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10 17:54: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篇(1)

(1)以專業本位的職業文化。目前,各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基本上都是按照職業分工、專業分工來進行設置的,市場的需求、行業職業的標準是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標準,由此形成的職業專業文化也應成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不同的行業文化,表現不同的專業特點,不同的專業文化,塑造不同專業師生素質,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彰顯出不同職業的特點,體現出不同職業、行業對人才素質的不同要求,也展現出學校各專業獨有的專業文化氛圍。

(2)與企業接軌的專業實訓文化。中職學校的教育要求其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根本,其辦學特點和社會屬性也要求其要明顯區別于普通高中和其他學校,加強專業實訓課程建設,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具有專業特點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也是大勢所趨。在這一建設過程中,特色鮮明的專業實訓文化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實訓文化的形成,必須有專業實訓的硬件配備和軟件條件作強有力的支撐。

(3)以就業導向的質量文化。重視專業培養、重視畢業就業是中職學校教育的重要屬性,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這一中心思想。因此在中職學校教學教育活動中、各種文化創建活動中,更應該貫徹和執行以就業為導向的質量觀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以就業導向的質量文化,重視學校構建質量標準,重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重視學生專業素質的養成,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真正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保證高水平畢業、高質量就業。

(4)以特色導向的校本文化。獨特的校園文化能夠展現一所學校獨特的風格,不同類型的中職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有不同的主旨要求。特別是受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的中職學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經濟特色,不同地域社會狀況,不同市場行業發展,不同的勞動崗位、職業技能要求,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形成也各有特色和個性。這種個性特色就是“校本文化”。因此,中職學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注重總結本校的特點、優勢和長項,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思路,絕不能照抄、照搬,要構建體現自己特色的校本文化。

二、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設重點

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內容復雜多、周期漫長的工程,從建校起初就開始起步,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調整和完善要有目的、有計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財力狀況分清先后順序、分清輕重緩急。首先要完善理念文化建設,為整體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明確指導思想,找準建設方向,設定具體方針;其次要規范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行為,形成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和弘揚學校辦學理念和人文精神;再次,優化完善視覺文化,以便能夠凝固行為,最后打造和諧生態的環境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確立形成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思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主要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宗旨、校風、教風、學風等,這是在在長期辦學、發展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核心理念。確立形成中職校園文化理念必須有科學合理的指導思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精神的培育必須具有時代氣息,具有開放性,能夠面向世界,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徹底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始終堅持“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以上崗就業為根本”。

(2)完善形成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行為體系。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行為文化識別系統設計與規劃應保持與學校的理念文化相統一,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師生員工的行為特征來展現學校的辦學理念、精神風貌、師生素質和學校的整體形象,不斷提升學校的文化品牌。具體表現為:修訂并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它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根據本校的歷史習俗、專業特點,開展豐富多彩、體現時代性、體現職業特色和專業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認真要求師生的行為規范,要求師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平時做起,要求教職工率先樹立榜樣,發揮模范作用,引導學生共同做到。

(3)創建學?!靶蜗蠊こ獭?,開啟視覺形象設計。學校視覺文化是校園文化識別系統外在形象組成部分,它較其他子系統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傳播力,起著強烈的投影效果。中職學校利用學校視覺文化建設,在學校的標志性建筑、雕塑、校歌、校服等形象物中,可以融合和貫徹辦學理念、治學精神,能夠給社會公眾和教育機構以良好的印象,提升學校知名度,傳播學校形象,激發師生活力,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學校視覺識別系統可以主要包含以下設計內容:標識系統:?;?、校旗、校服、辦公用品、等;文宣系統:學校辦公教學用品,學校宣傳畫冊等;校內網站的建設、推廣和優化。

(4)整體設計、細處入手,打造和諧環境文化。校園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識別系統的基礎工程。師生員工能夠從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的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學校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狀態,和諧優美的環境,也會促使教師和學生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要重視校園環境文化建設,著重打造辦公室文化、生活區文化、活動區文化及個性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建立具有專業、職業特點的藝術長廊、教室文化、建筑小景、辦公室文化、學生生活區、宿舍文化等,真正實現校園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總之在實際工作中,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探索、逐漸積淀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得到多方長期不懈支持的過程,只有不斷提高學校領導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不斷提高教師執教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強化全體師生的文化建設理念,改良人文環境,優化學校的自然環境,彰顯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這樣才能創建和諧、溫馨的中職學校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姜漢榮.中職學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目標和原則[J].職業技術教育,2009(02)

篇(2)

近年來,由于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學生也大批進城入學,農村學校的學生數量逐年減少,致使農村學校的辦學越來越困難,農村學生的總體素質也越來越低。更由于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農村學校在師資力量、實驗條件、課程建設、學生培養等方面遠遠落后于城鎮學校,這就更需要通過各種校園文化建設來彌補教學條件的不足。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建設,能讓廣大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過程中感受到經歷的快樂,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事實上,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不但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反而被忽視。若長此以往,那我們農村學校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就會喪失殆盡,農村學校的辦學將會陷入危機。

一、當前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農村校園文化建設普遍較弱,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校園文化認識片面化

不少農村學校由于對“學校文化”建設缺乏科學理性的認識,把學校文化建設片面地理解為學校單純硬件方面的建設,認為只要把學校環境整治好、只要把學校的房子建得高一點、把教學樓打扮得漂亮一點,那么學校文化建設就成功了,這種簡單的理解導致農村學校文化建設陷入片面膚淺的怪圈。

(二)校園文化建設形式簡單化

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大多是單一性的互相模仿,或依樣畫葫蘆的文體活動,沒有很好地根據農村學校的區域特點、文化背景、辦學水平、校風學風等具體情況,開展有特色活動,寓素質教育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尤其是沒有很好地與農村學校的地方特色相結合、與地方社會文化相結合、與農民、農村、農業相結合。當前絕大部分農村學校能體現校園文化的日常手段僅有黑板報、班會、晨會、升國旗等。有的學校連體育、音樂課程也被壓縮了??傊壳稗r村學校沒有很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沒有很好地給教師、學生提供充足的才藝展示和精神休閑的機會。

(三)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核心理念

目前,農村校園文化建設普遍缺乏核心理念。具體地說,整所學校缺少一個文化核心——學校的辦學理念,而在這個理念的倡導之下,又是由幾個同一核心價值卻有不同內涵的文化內容所組成,從而形成學校文化的整體。有的學?!拔幕瘔Α眱热蓦s亂;有些學校張貼的名人像、警句過多,屬于師生自己創作的內容很少;有的學校上墻的制度太多,但落實不力;有的學校標語使用的多是“不準”、“嚴禁”等,違背了新課改的人性化教育。致使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協調性。

(四)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投入

由于農村學校所處的環境和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學校發展的資金和物質的投入方面都顯得嚴重不足和缺乏。更不用說在有人認為可有可無的校園文化建設上的資金保證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學校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二、加強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加強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對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升能力素質、提高道德品質等方面都極為重要。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應變創新。這樣,學校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得到新的發展。

(一)抓校風建設

校風是學校師生員工共同擁有的道德風尚、行為習慣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由于農村學校辦學硬件相對較差,這就要求農村學校更要強化校風等軟環境建設。加強校風建設,首先要抓好教風建設。因為教風直接影響校風和學風,校風的好差主要體現在每位教師是否時時處處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淵博的知識、深厚的情感、端莊的儀表、文明的言行成為育人的楷模和標兵,做師德表率。學風也是學校長期以來形成的精神風貌的重要體現,它包括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奮發進取的學習精神。良好的學風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農村學校更要想方設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學習上來。

(二)抓管理制度完善

一直以來,由于農村學校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備,特別是缺乏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廣大農村學校要在抓好常規管理的同時,應及時修訂并完善一系列校園管理制度,并全力抓好落實和檢查,使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化、常態化。同時,要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組織機構,著力打造勤奮高效的校園文化建設隊伍。此外,在強調管理機制控制功能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讓內因與外因相結合,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三)抓校園環境優化

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與提高,離不開他所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校園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發展和心理素質。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在重構學校文化的今天,農村學校更要善于構建一種寬松與高雅、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努力讓整個校園布局既科學合理又富有藝術韻味。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努力做到綠化、凈化、美化。其中,校園美化不應只局限在純粹的物質文化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全校師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教室的布置,以及名人畫像、名人名言、藝術作品的懸掛等。這樣就能更好地體現學校文化的深厚底蘊。

(四)抓課余文化活動

課余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開展各項課余文化活動,有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發展能力、健全人格,是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與城里學生相比,農村學校的孩子課外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匱乏,更需大力加強。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必須形式多樣、喜聞樂見,并且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努力做到既有思想性,又有娛樂性。如農村學校比較容易組織的青年志愿者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運動會、文藝晚會、美術書法作品展等,都要精心組織,不能搞形式主義;另外,還有必要開展全校性的學校傳統教育活動,如校園讀書節、校園文化節、元旦迎新晚會等,努力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天資所好、發揮特長,各得其所,各行其樂。

(五)抓教師素養提高

具體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教師的外在的與內在的學習,不斷豐富教師內涵,提升教師的精神素養。一是讓教師參與學校辦學理念和發展規劃的討論與制訂。讓每一位教師知曉學校的發展前景,并使學校、學生、教師的發展成為每一個教師的共同愿景。這樣,就能更好地使全校所有教師以一種內在精神力量、共同價值觀凝聚成巨大動力,時刻為實現共同愿景而無私工作。二是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教師認真閱讀經典著作,以慎獨、善思,影響教師自身的行為,人人以做一個有良知的教師為己任,不斷地修為自身。三是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學校行政領導管理者利用一切機會,以共同利益,良好的群體關系教育之、影響之,使廣大教師為了學校的榮譽、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而團結起來,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溫秋銀.鄉村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M].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篇(3)

【關鍵詞】

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競爭力的體現。而職業學校由于其獨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質,具有潛在的教育功能,職業學校的辦學的好壞,通過其校園文化就可看出來,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園文化會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主導以課堂教學為代表的理論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動和現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空間為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質文化整合系統,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發揮和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的辦學積極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凈化心靈,激發師生進取,對于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海原職業中學自從搬到新校區以來,學校就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規范校園文化活動模式,為廣大為師生創設了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目前,學校仍然在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努力培養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

2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海原縣職業中學培養方向是面向上一級職業學院,所有學生都要參加職業高校對口招生,讓學生到高等學校學習,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學校主要抓過程管理、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從而形成了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讓學生在遵守規章制度同時,引導其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我們要在突出特點上下功夫。海原縣職業中學適應時代需要,開設了汽車維修與運用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通過打造特色專業,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學校將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放著第一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作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突破口,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使教學、實訓、實習、考證為一體,使專業教室具有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形體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營造出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為達到以上目的,海原職業中學根據海原獨具的文化環境與自身特點,對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刺繡專業課程,2006年,寧夏回族服飾(回族刺繡)被評定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專門聘請海原民間藝人講授回族刺繡,把回族刺繡作為一個手工專業課,進行普及培訓,讓流行于民間的手工藝步入校園,讓學生對回族刺繡技藝進行系統學習,通過學生對回族刺繡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回族刺繡這一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展。在教學中,廣大師生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走訪民間藝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討回族刺繡現狀及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對回族刺繡工藝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保護刺繡工藝,恢復回族刺繡針法等技藝進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繡文化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具有極其重要及深遠的意義,這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中職教育工作者和關心中職教育事業發展人士面前的嚴峻課題。

3以鮮明的專業特色,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的各個專業要在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的統一要求下,本著與學校文化協調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切實加強學科建設,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近幾年,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以貼近校園、貼近學生為內容,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時代氣息和青春氣息。海原職業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了計算機專業設計制作成果展示,刺繡大演練比賽,開放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師生交流平臺,促進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將知識與實踐結合。營造校園學術氛圍;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群體文體競賽,如基礎部語文組演講朗誦比賽、學前教育班的全體學生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體育部組織開展了兩次學校體育運動會、參加了省級職業學校學生運動會,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海原職中在社會各界的知名度,特別是學校教工軍樂隊的建立和在全縣各種大型活動中的頻頻亮相,更為校園文化增添了特質與魅力;為滿足學生就業應聘需求,學校多方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充分發揮南華山國家技能鑒定所的優勢,讓學生免費參加國家技能鑒定考試,促進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熱情的持久性。

4強化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在職業中學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特別重視學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學校的特色和亮點,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在這方面,海原職業中學創辦有自己的報紙《職教之光》,從2015年起學校有創辦了《海原職教》雜志,向各職業學校,縣級各中小學宣傳職業教育,不斷在省市報刊增加發稿數量質量,宣傳亮點工作,努力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廣學校文化品牌,展示學校風采,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很受社會和企業的青睞。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窗口,隨著社會文化大環境的不斷發展,職業中學校園文化正在發生變化,日益彰顯本身所具有的職業特點。海原職業中學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校園空間,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中職學校職業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相結合,為提升辦學品質、構建和諧校園積極努力,真正構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職業中學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李飛.努力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J].陜西教育學院報,2003.

[2]耿玲.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J].職教論壇,2006.9.

[3]盧永剛.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9,12.

篇(4)

一、加強制度文化建設

文化行為包括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兩個方面。校園行為規范是指學校教育、培養人的各種規章制度,如:《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師工作績效考核細則》等。行為模式包括學習、生活、工作的行為方式等,如:《寄宿生一日行為規范》、《寄宿生在校安全條例》、《中小學生管理人員崗位職責》等,這些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構成了校園文化的管理內容。文化行為設計出臺前經過學校全員反復討論,一致認同后,方能出臺,以達到全體師生員工共建校園文化、共造校風、共守校規的目的,一方面約束教職工和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言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導師生和員工,對照規章制度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規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風貌。

我們在不斷完善原有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另創建校本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機制,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民族鄉村學校必須形成養成教育。內涵當地民族風俗習慣,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哈薩克族民俗習慣中提取有利于學生成長發育的部分融入到我們校本制度里、例如:哈薩克族禁忌、環保教育、個人衛生、公共衛生、敬老愛幼等。另一方面創建“補充營養”制度。現在全區已經執行了學生營養改善制度、學生的營養補充已經有了一個角落。

我們的“補充營養”制度是指我們的教師、我們的老師們常年在艱苦的農牧地區從事自己的教育工作、各方面的條件當然不能和城里和發達地區相比。幾年工作下來、他們都有地方因素引起的多種疾病。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咽炎等等。我們的“補充營養”制度一方面給這些老師一個心里的安慰、另一方面促進他們的營養補充。在老師們上班幾小時、已經筋疲力盡的時候給他們端來一碗熱騰騰的奶茶,換回他們對工作的精神。

二、加強師德文化建設

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角,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教師既參與了校園文化的設計,還要組織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先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教師要主動用校園文化行為約束自己,塑造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形象,影響教育學生,要自覺地把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我們狠抓“師德建設年”機遇制定符合我校師資隊伍、符合我校傳統、符合我校構建的活動,逐步完善。把《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十不準》等必服的部分放在暗地里,把表層活動推向深層的重要途徑。利用具有感動力的標語和教師的一舉一動展現出我校教師的道德成長。另評選“溫馨老師”“身體健壯老師”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教師道德成長。

三、加強活動文化建設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狠抓寄宿制校園文化建設重點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它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培養“四有”新人目標,融知識性、思想性、娛樂性為一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宗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優化育人環境,廣大師生正是在組織和開展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不斷提高素質和增長才干的。

農村寄宿制學校,可根據各校的特點和優勢,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挖掘德育教育資源,展示校園文化的鄉土特色、民族特色,使多姿多彩的農村校園文化活動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大發異彩,相得益彰。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激勵學生積極上進,增強辨別真、善、美的能力,營造人人爭上游,個個創優秀的良好氛圍。在加強活動文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改造活動形式。不要重復傳統活動。例如周活動計劃保持教育內容,但形式獨特的綜合活動、進行一個主題活動達到多種目標。很精致的采取在一個活動當中展現教學活動、德育活動、勞動等方面的融入,以此打造一個獨特活動文化。這樣可以節約時間、節約人力。

四、加強環境文化建設

是設計文化環境,創建文化氛圍。校園的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包括學校各種物化的文化形態,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種設施等。校園的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沒有完備的“硬件”系統,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因此,上級部門已經打造了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學校要精心謀劃,因地制宜地不斷加大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力度,積極爭創“園林式學校”、“花園式宿舍”,使廣大師生和員工,在幽美的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感受高雅文化的氣息,獲得情操的陶冶。

我校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最體面的一項是整個校園色彩保持一致。利用我校地理優勢,在環境布置方面努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我們偉大祖國的國旗是黃色和紅色組成的、我們注重“色彩文化”整個校園建筑只有黃色和紅色刷出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特點。

此外、我們在創建獨特校園文化的過程充分利用以下幾點:

立足當地本校實際,打造富有個性特色的寄宿制校園文化。

農村寄宿制學校因規模、辦學條件、建校歷史、管理方法、師資狀況和地域特征等各不相同,所以,各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會各有差異和特色,各??蓮谋拘嶋H出發,繼承和發揚本校的光榮傳統,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努力打造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是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光榮傳統,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校園精神,是校園人的價值觀念問題。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是以高尚的價值觀為主導的。校內良好的學風、禮貌的行為、文雅的舉止,乃至校容校貌,都是某種精神文化的物化,成為指導行動的準則。校園精神可以產生推動力,推動和激勵人們為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而努力,校園精神可以形成凝聚力,促使上下左右同心協力,團結協作;校園精神還可以演化為約束力,起到揚善抑惡的作用。

(二)是善于挖掘地方德育資源,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篇(5)

1.校園文化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像撲面而來的清風,使人感到精神愉悅,體驗到精神的力量。積極向上、豐富濃郁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底色,為學校的各項管理和教書育人目標的實現提供推動力。校園的文化環境與精神氛圍蘊含著教育目的,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別是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校園文化以強大的滲透力、影響力和教育力,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健康的人格。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壇子”理論,指出了學校的文化氛圍對教育和影響學生的重要性。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傳統就像泡菜壇子里的水一樣,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浸潤和滲透的作用。

2.中職學生身心發展需要適合的校園文化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許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較低評價,心理上受到挫傷,產生了自卑、逆反心理,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發泄著痛苦和不滿,行為舉止存在諸多陋習。要讓學生學會做人,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人才,要保持校園穩定、和諧,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潤物無聲地教育和感化學生,使他們重獲信心和勇氣,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在學會技能的同時形成較高的素養。

二、中職學校建設校園文化的方略

1.制度建設促進成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準確把握中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任務,把學校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體現在管理制度中。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學習知識和技能,更要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行為。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從多角度營造校園文化環境,給制度以靈魂,強調師生的理想信念、奮斗方向、做人準則。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制度管理,把精神要求與具體規定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指明方向。

2.開展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社團活動中職學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自我意識增強。要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突出重點發展的校園文化品牌。通過舉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才華的舞臺,用富有情趣和高尚的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的積極情感,養成健全人格。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首先要體現思想教育功能,通過重大節日和有意義的紀念活動,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受到感染熏陶。其次,通過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融入教育目的,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和感化,如舉辦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運動會、讀書活動、書畫比賽、校園歌手大賽、迎新文藝演出等活動。再次,搞好社團組織建設,培訓校園文化骨干,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先鋒作用。通過對學生團體骨干的培訓教育,實現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標。

篇(6)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更是學校發展的命脈,對一所新辦學校尤其重要。如何建設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管理者必須面對并且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學校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切實搞好校園硬件設施設備建設;二是學校要八方籌集資金,發揚艱苦創業精神,搞好校園的綠化、凈化和美化,從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三是用好學校每一塊場地,把它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好素材。

二、精神文化引領

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價值體現在教育價值觀、辦學理念,并由此而產生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精神風貌等方面。學校要結合歷史和現實文化,廣泛征求意見建議,通過集體論證,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特色,并深入學習,讓每一個人都深刻領會其內涵。用它來影響學校成員的價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維方式、精神氣質、道德情感和行為模式,讓全校師生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努力,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三、環境育人

美化校園環境。讓墻面說話,讓標牌宣德,讓場館載道,讓音像(指校園廣播、網站)怡情的方式傳遞著校園文化的內涵。通過合理規劃,我校各種標牌設置都注重美觀、精致,走廊過道和室內均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體現公民道德規范、前途理想教育,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的名人名言、學生名片、班級名片等,確保校內的每一處細節都充分體現育人的功能。通過對校園內的綠地、園林、道路給以人文化色彩命名,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

四、關注師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加強人文關懷

新的課程改革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校園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1.打造教師專業發展平臺,促進實現其人生價值

比如,改革班級管理體制,增強班主任教師的責任意識,建立“十佳班主任”和“十佳教師”榮譽稱號制度,定期征集和評選班級管理的有效辦法和學生成長的典型案例,開展優秀班主任工作手記展評活動,建立班主任工作論壇,以活動促發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質。構建學習型組織,建立教師梯隊培訓機制,打造名師工程的教師文化。確定市、區、校三級的名師梯隊,各梯隊教師要努力超越自我,向上一級奮斗。以學習活動強名師,開展不同形式教師培訓活動,比如專題講座型、結對幫扶型、小組合作型、梯級演練型等。

2.關愛學生,促進健康發展

篇(7)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時代,技工教育的發展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與重視,其在面臨較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較大的發展挑戰。加強技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學校順利發展運營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筆者將對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相應地探討。

一、技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所謂校園文化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它指的是學校全體師生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并被所有社會成員所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以及行為規范等的總稱。校園文化又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園文化的合理與否也體現出學校的運行良好與否。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加強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校園文化建設能夠進一步美化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得學生在更為健康的環境中,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幫助技工學校提高自己的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技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與普通的高校相比,技工學校有其特殊性: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年齡結構不同,這也制約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推進。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技工學校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端正技工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實則是技工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技工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都是在學校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凝聚形成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技工學校要充分發揚長期以來的學校優良傳統,借鑒其他學校的典型的優秀的校園文化,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及專業技術教育工作,致力于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技工學校還要注意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要改善學校的整體教風,從而構建一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的師資隊伍。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引導各個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要加強技工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為精神文化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首先,要努力完善技工學校的校園建筑和場所,從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工作、娛樂的場所,也能夠為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合理的校園建筑環境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都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除此之外,技工學校還要加強校園的廣播站等建設,從而更好地進行校園文化的宣傳工作,使得校園文化內涵能夠深入人心。

第三,要完善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制度建設。文化制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而各種規章制度和傳統的儀式都屬于學校的制度文化。校園的規章制度是所有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校園文化活動進行的保障。各個技工學校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規章制度,并保證規章制度的全面落實,從而為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技工學校還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更新校園的文化制度。

第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鍛煉提升自己的組織能力。技工學??梢远ㄆ谂e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包括運動會、校慶、演講、模擬大賽等,號召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專業領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如廣播站、書法協會等,為學生提供更多活動的舞臺,也努力提升學生的組織能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三、總結

技工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但是,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其融入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要認識文化建設的意義,加強團結合作,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的相應對策全面落實。政府應該更為重視技工教育工作,加大技工教育方面的資金、人力等投入,促M技工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簡介:王娟(1984-),女,籍貫:山東巨野,工作單位:菏澤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

參考文獻:

[1]金蓮姣.技工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5

[2]袁燕,吳亞萍.高職現代學校制度與學校文化、制度文化的關系及融合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8)

篇(8)

關鍵詞:

校園文化;時代精神;本土化;現代化

高等學校是先進文化積淀、發展和傳承的主要社會機構,承擔著傳承文明、創新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社會的職能,這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然而當下中國的高校文化建設并不理想,舊意識與新風尚的交疊、舊體制同新形勢的際遇突顯了高校文化建設的困境。有鑒于此,筆者選擇以本土化和現代化契合為創新視角,研究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進路。

一、診斷:當代中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

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在輸出精英、供給現代公民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正向功能。但是也應意識到,高校的這種功能并非僅僅由其專業教育環節來承擔,校園文化對于人才的養成同樣影響顯著,唯有出色的專業教育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兩相結合,人才培養的完整系統才能夠形成,進而有效地輸出其教育資源和能量。但在現實中,高校對于校園文化這一重要維度往往疏于關注或難以給予回應,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愈益突顯出來,它集中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總體定位不清晰,文化建設附庸于行政管理

校園文化浸透于高校各主體的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其功能亦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對高校校園主體的價值導向功能、對社會各方面群體行為方式的規范功能、對學生綜合思維和專業思維的培育功能、對校外社會秩序的引領和構建功能等等。但是從現實看,目前大多高校都將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及行為規范層次,強調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行為調控功能、激勵導向功能,這從某種程度上把文化建設歸于校園管理名下,而并未把其放置在辦學目標的大視野下。這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高校仍處于實現現代化之前階段的窘境,高校管理體制實際上沿襲了政府模式,實行上令下行的行政管理,每所高校都有一定“級別”,大學儼然成了一級政府[2]。在這種泛行政化的導向下,校園文化難以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個向度的良性互動,教師、學生的參與度遭到壓縮,“交往理性”被官僚意志主導的“工具理性”抑制,文化建設所蘊含的自主性近乎消失。而憑借集中意志單方主導的管理型校園文化必然有違文化之本意,并且由于缺少民主性、開放性,它也必然面臨理性失靈的風險,進而是文化建設無法反映真實需求而空耗資源的風險。

(二)無力因應和引領社會思潮,主流文化受創

21世紀國內外形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是一個開放的、有機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體內部,任何組成部分發生變化都不會是孤立實踐,文化和社會思潮也不再是靜止、隔絕地存續于它的初始載體,其傳播和更新業已成為不可阻拒的潮流,任何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都無法置身其外。由于高校教師及科研工作者始終同不斷更新的國內外思想文化保持緊密聯系,而大學生群體又因其特殊的年齡及心理結構而對新鮮觀念意識具有格外的敏感,因而高校及其校園文化必然同種種社會思潮保持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已經成為因應和引領社會思潮的前沿陣地,如何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消解思潮涌動中隱含的消極成分以及借助新思潮的推力培養和傳播理性的公民意識從而輔助轉型期中國社會秩序的重建越發成為當下教育界的一項重大議題。然而當下的高校校園建設卻始終未能對這一議題有實質性回應。實際上,在涌動的紛繁社會思潮下,高校教育未能為學生提供包容面對和理性甄別的平臺與校園文化環境,這導致學生更容易以偏見代替意見,不經思辨地反對主流并且將一切同主流背反的文化傾向默認為“理性”和“文明”。與社會大環境同時變遷的還有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互聯網的發展和普遍使用使得當代大學生雖身處校園卻也能構建起十分廣闊的“生活圈子”,這也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能夠直接同外在的社會大環境勾連起來。這種變化雖然擴展了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并提供了學習上的諸多便利,但也加劇了他們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一些消極內容(尤其是不健康的網頁以及相當一部分網絡游戲)以隱匿的卻又極具滲透力的方式引發了他們思維秩序和心理秩序的紊亂,這同樣造成了曾被視為“正統”、“規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遭受侵蝕。而目前高校對于這一棘手問題通常難于應對,傳統的管理手段在互聯網時代下已經頻臨失效。

(三)校園文化發展失衡,精神文化建設滯后

通常而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蘊含了三個維度,即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其中,校園文化的精神維度主要是指貫穿于學生及教職工的學習、工作及生活中的一種觀念意識指引,如價值觀念、政治取向、道德觀念等。如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對其他兩方面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先進的精神文化建設對校園文化其他兩方面建設起著積極促進作用,落后的精神文化建設則起著阻礙作用。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的滯后不容忽視。然而,從目前的實踐看,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并不均衡,對于精神文化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疏于發展精神文化而傾注更多心力于物質資源的積累,由此導致高校“校園文化”普遍缺失精神支撐。這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高校的物質積淀應當為精神文化建設服務,它是實現豐富的大學精神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正是由于這種本末倒置,校園文化開始遭遇“物化”的危機,施教者與受教者愈益“把高等教育視為通往良好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和社會流動的途徑,他們更少關心高等教育的內在價值”[3],教育的本質被功利化的價值取向所取代,作為教育“產品”的學生在接受和內化了這種價值判斷后又將其帶入社會,當這種“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灌注到社會系統,其整體價值取向亦將遭受扭曲。

二、破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精神

總體上講,中國當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前述三方面問題,它實際上反映著社會轉型期中國高校文化建設所面臨的路徑難題,亦即本土與現代兩個向度相交叉所引發的選擇及策略考驗。所謂現代化,人們一般地把它理解為自工業革命以來,現代生產力導致加速發展的社會適應性變化的大趨勢[2]。新形勢下的現代化應當具備更豐富的含義,它意味著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現代化層面,它一方面強調校園文化發展的自主性、綜合性與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在依法治國思想的指導背景下,也內含了去官僚化的校園行政管理體制建設。簡而言之,校園文化現代化是以造就一批符合時代精神、適應時展的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綜合發展。本土文化并非單純地沿襲傳統文化,它是各種文化經過本民族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沉淀的結晶,亦是經過兼收并蓄、否定之否后的當代表達[3]。新形勢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本土化,從宏觀角度看,是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吸收和借鑒西方外來的優秀文化并將其整合內化,從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表現形式。同時,就地方層面而言,校園文化本土化還包括考慮某一所高校所處的具體地理位置,結合該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與環境特色,使該院校與周圍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校內文化與校外文化間的聯動、交流與相互促進。

(一)高校校園文化本土化建設的重要性

1.高校校園文化非本土化的負面影響

當前高校校園文化的開放性使得多元文化得以迅速涌入校園并呈現出幾何式的發展、擴散,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高校校內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價值觀的激烈碰撞。例如,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德治”思想至今仍在大多院校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代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流行則對各高校的文化價值觀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同時,東方傳統文化所主導的地緣與人情思維也與西方現代文化觀中的理性與規范大相徑庭[4]。在傳統中國與現代西方價值觀的劇烈沖突之中,如若不能將西方文化合理內化、本土化并熔鑄于中國特殊國情之中,高校的校園文化便會呈現出兩極分化、極度不和諧的狀態。就地方層面而言,從社會現實看,高校的精神文化相較于其所處的地方社會文化更為滯后,它往往會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脫節,這使得一些社會性極為突出的專業學科(如法學)和該學科的學生容易脫離社會現實根基,它反過來也制約了高校的長遠發展。

2.高校校園文化本土化的積極效應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自身精神的體現,而大學精神①不可能自發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鑄就,這需要歷史的積淀、繼承和再造??v觀現代高校的發展史,每所成功的院校都離不開大學精神的支撐,而大學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就是校園文化[5]。強調校園文化建設在國家層面的本土化,有利于在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適宜當今中國國情的校園精神文化。例如,在政法院校的文化建設中,將西方現代“法治”理念與法學教育文化進行有選擇、有區分的接納與吸收,可以使政法院校一方面葆有傳統法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同時代的發展與全球化的思潮相協調,促進政法院校法文化的多元發展,形成積極、正面、有著鮮明時代特征的政法院校大學精神。同時,據前所述,校園精神文化的發展對于其他兩方面———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故高校校園文化的本土化,在豐富其精神文化的同時,也可相應推動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統一協調的發展以及高校校園文化體系的完善。在地方層面,發揚文化本土化思想,有助于實現高校校園文化與周圍社會地域文化的協調適應。由于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與社會大環境文化的影響,高校的校園主流文化受到嚴重沖擊,造成學生的信仰危機與道德缺失等負面影響。而地方文化的本土化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文化本土化后,當地社會文化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形成良性促進作用,可抵御由于校園自身文化的貧瘠給網絡文化、社會負面文化遺留的可乘之機,也減少由此帶來的反面沖擊。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注重與社會的聯動,可使得培養出的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與能力更符合社會需求,有助于孕育當今時代所需要的社會精英。

(二)校園文化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

1.高校校園文化非現代化的負面影響

高校校園文化的現代化維度的缺失,重點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校校園文化主體缺乏自主性、能動性。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客觀、抽象的精神,其實現有賴于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第一主體的學生。但就具體情況看,當下高校的人才培育模式較為單一,人文社科專業尤為明顯,它們往往集中于課堂、書本的理論教育,而輕視了實務經驗對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不能很好地認識到自己作為學習主體所應當具備的積極精神面貌與學習主動性,往往被動地接收老師的課堂教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重理論、輕實務”的非現代化教育思路以及“被動型”的非現代化學習態度難以培育出符合時代精神的現代人才。第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官僚化問題嚴重。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體制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主,以校長作為全校的主要領導者,自上而下地形成完整、體系化的行政管理體制[6]。如果能夠高效運行,這種管理體制對于高校的文化建設無疑起著積極推動作用。然而受市場化、功利化等因素的影響,行政管理者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自身問題也隨之暴露。具體而言,思想在高校的行政管理體系中盛行,行政管理者往往將校園文化建設當作形象工程來完成,未能從實際出發挖掘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深刻影響,而是停留在模仿、上傳下達的形式主義階段,造成校園文化建設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同樣嚴重的問題在于,校園里官僚思維的存續本身就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消極成分,嚴重背離了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意旨。

2.高校校園文化現代化的積極效應

高校校園文化現代化的首要任務便是體現時代精神,即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將時展中的先進文化熔鑄于高校自身文化之中。這就要求高校將自身的文化扎根于現代文化之中,兼并包容,使之成為校園文化兩大主體———學生與行政管理者的觀念、價值追求以及行動方式?,F代化理念所強調的自主性與綜合性對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起到了思路上的指導作用。須把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核心動力,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積極參與課題調查、積極參加專業性社會公益活動等(如法律援助、醫療知識宣傳)。唯有如此,才能夠實現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實現個人的全面化、綜合化發展,強化學生作為高校文化建設主體的優勢地位與影響力。同時,現代化思想中所內涵的“去官僚化”與“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對于當代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活動有著大方向上的指導作用。“去官僚化”,即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應該回歸到為師生服務的本位,而不應該繼續以嚴重的與官本位的思想單純地“管理”師生。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制度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貫徹民主發展的原則。行政管理者在運行高校管理過程中,應當發揚現代化人文精神,以校內廣大師生為本,去除頑固的官本位思想,促進行政體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為良好的校園氛圍奠定基礎。只有當“去官僚化”、“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理念真正踐行于高校行政管理體系之中,并得到了全體師生的認可,校園文化的建設才能真正步入制度化軌道,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

三、方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與路徑

(一)與外界聯動,拓寬高校文化建設空間

1.因地制宜,加強校內校外文化互動

文化具有外在的社會性,校園文化環境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尤其對于具有強烈社會效應的人文社科院校而言,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推動校內文化與當地社會文化間的聯系,實現文化建設的“地方社會化”與當地高校對于地方社會的文化、價值引領;換言之,加強校內外文化的溝通有利于在進一步豐富高校自身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地方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所以,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切實貫徹文化的本土化確有必要,尤其是應考慮到校園環境與周圍社會文化氛圍的有機融合。此外,“文化本土化”同樣體現在立足于本校的具體情況渲染校園文化氛圍,使得該特定高校的文化思想能夠在深刻地被師生體會的同時,更有效地發揮其對于當地社會的影響力。以政法院校為如,學?;驅W院可通過展板、櫥窗等途徑宣傳本校法學教授中的先進典型與優秀科研成果創作者,以“身邊人”作為切入點建設高校校園文化,構建政法院校濃郁的法學氛圍,并激勵更多教職工創先爭優、更多法學碩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科研隊伍中;這同時也達到了向社會展示政法院校強大科研力量與科研能力的效果,將該政法院校的特色文化觸角伸向當地其他領域,起到了優良法治文化輸出的效果。

2.開拓創新,增進國內國外文化交流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文化本土化”包含“國家層面的本土化”與“地方層面的本土化”兩個層次,它們之間并非對立沖突的關系,而是交叉統一、互相聯系的。因此,在高校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應當實現高校與當地社會的文化聯動,還應當加快國家層面的本土化進程,強調國內文化與國際文化的互動交流。具體而言,促進國內高校校園與國際優秀院校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例如,許多高?,F已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先進國家的大學、學院間開展教師、學生的定期交流項目,通過這些交流,一方面向國外輸送中國傳統文化,并傳播中國現代法治進程中的特色理念;另一方面也借鑒和吸收西方先進的文化及經驗,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中國國情有選擇地將其適用于中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校園文化的良性國際互動。

(二)加強文化建設中的各方主體地位,推進人才培育

1.強化管理隊伍建設,樹立文化戰略思想

在現如今大多高校自上而下、垂直領導的行政管理體系中,校長為高校的主要領導者,主要制定方向性的文化戰略方針;其他行政管理人員成為文化理念的踐行者與實際運作者。他們都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制度文化的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以校長為領導的行政管理隊伍建設勢在必行。首先,作為領導者的校長要樹立長遠的戰略眼光,要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治理理念為基點,結合自身院校的文化特色,制定適合本校的文化發展路徑。其次,在具體行政管理運行過程中,應當貫徹“去官僚化”的現代治理理念,使其成為高校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與主要目標,排斥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義、文牘主義,克服脫離師生群體的傾向,以全體師生的切身利益與長遠發展為本位,開展學校管理。只有在校長的方針制定與具體管理者的行政活動中都強調“去官僚化”、“以人為本”的現念,高校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才能夠突出該校校園文化的思想性,使得校園文化的建設有組織、有秩序,落實到高校的制度文化與物質文化之中。

2.調動學生自主性,烘托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一大主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結合“自主性”、“綜合性”的現代化理念,應當調動學生參加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積極性與完善自我發展的主動性。首先,應當吸納學生參與大學章程的制定、修改和學習。大學章程是一所學校的“憲法”,是學校發展和內部治理的根本依據,唯有引入民主機制才能使得這部“憲法”獲得真正的生命力,也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促進校園民主、理性文化的張揚。其次,通過鼓勵學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與專業知識的豐富營造和引領良好的文化氛圍。就思想道德素質而言,當今現代化思想所倡導的科學精神,有助于培養各學科(當然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站在相對科學而客觀的立場上對政治文化、社會事件作出相對合理的價值判斷;就專業知識而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追求理論與實踐并舉,做到全方位發展,以此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政法專業為例,在完成課堂基礎法律學習的同時,法科學生應當積極、主動參加諸如法律診所、辯論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自身法學素養;在通過法學專業學習形成一定的法律思維后,法科學生應當通過各類社會調查、社會考察、“送法下鄉”、普法宣傳等有益的社會實踐來了解社會動態、豐富法學知識并宣傳法治思想,推動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統籌本土化與現代化,發展獨特大學文化

高校的校園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三方面的有機統一。新形勢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是以現代化為導向的,同時也應立足于中國本土,符合當地社會特色發展路徑,并且形成以精神文化為中心的三維度協調發展。具體而言,應當從如下幾點著手對之加以落實:(1)立足本土特色,促進文化交融。通過國內院校與國外院校間的項目交流,在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合理吸收借鑒優秀外來文化;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綜合性或專業性的社會實踐,保持高校校園文化與當地社會文化的統一協調。(2)面向現代化,著力推進文化觀念創新。把握現代化思想中“去官僚化”的內核,使之貫徹于高校行政管理體系的建設之中,打造具有先進性、純潔性的管理團隊;提煉現代化思想中“自主性”、“綜合性”的精髓,使之適用于學生的教學實踐之中,以此培育出主觀能動性強、綜合素質高的各類人才。(3)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培育文化活力。無論是對傳統文化的承繼,還是在此基礎上對創新文化的發展,激發高校校園文化的活力始終是最終目的。據此,需要在教學科研及相關文化活動中突出大學精神,注重校園文化品牌的形成,如利用辯論比賽、學界大家、政界翹楚等增加高校顯性文化的作用,同時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挖掘校園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與法治精神,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加以延伸和擴展。

四、結語

時代的發展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以創新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構建高校校園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這一方面需要立足中國本土特色、當地社會特色,創新吸收多元文化,以指導大學精神的構建;另一方面需要面向現代化,發揚“自主性”、“去官僚化”精神,以培育具備現代知識、現代意識、現代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但同時,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工程[7],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新情況的涌現,仍需發掘出不同的視角,以進一步推進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解決文化建設過程中新問題的種種對策。

作者:羅麗琳 單位: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曉彥.論高校校園文化創新與實踐[J].中國青年研究,2009(10):77-83.

[2]馮平.壓抑與超越:高校管理異化問題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

[3]菲利浦•G•阿爾巴赫.大眾高等教育的邏輯[J].高等教育研究,1999(2)16-22.

[4]童芍素,張國強.現代化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浙江大學學報,1995(6):49-54.

[5]李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文化本土化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3(2):22-27.

[6]高名亮.多元文化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挑戰及對策[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篇(9)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體和承載物,會對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產生精神上的的熏陶,并不斷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對提高學校師生的整體素質和對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具有深遠影響。要建設好中等藝術學校校園文化,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辦學理念的科學規劃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思路的指路明燈,校園文化的建設一定是建立在科學化的辦學理念基礎之上的,對辦學理念進行科學的規劃并長期運作將會對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會從本質上形成和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藝校的校園文化就更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靈魂,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藝術個性的辦學理念。如果沒有適合自身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發展就會沒有根源,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也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人才。

二、藝術性校園環境的規劃與布局

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包括校園布局、人文景點、場館設施、校園綠化等方面,中等藝術學校校園環境一定要在現有校園建筑和教學設備設施基礎上,根據藝術教育的發展規律,緊密圍繞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和目標進行合理地規劃和布局,建設有利于開展學生各類專業排練、演出、學習及活動的場所,如小劇場、音樂廳、練功房、圖書館及各類體育活動場所。并在校園園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上進行藝術性的設計、布局、規劃和建設,以形成具有自身獨特文化藝術風格的校園環境。在此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建設和創造好琴房文化、舞蹈練功房文化、畫室文化、教室文化、圖書館文化以及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閱報欄等一系列校園文化載體,以營造良好的藝術文化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它們的存在會潤物無聲般地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滋養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

三、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及學生管理、成長的各項規章制度

“為人師表”這句亙古未變的歷史哲言,強調了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前面我們講到校園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面,這屬于制度形成及建設層面,它是“硬性”法規式條文和“軟性”非條文式的“行為文化”和“標準文化”的有機融合。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肯定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作用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及規范自己的行為處世的方式,才會形成對學生有利的影響和作用,在藝術類學校這種作用尤為明顯,特別是各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藝術個性,更是對專業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雖說教師自覺的踐行很重要,但學校針對教師學習提高的各種制度環境也會不斷對其形成推動發展。班主任群體是教師組織的一部分,在學校承擔了雙重的角色和任務,學校對學生的各項規章制度及各項活動的開展都需通過班主任進行貫徹落實,他們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思想和精神導師,藝術學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種作用尤為重要,所以學校在對班主任的隊伍建設上一定要下足功夫,要鼓勵一些優秀教師和有一定班級管理水平的教師不斷充實到班主任隊伍中去,并不斷對班主任隊伍進行培訓,加強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建設。學生管理方面:每所學校都有一套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及與自己辦學目標、辦學方向相符的學生管理制度,但中等藝術學校由于其生源涵蓋面、專業涵蓋面、課程設置等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及文化學習、專業學習練習的交叉安排,其面對的學生所出現的問題也會更復雜,這就需要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科學制定、高效執行,并根據時代與學校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充實、修正。

四、培養具有藝術文化特性的校園精神文化

校風、教風、學風、校訓等是學校校園精神文化的表現載體和表現方式,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表現了學校師生的精神氣質。藝術學校校園精神文化的培育一定要秉承國家藝術人才培養的教育方針,結合藝術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秉承本校優良傳統,努力培養求實進取、開拓創新及團結和諧、德才兼備的人才。學校要有自己的校訓、?;?、校歌,要為老師和學生交流思想創造平臺,創辦自己的???。要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作為激勵教師和學生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學校座右銘,培養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定期組織舉辦好校慶、校友會、校史展覽等活動,并在活動中經常穿插組織優秀校友與學校師生同臺演出交流,在加強對校園精神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時也活躍了校園的藝術氛圍。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藝術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藝術資源、藝術才能,在校園中積極組織開展學生音樂會、舞蹈晚會、戲劇表演等,組建各類學生樂隊、舞蹈團、戲劇社團,美術班學生可多多外出寫生、舉辦校園畫展,定期舉辦全校性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藝術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在對教師的專業教學和學生的專業學習形成有力促進的同時也豐富了學校師生的文化生活,加強了學校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團隊精神,并能逐步形成健康和諧的校園氣氛,進一步提升藝術學校校園文化的水準。

六、藝術來源于生活

中等藝術學校應該充分發揮團總支、學生會的優勢作用,在平時和放假期間積極組織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生活、感受社會,回校后做總結、談感受,探尋藝術的源泉。還可以利用學校專業教師和學生有利的藝術資源加強對外演出、交流,在不斷提高藝術實踐能力的同時及時總結社會實踐經驗,并把其不斷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計劃和策略中去。

校園文化承載著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們的夢想和希望,它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校園四周。一流的藝術學校在重視藝術技能和文化學習的同時一定會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并把它作為促進學校發展的有力保障,好的校園文化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學生將不斷在其滋養中茁壯成長,藝術之花將會綻放得更加嬌美。只要我們時刻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到與學校建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高度,它一定會是促進學校發展的有力引擎。

參考文獻:

[1]費玉林.校園文化建設探索[M].廣西教育出版社.

篇(10)

校園文化能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也是一所學校展示辦學理念、宣傳辦學特色的重要窗口。因此,校園文化建設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在民族地區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多年的美術專業教師,因工作需要,多年來,我一直參與了所在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就民族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談談自己的淺見,以和各位同仁探討。

一、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內容上要多要全

校園文化要能達到為師生成長營造科學有效氛圍的目的,就需要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內容上要盡可能的全面,在形式上要盡可能的豐富多彩,要科學利用校園的每一個空間,每一件事情,切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突出自己的辦學及地域特色。

長期以來,有些中職學校的老師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存在一定誤解,認識不到校園文化在師生成長中所起的積極作用,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來學技術的,學校應該關注對學生實操技能的培養,因而在學校建設投入中應該著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而校園文化及其建設是可有可無的。有些中職學校的管理者則因學校場地的一時限制,或是別的原因覺得校園文化建設無從可做,無所作為。對于前者,眾所周知,毋庸質疑,我在這里不再贅述。對于后者,我認為純粹是一種借口和推脫。因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很多,它可以牽涉到學校的方方面面,而且,校園文化建設本身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內容上要求盡可能的全面。大到一個學校的校訓、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班級黑板報、教室里的學習園地、主題班會和德育室建設等等,小到草坪上的一個小小標語,教師走廊、樓梯間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副名人畫像,甚至是一句溫馨的小小提示語……我們都可以去動心思,去積極嘗試。只要校園的每一個空間被我們科學合理的開發,只要校園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被我們恰到好處地利用,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就不愁營造不出良好的氛圍來。

二、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突顯職教特色

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除了在內容上要盡可能的全面,在形式上要盡可能的豐富多彩外,還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出本身的辦學特色。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特色上與普通高中的最大不同點是發展職業教育,開辦職教專業,在培養目標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這就必然要求中職學校要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一最大的辦學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必須突顯出來,而且應該成為各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各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體現職教辦學特色上,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必須要體現出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來。例如,我們在各學校的職教基地,可以打出這樣的標語“知識改變命運,技能創造未來”,像這一內容,幾乎每一個職業學校都可用。而在各學校具體的實訓基地,特別是在各專業實訓室的布置上,則又不一樣了,為什么呢?因為每個學校所開的專業不一樣,有些就是開辦了同一個專業,它的發展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每個學校的實際條件和辦學檔次也不完全相同,這就要求在這部分的文化建設上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突顯出自己的特色。

三、民族地區的中職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地域民族特色

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除了要體現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外,還應該體現出它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這好理解,很多職業學校,它的專業和課程設置都是面向市場的,與學校所在地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如我所在的學校,因為所處我國的三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現在恰逢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水利和礦產資源的正在大力開發,需要很多水利和廠礦企業的相關技能人才,針對這一地域實際和市場需求,我們學校就開設了供用電專業,并相應建設了這一專業的實訓基地,在供用電基地的文化建設上,相應突顯出了供用電的專業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還應體現出它的民族特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平等,共同繁榮發展。國家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投入越來越加大,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職業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加大。那么,作為民族地區的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開設上有它的民族特征,如我所工作的學校,為了繼承藏族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根據市場需求,我們開辦了唐卡繪畫專業,建立了唐卡繪畫實訓室,在這些實訓室的文化建設上,我們的布置更多地考慮藏族風情和民俗特征。

【參考文獻】

[1]喬春洋. 現代學校管理[M]. 羊城晚報出版社,2002.

[2]陳旭遠.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陳德華. 成功教育理論與實踐[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 初中地理總結 下一篇: 公益廣告宣傳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原创久久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 亚洲色国产欧美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