度、騰訊、京東在內等諸多玩家紛紛轉行當起了“外賣大叔”。作為O2O本地生活服務的重要環節,外賣吸引了各方傾情捧場。在外賣領域,未來將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呢? 各方勢力爭相入場
外賣太火了,阿里巴巴自然沒法專美。
去年5月20日,百度外賣正式上線,成立之初采用開放平臺運營的模式,線上介入合作外賣O2O公司,線下采用合作外賣O2O公司的物流,自己僅提供平臺。
在7月的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百度CEO李彥宏表示,百度外賣完成2.5億美元融資,并將被拆分出來獨立發展。在一個多月前,李彥宏稱,未來3年將向旗下生活服務O2O平臺糯米網投資200億元。
騰訊也通過投資的方式在外賣O2O領域刷寫存在感,馬化騰相繼投資了零號線、餓了么等兩家外賣平臺,去年還完成了對生活服務O2O平臺大眾點評的投資。
京東也在今年成立了O2O項目“京東到家”,服務就包括外賣送餐,劉強東曾表示,今年的精力將主要放在“京東到家”上。
在入場以后,本就不差錢的巨頭們自然是使勁砸錢圈人。淘點點在變身口碑外賣后,推出了現金補貼的方式。首次使用口碑外賣的用戶,下單便可獲得15元的減免優惠,其中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商戶更是對口碑外賣新用戶提供下單立減20元的優惠。與此同時,百度外賣也下足血本,直接宣布首單免費或直接減免20元。
在BAT跨界“送”外賣的同時,餐飲業在020上的布局絲毫不遜色。6月,肯德基在獨立APP上推出電子菜牌、預付快取等移動端的智能訂餐工具,打通線上連接線下的橋梁,實現高效O2O閉環。7月初,麥當勞也聯手餓了么,試水國內外賣O2O。麥當勞在上海還宣布與淘點點合作,此外,麥當勞自建APP上也推出下單送外賣功能。
一時間,整個外賣O2O市場熱鬧非凡。 誘人錢景
外賣火熱的背后,整個行業正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不斷發展,我國外出就餐或叫外賣的消費模式已經形成,這為我國形成相對獨立的餐飲O2O模式打下良好基礎。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餐飲O2O外賣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占整體餐飲消費的比例為5.8%,到2017年,這一比例有望達9%,整體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來自易觀智庫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報告》同樣喜人:今年第一季度,在線外賣成交訂單高達1.76億單,同比增長高達340.8%。三個細分市場中,校園市場占比最大,為67%;而客單價和穩定性更高的白領市場占比迅速提升至28.5%,有望成為下個主要戰場;家庭市場則占比不足5%,未來有待開發。巨大的上升空間使外賣O2O成了各路商家競相爭食的市場蛋糕。餐飲外賣平臺的用戶以八九十后年輕人為主,其中女性用戶占比更大,高學歷也是餐飲外賣用戶群體的一個顯著特征。
對此,專注無人售飯機的悠米盒子CEO李錦看來:“餐飲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菜好吃,產品至上才是公司發展的核心與關鍵。而O2O這一概念也一定要有線下實體作為支撐,才能實現真正的商業閉環。”
“相比線下高達萬億元的餐飲外賣市場規模,‘互聯網+’外賣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潛力巨大。”李錦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餐飲行業面臨的轉型危機在客觀上為外賣O2O的火熱加了一把柴。目前,整個餐飲行業在政府反腐與互聯網沖擊影響下,正面臨深度轉型,擁抱互聯網并且發力大眾餐飲將成為發展新趨勢,因此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餐飲O2O將成為推動餐飲消費的重要力量。 燒錢背后的難題
盡管外賣O2O前景可觀,但這一勃然而興的行業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候嗎?
有分析指出,外賣O2O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賺足了眼球,與各大佬不惜血本的補貼不無關系。滿25減10、滿50減20、首單立減15元……價格補貼成為外賣O2O平臺吸引消費者的唯一因素。
以美團為例,其一度在外賣上的投入高達每個月2億元人民幣。由于資本市場對外賣O2O青睞有加,外賣平臺也獲得多次融資,大筆融資、瘋狂補貼,豪爽擲金成為各平臺屢試不爽的法寶。但問題的關鍵是,錢總有一天會燒完,隨著資本市場盛極而衰,補貼這種最簡單的野蠻手段,終將一步步走向終結。屆時,如何留住用戶就成為外賣平臺面臨的重大痛點。
那么,燒錢之后,還有什么能夠打動用戶的芳心呢?分析人士認為,當兩家外賣平臺的服務有差別時,補貼的作用就不那么明顯。在外賣業務里,中間的服務過程本身是不成熟的,消費者對于商家的體驗并不確定。所以在外賣市場里面,平臺要花很多時間去經營商家的服務,做好中間服務環節,其中的辛苦培養不是指日之功。
在這些來自中國內地的藏家集體亮相前,另一位1986年出生的中國年輕藏家已于TEFAF現場的Gisele畫廊、Nomos畫廊和Ben Janssens的東方藝術畫廊闊綽出手,所購藏品總價逾2000萬人民幣。
“我們此次一共對近百名中國藏家發出了邀請,預計在展會結束時,前來參觀的中國藏家數字會增加到100多。”TEFAF組織者、歐洲藝術基金會主席Ben Janssens(本·杰森)說。
盡管從總參觀人數和現場交易總額來說,TEFAF仍是西方藏家的派對,但中國人卻是全場關注的焦點。因為他們代表著西方古董藝術品市場的明日之光。珠寶最受寵
就在80后年輕藏家在Gisele畫廊購,下了一件價值約21X10萬元的青銅鼎、在Nomos畫廊將一系列古錢幣收入囊中兩天后,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國藏家們又出手了:購下了一件價值為2000萬人民幣的Craff鉆戒、一座唐三彩陶器、一只價值20萬元左右的瓷或陶盤、一個意大利古董手鐲、一件由Wartski畫廊售出的卡地亞古董珠寶和一座由Wijermars畫廊展出的頗具現代風的雕塑。
“珠寶可能是最受中國藏家關注的門類。”參展的倫敦畫廊Cohen&Cohen主人Michael D Cohen說,“相比西方油畫、雕塑等門類,珠寶更容易被中國藏家接受。即使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和美學背景。欣賞西方珠寶,對中國人而言并不存在過多的審美障礙。”這位主營中國清代外銷瓷的畫廊主一番話里略帶醋意,因為離他展位不遠的另一間參展畫廊、老俄國古董店(ALVR)的櫥窗前總有中國藏家駐足。
Craft珠寶廊是另一家對中國藏家購買力感到震驚的參展商。他們僅用了一個小時不到,就與來自上海的餐飲業翹楚、董姓收藏家談妥了一筆近2000萬元的交易。“約10克拉、D colour、凈度、切割都是excellent級別——我心儀的這顆圓形鉆石將作為傳家之物交付給自己的兒子。”這位原本熱衷于收藏中國字畫的企業家表示,“同類尺寸、品相的鉆石,我已經覓得2顆,將來還會尋找第三顆。”目前,他的3個兒子都生活在國外,最小的一位正在讀高中。
私人藏家:高古正流行
在今年的TEFAF上,另一個不曾預計到的受寵門類竟是高古。在中國,明以前的古代器物被收藏界俗稱為古,而唐代以前的古代器物為高古。高古精品總是二級市場中的“巨子”,這些拍價動輒千萬的藏品,是收藏大家和藝術收藏機構(例如美術館、博物館等)追逐的目標。因為其金額巨大和年代久遠而涉及到鑒定、談價等繁瑣細節,此前西方經銷商對中國人在TEFAF現場收購和交易高古,并沒有多少期待。
“但這竟是我在TEFAF上收獲最大的一次。這兩天我已看到了不少中國藏家。”魯塞爾的畫廊主Gisele Croes表示,“展會第一天,我就售出了許多中國高古,包括一件標價約120多萬元人民幣的靈壁石。另一座標價2000萬人民幣左右的中國高古青銅鼎也被一位中國年輕藏家收入。”
同時,還有三位亞洲藏家在考慮人手另一尊西周時期的銅鼎(公元前770-221),標價也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另一中國內地藏家在到達馬斯特里赫特的第二天也出手買下了一件唐三彩陶器,這也是高古藝術品的代表門類之一。
青銅器也被認為是TEFAF上最受中國收藏家而非藝術投資者喜愛的門類。“購入青銅器的中國買家,很有可能是私人藏家。”出現在TEFAF上的中國買家、國內一家藝術基金的執行董事焦安認為,“因為國內的文物保護制度,青銅器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的流通性很差。對于需要在幾年中將藏品轉手的藝術品投資機構來說,這樣的藏品顯然是不合適的。”
中國位列第一,數據可信嗎?
中國藏家在TEFAF上的集體發力,正好驗證了TEFAF開幕時的調研報告里的數據。這份名為《2011年國際藝術市場:藝術品交易25年之觀察》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占的份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30%,取代了多年位列冠軍的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無獨有偶,3月初知名藝術網站Artprice年度藝術品市場報告稱,中國藝術品交易額達到48億美元,約303億元人民幣,排名全球第一。
“但令人疑惑的是303億人民幣這一數據。關于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總額,國內外各家機構各有說法。2月初,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行業藍皮書中稱這一數字為576.2億元。3月初雅昌網公告的這一數據則為968.46億元。”中國的一位藝術基金經理在TEFAF現場指出。
面對相差甚遠的數據,究竟應該相信誰?這個問題沒人能夠肯定回答。因為就和中國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一樣,中國藝術品數據的統計方式和渠道也是混亂的。因為畫廊和藝術品拍賣行近年來的急速增加,幾乎沒有一個藝術品數據研究平臺可以收集并核查到每一個一、二級市場中各單位藝術品交易的數據。這樣的局面直接導致了每個數據統計平臺各執一詞。
Q&A
中國是“天價”紀錄的締造者
專訪藝術經濟學奠基人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
3月16日上午。馬斯特里赫特MECC會展中心。
“當歐洲人還在討論‘我們到底該為愛而進行收藏,還是為了賺錢而進行收藏’這個話題時,中國人可能對此毫不感興趣。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還會覺得可笑——‘這難道有必要討論嗎?”當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藝術編輯Jan Dalley在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Dr Clare McAndrew)發表演講后說了這樣兩句話。當時,克萊爾的表情是復雜的。
作為藝術經濟學(ArtsEconomies)奠基人、專事美術及裝飾藝術市場研究的文化經濟學家,克萊爾近兩年常常往返歐洲與北京。對于中國市場,作為個人,她一方面對它心懷期待,而另一方面,它又對這個市場上出現的種種特異現象感到無可奈何。
BT:你如何看待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品、古董交易市場?你認為中國藝術交易居于全球市場中的這種位置,會一直持續嗎?
克萊爾:2010年,當全球藝術品市場在中國市場激增177%的帶動下猛烈復蘇時,我周圍所有的藝術品交易商都感到緊張,他們擔心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但事實證明,在那之后,藝術品市場的情況依然在走好。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11年得到持續恢復,總成交額同比上升7%,這仍然有賴于中國市場的推動。中國的藝術品和古董拍賣市場去年繼續上升了64%。
我相信,中國藝術品市場居于全球市場中的這種位置不會是暫時的。中國市場的強勁推力來自于快速增長的財富、充足的國內供應和中國藝術品買家的投資性目的。雖然最近的經濟危機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買家都更加謹慎,但中國資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缺乏其它投資渠道使中國顧客將大量資金投入藝術品市場作為一種替代性投資。
BT:金融海嘯并沒有完全消退,在這種大背景下,你認為造成國際藝術品市場成交額復蘇并迅猛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克萊爾:去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量上漲14%主要是靠2011年大量的高價拍品被售出而帶動的,尤其是在中國高調拍出的那些。例如拍出天價的、來自中國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去年5月中國嘉德以4.255億元成交,而另一件王蒙《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在北京保利的春拍中拍出。此外,去年中國還有144件拍品是以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的價格拍出的。可以說,在去年的全球藝術品市場中,中國人是“天價”紀錄的締造者。
BT:可是我們不能總是用數字說話。國際機構對中國市場進行數據統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值得懷疑。要知道,很多拍賣行的天價物品雖然在現場成交了,但買家卻在事后不付款。
克萊爾:是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億元時代后,買家不付款或延期付款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在中國,慣例是買家需在拍下物品6個月內付款,但是由中國拍協調查國內250個拍賣行得到的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4月,2010年秋拍中,大約40%成交價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拍品都未付清。我們在報告中也指明了這一“未付款”或“遲付款”數據。
BT:如今中國人在國際范圍內收購藝術品的情形,總讓我們想起十多年前日本人在國際市場中收購藝術品的情景。如今日本的藝術品市場滑落得很厲害。在國際市場中,日本人離開,中國人來了。你覺得中國人會復制日本藏家的那條路嗎?
去年春節以來,“民工荒”呼聲一片,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等城市的有關數據顯示,來浙江打工的民工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10%~20%左右。一些地方的中小企業缺口更是高達3成。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我們發現:“民工荒”并非一般意義的民工短缺,而是一線技術工人吃緊,企業普遍招不到熟練的高素質技術工人。海寧市是我省著名的“皮衣之都”,2003年全市2000多家擁有日產6萬件皮衣生產能力的皮衣企業卻因為車工緊缺,每天至少流失100萬美元的國際訂單。類似現象在浙江許多地區屢屢出現。“技工荒”使許多先進的生產線難以有效運轉,成為制約浙江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又一個“瓶頸”。
這里,從幾個方面分析我省技術工人緊缺的現狀:
(一)從總量看技術工人緊缺:據統計,2003年末,全省非農從業人員1812.78萬人(城鎮從業人員730萬人,鄉鎮企業從員人員1082.78萬人),按照國家對技術工人應占職工人數比例為50%的統計口徑計算,全省技術工人總量應為906.39萬人,但是從我省技術工人考核鑒定情況來看,截止2003年底,經培訓考核鑒定后獲得工人技術等級證書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僅為298.13萬人,只占了全部職工的16.44%,缺口高達33.55%,全省技術工人缺口608.26萬人。其中高級工以上的僅有56.63萬人,高級技工占技工總數(以應有的技術工人總量906.39萬計算)的比例僅為6.2%,這與西方發達國家高級工占30%~40%的比例相去甚遠。
(二)從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看技術工人緊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的更新換代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但是令眾多企業頗感發愁的是:勞動力市場中那些既能動腦又會動手的‘灰領’人才少之又少,而持有高級技工證的幾乎絕跡。據浙江省就業局近年來的勞動力市場供需報告顯示,我省“技工荒”現象正日趨嚴重,供求失衡的現象已非一日之寒。
據調查,2003年二季度浙江省勞動力市場各技術等級的求人倍率均已大于1,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業資格一級求人倍率甚至超過3,職業資格五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人倍率也已經超過2,勞動力市場出現需求大于供給的態勢。而到2004年二季度,歷時一年后,我省勞動力市場各技術等級的求人倍率均上升到2,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業資格一級和五級的求人倍率均超過3,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人倍率更是猛增到18.94,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54。說明勞動力市場技術工人需求大于供給的態勢正日益加劇。
(三)從勞動力市場求職者文化素質狀況看技術工人緊缺:求職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2003年至2004年,全省勞動力市場以16~34歲的青年求職者為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75%左右,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全部求職者的94%,其中主要以初中學歷為主。大專文化程度只占求職者總數的5%左右。另據杭州市2004年第四季度勞動力市場報告顯示,杭州市89.28%為16~34歲的求職者,99.47%的求職者為高中及以下學歷,99.84%的求職者無技術等級或職稱。縱觀近年來我省勞動力市場的情況,我們發現求職者日趨年輕化、低齡化,低文化與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產生了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勞動力結構性矛盾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工人。
(四)從缺口最大的職業工種看技術工人緊缺:據對杭州、寧波、溫州等8個城市2004年上半年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缺工嚴重的主要是制造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需求缺口較大的職業主要是裁剪縫紉工、機械加工和設備操作工、紡織針織工、電子電器產品裝配工、餐飲服務員等。18~28歲的年輕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練工需求量最大。縫紉工、餐飲服務員、機電產業裝配工等大量需要女性的職位,應聘者寥寥,2004年初求職的女性相當少,只占求職者總數的15%。技術工人特別是青年女工緊缺的情況不僅出現在杭州、寧波這樣的大城市,在富陽、象山、慈溪這樣的中小城市去年以來也較為普遍,很多企業的企業招工信息,大多注明對18~28歲年輕女工優先招用。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生存,開始不擇手段地到同行企業或周邊地區“挖工”,從而造成局部地區矛盾激化。
(五)從技工學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看技術工人緊缺:近幾年來,在全省大學生就業率普遍不理想的情況下,全省技工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卻持續高位,杭州技師學院連續3年就業率保持95%以上,杭州技工學校的就業率也都在90%左右。寧波市技工學校畢業生被大紅鷹煙廠、雅戈爾集團等知名企業爭相錄用,歷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以上。全省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6%,有50多所學校的就業率甚至達到100%。高職報到率為90.2%,居全國第1位。一些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專業,連明后年的畢業生也被預訂一空。杭州下沙高新開發區內企業一線員工中,72%是中職畢業生。全省各地的一些外資企業也紛紛加入到“搶人”行列,日本電產、芝浦、茉織華等企業,“預訂”開口就要上百人,但最終能要到十幾個就算不錯了。“哄搶技校畢業生”凸現了我省技術工人緊缺的局面。
二、浙江省技術工人緊缺的原因
技術工人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是造成技術工人短缺的直接原因。隨著我省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我省已經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各種先進技術不斷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帶逐漸形成,各種產品行銷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快速增加的工業需要大量與之相適應的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從技術工人存量看,在存在巨大缺口的情況下仍然會有自然減員、人員流失以及技術老化問題。從增量看,一是目前的技工學校、職業院校辦學規模有限,盡管近三年連年擴招,但仍是“杯水車薪”。二是企業培訓力度不夠。一方面,求職者普遍文化技術素質偏低,培訓成本大,周期長,面對訂單,無法解企業“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不少員工缺乏誠信,企業花錢培訓的員工頻頻跳槽,讓企業喪失培訓熱情,以致不少企業寧愿花上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去高薪聘請高級技工、技師,也不愿自己花錢去培訓技工。三是高等院校反應滯后,專業及課程設置沒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一些傳統專業供大于求,一些新興專業培養能力又嚴重缺位。同時,高等院校“重書本知識,輕技術技能”的教育模式,使很多大學生動手能力差,無法適應現代企業一線工作的需
求,以致出現“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技術工人”的尷尬局面。四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培養一個熟練的技術工人需要較長時間,有些長的甚至要十幾年時間。目前一批年齡在45~55歲的老技術人員相繼離崗退休,年輕的技術工人又尚未成熟,技工、技師隊伍“青黃不接”,加劇了當前的“技工荒”現象。
(二)人才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是造成技術工人短缺的深層原因。我國幾千年來就有“學而優則仕”、“輕工匠”的傳統。解放后在計劃經濟時代,體現的又是“重干部、輕工人”,“重身份、輕崗位”,“重級別、輕能力”,“重學歷、輕技能”這樣一種管理理念。干部和工人有嚴格的身份區別,兩者之間不僅不能流動,待遇也有很大差別。工人只是普通的勞動者,高級技師在工廠中也只是“工人”。由于社會人才價值評價體系的錯位,導致人們視上大學、做干部為成才的惟一途徑。國家教育投入也厚學歷教育薄職業教育,技工教育、職業教育長期得不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滑坡萎縮的現象。在各種力量都向學歷教育傾斜的情況下,技術工人的培養出現了“斷層”,最終導致了目前技術工人后繼乏人的局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從經濟學觀點來看,任何投入都會要求回報,如果回報低,自然沒有人去干。由于沒有形成正確的技能人才的評價、激勵和流動的機制,許多技能型人才的價值長期得不到社會應有的承認和回報,社會地位低,工資待遇低,福利條件差,有的國企技術工人甚至出現“下崗失業”的成本“負效應”現象。這些都極大地挫傷了許多工人自我提升、學習技術的
積極性。盡管人們一再呼吁要重視技能人才,但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和管理體制下,這種呼聲顯得十分蒼白。在社會傳統價值觀主導下,很多人選擇了放棄這種投入。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盡管近年來中央對此作出了很大的調整和改革,技術工人被納入了人才的范疇,但很多體制無法在一夜之間得到消除,很多溝通人事與勞動的政策也尚在探索與實踐之中。因此,技術工人短缺的局面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
(三)薪酬待遇、就業環境、勞資關系、社會保障等因素,是造成技術工人短缺的另一個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利益驅動,當企業還抱著市場勞動力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心態的時候,一些有技術有能力的熟練工人在工資低下而又加薪無望的情況下開始流動。而那些偏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不僅不明白和諧的勞資關系也是生產力這個道理,沒有危機意識,不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保障義務和企業社會責任,反而隨意侵害職工勞動權益,忽視“以人為本”。根據社會學理論,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其思維、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企業這種對工人實行短期“掠奪式”的用工制度,使工人對勞動用工單位產生了深深的失望。在這種失望的背景下,選擇離開在所難免。由此,大批熟練的一線技術工人成了企業最不穩定的群體。流動的趨勢一旦形成,企業想要挽回就為時已晚。企業這種“短視”行為,最終付出的是慘重的代價―――產品不合格率增長,大量訂單流失,甚至因為招不到一線技術工人使企業瀕臨倒閉。所以,從另一個側面看,“技工荒”的出現并非是一件壞事,它使人們重新開始審視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收入待遇、勞動關系、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等影響他們切身利益的制度。
三、加快培養浙江省技術工人的對策思考
(一)要充分認識加快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上個世紀,全球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由世紀初的5%上升到世紀末的60%以上。而在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為1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權威機構的研究表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線勞動者的素質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作為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因素的高技能人才短缺。浙江要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要使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首先應打造“高素質勞動力工廠”,而不應該光依靠廉價勞動力,強調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因此,要樹立“重技術、重能力”的新人才價值觀念,確立技術工人在我省現代化建設中的骨干地位,使技術工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熟練掌握先進技術工藝和高超技能的技術工人是否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是否能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中技術含量高的崗位上充分發揮重要作用。當前,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成為各國就業戰略的重要支柱,作為志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大省”的浙江省,培養大批技術工人已是刻不容緩。因此,各地要圍繞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總體規劃。摸清底數、確定目標、突出重點,發揮技術人才特別是技師、高級技師的高端帶動作用,加強初、中級技能勞動者的培養,形成合理的梯次人才結構,抓緊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同時,要以輿論宣傳為先導,廣泛、深入、技久地進行宣傳工作,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動員起來,關心、支持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營造尊重技術工人、重視職業培訓的社會氛圍和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