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8 00:07: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2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文化教育的意義

廉潔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要求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強大學生的廉潔教育,能促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素養,樹立拒腐防變意識,引導他們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不斷提高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能夠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校園氛圍,增強高校師生員工的反腐倡廉意識,提高高校領導干部拒腐防變能力,構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廉潔文化體系,促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能充分發揮廉潔文化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導向作用,使高校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教師提升師德師風和學術道德、成為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廉潔從教的示范者,使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操得到培養。

3將廉潔文化教育納入思政課教學的途徑

3.1將廉潔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課理論教學

在思政課理論教學中要專門開設廉潔教育專題,并與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政治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等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大學生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生活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他們內心常保警惕,善于防腐拒變,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下,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價值判斷,切實增強反腐倡廉的自覺性,養成敬廉慎獨的思想作風和行為習慣。

3.2將廉潔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

要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組織大學生讀“廉政書”、唱“廉政歌”、聽“廉政課”、觀“警示片”,組織大學生開展廉潔書畫賽、廉潔攝影作品展、廉政公益廣告大賽等實踐活動。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報、校園網、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等載體,大力宣傳推介學生廉潔實踐項目成果,普及廉潔教育有關知識。此外,還要結合廉潔教育主題活動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如學風建設、特色黨團日、主題班會、典型事跡報告、廉潔詩詞吟唱會等,營造廉潔文化教育的濃郁氛圍。

3.3將廉潔文化教育融入教師的師德教育

篇(2)

2皖北文化融入教育研究的現狀及難題

眾所周知,皖北高校從規模擴展到追求內涵式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研究、開發地方文化的重要性。“2003年,安徽省社科聯提出厚重安徽的品牌,聯合省內高校、地方政府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對安徽的三大文化圈,即皖江地區歷史文化、淮河流域歷史文化和徽州文化的研究,以提高安徽歷史文化的影響力,為安徽的科學發展,加速崛起服務?!蓖畋备咝7e極響應文化強省和服務皖北崛起的號召,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主動發揮高校研究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功能,努力探索文化育人的新途徑。組建研究機構,推進皖北文化研究。近10年來,皖北高校凝練人文社科研究方向,選擇地方文化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地方文化研究,成立了校內文化研究機構。在安徽省教育廳和財政廳的指導和經費支持下,一些文化研究機構通過培育,升格為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或協同創新中心。這些研究基地(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為大力開展皖北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礎。加快轉化,將皖北文化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材和校園文化活動。近10年來,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大學文化研究中心、亳文化研究中心和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成果的運用和推廣?;幢睅煼洞髮W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培育了一個省級重點學科———古典文獻學、一個碩士點,招收培養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生。阜陽師范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和皖北文化協同創新中心,正在組建淮河文化展館,“保護、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發揮地方文化教育學生的功能?!彼拗輰W院大學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抓好以孟二冬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精神研究、賽珍珠研究等學術研究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獻計獻策。依托賽珍珠研究所、孟二冬與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文學與傳媒學院開設了《賽珍珠專題研究》《孟二冬精神與傳統文化》選修課。亳州師專的亳文化研究中心,一是積極開發獨具特色的亳文化教育系列課程,如《亳文化研究》《五禽戲》《亳州民俗剪紙》《民樂與地方戲曲》。二是面向全校師生開設亳文化大講堂、亳文化沙龍等,為闡釋亳州歷史人文、傳播思想、交流文化搭建平臺。三是組建亳文化教育教材編寫團隊,開發校本教材,《亳文化概論》《曹丕集校注》《逞才任情的樂章———曹操父子與建安文學》《魏晉文學論》《蒙城方言研究》等教材相繼出版、發行。蚌埠學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面向全校開設了《淮河文化概論》等以普及淮河文化為主題的選修課程,成立了淮河文化興趣小組,從經濟、歷史、音樂、藝術等方面普及淮河文化,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淮河文化的興趣。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題。皖北各高校在開展皖北文化研究的同時,深入挖掘皖北文化教育資源,開發校本教材,開設皖北文化教育系列課程,積極營造充滿地方文化色彩和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拓展皖北文化教育陣地,加強皖北文化學術交流,并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弘揚皖北文化的重要意義,增進大學生對皖北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梢哉f,伴隨著皖北高校服務于皖北經濟轉型發展和自身文化建設的需要,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文化問題的多元復雜性和多樣性結構及其所蘊含的價值觀的歷時性,為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必須面對的課題:皖北文化的農耕文化性質如何轉化為現代文明資源?如何認識皖北文化的歷時性價值?哪些文化可以轉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資源?如何轉化?皖北文化研究應該以學術文化形態還是社會文化形態呈現,兩者關系如何?如何處理異地學生與皖北文化教育的關系?他們的接受心理和意愿如何?這種地域文化進課堂的實踐是否有違文化平等的觀念?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應如何找到不同學科專業之間的平衡?諸如此類的深層次問題是課程開發者不容忽視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當然,在這些方面,皖北高校面對的不是區域性,而是普遍存在的系列難題。因此,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而下的策略研究,就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

3皖北文化融入教育研究的對策與措施

“五四講話”后,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向全國教育系統提出了“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要求,并在如何落實方面指明了具體措施,強調:“要在課程建設和教材修訂中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組織編寫普及讀物,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薄耙七M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引導各學科教師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自然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笔聦嵣?,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教育都要通過灌輸和倡導一定的思想來實現自己的培養目標,達到自己辦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面對當前多元價值觀的交融交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軟著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化恰恰為這種“軟著陸”提供了基礎。

3.1強化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確立目標定位

文化天然具有教育功用和潛能?!吨芤?#8226;賁卦》提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揭示了文化的本質是“以文化人”。可見文化與育人密不可分。黨的十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育人的意義高遠重大。將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對文化育人理念的有力踐行,而且是皖北高校發揮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選擇,需要高校、全體教師員工、學生、家庭、大眾媒體、社會相關組織深刻領會文化育人的意義和作用,在目標上達成共識,即對培養什么樣的人作出正確的回答。目標的設定往往與需要密切相關。為此,不妨從皖北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需要、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需要、皖北高校大學生實現個體全面發展需要三個角度綜合考量。皖北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需要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術過硬、能留得住、樂于為皖北經濟振興奉獻的人才。受經濟發展落后、區位優勢不強等因素影響,皖北高校的招生和就業壓力明顯大于省內經濟發展較快的省會和沿江城市的高校。面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皖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既需要培養一批批熱愛皖北、敢于擔當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又要完成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青年學生擔負起實現中國夢的重任。了解、認同皖北文化,進而產生文化歸屬感,并將個人的全面發展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是滿足三方共同需要的最好選擇。由于缺乏文化視野,在服務皖北經濟轉型發展的初期階段,皖北高校往往把培養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作為追求目標,忽視文化素質的培養。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強國的號召以來,高校逐步認識到文化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中的特殊優勢,自覺地將文化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皖北高校將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已充分說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比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更有競爭力。由單項培養皖北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到培養認同皖北文化、敢于擔當社會責任、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可持續全面發展的人才,應成為皖北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

3.2大力傳播、傳承、創新皖北文化,提升內涵

“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寶藏,蘊含著取之不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潛在作用和能量?!蔽幕谌氪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務是將文化中的育人資源和潛能,通過研究挖掘、開發弘揚,傳播轉化成動能和勢能。首先,“文化的力量歸根到底來自凝結其中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贝笥碇嗡^家門而不入的歷史故事、小崗村大包干的創舉所蘊含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歷代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蓖畋备咝鲃影l揮皖北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和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的優勢,加大對皖北文化中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的研究和宣揚,并把這種深層價值和精神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到校園文化生活中,傳播到廣大師生員工中,由注重皖北文化的知識普及到追求核心價值的挖掘弘揚,這應該成為皖北高校全體師生的強烈意識和自覺行動。其次,“高等教育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社會文化的傳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皖北區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蘊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皖北文化普及宣傳的基礎上,創新方法,通過網上論壇、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培育在校大學生對皖北文化理解和認同,進而激發熱愛皖北的家國情懷和對皖北文化的自信,培養一批了解皖北、熱愛皖北的青年學子。皖北地區的書畫藝術、民間剪紙、玉雕石刻藝術、花鼓燈、泗州戲受到了廣泛關注,皖北高校開設了文化產業管理、書法等相關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專業素質教育,“加強地方民間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培養出一批傳承和弘揚皖北民間藝術的專業文藝人才,為適應發展勢頭強勁的地方文化產業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庇纱耍巴畋蔽幕煜氯瞬牛煜氯瞬排d皖北文化”自然會成為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3.3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運行機制

首先,建立校黨委領導下的文化融入工程指導委員會,由黨委宣傳部、團委共同負責,吸納相關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制定《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辦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工作計劃,深化研究,加大傳播,指導思想政治部、學生處、教務處、公寓管理等部門開展工作,加強統籌協調、組織實施、督促落實,推動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實際工作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其次,建立二級學院黨總支領導下的輔導員工作室,結合專業特征,努力找尋專業與皖北文化知識的結合點,大力弘揚皖北文化中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輔導員專題講座、微博、校外專題實踐等形式,把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輔導員的專業、學業、就業等指導工作結合起來。第三,成立班級皖北文化尋根和開發興趣小組,由團總支、學生會負責策劃,有組織地開展地方文化進校園文化活動月、皖北文化資源大調查、皖北文化知識競賽、皖北文化名人訪談、皖北旅游地參觀等專項活動,把皖北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學生自我教育結合起來。

3.4培育組織文化,促進多元互動

將“文化育人作為一種信念、一種原則、一套行為準則”,建立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關系,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踐行、人人受益”文化環境。皖北文化融入皖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首先,學校成立的“指導委員會”“輔導員工作室”“興趣小組”三級組織之間要加強平等對話,思想上多交流溝通,業務上多配合支持,努力做到教師的研究成果能有效轉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源泉和內在動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所遇到的難題能轉化成文化研究中新課題,推動皖北文化研究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雙向建構。在這種建構中,每一個人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拔幕h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運行的外部環境,又以持續的信息流直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運行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現為以文化形態為中介的互動過程?!逼浯?,皖北高校之間可以借助“皖北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加強橫向交流和協作,促進成果轉化和文化傳播以及資源共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必須搶占大學生網絡文化陣地。目前教育部正在推進實施“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啟動“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計劃,成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皖北高校應當適應形勢需要,成立皖北文化研究和傳播工作聯盟網站,及時皖北文化研究成果,跟蹤宣傳聯盟高校文化融入工程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網絡和新媒體的傳播,加強互動。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學生工作者、輔導員、團學干部要充分利用各高校正在組建的“多媒體工作室”,保持與學生的密切互動。

篇(3)

(一)美國多元文化產生的背景

盡管美國是一個種族混雜,文化多元的社會,但大多數人山于種族、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在相對隔離和孤立的環境之中,來自同一個種族群體的人們往往生活在彼此密切接近的有著單一種族或種族群落的地區,生活在美國的同一種族群體內部的人際往來往往要相對一好于不同種族群體間的人際往來,盡管有基于不同種族、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往來,但這種交流往往都是暫時和膚淺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實質性的交往,因而,導致彼此間的互相懷疑和不信任,甚至出現了恐懼感。因此,只有多元文化的教育才能為糾正這種扭曲的不公平社會現實提供可行的方式,才能幫助教育不同文化群體的青少年扭轉這些傾向和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和正確對待種族多樣化,并為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學習,生活,攜手合作的機會,幫助青少年學習和參與到把種族多樣化真正納入到社會正常的渠道之中。

然而,20世紀90年代隨著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國的發展,多元文化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己經深受全球化時代的影響,形成了同化主義與多元主義共存的美國發展模式,正是全球化與一體化“促使美國多元文化教育開始對自身的發展路向進行適當的調整與變化,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路向呈現出由“民族國家多元文化教育”向“全球社會多元文化教育”拓展的趨勢和特征。在美國種族多樣化己經被塑造成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獨特文化,即“尋求人類的理解、溝通與平等,尋求對人類共性和多樣性的更為廣泛的相互理解;致力于提升族際關系與全球理解;致力于跨文化溝通”1,而且己與美國的其他文化元素牢固的嵌合在一起。種族和文化的多元化與一體化這對矛盾無時不刻、無所不在地對美國的歷史、生活和文化產生著影響。

(二)美國多元文化教育政策

在美國,按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國會、地方議會和各級政府均不能以扶持某一種族教育問題的名義立法或下達行政命令。因此,美國有關少數族群教育立法的內容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教育法律及其他法律中有關少數族群教育的條款r二是就解決“特殊人群”(無法像一般公民享受正常的生活、工作等權利的人群)的特殊需要以保證教育平等權利的名義而制定的專門法案或條款。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著族群復興運動,少數族群教育逐漸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有關少數族群教教育的立法內容日益增多。

1.關于印第安人教育的專門立法

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族群,目前全美國約有300個印第安人部落。隨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擴展,印第安人文化和教育逐漸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和重視。

1972年,國會通過《美國印第安人教育法案》(American Indian Education Act),這是美國第一部有關印第安人教育的專門法案。依據該法案,美國政府應特別補助在保留區就學的兒童和學校,并且補助在都市地區就學的印第安兒童。1975年此法修改時又規定,準許各學區之印第安人家長委員會參與監督、指導一些特別的教育活動,并且鼓勵發展社區本位學校、改革課程以增加文化適應性、獎勵教師設計雙語教材。

由于印第安人強烈希望政府承認部落的統治權和自,因此要求總統行政命令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政府和部落間的協商機制,協助政府了解印第安人教育的需要和優先選擇為何。

2.少數族群教育(包括印第安教育)的有關立法內容

1972年,美國頒布了《11246號行政命令高等教育實施條例》,具體規定民權法案在感動呢過教育實施領域的實施措施。包括:其一,在招生上實行特別招生計劃,增加少數族群學生的入學機會,使少數族群學生比例與其族群人口比例相適應;其二,設立各種助學金、貸學金、獎學金,加大對少數族群學生的財政資助,提高少數族群學生完成學業的經濟能力;其三,加強補習教育,提高少數族群學生的學習能力,降低少數族群學生的輟學率;其四,聘用少數族群教師,開設少數族群研究課程,設立少數族群研究中心、少數族群俱樂部、舉辦少數族群文化活動,營造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加大學對少數族群學生的吸引力。

需特別指出的是,2001年1月,布什總統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 )教育改革法案。該法案對美國教育做出了全面的規定,是目前美國聯邦和地方制定其他教育法規的依據。它的頒布是美國教育界的盛世,也是為少數族群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規劃了藍圖。

(三)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

美國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發起和倡導國。美國的多元文化教育源于20世紀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末才逐漸地發展為被當今美國主流社會所接收的理念,并成為美國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美國多元文化教育代表人物班克斯的總結,至今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1.單一種族課程(Monoethnic Courses)階段。

這一階段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圍繞本族群教育展開的。20世紀60年代之前,美國社會一直秉持“主流文化中心主義”,對外來或少數族群文化一律加以同化或者改造以保持主流文化的“純潔性”。各少數族群從自身族群的內部利益出發,要求學校及教育機構進行改革,以充分滿足他們的要求??梢哉f,在單一種族課程階段,各族群之間文化和歷史的教育是互不相干的。

2.多種族研究課程(Multiethnic Studies Courses)階段。

美國教育機構及各種研究團體開始進行多元文化研究,中小學和大學也相應陸續開設了一些多種族研究的課程。與單一種族課程研究不同的是,多種族研究課程是針對所有族群的所有學生設計的,這種多種族研究的課程后來逐漸發展到族群之間的比較研究,幾乎所有的研究課題、方案乃至學校的課程內容都是以不同文化群體的經驗為出發點,采用比較的方式進行探索。

3.多種族教育(Multiethnic Education )階段

教育者提出了更廣泛、更深刻的教育改革主張,其宗旨在于創造一個真正平等的有利于少數族群學生成長的教育環境,其中包括教師的態度、學校文化及社區環境、評價標準等方面。這場以眾多的少數族群集團的兒童為對象的教育改革,被稱作多種族教育階段。多種族教育專家認為,應該把學校看作一個整體來進行改革,而不是僅僅強調其中的某一方面,比如教學目標、教科書、教學策略等等。

4.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階段

在此階段,多元文化教育出現了教育泛化的偏向,即多元文化教育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寬泛,很難確定哪個文化群體是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應首先關注的,從而忽視了某些少數族群的教育問題。這一偏向的主要原因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研究不足,還缺乏一個普遍認可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構想。直到70年代末期這一問題才得到解決。

5.多元文化教育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階段。

篇(4)

文化作為一種非物質資源,教育對象接觸得越早,所受的影響就越深刻,小學是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時期。小學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小學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在小學階段,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通過科學設計和規劃,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知識結構調整。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優秀文化,但相應地也存在一些糟粕文化。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篩選和改良。在此基礎上,知識學習、情感培養、道德塑造等都要循序漸進。一方面,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小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從素材選擇到融合方式,側重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主動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可以引入歷史上的人物、事件,讓民族地區了解本民族的習俗特征和歷史發展等,進一步擴展到現代生活領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尊師愛友、孝敬父母、誠實禮貌等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技能,如學習寫毛筆字,學習誦讀古詩詞,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從而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識別能力。

二、小學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進入新世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得到不斷加強,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小學階段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從課堂教學、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著手,從而有效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質量。

(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人文學科教學中

由于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小學教學工作主要在教室內展開,課堂教學受到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會消耗掉小學生大量的學習精力;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智育和德育分配不平衡的現象。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育過度地關注知識傳播和技能掌握,客觀上強調“灌輸式”教育,忽視了人文理念的傳承和優良品德的培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目標,開展各科教學工作,既可以規避德育和智育不協調的問題,也可以減少“填鴨式”教學方法帶來的疲勞,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基于課堂教學方式展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應該側重于人文學科的應用,如思想品德、社會、歷史、語文等學科,它們在知識主線、知識體系和知識內容等方面,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高度的相關性,便于各方面要素的融合,例如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情懷等。

(二)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開展校內活動

當前,教師主要通過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講解來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而小學生本身的生活閱歷不足,知識體系也不豐富,很難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產生直觀的理解,尤其對民族大義、高尚道德等抽象性概念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學活動與生活脫節,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活性”。事實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非是寫在書本上,而是“活”在生活之中,具有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開展形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盡量讓學生都能夠親身參與到活動當中。例如,歌曲聯歡會活動,繪畫、書法、茶道、武術等藝術活動等。

(三)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開展校外活動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同時也是社會和家庭的工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該走出校園,將校外活動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從而更好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校教育的功能。例如,組織學生成立志愿者服務組織,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將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當中。在家貫穿“孝悌”教育,讓小學生懂得謙讓、包容,從而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

三、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與當前小學教育機制相配合。選取教育內容時,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和小學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展開教學,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趙海霞 趙雪芹 單位: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小學

參考文獻:

篇(5)

1.引言

從語言作為符號系統的角度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任何民族語言都附和著該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1]。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語使用區域中的人們在一定的語境下,通過口語或書面語形式相互交際而使用的。同時,一種特定的語言總是和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或國家,以及其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韓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韓劇可以導入韓國文化,增強學生對韓國文化的意識,進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2.通過韓劇了解韓國文化教育

2.1大學生對韓劇的青睞

2004年11月—2006年1月,在央視國際網站上,有一份關于海外電視劇的調查,在問到“在《海外劇場》播出的劇目中,您希望更多地看到哪個國家的影片?”時,在161897名參與者中,有84.25%的網民首選韓劇,而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日劇、美劇。可以說,韓劇不僅征服了年輕觀眾,而且打敗了強勁對手,成為全球上最引以觀眾的媒介手段之一[2]。另外,“當代青少年對日韓影視劇喜愛度的調查與分析”[3]中,針對廣州市15-25歲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的結果,也充分表明韓劇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青睞程度,這也就說明高校通過韓劇實施韓國文化教育已具備堅實的“群眾基礎”。

2.2韓劇在韓國文化教育中的有效性

通過韓劇實施韓國文化教育,最大的益處就是避免了教條主義的宣講,讓學生在輕松娛樂的過程中接受文化的傳播,通過情節畫面和故事傳達韓國的文化和價值觀。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漸進過程,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種學生親眼所見和感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教師以說明、講解為主的文化解說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事實上,韓劇在中國的流行,在不知不覺中使國人對韓國文化產生了認同。尤其對韓劇中的尊老愛幼等傳統道德觀念有很高的認同感。

3.通過韓劇擬訂韓國文化教育方案

文化教育對語言教育非常重要,但目前國內高校對韓國文化課的比重并不高,因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這基本技能,時間上已經很緊張,所以文化課的授課課時數也就不可能上升到很高水平。這樣,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教育韓國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韓語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了解韓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以及他們的文化。我們通過韓劇,可以非常自然地和教室室內活動相結合,達到既可以鍛煉語言能力,又可以學習韓國文化的目的。筆者認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留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選擇恰當的韓劇。為順利達到文化教育的目的,首要任務是選擇恰當的電視劇。若選擇不恰當的電視劇,就有可能達不到文化教學的目的,也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選擇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趣向、內容的難易程度、電視劇的時間長度等諸多因素。

(2)應結合講解和討論。觀看韓劇要結合韓國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并鼓勵學生將這些民俗習慣與風土人情等內容記下來,供觀后分組討論,教師對劇中出現的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進行重點講解。

(3)分主題進行。可以把韓劇按照劇中所體現出的文化背景進行分類,可細分成若干個主題,如飲食、交通、家庭、節日,等等。

(4)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好授課環節。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課堂分解為導入、視聽、討論、講解、整理等幾個環節,整個課堂緊緊圍繞著文化傳遞這條主線展開。

(5)課上和課下相結合,布置階段性任務,并按文化課教材和韓劇內容有效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4.結語

韓劇受到人們歡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因為它體現了簡單樸素的人生哲學及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不可否認的是,韓劇在這些光環之外,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韓劇存在著一種公式化、模式化的現象。綜上所述,通過韓劇進行韓國文化教育,無疑是改變這種現象行之有效的方案,但具體實施則需要教師細致認真地研究和設計。

參考文獻:

篇(6)

目前,全球化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整個世界。始于經濟的全球化現象,也涉及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是文化交流的兩種特殊現象,在全球化背景下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實施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成為多數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

一、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的關系

多元文化教育以多元文化主義為主要理論基礎,主張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放棄偏見,學習來自各個不同族群、階層的知識與價值,主張以相互尊重與容忍的態度來面對因為不同性別、種族、階級、宗教、地區因素所造成的差異,主張在種族、階級、性別與地域等方面要去中心化??缥幕逃侵缚缭奖久褡濉⒖缭奖緡?,對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進行學習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國、他民族,以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從發達國家的教育實踐看,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在目的、基礎、背景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點,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主要區別有:

1.立足點不同。多元文化立足于他民族學習本民族或本國的傳統文化;跨文化教育是立足于本民族或本國文化而學習他民族的文化。

2.具體目標不同。多元文化教育是為了使少數民族學生或移民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適應他民族的文化而更好地生存;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他國或他民族的文化以期望能更好地與之交流。

3.歷史背景不同??缥幕逃窃趪H交流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快,國家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又有相互依存的經濟關系,為了培養更好地適應并能提高本國與他國合作的成效,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各類高級國際級人才的情況下而被高度關注;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權利和加強對移民的教育,以使其更好地適應移入國文化并能更好地為移入國服務。

二、全球化與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

全球化與多元文化二者之間不是簡單的趨同和存異,全球化是在多樣化性的前提下,是各種文化緊密聯系,看到差異,為世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全球化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提供了便利,使得不同文化前所未有地聯系起來,不是強勢文化吞食其他弱勢文化,也不是不同文化融合成為一種文化。全球化與多元化并不矛盾,而是形成一個整體的世界可以容納各式各樣獨特而又相互聯系的文化形式。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就更有其發展的必要,它能使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保持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又能進一步發展。

三、全球化與跨文化教育

1.全球化促進跨文化教育的發展。跨文化現象和跨文化教育由來已久,但是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跨文化教育已經遠遠不同于其產生之初的意義,當今的跨文化教育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已經向縱深發展,成為世界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化形勢下的經濟、科技的進步為跨文化教育的廣泛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全球化首先是從經濟開始的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為跨文化教育的廣泛深入開展提供了必須條件,突破了地理條件、物質因素的限制,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從未有過的方便。全球化進程中快速流動的人才均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在流動過程中又能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文化(本民族的文化)帶到他文化之中,吸收他文化,從而形成文化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流動也是一種重要的跨文化教育。

2.跨文化教育促進全球化進程??缥幕逃秊槿蚧陌l展提供了人才儲備,全球化進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進行交流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高級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都依賴于跨文化教育的廣泛開展??缥幕逃械奈幕?、科技的交流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跨文化教育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縮短了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進而有利于推動全球化的進程。

四、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篇(7)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語法結構,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即語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二、文化教育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介紹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于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2.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興趣愛好為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

3.稱呼語

例如“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我們在教材出現稱呼一位工人為"Uncle Wang"的情況,這也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于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 Wang。同樣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張醫生"、"王護士"稱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蕩直率的不同風格。

5.稱贊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為什么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8.節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俗也很不相同。如:在節日中,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接受后一般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篇(8)

[關鍵詞]網絡技術;倫理道德;研究

作為當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現象,網絡技術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強,影響面也不斷擴大,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網絡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分析,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在深層機理上對社會倫理道德傳承、建構、維持、鞏固的作用,是當前社會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網絡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

網絡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在此我們僅通過兩個案例來闡述問題的幾個方面。

1.個人隱私遭遇尷尬。

當今社會,有少數人把他人隱私當作金礦,在網上公開叫賣。個人隱私的任意買賣、交換和組合,使得公眾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中毫無隱私可言。屢見不鮮的手機詐騙案讓我們看到,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詐騙得逞,他們對受害人個人信息的準確掌握是一個關鍵環節。也就是說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許您的姓名連同您的電話號碼、郵箱、家庭住址、職業等個人資料早已成為了別人買賣的商品,甚至有的網站明碼標價出售真實有效的身份證掃描件等個人信息。

個人隱私遭泄露,不難解釋:剛買了房子,就有人打電話詢問要不要出租、要不要貸款;剛買了新車,就有人打電話問要不要入保、要不要辦理洗車卡;剛剛開始旅行就收到各種廣告短信。

2“。艷照門”事件。

2008年1月,某國外網站驚現疑似香港藝人陳冠希與多位女性親密關系的不雅照片,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愈演愈烈,所牽涉人數不斷增加,成為各大討論區和網站的熱點。網絡成摘要: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實施一種文化教育,所以在實施這種語言文化教育的同時就不能僅僅向學生傳輸語言本身的知識,而要結合語言特點賦予其豐富的語言文化信息,才能更好促進外語學習的成效。本文旨在討論英語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外語教學文化教育背景信息

引言

我國外語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受結構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影響而偏重在語言形式的教學上,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語言與文化,文化與交際之間的關系的認識逐漸加深,人們開始肯定語言與文化之間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本文重點論述外語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英語語言文化簡史及概要。

談到英語語言文化,我們不可能不談英國和美國。英國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長期、復雜的發展演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學本體以外的各種現實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對文學發生著影響,文學內部遵循自身規律,歷經盎格魯—薩克遜、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不同歷史階段。戰后英國文學大致呈現從寫實到實驗和多元的走勢。美國文學在`19世紀末就已不再是“英國文學的一個分支”。進入20世紀,美國文學日趨成熟,成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學。戰后美國文學歷經50年代的新舊交替、60年代的實驗主義精神浸潤、70年代至世紀末的多元化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歷史時期的鮮明特色和特征。

英語的根源很復雜,包括拉丁語、日耳曼語、凱爾特語、挪威語等等,這樣一種語言難免不會出現混亂。但它同時也變得更富有彈性,也更強大。在需要新詞時,英語本身設置的障礙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記錄大量新創詞的字典,而英語隨時準備接納它們。

目前,全世界有3.8億人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大約2.5億人將其作為第二語言;另外還有10億人正在學習它;全球大約1/3的人口每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接觸到它;并且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較流利地使用這種語言。它是全球化的語言,廣泛應用在國際商務、政治和外交領域中;它也是電腦和互聯網的通用語言。你會在羅馬街頭的廣告上發現它;從東京的流行歌曲里聽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讀到它;德國的電視和廣播中有它的專門節目;法國的商務學校教授它;波利維亞內閣開會時,它是主要的表達工具。誠然,這種在14世紀的英格蘭只有“下等人”才講的口語,已經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演變為全球通用的語言。

二、語言文化對人類文化發展所起的認知作用。

語言是構成文學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對人生體驗的文化表征。而文學作品又隱含對生活的思考、價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識形態。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可以接觸到支撐表層文化的深層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帶根本性的思想觀點、價值評判、西方人經常使用的視角,以及對這些視角的批評。

英美文學是對時代生活的審美表現,是英國人民和美國人民創造性使用英語語言的產物。英語表意功能強,文體風格變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約、或粗獷,其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閱讀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語音樂性的語調和五光十色的語匯,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開展外國文化研究,有助于我們開闊眼界,了解外國文化,豐富我們的知識,啟迪我們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語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促進外語教學的發展。

三、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徑。

首先在教材選編上應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育同步發展。因此在語篇選取時要考慮那些語言精華的文學作品和介紹語言國家風俗習慣的語言材料。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顯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選入一些反映深層文化的語言材料。

其次在文化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實用性和循序漸進性原則。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語言文化教學,注解,實踐,對比,融合等都是常用教學方法。

另外在課外補充上要下大功夫。教師要根據學生水平布置難度相當的外語原版讀物任務,同時包括閱讀心得,主題概括和課堂討論等方式來鞏固閱讀效果。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有的要掠讀,有的要精讀,還有的就要反復咀嚼,以此來大量攝取語言文化知識,深層挖掘語言背景信息。

整個語言文化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教授學生學會主動積極地創造條件和環境去學習和了解語言文化。

結語

我們提倡跨文化交際的外語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和加強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適應能力。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未來社會的外語人才,不僅僅要具有外語語言的自如運用能力和外語交際能力,同時還要求是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的國際化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申,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2]許國璋,Culturally-loadedWords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A]。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4]王宗炎,語言學和語言的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5]張紅玲,從跨文化角度看中國外語教學改革:中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現狀調查[A].

本文關鍵詞:外語教學文化教育背景信息

為這次事件快速傳播的關鍵。

艷照出現后個別網站利用搜索引擎、論壇、博客、相冊等方式,大量傳播“艷照”視頻和圖片,使得互聯網上一時間出現了一股群體性傳播照片的濁流。這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還污染了社會,對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1.網絡信息把關難,喪失倫理道德的行為難以監督和控制。

網絡不像傳統媒體那樣易于把關,網民具有與傳播機構平等的傳播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向外傳播信息。信息傳播主體在網絡上的虛擬化,是虛無主義和自由無政府主義倫理觀盛行的根本。喪失倫理道德的行為難以監督和控制,個人隱私被侵犯,信任與責任就會出現危機。

由于網絡隱匿了人的真實身份,使得傳播者不必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敢于傳播一些未經查實、會對社會及個人造成極大影響的信息。例如,香港某雜志由于刊登藝人劉嘉玲的作為封面而被吊銷營業執照,取消發行權,而在網上不斷此類照片的神秘人物,至今仍逍遙法外。

2.網絡自主性強。

網絡的自主性強導致網民可以自由復制粘貼或者直接鏈接各類信息,這就導致許多不良信息在網絡虛擬環境和社會現實環境中以網狀形式迅速散播,致使損害后果難以估量。手機拍照、攝像頭、網絡傳輸都給了隱匿掉真實身份的網民太多的制造話題的機會。

在我們過度強調言論自由的同時,很多污濁的信息正在侵噬著人們的心靈,部分不健康的信息正在污染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很多小網民有意無意之中觀看了數量巨大的不雅照片,使得本在正確引導下成長的身體、生理、知識、教育體系被打亂,在好奇心和模仿的的過程中可能會誘導他們走入歧途。

3.網絡信息傳播具有高速度性。

許多網民用虛假的信息登陸注冊后,便可以隨意發帖、轉帖,一旦傳播的信息涉及他人隱私并造成巨大損失時,受害人難以及時查證言論者的真實信息,很難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例如:“艷照門”事件一開始,照片便被網民瘋狂轉載,直到警方介入,事情才稍有收斂。但有的網民已經把照片下載到電腦或手機上并私下流傳,這就使得損害結果無限擴大。

另外,許多網站不會著力刪除上傳或轉載的黃色照片,一味追求點擊率、一味追求賺錢,把倫理道德擺在一邊,把青少年教育擺在一邊。甚至個別網站在接到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通知后依然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黃色、下流乃至的內容在網上長時間停留,部分網站的所作所為不僅超越了社會道德的底線,也超越了法律的底線。

4.信息資源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販賣他人隱私的網站之所以生意興隆,主要因為他們以低價收集隱私信息,靠增加點擊率收取會員費用,同時不斷完善資料庫。只要客戶有需要,他們就可以請網絡高手運用“人肉引擎”等手段,搜索到客戶要的任何資料。

販賣他人隱私的網站抓住了大部分網民的心理,只要申請人提交真實信息,獲得認證以后,支付相關費用就可以獲取他人的隱私;若在網站上公布他人隱私,并博得眾人的眼球和點擊率就會得到價值不菲的獎金。

三、解決措施。

1.加強立法。

我國對網絡信息的立法工作一直十分重視,制定了一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信息產業部《互聯網電子公告(BBS)服務管理規定》第15條規定:“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賬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記錄備份應保存60日,并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比绻芎θ嗽跈n案留存期之后提訟,就難以找到信息的直接者。

我們國家涉及到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也制訂了一些,但總的來說,現在的立法是分散的,保護的力度也不夠,執法的機制也不健全。設立個人信息保護法,有效保護個人信息不受侵犯,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迫切需要。

在今后的立法中我們應著力解決法律法規條文內容重復、監管手段單一、缺乏可操作性、各部門之間權力沖突等問題。

2.加強網民倫理道德約束,掀起全民抵制低俗之風。

在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同時,必須做到標本兼治,不僅要從技術上遏制引起倫理道德問題的行為,更要從道德主體的道德意識及其行為等根源入手,既要讓網民進行自我倫理道德約束,也要充分做好技術準備;加強大眾傳媒社會責任感。

抵制低俗之風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每一個網民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道德操守,真正做到抵制低俗之風從我做起。不低俗信息,不登陸低俗網站,不轉載低俗信息,不給低俗之風以可乘之機,同時對于個別低俗信息的網站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造成抵制低俗之風的強大聲勢,讓那些違法網站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每一個網民都有凈化網絡空氣、營造文明健康網絡新風尚的義務,每一個網民都有利用網絡資源宣傳健康文化的權利。

3.發展民主政治,提高新時期我國輿論監督的水平。

輿論監督如果不能擁有相應的自,就無法表現其權威性。因此,建立一套諸如《新聞法》、《輿論監督法》之類的輿論監督法律體系,從法律上、制度上保障輿論監督的權力和義務已是當務之急。另外,人民群眾是輿論監督的主體。網絡媒體只有依靠人民群眾、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發揮輿論監督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作用。

4.打造誠信政府。

政府應加強對信息真實性的審查,嚴打工作作風漂浮、工作紀律渙散等不良之風。很多普通的案件轟動全國,是因為從案件中暴露出很多令人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表明在打造透明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亟待完善和加強。人民群眾可以允許政府在工作中“犯錯誤”,但不能原諒政府缺乏誠信。我們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同時,也要重視政府的誠信建設。

5.謹慎對待網絡。

一些網站采用“誘導性注冊”,以獲得更多服務為誘惑,盡量讓網民把信息填完整,包括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職業之類。

然后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些信息商業化處理。因此網民應注意,除了網上交易等必須使用身份證的情況外,在一些小網站注冊時,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證號,更不要在網上公布別人的隱私,否則就是侵權行為。網民可以在言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道德的現象加以評論、批評,但不允許對言論對象施加言語侮辱,無論言論是否屬實,只要言論中存在侮辱他人的行為就構成了侵權。

[參考文獻]

[1]吳秀珍。對倡導網絡道德、構建和諧網絡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8,(2)。

[2]彭娟娟,陳發俊。因特網對社會正負效應的案例探討[J].科技資訊,2008,(3)。

[3]楊英倉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8,48(1)。

[4]楊曉波。淺談我國的網絡道德建設[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2)。

篇(9)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課堂是教學的中心,教師主要通過課堂來向學生講解體育項目,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科學的身體鍛煉方法,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這樣的教學理念帶來的教學成果就是,教師僅僅只是教會了學生做運動的方法,學生只學會了孤立地、機械地完成運動動作,并沒有了解體育深層次的內涵,不明白這些動作對身心有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要做這些動作。這種教學理念嚴重影響了體育教育職能的有效發揮。

1.2文化缺失嚴重

在傳統的體育教育中,競技體育精神占據著主導的地位,這導致了重結果、輕過程的運動現狀,讓大家過分重視運動的能力和成績,而忽略了運動的內在意義。這種現象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缺失的表現,也就是說,高校的體育教育僅僅只在教學中開展體育項目鍛煉的內容,大大忽視了體育文化的傳授,并沒有反映出社會科學的發展要求,沒有反映出現代體育教育的實質。這讓很多教師和學生將競技知識的學習和競技水平的提高視為體育教學的唯一目標,嚴重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二、怎樣實現體育教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

2.1樹立文化體育觀

樹立文化體育觀是改變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推進高校體育文化改革的根本策略,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文化體育觀,才能有效推進改革,實現體育教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文化體育觀是一種重視體育文化建設、以人文體育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思想觀念。實際上,文化體育觀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體育觀念,要求參與者要帶著人文精神參與其中,旨在通過文化與機體的鍛煉實現自身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此外,文化體育觀還強調人文關懷,注重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真正理解體育的內在涵義,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育中來,在體育教育中培養自己的體育能力和體育習慣,實現個性發展。

2.2注重學生智能的發展

學生的智能,是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智力是指學生認識事物、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則指學生完成各項工作的行為方式和心理特征。體育活動是在大腦指揮下進行的體力和智力相結合的復雜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學生不僅僅需要承擔生理方面的負荷,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平衡覺等方面也會受到相應的信息刺激。因此,良好的智能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準確迅速的判別信息刺激,并做出相應的反應動作。從另一方面來說,健康的體育活動則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這是因為作為隨意運動的運動技能的形成必然有大腦皮層的參與,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提高感覺的速度、精確性,提高知覺的廣度、深度,提高思維的敏捷度。因此,我們應當重視這一作用,在體育教育中注重學生智能的發展。

2.3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高校學生的特點是活潑,而對于他們來說,課堂會失去自由。因此,教師應當注意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最大限度的自由,有效轉移學生的需要。例如,讓學生對運動項目進行自由選擇就是創造自由的有效方式,它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選擇自己想要進行的運動項目,讓學生獲得心理自由,從而有效促進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此外,小組自由活動也是創造自由的有效方法,結合參與人數將學生分為不同人數的小組,通過競賽等方式激發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這不僅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結精神。

篇(10)

2文化教育的幾點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采取的方式要靈活,使學生對于文化意識的敏感度上升,使他們在學習中能夠自主的把文化內涵融入其中,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2.1在教學中要融入文化的因素,并且要貼近生活

在教學與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書本的作用,以書本為源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多講解關于西方國家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要注意貼近實際生活,導入的文化也要與使用英語的國家日常生活實際相關,對于學生容易產生歧義的地方要多多的更正,最終使學生能夠得心應手,也是文化教育的初衷。

2.2文化的知識的講解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針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深刻認知

在英語教學的時,文化的導入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征,選擇合適的文化知識,由表面深入到內涵,逐漸擴大學生對于外國文化的理解?,F行的英語教科書的取材范圍就比較廣泛,許多文章都涉及到典型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在此類文章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會學習其中的語法知識,更要通過這類文章使學生學會挖掘西方的文化內涵,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另外,對于中西方存在語言,文化的不同,要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各種日常用語的方法。

2.3采取多元化的渠道,使學生了解西方的文化

采取不同的方法,吸取不同國家的文化底蘊,利用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通過英語藝術的展示,利用幻燈片,電影等等的方式,給學生以實際的外語感受,通過實際的耳濡目染,增加學生對于外國文化的理解。通過積極的方式鼓勵學生擴大視野,鼓勵學生閱讀英語小說,報紙,文章等等,學生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閱讀,間接的理解我國與西方國家存在的差異,對于西方人的風土人情,文化特征,社會關系等等都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對于外國文化有一個整體上的理解。

2.4文化可以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文化的教育包括情感,行為,生活等等,在課堂上幫助認知外國文化的時候,要有目的性的使學生理解中西的文化差異,并讓學生自己思考會產生文化差異的原因,并且讓其表達出來,掌握語言的實際文化內涵。理解異國文化,能夠解釋不同情境中,不同語言所要表達的思想,文化的教育與技能的訓練不同,要更加注重對于人文的影響,生活、工作、學習都可以進行外國文化的滲透。

2.5英語教育中文化的導入要具有層次性,合理性以及綜合性

英語教學中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知識的不解會讓學生把自己的解題產生錯誤,但是文化的不合理滲透,將導致學生的價值觀進入歧路。所以文化的教育必須有度,層次性的幫助學生接觸西方文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于中外文化不同的理解。英語教學中重要注重文化的合理性,在教學方法和知識的傳授上,教師要精選教學的教材,注重質量的提升,引導學生發現異國文化,感悟文化本身的魅力。文化沒有國界之分,好的文化就要積極鼓勵學生去吸取,綜合性的使學生理解文化的內涵,實際教學中理性和感性相互結合,使學生在個人意愿對于英語的教學和文化的導入都產生喜歡的情緒,從而讓學生對于外國文化有整體上的把握。

上一篇: 春節詩歌 下一篇: 文化人類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一区网站 | 亚洲第一香蕉狠狠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韩日精品 |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的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