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畢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13 03:09: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藥學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醫藥學畢業論文

篇(1)

Leukocyteadhesionandpreventionoftissueinjury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drugs,Chineseherbal;tissueinjuries;leukocyteadhesion

白細胞跨內皮遷移至血管壁間隙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必要步驟,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的黏附是此過程早期重要的一步。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過程的重要分子基礎[1]。炎癥的重要特征就是白細胞黏附。炎癥時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而出現選擇素分子,與白細胞膜上的配體反應,使白細胞在血管內皮上滾動。炎癥性物質激活白細胞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受體即為激活型,血管內皮上的相應配體與白細胞對合,導致白細胞內皮細胞之間的強烈黏附,引起白細胞移動、趨化。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是有選擇的。如急性炎癥反應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壁的黏附,而慢性炎癥反應則以單核細胞黏附為主。這是由于白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差異及細胞因子的不同調節所造成的[2]。另外,白細胞黏附功能異常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樣會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中藥可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水平來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發揮抗炎作用,從而減少組織損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及其配體的表達上。大致分以下四個方面。

1調節ICAM1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ICAMl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員,廣泛地表達在各種血源性和非血源性細胞的表面,如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某些腫瘤細胞、上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可以接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呈誘發性表達。這些誘發性因素包括致炎性細胞因子以及高血壓、缺氧和缺血再灌注等。ICAMl能通過與其配體β2整合素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LFA1)和白細胞受體alphaMbeta2(Mac1)/(CD11b/CDl8)的結合而促進T細胞活化及白細胞從血管內向炎癥部位浸潤,有助于炎癥和免疫反應。

缺血再灌注損傷是組織損傷的機制之一,黏附分子的作用是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分子基礎,中藥調節黏附分子的表達可能是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之一。正常情況下,腦內ICAM1表達水平很低;腦缺血再灌注時,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上ICAMl等黏附分子表達上調,介導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促進循環白細胞遷移進入腦實質,導致炎癥性腦損傷,多種抗黏附策略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均有保護作用[3],應用ICAM1單抗亦能明顯減輕缺血再灌注鼠腦組織損傷[4],表明ICAM1在腦缺血后白細胞介導的腦缺血早期炎癥損傷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用燈盞花素50mg/kg和75mg/kg治療,能減輕腦水腫,降低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抑制ICAM1表達,從而減輕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腦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5]。海風藤新木脂素類成分也可以通過下調ICAM1及其mRNA的表達來減輕腦缺血后的炎癥性病理損害[6]。粉防己堿可抑制ICAM1mRNA的轉錄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的激活,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細胞的募集[7]。總之,中藥可通過下調ICAM1及(或)其mRNA的表達來發揮腦保護作用。ICAMl也是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急性腎衰竭的一個關鍵介質,可能的作用是強化中性粒細胞和內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后ICAMl表達明顯升高,主要在腎小球的內皮細胞,正常腎臟表達水平較低。活血化瘀注射液Ⅰ號和丹參均可抑制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腎組織ICAMl的表達,使腎臟ICAMl表達水平降低[8]。ICAMl、誘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均受NFκB調控[9]。參附注射液可通過抑制NFκB的活化,減少ICAM1、iNOS和TNFα表達而起到減輕再灌注期間腸黏膜損傷的作用[10]。

中藥還可通過調節ICAMl的表達,實現神經保護。Del等[11]證實,大鼠腦出血后,腦內嗜中性白細胞反應造成血腫周圍神經細胞損傷。Gong等[12]發現腦出血大鼠血腫內及血腫周圍出現炎癥反應,其特征為中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小膠質細胞活化及ICAM1表達上調。經中藥腦溢安(羚羊角、鉤藤、三七、天竺黃、丹皮、地龍、牛膝、生地黃、大黃等)治療12h后,大鼠出血側腦內ICAMlmRNA及蛋白表達明顯下調,相應區域的中性白細胞浸潤及神經細胞損傷也顯著減輕[13]。

2降低可溶性ICAM1表達,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

細胞黏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1ecule,CAM)是位于多種細胞表面的一類大分子糖蛋白,它通過介導細胞與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黏附作用參與一系列生理、病理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在一些因素作用下,細胞黏附分子可以從細胞表面脫落進入血液循環,形成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so1ublecellularadhesionmo1ecule,sCAM)。Kishimoto等[14]在研究中發現,中性粒細胞培養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so1ubleICAM,sICAM)的出現伴隨著細胞表面膜型細胞黏附分子的喪失,故推測sICAM是由細胞表面膜型細胞黏附分子脫落而形成的。正常人血清中有低水平的可溶性ICAM1(so1ubleICAM1,sICAM1),它與位于細胞表面的配體結合后,可抑制細胞過度黏附,從而參與細胞黏附功能的調節。但生理情況下,sICAM1抗黏附作用很弱,僅有細微調節作用;而病理狀態下,sICAM1水平升高,抗黏附作用顯著增強,使白細胞黏附功能明顯降低,從而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Komatsu等[15]觀察到心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亦表達極少量sICAM1,普通免疫學方法無法檢測到其存在。在心臟遭受嚴重損傷、心臟移植排斥反應、心肌缺血再灌注及TNFα等細胞因子作用下,心肌細胞膜表面sICAM1量可成倍增加。亦有人[16]將sICAM1水平作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監測指標之一。sICAM1表達減少可減輕白細胞之間及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黏附,改善微循環[17],從而起到抗組織損傷作用。

某些中藥復方對sICAM1的表達有調節作用。彭漢光等[18]應用加味四逆散(柴胡、枳殼、白芍、甘草、白術、太子參、白花蛇舌草等)治療肝郁脾虛患者時發現血清sICAM1水平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表現為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低下,治療后恢復到低水平狀態,發揮它僅有的細微調節作用,維持免疫功能的正常。楊丁友等[19]也發現慢衰靈口服液(生黃芪、太子參、炮附子、川芎、黃精、葶藶子等)具有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sICAM1水平的作用。以上作者的研究都證實sICAM1低水平狀態是維持細胞間穩態的必要條件,能抑制細胞過度黏附,尤其是白細胞黏附,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組織損傷。

3調節CD11b/CD18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炎癥反應中黏附分子表達上調及內皮細胞白細胞黏附增加是炎癥反應發展的重要步驟,而多形核白細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的黏附分子CD11b/CD18介導此全過程[20]。正常情況下,CD11b/CD18僅在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膜上呈低水平表達。當病理情況下,其表達增加,通過與其配體――內皮細胞表達的ICAM1相互作用而介導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此為炎癥的早期反應,是組織損傷的關鍵步驟。

近年來,眾多的研究證實,動脈硬化過程是炎癥反應參與的結果,抑制慢性炎癥,可以預防血管病變[21]。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藥復方(生地黃、赤芍、川芎、當歸、丹參、紅花、山萸肉、山藥、山楂、桑椹子、黃芪、太子參、葛根等)治療后,不僅降低了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TNFα,抑制了多形核白細胞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達,而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的減少與TNFα降低及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達下降呈正相關。因而認為,該中藥復方可能是通過抑制白細胞的黏附、減少患者的炎癥反應而發揮預防血管病變作用[22]。劉軍等[23,24]觀察了糖尿病大鼠大腦缺血再灌注后CD54和外周血中白細胞CD8及CD11b免疫陽性細胞數的變化,發現隨著CD54、CD8及CD11b陽性細胞數的增加,中性白細胞的浸潤也隨之增加,在時程上與CD54的增加同步,用丹參治療后CD54的表達水平和外周血中白細胞CD8及CD11b免疫陽性細胞數及白細胞的浸潤明顯降低。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調節CD11b/CDl8的表達可抑制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黏附,進而減輕組織損傷。

4調節淋巴細胞黏附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現已證明細胞間黏附的分子基礎是細胞表面眾多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在免疫反應發生時,體內產生大量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TNF等細胞因子,上調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達[25],促進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從而進一步促進免疫反應。

調整淋巴細胞黏附功能是近年的研究熱點之一。中藥黃連、黃柏的活性成分小檗堿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癌等。研究結果顯示[26],小檗堿不僅能抑制靜止的及IL1、TNF激活的內皮細胞與淋巴細胞的黏附,而且可抑制IL1激活的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此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內皮細胞ICAM1的表達來完成,提示抑制內皮細胞ICAM1的表達是小檗堿抑制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的分子機制之一。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有除CD18ICAM1以外的黏附分子介導,如極晚抗原4(verylateantigen4,VLA4)與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等[27],所以小檗堿還可能通過抑制其他黏附分子的表達而抑制細胞黏附,也可能通過使淋巴細胞CD11/CDl8的構型改變而減弱與內皮細胞的親和力[28]。黃芪是研究較多的另一味中藥,其活性成分黃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n,APS)具有抗感染、抗腫瘤、抗輻射、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晚近的研究表明黃芪多糖是通過其免疫增強作用而發揮功效的。黃芪多糖作用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umbilicalendothelialveincell,HUEVC)而不作用于淋巴細胞,通過促進HUEVC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表達而增強HUEVC與淋巴細胞黏附,促進淋巴細胞再循環,增強淋巴細胞與抗原的接觸機會,從而擴大免疫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29]。

一般認為黏附分子是輔T細胞(helpTcell,Th)、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Tcell,CTL或Tc)活化、增殖及完成各種功能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而Th、Tc細胞是參與免疫反應的主要效應細胞,CD11a+、CD18+分子是其中重要的黏附分子[30]。用免疫方法復制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模型,結果表明,LTR、IL2、CD8+及T淋巴細胞表面黏附分子CD8+CD11a+、CD8+CD18+表達水平低下,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人體發病相似。中藥灌腸液(黃芪15g、大黃15g、黃柏15g、五倍子15g、白芨15g)可明顯提高Tc細胞表面CD8+水平及其黏附分子CD11a+、CD18+的表達,提示中藥灌腸可能是通過提高黏附分子CD11a+、CD18+在Tc細胞表面的表達,從而提高Tc細胞的活化、增殖及其各種功能[31]。

此外尚有中藥同時作用于ICAM1和其配體,影響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分子的表達。商陸皂苷甲(esculentosideA,EsA)是一種從中藥商陸(PhytolaccaesculentaVanHoutte)中提取的具有顯著生理活性的三萜類皂苷。以往研究表明EsA有十分顯著的抗炎作用。肖振宇等[32]觀察了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條件下EsA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株HUEVC304及人中性粒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影響,發現EsA能顯著降低HUEVC304細胞在LPS刺激條件下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達水平,亦能降低人中性粒細胞在LPS刺激條件下黏附分子CDl8mRNA的表達水平。這些研究結果提示,影響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分子的表達是商陸皂苷甲的抗炎機制之一。

總之,調節黏附分子的表達可能是中藥抗組織損傷機制之一。中藥可以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減弱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減少組織損傷,或調節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抗組織損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WinquistRJ,KerrS.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adhesion[J].Neurology,1997,49(5):2326.

2鐘敏.PECAM1與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及白細胞滲出[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9,19(5):352354.

3PantoniL,SartiC,InzitariD.Cytokinesandcelladhesionmoleculesincerebralischemia:experimentalbasesandtherapeuticperspective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1998,18(4):503513.

4ShyuKG,ChangH,LinCC.Serumlevelsof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andEselectinin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stroke[J].JNeurol,1997,244(2):9093.

5何蔚,劉奕明,陳匯,等.燈盞花素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腦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4,18(3):161165.

6王偉,王雪松,阮旭中.海風藤新木脂素成分對缺血鼠腦細胞間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3):133136.

7劉世杰,周世文,薛春生.粉防己堿對腦缺血/再灌注導致的中性粒細胞募集反應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報,2001,22(11):971975.

8畢旭東,崔乃強,趙晶.活血化瘀注射液I號對腎臟缺血/再灌注時ICAMl與Pselectin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11):633636.

9SchmidtKN,TraencknerEB,MeierB,etal.InductionofoxidativestressbyokadaicacidisrequiredforactivationoftranscriptionfactorNFkappaB[J].JBiolChem,1995,270(45):2713627142.

10胡剛,劉先義,夏中元,等.參附注射液對缺血再灌注大鼠腸黏膜NFκB、ICAM1、TNFα、iNOS表達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4(5):381384.

11DelBigioMR,YanHJ,BuistR,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rat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histopathologicalcorrelates[J].Stroke,1996,27(12):23122320.

12GongC,HoffJT,KeepRF.Acuteinflammatoryreactionfollowingexperimentalhemorrhageinrat[J].BrainRes,2000,871(1):5765.

13何綱,金益強,黎杏群.腦溢安顆粒對腦出血大鼠腦內細胞間黏附分子l表達和中性白細胞浸潤及神經細胞損傷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7):526529.

14KishimotoTK,JutilaMA,BergEL,etal.NeutrophilMac1andMEL14adhesionproteinsinverselyregulatedbychemotacticfactors[J].Science,1989,245(4923):12381241.

15KomatsuS,PanesJ,RussellJM,etal.Effectsofchronicarterialhypertensiononconstitutiveandinduced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expressioninvivo[J].Hypertension,1997,29(2):683689.

16DevauxB,ScholzD,HircheA,etal.Upregulationofcelladhesionmoleculesandthepresenceoflowgradeinflammationinhumanchronicheartfailure[J].EurHeartJ,1997,18(3):470479.

17舒春蘭,周臨生,雷小勇,等.氟伐他汀對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及細胞黏附分子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2,10(1):6264.

18彭漢光,丘明義,張茂林,等.加味四逆散對肝郁脾虛者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1水平和單核細胞功能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2(6):634636.

19楊丁友,吳興利,王士雯,等.慢衰靈口服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l水平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3,11(4):363364.

20DeServiS,MazzoneA,RicevutiG,etal.Clinicalandangiographiccorrelatesofleukocyteactivationinunstableangina[J].JAmCollCardiol,1995,26(5):11461150.

21RossR.Atherosclerosisisaninflammatorydisease[J].AmHeartJ,1999,138(5Pt2):S419420.

22黃琦,倪海祥,邵國民,等.2型糖尿病患者CD11b/CDl8的表達及活血化瘀藥對其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6):430432.

23劉軍,匡培根,吳衛平,等.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區ICAM1表達與白細胞浸潤的觀察及丹參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9,25(4):198200.

24劉軍,匡培根,李斌,等.丹參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機制的實驗研究[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8,5(2):7782.

25DustinML,RothleinR,BhanAK,etal.InductionbyIL1andinterferongamma:tissuedistribution,biochemistry,andfunctionofanaturaladherencemolecule(ICAM1)[J].JImmunol,1986,137(1):245254.

26郝鈺,邱全瑛,吳,等.小檗堿對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及黏附分子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11):523525.

27MeerschaertJ,FurieMB.MonocytesuseeitherCD11/CD18orVLA4tomigrateacrosshumanendotheliuminvitro[J].JImmunol,1994,152(4):19151926.

28GahmbergCG,MandrupPoulsenT,WogensenBachL,etal.Leukocyteadhesion:basicandclinicalaspects[M].Amsterdam:ElsevierSciencePublishersBV,1992.165181.

29郝鈺,邱全瑛,吳.黃芪多糖對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J].免疫學雜志,2000,16(3):206209.

篇(2)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知識的綜合體現。由于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精力不足,對畢業論文態度不認真,思想上不夠重視,論文抄襲現象嚴重,真正屬于自己原創的論文不多,缺少親身實踐、病例資料不詳實。從近幾年中醫學本科畢業論文中發現,許多學生中醫基礎知識較薄弱,缺乏規范的中醫術語,沒有完整的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思路,畢業論文的立題依據、中醫機理闡釋不明確,僅一筆帶過,大片幅的是西醫內容。這種中醫理念逐漸淡化現象必須予以糾正。同時論文引文數量少、吸收信息能力不足。引文數量是衡量論文作者吸收信息能力的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引文量愈大,說明作者吸收文獻信息的能力就愈強,引文內容反映作者的研究動向和理論依據,引文數量則反映出作者的研究環境和所掌握的相關信息量,引文年代是測評論文新穎性的標志之一。但大多數論文引文數量太少,有的只有3~4個,綜述引文也不足10個,說明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查閱資料太少,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沒有全面了解該方向的研究進展,當然也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綜述的意義不大。

由于缺少相應激勵獎罰政策,指導教師責任心有待加強。對一般學生來說,畢業論文的合格與優秀對畢業證、學位證的獲得影響不大,從這點來說學生做好畢業論文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認真撰寫。個別指導教師臨床工作較忙,指導力度不夠,對指導教師也缺少相應獎勵政策,指導畢業論文沒有計入教學工作量,優秀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沒有給予表彰和獎勵,這也是影響指導教師積極性的原因之一。

2.思考與對策

2.1 端正態度,提高認識,強調畢業論文的重要性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是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途經。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加深了學生對某一具體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面,熟悉和初步掌握了科研論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寫過程,鍛煉了文字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對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有指導作用,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中醫學本科畢業論文是畢業生對中醫學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的科學研究和探索的實踐,是對教學成果的綜合檢驗。對指導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責任意識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要強調畢業論文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2.2 強化中醫基礎知識教育、增強中醫藥研究信念

中醫學院培養出來的中醫藥人才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模式對中醫藥發展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中醫基礎知識教育奠定了學生今后從事中醫學的基石,應該重視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增加基礎課比重,注重挖掘、提練中醫寶庫的精華。因為只有在領會透徹、掌握中醫理論精華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中醫創新思維有所啟發,也才有可能找到發展中醫質的飛躍之起點。

從跨入中醫藥院校大門開始就要讓學生樹立中醫理念,熱愛中醫藥學,對新生進行中醫藥輝煌歷史及未來發展的形勢教育,讓其有信心、有責任從事中醫藥研究。在中醫理論意識尚未建立之前,西醫課程最好晚些加入,一方面在強化理解陰陽五行、藏象理論,一方面又溶入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會使學生思維混亂,相信其一,難解其二。要求學生必須重點掌握中醫基礎、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基礎課程,適當延長教學課時,以便學生理解記憶,有些內容強迫背誦也是必須的,有了扎實的基本功,不但強化了中醫理念,也有益于后期臨床課程的學習。

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中醫學研究思維的引導非常重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對本門課程熟悉的基礎上,要有自信,充滿熱情,對中醫藥研究充滿希望,要讓學生對中醫學有驕傲感和使命感。強調中醫藥研究的優異成績,客觀認識中醫藥的優勢及中西醫的差別,不要片面擴大、過多流露中醫學的不足。每門課程可根據學科人員研究優勢重點講授部分章節,更好地達到熟練自信,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更加有興趣、有熱情,也可能從此就確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終身為之奮斗。

2.3 建立和完善畢業論文規范化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

提高質量意識、強化過程管理、抓好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重要措施。應充分認識本科畢業論文在人才培養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終把做好此項工作作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形成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一般要經過選題、查閱文獻資料、開題報告、科學實驗或臨床觀察、編寫提綱、撰寫初稿、修改定稿等幾個階段。要求指導教師與學生充分交流,培養學生學術研究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對畢業論文的格式、寫作規范、文獻資料查閱、病例收集、數據處理等提出全面的規范要求。程序勿過于形式化,真正做到選題、開題、指導、完成、答辯過程的完整性。

2.4 舉辦論文寫作培訓班,提高學生撰寫論文水平

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程,舉辦中醫藥科研選題與設計、臨床研究方法、醫學統計等相關知識講座,了解中醫藥研究的有關規范標準,如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藥臨床療效判定標準、中醫證候診斷標準等。讓學生掌握醫學論文的書寫格式,熟悉中醫藥科研的思路與方法。開設圖書館和醫學文獻檢索方法教育課,充分利用校圖書館資源,讓學生了解本校圖書館、專業資料室的館藏和服務項目,了解館藏位置索取號、區別目錄數據庫,學會利用作者、題名、關鍵詞進行檢索,充分利用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期刊數據庫、維普引文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數據庫、萬方碩博論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電子教學參考書等,知道如何根據所選課題去調研文獻、收集資料,學會如何選擇和利用信息。

2.5 正確指導、啟發學生科研思路

可采取雙向選擇,由各學科組擬定一些論文題目并對選題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進行分析,召開座談會,組織與題目相關的學術報告,使學生對選題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加強對選題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課題。選題應該以中醫學方向為主,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切忌完全西醫化。

2.6 建立優秀畢業論文獎勵制度,提高學生積極性

要求學生廣泛閱讀中醫學文獻,提高文字水平,不斷提高寫作能力,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撰寫并,進行大學生論文競賽評獎活動,并可作為獎學金評定指標之一。積極開展優秀畢業論文的評審工作,對優秀畢業論文的學生和指導老師給予一定獎勵,并頒發優秀畢業論文證書。

2.7 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責任心

篇(3)

1問題

1.1中醫藥大學的學生人學后對中醫沒有興趣

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當中醫課程開課后對中醫藥沒有興趣,不愿學習中醫,認為難懂不好理解。

1.2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學習中對中醫藥課程產生厭煩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中醫沒有興趣,產生消極厭煩情緒,成績普遍較差。

1.3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對中醫產生懷疑

一部分畢業生進人實習時,遇到病人時不知如何診脈、識證、立法、用藥,即使勉強處方,都要根據西醫的診斷指標辨病用藥,療效極差,因此對中醫產生懷疑。

2原因

2.1中醫院校招生的誤區

中醫教育從歷史上都是以家傳,師傳形式為主,20世紀50年代隨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創辦了中醫學院,隨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創辦了中醫學院,但是,由于近代一直是以西方現代醫學占主導地位,招生的質量和要求模糊,時至今日,中醫藥院校的招生仍然采用西醫藥大學的招生標準,從理科學生中招生,這就給中醫藥的發展和前進埋下隱患。中醫藥來源于傳統的中華文化、人文科學,沒有中華文化底蘊,就無法理解經典中的哲學理念和人文自然,要學好中醫也很不容易。

2.2中醫院校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有誤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醫藥教育要以中醫藥為專業,理科學生本來就對中醫藥很難發生興趣,而中醫藥教育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不合理,學生一人學首先灌輸的是西醫藥學基礎知識和外語,由于理科學生對現代醫學接受能力快而強,一開始就把思路和觀念引向現代醫學,當以后進人中醫藥課程時,文科知識差,觀念轉不過來,對傳統經典文化沒有興趣,逐漸產生厭倦心理,隨即失去信心,甚至誤解中醫學術。

2.3對中醫學基礎理論教學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改造

中醫學基礎理論首先是繼承,功底扎實后才可創新,一味追求現代化而把中醫基礎理論看作是滯后的,缺乏細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微觀水平和現代科學試驗,從而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的改造,完全割斷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的聯系,使學生思維西化,對中醫產生厭倦和懷疑。

2,4臨床實踐課程少,紙上談兵多

中醫畢業生要注意臨床實踐,跟導師臨證治療,讓學生樹立起信心,不要讓西醫的診斷指標牽著鼻子走。畢業論文追求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把西醫現代化的東西全部搬到中醫中來搞中醫藥現代化,失去主次,造成畢業生不懂用望、聞、問、切的四診,來辨證施治,結合西醫的診斷、生理、病理等知識取長補短,或中西結合提高臨床療效,追求紙上談兵,結合不到臨床實踐,失去了中醫學的生命力。

3改革

目前中醫藥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近幾年,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政策極好,中醫藥院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1中醫藥院校招生改革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學術體系,所以招生方式也一定要有區別,一定要從文科生中招生。

3.2中醫藥院校要以中醫教育為主

中醫藥院校要從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和順序教學安排等方面保持中醫藥特色的的前提下,先安排一些傳統文化、人文科學、哲學、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各科,經典著作。然后,再注人現代自然科學、西醫基礎、生理、病理、分子、基因等現代科學知識。在完全繼承了中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接收現代科學技術,才能達到培養出創新發展的中醫人才。

3.3加強臨床帶培

篇(4)

一、藥學專升本學生的自身特點

相對而言,專升本學生屬于較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們已經歷大學三年的專業學習,有些學生已經就業過,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心理年齡較一般的在校生成熟,自覺性和自律性較強;普遍具有學習的需求,學習態度端正、認真。另一方面,由于受專科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強,缺乏創新能力;掌握的專業知識面比較淺,重在實用性和技術性,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不足。此外,專升本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總覺得要比4年制的本科生差,不能較好地正視在學習、生活、實習或就業等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面對這些問題,藥學高等院校應采取措施,提高藥學專升本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首先,學校應對專升本學生進行定期心理輔導,彌補學生的心理缺陷,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的優缺點,提升其對環境等的適應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參加學校或社團舉行的各類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中草藥”嘉年華等,通過參與活動的組織、開展,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協作能力,打造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最后,藥學專升本學生的專業理論性和技術性較高,從長遠發展考慮,畢業生考研是提升個人能力和知識水平很好的途徑,可鼓勵他們繼續學習深造。

二、藥學專升本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

1.課程設置

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專升本的學生專科期間所學專業涵蓋藥學、中藥、生化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化學制藥技術、中藥制藥技術和藥物制劑技術,因而學生基礎存在著較明顯差異,對藥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特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偏重補充、鞏固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并增加綜合性課程的比例,即以藥學專業知識為主干,以化學和基礎醫學為基礎,以外語、數學、計算機為基本手段,重點講授藥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就和前沿性內容。

全日制專升本的學制為2年,其中還有一個學期為畢業實習,真正只有3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時間,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據藥學專業方向的需要,可將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天然藥物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等設為專業必修課;并增設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等基礎性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化學學科,在專科期間已學過,也是入學考試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復開設,可適當增加化工原理、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制劑工藝設計學等學科課時;同時,為提高學生外語水平、文獻檢索能力和綜合技能,開設英語、文獻檢索、計算機、醫藥數理統計等應用型和綜合性課程。另外,浙江中醫藥大學屬于以中醫學和中藥學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可將中醫藥學相關知識如中藥學、中醫學概論、中藥炮制學、中藥商品學等課程設為公選課,讓學生根據興趣選修,利于他們結合藥學與中藥學知識,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長。

2.教學模式

由于專升本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應改變以往單純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模式,可借助錄像、多媒體、幻燈片等多種教學技術,開展問題式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增加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講授的基礎上,應結合學科的當前現狀及發展動態,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對藥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例如,藥劑學課程中講授靶向制劑章節時,課堂討論后老師要求學生選擇一種靶向制劑,圍繞其輔料、制備、優點和不足等,以小組為單位撰寫論文,并以PPT的形式進行課堂匯報,通過小組答辯、教師點評的形式予以評價。此種方式不僅極大地鞏固了相應的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組織能力。

實驗課的教學則可融合藥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把藥學各專業課程的獨立實驗相結合,設計成綜合性實驗。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制備,通過分組,分別完成藥物化學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藥、藥物制劑部分制備阿司匹林片劑;藥物分析部分檢測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劑的質量、藥理學部分進行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生物藥劑學部分開展藥代動力學和穩定性研究等。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相銜接,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提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學生也對每一門課程的研究方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為他們步入社會、更好地開展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藥學專升本畢業論文導師制的開展

由于目前大多數藥學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進行畢業論文的導師選報工作,而此時專升本學生剛剛入校,在校時間較短,不知道導師的專業方向,導師也不清楚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相互間缺乏了解,造成了專升本學生難以找到適宜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

因此,學校在專升本學生進校后應給予學生與導師充分交流的機會,通過在網站上導師的相關信息、與導師的見面會等方式,使學生與導師間相互熟悉,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首先由學生自愿選擇導師,導師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開展論文指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選課題或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進行文獻查閱、方案設計、實驗開展、論文撰寫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時專升本學生也正在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結合畢業論文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理論課堂上尋求解決的方法,從而形成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而導師也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依據畢業論文計劃表,要求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等任務后進入實驗室;同時指導學生在畢業環節合理安排好畢業課題、實習、考研等的時間,協助解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業和就業。

參考文獻:

[1]邵海燕,蒯麗萍.藥學專升本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實踐[J].藥學實踐雜志,2006,24(6):375-376.

篇(5)

The universit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Song Jian DongZhenghua SiChuandao Ciu Xiaoping ZhaoXiang

【Abstract】The medicine is Chinese natio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makes the struggle experience's crystallization with disease, has made the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 prosperously for Chinese nation's multiplication, because the medical pattern, the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transform the multiple impacts, the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s receiv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ow can train the qualified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talented person, inherit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Chinese medicine enterprise, improv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we have conducted the massive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regard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through revises the consummation only then to raise the plan, the optimized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urse content, the reform raise pattern,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method and so on a series of measures, explores positively is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Raise pattern;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R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284-01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與疾病作斗爭實踐經驗的結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非凡的貢獻。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中醫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但是,由于醫療模式、醫學發展和教育變革的多重沖擊,中醫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1~2]。我們對于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 中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取得成績

人才培養是中醫學術傳承與事業發展的根本,如何能培養合格的中醫高等人才,傳承和發揚中醫事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通過長期的調研和論證,經過的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創新方面并取得一些的成績,我們學校經陜西省教育廳2007年批準設立陜西省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批準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通知》(教高函[2009]16號),我校中醫學專業榮獲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 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中醫教育必須遵從“誦經典、跟名師、早臨床”的成才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教育模式,我們以“夯實中醫基礎,強化臨床技能”為目的,培養具備“理論寬、臨床專、能力強、素質高”的中醫臨床實用人才。通過進一步加強中醫學專業內涵建設力度,突出中醫特色,取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之長,修定完善中醫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培養模式、教學方式和方法,強化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積極探索適用于現代中醫院校教育的中醫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2.1 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院校教育具有群體性教育的優勢,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系統;師承教育是中醫的傳統教育方式,通過老師的耳提面命,言傳身教,以及長期隨師應診,更易于掌握臨床實踐技能,提高臨床水平。我們有效的把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二者結合起來,形成新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汲取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兩者的優勢,形成新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2.2 優化課程體系,夯實中醫基本功基:以強化中醫理念、加強臨床技能培養為切入點,要求中醫相關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啟發和引導學生,建立起中醫臨床辨證思維模式,樹立從事中醫藥事業的信心。優化課程體系,采取先中后西,早期建立中醫思維模式,強調課堂正確引導,重視基本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中醫經典等級考試,強化學生對中醫經典醫著的學習和掌握,夯實中醫基礎知識[3~4]。

2.3 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開展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汲取師承教育和70年代“開門辦學”經驗,采用1、2、2三階段教育方式,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溶入PBL教學法、啟發式、討論式、換位式、病案切入式等教學方法,通過傳統教學方法系統介紹基本知識,加入其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4 加強校園中醫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中醫文化氛圍:注重中醫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培養。大力發揮國醫大師、名老中醫、離退休教師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名醫名師系列講座”,先后邀請到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杜雨茂、張登本等多位知名教授進行學術講座,是學生能夠領略名師風范,聆聽名師教導。同時組織本校博士進行“博士-本科生互動交流”活動,以博士為學習榜樣,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參觀藥王圣地,使得同學親身感受到“《千金方》使萬人活,簫鼓年年拜藥王”的氣氛,學習孫思邈“大醫精誠”的高尚醫德,充分利用陜西深厚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底蘊,加強校園中醫藥文化建設,增強校園中醫藥文化氛圍,參觀學校國醫博覽園、醫史博物館、中藥標本館。鞏固了學生中醫學專業思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活躍了校園學術氣氛。我們先后成立了“國醫大師張學文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所”和“杜雨茂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室”,積極做好中醫學術的傳承工作。

2.5 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施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是中醫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中醫高等院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一項具體措施。在本科二年級時采取導師與學生自愿相結合的形式組成指導結對關系,使學生的學習模式逐漸從單一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養成探索中醫藥知識學術內涵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5]。

2.6 堅持實施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制度,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本科生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本科教學水平的體現。強化過程管理,建立優秀畢業論文獎勵制度,激發學生的科研動力。通過重建并逐步完善中醫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規范化管理制度,學生的論文質量與中醫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同步提高[1]。

2.7 遴選名醫臨床帶教,實習基地建設正在加強:后期臨床教學是提高中醫學專業學生臨床技能的關鍵環節。加強教學醫院及實習基地建設,在教學醫院和實習基地遴選中醫基本功底扎實、臨床能力強、具有較深中醫學術造詣的高年資名老中醫作為學生的臨床導師,對學生進行臨床指導,切實提高臨床帶教水平。同時擴大學校“國醫堂”的規模,在附屬醫院建立 “名醫工作室”,充分利用“國醫大師張學文”和“陜西省名老中醫”的示范作用,以保證“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班”學生的臨床見習、實習。

3 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培養周期長,遠期效果難以在短期內客觀評判: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是一項周期較長的工作,而且效果顯現需在長遠以后,目前難以完整評估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工作效果,僅只能對于前期工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

3.2 教育教學資源的相對斷缺,制約工作的廣泛開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投入。教育教學資源的相對斷缺,以及諸多環節協調配合,制約工作的長久深入開展。

3.3 加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學習)負擔:在醫學院校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習任務十分繁重。通過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對于教師要求更高;學生的學習任務同時也在加重,如開設《難經選讀》、《疑難病辨治思路》、《中醫思維方法》、《中醫文化導論》、《傷寒論思維與辨析》等課程就是在修訂培養方案中新增加的,中醫經典等級考試等都大大增加了老師和學生負擔。

參考文獻

[1] 崔曉萍,董正華,史傳道,中醫學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思考,中醫教育,2007,26(6)32-33

[2] 王新陸,實施基因工程 培養傳統型中醫人才,中醫教育,2010,29(3):1-4

[3] 董正華,強化經典課程教學 提高中醫人才培養質量,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9-11

篇(6)

1.1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存在局限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學校主管部門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院系領導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指導教師對其所帶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對畢業論文過程的執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只看重論文的內容質量、形式質量和答辯質量,而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卻存在著局限性和狹隘性。

1.2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同于課程考試的成績評定,論文的選題、研究內容、方法及結果均沒有標準答案,不宜進行明確評分。評價指標和標準均含有可變因素和主觀因素,這就要求評價體系具有多層次評級指標以及精準明確的評價內涵,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卻存在著體系松散寬泛、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的問題。

1.3針對實施對象不能因材施教學校各專業使用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一般是由學校教務職能部門制訂的適合所有專業通用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往往是適合所有專業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模糊語言,而不是體現專業特色的具體語言。沒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來構建適用本專業的評價體系,既不能真實反映論文本身的質量,又不能準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及整體教學水平。

1.4沒有形成良性的循環反饋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除了對論文質量進行評價以外,在發現論文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方面卻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往往只能發現論文的質量問題,卻不能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反饋。隨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論文質量評價指標及權重應作出相應的調整。

2構建生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探索

2.1構建原則

2.1.1系統原則畢業論文的撰寫是一個系統工程,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僅要注重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文字表述與圖表質量、格式規范、答辯及成果所反映的學生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要充分考慮學校及學院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工作,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

2.1.2專業原則生物工程專業屬于理學、工學和藥學等多學科交叉學科,綜合性強,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與生物相關的知識技能、理學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生物技術的基本概念,還要掌握工科的相關知識。而對于中醫院校的生物工程專業來說,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學科背景。因此,構建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體現本專業的學科特點、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的傳統特色,以此提高論文質量評價的準確性,并引導培育專業特色。

2.1.3操作原則一個易于操作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具有客觀性、可測性和完整性,指標內涵不模糊,應使用明確及可以考評的語言對指標進行描述,而模糊及難以量化的指標則放入綜合評價中。操作性好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可以減小評價者對論文的主觀評價影響,縮小評價結果與實際質量之間的偏差,體現對論文質量評價的客觀性。

2.1.4激勵原則構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將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基本指標與提高性指標相結合。所構建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要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學生、指導教師、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2體系內容

2.2.1靜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靜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成果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對論文的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和形式質量進行評價。將一級指標“靜態質量”分解為3項二級指標: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形式質量。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是畢業論文質量的核心,在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中占有較大比重,對論文的評價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涉及到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研究成果等方面,將二級指標“內容質量”分解為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三級指標,對選題是否合理、文獻綜述是否具有綜合性特點、外文翻譯是否準確、研究成果能否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等進行評價。

畢業論文的答辯質量反映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應變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等的全面體現,具有直觀性、過程性、綜合性的特點。將二級指標“答辯質量”分解為匯報論述、口頭表達、回答問題、多媒體應用等三級指標,對答辯匯報是否條理清楚、口頭表達是否流利、回答問題是否準確、多媒體應用是否優秀等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形式質量是本科畢業論文的直觀表現,論文在結構層次、語言文字、數據圖表等方面應具有規范性、標準性、可讀性。目前,畢業論文的規范化問題已成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如論文的結構層次不合理、數據圖表不規范、撰寫格式有誤、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等。將二級指標“形式質量”分解為結構層次、文字表述、圖表質量、規范要求等三級指標,對論文結構是否嚴謹、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圖表制作是否精確、文本格式是否規范等進行評價。

2.2.2動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動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質量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包括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和監控,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評價主要包括制度建設、組織保障、教學條件、過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評價。制度建設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制定了畢業論文的工作方案以及具體規范要求進行評價;組織保障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成立畢業論文工作小組或答辯委員會進行評價;教學條件的評價是對畢業論文的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等支撐情況進行評價;過程管理主要評價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情況。對指導教師工作的評價注重于論文任務書與指導開題報告的質量,計劃進度及執行情況,評語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對各個環節的指導工作是否到位等。在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各個因素中,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對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評價影響最大。

篇(7)

在進行中藥學本科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調整改革前,我們專門召開教師和學生的座談會,討論中藥學本科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到國內兄弟院校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進行調研,對收集到的建議和到兄弟院校學習的經驗與調研結果,進行全面總結分析,提出我院中藥學本科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方案。

2調整與改革

按照“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試行)》”[教高廳(2008)3號]文件中有關本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試行),參考國內多所中醫藥院校中藥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對我院中藥學本科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了修訂和調整,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和重組,完善了基礎課、實驗課、選修課課程體系,精煉和確立中藥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構建中藥學本科生合理的知識結構,達到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2.1教學內容調整中藥學專業各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時代要求,及時反映和吸收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據中藥學專業教育的目標和社會的需求及時進行必要調整、補充新的內容,使課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反映出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體現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內容方面,突出各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師講授基本的和共性的部分,減少講授個性的和特殊性的部分;重點是講方法,當向導,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在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及時講授反映專業前沿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內在聯系的教學,突出實踐對促進知識理解和掌握、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2.1.1理論教學課堂講授要精講,講方法、講重點、講難點和疑點。結合廣西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和中藥產業的需求,理論教學中融入廣西特產藥材和民族藥知識,豐富教學內容,突出民族特色。教學過程加強傳授中藥的功效、鑒定、種植、采集加工、養護、炮制、質量分析、提取工藝、中藥制劑和中成藥的生產研究、強化中藥安全性評價、中藥臨床實踐等知識。

2.1.2實踐教學中藥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占很大比重,主要由實驗教學和畢業實習兩大部分組成。在實踐教學中,完善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實驗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前期、中期培養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特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使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地運用并指導實踐,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期結合產學研基地實習、科學研究等,重點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和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在實驗教學的前期、中期,采取統一集中教學和開放式教學相結合的手段。對于基礎性、驗證性實驗,主要采取集中教學,教師講授和學生動手實驗相結合,有利于鞏固基本實驗技能;對于研究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主要采取開放式教學,逐步建立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后期重視畢業實習的開展,加強實習檢查,及時與實習單位、實習同學溝通反饋,切實抓好后期教學實習質量,在實習點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實干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成為復合實用型人才。結合社會對中藥學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野外認藥,到藥材市場調查,在大二、大三假期組織學生開展專業見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提前接觸藥品生產、流通、管理第一線,不但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更好地了解目前藥品的質量及市場流通情況,增加學生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課程體系改革重點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加強素質教育,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對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和重組,調整基礎課、實驗課、選修課結構,完善課程體系。注意基礎課之間、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精簡融合相關課程內容,注重中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融合,構建以中醫藥學為主干,以化學、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為基礎,以外語、計算機、管理學知識為支持工具,輔之以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的課程體系。

2.2.1確定主干學科和主干課程確定了中藥學、藥學、中醫學為中藥學專業的主干學科,中醫學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生理學、高等數學、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藥用植物學、藥理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含中藥制劑分析)、藥物化學、藥事管理學等課程為主干課程。在必修課中保證中藥傳統特色課程如中藥學、中藥炮制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方劑學等占有重要地位外,還開設現代藥學課程,如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藥物分析等課程,使學生除了掌握傳統的中藥理論知識外,還具備現代醫藥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2.2.2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中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包括限制性選修課和非限制性選修課)。確立主干課程后,盡量減少必修課程比重,選修課程達到總課程的10%左右;將中藥資源學、藥學科研方法等傳統必修課列為選修課,增加本草選讀、藥用植物栽培學、藥學綜合知識技能等專業選修課,結合學生畢業后部分到醫藥公司從事營銷工作,增加了醫藥市場營銷等選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后,減少了統一要求,滿足了學生能力拓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2.3減少上課學時,增加自學時間學分不變,減少學時。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理論課時、實驗課時由原來的18學時計1學分改為16學時計1學分,實習環節1周計1學分,所有課程減少總學時10%。在減少上課學時的同時,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多媒體教學,提高單位學時的使用效率。學生獲得相同學分情況下,上課學時減少,自學和課外時間增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2.2.4減少理論課程,增加實踐課程減少理論課教學學時,增加實驗課學時和實習實踐環節,理論課和實踐課程的比例達到1︰1,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改革,實現理論素養和實驗技能并舉,強化實驗操作能力培養。

2.2.5增加學生畢業實習前的崗前培訓為了加強學生熱愛中藥專業和服務社會的意識,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在學生畢業實習前進行崗前培訓,邀請校內經驗豐富的實習帶教老師,醫藥生產企業、營銷企業、食品藥品檢驗所等單位和學校領導、專家分類分塊做實習前的綜合技能培訓,使學生了解實習單位的情況和實習要求,能夠盡快地適應實習崗位,安心實習。

3取得的成效

篇(8)

學號

姓名

畢業論文題目

梓醇對D-半乳糖擬老化神經元的作用研究

畢業論文起止時間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導教師姓名

職稱

博士研究生﹑講師

背景介紹:

隨著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絕對數量的不斷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已成為科學家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由于這類疾病常伴有嚴重的認知障礙及精神異常癥狀,甚至癱瘓和感覺障礙[1],嚴重危害著老年人的健康,同時也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探討腦衰老機制,研究有效的延緩衰老進程的藥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為當今社會和醫藥學界研究的重大課題。

在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經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經成為影響人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社會問題。神經退行性疾病是中樞系統神經組織非正常退變引起的一類進行性功能缺陷與衰退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亨廷頓氏舞蹈癥等[2-4]。其中,老年癡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數為老年原發性退行性癡呆。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發性退行性癡呆的發病率達2.9%。該病具有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受基因調控和多種環境因素影響,是一類病因學和發病機制還不清楚的疾病。臨床上,對于這類疾病尚無有效控制病程進展的措施,患者最終將喪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國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過1億,因此尋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衰老疾病的藥物迫在眉睫。

我國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良好的治療效果,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在幾千年的實踐發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特別是針對疑難病和慢性病,中醫藥更有它的獨到之處。中藥具有多靶點多效性特點,既可改善癥狀以治標,又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較少、藥源豐富。中醫在治療老年性癡呆與記憶減退的數千年臨床經驗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化學藥品開發所存在的技術難度高、價格昂貴、毒副作用明顯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實際問題,傳統中醫藥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地黃是常用的補益中藥,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鮮根莖或干燥塊根,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5]。地黃在我國有1000多年的藥用歷史,應用十分廣泛,對免疫、血液、內分泌、心腦血管、神經系統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單味地黃[7]和以地黃為主的復方在衰老及其相關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歷史也十分久遠。現代藥理學實驗發現其主要的活性組分為環烯醚萜苷類和地黃糖類。

梓醇是地黃中含量最高的的環烯醚萜苷類,屬于環氧醚型單萜類化合物。目前本實驗室分別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證明了梓醇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可能是潛在的延緩衰老和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癡呆、帕金森疾病的藥物。由于衰老是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對預防和治療該類疾病具有重要意義[8-9]。

實驗前期發現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記憶減退的功效,同時能提高腦組織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謝障礙,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經元老化的模型進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機制,為該藥的開發和臨床應用奠定一定的基礎。

研究意義: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經細胞模型鮮見報道,明確該模型作用機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進行抗衰老藥物的篩選和機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動物模型上的效果明顯,利用細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闡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機制。

研究內容:

采用小鼠腦神經元細胞原代培養,以D-半乳糖誘導體外神經元細胞衰老,并通過研究藥物梓醇的加入對神經元細胞的作用,進行細胞形態學觀察、細胞活力、細胞凋亡等綜合指標的測定。

實驗過程中應用細胞免疫組化染色和熒光染色技術、流式細胞儀、熒光顯微鏡、紫外分光光度計、熒光酶標儀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體外的神經保護作用機制。

預期達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對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腦神經元細胞衰老有保護作用.

因此本課題擬利用原代培養SD大鼠乳鼠腦皮層神經細胞,從超微結構、細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學染色等指標觀察D-半乳糖培養對神經元擬老化反應并從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點難點:

1、掌握原代神經元細胞的培養、免疫組織化學等實驗技術。

篇(9)

二、具有中醫藥背景的生物工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圍繞著培養具有中醫藥背景的生物工程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加強課程及教材建設,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注重特色項目的培育,重視中藥發酵工程、中藥酶工程、中醫藥基因工程等中醫藥生物工程技能的培養,這也成為了專業建設的一大特色。

1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體系,注重中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的培養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課程水平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水平。生物工程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線,注重其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在廣泛學習調研國內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教指委制定的專業規范要求,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體優化和調整。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設了工程類基礎課程,并增設了實訓環節,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在培養學生具備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中醫藥生物工程技術的培養,具有鮮明的中醫藥特色。除了開設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課程以及工程制圖、化工原理等工程技術基礎課程以外,還充分利用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中醫藥學這一優勢學科,開設了中醫學概論、中藥藥劑學、中藥復方藥動學等課程。同時,在專業實驗課中也融入了中醫藥相關的內容,而學生開放實驗項目、本科畢業論文中與中醫藥相關的比例均高達50%左右。

2選用優秀教材,編寫特色教材,融合鮮明的中醫藥特色

教材建設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必備的基礎環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制訂教材建設規劃,完善教材選用機制,以此保證教材選用的先進性及中醫藥特色。針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特色,編寫并出版了符合專業方向需要的中醫藥生物工程教材《生物與制藥工程實驗》,該教材既注重基礎知識,又著眼于實用性及學科發展性,并結合了中醫藥特色的實驗內容。這些實驗內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中醫藥特色,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3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工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點和特點,實踐教學不但是生物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生物工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及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強化工程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我校生物工程專業非常重視實驗教學工作,在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內容、課程整合與優化、完善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以滿足生物工程專業發展的需要。

①在實驗教學體系方面,實行多層次改革,對課程實驗教學、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畢業設計實驗、開放實驗項目、企業實訓教學、實驗設計競賽等多個環節進行優化,建立更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②在實驗教學內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認知性實驗項目,促進科研成果向本科實驗教學內容轉化,并根據學科發展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引入特色實驗項目。

③在課程整合與優化方面,對實驗教學內容相關相承的課程,打破課程壁壘,進行課程整合,開設專業模塊大實驗,如將“基因工程”“、生化制藥學”的實驗課整合為“基因工程實驗”,將“工業微生物學”“、生物工藝學”“、發酵設備”的實驗課整合為“發酵工程實驗”。“基因工程實驗”將基因工程常用的實驗技術串聯起來,涉及基因克隆、菌種構建、工程菌的發酵、蛋白分離純化、產品電泳與檢測等環節,讓學生在整個產品生產流程中了解各項技術,既有“點”、又有“面”,改變了過去實驗課時少、實驗內容孤立、交叉重復等現象。

④在完善管理機制方面,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實現信息、師生交流、資源共享、實驗管理等功能。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138-03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中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愧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個寶庫的打開需要前仆后繼的中醫藥工作者去探求,進而把中醫藥工作者的培養再次提到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中醫藥工作者的培養包括未來中醫藥工作者的教育培養和在職中醫藥工作者的再教育培養,在職中醫藥工作者的再教育培養主要由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來承擔。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中醫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社會醫務工作者知識水平和人文修養的主力軍[1],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近年來隨著國家醫學成人學歷

教育政策的調整,合作辦學機構的增多,生源質量的下降,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存在一系列新問題、新困難和新挑戰。

一、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1.工學矛盾突出。通過調查(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中醫藥成教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40歲左右,30歲以下的只占30%,已婚的占87%;專業主要集中在醫衛類,其中護理60%,醫類38%,其他2%;工作單位在鄉鎮衛生院的42%,縣級醫院的34%,社區、農村衛生所的15%,地級市及以上醫院的5%,其他4%。這說明地市級及以上醫院相關在職人員的學歷基本上都以達到本科學歷,我校的學生生源目前主要集中在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機構,因為在基層工作,工作任務繁重,一個蘿卜一個坑,再加上家庭、孩子等方面原因,他們一學期用在專業學習的時間基本在10天以內,沒有時間學習的學生占23%。因為學生上課的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講座的形式只占2%,60%的學生基本不能參加函數站組織的面授學習。很多學生平時不來上課,只是參加每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無法保證。[2]

2.教學組織乏力。函數站點都能在高校的要求下及時做好教學計劃,并按教學計劃進行開課,上課前通過電話、QQ、微信等多種聯系方式通知每一個學生,但有極個別學生的電話聯系不上,QQ、微信不回;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單位走不開,不能來上課,或因路途較遠、家庭等原因向函授站請假,大多數函授站因教學成本的考慮,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不開課或少開課。當然也有函授站面對這個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我校的衛培函授站,采取送課上門的服務形式保證教學,即由工作人員陪同聘請的專業教師到下面學生集中地縣、鄉上課。湖南中醫藥大學針對這種現狀從2014年開始組織講座,由繼續教育學院聘請專家教授,函授站組織學生,到下面的市縣開展學術講座,取得良好的反響。但這些措施對于湖南中醫藥大學二萬余成教在校生而言,則顯得杯水車薪。

3.教學模式單一。目前,中醫藥成人教育仍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傳遞―接受”的課堂講授模式,主要表現為以“教師為中心、教室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為主,[3]而沒有充分考慮成教學生的特點:年齡偏大、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成教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醫藥業在職從業人員,他們參加成人教育學習的真實動機主流是好的,他們希望通過學習能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臨床水平。但因為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對上課的興趣不高。

二、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現狀的原因

1.國家政策的導向。基于對人民衛生健康的重視、負責,2002年衛生部出臺《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其中第七條規定,自2002年10月31日之后,成人教育學歷不再作為報考衛生類執業資格的依據。同年教育部也出臺文件規定,成人高等教育舉辦的醫藥類專業學歷教育,只能招生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人員,停止招收非在職人員。2008年左右民辦教育機構大規模地涉入成人高等教育。所以雖然各高校停止了招收成人脫產班學員,但因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對學歷要求較高,以及各高校合作辦學函數站的努力招生,生源數量卻逐年遞增,湖南省各高校成考招生計劃是根據各高校報名人數確定,故高校控制不了招生規模,如我校近三年每年招生錄取人數均上萬,2013年錄取10200人,2014年錄取12433人,2015年錄取13166人。隨著生源數量上升,生源質量卻在下降。報考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以在職人員為主,在職人員因畢業多年,文化基礎較薄弱,因此造成生源質量的下降。以湖南省為例,2013年專升本醫學類錄取分數線為140分,2014年為171分,2015年為165分。

2.函授站的利益最大化。民辦教育機構涉入高等成人教育,確實給各高校的成人學歷教育的招生帶來了幾何式的增長,但同時也因辦學指導思想的偏差、對成人教育規律的不了解,往往在教學方面很薄弱。(1)因辦學指導思想的偏差導致部分函授站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招生上,舍得在招生上花大力氣,卻舍不得在教學上動腦筋。認為招生招得越多越好,至于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則很少思考。還有的函授站接受“野雞站”或社會人員招來的學生,從而不但不能保證教學質量,還給自己、高校、學生帶來很多風險。(2)現在成教學生的教學絕大多數都是在函授站,(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2012-2014年每年在校本部參加學習的學生只有十個左右,2015年則一個都沒有,全部都在函授站。)函授站聘請的教師基本上是當地院校教師或醫院醫生兼任的,也有主干課程請所屬高校任課老師的,但這些老師日常的教學、臨床工作任務本身就很繁重,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成教的教學上,于是照本宣科地將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求。很多函授站對教學工作不夠重視,認為學生只要能順利畢業他們就萬事大吉了,從而一味地滿足學生,上不上課、寫不寫畢業論文都可以打馬虎眼;更有甚者,學生可以在畢業前更改專業,這從何而談教學質量。

3.所屬高校的制約機制相對薄弱。教育主管部門的各種政策和規章制度對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有很強的引導性和規范性,各高校繼續教育學院都能依據上級主管部門政策、制度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但制約機制的作用相對薄弱。(1)中醫藥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教學工作則大多數在函授站完成,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保證教學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全國中醫藥院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的在籍學生總數為200101人,而各地中醫藥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合計只有1354人(含各單位院長、書記),教學管理人員與在校學生比為1∶147,過高的師生比導致各單位管理人員相對不足,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工作相當較重。[4]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繼續教育學院職工總共10人,卻承擔著2萬多學生的管理工作,這個比例更加驚人。(2)目前,大多數中醫藥院校的成人教育教學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教學質量狀況得不到及時監控和評價。[5]所屬高校對教學質量的檢查無外乎每年去函授站進行教學檢查,指出函授站存在的問題,而無法對這些問題進行跟進。湖南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每年還會按照函授站上報的教學計劃突擊對函授站進行教學檢查,個別函授站上課的學生超過半數,有的函授站則只有一或兩個人上課,有的函授站則無一人上課。針對這些檢查結果,高校只能告誡,或在年底評先評優時有所表現,但對部分函授站來說,則無關痛癢;對于高校來說對其則沒有任何制約作用。

三、提高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對策

1.從思想上高度認識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基層醫藥衛生行業的重任,培養人才的質量關系著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關乎著社會的和諧穩定。《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宣言》明確指出:“21世紀將是更加注重質量的世紀,由數量向質量的轉移,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重視質量是一個時代的命題。誰輕視質量誰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從目前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現狀來看,其緊迫性十分凸顯,所以高校、函授站、學生都不能有短視行為,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學質量,通力合作來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函授站應把教學質量作為自己的生命線,才能健康可持續地發展。學生更應高度重視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因為每個人在職業發展中賴以生存的是能力而不是文憑。醫藥行業從業人員更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治好病才是硬道理。醫護人員的知識更新很快,2-5年就會更新一輪。學生應抓住學習的機會,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帶著問題去學習,學到真才實學,這樣才不會愧對自己的文憑。

2.建立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教學質量包含三個方面:(1)教學質量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取決于教學條件、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三方面的統一。其中,教學過程質量包含了教學活動本身和學校教學管理兩方面的運行質量。(2)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機構教學活動滿足消費者(學生及其家長、雇主、社會和政府等)現實或潛在的需要的特性和特性總和。(3)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活動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程度。[6]教學質量監控則是指為完滿實現教學質量目標要求而專門設計和實施的教學質量管理的結構、程序、過程和活動。[6]針對目前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任務大多數都“下放”到下面函授站的情況,急需建立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來保證教學質量。

3.建設網絡教育資源平臺,開展慕課教學。慕課的大規模性、開放性、網絡性特點能極大地滿足成教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再受時間、地點等限制,只要有網絡隨時可以學習。因此,慕課在發達國家主要應用成人的高等教育。[7]針對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的工學矛盾和學生對實踐課時的渴求,慕課是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因為(1)MOOCS課程教學內容較短,有利于碎片學習。MOOCS的課程教學內容通常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每段視頻都在5-15分鐘之間,一段視頻針對一個知識點,可以任意下載在手機或電腦上,方便學生隨時利用碎片時間學習,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學生在工作之余,隨時可以抽出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學習,使得學生樂于學習。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暫停、回放等,從而保證學習的延續性和有效性,也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繼續學習,達到積少成多的目的。(2)MOOCS課程視頻感官性強,有利于針對學習。根據調查,我校100%的學生認為中醫藥成人教育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側重于實踐。針對醫藥專業課程的特殊性,需要涉及名醫名師、大型儀器設備、實驗、操作技能等問題,MOOCS視頻都能解決。我們的視頻可把我校的學術講座帶給成教學生,讓成教學生親眼目睹名醫名師的風采,見賢思齊;我們的視頻可以帶學生走進病房,隨著老師一起查房診病,親臨其境;我們的視頻可以帶學生走進實驗室,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提高動手能力。通過MOOCS課程也能給成教學生提供到大醫院見習,進高校學習、實踐操作的途徑,從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主動學習。(3)MOOCS課程作業測評互動性強,有利于問題學習。MOOCS課程視頻中可以內嵌簡單的隨堂測驗,自動批改和同伴互評,這樣就可以更好、更及時地監督、評價學習的效果,及時進行查漏補缺。MOOCS課程平臺中還有社交網絡、在線論壇、學習社群、視頻會議等內容,這樣更方便成教學生把自己在工作、學習中的問題拿到平臺中與同學、老師進行討論,不僅能解決在工作、學習中的問題,使每一位學習找到歸屬感、成就感,培養成教學生的探究精神,極大地提高成教學生的教學質量。而且通過慕課中的分享互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4)MOOCS課程共享優質師資資源,有利于共享學習。MOOCS課程線上的教師都是資深的教授、名醫名師,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與時俱進,有激情有觀點,因此能吸引學生慕名去學習。通過視頻提高醫類專業的認知能力、專業水平;通過平臺與老師的交流,不僅能提高理論水平,還能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曲光明,聶亞飛,聶根利.提高中醫藥成人教育教學質量的對策[J].大學教育,2013,(6):36-39.

[2]秦祖杰,黃瑞誠.關于成人高等中醫藥學歷教育的思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2):129-131.

[3]陳宏志,劉川.中醫藥成人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4,(14):146-148.

[4]王蒿.高等中醫藥成人教育招生發展趨勢淺析[J].中醫教育,2005,(3):81.

[5]秦祖杰,黃瑞誠.關于成人高等中醫藥學歷教育的思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2):129-131.

[6]左清.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省級監控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9.

[7]鐘啟泉.回到常識才能談點基礎教育[J].上海教育,2014,(4B).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Xue-jing,CHEN Ge-xin,YAN Yan-yan,HU Yi-jiang,JIANG Jun*

上一篇: 輪崗教師工作總結 下一篇: 保衛處消防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亚洲一区宅男在线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