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3 11:59: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篇(1)

“財權下放”將給珠江沿岸城市更多的自主性。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指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這同時將為珠江經濟帶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自主性。

沿邊、沿江開發是機遇。總理9月4日在廣西視察時指出,“我國開放發展走的是由沿海向內陸不斷擴展延伸的路子,由東向西推進是發展趨勢,當前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層次和質量的同時,特別要做好內陸開發開放這篇大文章,這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最大回旋余地”。9月21日總理又批示:“沿海、沿江先行開發,再向內陸地區梯度推進,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律。”珠江沿岸的幾個省區發展一直處在不平衡狀態,這將成為撬動這種不平衡的杠桿,為珠江沿岸的經濟開發帶來新的機遇。

篇(2)

教育是強國之路,興國之要,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落下帷幕之際,希望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領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同時,能將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我很有必要從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和生物教材內容出發,以課堂教學為主戰場,充分考慮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在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轉變的同時,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下就具體途徑和方式做相關闡述:

一、巧于設計問題,突出教學重、難點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引領下,設問是生物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求知欲望,啟發學生思維,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串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有效設問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也是貫穿全會精神的“藥引“。 例如,在學習“減數分裂”時,我就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①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和有絲分裂有何異同?通過類比,有絲分裂原有的知識在學生腦海里再現,這時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會對減數分裂有個初步認識。這時可進一步提問:②什么是同源染色體?③如何識別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圖像(從細胞是否均等分裂和染色體行為方面分析)④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有何不同等。通過教師的步步設疑、循循善誘;學生的閱讀思考、相互討論,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創設良好氛圍,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合作學習應是學生學習的主動需求和自覺行為,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創造性地活化教材,使之成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活動環境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合作。例如,生態系統的結構中,生態系統的組成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為了改變學生傳統的依賴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用一句話說說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功能,由于可以在書上直接找,學生的回答令我非常滿意,但我不滿足于他們的“依書直說”,我計劃在此安排角色扮演,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表達的能力,另外,我還想把問題稍作變通以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于是,我說:“請各個小組分別扮演“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這三種角色,猜想假如生態系統沒有了自己這種成分,將會出現什么問題?”本課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間,在角色扮演中,全體同學都積極動腦,展示自己所長,學習興趣被激發,邏輯思維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表達展示能力都得到發展。引課給了學生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可以體現生物學科的學科特點,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主動、合作”理念,弘揚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接機我將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融于其中,講訴生態系統是當今最受人們重視的研究領域之一,全球所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對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多樣性和穩定性等,并倡導全會精神――“建設生態文明“,是國家乃至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探究教育模式,落實全會精神

隨著新課程實施不斷深入和擴大,探究式教學在全國各地各學科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生物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因此,高中生物新課標中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要求在新課程中的學習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 如"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實驗,可讓學生--①提出假說: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②設計實驗:取口腔上皮細胞制作臨時裝片水解用蒸餾水沖洗涂片用吡羅紅甲基綠染色5分鐘觀察(先低倍鏡后高倍鏡)。③觀察和記錄: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④得出結論:核酸種類不同,其分布也不同。在真核細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 總之,新課標下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它通過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轉變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從而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識、能力、個性的發展,以至完善人格的形成。

四、總結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之際,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圍繞“教育改革”主線,立足本職工作和教學實際,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伴隨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有效教學方式的步伐也會更加深入,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樹立改革信心,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反思提升。我相信:我國的高中生物教育必將沿著新課改的路子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當時主要是農村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后開始實行以城市為中心的整體改革;十五屆三中全會和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和推進農村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提出進一步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改革,這是對35年改革歷程的全面總結和新一輪改革的進軍動員。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往若干次中央全會多側重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次則提出治國理政的方略,強調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特別是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個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三、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都提出發揮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則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到“決定性”的高度,充分顯示出今后主要由市場或市場主體充當“運動員”,政府則主要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行為邊界。

四、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并對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了部署。

主要有六個方面: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中還提出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五、進一步重申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性,特別是強調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

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強調二者“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比以往歷次三中全會對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的重要地位提得都高。

六、充分闡釋了“現代市場體系”的基本特征。

十四大以后的提法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現代市場體系。十八屆三中全會則全面闡釋了現代市場體系的基本特征:一是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二是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三是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競爭。

七、對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過去主要強調轉變政府的經濟職能,并將其明確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十的提法更加寬泛,提出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八、首次提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主要強調國企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為國家提供更多的財源。鑒于我國財政正處于“政府過緊日子”以保證“人民過好日子”的過渡階段,此時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恰逢其時。為此,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以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九、提出了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實現路徑。

在具體路徑方面,“加快構筑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要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基本條件;“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制度保障。

篇(4)

從產業上來看,節能環保概念從無到有已經成為最具持久性的新興產業題材,對于其他幾大新興產業,信息通信、電子商務、新能源、電動汽車等都獲得了“383”方案的點名支持,尤其在國資重組的大背景下,民營資本進入邊緣壟斷行業(金融領域的互聯網金融或油氣領域的頁巖氣開發等)、以增量創新帶動整體行業發展的政策利好或將是三中全會后股市題材輪動的重要因素。

創新機制的轉變是關鍵議題

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并沒有專門論述創新改革,關于創新機制的內容分布于市場體系建設、人才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等事項中,因此為了更好地對比十六屆三中全會的“下限”以及“383”方案的“上限”,筆者通過分拆整合將兩份改革意見中有關創新機制的內容按照“市場體系建設”、“國家創新改革”和“企業創新改革”分列了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概念已經從無到有成為頂層設計不可忽視的重點問題之一,很有可能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單獨提到的新興產業之一,這也是“節能環保”題材未來成長的政策基礎。

具體來看,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十年前重視的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建設,并特別提到了信用體系的建設,這不僅為后來電子商務和物流等行業的大發展提供了政策基調,也帶動了包括資本市場評級、信貸市場評級、擔保機構評級和個人征信、債券市場評估、貸款企業評估、擔保企業評估在內的多元化信用服務市場的建立,當然目前我國在“物流”領域的建設依然存在短板,并成為制約“電商”等新興業態發展成長的阻礙,因此其是否會被再次寫入會議公報將是值得物流板塊的投資者關注的問題。

而在“383”方案中,市場體系的建設重點在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是“跨地區知識產權糾紛應由第三方法院裁決”對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有著重要作用,不過此舉對地方利益的沖擊較大,因此可以看作是本次創新改革的“上限”之一。除此之外,“383”方案還特別提到了信息通信、電子商務、新能源、電動汽車、金融這五個領域的創新問題,相信無論哪一點被寫入會議公報都會引發市場熱炒,畢竟在這樣一份頂層設計的方案中很難出現幾個具體行業領域的名字。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幾個領域中包括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三個(信息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再加上此前提到的節能環保,可以看到七大新興產業的政策預期依然明確,尤其在國資重組的大背景下,民營資本進入邊緣壟斷行業(金融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和油氣領域的頁巖氣開發等)、以增量創新帶動整體行業發展的政策利好或將是三中全會后帶動股市題材輪動的重要因素。

發揮市場對創新風險的定價評估機制

篇(5)

盡管小產權房的入市還在觀望中,盡管小產權房的入市的可操作細則尚未,可實際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公報》尚未時,小產權房的交易就已經大火,量價齊漲。北京近郊的小產權房已聞風而漲,價位已達到16000元/平米。

我們已經讀到了來自權威媒體的官方: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架構下,對已經形成的“小產權房”,按不同情況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妥善解決問題。

這段話告訴我們,“小產權房”合法化的大門已經打開。“小產權房”合法化的操作細則有了粗線條的勾勒。

可以肯定,今后在中國的大地上,再不會有出動武力強拆小產權房的暴力事件發生。當這個對于小產權房最大的威脅被排除之后,中低收入者購買小產權房的熱情,會如火山般爆發。因為小產權房比普通商品房的價格要低30%,甚至50%,它的吸引力有多大可以想象。還有,“大產權房”因為建在國有的土地上,它的土地使用權是70年,“小產權房”因為建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它的土地使用權是永久的,沒期限的。誰住著更安心?

也許這一現狀會倒逼國有土地放棄70年的土地使用權,那將是中國民眾之福。

盡管目前商品房還可以用“補繳一定數量的土地出讓收入”來抵擋一陣子,可我不知道有多少“小產權房”會去補繳,因為即使沒有國家頒發的“大”產權證,“小產權房”照樣在買賣,“剛需”們才不在乎他們手里的產權證是大證還是小證,反正是自己住,又不用來買賣,若是如此,大證還是小證有什么區別?

“小產權房”剿了多年,越剿越多。到目前為止,小產權房總量較為確切的數字為70億平方米以上,如每套以100平米計,則高達7000萬套,涉及到中國3億個家庭中的1/4。怎么剿,又如何剿?“小產權房”在中國的國土上如野草春風,剿不勝剿。它的總量遠比商品房更多,增長繁衍的速度遠遠超過商品房銷量。

“小產權房”只有合法化一條道可走。

當然,“小產權房”對中國樓市的影響不會在兩三個月里便顯現出來,但可以肯定將會在2014年中或下半年發生重大影響。

道理很簡單,因為它物美價廉,更符合市場法則。它會讓“剛需”們大規模地從商品房賣場撤離,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小產權房”不可戰勝。

實際上,三中全會所做的是這樣的一件順天意而重民心的好事,“小產權房”合法化是法律對市場公平法則的追認。

猜想2:房產稅全面開征

《三中全會改革公報》中明確地說,要“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這八個字,字字千鈞,字字珠璣。在“改革稅制”中,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地展開房地產稅的征收試點,當位列第一。在中國的稅改中,沒有任何一種改革能比全面地展開房地產稅征收試點更牽動人心的了。

2011年開征的重慶和上海的房產稅試點,只對開征后新買入的高檔住房征收房產稅,它所圈定的征收范圍非常之小。其結果是,一人擁有幾套乃至幾十套普通住房,將不在征收范圍之內,可以豁免。

這樣的征收辦法,讓超過總數90%的炒房投機客,長長地出了口氣,虛驚一場。這樣的征收辦法,能有效地遏制炒房投機,平抑房價嗎?

2012年中國的房產稅實現收入1372.49億元,與上年增速基本持平。房產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4%。

而國外的房產稅卻均為國家稅收的第一大稅,占到稅收總額普遍在70%以上,看了這個比重,你該明白,中國的房產稅與國外的房產稅,區別有多大了吧。

您可以看到在美國房產的倒賣轉讓稅收有多重。在美國,征收不動產轉讓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抑制炒地、炒房等投機行為,穩定房地產市場。保有五年以上的房地產轉讓收益所得稅,稅率為15%,居民稅稅率為5%;保有五年以下的房地產轉讓收益所得稅,稅率為30%,居民稅稅率為9%。

篇(6)

而“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前提條件,是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平等進入市場、參與配置和競爭的權利。

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關于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如何“進場”并達到合理組合的歷史。近年來,在解釋包括中國在內新興經濟體的高增長率時,不少經濟學家總是將其歸因于高儲蓄率和人口紅利。

這種說法有很強的解釋力,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同樣有著較高的儲蓄率(相較于收入)和適齡勞動人口,但經濟發展水平卻長期低下。一方面適齡勞動人口與資本從來不會自動疊加,高儲蓄率轉化為高投資率,更需要跨過一系列金融和產業政策的安排。

除了歷史的縱向比較外,橫向比較也很能說明問題。以印度為例,雖然擁有大規模的適齡勞動人口,但其勞動力要么受阻于種姓制度和依附型地主-佃農生產關系,要么受限于大規模制造業就業崗位的匱乏,遲遲難以大規模“進場”,導致一些部門的領先技術難以充分發揮外溢效應。

從“進場”的角度理解改革之初小崗村和回城知青的“自謀生路”突破,可以發現其貢獻更多體現在開創了“勞動”和“知識”自由流動進入市場的可能。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可以說是從改革歷程中總結出的真知灼見。

同時推進的開放大業,則為國際資本及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進場”提供了可能。國企“抓大放小”的改革,或一些行業國企壟斷被打破,則更盤活了一大批存量資產,使之得以“進場”。此一輪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所引發的社會財富源泉的充分涌流,疊加此后的入世紅利,為中國經濟的高歌猛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種要素能夠進場并有機組合,構成了“中國奇跡”故事的上半場,趕超型經濟的后發優勢,則遮蔽了組合效率的“不彰”。隨著“中國奇跡”進入下半場,如何讓更多的“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進場,如何提升各種要素的配置效率,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須克服的挑戰。也基于此,全會公報提出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從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在此過程中,首先應進一步提升各種要素進場權的均等化,也即公報中所說的“必須加快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長期以來,由于資本的相對稀缺和勞動力的相對過剩,在資本勞動的組合中,勞動力一直居于相對劣勢地位。由此導致的資本回報率偏高、勞動回報率偏低是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內需乏力等一系列中國經濟痼疾的根源。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此偏差有望得到部分扭轉。

而根本解決之道在于,中國農村勞動力如何獲得融資權的均等化,從而擁有更自主公平的資本勞動組合形式,進而擁有更強的創富能力,而非僅僅靠“出賣”勞動力來謀求發展。

篇(7)

一、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證制度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是根本性保障。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明確提出并突出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文明制度的含義是: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動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引導性、規范性和約束性的規定和準則,都屬于生態文明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和諧統一。1、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發展方式轉變的積極動力。環境問題從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環境問題的產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伴生產物。我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發展方式轉變正在開展。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促發展的重要抓手,正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2、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滿足群眾追求幸福生活回應。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能夠實現人們的期待,中國現代化發展已經步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從追求生活水平提高轉變為提升生活品質。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是生態文明建設滯后。過去過多關注經濟指標,而忽視了環境建設,制度建設更是滯后。要破解這一困局,只有通過制度建設,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3、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可以帶來“制度紅利”。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發展的目標要求,企業往往需要更新生產設備、投資污染物處理設施以及加大資源環境管理力度等。這些活動在短期內會帶來成本的上升,但是在企業跨過短期成本增加的“卡夫丁峽谷”后,長生產經營成本會降低,從而導致競爭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生態環境效益也會在企業轉變生產方式的過程中逐步顯現。這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紅利”。4、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實現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美麗中國令人神往,天藍、水清、草綠、城美的理想很誘人,而環境污染嚴重的現實卻很殘酷。我們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制造了太多不夠美。要徹底改變這一切,讓“美麗中國”寫滿神州大地,就必須依靠制度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行動的標準,保證生態文明建設有據可依。

二、南陽加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對策南陽市提出建設的戰略目標,是實現中國夢――南陽篇的偉大實踐,為綠色崛起提供了強大動力。“三個南陽”其中之一是建設“大美南陽”。大美南陽指的不僅是環境美等外形的美,更是指內在的美,是人文精神之美、社會心態之美。當前,南陽市正以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市為統攬,不斷提升中心城區“兩度兩力”,使經濟社會發展充滿勃勃生機。1、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牢固地樹起生態理念。南陽市被環保部確定為第五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省轄市,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南陽應該持續轉變領導方式,樹立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貫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用生態文化引導群眾,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自覺選擇節約環保、綠色消費模式,從每個生活細節做起,攜手邁向生態文明的美好生活。2、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南陽在建設生態文明的路徑選擇上,也要符合南陽的實際,突出南陽的優勢和特色。南陽要構建“兩山兩水”生態系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要突出南水北調沿線生態走廊建設,要勇于擔當,全面落實生態建設任務,負起保護之責;善于運作,打響品牌,爭得支持,推動地方加快科學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好南陽路子,創造南陽經驗。3、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重要的是生態產業的培育和打造。只有加速產業生態化,生態文明建設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動力。南陽市要走“兩不三新”之路,在不以犧牲糧食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突出有南陽特色的茶葉、花卉、中藥材等富民產業,打造農業集群,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進程。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光電等新興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4、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充實完善南陽的生態環境立法。在國家層面,需要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完善有關資源、環境和生態的法律體系。當前,我國的地方環境立法工作已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地方頒布的環境和資源保護法規還存在與本地實際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地方特色、立法技術落后等多方面問題。要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予以改進和完善,使地方的生態環境立法,成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制度的有效支撐。5、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和完善南陽生態環境技術標準體系。我國目前已形成由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及環保部標準共同構成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地方生態環境標準是生態環境技術標準體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自70年代年我國第一項環境保護標準以來,歷經4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環境標準數量大幅增加,標準體系日趨完善,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大家對我國PM2.5的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差距已有切感同身受,反映出我們的有些標準已明顯滯后于時展。南陽在這方面必須大力加強、迎頭趕上。南陽在生態文明制度方面還大有可為,比如對下級政府考核怎樣體現綠色和環保理念,生態文明政策創新等。我國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任重而道遠,南陽作為地方政府不能缺位,必須發揮歷史主動性和擔當精神,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篇(8)

巴曙松:三中全會雖沒有單獨給金融改革太多筆墨,但在全會提出的許多相關領域改革中都與金融改革直接相關。一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會帶動大量國有資產重組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也會促進產業的重組整合,引發金融資源配置方式的顯著調整;二是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上對保險和社會保障等機構發展的改革措施,會促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會促進現有的房地產金融出現結構性變化,從目前較為單一的集中在住宅金融,轉向更為多元化的、兼顧城鄉的房地產金融服務方式;四是科技體制改革為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等促進技術創新的金融服務帶來新的增長空間;五是金融監管部門同樣需要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集中監管資源的風險識別和防范,為市場運行提供更為靈活的創新空間;六是建立支持城鎮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將社會資金更多引入城鎮化相關領域,也包括三中全會部署的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改革。積極創新開展農村房屋產權抵押貸款、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等業務,推動農村生產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開展市政收益債發行試點,綜合運用資產證券化、引入保險和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拓寬地方政府融資渠道;七是擴大對外開放和促進產業全球布局,為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動力;八是三中全會部署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發展,也為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中全會強調,要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

《經濟》:在金融市場化進程中,人民幣國際化一直就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那么下一步應如何破解這道“檻”?

巴曙松: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融資活動中的使用得到明顯促進。下一步,建議在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以此倒逼帶動外匯市場、跨境投資、債券市場、金融機構本外幣綜合經營等領域的改革。

一是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和靈活性,發揮匯率對調節國際收支的積極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逐步擴大波動區間。推進外匯市場各項交易制度的完善,減少中央銀行對匯率水平的干預和日常性外匯買賣,增加其對匯率形成機制的調節。發展外匯衍生品,為金融機構和貿易企業提供更為豐富的外匯避險工具和產品選擇,增強其有效防范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

二是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目前中國資本管制程度仍較高,與資本賬戶開放還有較大距離。下一步,需要根據三中全會的重要部署和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所制定的“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順應市場、減少扭曲、積極探索、留有余地”的總體原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逐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放寬境內居民境外投資限制,逐步擴大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在這一過程當中,還要注重推進措施與國際金融形勢、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企業承受能力的協調統一,并進一步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統計監測和預警,構建防范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沖擊的體制機制,運用托賓稅、零利率存款準備金等工具控制短期資本的過度流動。

三是以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先行先試的參照,實現在岸市場的金融改革與離岸市場的發展的良性互動。參考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狀況,分析在資本充分自由流動環境下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遇到的挑戰,降低整個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也有助于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繼續率先在香港設計和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擴大人民幣資產的交易規模,試點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的相關改革措施等。

《經濟》:公報提出要在“關鍵環節改革”,那么金融改革如何有針對地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巴曙松:一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繼續完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制度的同時,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建設,積極引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規范發展,鼓勵證券公司探索建立柜臺交易市場;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擴大資本市場的涵蓋面和包容度;做好金融市場與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社會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的對接與服務,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發展轉變。

二是大幅度提高債券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促進場內和場外市場,銀行間及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推進債券市場建立統一的準入條件、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統一的資信評級要求、統一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統一的投資者保護制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場內和場外市場,銀行間及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場執法機制,逐步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

三是落實三中全會提出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放松管制,夯實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基礎,促進發行人、中介機構和投資主體歸位盡責。監管重心從市場準入控制轉向行為和過程的監督,發行審批重點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轉移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上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不斷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幫助投資者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識別和承擔證券風險,在此基礎上實現發行制度的市場化。

四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推動機構投資者的多元化。引導長期資金在平衡風險和收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養老金和保險公司等參與資本市場提供公平高效的平臺;引進境外長期資金,適當加快引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步伐,特別是來自港澳臺的機構和使用人民幣的產品。

《經濟》:如何強化改革過程中的金融監管問題?

巴曙松:一是三中全會強調的是完善監管協調機制問題,特別是要加強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協調。在明確劃分一行三會職權職責、特別是對交叉性金融業務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職責的基礎上,特別是要完善跨行業、跨市場、跨境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機制,加強重大風險的識別預警,強化央行對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防范的協調職能。

篇(9)

作為一種高度市場化的激勵機制,股權激勵的效果已廣受認可,日益成為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主流的長期激勵模式。實施股權激勵,是國企創新激勵機制的重要探索,有利于優化公司治理,激發活力、創造力,形成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共同體。寶鋼股份董事長陳德榮表示,公司已針對中高層開展股權激勵和資產管理計劃,這意味著中高層未來收入將和股價直接掛鉤――企業中高層的收入和股東利益(股價是直接體現)掛鉤,這正是利益共同體的一大體現。而傳統國企體制機制的一個弊端是,企業高管收入和股東利益之間缺乏有力的關聯、乃至割裂,企業內在動力、壓力不足。

《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2008年)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案例較少,如2013年,A股共有153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權激勵方案,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14家,占比僅為9%。――整體來看,國企推行股權激勵不容易,寶鋼股份2006年的股權激勵計劃就“無疾而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成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重大利好。寶鋼股份抓住了這個新機遇。朱可炳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后,我們看到里面有與員工持股相關的精神。當時公司股價很低,我們也愁市值管理怎么弄。公司董事會通過了一個市值管理的方案,其中包括結合三中全會的精神,對高管做股權激勵。那時候只有精神,細則尚未出臺。我們就按照有關精神,結合原有的國資委、證監會的規則,設計方案,快速去做。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時機。跟我們判斷的一樣,國資委、證監會對我們的方案比較支持。”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僅四個月后的2014年3月,寶鋼股份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限制性股票計劃和首期授予方案,5月獲股東大會通過,6月完成股票授予:快速推出方案并成功落地。這種積極主動抓住改革機遇、快速推進股權激勵的做法,在國企中并不多見。目前,推出了股權激勵的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屈指可數,另外如中國建筑。

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的同月即2014年3月,寶鋼股份本著“自愿平等,約束與激勵并重;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原則,實施關鍵崗位員工資產管理計劃。參與對象為公司認定的關鍵崗位員工,包括:管理崗位人員,首席師、技能專家和公司認可的核心技術骨干,經公司認定的其他做出卓越貢獻、獲得省部級及以上表彰獎勵的相關人員,涉及員工約1100人。公司根據關鍵崗位員工的崗位重要性和個人貢獻度,確定個人自籌資金標準,公司按1∶1比例配套共同組成資產管理專項資金,由員工認購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管理產品。產品本金中約70%部分將用于購買寶鋼股份股票,其余30%投資于其他流動性資產。該產品鎖定三年,約定期滿,關鍵崗位員工滿足領取條件的,可一次性領取。

實踐中,一直以來股權激勵特別是國企股權激勵人數的覆蓋面(激勵對象總數、占員工人數的比例)、激勵力度較小,關鍵崗位員工資產管理計劃的推出,擴大了參與員工的覆蓋面,在更大程度、力度上形成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共同體。目前,寶鋼股份股權高度集中,寶鋼集團持股達79%,員工持股較少,遠不足1%。寶鋼股份董事長陳德榮表示,未來幾年將關注“加快推進體制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推進公司治理體制的健全完善,強化公司內部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建設,嚴格管理,提升公司的績效”。這可能意味著,寶鋼股份在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方面會發力,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

創新業績考核指標

抓住機遇快速推出是此次寶鋼股份股權激勵的一大特點,創新則是一大亮點,突出體現在業績考核方面采用相對的指標。

“我們的方案,突破了證監會原來的規定。業績考核指標方面,原來是要求用絕對的業績指標,后來同意我們用相對的指標。”朱可炳說,“我去了證監會溝通了一次,講了我們的想法。現在鋼鐵行業是在下降,但我們可以保證,大勢往下走,跟行業比,寶鋼的優勢和領先地位不被弱化,這就體現在一些相對指標。后來,我們就此給證監會正式去文,證監會專門發了問題回復的公告,就變成規則,我們的方案就沒有了障礙。”

寶鋼股份股權激勵的授予條件中設置了很多相對的指標,如:國內對標鋼鐵企業平均利潤總額的2.2倍及以上,且噸鋼經營利潤位列境外同行對標鋼鐵企業前三名,并完成國資委下達的寶鋼集團分解至寶鋼股份的EVA考核目標;營業總收入較2012年實績值定比增長1.1%,達到1812億元,且不低于同期國內同行業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率的平均值。2014年,寶鋼股份營收1874億元,同比下降1.2%;凈利潤57.9億元,下降0.4%。2014年,寶鋼股份用全行業3%左右的鋼產量貢獻了全行業27%左右的利潤。

“鋼鐵企業利潤本身受制于原材料成本的波動甚巨,而中國鋼鐵企業整體的產能過剩嚴重,這樣的產業如果以市值管理為考核目標是不符合實際的,單單以企業獲利能力為考核指標,實質上意義也不大。”寶鋼股份獨立董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黃鈺昌表示。因此,寶鋼股份選擇的股權激勵計劃是相對指標,和世界最頂級的鋼鐵企業獲利能力對標。

顯然,寶鋼股份的股權激勵中采用相對的指標,符合中國經濟新常態、公司所處行業、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是一種實事求是基礎上的創新,對于廣大國企很有啟發意義,特別是:在行業、公司發展并非中高速增長、相對平穩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推行股權激勵等激勵機制,并做出創新。當然,這種創新需合規,包括主動爭取政策的支持。

形成一種績效文化

本次寶鋼股份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共136人,授予股票數量合計474461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88%,授予價格人民幣1.91元/股。其中,總經理戴志浩獲543000股,董秘朱可炳獲444400股。戴志浩2014年年薪為189萬元。

篇(10)

一直以來,產權不清、歸屬不明的現行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影響效率、平等和穩定三大施放目標,如果不改,要打造中國經濟制度的升級版是很困難的。

公私邊界清晰最重要

此次公報提出的“要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將建設城鄉統一的用地市場”的土地政策,明確指出了未來的大方向,這和筆者之前的預期基本是一致的。其實,上述政策早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就有提及,定調也已經很高,但是5年下來,實施落實情況不好。建設統一的城鄉用地市場,并不意味著會將所有的農村建設用地推向市場,只會推出符合規劃的部分,農村集體仍有權自主開發,再說,現在建設用地并不缺少,但是浪費太過嚴重。

30多年前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引發了中國經濟的全面變革,30年改革成就有目共睹。但在目前,這種土地制度卻飽受詬病,為什么?

通常,一項政策的好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經濟效率、社會平等、政治穩定。現行關于土地的基礎制度、政府的土地規劃管理制度、一級土地市場運行的制度,均存在問題,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在效率、平等與穩定三個方面有難題需要解決。

比如說,城市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很低,單位面積的GDP產出僅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大量土地被浪費;土地制度導致的高房價以及強拆等則造成了分配不平等和社會穩定等問題;此外,對宏觀經濟,以及居民擴大消費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問題。這種制度不改的話,我們要打造中國經濟制度的升級版,是很困難的。

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產權明晰。公私的邊界不清楚,公權侵入到私人領域,什么意思?如果私人可以有,公共可以有,盡可能保證私人所有,有利于提高效率。對于私人的權利,我們要維護它的公正性,維護私人權利運作的平等性。私權不要侵入公權,公權也不要過分地侵入私權,特別不希望憑借著拳頭、武力,憑借著去掠奪別人。

其實現代的私有制變化很大,可以對土地限制用途,限制私密范圍,限制自由交易權,還有土地占用稅差別稅率。因此,筆者贊成實行一種多元化的土地制度,該國有的國有,該私人所有的私人所有。

“集體土地入市”需配套改革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意味著農地流轉形式將進一步多元化,而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目前還不太好斷定是允許農地入市,或者只是延續十七屆三中全會的說法,允許農民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參與開發經營。

不可否認,“集體土地入市”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由此可以解決現行土地制度的多種積弊,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甚至可以說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素質,其重大意義不可估量。但是,由于體制的積弊太深,而以往的改革配套程度又低,致使這項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比如說,集體土地分農用地與建設用地兩個部分,其入市的條件要分開來看。

集體農用地的入市,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未將農地承包權入市而已,而所入市的則是土地的短期使用權。長遠看,短期的使用權可以入市,“長久不變”的承包權也可以入市,且后者的意義更大。但從目前農地使用權入市的情況看,已經有一些令人憂慮的地方,突出問題是因一些土地流入主體的經營規模過大,而產生了另一種“規模不經濟”現象,以及一些土地流入大戶試圖利用農地轉變用途獲取未來暴利的某些投機行為。

在當下的某些政策文件中,把集體建設用地分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集體非經營性建設用地”(主要是農村宅基地),主張將前者入市交易。

筆者看來,這個意見很是脫離實際,因為農村干部與農民很容易把農村宅基地“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監管這種行為的成本很高,以致會使政策失效。再說,每一個村都有一些所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如果將其入市,意味著全國新增了幾十萬個非農建設點,這不成體統,還不如不改。

賦予農民土地財產權

三中全會在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細節問題上可能會有所突破,包括繼續進行農地的確權、頒證、登記工作,繼續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方式的多樣化,在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之外,通過信托、抵押等方式將其與金融創新捆綁在一起,從而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益。

當下,很多人對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解就是一個“放”字,很是錯謬。事實上,如果在土地的用途管制、權屬管理以及逐步取消土地指標審批和年度計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沒有得到強化,把各類土地簡單推向市場,會導致很大混亂。

也就是說,對土地制度改革,是有可能在規劃管理體制和用途管理方式做出改革的情況下,放松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規定,明確農民土地財產權。但是,耕地不能隨便轉成建設用地,這是不能含糊的。

我們知道,市場比政府“聰明”。簡單來說,如果有好的農地產權制度,有更自由的農業市場環境,農民自己會選擇適合的農業技術路線。我們的農村土地制度成了支撐灌溉農業發展的一個“政治基礎”;有這個制度,農民就只能接受政府倡導的農業技術路線。在少數地方,農民有較大自由權,就不選擇灌溉。據筆者調查,河北一些地方之所以不種小麥只種玉米,就是為了拒絕灌溉成本。如果農民獲得土地產權,農民更有可能較全面地計算成本,選擇合理的農業技術路線。

此外,土地流轉改革的方向是確保農民的土地財產權,那土地流轉改革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有程序上的公正,要健全法規。在流轉的交易環節上我們不能搞強制,一定要尊重農民自身的意愿,現在這點做得還不夠。政府有義務給農民提供相關信息,讓農民根據更充分的信息對自己的土地有一個確切的評價,不要讓他們上當受騙。第二,失去土地又怎么辦?要為農民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和必要的社會保障。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啟動內需,但收效甚微,有觀點認為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農民的收入遠遠落后于經濟的增長。

上一篇: 證券公司營銷工作總結 下一篇: 三支一扶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88色鬼 | 天天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五月天Av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