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3 08:11: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德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職業中學的學生心理素質有待提高職業中學學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學都是一群不被關注的群體,這些群體包括:家庭缺陷群體,包括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思想教育是缺失的;學習困難群體,包括基礎知識比較差、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他們在校期間一直是不被關注的群體;行為習慣不良群體,包括不遵守學校紀律、在校外惹是生非的學生,他們是經常受到學校處分的群體。從這三方面來說,職業中學學生的組成比較復雜。特別是這些學生由于各個方面一直以來沒有被關注,從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多表現在心理發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異、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愛與教師頂牛、愛鉆牛角尖,不能接受教師家長的批評和指導,對他人缺乏同情心、愛心,甚至叛逆等等。我從事班主任二十年,接觸過很多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有一次一個女學生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星期六一整晚沒有回家,非常著急,讓我幫忙打聽孩子上哪去了,我到處打聽也沒有結果。星期一,該學生像沒事一樣來學上課,我細心工作耐心詢問,她才說出實情,原來她星期天和幾個朋友在KTV唱歌喝酒,然后又去網吧通宵。我很吃驚,我沒有批評她,而與其交流,她認識到了錯誤,說后悔不該一個人在外過夜。問其原因,她說她在家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她要求很苛刻,遇事愛嘮叨,她就故意做給父母看的。一名十七八少女就是為了和父母賭氣而不計后果,使我感到害怕,這一時期的學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將導致學生厭學、棄學。
(二)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從而缺少學習動機中職學生的主要來源是初中的中下游學生,他們成績不太好,底子薄。有一名數學教師在給計算機專業上課時,在講指數運算時,問一個學生一個問題“1/2+1/2=多少?”“2/4。”學生很干脆地回答,教師滿臉無奈,學生哄堂大笑,而其本人則表現出很茫然,可想而知,他的數學基礎幾乎沒有,而講國家政治制度,他們更如聽天書,這樣的基礎,要使他們接受中職教育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材枯燥現在的德育教材中許多知識比較枯燥,理論性也比較強,對不愛上文化課的職中學生來說,更是枯燥無味的。再加上學校的考試制度沒有道德標準,沒有考核約束,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
二、解決措施
對于以上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引起我們政治教師的深深思考。如何能夠上好德育課,如何去改革德育教學?我就我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一)要和班主任、科任教師配合,全面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不是一堂課的課題,而是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培養,而是時時、處處、事事的實踐學習中。我們要和各科教師通力合作,通過多種手段促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作為職業中學的學生,要把德育放在一定的高度。
(二)教學要以中下游學生作為主要授課對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三排的學生身上,對坐在教室后面的學生不管不問,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職業中學的學生雖然優秀生所占比例比較少,但是在其他技能方面許多學生存在很多優勢,比如:美術水平高,電腦打字快等,如果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也會在優勢方面失去積極性,從而會影響一個學生的美好前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文化課比較薄弱的學生,給他們自信心,使他們在思想上和知識上都得到提高。作為班主任,我對這些學生比較了解,一旦給了他們動力,他們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回報。記得有一個學生剛入校時,成績很差,在別人眼里應該是無可救藥,但多次交流后我發現其自信心很強,因此,我不斷鼓勵他。他進步很快,在2013年對口高考中考上了山西大學。因此,我們應更關注中下游學生,讓他們得到進步,這更是德育課要達到的目的。
(三)必須改變死記硬背的德育課上課模式大多數教師在上德育課時,總習慣畫重點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比較好一點,就是滿堂講解,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對于德育課的枯燥無味,我們要改變授課方式,例如可以設置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比如,在講“道德與法律”時,可以放在多媒體上講,可以先播放一些小案例讓大家去討論,以調動大家的積極。同時,要和班主任結合,在教室搞一些教室文化建設,是學生脫離舊的教學環境,在新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更有新鮮感。
(四)觸動學生的情感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自身的經驗、身邊發生的事、社會熱點,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重新整合課堂教學,這樣的改革課堂學生樂于接受,參與熱情高,才會有效觸動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活力。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大量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其中,道德素質要求是高素質人才最重要的要素。中學階段是道德素養的培養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學校的教育環境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升學率仍是社會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校長不得不為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放棄道德教育的功能。
2.學校德育目的功利化傾向嚴重
只有實現了人的本體價值,才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在德育功利化的驅使下,在考慮德育問題時,往往會重政治而輕道德。把一些本來屬于道德范圍內的問題政治化,將學校德育窄化為政治教育,使德育無法獲得相對獨立的品格與地位,無法實現真正的道德育人功能。
3.學校德育的內容狹窄枯燥,手段單一
目前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十分狹窄,提及德育教育,往往和思想政治教育劃等號。其實,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還應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的思想也比較開放,容易接受比較新潮的事物。如果學校的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嚴重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征,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道德教育中存在著明顯的價值灌輸、道德說教的氣氛,學生淪為接受價值規范和道德教條的容器。高尚的道德縮水為邏輯嚴密的道德條目,道德成了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客觀知識對象。教師也將道德條目當作理論性知識來灌輸,并且借助背誦、考試等方法進行強制性學習。這種灌輸性的說教與強制性的學習已經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的道德教育。如果德育內容比較空洞陳舊,再加上以單一的灌輸式教育來培養,其效果可想而知。采用學生容易接受、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在德育工作中顯得十分重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氛圍,通過對話、交流等方式來進行道德教育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嘗試。
4.學校德育的生成過程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學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種社會意志,因此在實際過程中就會把學生當做單純的客體看待,而喪失了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維護。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過程。德育工作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受教育者并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外部影響的,而是在主體所參與的各種實際活動中接受影響的。現在,德育的組織者過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德育過程變成了向學生傳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規范,而忽視了作為德育主體的學生的參與,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發展,學生的個性與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5.學校德育環境狹小
學生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端,它是個人一生的社會化起點和基點。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使得家庭教育不能與學校德育工作相一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多元,這也深刻影響著未成年學生的道德的養成,產生了幾年的學校道德教育抵不過幾天社會影響等現象。
二、解決當前中學德育工作低效現狀的對策
1.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通其情、達其理、導其行”
人本主義強調“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人類存在,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潛能”。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顯得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更應該有人文關懷、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德與智的統一;更應該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充分引導和滿足人的正當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終贏得人心,取得信任和教育的主動權,真正實現“通其情、達其理、導其行”。
2.倚仗實踐,構建良好的德育平臺
道德需要產生于具體的生活實踐,青少年的道德成長與身體成長一樣,需要從多渠道汲取營養。如果道德教育僅僅滿足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卻不能使學生付諸道德行為,這樣的道德教育只能是半途而廢、收效甚微。道德教育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培養。以往的德育往往局限于課堂教學,滿足于只知不做。改變這種局面,學校德育必須優化形式,打破單一的課堂講授模式,開發、推行多種多樣的立體化形式、開放式的德育模式。實踐是道德產生存在的根據,道德與實踐是合二為一的。道德的意義不是預先確定好,放在那里,等著學生去學習、去掌握,而是在實踐中展開的,是由實踐來揭示的。一個學生有怎樣的生活實踐,他就會有怎樣的道德。所以,學生應該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投身實踐,體驗復雜多變的社會道德情境,嘗試進行道德抉擇。在與人交往中體驗情感,在克服困難中磨煉意志,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養價值觀等。
3.借鑒傳統美德,充實德育內容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仍然值得我們借鑒。要深入淺出地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讓學生逐步明白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在學校德育建設中,我們應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結合起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集體主義教育相結合;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文明禮貌教育相結合;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遵紀守法的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立志成才教育相結合;做到傳統美德教育與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相結合。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組織方法不合理。在中學體育教學課堂上,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做好教學組織安排,好的體育教學課堂組織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身體上的鍛煉,還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而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的過程中,沒有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在實際的中學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的課堂組織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2.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體育教學是在開放的環境中進行,而且課堂氣氛比較寬松,這就會使學生對體育教學不予以重視,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懶散的學習態度,這時教師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他學生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不僅不能掌握所學的體育動作與體育技能,也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無法達成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
3.體育教學受到突發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受到一些突發因素的影響非常的大,這會影響到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嚴重的會導致體育教學的終止,如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受傷,或是學生之間鬧矛盾導致爭吵、打架等,這都會對體育教學產生較惡劣的影響。
三、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1.在體育教學的常規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一堂完整的體育教學課中,要有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根據這些常規部分的特點,適當地引進德育教育,如在準備環節,教師可以弘揚準時的品德,而在結束環節,可以對課堂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以對學生的上進心進行感染。
2.根據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體育教學涉及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多的,其中不乏一些思想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抓住教學內容的特點,對相關的教學內容予以有效的拓展,滲透進德育教育。
3.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滲透德育教育。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進行適當選取,為了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德育教育。
4.妥善地處理體育教學中的突發事件。體育教學中經常會遭遇到突發事件,這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為了不對體育教學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師一定要對體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突發事件進行妥善的處理,同時,教師要對課堂上的學生的表現進行密切的關注,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突發事件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對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四、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宣傳教育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光靠體育課堂中的理論引導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體育媒體,讓學生對一些運動賽事進行了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愛國信念,激發學生的自我提升意識,促進德育教育。
2.以理服人法。中學時期的學生自尊性都很強,為了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處理體育教學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時,依據事實,講明道理,對事件進行公正的處理,并對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這對于學生的德育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3.時機捕捉法。中學生的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很多學生在此過程中受到周圍因素的影響,會形成一些不良的個性及行為,教師在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以取得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激勵競爭法。激勵競爭法是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一定的言語激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面的競爭,并且要有強烈的紀律概念。
2.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使中學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及時性和廣泛性。方便快捷的網絡使中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時間和場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知識,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3.網絡使中學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網絡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傳播效率。多媒體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色彩艷麗的圖片、悅耳的音響、活潑的三維動畫,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其效果是傳統德育方法不可比擬的。
4.網絡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是有利于促進中學生發展獨立意識。二是促進學生樹立開放精神。三是有利于促進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四是網絡有利于促進學生強化民主意識和道德法制意識。
二、網絡給中學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上信息良莠不齊。處于身心發展中的青少年,辨別是非、自控能力較弱,加上好奇心強、喜歡追求刺激,在虛擬世界中容易迷失方向,不僅學業荒廢,甚至導致犯罪。可見,網絡對于中學德育工作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1.網絡的開放性對中學德育工作的挑戰。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的網絡,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壟斷信息資源和系統,導致多元文化的產生。如西方為對中國進行“西化”、“分化”,不惜花費巨資,采用網絡技術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等各個領域。這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
2.網絡的虛擬性對中學德育工作的挑戰。中學生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特點,成人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父母與子女的接觸日趨減少。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學習壓力大,無端的煩惱和孤獨感不時侵襲他們。互聯網的出現,使許多人很快成了“網迷”。在現實中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愣頭小子”,在網絡世界里卻可能是一個活潑、幽默的“英俊少年”;在現實中是一個失敗者,在虛擬世界里可能是一個風云人物。當他們在虛擬世界里獲取的快樂比現實世界多時,便“樂不思蜀”。每當在現實中寂寞難熬時,或遇到挫折時,便會逃避現實,一頭鉆進那虛擬世界,久而久之,不能自拔。這對中學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又一挑戰。
3.網絡的隱蔽性對中學德育工作挑戰。互聯網具有很強的匿名性,在那里,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但由此引發了一些人性的劣根性。對一些中學生,網絡的隱蔽性導致他們無拘無束,恣意妄為,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據統計,國外80%的“電腦黑客”是青少年。一些青少年或成為網上犯罪的受害者,或淪為網上犯罪行為的實施者。這種嚴重狀況已引起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總之,網絡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諸多新的課題。然而,面對網絡的挑戰,中學德育工作在教學內容的整改、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遠遠跟不上網絡技術的發展步伐。
三、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網絡既給中學德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如何充分利用這一獨特的教育資源,形成防范機制,做到趨利避害,就成為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1.在德育理念上,應從防范型德育觀向自主發展型德育觀轉變。無論是家長還是德育工作者,都希望青少年遠離一切無益身心健康發展的載體,并試圖在學生和現實生活中筑起一道無形的圍墻,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種種限制,這也不行,那也不準,讓孩子們永遠做好孩子、好學生。事與愿違,這嚴重違背青少年心理特點的粗暴做法,反而激起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一味地用“堵、隔”等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只有積極地面對現實,主動正面引導,青少年才能將網絡作為知識的來源、學習的手段和生活的幫手,從而使身心獲得健康發展。
2.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首先,要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的校園文化活動。其次,要注意發揮校園網絡的積極示范和引導作用,指導學生文明有效地使用網絡。再次,可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辯論會和相互討論等形式,大力倡導文明用網的道德觀念。最后,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機操作、網頁制作等比賽活動,讓學生充分領略通過網絡學習和創造的樂趣。
3.改變德育方法,提倡平等對話的方式。過去,一些德育工作者往往以“道德化身”的姿態面對學生,這樣學生往往成為一群無思想、無主見的被動接受道德教育的機器。網絡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式,必須一改以往的做法,從居高臨下的教育者走向平等對話者。與學生平等相待,交流溝通,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被教育者的苦心和真誠所感動。
學科德育滲透,關鍵是各級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學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離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滲透意識,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技術手段、環境的意識。為此,要組織教育工作者認其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和各學科教學大鋼等。通過學習和討論,使教育工作者從培養跨世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地位,來,認識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優化育人環境,對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統一認識,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加強組織管理,制訂措施,保證學科德育滲透的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的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學科德育滲透,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科德育滲透規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學實施德育大綱細則》、《佛山市小學實施德育綱要細則幾把中小學的德育實施細則中有關學科德育滲透,按階段、分年級,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提出了具體要求。由于行政部門制定了措施,促使學校的學科德育滲透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佛山三中在學科德育滲透上做得較好。他們采取如下措施加強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長主管學科德育滲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學科滲透領導小組”,專門組織、研究這項工作。第二,把學科德育滲透的教學納入《佛山三中教師崗位責任制》,作為考核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凡是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編寫《佛山三中“中學德育大綱”分年級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中學階段各年級的教育要求和任務;做到中學教育的層次化、系列化,使教師明確任務,掌握尺度,做到適度。第四;圍繞“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課題,組織全校教師研討,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找出結合點,并把每章節的滲透點列舉出來,整理匯編成《佛山三中各學科德育滲透綱要》,作為教學中教育滲透的依據,使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保持經常性。第五;組織“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公開課、研討課”,同時請有經驗的教師上全校性的德育滲透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研究滲透的方法、技術手段及其與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編輯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滲透教案集》(各學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編輯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滲透論文集人并組織評選優秀教案與論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領導、機構、制度、要求、計劃、目標、總結、科研、檢查督促評比,并包含所有學科,全部文化課,使“離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深入了一個層次,邁出了新的一步。
為了及時總結和推廣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織青人”經驗,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開了““佛山市在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現場會”,佛山三中介紹了“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的實踐與思考,加快了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工作的進程。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
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外,還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唐朝對外關系時,講述唐代的中國,經濟、政治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呂、吉備實備、空海等到唐朝學習,但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學,而是學成回國后,傳播、消化中華文化,在創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中國鑒真、玄奘兩位高僧,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為了尋求學問,放棄較為安逸的生活條件,長途跋涉,飄洋過海;忍饑挨餓,擔受風險。這種為了求學,為了文化交流,不顧個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實給人們這樣的啟示:一個國家,只有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才會受人敬仰;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比較寬松和諧的環境;文化交流對于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學習的好機會,好方法。只有善于學習,才會有所收益和進步。
又如;在講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時,教師講述自從17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一個科技的高速發展期。與時俱進的則國運興隆,抱殘守缺的則江河日下。中英兩國相碰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功而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而中國則因閉關鎖國而停滯不前。在這背景下;兩國相遇必以中國失敗告終。百多年來,志士仁人,都沒有忘記收回香港;以圓振興中國的理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中英的相對國力已倒過來,所以在整個談判中基本上是中國定調。失而復得,正是這種力量對比變化了的結果。它給人們三大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本;歷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發展的歷史大潮;上一個世紀的較量,是物質力量的較量,下一個世紀的較量,將是知識力量的較量。
又如,音樂教師在教唱《南泥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時,介紹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歌詞的含義,旋律的欣賞等方面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講解: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到了南泥灣,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戰員,用勤勞的雙手,使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江南,學員們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們獻上了新編的秧歌舞《桃花籃》。《南泥灣》就是這個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時,教師后發學生用學過的表現音樂的手法,用領唱、齊唱的方法,通過優美的旋律;描繪陜北江南美景,禮贊勞動模范的功勛。前半段是兩個優美柔婉的柔情性長句,用領唱方法;后半段用齊唱,同時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節奏跳躍部分,加民族打擊樂來烘托歌曲,產生歡快愉悅的氣氛,使學生既得到音樂美的享受,又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由于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內容;再哼上優美動聽的旋律,感情上會產生共嗚。
四、挑戰二十一世紀,隨時代前進,努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在此,以歷史學科為例。佛山市中學歷史學科開展了“方法、手段、內容、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教學實驗,我市歷史教師稱之為“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實驗”或“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實驗”。我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緊緊把握住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方法、手段、環節及其總和,處理實驗變量及其各種因素。這包括四個變量(方法——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法,或“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啟導式教法;”技術手段——多種傳播媒體(含多媒體計算機)的綜合運用;內容——知識結構、圖式及其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四個因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和十個方面或環節(教綱、考綱、教材、教學目標、方法、技術手段、練習考試、評講、評價、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把握其總和。并加強歷史室、電教室的建設。它促使佛山市中學歷史教學走向“四個轉變”(即“變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為“啟發導學式的能力型為主的教學”;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教學;“變傳統的講解、板書、掛圖等手段的教學”為“傳統媒體手段與現代媒體手段,含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優化組合的教學”;“變單一的班級課堂教學”為“班級課堂、歷史室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力求達到“二個五要點”(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有機結合;②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學科的德育滲透),改變“五點狀況”(學科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說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實效性,回答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中學歷史教學”的若干問題,回答了“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若干問題。(《促成“觀念內化”教學的實驗報告》獲1997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1997年《德育報》中小學德育論文一等獎,廣東省中學歷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該《實驗報告》刊登在《中學歷史教學》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積極開展德育滲透的研究和買踐活動》一文,介紹了生物、英語、地理、語文、歷史、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在“構建教育框架,明確目標、內容、步驟,把握住結合點”和“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加強德育滲透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經驗。
五、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近幾年,我們重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視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和現代德育意識。
學科德育滲透,關鍵是各級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學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離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滲透意識,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技術手段、環境的意識。為此,要組織教育工作者認其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和各學科教學大鋼等。通過學習和討論,使教育工作者從培養跨世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地位,來,認識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優化育人環境,對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統一認識,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加強組織管理,制訂措施,保證學科德育滲透的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的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學科德育滲透,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科德育滲透規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學實施德育大綱細則》、《佛山市小學實施德育綱要細則幾把中小學的德育實施細則中有關學科德育滲透,按階段、分年級,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提出了具體要求。由于行政部門制定了措施,促使學校的學科德育滲透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佛山三中在學科德育滲透上做得較好。他們采取如下措施加強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長主管學科德育滲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學科滲透領導小組”,專門組織、研究這項工作。第二,把學科德育滲透的教學納入《佛山三中教師崗位責任制》,作為考核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凡是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編寫《佛山三中“中學德育大綱”分年級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中學階段各年級的教育要求和任務;做到中學教育的層次化、系列化,使教師明確任務,掌握尺度,做到適度。第四;圍繞“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課題,組織全校教師研討,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找出結合點,并把每章節的滲透點列舉出來,整理匯編成《佛山三中各學科德育滲透綱要》,作為教學中教育滲透的依據,使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保持經常性。第五;組織“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公開課、研討課”,同時請有經驗的教師上全校性的德育滲透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研究滲透的方法、技術手段及其與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編輯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滲透教案集》(各學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編輯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滲透論文集人并組織評選優秀教案與論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領導、機構、制度、要求、計劃、目標、總結、科研、檢查督促評比,并包含所有學科,全部文化課,使“離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深入了一個層次,邁出了新的一步。
為了及時總結和推廣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織青人”經驗,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開了““佛山市在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現場會”,佛山三中介紹了“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的實踐與思考,加快了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工作的進程。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
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外,還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唐朝對外關系時,講述唐代的中國,經濟、政治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呂、吉備實備、空海等到唐朝學習,但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學,而是學成回國后,傳播、消化中華文化,在創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中國鑒真、玄奘兩位高僧,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為了尋求學問,放棄較為安逸的生活條件,長途跋涉,飄洋過海;忍饑挨餓,擔受風險。這種為了求學,為了文化交流,不顧個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實給人們這樣的啟示:一個國家,只有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才會受人敬仰;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比較寬松和諧的環境;文化交流對于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學習的好機會,好方法。只有善于學習,才會有所收益和進步。
又如;在講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時,教師講述自從17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一個科技的高速發展期。與時俱進的則國運興隆,抱殘守缺的則江河日下。中英兩國相碰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功而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而中國則因閉關鎖國而停滯不前。在這背景下;兩國相遇必以中國失敗告終。百多年來,志士仁人,都沒有忘記收回香港;以圓振興中國的理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中英的相對國力已倒過來,所以在整個談判中基本上是中國定調。失而復得,正是這種力量對比變化了的結果。它給人們三大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本;歷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發展的歷史大潮;上一個世紀的較量,是物質力量的較量,下一個世紀的較量,將是知識力量的較量。又如,音樂教師在教唱《南泥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時,介紹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歌詞的含義,旋律的欣賞等方面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講解: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到了南泥灣,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戰員,用勤勞的雙手,使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江南,學員們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們獻上了新編的秧歌舞《桃花籃》。《南泥灣》就是這個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時,教師后發學生用學過的表現音樂的手法,用領唱、齊唱的方法,通過優美的旋律;描繪陜北江南美景,禮贊勞動模范的功勛。前半段是兩個優美柔婉的柔情性長句,用領唱方法;后半段用齊唱,同時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節奏跳躍部分,加民族打擊樂來烘托歌曲,產生歡快愉悅的氣氛,使學生既得到音樂美的享受,又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由于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內容;再哼上優美動聽的旋律,感情上會產生共嗚。
四、挑戰二十一世紀,隨時代前進,努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在此,以歷史學科為例。佛山市中學歷史學科開展了“方法、手段、內容、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教學實驗,我市歷史教師稱之為“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實驗”或“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實驗”。我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緊緊把握住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方法、手段、環節及其總和,處理實驗變量及其各種因素。這包括四個變量(方法——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法,或“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啟導式教法;”技術手段——多種傳播媒體(含多媒體計算機)的綜合運用;內容——知識結構、圖式及其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四個因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和十個方面或環節(教綱、考綱、教材、教學目標、方法、技術手段、練習考試、評講、評價、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把握其總和。并加強歷史室、電教室的建設。它促使佛山市中學歷史教學走向“四個轉變”(即“變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為“啟發導學式的能力型為主的教學”;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教學;“變傳統的講解、板書、掛圖等手段的教學”為“傳統媒體手段與現代媒體手段,含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優化組合的教學”;“變單一的班級課堂教學”為“班級課堂、歷史室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力求達到“二個五要點”(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有機結合;②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學科的德育滲透),改變“五點狀況”(學科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說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實效性,回答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中學歷史教學”的若干問題,回答了“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若干問題。(《促成“觀念內化”教學的實驗報告》獲1997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1997年《德育報》中小學德育論文一等獎,廣東省中學歷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該《實驗報告》刊登在《中學歷史教學》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積極開展德育滲透的研究和買踐活動》一文,介紹了生物、英語、地理、語文、歷史、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在“構建教育框架,明確目標、內容、步驟,把握住結合點”和“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加強德育滲透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經驗。
五、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德育是塑造學生的心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德育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必須采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教育。總的原則是潛移默化,切忌空洞說教。可采用的方式方法很多,僅舉三例如下:
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教師首先要有時間觀念;要求學生遵守紀律,教師更要有嚴格的自律精神。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言不由衷的說教不足以懾服他們,而率先垂范則令他們信服。為師者,其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無比深遠的。
由教學內容自然引發文學課的教學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古今中外文學史、文學思潮以及作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文學課還肩負著用優秀的文學作品教育熏陶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使學生具有高尚人格的任務。可以說,用文學作品進行品德教育,材料是極其豐富的,隨處可見。只要教師有意識地適當地加以引發,就可以由文學知識傳授進一步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講魯迅的《傷逝》,可以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分析子君、涓生愛情悲劇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魯迅“人必生存著,愛才有所附麗”的思想,這對大學生正確處理愛情問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樣,在講授《荷馬史詩》時,可以將特洛亞的兩個王子進行比較:弟弟帕里斯愛情至上,哥哥赫克托耳胸懷國家、人民;帕里斯為海倫引發了毀滅祖國的戰爭,赫克托耳為保衛祖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使學生不禁思考國家與個人、責任與情感的關系問題。在影片的具體情境中,對于赫克托耳質問弟弟“你愛海倫,那你對父親、對國家的愛又在哪里?”的這句話,每個同學都會引發共鳴,那是擲地有聲的道理,而不是空洞無力的說教。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文學史上燦如星辰的作家,永垂青史的不僅是他們的藝術成就,還有其卓越的人格光輝。屈原的愛國、杜甫的憂民、陶淵明的超然、蘇軾的曠達、劉勰的篤志好學、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等等,永遠都在激勵與啟迪一代又一代的后來者,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磨練堅忍不拔的毅力,做一個頂天立地、與日月爭輝的大寫的人。
由學生思想實際展開教師要教育學生首先要研究學生的思想特點,摸準教育對象的思想脈搏,才能有針對性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學名著雖然是經過時間長河篩選出的優秀作品,但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有些名著今天的大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隔膜的。在教學中努力聯系學生實際非常必要。學生思想實際有的表現在課堂上,有的藏在心里,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積極去了解未表露的,同時又要及時抓住課堂表露的。有一次,在講授但丁《神曲》時,一名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公然帶著挑釁的口吻說:“懲罰是沒有用的”,顯然他是針對一些老師對學生的批評行為。任課教師沒有責怪他打斷講課,而是抓住這個契機,讓大家就此展開討論——對于不遵守紀律、法規的人該怎么辦?有的學生認為不該將不守紀律的學生趕出課堂;有的主張懲罰;還有的認為應該等待學生日后的醒悟和追悔等。經過充分的討論和意見的碰撞,學生們對自由與紀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接下來,任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但丁通過地獄、煉獄和天堂的設置來表達人類在理智、仁愛、信仰的指導下悔過自新、達到至善至美境界的主題思想。學生自然會將自己的思考與但丁的思考想對照,既很好地理解了但丁的作品,又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
區別于其他學習科目,語文具有較強的人文性特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師應在注重教學內容積極價值取向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此促進其思想道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進行德育的有機滲透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此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歸納。
一、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齡段語文教學的核心與重頭戲,占據了小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絕大多數時間與精力。鑒于此,我個人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識字教學這一有利契機,將德育有機滲透其中。
對此,我感受深刻。例如,在向學生分析、講解了“罵”這一漢字的字形與具體意義之后,我詢問學生是否能對“罵”這一漢字進行組詞,學生積極性較高,紛紛舉手發言,并回答出了“打罵”“罵人”“罵街”“痛罵”等眾多詞語。我首先肯定了他們的發言,接著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罵’字的字面解釋為:用粗野或帶惡意的話侮辱人,剛才你們也用‘罵’字組了很多詞語,那么,你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罵’是一個意義很不好的漢字。”“‘罵’字給人很不好的印象與感受。”“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隨便罵人。”……
如此,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效地避免了死板、單調的識字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更是巧妙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等的德育,真正將德育的滲透目標落到了實處。
二、在語文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閱讀是閱讀者同文本之間直接進行對話、交流與溝通的一個過程,通過認真閱讀健康、內容向上的文本內容,讀者往往能從中汲取到正面而積極的信息,并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領略到深刻的社會與人生哲理。
小學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正面閱讀素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資源,在課文教學中有機而巧妙地進行德育滲透。如,在學習了《學弈》這一古文言文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名師出高徒’,弈秋是當時最擅長下棋的人,為什么同時跟他學習下棋的學生卻在棋藝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你從這個寓言故事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這一問題如同鑰匙一般,很好地打開了學生思維與智慧的大門,學生紛紛對此發表自身的認識與獨特看法。有的說:“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講的話牢牢地記在了自己心中,另一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在專心聆聽弈秋的講解,實際上他的心早就想著如何射天鵝了,兩個人不同的學習態度是導致他們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有的說:“那個人之所以落后于另外一名學生,并不是因為弈秋的棋藝不精,關鍵是他在上課時沒有專心致志地聽講。”
如此,通過對課文內容的認真閱讀、分析與探索,學生很容易就從中得到了啟發,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只有專心致志、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干好一件事。而這顯然有利于其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以此為指導完善、規范自身的言行。
總之,小學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學生以及具體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出發,適時、恰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德育滲透,這樣才能在保證學生學會基本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真正從中明白、掌握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從而為其身與心、德與智的平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贊賞每位學生。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曾經說過:“贊賞別人所付出的,要遠遠小于被贊賞者所得到的。”并把這稱之為激勵的倍增效應。在英語教學中,要對學生不斷地進行激勵,贊賞,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稍有進步時,哪怕只說對了一個單詞時。無論他平時的成績如何?都要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會讓他對英語重新產生興趣,信心大增,甚至迎頭趕上。即使成績進步不大,對他的人生同樣會產生神奇的效應。所以別疏忽了我們的語言,好言一句貴如金。一句鼓勵贊賞的話可以喚起一個人的自信尊嚴,讓學生的人生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在教師的欣賞贊揚中,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在教學策略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品質教育。例如,在學習閱讀課文時,采用合作學習,探索,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Lesson 1:Higher,Faster,Stronger時,這是有關奧運會的話題,讓學生討論奧運會的發展史,比賽項目,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國,吉祥物以及中國參賽情況等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理解各種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能力,欣賞別人的能力,并幫助他們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
第四,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例如,在教學Stay Healthy一單元時,讓學生聯系實際,探討有關健康的話題,為了身體,心理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整個人類的健康,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從日常做起。在學習環境保護話題時,讓學生就當前的環境問題開展討論,各抒己見,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什么高策。為了改善環境狀況,如何從自身做起: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生能積極發言,談環境污染的危害,聯系濫砍濫伐,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家鄉河流的污染,以及這些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從而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意識。
二、符合中職生的現狀
目前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不論是年齡上還是思想上,他們都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并且這些學生幾乎都是“90后”,他們當中多數是獨生子女,而且他們還正處在一個青春發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夠成熟。所有這些都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與此同時,由于中職生一般都遠離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對少了,他們又處于半成人狀態,易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全面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有存在。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淡泊,互助互愛意識不夠,行為偏激,心理素質差;他們在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不能謙讓、幫助、團結、合作共享;他們知行不能統一,雖然明白尊師敬長,而行動上卻很難做到;他們隨意崇拜偶像,卻對民族歷史知之甚少,缺乏愛國熱情。中職生的德育素質現狀不容樂觀,諸多因素造成的中職生的這種道德素質現狀,使得道德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中職生的心靈凈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學生知道,說話、做事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有的人先說后做,有的人只說不做,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與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過學習作品,明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時也讓學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個生動的人、大寫的人。而學習《致橡樹》,理解的是作者的愛情觀,并且要明白,愛,并不是狹隘的愛對方偉岸的身軀、容貌和才華,還要愛他的理想、他的追求,愛生活,愛祖國,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樣,學生感悟的是詩人提倡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能培養他們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于完善中職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三、規劃中職生美好的人生
現今社會,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對人生的合理規劃的話,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失去主動權。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對中職生的人生規劃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