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16 08:09: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篇(1)

1.1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了解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市場、熟知宏觀經濟和政治制度綜合作用所形成的國際國內競爭環境的基礎上,學會在國際貿易領域把握先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人才的基礎能力,是判斷和解決問題的基礎。

1.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

應依附于系統化、國際化的教育,涵蓋金融、投資、營銷、商業計劃等知識領域只有全面、完善的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全面高素質的人才。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升華,打好知識基礎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1.3要求學生從實踐中總結規律

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結合專業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又要有理論的指導,理論結合實際才是學習的王道,人才的培養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1.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要實行多學科、大范圍的培養

國內大多院校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培養根據定位的不同,培養目標也不相同。例如:南開大學培養目標是“訓練出全面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復旦大學則是“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不同層次高質量的涉外經營管理人才,教學和研究人才”;南京大學的是“能在進出口公司,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等從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實務的高級專業人才,以及在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研究的高級專業人才”。

2現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2.1培養目標設置上偏重于高級專業人才培養,而忽視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全國大多數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都定位在培養“能夠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以及政府機構從事業務、管理、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可以看出,各高校將人才培養的重點定位于學生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等宏觀方面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沒有重視對國際貿易具體業務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真正能夠成為管理人才的人員并不多,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大部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并不能成為管理人員,而大部分會處于基層的業務實踐,而這種不對應性使得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反映出對于基礎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缺失問題。

2.2專業課程設置上,更偏重理論課程

自從我國加入WTO,國內各大高校開始注重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體系,將西方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等經濟理論課程劃入到國貿專業課程體系中。而這種學科體系,全部高大而寬泛的理論學習使得學生無法消化和吸收。

2.3人才培養方式上,重理論而輕實踐

國內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課程體系設置偏重于理論,導致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普遍存在重課堂而輕實踐。重課堂輕實踐也是國內教育體系的弊端之一,我國的教育普遍存在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的方面還有很多。

2.4有些院校培養崗位技能,缺乏理論指導

分析總結當前情況,國貿專業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專業培養模式。該模式強調專業基礎理論與能力培養,忽視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的培養。第二種是注重專業崗位技能的培養模式。該模式過分強調技能培養,忽視了基礎理論教學,學生普遍缺乏獨立分析國際市場環境和駕馭國際商務運作的能力。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培養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國際貿易專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顯得非常迫切。為適應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國際貿易人才,地方院校必須對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選擇科學合理的培養途徑顯得至關重要。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途經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3.1強化教學的實踐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是提高人才實踐能力的重要路徑。首先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目標的確定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實踐活動,從而認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內容:老師在基礎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讓學生自主對內容進行解析并模擬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相應的實踐考核體系: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考核,有利于學生自主完成實踐活動并養成實踐的良好習慣;創設實踐基地:創建符合該專業需要的實訓基地,模擬正常的工作內容與環境,讓學生從中得到強化訓練,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與實踐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全方位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引進企業優秀人才兼任學校教師:企業優秀人才往往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可以通過與學生分享自身的實踐經驗,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3.2提高學生電子商務能力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的,但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少之又少,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能力。學校應當對開設計課程進行調整,適當增加專業計算機課程,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上機與理論相結合并輔以詳細步驟,鍛煉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此同時要及時安裝并更新相關的軟件,讓學生能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貿易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處理能力。

3.3提升學生外語能力

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較弱,而在國際經濟與貿易中,要求學生能用外語與人流暢溝通,所以應重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首先,將口語考試納入期末考核,從而促使學生自覺進行口語訓練;其次,學校在有條件情況下應適當增加雙語教學比重,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專業詞匯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對學生的外語商務談判能力進行強化訓練,該專業外語知識培訓不僅局限于詞匯和理解能力的鍛煉,更重要的是外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3.4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水平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應重視該專業人才職業道德的培養。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引入職業道德相關的教學內容,并重點引入違反職業道德的案例,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其次學校可以定期開設職業道德講壇,聘請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的精英或者相關的法律人員到校開展職業道德培訓與講座,加深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上述培養途徑是站在宏觀角度來說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4.1開發具有應用型特點的教學計劃

緊扣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知識、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的關系,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重點培養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素質。通過專業學習,使該專業學生能夠掌握國際經濟和貿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知國際貿易規則慣例以及國內外貿易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文化及經濟情況;具備良好的商務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質和社會交往能力。完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要處理好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關系,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在教學計劃中,要明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提供專業認識實習、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模擬實習、第二課堂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實踐課程。

3.4.2組織實施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活動

首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教師和學生互動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在將來的工作中才能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應大力推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本專業畢業生能符合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要把最新的成果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學方法要多樣化,鼓勵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要把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中,推廣雙語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動態資訊,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4.3把專業技能培訓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過規范化的技能訓練來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國際經貿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應包括外貿業務操作技能、外貿英語應用技能、電子商務操作技能、市場調查和客戶開發技巧。要落實具體的時間和訓練場所,可通過建設專業實驗室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學生可在較短的實習期內,通過仿真、互動的國際商務平臺,學會用英文正確擬寫外貿函電、填制單證,系統規范地掌握進出口業務的主要操作技能。只有通過系列化、規范化的訓練,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學校還可以與正規的公司合作建立合法、合理、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專業化的管理和監督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實踐,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機會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得到保障。與此同時,必須要有正規、合理、專業的實踐能力評價機制與其相配合,如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全面培養指日可待。

篇(2)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對于這類人才的培養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一方面,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求。國際貿易的廣泛開展,使得國內外崗位模式不斷擴大,貿易結構和形式也隨之更新變化,這勢必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服務于持續增多的外貿行業中,以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行業的需求。因此,抓緊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滿足了就業需求。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比較尖銳,社會及政府高度重視,因此,從就業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有效地解決了高校的就業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壓力。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1.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要求具備實踐能力

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經過反復的研究實踐而總結出來的。因此,只憑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形勢更加需要具備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中去,并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能力優勢,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國際經濟環境。總之,實踐能力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必備的能力之一。

2.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要求具備綜合能力

所謂綜合能力,包括除專業能力以外的電子商務能力和外語能力等。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規模的逐步擴大,這就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必須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運用巨大的社會信息量,有效地處理國際貿易事物。另外,由國際貿易的特點決定了其工作人員要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因此,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成為從事外貿工作的基本技能。總之,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綜合能力已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必備的技能之一。

3.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要具有一定的情商

情商是最近幾年推出的新理念,與智商相對應,它涵蓋了人的情感、意志、交際以及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品質。研究表明,情商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因此,在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也將情商列入了其所需具備的能力之中。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工作中,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情商高的人通常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勝任高難度的復雜國際經濟事件的處理工作。因此要成為高素質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情商。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策略

1.設置明確的目標,為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指引方向

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才會有動力,因此開展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首要任務是確定正確的目標。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制定:一方面,在知識結構上,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努力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包括經濟學理論、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和相關的政治理論等,還應通曉國際貿易規則及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加強鍛煉專業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為適應對外貿易領域的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熟悉互聯網經濟,提高外語水平,培養創新和競爭意識,加強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不斷提高個人情商。再一方面,培養較高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成為具備專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總之,只有明確了以上目標,才能為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指引方向,進而得以實現。

2.設置合理的理論課程體系,為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打下基礎

前面我們探討過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這并不否認理論知識的不可或缺性,理論是實踐的歸納和總結,實踐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因此,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首先就要打下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為此,從高校教學入手,合理設置理論課程體系,成為首要任務。首先,科學設置專業必修課程。專業必修課是專業最核心的課程,是對基礎課程的補充和深化。學校應開設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會計學、國際貿易實務、結算、保關、外貿英語和商務談判等必修學科,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從事外貿活動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另外,在選修課方面,作為對其他課程的補充和拓展,應開設世界歷史、商業地理、現代科技導論等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多角度思維,全方位客觀認識事物規律。專業課程的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應認真研究國際貿易的相關核心課程,使課程設置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其次,優化課程設置,與國際經濟貿易接軌。合理分配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的比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高校可以加強與國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

3.探索靈活的教學模式,為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提供支持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教育理念的步伐,教育工作者應突破傳統的固化思維,不斷探索和創新靈活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為了提升英語交際能力,應大力開展“雙語教學”,在課堂上采用漢語與外文交錯講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和多媒體等輔助教學,采用具體案例和情景設置等方式,加大課堂互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還應強化訓練學生的外語商務談判能力,不僅要熟練掌握商務外語,還要精通談判知識和技巧,并將二者有機結合,運用到外貿談判中去,提高談判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計算機的實操教學,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理論內容和實操步驟同時給學生進行講解,在實操過程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其中,進一步深化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另外,可以開展模擬教學,通過計算機模擬國際貿易業務談判和進出口業務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能力。

4.加強實踐,培養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

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不能是紙上談兵,要求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適應日益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因此,強化實踐能力,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創設實訓基地。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創建國際經濟與貿易模擬基地,利用進出口貿易模擬平臺,設置出一套完整的進出口貿易流程,對學生進行仿真訓練,使其熟悉進出口貿易的各個環節,培養實操技能及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加強與實體企業間的合作,創造實踐機會,不僅使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進行,而且鍛煉并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5.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

近幾年來,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職業道德的培養備受重視,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對自身經濟利益的巨大影響,因此,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職業道德素質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從根源抓起,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入與職業道德相關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從接觸這個專業開始,就樹立起職業道德意識,隨著教師長期的教導和滲透,學生頭腦中的職業道德意識會逐漸深入并根深蒂固,這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在職業道德素質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學校可以專門開設職業道德課程,或聘請相關法律人員,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的成功人士,開展培訓和講座,樹立職業道德意識,深化職業道德理念,為全面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做下鋪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認清當前的國際形勢,了解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型人才的具體需求,并意識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并不斷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事業的生力軍。為此,本文建議從合理設置理論課程體系入手,探索靈活的教學模式,并加強實踐,逐步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為我國的經貿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

參考文獻: 

[1]周恩德,杜小艷,耿杰.新常態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15,10:137-140. 

篇(3)

A

周恩德(1980-),男,講師,碩士,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區域經濟、技術經濟及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研究。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湖北省地方高校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及保障機制研究”(編號:2011B071);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校級專業綜合改革”(編號:JX201302)。

近年來,由于受到華爾街金融風暴、歐洲債務危機和國內國貿專業人才嚴重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連續幾年被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列為“紅牌警告”專業。為突破就業危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在人才培養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下工夫。

一、實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意義—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

1有利于發揮資源優勢,凝練專業辦學特色。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該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以“汽車產業鏈”為依托,堅持“以汽車貿易為中心、以汽車經濟和汽車金融為兩翼”的人才培養定位,進一步凸顯人才培養特色。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學校汽車產業相關資源優勢,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作為貿易產品,實現國際貿易理論與外貿操作實務的融會貫通,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另一方面,可借助學校所在地十堰市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國際商用車之都”的契機,充分挖掘十堰市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實習資源;最后,能夠凸顯本專業的汽車貿易特色。

2有利于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專業教學效果。教師是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者,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的實施,為教師凝練研究方向、統籌教學內容提供了契機。依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需要規劃構建汽車貿易、汽車經濟和汽車金融三個專業課程組,在分析現有教師知識結構和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對人員進行整合,結合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逐步形成一支特色鮮明的教學隊伍,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3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豐富知識結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需要體現汽車貿易特色,但又不能唯特色而特色,既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就業取向,又要綜合考慮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備性。構建以汽車貿易為主,兼顧汽車經濟和汽車金融兩個方向的課程體系,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現有教學資源,體現差異化人才培養理念,另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分散就業風險。

4有利于擴大專業影響力,打造專業品牌效應。專業影響力和品牌效應既影響生源質量,也影響就業質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在區域內乃至全國形成一定的影響,需要體現教學特色,更需要體現科研特色。目前國內關于汽車貿易的相關研究較多,而汽車金融研究相對較少,幾乎沒有汽車經濟的研究。通過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綜合改革,在教學上體現汽車貿易特色,在科學研究上凸顯汽車經濟和汽車金融特色,有利于擴大本專業的影響,形成品牌效應。

5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國民經濟重心開始向第三產業轉移,汽車產業人才需求向汽車后市場轉移,汽車貿易與汽車金融的融合程度與日俱增。同時,我國政府職能也開始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各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考的崗位中,對學歷和經濟學基礎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進一步擴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層次,在人才培養中,需重視研究生和公務員這兩個就業領域,而這兩個領域都需要扎實的經濟學功底。在專業綜合改革中,凸顯汽車經濟特色,可引起學生對經濟學的重視,為他們邁向更高層次的就業崗位奠定基礎。

6有利于強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職能。實踐教學改革是專業綜合改革的重要環節,在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堅持服務汽車產業不動搖,同時也要兼顧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能。探討面向汽車企業、金融機構和面向農村相結合的差異化實踐教學體系,既可解決當前面臨的實習崗位不足、實習內容單一的問題,同時可充分發揮本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尤其是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職能。

二、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改革的內容

遵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創特色”的人才培養理念,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改革將圍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特色教材建設、企業培養環節建設、學業指導等內容展開,具體內容如下:

1構建“以汽車貿易為主體,以汽車經濟和汽車金融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圍繞汽車貿易、汽車金融和汽車經濟構建三個課程體系模塊。汽車貿易模塊以培養學生貿易實務操作能力為主,該模塊主要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汽車貿易》《外貿實習平臺操作》等課程。汽車金融模塊以拓展學生的汽車后市場知識為主,該模塊主要包括《汽車金融》《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內容涵蓋汽車金融、汽車保險與理賠、二手車市場等。汽車經濟模塊以夯實學生經濟學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對產業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為主,該模塊以《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為基礎,以《SPSS統計軟件應用》《經濟分析與預測》等實踐課程為核心,著力培養學生應用經濟理論分析產業經濟尤其是汽車經濟問題的能力。圍繞各模塊的培養目標,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探討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教法改革,在兼顧共性的基礎上突出特色,使各模塊相得益彰。

2圍繞“一體兩翼”課程體系,編寫《國際汽車貿易》《汽車金融》《汽車零部件貿易理論與實例分析》等一系列特色教材。特色教學資源是特色專業建設的基礎,目前《國際汽車貿易》教材已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汽車金融》和《汽車零部件貿易理論與實例分析》兩本教材已經與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協議。今后將結合專業建設實際,圍繞“一體兩翼”課程體系編寫其他特色教材,形成特色鮮明、內容精湛的特色教材群。

3圍繞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一支“以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為先導,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建設方面兼顧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圍繞核心課程群,凝練教師隊伍。對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給予宏觀指導,圍繞專業目標,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和人才引進計劃。積極支持專業教師參與“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支持專業教師參與各種專業培訓,鼓勵教師圍繞專業建設目標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建成一支協同創新、創新驅動、特色鮮明、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建設《西方經濟學》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和《國際汽車貿易》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在鞏固《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完善教學資源網站,優化教學內容,在將《西方經濟學》建設為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基礎上,爭取獲得省級立項。同時,以《國際汽車貿易》特色教材為基礎,將《國際汽車貿易》建設為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5加強企業培養環節建設,實施校外實習“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已經在《國際貿易模擬操作》課程中嘗試了校企聯合培養,積累了一些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為進一步擴大學生受益面,突破企業接納能力瓶頸,探討實施校外實習“小型化”和“多元化”工程。在“小型化”方面,增加3~5個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習基地;在“多元化”方面,增加1~2個金融類實習企業和1~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習單位。從而有效提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契合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實際工作的密切程度,強化本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尤其是農村經濟的職能。

6實施專業教育和學業指導“系統化”工程,編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業指導手冊》。將現有的專業教育成果匯編成專業教育手冊,內容圍繞人才培養方案解讀、專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介紹、專業學習方法、外貿從業資格考試、研究生與公務員備考指導、就業解惑、經濟與貿易前沿問題等模塊展開,按照各學年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特點規劃專業教育內容,將專業教育常規化、系統化和規范化。

7構建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施畢業生與在校生“一幫一”工程。借助網絡技術,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友聯絡平臺,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分享就業、考證、考研、考公務員等成功經驗。探討畢業生與在校生“一幫一”工程建設,成立以校友捐贈為主體的“就業促進基金”,一方面為家庭困難學生提供就業資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獎勵在研究生考試、外貿從業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典型。

8實施教學管理“標準化”工程。在教學法活動、教學資料管理、教學過程監控等環節構建“標準化作業程序SOP”,編寫《教學資料管理辦法》《日常教學標準化作業程序》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強化制度約束,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三、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專業綜合改革的技術路線和目標體系構想

篇(4)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屬經濟類學科,是國際經濟理論和國際貿易實務的結合,體現了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兼顧的指導思想。因此,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掌握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具有一定的理論分析和預測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專門知識,能夠從事外貿實際工作的復合型中高級專門人才。根據當前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本科教學逐漸普及化的趨勢,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在本科階段應培養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強調應用型和實用型的人才。因此其培養模式呈現的主要特點為:將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基礎——英語的學習放在了尤為突出的位置,要求通過四年以英語為主體的專業系統學習,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且在畢業時要求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和至少一項國際商務英語考試。從畢業生擇業意向和工作表現來看,具備良好英語水平和技能的學生就業率明顯較高。就業后這類學生能夠較快地獨立開展工作并取得較好的工作業績。因此,外貿企業、外資企業和生產企業的外貿崗位更歡迎這類人才,使得這類人才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而雙語教學能最大程度滿足上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階段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英語、用英語。同時,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各經濟領域,尤其是國際貿易與金融領域將逐步與世界接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員將逐漸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中,大量的跨國公司將進入中國或在中國開展經營業務,這使得能夠熟練運用外語的國際貿易專業人員更加受到青睞,由此彰顯出雙語教學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作用。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如何開展雙語教學實踐

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4號文件,其中提出推行雙語教學的要求,大大推動了全國展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討。從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看,筆者認為若要達到通過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的目的,雙語教學必須要形成體系。筆者的雙語教學模式是包括教師、學生和配套條件這三個要素在內的三角形模式。

首先,要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在三角形雙語教學模式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師資建設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雙語教學的教師除了應該具備其他優秀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例如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和諧的科學和人文精神)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即能夠流利的進行兩種語言的表達和全面的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及相關知識。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幾個方法來提升教師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首先,可以采用“送出去”的辦法,這樣使得教師能夠在全英的語言環境中得到強化,這種辦法能夠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這種方法時間短而且由于費用較大只有少數教師能有少數的機會。第二,可以采用“引進來”的辦法,聘請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程,國內雙語教師作為其助教,這樣就可以逐步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同行研討的方式。各學校雙語教師互相到對方院校進修或定期研討。總之,就是要連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建設雙語教師師資隊伍。

其次,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雙語教學的本質是使得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思維,獲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由于雙語教學提升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在三角形雙語教學模式中起著核心的作用。

最后,是要完善各項配套條件。雙語教學要形成體系,除了以上兩點外,還不能少了最后一點,即各項配套條件的完善與建設。就目前各個高校的教學實踐而言,筆者認為這些配套條件包括: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有效的雙語教學激勵和評價機制。國際貿易專業具體哪些課程可以開展雙語教學,要看課程的內容和性質,例如,理論性教學課程《國際經濟學》和實踐性教學課程《國際貿易實務》比較適合開展雙語教學。關于教材的選擇,筆者建議,還是應該選用國外教材,只是在使用時對于教師的要求較高。只要教師注意與中國實際結合,解釋好國外的相關背景,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沒有問題的。針對雙語教學的課程內容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應該選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課堂教學可以把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以及專題討論等多種辦法結合起來。運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密度,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對于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強化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解每一節課的內容。實踐教學采用實驗室模擬業務教學和社會實踐分散實習方式,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貿易的能力。在實驗室的模擬環境中學習用外語填寫單據進行談判的能力,再到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實地外語演練,最終達到提高外語運用能力,夯實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作用。一個有效的雙語教學激勵和評價機制包括對教師的激勵評價機制和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機制。對于教師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包括必要的資金支持、精神方面的激勵和連續不斷的培養進修機會。而對于學生而言,涉及國外相關學習資料的廣泛提供、雙語課程學分的適當增加和考核方式的多樣化等。雙語教學涉及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兩方面的內容,考核時應該以學生的專業知識考核程度為主,英語語言技能考核為輔,同時還要考慮到有利于調動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應該改變原有的以期末試卷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踐教學能力進行綜合考察。

參考文獻:

[1]蘇廣才.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8).

[2]曾偉,鄭金漢.國際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與思考[J].雙語學習,2007,(7).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291-02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WTO后,隨著中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數量的迅猛增長,中國對于外經貿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大量增長。為滿足社會對國際經貿專業人才的需求,中國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院校與畢業生數量也在持續增長。據統計,目前中國有600多所院校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每年培養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超過3萬名。與此同時,外經貿企業等部門普遍反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差,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所謂的實踐能力差,主要是指學生在觀念上重理論學習,輕實踐環節,重腦力勞動,輕體力勞動;在工作上,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不能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就造成了企業所需求的外經貿專業人才與高校國際經貿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沒有形成有效對接,高校培養的國際經貿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難以達到外經貿企業的預期。據一份抽樣調查顯示,2010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列入“紅牌”專業,排名第十,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逐年加大。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是以系統掌握國際經貿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外貿業務流程為主線,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外貿函電等理論與實務課程整合到一起綜合應用的過程。實踐教學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國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由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組成。校內實踐教學主要由外貿模擬實驗室的模擬實訓和課堂案例教學組成。外貿模擬實驗室普遍使用的是外貿實訓模擬軟件,基本上是以一筆完整的進出口貿易操作為主導,依托模擬實習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在進出口業務流程中扮演不同當事人如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等,具體操作進出口貿易的過程。在實踐教學安排上,部分高校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叉進行的方式。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在實驗室運用外貿模擬軟件相對應地進行綜合性和驗證性的實踐操作。

2.校內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驗室模擬實訓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第一,在校內實驗室集中進行的模擬實訓課時一般較少,難以滿足學生在交易模擬過程中充分體驗不同角色的需要,也不利于學生通過反復訓練牢固掌握外貿易業務流程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在校內實驗室利用外貿仿真軟件進行實踐教學存在“重流程、輕兩端”的缺陷。外貿仿真實訓軟件大多是先設定一個具體的交易背景,然后要求學生根據任務需要來制作單證、學習外貿流程。在此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國際商務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市場開拓和國際化運作的“兩端”;第三,實驗室外貿仿真實訓軟件往往將具體的貿易商品抽象化,學生只能簡單了解自己所貿易商品的少數信息,這脫離了現實中貿易商非常關注的商品性能、質量以及工藝流程等參數;第四,對外貿易對于外貿從業人員的外語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根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每年畢業的400多萬大學生中符合要求的只有16萬左右,大部分是外語能力不符合企業要求。外貿仿真軟件中提供了通過電子郵件溝通的方式,這還不能滿足實際外貿業務中進出口商業務人員需要面對面交流、溝通、談判等對外語運用的要求,也不能為學生提供外語運用能力的鍛煉機會。

篇(6)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院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年均遞增速度均在20%以上。2008年我國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036所,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還遠未到位,現行的高考制度在政策導向上也輕視高職院校,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選擇高等職業院校實屬出于無奈,因此,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如何在”本科壓縮型”和”崗位技能型”中取得平衡,既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還注重學生后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是探索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問題。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專業,目前,我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高等院校(本科)約380所,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約490所,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約510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根據對相關用人單位的調查得知,吸收國際貿易專業的用人單位都希望錄用能力強、上手快、綜合素質較高的畢業生。因此,應該以職業崗位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技能,增強動手能力,縮短上崗周期,并兼顧學生的后續職業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增強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該培養目標可以簡要概括為:基本知識夠,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可以直接從事國際商務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把握市場需求是人才培養的方向

 (一)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狀況

加入WTO《新外貿法》的頒布,都促進了我國國際貿易業務的迅猛增長,從貿易總量看.2006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都選擇來華投資,據保守估計,在未來幾年內,我國需要150一200萬的外貿人才,而從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每年高校經濟類畢業生在 13萬人左右,即使全部從事外貿工作,尚有100多萬人才的巨大缺口。但市場的現實情況卻是,外貿企業招工和畢業生找工作雙難的局面,這就充分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在能力、素質上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斷層和偏差。因此,我國引入了“職業能力本位”的指一導思想,提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思路。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崗位(群)分析

國際貿易工作崗位的職位能力和素質要求可以簡單的表示為: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十國際貿易單證等實務技能+國際貨運知識十報檢、關務知識+相應的外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一定的工作經驗十學歷。

三、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的手段

 (一)教學模塊是載體

國際貿易教學應該擺脫原來的”大綱本位”的思想,建立起”以職業分析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綜合考慮職位的具體要求可以將國際貿易能力分為專業基礎知識能力、外貿單證能為和綜合應用能力三大模塊。

 (二)校企合作是趨勢

國內外的職業教育實踐都說明,校企合作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佳途徑和模式.學校作為人才的輸送方,企業作為人才的需求方,只有二者真正接軌,才能保證學校培養的人才正是企業所需要的。校企合作中,企業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教材(尤其是實訓教材)的編寫,擔任實驗及部分實踐性強的課程的教授,提供實習機會等:校方也可指導企業的生產實踐,選派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工作。

 (三)面向雙證是關鍵

由于財經類專業實施資格證書制度的范圍較廣,與財經類專業相對應的職業標準齊全,因此職業資格標準融入院校專業教學計劃的可操作性較強。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如表3所示,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推行”雙證課程”,即將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與學校的日常教學、考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四)加強實訓是突破

實驗實訓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亮點,也是突破點,更是難點。具體而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由課堂實踐教學、校內模擬仿真訓練和校外實訓基地實習,以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四大塊組成。

1、課堂實踐教學。因課程而異,可以通過設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讀書報告等形式,結合真實案例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校內模擬仿真訓練。依靠專業實驗室和教學軟件,構建”國際貿易模擬實習平臺“外貿單證制作平臺”、”外貿模擬練習系統”、’.進出口實務操作題庫”等仿真模擬實訓,使學生熟悉國際貿易流程和一系列進出口單證的繕制和修改以及海關、銀行、貨運、船運公司、保險公司、商檢部門等在國際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職責,培養學生勝任國際商務各崗位的職業能力。

3、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性教學旨在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例如通過舉辦英語技能大賽,商務談判大賽等以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撰寫實踐報告等形式,幫助學生將課堂、校內、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能力,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幫助學生明確其未來職業選擇的有效途徑.

篇(7)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海口經濟學院的重點專業,該專業自2002年開設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外經貿專業人才。隨著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基于服務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充分利用作為優秀民辦高校的經驗,我們嘗試對我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模式展開改革。

1 目前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校和海南省各外貿公司、外企、國際航運公司、商業銀行國際結算部、保險公司國際業務部等各類主要涉外機構缺乏溝通,不太了解目前外貿人才的實際需求狀況。缺乏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基地幾乎沒有,缺乏海南外貿企業知名人士和進出口相關部門領導的支持。

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隨著我國加入WTO,在貨物貿易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服務貿易在我國的影響與日俱增,但發展服務貿易我們并不具備人力資本的比較優勢。長期以來,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局限于“貨物貿易”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這與我國國際服務貿易人才需求緊迫性要求極不適應,而海南要建設成為一流的國際旅游島,更需要大量精通國際服務貿易的人才。

因此,為了使我校培養的外貿人才更符合社會的需要,實現培養模式與市場的對接,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

對專業教學方式、方法、手段、運行機制和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歸納總結、分析評價和創新。主要包括五方面:

2.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規劃與改革

2.1.1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研究

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積極吸納校外實訓基地或企業知名人士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力爭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有效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實施的有效聯動上形成亮點、創建特色。

2.1.2 重構能力――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設

由能力與課程體系、教育活動作業體系、教育保障體系三部分構成。特別要研究國際服務貿易。

2.1.3 設計實施性教學計劃

2.1.4 重構教育活動作業體系

由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實施全過程教育,從制訂教學計劃、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畢業指導、就業后輔導各個環節都由雙方協同完成。

2.1.5 加強教育保障體系

包括人力資源(團隊建設)、后勤保障、基礎管理三個方面的保障。

2.2 管理和評估――質量控制體系規劃與改革

2.2.1 教學組織與管理

在能力模塊課程體系內,依據“理實一體教學、校內任務仿真設計式教學、校外實操實習教學”指導思想,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空間的小組式教學組織模式。

具體由主講教師劃分任務模塊,設計課程實施方案,運用“資訊、決策、設計、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驟組織教學。教學地點包括教室、圖書館IC、實習實驗室、業務現場等。

校內任務仿真實習項目模擬方式在校內實習實驗室、圖書館IC等地點完成。

校外實操實習通過在相關機構實踐,完成實際項目組織教學。

2.2.2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形成性評價:在學習過程中,以任務設計式方式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況。分階段、單元進行考核評價。

2)診斷性評價: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并制訂修正方案。

3)總結性評價:在學習(階段單元)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2.2.3 考核方法

加強考核模式的研究與改革,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及課程的特點,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做到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考核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考核體系。

2.2.4 成果質量:以能否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為標準

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合標性、適用性等指標。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吸納社會及用人單位參與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構建校內考核、社會反饋及用人單位共同參與評價的有效機制。

2.3 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3.1 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空間的教學組織模式

建立全過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的信息共享空間。

2.3.2 教學方式:運用談話式、講授式、實踐活動式等教學方式。

2.3.3 專業理論課教學方法

參觀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式、發現式、實習作業法、設計法、研究法、現場示范教學、模擬教學法等。

2.3.4 專業實踐課教學方法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創新實踐教學管理模式。

1)進一步爭取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對學院的支持,建立共同參與的機制。選準專業項目,按照學校出場地、企業出設備的模式,建設既與學校教學組織相協調,又與企業生產研發相配套;既能供學院專業教學需要,又能滿足企業服務社會需要的合作機制建設,最終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目的。

2)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際,以專業或專業群為組織單元,以實用操作技能為載體,開展專業技能訓練與比賽活動,力爭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上形成特色。

3)開展任務式、模擬實習式、現場運作等教學方法。

2.3.5 公共基礎課教學方法

講授法、啟發式、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討論法等。

2.4 運行機制與保障

2.4.1 組織機構

1)教學組織機構

2)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3)專家咨詢委員會

2.4.2 教學組織與管理運行機制

1)教學管理制度

2)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2.4.3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1)組建專家委員會

2)校企雙方相互兼職

3)聘請企業有關專家為特聘教授

2.4.4 建立全過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的信息共享空間。

2.5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園文化建設

2.5.1 加強學生素質拓展的體系研究,構建新的第二課堂活動載體

加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的研究,舉辦國際經濟與貿易競賽,創建以專業為背景的報刊櫥窗文化、樓道文化和寢室文化特色,培育學生獨立的創新意識和組織策劃能力,讓學生在緊張的課(下轉第213頁)(上接第221頁)程中感受到輕松的專業文化熏陶。

研究和創新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并作為學生的素質拓展體系,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記入學生的必修學分。

2.5.2 發揮專業優勢,創立專業實踐平臺

在舉辦“校園文化節”活動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豐富活動內容,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其中。

從服務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視角,結合調查研究,對專業教學、運行機制和校園文化進行歸納總結、分析評價和創新。重構能力――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設,由專業能力-專業課程和綜合素質-公共課程兩部分組成,特別要研究國際服務貿易。在設計實施性教學計劃、重構教育活動作業體系上,從制訂教學計劃、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畢業指導、就業后輔導各個環節都由學校和外貿企業等涉外單位雙方協同完成,從而達到改革目標。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吸納海南外經貿相關主管部門及外貿企業等涉外單位參與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構建校內考核、社會反饋及相關單位共同參與評價的有效機制。

重視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的研究,創建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背景的報刊櫥窗文化、樓道文化和寢室文化特色,舉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競賽,培育學生獨立的創新意識和組織策劃能力,讓學生在緊張的課程中感受到輕松的專業文化熏陶。作為學生的素質拓展體系,創立專業實踐平臺。

篇(8)

實驗教學居于中心地位,因為這是國家教育部實施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順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專業技能培訓。實踐課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平臺,通過實驗教學從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應用者,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業務平臺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效果。實驗教學可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國內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較好的高校,如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南開大學等都較重視實踐教學規劃和實驗室建設。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南京世格軟件合作開發了“世格外貿教學軟件”,被國內很多院校引進作為實驗課的教學平臺;南開大學把實驗教學的課程體系分為基礎實驗課程、理論經濟學基礎與應用經濟學基礎實驗課程和各專業實驗課程;上海對外貿易學院1994年建成上海第一個文科實驗室———進出口培訓中心———現已發展成為面向學生、上海、全國乃至全球的實驗項目,帶來頻繁的國際交流和國內教研培訓活動。這些高校都較重視實訓課建設,以及和校外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西門子、方正集團及銀行建立了實習基地,推薦學生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實習。國內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課建設一方面注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另一方面重視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多途徑、多方式、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

(一)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課程在實驗室完成,主要實驗課程有會計學原理手工與會計電算化實習、統計學原理模擬實驗、ERP綜合課程實習、國際貿易實務實驗、金融投資模擬實驗、外匯交易模擬實習、國際貿易綜合實習、市場調研實習,校外實踐課程為畢業實習。

(二)完善我院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

1.重視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業務能力,包括校內實驗課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校外實訓實習的業務指導能力。我院實驗課和實訓課老師多是專業課的任課教師,熟悉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應加強培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課前進行相關培訓,熟悉實驗實訓的具體操作流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派專業教師到當地的外貿企業考察學習或是兼職鍛煉,積累國際貿易實際業務的經驗,提升教學效果。

篇(9)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200690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將更加密切,國際貿易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將會比以前更高。因此,要想從事對外經貿領域的工作,如果單單只具備專業理論知識,而缺乏專業技能,是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的。實踐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階段性轉型,滿足社會對經貿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必須加強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素質有重要意義。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最終是為了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只有在實踐中反復運用、反復鍛煉。比如:要辦理貨物的出口報關手續,一般要經過提交申請、繳納稅費、配合查驗、提取貨物等環節,其中的每一個大環節又包含著許多小環節。從字面和含義上看,似乎挺簡單,但在實際辦理過程中非常復雜。僅就“提交申請”而言,申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接單、換單、制單,所備單據要做到準確、完整、齊全。一切材料準備好之后,先進行電子數據申報,審核通過后,才能進行現場交紙質單據。因此,對于這些環節事項,只有在多次的反復操作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就是要讓學生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實踐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通過在實踐中的反復訓練,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實踐能力。

1.2有利于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目前,絕大多數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有實踐教學環節這一項,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校內實訓課。這種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的形式在校內實驗機房,通過操作專業實驗軟件,對國際貿易業務的各個環節進行模擬。(2)專業實踐。這類實踐教學靈活性較大,由學生獨立完成,通過讓學生在暑假期間自主找單位進行實踐,開學后提交社會實踐報告完成。(3)畢業實習。這類實踐教學由學校統一組織完成,通過在實習單位進行為期2-3個月的實習,使學生能對外貿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有基本的了解。(4)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撰寫主要集中在大四下半學期,通過論文的完成,使學生能對本專業知識有系統的理解運用。目前,這幾類實踐教學的開展,由于經費有限,實驗條件簡陋,合作單位較少,監管不力等原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就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對于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1.3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的講授,將知識傳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往往由于死板單一而不夠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操作者,教師只是輔助,學生會在“虛擬的貿易環境”或“真實企業工作環境”中,以不同的身份,參與業務環節的操作,親身體會國際貿易的風險和樂趣,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校內實驗室實訓,學生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當事人,模擬訓練交易的磋商、價格的核算、合同的擬定、租船訂艙手續的辦理、報關手續的辦理、單據的制作與審核等業務環節,在模擬的過程中,必然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必然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的效果也將會有很好地提升。因此,對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重要作用。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絕大多數院校的教學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這點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中都有體現。在培養目標中只是片面強調培養“重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不夠重視,實踐教學也沒有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實踐環節的學時占總學時的比重較少,實踐基地缺乏,實踐時間較短,實踐教學管理不夠嚴格、經費投入較少等。對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學校、學院、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還不足。

2.2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和基地,實踐教學難以落實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大體上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大類。要使實踐教學真正達到效果,起到作用,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主要以實驗室的形式存在。近年來,各個學校都投入了較大財力、物力建立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模擬實驗室,配備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模擬軟件等。但由于生源規模的不斷擴大,院校經費有限等原因,部分院校的模擬實驗室出現了機房不夠用、設備不夠用、軟件更新滯后等情況,校內實踐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也相對薄弱,困難重重。由于絕大多數的外貿公司規模都較小,無法吸納大量的學生實習,再加之,一項完整的外貿業務的完成用時較長,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學生的實習時間有限,難以與企業的業務相對接。同時,企業的經營管理涉及較多商業機密,學生也難以深入企業內部的業務操作。諸多原因導致很多企業不愿,甚至排斥與校方合作,實習基地的建設,異常被動,實踐教學也難以落實。

2.3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較為缺乏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起著關鍵作用。擁有一支實踐經驗豐富、工作閱歷豐富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多側重教師的學歷和科研水平,對實踐經歷沒有過多要求。這就導致了高校教師理論知識非常扎實,但實踐經驗較為缺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豐富的外貿實踐經驗。但目前由于體制、機制等原因,致使這種師資培養時間長、投入成本高、來源渠道窄。即使有些長期工作在外經貿領域第一線的人員,擁有豐富的實踐經歷、閱歷,想進入高校任教,也由于學歷等各方面原因,無法進入。因此,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較為缺乏也是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3.1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理論與實踐并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的理解能力、對國際貿易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對國際貿易實務的操作能力、對國際貿易問題的解決能力、對國際貿易發展的洞察能力、對國際貿易業務發展的創新能力。因此,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強調“厚基礎、寬口徑”的同時,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方針。要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改革課程體系的設置,增加實踐教學學時的比例,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達到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3.2加強實踐場所的建設,完善設施配置

要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和順利進行,實踐場所的建設必須加強。對于校內實驗室,是通過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的操作,扮演不同角色,完成進出口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因此,對于這種實踐教學方式,計算機等硬件和模擬軟件等軟件的配置至關重要。這需要院校積極投入資金,建立實驗室機房,配齊各項軟硬件設施,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對于校外實習基地,院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合作單位,加強與合作單位的溝通,盡量使校方的實踐教學安排與合作單位的工作安排相對接,在保證對方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使學生能較深入地了解對方內部業務的運轉操作。對于實習期間表現較好的學生,鼓勵學生與實習單位簽就業協議,既可解決就業問題,又可較快適應崗位。

3.3強化“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

師資隊伍是決定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教師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能、職業素養與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素質結構密切相關。因此,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建立一支既有深厚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實踐經歷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方面,學校應建立相應的“實踐鍛煉”機制,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或掛職鍛煉機會,深入外經貿企業,親身實踐實際業務的操作流程,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和對行業的了解程度。同時還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解決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積極聘請長期在外貿領域第一線工作的資深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到學校舉行講座,將最新的國際貿易知識、動態講授給學生,加深學生對職業、行業的了解。

參考文獻

[1]徐曉玲,葉小蘭,詹.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創新[J].商業時代,2009,(26):8283.

[2]沈克華,舒紅.國際經貿專業實務類課程實踐教學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2,(12):3637.

篇(10)

一、英語教學對于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語教學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一個人知識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觸到的知識層面越來越廣,所接觸到的人的素養和水平也是越來越高,而英語則是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備的一項技能,只有把英語熟練掌握,才能夠在國際經濟貿易工作中熟練與各國人進行交流,才能夠不斷開拓自身的視野,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們必須要把英語教學搞好,不斷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讓學生們能夠滿足未來工作的需求。在我國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語教學并沒有滿足學生們未來的職業需要,雖然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了一些英語知識,但是這些知識的實用性不強,不能夠勝任工作的需要,為此,在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不但需要讓學生們掌握最為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讓他們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詞匯,從而擁有一定的行業英語能力,綜合提升學生們的技能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大學英語教學是為未來的專業發展進行鋪墊,從而讓學生們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之間存在著脫節現象

1.教材內容脫節。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學英語教材的涉獵是相當廣泛的,包含了極其豐富多樣的主題,例如東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園學習、電影書籍和情感交流等等,這些話題能夠大大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幫助他們提升英語文學素養,素材的來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來源于英美經典報刊和經典小說等等,具體到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往往選擇國際商務內容進行相關的教學,這些內容涉及到了關于商務和貿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場營銷、網上銷售和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等等,雖然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但是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所要求的專業性還是有些脫節。

2.教學觀念比較陳舊。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的觀念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代教學的發展,教師們必須要創新教學觀念,讓傳統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英語應用相結合,從而實現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在英語文化方面,學生應當掌握英語語法規則、具備相當大的詞匯量,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能夠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在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方面,學生們應當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了解現代國際商務的發展狀況,并立足這些實際的狀況來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務英語能力。

3.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大學英語教師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師交流比較少,在日常的大學教學活動中,兩者分別具有自己的教學團隊和師資隊伍,因而導致了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的隔閡,長此以往,學生們就不能夠把大學英語與專業知識進行結合,因而也就不能夠具有優秀的專業英語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的有效契合

1.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契合的概念。“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把大學英語與專業課進行了有機結合,并且從學生們的職業能力入手進行相關的英語知識培養,因而具有現實可行性。步入大學后,學生們已經有了比較深厚的英語文化基礎,教師們可以立足于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選取專業英語知識進行講授,從而鞏固學生們的基礎,與此同時,也應當靈活設置英語基礎知識課程和英語專業知識課程,從而令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2.教學目標的契合。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出具備優秀英語素質的人才,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聽說能力,讀寫能力等等,從而保證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有效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這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教學目標為以國際貿易為背景,為學生們打造專業化的教學,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講授國際經貿的語言特點,從而讓其在業務洽談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用詞合適,語言精美。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和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課程要求都注重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我國時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要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教學進行滲透和結合,從而打造出具備專業化英語知識的人才。

3.教學內容的契合。教學內容的確定是英語課堂開展的基礎環節,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們要慎重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要讓教材既符合英語教學要求,也要符合專業化課程要求。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主要有《大學體驗英語》、《新標準大學英語》等教材,這些教材的綜合性比較強,能夠幫助學生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是比較符合教育目標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過于拘泥于教材的內容,這種按部就班的上課方法并不能夠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形式,利用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等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從學生們的專業出發,盡量采用一些接近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英文詞匯,例如,在講解notonly,butalso的時候,教師可以舉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豐田公司的成功既歸功于顧客至上的理念,也歸功于完美的產品。

4.教學方法的契合。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學方法的契合,教師們應當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在多個角度綜合提升教學質量,傳統簡單的講授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教師們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具體到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方向,需要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學原則,而且可以采取問題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師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內容,提出一系列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當學生們進行積極思考之后,應當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充分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想法,緩解心中的壓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某個學生扮演CEO,另一個學生扮演記者,然后讓記者用英語采訪CEO關于公司現今的經濟貿易發展情況、未來的發展思路等等,這就實現了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契合。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既需要注重英語的交際性,又需要注重英語的實用性,從而讓學生們進行英語基礎文化和英語職業文化的綜合發展,“專業+英語”的發展理念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們應當不斷探索相關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學生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紅霞,李平.論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100-102.

上一篇: 藥學本科結業論文 下一篇: 駕校后勤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久久亚洲综合久久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亚洲天堂网5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4k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