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件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1 05:55: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歷史課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歷史課件

篇(1)

一、失控型。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用flash或authorware、director等制作,中間設置了許多的超級鏈接,把教學課件搞得機關重重。一旦上起課來,由于緊張或不熟練,常常忘了其中的機關,按錯了一個按鈕,就會弄得所講的內容與所要展示的圖片或文字牛嘴不對馬尾,洋相百出,學生聽起課來,一頭霧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搞笑型。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有動畫,跟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相比,豐富多了。但有的教師片面追求音響效果,在一個課件里,設置了大量的聲音,有的還在習題出現答案時,配以天線寶寶的“哦!耶!你真聰明!”等聲音,引得學生一片哄笑,還紛紛跟著學腔拿調。這種做法,對小學生可能適合,對高中生來說,未免太兒化了。學生的注意力被聲音所吸引,對老師的講解反而充耳不聞了。這種課上完后,每個學生都滿面笑容地走出教室,嘴里卻嘮叨:“今天老師講了什么呀?”

三、擺設型。有的教師課件制作簡單,總共三四張幻燈片,圖片、文字都是書上有的,文字沒有經過多大的歸納、綜合,地圖也不作任何動畫設置,純粹以多媒體替代小黑板與掛圖之用,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這種課件純粹是為了趕時髦,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學生而言,它是擺設,價值不大,學生當然不滿意。

四、流水型。有些老師平時不去學習做課件,臨到要上公開課或匯報課了,才急急忙忙地找電腦老師幫忙,電腦老師幫他做好一個,又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讓電腦老師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一旦學生的思路稍有出軌,提出教師沒有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這時,教師便會尷尬不已,因為電腦流程仍按原設計繼續展示著。一堂流水課成了一場鬧劇。

五、肥胖型。肥胖型課件有三種類型。(1)有的老師認為做課件,就是要音像資料多,那樣才生動,才能吸引學生。于是,大量搜索圖片、歷史錄像等,不管跟教材是否有聯系,也不管對自己的課突破重點、難點有無幫助,也沒經過自己的刪剪、組合、加工,一古腦兒地搬來,使課堂成為圖片展示課、錄像室,教師成了放映員。一節課下來,學生看得眉開眼笑,老師的教學任務卻無法完成,通過課后作業一檢測,這種課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2)有的喜歡在文本上貼上一些會動的東西,如:旋轉的花、滴水的水籠頭、跳動的筆等,用多了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3)有的認為課件越長越有份量,于是長篇史料、長段答案,以至于老師所要講的每一句話,都一一做進去,使課件顯得冗長、僵化,學生看得很疲勞,聽得很被動。

解決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是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成功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在分析某個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圖片和場景,便于學生理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多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只能說明我們還沒能熟練掌握這種教學手段,只把它作為一種時髦的裝飾品;也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掛羊頭賣狗肉,搞的仍是老一套。要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我覺得在制作課件時應嚴格遵循以下原則,它才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

一、實效性原則。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是否有實效。避免出現擺設型、搞笑型、肥胖型課件。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或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如:一般書本上地圖是靜止的,所有的信息都全部展示,學生往往理不清它的發展過程,這時很有必要用多媒體把它動起來,按發展過程慢慢地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一節中,講到“在我國逐漸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書上的插圖無法體現這個過程是怎樣逐步形成的,使學生對理解這個格局的形成產生困難,這就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難題。課件制作時,①先出現空白沿海圖,②出現四個經濟特區符號,并讓它保持閃爍效果,讓學生自己把特區名稱對號入座后,閃爍效果停。③出現14個沿海開放城市符號,保持閃爍效果,學生對號入座后,閃爍效果停。④出現3大開放區。⑤采用大塊顏色閃爍展示向內地擴展的趨勢。⑥再設置效果按次序凸現城市符號、沿海線、擴展面。體現點、線、面結合。⑦在一些重要城市還可以設置超級鏈接,補充一些有關當時對外開放的事例,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種課件設計既形象又實用,解決了學生的難題,效果好。

2.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它的使用有助于教師通過歷史圖片、歷史記錄片的展示來喚起學生的歷史感覺,拉近歷史與現實的時空距離,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地去理解歷史上的人和事。但不等于說音像資料越多越好,如何把圖片、錄像和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正是我們教師要動腦筋的地方,也是衡量一個多媒體課件優秀與否、實用與否的主要因素。powerpoint這一軟件易學易用,效率較高,其功能雖無authorware強,但效果還算不錯,用來做歷史課件很適合。設計課件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每一堂課突破一、二個難點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師生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講清楚就可以了。如制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課件時,可剪輯一段二戰的紀錄片,真實的音像效果,能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二戰性質、影響的理解。在《美蘇爭霸》一節中,反映五六十年代美蘇緊張的事例有1961年“柏林墻”的修筑和“古巴導彈危機”,教材講解不多,學生對這兩件事又很陌生,在制作時補充一些圖片(如:柏林墻近況圖、中美洲地圖、有關蘇聯運送導彈圖等),便很能說明問題。

二、輔原則。流水型課件的出現,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它只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現代化的技術必須要有現代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要堅持多媒體的輔原則。在課件結構上,可采用模塊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并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真正使課件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如:《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節,可設計成四大模塊,

篇(2)

    本課共講述三部分內容:一、科舉制的創立;二、科舉制的完善;三、科舉制的影響。三部分內容均涉及到大量背景內容,如科舉制的概念,隋以前人才選拔制度概況等。有些問題還需要參考現有學術研究的成果,如科舉制創立的時間、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等。所以學習容量較大。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水平和興趣的不同,他們在學習的內容上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而需要互動模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

    在制作本課課件時,我設計了兩套學習模式:預設模式和互動模式。預設模式下,將科舉制的概念、隋以前人才選拔制度的略要等內容有機的融入課文主體內容之中,再按課本順序進行排列,學習時將按照預設進度演示。此模式下學習方式單一,內容比較簡單,僅為課本基礎內容和必要的補充知識。

    互動模式下,首先設置一個類似“首頁”的幻燈片,輸入三個子目,并在其之前加入“什么是科舉制?”的超級鏈接。通過超級鏈接可以了解學術界對科舉制最新的定義,還可以通過新的鏈接返回或者繼續了解科舉制的科目設置、科舉選拔人才的具體方法和程序等詳細內容。其次,在三個子目錄右側,分別添加“學習”和“測試”按扭,也做成超級鏈接。通過這些超級鏈接,學習者不僅可以了解預設模式下的全部基礎內容,還可以了解到更多內容。如科舉制創立的背景,詳細的介紹隋以前的人才選擇制度及其弊端;唐代舉人們進行曲江晏并在大雁塔題詩的活動;學術界關于科舉制的特點、影響和作用以及科舉制的弊端的研究成果;“范進中舉”和中國古代“白發考生”的故事等。同時,可以使用“學習”按扭進行某一部分內容的反復學習,按“測試”鏈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練習,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再次,在每部分內容中設置了“返回”和“繼續”鏈接按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終止某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或繼續新內容的學習。最后,我在“首頁”中設置了“本課小結”“綜合測試”和“結束”的超級鏈接按扭,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對學習內容進行小結,可以隨時進行課程學習的綜合測試,或者結束全部學習過程。

    精心設計的作品新鮮出爐,我帶著學生進入了電腦室進行學習。在作了課件使用說明后,學生們馬上興高采烈地按照自己的愛好和實際開始了各自的學習。學習結束后,我對學習效果繼續進行隨機檢查,結果令人滿意:抽查者全部能夠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互動模式,對課本上沒有的科舉故事和科舉知識和故事有很大興趣并有全面的了解;覺得學習過程非常愉快,非常樂意可以選擇學習內容的學習模式。

    課件學習能收到如此效果,我也非常欣慰。成功之余,我也對本課教學和歷史課件制作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一、在此次學習中,學生全面掌握了課文基礎知識,并且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興趣,自主選擇并了解了課本以外的延伸內容,對科舉制度有了全面的了解,形成了正確的認識。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能力和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課件的操作和綜合測試的進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

    二、互動性是此次課件學習過程的最大特點。課堂結構打破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常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參與,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過程,實現了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實現了學習的個性化。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興趣盎然,效果良好。

篇(3)

    首先,我認為大家應該再次以最熱烈的掌聲向在這一次月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的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在本次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科任老師及班主任表示深深的敬意!開學至今,我們的每位老師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一心撲在教學上,老師們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本次月考中,我校也涌現了一大批學習突出的典型:

    三個年級總分最高分的同學:

(一)九年級:

(二)八年級:

(一)七年級:

   以上三名同學是我們全體學生的楷模,理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同學們!月考是一次階段性考查,考試最大的功用并不是最后的分數,而在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完善自我,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本次考試結束后,我聽到了同學們無盡的抱怨:一些會做的題,要么條件看錯了,要么公式寫錯了;要么數字運算錯誤,該得分的題目因為不該發生的錯誤而丟分。不該失誤的分數因為非智力因素而擦肩而過。所以我們說,考試中不怕某一道題沒有做,最怕每道題都有失誤。

第一次月考,塵埃已落定,一切似乎又歸于平淡,你是否明確的告訴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下一階段的目標是什么?你是否已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我目前在哪里,離我想要的,想走到的目標還有多遠,你是否清醒的認識到,成也罷,失也罷,都已成為過去,只有放下包袱,讓心態歸零,才能從頭開始,只有放下……才能輕裝上陣;只有認清形勢、分析自己月考得失后才能在跌倒后再爬起來,才能站在勝利的階梯上走向另一次勝利!

考試同樣是一次行為習慣規范的考驗。我們要求以后的每次考試做到:

(1)只帶考試要用的物品,如:筆、尺、橡皮等進入考場。嚴禁攜帶手機等進入考室。

(2)考試時應認真安靜地答卷,有不清楚的舉手問監考,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夾帶與考試有關的東西,一經發現,均以作弊論處,并且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

(3)考試期間的儀表要求如常,請同學們佩戴學生證。

(4)考試期間請同學們注意保持校園及所在考室的衛生,愛護學校、班級的公共設施。將在考試間隙時間對教室衛生進行檢查,對破壞衛生嚴重的現象與人進行通報與批評。請班主任老師妥善安排,考試期間,堅持每天對教室與公共區衛生進行一次較徹底的清掃。

篇(4)

歷史雖然由鮮活的人物和事件組成,然而歷史畢竟是過去的事情,它是不能重復的。由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老師縱然口若懸河,仍常常使學生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選擇適當的教法并輔之以相應的教具就顯得尤為重要。時下有很多流行時髦的教法和眾多的教具,現只就多媒體課件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拙見。

想讓歷史課堂"真實有效",所選教法和教具就必須簡單、實用,而不圖花哨。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展現了一個新的天地。為了使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更真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運用演示型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應把握如下原則:

1.適度運用原則

在濃厚的傳統教學理論背景下,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并非令人滿意。出現了課件滿堂演示,出現了新的形式的滿堂灌。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習主動性被抑制。課后,回憶教學內容,除了多彩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外,實質性的課程內容所剩無幾,更談不上主動學習。適度運用原則就是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如果沒有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思考,讓他們理解,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那么多媒體課件(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學科教學中的使用效果將打大折扣。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的優勢是明顯的,但不能濫用,否則,多媒體課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體課件在學科教學中應適度運用,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發創新。

2.適量信息原則

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囫圇吞棗,甚至是聽課的同學科教師產生"累"的感覺。這就是"電灌效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線式地點擊鼠標。有教師感慨地說:"不是我們在用課件,而是課件在用我們。"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師的教學機智受到制約,不能根據學生的課堂現場表現及時做出反應。只能回避學生的臨時問題,師生交流受到限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被淹沒。太大的信息量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都擠滿了,剩下的只有一項工作點擊鼠標。在大信息量的制約下,有限的師生交流也僅限于一些簡單的知識性問答,對質疑性問題、創新性問題無法正視。顯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創新教育。適度信息原則就是以優質的教學資源為主要手段,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量的信息,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篇(5)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數字、電影等多種媒體材料于一體,不僅課件內容豐富多彩,教學過程生動形象,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顯現大量的信息。這是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所以,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老師們制作課件的熱情與日俱增,大多數學校也明確要求,凡老師上公開課、匯報課一律要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這無疑是將教師的教學設計空間引向寬廣,為教學方法創新提供了條件,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學生思維的啟發、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將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可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卻發現老師們制作的課件存在許多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它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存在問題:筆者在聽課過程中作了初步的統計,教學效果不佳的歷史課件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失控型。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用flash或authorware、director等制作,中間設置了許多的超級鏈接,把教學課件搞得機關重重。一旦上起課來,由于緊張或不熟練,常常忘了其中的機關,按錯了一個按鈕,就會弄得所講的內容與所要展示的圖片或文字牛嘴不對馬尾,洋相百出,學生聽起課來,一頭霧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搞笑型。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有動畫,跟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相比,豐富多了。但有的教師片面追求音響效果,在一個課件里,設置了大量的聲音,有的還在習題出現答案時,配以天線寶寶的“哦!耶!你真聰明!”等聲音,引得學生一片哄笑,還紛紛跟著學腔拿調。這種做法,對小學生可能適合,對高中生來說,未免太兒化了。學生的注意力被聲音所吸引,對老師的講解反而充耳不聞了。這種課上完后,每個學生都滿面笑容地走出教室,嘴里卻嘮叨:“今天老師講了什么呀?”

三、擺設型。有的教師課件制作簡單,總共三四張幻燈片,圖片、文字都是書上有的,文字沒有經過多大的歸納、綜合,地圖也不作任何動畫設置,純粹以多媒體替代小黑板與掛圖之用,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這種課件純粹是為了趕時髦,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學生而言,它是擺設,價值不大,學生當然不滿意。

四、流水型。有些老師平時不去學習做課件,臨到要上公開課或匯報課了,才急急忙忙地找電腦老師幫忙,電腦老師幫他做好一個,又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讓電腦老師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一旦學生的思路稍有出軌,提出教師沒有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這時,教師便會尷尬不已,因為電腦流程仍按原設計繼續展示著。一堂流水課成了一場鬧劇。

五、肥胖型。肥胖型課件有三種類型。(1)有的老師認為做課件,就是要音像資料多,那樣才生動,才能吸引學生。于是,大量搜索圖片、歷史錄像等,不管跟教材是否有聯系,也不管對自己的課突破重點、難點有無幫助,也沒經過自己的刪剪、組合、加工,一古腦兒地搬來,使課堂成為圖片展示課、錄像室,教師成了放映員。一節課下來,學生看得眉開眼笑,老師的教學任務卻無法完成,通過課后作業一檢測,這種課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2)有的喜歡在文本上貼上一些會動的東西,如:旋轉的花、滴水的水籠頭、跳動的筆等,用多了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3)有的認為課件越長越有份量,于是長篇史料、長段答案,以至于老師所要講的每一句話,都一一做進去,使課件顯得冗長、僵化,學生看得很疲勞,聽得很被動。

解決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是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成功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在分析某個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圖片和場景,便于學生理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多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只能說明我們還沒能熟練掌握這種教學手段,只把它作為一種時髦的裝飾品;也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掛羊頭賣狗肉,搞的仍是老一套。要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我覺得在制作課件時應嚴格遵循以下原則,它才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

一、實效性原則。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是否有實效。避免出現擺設型、搞笑型、肥胖型課件。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或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如:一般書本上地圖是靜止的,所有的信息都全部展示,學生往往理不清它的發展過程,這時很有必要用多媒體把它動起來,按發展過程慢慢地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一節中,講到“在我國逐漸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書上的插圖無法體現這個過程是怎樣逐步形成的,使學生對理解這個格局的形成產生困難,這就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難題。課件制作時,①先出現空白沿海圖,②出現四個經濟特區符號,并讓它保持閃爍效果,讓學生自己把特區名稱對號入座后,閃爍效果停。③出現14個沿海開放城市符號,保持閃爍效果,學生對號入座后,閃爍效果停。④出現3大開放區。⑤采用大塊顏色閃爍展示向內地擴展的趨勢。⑥再設置效果按次序凸現城市符號、沿海線、擴展面。體現點、線、面結合。⑦在一些重要城市還可以設置超級鏈接,補充一些有關當時對外開放的事例,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這種課件設計既形象又實用,解決了學生的難題,效果好。

2.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它的使用有助于教師通過歷史圖片、歷史記錄片的展示來喚起學生的歷史感覺,拉近歷史與現實的時空距離,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地去理解歷史上的人和事。但不等于說音像資料越多越好,如何把圖片、錄像和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正是我們教師要動腦筋的地方,也是衡量一個多媒體課件優秀與否、實用與否的主要因素。powerpoint這一軟件易學易用,效率較高,其功能雖無authorware強,但效果還算不錯,用來做歷史課件很適合。設計課件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每一堂課突破一、二個難點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師生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講清楚就可以了。如制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課件時,可剪輯一段二戰的紀錄片,真實的音像效果,能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二戰性質、影響的理解。在《美蘇爭霸》一節中,反映五六十年代美蘇緊張的事例有1961年“柏林墻”的修筑和“古巴導彈危機”,教材講解不多,學生對這兩件事又很陌生,在制作時補充一些圖片(如:柏林墻近況圖、中美洲地圖、有關蘇聯運送導彈圖等),便很能說明問題。

二、輔原則。流水型課件的出現,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它只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現代化的技術必須要有現代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要堅持多媒體的輔原則。在課件結構上,可采用模塊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并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真正使課件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如:《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節,可設計成四大模塊,

一、1929-1933年經濟危機;

篇(6)

多媒體課件教學是新時期歷史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多媒體課件教學不能流于形式,應注重實效性。在備課時,歷史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判斷教學內容是否需要采取多媒體課件形式呈現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復雜抽象的很難講清楚的教學內容,歷史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同時課件內容應通俗易懂,這樣重點、難點、才易突破,才能使學生在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礎上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中學歷史教材必修Ⅰ第12課《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圖片直觀展示,使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近代中國人民在服飾、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從而輕松地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因此,歷史教師在備課制作課件時,不能把多媒體課件當成授課的專用模具,一定要注重實效性。

二、教師應該自己參與課件制作

近幾年來,多媒體課件教學雖已不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但對于歷史教師也是一種考驗,只有歷史教師自己參與課件制作,才能把教材的精髓在課件中體現。要想參與課件制作,教師首先應該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的各種輔助軟件制作課件,使課件制作效果能達到寓教于樂目的。如果教師不會制作課件,甚至連簡單的計算機操作都不熟練,那就無法利用好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比如,常有一些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種課件看似歷史教師完成了課件的制作,但體現不出歷史教師制作課件的水平,更體現不出課件的互動性、交流性和趣味性,這樣的課便是"流水課",達不到課堂教學預期目的,談何實效呢?若是干脆照搬別人的課件,這更是不可取的。因此,歷史教師只有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能和技巧,吃透新課標,熟知需要制作課件的教學內容,真正參與課件制作,當然也可以借鑒別人的課件,取別人之長補已之短,把教學思想精髓體現在課件的設計中,使用時才會得心應手,才能真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多媒體課件在歷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效率地教學。

三、堅持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

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體現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應用課件教學時,不能只強調教而忽略了學,歷史教師應注重課件教學內容的主導性原則,在應用課件教學時,應對每個歷史時間段內發生的重大影響歷史變革事件進行串插介紹,便于學生對歷史變革事件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面對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一成不變地將學生的思路捆綁在課件設計的既定流程上,勢必造成教學課件變成多媒體演示片,發揮不出來多媒體教學獨有魅力的互動功能。如果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雖然看似內容豐富,但學生參與的機會卻大大減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這實質上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最終實際效果肯定不符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導和主體的關系。因此,在對整個課堂教學課件流程設計時,應著重從學生認知性、理解性入手,選擇合理的表現方式,為課件設計出最具互動性、趣味性的方案,使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四、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想象空間

課件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效率高而被認可。在課堂教學內容多,教學壓力大情況下,如何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想象空間,如何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時間,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活躍性,是任課教師燃眉之急。作為歷史教師,我身有體會,學校一方面抓教學質量,忽視了學生個體發展,另一方面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任課教師教學效率。為了不影響教學質量,全面抓好學生自動自發地學習,在使用課件時,應注重歷史事件邏輯性、條理性,切換課件速度的快慢,應考慮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的速度,不能讓學生囫圇吞棗地去看看而已,在重點、難點問題上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調動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探索,激發學生對歷史事件求知欲。因此,課件的設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比如在做歷史材料解析題時,答案要作成可控制的鏈接,不需要的時候空出,需要的時候,點一下鏈接就可以出來答案,供學生驗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

篇(7)

關鍵詞:

歷史課件;制作及使用;方法

歷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倡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充分運用錄音、錄像、影片等手段,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在相當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興趣,擴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課件的制作方面和多媒體的使用方面,教師的能力呈現出不同的水平。

一、一堂歷史課中課件的數量多少的選擇

歷史教學中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帶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實現了打破時空限制,優化各種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良好教學效果。一節課中,視頻、音頻、圖片等的使用應該根據課堂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要遵守“寧缺毋濫”的原則。一節課中視頻的使用最多不能超過三個,總時長要控制在六分鐘以內。要選取事件典型、語言精煉、感染力較強的內容。音頻的選取最多不能超過兩個,時長不可超過3分鐘;圖片選擇要適量。PPT的總數最好不要超過10張。否則一節課中教師就會被課件所綁架,成為放映員。教師緊緊站在講臺上,圍繞著電腦而教學,不能深入學生之中,有效指導學生的教學活動,這樣“人灌”成了“機灌”,更加脫離學生實際。

二、課件制作的一些基本技巧

(一)視頻制作部分

教師在視頻的使用中,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視頻,他們搜集到什么樣的就用什么樣的,這樣造成課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刪除冗長的、缺乏典型性的、言語干癟的、缺乏感染力的部分,靈活截取所需的材料,讓視頻在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功能。

1.視頻的處理。

對于視頻的處理的軟件特別的多,如:會聲會影、premiere,EDIUSVEGAS等。教師只要掌握會聲會影和EDIUSVEGAS的操作就可以勝任了。它可以實現視頻的截取、抓拍、編輯、渲染等。這種處理會使教師在授課中變得靈活自如,對視頻的處理更大膽、更簡潔,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精彩程度,為生成性資源的出現留下了極大地空間。

2.視頻的播放。

在視頻的播放如果采用的是超鏈接的方式,會出現下級菜單,操作起來較繁瑣。可采用PPT中的插入功能,可能MKV、FLV、MOV等格式的文件不支持這種插入方式。利用格式工廠或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進行格式的轉換。將文件轉換為AVI或WMV、MPG格式,然后利用幻燈片的插入功能即可。這樣呈現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解放了教師對電腦的操控,便于教師觀察學生的反映,及時捕捉教育良機。

(二)圖片處理部分

歷史圖片能直接地反映歷史的原貌,會激發學生的興趣;真實、直觀、生動、一目了然的特點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如果設置不好,唯美的圖片沒有產生唯美的效果。教師一直守在電腦旁邊,不斷的點擊,一張、一張的畫面順次播放。教師可發揮PPT中動畫功能,將所要出現的圖片按照出現的順序疊加在一張幻燈片上,利用自定義動畫進行動作的設置,這時圖片的呈現就像是電影一樣,在我們的面前不間斷的播放,唯美的畫面才會創造出震撼的效果。教師可以穿梭于課堂,觀察學生的反映,捕捉學生的思維動態,去生成新的知識和觀點,這樣才能做到課件與課堂、學生的融合。

(三)課件色彩搭配

制作一個優秀的PPT演示文稿,要兼顧內容、配色、動畫和音效等眾多環節,每個環節都要進行精心設計。幻燈片的背景最好是統一的,這樣讓人一目了然,明確一節課的主題,便于引導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色彩搭配總的應用原則應該是“總體協調,局部對比”。

(四)字體及聲音設置

篇(8)

本人在2012年10月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在南昌舉辦的全國歷史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所執教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對外友好往來》一課獲得一等獎。比賽結束后從本課出發對優化歷史課堂教學進行思考,將實踐與認識整理成文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優化教學立意,課標統領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文以意為先,意是文章膽。立意不好自然也算不上好文章。歷史教學也是這樣,如果把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落實上,不去挖掘教學內涵,提煉教學主題,勢必影響教學質量。一節好的歷史課,往往在于有明確的、令人眼球一亮的好立意。教師在備課時,如何優化教學立意呢?首先要研讀課標,只有研讀課標,才能準確挖掘教學立意,才能拔高教學層次,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概括為:以鑒真東渡、玄奘游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如何實現課標呢?教材中舉了唐朝和日本、新羅、天竺三個國家交往的史實。鑒真東渡弘揚唐朝文化和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體現了唐朝的開放交流,使得輝煌先進的唐文化傳向世界,推動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玄奘西游和《大唐西域記》,體現了唐朝的對外交往不僅推動了佛教文化的發展,還給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唐朝與新羅的頻繁往來豐富了兩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體現了交往是雙向的,是彼此發展的。通過研讀課標,分析教材內容,于是我有了本課的立意:通過本課學習,最終讓學生感受到唐朝的全面開放與廣泛交流,促進了國家間的和平交流,不僅推動了唐朝的發展,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這也是本節課的亮點和拔高點。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于對課標的準確理解,只有先圍繞課標對本課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確解讀課標,優化教學立意,最終實現課標,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優化教學課件,素材展開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如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歷史學科,它的優點更加明顯。多媒體課件可以展示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將過去的歷史景象以各種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便于學生理解歷史事件并激發學習興趣。但如果課件使用不當,過于面面俱到,過于花里胡哨,將嚴重擾亂學生的正常思維,淡化教學目標和內容。因此優化教學課件,有效運用素材,才能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適度使用課件,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課件設計】展示《唐朝的開元通寶和日本的和同開》《漢字草書和片假名、漢字楷書和平假名》《長安城平面圖和平城京平面圖》《唐裝和和服》一系列圖片。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設計意圖】日本受唐文化影響的例子很多,如果都通過圖片一一展示顯得嗦繁瑣。為什么選擇以上四個例子呢?(1)通過觀察對比圖片,學生不由發出“很像”的感慨。(2)有的例子體現唐文化對日本產生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到:今天日本使用的常用漢字仍有1900多個。今天去日本會看到日本把唐朝風格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好。今天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在重要的日子很多日本人都會穿上和服。從這些典型例子中學生不難感受到唐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

2.適時地使用課件,彌補課本資料的不足

【課堂小結?課件設計】展示《繁華的長安西市》,圖片中呈現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各種身份的人在長安西市或游玩或做買賣的情境。之后滾動播放中外交流的物產文化組圖。

【課堂小結?設計意圖】本節課教材中重點介紹了唐朝和日本、新羅、天竺的交往,對于實現“使學生感受到唐朝的全面開放與廣泛交流,促進了國家間的和平交流,不僅推動了唐朝的發展,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這個目標,資料略顯單薄,學生體會還不夠深。而《繁華的長安西市》則成為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的縮影,通過這幅圖,讓學生感受到唐朝不僅和日本、新羅、天竺交往,還和世界各國展開廣泛交往。接下來滾動播放中外交流的物產文化組圖,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交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三、優化教學語言,語言升華情感,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語言貫穿教學的始終,上好一堂課教師的語言很重要。教師準確嚴謹、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易于引起情感共鳴。但如果教學語言毫無條理,重復嗦,平鋪直敘,將讓學生走神,甚至厭煩。因此,只有優化教學語言,精心設計每一句教學用語,才能打動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比喻性的語言在本課中的運用

如何體現《大唐西域記》的價值,從而體會玄奘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呢?我是這樣講述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實際上就是玄奘游學的游記,書中記載了玄奘游歷的110多個國家的風俗、文化、地理、歷史。如果你是旅行家,你可以把它當成旅游指南來看;如果你是歷史學家,你可以把他當成歷史資料來看;如果你是佛學家你可以把它當成佛學典籍來看。這部書很有價值,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通過淺顯的比喻使學生體會到《大唐西域記》的價值,感受到玄奘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生動優美的語言在本課中的運用

展示《繁華的長安西市》圖片來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時,我這樣講述:如果此時此刻我們走在長安,我們會看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人,不僅有日本人、新羅人、天竺人、還會有大食人、波斯人、羅馬人,他們中間有使者、有僧人、有商人、有留學生、有藝人,多元文化在這里共容共存,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刀光劍影,看到的只是友好交往的景象。通過交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唐朝以博大的胸懷兼收并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華,開放交流使得唐文化更加燦爛輝煌,產生了強大的力量向世界輻射,世界也吸收了輝煌的唐文化,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是彼此發展的,開放交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豐富了各國的文化,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通過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動情講述后,學生情感立即得到升華,實現了課標要求。

四、優化教學活動,活動鞏固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退出歷史舞臺,課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但有的課堂活動僅是為了活動而活動,華而不實,脫離教學目標;有的活動環節過多,歷史課變成了電影課、音樂課、表演課;有的活動只是少數學生的“獨角戲”,大部分學生無事可做。因此,優化歷史課堂活動,實現活動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篇(9)

所謂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例如“”這一節,新教材有意識地留下了對的評價不寫,卻通過課后“結合史實,談談你對的評價”的練習題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這一節對舊教材中評價前期成就進行了刪除,而設計了一道課后習題對“打倒孔家店”口號的評價,并建議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展。類似例子有許多,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

1,改革師生互動方式,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可潛在自由、充分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2,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還可根據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三、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有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統計表明:表示很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學生占553%,而明確表示不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僅占28%。學生沒說不喜歡歷史,可教師卻在抱怨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原因何在?無外乎兩個因素:(1)因主課學業繁重緊張,把學習歷史當作類似看小說看電視等緩釋緊張情緒的功能。(2)某些歷史知識通過教師引人入勝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新鮮感,使他們產生了一時的沖動。這些統計表明,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層次還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歷史情節中(這可能受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影響),也就是停留在直接興趣這一層次上。我們知道,直接興趣是不穩定的,常會因各種因素而減退,比如知識簡單易懂、概念重復講述、結論不易理解、內容難記難背等,再加上其他學科學習壓力,一旦學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難時,直接興趣就會衰減、消失。改善之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構建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愿”學。

二是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讓學生“樂”學。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性的紀念活動,等等。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篇(10)

Li You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s in distance education,multlmedia technology is to map,text,sound and technlcal processing,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rough a wealth of video data,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scenarios,to break the bound aries of time and spa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call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A Reseatch oil Situational Teaching with History in High Schoo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Refcrm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說到底”,這種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同學們都不愛上歷史課。現如今社會科學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革,課堂教學手段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校建成遠程教育信息技術網絡后,學校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多媒體教學基本操作要領,學會設計課件,會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目前,多媒體教學在我校已廣泛開展,我校歷史教師已全部掌握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一改往日在教學中枯燥、乏味、單純語言講解的教學模式,它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將圖、文、聲進行技術處理,有活動影像的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自己,全面提高學生索質。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已經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運用。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比賽中,大多都要求用多媒體課件。甚至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已經成為評判是否是一堂好課的標準。現如今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手段。所以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已經不容忽視,但是無論是什么科學技術都要做到合理運用。我通過這兒年的實踐操作,就初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淡談我的看法。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達到直觀性的效果,增強感染力

多媒體課件可以引用大量的文物圖片、文獻資料、模擬動畫以及歷史紀錄片等信息。這就可以避免教師用枯燥,空洞的詞語來說教,也不利于學生對課文情節的掌握。

如在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15課《“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一課時,我采取了使用多媒體教學和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作比較。我教了6個班.其中三個班沒有用課件,三個班用了課件。沒有用課件教學的班級,我采取的是傳統的老師講解,同學閱讀,在書上勾重點的方法。所以在課后思考題:談淡給人類留下的啟示時,學生就不能深刻地體會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而在另外的三個班中,我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開始上課時,我播放課件,畫面出現的紀念網站,配上低沉悲哀的音樂。接著播放了一段的視頻。課件用凄涼悲哀的音樂和強烈真實的圖片再現了當時的歷史,我仔細觀察同學們觀看視頻和資料時的表情,我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是神情凝重,甚至有個別女同學眼眶包含了熱淚。講到血染盧溝橋時我播放短片《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同學們頓時被中國軍人的那種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染。在課后談的啟示時,很多同學都言辭激烈地控訴了日寇的野蠻和慘絕人寰,激發了同學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并且表示要好好學習,牢記歷史,振興中華,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等等。所以通過對比.我覺得本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對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強感染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2 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時,就能積極主動的去學。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面對黑板上所列提綱,感到枯燥,上課開小差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豐富的影視資料,創設歷史情景,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為學生再創歷史畫卷,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這樣就能使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例如在講述《難忘九一八》時,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開始上課時.當教室里響起一曲凄涼悲愴的《松花江上》,黑板上的屏幕上出現中國人民在與日軍浴血奮戰時。教室里頓時非常安靜。一下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然后教師提問思考:(1)為什么東北人民要流浪?(2)爆發的經過:在講到因為的不抵抗政策導致短短的四個月東北三省被日寇占領時,我制作了一個,光著腦袋,在屏幕上滑稽地跳舞的flash,一下子引的同學們哄堂大笑。然后問同學們:“為什么東北三省會迅速淪陷?”同學們馬上說:“是因為的不抵抗政策。”播放《義勇軍進行曲》,介紹這首曲子創作的時代背景。這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這首救亡曲子的歷史背景。通過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3 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觀

在七年級下冊第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包括繪畫及書法成就,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審美的環境和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感染和藝術的熏陶,提高鑒賞水平。因此在教授本次課的內容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書上繪畫書法的代表作用課件展示.并從網上下載解說詞。當配有音樂朗誦的《清明上河圖》畫卷徐徐展開時,栩栩如生的畫面,處處引人人勝,美不勝收。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聲。這是傳統教學所不能做到的。

4 多媒體課件只能是歷史教學的輔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不能否認,但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依賴多媒體,多媒體課件只能是歷史教學的輔手段。

上一篇: 大學生就業論文 下一篇: 醫學會議匯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精品第一视频在线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中文字幕视频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专区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