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類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21 16:2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工類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工類專業論文

篇(1)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受到國家政府以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不僅是國家人才資源較高層次的一類,同時是企業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更牽動著學生和家長的心,因此,在國家、社會、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就業形勢有所緩和,但就業人數依舊有增無減,依然存在人職不匹配、供需結構矛盾、人才總量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主要問題具體如下。

(一)就業心理準備不足,擇業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不難發現,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簡單規律而有保障的生活,但這與現實社會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在結束大學生活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轉換,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了解并融入社會,主動適應社會,正確地邁出人生這關鍵的一步。

(二)專業知識雜卻不精,競爭力不夠強

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在大學階段課程門類較多,學習內容也很繁雜,將許多專業知識融合在一起,但并未深入研究,而是作為入門知識掌握,這使得該類專業學生知識體系十分龐雜,但卻不夠精,在畢業應聘時,選擇方向夠多,卻未能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反而不如一些單一技術專業就業好。

(三)職業實踐能力不足,知識結構相對單一

當今社會需要的更多是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對綜合技能水平要求較高,但大學生在實際擇業中表現出了普遍職業實踐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解決實際能力低等方面上。大學畢業生知識更多來自于書本,社會實踐經驗十分少,甚至于為零,知識結構很單一。

綜上所述,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要想順利就職、擁有滿意的職業生涯,制定正確合理、完整全面、順應時勢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工商管理類專業高校職業規劃儼然未能完全成熟,以下運用文獻分析法對其現狀及問題進行深層分析。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規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完善都需要一定的過程,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正處于起步階段,大學生職業規劃依然存在格局不完善、體系不健全、方式不規范、內容不科學等一系列問題,只有找出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一)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足,規劃意識淡漠

雖然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越來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然而大學生,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性質、內容、方式認識并不夠充分,規劃意識較淡漠,使得職業規劃充滿不科學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強,以短暫的就業目標為終點,沒有長遠規劃,以及自我意識過強,規劃主要從自我出發,完全忽視了學校和社會的影響,規劃不夠詳細全面,可行性與實用意義很低。

(二)缺乏專業的指導力量,教育落后

我國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起步較晚,雖然現已在全國各大高校普遍受到重視,但由于資源不足、支持不夠、相關政策等原因,大學職業規劃教育基本停留在就業這一具體問題上,目前并沒有獨立的課程體系形成。加之專業教育指導人員的缺乏,很多高校雖然成立了就業指導的專門機構,但是其辦公人員基本還是以非專職教師為主,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隊伍。

(三)自我認識不夠客觀,目標設定脫離實際

由于職業規劃意識的薄弱、專業指導力量的匱乏,大學生對自我認識并不夠客觀,不能全方位正確地地進行自我定位,同時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一個與社會聯系十分緊密的專業,并且路徑與路徑之間也缺乏內在聯系,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模糊不清勢必導致在時機選擇中猶豫不決,不利于核心職業目標的實現,最終將使得職業規劃失敗。

以上三點是當下最主要、支持最多的職業規劃現存問題,當然,作為起步階段,我國高校的職業規劃還存在諸如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學業規劃模糊、指導方式手段單一以及宏觀條件下的經濟、國際、政策等其他問題。

三、全方位就業指導體系構想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作為一種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該有自己的體系。經上文研究分析,筆者試圖構建一個以社會企業為核心的全方位就業指導體系,該體系中的各方主體角色如下:

(一)政府――倡導者、支持者

在這個體系中,政府作為積極的倡導者和支持者,應制定有利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法律法規,加強宣傳,并且相關研究人員應加強課程開發,以適應中國國情,適應中國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二)學校――合作者、實施者

各高校作為實施者和企業的合作者,應著力構建校院學生組織三級指導體系,加大重視力度,培養專業指導教師,開展專門課程,建立相應咨詢機構,革新授課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提高學生興趣等,做到科學、系統、專業、主動與一體。

(三)大學生――接受者、執行者

作為接受者的大學生,要使外因通過內因發揮總用,應改善心態,積極認識職業規劃內容,培養自己的規劃意識,客觀地評價定位自己,以防止規劃的盲目不合理,當然,制定好規劃后,必須按時按之地執行,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四、結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本是一個長期、復雜、系統的工作,尤其工商管理類專業與社會緊密相連,屬于實踐性十分強的專業,只有學生和學校的重視還遠遠不夠,它需要社會企業、政府、家長等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職業規劃指導體系,讓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有發展的方向,有咨詢的機構,有實踐的場地,有實惠的政策。當然,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體系,也將十分有利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和入職的順利。(作者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郭旭凱,曾蕾,王雪梅.本科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分析――基于對北京某高校經濟管理學院學生的調查[J].科技資訊,2008(29):146-148.

[2]馬賢永.從企業人才需求角度談大學生職業規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

[3]王俊.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1(15):242-242.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2)02-034-01

專業學位教育自1991年在我國開展以來,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業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此,教育部自2009年起開展了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這項舉措的實施可為社會培養更多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然而,由于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起步較晚,研究生教育、培養環節的質量監控,學位論文要求及管理等相關規定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且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進一步針對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如培養模式、管理機制及教育教學方法等探索解決問題的新理念和新辦法是當前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

(一)合理設計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主要是面向化工類生產或設計領域的實際需要,所以報考學生必須具有相應的學歷或工程背景。招生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部分,初試采用筆試,復試包括筆試和面試,主要用于考查學生的化工專業知識背景、學習科研能力和基本專業技能等。通過實行一定比例的差額復試,有效控制導師招生數量,從而提高生源質量。具體考試的實施辦法由學院根據學校制訂的考試總體要求及專業測試要求來制定,各專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自行確定錄取總成績中專業課筆試、面試等考試成績的比例。在考生的錄取選拔過程中,突出導師的主導地位,注重提升導師的責任感和自律意識。

(二)建立校企聯合教育管理模式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目的是為化工企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化工行業的用人單位對于學?;ゎ惾罩茖I學位碩士教育質量及改進之處最有發言權。在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教育、培養和管理過程中建立一套學校和企業聯合教育管理的模式,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實現校企聯合培養管理的有效運轉。讓企業將大量的科研開發及技術改造項目放到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開展科研攻關,如此一來,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便可以直接參與到科研課題和技術改造中去,有效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建立規范的激勵機制,使學生能夠主動去開展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也為完成高水平論文提供有力保障。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建立教學管理的評價制度,使學生和校企進行互評。學生每天記錄在企業項目實踐過程中的所學所想,反饋給企業;企業記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各方面表現及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和企業相互聯系,及時發現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其他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建立“學生―學校―企業”三角構架互動機制

學生只有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才能提高其應用知識的能力,化工類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學生―學校―企業”三角構架互動機制是一個“三贏”的措施,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或科研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同時也加強了企業與學校的聯系。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因此有了共同的目標:一方面,學校可以發揮學科基礎好、科研能力強、技術力量強的優勢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加強技術交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服務;另一方面,學校從企業引進科研項目,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的針對性。

二、建立全過程動態項目管理模式

在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管理過程中,結合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目標,以分析社會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啟動―計劃―執行與控制―評價―跟蹤”實施全過程的動態管理模式。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分為教學培養和論文寫作兩個階段。在教學培養階段,整合校內外辦學資源,設置課程體系,選擇教學模式,并借助學生、企業評價與反饋機制,結合外部環境動態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通過不斷與市場需求的偏差分析和市場反饋信息修正教學方法。在論文寫作階段,借助企業與院校共同建設的科研實踐平臺,結合企業需求為學生確定論文課題,通過學生與企業導師、學校導師之間的交流,科研小組內部成員間的交流,以及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調整論文研究內容、方法,督促學生不斷查閱文獻補充理論知識,增加論文的創新性,確保論文先進的科研成果能直接服務于企業。在學生答辯畢業后,總結辦學成果和經驗,將成功的方法應用于提升下一期的辦學水平,以期實現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水平滾動上升發展。

三、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

對于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模式,學校以教育部推薦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的三段式培養模式為基礎,結合行業優勢及學科特點,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培養模式。所謂產學研結合是指生產單位、學校和研究單位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和協作優勢,按企業或用人單位的要求培養企業和用人單位需要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學校通過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在已有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間的對口聯系,探索化工類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供需關系。通過機制優化,為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進行專業實踐、論文研究提供長效、穩定的實踐基地。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同時也是讓自己的人才資源和成果資源溢出,實現高校和企業之間產學研的無縫聯接,從而為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更廣闊的空間。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鍛煉和創業的機會,使他們盡早地進入各企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鍛煉管理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化工類專業碩士的市場競爭力。

四、組合式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

根據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特點,擬采用組合式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培養。在教學流程設計中形成了三條主線互相穿插、并行推進的組織方式,包括模塊化的理論知識講解主線、案例研討與實驗模擬主線及講座與參觀主線,按照理論知識案例研討與模擬專題講座的順序循環推進,每門課程的結構設計都會根據需要在以上模式中進行組合。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及職業導向為本;推進多位教師主講、共同負責的“拼盤式”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星義,陽永榮,陳豐秋等.產學研與工科研究生素質教育結合的培養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2).

[2]周濤,王暉,葉紅齊等.化工類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2010,(31).

篇(3)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1010102

湖北理工學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建校以來,針對鄂東南地區化工、建材行業急需大量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實際,先后開辦了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應用化學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化工類專業,圍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服務行業、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方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科研與教學互動等多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構建并實施了“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的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要求畢業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同時要具備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綜合素質。顯然,過去那種將校企合作教育停留在常規的生產實習、崗位操作層面,或者將科研成果轉化、產品與技術開發或應用等當成校企合作教育的做法,都不能適應新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要求。前者,片面強調某些崗位的實踐操作性,割裂了技能訓練與專業發展之間關系,其結果是未能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教育應有的職能,不利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后者,將人才培養置之于校企合作教育之外,更不用說,將人才培養納入校企合作教育的評價體系。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標,校企協調發展是合作的基礎。其它如生產實習、崗位操作、產品與技術開發等只是校企合作教育的附加形式。

湖北理工學院針對傳統校企合作教育的不足,立足服務區域經濟和化工類企業人才需求的實際,構建“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人才培養新模式。該模式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體,以學校發展學科專業和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兩翼,以解決現行高校培養模式下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和企業選擇人才的局限性為切入點,構建校企合作教育共同體,在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實現高校與企業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同時,新模式以實現高校、企業教育資源的有機整合為抓手,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新途徑、新方法與新內容,形成以學院內部教學結構層面變革為核心,以學生成才中的核心元素整體聯動和系統整合為載體,創建組織管理、培養方案修訂、工程實踐訓練、“雙師型”教師和教學質量監控“五位一體”的校企互動教育模式,以實現有效推動“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和人才培養與校企共同成長的三贏效果(圖1)。

2“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推進措施

2.1樹立“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突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人才培養的主體地位,兼顧學校與企業的雙向成長。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拓寬了高校辦學經費的來源,改善辦學條件,使學生有了可靠的教學實習基地,教師有了穩定的科研課題來源,縮短學生與崗位的距離。另一方面,學校能夠根據化工類企業的人才需求,科學制定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聘請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走向講臺兼職授課,實現教學相長,強化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吸引專業教師和學生參與化工類企業的項目開發、技術攻關、員工培訓,幫助解決技術、管理、生產以及勞動力問題,使企業的科研實力、人才儲備得到加強,提升化工類企業的人才素質和技術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因此,校企合作教育的最終結果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了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和合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協調發展。

2.2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組織系統

加強組織機制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關鍵地位和保障作用。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和學校有關部門的助推下,高校與合作企業采取設立人才培養領導小組、專業建設委員會和研究開發團隊等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校企雙方的緊密合作。通過整合高校、企業、政府部門和行業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共識,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構建合作、交流的平臺和機制。在此基礎上,高校與合作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確定合作的內容、形式、時間,明確校企雙方的責、權、利。建立校企雙方互利、互贏、互控的合作機制,保證校企合作教育的長效發展。

2.3構建新型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探索一種校企合作、互利互贏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做好校企合作教育的保障。幾年來,湖北理工學院根據化工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對整個培養過程進行了重新設計,對原有的培養計劃進行了創新,全面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符合校企合作的課程設置體系、課程內容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學業測評體系。主要包括:突破高校獨立制定教學計劃的常規,校企雙方共同修訂教學計劃,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化工類專業的各自特點,制訂既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又有利于校企合作協調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用人單位的“個性化”需求,化材學院、學生和企業三方達成協議,確定靈活的培養方式,選拔培養人才,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簽約企業對應崗位工作。這種模式已應用于 “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之中。

2.4重構工程實踐訓練體系,共建實踐教學環節

通過構建工程實踐訓練體系,共建實踐教學環節,拓寬高校與化工類企業的合作面,讓學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將理論學習與生產實際密切聯系起來。課題組在培養化工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實踐中,抓了四個環節:(1)選擇設備工藝先進、管理水平高、適合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發揮創造力的骨干企業,校企共建實踐、實習基地。學院聘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現場兼職教師,企業為學生提供部分工作崗位和相關技術課題,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有機會進入生產實際領域,增強其職業適應性。(2)根據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和企業研發需求,按照共享性為原則建設研發中心,以實現師生與企業實時進行課題研究,推動應用型校企合作教育的開展。(3)畢業論文與科研課題相結合,推行企業與學院指導教師共同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畢業課題主要來自指導教師的子課題,學生在大三開始課題研究,到大四即可以撰寫畢業論文了。既保證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又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科研、創新研究的嚴謹過程。(4)對進入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階段的大四學生,選擇有就業意向企業簽訂就業協議,提前進入企業帶薪頂崗實習,并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開展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工作,學崗對接。

2.5構建新型“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

建設一支熱心教學、業務精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化工類專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校與企業雙方從各個層次進行溝通和交流,搭建知識共享和行動協調的“雙師型”教師成長平臺,組建專兼職師資隊伍。一方面,通過制定青年教師下企業計劃,增加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學校幫助教師尋找相對穩定的專業實踐企業,科研服務對象,規定骨干教師必須有企業帶教工作量或有合作企業的科研項目,并且要求教師將課堂、實驗實訓場所、企業訴求相結合,為合作企業培訓員工,幫助企業建立職工繼續教育新路子。另一方面,樹立開放辦學的理念,聘請企業的高層主管、人力資源主管、工程師等擔任兼職教師,擔任大學生的課程和人生導師,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就業能力。同時,推行“青年教師導師制”,聘請資深教授擔任新進青年教師的導師,通過舉辦公開示范課和青年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過好課堂教學關,實現師德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和學術規范。

2.6建立系統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根據《湖北理工學院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的要求,構建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全面監控教學質量。成立了系部主要負責人和教學委員會分會成員組成的教學督導組,制定了“教學督導工作制度”,并從經費上予以保證。通過領導督察、教學督導、同行評價、學生評教、編印教學簡便等形式,反饋教學監控信息,研究解決教學問題,不斷改進學院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3“育人為本、校企協調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成效

3.1促進了化工類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高

項目的實施,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2010年以來,湖北理工學院化工類專業本科生主持承擔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9項,50多人次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公開20余篇。先后有60多名同學獲得各級各類獎勵。2006級生物工程(1)班被授予湖北省先進班集體稱號;2005級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王現蘭同學獲得“湖北省三好學生”光榮稱號;11位同學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12份畢業論文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代表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集團公司和華新混泥土股份有限公司,參加首屆和第二屆中國水泥輕舟賽,均以絕對的優勢獲勝;在湖北省高校大學生生物競賽和化學競賽中,生物工程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均有不俗的表現。

截至2012年,化材學院已培養4屆本科畢業生共311名,畢業生考研率逐年上升,從2009年到2012年,考研率依次為12.6%、22.1%、26%和23%,居全校之首。畢業生就業率連續4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協議就業率居全校前列。同時,據我們跟蹤調查,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我院化工類本科畢業生作風樸實、基礎扎實、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較強。

3.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顯著提升

通過項目實施,為我校化工類專業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教學帶頭人、“雙師型”教師。先后有1名青年教師入選湖北省高層次人才第二層次人才,1名教師被評為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名教師入選東楚學者,2名教師被評為黃石市特貢專家,4人晉升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7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3名教師被黃石市科技局聘為科技特派員,常年為黃石化工類企業提供科技服務;7名高學歷青年老師入選湖北省青年教師下企業計劃,到對口企業

開展為期一年的工程實踐鍛煉;先后主持各級教研、教改項目15項,其中省級高等學校教研項目3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5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企業橫向課題12項,爭取科研經費近300萬元;發表教、科研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檢索論文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件,省級重大科學技術成果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論文獎4項,市級科技獎勵5項。

3.3促進了學院工程實踐教學條件的明顯改善

校企合作過程中,從四個方面改善了我院師生的工程實訓條件。一是與合作企業共建研發機構,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工程實訓平臺。學校已與多個企業共建實驗室或研發中心。二是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彌補校內實訓條件的不足?;ゎ悓I已與全國10多家企業簽訂了就業與實習基地協議。三是聯合攻關,為教師提供研發經費資助。與黃石美豐化工有限公司、黃石賽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企業投入研發經費近200萬元,多項研究成果通過了專家鑒定。四是校企聯手參加學科競賽,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集團公司,出資15萬元資助我院學生組隊參加中國水泥輕舟賽,為我院學子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基礎。

3.4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我?;ゎ悓I教師為合作企業解決了20多項技術難題,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青年教師王志剛碩士為黃石美豐化工有限公司開發的“二苯甲酮-6綠色合成工藝研究”,成為該企業出口創匯的主打產品;陳雪梅教授長期擔任企業科技特派員,為企業服務,并協作企業成功申報市級項目一項、國家中小型創新基金一項、專利一項。同時,幫助黃石神農化學技術有限公司建污水凈化池,為企業進行服務,解決廢水污染問題。鄧祥義教授等幫助相關企業申請到國家中小型創新基金100余萬元,資助企業完成了新產品的開發和工藝的改造等等。

3.5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學院的社會影響力

2010年以來,省內外新聞媒體如《湖北日報》、《黃石日報》、《東楚晚報》、《楚天時報》、黃石電視臺《新聞直通車》欄目、全球水泥備件網、水泥商情網、黃石新聞網等,總計55篇次報道了我?;ゎ悓I開展校企合作教育在人才培養、科技服務和特色學生實踐活動、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社會公益活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我?;ゎ悓I的社會影響力和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都有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眲撔履芰逃褪窃诮虒W過程中,通過啟發、誘導等手段,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去探求、創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發明。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本科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全面檢驗,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時,還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1]。

然而,在全社會都重視與提倡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安全意識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理論知識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升華,通過各類實習、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環節等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質的飛躍。因而,安全意識教育對化學化工類大學生的培養來說尤為重要[2~5]。

1 安全意識教育

本文這里所指的安全意識教育并不涉及校園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針對化學化工類工科專業特點的專業技術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創新實驗設計和畢業設計等環節體現的安全內容設計,以及各類實驗與實習、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等環節自身需必備的安全意識。

1.1 設計環節內容上的安全意識教育

各類設計環節是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安全設計是設計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設計中,特別是工藝流程設計,在達到最大生產負荷量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各類安全問題。此類設計不僅要考慮設備設施的安全問題,而且要考慮整個工藝流程的安全問題,還要考慮所用原料、產生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安全問題。設計往往是實現安全本質水平的根本途徑,要保證設計中不留安全隱患,以避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釀成重大生產事故。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前,應該注重安全意識的灌輸和應用。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不斷深化,安全設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設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選擇本質安全設計尤為重要。安全設計要工藝成熟、系統安全、設備設施可靠、易于操作維修等,使用無危險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藝流程,從根本上避免危險,保證安全。

1.2 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安全意識教育

為鍛煉化學化工類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體系開設的專業內容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還開設有畢業論文環節,以實現整個大學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近幾年,為了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各高校專門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環節。此外,長沙理工大學各級部門還設置有科技立項以供學生申請,以鼓勵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由于化學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安全問題都是指導老師尤為關心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實習與實驗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工廠發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實驗室發生燒傷、燙傷等。在化工廠和化學實驗室,許多化學藥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物品,在使用過程中因其性質特殊,易發生燃燒爆炸、腐蝕、使人中毒等現象。也會因為自身操作的錯誤或安全意識差而發生事故。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習與實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其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針對這個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6]:

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在進入實驗前,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實驗涉及的危險物品,特別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危害以及應急處置措施。不僅僅要“我了解安全”,還要應用于實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二是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原則。從“受教育者”大學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利己、利人,是與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識教育是發自內心的要求,不是被動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動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安全知識,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可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識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對安全意識教育要遵循鞏固性與反復性原則。

四是典型性與廣泛性相結合原則。利用已發生的血的事故案例來進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實的感受,讓受教育者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感受到細節、小違規帶來的慘痛教訓,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動思維和自覺行動。安全意識教育工作的展開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對象,因為安全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上來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應該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對于一些常用的通用類的安全知識應該廣泛宣傳和灌輸。

五是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原則。隨著現代教學工具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作用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識教育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真實化。

總之,高校教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把安全意識培養放在能力培養工作的最前方,不斷地改進和創新安全教育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安全超前意識,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指導方針,把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當作持之以恒的教學課程,讓大學生把“安全意識”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參考文獻

[1] 劉淑琴,王彩虹.加強大學生實踐教學,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鐘杰,賈繼文.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推進“平安校園”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132-134.

[3] 柯紅巖,錢大益,楊超華,等.實驗室安全教學領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1,28(10):184-186.

篇(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254-02

實驗實訓教學是化工類學科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充實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1]目前,大多數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的,[2-3]往往將其專業方向建設與化學化工企業人才需求相結合,這樣在一定程度導致了一些缺陷的存在:如實驗教學體系建立不完善,部分課程缺少實驗與實訓;已有模塊間缺少相互銜接;實驗課程內容較為簡單時,要求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較為容易等。[4-6]我系由原來的化學教育專業逐漸轉化成應用型化學學科過程中,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如何切實加強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建構,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是我系現在的重要改革方向及任務。

1.本系化工類專業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1.1 實驗教學內容缺乏綜合性[4]

在實驗過程中,做有機實驗就是合成產品而不管產品的純度;做分析實驗只分析樣品結果而不清楚樣品的來源與生產方法等等。缺乏將各學科內有關聯的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進行實驗培訓,缺乏讓學生進行系統學習、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實驗體系。還有如仿真實驗具有經濟性、快捷性、安全性等優點,將其作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防止實驗儀器耗損、節約實驗藥品及耗材費用無可厚非。對于我系這種地方本科辦學單位來說,仿真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比重更為突出。但仿真實驗與真實實驗相互獨立,很少將仿真實驗與真實實驗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實驗項目進行開設,從而無法發揮仿真實驗“預演”的優勢。

1.2 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問題[5]

開放式實驗教學要求教學的內容要體現一定的趣味性、應用性以及綜合性。在不同的階段,這幾方面各有側重,不僅應循序漸進、便于實施,也應為學生提供較大的個性發展空間,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如鍍銅的方法可以是電鍍也可以是化學鍍,化學鍍作為當今較為流行的鍍銅方法,在基礎化學實驗沒有涉及,但可以作為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典型教學項目進行推廣,然而很多其它實驗項目或多或少地受到傳統實驗教學的影響,難以使學生在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中增強主動能動性,也無法在開放式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3 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缺乏時代性[7-8]

目前,雖然我系在實驗教學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與財力,但其教學方法和流程卻大同小異:首先要求學生先做預習,寫好預習報告;上課時講解實驗原理、實驗設備、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操作,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學生自然地養成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從而影響了他們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雖可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但這種傳統式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4 教學設備短缺,難以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目前,本系實驗設備經費較為困難,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設備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大型精密儀器(核磁、紅外、色譜、質譜、原子吸收等)由于經費緊張,實驗臺件數少,在強調實驗時間與課程進度銜接的前提下,實驗任務安排與落實困難,造成實驗安排在時間上相對集中實驗過程讓學生參與動手的機會少等問題,實驗教學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就是參觀,當然考核也名存實亡。而大型精密儀器相對來說比較先進,學生在化工企業工作過程中一般都會使用到。

2.化工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針對上述的缺陷及不足,我們對實驗教學體系做了一些建設性實踐性探索。

2.1構建創新實驗教學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適應就業競爭的需要,對如何選擇實驗內容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重新審定實驗項目和內容,以反映新技術、新知識、注重培養創新能力為目的,對實驗類型進行調整,除了必開的經典實驗內容外,對各門實驗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所有實驗課程統一設計實驗項目,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堅持進行實驗教學內容改革,不斷修訂和完善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并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專業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合理選取實驗內容;及時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項目,不斷增加設計性、綜合型實驗項目,實驗項目主要圍繞綜合性、設計性和專業應用性實驗而開設。此外,在有機實驗及化工原理實驗中增加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藥品或食品的制備、檢測、分析等方面的實驗,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深刻體會,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

2.2 開展實驗技能考證工作

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行制度,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對入世的必然選擇。就目前的國際就業市場來看,資格證書是最通用、最方便的質量表現形式。近年來,化工企業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考評逐漸升溫。我系自2004年開始就著手進行相關考證工作的準備,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合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須由職業技能鑒定部門授予。因此,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合作,以便及時獲得職業技能考試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及時得到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指導和幫助,對合理制訂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考證合格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化工學生要獲得化學檢驗工、 化工總控工、化工儀表維修工等證書,多次請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親臨我院進行考察和指導,并就相關考證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爭取成為多種職業技能證書的培訓點及考點。

在近8年的實踐中,通過各類考證的培訓,使參與考證的學生對于理論與實踐的轉化產生了較好銜接,班級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參與了考證,如分析工等考證。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不僅體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同時也體現出大學職業教育特色,為本系的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

2.3 網絡預約與開放性實驗并行管理

建立實驗儀器設備共享網絡平臺,可以對全校大型儀器設備進行網絡預約,這樣可以提高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資源匱乏問題。同時建立了實驗室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在網絡上預習實驗,并觀看實驗的操作過程,這樣學生在進實驗室之前就對實驗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具體操作實驗時會有更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實驗其他方面的問題,實現虛擬、仿真實驗技術等多元化實驗教學手段。

同時與開放性實驗教學相結合,給學生提供網絡預約,不僅對開放的內容提出新的標準,而且對實驗室的建設、日常管理以及儀器設備的維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驗室開放教學過程中堅持進行嚴格、規范、科學的管理,為完成開放實驗教學任務提供保證。

2.4 立足地方經濟,構建校企實驗教學平臺

以服務地方產業和適應新型產業結構出發,構建專業校外實驗教學平臺,把實驗室搬進車間企業,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我們先后與麗水水閣工業園區十余家皮革企業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平臺,為學生的專業實踐提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驗平臺。同時實驗教師結合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給學生布置實驗項目,學生進企業進行相關研究,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際樣品分析表征工作,撰寫分析報告,并對學生完成工作情況進行講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總之,通過更新實驗教學體系、完善實驗教學考核、改革實驗教學手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通過幾年時間的建設,學校在化學化工類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本院化工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專家組評估,正式成為浙江省普通高?;嶒灲虒W示范中心。自2008年以來,學校化工類專業學生在全省化學技能大賽、課外創新作品競賽等多項賽事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共有30人次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此外,近三年學生在國內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化學化工類專業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6.6%以上。實驗教學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改革過程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海龍,謝亞杰,朱偉,王遵堯.化工類本科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10,22(3): 122-126.

[2]劉慧君,王榆元,袁亞莉,陳仲清.化工類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教育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7,6,76-79.

[3]馬玉龍,祝志峰,周新花,張玉清.理科化學類專業化工基礎實驗內容改革探討[J].大學化學, 2002,17(4):22-23.

[4]楊玉萍.化學實驗教學應面向化工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1):166-168.

[5]雷存喜,龍立平,曾永林.提高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J].實驗室科學,2010,13(2):21-24.

篇(6)

中圖分類號: G642.0 基金項目:院級重點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化學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引 言

化工行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ゎ悓I主要有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等專業,都是技術性、綜合性、通用性很強的專業。化工類專業畢業生必須能夠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具備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強,勇于實踐,善于實踐。因此,化工類專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改革 [1-5] 。此外,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化工行業應用型技術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人才需求重心已由專業化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移,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越來越具有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必須更加注重實踐教學。

地方院校中化工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實踐教學的軟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都處于大發展時期,由于經費有限,往往把大量資金用于基礎建設,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綜合作用,用于實踐教學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也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對實踐教學的綜合作用定位不清楚。一些院校僅僅把實踐教學視為培養學生化工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實踐教學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的綜合作用,對應用型化工行業的職業特點考慮不足,從而影響實踐教學功能和作用的發揮。

(2)地方院校中青年教師占較大比例,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深,化工實踐技能薄弱,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的教師很少。此外,化工實踐枯燥而單調,部分實踐教學環境較差,年輕教師不愿從事實踐教學,從而導致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數量、質量不高,隊伍不穩定。

(3)實驗室設備老化陳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率較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緩慢,實訓條件與現代企業的設備技術差距很大。學生在實驗室做的大多是驗證型實驗,在實習實訓基地,大多數企業基于對安全性因素的考慮,不讓學生動手,學生很難接觸先進設備,由于不熟悉操作環境和自動化控制,學生的實際化工技能水平較低,在工廠實習時往往不知所措,難以適應。

(4)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實踐教學投入差異較大,人才培養質量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約束。地方院校往往處于工業落后的地區,大型企業相對較少,如果去發達區域去實習、實訓,經費又不能保證,于是變通了實踐教學計劃,縮短實習實訓時間,最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5)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學生實際操作機會越來越少。現代化生產對生產安全性的高度重視,自動化控制越來越多,學生動手機會很少,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2.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院校實踐教學中缺乏科學有效的保障與評價體系,對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和時間無強制性規定,使學生的實際化工技能水平與專業培養目標有較大的差異。以化工實習為例,由于化工生產中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生產單位大多顧慮重重,不愿讓學生親臨生產第一線進行生產實踐實習;同時由于沒有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很多院校出于安全考慮,生產實踐實習僅僅是帶領學生參觀見習。因此,化工專業的學生實都屬于“走馬觀花”,不能深入了解問題,更不用說進行工藝參數的調試操控了。

地方院校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1.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化工類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體察工程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學會處理化工一般工程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和解決化學、化工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化工設計能力、從事實驗研究的能力。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積極進行地方院?;ゎ悓I實踐教學改革,在實踐教學中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陜南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把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分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三個模塊,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不同學年度安排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詳見表1。

2.突出專業特點,完善實踐教學方法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動手能力,除了不斷改進化工原理等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之外,重點對實踐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對化工生產操作控制技術、分析檢測技術等有初步且直觀的認識。

(1)改革實驗教學模式。采取了傳統實驗計劃和開放式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在開放實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其進行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進行進一步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考慮每一個重要實驗步驟所涉及的理論、背景,運用學過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針對陜南地方富硒資源和礦產資源特色增加選修實驗,拓展選修實驗課范圍,注重與分析、環境、材料等學科的交叉。

(2)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以拓寬實驗時間和空間。教師把科研項目作為開放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制訂實驗方案,進行較高層次的研究。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可以較快地熟悉科研一般過程,從中感受科研工作的全部內涵,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也提高了獨立工作的能力。

(3)加強校企、校地合作,探索產學研結合培養實踐能力途徑。通過專家、學者下基層活動,帶領高年級學生走出去,為企業、政府解決實際問題,共同研究產業發展問題,爭取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建立穩定、友好、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產學研結合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最先進而且適合市場需求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3.加大投入,優化實踐教學條件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近年來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實踐教學投資,逐步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教學條件,提升了實踐教學質量。

(1)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實驗是對學生進行基礎性實踐訓練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6]。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在近年來累計投入近200萬元用于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充實了無機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和化工基礎實驗室設施設備,新組建了應用化學綜合實驗室,實驗設備能基本滿足一人一臺,可開出的實驗個數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確保學生的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此外從實驗課題內容、方法和管理改革入手,強化了實驗的考核,確保實驗教學的質量。

(2)大力實施校內實訓基地和化工仿真實踐基地建設[7]。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已建成化工原理實訓室、化工仿真實訓室、分析檢測實訓室、分離提取實訓室。通過實訓室的學習和鍛煉,使學生在校內就能熟練掌控先進的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學會快速、迅捷地調整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提高對實際生產時間過程中動態運行的分析和決策能力。

(3)積極開展校外各種實踐基地建設。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基地建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與重慶長壽化工有限公司和地方化工企業合作建立了十余個實習基地。實踐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綜合認識和運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展示學生自身良好的素質形象,增強就業心理預期,從而博得生產單位的青睞,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4)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積極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實施相應的考核和獎勵制度,激勵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性提供鍛煉平臺。通過對兩屆學生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畢業生在人才招聘市場中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得到了鍛煉,在首次參加的陜西省大學生課外作品大賽和陜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分別獲得 “第二名”和“銀獎”。

4.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考核與評估是教學系統中最敏感的環節,它對教學雙方都起著指揮棒作用,影響教學的全過程。主要措施是:

(1)重視考核內容選擇。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實際生產條件,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教材,如基礎實驗教材、課程設計教材等,使實踐教學環節規范化、程序化,如實驗、設計及實習的具體學時數的確定、課堂講授內容、現場實習,以及對指導教師的要求等。

(2)重視考核方式選擇。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分項考核記分的方式,筆試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各個實踐環節的成績??己朔绞竭€根據課程不同特點采取了實驗筆記、實驗操作、實驗設計、論文報告等考核形式。

(3)建立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根據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和學生、教師、督導網上評教對指導教師進行綜合考核。通過進一步細化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全面、真實、合理地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促使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實踐教學工作,促使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在實踐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個性與共性的共同成長。

結束語

安康學院化學化工系通過長期的實踐教學探索,根據地方高校和區域經濟的特點,形成了地方高?;ゎ悓I實踐教學的特有方式:一方面通過科研訓練、課程設計、仿真實訓等校內實踐環節逐步學習和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校企之間的合作項目中來,使學生的化工設計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見習、化工見習和實習等校外實踐環節的進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和體察工程實際問題的復雜性,使學生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毋庸置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關系著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諸多方面,更直接地影響著學生從事實踐生產的適應能力。因此,為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增強自身競爭力,地方院校更應注重實踐教學內容與模式,緊密結合區域產業,密切產學研合作,創建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化工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要轉變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性高校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知識全面、動手能力強,符合企業要求的新型應用型化工類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艷波,李浙齊,鄒恩義.化學化工專業生產實習多元化實踐教學探索[J].教育探索,2009, 222(12):55-56.

[2]梁建軍,孟飛,劉杰.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9,110(6): 60-63.

[3]高筠.淺論應用型化工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118-119.

[4]白曉華,郝曉光.新升本院?;瘜W化工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 6: 219-220.

[5]唐酞峰.應用型化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8,102(4):102-105.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6-0089-01 收稿日期:2016-05-26

基金項目:綿陽師范學院教改項目(Mmu-JY1545);綿陽師范學院科研啟動項目(QD2016A006)。

作者簡介:李輝容(1976―),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無機化學、納米材料。

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作為化學類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中最后一個實踐性的環節,要求學生運用已學到的專業基礎知識選擇論文選題、查閱并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設計與實施實驗方案,并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而得出結論,最后形成畢業論文。文章從化學類專業本科論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化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實踐模式改革的重點。

一、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選題新穎性不夠。

選題是畢業論文過程中的首要環節,目前主要采用教師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很少有學生會根據所學的專業知識自主選題。就近幾年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情況來看,盡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所選的選題比較合理,但仍有不少畢業生的論文選題存在許多問題。如同一老師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連續幾屆的選題相似度較高,實驗目的、實驗藥品與材料、實驗路線都出現某種程度的相似,選題單一。

(2)畢業論文與找工作、考研相沖突。

本科生畢業論文在培養方案中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完成,學生考研和找工作與之沖突,這對畢業論文的開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調查,有些學校班級考研人數達到一半以上,競爭日益激烈,考研學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考研上。另外,畢業生擇業在時間上正好與畢業論文相沖突, 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好工作, 就把畢業論文放到了從屬位置,對論文的實驗工作投入明顯不足。

(3)實驗室條件限制。

在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學生人數連續增加,而教學資源的投入又相對滯后,導致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實驗中所需的實驗場地和設施卻得不到保障,從而限制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進行和質量。

二、化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改革的重點內容

(1)采用分組組合的方式。

根據化學類各專業的特點,教師可以把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根據分組組合的方式進行組合,把學生按畢業論文設計中需要實施的實驗類型分到同一個組,組里的成員可采用相似的實驗過程但選用不同的實驗試劑與材料。采用分組組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后,學生學習就不再是老師和每位學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同學之間共同交流學習的過程。論文選題環節的時候,組合內的學生就需要對實驗設計和內容進行交流,并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改進方法。

(2)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

校企聯合指導大學生的畢業論文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的學生畢竟要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工作,因此這也符合了畢業班學生對化學、化工類企業生產和經營的興趣?;瘜W、化工企業需要生存,同樣要面對創新這一課題,而企業往往缺乏人才,但卻擁有充足的經費,這為雙方合作奠定了基礎。

(3)教研室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由于完成畢業論文時間不長,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加強對自己課題組的實驗督促工作。讓學生和老師展開討論,這樣既督促了實驗進程,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協作意識。

(4)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論文完成過程中, 指導教師為學生把握好方向, 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示, 但不能陪作, 更不能包辦。

三、結語

對于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在選題、安排時間、實驗室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采用實驗分組組合方式、校企聯合方式、教研室學術交流活動,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從而使學生能夠完成較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篇(8)

化工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加強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建立利益共同體,使企業愿意接納學生實習,拓寬實習渠道。學校、學院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校企、校校合作,在學校、學院與有關企業洽談與簽署教學、科研協議時,要把建立實習基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紤]到實習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和安全生產可能造成影響,企業大多不愿意接收大規模的學生來廠的情況,應充分發揮學校、學院自身的專業優勢,例如通過為企業員工提供短期培訓、向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向企業開放或與企業共建實驗實訓室、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與其建立起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形成良性循環。目前,已有兩家單位與我院共建實驗室,并已開始接納部分學生生產實習。在生產實習基地的選擇上,應盡可能選擇技術先進、生產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化工企業。這類企業有固定的實習車間、有對教育熱心的工程技術人員,可提供較完整的實習資料和圖紙,還可提出一系列生產中所碰到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要讓學生通過生產實習,充分認識到化工生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化工行業充滿希望,愿意從事這個行業,同時也要意識到現在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大型化工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努力學好知識,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克服自我滿足的心理,從而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因此,我們將化工專業的生產實習安排在四川化工總廠、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此外,學校、學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國內一些高校在專業實驗的基礎上,自主建設了一定規模的中試實驗基地,實驗操作和控制與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相當,學生可以利用校內實習基地深入地了解生工藝和流程,并模擬設備開停車、工藝參數調整、過程系統控制、故障排除等操作,且學生管理、安全等方面均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化工原理仿真實訓室、化學工藝專業實訓室,擬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改革實習模式,發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鑒于目前化工類專業生產實習經費緊缺的狀況,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主動性,亟需對目前單一的集中式生產實習模式進行改革,采取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工廠現場實習與仿真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集中生產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要能使實習深入,提高學生的實習積極性。教師應以課堂理論教學為線索,把課堂上講授的比較抽象的流程、設備、儀表及管線等,到生產現場對照實物,認真講解。要多準備一些“為什么”,使學生深入到問題中,啟發學生分析問題,提出技術革新的建議等。分散實習是歐美高校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我國人文社科類專業生產實習常采用的方法。應鼓勵有能力找到實習企業的學生自主聯系企業進行實習,或由學生到有意向就業的單位進行實習,實習內容由學校、實習學生和實習單位共同商定。有些生產規模較小的化工企業,每次只愿意接受少量學生進行生產實習,但由于其高度重視實習工作,均安排專人指導,學生能夠完全參與到實際的化工生產過程中,可顯著提高實習效果,使生產實習真正成為正式工作前的一次大練兵,真正實現了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引進工段級、全流程級的仿真教學軟件,盡快完善化工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為了克服大型化工廠生產實習時不能動手、不易深化的缺陷,盡快將化工仿真實驗教學引進生產實習環節。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虛擬出真實環境中難以實現的環境,認識生產實習中不可能看到的內部結構和操作原理,用虛擬工具拆裝設備,模擬生產單元的開、停車、運行和事故處理。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克服在大型化工廠生產實習的局限性,不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不出校門就能了解化工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完成對實際操作的培訓。我校引進的由北京東方仿真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用于化工原理實驗過程仿真軟件,可針對化工典型單元操作進行仿真操作?;ぴ韺嶒灥姆抡鎸嶒炇业慕?,為建立校內生產實習仿真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改變目前生產實習環節上的困境,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加強生產實習的過程管理,完善考核體系

加強生產實習的過程管理,進一步嚴格實習要求,建立完善的生產實習考核體系。根據專業特點,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實習管理辦法,在確保集中實習教學的前提下,照顧學生分散實習,強化安全管理。同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應注重實習的現場管理。我?;ゎ悓I學生在進廠進行生產實習前,即先與實習企業商議好學生實習的具體崗位,然后把學生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小組安排到不同的崗位上,推薦一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任組長,組長負責學生的考勤、與崗位班長的聯系等事宜。實習指導教師應每天到現場巡回檢查,進行提問、輔導、檢查實習筆記等。如對工藝流程,要求每個學生不僅在圖紙上全面熟悉掌握,而且在實習現場應準確指出對應的工藝管線,準確指出主要控制點,能夠繪出本工段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對于生產實習的考核,主要看兩方面,一是看學生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實習紀律、實習筆記、現場提問回答情況;二是看實習報告和工藝流程圖紙。在這些環節中,應鼓勵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鼓勵學生開展創新性活動,主要考核學生對工藝流程和化工生產裝置原理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定方法對學生比較客觀,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生產實習的效果,能較大地激發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學習熱情。

加強實習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篇(9)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教育委員會主任范杰教授代表與會的化學化工學會負責人和各校師生感謝東道主華東師大校系領導和老師們為會議提供的周到安排。同時介紹了上海市市長韓正同志今年1月下旬視察化工企業時對本市化學工業提出跨市發展,輻射全國;加大研發力度,實施創新技術;一伴化規劃,整合資源,做大做強等要求。為廣大化學工作者展示了上海市21世紀化學工業繼續發展的宏偉藍圖,倍受鼓舞。我們要用化學在追求美好生活,促進高新技術發展中所作出的貢獻,消除人們對化學的誤解,吸引更多的年青人投身化學專業學習,應對未來能源、資源不足的挑戰、環境污染加劇和溫室效應增大帶來負面影響作出努力和貢獻。

交流會上20位同學的精彩報告和師生間熱烈融洽的互動式討論,為會議營造了極為和諧的氛圍。

優秀論文涉及有關催化反應的機理探討、多種納米材料的合成、食品安全中監測方法研究、抗癌藥物的活性研究、皮膚抗衰老的機理、環境水體中重金屬的檢測方法和儀器的開發等與高新技術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多個領域。

經過評委討論,有10位同學獲得壹等獎。他們是:劉嘉、黎朝、陸穎音、李永璽、戴逸婧、丁支、王荔祖、馬麗君、張若男和王歡。

有十位獲得二等獎,他們是:徐陽、劉媛媛、徐慧婷、應佚倫、、張蕾、沈明月、虞珊、蔣迪發和徐浩。

篇(1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大多數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辦學規模急劇膨脹。學生人數激增,教師教學任務加重,科研工作量化,浮躁作風抬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下滑、泡沫和危機現象顯現。“本科生畢業論文存與棄”之爭此起彼落。[1-2]我認為,畢業論文(設計)乃高等教育區別于中等教育的重要標志,它在培養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訓練科研技能、提高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因此,畢業論文只能加強不可削弱。

放眼我國高教界,圍繞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這一主題,各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老大學依托師資、設備、生源等優勢“順勢而為”,新高校憑借貼近應用、跟緊潮流和敢想敢干等特色“乘勢而上”。[3-7]

在眾多醫治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危機的藥方中,“真題真做”乃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一劑良方。就地方高校理工科專業來說,如何做好“兩真”呢?我認為應把好“四關”(選題、實驗、撰寫和評審)質量管理,突出“四性”(應用性、實踐性、規范性和科學性)。下面以湖州師范學院化學系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為例,簡介“真題真做”,拋磚引玉。

一、精心設計,把好選題關,突出“應用性”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是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首當其沖的重要環節。選題適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學生能力的發揮以及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認為,作為地方普通高校特別是坐落于地級市的應用型高校,選題質量應著重體現應用性、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和針對性等方面。具體而言需要遵循“四項原則”,做到“四個結合”。

1.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的“四項原則”

(1)應用性原則

地方普通高校尤其是坐落于地級市的普通高校,一般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定位目標,這就要求其學生的畢業論文應充分體現“應用性”。學校應積極鼓勵師生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從生產和生活實際中選課題。假如將選題定位于學術性太強、太深或太偏,既與學校定位不相應,也與教師、學生和設備條件不相應,就很可能出現“假、大、空”現象,助長學生脫離實際的“書呆子”氣息。

(2) 可行性原則

因各校辦學歷史、設備條件、師資水平、學生生源和地域文化、產業結構均有較大差異,故畢業論文選題也應該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中國學術期刊網。學校明確要求,所有畢業論文選題要有研究設計基礎,必須以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和相關合作單位現有師資、學生、設備、經費等實際條件作依托,難易適中,反對脫離實際的大題、偏題、空題。

(3) 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科學研究的靈魂。雖然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創新性較難實現,但還是應該作為選題原則之一。雖然不易做到原始創新,但可盡量體現消化吸收再創新或知識集成創新。如配方調整、方法改進、工藝革新等,還是可行的。堅決反對抄襲、拼湊、杜撰等投機行為。

(4) 個性化原則

畢業論文是一項個性化很強的工作。既有學科、專業的特點,又有導師、學生的差異,還有地域、行業的不同。因此,學校和學院管理部門只能制定宏觀建議,而具體的選題應該交給廣大專業導師和學生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協商敲定。

2.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的“四個結合”

(1)與學生培養目標相結合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力求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選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既要有一定的深廣度質量管理,又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其任務應保證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夠按時完成或取得階段性成果。

(2) 與導師科研項目相結合

(3) 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

地方院校與地方政府、相關行業或企業關系密切是一大優勢。因此,可以利用這種優勢,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主線,堅持體現地方特色,發揮地域優勢,與地方企業聯合,利用企業的經濟、場地、生產等優勢共同研究和開發科研課題,為學生畢業設計提供素材。同時能夠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通過畢業論文的訓練得到鍛煉,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避免紙上談兵,學到實際本領。再如,近3年中我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選取《密封型電動助力車鉛晶蓄電池的性能研究》、《太陽能儲能鉛晶蓄電池的開發研究》、《高效長壽環保型鐵路客車照明用鉛晶蓄電池研制》、《速干強粘環保型紙包裝粘合劑的研制》、《湖州工業企業中典型危險廢物的理化特性研究》、《廢輪胎熱解油的理化特性研究》、《Ni/Fe3O4復合電磁波屏蔽涂料的研制》等題目指導學生做畢業論文,既完成了畢業論文指導任務,又幫助相關企業開發了新產品或解決了技術難題,還為學生專業實習和就業提供了機會。

(4) 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結合

新時期的大學生張揚個性,敢想敢干,是個極富創造性的群體。張三喜歡“高分子”,李四偏愛“硅酸鹽”。因此,畢業論文選題必須以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為了高度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理念,在選題問題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一是從學生自己在低年級時主持或參與的開放實驗、科學研究項目中派生或衍生而來,二是讓學生自行選擇導師和偏愛的課題,三是讓學生從生活和實踐單位生產實際中自行選題。因為對于自己喜歡的課題,學生才會千方百計、不怕辛苦地克服困難,創造性地出成果。千萬不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將管理部門確定的課題硬壓給學生去做。

近年來,湖師院化學系學生畢業論文選題遵循上述“四項原則”和“四個結合”,基本上做到了“真題真做”,為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選題來源情況見表1)。

表1 湖師院化學系08-10屆化學化工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來源匯總表

 

屆別

由導師科研

項目派生

由學生科研

項目拓展

選自生產

生活實際

據師生興趣

協商選題

合計

2008

20

10

6

5

41

2009

41

16

11

16

84

2010

82

32

上一篇: 石油工程導論論文 下一篇: 高管培訓方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男女爽爽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开心五月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