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答辯技巧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4 13:56: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碩士論文答辯技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碩士論文答辯技巧

篇(1)

熟悉論文

畢業論文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要想精通答辯,就必須對畢業論文有全面、深刻、準確的理解,從論文主題、論文的使用、論文的思考、論證方法、論文答辯的準確性等方面了解相關理論。論文的結果,以及論文。論證的可行性、論文的背景、論文存在的問題和意義、論文的創新性等。

做一個像樣的PPT

做PPT的原則之一,學術PPT,注重簡潔清晰,避免花哨不切實際;原則2,PPT字體必須足夠大,不能讓以下人看上去疲憊:原則三,多用圖標,少用文字;原則四,講解層次清晰,不斷及時解釋進度和前后關系,總結原則三、多使用圖標、少使用文本;原則四、解釋水平明確、不斷提示前后的進展和關系,并總結重要內容。

排練PPT,組織回復聲明

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論文寫作的目的;寫作的基本框架,結構,邏輯;論文的主要結論;主題,觀點,方法的創新;缺乏論文(但不說論文的缺陷)注:必須概述,重點和總結陳述。練習控制時間:一般防御網站將限制學生的演示時間。在防守之前,有必要多次計時,學會控制時間,給應答老師一個好印象;否則,很可能剛剛談了一半的時間。它即將到來,非常令人尷尬。

注意演講技巧

控制語速:答辯時一定要注意語速,要有急有緩,有輕有重;目光移動:答辯時無論是否脫稿,都應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時常望一下答辯老師和其他現場同學,可以避免觀眾分神;體態輔助:答辯過程中要適當的運用體態,尤其時手勢語言,會顯得更為自信、有力,避免出現一成不變的站著或低頭。>>>更多碩士畢業論文

調整心態

保持自信:答辯時不要過于緊張,要相信只要準備充分,現場態度認真、清楚的回答問題,一般老師不會為難你;有謙虛的心態:如果答辯老師指出你論文中明確的錯誤,最好大方承認,不要試圖反復辯駁,或者老師提出的問題論文中已經寫出來了,也不要說“論文中XX頁已經寫了答案”,只要再復述一遍答案就好。

論文答辯常見問題

為什么選這個課題?

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和結構如何安排?

全文的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

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不同見解?對這些不同的意見,自己是怎樣逐步認識的?又是如何處理的?

論文雖未論及,但與其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有哪些?

篇(2)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寫的論文

答辯是學校對碩士論文成績進行考核、驗收的一種形式。研究生要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立信心,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這一環節,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

在反復閱讀、審查自己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寫好供20分鐘用的答辯報告書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選題的重要性和意義。

2、介紹論文的主要觀點與結構安排(這部分只說明標題就行,不要論述內容,因老師已經看過你的論文)。

3、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

4、說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PPT?要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簡要提綱,報告書盡量讀熟,達到脫稿,照著講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會比較差。

(二)物質準備:

準備參加答辯會所需攜帶的用品:

1.碩士論文的底稿。

2.答辯報告書。

3.主要參考資料,答辯時雖然不能依賴這些資料,但帶上這些資料,當遇到一時記不起來時,稍微翻閱一下有關資料,就可以避免出現答不上來的尷尬和慌亂。

4.記錄用稿紙。以便把答辯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意見、見解記錄下來。通過記錄,不僅可以減緩緊張心理,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師所提問的要害和實質是什么,同時還可以邊記邊思考,使思考的過程變得很自然。(PPT以備輔助介紹)。

5.著衣冠整潔、莊重,男生穿短袖襯衣,最好打領帶,女生穿著盡量職業化些的為好。著衣能給答辯老師一個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對答辯的重視程度。

(三)調整好心態

要進行答辯,首先就要明確論文答辯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碩士教育重在訓練科學的思維、如何將科學成果轉化為學術文章甚至是創造社會效益。

因此,通過論文答辯可以考察到如下:

1.論文的真實性。實事求是乃科學研究的基礎,論文本身必須真實可靠,弄虛作假難逃答辯委員會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如果在這方面出現問題,論文勢必不能通過專家評審。

2.考察相關知識與應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答辯者的表達能力。成功的演講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周到的答辯準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辯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讓別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這場戰爭獲勝,就必須對答辯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緊張,要以必勝的信心,飽滿的熱情參加答辯。

二、碩士論文答辯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辯委員會報告自己碩士論文的簡要情況(時間約20分鐘)。

答辯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1)論文的內容、目的和意義;所采用的原始資料;

(2)碩士論文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結論和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評價,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

(二)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問題(時間10~15分鐘)。

提問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2)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有關問題。

答辯老師一般的提問類型:

1、對選題意義提問2、對重要觀點及概念提問3、對論文新意提問4、對論文細節提問5、對論文數據來源提問6、對論文薄弱環節提問7、對建議可行性提問8、對自己所做工作的提問9、對超出論文范圍的提問10、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11、對格式是否規范化的提問

答辯提問時須知:

1、應用能力與知識寬度的準備2、作好常規性問題的準備3、細節問題不可忽視4、對自身能力的考查5、對論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問后可在規定教室里有20分鐘的準備時間,可參考相關資料,但必須自己獨立完成。

(四)回答問題時間約30分鐘。

三、如何答辯

(一)掌握總體

以下五點是同學們答辯時必須做到:1、脫稿匯報2、突出重點3、抓住興趣4、掌握時間5、留下伏筆

(二)開場白的準備

答辯開始時要向專家問好,開場白是整個論文答辯的正式開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預告答辯的意圖和主要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題、符合答辯基調、運用適當的語言。應避免負面開頭,如自我辯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壓力太大,準備不充分……”“我工作太忙,準備不太好……),既不能體現對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尊重,也是個人自信不足的表現,答辯者在各位專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記謙虛謹慎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謙虛并非不自信。同時也要避免自我表現,洋洋得意,尋求贊賞。過度的表現,會引起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反感。(如”經過這么多年的思考,我認為我的這種制度設計已經達到最科學,最完美的……,“)

(三)報告論文

報告時應注意:掌握時間、扼要介紹、沉著冷靜,語音優美,用普通話,抑揚頓挫,表情豐富,表達淋漓盡致,語氣上要用肯定的語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兩可。內容上緊扣主題,表達上口齒清楚、流利,聲音要響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適當的手勢,以取得答辯的最佳效果。我參加的答辯會上大部分同學是用比較小的音量進行陳述,估計只有前兩排的人才聽得清楚。聲音大有三個好處:一是增強膽量,減少怯場,二是更加引起老師的注意力,三是會使自己更富激情,從而感染老師。當然,語言的流暢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臨場發揮了。

(四)如何回答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的問題

研究生報告結束后,答辯委員會專家將會每人提出二到四個問題,記錄問題時注意進行確認是否理解正確,有些專家的聲音比較低沉,你聽不清時,一定要追問一下”如老師您的意思是…“.理解錯問題就麻煩了,導致回答問題時非常被動。

20分鐘的準備時間,你可專家提問不管妥當與否,都要耐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問話。對專家提出的問題,當回答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時,不要流露出驕傲情緒。如果確實不知如何回答時,應直接向專家說明,不要答非所問。對沒有把握的問題,不要強詞奪理,實事求是表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認真研究這個問題。

總之,答辯中應實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時刻表現出對專家的尊重和感謝。注意答辯不純粹是學術答辯,非學術成分大約占一半,要顯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證明自己有了學術研究的能力。

有時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對答辯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滿意,還會進一步提出問題,以求了解論文作者是否切實搞清和掌握了這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答辯人如果有把握講清,就可以申明理由進行答辯;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審慎地試著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講得不很確切也不要緊,只要是同問題有所關聯,老師會引導和啟發你切入正題;如果確是自己沒有搞清的問題,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講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認真研究這個問題,切不可強詞奪理,進行狡辯。因為,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對這個問題有可能有過專門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騙他。這里我們應該明白:學員在答辯會上,某個問題被問住是不奇怪的,因為答辯委員會成員一般是本學科的專家。他們提出來的某個問題答不上來是很自然的。當然,所有問題都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辯中,有時主答辯老師會提出與你的論文中基本觀點不同的觀點,然后請你談談看法,此時就應全力為自己觀點辯護,反駁與自己觀點相對立的思想。

主答辯老師在提問的問題中,有的是基礎知識性的問題,有的是學術探討性的問題,對于前一類問題,是要你作出正確、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討性。而后一類問題,是非正誤并未定論,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討。如果你所寫的論文的基本觀點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能自圓其說的,就不要因為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不同的見解,就隨聲附和,放棄自己的觀點。否則,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寫成的論文。要知道,有的答辯老師提出的與你論文相左的觀點,并不是他本人的觀點,他提出來無非是想聽聽你對這種觀點的評價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辯能力或你對自己觀點的堅定程度。退一步說,即使是提問老師自己的觀點,你也應該抱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據理力爭,與之展開辯論。

不過,與答辯老師展開辯論要注意分寸,運用適當的辯術。一般說,應以維護自己的觀點為主,反駁對方的論點要盡可能采用委婉的語言,請教的口氣,用旁說、暗說、繞著說的辦法,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對方,讓他們明理而誠服或暗服。讓提問老師感受到雖接受你的意見,但自己的自尊并沒受到傷害。

(五)結束語和致謝

報告結束前一定要進行致謝。論文答辯之后,作者應該認真聽取答辯委員會的評判,進一步分析、思考答辯老師提出的意見,總結論文寫作的經驗教訓。一方面,要搞清楚通過這次畢業論文寫作,自己學習和掌握了哪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今后研究其他課題時的借鑒。另一方面,要認真思索論文答辯會上,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修改自己的論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論文,求得縱深發展,取得更大的戰果。使自己在知識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畢業答辯開場白和結束語一:

開場白:各位老師,下午好!我叫***,是**級**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論文是在**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我的導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三年來我有機會聆聽教誨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結束語:這篇論文的寫作以及系統開發的過程,也是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知識與經驗缺乏的過程。雖然,我盡可能地收集材料,竭盡所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論文寫作和系統開發,但論文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系統功能并不完備,有待改進。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后的學習中學到更多。

謝謝!

畢業答辯開場白和結束語二:

開場白:各位老師好!我叫XXX,來自XXX,我的論文題目是“行政系統中的非正式組織評估”.在這里,請允許我向XX老師的悉心指導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勞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將從論文的思想內容、結構框架、遣詞造句三個方面向各位老師作一大概介紹,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結束語: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知道了畢業論文怎么寫。通過此次畢業論文寫作,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和視野的狹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請各位老師雅正。

再一次謝謝各位老師。

畢業答辯開場白和結束語三:

篇(3)

許多的準畢業生一聽說要寫碩士論文,就感覺壓力大,不知道如何是好。碩士論文對于準畢業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次性的通過論文答辯順利畢業,是很多準畢業生奮斗的目標。那么論文真的是高不可攀的難題嗎?很多人感覺論文不好寫是因為接觸的較少,不知道論文的結構、寫作技巧。大家只要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技巧,寫出滿意的論文并非夢想。今天筆者和大家聊一下碩士學位論文的性質,幫助大家了解碩士論文。

對于碩士學位論文而言,追求自身獨特的創造性,以此生產新知識,就成為論文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知識的新舊是通過與他人的工作對比來展開的,將自己工作的每一點進展都與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是體現學術價值的核心所在。知識之所以新,是通過嚴謹而扎實的論證來完成的。將自己的每一個立論都建立在扎實的證明之上,才有可能體現論文的學術價值。

本文簡單介紹了碩士學位論文性質,相信準畢業生對于論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想要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多讀多練多問是非常棒的方法。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的詢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上網尋求答案,及時將問題解決。論文水平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見效的,它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學習才能實現。大家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花費時間和精力完成論文寫作。

篇(4)

2.回憶我“音樂碩士”的學業歷程

3.音樂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養研究 

4.山東省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現狀調查

5.我院首次頒發音樂碩士、學士學位

6.中美音樂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 

7.有關高師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問題的若干思考

8.音樂教育碩士研究生教學模式初探

9.綜合性大學藝術碩士(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之研究

10.音樂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現狀與思考 

11.上海音樂學院第一個音樂碩士誕生 

12.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的研究生教育情況 

13.關于高師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及質量的探討與思考

14.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師范大學音樂教育碩士培養解析 

15.中美德音樂表演專業碩士教育的并置比較

16.臺灣師范大學在職音樂教學碩士培養模式探究

17.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學現狀之反思

18.我國音樂學碩士學位論文使用調查研究方法的分析與反思

19.積極探索 勇于實踐 積聚能量 服務社會——記流行音樂作曲與理論碩士研究生論壇

20.從NBPTS音樂教師專業標準談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碩士的培養

21.談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學實踐的創新

22.淺議英國的音樂表演碩士教育

23.音樂教育研究的社會調查方法應用探索——基于108篇碩士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

24.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

25.音樂專業藝術碩士課程設置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26.回憶我“音樂碩士”的學業歷程(上) 

27.關于藝術碩士(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

28.談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學實踐的創新

29.2000-2010年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方向碩士畢業論文綜述

30.音樂學碩士學位論文的假劣之風當遏止

31.新疆音樂學碩士點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32.中美藝術管理碩士研究生入學要求比較之思考——以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專業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藝術管理專業為例

33.兒童鋼琴音樂在碩士研究生論文中的研究狀況綜述

34.中美音樂學科專業學位碩士培養之比較及思考

35.社會現實下的分享與抗爭——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入學、教學與畢業要求

36.音樂碩士研究生擴招現狀與分析

37.音樂教育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學探索——基于108篇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

38.留美碩士座談音樂治療學 

39.論音樂學碩士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制

40.高師“音樂藝術碩士”(MFA)培養的若干思考 

41.民族音樂學方向碩士論文的社會調查方法審視

42.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碩士點介紹 

43.簡論加強音樂碩士導師隊伍建設

44.學術的探討 人生的啟迪——王耀華老師一堂普通音樂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的記錄與感想

45.音樂專業藝術碩士教育教師調查問卷簡析

46.音樂學系92屆碩士研究生通過論文答辯

47.音樂專業藝術碩士教育學生調查問卷簡析

48.普通高校音樂藝術碩士[MFA]培養的定位思考

49.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習態度調查研究——以音樂舞蹈生為例

50.我國音樂教育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51.我國應當設立音樂表演類碩士專業學位

52.音樂治療的臨床操作規律  

53.音樂藝術碩士教育研究中的標志性參數 

54.論藝術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平臺構建的學科價值與意義——以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學術活動周為例

55.音樂專業藝術碩士課程設置的動態致變因素分析

56.音樂專業藝術碩士舞臺表演實踐的教學保證

57.音樂專業藝術碩士課程設置問卷的調查分析

58.《民族樂器演奏》選修課程在高校音樂學碩士研究生課程中設置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59.音樂專業藝術碩士課程設置研究的數學實證

60.音樂學碩士“聲樂教學與研究”方向專業課程改革探析

61.赴美留學生馬淑慧獲音樂教育學碩士學位回國

62.武漢音樂學院2003屆碩士研究生畢業

63.音樂學碩士“聲樂類研究方向”名稱需準確和規范 

64.中國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獲準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

65.吉林藝術學院喜獲音樂學、繪畫藝術(油畫版畫)兩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66.高師音樂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

67.長江師范學院藝術碩士(音樂)學科簡介

68.來自汾河畔的歌聲——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碩士研究生杜兵印象

69.藝術碩士(音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調查與思考

70.音樂教育學科研究方法現狀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碩士學位論文的定量研究

71.音樂類碩士學位論文的定量評估

72.音樂節奏與英語節奏的共性研究  

73.聚焦多元選題理念 彰顯傳媒音樂特色——中國傳媒大學2011年音樂學碩士學位論文綜述

74.中西音樂專業藝術碩士教育現狀比較及啟示

75.音樂藝術碩士需提高文學修養

76.思考與實踐——表演方向碩士研究生的西方音樂史教育

77.技巧·修養·境界——音樂“專業碩士”學位教學的三個基本追求

78.對吉林大學音樂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

79.從博碩士論文看流行音樂傳播的研究

80.皖西鑼鼓——中國傳統音樂的一支奇葩——讀田耀農先生的碩士論文《皖西鑼鼓研究》

81.高師“音樂藝術碩士”(MFA)培養在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82.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社會導師”的可行性研究

83.音樂殿堂里解譯密碼的行者——記徐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楊健

84.中央音樂學院一九八七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試題

85.《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序言

86.大陸電視音樂傳播的價值觀調整  

87.音樂和語言神經基礎的重合與分離——基于腦成像研究元分析的比較  

88.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  

89.音樂訓練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90.四川音樂學院表演專業首屆碩士研究生舉行畢業音樂會

91.民族音樂學:學術前沿與教學研究——訪中央音樂學院楊民康教授

92.民族器樂演奏專業的就業形勢

93.“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師資培養模式與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報告 

94.國際關系中的音樂與權力 

95.關于歌劇《黨的女兒》中音響運用的實踐與探索

96.春花秋實 繼往開來——武漢音樂學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97.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談研究生教育 

98.為了一個承諾,呈一片赤子之心——高佳佳教授 

99.聚焦區域音樂文化研究 促進音樂地理理論建設

100.開啟心靈 共筑前沿——訪著名音樂心理學教授周世斌  

101.面向移動終端的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云平臺構建研究 

102.論儀式音樂的系統結構及在傳統音樂中的核心地位 

103.音樂與情緒誘發的機制模型 

104.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105.北京市音樂旅游資源分布規律研究

106.音樂療法配合長強穴按壓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107.音樂療法在失語癥康復中的應用 

108.美國音樂版權制度轉型經驗的梳解與借鑒 

109.音樂干預在癡呆癥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110.高師音樂學碩士生課程結構失衡的審視

111.民族音樂學:學術前沿與教學研究——訪中央音樂學院楊民康教授 

112.中國當代音樂學家  

113.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概況 

篇(5)

“可是我從小就向往部隊。”譚晶說,“小時候看到穿軍裝的叔叔阿姨,非常羨慕,覺得他們神氣得不得了。”

小時候,譚晶家住山西侯馬市,父母都是當地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也是譚晶的音樂啟蒙老師。8歲那年,媽媽開始教小譚晶彈鋼琴,可譚晶經常彈著彈著就犯起困來,眼睛睜不開,哈欠連天,手上也錯誤不斷。于是譚晶的童年記憶,充滿了媽媽的嚴厲“教訓”。11歲,譚晶初次登臺,和媽媽合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直到今天,有人問起譚晶為什么會走上音樂道路,她還會回答:“這是媽媽的愿望。”

譚晶的求學經歷也和普通學生不同,她參加過兩次高考。高二時,又是媽媽做的決定,為了讓譚晶見見世面,“提前練兵”。譚晶參加了山西大學音樂系的入學考試,居然一舉考中。山西大學的老師們覺得譚晶無論嗓音還是形象,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是唱歌的好苗子,于是特招她入學。

在山西大學學了一年音樂后,1994年譚晶再次參加高考,就考進了中國音樂學院,專業研習民族唱法,師從朱以為教授。可那時的譚晶,像所有少男少女一樣,私下里最愛的卻是流行歌曲。唱卡拉OK時,她把王菲的歌唱得滾瓜爛熟,更巧的是很多人都說她和王菲長得像。“第一個說我和王菲長得像的人是蔡國慶,后來很多化妝師也說我們倆很像。”

通俗,還是民族?這問題讓譚晶頭疼了很久。為了摸索適合自己的風格,她偷偷參加了很多比賽。發現自己在賽場上演唱時,唱通俗歌曲的心態最放松,有時把通俗和民族兩種唱法結合起來發揮一下,更是大獲好評。慢慢地,她積累了很多演出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跨界”、“混搭”風格。

1998年,剛剛進入總政歌舞團的譚晶,就被選派代表中國,前往哈薩克斯坦參加第九屆“亞洲之聲”國際流行音樂比賽。這是譚晶第一次出國,與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蒙古、韓國等10多個國家的頂尖歌手同場競技。譚晶的演唱曲目中有一首富有民族風情的《唐古拉》,陳虹作詞,羊鳴作曲,旋律非常優美,也有很高的難度。

“唐古拉,唐古拉,眾山之上你笑傲天下,多少英雄為你把淚拋灑。唐古拉,哦,你聽過秦漢西沉的號角,你見過唐宋燃燒的晚霞,你讀過春秋失傳的史話,你記得圓明園最后的倒塌……”譚晶技驚四座,憑借深厚的民族底蘊和對流行音樂現場感染力的領悟,打動了評委和觀眾。最終,譚晶榮獲銀獎,并被總政歌舞團記三等功。

2000年,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譚晶再次演繹了一曲難度極大的《大地》,在場觀眾驚為天籟。她奪得了專業組通俗唱法的金獎,并被評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手。而且,譚晶在青歌賽上的綜合素質測驗得到了0.98分(滿分為1分),這是很少見的成績。在譚晶之前,總政歌舞團獲得過青歌賽金獎的歌手,只有和閻維文。

“我一直記著老師的話,民族音樂是我的根。”譚晶說,其實在唱歌時并沒有特別的界限,民族、通俗、美聲都可以自由結合,兼容并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我只求呈現最美的歌聲。”碩士論文答辯時,譚晶的論文題目就是《論藝術的通俗與通俗的藝術》。也有評論家認為,譚晶的風格可以稱為“大通俗”,也就是多種演唱風格和技巧的糅合。“民族可以通俗化,美聲可以通俗化,流行歌曲也可以通俗化。”譚晶笑著說。

篇(6)

翻譯了17年,被認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國讀者關注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王蕾將德語版《西游記》的開頭部分回譯成現代漢語,發在微博上:“有一首詩說: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

中文版《西游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不小心當了網紅”,王蕾說,微博里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認為,回譯的《西游記》,有些像《魔戒》作者托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鉆》。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游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征,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發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

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游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盡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游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她還到處走訪寺廟、道觀,向大德高僧請教書中一些深層涵義的解釋;大量閱讀18和19世紀的德國文學,從歌德等人的詩歌中感悟修辭技巧。

“與其說犧牲了長達17年的時間,不如說是在不知不覺地挖掘一個莫大的寶藏,一個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發寫道,“譯本出版了之后,我從許多讀者的反饋得知,小說在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傳達,對此我深感欣慰。”

在浙江大學的碩士論文寫的是《西游記》

林小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來得很突然。1983年,中國廣西的一個雜技團訪問比爾,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開始自學中文。

有網友激動地認出了她:“這是我讀研究生時的老師呀,瑞士人,年她是坐著火車哐哧哐哧穿越歐亞大陸來到中國。讀的是中國美院版畫系。特別淳樸,特別不物質,我們經常看她騎著那種后座帶娃的二輪上下班,眼神特別干凈。”

上世紀90年代,林小發來到中國,在中國美院書法系和版畫系學習。偶然的機會,她在上海古籍書店讀到了《西游記》,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世界觀深深吸引了她。

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游記》。

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游記》的“正路”思想。

林小發在浙大的導師樓含松說,林小發其實還有一個中文名,叫林觀殊:“她讀研究生的目的也是很強的,就是為了做好《西游記》的翻譯工作。”

因為樓含松寫過《西游記》的研究文章,林小發拜他為師。樓含松回憶,林小發的中文水平很好,完全稱得上是中國通。“我不懂德文,跟她都是漢語交流,我們討論《西游記》多一點。她畢業論文探討《西游記》的主題,碩士論文答辯的時候,老師們對她評價都蠻高的。”

“她終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作,真的非常了不起!我為她感到高興和驕傲!”樓含松說。

林小發非常低調,對獲獎之事不愿多說。對于《西游記》又翻回中文一事,遠在瑞士的林小發表示:“若能激起中國人重讀原版興趣的話,我很開心。譯回中文有趣,能讀原著是福!”

在德語國家文壇,《西游記》原來是不存在的

因為不懂德文,樓含松還沒看過《西游記》的德文版。

德語世界原來有《西游記》的兩種譯本。一種是1962年翻譯出版的《西方朝圣》,依據是中文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譯本,但采取總結性的翻譯方式,諸多的詩詞、回目、對話等均被刪除。另一種轉譯自1942年出版的英文節譯本《猴子:中國民間小說》。《猴子》由英國漢學家阿瑟?韋理英譯,作序,翻譯了原書100回中的30回。英譯本主角名叫“猴子”,沒有回目,也未翻譯詩詞。

因此,在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林小發曾對媒體說,“我所翻譯的是完全未刪減的,因此可以算是第一本完整的德譯本。我用的中文原版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西游記》,這個版本以清代的《西游證道書》為底本。相對于更常見的明版本,這個版本經過了一些文筆潤色,也刪掉了一些描述性的詩歌。比如,師徒三人取經路上遇到一座山,這座山怎樣怎樣。如果把這種描述性的詩全都翻譯成德語,會占很大的篇幅,而且也不太符合德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在亞馬遜上,林小發譯的《西游記》定價88歐元。據悉,德國圖書普遍在20多歐元。

“在德國,知道《西游記》的人非常少。練氣功,學太極拳,對中醫感興趣的人可能聽說過《西游記》的一些片段。”林小發說,“但是,作為文學作品卻鮮為人知。對于這么偉大的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實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在林小發的印象里,“在德語國家的文壇,這本書原來是不存在的。”

書里的神仙鬼怪有了德文名字

《西游記》人物繁多,同一人物還可能有別名。主角孫悟空,就另有美猴王、齊天大圣和行者等諸多稱謂。林小發的處理是:孫悟空音譯,其余意譯。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的畢業生告訴記者,在林小發翻譯的《西游記》里,行者、悟空、大圣間隔出現。而書中出現的南海觀音,是用梵語里的菩薩概念+中文拼音(Guanyin)翻譯的。

“唐僧”怎樣譯,林小發猶豫好久,先用漢語拼音“Tangseng”,后來改譯為“來自中國的高僧”。原文里的“唐”,她翻譯成“China”,這樣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古代中國。

神靈和妖精名的譯法,需要想象力,比如,麒麟山小妖有來有去,譯為“又來又去的那個”。

“出現在回目和詩詞中的一些道教術語,如金公木母、嬰兒姹女等,直接字面翻譯成德語很容易,但這不是我的翻譯方式。”林小l認為,翻譯之前必須理解透徹,否則無法把真正含義傳達給讀者。

人名、習語之外,小說涉及的專有名詞,是貫穿整個翻譯過程的最大困難。

最初譯出了10回后,林小發曾把譯稿和小說簡介寄給幾家出版社,都遭婉拒。大約有10年,她都沒找到愿意出版德譯《西游記》的機構。是否繼續翻譯,她也躊躇過,但終究沒有放棄。在林小發的印象里,除個別人略知一二,德國人與瑞士人對《西游記》幾乎一無所知。

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林小發譯《西游記》首發,黃色封面,封面上美猴王手搭涼棚眺望。

小說有50多頁后記,其中18頁是詳細的神仙列表。林小發還介紹了神仙的世界、《西游記》故事的形成等。

Eva Lüdi Kong received Leipzig Book Fair Prize for Translation in 2016. Her translation in German was (Travel into the West). It i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an at least 400 year old Chinese novel known as .

The translator’s honor was made widely known to Chinese people by a re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German book back to Chinese, done by Wang Lei, na editor with Yilin Books specialized in translated foreign literary books. The retranslation went virile in Chinese social media. Many commented that it read like by English author and scholar Tolkien. The original Chinese story, its authors unknown, entertained grassroots people living in cities across China during its slow evolution into a classical novel. It offers fun and satire. When it was translated back from the German version, the text offered a touch of magnificence of western classics and tragedies, commented Li Yunfei, a scholar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masterpiece.

Eva Lüdi Kong wasn’t prepared for this kind of response from Chinese readers. But on second thought, she didn’t find it surprising.

It had taken her a good 17 years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novel. The translating is somewhat aptly compared the journey of hardships and trials the four pilgrims takes in the novel.

In China, the translator is known as Lin Xiaofa, her Chinese name, with her real name largely unknown. Her Chinese name is easy to read and remember.

She is a citizen of Switzerland. She fell in love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1983 when a troupe of Chinese acrobats from Guangxi, China visited her hometown. The Chinese words printed on a show program took her fancy. The 15-year-old girl began to study Chinese.

She has spent 25 years in China and a big part of the 25 years she spent in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a province south of Shanghai. In the 1990s, she studied calligraphy and printmaking at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the city. She ran into in a bookstore in Shanghai. The ancient Chinese worldview as revealed in the novel fascinated her.

In 1999, she began to translate the book after reading the Chinese original and the two German translations. Pretty soon she ran into problems she wasn’t able to solve. She enrolled into a graduate cours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where she studied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he knew exactly what she wanted from the graduate course. She wanted to get her translation right,” recalls Lou Songhan, the graduate supervisor at the university. Her graduation paper was about the Chinese novel.

Lou recalls that Lin Xiaofa was pretty good at Chinese. “I don’t know a word of German. I communicated with her in Chinese. We mainly talked about . Teachers thought highly of her at her defense of the graduation paper,” remembers Lou. “I feel proud of her. She is great! The work she did was extremely challenging.”

Before Eva Lüdi Kong’s translation, there had been two abridged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book in German. One was done in 1962 based on the Chinese original and a 100-chapter Russian version. The other was translated from a 1942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rthur Waley (1889-1966). There are only 30 chapters in this English translation titled . Eva Lüdi Kong’s translation was based on a 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This somewhat “sanitized” edition, based on a text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s shorter than the most popular edition created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ith the deletion of some poems that describe landscape and with the removal of some vulgar words and expressions.

篇(7)

據初步統計,按國際同口徑計算,2006年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將超過3%。

(摘自2007年10月15日中國新聞網)

北京將在兩三年內

取消超大規模小學

10月9日,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正式啟動。據悉,該項工程啟動后,北京市將實施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程,實現全市小學辦學條件基本均衡。對于廣大市民意見比較集中的超大規模學校、超大規模班級,北京市教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采取措施,使這些學校恢復適宜規模。

(摘自2007年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

上海首次引入

“幼兒情緒課程”

兒童的害怕、忌妒、孤獨是否需要關注?怎樣讓幼兒在傾聽和表達中獲得情感的成長……日前,華東師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與匯豐銀行聯合召開了“比比和朋友”項目上海新聞會,這是上海首次引入國際通用的幼兒情緒課程。

據了解,上海此次引入的幼兒情緒課程“比比和朋友”,是引導教師全面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活動。該課程在上海31所幼兒園試點1年的評估數據顯示,接受情緒課程的幼兒在自我控制能力、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傾聽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處理各種問題情境,以及尊重自己與他人方面也有明顯進步。從今秋起,課程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增50所幼兒園,預計至2009年年底,上海將有一萬多名兒童從該項目中直接受益。

(摘自2007年9月27日《中國教育報》)

寧夏將實行城鄉教師

統一工資制度

寧夏教育廳日前新制定的《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劃》明確規定:寧夏要逐步實行城鄉教師統一的工資制度,使城鄉中小學教師同工同酬,待遇一致。

據了解,寧夏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城市教師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有些地區由于財政問題,長期不能給教師調整工資收入。加上農村教師沒有其他福利,與城市教師收入差距明顯,農村教師生活水平較差。

寧夏教育廳廳長蔡國英說,為了保護農村教師的積極性,今后長期在農村任教的教師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交通等補貼。寧夏從今年起將逐步實行城鄉教師相統一的工資制度,這是寧夏新出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中重要的一條。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華網)

南京首試高中生公費留學

南京實驗國際學校的學生孔維元9月27日拿到了遠赴法國學習的簽證,他將在法國名校斯特拉斯堡國際學校讀完整個高中學業,并且享受學雜費全免的法國學生待遇。據悉,這是南京高中生首次被公派出國學習。

“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南京實驗國際學校校長田寧說,3年前他們學校在江蘇省與阿爾薩斯省結成友好省份的背景下,與法國阿爾薩斯省首府的斯特拉斯堡國際學校結成了友好學校,3年來兩校交流頻繁,去年下半年,法國方面提出,可以提供兩個高中學生的留學名額,并享受法國學生的待遇。

“這種留學方式確實從來沒有碰到過。”江蘇省教育廳的一位工作人員直言。該人士表示,南京實驗國際學校能夠利用自己的交流資源,讓優秀學生提前出國進入當地的一流名校學習,這種做法增加了國際學校學生在外求學的競爭力。

(摘自2007年9月28日《揚子晚報》)

蘭州一中學首推“鍋莊舞”

擬代替校園集體舞

9月28日中午,蘭州師大附中操場上,由500多名學生排成的奧運五環隊形整齊地集中在一起,踏著音樂的節拍,“奧運五環”時大時小,時快時慢,“180度旋轉,360度旋轉,一邊順”,學生們將每個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整套鍋莊舞用時10分鐘。據悉,這是該校近日根據教育部提倡的“陽光體育、校園集體舞”大課間操推出的試行表演。該校全體師生今后在大課間將進行鍋莊舞表演,以代替校園交誼舞。

今年9月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校推廣第一套中小學校園集體舞。師大附中決定試行推廣鍋莊舞,來代替校園交誼舞。同時,該校也是蘭州市中學中首家推廣大課間集體舞的學校。從運動角度考慮,鍋莊舞里的部分動作,既能調節學生平衡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協調性,適合學生在課間進行鍛煉,同時也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健身操。

(摘自2007年9月29日《蘭州晨報》)

廣州公辦學校拒收

殘疾學生將受罰

《廣州市殘疾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近日提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根據《條例》,拒收殘疾學生的公辦學校或個人將被行政處分。

《條例》規定,廣州市公辦學校對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殘疾人免收書雜費。公辦普通中學和特殊教育學校對殘疾學生減半收取學費和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減免學費和書雜費,對貧困家庭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和書雜費。

對拒絕招收或附加額外條件限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的,不依法減免殘疾學生或貧困殘疾人子女有關費用的,將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將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摘自2007年9月26日《廣州日報》)

紹興中小學開設“食育”課

從10月11日起,紹興各級中小學正式開課講解“怎么吃”,這與德智體美勞一起,成為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此舉在全國教育界都屬首創。

國務院學位委員食品學科評議員李里特說:“開設‘食育’課,教孩子怎么吃,實際上是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營養平衡,從而增強體質,這是一個更廣泛的科學范疇。”

這本厚達80頁的教科書是由紹興市藥監局編撰的,分少兒版和青年版,針對不同年齡的青少年,從吃的歷史說起,囊括了大部分日常食品的營養和食用搭配方式,還有光盤配合文字教材。

紹興市的中小學生大都對這門課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家長老說要吃得好,原來吃得好并不就是大魚大肉,搭配合理、均衡營養才重要,等我學會了,回家也給爸爸媽媽配餐。”“上課的時候看到這么多好吃的,多賞心悅目啊,回家胃口都好很多。”

(摘自2007年10月12日《今日早報》)

河南考生將可免費攻讀

農村師資教育碩士

河南省2008年為農村學校培養教育碩士師資政策出臺。攻讀該學位不僅免繳學費,還可按照在職教師脫產學習的規定,帶薪及享受相關待遇,貧困生在校期間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也將由國家代償。

據介紹,該省今年報考農村師資教育碩士的考生獲得入學資格后,需先到指定的扶貧縣農村學校任教3年,取得教學實踐經驗,再到高校學習1年碩士研究生課程,之后回到原任教農村學校,邊學習、邊工作,并完成碩士論文答辯;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后,還要在原任教農村學校至少繼續工作到2013年7月。

從今年開始,符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相應條件的農村師資教育碩士生,還可聘任為特設崗位教師。聘任期間的工資按教師特崗計劃有關要求,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考生,3年后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其全部償還之前產生的利息由國家代為償還。

(摘自2007年10月12日《大河報》)

美國高校以新形態

進入中國高教市場

“我們沒有數量目標,我們沒有招收學生的數量計劃。”美國塔芙茨大學教務長和資深副校長詹伯儒在面對提出入學申請的高中生的提問時,一再這樣強調。日前,他在北京與5位優秀的北京學生進行了交流。而幾天前,他剛與15位上海高中生進行過類似談話。這是美國大學在進入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出現的新形態。

這種與申請入學高中生面談的方式,是美國高校在其本土招收高中畢業生的傳統做法。塔芙茨大學把這種方式用來招收部分中國學生,是新的嘗試。而擁有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關系學院、北美唯一獨立營養學學院和著名牙醫學院的塔芙茨大學,把與中國高校的高起點項目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它啟動了兩國學生為期兩個月的固定結對互訪的交流模式,目前,它還與復旦大學簽約進行包括最新牙種植技術在內的高起點牙醫教育科研合作、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兒童和老年人營養研究、與中國外交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合作交流,與浙江大學開展的學生交流計劃也進入深化階段。

(摘自2007年9月18日《光明日報》)

法國中學初二開設中文課

本學期,巴黎地區又有6所中學建議學生從初二開始學習漢語。另外,在巴黎伊西萊穆利諾的喬治?曼德爾新建中學,學生從初三開始也可以選修中文。

在位于阿涅爾的安德烈?馬爾羅中學,現已有17名初二學生報名學習中文。該校校長尼古拉?勒納爾說:“設立這門選修課可以使教學內容多樣化。此外,中文是一種令人感興趣的語言。”

中文不僅吸引亞裔學生,而且也是阻止好學生外流的武器,它還可以吸引其他區希望學習中文的新生,擴大學校生源。這對那些生源不足的中學來說可能是一件很有用的武器。馬爾羅中學校長說:“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的經濟分量在不斷增長。因此,重要的是要培養一些能跟這個國家打交道的年輕人。”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華網)

教育部將投入10億元向中

西部農村小學配送體育器材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近日舉行的例行會上表示,教育部和有關部門正在協商,準備推出一個大約有10億元的第一批向中西部農村小學配送陽光體育器材的計劃。第一批準備投入10億元,推出一批適合農村中小學使用的體育器材,首先把這些器材推向中西部農村地區。

王旭明稱,跟著記者采訪團下到農村中學,看到農村的中小學生沒有任何器械,在上海的學校看到學生們推著鐵環,比如前面堆著三四塊磚頭,然后仿造打保齡球的形式,拿著鐵的工具打這些石頭。另外還有跳格子,在地上畫不同的格子,學生在上面跳來跳去。

篇(8)

   

關鍵詞: 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業、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ost-quota era,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extile market becomes more fierce, and less profit margin existing. As a country with large textile exportation, developed country’s maturing technical protection, complete and ordered government management, numerous and diverse standard and strict authentication, has an serious affect on our country’s textile exportation and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we take advantage of price strategy. If to change this trend,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he exporters should fight together.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TB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textile trade. Meanwhile,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ward TBT in the textile trade.

KEYWORDS:  TBT,  textile,  solution

 

正文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1

第二節  主要思路及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2

一、本文主要思路 2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2

第二章 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及貿易特點 3

第一節 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一、中國的紡織工業碩果累累 3

二、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4

第二節  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及競爭格局 5

一、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 5

二、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競爭格局 6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8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基本概念 8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征 8

第四章  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 11

第一節  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基本狀況 11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12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12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13

第五章  中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 15

第一節  我國政府部門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15

第二節  我國企業和商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16

參考文獻 18

致    謝 2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壁壘以及許可證、配額等傳統非關稅壁壘的門檻逐步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商品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暢通無阻。在世界市場上,我國出口的產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過分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出口產品面臨形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行業是我國的出口創匯大戶,雖然2009年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但更多“綠色貿易壁壘”卻滋生開來。據世界銀行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約78項貿易保護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在2009年全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中,涉及到紡織和皮革技術類通報24條,涉及服裝工業類通報7條。可以說,紡服行業2009年的技術性貿易環境,在經歷上半年的“寂靜”后,下半年的通報數量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同時2009年也出現了多次補遺細則、向家用品延伸、共同體的聯動效應和消費安全登記等種種新形勢。2009年下半年涉及紡織行業通報條數與上半年相比增長38.462%,具體到紡織類通報條數下半年與上半年持平,而服裝類通報卻增長500%。這主要是上半年服裝方面的通報相對沉靜,僅以色列的一條關于縫紉機的通報,而下半年我國、韓國、肯尼亞在服裝相關領域都紛紛發出了TBT通報。

與前幾年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同,此次矛頭直指中國。據海關統計顯示,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的進出口總額仍有2378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紡織服裝業進出口2037.5億美元,增長7.3%,出口1852.2億美元,增長8.2%。但是從出口地區來看,除了對歐盟出口仍然有一定增長,對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紡織品出口均未出現增長,對香港地區的出口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機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日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廣泛使用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僅2008年,我國共收到TBT通報1470條,同比增長了21.59%,其中涉及紡織和皮革技術類39條、服裝工業類14條,分別增長了30%和7.69%,反映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壓力逐步加大。

    要真正實現我國紡織品出口持續有效的增長,關鍵在于消除各種貿易壁壘,尤其是當前流行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由于技術復雜、隱蔽性強、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品出口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深入分析我國對外貿易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內容和主要特點,對我國紡織業和技術競爭力的影響,并研究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對我國紡織出口貿易和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深入研究,能夠促使我國健全和完善市場規則體系,掌握國外運用國際公共規則設置貿易壁壘的技巧,避免出口產品在國外無端碰壁,遭受歧視性待遇,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進出口貿易損失,提高我國紡織企業的競爭力。

第二節  主要思路及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本文主要思路

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特點和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進行分析,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相關理論和WTO規則,探討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紡織品出口。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我國紡織品企業在出口方面遇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已經從針對產品本身的性能、質量標準發展到產品生產、包裝、運輸 的全過程,有的是普遍性的,有些是專門針對中國特定產品設計的。同時,我國出口產品質量相對較低;許多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和影響認識不足;我國的技術標準、技術法規體系不完整,沒有建立統一的部門協調機制;行業組織發揮的作用很小。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我國紡織業出口貿易的發展,使得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主要擬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表現形式,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何在,對我國紡織品企業的影響有哪些,國外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體系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第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體系,采取合理的貿易措施,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第三,如何從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三大層面提出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政策與建議,如何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與快速反應機制,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二章 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及貿易特點

第一節 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國的紡織工業碩果累累

(一)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紡織生產大國

    紡織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棉紗、棉布、呢絨、絲織品、化纖、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服裝出口也是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國已成為全球紡織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區之一。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前三季度紡織工業實現增加值19461.64億元,同比增長22.99%;就業人數2362萬人,同比增加2.51%;完成出口1117.3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6%,貿易順差達992.55億美元,實現利潤總額710.75億元,同比增長37.79%(表2—1)。

表2—1  2007年前三季度中國紡織工業主要幾項指標

 2007年前三季度 同比增

紡織工業增加值(億元) 19461.64 +22.99%

紡織工業利潤(億元) 710.75 +37.79%

紡織工業就業人數(萬人) 2362 +2.51%

紡織工業出口金額(億美元) 1117.33 +19.46%

紡織工業貿易順差(億美元) 992.55 +20.64%

  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的有關數據整理得出

(二)產業特點

1.產業門類完整,產品種類豐富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紡織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化纖、棉紡織印染、毛紡織、麻紡織、絲綢、針織、服裝、非織造、紡織機械等行業共同發展,產品種類十分豐富。在纖維原料方面,國內纖維原料資源充足,有棉花、羊毛、羊絨、蠶絲、苧麻、亞麻、大麻等各種天然纖維,其中棉花、羊絨、蠶絲、苧麻等產量世界第一;化學纖維生產發展迅速,粘纖、滌綸、錦綸、腈綸、維綸、丙綸和氨綸等化纖品種齊全。

2.產業布局集群化發展

   中國沿海各省市已經形成了極有活力的紡織集群經濟帶,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三角洲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僅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大約占全國四分之三的紡織企業。

3.產業競爭優勢明顯

   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已超過全球生產總量的1/3,主要紡織品產量和紗布、服裝、化纖都名列前茅,中國已形成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具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由日本、韓國和香港向中國內地轉移的紡織工業尤其是服裝工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實惠。先進的技術,完善的銷售渠道,創新的設計理念和熟練的技巧等都被完整地帶入了中國,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本土的紡織業。有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金和技術融入,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二、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且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首要產業,對我國積累資金、解決就業的貢獻非常大,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紡織行業工業總產值是3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的7.66%;利稅總額占全國加工業的財政收入的4.86%;服裝出口額為1756億美元,占全國加工業出口額的14.47%;職工平均人數為1101萬人,占全國加工業職工人數的13.99%。

首先,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成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領域。據測算,中國紡織品出口每增長1億美元,可增加7300人就業 。可見,紡織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勞動力資源是中國紡織業長期比較優勢的基礎,同時也說明擴大就業是發展紡織業的強大動力。

其次,紡織業是我國出口創匯大戶,一直是我國貿易順差的最主要來源,保持貿易平衡作用非常明顯,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199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業順差額第一次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倍,2004年達到全國貿易順差的2.5倍(圖2—2)。

                                                       進出口總額(億元)

 

圖2—2  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

注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ccct.org.cn)

 

   此外,紡織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帶動效應,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基礎。紡織業向其他行業,如農業、建筑、交通、水利等各個產業部門所提供的大量新材料和新產品,有力地支持了這些行業的發展。紡織品出口的大量貿易順差,對實現工業化的內在需求和GDP的增長功不可沒。隨著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紡織服裝業重新煥發活力,為國內經濟和出口貿易的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現代紡織業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市場的紡織品和服裝,而是憑借高科技手段研發出來的獨具特色、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紡織服裝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更加重要。

第二節  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及競爭格局

一、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特點

1.紡織品出口貿易規模上的新突破

我國加入WTO后,紡織品出口從2001年的534.4億美元猛增到2006年約1651.4 億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長了近3倍。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我國紡織品出口提供了穩定的貿易環境,確保了我國紡織品出口持續有序的發展。以2006年為例,紡織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價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06 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4.2%,對美紡織服裝出口價格增長42%,對歐盟服裝出口價格也增長了17%。盡管2006 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貿易摩擦頻多、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在出口整體規模和 效益上仍取得較大發展。

2.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地區結構

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由于中國紡織品服裝在這些市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而且這些市場的消費者有較強的支付能力,中國企業愿意將產品出口到這些市場,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速,部分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出口新的增長點。至于進口方面,日本、韓國、歐盟、美國和香港、臺灣仍是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的主要來源地。  

二、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競爭格局

美國、歐盟和日本既是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他們還是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置貿易壁壘最多的經濟體。

(一)中美紡織品貿易

美國不僅是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中美紡織經貿關系上,中美經貿合作關系是互利雙贏的。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長期以來,我國向美國出口諸如紡織品之類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也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我國紡織品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我國從1994 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以來,紡織品出口額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我國出口紡織品到達美國市場的比率達20.14%。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出口仍將以勞動密集型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出口仍將是對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升溫。隨著中美貿易順差逐漸加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分歧在紡織品貿易中也愈來愈激烈。美國方面認為我國紡織品在花色、圖案設計等方面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擔心我國紡織品會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壟斷地位,因此美國采取協議招標等方式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門檻,而且從2006 年10 月起,美國修改了原產地規則,對來自計劃經濟國家的進口原料成分超過33%的產品確定為市場經濟,可對其出口企業進行反傾銷,同時對出口國采取反補貼調整,這些措施對限制我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都有一定的針對性。

(二)中歐紡織品貿易

   歐盟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傳統市場,但是歐盟對中國實行了種類繁多的紡織品配額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根據《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歐盟必須按照ATC一體化的進程分階段逐步取消對中國紡織品服裝所設置的配額限制,并且在2005年1月1日取消全部配額。雖然在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形式意義上和實質意義上的出口限制安排隨著2005年1月1日《紡織品和服裝協議》的失效將徹底消失, 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并非如此。2005年6月11日, 中國和歐盟宣布根據《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242段對10類輸歐紡織品問題簽署諒解備忘錄 。此后不久, 在此備忘錄的基礎上, 2005年6月20日, 中國商務部公布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 暫行) 》, 對紡織品實施出口限制安排。2005年9月22日制訂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 取代了前者成為對歐盟和美國實行紡織品出口限制的依據。

(三)中日紡織品貿易

在雙方多年共同努力下,中日紡織品貿易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紡織品是我國對日出口的傳統大宗商品,日本是中國最大紡織品出口市場,同時中國也是日本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在日本進口貿易中已擁有絕對占有率。日本紡織品服裝市場潛力很大,且沒有配額限制。在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上,中國產品占70%左右,并具有較強的價格和質量競爭力。中國已成為日本成衣和各類紡織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我國兩紗兩布產品除棉紗是日本第4大供應國外,其他三類商品均為日本第一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均超過50%。棉花布和T/C花布均為日本的第二大供應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纖布排名第一 。

雖然中國紡織在日本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近年來出口數量擴張較快,價格不升反降。日方認為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制造水平低,質量較差,產品檔次難以提升。中國企業過分依賴價格優勢,疏于開發及提高產品的質量。因此,創新和開發高檔產品,提升檔次,將是中國企業擴大對日紡織品出口的當務之急。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基本概念

     所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與動植物安全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以及保證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限制措施或法規,這些措施或法規主觀或客觀地成為外國商品自由進入的障礙 。這一定義強調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貿易限制的主觀或客觀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場失靈,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與生產或消費有關的負外部效應,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制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起到客觀地限制不符合本國要求的外國商品進入,保護本國市場。另一方面,該定義強調了技術性貿易壁壘有故意地被濫用的可能性,從而在主觀上成為一國政府進行貿易限制的工具,也就是說,政府以實現社會公共目標為由,制定技術性貿易壁壘以達到限制外國競爭性產品進入與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

WTO的相關協議,如《GATT 1994》、《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簡稱《TBT協議》)等,要求上述技術性限制或措施不應給國際貿易造成變相的限制或制造不必要的障礙,也不得對情況類似的國家構成不同的待遇。但是在不同國家之間,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技術差距,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質量標準有著不同的要求,發達國家的要求往往高于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之間或在發展中國家之間,也會存在著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要求。這樣一來,一個國家的產品要進入另一個國家的市場,就有可能因技術性問題而受到阻礙,從而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

概括而言,TBT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TBT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盒標簽及標志要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非關稅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發達國家限制市場準入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征

    在國際貿易的實踐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內容上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手段上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做法上的歧視性,實施中的爭議性,被許多國家用來當作保護自身利益的&ld quo;護身符”。

(一)廣泛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僅涉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資源環境等初級產品,還涉及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而且涵蓋從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到銷售消費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TBT措施的表現形式極具廣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規定、要求制度等各個方面。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無一不對進口商品設定技術規則,規定影響商品性質、設計、制造、化學成分、原材料、包裝、標簽等方面的強制性技術規范和標準,在廣泛的貿易領域構筑技術性貿易壁壘,以此阻擋國外商品進入其市場。

(二)隱蔽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隱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配額限制等問題,各種技術標準極為復雜,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同時,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以高科技的技術標準為基礎的,科技水平不高的發展中國家往往難以判斷。技術性貿易壁壘最隱蔽是因為它總是以保護動植物和人類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和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出現的,而在這一目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貿易保護主義,通常作為進口國阻止國外商品進入、保護國內市場的手段。事實上,把標準和技術法規作為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各國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很在使用的方法。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本身不存在標準,只是提出了一個松散的彈性很大的框架結構,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就可以以國內的生產發展和市場保護需求為出發點,以維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為理由,根據自身的標準和需要自行靈活設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來限制進口。這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靈活運用,使得技術規則、標準經常處于變動之中,出口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根本無法及時了解進出口繁多的技術法規和具體規定,即便有多年出口貿易經驗的人有時也很難通曉進口國對商品的所有技術要求。

(三)歧視性

由于經濟和技術水平較高,主要是發達國家在實行TBT措施,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要求,其貿易利益往往成為犧牲品。這種歧視性不僅體現在進口國內外有別、內松外緊、內低外高限制進口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上,更表現在技術法規和標準實施的全過程。

(四)爭議性

 各國采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經常變化,且各國差異較大,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難以適應。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面非常廣泛,表現形式又非常復雜,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實施過程中的隱蔽性,在對其是否是實現社會公共目標的必須以及是否超出合理限度上,目前尚無明確的可操作的規定與標準,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評定標準,結果必然是不同國家從各自經濟利益出發對貿易壁壘予以評判,因而國與國之間相互很難協調,難以達成共識,容易引起爭議。

紡織品服裝行業技術性貿易壁壘除了具備一般的表面合理性、隱蔽性和靈活性等特征外, 還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有關紡織服裝產品技術要求的法規嚴明、項目眾多, 使得技術壁壘成為紡織服裝貿易中新的保護網, 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提出種種嚴格的要求; 2.利用高新技術、高靈敏的檢測設備, 進行精密分析, 高標準、嚴要求,對紡織服裝產品的檢驗手段和要求逐步提高;3. 除了對進口服裝制定一整套技術標準外,發達國家還將技術壁壘延伸到產品外圍, 例如在紡織服裝產品包裝方面,歐美等國的環保法規中對商品包裝材料的易處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較高的要求和標準。

正是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以上特點,實施起來比較容易,一些國家甚至挖空心思地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貿易保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生產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進口商品的技術標準,限制進口。目前TBT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之爭的重要領域。

第四章  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狀況

第一節  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基本狀況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生態和環境問題關注程度的加深, “ 清潔產品”、“ 綠色產品”和“ 生態紡織品” 等概念被引入紡織品和服裝領域。發達國家對紡織品和服裝在生產過程中的清潔性和在穿著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紡織業領域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愈演愈烈。從2000年到2004年,WTO成員在紡織業每年的TBT通報量基本維持在個位數,而自2005年起,卻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05年到2008年,當年的TBT通報量分別為18、23、37、53;截至2009年7月份,WTO成員國在紡織業的TBT通報量就達到19件。這表明隨著傳統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弱化,由于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市場,促進本國紡織業的發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技術性貿易壁壘。

表3—1 2000—2009年7月WTO成員在紡織業的TBT通報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7. 總計

通報量 9 6 6 10 8 18 23 37 53 19 189

                           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方網站的各國TBT通報查詢數據庫

作為出口創匯大戶的紡織業一直是我國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對兩千多家企業(涉及到紡織企業488家)的調查顯示,紡織業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企業就達到154家,約占31.56% ,這就表明技術性貿易壁壘給我國大多數的紡織業出口企業帶來廣泛的影響 。美國、歐盟、日本等我國紡織品和服裝的主要出口對象國順應這種潮流,紛紛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 對進口紡織品和服裝采取了嚴格的技術環保建議措施。目前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中遭遇的技術壁壘主要有三種類型: 1.產品檢驗制度方面包括對有害物質的使用量、殘留量以及禁用物質種類有關的技術標準的檢驗和對產品阻燃性、耐火性方面檢驗的安全指標檢驗;2.產品包裝標簽制度,包括對產品標簽的規定,包裝的環保、安全性的檢驗和附加的生態標簽,如Oeko-Tex Standard100、Clean、Taxproof、Fashion、Eco-Tex、Otn100等;3.產品認證制度,如國際質量標準化認證(ISO9000)、國際環保標準化認證(ISO14000)、社會責任標準化認證(SA8000)。

    面對上述形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紡織業常常疲于應付,屢遭查禁。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有關紡織業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不健全,標準檢查、檢驗設備落后。技術法規的不完善、標準過低成為中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的最大缺陷 ,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使我們處于被動地位;2. 紡織品生產企業環保意識淡薄,對產品標準化認證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對“綠色認證”體系缺乏足夠的認識,行動遲緩;3. 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法律意識不強,對WTO 規則特別是《TBT協定》了解不夠,遭遇TBT時應訴的積極性不高;4. 紡織業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政府職能缺位,紡織業協會也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三者在應對TBT 時的協調性不夠。而在當今世界上,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其也是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最多、最嚴的國家和地區,并且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這類少數發達國家手中。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凡事都有兩面性,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業出口既有其積極影響,也有負面效應。

一方面,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有:(1)通報不斷,損失嚴重。早在2002 年, 我國就有67.2%的紡織服裝企業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 相當數量的產品不得不退出國外市場, 產品損失達11.7億美元。2003年,受TBT 影響的企業占74.4% ,損失達到10億多美元。目前, 歐、美、日等是對我國實施TBT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其TBT對我國紡織出口企業造成的損失占總損失的95%。TBT 不僅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收益造成巨大影響, 而且還會影響我國的就業。據測算, 紡織品服裝出口每下降1% ,其國內生產就會下降0.5% , 將新增失業人口3.6萬人,造成巨大的社會壓力;(2)出口紡織品服裝的成本增加, 產品競爭能力下降。為了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紡織品服裝企業被迫使用進口原材料, 增加檢驗項目, 取得各種認證, 改進技術工藝, 加大技術改造投入, 這些都使出口產品成本上升, 增加企業負擔, 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價格優勢;(3)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名目繁多, 限制內容多變, 而我國企業情報系統落后,對進口國有關法規、標準、認證規定收集不及時或不全面, 致使有些企業貽誤了成交時機,或被迫取消定單;(4)波及面廣, 影響相關產業。TBT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影響的同時,還波及到印染業、化學助劑業、纖維原料業、運輸業等, 減少相關行業的業務量和收入。

   另一方面,從長遠的眼光看,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業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影響。(1)可以促使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的經營者和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錯誤觀念, 由只重外在質量轉向外在和內在質量并重;由只重產品本身質量轉向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并重;由以經濟利益為第一位轉向經濟利益和消費者利益并重。(2)促進產業升級調整。正當的技術指標以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為目標, 這必然會導致國際貿易中破壞環境和對消費者健康有害的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逐漸下降, 促使我國紡織品服裝業實施產品結構調整, 大力開發環保型深加工產品,把“綠色紡織品服裝”等作為出口的新增長點, 以此打破國外技術壁壘, 穩定并進一步擴大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3)推動技術進步。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構成挑戰的同時, 也為我國紡織服裝業實現技術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

從國際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看,以技術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并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越來越多

與其他非關稅壁壘相比,WTO成員的TBT和SPS通報量最多且不斷增長。與傳統貿易壁壘相比,WTO成員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量最多且不斷增長,2001年至2007年,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量從1305件增長到2456件,增長了88.2%。其中TBT措施通報量從533件增長到1295件,增長了142.9%;SPS通報從772件增長到1161件,增長了50.4%。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也日益加深。據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有36.1%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響(2007年為34.6%,2006年為31.4%,2005年為25.1%),全年出口貿易直接損失505.42億美元(2007年為494.59億美元,2006年為359.2億美元,2005年為288.13億美元),兩者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TBT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

TBT既涉及國際間的法規、協議、指南和準則等,又包括一些民間組織制定的規則。TBT覆蓋面極寬,從產品生命周期來看,它涵蓋了產品的所有時期——新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弱期;從產品形態來看,TBT不僅涉及初級產品,也包括了中間產品和制成品;從產品領域來看,TBT已從貿易領域擴展到了生產領域、金融領域和服務領域。

(三)TBT的擴散效應日趨明顯,影響越來越大

與傳統貿易壁壘相比,TBT的影響更具廣泛性和深遠性,它能以正當理由直接將某國的進口產品拒之門外。而且TBT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它實施的某項措施往往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由一個產品涉及所有相關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在當代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已不容忽視。

(四)WTO在技術性貿易協議中針對發展中國家而規定的特殊優惠條款形同虛設

雖然WTO在《TBT協定》和《SPS協定》中對發展中國家設有特殊優惠條款,但由于TBT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符合人類利益,無論從協定本身的規定還是現實的應用來講,特殊優惠條款都形同虛設,不具備可操作性,而且實踐中也沒有哪個國家做到這一點。

(五)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體仍是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

(六)TBT將會促使發展中國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而間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進步

TBT是經濟和技術上的差距導致的結果,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中長期處于劣勢的發展中國家迫于競爭壓力,勢必會想方設法地提高自身出口品的技術含量,增強競爭實力,而這種科技上的進步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從而在間接上促進發展中國家的進步。

第五章  中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發展,以及中國入世后國門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熱門話題,而是不可回避的現實挑戰。我國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國際間已達成的各種技術標準協議,制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一節  我國政府部門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從政府角度看,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技術法規體系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機構, 積極組織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對現行標準制定中制定、執行和監督脫節的問題, 應做到以市場為導向, 與企業生產和人們生活需求以及監督監測水平形成有效銜接。把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的一些意見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去, 為我國紡織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2. 加強宏觀調控, 規范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力度, 鼓勵建立高新技術、環保型的紡織服裝企業, 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投資設廠。積極規范和引導紡織服裝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促進產業升級。

3. 加大談判力度

一方面要利用現有WTO機制,要求主要進口國取消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WTO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建立嚴格、公平、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約束發達國家越來越泛濫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中國紡織品出口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

   4. 建立完善的出口風險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體系

    建立技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讓紡織品服裝企業及時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在該領域TBT 的新動向。建立TBT預警機制,并將信息及時反饋有關部門和企業,做好防范工作,采取措施,突破國外TBT。

第二節  我國企業和商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可采取的對策

一、對于企業來講,應該在努力提高紡織品產品質量、建立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生產加工體系的前提下,積極采取多種渠道來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應考慮采取下述措施:

   1.大力實施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打破技術壁壘最根本的辦法是提高紡織品服裝的質量, 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必須改變目前技術及生產設備落后狀況,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積極開發環保型深加工產品, 把綠色紡織品、生態服裝等作為出口的新增長點。因此, 出口企業要加速技術改造, 淘汰陳舊落后設備, 走優化存量的發展道路, 進一步加快新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工作,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2.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的管理水平

出口企業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使其組織結構、戰略管理以及經營管理等適合技術性貿易壁壘變化的需要, 將ISO9000 與ISO14000 等國際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 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

   3.更新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企業要積極參與各種標準的制定,制定標準就是技術開發,就是產業化,誰制定標準誰有有先發優勢,掌握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擺脫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二、行業協會是非盈利性的社會中介組織,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著協調、服務的作用。面對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我國應該重視行業協會在現代國際貿易中的作用,積極建立和完善各種行業協會和商會組織,引導他們承擔起保護國內企業的職責,一旦我國企業受到沖擊,要迅速作出反應,采取各種相應措施,形成一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并利用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進行行業和產品保護的快速反應機制。

1. 完善組織建設, 發揮服務職能

應加強行業組織建設, 形成權威性和凝聚力。此外,應該加強服務意識, 并積極維護企業的利益。以組織的形式出面應對TBT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參與標準制定, 提高檢測水平

積極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制定, 反饋行業之聲; 傳達并監督標準和法規的實施。另外, 紡織協會應積極與國外檢測機構合作, 制定國際認可的檢測標準。

3. 啟動互律機制,規范同業競爭

我國近年來頻繁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其他貿易壁壘,除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迅速擴張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之間的惡性無序競爭。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協會還必須制定行業的“行規”和職業道德規范,維護行業競爭秩序,調節彼此的紛爭,對惡意競爭的行為要給予懲罰,保護行業內出口企業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參考文獻】

[1] 卜海.后配額時代與我國紡織品貿易的發展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 2004(9):5-8

[2] 陳杰.后配額時期的新貿易壁壘及我國紡織服裝業的應對策略研究[D]. 南京:東南大學碩士論文集,2006.

[3] 韓雁蒙.我國紡織品出口實施主動配額的實證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集,2007.

[4] 凌海生.浙江省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競爭力研究[D],2006年,34-38

[5] 薛榮久. 中國與歐美等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的化解[J].國際貿易,2005(7):7-8

[6] 喬生.“特保條款”及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評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5):102-106.

[7] 許輝,許燕玉. 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企業加速國際化得戰略選擇—基于資源觀的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07(6):94-99.

[8] 張亮,閻俊.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與對策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 2004(4):100-104

[9] 余為麗,王治.基于動態鉆石模型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4):79-83.

[10] 魏國學,熊啟泉.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地原因—基于美中貿易現狀的模型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 2006(3):39-44

[11]《中國入世協議書》第16條

[12] 田強.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與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8).

[13] 王仲輝.跨越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的影響[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4] 張茂榮.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如何面對技術壁壘[J].經濟師, 2004(2): 49–50

[15] 滕玉華.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4(3): 44-45

[16] 馬曉紅.2005年中國紡織業埋伏三: 技術性貿易壁壘障礙重重[J].WTO經濟導刊, 2004( 8): 7—8

[17] 張銳.誰為紡織品配額終結買單[J].經濟前沿,2005(1)

[18] 吳海霓.世貿組織框架下出口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J].國際貿易問題,2003(1)

[19] 全毅等.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理論分析、經濟影響與對策研[M]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0] Ningchuan Jiang. Effe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ese Textile Product Trade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ISSN 1913-9004 (Print), ISSN 1913-9012 (Online)

[21] Gabriel J. Felbermayr • Benjamin Ju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Industry Productivity[J]. Open Economies Review, ISSN 0923-7992 (Print) 1573-708X (Online)

致    謝

為期四年的大學生活,在本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中落下帷幕,自己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在論文選題、文獻搜集、實證分析及最后的成文撰寫過程中得到了老師、父母和同學的幫助。對恩師的教誨,以及同學們的幫助,十分感激。

上一篇: 建筑施工論文 下一篇: 初中入團自我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非常黄的永久网站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999z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