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5:20: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技術推廣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規定所稱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
農業技術推廣應當依照有關農業技術推廣的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農業技術推廣網絡由市、縣(市、區)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村農業技術推廣組組成。
第四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領導,組織、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業技術推廣。
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林業、漁業、水利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技術網絡建設和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等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科技、教育、財政、人事、編制、稅務、工商行政、技術監督、物資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農業技術推廣必需的技術人員、資金、物資、經營等方面給予扶持。
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科教統籌協調指導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立項和監督實施;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基金的管理和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獎懲,協調農業技術推廣的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建設。
第七條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應當配備技術人員、儀器設備、工作場所、試驗基地,興辦相應的經濟實體。
行政村應當培養和選聘農民技術員。鄉(鎮)、村可以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成立專業性農民技術組織。
第八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有關院校、群眾性科技組織和個人,可以根據當地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和農業生產需要申報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經市、縣(市、區)農科教統籌協調指導機構審定立項,列入推廣計劃,給予經費扶持。
推廣的農業技術必須是本地區適用的、成熟的科技成果或引進的新技術,必須尊重農業勞動者和應用者的意愿。農業技術推廣應當遵循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科技人員和農業勞動者相結合的原則。
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逐步增加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并應當使該資金逐年增長。
第十條市、縣(市、區)設立農業技術推廣基金,由下列資金組成:
(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財政撥款;
(二)市、縣(市、區)農業發展基金、支農經費的各15%;
(三)市、縣(市、區)科技發展基金的10%以上。
農業技術推廣基金用于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技術人員的培訓、鄉(鎮)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基礎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獎勵。
農業、林業、漁業、水利等行政部門也應設立本部門農業技術推廣基金。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農業技術推廣基金。
第十一條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從其舉辦的企業的以工補農、建農的資金中各提取5%以上的資金用于鄉(鎮)、村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建設。
第十二條市設立農業技術推廣獎。
有下列成績之一的單位或個人,經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申報,市農科教統籌協調指導機構組織評定,報市人民政府予以獎勵:
(一)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引用先進、適用技術快,推廣面積廣,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高的;
(二)在生產中接受先進實用技術快,應用效果好,示范帶動群眾顯著的;
(三)在資金、物資等方面積極支持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作出突出貢獻的;
(四)在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培養農業技術推廣人才方面作出貢獻的;或者長期在鄉(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
第十三條縣(市、區)、鄉(鎮)農民技術員的基礎理論水平應當達到中?;蛳喈斨袑K?;村農民技術員必須接受初等農業技術教育。
中、高級技術人員每年脫產研修本專業業務時間應當不少于12天,初級技術人員不少于7天。繼續教育情況應當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聘任和晉升的條件之一。
第十四條鼓勵和提倡農林類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專業科技人員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對自學成才的農民技術員,可根據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推廣工作成就,經過市一級考核,達到標準的,可授予農民技術員稱號,發給證書,擇優錄用。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保證農業技術人員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未經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不得擅自調動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其他專業不對口崗位工作,不得占用農業技術人員編制或者借用農業技術人員。
第十五條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30年(女25年)以上的農業技術人員,退休后享受原標準工資百分之百退休金。
第十六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有關院校以及科技人員以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技術承包等形式推廣應用農業技術的,可以實行有償服務。
第十七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和有關院??筛鶕r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興辦經濟實體,開展技術指導與物資供應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的經營服務,其合法經營和收入受法律保護。
第十八條鄉、村的農業技術推廣站、水技站、林業站、植保站、經管站、水管站、畜物獸醫站、種子站、農機站、氣象站,以及農民技術組織、專業合作社和城鎮其他各類事業單位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暫免征收所得稅。
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以及相關的技術培訓業務,禽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免征營業稅。
第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平調、挪用和侵占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所屬的房屋、試驗基地、資金、儀器設備和其他財產。
第二十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大面積推廣未經審定通過的農業技術的;
二、農業技術推廣優化措施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雖然政府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投入了資金,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經費不足。本質上,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公益性工作,政府有責任有義務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在實際工作中,面對我國復雜的農業生產,資金往往是推廣人員面對的最大難題,不僅需要推廣經費,也需要試驗經費和人員經費。若是想要更好地農業技術推廣效果,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推廣人員的待遇,改善工作條件,保證充足的研究經費,充分調動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行,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也要注意建立相應的經費使用監督制度,監督相關經費使用,保證每一分錢都用到合適的地方。
2.提高民眾接受能力
目前,在我國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一般為文化程度不高的年紀較大的勞動力,其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要想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就要提高民眾的接受能力,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政府部門要完善相關制度,推廣站要借助政府的支持,加強新農業技術的普及,幫助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提高對新技術的認識水平,整合各級政府的支持,轉變單一的推廣模式,以普及技術為核心,積極聯系教育部門等,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教育,深入到農村和農民家中,當面教授農民學習新技術,做好技術師范,給予技術指導,培養新技術示范戶,切實提高民眾的接受能力。
3.加強農業管理體制
農業管理體制是阻礙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要想優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就要加強農業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要建立崗位負責的責任制,在其崗就要做其事,逼喵各地政府部門對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濫用,使推廣人員真正到位,真正是在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據推廣站實際情況,建立獎懲制度,完善職工的考核制度,調動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對優秀的推廣人員進行獎勵,懲罰不務正業的推廣員,切實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質量。其次還有調整推廣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工作待遇,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為農業技術推廣培養人才。在實際推廣中,要根據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按照當地農民的實際需要,合理合法的推廣新農業技術,要改變單一的推廣模式,可以采用互聯網等新方式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普及,真正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到實處。
1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不足
1.1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方式針對性不強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仍然沿用傳統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而生態農業技術的應用難度較高,單純依靠示范、實驗等形式無法讓農民真正掌握相關技術。此外,傳統推廣方式只注重技術的普及,而忽略了對農民意識的引導,農民無法真正理解生態農業的內涵,農業生產過程中即使可以熟練運用相關技術,但無法貫徹生態種植的理念。
1.2缺乏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專業人才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對推廣專員的要求較高,推廣專員需要有專業的農業科技素質,還需要掌握與農民溝通的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將農業科技推廣給農民。但是,我國大多數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教育水平較低,很多人都無法真正掌握現代化的生態農業技術,將科研成果推廣給農民的效率就更低,這也是造成我國農業科技水平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1.3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生態農業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進行現代化農業設備的配置和農業人才的引進,但是這種投入在短時間內創造的經濟收益甚至還不如傳統農業,因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府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長期綜合收益的認識不足,不愿意投入過多的資金,當地的生態農業模式無法建立起來。
2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策略分析
2.1建立專業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
農業相關問題的解決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針對我國農業從事人員眾多,農業分布范圍廣泛且地區差異較大的情況,我國應當建立專業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負責轄區農民新型工業生產技術的指導。根據區域農業生產方式和種植作物種類的差異,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具體組織結構以及主要的推廣技術都應存在差別。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首先需要轉變農民傳統的生產理念,通過培訓、講座、視頻鑒賞等形式提高農民對生態規律的掌握,培養農民維護農村生態體系的自覺性[1]。
2.2注重專業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素質提高主要有以下兩大途徑。一是加大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創新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考核機制和培訓機制,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必要情況下可派送優秀的人才到高校進修,切實有效地提高現有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二是引進農業技術專業人才。適當提高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入職門檻和待遇水平,同時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激勵制度,對于農業生態技術推廣成效較高的人員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2.3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政府需要對當前的農業財政投入結構進行調整,提高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所占的比重,促進新型生態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范圍的擴展。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夠顯著,投資主體較為單一。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經濟市場的引導,制定有利于農業生態技術推廣的政策,對運用生態農業技術的農民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政府在現代農業生產模式構建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農業生態技術使用范圍的擴大也有利于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而政府要積極主動地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通過投資機制的創新促進推廣效率的提高。
3結語
生態農業技術是現代集約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必須注重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政府要加大新型農業生態技術研究以及推廣體系創新的投入力度,通過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革新以及推廣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推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技術,是指應用于本市范圍內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包括良種繁育、肥料施用、飼料配制、病蟲草害防治、栽培和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保鮮、貯運技術,農業機械、農用航空技術,農田水利、土壤改良、水土保持、農村供水、農村能源利用、農業環境保護技術,農業氣象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技術等。
本辦法所稱農業技術推廣,是指在本市范圍內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方式,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條市農業委員會是本市農業技術推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市和區、縣的農業、林業、蔬菜、畜牧、漁業、農機、水利、農墾、糧食等行政部門(以下統稱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農業技術推廣的實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領導,組織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制訂規劃,采取措施,促進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的發展。
第六條各級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導。
各級教育部門應當辦好農業專業學校,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業勞動者素質。
各級財政、稅務、銀行、供銷合作社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第七條農業技術推廣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有利于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
(二)尊重農業勞動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經過試驗、示范;
(四)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扶持;
(五)實行有關科研單位、學校、推廣機構、村級農業服務組織與群眾性科技組織、農村專業協會、科技人員、農業勞動者相結合;
(六)講求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八條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開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鼓勵和支持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
鼓勵和支持引進國內外的先進農業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國內外農業技術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第九條農業技術推廣,實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村級農業服務組織以及群眾性科技組織和農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推廣體系。
農業技術推廣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組織實施。
鼓勵和支持供銷合作社、其它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社會各界的科技人員,到農村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活動。
第十條市和區、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國家事業單位,受同級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的領導和上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指導。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國家在基層的事業單位,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的雙重領導。
村應當建立農業服務組織,并配備相應的農業技術人員。
第十一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職責是:
(一)參與制訂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組織農業技術的專業培訓;
(三)提供農業技術、信息服務;
(四)對確定推廣的農業技術進行試驗、示范;
(五)指導下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村級農業服務組織、群眾性科技組織和農民技術人員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
第十二條村級農業服務組織和群眾性科技組織應當配合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實施農業技術推廣計劃;
(二)組織應用先進的農業科研成果和成熟適用的農業技術;
(三)進行農業技術的試驗、示范;
(四)為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做好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技術等服務工作。
第十三條本市各農場、林場、牧場、漁場應當認真做好本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并加強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協作,面向社會,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活動。
第十四條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依法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參加學術討論;
(二)技術成果依法受到保護;
(三)參加業務培訓、進修;
(四)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有償服務,獲得合法收入;
(五)檢舉和制止違法推廣行為。
第十五條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盡下列義務:
(一)宣傳貫徹農業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
(二)承擔和完成農業技術推廣的計劃和項目;
(三)搞好試驗、示范,組織技術培訓,普及科技知識;
(四)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提供農業信息、農業技術服務;
(五)反映農業技術推廣情況,提出措施和建議;
(六)總結經驗,提高和完善實用農業技術。
第三章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第十六條農業技術推廣計劃由農業技術推廣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農業技術推廣計劃中的重點項目應當列入市和區、縣的科技發展計劃,由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與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相互配合,組織實施。
第十七條農業科研單位和有關學校應當把農業生產中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列為研究課題,其科研成果可以通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推廣,也可以由農業科研單位和有關學校直接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
第十八條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組織應當做好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農業勞動者應用農業科學技術的能力。
第十九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農業技術,除本條第二款另有規定外,實行無償服務。
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及科技人員,以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形式,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農業技術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規定,可以實行有償服務,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條禁止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未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用性的農業技術。
禁止向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強行推廣農業技術。
在推廣農業技術中禁止銷售和使用假冒偽劣種苗、農藥、獸藥、化肥、飼料、農機具。
第四章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并逐年增長。
第二十二條本市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專項資金可以按照下列渠道籌集:
(一)國家和本市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撥款;
(二)國家和本市農業發展基金中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部分;
(三)大宗農產品的技術改進費;
(四)國家扶持的區域性開發和基地建設資金的農業技術推廣部分;
(五)區、縣和鄉、鎮以工補農資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
(六)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個人提供的資助、捐贈等。
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實行??顚S?,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截留或者移作它用。
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二十三條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的國家農業技術人員經費,按照有關規定的標準,列入同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列入集體事業編制的農民技術人員的經費,由鄉、鎮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統籌解決。
村級農民技術人員的經費,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解決。
第二十四條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以及村級農業服務組織,在保證搞好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興辦為農服務的企業,其財產不受侵占,收益主要用于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
各級財政、稅務、銀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為農服務的企業,在資金、稅收、信貸、企業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或者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有農業技術推廣的試驗基地、實驗設施、辦公場所;改善科技人員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無償調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試驗基地、生產資料及其他財產。
第二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核定、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人員編制。
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具有中等以上專業水平的技術人員不應少于編制人數的百分之八十。
任何部門不得占用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人員編制。
第二十七條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待遇:
(一)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符合有關規定的就地辦理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
(二)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業第一線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浮動工資待遇;
(三)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滿二十五年的專業技術人員,由市農業技術推廣行政主管部門頒發榮譽證書;
(四)作出重大貢獻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發給特殊津貼。
第二十八條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和農業科研單位及有關學校在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時,應當將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業科技人員的實績,作為專業技術職務申報、考評的重要內容。
第二十九條市農業技術推廣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對經過培訓、申報、考核和評審后符合條件的農民技術人員,授予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并發給資格證書。
第五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條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或者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在推廣農業科技成果,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
(二)在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三)在普及農業科學知識,培訓農業技術人才,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中,有突出業績的;
(四)在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上積極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由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或者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罰:
(一)違反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由市或者區、縣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推廣,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令其賠償經濟損失,并對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
(二)違反第三款規定的,由市或者區、縣有關行政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各級人民政府指定有關部門責令退還,并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由農業技術推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或者賠償,并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對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或者提訟。
關鍵詞:
農業;農業技術;推廣
1前言
做好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促進農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然而,從現階段的時機情況來看,與農業的發展相比,農業技術的推廣是相對滯后的,因此加快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進程尤為重要。
2農業技術推廣的困境分析
當前,農業技術的推廣情況并不容樂觀,不僅受到理念的限制,同時也有源于資金、技術以及人員素養等方面的限制。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源于理念的限制從當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來看,對農技的推廣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技術的推廣進程。很多領導包括基層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意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在實際工作進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影響到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2.2源于資金的限制農業技術的推廣是需要一定資金支持的,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資金的投入遠遠達不到實際的需求。源于上級財政部門的資金有限,而這些資金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巨大的差額嚴重制約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2.3源于技術的限制雖然鄉鎮都有農業技術推廣站,但是真正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技術人員并不多,因此在真正推廣的時候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如何讓農戶意識到新技術的優勢,并且認可它,接受它,應用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過專業的講解或者示范才有可能達成良好的效果。從當前基層推廣站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員不夠,專業素養不強,專業化程度不高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農業技術的推廣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滿足農民對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追求,然而,從目前來看,有些農業技術的實用性并不強,如何促進農業技術的實用性,使其更加符合農民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尤為重要。
3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分析
要想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進程,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3.1樹立先進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充分意識到做好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關部門和人員才能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保證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進程,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同時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進程,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帶來更加理想的經濟收益尤為關鍵。
3.2加快充實農技推廣隊伍農技推廣隊伍的推廣不僅僅是隊伍數量的擴充,同時也有隊伍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數量方面,基層隊伍現有的人員數量根本無法滿足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加快引進專業化人才,充實到基層隊伍中來刻不容緩。在綜合素養方面,要注重加強對人員的培訓,通過定期培訓的方式,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使他們在農業技術推廣進程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最終為更加順利地開展各項推廣工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層隊伍的建設需要切實做好人員保障,盡快解決人員的編制問題,提升其社會待遇,提升其社會地位對于加快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進程是尤為關鍵的。3.3完善基層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技術性和專業性相對較強的工作,同樣也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為有力支撐。目前基層農技推廣站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硬件設施極為有限,專業化的儀器和設備更是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為此,筆者建議,一定要在立足當地實際的基礎上,爭取到更多的資金,引入更多專業化的設備,為順利做好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
3.4建立試驗示范基地試驗示范基地有助于農業技術成果的展示,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進程。但是,示范基地的建立需要資金、技術等支持,為此,政府不僅僅要加大科技推廣經費預算,同時也要注意加強與當地龍頭企業的合作,切實保證試驗示范基地的良好效果。
3.5理順農技推廣機構管理目前,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管理近年來,進行了改革,農業技術推廣站由農業部門直接管理,但有些地方仍然是雙重機制,這樣是有利于經費支出控制的,但是從工作開展的角度來看是極為不利的,雙重管理機制勢必導致工作受挫,層層審批、逐級請示勢必影響到工作效率。為此,必須要進一步理順對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管理,協調各部門的相關工作,同時建立健全考核體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與科研部門或者相關院校之間的合作,農業技術專業為實用性強的成果是尤為關鍵的,保證各種農業技術的研究都是基于農民的實際需求的,是能夠真正為農民所服務的,是能夠真正帶來實際經濟效益的,這樣的農業技術才有價值,才能受到農民的認可。此外,要重視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不高,他們對于新技術的認可與接受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為此,一定要做好農民培訓工作,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新技術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4結語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加快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進程對于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真正達成上述目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樹立先進的推廣理念外,還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共同參與農業技術的推廣,真正發揮農業技術應有的積極效用。另外,對于農民們而言,也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不僅僅要具有良好的新技術接受能力,同時也要及時了解并掌握農業技術的應用及相關事項,切實保證農業技術成果積極效用的發揮,實現農業生產的理想效益。
參考文獻:
[1]姜秋景.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現狀調查[J].現代農村科技,2010,(18):4.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問題;對策;永善縣
前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物質基礎就是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基本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只有農民經濟發展了,生活富有了,新農村建設目標才能實現。如果農村凋敝、農業衰弱、農民富不起來,經濟也難以長久繁榮,那么城市建得再漂亮,馬路修得再寬,新農村建設也只是紙上談兵。十七大的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從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切入“三農”,用新農村建設總領“三農”,把解決“三農”問題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對新時期“三農”工作提出了總體部署和新的要求[2]。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對解決永善新時期“三農”問題和促進新農村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永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現狀
隨著國家巨型電站———溪洛渡電站在我縣建設,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大量人流、物流和資金的注入,拓寬了市場,使永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農業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農民收入的持續性增長,加速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永善農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期,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切實轉變職能,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為重,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以治水改土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等綜合農藝措施先進技術,在反季節無公害大棚蔬菜微噴灌示范園基地上大面推廣。一些名、特、優、稀新品種蔬菜在我縣落戶,并形成一定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為蔬菜市場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種,豐富了永善菜籃子工程,有效調節了市場季節蔬菜淡缺供求矛盾,為全縣支援服務電站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當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必須深刻認識,正確對待,切實加以解決,才能全面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永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基礎設施薄弱,經費投入不足
我縣大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建立較早,設備比較落后、更新緩慢、房屋破舊,嚴重影響干部職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據統計,15個鄉鎮中,目前尚有4個鄉鎮農業站沒有辦公用房,僅6個鄉鎮站有計算機,多數站沒有傳真機,都借助鄉鎮政府的計算機和傳真機工作,一旦政府事務繁忙,就只有等忙完后再處理,極不適應現代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需要,更不適應現在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及標準化生產發展的要求[4]。在農業技術推廣中,一方面由于推廣示范經費嚴重不足,致使鄉鎮農技站設施陳舊,技術落后,只能憑經驗,使用傳統方法操作,致使工作推廣難度大,而且農技人員無法適時參加各種繼續教育學習和相關專業培訓;另一方面由于基層財政多為吃飯財政,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資金不能得到保證,導致許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進行技術推廣工作缺乏財力和精力,許多農技推廣項目缺乏啟動資金[5]。
2.2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知識老化,業務水平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科之間密切結合,面對現代農業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由于缺乏后續教育和培訓,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不能得到普及和更新,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且多數農技推廣人員所掌握的技術大多是關于作物栽培技術管理方面的,真正掌握“名、特、優”種養管理技術的人才很少,更談不上產后的包裝、加工、貯運等方面的技術[5]。
2.3農業技術推廣渠道不通暢
制約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道的不通暢,農業技術信息要最終到達農民手中,首先要依托一定的信息作為傳播媒介,但目前農村技術信息傳遞渠道的建設狀況有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農村交通發展滯后,大眾傳媒建設發展緩慢,以永善南部和北部偏遠落后山區為典型,一些地方還沒有做到廣播、電視到村,嚴重阻礙了農民與外界的聯系,更不用說是技術信息的交流了;二是面對時代的列車已進入信息時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除幾臺破舊的電腦外,再沒有更多的設備用于農業技術推廣,仍靠郵政、電話,作為國內外信息傳遞的媒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幾乎沒有電腦和一些先進的技術推廣設備。
2.4農民接受農業技術推廣的自我意識不強
農業技術的接受者是農民,農業技術傳遞鏈條的終端也是農民,因此,農民是制約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大癥結所在。從對待風險的態度看,大部分農民都是“風險厭惡者”,農村地區遠離經濟中心,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自然風險和價格、供需波動造成的市場風險以及由于信息不完善帶來的主觀風險的存在,使農民在決策時受到很大影響影響,特別是在應付風險的信用手段不發達的情況下,農民追求的往往不是具有較高風險下的高收益,而是低風險下的收入穩定。在“安全第一”的生存原則作用下,農民一般不太愿意采用新技術。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出發,應該說,過去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于解放農村生產力,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時至今日,雙層經營機制明顯是分大于統,農村單門獨戶式的耕作方式嚴重限制了農業規模的擴大,在小規模生產條件下,采用新技術的成本過高,超出農民家庭的承受力,從規模經濟方面考慮,農民也往往不大愿意使用并推廣新技術。從農民的科技接受能力看,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經濟的發展使教育受到嚴重影響,此外,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匱乏。我縣絕大部分文盲和半文盲都是在農村貧困山區,農民識字率低,科學文化素質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新科技、新技術的推廣理解不夠深刻,把握不夠,對接困難,導致農業科技措施推廣進程緩慢。2010年永善縣高中文化的勞動力僅占總農村勞動力的1.36%;初中文化勞動力占10.17%;小學及文盲、半文盲勞動力占88.47%。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多數缺少就業必需的技能、技術。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一方面難以接受新農業科技知識,制約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致使廣大農村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耕作模式上。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適應不了當前非農產業的發展要求,基本上均從事低層次的服務行業,而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新興第三產業,這將制約山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從長遠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低素質勞動力的轉移領域必將越來越窄,從而增加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實現充分就業的難度[7]。
3加強永善農技推廣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3.1加強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穩定和強化農技推廣單位
一是縣、鄉各級人民政府對農技推廣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視,并給予大力支持,為農業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建立縣、鄉農業信息體系,加強業務上的密切聯系。二是要建立一支充滿活力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在專業技術結構上,不僅要重視非糧食作物特別是特色農業的技術推廣有糧食作物的技術推廣,同時要有糧食作物的技術推廣。三是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人才建設要得到高度重視,由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生活、工作環境艱苦,應建立激勵機制,切實解決普遍關心的工作地位、經濟待遇等問題,全面調動了廣大基層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2加大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力度
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永善農業的弱勢是投資不足。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要逐步擴大,同時要擴大農業技術推廣經費的投資比例,逐步改善辦公條件和辦公設施,為農業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快武裝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發展現代農業,盡快改變落后被動的工作局面,積極鼓勵現有的技術人員到省內外先進地方進行交流學習,接受新知識,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8]。
3.3努力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科技含量
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提高現有推廣人員的素質,加強在職培訓,以克服推廣人員知識陳舊、相對固定與市場急劇變化的矛盾,不斷進行知識結構的更新換代,科技興農是農業發展的戰略措施,在具體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要把引進新技術與開發新技術相結合,把農業科技的試驗、示范、培訓和推廣相結合,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擴大技術覆蓋度,提高普及率[9]。
3.4加快農業技術信息傳遞渠道建設
農業技術信息傳遞不到位直接影響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和質量[10]。因此,一是要擴大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的普及率。一般來說,報紙、刊物、廣播和電視是向大眾傳播信息最廉價的工具;此外農民識字率偏低而不能閱讀報紙、刊物,限制了對大眾媒介的使用,今后一個時期內應該投入必要物力、人力來加快大眾傳播媒介的普及進程,擴大其影響。二是增加政府的財政支持,構建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體系,其中縣鄉兩級是重點,要提供機會讓農民與技術推廣人員多接觸,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盡可能用各種形式(如集中培訓、組織參觀、田間指導與發放技術資料等)加強與農戶的直接聯系,使農民盡快了解和掌握所推廣技術的特點和實際的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率。
3.5積極幫助農民完成接受農業推廣技術的自身準備
一是降低風險,穩定農民的心理預期[11]。對于一個“風險厭惡者”而言,減少不確定性是讓其接受新事物的關鍵,所以今后在宏觀層面上應保持農村政策和農業產業政策的穩定性,微觀層面上要加大農業新技術相關信息的宣傳力度,對采用新技術的農民,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對于新技術應用失敗的農戶,給予適量的風險補助,盡力減少農民接受新技術的“后顧之憂”。二是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村和傳統農業向城市和現代工業和商業的轉移[11]。由于土地制度的制約,再加之大量過剩勞動力滯留于農業部門中,使得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方式落后。要改變現狀,就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一方面轉移農村過剩勞動力;一方面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消除單門獨戶式的耕作方式下應用新科技的經濟不劃算隱患,推進農業的規?;?、產業化和現代化。政府部門要擴大農業機械補貼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加快在適宜區域普及農業機械—微耕機的推廣應用進程,實行農業機械化耕作,大量減輕勞動力的投入,提高農業科技示范推廣規?;潭?。三是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教學培訓基地的建設,健全農業職業培訓體系,充分發揮職業培訓體系的作用,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以職業教育,專業培訓、技術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廣大農民開展技術培訓,盡快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接受新技術的能力。
4結論
我個人認為,為了改變我縣農業技術推廣現狀,應從外引進科技人才,不但要引得進還要穩得住。在提高他們的待遇、子女升學、就業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使我們永善農業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張云燕 柯賢江 單位:永善縣農業局經濟作物栽培站 永善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
參考文獻
據統計,我國現有農村居民6.7億人,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a。受教育程度分別為:小學文化程度及以下占40%,初中文化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2%,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教育的不足5%。一直采用著傳統的耕種模式,且由于文化素質偏低,使得其對高新技術難以接受。
1.2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獲取國家最新研發的農業技術渠道較少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專業農業學院、農業技術研發機構等學習深造的機會很少?;鶎油茝V人員只能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獲取途徑也只有互聯網、專業書籍、科教電視、農村廣播介紹這幾種。缺少專業人員指導學習和親自實踐操作的機會。
1.3農業科技推廣組織資金來源有限
政府對農業推廣組織資金投入不足和縣市級機構農業推廣組織構成不夠完善,制約著農業技術轉化效率。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對農業技術推廣投入一般占到農業經濟總產值的11%,且發展中國家平均農業推廣經費也占到0.6%左右,但我國卻不足0.2%,分攤到個地級市就更少了。且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未減少財政支出,將推廣服務部門分散承保予私人、企業,有的甚至被拍賣或撤消,造成技術人員下崗、失去積極性,出現無人可用的被動局面。
2農業技術推廣的建議對策
針對上述農業高新技術推廣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做以下幾點建議。
2.1做好農業技術推廣配套服務
農業推廣部門要充分利用隊伍專業、分布廣、信息獲取渠道豐富,將農業技術項目篩選、產中的技術指導和產后的銷售服務納入全程配套服務內容。在產前,做好市場調查和預測的工作,從而了解農民真實需求,為其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準備;農產品收獲后可以采取保價回購,接觸農民的后顧之憂。對量大面廣的主導產品,農技部門要及時組織企業或帶頭人員開展深加工,產品推廣、銷售服務等服務,使得高新技術對農業產品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樣,農民接受新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提高。
2.2加強科技普及,提高農民素質與技能
根據目前農民素質與農村經濟的現狀,對于農民技術培訓工作,應突出實用性和層次性?;鶎愚r技培訓可以通過3級網絡(縣、鄉、村)、3個層次(領導干部、科技人員、農民)、多種形式(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教授講課、廣播電視講座等),實施“綠色證書”培訓項目。針對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的農民,可根據農事季節的特點,采取辦培訓班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辦法,這樣不但增強了他們的科技意識,也提高了運用農民技術進行自我發展的能力。
2.3提高工資福利,吸引并留住人才
建立長遠規劃,大力發展農業技術院校在科技推廣中的作用,搞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技術培訓。加強科研機構與基層人員互動機制,為基層人員培訓“建立綠色通道”,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能力。農村大承保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引入農業科技企業加入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提高技術人員整體素質。
2.4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促進金融機構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
并且建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專項補助基金,并統一下發各市直機構,且逐步制度化。加大農業高新技術推廣資金在農業發展總投入的份額;優化資金投入結構。使農業部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特別要加大對貧困地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投入比例,提高推廣人員工資待遇,實現農技推廣部門有錢辦事。同時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如利用信貸資金、龍頭企業支持資金等,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投資力度。
在我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推廣農業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而就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來看,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改革創新。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做好推廣體系的建設,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能力及專業素養,增加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財政支出。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推廣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當前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的情況下,做好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是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性保障。
1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有問題
我國農技推廣體系涉及了5個層級,具體有農業部,省、地、縣及鄉,各級均設有相應的機構,并配備適合的人員。但經統計調查發現,該體系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不健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進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及推廣是保證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重要條件。但是現今,我國的農業技術的推廣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例如,在不少的地區依然沿用著過去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從政府中央到基層鄉鎮的五級劃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而這種農業技術的推廣體系是按照過去行政地域和農業專業來進行劃分的,通過運用行政方面的管理形式并參照現有的推廣計劃來進行的,也正是因為這種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不健全,才會引發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組織失調,農業技術的基層指導普及工作無法保質保量地向農村發展,嚴重制約了現代化農業技術在我國農業建設發展中的運用,無法做到將現有的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農業生產力。
1.2推廣體系管理混亂
在我國當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由于相關工作人員不能真正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導致在具體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和弊端。由于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技術推廣管理體系,相應地,推廣工作的開展經常會出現管理秩序混亂、工作流程雜亂不堪的消極管理現象。由于缺少科學的技術推廣管理體制,相關工作人員不能積極投身農業技術推廣的公益性社會工作實踐活動之中,推廣工作的開展缺少自上而下的理論化管理層次的劃分,嚴重影響了整個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之上,由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工作開展的混亂局面,推廣部門內部工作人員之間不能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技術推廣理論不能與推廣工作開展的實踐性活動協調融合,也是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1-2]。
1.3人員工作能力不高
負責農業推廣技術工作的相關在職人員,其自身并沒有掌握較高水平的綜合業務工作能力,也是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關技術工作人員不能在順應時代變化發展步伐的基礎之上,不斷學習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手段。在推廣農業技術應用方式的過程中,仍舊采用較為落后的推廣宣傳手段。在過于依賴人力而輕視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推廣理念下,農業技術相關知識內容推廣工作的開展,不能在短時間內覆蓋到相應的種植工作范圍之中,導致整個技術知識推廣工作的開展不能達到技術推廣工作人員預期的推廣效果,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推廣局面。
1.4推廣經費不足
由于部分人民政府之中的領導決策人員有大部分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在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方面發揮的重要影響作用,導致相應技術知識內容推廣工作開展的經費支持力度較為低下。沒有雄厚的經濟資金作為農業基礎推廣工作開展的后盾支持,整個技術推廣實踐活動的開展經常出現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當相關技術推廣人員遇到技術研發困難時,也不能通過購買先進推廣設備提升工作效率,推廣工作的開展就隨之進入到了發展的瓶頸期[3]。
2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建議
2.1建立科學合理的推廣機制
這樣的推廣模式造成了各農業技術推廣小組及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缺少統一的協商管理、分工合作,大家各自為政,導致了各個農業技術的推廣部門責任的相互推諉,對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不合理分配,甚至出現對推廣資金、優秀項目進行相互爭搶的現象發生。就這一問題,政府應加強對于農業技術推廣體制的健全工作,使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系統化、科學化。出臺有關農業技術推廣的規章制度,做到推廣人員嚴格按照推廣計劃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摒棄過去傳統的單一以政府為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建立以政府為導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基本的立體式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在地方多樹立標桿式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形成可以復制靈活運用的農業技術推廣模板,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多元化、多樣化體制建設。
2.2強化推廣體系的管理
現行法律制度主要以《農業技術推廣法》為主,地方相繼出臺相關法規,為農業技術推廣法制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上述法規條例缺乏可行性,制約力度不夠,針對相關機構具體工作執行難以充分發揮監管效果。故盡早修訂并完善相關推廣法律制度是當務之急,將國家與基層農業撥款比例進行具體化處理,予以地方政府自,使其促進各地方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農業技術,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需求,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指導。針對農業技術推廣組織,要加強對其進行管理,務必要持有執業資格方可從事該項工作。且政府要定期組織其參與培訓,從宏觀上加強管理,定期評估和審驗,從而保障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質量[4]。
2.3提高推廣人員的工作素質
人才是農業技術成果轉換的核心,其綜合素質高低與技術推廣及效果存在密切聯系。因此,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農業教育優勢,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及時更新現有人才陳舊的知識結構。同時,積極施行農業技術人員準入制度,使相關人員要經過專業學習,通過考核后獲得推廣資格,才能參與崗位競聘活動,從源頭上保障推廣人員具備合格資質,能夠為農業技術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要積極吸納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鼓勵和引導他們能夠參與其中,將新理念、新方法滲透到推廣活動中,不斷注入活力。還可以實施特派員制度,將科技、資本等有機整合,植入到農村,使其能夠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提高技術推廣的有效性。
2.4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農業技術成果具有公開性的特點,在推廣中市場產生的社會與生態效益無法在成本上得到有效補償。故要依靠政府給予財政方面的支持,并將此作為核心,建立多元融資渠道。例如,政府應保障農業推廣經費,如人員工資、獎金等。發揮自身優勢,創設農技推廣基金,鼓勵民間資金投入。與農業發展銀行等創新貸款產品。通過各方面給予的資金支持,促進農技推廣產業化發展。另外,還可以利用綠箱政策,將公共基金也投入該項工作中,逐步提升我國農業技術發展水平[5]。
3結論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舊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難以滿足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了扭轉此局面,在實踐中應該明確該體系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具體問題,采取適合的改進方案與對策,如完善推廣機制、加強體系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加大財政支持等。相信,在各項措施全面落實的基礎上,農技推廣體系將更加健全,農業經濟發展也將獲得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宮同瑤,王蔚.關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問題研究的文獻述評[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01):126-131.
[2]閆艷燕,余國新,楊爽.新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策研究[J].北方園藝,2015(02):186-192.
[3]吳灝.安徽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4.
針對我國目前農技推廣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各地基層推廣部門應該變更推廣體系模式,選擇適合時代和當地農業發展的推廣體系。在選擇相應的推廣模式時,推廣部門應該堅持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堅持市場導向原則。農業生產中所應用的農業技術也是生產要素的一種,為適應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推廣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將一些符合市場準入標準的農業技術放入市場中,讓供需雙方在市場中進行自由選擇,通過農業技術市場來完成技術推廣任務。而政府農技推廣部門則應專注于技術推廣的公益性職能方面,為農民提供公益性技術服務,使技術推廣的公益性和市場性結合起來。二是堅持農民導向原則。傳統的農技推廣方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門從上至下推行指令,農民只能被迫接受推廣下來的技術,而無法參與到推廣指令的制定過程中,導致農業技術的推廣目標和農民自身的技術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針對這一問題,推廣部門在制定相關農業技術推廣政策時應該堅持農民導向原則,讓農民參與到推廣技術的過程中來,反映農民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使推廣的農業技術能夠真正被用來發展農業。三是堅持主體多元化。農業推廣部門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可以采取多種推廣組織進行推廣的方式,在多種組織中,政府依然是處于主導地位,而將推廣權力分散給其他推廣組織,以擴大推廣主體,讓農民有更多的選擇,促進各類推廣組織的發展,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多元化的形成。
2、改革模式方法
推廣部門在選擇相應的推廣體系模式時也要對自身的推廣體系進行改革,以使改革后的推廣模式適應時代和當地的農業發展需要。在具體改革方法上可以參照選擇體系模式的原則來進行,首先在推廣主體上改革過去由政府獨攬推廣技術的局面,建立以政府推廣部門為主導,多種推廣組織共同參與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格局。其次在推廣政策和計劃的制定上,改革過去由政府部門集中決策的制定機制,建立農民可以參與的多層決策機制,以使制定的農業技術推廣目標能夠符合農民實際需求。而在計劃和政策的推廣方式上則要改變過去從上至下的直線傳輸方式,改為網絡傳輸和上下雙向的傳輸方式,傾聽來自基層農民關于技術推廣的意見。再者,在組織結構的改革上,推廣部門要將推廣項目中的公益性職能與經濟性職能相區分,推廣部門應該著力在公益性技術推廣項目上,為農民提供公益技術服務,提升農業技術推廣的品質,改善推廣部門服務態度。而將經濟性職能的推廣項目從政府部門中剝離出來,將其放到農業技術市場中運用市場經濟原則進行運作,促進健康有序的農業技術市場的形成,借助農業技術市場來達到推廣農業技術的目的。最后,推廣部門還可以引進監督體系,對公益性推廣組織的推廣工作進行監督,定期對推廣部門的推廣實效進行考核,以激勵政府推廣部門不斷提升自己的推廣工作能力。同時,還可在地方上設立監督性質的社會組織,對于社會推廣組織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和技術市場中出現的交易問題進行監督和調解,接收來自基層農民的推廣意見,以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不斷完善。
2農業科學推廣體系欠缺
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工作就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使用在生產建設的過程中,將其轉變成為實際生產建設的重要工作,也是科技促進農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操作;農業生產技術的促進推廣形式建設,是做好推廣工作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開展好一般工作職能的重要目標。在最近幾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正在穩步確立的過程中,農業科學技術的促進推廣功能,正在發生著服務形式以及功能追求的雙重變更,但是新型的有效的網絡模式還沒有成熟建立。因此農業技術以及農村經濟的建設發展始終無法順利開展。特別是西部的一些鄉、縣地區,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工作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進展,工作過程中的資金嚴重不足,推廣單位的工作人員只有少數的幾個,其余的人員都是在其余的工作領域開展工作。因此,各種全新的技術以及研究成果不能夠使用在農業生產的建設過程中,使得科學技術的利用率偏低,全國范圍內只有40%左右的利用水平,和經濟發達的地區的70%發熱利用率相距甚遠。
3推廣渠道單一
現在的推廣任務仍然是政府負主要責任,沒有進行多方面的共同推廣,造成農民的實際要求和推廣的程度之間出現偏差。在農業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農民需要了解的技術內容,有效地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實際的生產力,開展必要的農業技術推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