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專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30 10:21: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預防醫學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預防醫學專業

篇(1)

一直以來,大多數醫學院校都積極響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強調“預防為主”,較重視加強對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預防醫學知識的培訓,在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中添加了《預防醫學》課程,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人們對于健康和身體的關注多數還是停留在生病看醫生的被動階段。另外由于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都從事臨床工作,他們片面地認為只要熟練地掌握臨床課程知識就足夠了,《預防醫學》課程知識對以后工作沒有幫助,從而出現不愿意花時間學習《預防醫學》課程知識的現象,這些因素給《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教授帶來了不利影響[2]。另外,目前許多醫學院校的《預防醫學》教學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方式主要是黑板板書結合多媒體教學,不過多媒體教學通常也只是簡單的幻燈片演示,內容多是以教材為主,沒有很好地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國際互聯網信息。同時,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師資隊伍相對不足,大批沒有經驗的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上崗承擔理論課,由于課程任務繁重,學科系沒有時間對每節課內容備課和聽課,導致教學質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課教師課堂教授的內容大多只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課程中很少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所以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從而出現在以后的工作中學生雖然學過該方面知識,但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束手無策的狀況[3]。此外,由于大多醫學院校的《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學計劃是安排在學習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學生完成一年臨床專業實習后,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由于這個時期正好是學生找工作的時期,所以很多學生由于找工作與學習發生沖突而影響了該課程的學習,導致缺乏對預防醫學知識的了解。

2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2.1強調預防醫學的戰略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普遍存在重視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而忽視《預防醫學》課程學習的情況,應反復強調此學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未來的臨床醫生不僅要能承擔臨床醫療工作,精于醫術,同時應能夠勝任疾病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綜合服務的工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疾病預防意識,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傳,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知識運用能力,同時為進入臨床服務患者奠定基礎。可通過一些例子強調預防醫學在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強調如果沒有《預防醫學》這門學科及其不斷的發展,恐怕衛生工作到現在還處在與傳染病作斗爭的第一次衛生革命運動中,“反應停”這種致畸率很高的藥物還會被孕婦濫用,曾威脅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從而引起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的高度重視。同時應讓學生了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加強預防衛生工作,要求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社區保健調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預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論知識,做到不僅會治病,更要會防病。啟發學生要想適應新形勢下衛生工作的需要,成為高素質的衛生工作者,不僅要學好臨床醫學,更需要學好《預防醫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4]。

2.2貫徹“三級預防”原則,加強預防醫學知識宣傳

“三級預防”原則是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也是《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人類的疾病,不論其病因是否明確,從發生、發展到結局的整個過程都可將其自然史粗略地分為發病前期、發病期和發病后期三個階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或發展。因而醫務工作者可以根據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應的預防原則:第一級預防為病因預防;第二級預防為“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第三級預防為對癥治療、防止傷殘和加強康復工作,預防控制疾病發生和發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另外,由于《預防醫學》課程內容繁雜,還需廣泛地開展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系列活動,加強預防醫學知識宣傳,通過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尤其是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彌補課堂教學相對枯燥的缺點,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知識。

2.3運用新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預防醫學》教學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講授為基礎的教學方法(LBL),即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被動接受,然而有研究顯示該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有較大的不利影響,甚至有的學生對該教學方法存在反感。這可能與學科特點有關,由于《預防醫學》包含幾個不同的預防醫學學科,內容多、知識面廣、比較抽象,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對《預防醫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達到更加滿意的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圖像、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種形象、生動、貼切的表達方式,使教學過程簡單、清晰,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同時多媒體課件信息容量大,表現形式靈活,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適合在教學中及時更新專業知識,補充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使教學內容充實而新穎。所以,應加強多媒體教學方法在《預防醫學》課程中的使用,使抽象問題形象化、直觀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外,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探索,培養學生利用信息的素養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5]。在教學中,必須突破舊的模式,盡量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針對《預防醫學》學科特點,教學方法應以LBL教學為主,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PBL)為輔,具體來講就是理論課采用LBL+PBL教學,實習課采用PBL教學[6]。此外,為促進與國外該學科的發展接軌,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使用雙語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同時學習國外在專業問題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學資源共享,加強《預防醫學》精品課程建設

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來,精品課程建設一直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7]。通過加強《預防醫學》精品課程建設,整合《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可以為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該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此外,還可以通過該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間有了一個參考、觀摩、交流的機會,拉近不同院校的距離,提高整個國家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質量[8]。但該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首先應當以人為本,根據不同專業、不同類型學生的差異,統籌兼顧,全盤考慮。此外,目前國內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常出現“重申請,輕建設,少利用”等現象,這違背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也不利于學科的發展,因此,在《預防醫學》精品課程申報過程中要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在課程評估結束后要加強課程維護,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課程建設資源的浪費[9]。

2.5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研及實際工作能力

《預防醫學》作為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在向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教授該門課程時應結合非預防醫學專業的特點,講授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規律及其預防措施,使學生能運用知識預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強醫學統計方法和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講授,使學生掌握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自學能力和個性發展。教學內容的完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根據目前的形勢,在以后的課程中還應加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的控制等內容,以加強學生在未來工作中遇到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10]。另外,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像對待臨床實習基地建設一樣,充分利用當地衛生資源,與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建立密切聯系,積極建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實習基地,聘任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作為兼職教師,通過聯合培養學生,使高校和實習基地的關系更加密切和穩定。建立實習基地,也是培養新型醫療衛生服務人才的需要。適當增加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驗教學、社區實習及進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習的機會,增加社區實踐活動,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11]。通過加強環境意識的教育,使學生對環境有較客觀的認識,了解職業衛生狀況及進行勞動保護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臨床專業課、預防醫學及全科醫學結合起來,可加深學生對“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認識,理解在臨床實踐中貫徹預防策略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結合,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的影響。

2.6合理安排學習與就業,避免二者發生沖突

篇(2)

1.1考試方式

主要采用平時考核加期末考試方式。平時考核以提問、作業、實驗報告為主,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主要采用筆試,以單項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問答等題型為主,占總成績的70%。

1.2弊端

1.2.1考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平時考核以知識考核為主,缺乏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核。如平時作業,教師主要布置一些需要記憶、歸納及簡單應用性的內容;實驗操作主要開展一些驗證性實驗,很少有思考性、創新性內容。期末考試以記憶性、理解性知識為主,應用性、創新性知識為輔。很多學生考前突擊就能應付。

1.2.2考試形式單一,考試成績片面預防醫學主要采取閉卷考試方式,試題很少涉及開放式問題。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無論是考試形式還是最后的成績確定方法既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更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

1.2.3缺乏考試反饋機制考試結束即課程結束,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溝通。期末考試結束就意味著學生進入寒暑假,考試結果在下一學期開學初公布。教師沒有講評時間,考試試卷按照學院要求封存。對于沒有通過考試的學生,缺少考試反饋這一必要環節,學生將帶著殘缺的知識走上實習或工作崗位。

1.2.4考試主體單一

主要是任課教師命題,缺少衛生部門人員參與。考試主體單一,導致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脫節,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現有考試方式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能力培養,不利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預防醫學考試改革與實踐

2.1改革考試維度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和質量標準,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綜合評價體系,課程結束前對每位學生進行課程綜合評價。根據課程特點,科學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在課程綜合評價中所占權重,突出能力本位。采用“352”模式,即知識占30%、能力占50%、素質占20%。

2.2改革考試模式

建立由多種基本考試方式構成、進行多次測試、綜合評價的考試模式。知識評價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能力評價采用平時實操考核和期末綜合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素質評價采用平時表現考核和期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通過觀察、面談方式評價學生,主要采用多次過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將學生能力培養、學習態度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平時作業、出勤、小組表現、團隊合作、實驗實訓占總成績的50%,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

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改革平時作業內容。改變過去名詞解釋、判斷、問答等形式的作業,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模塊結束后布置難度相當、數量適中的案例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復習、總結、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五一”“十一”長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培養學生進行社區診斷、開展社區預防服務的能力。如2009年“十一”長假組織2009級護理、助產、臨床醫學專業30個班學生開展調研,調查當地居民碘鹽攝入、甲狀腺腫大情況,分析碘鹽與甲狀腺腫大間的關系,以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專家的結論。學生調研前,認真設計調查表,仔細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后統一調查表,并在離校前開展了預調查,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充分思想準備。通過這次調研,學生掌握了流行病學常用研究方法,了解了目前居民的真實攝碘水平;明確了碘鹽攝入不足或碘鹽過量與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關系;系統地將解剖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知識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及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篇(3)

2就業單位類型

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主要分布在各地區的地市級、縣級醫院以及鄉衛生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次為自治區行政單位,見表2。就業區域分布159名學生中到自治區以外就業的占3.1%(5人);符合大學推薦免試研究生條件并先后被選派到內地不同高校公共衛生學院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占7.5%;在自治區內不同工作崗位就業的占89.4%。

3討論與建議

篇(4)

專業課教學是醫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內蒙古醫科大學自2005年招收首屆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起至目前一直沿用最初的培養計劃,在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目前的預防醫學專業課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我院對2011級預防醫學本科生就預防醫學的課程設置、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為我校對預防醫學專業改進課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也為我校今后對預防醫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修訂以及合理構建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提供理論依據,以此培養出高素質的預防醫學應用型人才。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1級預防醫學本科學生58人。1.2調查方法選取2011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通過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總體評價、教學過程和效果評價、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三個方面。

2結果

2.1對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總體評價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8份,收回5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8人,女生40人。通過問卷顯示,就現行的課程設置,有72.41%的學生認為好,22.41%認為一般,5.17%認為不好;對于教學進度安排認為好的學生占77.59%,認為一般的占20.69%,不好的占1.72%;對于教學基本條件和考核方式滿意率低于90%,但教師的師德師風方面得到了98.28%的學生的認可。2.2教學過程和效果的評價由表2可見,只有56.90%的學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反映在專業操作能力方面不足,比如在學完后能夠獨立進行課題設計、統計分析和運用預防醫學知識的能力的百分比分別為53.45%、65.52%和68.97%。2.3主要問題及建議2.3.1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表3可見,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有72.41%的學生認為學科間有交叉重復,50%的學生認為實驗儀器臺套數太少,其中認為計算機軟件學習應該加強的學生占81.03%,還有70.69%的學生反映專業方面的講座少。結果顯示,有87.93%的學生對于老師對教學不夠重視持否定態度,只有10.34%的學生表示肯定。2.3.2學生對教學提出的建議①在教學方面應該增加實驗設備以及實驗動物;課程時間安排應更加合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完全依賴PPT,應該增加互動;希望增加統計軟件課程,增加流行病和統計課程的學時。②在所學專業方面,提出應該增加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相結合。③對于臨床實習方面,希望加強監管力度,能夠在實習中學到知識。④有的學生提出應該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參與調查,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討論

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是培養適應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預防醫學人才的關鍵,專業課程的設置應適應預防醫學實際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衛生工作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目前的課程設置并不是十分滿意,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進度的安排應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怎樣制定更加合理的培養方案是我們下一步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合理安排教學進度,避免難度大且重要程度高的課程扎堆,以免有些學期課程繁重而有些學期過于輕松。為了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目前我校的預防醫學專業課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會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現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在課堂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PBL教學是目前比較提倡的教學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下一步的專業課教學改革中,可以加強PBL教學,增加學生思考和互動的時間,以此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林立、劉永春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出了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現場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低的問題[1]。從學生對教學提出的建議來看,我院應該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轉變以重視知識傳授為主,忽視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的觀念;祝麗玲[2]等也發現現行預防醫學培養方案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設置上,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脫節,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薄弱,校內實踐教學環節仍以實驗室為主,所做實驗與實際工作應用不相符合,應創造條件,重視實踐環節,把理論教學與疾病防治工作有機結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在實驗課方面可以設計一些綜合性的實驗,根據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演練,提高學生現場處置能力[3]。同時加強社會實習基地和帶教隊伍的建設,滿足社會對預防醫學人才要求,適應現代醫學衛生人才培養目標。調查發現,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希望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對于學科間有重復的科目進行更深一步的調查,減少課時;在以后的培養計劃中適當的增加流行病學和統計學的學時,在陶茂軒[4]等人的研究中也顯示,在所有的專業課中,這兩門課程的需求百分比也是最高的;增加SAS軟件課程;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引入多臺必要的實驗儀器,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增加統計軟件的課時數,增加案例分析,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邀請校內外專家就有關預防醫學知識做講座,拓寬學生視野;要求教師更新課件,增加有關知識的新進展、新發現,將科研與理論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林立,劉永春,高波.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6(3):10-11.

[2]祝麗玲,張鵬霞,周憲君,等.基于新目錄背景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2):29-30.

篇(5)

一、預防醫學專業概況

近年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頻發,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其突發性、意外性、群體性以及對社會危害嚴重性的特點,要求現代公共衛生人員不僅要掌握過硬的醫學專業知識,還要具有果斷的現場處置能力。傳統的預防醫學教育已遠不能滿足當前高素質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實踐能力,使之成為“實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如何培養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人才隊伍已成為國內外公共衛生教育事業的重要課題。因此,通過對在校預防醫學生、已工作預防醫學畢業生進行關于實踐教學模式評價的調查,旨在了解目前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現狀,探索適合社會要求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問卷調查概況分析

此次調查通過對300位預防醫學生(包括在校生和已工作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對目前實踐教學模式進行評價。采用EpiData 3.1雙錄入的方式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其中,對實踐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平均僅為24.4%,不同性別、年齡、專業的被調查者對此問題的認識較為一致。對于不滿意的原因,首要的是形式單調,其次是內容單一,被調查者中均有過半數認為形式單調。不同性別對于實踐教學效果不滿意原因的選擇結果存在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77.9%的男性認為形式單調,13.0%的男性認為內容單一,女性方面56.3%認為是形式單調,29.6%的認為內容單一。存在統計學差異可能男女在接受教育時影響其受教育效果的因素不同。因此在安排實踐教學時應綜合考慮,甚至可以根據男女不同性格特點有點側重的安排實踐教學。

三、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形式分析及改進策略

當前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包括實驗操作、暑期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而對于40.8%被調查者所認為的最適合本科的實踐教學方式――案例教學,以及角色扮演等則少有涉及。還有被調查者提出要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各種實踐教學方式均有其利弊,為了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應當采取多種實踐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綜合化實踐教學模式。

對于暑期社會實踐、實驗教學和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方式,也得到被調查者的較高贊同。與課題聯合,開展內容充實的專業調研,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暑期時間,深入了解本專業,提前學習專業知識,培養現場實踐能力。這一社會實踐模式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可在今后繼續發揚。

實驗教學方面,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資力度,讓學生也有機會接觸較高級的實驗儀器。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們實驗興趣的教學方法,經過探索,結合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課題,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由導師進行指導,讓學生們在探索中提高實驗能力。

生產實習是預防醫學實踐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模擬演練,有利于學生直接了解現場工作實際,面向社會、熟悉基層,因此,作為學生生產實習的重要場所,實習基地的建設一直是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僅有27.6%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時間安排合理,對于不合理的表現,反映最大的就是時間過少。對于合適的實習時間長度,調查結果為5.13±2.70月。也有被調查者提出,可以邊學習理論課邊進行實習。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建議。

篇(6)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中文全稱為“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又稱為“慕課”,是一種面向社會大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通過在線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嵌入課程測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并且注重交流互動,全面及時地向教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1]。MOOC教學模式的概念由加拿大學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在2008年首次聯合提出[2]。2012年MOOC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被稱為“慕課元年”,涌現出了當今最為知名的三大平臺:Udacity、Coursera、EdX,并稱為MOOC的“三駕馬車”,在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3年是中國的“慕課元年”,我國的高等學府也陸續加入了國際MOOC領域,構建了MOOC平臺向世界開課[3]。MOOC的出現也給醫學教育帶來了發展契機,然而在我國醫學教育領域,目前MOOC尚處于初步階段,在預防醫學專業課程中MOOC的比例更少。因此MOOC與預防醫學教育的結合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本文將對MOOC在預防醫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1MOOC教學模式和預防醫學專業應用現況

MOOC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兩類:cMOOC和xMOOC,cMOOC以“連接主義”學習理論為教育基礎,作為大學活動的一部分運行于開放資源學習平臺,是強調同伴學習的教學模式;xMOOC體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將高校提供的課程視頻在私人企業擁有的網絡運營平臺上運行,并與學習者和高校建立合約和商業關系的教學模式[4]。MOOC教學模式不拘泥于授課時間和地點,靈活性較大,課程往往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精品課程,可以完整系統地實現課堂教學、學習進程、師生互動、提交作業、效果測試、成績評估等過程,只要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計算機,任何感興趣的學生都能夠零成本或低成本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5],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MOOC教學模式注重在線互動,將傳統的授課式課堂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傾斜,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隨時進行雙向在線交流,MOOC的整個學習過程是個性化的,學生可定制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并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6]。在醫學領域,率先開啟MOOC在特定行業領域應用先河的中國醫學教育MOOC聯盟于2014年3月29日正式成立。目前作為醫學教育重要部分之一的預防醫學課程雖然在MOOC平臺上還未被廣泛普及,但是我國一些名校已經在MOOC平臺上推出了預防醫學相關課程,“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復旦大學推出了《預防醫學》,中山大學推出了《醫學統計學》,Coursera平臺上北京大學推出了《流行病學基礎》、《醫學統計學與SPSS軟件》,南京大學推出了《營養與健康》。此外,中南大學推出了《食物營養與食品健康》、武漢大學推出了《營養學》、北京師范大學推出了《環境污染事件與應急響應》等,這些課程資源均可供學習者免費學習[7]。但在“中國醫學教育MOOC聯盟官方平臺”上,尚未有相關課程。目前,推出的這些預防醫學MOOC課程主要針對高校的在讀學生,且課程內容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6]。

2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教育中的優勢

預防醫學是醫學院校學生的必修課,涉及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衛生毒理學與衛生化學等課程,知識面較廣且內容較多,某些課程如衛生統計學等的理論又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8],并以課堂講授內容為主進行記憶,此方式雖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管理,但缺乏對學生創造性、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需要吸收大量知識點,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和掌握,較難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若將MOOC應用于預防醫學教學,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針對預防醫學知識點龐雜的特點,MOOC可以將每一章內容切割成微視頻的形式[9],使每個教學視頻不冗長且內容精煉,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預防醫學課程對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往往是較為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點較為陳舊,而在MOOC視頻中加入科研進展等內容則可以讓學生了解最為前沿的知識[10]。有相關研究通過實驗對比傳統授課式教學(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MOOC教學模式來評價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結果顯示MOOC教學組總評成績明顯高于LBL組,表明了MOOC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并具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優勢[11]。MOOC還能夠兼顧不同預防醫學課程的特點,以預防醫學的骨干學科之一的醫學統計學為例,該課程學習的根本是理解概念與實踐,由于醫學統計學的概念較為抽象且需要進行邏輯推理,學生若不思考和理解概念,而是機械記憶則會感到該課程較難掌握[12]。學生在MOOC平臺上進行學習則可以根據自身接受知識的情況選擇學習進度,做到因人而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利用計算機學習統計軟件同樣是醫學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學生常不能記牢軟件操作過程,錄制MOOC平臺上機實習視頻課程之后學生可以反復播放學習,不需要教師重復授課,有利于學生查缺補漏、鞏固記憶。除了在高校開展MOOC課程之外,MOOC還可供社會中公共衛生從業人員、非專業人員或其他感興趣的學生進行課程的學習。疾控中心、科研院所等公共衛生從業人員能夠通過MOOC及時簡便地更新他們的知識體系,醫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等非專業人員及其他業余人員則能夠從MOOC課程得到他們感興趣的和想了解的知識點[6].

3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教育中面臨的挑戰

雖然MOOC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我國預防醫學教育領域中MOOC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一,我國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領域的應用尚處于初步階段,MOOC平臺中的預防醫學課程十分缺乏,且這些課程針對的受眾并不廣泛,目前多為在校學生[6],因此亟待大規模、高質量的全國預防醫學課程資源的共享。其二,盡管MOOC教學模式具有互動性的特征,也進行了教學情景模擬,但是大多數的MOOC仍然是遠程教學,缺少傳統課堂教師言傳身教的體驗[6],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掌握不牢固,而且預防醫學不同的課程之間具有相類似的特點,它們均是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實驗課等內容是需要教師親自指導的,因此尚不適合直接與MOOC相結合。其三,在MOOC平臺的學習過程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學習,因為缺少傳統課堂的束縛,學習者專注持久的學習時間不容易得到保證,導致MOOC課程注冊學習的人數往往很多,但是完成率較低,教學計劃常不能按時完成[13]。其四,MOOC對授課教師的挑戰不小,醫學院校教師平日的工作任務普遍較為繁重,因此錄制課程視頻及后期在平臺的操作對教師協調時間和精力的要求很高,而且課程視頻需要精心制作,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對教師授課水平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創新、探索和改進[14]。其五,MOOC平臺公布的課程視頻向公眾免費開放,涉及到相應的版權保障等相關問題[6]。

4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專業課程應用的實施方案

對于MOOC面臨的挑戰和不足,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領域的應用還應繼續加強和優化。在MOOC對我國教育模式的不斷沖擊和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影響下,有關部門可以牽頭組織打造系統全面的預防醫學精品課程,召集高校、科研院所或疾控中心等單位有經驗的教師,在全民范圍內免費開放并做好相關宣傳工作,增加大眾對MOOC教學模式的知曉率,從而鼓勵所有感興趣的學習者注冊學習。由于預防醫學課程中實踐內容的局限性,MOOC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因此可以將MOOC與傳統課堂學習相結合,教師提前錄制教學視頻,學生課前進行自學和小組討論對內容進行理解,課堂上師生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學生的成果匯報進行引導和教授,此方式被稱為“翻轉課堂”[14]。以衛生毒理學為例,傳統毒理學實驗教學以驗證性實驗和示教性實驗為主,存在實驗內容陳舊、學生缺乏綜合性分析、基礎理論與實踐脫節等不足,而僅依靠MOOC的遠程教學則存在教師無法直接指導學生操作的弊端。因此可以將實驗原理和實驗流程錄制成MOOC視頻課程供學生預習觀看,使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操作步驟,從而縮短實驗課堂教學時間、增加教師糾正學生操作和分析點評實驗結果的時間。教師還可以在MOOC課程中增加科研創新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學生根據理論知識自行選定實驗內容,此過程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10]。而對于流行病學來說,案例分析是其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學生常常在課堂上才接觸到案例,因此短時間內無法將實際問題考慮全面,如果教師課前在MOOC平臺公布案例相關內容,學生就可以在課前進行分析思考,課堂上便能夠加深討論交流的深度,教師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點評、小組討論、答疑解惑和知識拓展等內容。此外,預防醫學的實踐內容還可以引入大規模開放在線實驗室(MassiveOpenOnlineLabs,MOOL)的課程安排[6]。針對課程完成率低的問題,MOOC平臺可以引入學分獎懲機制,并頒發得到相關部門認可的證書來促使學生高效利用時間,鼓勵學生進行實名注冊,將課程分為不同的部分,學生完成每一部分之后獲取一定的學分,在獲取所有完整的學分并通過所有的測驗考核之后才能獲得證書。在醫學院校中,同樣可以將部分課程的學分分配給MOOC課程,由于預防醫學課程包括理論和實踐課程,成績評定需要進行綜合評定,為了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線布置階段性課后測驗,并將測驗分數以一定比例納入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價中,用多元化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MOOC平臺還可以開發相應的移動客戶端并建立相應的交流微信群來加強課程的互動性,手機客戶端能夠使MOOC課程的學習更為快捷方便,微信交流群可以使師生之間隨時在線交流互動、答疑解惑,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微信群進行互相監督,探討遇到的問題[6]。

5結語

MOOC的出現為預防醫學教育領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授課方式的不足,使預防醫學教育更為靈活,并且能夠在社會范圍內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MOOC在預防醫學領域的應用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仍舊面臨著挑戰和困難,但是隨著對MOOC平臺進一步的調整和不斷的完善,MOOC教學模式在預防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將會逐漸成熟,在社會范圍內吸引更多感興趣的學習者加入,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李詩竹,呂曉華,張曉玲.慕課———公共衛生碩士培養的新模式[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0):3834-3836.

[2]于琦,賀培風,袁永旭,等.MOOC的發展及其對醫學高等教育的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7):8-12.

[3]秦君.慕課教學模式的SWOT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8):111-112.

[4]斯蒂芬•哈格德,王保華,何欣蕾.慕課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5]尹德偉.MOOC對高等醫學教育的影響[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5(2):31-33.

[6]陳仁杰.淺談MOOC在我國公共衛生繼續教育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4):27-29.

[7]唐娟,趙申武.MOOC優質教學資源在高專《預防醫學》課程中的應用初探[J].科技視界,2016(9):95-127.

[8]劉殿武,牛玉杰,陳潛,等.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效果[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5,26(6):230-231.

[9]張揚.實驗教學中引入“慕課”教學方式改革的SWOT分析[J].實驗室科學,2016,19(1):122-124.

[10]段軍超,荊黎,楊曼,等.淺析MOOC在衛生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管理,2016,2(S1):113-114.

[11]宓偉,石塔拉,尹淑英,等.MOOC教學新模式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13-14.

[12]陳雅,鄧青,姚佳紅.淺析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國衛生統計,2009,26(3):317.

篇(7)

本文以基層縣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及鄉鎮衛生院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為研究對象。按照地域為單位,分為陜南地區、陜北地區、關中東地區和關中西地區,即一市十縣。此次共發放問卷17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達到94.71%。本次調研單位以縣級疾控中心為主(115人),此外還包括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鎮衛生院相關公共衛生工作者。

2 結果

2.1 預防醫學專業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

表 1 預防醫學專業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表1可看出,基層工作人員認為現行的預防醫學專業設置的主要問題中56.52%認為過分強調理論教學,不注重理論實踐合理安排。其次是沒有以就業為目標,學非所用占26.09%。有部分基層工作人員反映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少,建議多以就業為目標選擇課程,且還應增加實踐學時,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促進學生在進入就業單位后能很快適應工作,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2.2 預防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在預防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問題上,71人認為邊講邊練易于學生接受,占44.1%,調查的預防醫學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公共衛生服務對專業知識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法已不能較好的讓學生盡快掌握專業知識,邊講理論邊讓學生動手實踐,盡可能增加實踐操作機會更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并且在未來實習及工作中能盡快適應工作,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其中有53人認為現行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方法較好,占32.9%; 35人認為課堂少講理論多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占21.7%;2人認為課堂更應注重自由探索,占1.2%。

2.3 預防醫學專業技術人員實踐能力培養探討

現行的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有78人(占48.45%)認為注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能夠達到就業后崗位要求; 46人認為一般重視,占28.57%;只有29人認為非常重視,占18.01%;其中8人認為不重視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占4.97%。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現行的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基本可以滿足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的崗位要求,但是在局部還應改進、優化。

3 討論及建議

3.1 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篇(8)

近年來,全球化發展加速給公共衛生帶來很多挑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逐漸增加,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發生時,臨床醫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和技能、傳染病防護知識和技能、健康教育知識等對保護人民及自身的健康至關重要,這些相關知識和技能都與預防醫學學科相關。臨床醫學生是未來奮戰在第一線治病救人的醫務人員主力,其學生時期所學知識對未來的臨床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預防醫學課程仍然以預防醫學、衛生學等為主[2],內容僅包括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三大衛生”等學科的基礎知識,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教育、傳染病防護教育、健康教育學等內容在教學中涉及極少,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和技能、傳染病防護知識和技能、健康教育知識等對臨床醫生至關重要。課題組對臨床醫生進行問卷調查,從臨床醫生的視角,探討未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預防醫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1調查對象

2020年8月,課題組以各級醫院的臨床醫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73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回收率95.89%。1.1.2調查方法采用自制問卷、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形成初稿后先反復討論,再進行預調查,不斷修改完善。調查內容包括臨床醫生的一般情況、自身預防醫學知識水平、對預防醫學的看法以及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預防醫學課程的建議等。

1.2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70名臨床醫生中,男性20人(占28.6%),女性50人(占71.4%);三級醫院42人(占60%),二級醫院15人(占21.4%),一級醫院8人(占11.4%),民營醫院2人(占2.9%),村衛生室3人(占4.3%);高級職稱1人(占1.4%),副高級職稱8人(占11.4%),中級職稱24人(占34.3%),初級職稱25人(占35.7%),無職稱者12人(占17.2%);內科醫生17人(占24.3%),外科醫生9人(占12.9%),婦產科醫生5人(占7.1%),其他科室醫生39人(占55.7%)。

2.2臨床醫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及自我評價

被調查醫生中,95.7%的人認為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同樣重要,98.6%的人認為預防醫學知識對臨床工作有幫助,85.7%的人會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告訴患者預防疾病的重要性,51.5%的人所在科室會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講座,50%的人只有在撰寫論文時才用到預防醫學的相關知識。臨床醫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情況見表1。如表2所示,結合在學校學習到的預防醫學知識,認為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能對臨床有用的醫生分別為78.6%、81.4%、57.1%。如表3所示,對于自身的預防醫學知識與技能,認為自己缺乏數據分析能力、流行病學分析方法、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其他預防醫學實踐技能的醫生分別為78.6%、74.3%、55.7%、60%、47.1%。

2.3臨床醫生對預防醫學課程的建議

如表4所示,92.9%的醫生認為有必要定期對臨床醫生開展預防醫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培訓;92.9%的醫生認為有必要將預防醫學知識貫穿臨床醫學生生產實習的始終;認為有必要增加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課程中實踐技能授課內容和健康教育學授課內容的醫生分別為91.4%和94.3%。

篇(9)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更新,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迅猛的發展,醫療衛生在發展進程中,逐漸由以往傳統的模式向預防、保健和主動式的服務方向轉變,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關于《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及創新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現實研究意義方面,本文通過對《預防醫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提出《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預防醫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

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醫學教育中,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預防醫學相關內容的學習。就當前《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而言,《預防醫學》在課堂中的教學存在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在對《預防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教授時,仍采用以教材為主的理論滿堂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1]。教師只是將教材中枯燥的內容轉化到多媒體課件中,使本身是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預防醫學》過程中,無法與實際的操縱情況進行結合,只能夠通過教材和教師的講解對其進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習和理解。

(二)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相對較差

在《預防醫學》課程教授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極為重要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師應對相應的預防知識有較為熟悉的理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預防醫學》內容的學習。目前《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也體現在《預防醫學》課程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相對較差[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課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將相關的預防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鏈接,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搭配也不夠合理,通常是理論性課程較多,而實踐教學內容較少,致使非預防學專業的學生無法對預防醫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實踐,影響學生對預防醫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二、《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

(一)加強對預防醫學的重視

在分析《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過中,首先非預防醫學專業要加強對《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視,對當前非預防醫學專業中學生普遍存在對《預防醫學》課程忽視學習的情況,反復強調《預防醫學》在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來在醫學臨床中的醫生,不僅要具有能夠在臨床中對患者實施治療的技術手段,同時也要具有能夠對相關疾病進行預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加強對《預防醫學》課程重視過程中,也要鼓勵非預防專業學生將所學知識向家人和親友進行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預防醫學相關內容的重要性。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過中,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是尤為重要的,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預防醫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發展。一方面,在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教師要采用現代化先進設備展開教學,通過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將《預防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運用多媒體以多種形式展示出來,比如通過小視頻展開對相關知識的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促進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在轉變教學方法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教師要轉變以往注重理論教學的方法,靈活運用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項目導向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逐漸加深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并在教學中加強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由此提升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

在醫學教育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于當前《預防醫學》課程教師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4]。一方面,非預防醫學專業在對相關教師聘用過程中,要聘請專業水平相對較高、經驗豐富的《預防醫學》課程教師,在根本上提高預防醫學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對《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師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加強教師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促進《預防醫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發展。

結語:

就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而言,《預防醫學》課程在醫學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夠對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關于《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及創新研究,主要從教學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專業水平和素質相對較差兩方面,對《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加強對預防醫學的重視、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等方面,研究《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當前存在相應教學問題的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提供寶貴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黃曉,賀莉萍,李軍,等.地方本科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05(04):69-70.

篇(10)

現代社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嚴重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傳染病和突發性疾病爆發的幾率越來越高。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動化設備的大量運行,人們對抵抗病菌的抵抗能力明顯下降。這造成社會對復合型、實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面對這一情況,各個高等醫學院校加大了對預防醫學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都忽略了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導致當前很多高校預防專業人才理論知識由于而實踐能力不足,嚴重阻礙了疾控事業和有關工作的展開。

1當前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對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師生實踐技能認知方面的誤區針對近年來非典、禽流感等突發性傳染疾病爆發的現象,人們普遍意識到預防醫學專業應急技能培養的重要性。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能力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合格人才,卻并非通過學校教育能夠做到的。這不但需要充足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還需要通過長期的臨床經驗才能夠做到,而當前高等院校很難做到這一點。同時,應急技能不同于實踐技能,應急技能的要求較實踐技能要更加全面,對于個人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1.2預防醫學教學中有實踐能力的教師不足我國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任課教師都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級以上醫師,這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然而預防專業的授課教師卻大多沒有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從業經驗。這類教師多數都是從事與理論研究的教學人員,自身缺乏現場控制的能力和相關的臨床經驗,自然無法滿足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方面的需要。同時,當前在高校教師的工作質量評估和職稱評審體系中,重理論建設也造成了教師可以忽略了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這大大制約了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

1.3教學內容與實踐工作脫節當前高校教材多數都是由從事于高校教學的教師編寫。而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師由于自身實踐能力有限,在教材的編寫和選擇方面自然忽視了實踐技能教學這一環,使得教學的內部與現實工作的要求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教學內容滯后、應用不足等現象嚴重地制約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1.4教學方式問題我國的教育存在著一個通病,即重理論而忽略實踐,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國民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學科。盡管教育改革一再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卻收效甚微,灌注式的教學依然是當前的主導。重視理論教學沒錯,但是教師在教學的出發點方面卻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他們錯誤的將理論當作是學習的目標,而事實上理論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個實際的問題。

2轉變原有實踐技能教學模式的措施

2.1轉變人才培養目標高等醫學院校不應該也不可能把直接培養出具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的專業學生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而應應對實際,從基礎做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有關知識的實際認知能力。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對常規場所或者是基礎場所所需技能的能力。讓學生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地將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

2.2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由于目前教師自身實踐技能的缺乏是制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所以首要人物就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當前不斷爆發的各種突發性疾病在給人們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危險的同時,又何嘗不是為預防醫學教育人員實踐技能的提高創造了條件。該專業的教師在兼顧教學的情況下,可以積極參與到疾病控制以及相關藥物研發工作的各個過程中,在提供自身豐富的理論知識幫助的同時,對相應的實際解決措施和各個環節進行吸收和消化,從而在在實踐中不斷吸收和學習經驗,并將所學實踐技能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傳授個相關專業的學生。

2.3結合相關科研活動指導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醫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開展有關課題的研究工作時,可以鼓學生大膽參與到科研項目中。通過對導師的觀摩學習和自身的實際工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導師在科研活動中要創造必要的條件給學生,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這樣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從而提升他的學習和實踐熱情。

2.4增加實習時間,采用雙師制度實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在預防醫學教學的各個階段完成后,都要安排師生到疾控中心或者是各大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實踐學習。疾控中心或者醫院的工作人員要積極扮演導師的角色。通過這種階段性的實習教學,不但能夠有效促進相關專業知識的吸收和應用,也能夠使廣大師生更多的參與到醫療衛生行業的實際工作中去,從而分階段、有針對性地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師生的整體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曉,賀莉萍,周勇,周少平.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9(06).

上一篇: 分析材料 下一篇: 少先隊工作要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欧美一级成在线人 |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