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0:16: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影子教師培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學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 “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人大附中高中數學班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國培計劃(2013年)”貴州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脫產置換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2013)” 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進村校項目活動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高中生物骨干教師研修項目培訓方案的設計與實踐 小學科學國培計劃(2015)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送教下鄉”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 “國培計劃”轉崗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培訓策略研究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級的服務與管理研究 “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培訓項目可持續發展研究 “國培計劃”農村體育骨干教師培訓解讀與策略 “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課程建構 “國培計劃”初中美術骨干教師培訓問題及策略分析 "國培計劃"農村英語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探索 體育游戲在留守兒童中的延伸"國培計劃"2013 “國培計劃”輔導教師培訓總結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項目綜述 “國培計劃”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結合兵團實際 創新國培計劃培訓模式 “國培計劃(2011)”緊缺薄弱學科培訓模式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對中學數學教師專業知識需求的分析.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2):62-64
(責任編校:齊媛)
一、“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背景
(一)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對于解決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帶動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號]
(二)從2015年起,“國培計劃”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加強培訓團隊建設,探索培訓新模式,為各地開展鄉村教師培訓培養“種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師[2015]10號文件]
(三)“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
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省級教育、財政部門組織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按年度分批遴選項目縣,主要面向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進行2-3年的周期性培訓,持續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
實施置換脫產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培訓團隊;實施送教下鄉培訓和教師網絡研修,建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實施短期集中培訓,支持村小和教學點教師、鄉村幼兒園教師和鄉村校園長培訓。
二、“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中縣級發展中心職責分解
在國培計劃有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采取頂崗置換、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方式,對中西部地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同時也明確了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各項職責。
(一)送教下鄉活動
由省級統籌,項目縣組織,高等學校、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鄉鎮片區研修中心協同承擔,以本地教師培訓團隊為主體,整合全省(區、市)專家資源,分學科組建送培團隊,開展送教下鄉培訓。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在此項活動中的職責為:
1.制定縣級送教下鄉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2.積極整合本地培訓資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鄉校四位一體送教體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團隊,制定激勵政策,按1:30標準建立縣培團隊。4.落實培訓經費,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實職責。 6.加工生成性資源。7.進行過程監管, 績效評估。8.發掘先進和典型經驗,宣傳推廣。
(二)網絡研修,鄉村教師工作坊
遴選具備“國培計劃”遠程培訓資質的高等學校和教師培訓專業機構承擔網絡研修任務,組織實現網絡研修任務承擔機構與項目縣對接,每縣對接1家機構,支持雙方協同開展2-3年周期性培訓,建立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形成區域與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
網絡研修包括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師工作坊研修兩類培訓
1.按省市要求,制定計劃方案。2.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3.加強中心建設,建立協作機制。4.建立縣級網絡研修社區。5.建立縣級培訓者隊伍,加強校長培訓。6.經費落實7.開展跨校區研修。8.做好資源庫建設。9.過程監管,績效評估。10.發掘先進推廣宣傳。
(三)置換脫產
遴選培訓成績突出的高等學校、網絡研修績效居前的國培遠程培訓機構、能發揮示范作用的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顯的中小學幼兒園協同承擔,組織高年級師范生頂崗支教,置換出擬承擔送教下鄉和網絡研修培訓任務的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為期4-6個月的脫產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實施。培訓主要包括院校(機構)集中研修、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幼兒園“影子教師”跟崗實踐、返崗培訓實踐和總結提升等四個環節,跟崗實踐時間不少于1/3。須建立工作坊,將網絡研修貫穿始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統籌設計課程,合理配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系統整合網絡研修課程,堅持教研類課程與培訓類課程并重,培訓類課程須涵蓋送教下鄉培訓、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實施方法與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崗實踐,返崗實踐,總結提升四個階段。
1.建立協同機制。2. 遴選優質學員,實行(四級協同)局、鄉、校。3.組織置換。4.建立優質資源庫。5.總結宣傳,激勵卓越成長。6.經費落實。7.組織影子培訓。
(四)鄉村教師訪名校校訓
分批組織本省(區、市)教學點教師到一線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師到本省(區、市)省會(首府)或東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進行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訓,針對教育教學突出問題,采取專題講座、案例研討與名校觀摩等方式,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專題講座、案例研討、名校觀摩;
2、15天跟崗實踐研修,提升課堂課堂教學能力。
三、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的任務綜合匯總
搭建平臺提供資源,組織研修實地指導,線上線下活動助學,培養骨干建設團隊,開發資源提煉特色。
四、優秀縣級發展中心的要求:
首先,建立了教師培訓的組織體系。將師資提升工程納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程,由分管市長任工程總指揮,教育、財政、人事、組織為組成部門。具體工作由市教育局牽頭,安排師資處、教科所、電教中心、職成教中心、基教處分工協作,充分利用培訓資源,有效地開展師資培訓工作。
其次,建立三級培訓平臺,分別是以學校或片區為單位的校本基礎培訓、以縣區為單位的全員提升培訓、以市為單位的骨干高端培訓,三級培訓有機結合,有效銜接,層級提升,梯度攀升,形成良好的培訓生態。
其三,建立了五級梯度攀升機制。2008年啟動“蘭州市師資提升工程”,先后出臺了教學新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班主任、名師(名校長)等培養、評選、管理辦法,建立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教師成長的“五級梯隊”建設,形成了“教學新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金城名師”層級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師能力提升機制。
二、創模式,關注高層次人才培養
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長出來”的發展策略和“分類、分層、分崗”師資培訓模式。“走出去”方面,我市在美國、瑞典、新加坡等國建立教師培訓基地,每年派100人出國研修。與中國教科院聯合舉辦“全國校長發展學校”,在北京、南京、深圳、蘇州等教育發達地市組織開展了16期培訓活動,400多名骨干校長參加了高端培訓。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合作建立了蘭州市中小學校長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3期遠程培訓班,實現全市中小學校長、副校長、中層干部全覆蓋培訓。還選派近200名骨干校長到外地掛職,選派320名校長到實踐基地擔任“影子校長”,貼身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請進來”方面,近年來加大了交流合作的力度,每年邀請100多名全國知名專家到蘭州開展學術講座,進行教研課題合作交流、教育教學活動觀摩指導,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經驗在蘭州落地。
“長出來”方面,為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盡快建立工作室,市教育局為每個工作室撥付活動經費,在西北地區率先創建了40個名師工作室、2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15個名校長工作室,使名師工作室成為新的名師脫穎而出的孵化器。另外,舉辦了“教師發展學校”,有300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培訓,通過名家講座、名校考察、觀摩教學、專家評課、課例解析、學員交流、崗位實踐和總結反思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
在教師培訓中,我們加大了分類培訓、分層培訓和分崗培訓力度。分類培訓主要為普教師資培訓、職教師資培訓、特教師資培訓和幼教師資培訓,分層培訓主要為新教師的“入格”培訓、青年教師的“升格”培訓、中年教師的“風格”培訓,分崗培訓主要為校長培訓、教導主任培訓、班主任培訓、教師培訓等,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教師開出豐富多彩的“培訓菜單”,增強培訓實效性。
三、搭平臺,促進農村教師發展
一是搭建農村教師進城培訓平臺。每年讓1000名農村學校教師進城進行為期兩周的集中培訓與到名校結對跟班培訓;采取“一課兩上三活動”方式,即:農村教師到城市優質學校后要在自己認真聽課、精心評課的基礎上,邀請城市學校教師幫助自己一起備一節課,參與說課、備課、上課及評課。二是搭建城鄉教師互動交流平臺。選派100名農村教師到城市進行為期1年的跟班跟師培訓,還將選派100名城市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開展為期1年的支教,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學習平臺。依托蘭州教育網,建立了“蘭州數字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蘭州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等資源平臺,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社區,為所有教師免費提供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的優質資源。
四、優課程,貼近教師實際需求
科學的課程設置有利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此,我們重點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一是樹立大課程觀,優化課程諸因素。將課程視為一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合作、教學過程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來優化課程。
二是按需施教,因師設課。校長發展學校與教師發展學校的課程,采取異地辦班方式,每期不同主題、不同師資、不同選題;課程內容上,突出實踐性,盡可能選最優秀的專家講課;在培訓形式上,努力做到集中與分散交流結合,考察參觀與論壇結合,高端專家為輔與一線教師為主結合等。對到外地掛職學習的校長、教師,提出“貼身式學習,影子式培訓,深耕式研究”的要求等。對農村進城頂崗跟師培訓課程,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情境,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
五、抓研訓,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首先,創建三方互動機制。在校本教研實踐中,創建了以教育行政支持為推動,教育科研部門積極引領為導向,教師大面積參與研究為基礎的有效機制。
其次,形成點面結合、大小互促的研究體系。鼓勵教師從學校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資源優勢和特色開展行動研究,形成“個人小課題研究校本教研與培訓聯片教研國家和省級課題”的研究體系,激勵教師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發展。
其三,創設教師研修路徑。倡導“成長=經驗+反思”的教師發展模式,創造了有利于教師研究的氛圍,鼓勵思維的獨立性與創造性,加深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最大化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分類組織 面向全員
課改初始階段,主要開展通識培訓轉變校長和教師觀念。而在課改深化、理念落地課堂的今天,只有分類分層、分學科、分年級、分課型的精細化培訓,才能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此,我們把教育干部培訓和教師培訓兩大類,細分為名校長工作室引領、骨干校長高級研修、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和學科教師全員培訓六大類32 個項目,其中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培訓項目,已細化到年級、單元直至課型。
(一)教育干部培訓
一是對新任的164名小學校長進行以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培訓分為集中培訓提升理念、實地考察互助診斷、跟蹤問效考核評價三個環節。二是組織79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較強研究能力、辦學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學校長(名校長、骨干校長),分3批去重慶市南岸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校長跟崗“影子”培訓,旨在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專家。三是建立10個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名校長工作室在校長隊伍建設中的輻射、引領和示范作用。四是堅持每學期一期的中小學校長論壇制度,樾3そ渙骶驗和啟迪智慧搭建平臺。
(二)教師培訓
按照“集中縣培初中保全員,重在引領校本研修;小學培養種子教師,鄉鎮開展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整體思路,分學科、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如初中語文、數學教師主要開展全員培訓,把全縣的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分成若干個班級,每班50人,在進修學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自主研修、互動研討、課例觀摩等形式進行全員培訓。小學數學以主題式磨課研課的形式,培訓教研組長,然后教研組長再輻射到其他教師。小學語文教師重在對學校的學科負責人進行培訓,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展開研討,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例觀摩。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依托香港天鄰基金會開展“英語口語坊”專題培訓,中小學美術教師開展以筆會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討活動。
二、課題引領 嘗試實驗
我們以縣立項課題“探尋課改理念落地農村課堂的路徑研究”為抓手,探索兩條路徑:一個是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業務引領和組織服務的策略和措施路徑,一個是學校學科課堂改進的研課磨課校本路徑,試圖為我省縣域教研培訓深度融合,服務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為我省進一步深化農村縣域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行動案例。
實驗行動的思路是:確定47所課改實驗基地學校,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基地校校長―課改項目負責人―學科負責人―學科教師分層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時運用于課堂教學改革,課改實踐檢驗修正研修成果。
行動的第一步是, 47所課改核心校校長齊聚進修學校,用三天時間,圍繞“高效課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參與課改積極性”“高效課堂創建中如何體現育人功能”等六個問題,分組展開深入研討,并在反復的匯報展示與補充完善中達成共識,在校長這個層面,統一認識,生成愿景,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行動的第二步是,舉辦高效課堂核心校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圍繞高效課堂,進行問題研討與創建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的制訂,通過自主研修、互動交流與診斷、專家講座與點評等形式,使課改項目負責人對高效課堂創建中的核心問題達成共識,同時通過制訂、完善與研討,對自己本校的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行動的第三步是,舉辦學科負責人高級研修班,組建學科研修共同體。學科培訓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在培訓前組織教師進行了互動研討,任務分工,針對所領任務分組進行思考交流,并擬訂初步的小組培訓研修計劃;其次在培訓期間,通過每天的課前互動,課上聽講交流,課后分組研討,對培訓內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組研修計劃;再次在培訓后,參訓教師按照研修計劃,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滑縣學科教學實際,開發培訓課程專題,形成對學科教學的深入認識,建立學科培訓初步的課程資源庫;最后選出基地學校,分鄉鎮連片開展培訓研修活動,以專題講座、研課磨課、經驗交流等形式展開,把培訓學習成果嵌入課堂實踐,促進高效課堂的創建。
三、落地校本 進入常態
教師培訓的價值取向定位于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成效落地在常態課堂質量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上。教師外出培訓的時間有限,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途徑是以校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把引領中小學校校本研課磨課,作為課改理念落地常態課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一是通過進修學校舉辦磨課研修班和外出送培,為中小學培養種子教師,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領輻射作用。
二是通過舉辦校長、主任、學科負責人培訓班,研討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訂、組織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發揮課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組織不同學科的研課磨課研討活動。
(1)從學科來看,目前最需要培訓的是:①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音樂、體育、美術、科學、思想品德等;②初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政治、實驗操作、音樂、體育、美術等。
(2)從年齡來看,目前最需要培訓的是:①30歲以下的新招教師(含特崗教師);②50歲以上的老教師。
(3)從群體需求看,目前最需要培訓的是:①邊遠學校的教師;②適崗教師(教非所學教師);③特崗教師。
二、對一線教師施訓要解決的五個方面的問題
(1)對特崗教師培訓要突出解決的問題是:①進行適應并安心農村、扎根農村的思想教育;②提升教育能力與引領專業成長;③加強職業理想教育,解決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的問題。
(2)對教師適崗培訓要突出解決的問題是:①要解決不愿意轉崗的思想問題;②要解決時間跨度大的問題;③要落實好對新教學科的課程理念的培訓。
(3)對年輕教師培訓要突出解決的問題是:①要加大理想教育、師德師風教育的力度;②要解決專業能力的“高原現象”;③要提升教育學生的能力。
(4)對年齡偏大教師的培訓要突出解決的問題是:①要加大教育理念培訓;②要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③要積極解決職業倦怠感。
(5)對學校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要突出解決的問題是:①把先進的管理理念與農村學校實際相結合的培訓;②相應崗位的專業知識培訓。
三、在培訓模式、具體形式和培訓內容上,一線教師期盼的是接地氣
(1)培訓模式上的需求。最受歡迎的是送培到縣、送教下鄉、校本培訓、影子培訓。其次是集中培訓短期培訓、遠程培訓、集中與校本結合、遠程與校本結合。
(2)培訓方式上的需求。教師認為效果最好的是師徒結對、研課磨課、案例研討。其次是觀摩學習、經驗交流、聽課評課、專題講座,對自主研修、自我反思的認識程度不高。
(3)培訓內容上的需求。教師最喜歡的內容是針對課堂教學所需的專業發展能力、教育實踐能力培訓。其次是晉級晉新所需的教學新技能、學科新知識、教育科研能力,對教育理論、職業道德與素養、教育政策與法規等內容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四、在培訓時間、培訓服務和培訓師上,一線教師期盼的是享受培訓
(1)在培訓時間上教希望工作、培訓、生活三不誤。一線教師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適當占用雙休日和工作日,每次培訓的時間不要太長,每天的時間實行“朝九晚四”,方便學員安全往返。
(2)在培訓服務上教師希望培訓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線教師希望參加培訓有一種在家和在校的感覺,能夠提供舒適、適用的服務,特別是要營造生動活潑的氛圍。更希望培訓到哪,服務就跟到哪,讓每1名學員都能靜下心來培訓。
(3)一線教師希望的培訓師是有“泥土味”和“花草香”。一線教師最喜歡的是一線名師、各級骨干教師帶著“泥土味”的培訓。其次是培訓教授和專家、專門教師培訓機構培訓師和教研部門的教研員帶著“花草香”的培訓,最不喜歡空洞說教和漂浮在上的理論。
五、我們的思考與建議
(1)要真正落實“培訓是教師最大的福利”。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教師成長的現實需要。我們充分利用了相關“掛鉤”政策:①每5年需要修滿360個學分且每5年的教師資格注冊需要360個學分;②教師積分統計需要修滿一定學分;③晉級晉新和評先評優要看學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但是要讓教師由“要我訓”到“我要訓”,其思想轉變要一個過程。從內心深處解決教師參培的思想問題,這是擺在教師培訓路上的第一只“攔路虎”。這就需要我們系統推進,全方位落實各項工作,釋放改革紅利和派發培訓福利。
(2)要千方百計解決工學矛盾。雙峰縣是農業大縣,中小學大多分布在農村山區,許多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并不少。反映突出的鄉鎮有花門、荷葉、杏子、蛇形、鎖石、甘棠等。我們所到之處,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非常重,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后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后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他們不愿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如何解決工學矛盾,這是擺在教師培訓路上的又一只“攔路虎”。
(3)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①對教師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②要加大對下屬單位的督促與考核,要把教師培訓工作列入對各單位績效考核的內容。③要建立教師培訓工作的定期通報制度。
(4)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施訓。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么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么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我們在要求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時,作為培訓機構也應該思考轉型發展!我們要做到以一線的學科需求、年齡需求、結構需求、內容需求等作為出發點,突出針對性。
二、以“校長培訓”為主體,分類、分層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質
為加快推進“教育強區”戰略,適應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需要,作為自治區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來,我校堅持面向基礎教育,以“校長培訓”為主體,以自治區中小學校十百千名優骨干校長隊伍建設工程為平臺,認真組織開展了國家級、自治區級中小學骨干校長培訓、新疆中小學校長影子培訓、疆外中小學校長掛職培訓、自治區寄宿制學校校長遠程培訓、自治區中學教務主任培訓、自治區中小學健康教育管理人員培訓、自治區幼兒園科研骨干培訓以及自治區地縣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培訓、自治區地縣黨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領導干部培訓等各級各類教育管理干部培訓5000余人次,為深化自治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質量是培訓工作的關鍵。為了提高培訓實效,保證培訓質量,在近幾年的干訓工作中,我們堅持在更新培訓理念、打造精品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模式、盤活培訓資源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培訓需求調研。堅持“要培訓,就有需求調研”、“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建立起了培訓需求調研制度,既充分考慮到干部個人的培訓需求,又考慮到所在單位、所在地區的實際需要,保證了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二是整合優質培訓資源,精心設計培訓內容。每期培訓,我們都根據培訓對象的特點,精選培訓內容,設計不同的培訓專題,并圍繞專題培訓需要,積極從全疆、全國范圍內物色和遴選授課專家,如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王定華等,且每期聘請的內地知名專家都保持在5-6人次,既建立起了優秀的培訓團隊,又實現了優質培訓資源共享。三是突出研修基地的建設。我們在烏魯木齊市一中、八中、十三中、十三小等疆內名校建立了“實踐基地”,“實踐基地”學校的校長兼任培訓指導教師。同時,我們依托自治區級“名校長工作室”,構建了參訓學員學習、研究、實驗和實踐平臺,使培訓工作做到了“課內、課外一體,培訓、實踐一體”,極大地延伸了培訓效益。四是在嚴格管理的同時,注重在管理細節上下功夫,如學員報到前,我們組織給每位參訓學員發溫馨短信;每天上課前,組織學員做15分鐘的健康操,課間提供飲料、播放輕音樂等等,處處體現“人性化管理”,讓學員真正感到“賓至如歸”。近幾年,我們承擔的各類干訓項目,其受訓學員的滿意率均在95%以上,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112-02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近些年來,各地積極采取廣泛措施加強教師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教師培訓發展還不夠平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有待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是全面貫徹實施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緊迫要求。現結合本人近年來在教育行政部門從事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踐,淺談加強新時期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策略與思考。
一、努力創新培訓機制
1.培訓重點導向。把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小學薄弱學科骨干教師培訓作為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
2.培訓責任導向。進一步完善校、縣、市、省四位一體的教師培訓責任層級體系,明確各自的培訓目標、任務、職責和要求。
3.培訓模式優化導向。創新完善置換脫產研修、短期集中培訓、網絡遠程培訓、校本研訓等有機結合的培訓形式和方法,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培訓團隊建設導向。遴選一批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高校高水平專家和教育觀念科學、教學模式先進的中小學一線優秀骨干教師共建教師培訓團隊。
5.培訓評價導向。建立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對培訓承擔機構的培訓內容、教學安排、管理服務等進行科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確定培訓資質的主要依據。把教師參加培訓、專業發展情況作為教師資格定期登記、職務聘任、職稱評定、崗位任職的重要條件。
6.培訓評估導向。督促各級政府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加大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力度,將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情況納入“兩項督導評估考核”。
二、著力提升培訓質量
1.培訓目標具體明確。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作為培訓核心目標。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和特點設置培訓課程,注重結合教育改革新成果及新趨勢,將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力求使學員培訓后能在各地發揮引領和示范輻射作用。
2.培訓課程設置新穎。培訓前由項目負責人、項目首席專家召集培訓專家會議,精密規劃培訓大綱、課程內容,研討培訓方式,并建立相應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確保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3.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培訓中要貫穿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模范執行教育法律法規,樹立優良的師德師風,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轉變教育觀念。教師要確立面向全體學生、誨人不倦、教書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
5.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課程方法和知識駕馭的能力,提升對各類教育對象的適應能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負擔。
三、積極優化培訓模式
1.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國內外教師培訓優質資源,加強與有關高等院校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的合作,認真實施和積極創新置換脫產研修、短期集中培訓和掛職培訓等形式。通過導師制、“影子教師”實踐、研修任務驅動等途徑,使參培教師在專家引領和優秀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提升專業素質。短期集中培訓,要加強培訓需求調研,注重培訓結束后的跟蹤培訓,切實提高參培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2.構建網絡培訓平臺。充分發揮遠程培訓資源共享、培訓過程可交互性等優勢,并依托省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整合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和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課程資源和培訓平臺,構建開放兼容、資源共享、規范高效、覆蓋城鄉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網絡學習平臺。
3.注重校本研訓活動。中小學校本研訓要適應各類、各崗位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明確研訓目標,建構研訓內容,采取有效研訓形式與方法開展研訓活動,提高校本研訓實效。
四、切實加強服務體系建設
1.發揮師范院校的主體作用。在高水平師范院校建設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充分利用有效資源,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推動教師培訓機構職能轉變,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專業成長和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
2.著力建設培訓基地學校。各地可在所轄區域內遴選、建設一批教育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師資隊伍強、重視教師培訓工作的中小學校,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學校,使其成為各級教師培訓的實踐基地、研究基地和示范學校,充分發揮優質中小學校在教師培訓中的積極作用。
3.創新骨干教師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在保持原有公開課、示范課、師徒結對等方式外,搭建網絡交流與學習平臺,各級骨干教師上傳示范課、公開課等資源,建立各級資源庫,建立骨干教師個人博客,加強同學科教師的交流,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積極引導各級骨干教師主持或參與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明確骨干教師職責和任務,完善骨干考核體系,依照各項考核指標對骨干教師實行考核評價。
4.加強教師培訓團隊建設。以學科為單位,組建由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高水平專家,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中小學一線優秀骨干教師組成的專家團隊,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建立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培訓團隊。
五、加強管理與保障機制
1.加強培訓實施工作領導。省級成立由教育廳分管教師培訓的負責同志任組長,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各承辦高校分管校(院)長、市(州)分管局長為成員的培訓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相關政策措施制定,總體方案設計、工作協調指導、督查評估、總結表彰等。市(州)、縣(市區)教育局,承擔培訓任務的高校(機構)成立相應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職責與工作目標。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全面主管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所轄區域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合實際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施方案,建立教師培訓質量評估機制,落實教師培訓年度計劃,完善教師培訓學籍管理制度、教師培訓效果評價制度和培訓經費使用管理制度。
3.建立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各中小學校應結合實際建立教師培訓制度,制定教師培訓中長期規劃,積極開展校本研訓活動,積極支持和選送合乎條件的教師參加培訓,全方位為教師參加培訓創造有利條件。并加強教師參培情況指導、檢查和考核,督促教師高質量完成培訓計劃,確保教師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著力加強教師培訓是國家新時期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讓我們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精心組織,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實施素質教育戰略主題,以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積極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努力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培訓體系,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為建設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我非常感謝冷水江市進修學校與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于2014年7月18日至2015年1月31日,參加了“國培計劃(2014)――湖南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班”的學習,分四個階段集中研修。
此次研修,圍繞小學語文課程進行主題設計,名師專家教授云集,優課薈萃,各顯風流。研修活動,多元化、多角度地詮釋了“新課標”的要義,給予了我們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
一、破冰之旅――開啟美麗邂逅的旅程
7月20,我們在生活班主任帥小伙李佳老師的組織下開展了“破冰”的活動,開啟了美麗邂逅的旅程――國培學習。
活動由“引子”“美麗邂逅”“征集簽名”“團隊建設”“驛站傳書”五個部分組成。在“團隊建設”中,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爭分奪秒,群策群力,在15分鐘的時間內設計好了本組的組名、口號、組訓、組歌,并以海報的形式呈現。五個創意非凡的組名應運而生:十全十美、鏗鏘玫瑰、超越自我、新芽、夢之印。
整個活動熱鬧中迸發著上進的激情。每位學員由最初的拘謹尷尬到后來彼此的心靈相通,為將要開始的學習旅程營造了輕松、和諧的氛圍。
二、“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訓
第一階段,7月18日至8月15日,在婁底人文科技學院聽取專家講座,30天的高校高密度集中培訓。這個階段,各位教授主要圍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素養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主題講座。
王崧舟老師的課堂與講座,使我們明白:在語境視野下凝望和審視語用現象,從中不僅發現樹木,更關注整片森林;不僅有技術分析,更有靈魂鑄造,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李杰老師教會我們用法律保護自己;歐陽丹卉老師用案例生動闡釋:小組合作不是目的,是手段,也只是眾多手段中的一種。伍新春教授用大言溫暖我們疲倦的身心:從職業倦怠的角度來講,教師的最佳工作狀態應該是適度的投入,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趙年秀教授娓娓道來:傳統授受范式下,學習者往往來者不拒,逆來順受,不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造就創新型人才。李夫澤教授用講故事的形式,將教師修養與閱讀方法清晰講出……
教授們的講座,觀點真實、不高深、不做作,讓我們禁不住認真地聽之、記之、嘆之。幾十個講座聽下來,我們切實提高了自己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能力,增強了課堂閱讀教學的解讀與實踐的綜合能力。每天,白天七節專家講座,晚上學術討論。高密度、高水平的專家培訓,我們累并充實著。
三、名師引領――影子實踐培訓活動
2014年10月20日至2014年11月8日,第二階段影子實踐的培訓學習。
在聽課議課中,我們發現,名師們課堂安排得精妙,看似平常的教學內容總被演繹得精彩紛呈。教低年級的老師讓我們分享了低年級活潑的課堂;教作文的老師讓我們感受語文底蘊的魅力,感嘆作文教學的精妙;教中高年級閱讀的老師,讓我們領略了閱讀課的厚重,深悟到認真備課的重要;這些名師讓我們看到了語文課的豐富內涵,明白了放眼看世界的美好情趣。
這樣的影子實踐培訓,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能力、實踐能力、診斷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習到了幾所基地學校名師的先進教學經驗,豐富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的觀察、體驗與感悟,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有效行為能力。
四、學以致用――返崗實踐培訓
2015年1月9日至12月9日,30天的返崗實踐培訓。我返回原單位原崗位,把集中培訓與影子實踐階段提升的專業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到了學以致用。具體實踐如下:
一是觀察指導同行,二是熱心細致地輔導頂崗學生曹×的課堂教學。三是主動承擔了多次對外交流的公開課。四是認真反思,勤于寫作。五是一邊帶頭做好學校課題研究工作,一邊指導同事科學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因為我在此次國培中的勤奮努力,我在本地的小語教學領域,各項成績斐然,影響力日增。在領導、家長、同行、學生的眼里,我的專業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得到了扎實的提升。
五、提升總結――高校研修培訓
教育公平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觀存在的地區、城鄉和學校差別導致了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雖然國家進一步加大了政府投資力度并對農村義務教育進行了重點傾斜,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經費等方面的限制,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總體上低于城市教師。如何給農村教師搭建一個在實踐中學習、研究、成長的平臺,切實增強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適合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特點的教師培訓模式,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切實做好遠程培訓
遠程培訓成本低,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具有覆蓋面廣、效益高、交互性強、形式靈活多樣等特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傳統教師培訓中的工學矛盾、經費問題、師資問題、優質課程資源缺乏等不足,尤其是遠程培訓能夠有效整合和共享優質培訓資源,這對于大規模、高效益開展教師培訓,尤其是教師的全員培訓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很多農村地區已經建立起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網聯計劃”要求中小學相互溝通,為校本培訓提供快捷便利的平臺和優質課程資源。如中歐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為本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了集學習、研討、交流、合作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教師學習資源中心。廣大的農村教師親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專業成長的加油站、獲取信息的資源庫、交流合作的俱樂部。另外,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有效推進了“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二、有效做好校本培訓
農村學校教師培訓經費緊張,教學任務繁重,有的教師包班,有的教師跨年級兼任多門課,有的教師從事復式班工作,“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分身參加離職培訓。校本培訓有助于節約學習成本。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針對受訓教師所在學校、所在地區和專業科目的實際需要出發,引導學校積極主動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堅持“專業引領、骨干帶動、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策略,構建校本教研組織制度。教育管理部門要總結經驗,推廣優秀案例。鼓勵教師對自己的實踐知識不斷進行反思、轉化,通過共同體在學校組織機構傳遞,有效做好校本培訓的引導、管理、評價。
三、著力加強聯片教研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較為分散,很多村級學校規模較小,只有幾名到十名左右教師的學校為數不少,像我縣農村尚存在一人一校現象。由于學校規模小,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學校在教師學習資源上投入較少,教師學習條件較差,自然很難滿足教師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實施區域聯片培訓,以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優質資源,根據地域的相對集中、優勢互補、名師隊伍的分布狀況、研修人員的合理配置等原則,將學校劃成幾個片區,開展研修活動。在活動中,既有示范課,又有研究課;既有城內教師上課,又有鄉村教師上課;既有聽課、說課、評課,又有講解、分析、培訓;既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四、努力引進駐校教研
駐校教研是幫助農村教師實現教學實踐能力全面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農村教師培訓需求調研情況,發現農村教師迫切希望外面專家來本地結合實際,針對不同類別、崗位、層次教師需求,以案例為載體,以問題為中心,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優化培訓內容,對癥下藥開展培訓工作。駐校教研,即全縣名師工作室與學科骨干教師,利用一周左右時間,進駐農村中小學進行實地教研指導,實現農村中小學教學實踐能力全面提升。
五、積極爭取外出培訓
目前,全省組織實施的“金色教苑”鄉村教師影子實踐研修項目、上海華信公益基金“熒光支教”項目、“網一起”培訓、國培計劃骨干教師外出培訓等,按照“如影隨形”的研修方式,組織教師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地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學改革、校園文化、隊伍建設等情況,開展聽課、評課、說課、同課異構、教學設計、互動交流、經驗分享、參與式研討、參觀考察等特色活動,聆聽省內外知名專家講座,切實幫助鄉村教師解決了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105—081—03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教育碩士培養經過10多年實踐探索,逐步明確其學位建設方向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根據相關規定,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一種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高層次人才的中小學教學和管理人員,以促進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在當前如火如荼進行的“中小學教師國家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國培計劃”)的實踐中,許多院校抓住“國培計劃”這一重要契機,大膽創新培訓模式,取得了豐富的培訓經驗。其中,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承擔的“國培計劃”——湖北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培訓“影子教師”培訓項目中,項目組織者結合國內和國際上比較成功的教師專業發展經驗,通過開展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向更高層次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從這種意義上看,教育碩士培養和骨干教師培訓二者在面向基礎教育、注重教育實踐等方面確有諸多互通之處。從師范院校的辦學方向來看,做到職前職后相互溝通,培養培訓良性互動,亦是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而從培訓的視野來反觀專業教育碩士培養,似乎有章可循。因此,本文擬通過介紹教師培訓中的課例研究范式,探討對教育碩士培養的若干啟示。
一、課例研究:教師培訓實踐中的新范式
1.課例研究的意義。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師聯合起來計劃、觀察、分析和提煉真實課堂教學的研訓過程。課例研究首先在日本的中小學開始采用,后來在美國以及西方獲得全面推廣。課例研討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把它作為教師培訓的基本途徑,從而致力于教師專業發展。從實踐來看,課例研究立足于課堂,將理論思想置于鮮活的教學之中,將宏大的理論轉化為個體的教育經驗或事件;課例的研討聚焦課堂,是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教與學;課例注意到教師們所關心的方面,讓理論深入到實際情境中,對教師會有觀照作用。毋庸諱言,課例研究創造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思考空間,是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中介。作為一種教師培訓的新范式,課例研究不僅有助于打破傳統培訓中重理論輕實踐的藩籬,能增長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還因為它主要以敘事的形式再現和描述教育教學問題,能夠在教師的經驗世界和理論世界中展開問題的反復建構與思考,為謀求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結合提供了平臺。
2.課例研究的步驟。課例研究就是研究、考察教學實踐,它的進行過程一般分為六個步驟:(1)合作設計研究課。為了探討一堂課的最佳授課方式,教師們需要在一起相互合作,共同備課,就各自以往的教學經驗、對當前班級學生的觀察、教師給學生的指導、采用的教科書及其他教材等交流看法。(2)關注實施中的研究課。由一位教師在真實的課堂講授“研究課”,其他教師參與觀課。(3)討論研究課。根據研究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聽課情形”,重新考慮這個課例的教學方法,互相交流自己的體會并提出建議。(4)重新設計研究課(酌情采用)。教師對原教案進行修訂,重新設計研究課教案。(5)教授經過重新設計的研究課(酌情采用)。由另一名教師(或同一名教師)在另外的課堂教授“研究課”,其他教師進行觀課活動。(6)交流對重新設計的課進行的反思。小組成員再次聚集一起,互相交流,圍繞該課例的課堂教學的觀課、評論和建議互相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每次課例研究會都指定一名成員做好詳細的記錄。
3.課例研究的特點。在培訓實踐中,課例研究表現出重實踐、重反思、重視合作等主要特點。具體而言:(1)重視實踐。課例研究強調在真實自然的教學情境中觀察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指導教師與培訓學員直接接觸,不僅可以直接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會了解到教師的日常生活狀態和社會文化環境。課例研究將日常教學與研究、培訓融為一體,為改進教學行為而研究,在研究中開展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下動態生成的,關注教師的實踐經驗和主動深度的參與,培訓的內容來自實踐,教師專業提升后回歸實踐。(2)重視反思。課例研究借鑒了行動研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發,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行動去研究,借助課堂觀察和課堂實錄分析等手段,讓教師來設計、反思和再設計、再反思,尋找課堂教學的關鍵事件,追求教學行為的改進。(3)重視合作。課例研究在執行過程中,強調組建合理的研究共同體,發揮來自指導教師、培訓學員以及教研專家的優勢,倡導平等、合作、民主的研修文化,最終完成的課例研修報告是指導教師、培訓學員和教研專家共同合作完成的成果。
二、現實問題:教育碩士培養的實踐分析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得到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領導及教師的廣泛關注。尤其在2009年以來,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陸續出臺相關文件,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把專業學位放在與學術性學位同等重要的位置,增加了專業學位的類型,加快了專業學位教育發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研究者也開始廣泛展開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學現實問題的探討分析,尤其是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本質特征的認識和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培養的問題,進行了反思,以便改進和提高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質量。
1.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本質特征問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首要的特征表現為實踐性。具體而言:(1)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是實踐性人才。2004年,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在《關于加強教育碩士的培養與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以教師職業為背景的具有明確的職業專門性的碩士學位,主要培養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從這一政策規定來看,教育碩士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性人才。而作為一種基于學科教育的教師職業教育,教育碩士所培養的高層次的教師具備的實踐性知識不僅涉及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行動,它還涉及行動中解決問題的機智,以及在實際行動中解決問題的感悟等。(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上的實踐性取向。前已述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以培養實踐性人才為指歸。這就必然要求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要求、學位論文等方面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教師職業需求為目標,以教師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碩士的研究指向的是教育實踐,帶有明顯的實務性,以解決實際存在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問題為目的,其學位獲得者要具有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課程設置問題。目前,我國培養教育碩士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均參照學位辦[1996]53號文件制定的參考性培養方案,而十多年來這一方案并沒有根據新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修訂。這樣在高校的教育碩士培養中就存在現實困境:一方面,參加教育碩士學習的學員很珍惜重返大學校園進修的機會,抓住機遇刻苦學習;另一方面,因為課程設置缺乏專業特色,并且與教育實踐聯系不夠,學員們多為學分和學位忙碌,學位論文的質量也不盡如人意。而根據研究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后得出的結論,可以歸納當前我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課程設置沒有很好地體現實踐性。在關于“。目前教育碩士的課程設置是否很好地體現了專業學位的實踐性”問題的調查中,約有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的課程設置并沒有很好地體現教育碩士的實踐性。可見,即便人們對教育碩士的定位達成了共識,還尚未真正落實到課程設置上。二是課程結構不太合理。被調查者普遍認為,我國教育碩士教育類課程設置帶有濃厚的學術化色彩,課程理論灌輸多,實際操作的課程較少。三是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傾向學術性。調查顯示,現行的教育碩士課程的理論化傾向比較嚴重。對上述問題解決的辦法是應該結合中小學具體教育教學的問題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增加實踐的機會,從而做到學以致用。這也就提出了一個現實的解決思路:教育碩士在培養途徑上需要進一步向實踐靠攏。
三、實踐取向:以課例研究創新培養途徑
上述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存在的問題,導致當前教育碩士培養陷入既缺乏明顯的專業學位特色,學術性又不及教育學碩士的尷尬情形,影響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質量。為了凸顯教育碩士培養的實踐性特色,聯系教師培訓實踐中的成功經驗,似可借鑒課例研究的成功范式,把教育碩士實踐性特征文章做足,開辟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