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2 04:16: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鋼琴伴奏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獨唱伴奏。鋼琴可以為各種唱法(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獨唱伴奏。還可以為戲曲、曲藝的唱腔演唱伴奏。例如殷承忠為《紅燈記》的鋼琴伴奏,就是成功的例證,是鋼琴民族化的一大藝術成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鋼琴為獨唱伴奏,要強化鋼琴的襯托、美化作用。
2.合唱伴奏。鋼琴為合唱伴奏,不僅可以使合唱“具有新穎、廣闊的藝術表現天地,而且可以充分發揮鋼琴單獨完成多聲部演奏的神奇表現力,從而使二者完美結合,相映生輝?!变撉贋楹铣樽?,常用的伴奏方法有:和聲織體襯托法、復調性與副旋律對比襯托法、主題并置對比襯托法、色彩重疊襯托法、聲部帶狀進行襯托法等等。
3.重唱伴奏。鋼琴為重唱伴奏,也可以充分發揮鋼琴本身演奏多聲部音樂的優長,所以其伴奏方法與合唱伴奏的方法基本相同,尤其是復調性與副旋律對比襯托法,更為多見。
4.鋼琴為各種器樂伴奏。鋼琴為其他各種器樂伴奏,應避免鋼琴因音量過大而喧賓奪主。
5.鋼琴為其他各種藝術伴奏。鋼琴可以為舞蹈彈奏舞曲,為雜技、魔術、電影、電視、戲劇伴奏,主要起“配樂”作用,一般常彈奏氣氛音樂、畫面音樂、情緒音樂等。
6.鋼琴為聲樂教學伴奏。鋼琴為聲樂教學伴奏,是最常見的,其方法與為獨唱伴奏大同小異。
二、即興伴奏
鋼琴的“即興伴奏”,指的是事先未經準備和排練,而臨時根據需要進行的鋼琴伴奏。顯而易見,這種伴奏形式難度更大。鋼琴即興伴奏又分兩種:
在西方藝術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歌唱藝術從古希臘的吟唱史詩到中世紀的復調合唱,再到十七世紀初的抒情性音樂劇,歌唱已成為一門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舒伯特曾經說過:“在整個音樂藝術中,歌唱不可爭辯的是處于首要地位的,它是一切旋律、轉調與和聲所環繞的軸心。所有的樂器不過是歌唱聲音的模仿。歌唱好似一位帝王坐在他的寶座上,而環繞它的一切樂器都好像是俯首稱臣的諸侯王公。人聲本質上是一種最原始的聲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聲音不過是這神圣的原始聲音的一種遙遠的回聲。人類的喉嚨是世界上最初的、發聲最純正的、最值得贊美的樂器!”。
而要把人類的喉嚨訓練成美妙動聽的歌喉,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聲樂訓練,以達到專業化的歌唱水準,歌劇和美聲唱法的發展更需要良好的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作后盾,中國聲樂教育家尚家驤曾指出“很多教師把聲樂練聲曲作為學生演唱歌劇前的技術準備材料”,這就使音樂會練聲曲的前身――現在普通而常見的聲樂練聲曲的產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和必須。
“普通而常見”的練聲曲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種來源是十九世紀早期。出版的有鋼琴伴奏的視唱練耳練習曲。
視唱曲在巴洛克時期就已出現,而視唱練耳教材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和意大利已經大量出版。視唱曲一般用“唱名”而非“元音”來演唱。一些早期聲樂教師延續了這種演唱習慣,例如,多梅尼科?科里在1810年出版的《演唱指南》(The Singer's Preceptor)和曼魯艾爾?加西亞在1840年出版的《歌唱藝術論文全集》(Trait complet lart du Chant)中,也開始出現演唱“唱名”而非“元音”的聲樂訓練材料,這可以說是聲樂練聲曲的雛形。后來,這種有曲調而無歌詞、同時還帶有鋼琴伴奏練習曲的形式,便逐漸定型為練聲曲的經典組合形式。到了19世紀中期又有了更多的此類出版物,而聲樂教師亨瑞奇?帕洛夫卡(Henri-chi Panofka,1807―1887聲樂教師、小提琴手、作曲家)在巴黎的時期出版的同類出版物,已經明確為五本的聲樂練聲曲。
值得一提的是帕諾夫卡在1840年時研究了眾多歌唱家的演唱技巧(如:Marco Bordoni/Jenny Lind/Lablaehe/Frasehini/Staudigl),于1852年在倫敦出版了第一本具有教育性的聲樂作品《聲樂指導訓練》(《Practical Singing Tutor》);1854年在巴黎出版了《歌唱的藝術》(《Lart de chanter》op.81)一書,給他帶來了作為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所不能獲得的巨大成就。而1858年他為初學者寫的一本《帶字母的聲樂訓練》(《Abecedaire vo-cal》)獲得了成功并具有創新性;最后的一本書《歌唱與聲音》(《Voix et chanteurs》op.85)是在前兩本書《歌晤的藝術》和《帶字母的聲樂訓練》的想法和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其中還包括了許多著名的聲樂歌唱家歌唱時的生理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