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師研修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09 16:04: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息化教師研修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信息化教師研修

篇(1)

中圖分類號:B82-0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9-0047-02

一、網絡信息化時代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通過互聯網資源可以達到共享,教育資源亦如是。而教育資源卻與其他資源有著明顯的區別:首先,教育資源來之不易,往往是很多人甚至是幾代人的智慧結晶;其次,教育是一項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事業,需要長期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推動著國家發展。

中國的信息化教學也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而同步發展,自1994年中國開始重視信息教育基礎設施起,各大高校開始重視信息化教育。例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被教育部批準成為網絡信息化遠程教育的試點學校,開始面向全國開展教育活動,對全社會提供高校優秀教育資源。雖然我國現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就目前的整體教育情況來看,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我國高校應順應時展,加快構建教育教學信息化環境。本文從網絡信息化出發,淺析高?!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

二、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多數高校教育體系的基礎課,同時也是必修課。該課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它是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主題,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行和法律基礎知識教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大學生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修養,通過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識,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雖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大學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當前網絡信息化的沖擊下,與其他課程相比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課程本身吸引度不高,理論難以轉化為實踐。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雖然經歷數次修訂,內容也在不斷地增加和更新,但其課程的實踐性不高,內容過于沉悶,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從小學開始,到中學甚至大學,思想道德修養在每個階段都是必修課,其中不乏重復的部分,許多內容學生早已耳熟能詳,聽起來毫無新意。并且課程教材的內容過于強調知識性和系統性,從概念到概念,從思辨到思辨,對復雜繁瑣的社會現象無法做到詳盡的解釋,從內容和形式都無法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再例如法律基礎部分,其內容全部是基礎法律的知識,互相之間沒有聯系,也沒有實際案例和實踐來應用,僅通過單純的教學學習,學生無法很好地掌握基礎的法律常識,根本做不到普法學法的目的,更談不上懂法用法和法律精神培養的最終追求。造成這種現象有諸多原因,但主要的原因還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內容與當時熱點問題聯系不夠,容易將理論和實際脫離;另一方面,現在是網絡信息化社會,信息傳播的途徑多種多樣。

第二,教學模式陳舊,考核方式不合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老師教學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成為了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成績的唯一決策者,但該課程是一門實踐較強的課程,大多數高校沒能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考核體系。盡管現在多數高校對思想道德修養課程進行改革,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大班教學,經常就是老師上課只管講課而不管學生聽了多少,學了多少;教學內容重點講解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測評考試時則以學科知識記憶為主,學生經常就是“上課聽,下課背,考時用,考完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僅僅是一種形式教育,無法適應現代網絡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和大學生思維活躍的現狀。

第三,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我國現在從小學到中學階段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考試,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要進行思想政治學習,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無法進行充分地講解,加上學生較少的社會經歷,中學生很難就書本上的知識對政治課內容和內涵有深刻的了解。這樣,從小學到中學為了考試而對政治課的死記硬背,產生的厭倦感到大學時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許多大學生便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開始忽視。在大學生就業日漸困難的今天,高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專業課成績,而對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種政治課程沒有投入過多的考查,導致大多數學生形成了輕視政治課的思想。

三、信息化時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模式的創新

篇(2)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5-0000-02

隨著我國醫療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在醫院的應用愈加廣泛,同時醫學科技技術的進步,大量先進的國內外醫療設備陸續引進到醫院。如何科學有效地對醫療設備進行管理,提高其運行效率并發揮效益,是信息化大趨勢下醫療設備管理面臨的問題和難題[1]。

一、我國醫療設備管理現狀

1.盲目性購買設備

醫療設備是指在醫療衛生工作中所應用的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儀器、裝備、器械裝置等產品。相關統計數據表明,二級醫院中有92.1%存在盲目購買醫療設備的行為,81.3%的三級醫院隨意、重復購買醫療設備[2]。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醫療人員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尤其是醫療技術人員難以對醫療設備的性價比開展合理化評價,另外對設備的購買一般是一次性消費的方式,無法對后期維護和保養費用進行準確評價,部分醫院沒有結合醫院的購買力和設備使用價值的具體情況,投資巨大卻難以符合醫院的條件;二是人們逐漸加強對健康的關注,病人傾向于選擇具備一些設備比較先進的醫院去就診,加劇了醫院與醫院之間的競爭。

2.醫院維修人員不到位

由于我國大部分醫院普遍存在片面重視醫療技術水平而忽視醫學工程技術水平,對醫療設備維修人員缺乏必要的資質證明,準入條件不高,并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用人標準和條件,導致醫療設備維修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難以適應醫院的發展。在醫院晉升中,醫療工程技術人員在醫院的發展空間條件有限,導致大部分維修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大部分醫院為維修人員提供在崗培訓機會較少,使維修人員的知識難以及時更新,維修技術水平受限,而大多數醫院并沒有專門的設備維修部門,機械出現故障只能聯系廠家進行維修。

3.維修過程零件和工具的匱乏

現代化的醫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現代化的醫療器械,而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又決定了醫療效果。伴隨醫療設備現代化和科學化,醫療設備的發展呈現日益高精尖化的特點,但由于醫療設備成本的局限性及行業壟斷,醫院沒有渠道獲得醫療設備的零件和備件,從而影響到維修的質量和進度。但醫療設備的特點是必須使用現代化的檢測工具和維修工具來進行檢測和維修。目前我國醫院醫療設備的檢測維修依然局限于傳統形式,嚴重阻礙了醫院醫療設備的進步[3]。

4.醫療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在設備使用過程中,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是延長醫療設備使用年限的重要手段,科學的維護和保養可以節省大量的購買新設備的資金[4]。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缺乏對醫療設備定期檢查和日常維護,以至于在出現小故障時,醫院難以無法發現和及時解決,使小故障不斷發展進而導致產生嚴重的大故障,影響醫療設備正常使用和運行。另一方面醫院沒有合理化的監管手段,對醫療設備隨意使用和放置,導致監管部門無法及時準確了解設備的維護保養現狀,縮短設備的使用年限,降低使用效率[5]。

二、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必然選擇

實現醫療設備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繁雜的中間環節,提高醫院運行效率。醫療設備數量不斷增加,使用率不斷攀升,醫院醫療設備構成情況日益復雜,相關的醫療設備信息量增大,因此醫院醫療設備管理信息化成為現代化信息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醫院提升醫療設備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

2.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能夠提高醫院競爭力

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在維修和保障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同時還可以在醫院先進設備的購置和評估上發揮作用。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發展成為醫院的一種競爭力,因此醫院在購置和評估醫療設備時應加強使用信息化管理,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相關信息,以期科學、合理地購置。原有的舊的醫療設備可以進行技術升級換代,改善和提升設備的使用性能,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技術效益,讓其得到保值、增值。

3.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有益于醫療設備運行效率的提高

醫療設備使用的特點就是使用頻率較高,通過進行科學的信息化管理,對醫療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況,監測的相關數據都能精確記錄,如:開機自檢功能是否正常,故障報警情況等。同時計算機與人工記錄相結合,對醫療設備的使用管理,方便醫務人員隨時掌握全院醫療設備的運行動態,便于做好設備檔案記錄,對醫療設備的使用連貫性和高效性提供依據,有效避免設備故障造成的醫療故障。

三、我國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的實踐探索

醫療設備的管理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醫院的現代化管理程度、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6]。對醫療設備進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中間環節,從而提高醫院管理效率[7]。對醫療設備管理進行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醫院現代化信息管理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8],醫院對于信息化管理也越來越重視。

國外一些醫院使用的醫療設備管理系統是對醫療設備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和維護。它包含了設備庫存、工作訂單系統、預防維護計劃、外包合同管理和所有的服務歷史記錄。除此之外,它還用于進行設備跟蹤、獲得性能指標、識別培訓需求、生產管理報告、啟動工作訂單等[9]。

與國外相比,我國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功能相對單一,只是對醫療設備的橫向管理,大多能提供入庫、記賬、查詢、統計、數據上報等功能,并沒有系統的規劃管理,系統之間和系統內部缺乏信息和交換和共享?,F在的系統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式系統,而醫院整體的信息化程度已經很高,電子病歷、電子檔案、圖像傳輸等在醫院的建設與使用已經很普遍。但是,醫療設備信息進程還相對比較落后,管理人員及其任務分配比較混亂,許多都是日常使用人員對信息的簡單記錄,并不能及時反映目前醫療設備的使用情況及具體狀態。

四、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健立健全醫院各項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的規則章程

醫院主管醫療設備的部門應制訂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對規章制度進行及時監督和反饋。醫院應特別重視醫療設備維修工作人員的資質問題,不能盲目的引進人員,特別是針對關鍵性的維修人員的資質及標準要求更加規范嚴格,強化維修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他們的業務水平能夠得到及時更新和提升,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術和業務素質。

2.醫療設備的采購信息化管理

在醫療設備采購之前,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需求,進行醫療設備的招標。對供應設備的廠家進行篩選,組織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對醫療設備進行論證。測試確認產品合格后,對每個醫療設備進行編號,并將生產日期、購買時間、使用時間、銷售商和生產商的名稱證件,以及發票和設備參數等詳細信息錄入計算機系統。醫療設備的采購、招標、管理需要對設備的證照進行資質審查,并且要貫徹整個設備的使用生命周期,在完成人工證照審核后(如:醫療儀器廠商或經銷商的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醫療設備產品注冊證)就將證照掃描進系統,作為設備電子檔案附件管理[10]。

3.醫療設備的維修及保養信息化管理

醫療設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醫療設備的維修管理,而其中醫療設備報修登記與維修記錄的管理尤為重要。設備出現故障,由臨床科室在網上遞交申請,通過OA辦公系統直接遞交到個人,設備維修部門接到申請后,上門進行檢修,對維修費用進行定額規定,定額以下的自行審核,超過定額的,由分管院長審核,維修結束后,維修工程師需在系統內填寫詳細的維修情況說明,包括故障設備名稱、故障內容、維修方式、維修周期、維修費用。應用互聯網快速傳遞信息的優勢能夠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同時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維修工作效率,實現計算機全程參與管理和質量監控[11]。

4.醫療設備的檔案信息化管理

醫療設備品種多樣,種類復雜,目前部分醫院在醫療設備的檔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醫療設備基檔案建設條目不完整,沒有遵循“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對檔案的歸納和整理滯后,應當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和更新,甚至出現醫療設備檔案重要信息缺失和丟失,難以追蹤到問題出現的源頭,管理混亂現象比較突出;另外醫療設備檔案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缺乏專業性,專業設施無法跟進,管理人員的文化程度和專業素質無法適應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管理人員思想觀念定位不清楚,醫院對醫療設備的安裝花費了很大功夫,但是對于后期的使用和維修卻做的相當薄弱。

參考文獻:

[1]邱宏.淺談醫療設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 2013,20.

[2]周曉萍,祁增凌,余元龍.數字化醫院醫療設備管理系統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2,2(9):118-119.

篇(3)

一、學習目標

農村學校的教師難得外出學習、培訓,“國培”是一次絕好的自我學習、提升機會。出發前,我在想,一定要認真學習,不要辜負了國培,浪費了一個難得的培訓指標,要帶著任務、帶著目的去學習,要向教育專家學習,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向發達地區的學校學習,學習他們新的教學方法,學習他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技巧;要向環境學習,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開闊眼界、開闊視野。因此,我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學習別人的教育智慧。

二、學習時間

在集中研修學習、總結反思學習、跟崗學習階段,學習任務重、內容多、時間緊,學習時間具有“兩黑”特點,一是早上起床時天黑;二是學習結束時天黑。

集中研修學習、總結反思學習階段,在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學習,學習時間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8:00(或18:30)。跟崗學習階段,跟崗的學校離我們居住的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較遠,早上到校,上班高峰期堵車嚴重,需1-2小時才能到達,必須6點鐘起床,6點半出發。下午5點半放學,下班高峰期,返校時天已黑。因此,國培學習的學習時間特點是一日兩頭黑。

三、學習方式

跟崗學習階段,學校實行“推門聽課”制度,跟崗學員在校區內可以自由聽課,不局限于指導教師的課,給了我們學習上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聽任何一位教師的課。因此我們跟崗學習階段的學習方式,一是“跨學科”聽課,本人在跟崗學習階段共聽了數學、語文、英語、思品、歷史、地理、生物7個學科教師的課。二是“跨學段”聽課,我不僅聽了初中學段教師的課,同時還聽了高中學段教師的課。三是“跨學校”聽課,本人在跟崗學習階段,為了學習更多的、更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育智慧,不僅在跟崗學校聽課,同時跨校區到別的學校進行聽課學習,如到“花溪區實驗第二學校”、“貴陽市七中”、“貴陽市十九中”、“貴陽市二十八中”等學校聽課學習。

四、學習收獲

集中研修、跟崗學習、總結反思三個階段的國培學習,本人收獲有六個方面:

1、“熱情”。本人跟崗學習的學校是貴陽市十四中,他們對跟崗學員十分熱情,主要反映在三個層面上。

(1)領導層面:10月9號下午,我們分配到十四中的22位學員在化學學院秦院長、顧老師的帶領下于下午2點鐘一同到達十四中校門口,十四中校長閻校長與學校部分中層干部組織學生在校門口佩戴夾道歡迎,迎接我們到綜合樓三樓學術報告廳,介紹我們跟崗學員與指導教師一一對接。隨即舉行了“2013年師大國培貴州省中小學骨干教師脫產研修置換十四中開班典禮”。在開班典禮上,閻校長作了一個多小時熱情洋溢的報告,詳細地介紹了十四中的基本情況,使我們跟崗學員對十四中有了一個全面的、詳細的了解,閻校長還向我們學員表態,我們學員在學??梢赃M行推門聽課,可以聽任何一位教師的課,任何教師都會熱情接待,同時,從進入十四中起,就將我們跟崗學員當做十四中的一員,我們跟崗學員十分感動,感到了他們對我們的熱情、溫暖,使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為了迎接我們國培跟崗學員,后勤處早已作了安排,專門為我們跟崗學員騰出一間他們的教師娛樂室作為我們學習、休息的活動場所,并及時給我們準備了飲用水以及垃圾桶、掃把等生活用具,同時考慮到我們跟崗學員聽課期間的娛樂問題,后勤處還給我們聯系了象棋、乒乓球、籃球的借還程序。教科處吳主任及時給我們發了聽課記錄、教師聯系方式、課程表等,對我們學習、生活上的關心非常到位,并吩咐有什么困難及時與他聯系,盡量想法解決。他誠懇的的話語、態度使我們感到了他們的熱情和真誠。

(2)教師層面:我們跟崗學員到了十四中后,十四中的教師見到我們都主動與我們打招呼,沒有因為我們是外來學員而冷落我們。我們的指導老師,與我們學員對接后,與我們向老朋友一樣交流,無話不談。我們每天聽完課后都要進行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溝通。

(3)學生層面:學生見到我們跟崗學員,都熱情地叫“老師好”。我們到班上聽課時,學生主動要求給我們拿凳子,給我們介紹班上學生情況和教師情況,積極給我們推薦上課教師。如,有一天我們幾位學員在七(2)班聽了一節數學課后,原計劃下一節課到另一個班聽語文課,學生熱情地拉著我們的手,挽留我們不要離開,繼續聽下一節課,并且說:“下一節課是英語課,是位女老師,年輕,漂亮,課上得非常棒,不聽,您會后悔的喲”。我們被學生的熱情所感動,不得不改變原計劃。以上三個層面都反映了十四中師生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敬業精神”。在十四中跟崗學習階段,體驗到了十四中領導、教職員工的敬業精神。他們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十四中的敬業精神反映在三個層面。

(1)領導層面,十四中閻校長是一位女校長,看上去50 多歲,精明、干練,在管理上,不僅抓學校干部管理、教師管理,且對學校大小事務都親自過問、直接安排,一抓到底。每天第一個來到學校,最后一個離開學校,以校為家。學校規定下午6點鐘學生離校,6點半拉匝關燈,7點鐘關校門。一天,6點半閻校長正準備離校時,在監控室里檢查發現,教學樓一至五樓的教室里還逗留有學生,有的在學習,有的聊天,有的在打鬧,均無教師在場。她看到后,立即召集中層干部逐層清理學生,并記錄了逗留學生的班級、人數,共68人。第二天在教職工大會上,嚴厲通報此事,并對教職工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安全教育,她說:假如沒有發現,7點鐘校門關閉、全校拉匝關燈,教室一片漆黑,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處于性萌動期,學生在教室內出了問題,誰負責?誰負得起責?借此事對全校教職工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課、責任課,進一步敲響了安全警鐘。這個事例體現了領導層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體現了領導層的敬業精神。

(2)教師層面,上課之前、課間休息時間,在教師坐班室里,我們跟崗學員看到的景象是教師忙忙碌碌,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批改作業、有的在上網查資料,有的在為學生解答問題,沒有見到老師聊天、網上玩游戲、斗地主、看電視劇等現象,十四中的老師課間總是來去匆匆。

(3)工作人員層面。十四中的門衛人員也非常敬業,嚴格把好大門關。有一天,早上我在貴陽市七中聽課,中午直接乘車到十四中,剛好中午1點,我進十四中大門,門衛人員要我出示證件,我忘記帶了證件。我說,我是國培跟崗學員,教科處吳主任說如果忘記帶證件,在門衛處簽字就可以進去。門衛人員說,你在門衛處等等。于是我就在門衛處坐著等,一直等到1點40分我的同事到校拿出證件才進入校園。這些事例都體現了十四中教職員工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員認真學習。

3、“新課改理念”。在跟崗學習階段,我聽了多個學科、多位老師的多節課堂教學,他們雖然教學風格不盡相同,教學智慧各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教學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課改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組織、引導作用。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

4\“課堂情景導入技巧”.課堂教學,情景導入至關重要。一節課的課堂導入,情景的創設有多種方式,好的情景創設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持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筆者觀摩的一節課“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你們會“猜拳”嗎?你們會玩“剪刀、石頭、布”嗎?你們會玩“一只青蛙兩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的游戲嗎?現在你們兩位同學為一個小組自由選擇游戲,時間為5分鐘。教師話音剛落,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游戲。5分鐘到后學生停止游戲。教師提問一位玩“剪刀、石頭、布”游戲的學生。

師問:你在游戲中是勝多還是負多?

生答:有勝有負,勝略多于負。

師問:怎樣才能獲勝?秘訣是什么?能與大家一同分享嗎?

生答:在這個游戲中,不僅要手快、眼快、口快、耳靈,還要腦筋反應快,要分析對方的心理活動,猜對方出什么,然后自己相應出手才能獲勝,稍微配合不好就會輸。

師問:在游戲中,你那些器官參與了活動?

生答:眼、口、手、耳、腦。

師面向全體學生,問:你們的體驗和他相同嗎?

生答:相同。

教師:在這些游戲中,正如剛才這位同學所體驗到的,要眼、口、手、耳、腦多個器官同時配合、協調才能獲勝。這些器官的協調、配合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那么,神經系統是怎樣調節我們各個器官的呢?你們想知道這個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究——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生活,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體現了教師高超的課堂導入技巧。這種情景創設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好好學習,認真體會。

5、“推門聽課”。在跟崗學習階段,我到多個學校聽課學習,這些學校的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實行推門聽課制度。有的學校,如貴陽市觀山湖區金陽實驗一中,學校作出明文規定,上課教師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他人聽課,誰拒絕,領導找誰的麻煩。并明確校長、副校長、中層領導、普通教師每學期推門聽課的最低課時數,由教務處專人負責查堂記錄。推門聽課作為學期考核、學年考核、評先選優、進級、晉職、外出學習的重要參考依據。邰校長說,2012年,她聽課368節,一年內平均每天一節課。

篇(4)

目前全市中小學有信息技術教師54人,年齡在35至40歲之間,達到了40人,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年輕。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活動,舉辦網絡備課活動,通過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設計的實施(上課)的教學案例課,以快樂學習、合作學習和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能力和上課能力,突破信息技術課重視操作的教學局限,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改變原有封閉、固守的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民主、和諧、科學、快樂的教學氣氛。

通過教研、培訓、網絡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白山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吉林省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使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素質在整體上有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課題引領教師開展網絡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整合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吉林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師研修論壇板塊*,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8個學?;蚪萄腥ψ?,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并得到聘用,對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吉林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自主開展網絡研修活動。

三、教育技術培訓基地和學校網站建設全面發展

開放農村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加強機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內及設備的清潔,注意防火,及時關閉電源。加強學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工作,保障學校機房及部室計算機網絡正常使用,為全市中小學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創設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網絡環境和學校網絡辦公環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加強××市教師進修學校網站建設*,合理規劃欄目,豐富模塊內容,集成教育新聞資訊、教師網絡研修、教師研修論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為一體,及時學校公開的教育教學信息,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市教師進修學校”相關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網站收錄,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學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自助建站系統*建立全市中小學校網站體系,創建了以××市教師進修學校網、××教育督導網、××市教育科研網為信息與網絡研修為主核心網站,全面規劃全市28個教育網站體系,集教育網站\個人空間\教育論壇為一體,整合教育新聞資訊\教師博客日志\教育論壇主題,初步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網站+空間(博客)+論壇”技術模式,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網站,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提高教師網絡研修的技術含量。

四、教師信息化教育取得了豐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組織我市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組織的“惠普杯”中國教育信息化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在技術上給予指導。論文圍繞“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強化資源整合與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這個主題,結合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涉及到推進教育信息化體制機制建設、整合教育信息化資源、服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信息化建設對教學變革的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及網絡研修等方面,科學總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有61名教師的57篇論文參加評選,獲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4篇,二等獎33篇;獲國家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論文二等獎2篇,三等獎6篇,優秀獎9篇,17篇論文由中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論壇??珍?2009年7月)。

篇(5)

一、小學師資素質提升的研究意義

新課程改革向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提出了新的緊迫的要求,尤其在現代校本制度建設背景下的小學教師整體素質提升研究,對教師作用的認識也逐步深化,對于提高教師素質內涵的理解也在相應的豐富而深化。比如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校本研究”。主張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乃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三大核心內容。已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相繼研究“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信息技術與支持教師專業發展”,此三個維度規范了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準則。但是小學教師素質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卻相對淡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探究提高小學教師素質提升策略研究將成為本區域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校本課題。怎樣才能讓小學教師真正融入新課改之中,讓廣大小學教師在原有業務素質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升,以提高本校教師整體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成為我校校本研究的重要任務。

近幾年我校(小學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教師素質提升活動,效果顯著,教師的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學校也在此活動中取得了豐富的研訓經驗,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打造一支適應社會發展和義務教育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是目前教師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步驟,更是有效發揮教師專業職能的研究智慧。同時,小學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強勁拉動本校教師的校本研訓工程建設,在專業引領之下,教師自主發展跟進,有效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師資建設的步伐,也使教師專業成長有一個長足的發展。主張探究的具體目標,是使教師能夠認識并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的目標、相關政策,樹立起全新的義務教育理念;使教師能夠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框架結構、基本內容、評價辦法、管理體制等,轉變其研訓行為和教師培訓方式;使教師能夠掌握并應用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解讀、各學科教學實施建議,改革的突破點,更新教學技能,改變教研策略;在課題研究中注重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的適應與提高理念,幫助教師解決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與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建立一支素質優良、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需要的義務教育師資隊伍。

二、小學師資素質提升的研究內涵

針對我校小學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現狀,按照目前課改的教育資質要求,遵循教師繼續教育專業發展建設思路,鼓勵小學教師積極開展學習、研訓、反思、互動活動。通過培訓報告會、專題研討、讀書沙龍、經驗互動交流等形式,豐富教師的學習生活,推動教師逐步提升義務教育專業素養;搭建教師網絡互助平臺,創造教師素質提升校本研究特色。拉近各學科間的素質能力差異,形成能力提升同伴研討氛圍,落實校本科研促進校本教研的工作方略;營造小學教師專業引領機制,提高小學教師綜合素質與創新實踐。利用我校的名師工作室,搭建名師與中青年教師的互動合作平臺,構建名教師示范、靈活、開放的信息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提升校本研修模式。一是聘請區域知名教育家、名流教師、學科特級教師等為工作室顧問,名師工作室學科領銜人為導師,從教育理論到教學實踐,從學科專業到教育專業,實現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典型引領。二是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建設名師工作室博客網站,領銜人通過教育博客推介自己的教育經驗、教育思想在網站中與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紓解小學老師信息化素養提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信息化教學名師工作室成員以及青年教師提供學習與反思的交流平臺,激發青年教師的教育熱情和智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交流,自主校本研修,形成一種靈活、開放多元的新型協作的信息化教學教研文化;提供展示交流平臺,增強教師信息化專業發展自信心。要搭建兩個平臺:一個是學校的研修舞臺,學校幫助和鼓勵進步較快的教師登臺亮相,定期匯總經驗,形成教學反思;另一個是全體骨干教師參與的具有導向作用的信息化教學“導學案”的研發平臺,集中集體智慧,共同參與學習,適時補充修正“導學案”的不適應性實踐因素。通過這兩個舞臺,讓教師充分展示高素養和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培養了教師的事業心和成就感,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水平;引導制訂小學教師個人發展計劃,造就信息化素養提升校本研究學習型與研究型骨干教師。教師專業發展必須與學校的整體發展有機結合,在學校整體的大環境下形成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把教師的個人信息化專業素養提升校本研修發展規劃,作為學校校本制度建設的發展性舉措。通過目標指引,讓小學教師業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以信息化教學素養提升校本培訓為龍頭,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各科教研為兩翼,打造綜合性教師研訓特色。通過校本研究實踐,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培養一批信息化素養提升教研型骨干教師,促進自己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綜合教育素質。

篇(6)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20-0010-03

“十二五”期間,拱墅區教育信息化的現狀總的來說是發展快、勢頭好、亮點多。特別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的建設與實施,大大推動了我區教育信息化進程。不僅從硬件基礎建設、軟件開發應用、數字校園特色建設均突飛猛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拱墅教育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拱墅區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策略

拱墅區教育信息化推進策略:區域推進、分步實施、全面融合,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學校并舉、和而不同、多元發展,創新教育信息化特色,共同構建拱墅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二、區域推進,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

1.規劃優先,力爭教育信息化發展高定位

2011年4月全區教育工作會議上,區委區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意見》將“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確定為我區教育現代化工程之一。

同年,出臺《拱墅區校園建設及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并首次把“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作為我區教育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子規劃,明確了今后5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及教育信息化的總體目標任務、推進步驟。

2012年6月,我區召開近幾年來首次專題性的“拱墅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并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將每年信息化投入提升為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并要求學校將生均公用經費的10%用于維護和運作、培訓等,還對學校信息技術的地位、網管隊伍建設、論文評審工作等內容作了明確要求。

2.硬件到位,確保教育信息化建設同起點

(1)升級終端設備?!笆濉币潦迹覅^加快了教育終端升級。2011年開始,先后投入1400多萬為全區所有的班級配備了電子白板或多媒體觸摸一體機;完成教師第二輪手提電腦的更新配備,投入1200多萬為全區2500多名的一線教師更新了筆記本電腦。

(2)夯實基礎裝備。全區中小學計算機教室擁有率、學校校園網覆蓋率、教師筆記本配備率、班級多媒體配備率均達到100%,全區有效生機比達3.45∶1,名列杭州市前列,為實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證。

(3)構建萬兆主干城域網

數字校園建設示范校建立萬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基礎鏈路;所有中小學以萬兆光纖接入校園,為網絡閱卷、視頻點播、視頻會議、教育資源等大流量應用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網絡鏈路。2011年,全區教育無線覆蓋項目(一期)全面實施,為一對一數字終端教學、物聯網、移動辦公等教學應用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4)構建區域數據服務中心

2012年完成機房虛擬化建設,實現所有物理服務器的虛擬化,虛擬服務器達88臺,成為杭州教育系統最先進的數據中心之一,為全區中小學的各項應用提供硬件保障。

3.平臺搭建,培育教育信息化發展軟環境

(1)專家引領,培育專業團隊

在行政層面,以區政府名義成立了區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虞文娟副區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由教育局張云雷局長掛帥成立了拱墅區教育信息化指導小組;為配合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成立了以副局長掛帥的拱墅區教育信息化實施小組,統領全區的教育信息化試點和推廣工作。

在技術層面上,成立由省市技術中心、高校、兄弟(縣)區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省教育技術中心施建國主任擔任組長,為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還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長擔任會長的拱墅區教育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個人會員70多名,團體會員12個,構成我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加強技術應用,成立了拱墅區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小組,包含16名成員,構成一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團隊。為加強拱墅區教育技術中心的技術力量,我區聘請了專業團隊中6位老師為教育技術兼職研究員,每周定點時間參與區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

(2)分層培訓,提升技術應用能力

培訓是推進教育信息化重要手段,我區實施多層培訓機制,全面提升技術應用能力。一是提升信息化領導力的培訓。2012年3月,區教育局召開黨委中心理論組學習(擴大)會,邀請局班子成員、機關副科級以上干部及各中小學校級干部和學?,F代教育技術負責人參加,邀請省市專家專題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并實地參觀了源清中學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深化了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理解和認識。二是面向校級領導干部的信息化培訓。我區通過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干部大會等形式,對校級干部進行教育技術的提高培訓。2012年6月全區教育技術工作會議上,邀請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作專家報告。2013年8月暑期干部大會,邀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協調推進組組長韓俊為全區的校級領導干部作講座。三是教育信息化負責人及網管員的培訓,每年安排5-8次,邀請省市區教育技術專家開展信息化應用、技術、整合、融合的講座、案例剖析、經驗交流。四是啟動全體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三年內全體教師通過網絡培訓、校本培訓、區域培訓參與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

(3)軟件應用,構建區域信息化公共服務應用

拱墅區開展教育信息化三大基礎平臺建設:數據基礎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拱墅區教育門戶網站,為拱墅區開展區域教育信息化應用提供數據基礎保障;2014年,我區基礎數據庫與浙江省師訓管理平臺數據庫進行對接,統一管理學校、教師、學生等基礎數據,實現統一數據交換、基礎數據服務、統一身份認證等功能。保證各校之間基礎數據的統一性、權威性,為全區開展大規模的網絡學習、在線交流、在線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持。

為避免學校重復建設,提高部分應用的使用效率,提出“公共應用區里建,特色應用學校建”的建設模式,統一規劃各類應用,對于全區有普遍性、統一性的應用平臺由區級統一建設。推進教育公共應用服務,為教育教學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支撐。我區推出基于以自主知識管理為目標,構建區域公共資源庫,實現“區本”教育資源的應用和交流。推出基于管理與閱讀的電子圖書館和紙質圖書館管理平臺,面向全體師生實現共同閱讀、交流、展示;推出全區統一的無線網絡服務,使我區教師在區內任一學校通過自己的賬號享受上網服務。

4.項目試點,打開教育信息化發展快通道

2012年11月,我區成為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區域試點單位,承擔“拱墅區教師網絡工作室(學習空間)”平臺開發與建設,經過一年多來的開發與建設,2014年1月正式上線使用,目前有近百個工作室和3000多個教師空間,開展了上百次的網絡研修活動。“拱墅區教師網絡工作室(學習空間)”平臺在教師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的基礎上,把教師工作室與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相整合,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全區教師空間的研修模式。它以學習空間為核心,拓展到教師個體、學科、發展群、跨界團隊等各類工作室的形式,以網絡課程和資源中心為支撐,以激勵評價機制、交流協作機制為兩翼,構成了整個系統空間平臺。工作室分為個體工作室和團隊工作室。個體工作室是特級教師、名教師、草根教師的專業發展工作室。團隊工作室則是以學科教研、學校發展群、主題、特色品牌等命名的工作室。

形成研修過程可視化、交流方式多元化、資源架構遷移化、研修資源集約化、個體研修智能化、空間互動一體化的亮點特色。構建了教師網絡工作室(學習空間)研修的四種模式,基于個體學習的教師研修模式,基于團隊共進的教師研修模式、基于資源建設的教師研修模式、基于課程建設的教師研修模式,幫助教師開展研修活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高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推動教育教學模式創新。

5.課題引領,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深內涵

使用科研手段,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內涵。2011年我區把信息化建設工作列為重點工程后,提出《高水平小學培育背景下區域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此課題2012年在中央電教館立項,進一步理清思路,以課題為引領,將工作重心從基礎硬件建設向應用普及、隊伍建設轉移,努力打造全區教育信息化新亮點。

2012年,我區成為首批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承擔“以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學習空間推動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試點項目建設,我們成立了課題組來開展此項試點工作。

與此同時,我區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校紛紛行動起來,把數字校園建設與教育科研有效地結合起來,2013年我區學校有5項教育技術課題在中央電教館立項,有效地推進了學校信息化進程。課題引領正成為我區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2014年6月,我區又向中央電教館申報了7項信息技術課題。

6.績效推動,引導教育信息化應用新方向

通過績效評估手段,有效的引領我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方向。從2011年開始,我區每年調整和制定《拱墅區教育信息化績效評估標準》,內容包括“學校管理、資源建設、應用推廣、應用效益”四大塊,引領和指導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將教育信息化績效評估結果納入全區的學校年度目標考核中。績效評估中應用推廣、應用績效占比60%。開展區域推進項目的教育技術能力比武,如為推進電子白板應用,我區開展電子白板應用技術考核(分現場考核和集中考核)、電子白板微課評比。

三、學校并舉,落實創新教育信息化

2011年我區制定了《拱墅區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對全區數字校園建設進行了具體部署。2011年,啟動賣魚橋小學等3所數字校園試點工作。2012年新增8所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校,2014年又新增5所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校,到目前為止超過57%的公辦中小學成為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校。

學校在區域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的大環境下,積極參與區域應用的建設,開展數字校園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應用水平,同時在區域推進的高水平環境下,有更多的時間、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開展學校特色化應用研究。

1.學校成為區域信息化應用落地的執行者

學校在區域統一規劃部署網絡環境規劃下建設學校的基礎應用環境,積極推進區域公共服務的培訓、應用、落實。結合全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構建學校的網絡信息化環境;結合區域公共應用服務推廣,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結合國家教育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切實推進學校的教學應用研究、積累豐富區域教育資源,共同構建區域性信息化應用大環境。

2.學校成為校園信息化融合應用的創造者

數字校園不應“千校一面”,每個學校需要在自己的辦學特色、教學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應用、特色品牌。應用區域平臺大大降低了學校建設通用平臺的精力和時間,更好的分析學校的特色應用需求,開發和應用本校的信息化特色應用。積極鼓勵學校在文化品牌建設的基礎上實施數字校園建設,提出數字校園建設既要與教育教學管理深度融合,又要有自己的亮點特色。經過學校的實踐與探索,在教育教學管理、文化品牌特色、課堂教學實踐等應用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數字校園亮點。

篇(7)

1.指導思想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為了提升我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依據國家、省、市、縣各級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含列的三十個微能力點,提升教師在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真正達成技術和教學的深度融合創新,破解教學難點問題,根據我校信息化教學條件及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我校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的整校推進方案。

2.目標任務

(1)總目標

以繼教網為主要平臺,以課堂教學為實踐基地,依托學校校本研修項目的建設,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采用整校推進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以提升個人能力,更新教學方法為主要目的,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推動學校由技術應用向創新發展演進,促進教師由技術應用向素質能力拓展,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2)具體目標

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能力點保質保量完成教師研修網上的學習。

②能結合教師研修網上所學習的能力點,與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效融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③結合我校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④結合我校的“同課異構”、“集體備課競賽”、“課例分析課”、“診課”、“議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深入的整合。

⑤結合我校實際,年輕教師與中老年教師結成互助團隊,年輕教師懂技術,中老年教師有經驗,強強聯合,打造好多媒體學習環境,努力開發混合型學習環境,向智慧型學習環境邁進。

3.內容及時間安排

(1)啟動工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提升工程》2019年10月。

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全員培訓: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28日。

(2)學習步驟

1)測評選點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0月24日

2)校本研修

①課程學習: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28日

②教學設計: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7日

③研課磨課:2019年11月8日至2019年11月18日。

(3)提交成果

2019年11月19日至2019年11月26日。

(4)應用考核

①學校審核:2019年11月27日至2019年11月30日。

②互學互評:201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5日

③專家認證:2019年12月

主要環節

主要環節描述

活動環節

線上研修

線下研修

環節1:技術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初案

1.教師上傳自主備課的教學設計初案;

2.學科教研組內進行交流研討,同伴互評;

3.學科組長線上指導。

教師在看課的基礎上,選擇一節本學期即將教授的課程,根據教學內容需求選取恰當的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自主備課。在本校學科教研組內,征求同伴意見,生成第一次基于個人經驗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的教學設計初案。

環節2:基于群體智慧的教學設計改進案

1.教師上傳教學設計改進案,教研組內繼續互學互評;

2.學科教研組長針對備課中的問題可以組織大家展開研討,進行指導。

1.學科教研組選擇一名主備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案例評析,共同打磨。

2.教師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形成教學設計改進案。

環節3:基于教學實踐的課堂教學實施案

學科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主上教師上傳的課堂實錄開展評課議課,進行指導。

1.主備教師根據修改后的教學設計,先行完成一節課堂實錄。

2.其他教師學習觀摩主上教師的課堂實錄后,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形成教學實施案。

環節4:基于實踐體驗的課堂實錄

1.學科教研組內開展課堂實錄展評并進行優秀課例說課活動;

2.學科教研組推送優秀課例到學校

1.教師根據修改后的教學實施案,上一節課并完成課堂實錄,學科教研組同伴觀課議課;

2.教師將課堂實錄傳至平臺。

環節5:技術創新課堂教學實踐體驗課例展評

學校匯聚各學科教研組推送的優秀課例,開展線下展評,優中選優,最后遴選出學校的精品課例。

活動要求

1.提交的作品應是根據教學設計所完成的課堂實錄,一節完整的課;

2.課例設計符合培訓主題,信息技術選用符合教學需求,資源應用合理恰當。

3.視頻必須呈現出參訓教師實時授課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內容;

4.學校領導檢查和督促活動的開展,年級組長組織活動的開展。

成果

1.每位教師提交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的課例設計和課堂實錄;

2.學校精品課例

活動時長

12周

4.主要措施

(1)健全機制,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①組建學校信息化規劃領導小組

由學校校長康健擔任組長,全面領導學校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副校長劉建梅、張國敏及教導主任劉艷芳擔任副組長,負責學校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具體工作。政教主任、后勤主任、安全主任進入領導小組負責在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過程中的具體實施和保障工作。骨干教師負責全體教師及學生的調研工作。

②制定《學校信息技術應用2.0發展規劃》和《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實施方案》。

(2)轉變教師觀念,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召開全校的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的落實會。貫徹落實《河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細則》和《河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轉變教師觀念,增強信息技術應用的意識。

(3)劃分層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按學校年齡結構比例選擇學校教師能夠達到的能力點。

(4)融合團隊,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及教師的年齡結構:1、2年級教師為一組;3、4年級教師為一組;5、6年級教師為一組;音體美綜合科目教師為一組。在教研實踐中,年輕教師在信息技術上多對中老教師進行指導,中老年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年輕教師以引領,實現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先根據我校現有的多媒體設備上各種應用、小程序、app進行學習,再逐步加深難度,期末組織進行一次信息技術的大比武,評選出優秀的團隊。

(5)教研引領,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①成立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校本教研團隊,發揮學校骨干教師引領示范作用,開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主題示范課、觀摩課活動??蒲邢刃?,讓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帶動全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提升。

②指派信息技術能力強的信息技術教師及年輕教師,組成我校的信息技術指導團隊,積極參加縣級的培訓,并回校做再次的培訓。

(6)資源共享,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①建立學校管理數據庫。將紙質資源數據化處理,建立學校管理數據庫,便于資源的長期保存和檢索應用。

②建立學校教學資源數據庫。分學科、分年段將學校教學課件、學生信息等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和歸類,便于教師備課使用和了解學生。

③借助百度云等工具,建立個人資源庫,進行網絡資源共享。

5.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管理

①對教師信息化發展進行精細化管理,按工作性質分學科、分學段、分部門管理,確保人人有領導負責,處處有團隊指導。

②對教師信息化能力水平提升工作進行測評。分為不合格、合格、優秀、卓越幾個等次,獎勵信息化技術水平能力提升幅度比較大的卓越教師。

(2)明確主體責任

教師首先要進一步自我診斷,認清現有信息技術水平,明確達到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標準,參照能力維度,對照微能力測評規范選擇個人研修的關鍵能力點,完成線上線下學習。

(3)建立應用機制

①學校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升工作納入年度考核之中,成為評優選先的依據。

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將成為參加學校及以上部門組織教學競賽活動的入門條件。

篇(8)

一、培訓主題

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側重于“教育信息化推進與實施策略(課堂教學應用)”和“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管理與使用(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備課、教學和研討交流)”。

二、培訓對象

我市鄉村學校學前教育、小學和初中所有教師

三、培訓目標

依據教育部《送教下鄉培訓指南》,圍繞年度培訓主題,依托市級教師培訓團隊,整合區域外專家資源,采取任務驅動方式,開展送教下鄉培訓。

送教下鄉培訓重在推動培訓團隊深入課堂、現場指導,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送教下鄉培訓帶動校本研修,創新鄉村教師培訓模式,提升鄉村教師培訓實效。

四、培訓形式

網絡研修(16學時)、“送教+集中”(32學時)、校本研修(24學時)。

五、具體實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網絡研修:培訓時間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遠程機構組織實施。

(二)送教下鄉

2020年國培送教下鄉培訓覆蓋全部鄉村教師和所有學科,與全員培訓有機整合,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按照問題診斷、研課磨課、成果展示和總結提升四個環節組織實施。

1.主要學科(小學語文、小學數學等)送教以片區(全市共分為5個片區)為單位,小學科(音、體、美等)以市區為單位,整合全員培訓完成。片區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鄉培訓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和各學科指導小組具體實施,總體安排如下:

(1)問題診斷: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公室組織6個小組(小學語文組、小學數學組、初中語文組、初中數學組、初中英語組及學前教育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至4次問題診斷工作。問題診斷結束后,向市送教下鄉培訓項目辦(以下簡稱項目辦)提交診斷報告。項目辦將組織學科專家對診斷報告進行分析、審核并形成最終報告。

(2)研課磨課:

11月-12月中旬,在問題診斷報告的基礎上,緊扣本年度培訓主題,項目辦將分片開展研課磨課活動。各指導小組在研課磨課結束后向項目辦提交一期培訓簡報。研課磨課的具體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將結合全員培訓名師展示活動,于2021年3、4月份組織實施。

(4)總結提升:2021年4月份,開展優秀課例評選(論文和優質課評比,評比文件將于年底前出臺)、進行培訓總結、績效考核評估、調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訓規劃等活動。

(三)校本研修

為切實減輕基層教師的負擔,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實效,本學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過“中國教師研修網”上的個人學習平臺,實行無紙化考核??己藘热莨踩棧?/p>

1.立足日常的教學教研工作,以上課、聽課和研討為主要活動形式,每位參訓學員將個人聽課記錄或參加主題研討記錄,拍成圖片,以JPG格式上傳,每人不少于8篇(次);

篇(9)

“對于身處邊遠地區的教師來說,這種學習形式太受歡迎了。我們再也不會因為路途遙遠而失去再提高的機會,我們與城區的教師們有了平等的學習機會”、“網上直播教學觀摩課減少了對學生學習的干擾,學生暴露的問題也很真實”。這是2007年9月大興教師研修網開通后,教師們在網上參加第一次網絡視頻直播教研活動時發出的感慨。

備受教師們好評的教師研修網是大興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應用項目。它于2007年4月啟動,同年9月正式開通。它的建設是大興區教育信息化從建設到應用轉型的關鍵之舉。在此之前,大興區經過幾年的信息化建設,已實現了“校校通”和“班班通”。怎樣使“校校通”工程建設的巨額投入實現增值?怎樣有效促進學校的資源建設和校本教研活動?怎樣使教研活動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專業成長?2007年前后,網絡教研在全國范圍內逐漸興起,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審時度勢,啟動了該項目的建設,以更好地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共享,實現教研活動的人人參與,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如今,教師研修網為全區學校和教師搭建了一個集網絡教研、教育科研、教師培訓、資源共享為一體的教師網絡研修平臺,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快速通道、共享教師智慧的空中舞臺。在教研員的精心組織下,學科教師參與網絡教研和資源建設的熱情越來越高,網絡教研活動越來越普遍,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策略與成功經驗,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曾有不少外省市的教研員和教師慕名而來參加網絡協作組的教研活動。

大興區教師研修網的成功,在于其巧妙地把教研活動和資源建設整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將優質教學資源送到每一位教師手中的夢想,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并且采用了區域性整體推進的方式開展應用,即以教研員引領學科教師應用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作用,突出“共享集體智慧,把握豐富資源,促進教師成長”的核心思想。

學生信息技能:關注創新,鼓勵動手、動腦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的能力也是大興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命題。到2003年底,大興區所有學校均已普及了信息技術課,同時重點推進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模式、方法、考試評價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奠定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大興區鼓勵學校開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選修課程,并引導學校和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的相關競賽活動,如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NOC活動、機器人競賽等,讓學生在競賽中開闊視野、接受磨煉、展示自我。記者參觀的多所學校在學生活動方面都有著驕人的成績,尤其是機器人競賽活動,近年來大興區學生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益發高漲。

對于飽受爭議的機器人競賽活動,大多數學校參賽只為最后能拿個獎項,并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參與進來。大興區卻特別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剔除了那些觀賞性強、學生參與度不高的項目,選擇參加的是真正能讓學生動手、動腦的項目,如FLL工程挑戰賽、機器人場地任務挑戰賽等。記者在大興三小現場觀看了學生進行的機器人場地任務比賽和機器人排雷比賽,對學生嫻熟的技術和沉穩的心態印象深刻。大興三小負責機器人活動的李老師介紹說,這兩個項目不僅需要學生鉆研技巧,熟悉不同機器人的傳感器部件,具備較強的現場判斷和應變能力,還特別磨煉學生的耐心和毅力。尤其參加機器人場地任務比賽,學生需要親自動手用標準的機器人模塊去組裝機器人,還要根據場地任務的不同,綜合考慮次序、效率等因素,并在比賽現場做出決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力得到了鍛煉,還拓展了思維方式,讓他們更為專心和細心,這些素質會逐漸內化為學生的品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很大助益。學生到全國賽場上歷練后,視野開闊了,自信心增強了,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又是一個促進。所以,學生參加機器人活動后,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升,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

篇(10)

目前農村所處的教育環境的信息化將要成為必然趨勢,面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覆蓋化面積逐漸擴大,既給農村教師帶來的發展,也是極大地挑戰。[1]

 

一、農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有學者認為:“目前最欠缺的已經不是沒有網絡教學環境,不是沒有優質教學資源,而是缺乏熟悉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資源的教師”。

 

1.數學教師個人存在的問題

 

(1)網絡研修平臺形式化

 

如果網絡研修平臺能被重視并且很好的利用,會減少地域差別給教師帶來的不便。但是農村教師沒有充分使用這個平臺,把它當做任務,把自己單獨化,使得研修平臺形式化。網絡平臺上,有很多專家、數學名家的視頻,數學教師沒有認真的看與交流,錯過可以直接與專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2]

 

(2)教師缺乏計算機應用知識及其實踐

 

數學教師沒有把數學知識與網絡銜接起來,尤其是復雜難懂的幾何版塊,農村的年輕教師較少,中年及以上年齡比列占得較多。他們大多缺乏計算機相關知識,實踐較少,忽略了圖文聲茂,沒有把數學的抽象知識應用到計算機網絡上。很多農村教師不熟悉計算機使用軟件,尤其是數學老師,電腦制作幾何圖形難度較大。

 

(3)教學資源忽視信息化來源

 

數學信息的搜集,大多來自教案或者課本配套書籍。在農村,不如在城市,網絡資源,信息交流網絡,交流信息都差很多。教師很少親自動手去網上查找資料,只是憑借經驗解決問題或者請教老教師。[3]

 

2.學校未構建信息化環境

 

(1)沒有及時組建數學網絡學習共同體

 

農村的學校一般是建立了簡單的數學研究小組,特點是范圍小,成本小,傳播知識渠道狹窄,教師之間的交流范圍有限,無法進行更好的交流。只限于學校內的同級部或者學校內同學科的交流,討論學習的時間、地點都受到限制。學校沒有為教師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實行真正的知識“走出去,融進來”,數學教師無法盡快的從外界獲取關于數學知識的更新,只能“啃老本”,知識交流更新緩慢。

 

(2)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充足

 

他們僅靠學校為其開放的圖書館,查找的資源有限,甚至有些書本早已更換掉。對于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不方便,不能盡快查找自己所需的內容。學校忽視了網絡信息的更新速度,忽視這一渠道來源,錯過了最新的知識更新。學校沒有通過網絡與其他學校聯合,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其教師提供有效的知識信息。

 

二、促進農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促進教師專業化,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的發展。關注學生,了解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子的理念。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為其構建全方位的教師學習環境。

 

1.數學教師加強自身的發展

 

(1)重視網絡研修平臺,多交流、多反思

 

多聽一下數學相關專家、名家的視頻,和語錄,模仿他們的授課方法,慢慢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授課方式,與其他教師多交流,總結經驗,不斷地反思自己,改進自己的方法,聽取他人的意見,以及認真分析來自學生的不同反饋。充分利用數學教師博客群,積極地參與其交流,汲取新的知識,頭腦中搭建邏輯框架。

 

(2)加強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實踐

 

作為數學教師,更加熟練掌握基本的office操作軟件,熟練地運用,多接觸網絡學習平臺。通過網絡向自己的學生展示出圖文聲茂的知識。教師不應該把計算機的學習當做是負擔,老師們應該積極報名進修計算機課程,不應該害怕又要完成一些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的教育指標。

 

(3)多渠道搜尋數學資源

 

網絡博客,網絡圖書館,各大論文庫,研修平臺,現存圖書館等資源渠道,教師應該多渠道搜尋,避免單一渠道搜索,多資源整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知識。人們能根據不同的外部教育環境,不斷地、自主有效地選取相應的學習資源,為教育社會化、終身化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學校構建信息化的教師學習環境

 

(1)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

 

學校為其教師在網絡上搭建一個學習共同體,例如數學教師博客群,微信群,公眾號,有利于教師可以把自己的知識、經驗、想法,與其他教師交流。在信息交流的基礎上,數學教師之間無形中會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的關系,最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達到有意義學習的目的。

 

(2)拓寬信息化教學資源渠道

 

學校多提供一些數學教師可以學習的網絡,可以免費下載相關的數學知識。學校進一步完善網絡基礎設施,保障網絡運行更加暢通、穩定和安全。加大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力度,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海量存儲及共建共享,為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提供技術服務促進教師個體發展。

 

三、總結

 

通過該論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環境下,農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從教師個人和學校兩方面進行闡述,針對目前農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提出的策略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不斷地提升教師個體各方面的素質,使其從成熟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或者研究型教師。

 

上一篇: 宿建德江古詩意思 下一篇: 考核工作安排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中字幕波波 |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网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黑人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